维修工个人培训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2:16:00

维修工个人培训总结篇1

[关键词]系统化培训方法;岗位全面工作能力

维修活动在核电厂的运营业绩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保证维修活动至关重要的条件之一是要有足够能胜任维修工作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因此,必须建立维修人员培训体系,采用适宜的培训方法,保证维修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达到岗位工作要求。如何培养出足够胜任维修工作的人员,为机组运行保驾护航,从而保证核电厂的运营业绩是维修部门重点关注并急需解决的问题。

根据iaea推荐,系统化培训方法(Sat,the Systematic approach to training)是获得并保持核电厂人员资格和工作能力、保证人员培训质量的最好的培训方法。系统化培训方法是一种工作方法,分为分析、设计、编制、实施和评价5个阶段。它是针对具体工作岗位,从提出人员全面工作能力要求开始,开发和实施培训大纲,到为达到这些全面能力要求进行的必需培训,最后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评价的一个逻辑过程。

为了阐述Sat方法在核电厂维修人员培训中如何应用,选取机械维修管阀工程师(以下简称管阀工程师)作为应用的岗位,从核电厂管阀工程师培训大纲开发、培训实施、培训效果评价、培训管理四方面进行应用说明。

1.培训大纲开发中的应用

岗位培训大纲是人员经过培训取得岗位全面工作能力的保证,因此培训大纲的开发是Sat应用过程的重点,也是Sat应用的基础。

按照Sat的方法,管阀工程师岗位培训大纲的开发应从该岗位任务分析着手,获得岗位全面工作能力要求(KSa),然后通过Ksa清单确定岗位培训目标,最后按照最终培训目标和分解目标进行岗位培训大纲的开发。此外,大纲设计过程中还需评估培训资源,确定培训方式和考核标准。

1.1全面工作能力(KSa)分析

目前,我公司还未建立管阀工程师岗位初始培训大纲,因此需要从岗位任务分析入手,确定胜任该岗位工作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从而确定岗位培训需求。全面工作能力分析的第一步是岗位职责分析,通过岗位的工作范围、岗位职责确定管阀工程师的岗位任务清单,进而分析得到岗位全面工作能力KSa清单。

1.2培训大纲的开发

全面工作能力分析阶段已获得管阀工程师的任务清单、KSa清单。本阶段主要是将分析的结果转化成培训大纲,包括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

1.2.1培训目标

维修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技能培训在维修人员培训中的比重,所以维修人员培训目标确定,应重点关注技能操作培训目标的建立过程。

最终培训目标与任务相对应,分解目标与KSa清单密切相关。因此技能培训分解目标基本由基础知识、技能、模拟操作三部分组成。也就是执行该任务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明确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每一个工作步骤依据的标准。

1.2.2培训计划

培训计划按照最终培训目标和分解目标进行开发。在计划安排过程中,需要考虑培训课程间支持、依赖的关系,同时也需要考虑培训时间的安排,使培训课程模块更合理的利用资源并节省有效培训时间。

(1)培训课程规划:根据分解培训目标,确定不同的培训课程,再根据课程之间的关系将培训课程规划为培训模块。培训课程规划时需考虑以下内容:

同一任务领域内需要培训的任务进行排序。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相互支持关系,将培训任务进行先后次序排序,这样下一步培训任务容易与前面培训课程建立承接关系。

任务组合,确定培训课程。同一任务对应一门培训课程,也可能多个任务对应一门培训课程。所以将分解任务进行组合,确定合适的培训课程。

(2)培训时间安排:按照课程的依赖关系及学员的初始水平,将培训课程的实施时间进行合理安排,这样更利于培训的实施。培训时间安排需考虑以下方面:

课程模块培训时间的安排:岗位任务中包含有同一领域的知识、技能及管理要求类分解目标,由于这类分解目标相对比较独立,可以成为一门特定课程,并提前培训。

如培训课程规划中分析得到的基础理论(辐射防护、工业安全)、电站系统包含在维修岗位许多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分解目标中,所以该课程模块的培训时间需要安排在前面实施。

同一模块中课程培训时间的安排:模块内的课程内容相对较为独立,但课程间也存在着依赖与支持的关系,所以同一模块内基础课程的培训安排也需要安排在培训前面完成。

1.2.3培训大纲的设计

按照上述应用分析,结合我公司维修人员的特点,管阀工程师培训大纲中的课程规划如图1所示:

2.培训实施中的应用

培训实施阶段主要包括:教员备课、进行培训、考核、反馈、培训记录。与培训方式相对应,管阀工程师培训现采用笔试、口试、操作、总结和综合评价5种考核方式。为了达到更佳的培训效果,培训实施中考虑学员的工作情况合理安排培训时间,保证学员参与率的同时提高培训设施和培训资源的可利用率。并做好培训记录、考核试卷、评价反馈单等材料的收集整理,一方面为日后的培训积累材料另一方面可以为培训管理提供素材。

此外,培训材料的准备也是培训实施的必要保障。培训实施前,按照既定的培训方式进行培训材料准备,培训材料包括ppt介绍材料、程序等,需要在满足培训目标的基础上需要加大音像材料、试听媒介等材料的投入,这样可以增强培训实施的效果。

3.培训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培训效果评价是维修培训大纲有效性的保证。通过维修人员接受培训后的工作绩效来评价培训的作用,从人员培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出发,在分析总结培训理念与需求、培训内容与形式、培训实施等环节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培训效果的各方面原因,提出有效改进方式并将结果反馈到培训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培训质量。

目前,维修人员培训效果评价信息主要来源于七方面:经验反馈,检查和评价报告,程序变更,管理人员的意见,在岗人员的意见,教员的意见,学员的意见。通过定期分析反馈评价结果,更改培训薄弱项,使维修人员培训紧密的有机结合。

4.培训管理中的应用

维修工个人培训总结篇2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能力本位;典型工作任务;综合实训室建设;再制造;创新型人才

0引言

随着技术的发展,当今机电维修与管理综合实训一般包括机电设备维护、故障诊断、维修、改造、再制造、机电设备管理六大模块。其根本目的是培养一批“具备机电及自动化专业知识”、“掌握机电设备维护、诊断、维修、改造、再制造及管理综合能力”的现代化创新综合型人才,同时这也是企业对该高职专业的需求。

