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工作经验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2:20:00

新闻工作经验总结篇1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返观与阐释――新时期中国报纸新闻文体发展研究(1978-2008)”(09YJC860001)

作者简介:刘勇(1978―),男,安徽池州市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应用新闻学。

摘要:本文展示了1978年以来我国新闻写作教材的变迁轨迹,并对其基本特质进行了“深描”。作者认为,新时期以来新闻写作教材经历了一个从“经验总汇”到“知识地图”的过程。在此基础上,还探讨了新时期新闻写作教材对新闻文体的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新时期;新闻写作教材;新闻文体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69(2011)06-0058-05

从历时性的维度看,新闻文体发展史实质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过程:记者在原有文体规范的基础上进行文体实践,并不断改进甚至突破那些不符合时代要求与受众需求的写作“陈规”,继而建构新的规范,重新投入实践。有鉴于此,新闻写作教材就是在总结记者文体实践的基础上为“后来者”提供文体规范和文本“范例”,实质也是记者的“实践指南”。然而,1978年以来的新闻写作教材却经历了从简单套用“政治经验”到汇聚记者“从业经验”,再到努力建构“知识地图”这样一个发展历程,最终才逐渐找寻到相对清晰的定位。

一、编撰思路:从突破“政治经验”到回归“新闻本位”

教材的编撰思路不仅是对新闻事业指导思想、文体实践的一种呼应,也直接体现了新闻教育的基本理念。长期以来我国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可以简单概括为“宣传本位”,尤其是1978年以前,新闻传播的目的即是为了宣传,当时在学界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源自“”、以摘引领袖只言片语等同于学术研究的“语录新闻学”――“这些东西,在当时很多新闻单位人手一册,不少大学的新闻系和中文系作为教材,传播很广。”[1](p40)以1977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编印的教材《新闻采访与写作》为例,该书在“写在前面”的话中就明确指出:“编写这本教材,我们力求以阐明和宣传关于调查研究和无产阶级革命文风的论述为指导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从观点和材料的统一上说明问题。我们的目的,不是单纯介绍新闻业务知识、采访方法和写作技巧,而主要是为了引导读者去学习革命导师的有关教导,提高读者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新闻报道这一阶级斗争的锐利武器,为巩固无产阶级服务。”[2](p2)

编写教材的核心目的“不是传授新闻业务技能”,而主要是“引导读者去学习革命导师的有关教导”,进而帮助读者进行阶级斗争。听说上去很讽刺,却反映了当时新闻学研究的真实状况。基于这样的认知,教材中大量引用革命导师的语录,用政治性取代专业性,甚至以《反对党八股》一文中为“党八股”开列的“八条罪状”作为阐释新闻写作基本要求的理论框架,也就不足为奇了。这种不顾时间、空间、条件来生搬硬套领袖只言片语,动辄上纲上线,实质是用“政治经验”取代新闻文体规范,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导致“新闻无学论”甚嚣尘上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11卷第6期刘勇:从“经验总汇”到“知识地图”――试论1978年以来新闻写作教材的嬗变

1983年9月10日,、教育部联合召开了全国新闻教育工作座谈会,并下发了《关于加强新闻教育工作的意见》,文件开篇就指出:“目前新闻学教材缺乏,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给在职干部培训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抓紧新闻学教材的编写工作实为当务之急。”为此,教育部决定成立全国新闻学教材规划评审小组,“立即开始规划、评审和推荐教材的工作。”[3](p6)此后,新闻写作教材建设首先从突破这种用政治经验取代专业规范的叙述模式开始。尽管初期的很多教材还是处在“新闻即宣传”的话语框架内,但已经开始有意识地突出新闻写作的文体特点。比如叶春华的《新闻写作》、汤世英等的《新闻通讯写作》等。其中,四川大学新闻系张惠仁的《新闻写作学》则将新闻写作视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新闻写作学是新闻领域中一个正在发展中的重要学科,是以研究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与新闻写作方法论为主要对象的专门学科。”立足这样的逻辑起点,她建构的“新闻写作学”的范畴主要包括七个方面:

一、新闻基本规律与新闻学基本原理在新闻写作实践中的运用;二、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三、新闻体裁形成史;四、新闻体裁分类史;五、新闻记者的素质与新闻写作;六、新闻写作方法论(含各种新闻体裁的写作方法);七、新闻派生学科的写作规律的探讨、研究,等等[4](p2)。

一边是一味强调政治服从的“宣传本位”,一边是凸显新闻文体独立性的“新闻本位”,两种编撰思路,用“天壤之别”来形容实在不为过。90年代之后的教材则更加注重新闻本位。2005年,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7所高校联合编写的《新闻写作教程》,则明白无误地将“新闻本位”作为新闻文体写作的基本特质:“新闻写作有三个重要特征使之与其他的写作方式都有所不同。任何新闻作品都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特点:一是客观真实,二是广泛传播,三是具有新闻价值。”[5](p3)这里,新闻文体的独特性、新闻写作的独立性都已完全纳入了教材的编写思路中。

二、体例框架:从强调个体经验的“讲座式”逐步转向凸显新闻特质的“体系化”

