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学校新闻报道工作经验总结十篇学校新闻报道工作经验总结十篇

学校新闻报道工作经验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2:18:50

学校新闻报道工作经验总结篇1

2010年是xx校园电视台事业发展的关键一年。一年来,xx校园电视台在校领导和校主席团的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积极宣传团委会的决策部署,为实现为xx校园文化又好又快地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不足和问题

新闻的“二多二少”,即:内部会议多、实际工作报道少;一般化报道多、典型深度报道少。”问题确实需要下一番功夫。一方面需要领导作出表率,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关于改进新闻报道的决定;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本化”思想,进行艺术地报道。程序化报道,校园电视台的新闻宣传也应多一些泥土的芳香,用创新的面孔来吸引观众,以更多的有用的节目来服务受众,以更好的精神产品来满足观众

2010年,我们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今年我台人员变动较大,新调入人员业务不熟,导致在电视台播出的稿件数量总数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减少。

二是存在等新闻和新闻围绕会议、活动转的现象,没有积极主动的深入到个班教室和学校里去挖掘和寻找新闻线索;

三是我台个别新闻工作人员所掌握的技能不完善,

1、与学院主网站的链接仍没有实现,仍需与有关部门进一步沟通;

2、师生对高质量节目的需求与落后的制作水平之间的矛盾将会在相当长时间内存在,节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3、仍需培养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广播、电视栏目;

4、台里一些设备陈旧,机器老化,影响了工作开展。

电视报道的具体思路:在电视新闻报道上,结合电视台的实际状况,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要在现有的条件基础上,立足于创新,取得最大的工作成绩。在电视新闻报道上,努力作好“三个结合”。三个结合即:一是要把在电视台的上稿数量和质量结合起来。就是在保证把学校内良好的学习范围、各位同学良好的精神风貌、学校良好的形象等有较大影响的新闻报道出去之外,增强上稿数量的意识。二是要把本台采访的新闻和电视台记者的报道结合起来。就是在一些重大、较有影响的报道题材上,为了不牵涉现有台内记者的工作精力,影响整个上稿数量,我们要同电视台记者采取合作报道的办法。三是要把内宣和对外宣结合起来。就是首先立足于电视台的电视报道,然后再把为电视台提供的稿件用于学校内的自办新闻中,这样可以解决台内人力、物力不足的问题,起到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作用。

[正文]xx校园电视台在2010年的春学期,共开展了三次大型的集体报道活动(国庆演讲,校运会系列活动报道和元旦晚会报道),并且组织大家拍摄了台里的宣传片,在完成系列报道任务的同时,内部感情建设也得到了发展。现在具体总结如下:

一、成员情况

由于上学期招入的同学电视台实践经验较少,对于电视仍有许多不熟悉的地方,再加上本身留在台里的老团员,其中,由老队员及经验丰富的同学做师傅,负责协助和指导新人完成电视台的工作;另外,电视台本学期由陈鹏担任台长,张扬担任副台长。

从本学期所取得的成果看来,这样的分工是有成效的,大家在保证所出片子数量和质量的同时,也能很团结地在一起开展活动。

这次的校运会系列活动报道,考验了团里同学电视节目制作的能力和水平,大家都高质量高速度地提前完成了任务。与此同时,节目质量与往年相比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得益于前期充分规划,合理分工,以及大家的通力协作。

由新人们完全独立地完成的。从质量上看,尽管后三个片子从策划到拍摄,再到剪辑,到成片的水平仍显稚嫩,但整体感觉较为流畅,而且考虑到是由新人完全独立地完成的,仍然应给予肯定和鼓励。但总体而言,从制作一个电视专题片的角度来看,这拨新人仍有很多不足,主要在于:技术不够成熟,还需继续磨练;在策划、剪辑方面缺少独到的想法;另外,在做电视的主动性上,还需要再加强

(各项工作安排如:

1,国庆演讲

景外主持编辑摄像

xxxxxxxx

(采访对象为国庆演讲主持人)

⑴蒋xx

xxxxxxxx

⑵谭xx

(采访对象为国庆演讲冠军)

xxxxxxxx

(采访对象为国庆演讲亚军)

xxxxxxxx

(采访对象为国庆演讲季军)

评:整体感觉较为流畅,而且考虑到是由新人完全独立地完成的,仍然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景外主持编辑摄像

评:在完成系列报道任务的同时,内部感情建设也得到了发展。

3,元旦晚会(除陈xx之外电视台摄影部成员在当晚有节目,所以请到了上届电视台成员到场协助陈鹏工作!)当晚完美收工!

学校新闻报道工作经验总结篇2

[关键词]媒体关注公众形象高校

[基金项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2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

一、高校媒体关注度对公众形象的作用机制

高校的公众形象是社会公众对于高校的总体印象和评价,包括知名度和美誉度两方面的内容,是大学重要的“无形资产”,从一个角度反应了大学的软实力,直接影响着大学的声誉和名望。良好的公众形象可以促进和推动大学各方面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良性循环;相反,则会给大学各方面的建设和发展造成阻力。塑造良好的高校公众形象,一方面要勤练“内功”,即大力抓好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以及各项综合实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则要注重对高校对外形象的策划和管理。

公众对于高等院校总体印象和评价主要来源于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由个体直接取得,间接经验则包括个体之间的口耳相传和各种媒介的信息输出。一般民众对高等院校的评价大多来源于间接经验,因此高等院校的公众形象与新闻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有着密切的联系。高校的对外宣传报道是社会公众了解高校的重要窗口,是彰显大学特色、展示办学成果、塑造良好形象、提升学校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正面的新闻宣传报道可以塑造公共组织良好印象、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尤其近几年,伴随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新闻资讯传播的速度和途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短时间内热点“微”新闻的影响力呈现几何级数扩大。因此,在当前的媒体环境下,了解媒体对高校的关注,研究高校的媒体战略,对于有的放矢地推动大学对外宣传工作、应对教育事业的激烈竞争、塑造良好的高校公众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高校公众形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与媒体的公共关系和应对策略方面。考虑到当前新闻媒体的迅速发展,传播效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高校的媒体关注情况应该进行更为全面和系统的实证考察,从而为高校的对外宣传工作和媒体关系战略提供可行性建议和改良方向。

二、高校媒体关注度的现状分析

首先要了解高校媒体关注的现状,以便对高校形象的塑造提供建议。为理顺高校的媒体关注情况,找出新闻媒介对高校公众形象塑造的影响,本文对近几年的媒体报道高等院校的新闻做抽样调查。

1.研究样本和方法。

选取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4所高校作为观察样本,这4所高校共同特点是具有明显的行业特色,分别代表了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财经、政法类院校。通过分析比较4所高校2007-2012近6年的媒体关注度和媒体报道数据,从中观察得出媒体对高校关注的特点以及对高校公众形象的影响机制。

首先根据中国校友网2007-2012年的数据,分别对4所样本高校媒体报道的数量进行横向比较,对样本高校在全国高校中的综合实力排名和媒体关注度排名进行纵向比较。统计结果见表1、2、3。

其次,通过CnKi系列数据库的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含国内公开发行的500多种重要报纸),对2012年的有关样本院校的相关报道采用全文=“样本名称”的方式进行搜索。对这些报道进行分类分析,作为测度样本院校媒体影响力的指标,确定其时间、空间和内容分布。见表4。

2.样本分析。

统计显示(图1),2007-2012年间,国内新闻媒体对4所财经、政法类高校的报道数量,在2008、2010两个年份均有所下降,其他时段在媒体报道总量上均保持了较为明显的逐年增长。其次,根据中国校友网2007―2012年对全国高校综合实力排名和高校媒体关注度排名,进行纵向比较发现,发现4所样本高校连续6年同年度的媒体关注度的排名均明显高于综合实力排名,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两所学校表现的尤为突出。横向比较方面,4所高校综合排名和媒体关注度排名的变化趋势并不完全吻合,可见高校的综合实力不是影响高校媒体关注度的最主要因子。

图1:2007-2012年媒体报道数量

对高校新闻报道的内容进行分析(图2、3、4、5),CnKi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报纸类媒体对4所财经、政法类高校新闻报道的内容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研与社会服务、学科建设、校友、校园文化、重大活动、党建、管理及其它。从2012年4所样本高校的新闻报道内容统计结果得出,科研与社会服务、师资队伍、重大活动、党建管理及其它四类报道占据了新闻报道总量的前4位。其中,科研和社会服务方面的报道数量在4所样本高校中均占据最大篇幅,占总体报道数量的一半以上,中央财经大学的科研社会服务报道比例最大,高达85%。科研社会服务报道方面的具体内容涵盖了高校科学研究成果和报告的,与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共建研究中心,专家、学者对经济民生现象和法律案件的解读和点评、提供政策建议等,与样本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行业特色有着紧密联系。

新闻报道内容分类中发现,高校的重大活动、重要学术理论的提出、对与民生相关的经济法律政策条款的解读会刺激不同报纸类媒体的高频次大篇幅报道,如部省共建中央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2年中国政法大学建校60周年纪念活动,均引发了多家媒体的连续性报道。此外,高校负面新闻的报道也容易受到各家媒体的集中关注,影响较大。