针对机电设备诊断与维修等相关课程,学院一般进行金工实习、机电设备拆装等基础实训,机电设备管理课程只停留在理论教学阶段,但在培养掌握机电设备维护、诊断、维修、改造、再制造及管理综合能力的现代化创新综合型人才方面,这样的实训构建及实施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

1基于能力本位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机电维修与管理综合实训课程体系特点

基于“教育部的《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的按照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开发工作工程系统化的教学项目教学模式”的要求,结合重庆能源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校企合作的企业综合能力要求及实训中心特点,提出了“基于能力本位工作过程系统化”机电维修与管理综合实训中心的建设理念。该理念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中心,基于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通过总结归纳形成专业的行动领域,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经过对企业实所需相关人才的调研,总结出该实训课程体系应具备如下特点:

1)职业性与技能性:基于《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的定位,作为该专业最为关键的实训教学环节,必须紧贴岗位实际,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

2)实践性与应用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性是实训室中心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的学以致用,使机电诊断与维修等相关知识与技能得到充分的应用。

3)综合性与创新性: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迅猛,要想让学生走向社会后在机电设备诊断、维修、改造、再制造及管理等综合技能方面能够与时俱进,该综合实训室必须具备培养学生综合及创新理念和能力的功能。

2综合实训中心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及载体的选择

工作工程系统化的教学项目教学模式是企业对高职人才需求的映射,我们通过对重庆神驰机电有限公司、小康汽车、重庆隆鑫股份有限公司、百事达汽车等多家校企合作单位进行走访和调研,结合学院专业教学标准、在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毕业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以工作工程为理念,制定了如表1所示基于实训载体与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培养表。

表1基于实训载体与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培养表

3机电维修与管理综合实训中心总体布局的构建与设计

机电维修与管理综合实训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基于工作工程为导向,结合表1所示典型工作任务、载体选择,把整个实训中心分为如下6个实训区:拆装型基础实训区、电气故障诊断实训区、机械零部件失效分析实训区、机电设备维修实训区、机电设备改造实践区、机电设备再制造实践区,而机电设备管理实训全部贯彻到上述6个实训环节中,综合实训中心的占地面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该综合实训中心的总体布局设计如图1所示。

4综合实训中心工作过程导向构建及运行

为了符合时展和企业需求,全面培养高职既懂机电设备诊断维修、又懂机电设备管理的全方位技能、创新型人才,重庆能源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机电维修与管理综合实训中心本着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构建了机电维修与管理综合实训工作过程导向及教学运行图(第一阶段),如图2所示。

教学运行实施过程中,共设置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全体学生参加的载体抽签式分组实践性实训并达到预期目标;第二阶段:抽取第一阶段综合实训优秀的部分学生参加的“机电设备改造”或“机电设备再制造”实践,这个阶段作为大学阶段《专业实习》课程的一部分,目的是培养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创新型人才及为学校参加专业相关技能比赛选拔人才。

5综合实训中心投入使用后效益分析

1)多方面培养能力,为技能比赛提供平台,拓宽学生就业面。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的学生可以通过该综合实训中心的全程专业实训,锻炼有关机电设备的故障诊断、维修、管理、改造及再制造的能力,为学生在校参加技能比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毕业后可以到汽车、摩托车、机床、机械加工、电梯等机电行业工作,真正地拓宽了就业面。

2)可以进一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部分学生毕业后创业打下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中国想创业的人群越来越多,毕业工作一段时间的高职学生更为如此,通过该综合实训中心的机电设备改造、机电设备再制造实践平台,可以培养优秀高职学生的创新、研发能力,为日后有创业设想的学生打下基础。

3)可以采取“专业教师引领、优秀学生参加”的形式为社会上出故障的机电设备进行维修、改造或再制造,为学校进一步加宽校企合作模式提供途径。

6结束语

为培养既“掌握机电及自动化专业知识”又“具备机电设备维护、诊断、维修、改造、再制造及管理综合能力”的现代化创新综合型人才,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以校区搬迁为契机,对我院现有的机电拆装实训室进行了重新构建与设计,以期达到如下目标:

1)学生的基础理论课程与该综合实训中心的实训紧密结合,培养具备机电设备诊断、维修、改造及再制造的技能创新型人才,拓宽学生就业面、增加市场竞争力。

2)在达到基本培养目标基础上,以该综合实训中心为平台,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或使已有的校企合作深度化,为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学生专业实习、岗前实战提供途径。

目前,机电维修与管理综合实训中心已完成布局构建与设备选型工作,正在进行采购、安装与配置,配套的实训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正在与合作厂商进行联合开发。

【参考文献】

[1]于云程.基于工作过程的《冲压模具与制造》课程教学设计[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25-27.

[2]孙兴民,赵兰庚.高职高专院校实训室建设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4(11):62-65.

[3]欧阳国军,赵艳玲.职业院校网络安全实训室构建与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11):71-73.

[4]张翠凤.机电设备诊断与维修技术.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

维修工个人培训总结篇3

1职工教育培训的理论依据与现实意义

早在上世纪中,国际社会就形成了终身教育的思潮。1979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部具有跨世代意义著作中文版的出版,就标志着终身教育思想正式进入我国。1995年,我国已把终身教育写进《教育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享受终身教育”。同志指出:“终身学习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一次性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我们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学校要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发挥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等各种功能。”

可见职工的可持续教育培训,对于各行各业来说是一种趋势和必然。尤其对于技术日新月异的职业领域,如汽修、计算机等职业,教育培训就更加如此。

2目前汽车维修职工队伍存在的现状

1、汽车维修行业职工文化结构和知识结构参差不齐。目前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来源主要是大中专院校(含技校)毕业生、中小学生和社会其它行业转行进入等,整体文化水平偏低。以广西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为例:大专以上的是10%;中专以上(含高中和中技)的是57%;初中和高小的是33%,可见整个汽车维修行业职工人员的文化知识结构水平差异。

2、汽车维修行业技术、文化日新月异,职工人员对新科技新发展不能及时掌握。由于汽车科技飞速发展,车型不断的更新换代,同时采用大量的新技术,要适应行业的发展必须要有一支较高文化素质的汽车维修职工队伍。