如果说,80年代初期的教材强调的是对“政治经验”的服从,那么,80年代中期以后的教材则开始凸现记者、报人的“个体经验”。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此时的新闻写作教材、专著常常冠以“讲座”、“漫谈”、“散论”、“浅谈”等标题,基本以记者、报人的经验总结、体会描述为主,普遍缺乏系统性和学理层面的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的教材《新闻采访与写作》(1981)即为一例。该书目录如下:

人物通讯采写中的几个问题(穆青);有关新闻写作二三事(田流);我爱新闻工作(萧乾);奔腾在火热的战斗生活里(阎吾);战斗在生活的激流里(纪希晨);谈谈记者的基本功(顾行);新闻工作者应当是一名战士(顾雷);记者工作漫谈(柏生);两篇通讯的采写经过(陆拂为);报告文学的时代特征及其必须严守真实的党性原则(黄钢);关于报告文学的写作问题(理由);新闻工作与文学修养(程光锐);语言美的探索(白夜);散文漫话(姜德明);谈谈国际随笔的写作(司马达)。

不难看出,这本由15篇讲话稿组成的教材,并没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体系,更多的则是新闻写作的个人经验与感悟。该书“写在前面”的话则明确指出:“这些文章多是1979、1980年这个专业聘请的一部分老新闻工作者、教授和作家为该系研究生讲课的记录,少数选自书刊杂志。这是一本新闻工作者经验和心得的汇集”[6]。应该看到,这种强调记者“个体经验”的“讲座式”体例已经比初期简单套用“政治经验”的教材要进步不少,但个体经验毕竟取代不了新闻专业的总体规范。

不可否认,当时新闻教育和研究力量的薄弱是造成这种状况的客观原因。“”十年,新闻事业被肆意蹂躏为政治的工具,新闻教育遭遇被撤并的境地,新闻学研究完全处于停滞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闻业界与学界都开始了艰难的求索。相比而言,此时的学界力量更为薄弱,业界则部分充当了学界的角色。一批学者型记者开始结合历史的经验教训和个人的新闻实践进行思考与总结。徐铸成、戴邦、穆青、安岗等老记者成为新时期最早一批的研究中坚。他们相继撰写了一批有分量的著作,例如,徐铸成的《报海旧闻》(1981)、戴邦的《论社会主义新闻工作》(1983)、穆青等的《新闻采写经验谈――新华社记者训练班专题报告集》(1983)都成为畅销一时的专业书籍。这就建构了当时新闻写作教材的基本特征:多以记者的业务自传、写作经验谈、体会谈等为主要内容,实质是对传统新闻工作中的报道经验、报道方法的总结与提炼。这些书虽然缺乏体系,但在教材匮乏的80年代初,却非常畅销,影响了一代新闻工作者。

此后,伴随学界的崛起,新闻写作教材也开始突破这种“讲座式”的体例框架,80年代中期以后的教材则逐步循着“体系化”方向发展。这些教材按内容可分为两类:一是将新闻业务合而为一组成一个整体。譬如:叶春华等的《新闻采写编评》(1996)、刘海贵等的《新闻采访写作新编》(1997)、高宁远等的《现代新闻采访写作教程》(1998)、丁晓萍等的《新闻采访与写作》(2005);二是专门针对新闻写作方向。这是新时期绝大多数教材采用的方式。最为常见的体例是将新闻写作细化为总体写作规则阐释、新闻基本体裁分类和写作技法介绍等多个层面。刘明华等撰写的《新闻写作教程》(2002)体例就很有代表性:

该书上编为“总论”,每章内容依次是:新闻写作的真实性原则、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新闻角度、新闻跳笔、新闻语言;中编为“消息”,每章内容依次是: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要体裁、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导语(之一)、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主体与结尾(之二)、消息写作的重要环节――新闻背景(之三)、事件性消息、非事件性消息、描写性消息、分析性消息;下编为“通讯”,每章内容依次是:通讯的基本特征、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通讯的主题(之一)、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通讯的选材(之二)、通讯写作的基本环节――通讯的结构(之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风貌通讯、社会观察通讯、专访、新闻特写和网络新闻写作[7]。

这样的体例,基本涵盖了新闻写作的理念与技巧、体裁与题材等方面,学科建构的目标非常明确。在此基础上,还派生出了一些新的体例。比如,方延明主编的《新闻写作教程》(2005)体例就比较独特。该书分为“理论篇”、“要素篇”、“体裁篇”和“题材篇”四个部分[5]。

这些教材的体例虽然有的尚存争议,有的也还在进一步探索之中,但这种“体系化”的撰写风格对于确立新闻写作规范、厘定新闻文体的内涵与外延、规范新闻业务教学等都具有积极作用。