学校新闻报道工作经验总结篇3

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发展意识,学校成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电视台,本着学生电视台学生办的宗旨,我们将广泛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电视节目的制作当中,从栏目的策划、采访到摄像、主持都将活跃着学生的身影,使校园电视台成为学生了解学校动态的窗口,成为正面教育的主渠道和学校的喉舌。为此,特制定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创特色、创省级示范民办初中为目标,面向教育、服务教学、促进教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努力发展校园电视台,使之成为我校学生思想教育的宣传阵地和学生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和丰富校园文化的新阵地。组织机构:校园电视台受学校办公室领导,学校电教员具体负责,由各处室、分校协办,电视台台长、播音员、编辑、记者(文字、图象)等工作人员主要由初一、初二的学生组成。电视台名称:“金海校园电视台”“JHtV”主要栏目设置:1、新闻(国内外重大新闻回顾,校园新闻);2、专题节目(含教育、教学、后勤、英语特色等专题节目);3、影视(爱国主义影片展播,经典影片片断,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或故事片)。播出时间:1、周日晚7:00——7:302、周日下午1:00——4:00(影视类,视情况定播放次数)活动安排:时间活动或主要专题节目安排责任人九月份1、制定工作计划办公室2、开学工作报道办公室3、选聘电视台工作人员各班级4、工作人员培训龙凤5、入学教育政教处6、学生军训报道政教处7、开学典礼报道教导处8、“三优班级”创建活动教导处9、“闪光在金海”文艺晚会团委十月1、德育常规落实情况抽查政教处2、学校卫生执法大检查政教处3、初三学生演讲比赛教导处4、初二、初三数学、物理竞赛教导处5、学生发明设计方案征集教导处6、书法现场赛教导处7、县中小学生文艺汇演团委8、“三优”班级典型事例报道(一)教导处9、校体育节教导处十一月1、德育新举措及效果跟踪报道(一、二)政教处2、优秀作业展播教导处3、期中考试及总结教导处4、英语实验班英语口语电视大赛教导处5、英语实验班特色展示(一、二)教导处6、期中德育工作总结表彰大会政教处7、德育标兵事迹政教处8、后勤优质服务展示后勤9、期中考试典型学生报道教导处10、“三优”班级典型事例报道(二)教导处十二月1、学生学习方法介绍团巡回演讲教导处2、英语实验班特色展示(三——五)教导处3、全校创新作文大赛教导处4、校园第三届艺术节教导处5、德育典型班级事迹报道(一、二)政教处6、分校典型经验介绍(一、二、三)各分校元月1、期末考试及总结教导处2、庆祝“元旦”团委3、法制教育报告会政教处4、各项评优、总结表彰教导处政教处工作措施:1、电视台所有工作人员要重视学习培训,加强日常管理,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创造性开展各项工作。星期日集中活动时间不少于3小时。2、各班收视情况要检查计分,纳入班级日常评比;3、加强英语特色建设,尽量推行中英双语播放;4、校园新闻是我台的重头戏,“大家所关注的,就是我们所要报道的”,电视台要造声势,要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使之成为学校思想教育的宣传阵地。5、全体成员努力工作,以实绩争取上级的经费支持,购买部分服装、道具、器材等,求得电视台的发展壮大。

校园电视台工作计划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校新闻报道工作经验总结篇4

换届后,原来的新闻部成员只有三个都留下来,再加上后来加入的三个干事,新闻部在人员上是充足的,但由于新闻部里有不少成员在年级里都是年级委,或者在班级里任职,工作时间常有冲突,工作热情未能完全激发。

这份工作总结分三个方面:

一是日常工作,主要是新闻报道方面。从数量上看,这段时间新闻部共计报道新闻与评论60余篇,其中有不少受到生科学生关注,如创新杯讲座专题、四川赈灾专题等。我们还以新闻评论为突破口,发表了数量相当的评论文章。我们一直强调新闻的质量,以体现记者的专业素质,还有强调营造健康文明的舆论氛围。突出的问题是在新闻类型的构成上,还是官方新闻占主导,新闻发现和学生生活类的新闻比较少。记者的摄影素质和新闻策划能力还有待提高,可惜的是,计划中的培训都未能实施。综观新闻部的这个学期的工作各项活动,新闻报道比较及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会注意有的放矢,在工作中,也存在很多问题:第一,干事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安排的工作有的时候会拖迟;第二,干事的工作能力有限,培养是个长期过程。在新闻部,确实缺少一些人才,对新闻部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还须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观察,继续培养。其工作内容主要有:

1.校园文化艺术节之dv视频大赛现场拍照和后期宣传

2.第四届“生命科学节”新闻采访,拍照,通讯稿,网络宣传

3.08级第一届男女混合趣味足球比赛新闻报道

4.拔河比赛新闻报道

5.团支部考评大会新闻报道

6.“欢送杯”篮球赛新闻报道

7.来我系讲学的教授学者的新闻报道

8.简报前期制作

9.三八活动系列报道

10.纪检干训会议新闻报道

11.“创新杯”系列讲座新闻报道

12.纪检干训会议新闻报道

13.生科女排再创佳绩新闻报道

14.第十五次团学联合代表大会新闻报道

15.妇女节女教职工广播操表演新闻报道

16.生科院学生党支部委员选举大会新闻报道

17.纪念汶川地震新闻报道

18.漓江学院与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干部工作经验交流会新闻报道

19五四.评优先进人物事迹报道新闻部201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仅供范文写作参考,切勿完全照抄!

二是部门文化建设。这届新闻部成员经过近一年的相处,感情都很好,部门内部气氛友好和谐,而且尊重个人,讲究平等自由。我们根据成员的特点,分配他们擅长的工作。我们还经常与前任部长交流与聚会,吸收他们的经验。其次,新闻部一直保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作风,还让新闻部成员多与其他部门成员接触交流,参与经验活动,增强部门的凝聚力,促进部门成员的感情的融洽和对组织的认同感。

三是部门制度完善。我们非常重视部门制度建设,完善的制度对未来的每一届新闻部都有很好的作用。我们对新闻部的记者公约制度、例会考勤制度、新闻的和审批制度进行了完善,并在成员间强调这些制度的权威性。在这段时间的工作上,我们也发现新闻部的制度很不完善,有很多漏洞,例如我们还没有形成记者素质的培训制度和新闻资料如图片的存档制度,在下学期招新前,我们将致力于这些制度的完善和修订。

对于下学期的招新,我们的计划如下:

1、新闻图片展,把过去的新闻专题和图片展出,要求文字编辑和美工,开学前一周完成,招新的同时展出。2、新闻部的电子杂志,主要是想节省费用,扩大院网站的宣传力度。3、编辑简报《绿叶时报》,建设部门博客。建立9月建立第一期简报。简报属于团委内部刊物,择优报道各项活动开展情况。第一期

有消息和简讯,并配有图片说明,第二期也在9月底与大家见面,共收集了生科院的院活动,进一步充实了简报的内容。简报发送至各系团委等处进行学习交流,成为校内外各届人士了解我院工作、一睹生科院风采的窗口。在做好简报编辑工作的同时,新闻部还设有专门的网络建设小组,负责消息更新,在改版之后将添加新鲜元素,改变网站风格,以全新的面貌同大家见面,更加及时地报道中心动态。新闻部博客建设也是新闻部的重点工作之一,并创建部门成员的专门相册,成为内外交流的另一个平台。【1】

【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再过一段时间,新闻部就要进行迎来新一届的成员了,在这段时间内,我们将会好好的总结以前的工作,发扬其中的优点,舍去其中的不足,借鉴其它部门的经验,继续提高我们自己,帮助团委掌握更多的实用技能和管理新闻部的能力。通过近半年的工作,以及老师的教导,在今后,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我们都学会了思考,相信长江后浪推前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新闻部将会继续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不断思考,不断进步,争取在将幕后工作做好的同时,能够更加地丰富同学们的生活,更好地服务大家。

新闻部

2010年5月31日星期日

新闻部201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仅供范文写作参考,切勿完全照抄!(2)

【相关阅读】

2010年趣味运动会活动总结

农学院园艺工程系学生会工作总结

心理委员工作总结

学生会4月组织部工作总结

学生会科技调研部9月份工作总结

2010教育学院学生会工作总结

青年志愿者协会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学校新闻报道工作经验总结篇5

在几个月的实习过程中,不仅在业务上得到了锻炼,而且在思想上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感觉收获很大,下面我就把实习的情况简单总结一下:

政治思想上的提高。做新闻宣传工作是一项对政治思想素质要求极高的职业。特别是采编人员,需要随时了解和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变化,以及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等问题,把这些东西消化,变化自己的新闻内容登在报纸上。所以要有好的学习习惯和坚定的政治立场。

在我实习过程中,我发现每一名编辑记者在紧张的采编工作之余,都十分注重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保持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这样这张报纸才能够很好地发挥了作用,成为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在这一段时间里,加强了政治理论学习,由于我基础较薄弱,就重温了上学时学的课程,同时,再不断地补充新的知识,对于当前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

二、工作能力上的提高。通过实习,我在各个岗位上都得到了锻炼,并且对于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了新的体会。

1做记者,深入到第一线采访,锻炼了自己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并对采访的准备、技巧和总结整理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学习借鉴他人、分析内外因素、克服内外矛盾.?学习和借鉴更加必不可少,而且也更有空间。

2接触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上至报社社长、主任下至普通记者、编辑员、广告员,形形,各具特点,同时也培养了我对不同事情的独特观察,锻炼了我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有益的基础。

3加班撰写稿件,不仅锻炼了我的写作能力,还让我学会了如何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如何准确地抓住新闻点;做实习编辑,学会了如何编辑稿件,如何取标题,知道了怎样修改稿件才能适合新闻报道的需要,很大的提高了我的文字水平;通过在其它岗位的锻炼,我不仅熟悉了新闻出版工作的业务,学会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工作,用什么方法来提高工作效率。

4经过报社老师们的言传身教,我懂得了做工作首先要热爱这项工作,只有热爱了才能干好这项工作。

三、在思想认识上的提高。从报社老师们身上不仅学到了业务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他们身上那种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奉献精神。记者编辑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五、在适应社会能力上的提高。

1参加社会实习的最终目的就是在社会适应能力上有所提高。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在学校,接触的主要是同学,关系比较单纯,交往起来也很简单。对于社会上的各色人等,我都是避免接触的,在实习中就不一样了,要接触各种各样