3针对汽车维修职工教育培训的措施

3.1完善管理,规范培训

1、做好培训计划,按时按质进行培训。各汽车维修企业要把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摆在重要的地位,对常规工作、常出现的问题和新技术新知识进行定期培训,要求人人过关,人人掌握。

2、健全规章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继续教育培训制度》、《高科技培训制度》等管理制度,并制定《职工教育培训奖励办法》、《职工岗位成才和科技创新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办法,规范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提高教育培训管理水平,促进职工立足行业、立足岗位、学以致用。

3、发挥技校高校的作用。汽车行业可以通过技校高校的优质师资、教学管理规范、设施配套齐全,不妨让职工从职场进入职校定期学习培训,充分发挥技校高校的作用。

3.2实施有效的教育培训模式

1、把握总体方向

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都在遵循一个模式,即培训需要测评、确定培训对象、拟定培训目标、选择培训方法、估算培训费用、评估培训效果等程序,但是,具体到个别企业时,其培训模式则应以企业的特点为基础。这是我国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改革、探索的“思考起点”。对于不同的汽修公司,应根据公司的特点把握总体方向,制定可行的、有效的培训模式。

2、注重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

(1)岗前培训。刚进入汽修企业的员工,即使学历很高本科院校以上毕业、学识丰富、见闻广博,但还是缺乏特定岗位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对本公司的全面认识,所以岗前培训是必须的,也一定要通过岗前培训方能上岗。岗前培训,是汽修企业职工进入行业的第一次培训,也是很重要的一次培训,岗前培训能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定位自己、反思自己,这是对企业来说可以降低日后在职员工的流失率,也能很好地掌握员工的思想动向。

(2)在职培训。在职培训是由于汽修行业发展、技术进步,在职人员必须不断学习、增进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行业的发展,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和职工自身的竞争能力。

3.3创新技术培训新理念

只有不断创新、技术培训,才能保证汽车维修行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与时代的一脉相承,齐头并进,创新才能与时俱进。

1、创新管理方式。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实行全员分批培训,要按市场化、产业化方式行作,实行企业化管理,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革规范培训中心,实行经费包干,按实核算,自负盈亏。学习经费采取公费和私费比例构成,所有人员同等比例,改变单一靠单位出资和职工教育培训走过场的现状。

2、创新培训内容。在培训课程布置和培训内容上,要以提高汽车维修行业各类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为出发点,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注重科学性、前瞻性、针对性,使教育培训内容与社会和汽车维修行业发展紧密相连,受教育培训人员能充实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以及新信息、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增强应变与创新能力。

3、是创新培训手段。要改变教育培训原始的模式,要多领域、多层次、多功能、高品位、高科技的内容,那种单一的老师教,学生听的课堂教学已不能适应多层次教育的要求。首先开展课堂教学,夯实学员的理论基础;其次现场教学,将课堂所学到的内容移到企业生产一线,让职工能看得见,摸得着,能操作,使理论贯穿到实践中去,提高学员应用能力;另外网络教学,新科技、新知识不断涌现,仅靠课堂、现场手把手教学还不能满足,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与培训机构或学校合作开办远程教学,开发教学软件,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

3.4加大教育培训资金的投入

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高低,经费投入是先决条件。企业要树立‘教育花的钱是投资,不是消费’的理念,建议企业按照工资总额的2%―3%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为顺利实施培训提供了充足的经费保障,为进一步完善职工教育培训支撑体系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变得十分激烈,面对如此残酷的市场竞争,任何企业领导层、职工,都不可否认加强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全面提高职工的素质,是企业竞争制胜的一大“法宝”。

总之,汽修行业是技术日新月异的职业领域,在新形势下职工的培训对行业的发展起着关键的技术作用,是推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更是职工自身发展的唯一途径。

参考文献

[1]滕宝红,吴日荣.企业班组日常管理与制度规范工作手册(十二五全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指定系列培训教材).中国工人出版社.2012

[2]企业培训师培训教材(套装共2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新华出版社.2011

维修工个人培训总结篇4

汽修专业实施项目教学,是“以维修岗位技能为导向”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体现。专业教师根据汽车运用与维修工作过程的要求,分析论证汽车维修企业的维修技术工人应是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熟练的汽车维修工具设备操作;懂技术、会管理的中级汽车维修技术工人。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把讲课、演示和实训生动、直观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实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对岗位技能掌握的重要教学手段。

采取更符合职教特点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把课堂设在实验室、实训基地,并积极探索项目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

二、仿4S店汽车维修实训基地的建设研究的背景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深化校企合作,逐步完善“教学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专业教学改革,构建与职业岗位能力,建设适应行业要求,具有社会吸引力和区域示范效应的汽修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将现有汽车实训基地进行扩建,建成一多功能的仿4S店的汽车实训基地。通过仿4S店流程汽车维修实训基地建设,即可更好地服务社会,又能培养大批一线技术人才,同时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仿4S店汽车维修实训基地的建设研究的内容

建成“产品生产(服务)特征”的仿4S店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训基地。根据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与课程建设需要,贯彻技能训练“循序渐进”的思想,按照“生产型”“仿真型”的实训基地建设原则,并保证项目教学的顺利开展,使理论和实践、学习和生产紧密结合,突出“情景教学”的特点,在原汽车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新建一个仿4S店布局及流程的实训基地,建成集教学、教研、生产为一体的实训基地。项目完成后,可以完成:具有汽车维修设备种类基本齐全、功能较为完善的可面向社会服务的实训基地;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工种齐全的高效高素质的实训指导教师队伍,满足生产及实训的需要;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与设备,推行产学研一体化办学等途径,可为企业提供新技术研发、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公共技术服务;完成校内学生的培训,完成对外培训的社会培训任务。

四、仿4S店汽车维修实训基地的建设

利用并完善学校现有教学实训设备,实现数量增加和整体功能的完善。通过硬件及软件建设,把实训基地打造成为集人才培养、社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及产品生产(服务)多功能为一体实训基地。要更加突出实训基地的生产能力、科研能力,培训出一流的师资队伍,深化校企合作,把企业生产、管理及文化引入校园,培养与企业岗位直接对接的技术人才,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推动辽阳地区汽车服务产业的发展。