三、建构“知识地图”:由注重单纯文体技巧转向文体理念与技巧并重

任何学科、专业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教材则是对这一过程的见证。从写法上看,80年代以来的新闻写作教材就经历了由“术”到“学”的过程。前期绝大部分教材基本集中在技巧层面,主要是对消息、通讯等主要新闻体裁写作方法的总结与提炼。应该看到,对新闻体裁、文体技法等知识性内容的介绍是新闻写作教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样可以为初学者提供一张清晰的“实践指南”,但如果绝大部分教材都选择这样的写法,不仅会造成教材内容上的同质化,还容易流于僵化,缺乏学理的观照――“众多新闻写作学教材、专著,也是着重于新闻文体知识及新闻写作技法、章法等表面层次的汇集、整理;而较少致力于新闻写作的系统分析,缺乏对新闻写作思维、心理、审美意识、语言机制、最优化处理等深层结构的探索和概括,同样缺少理论的深沉和郑重”[8](p58)。

于是,一部分研究者开始寻求教材写法的突破。近年来比较通行的方法就是尝试将新闻写作上升到学理层面,将文体观念与文体技巧熔于一炉。例如,强月新、单波的《现代新闻写作》(1998)、张家恕的《颠覆与建构――新闻写作原理探究》(2002)、林晖的《新闻报道新教程:视角•范式与案例解析》(2005)、刘志宣的《新闻写作技艺:新思维•新方法》(2005)、高钢的《新闻写作精要》(2005)等教材都体现了这种努力。尤其是陈作平的《新闻报道新思路――新闻报道认识论原理及应用》(2000)一书,作者完全跳脱出传统教材的写法和体例,寻求把“对新闻报道的规律性探讨与实践操作紧密融为一体”,以新闻选题、新闻角度、新闻深度、新闻表现、新闻分寸、新闻思维和现代新闻观念为主线来架构全书,提出了建立新闻报道认识论的构想[9]。这些尝试表明,新闻写作教材既不能仅仅专注“工具层面”,流于肤浅,也不能一味“深化”,过度“诠释”。相反,要在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上建构新闻写作的“知识地图”。

公允地看,在新时期新闻写作“知识地图”的建构中,来自西方的经验大大拓宽了中国的新闻学术界的研究视野。在对待“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新闻学术界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抵制与批判阶段、引进与译介阶段、借鉴与创新阶段[10]。80年代开始,学术界大量引进、翻译了一批有影响的西方(基本都源自美国)新闻写作教材,其内容主要是记者和教授的讲稿。譬如,[美]杰克•海敦的《怎样当好新闻记者》(1980)、[美]麦尔文•曼切尔的《新闻报道与写作》(1981)、[美]威廉•梅茨的《怎样写新闻――从导语到结尾》(1981)、[美]杰克•卡彭的《美联社新闻写作指南》(1988)等。不过,此时新闻界在引进这些书籍时依然是“小心翼翼”。1986年出版的密苏里新闻学院《新闻写作教程》的开篇,译者就在“一点说明”中提醒读者:“由于本书是为培养资产阶级报刊的新闻记者而编写的,它讲的当然是资产阶级新闻学,宣扬的是资产阶级新闻观点。这是我们在阅读本书时必须注意的。”[11]

与中国的新闻写作教科书不同,美国的新闻教材更多地突出实用,几乎每一个章节都指向“怎么写”。因而,这些译著对当时乃至今天中国的新闻业界和学界都产生了很大的震动。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新闻写作教材中开始尝试借鉴西方的经验,有意识地融入“国际化”。代表作包括:洪天国的《现代新闻写作技巧》(1986)、刘明华《西方新闻采访与写作》(1993)、芮必峰、姜红的《新闻报道方式论》(2001)、程道才的《西方新闻写作概论》(2004)、黎信的《英语对外新闻报道指南》(2009)等。

2011年,李希光等三位作者编著的《新闻采访写作教程》则更加强调国际化视野。该书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闻学院课程模板”的基础上,融合了中国实际和个人经验。全书共32讲[12]。相比之下,该书的体例与内容都有别于国内同类教材:一是将采访、写作、评论视为一个整体,将以往分开的内容又整合到了一本教材中;二是添加了诸如政治与公共事务报道、人权与战争报道、财经报道、健康与医学报道、灾难新闻报道、网络与社交媒体新闻报道等新闻题材,这往往是传统教材所忽略的内容;三是强调了文献研究、数字的运用、新闻故事化的技巧等新闻采写方法,这些内容在以往的教材中也不多见。

如果我们将该书与西方的教材加以比较,就不难看出其对西方经验的借鉴与融合。例如,被美国300多所大学选用、由梅尔文•门彻撰写的美国新闻学经典教材《新闻报道与写作》,其体例、内容都与该书有相近之处。全书共分为六个部分27章,依次为:在岗位上;报道要素;何为新闻;职业工具;导语;报道结构;写作者的艺术;特稿、长篇报道和系列报道;广播电视新闻写作;挖掘信息;充分观察;建构与使用背景;发现、培养与使用消息来源;采访原则;采访实践;演说、会议和新闻会;预感、情感和刻板成见;事故与灾难;讣闻;警事新闻;法院新闻;体育新闻;商业报道;地方政府与教育;记者与法律;品位――为适合作界定;新闻职业道德[13]。从某种意义上说,尽管国家之间存在各种差异,但在全球化浪潮裹挟的今天,新闻写作教材的国际化却是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