2报社里很多人并非新闻专业出身,很多理工科的毕业生做新闻、做记者也同样优秀,记者与编辑需要比较专业的知识,但是社会知识与经验显得尤为重要。要想在报社做好工作就必须知识结构全面,所以对人才的要求也是综合型人才,即既要懂新闻的专业知识,又要会管理策划与营销等。

六、理论在实践方面的运用能力的提高。在实习以前,由于对新闻报道有一定的兴趣,我通过课外学习已经接触了很多概念以及新闻规范,但不专业。如:要注意新闻的负面影响,有些事件如果以新闻的方式发出,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作为报社或者记者在提出新闻观点时,要尽量保持中立。理论与实践是有代沟的。深深体会到将理论用于实践的重要性,

七、帮助学生修改自己的职业规划,通过实习来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合适的岗位工

种,从而制定出更为实际可行的职业规划。利用实习来找工作,是成功率最高的求职方式。作为大学毕业生,“实习最好是用来定方向、定基调、进行职业再规划,学习业务能力,工作以后有的是时间”。

八、学会借鉴他人的优点。

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使自己的知识系统化。新闻需要接触社会的方方面面,光有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求自己在以后的学习中多想,多读,多学。要求自己的写作水平一定要过硬。

在实践中不断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更新,进行补充。

当我发现爱上了记者这个职业的时候,离别的钟声也敲响了.幸好,总有一些记忆驻留下来。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为自己的进步感到骄傲。

一.实习初衷:由于对新闻写作有很深的兴趣,通过自学对新闻的定义、基本要求、写作及出版流程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想通过实习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应用相结合,在报纸出版的实践中感受和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别是新闻写作方面总体把握的能力。

二.实习目的:了解报纸出版的过程、学习新闻写作的采编流程,对其进行分析,并结合所掌握的理论达到提高自己对新闻认识的目的。

三.实习任务:学习报纸上已发表的新闻作品、下各专业厂进行现场采访。

四.报社概况

1.基本情况:位于广西贺州市地委政府大楼对面

2.报社简介:

五、初步认识:报纸是一种舆论工具,它对于社会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重大影响,特别是在特殊时期中的特殊作用和意义。?报纸作为一种媒介载体和一种舆论工具所固有的属性,以及发展中无论用何种方式都不可逾越的固有规律。报纸内容坚持的四个基本点——时政新闻是支点,娱乐新闻是亮点,社会新闻是卖点,经济新闻是看点。

实习状况

从7月12日到8月23日日我在《桂东电视报报》《桂东生活周刊》报社进行了五个周的实习

第一天到日报社会新闻部报到时,心里有点忐忑不安,看到编辑记者来来去去的忙碌身影,不知该从哪里入手。部里几位老师都很慈祥热情,对我的鼓励和帮助,很快消除紧张,融入工作状态。

接热线电话,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拿起笔簌簌写了起来。新闻最容易忽略的是一些事实细节,比如人物、地点、时间必须有确凿的事实依据。否则可能会引起不良后果。打电话四处查找知情者,经确认证实后,一想到自己肩负的采访任务

为了能我更全面地了解新闻报纸出版工作的全貌,报社领导安排我在采访、编辑、出版、校对、发行等部门工作,使我受益匪浅。

有时出去采访,有时坐在报社的电脑前,敲打着键盘,记录下自己当天采访来的新闻。

四处“转战”,有时也跟着记者出去采访。

讲述了新闻部需要注意我们先从学习报纸作品开始,

对于主任给我们安排的新闻采访任务,我们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极高的积极性,

在办公室接听读者的来电,在电话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便会和记者老师一起前去采写。

我深深感受到了报社的文化氛围,

到不同的地方,看种不同的人,渐渐适应了这样的生活,

大体了解办报理念和流程,以及作为报纸出版的载体——报社的运行情况和规律,也有了些个人的感悟和想法,

熟悉环境,先把工作组的人交流交流。

实习工作

从自身:

1实习不是被动的学习,在实习岗位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创造性的发挥,和实习单位多多交流,成功转换角色的方法。

2要给自己定好位。在态度上要把自己当成学生,虚心请教;在做新闻采访时,把自己当成一个工作人员,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争取多写新闻,多发新闻,维护新闻的客观、公正。

3要多动手写。做记者必须腿勤,嘴勤,笔勤,一个新闻要跑上大半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然后组织稿件。同时自己要主动动键盘写稿,

4工作认真扎实,做就要做到最好。让观众更快更易得到最新消息。

从单位:

单位都希望有新人才的加入。实习生刚走出大学,所欠缺的,是社会经验、职业素养以及一些基本的工作技能,所以实习生必然会从接电话、发传真这种基本的工作做起。要真正要学到东西,不仅要从点滴开始累积,更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多观察、体会实习单位的工作习惯与文化氛围,不断地发现、发掘自己能做的工作,循序渐进地进入工作体系。最大的实习心得,就是要利用实习的机会,想清楚自己要走的路,趁着实习多听多看多认识人,提高求职的综合素质。人际关系的处理和学习也是头等大事,和读书相比,实习常常能得到一些宝贵的人脉资源,这些都要好好把握,以后都可能有助于求职。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内,我们穿街走户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要知道做什么,要自己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接触那些刚刚毕业的学长学姐,他们总是队我说要好好珍惜在学校的时间。在这次实践中,我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

回想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学到了很多,从我接触的每个人身上学到了很多社会经验,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这些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

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如何与别人沟通好,这门技术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没有工作的机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

在工作上还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会使自己缺乏自信。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句什么都会的,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碍,那一切就变得容易解决了。

知识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犹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这次接触的酿造业,对我来说很陌生,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其各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工作中。

学校新闻报道工作经验总结篇6

【新闻学专业求职个人简历一】

名:王XX

别:男

出生日期:

族:汉

户口所在:北京

院校:

政治面貌:团员

最高学历:本科

所修:新闻传播

意向

类型:全职

应聘职位:助理/策划/文秘/业务

希望地点:北京

希望工资:面议

勤于思考、自学,善于接收新知识新事物;上进心强。

责任心强,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团队意识,能吃苦耐劳,抗压能力强。

社交:待人真诚,善于交流,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爱好:唱歌、绘画、阅读、网球。

我的理念:在年轻的季节,我甘愿吃苦受累,只愿通过自己富有激情、积极主动的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并在中做出最大的贡献。

教育背景

2004年9月至2009年6月中南民族新闻传播学本科

①实践经历

2005/07—2005/09商丘市柘城县日报社记者

经历:作为记者,协助电视台里的老师们的同时,充分的去体验作为一名记者自己应该做什么,需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深刻的了解作为一名记者的态度和性质,使自己树立一定的社会认识观。

2006/07—2006/09商丘市柘城县电视台编辑部

内容:熟练的使用电视编辑软件以及编辑理念的提升,在思维发散和编辑角度上有着新的认识和进步,积极的向编辑部组织靠拢,培养良好的默契,与同事能够密切配合,互相帮助,追求共同进步。

2007/07—2007/09商丘市日报社记者

经历:记者要打交道的人是方方面面的,有农民,有,有领导,形形的人都有可能遇到,面对不同的领域,如果一点都不了解的话,在采访中就有可能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和差错,所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是必不可少一项修炼

2007/05—至今省荣军医院无国界社工志愿者

主要职责:义工,对病人进行临终关怀;

②社会兼职经历:

2008/04—2008/05武汉华罗利广场策划员

主要职责:协助其他部门组织策划各项宣传活动,设计广场内外布局安排,尤其是节假日活动计划,给顾客营造良好的购物及文化氛围;

2007/09—2007/10“可口可乐”饮料公司促销员

主要职责:推广公司新品,介绍产品特点,功效。在各大卖场实行顾客免费品尝活动,让消费者了解产品,喜欢并信任公司的品牌;

③干部经验:

2006/09—2007/09新生助理

协助辅导员处理班级日常,帮助新生逐渐转变思想观念,克服陌生害怕心理,更好更快适应生活。锻炼了自己严谨的态度,并用更富有激情,热情的心态去关爱他们。

2006/09—2007/09邓小平理论协会组织部部长

协助会长及其他部门共同制定各项制度,策略,组织协会成员参观农民讲习所,老年人福利院,提高了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随机应变的处事能力。

2006/09—2007/09:校通讯社记者

及时报道学院及学校重大新闻事件,随同校会一同前往各大高校进行学校社会实践考察,训练了敏锐洞察力和敏捷思维,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发现问题。

2005/09—2007/09院会外联部部长

认真负责,善于处理与其他同事之间的关系,面临困难时共同努力。为整个部门营造了融洽的氛围;

2005/09—2007/09院会男生部部长

策划,组织多次男生节,寝室设计大赛等活动;

语言能力

良好级别:四级

计算机能力

能够熟练运用多种办公软件以及多种视频/音频编辑软件

【新闻学专业求职个人简历二】

基本信息

姓名:

性别:女

年龄:

居住地区:

出生年份:——

工作/实习经历

2007.08—2013.11

工作内容:

在《流行歌曲》编辑部担任编辑记者一职,期间采访了阿杜、陈浩民、胡彦斌、马天宇、何润东、许飞及花儿乐队等知名歌手,同家喻户晓的各位歌星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流行歌曲》作为中国最早创刊的流行歌曲类杂志之一,在国内拥有良好的知名度,深受广大读者喜爱,众多知名音乐人如乔羽、谷建芬等都曾作为本刊的特约作者。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完成了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通过对各位知名影视歌星的采访,丰富了阅历,拓宽了知识面,夯实了基础。通过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步,逐渐开始独立完成采访、撰稿、文字编辑、排版等工作,工作方式和方法有了长足进步,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

期望薪资:面议

工作地点:南京

教育经历

2003.09—2007.07

河南大学

所学专业:广播电视新闻

获得学历:本科

语言能力

粤语

读写:(良好)

听说:(良好)

普通话

读写:(精通)

听说:(精通)

英语6级

读写:(精通)

听说:(精通)

相关技能

摄影器材

(熟练)

办公软件

(精通)

自我评价

1.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自信、责任心强、踏实乐观、善于团队工作、有创造力、人际关系好。

2.注重提升专业技能、构建知识体系,完成职业态度、专业认知的正向积累;

3.关注团队协作与流程建设,建立起稳定而良性的工作机制,成果卓著;

4.方法总比问题多,努力使自己成为有能力解决问题的人!