1.仿4S店汽车实训基地建设意义

目前,先进的汽车维修方式已从在汽车出现了故障后再去修理,向“定期检测、强制维护、视情修理”的方向转变。此外,汽车维修从“修旧式”向“换件式”转变。对维修企业仪器设备和员工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前小作坊式的以人工检测维修为主的老维修企业正逐渐被拥有现代化厂房、高精检测仪器设备、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高素质员工的4S店、快修店、特约维修站所取代。汽车销售业、汽车维修业的快速发展为人才市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4S店是集汽车销售、售后服务、配件和信息服务“四位一体”为核心的汽车特许经营模式,包括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等。它拥有统一的外观形象,统一的标识,统一的管理标准,只经营单一的品牌的特点。拟扩建的4S店,重点是前台展厅接待和后面维修车间的建设。

2.仿4S店汽车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

主要功能有:可满足汽车专业一体化教学及相关项目技能实训,满足学生技能培养的需求;进行汽车维修工等工种的职业资格培训及技能鉴定;服务学校教职工,免费或收取少量费用进行汽车日常维护、汽车美容等技术服务;面向社会,进行有偿服务,进行生产性实训,变消耗性实训为效益型实训;设置勤工助学岗位,为贫困学生排忧解难。

3.仿4S店汽车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1)前台展厅(汽车营销实训室)

前台展厅实际上作为汽车营销实训室,主要进行前台接待、汽车营销、二手车评估、保险理赔接待等项目的一体化教学及实训。

(2)汽车美容区

汽车美容区在实训基地左侧,便于汽车出入。开展汽车日常维护及美容服务,对我院教师车辆免费或收取少量费用进行汽车清洗、打蜡、换机油等服务。同时面向社会进行有偿服务。

(3)汽车发动机、底盘各总成维修检测区

设4个工位,完成发动机、底盘各总成的维修检测工作。

(4)汽车整车维修检测区

利用学校汽车总成进行汽车发动机、变速器、驱动桥检测与调整,汽车发电机维修与性能检测,汽车制动系统检测、调整等项目教学。面向社会,进行汽车维修、保养等技术服务。

(5)教学区

配备黑板、多媒体设备及桌椅板凳,可满足40~60名学生上课需要。

4.主要设备配置

为了使实训基地的生产环境和生产条件接近或达到实际生产的要求,实训基地应配备以下设备:喷烤漆房1个、干磨机2台、解码器10个、大剪举升机2台、Sata喷枪6把、尾气分析仪1台、示波器2台、扒胎机1台、发动机综合检测仪1台、车轮动平衡机1台、车轮四轮定位仪1台、车身校正仪1台、维修检测车辆4辆、维修工具10套。

五、结束语

长期以来,汽修专业存在着“不软不硬、不上不下”“博而不精、缺少特色”等现象,缺乏职业性和实践性。根据细化工种,中职汽修专业通过对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改革,建设仿4S店实训基地,明确培养目标,将新技术、新工艺引入课堂教学,将学生培养成为企业需求的中等技术人才。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突出职业心理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职业学校成为学生未来事业发展的起点,培养“蓝领”技术人员的基地。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一方面给中职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就业的机会;另一方面,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办学模式改革后的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将迎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机遇。

参考文献:

\[1\]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6\]15号).

维修工个人培训总结篇5

关键词:民航维修;新机型维修能力;核心团队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3.268

0引言

由机维修在民航飞行安全的特殊重要性,民航管理局对机维修的管理非常严格,因此设定了对民航维修企业管控的一系列规章,如CCaR145部-《民用航空器维修单位合格审定规定》[1],CCaR66部-《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定》[2]等,对规范民航维修企业设定了很高的准入门槛。对于民航维修企业来说,随着航空公司不断引进新型飞机,为了跟上市场步伐,必须不遗余力开发新机型维修能力,否则就有被市场淘汰的危机。本文根据相关的民航规章及山东太古多年来机型能力开发的经验总结,从项目核心团队建设,技术研发,人员培训,生产准备,内部审核等各方面来阐述新飞机维修能力开发的流程。

1项目核心团队建设

由于每一个飞机新机型维修项目的开发均需要涉及公司各个部门专业人员的配合,工程复杂,投入的人力财力浩大,因此公司应该针对维修项目的开发建设设立项目开发委员会,来成立专业的项目开发核心团队。

1.1项目核心团队建立

新机型维修项目都需要由公司项目开发委员会根据项目的规模和难度来确定项目核心团队,并确定核心团队的负责人来全面负责项目的运作。核心团队成员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全面服从项目负责人的管理,完成其安排的各项工作。

1.2项目核心团队成员组成

项目核心团队成员应该包括飞机维修涉及的部门,如大修、工程技术、计划、质量、航材供应、工具设备及设施等[3]。考虑到核心团队维修人员应该在将来的定检中起到的关键作用,通常在数量上应占到定检所需人员的50%左右。为满足新机型项目对核心团队人员资格和数量的要求,项目开发团队可以在公司范围内进行人力调配,确保项目人员满足新项目申请的需要。

1.3项目核心团队支持

很多经验表明,公司成立了项目开发核心团队,但是因为项目负责人无法调动更多的资源,不能得到职能部门的全力支持,而导致项目进展缓慢。因此,公司项目开发委员会要赋予项目经理足够的授权来调动所需要的资源,并且经常性的介入到开发进程调度中,给予足够的支持。

2技术研发

技术研发是整个项目开发中核心的环节,也是民航局审查维修单位能否掌握新机型维修技术的重点。

2.1技术研发人员组成

项目组首先要确定技术研发人员,要求这些人员涵盖各专业,并符合专业资格、技术资历要求,他们可以由专职技术工程师担任,也可以暂时抽调生产一线工程师任职。

2.2技术研发所需资料

技术研发需要使用飞机制造厂家的技术资料,如mRBR(维修审定委员会报告)/mpD(维修计划大纲)/SRm(结构修理手册)/amm(飞机维修手册)/ipC(零部件图解手册),获得这些资料后需要及时和厂家及客户确认更新改版的情况,如果有改版这需要核对改版信息保证最新有效。