四、余论:新闻写作教材对新时期新闻文体发展的影响

教材是对某一学科理论与内容的总结与经典化。新闻学教材的作用在于:“教给我们如何制作标题,好的导语应该是什么样子,告诉我们对各种主题进行报道的首要原则;教科书还让我们知道了收集信息的基本原则,收集到的信息在何时、何处、源于何人、以何种方式编写入报道中。”[14](p99)因此,记者文体意识的建构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教材的影响。概而言之,教材的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追认传统文体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新闻写作规律和方法,并运用专业术语将之总结、提炼为成文的文体规范。比如,所有教材都给予了消息写作以较大篇幅。陈力丹先生就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把重点放在消息的研究上,这对于现在大量涌入新闻业界门槛的新闻从业人员来说,是必要的、及时的。……研究消息基本的‘规定动作’,让这些‘动作’成为职业理念,然后才谈得上‘自选动作’,从必然走向自由。”[15](p3)可以说,新闻写作教材就是总结新闻写作中的“规定动作”,为新闻从业者提供专业层面的“常识”。

第二,对业界的文体创新予以“认同/反对”的回应。换言之,教材体现的就是一种专业层面的“合法化”建构。按照英尼斯的说法,“被编入教科书”是“特定观念与意识形态得以以结晶形态嵌入现有知识体系的重要标准”[16](p172)。这一点,我们从新时期新闻写作教材的变迁中就能体悟出来,很多教材都对新时期新闻业界的创新成果进行了讨论和评价。例如,周胜林的《高级新闻写作》就辟有专章对短新闻、大特写、深度报道、散文笔法写新闻、新闻与文学“合流”等问题做了分析[17]。胡欣也在《新闻写作学》中专门设置两章来探讨“现场短新闻和深度报道”以及“散文式新闻”的历史与现状[18]。

当然,新闻写作教材对新闻文体发展也包含一些负面影响,比如,大多数教材基本上滞后于新闻实践、教材编写的同质化现象等。“它们中的大多数,几乎是众口一词地重复已有的一些原则和原理,在已知的领域和约定俗成的熟路上踯躅徘徊,对我们已取得的认识表现了过分的信任与眷恋,只讲合理性,不讲局限性,不介绍其由来与发展,不说明这种知识的本质,似乎新闻写作知识就到此为止。于是新闻写作的理性的风帆,就长期搁浅在我们自己固有的经验系统的沙滩上。”[19]这种情形之下,记者的文体意识就容易被教材所束缚。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写作教材的体例与写法都必须与时俱进,不能仅仅满足于对实践亦步亦趋,而是要做到有所前瞻、有所超越。惟其如此,才能对新闻文体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感谢“安徽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选拔与培养计划”对本研究的支持。)

参考文献:

[1]胡绩伟,等.评“语录新闻学”[Z].中国新闻年鉴,1987.

[2]《新闻采访与写作》编写组.新闻采访与写作[m].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77.

[3],教育部.关于加强新闻教育工作的意见[Z].中国新闻年鉴,1984.

[4]张惠仁.新闻写作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5]方延明.新闻写作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新闻采访与写作[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81.

[7]刘明华,等.新闻写作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8]罗以澄.罗以澄自选集[C].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9]陈作平.新闻报道新思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10]刘勇.新时期我国新闻写作学研究的特质与拓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6).

[11][美]密苏里新闻学院写作组.新闻写作教程[m].褚高德,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6.

[12]李希光,等.新闻采访与写作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13][美]梅尔文•门彻.新闻报道与写作[m].展江,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14][荷]托伊恩•a.梵•迪克.作为话语的新闻[m].曾庆香,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15]陈力丹.把新闻写作的研究上升到理论层面[a].孙发友.新闻报道写作通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16][美]伊莱休卡茨,等.媒介研究经典文本解读[C].常江,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7]周胜林.高级新闻写作[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18]胡欣.新闻写作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19]樊凡.拓展新闻写作研究的思维空间[J].新闻学刊,1987,(2).

From“experienceCenter”to“Knowledgemap”

―ChangesinnewswritingtextbooksSince1978

LiUYong

(SchoolofJournalism&Communication,anhuiUniversity,Hefei230601,China)

新闻工作经验总结篇2

关键词:电视新闻;专题片;采访技巧

一、深入新闻调查,制定逻辑清晰的采访提纲

新闻报道关乎事件真相的还原,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下,虚假新闻、网络谣言随处可见,如一些自媒体营销号为了“博眼球”,不惜掩盖、歪曲事实真相,而一些民众在辨别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很容易被煽动情绪,面对这样的新闻报道环境,事实真相就显得尤为可贵。在电视新闻专题片的报道中,记者应首先要做好深入调查,无论是事件的跟踪,还是人物的采访,都应亲力亲为,亲自收集第一手新闻资料,以保持自己对新闻的态度和观点。例如2009年央视的315晚会上,曝光了个人信息泄露的“黑幕”,为揭穿由于个人信息泄露而出现的“骗钱链条”,记者调查、了解、反复取证甚至是深入虎穴才完成了新闻专题的制作;其次,要坚持己见,根据自身的采访风格,对新闻事件的整个过程进行调查;最后,做好采访准备,所谓“不打无准备之战”,在采访中记者应根据专业经验,制定逻辑严谨的采访提纲,并对采访中可能出现的细节进行推敲,控制好其中的变量,为采访工作按照提纲顺利开展做好铺垫。