兴趣爱好

写作

联系方式

手机:

邮箱;

【新闻学专业求职个人简历三】

姓名:

性别:男/女

出生年月:19xx.xx.xx

民族:xx

政治面貌:xxxx

XX大学新闻学专业

联系方式:

电子邮件:

求职意向及自我评价

期望从事职业:采编记者、文案策划、业务管理、设计

自我评价:诚实正直、稳重乐观,对待工作严谨认真,刻苦耐劳、注重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本人对时事政治非常关心,经常浏览网页,对新闻敏感度很高;本人文笔优秀,对待工作严肃严谨,认真负责,细心,能够吃苦耐劳,敢于挑战,并且能够很快融于集体。性格积极稳健、乐观向上,逻辑思维能力强,对事物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见解常有独到之处。

教育经历

20xx.9~20xx.7xx大学xx学院新闻学专业xx学士

学分绩点(Gpa)x.x(满分x分),院系/班级排名第x

连续四年获得校奖学金

所获奖励:

20xx年获得院级“三好学生”

20xx年××征文大赛“一等奖”

20xx年荣获校级“学生团干部”

20xx年荣获校报“优秀新闻人”

项目/科研经历

20xx年xx项目项目负责人

课题:xxxxxx

项目描述:

工作职责:

工作业绩:

20xx年xxxxxx项目项目组成员

课题:xxxxxxxx

项目描述:

工作职责;

工作业绩:

实践/工作经历

20xx年x月—20xx年x月xx报社记者实习

主要工作:作为××网采访中心的实习记者,在实习初期,全程参与了××首届网络春晚的宣传报道工作,期间采访了××、××、××等大牌明星;而后,我主要负责旅游新闻口线的新闻报道工作,在春节前,大力报道海南的旅游市场环境;在春节后,我又对海南春节期间的旅游市场的新变化新情况进行了总结性报道,在新闻的采访报道中,我结合自己的摄影特长,采拍结合,图文并茂地报道新闻

20xx年x月—20xx年x月xx时报记者实习

主要工作:实习期间,我积累了部分品牌服装企业和相关政府及协会的采访资源,对服装等时尚文化产业比较熟悉,而在信息日报经济部实习时,负责的理财周刊,让我对金融、证券投资等经济新闻的报道,也有了初步的了解。采访过程中,使得增强了自己对新闻的嗅觉,文字的功底能够发挥到实践中,也使得自己的摄影得到学有所用

20xx年x月—20xx年x月xx杂志编辑部执行主编

主要工作:××杂志是一本时尚类消费刊物,作为执行主编,主要负责杂志的制作与运营。除了为杂志总体审核把关,自己也负责撰写杂志中的房产、汽车等一些主要栏目。充满热情,对工作一丝不苟,喜欢做一些有挑战的事,对陌生的事物充满好奇,有信心并有能力做好工作中的一切事务

个人技能

大学英语四/六级(Cet-4/6)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

快速浏览英语专业文件及书籍,撰写英文文件,用英语与外国人进行交谈

国家计算机三级(数据库技术)

熟练使用电脑浏览网页,搜集资料,熟练使用office相关办公软件,熟练使用photoshop

普通话

普通话等级证书一级甲读写能力精通优秀的听说能力

本专业证书

记者证、摄影师证书

【新闻学专业求职个人简历四】

名:

目前所在地:广州

民族:汉族

户口所在地:安徽

婚姻状况:未婚

年龄:22岁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记者/新闻采编/新闻摄影:编辑、记者、文案策划/资料编写:文案、行政/人事类:行政助理

工作年限:2职称:无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2000--35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

个人工作经历

公司名称:广州市威洋形象策划顾问中心起止年月:2009-04~2009-07

公司性质:私营企业所属行业:商业服务

担任职务:行政部行政主管

工作描述:主要负责公司内部主要行政事务管理及公司主要策划方案编写与管理。同时兼顾公司招聘事宜。

公司名称:招商银行广州分行起止年月:2008-10~2009-04

公司性质:中外合资所属行业:

担任职务:销售顾问

工作描述:工作时间:2008年10月至2009年4月

单位名称:招商银行广州分行

工作简述:长期的销售工作,让我掌握了一定的销售技巧,积累了更多的社会实践和人脉关系,更进一步提高了我的沟通协调、市场洞察及分析判断能力,加强了自己的团队精神。

公司名称:安徽省芜湖市广电总台起止年月:2007-07~2008-07

公司性质:事业单位所属行业:新闻出版,广播电视

担任职务:安徽省芜湖市广电总台新闻频道见习记者

工作描述:安徽省芜湖市广电总台新闻频道见习记者,发表电视新闻作品100余篇,电视专题稿件20余篇

实践简述:长时间的实践经历,让我受益匪浅。期间,不仅让我熟练了报纸、电视新闻的采编流程,也让我掌握了拍摄、采访、写作、编辑等专业方面的技巧。此外长期的新闻一线采访工作让我意志得到磨练、体魄得到锻炼、视野得到开阔、社交能力得到强化、集体荣誉感得以增强。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安徽师范大学

最高学历:本科获得学位:学士学位毕业日期:2008-07-01

所学专业一:新闻学所学专业二:法学

受教育培训经历: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专 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

2004-092008-07安徽师范大学新闻学本科,学士学位,Cet-4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 优秀

国语水平:优秀粤语水平: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1、熟悉电视、报纸新闻的基本工作流程,具有较强的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

2、易于与人沟通,有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3、熟练操作电脑,灵活运用各类办公软件;

4、文字写作能力强,能熟练的采写新闻;

详细个人自传

本人性格开朗、大方。兴趣颇为广泛,喜欢交际朋友,参加集体活动.具有良好的礼仪知识和接待工作经验,头脑灵活、反应敏捷,能够灵活处理工作中的突发事件。长时间的实习经历,让我熟悉电视、报纸新闻的拍摄、采写、编辑等流程。我愿意同贵公司共同发展、进步!相信您的信任与我的实力将为我们带来共同的成功!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看我的简历!

学校新闻报道工作经验总结篇7

关键词:媒体融合;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1)35-0116-03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媒介融合已经成了世界传播业发展的新趋势。正如国际媒体创新顾问团的奠基人吉勒所说:“媒体分化已经成为过去式,数字化融合才是现在进行时,而复合式多媒体将是未来的发展发向。”媒介融合,包括“技术网络化、产品多媒体化、业务融合化、市场一体化、组织整合化、最终体现出来的是媒介产业融合”。[1]这种融合,使不同类型的媒介结合,形成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单一的、独立的媒体的媒体共生体。在我国,与世界潮流相响应,一大批跨媒介新闻集团不断涌现,新闻信息产品制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信息渠道传播多元化的形势下,把媒体传播终端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信息的批量处理与资源共享,制作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通过传统媒体平台(报纸、广播、电视等)及新兴媒体平台(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传播给受众。

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为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挑战。一方面,据统计,全国900所高职院校有三分之一开设了采编与制作专业。而长期以来,传统媒体对从业人员的高学历、高起点要求,把大量高职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拒之门外。媒介融合趋势下,对熟练掌握媒体技术手段新闻一线采编人员的需求增大,新的信息平台(如手机报、移动电视、官方微博)的搭建、新的新闻一线工种(如背包记者等)的涌现等,都拓宽了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另一方面,在媒介融合时代,新闻媒体大都拥有多种信息平台,改变了新闻工作者单线作战的工作方式,打破了了新闻从业者的媒体专业分工界限。全媒体的生产方式也对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跨媒体、全能型应用人才将成为新闻媒体人才需要的主流。这种全能型人才并不一定要身兼数职、精通每种新闻工种,而应具备“一种全媒体的思维方式,使他们面对一个新闻题材时可以很快做出判断与选择,规划出用多种媒体手段进行报道的方案。”[2]重大的题材的多媒体与全媒体报道,需要新闻采制团队分工与合作。所以,要求拥有多媒体技能的新闻从业者了解在一个大报道架构下,自己具体的工作任务和需承担的具体的工作职责。对新闻从业者来说,应既熟悉全媒体报道流程,又有某一具体媒体信息技术专长。复杂的新媒体传播形势(如信息更自由、传播者和受众身份的互换)、对新闻从业者的社会责任感及信息的分析、判断、重新组合的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这一精神指引下,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教育应为新闻工作一线提供高技能人才,这种人才所拥有的高技能应适应全媒体工作的具体要求。为此,高职新闻专业教育势必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师资配备等方面作出相应的变革。如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一直定位于培养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应调整为培养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信息分析处理能力及全媒体意识、适应多媒体工作、能熟练运用多种新闻采编技术工具又具有某一媒体技术专长的人才。

《新闻采访与写作》作为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采访与写作这两项基本新闻业务技能,为适应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多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一、教学目标:全媒体采编能力与全媒体思维能力的提升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一直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能力,特别是利用广播电视技术手段完成新闻采写任务的能力。为适应媒介融合这一大趋势以及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应作出相应的变革,具体而言,包括总目标和分目标两个层次。

1.总目标

应立足于培养学生全媒体采编及全媒体综合思维等能力。

2.分目标

包括采写基础能力目标、多媒体采写能力目标、全媒体综合能力目标三个方面。

第一,采写基础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常规新闻采写的技巧,如采访中的策划技巧、现场提问的方式方法、现场观察的方法等;新闻写作中的常用文体如消息等的写作方法与技巧。这一目标的实现,将为多媒体采写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础。