2.3技术研发过程

技术研发组首先要学习研究涉及的mRBR/mpD、意向客户的《维修方案》等相关技术资料,充分了解维修能力级别的工作包组包方式,增强对新机型维修计划制定方式的理解。技术研发组对新机型维修能力中的新项目进行技术消化,负责对新项目涉及到的首次执行新工卡、工艺进行工作原理、构造组成,替代工具设备进行分析出具报告[4]。技术研发组需要对新项目维修工卡中出现的安全相关事项进行评估,如一些警告信息以及潜在风险较大的工作等,评估完毕后对整个项目开发中涉及的安全措施收集编订整合,用于指导工卡评估后对核心团队成员安全措施落实培训。

3人员培训

培训是民航局对于新机型维修能力建设别重视的环节,也是重点审查的项目,民航局需要确定维修人员能够理解所有维修工作要求并正确实施。

3.1建立培训需求

核心团队负责人要组织成员召开培训需求会议,提出完整的培训需求,包括机型系统,结构修理,支援修理等项目。同时针对全新的机型,通过技术研发小组发现的新技术在培训需求的确定时务必全面考虑。

3.2各专业级别人员培训要求

对于核心团队成员中的检验级别人员,要完成该机型的ii类培训及执行该定检级别的相应oJt培训。同时安排检验员培训时要考虑裕度,确保每个专业的培训至少有2人参加,互为备份人员。核心团队中不属于检验员级别的维修人员,要求有该机型熟悉课程培训及实做培训。其它专业的核心团队人员(包括技术,计划,质量专业)需要掌握一定的机型知识,因此尽可能安排机型ii类培训,至少需要安排机型熟悉课程培训和短期机型实作培训,已达到熟悉新机型特点的目的。

3.3培训实施

在确定了培训需求后,核心团队派出人员参加培训,包括工作单卡的培训、新设备和新工艺的培训等,并做好培训总结报告及实做培训记录。新机型定检级别中出现的复杂维修工作或者高风险工作,均应该安排专人进行多次实做培训,达到可以独立熟练执行工作的效果。对于这种工作,编写执行工作的专门培训材料非常有必要,拍摄图片或者视频会对将来开展培训以及正式工作都有很大价值。

维修工个人培训总结篇6

早在上世纪中,国际社会就形成了终身教育的思潮。1979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这部具有跨世代意义著作中文版的出版,就标志着终身教育思想正式进入我国。1995年,我国已把终身教育写进《教育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享受终身教育”。江泽民同志指出:“终身学习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一次性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人们不断更新知识的需要,我们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终身学习的教育制度,学校要进一步向社会开放,发挥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等各种功能。”

可见职工的可持续教育培训,对于各行各业来说是一种趋势和必然。尤其对于技术日新月异的职业领域,如汽修、计算机等职业,教育培训就更加如此。

2目前汽车维修职工队伍存在的现状

1、汽车维修行业职工文化结构和知识结构参差不齐。目前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来源主要是大中专院校(含技校)毕业生、中小学生和社会其它行业转行进入等,整体文化水平偏低。以广西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为例:大专以上的是10%;中专以上(含高中和中技)的是57%;初中和高小的是33%,可见整个汽车维修行业职工人员的文化知识结构水平差异。

2、汽车维修行业技术、文化日新月异,职工人员对新科技新发展不能及时掌握。由于汽车科技飞速发展,车型不断的更新换代,同时采用大量的新技术,要适应行业的发展必须要有一支较高文化素质的汽车维修职工队伍。

3针对汽车维修职工教育培训的措施

3.1完善管理,规范培训

1、做好培训计划,按时按质进行培训。各汽车维修企业要把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摆在重要的地位,对常规工作、常出现的问题和新技术新知识进行定期培训,要求人人过关,人人掌握。

2、健全规章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办法》、《继续教育培训制度》、《高科技培训制度》等管理制度,并制定《职工教育培训奖励办法》、《职工岗位成才和科技创新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办法,规范职工教育培训管理制度,提高教育培训管理水平,促进职工立足行业、立足岗位、学以致用。

3、发挥技校高校的作用。汽车行业可以通过技校高校的优质师资、教学管理规范、设施配套齐全,不妨让职工从职场进入职校定期学习培训,充分发挥技校高校的作用。

3.2实施有效的教育培训模式

1、把握总体方向

企业的人力资源培训都在遵循一个模式,即培训需要测评、确定培训对象、拟定培训目标、选择培训方法、估算培训费用、评估培训效果等程序,但是,具体到个别企业时,其培训模式则应以企业的特点为基础。这是我国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改革、探索的“思考起点”。对于不同的汽修公司,应根据公司的特点把握总体方向,制定可行的、有效的培训模式。

2、注重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

(1)岗前培训。刚进入汽修企业的员工,即使学历很高本科院校以上毕业、学识丰富、见闻广博,但还是缺乏特定岗位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对本公司的全面认识,所以岗前培训是必须的,也一定要通过岗前培训方能上岗。岗前培训,是汽修企业职工进入行业的第一次培训,也是很重要的一次培训,岗前培训能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定位自己、反思自己,这是对企业来说可以降低日后在职员工的流失率,也能很好地掌握员工的思想动向。

(2)在职培训。在职培训是由于汽修行业发展、技术进步,在职人员必须不断学习、增进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行业的发展,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和职工自身的竞争能力。

3.3创新技术培训新理念

只有不断创新、技术培训,才能保证汽车维修行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与时代的一脉相承,齐头并进,创新才能与时俱进。

1、创新管理方式。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实行全员分批培训,要按市场化、产业化方式行作,实行企业化管理,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革规范培训中心,实行经费包干,按实核算,自负盈亏。学习经费采取公费和私费比例构成,所有人员同等比例,改变单一靠单位出资和职工教育培训走过场的现状。

2、创新培训内容。在培训课程布置和培训内容上,要以提高汽车维修行业各类人才的素质和能力为出发点,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注重科学性、前瞻性、针对性,使教育培训内容与社会和汽车维修行业发展紧密相连,受教育培训人员能充实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以及新信息、新思想、新观念、新知识,增强应变与创新能力。