二、挖掘采访细节,充实采访内容

相较于一般的新闻报道,电视新闻专题片的时长较长,有足够的时间对新闻事件进行整体性还原,而为了让新闻专题片的内容更加生动、真实,记者在采访中应关注细节,用细节佐证新闻主题,这样才能让电视新闻专题片报道更加细致、深入,并展现出电视新闻的艺术价值。在新闻采访中,记者首先要注重对细节性内容的挖掘,如真实数据、人物表情等,让这些新闻素材不仅服务于新闻报道,更体现出其在整个事件推动中的作用,让观众在细节性观察中感受新闻专题片的写实性。例如十堰市在第四个全国扶贫日推出了《扶贫在路上》的专题片,其中“柳林乡”部分的报道,记者采访了墨池村的村民,从村民的语言、表情的细节中观众能够直观地体会到当地精准扶贫工作的成果;在报道中,同期声还罗列了一系列数字:柳林乡连续几年来落实了14000亩的烟叶面积,每年收入4500万,实现税收1000万,发展烟农700多户,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0多户,这些贫困户在烟叶产业发展中均达到了脱贫目标。

三、针对采访对象,灵活调整采访方法

在电视新闻专题片的采访中,记者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由于自身素质、个人修养等方面的差异,有些人或者无法把握记者思路,或者随意打断记者提问等,面对这些问题,记者应“对症下药”,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采用不同的采访方法,以保证采访过程能够在整体上围绕主题,并尽可能地挖掘新闻素材。例如在民生采访中,一些农民、普通市民性格豪爽,知无不言,对此,记者应采取开门见山的方式直接提出问题,引导采访对象针对新闻专题主题畅所欲言;对于一些礼节性的采访或者需要层层铺垫挖掘新闻真相的采访中,记者的提问应委婉含蓄,留给采访对象足够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循序渐进,深化新闻主题;对于那些性格急躁的采访对象,记者可以采用旁敲侧击的方式,引导其回答问题等。总之,采访方法不一而足,记者应围绕着专题主题,根据采访对象选择合适的方法,从而顺利完成新闻素材收集,以支撑新闻专题片制作。

四、合理设计采访问题,找准提问时机

提问是记者推进采访的主要工具,为了弄清楚新闻事件的真相,记者在采访前应对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并抓住采访时机,在不同的采访地点,根据不同的采访目的将问题合理分配,确保这些问题的答案能够相互印证,并串联起来拼接成新闻事实,进而形成新闻专题报道。在采访中,记者应注重对初次见面的设计,以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为提出问题、挖掘真相做好铺垫;在采访问题设计中,记者应尽快、明确地表达出采访目的,并真诚地争取当事人的配合;在遵循采访大纲的同时,也应根据采访对象的着装、姿态、动作等进行临时提问,确保问题的针对性,以作为参考细节,丰富新闻素材;问题设计要准确、直接,避免宽泛和笼统的提问,例如,您是怎么想的?您有什么感想?类似的问题应尽量避免;把握采访节奏,融洽采访氛围,针对观众最想知道的问题进行提问,并给予采访对象一定的自主空间,以缓解采访压力,提高回答质量;注重换位思考,避免用高高在上的态度对采访对象进行逼问,而是设身处地地对新闻当事人的角色进行思考,让新闻专题报道更加符合普通民众的视角。

五、善于随机应变,把握采访主题

新闻专题采访是记者与采访对象进行语言、情感、心理互动的过程。在采访中,经常会出现采访对象偏离主题、随意发挥的情况,如果盲目打断,不仅不礼貌,还会影响相互之间的信任,因此,在采访中记者要学会随机应变,能够及时准确地拉回主题,确保电视新闻专题报道的制作水平。随机应变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记者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积累总结,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要注重情感体验,并根据自身的体验感受新闻当事人的真情实感,这样在设计问题、回归主题的过程中才能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例如某电视台在报道“传销”主题的新闻报道中,记者为强化情感体验,深入传销,并根据自身经历对传销内幕进行揭露,这样其在采访一些传销受害者的过程中就能够更深刻地体验他们的情绪,并在情感共鸣中合理应对采访中的变数;此外,记者还应注重对采访主题的调整,根据新闻事件的发展以及事件的还原,对最初的采访大纲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才能让采访内容更加符合观众诉求。

新闻工作经验总结篇3

李芝,女,汉族,陕西汉中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法学专业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等。199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法律系,之后获得西北政法大学在职法律硕士学位。1996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法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曾两次获得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并在各类杂志上公开数篇。除教学外还积累了丰富的法律实践经验,兼任陕西省律师协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委员,并担任《收藏》杂志社等单位常年法律顾问,将教学与法律实践相结合,在相关领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风格与见解。立足于根本,致力于实践;教书育人,孜孜不倦。