第二,全媒体采写能力目标:培养和提升学生多种媒体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能力。通过教学,让学生不仅掌握报纸文字新闻、图片新闻、广播音响新闻、电视新闻等主要报道形式的特殊要求及采写技能,更要让学生胜任新媒体新闻文体的采写,如网络新闻中的标题设计、微新闻的采写。

第三,全媒体综合能力目标:全面提升学生全媒体思维的综合能力,如利用网络平台搜集新闻线索的能力,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新闻价值判断能力、新闻舆论分析及引导能力,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对新旧媒体海量的信息和素材进行分析、判断、处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基于全媒体的高渗透性

要实现《新闻采访与写作》课提升学生全媒体采编能力及全媒体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内容上也应进行全方面位的更新,改变一本教材统领整门课程教学内容的现状。目前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专业课程教材多选取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的《新闻采访实务》(赵全章编著)及《新闻写作》(吴良勤、李展编著),这两本教材在编写上都以一般新闻采写技能作为线索,不仅内容较为扁平单一,而且所选取的实例也较为陈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这两本教材作为实现采写基础能力目标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应注重多媒体研究课程、多种媒体技术课程内容及多学科内容的交叉与渗透。

1.渗透多媒体研究课程

为了使学生掌握不同的新闻媒介的特性,在新闻采写教学内容中应融合渗透新闻媒体研究相关课程,如广播电视概论、网络新闻学等。如在消息写作这一环节,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般文字消息的写作,更应穿插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特性及其消息写作特殊文件的相关教学内容。

2.渗透多种媒体技术应用课程内容

为全方位地提升学生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采写能力,可在新闻采写教学中融会贯通其他媒体技术课程,如新闻摄影、新闻摄像、新闻播音、非线性编辑、网页制作等。

3.渗透其它人文学科的教学内容

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新闻工作者应具备更高的信息分析处理能力,来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在新闻采写教学中,教学内容不仅仅拘泥于新闻采写一点,而应发挥新闻教学内容的幅射作用,可以引入传播学、舆论法、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美学等人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全方位提升学生新闻专业素养,引导学生从全局的高度关照社会现实。

三、教学方式:基于媒体联动的高参与性

《新闻采访与写作》重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早有专家提出,在教学手段与方法上,首先应该突破传统的授受型教学模式,引入实例教学法、模拟情境教学等,让学生充分参与采写实践。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为实现新闻采写课程新闻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也应引入全新的理念并灵活运用。

1.全媒体采写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新闻采写教学的常规武器。“案例教学是以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和前沿性的案例为教材,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多种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作出判断和决策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3]

在新闻采写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一般都是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引入孤立单一的的新闻采写实例作为样本。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应选取全媒体联动的重大新闻采写范例,并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让学生展开比较并互动讨论,深刻理解不同类型媒体对同一报道题材的特殊采写规律。在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除了引领学生从媒体特性分析案例外,还可以选取不同题材类型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进行分析,达到与人文学科内容的融会贯通。

2.全媒体采写实践活动

新闻采写教学要组织实践训练,让学生亲身参与采访写作过程,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并能提高他们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可以开设多媒体新闻采写模拟情景课堂,将最新的热门新闻事件作为特定情景,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策划采写方案,写作文字记者、广播记者、电视记者、网络媒体记者各自的采写提纲,并以模拟整个采写过程。还可以设计多媒体新闻专项采写训练,指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在教学内容进行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如可以高职院校的艺术节、足球赛等活动,或以当前社会热门事件或话题作为采写任务,让学生组成多媒体报道小组,合作完成文字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网络新闻的采写。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手段演示学生作业成果,并开展深入的讨论讲评。这种实践活动,完全模拟新闻媒体的多媒体报道运作方式,学生在小组合作采访报道活动中,既能熟悉多媒体信息平台的整体策划、分工配合的工作方式,又能各司其职、找到自己所擅长的媒体技术作为突破口。更重要的是,学生将调动多种学科知识、通过多种信息获取方式,完成特定的采写任务,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将得到全面提升。

四、课堂延伸:创建多媒体教学辅助平台

由于新闻采写专业课程的特殊性,仅凭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难以完成提升学生全多方面能力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利用校内外多媒体教学辅助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全真实践练习的机会。

1.创建多媒体教学实验平台

“在新技术条件下,教学实践平台的建设已经不是传统概念中的独立的实验室建设,而是拥有多种专业功能、多种使用目标的融合性实验教学和实习教学平台的构建。这种多功能、跨媒体、可融合的教学平台是今天新闻教育依托的设施基础。”[3]在多媒体教学平台的构建中,美国密苏里大学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新闻传播实验中心是成功的典范。

高职院校由于受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在教学多媒体平台的创建上不能完全和国内外一流大学看齐,但仍可以利用现有的条件,盘活校内外资源,打造体现自身办学特色的多媒体实验室。可以完善新闻演播室、摄像实验室、录音室、非线性编辑室等原有实验室的设施,并将这些实验室的资源进行整合,打造为一体化统一管理的的多媒体实验平台,为学生采写小组完成多媒体新闻报道任务提供技术支持。实验室的设施并不一定要最昂贵的、最先进的,只要能完成基本采制任务即可。并鼓励学生自主购买小型、较廉价的音视频采集设备,如录音笔、微单相机、小型DV等,把多媒体新闻的采制变为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常态。并鼓励学生开通博客、微客等,不仅可以让他们关注热门新闻事件,寻找新的新闻线索、发现新闻及新的报道角度,并能鼓励学生利用这些平台自己采集的新闻,使他们提前进入多媒体新闻实践。

2.打造校园多媒体新闻中心

还可将高职学院原有校园媒体平台,如院报、校园广播站、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站、官方微博等合并改造为统一的校园新闻多媒体中心,模仿成熟的多媒体集团建立新闻采访中心、编辑中心、中心等部门,形成多渠道、各部门协同工作机制,统一采集校园新闻。这一平台的建立,不仅可以成为学校对内对外传播信息、宣传形象的窗口,更能成为学生在校园内进行多媒体新闻采写实践的基地。

3.拓展校外多媒体实训基地

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校企一体”的办学特点。可与本地新闻媒体合作,建立多媒体新闻社会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到这些实训基地参考,加深多媒体联合协作新闻报道流程的认识。并可推荐学生利用课余实习,亲身参与多媒体新闻的采写工作,在实践工作中锻炼、提升自己的能力。

媒介融合的趋势带来新闻传播的大变革,需要高职院校新闻专业教育进行全方位的调整与改革。《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并不是孤立的,必须有新闻专业教学总体统筹安排和多种教学条件的支持。如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拓展,需要增加计划授课时数。多媒体新闻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加大对实验技术设备的投入,全方位的教学改革更是在呼唤既有理论深度、又具备多媒体操作能力的高水平师资。

参考文献:

[1]王珏,黄昌林.深度融合中新闻报道的形态变化[J].新闻战线,2009,(02).

[2]彭兰.媒介融合方向下的四个关键变革[J].青年记者,2009,(04).

学校新闻报道工作经验总结篇8

一生善于运用新闻媒体指导、推动中国革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他不仅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也是我党新闻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一位卓越的党的新闻工作者。

“以宣传最新思潮为主旨”

1921年1月16日,在长沙文化书社参加新民学会会友会时,曾明确表示:“我所愿做的工作:一教书,一新闻记者,将来多半要赖这两项工作的月薪来生活。”①

从进步书刊的热心读者,到较系统地学习新闻学理论,真正与新闻结缘是从他1918年到北京大学图书馆担任助理员的那段生活开始的。

成立于1918年10月14日的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是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被称为“中国报业教育之发端”,由时任北京《京报》的总编辑邵飘萍向北大校长蔡元培倡议而设立的,蔡元培亲任会长。研究会主要集会地点在北京大学文科大楼三楼的第34教室。邵飘萍和刚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徐宝璜担任导师。当年参加这个研究会的大部分是北大文、史、哲、法等系的学生,也有少数教职员。就是经常参加听讲的会员中的一名。

“五四”运动时期,既是中国人民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政治革命运动和文化革命运动时期,也是革命报刊大发展的时期。此时的革命活动就与其新闻实践活动紧密相联。

1919年7月,年仅26岁的创办并主编了湖南省学生联合会机关报《湘江评论》,公开宣布“本报以宣传最新思潮为主旨”,为反帝反封建运动大声疾呼,在众多进步报刊中表现突出。

同年9月,他接受湘雅医专学生会的邀请编辑该校校报《新湖南》,以批评社会、改造思想、介绍学术、讨论问题为己任,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以及军伐张敬尧督湘期间的虐政进行猛烈抨击。

10月,他支持周南女校学生会编辑校报《女界钟》,亲自为该刊撰写数篇有关妇女问题的文章,如倡导妇女要在经济上实现独立等,影响波及校园内外。

11月,他应长沙《大公报》聘请任馆外撰述员。在看了长沙22岁女青年赵玉贞因反抗包办婚姻无果,被迫在花轿中自刎身亡的消息后,在13天的时间里陆续撰写了9篇评论文章,对封建包办婚姻制度、对当时黑暗的社会制度进行控诉和批判。

此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培养革命干部,积极创建湖南自修大学。1923年4月,创办湖南自修大学校刊《新时代》月刊,以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研究中国革命问题。

1925年12月,担任中央宣传部部长的创办和主编了国共合作下的中央宣传部机关刊物《政治周报》,在宣传共产党的革命统一战线方针、消除国共合作思想障碍、团结左派共同对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此期间,还先后在北京的《新青年》、长沙的《大公报》、上海的《申报》、北京的《京报》、广州的《前锋》等20余种报刊上发表文章。

在传播先进思潮的同时,自己也从一名革命民主主义者成长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到了1920年夏天,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而且从此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②