3、是创新培训手段。要改变教育培训原始的模式,要多领域、多层次、多功能、高品位、高科技的内容,那种单一的老师教,学生听的课堂教学已不能适应多层次教育的要求。首先开展课堂教学,夯实学员的理论基础;其次现场教学,将课堂所学到的内容移到企业生产一线,让职工能看得见,摸得着,能操作,使理论贯穿到实践中去,提高学员应用能力;另外网络教学,新科技、新知识不断涌现,仅靠课堂、现场手把手教学还不能满足,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与培训机构或学校合作开办远程教学,开发教学软件,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教学。

3.4加大教育培训资金的投入

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高低,经费投入是先决条件。企业要树立‘教育花的钱是投资,不是消费’的理念,建议企业按照工资总额的2%―3%提取职工教育经费为顺利实施培训提供了充足的经费保障,为进一步完善职工教育培训支撑体系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维修工个人培训总结篇7

【关键词】变电运维三集五大培训方法

1三集五大改革后变电运维人员面临的严峻形势

1.1变电值班人员学历偏低,大量骨干人才调至其他部门

“三集五大”改革后,变电运维结构性缺员、人员老龄化问题严重。随着“运维一体化”建设的稳步推进,变电运维今年需熟练掌握27项检修内容,而业务能力较强的25名技术骨干已调入大运行监控班、省检等单位,且无补充人员,变电值班人员年龄普遍偏大,远方运维站平均年龄已达53岁,业务技能强且可承担培训工作的有15人,基本可胜任的有31人,不能胜任的有6人。由于运维人员基础素质普遍偏低,传、帮、带的造血能力差,新鲜优质血液严重不足,无法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现有人员结构老化,技术严重断层,将成为制约安全生产的隐患。运维一体化的开展对值班人员的素质要求大大提高,而运维人员基础素质普遍偏低,新鲜优质血液严重不足,无法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制约变电运维工作的发展。

1.2新设备投运前期培训缺失

新投运设备验收时间短,无法按照标准化验收规范进行。不够重视验收发现的不影响送电的问题,没有实现零缺陷移交。新设备投运前的工期紧,厂家对运维人员的前期培训工作缺失,而运维人员的自学能力有限,造成运维人员对设备性能等方面的了解不透彻全面,易在操作及事故处理等方面造成隐患。

1.3新增加检修业务不熟悉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开展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公司变电站无人值班建设情况,根据业务复杂程度、安全风险、人员技能水平,按照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建设工作。运维人员对新增加的检修工作流程不熟悉,缺乏维护性检修相应培训,易在今后开展工作中造成安全隐患。

2现阶段运维培训管理方法

变电运维专业要根据开封供电公司人员培训工作的整体要求,结合2013年省公司“三联赛”具体要求,坚持以运维站职工教育培训体系“三级教育网”为保障,坚持以职工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机制为动力,坚持以开展“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为抓手,坚持以科技进步、改进培训考试方式、开发运用职工培训考试、模拟演练实作系统为手段,扎实开展职工培训,实现职工业务素质、实作技能动态合格达标,实现职工“学的会、记得住、忘不了”的基本目标。

2.1科学领导,责任到人

工区要建立完善的培训领导小组,专业领导要亲自挂帅,对运维人员的培训要有专人负责。对于运维人员应改加强正确地领导,以运维站为一个学习小组,对站长和值班长的培训工作更要积极进行,实行站长和值班长问责制度,加强对运维站人员的整体培训。在变电运行过程中实现安全生产,不是单单依靠某一个运行人员就能保证的,是需要依靠一个站,一个班的整体组织都协调起来工作才能达到的在培训中注重站长、值班长的培训主要还是为了能让他们发挥出带头作用,领导组员积极做好运行工作。

2.2加强人员动手能力培训

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突出全能培训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培养。为此,工区一方面要让被培训的人员参与现场设备的操作,参与检修人员对变电运维今后开展的检修作业,以实践操作来促进基础理论知识的记忆,经常进行模拟操作训练,熟悉后再参与现场设备的操作,强化运维人员的操作技能,变电运行与维护实现高度的专业融合,装备配置到位,满足开展运维业务的需要,实现全部84项维护性检修业务纳入运维一体化范围;从事维护性检修和运行操作的人员应进行相应培训,具备开展运维一体化远期目标的相应能力,满足开展运维一体化工作的需要。

2.3学会识图,提高现场判别能力

运维人员提高自己的识图能力将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很大的方面,具备了识图技巧后就能够根据图纸对变电站故障做出准确地判断。在培训过程中应该加强值班员在继电保护、二次回路图纸等知识的学习。在进行二次回路图纸培训时难度不宜过大,按照由易到难的原则。培训初期可将“送电线路保护控制展开图”作为题材,对图中的开关分合闸保护动作、重合闸动作、信号的依次展开。这样才能让运维人员理解其中的内涵。

2.4集中教学,优势互补

考虑到电力企业的职员人数较多,进行单对单的培训几乎是不可能的。因而需要采取集中教学的方式进行培训,其优势在于不仅能够让员工接受权威科学、高水平专业培训外,还能保证知识的系统、连贯、专业。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集中培训能够为受训人员创造一个交流沟通的空间,让彼此都能吸取各自的优点之处,在今后的生产工作中就能提高自己的运维水平,实现安全生产。

2.5加强交流,适应改革

要不断加强与兄弟部门、系统内运维专业的交流,总结适应现阶段及运维专业今后发展的好的技术手段及方法,实现互帮、互助,提高变电站设备运维水平,保障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

2.6建立奖励机制

维修工个人培训总结篇8

【关键词】汽车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建设内容

1.汽车维修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截至2012年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4亿辆,2012年中国正式进入汽车社会,每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超过20辆。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汽车维修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产业规模和利润比重均得到了不断的提高。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社会对汽修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增加。汽车维修行业对汽修专业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对人才数量上的需求,和对人才质量上的要求两个方面。人才数量需求方面,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多,特别是私家车的迅猛发展,新开的汽车“4S”专业店也不断增加,每家“4S”店都需要汽修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原有的“4S”店和汽车综合维修企业,随着车辆维修业务量增长,也需要更新和增补人员。有资料表明,全国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要新增近30万从业人员。因此,汽修专业人才培养被优先列入“国家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这说明适应汽车新技术发展需要的高级维修人才匮乏,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2.汽车维修专业的发展目标