本期专栏刊出作者近期关于行政法和国际法方向的研究成果三篇,以期共同交流探讨。

摘要:行政法调整的最主要关系,就是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之间的权力(权利)和义务(责任)关系。在新闻事业的行政管理关系中,行政主体就是依法实施国家对于新闻事业的管理职权的行政机关,行政相对人就是各种新闻传播事业、企业单位和参与新闻传播活动的其他法人、自然人。本文主要讲述国家行政机关对报纸的监督管理,兼顾期刊。

关键词:报纸;期刊;行政机关;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0)10-0182-03

报纸,是指有固定名称、刊期、开版,以新闻与时事评论为主要内容,每周至少出版一期的散页连续出版物。在现代社会,报纸是传播新闻的主要载体。期刊又称杂志,是指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者年、季、月顺序编号,按照一定周期出版的成册连续出版物。在我国,以新闻报道为主要内容的新闻性期刊过去只有《半月谈》、《嘹望》、《民主与法制》等为数很少的几种,近年各地创办了一批新的新闻性期刊;还有一部分非新闻性的、社会科学类的期刊,也发表新闻作品。

报纸、期刊创办以后,就置于国家行政部门的监督管理之下。根据《出版管理条例》第六条的规定,新闻出版总署对全国出版活动实施监督管理,其他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监督有关出版活动。此处主要介绍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管理活动。根据报纸、期刊两个“管理规定”,出版部门对报刊出版的监督管理实行属地原则。

“条例”第三条规定,出版事业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传播和积累一切有益于提高民族素质、有益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精神生活。报纸、期刊两个“管理规定’’也有同样的规定。这是一切出版物包括报刊都必须遵循的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也是报刊管理的基本出发点。

一、依法出版制度

报刊属于连续出版物,在履行法定登记注册手续取得合法出版权利之后,在出版过程中自始至终必须遵守所有登记事项,不得任意变更。

按照“条例”和报刊的“管理规定”,有关登记事项必须在出版的每期报刊上标明。报纸在出版时须在每期固定位置标出:报纸名称,报纸出版单位、主办单位、主管单位名称,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刊号,总编辑(社长)姓名,出版日期、总期号、版数、版序,报纸出版单位地址、电话、邮政编码,报纸定价(号外须注明“免费赠阅”字样),印刷单位名称、地址,广告经营许可证号,国家规定的涉及公共利益或者行业标准的其他标识。期刊的名称和年、月、期、卷等顺序编号应当在封面的明显位置刊载,并且不得以总期号代替年、月、期号,其他记录应印在封底或版权页上。

无论是报纸还是期刊,一个刊号只能对应出版一种报纸或期刊,不能用同一个刊号出版不同的报纸或期刊。同一种报纸不得以不同开版出版。报纸的所有版页应作为一个整体出版发行,部分版页不得单独发行,报纸出版地方版、少数民族文字版、外文版等,须按创办新的报纸办理审批手续。期刊出版不同的版本,也须按创办新期刊办理审批手续。报纸可以出版增期,应按变更刊期办理审批手续。增期应随主报发行,开版、文种、发行范围和印数应与主报一致。报纸因重大事件可以出版号外,号外必须注明,连续出版不得超过3天,并在出版后15日内向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备案。期刊出版增刊,每年每种期刊可以出版两期,期刊增刊应当经主管单位审核后,报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审批,取得一次性增刊许可证。增刊的业务范围等必须同正刊一致。

报纸休刊10天以上和期刊休刊,须向当地省级新闻出版局备案。报纸休刊不得超过180日,期刊休刊不得超过一年,超过时限许可证将被撤销,由主办单位向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注销登记,并向新闻出版总署备案。

报纸和期刊的出版许可证都不许转借、转让、出租和出卖,报刊出版单位的名称、报刊的名称、刊号和版面也不许转让、出租和出卖。

如需改变报刊的登记事项,有两种情况:

一类是重大事项的改变,按《条例》第十七条和两个“管理规定”,包括:报刊出版单位变更名称、合并或者分立、改变资本结构[1]、出版新的报刊,报刊改变名称、主办单位、主管单位、刊期、业务范围(包括宗旨、文种),都应当按照创办报刊的报批程序办理审批手续。即由主办单位向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转报新闻出版总署审批。其中报刊刊期的变更,新闻出版总署可以委托省级新闻出版局审批。另一类是除以上诸项之外的其他事项的变更,如报纸变更开版,报刊社应当经主办单位和主管单位同意后,报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局批准。期刊变更开本,报纸和期刊变更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在登记地区变更地址,报纸变更承印单位,向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部门备案。

二、审读制度

审读制度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了解报刊内容,掌握动态,对报刊进行经常性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新闻出版总署曾就此下达多个通知。在报纸、期刊两个“管理规定”中,分别规定了报刊出版管理实行报纸、期刊出版事后审读制。

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全国的报纸、期刊的审读工作,设立报纸和期刊的审读小组,审读员可以专职和兼职相结合。报刊司负责指导全国新闻出版系统的报刊审读。