由此可见,早期的新闻实践活动异常丰富,从报纸到通讯社,从内刊到校报,从撰写专栏到组织、编辑稿件,甚至筹集资金、发行推广……新闻业界的众多领域都有涉足;消息、通讯、评论等新闻的十八般武艺都运用娴熟。可以说,早期的新闻学习和新闻实践为他积累了丰富的新闻工作经验,也为新闻思想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政治周报》是亲自创办和主编的最后一个刊物。在随后的革命生涯中,他依然十分重视新闻工作。土地革命时期,他积极为苏区的报刊撰稿,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他领导了《新中华报》和《解放日报》的出版,还经常为《解放日报》和新华社撰写社论和重要文稿。新中国成立后,他虽然日理万机,仍撰写了许多论述党的新闻事业和宣传工作的讲话和文章,并亲自为《人民日报》等党报党刊撰写社论和评论。

“一生与新闻工作结缘达60余年,持续时间之长,是包括马恩列斯在内的,任何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难以企及的。”③

重视受众重视效果重视规律

科学理论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它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又指导发展着的实践。新闻思想是多年亲自指导和主编报刊的实践的积累和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和全党多年来革命报刊实践所取得的经验的继承和发展。

新闻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要坚持报刊的党性原则。党的报刊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它的任务是宣传党的政策,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反映党的工作、反映群众的生活;它的作用是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和群众见面,目的是团结、教育、组织群众,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坚持真实性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真话,不讲假话。要坚持改进文风,反对党八股,提倡文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等等。

综观的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我们不难发现,他有三个“非常重视”――

重视受众。在新闻实践中把新闻媒体看作是团结群众、教育群众、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群众是媒体最主要的受众。为此,他非常重视群众的感受、群众的创造,强调要坚持依靠群众办报。“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把他们的经验综合起来,成为更好的有条理的道理和办法,然后再告诉群众,(宣传)并号召群众实行起来,解决群众的问题,使群众得到解放和幸福。”④1942年3月8日,为《解放日报》题词――“深入群众,不尚空谈”,这是对党的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的要求。

重视效果。“一个人做事只凭动机,不问效果,等于一个医生只顾开药方,病人吃死了多少他是不管的……真正的好心,必须顾及效果,总结经验,研究方法。”⑤正因为如此,对“对牛弹琴”一词有不一样的评论――“‘对牛弹琴’这句话,含有讥笑对象的意思。如果我们除去这个意思,放进尊重对象的意思去,那就只剩下讥笑弹琴者这个意思了。为什么不看对象乱弹一顿呢?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吗?我们和无论什么人做朋友,如果不懂得彼此的心,不知道彼此心里面想些什么东西,能够做成知心朋友吗?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⑥

为此,反对党八股,鼓励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到一个地方要有适合那个地方的宣传口号和鼓动口号,又有依照不同的时间,制出不同的宣传和鼓动口号。”⑦他鼓励创新,鼓励学习群众中生动的语言,甚至学习外国的先进的东西。“我们接受外国的长处,会使我们自己的东西有一个跃进。中国的和外国的要有机地结合,而不是套用外国的东西。学外国织帽子的方法,要织中国的帽子。”⑧

重视规律。规律是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重视新闻规律是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的重要特点之一。如在指导《时事简报》的编辑工作时,他制定了先本地、后国内、最后才是国际新闻的编排次序,体现了新闻价值中的接近性原则。而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更是他一直强调的。在当年新闻研究会聆听邵飘萍、徐宝璜讲演时,对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就有了基本认识。邵、徐二人特别强调报纸所登的新闻“第一要确实”;“所谓新闻者,非闭门捏造之消息,非以讹传讹之消息,非颠倒事实之消息,亦非明日黄花之消息”;新闻应“丰富而正当,使阅者不出屋而知天下之大事”;“据实登载,和盘托出,造成正确之舆论”;“访员不可受贿,为他人隐藏事情,或于编辑时颠倒事实”;“访员编辑之格言,第一为‘信’字”。⑨

在1925年12月5日为《政治周刊》撰写的《发刊理由》中明确宣布――“我们反攻敌人的方法,并不多用辩论,只是忠实地报告我们革命工作的事实。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东内哄’。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⑩

正是因为重视受众、重视效果、重视规律,党的新闻事业逐步从无到有,由弱变强,成为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革命成功、促进经济发展、引导人民思想、培育社会风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然,科学的理论不应是一成不变的,科学的理论应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今天重温的新闻实践活动,学习的新闻理论,不能脱离今天国内国际的社会实际,不能脱离媒体变化发展的现实环境。

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

下面着重谈一下新闻规律中最重要的真实性问题。新闻是历史的纪录,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关乎着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和生命力,关乎着党的新闻事业的形象和未来。

目前,全国新闻战线正在开展“杜绝虚假报道、增强社会责任、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专项教育活动。重温的新闻实践和新闻思想,有助于我们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增强本领。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是共产党人的党性要求。列宁指出:“我们的力量在说真话!”他说:“我们应当说真话,因为这是我们的力量所在,而群众、人民、大众将在事实上即在斗争后作出究竟有没有力量的解答。”???1945年4月24日,在《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中也专门强调要讲真话。他说:“那一天我说过,我们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今天再说这样一点,就是要讲真话,不偷、不装、不吹。偷就是偷东西,装就是装样子,‘猪鼻子里插葱――装象’,吹就是吹牛皮。讲真话,每个普通的人都应该如此,每个共产党人更应该如此。”???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是一种态度。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创造者,力量来自于人民,智慧来自于人民。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也来自于人民。“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党长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艰苦环境里进行革命活动的无比宝贵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思想的活的灵魂。只有真诚地与人民群众交朋友,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请教,寻找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鲜活的实践与创新,新闻事业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是一种能力。客观世界是纷繁复杂、发展变化的。要从中挖掘有价值的、真实的新闻,需要有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本领。从原则上说,新闻采访就是调查研究。“报上的一切文章都应该是调查研究的结果”。而正是调查研究的大家、行家。他提出:“我们的口号是:一、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二、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何为正确的调查?“有同志要问:‘十样事物,我调查了九样,只有一样没有调查,有没有发言权?’我以为如果你调查的九样是一些次要的东西,把主要的东西都丢掉了,那末,仍旧是没有发言权。”???如何对待调查来的资料?“详细地占有材料,抓住要点。材料是要搜集得愈多愈好,但一定要抓住要点和特点(矛盾的主导方面)。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列宁研究帝国主义,都是收集了很多统计和材料,但并不是全部采取,而只是采取最能表现特点的一部分。”???

从目前的实际状况看,虚假新闻久治不愈,固然与社会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的大环境有关,但媒体自身存在的种种主观因素同样不容忽视。有些媒体的负责人对新闻真实性原则不以为然,掉以轻心;一些记者编辑采编作风浮躁、浮夸、肤浅。通过互联网搜索信息的多了,深入一线获取第一手资料的少了;对名人富人的追捧多了,对弱势群众的关注少了;粘贴整合素材的多了,分析判断事物的能力弱了。

新闻是跑出来的。人民日报社前总编辑范敬宜曾告诫新闻学子:“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虽然现在信息手段十分发达,利用信息工具了解和掌握情况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方式。但无论信息技术多么发达,传播渠道多么丰富,媒体人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追根溯源、追求真理、追问真相的本领不能丢。

但总体来看,我们还未建立起对虚假新闻刚性的、长效的追查、问责、监督、惩戒机制。尊重事实,坚持真理,杜绝虚假新闻,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今年1月27日,人民日报在第四版推出全新栏目“求证”。旨在针对各类争议新闻、疑点事件进行报道,力求通过严谨核实与深入调查,澄清事实、还原真相、回应关切、阻击谣传,促进和谐,提升公信力。至今已推出《郑东新区是不是“空城”》、《钱云会之死――一起简单的交通事故》、《宫小村调查――残害儿童硫酸泼脸不是事实》等报道,聚集当下网络世界中被广泛质疑、争论的新闻事件,用翔实深入的记者调查,对一些不实的传闻给予澄清和反驳,对还原事实真相起到了推动作用。

求真务实是党报的品格,帮助公众辨真伪、明是非,是媒体的职责。希望能有更多的媒体和媒体人加入到“求证”的队伍中,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发扬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在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方面、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注释:

①《新闻活动》(增订本)第74页,潭一著。

②《西行漫记》第131页。

③见方汉奇为《新闻活动》(增订本)一书所写的《增订本序》。

④1943年11月29日《组织起来》,《选集》第三卷第933页。

⑤《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选自《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47-877页。

⑥1942年2月8日《反对党八股》,《选集》第三卷第836-837页。

⑦1929年12月《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文集》第一卷第99页。

⑧《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6-83页。

⑨《新闻活动》(增订本)第12页,潭一著。

⑩1925年12月5日《文集》第一卷第22-23页。

???《列宁全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7月第1版,第283页。

???《文集》第三卷第349页。

???1931年4月2日《总政治部关于调查人口的土地状况的通知》,《文集》第267-268页。

???1941年9月13日《关于农村调查》,《新闻工作文选》第63-64页。

学校新闻报道工作经验总结篇9

【关键词】财经报道;人才培养;跨学院;毕业设计

随着我国各类媒体中的财经报道分量不断加大,且日益受到重视,财经传媒人才如今位置和身价直线上升。数年前,中央财经大学一位教授就曾预言:“在未来15年乃至更长时光内,财经消息将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消息界越来越主要的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优良的财经记者和编辑也将随之成为最为抢手的新闻从业人群。”[1]传统的财经传媒人才培养模式讲究“行知”,高度注重在职培训。例如2011年雄居世界经济日报发行量排名第一位的《日本经济新闻》(300万份),其培养财经记者长期依靠岗位锻炼和在职培训:应届毕业生进入报社后,除接受岗前新技能培训,半年后还要接受社内进修,第三年和第十年分别还有进修。但是,有着丰富财经新闻从业经验的清华大学全球财经新闻项目主任周乃蔆博士在一次访谈中则指出:“现在受到新媒体的冲击,新闻运作的节奏加快,国内外皆然。编辑部不能像以前那样老木匠师傅带徒弟,手把手地教新进记者,都想拿来就用,所以学校就负担起培养财经记者的责任。”在此背景下,高校开展财经传媒人才培养既拥有了广阔的空间,更表现为一种社会责任。