汽车维修专业以服务汽车后市场为宗旨,坚持行业主导、企业参与,充分发挥校内外实训基地的作用,按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开发课程,推进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的实训基地。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汽车专业成为能跟踪汽车产业发展的、适应汽车后市场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

3.汽车维修专业现存的问题

汽车维修专业是一个技术性较强的专业,不仅仅传授一定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现在高职院校汽车专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学生成绩的评定是以理论课程考试成绩为主,实训成绩为辅,实训教学环节的成绩在总评成绩中占有的比例非常小,实训教学环节只是作为理论课程教学的补充;二、校内实训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问题脱节,学生对所学内容缺乏感性认识,缺乏实际动手能力,使得学生毕业后到维修生产第一线后不能独立担负工作,达不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的效果;三、汽车维修专业需要一批有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队伍,但是,目前的汽修专业教育体系中,缺乏一套完善的教师培训、引入更新的机制,使得专业教师的整体水平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4.建设内容

4.1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联系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与企业各行其是,不相往来。这就造成了学校不知道企业的需要,企业不关心学校的教育方式,当然培养不出企业需要的人才。要改变这个现状就要加强企业与学校的联系,校企联合,互相沟通,共同承担起人才培养的重任。同时,现代汽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企业首先能接触到新技术,而学校在新技术的接受上总是比较滞后,学校只有与企业多联系,多沟通,依靠企业资源,与企业共享技术与设备,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的重任,才能培养出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有用人才。

4.2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通过“内培外引”,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制定专职教师的培养计划,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重视和鼓励广大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有计划地组织教师研究专业教学,及时总结、交流教学经验,做到既出人才又出教学成果,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培养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选派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或聘请行业专家、高校知名教授、企业一线技术、管理专家担任兼职教师等措施,组建一个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专业骨干教师为核心、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4.3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实训基地文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形成。因此,必须加大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经费投入,建设好设备齐全、技术先进、综合性强、能满足各专业主要技能训练、满足上岗训练要求的校内实训基地。加强对现有校内实训基地资源的整合,建设完善校内实训基地体系。

4.4对现有教材进行科学的整合

要对教学活动的范本教材进行科学整合。要打破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区分,以技能知识为中心,把教材中的过时知识略去,把相关的文化科学和新技术知识融会进去。还要打破原有学科教材的常规,充分考虑实践教学的要求,将教材按照不同的技能划分为多个模块,各个模块既包含了理论知识,同时又插入了实践操作的方法和步骤,配有大量的图片、图表,并且加入了针对性的工作页以供练习和教学效果检验。教材写作过程中,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力求使教材更贴紧汽修行业,更具实用性和可读性。

4.5加强对学生就业意识、服务意识教育

在加强实践技能培养的同时,必须大力加强学生的就业意识、服务意识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的传统教育在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着很大问题,只注重理论成绩,不重视道德教育和能力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尽管对理论问题对答如流,但在实际工作中缺乏敬业精神、吃苦精神,也缺乏服务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学生也普遍对自己的认识不清楚,对学习掌握技术和眼前的利益关系不清楚,对自主创业缺乏信心和勇气,给他们的工作和发展造成了障碍,职业教育在这方面要大力加强,要让学生明白只有掌握了技术才能终身受用,把就业教育、服务教育贯穿教育的始终。

5.结束语

我国汽车工业已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作为培养汽车维修人才的高职院校,一定要结合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和需求,与时俱进,进行改革与探索,为社会培养一大批高技能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陆根良.汽车职业教育中的问题分析[J].科技信息,2007.

维修工个人培训总结篇9

关键词:汽车底盘;课程改革;理实一体化教学;项目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为了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教学研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笔者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加快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工程的建设步伐。“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建设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理念,紧扣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改革方向,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的要求。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技能平台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其功能是培养生产一线从事汽车底盘各系统、总成及部件的检测维修、检测设备的使用、汽车底盘维护保养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传统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教学模式造成理论和实践的相互隔离,课堂气氛沉闷,制约着学生应用能力与岗位实习能力的培养。课程改革志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及岗位实践能力,打破传统,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体,以项目课程为主线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通过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汽车底盘的理论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汽车底盘各系统总成的名称、基本结构、功能与基本工作原理;结合实训项目进行训练,学会汽车底盘维护、总成拆卸、零件分解、检修、组装与调试,熟练掌握各系统、总成及部件的常见故障、检测与维修等操作技能。

1.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直接用于课堂教学,2011年我们建设了底盘理实一体化教室,为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改革奠定了物质基础。我们将多媒体教学设备、课桌与轿车底盘、微型客车底盘、离合器、手动变速器、自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驱动桥、转向器、组合维修工具等结合为一体,在这个有机统一的教室中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主要用于生产性实习,进行工学交替。由于校内实训基地只能提供有限的车型和模拟故障,因此必须建立长期、稳固、有效的校外实训基地,保证学生所学即为社会所需。2012年我们与浙江众泰汽车集团签定了合作协议,三年来每届汽车专业的2个工学班都在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汽车底盘生产顶岗实习。

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突破口,新进教师必须先在校内汽车实训基地顶岗实习一年,期满经技能考核合格后方能走上讲台。目前汽车维修专业7名教师中4人获得汽车维修技师证书,3人获得汽车维修高级工证书,5名教师成为扬州市职业技能鉴定所汽车维修高级或中级考评员。

3.教学的基本方法多样化建设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进程中,以项目为主线,向学生明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及训练。课程共分为“四个项目”“十七个任务”来完成。例如,“四个项目”是:①汽车传动系的拆装与维修;②汽车行驶系的拆装与维修;③汽车转向系的拆装与维修;④汽车制动系的拆装与维修。

对于不同教学内容,我们在教学方法上,灵活运用讲授法、演示法和练习法等基本方法。

(1)讲授法。在课堂上将项目展开后,一边是教学ppt的展示,一边就是所讲内容的实物,通过讲解相关内容及实物演示操作,总结并引出相关概念、原理。根据职业能力的需要,有重点、有系统地传授知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系统知识的构建。

(2)演示法。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进程中,教师通过示范性操作,使学生获得具体、清晰、生动、形象的感性知识,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