地方各级新闻出版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出版的报纸、期刊进行审读,也要设立审读小组。报刊处具体负责指导本地报刊的审读工作,并指定专人负责。

各报刊的主管单位对其主管的报刊进行审读,定期向所在地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报送审读报告。

报纸、期刊出版单位建立阅评制度,定期写出阅评报告。新闻出版部门可以根据工作需要,随时调阅、检查报刊出版单位的阅评报告。

要求审读特别注意的问题是:否定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泄露国家机密,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的;违反民族、宗教政策,危害民族团结,影响社会稳定的;宣扬凶杀、暴力、色情、迷信和伪科学的;传播谣言,编发假新闻的;违反报刊出版管理法规和规定的。

审读结果要出“审读简报’’。各省新闻出版局每月要向新闻出版总署报送一次本地区报刊审读的综合情况。对审读中发现的重大政治错误、重大版面事故以及易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问题等,各报刊社要立即向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主管部门和主办单位报告;各省新闻出版局要立即向新闻出版总署报告。不报或者迟报造成后果的,要追究责任。

三、质量评估制度

“条例”明确规定必须保证出版物的质量。报纸、期刊两个“管理规定"也规定了实行报纸、期刊出版质量评估制度。近年来,新闻出版工作由以规模数量增长为主向质量效益提高为主转移,质量问题得到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报刊质量包括政治质量、信息质量、文化质量和编校印装质量等。1995年新闻出版署制定了《报纸质量管理标准(试行)》及“细则’’和《社会科学期刊质量管理标准(试行)》及“评估办法”。报纸出版质量标准,被分为六个方面,并以百分制进行评定,即办报方针、宗旨、舆论导向(30分),是否依法出版(20分),版面综合质量(包括真实性、稿件质量、版面容量、标题、栏目设置、文字校对、印刷质量,共30分),广告质量(10分),社会信誉质量(10分)。此外,还规定了发行质量。出版质量标准达不到60分的,即视为不合格报纸,应予停办。发行质量是指报纸出版两年后必须达到的最低发行量,如省、地、县三级党委机关报分别为10万份、3万份、1万份,中央、国务院各部委报纸3万份,省及省以下专业报2万份,晚报5万份等。对未达到最低发行量的报纸,均判定为质量不合格报纸,应限期观察,或劝其停办。这项管理标准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实现管理目标的转移,即从以“遵规守法’’为目标的行政规范管理转向以“达标上等’’为目标的质量规范管理的积极尝试,曾经在各地作过一定实施,对促进报刊的质量起到一定作用。但对精神产品量化管理的办法还不够成熟完善,各项评分标准是否恰当也还有待于总结改进。

四、违纪违规报刊警告制度

违纪违规报刊警告制度,是根据《出版管理条例》的规定,为强化对报刊出版特别是小报小刊出版的宏观管理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新闻出版署于2000年联合《关于建立违纪报刊警告制度的意见》和实施细则。

“意见”规定:党委宣传部和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提出警告的报刊违纪违规问题有:1.否定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2.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出现严重的政治错误;3.泄露国家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4.违反民族、宗教政策,危害民族团结,影响社会安定;5.宣扬凶杀、暴力、色情、迷信和伪科学,思想导向错误;6.传播谣言,编发假新闻,干扰工作大局;7.党委宣传部门和新闻传播管理部门认定的其他严重错误。

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负责对中央级报刊新闻宣传工作的管理,对出现违纪违规问题的中央级报刊提出警告意见,由新闻出版署发出“警告通知书”,抄送该报刊的主管、主办单位,并向备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负责对本地报刊,包括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级媒体在本地所办报刊的新闻宣传的管理工作,对出现的违纪违规问题提出警告意见,由当地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发出“警告通知书”,抄送该报刊的主管、主办单位,并向、新闻出版署和当地单位宣传部备案。

“警告通知书”发出后,受到警告的报刊的主管、主办单位要作出书面检讨,并对造成错误的报刊负责人和责任人给以相应的处分。检讨和处理意见要在收到通知书10天内报送党委宣传部和新闻出版管理部门。

对一年内受到三次警告的报刊,由新闻出版署给予停业整顿的行政处罚。该报刊的主管部门要撤换报刊的总编辑或社长,给予责任人必要的行政处分。违纪违规报刊停业整顿结束后,如再发生违纪违规问题,出现严重导向错误,由新闻出版署撤销该报刊的刊号。

五、年度核验制度

年度核验,又称年检,是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对报刊进行阶段性监督管理的方法。根据“条例”第三十一条“出版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的规定,将从事出版活动的情况向出版行政部门提出书面报告’’的规定,一方面,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报刊的经常性检查和年度检查,另一方面,报刊社应按规定向管理部门提交自己业务活动的书面报告,包括年度的书面报告。在报纸、期刊两个“管理规定’’中,对年度核验作出了具体规定。