与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培养体育等专业性传媒人才相比,国内开展财经传媒人才的专业培养起步颇晚,有资料显示,中央财经大学从1998年开始创办财经新闻本科专业,在国内仍属于领先学校。就笔者了解到的信息,当前国内主要立足于财经类高校创办财经新闻或类似专业,但该专业大多举办在新闻学院(或称传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人文学院、社科学院等)内,对于财经知识的培训仍然显得不足,这其实是国内新闻学教育存在的通病:新闻学教育产生的缘起是为新闻业界培养具备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并且一直沿用的是传统的师徒相传的方式,除了由中文专业的教师讲授一些基础课程之外,大多是请业界资深记者编辑入学讲授,采用“短平快”的方式进行专业教育,从而形成了许久以来的“重术轻学”的办学模式。然而由于缺乏深厚的学术底蕴,培养的专业人才往往是后劲不足、根底不深的新闻“工匠”,从而形成了“新闻无学”的尴尬局面。[2]当然也有一些高校在教学上注重财经与新闻传播的结合,如中山大学招收金融专业硕士生时,其财经新闻方向的硕士生便是由主攻经济研究的岭南学院负责,传播与设计学院介入合作培养,这种模式更有助于学生同时吸收、掌握财经与新闻传播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今后实践工作的开展。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也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依托学校强大的人文社会科学实力,加强与文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合作互补,试行联合培养、融合交流,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基本具有两个以上的学科知识基础。[3]

对于财经传媒人才的基本素质和技能要求,笔者很赞同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莫林虎的观点:写好财经新闻第一是要勤恳,必须对基础的经济学、管理学的知识要有较深的懂得,要对国内外财经媒体的情形,以及财经新闻的情形有比较深刻的懂得,在此基础上,应当去尽可能多的地方、公司或者政府部门采访;第二要有沟通能力;第三要对新闻写作规律纯熟应用。[4]为促使学生尽快具备这些知识和能力,高校应当整合不同院系的教学力量,切实开展跨学院模式下的跨学科培养,并且与从事财经传播的各类媒体进行合作,使财经新闻(或财经传播)方向的学生走出校门时,就能兼备新闻专业主义立场、财经专业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等,进入各类财经传媒后可以快速上手,争取在短时期内成为独当一面的骨干。

一、原则:专业理念与专业知识的复合

财经传媒人才应当是掌握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这一点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但对于财经传媒人才需要拥有的首要能力,不同人士的观点则不尽相同,核心的争议在于,是把传媒人的道义和责任放在首位,还是把专业知识看得更重要。

第一种看法:在当今的财经领域,充斥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管理者贱卖或侵吞国有资产、ipo骗局、银行理财产品蒙人、保险公司给投保人设陷阱、基金经理暗搞“老鼠仓”等违法违规行为,以及高管千万年薪、员工却衣食不周等诸多不公平现象。当我们的财经记者发现这些问题的时候,应该有一种揭露它们的冲动和使命感——哪怕报社不给评好稿、哪怕需要投入巨大的精力,甚至是要自己贴钱也要报道。这种写作的冲动和激情,就是正义感。[5]持这种观点的人,无疑把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理想、新闻专业主义素质放在第一位。按照他们的说法,财经记者首先是记者,其次才是跑财经的记者,他们第一位的任务是遵循新闻工作者共同的职业准则。

另一种看法:财经消息报道之所以难做,很大程度上在于它的专业性,正是由于这样的“高门槛”,使得很多记者难以胜任。财经专业知识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经济类基础知识,二是对所报道行业或范畴的认识。对于经济类基础知识,不断地自我学习和积聚是基础的方式,除此别无捷径。在目前分工日益细化的情形下,选准自己的报道范畴进行专业“深耕”也是十分必要的,对此《财经时报》总编辑杨大明曾给过答案:“参照自己的特长,或者说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行业,应用一切可以应用的机遇深入进去,时刻关注该领域的动向,及时归纳总结自己的心得,并经常与业内人士探讨,久而久之,对于该领域或行业内产生的财经事件,在报道时,起码在专业角度方面,可以做到胜人一筹。”[6]的确如此,如今人们认可的财经报道,已经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财政、金融、证券、基金等狭义概念,而是一种相对广义的“经济新闻”,它包括政经、产经、财经、公司企业、经济评论等诸多板块,与民众的经济生活和个人发展都息息相关。因此,在这些人士眼里,合格的财经记者首先得把财经专业知识弄懂、吃透。实际上,这个观点在近100年前就已经被提出,我国新闻事业的先驱之一邵飘萍在《我国新闻学进步之趋势》中提出:“理想的新闻记者,必须政治、经济、社会诸学,皆有甚深之研究,此外尤当有一二专门,与夫三国以上之言文,再加以多年之实地经验,则庶几乎可与世界名记者相伯仲矣。”[7]

其实,新闻专业主义立场与财经知识都是财经传媒人才不可或缺的,无所谓孰重孰轻。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新闻传播系濑川至朗教授介绍该校新闻研究生培养目标时指出,他们的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度专业知识的新闻媒体从业者:第一,具备专业、伦理、法律等方面的技能,综合能力强,适应多媒体、全媒体要求;第二,具有高度的专业性,例如法律记者,必须熟知法律;第三,突出亚洲特点,即重点培养了解亚洲的日本人,或者了解日本的亚洲人。[8]在高度专业化的媒体人才培养过程中,财经传媒人才的培养显然更加复杂,他们通常需要具备多学科专业知识背景、复合素质与技能、良好的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等,据《华尔街日报》《日本经济新闻》等国际财经大报的高层介绍,打造一个财经记者通常需要八年,培养一个政治记者需要三年,培养社会新闻记者只需一年。[9]

由此可见,财经传媒人才的培养应当基于复合型的学术培养,其中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理想、正义感等的锻炼和培养,主要依托新闻专业主义的教育而展开,通常需要在新闻传播学的教育过程中教授、灌输,而财经领域的专业知识,自然是在经济、管理等学院学习最为理想。但在以往,我国传统的财经教育和新闻教育在总体上没有体现出这样的合力:财经专业的学生培养目标是向他们传授较为丰富的财经专业知识,但很少对他们开展文史功底、新闻嗅觉和新闻写作等方面的训练,无法有效表达,导致难以把抽象、枯燥的财经专业知识转化成通俗易懂的新闻报道,往往有一种“茶壶里煮饺子”的感觉,知晓专业理论和知识却写不出好文章;而接受了较好新闻传播训练、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新闻系和中文系毕业生,却又受制于对财经知识吃不透、弄不通,写出来的报道和评论平面化、不耐看,更无法在业界产生应有的影响力。鉴于这些教学特点,高校应当充分整合经济、管理等财经类学院与文学、新闻传播等学院的教育资源与师资特色,对于学生进行跨学院的培养,使他们在新闻传播专业理念与财经专业知识诸多方面都得到最好的教育,最大限度地夯实自身的素质和技能根基。

二、模式:2+2制的跨学院合力培养

笔者以为,要真正促使学生拥有新闻专业主义立场与扎实的财经知识,现有的培养模式很难奏效,因为在某一固定的学院内接受培训,学生很容易形成一种思维:我是这个学院的,只有他们能管理我,我要按照他们的规矩学习。而对于参与合作培养的其他学院的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等,这些学生往往采取应付举措,而这些教师也不免感觉自己是帮忙的、陪衬的,不自觉地降低教学要求,使学生无法获取充足的知识和技能。

要彻底变革旧的培养模式,较为可行的办法是实行2+2制,将学生置于两个不同的学院(系)内,严格按照所在教学单位的规范,保质保量完成学习任务,从而获取必要的知识和业务技能。从理论上说,其操作模式可以有多种,既可以在学习经济、管理等专业的学生中选拔出合格者,先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学习两年,然后在新闻传播专业学习两年;也可以让学生先学习新闻传播、中文写作等专业或方向,掌握新闻传播方面的基本技能,然后经选拔进入经济类专业学习,补充财经方面的专业知识。不过,考虑到知识的学习应当在前、技能掌握在后,并与实践相衔接,因而第一种模式更现实,也更便于操作。

这种培养模式的优势以及难点,都在于学生切实在不同的学院受训,而且严格按照所在学院的教学要求进行培训,尤其是后两年的跨学院学习阶段更应该如此。考虑到这些学生前两年完全没有接受另一新学科的专业知识,在课程设置上可以跟一直学本专业的学生有所区别。例如原来学经济的学生转入新闻传播学专业后,不必跟一直学新闻传播学的学生安排完全相同的课程,在课程的侧重点、进度等方面应适当灵活处理,便于他们顺利进入角色,但总体目标、专业技能的要求则不能降低,尤其是新闻专业主义的立场和传媒工作者“铁肩担道义”的品格,必须在后两年的学术训练中认真灌输,使他们准确把握财经传媒人员最重要的品质。同样的道理,这些学生前期所在的学院也应该充分考虑到他们后两年要进行跨学院的学习,在前两年的教学活动中尽量把他们需要储备的专业知识、技能等传授给他们,为此有必要将部分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课程提前,使他们前两年最大限度地掌握必备的财经专业知识,或者是相应的新闻传播技能及思维方法。