(3)案例分析法。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内容的需要,在教学中采用汽车底盘维修中实际的典型故障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学生独立思考、集体协作,组织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和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识别能力、分析能力,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结合。

(4)练习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该项目的操作练习,通过操作练习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练习时强调操作规程、操作安全,教师认真巡回指导,加强监督。对每名学生的操作次数、操作速度和操作质量都做记录,以提高学生的练习效果。

(5)分层递进的教学法。在变速器教学中,先学习桑塔纳2000型轿车二轴四挡手动变速器,再学习东风eQ1092型三轴五挡汽车变速器,最后学习难度较高的自动变速器。三个层次之间采用层层过关形式,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只有完成第一层次的学习,才能进入下一层次学习,否则只能停留在原地。

4.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内容和时间的安排

在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内容上,理与实交替进行,相互贯通。底盘理论基础知识与底盘系统总成实物认知,相互对应与结合,一边讲解理论基础知识,一边展示底盘系统总成和零件实物。学生学习时直接面对底盘系统总成和零件实物,不再需要想象,也不再枯燥无味,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底盘系统总成实物教学方法促进了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消化吸收。理论知识与根据汽车维修企业底盘总成检测维修所需的实践技能训练相互融合,所学理论可直接用来指导实践。

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理实学习是一体的,在一个教学任务(如2个课时)中,其中理论基础教学占40%,教师示范占15%,学生实际操作占40%,总结、评价占5%左右。为了强化技能,我们还设计了一整周的底盘总成件的拆装,通过一周的实训进一步消化和巩固相关理论知识。在项目引导下,将汽车底盘的专业理论教学融入实习、实训教学之中,整周实训由理实两位老师搭档共同指导,学生在完成实训的同时还需要完成对应的理论知识的相关作业,使理论、实践融于一体。

5.“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信息化教学的建设

为了进一步丰富课程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内容,“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正向教学过程信息化迈进。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程教案、课件ppt、教学视频、案例与习题、学习指南、实训项目与实训指导、试题库、教学参考资料全部上传到“世界大学城”教育云平台,并借助“世界大学城”教育云平台,将该平台空间中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学资源引入到我们的教学中,以提升我们的“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水平。

总之,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不断地勤于思考,从中发现问题;要不断地总结,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丰富理实一体化项目式教学的内涵,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提高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强化技能,使之适应企业生产的要求,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工作需要,成为国家合格的蓝领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宝生.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4.

维修工个人培训总结篇10

***市是渔业大市,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造就了带有浓厚海岛特色的优势产业。除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传统农业机械外,我市渔业生产、渔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渔业机械高度发达。我市现有各类渔船***艘,其中远洋渔船***艘,渔机总动力136.99万千瓦,占农机总动力的84%,拥有各类渔机维修点102个,占农机维修点总数的45%。为了保障渔业发展,多年来,我市狠抓渔机管理,切实搞好维修服务,取得了一些经验。

一、领导重视,坚持不懈强管理。

***市对农业机械维修实施监管是国家赋予农机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是一项关系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重要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省农业机械化促进与农业机械安全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加强对农机维修的管理,为农机主管部门依法行政提供了法律依据。各级农机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因地制宜加强对渔机维修业的管理,把抓好渔机管理、搞好维修服务,作为农机主管部门的工作主业,长抓不懈,狠抓落实。由于各级各部门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措施得力,依法加强了渔机管理和维修服务,保障了渔农切身利益。多年来,我市基本没有渔机维修安全事故发生,也未接到一起质量投诉事件。

二、突出特色,结合实际抓落实

我市现有226家农机维修网点,传统农机维修点占55%,其余均为渔业机械维修点。渔机维修点主要分布在普陀区、岱山县和嵊泗县。渔机修理中陆上定点修理服务以油泵与增压机的维修、调试为主,上门(上船)修理服务以柴油机及配套设备维修为主。在实际管理中,我们主要采取两种管理模式,对开设在陆地上的渔机维修点由农机主管部门负责管理,符合条件的核发《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并按规定实施年审与日常检查;对渔船修造厂及其渔机的维修与检测则由渔业主管部门管理。农业、渔业两部门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做到法律覆盖到位、监管措施到位、信息服务到位,为保障渔机正常作业、推动渔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围绕安全,狠抓培训保平安

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与维修技能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渔机维修的安全与维修的质量。渔船出海,如维修质量不能保证,发生机械故障,将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引发严重的海损事故,因此,抓好从业人员培训工作相当重要。我市在培训工作中,以培训修理工职业技能证书为载体,在培训好维修技能的同时,重点讲解安全操作、维护等知识,同时还结合维修事故案例予以警示。从2002年至今,我市每年开办五期培训班。由于培训工作到位,规范了维修人员的从业行为,各维修网点从业人员的配备也较为齐整。在实际培训工作中,农机化技术学校(培训站)一直承担着农机修理工的培训工作,农机修理新从业人员往往找到农机主管部门要求培训与发证,但是按照规定,农机修理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须由劳动部门核发,而劳动部门又没有专门的农机修理工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造成培训与发证工作脱节,所以须进一步沟通、协调好农机修理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与发证工作,健全、完善农机修理工培训体系,更好地促进农机安全生产。

四、严格执法,搞好整治树权威

在省农机局每年部署的农机安全专项整治之外,我市还根据本地实际,与市工商行政主管部门联合开展阶段性的专项整治,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以2004年开展的渔机专项整治为例,市农林局与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发文,成立以市农林局副局长为组长、市工商局副局长为副组长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联合开展对全市农机维修网点的专项整治,下属各县(区)也成立了相应的整治机构,为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明确整治目标。为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我们在搞好调查摸底、整治宣传的基础上,明确设定工作目标、要求。几年来,我们重点查处了无“三证”(无技术合格证书、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或证照不全、无农机修理工技术等级证书的从事修理业务人员、使用伪劣农机产品或无产品合格证的农机产品进行修理的维修点等。三是解决整治难点。对专项整治中的钉子户,多次通知不予理睬的,农机主管部门依法发出行政处罚通知书,工商行政主管部门依法收回其工商营业执照。如普陀区农机管理站在整治六横岛渔农机维修网点时就通过运用行政处罚强制手段,收到了很好的整治效果,树立了农机主管部门的权威。

五、规范程序,健全制度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