三、考核:以实践成果评定毕业成绩

财经新闻或财经传播专业培养的人才应是直接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型人才,他们是否合格最终要靠社会实践来检验,高校的培养过程也应充分顾及这一点,尽快让学生与社会实践接轨,最有效的途径是强化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能力。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副院长莫林虎介绍该校财经新闻本科专业的办学经验时称,自开办之初,他们就强调教学与新闻业界的结合,聘请财经新闻界的资深人士来校授课,并与《中国财经报》、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建立了联系。实际上,让学生真正进入财经类媒体,在实际工作中接受锻炼,是培养财经传媒人才最切实可行的办法之一,高校不仅应当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媒体实践活动,更要从制度层面设计出激励举措,最有效的途径是要求学生以实践成果、毕业设计参加毕业答辩,作为其获取毕业成绩最主要的依据,把他们“推”到媒体实践的第一线。

在校期间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对于财经传媒人才而言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与体育、娱乐、社会新闻等不同,财经新闻通常不是动态新闻,绝大部分重头财经报道是记者长时间观察、思考后的产物,而当前诸多媒体实行的“三个月定生死制度”(在许多媒体,新员工进入媒体的前三个月为试用期,如果在此期间不能完成工作定额,或者其工作成果在部门、媒体内始终落后,通常就得被迫离开)又迫使毕业生快速上手,不允许“厚积薄发”“慢工出细活”,因此毕业生最有效的应对方法是通过在校期间的实习和实践活动,掌握较强的财经报道技能,避免在残酷的就业竞争中被淘汰。

要求学生以实践成果参加毕业答辩,作为获取毕业成绩的主要依据,在成都高校,特别是新闻专业本科毕业生中已经推行多时,四川大学率先推出这一思路,2010年四川大学新闻系有3名本科毕业生选择用新闻作品代替传统的学位论文,并且全部答辩通过,获准毕业;而成都体育学院新闻系实施的此项改革得到了更多学生的响应,该系2007级106名本科毕业生中,有37人选择毕业设计,而一年后的2008级102名本科毕业生中,更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选择了毕业设计。结合财经报道的特殊性,可以要求毕业生将财经深度报道、财经评论等体现个人思考、独立见解的作品作为毕业设计,提交毕业答辩,但对于部分选择考研究生、进一步深造的同学,经过申请后也允许他们做毕业论文,即制定出“毕业设计为主、毕业论文为辅”的毕业考核模式,真正体现重视媒体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媒体工作能力的导向。

参考文献:

[1]郑春峰,刘丽琴.财经报道的宏观视野和中观视角[J].中国记者,2006(11).

[2]牛炳文,王春玲.探析当前新闻学教育专业的矛盾[J].新闻爱好者,2012(6下).

[3]李南.“融合教育”观下的新闻教育改革[J].新闻爱好者,2012(3上).

[4]陈立敏.论财经记者的素质要求[J].新闻爱好者,2008(1).

[5]蒲继东.财经记者应具备的四项基本素质[J].新闻窗,2011(4).

[6]杨大明.在搜狐记者训练营第六期讲座全文[eB/oL].http:///42/53/article214855342.shtml.

[7]邵飘萍,肖东发,邓绍根.邵飘萍新闻学论集[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15.

[8]刘海贵,张帆.美日新闻教育及变革对中国的启示[J],新闻爱好者,2013(3).

[9]祝兴平.财经记者培养的改进策略[J],中国记者,2008(2).

学校新闻报道工作经验总结篇10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3-0269-02

伴随我国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革命对社会的冲击,新闻学专业已成为我国高校发展最快的本科专业之一。新媒体时代,传统新闻学专业面临诸多挑战,能否跟上社会发展步伐,能否满足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成为新闻学专业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需要对新闻学专业教学体系,特别是实验教学体系进行研究和改革。

一、新媒体时代新闻学专业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新闻学专业发展既面临着来自学科专业内生的变革动力,也面临着来自社会、用人单位等外部的改革压力。从新闻学演变的视角看,该专业自诞生起就与新闻事业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以报纸为代表的新闻事业的繁荣催生了新闻学专业的产生,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带动了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随着网络技术发展速度加快,各类新媒体发展迅猛,而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等印刷媒体则日渐式微。很明显,随着传统纸媒影响力的减弱,新闻学专业已经进入到了一个发展的十字路口,只有改革才能跟上媒体发展的脚步,否则就将面临被淘汰的危机。这是新闻学专业改革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根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至少有仅700所高校开设有新闻传播学相关专业,在校本科生人数超过了20万,专业存在较明显的供大于求的状况。而传统媒体自身也面临着转型和调整,为应届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越来越少,新闻专业毕业生想要进入传统媒体从事记者工作比较困难,只能大量流入与专业相关甚至不相关的其他行业。与此同时,各类网络媒体却在招募大量能适应新媒体工作需求的创新人才,却常常面临招不到合适人才的窘境。这是新闻专业改革面临的外在压力。

二、新闻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思路

1.紧跟媒体和社会发展趋势。新闻学是与社会发展,特别是与新闻传播事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学科专业。新闻专业教学与发展必须紧跟新闻媒介变化的需要,这是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内在要求。目前,传媒产业格局明显呈现出了传统媒体日渐式微,新媒体日益强大的趋势,新闻学专业建设必须紧跟这一规律和发展趋势,不断对传统新闻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课程等进行改革,才能跟上媒体发展的步伐。

2.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需要。大学专业建设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要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要求,新闻学专业建设也必须要兼顾学生身心特征、发展状态和专业学习需求。新媒体时代,由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新闻专业学生都是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在进入高校前就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影像拍摄技能和信息创作技能,传统的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都与学生实际特点和学习需求产生了较大差距,只有根据学生发展要求进行专业改革才能获得学生和社会认可。

3.树立品牌意识。市场经济环境下,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也要有品牌意识,创建一流学校、一流专业,其实质也就是创建教育品牌。对于高校而言,既有高校的“母”品牌,也有专业的“子”品牌,二者相互支撑,相互依存。对于专业而言,专业建设无异于就是专业的品牌打造,专业培养的学生无异于就是该专业生产的产品。因此,新闻学专业进行专业建设,必须坚持特色发展,要以打造被社会广泛认可的国内外一流专业、品牌专业为建设目标。

三、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1.建设新型实验教学内容体系。新闻学专业实验教学内容既要密切结合新媒体新闻报道与信息传播的特点、规律与趋势,又不能完全拷贝或照搬新媒体新闻业务模式,二者既要联系又要区别。如果没有区别,那么新闻学与网络与新媒体两个专业就会极其相似,新闻学专业会失去其独特性,大大降低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从新闻传播媒介发展的规律来看,无论媒体传播介质如何变化,一些基本的原则、方法和要求其实没有太大变化,即新闻专业主义,以及原创性的、客观有深度的新闻调查等。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建设必须牢牢抓住这些该专业最本质、最核心、不随时间流逝的东西去设计实验教学内容,并形成体系。从目前国内一些高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看,新闻人才培养似乎走入了一个误区,即过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媒介技能,却忽视了新闻人才本应具备的那些核心能力的培养。这样一来,学生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学习相关技术,新闻核心素养和能力的训练必然受到影响。而在技术革命的年代,媒介技术发展更迭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可能是学生在校努力学会的软件,刚毕业就发现市场上已出现了的替代性软件。对本科教学而言,重要的是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而不是花大力气让学生去学一个个具体的技术。这样,新闻专业学生只需学习一些如摄影摄像、网站制作和音视频编辑等最基础的媒介技术即可,而把大量课时用于提升自身新闻报道综合能力,培养厚基础、素养佳、能力强的新闻人才。围绕深度调查性新闻报道,新闻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应有层次地体现在相关课程当中。以新闻学专业主干课程为例,目前国内高校新闻学专业主干课程一般都有中外新闻传播史、广播电视新闻、媒介融合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摄影、新闻编辑与评论、深度报道、新闻传播研究方法、新闻传播法规与伦理、媒介经营管理等课程,涵盖了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理论、新闻报道业务、新闻报道素养等方面。这些课程都可以围绕深度报道展开,从不同视角,用不同方法培养学生的深度报道能力,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新闻传播史方面的课程,应打破过去按部就班、泛泛而论地讲史的教学模式,应将历史上经典的深度报道的案例穿插其中,增加学生对深度报道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新闻传播研究方法这门课,也不应该笼统全面地介绍社会学、传播学研究方法,应该以深度报道调查方法为主线,主要是培养学生深度调查问题的技术和方法,特别是要增加数据挖掘、网络调查等新兴技术手段。新闻摄影、广播电视新闻报道、新闻编辑与评论等传统新闻业务类课程,也应从各自媒介的视角,着重培养学生用特定媒介或多媒介进行深度报道的技能。如此一来,新闻专业主干课程从深度报道基础、深度报道的技术方法、单媒介深度报道、跨媒介甚至全媒介深度报道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养,则能系统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教学的效果。

2.加强实验室建设,更新实验教学方法手段。目前,传媒行业已经成为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各类新技术集中应用的领域。这样一来,传统新闻院系实验室建设必须跟上新技术发展的步伐,对原有实验室进行改造升级,将最新的媒介技术应用到实验室建设上来。一方面,新闻专业要加强实验室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将原先的百兆局域网升级成千兆甚至万兆网络,同时加强无线网络建设,让实验室内部能高速互联互通,而且与外界有高速互联接口,能支持多种终端设备高速访问外网,为师生从事各类实验教学和创新实践提供优质的网络环境。另一方面,可以与校内网络信息专业合作,与校外网络媒体合作,利用校内外资源,提供诸如数据分析、信息“爬取”之类的服务,为深度数据新闻报道提供技术支撑。另外,实验室应尽可能提供大量较新的软件资源和相关工具,为数据新闻制作、数据图像呈现等提供软件支持。在实验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也要不断尝试采用最新的实验教学方法手段,比如采用微信、app等新媒体辅助教学,要制作课程博客、微课、微视频等。有些课程还可以采用翻转课堂、微课等教学手段,将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主转到以学生为主,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