年度核验的程序是:首先,报纸、期刊出版单位提出年度自检报告,填写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印制的《年度核验表》,经报纸主办单位、主管单位审核盖章后,连同样报或样刊,在规定时间内报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其次,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对报刊出版单位自检报告、《年度核验表》等送检材料审核查验。再次,经核验符合规定标准的,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在《出版许可证》上加盖年度核验章,即为通过年度核验,可以继续从事报纸或期刊出版活动。最后,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自完成报纸出版年度核验工作后的30日内,向新闻出版总署提交报纸年度核验工作报告。

若有违法行为被查处后拒不改正或者没有明显整改效果的、出版质量长期达不到规定标准的、经营恶化已经资不抵债的、已经不具备出版报刊所规定的条件的,不予通过年度核验,由新闻出版总署撤销许可证,所在地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注销登记。

若有正在限期停刊整顿的,经审核发现有违法情况应予处罚的,主管、主办单位未履行管理责任导致出版管理混乱的,或者存在其他违法嫌疑需要进一步核查的,由省级新闻出版部门决定暂缓年度核验,缓验期满,重新办理。

新闻工作经验总结篇4

通过总结,人们可以把零散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系统、深刻的理性认识,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以便改正缺点,吸取经验教训,使今后的工作少走弯路,多出成果。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学生会部门工作总结,请笑纳!

学生会部门工作总结1时间从指间匆匆的划过,没等我们缓过神智就已成过去时。回头展望,新学期已过了将近一个月。我们学生会新一学期的学习工作任重而道远,对于过去的活动我们取其精华加以借用;明天仍是未知,但我们拟有计划,努力将计划进行到底。下面就是我们十月份的计划:

一、“点燃激情,秀出自我”辩论赛

为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活跃校园文化气氛,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唤起同学们奋斗向前的激情,发掘培养论辩人才,我院于九月下旬开始了一场面向10届学生以“点燃激情,秀出自我”为主题,挑战智慧与口才的辩论赛。在九月份初赛的赛场上同学们随机应变的机智和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就可见一斑。十月份我们要将辩论赛进行到底,半决赛6进4,决赛是4个团队的淘汰赛,选出冠军、亚军、季军各一个,团体奖三个。关于辩论赛的辩题,我们会选择与时代和大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以拓宽同学们的知识面,激发同学们思考问题的兴趣。辩论赛不仅是展现辩手风采的舞台,也是展现我院学生会工作能力的舞台。我们学生会各部门之间会合理分工,紧密合作,争取使辩论赛圆满地落下帷幕。

二、迎新工作

在这金秋送爽之际,我院将于10月20日迎来__级新生。他们作为一股新生力量将给我校、我院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迎新工作将会是我院学生会10月份的工作重点。首先,学生会成员要调整好自己的状态,做好准备工作,以便以饱满的热情和充分的后勤准备迎接大一新生的到来。

大一新生大都是带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与向往来到大学校园的,但初来一个陌生的地方,难免会有紧张和不适应,这就需要我们学生会宣传部做好条幅、宣传板、海报等,营造一种热情洋溢的氛围,让新生一进校门就感受到大学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在11级新生报到整个的过程中,我们还会本着为他们减少不必要麻烦的原则,开展一系列的志愿服务活动:征集学生会成员和各10级班级同学作为志愿者引导新生报到;积极配合团委老师进行新生入学考试和日常管理工作;积极配合院里组织开展新生学习经验交流会,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工作,让新生能更快地了解学校和我院学习生活和管理制度,以便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做好军训期间的后勤服务工作,密切联系各新生助班积极准备新生军训摄影展等。

在开展各种迎新活动时,我院学生会成员会严格要求自己,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新生,树立学生会在他们心中的良好形象。

三、新生军训摄影展

军训作为大学的第一课,是每位大一新生都必须经历的。为记录紧张而又充实,艰苦但却多彩的军训生活,展现__级新生军人般的飒爽英姿,体现当代大学生的蓬勃朝气和青春活力,我院将举办以“定格精彩瞬间,造就缤纷回忆”为主题的新生军训摄影展。学生会将联合我院各新生班的助理班主任并组织学生会成员拍摄新生训练时的庄严场景,抓拍活动时的精彩瞬间,还有其他的生活场景及内务的整理情况,真实的记录新生的军训生活。然后精心挑选将照片做成展板上进行展览,加深新生对自己从稚嫩娇气到坚强勇敢的成长过程的记忆,以便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继续发扬军训中那种不怕苦、不怕累的风格。

四、农学院第二届社团文化风采展

为了增加同学们对各个社团的了解,丰富同学们的大学生活,让我们的大学生活因各个社团而精彩充实,加强不同社团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我院将于新生开学后举办农学院第一届社团文化风采展。

社团是大学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它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给了同学们更多的锻炼机会。当今,社团活动成为大学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的重要性显得越来越重要。参加社团活动,应经是同学们相互了解的一个重要平台。因此,举办一次社团风采展,使大家深入了解各个社团,显得尤为关键。

五、参加校武术比赛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宝贵而又独特的精神财富。我院学生会响应校体育运动委员会号召,以“弘扬武术文化,丰富课余生活”为宗旨,积极进行着此次武术比赛选拔活动。我们会认真地进行人员选拔工作,然后由教练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项目分类,有针对性的训练,为我院也为学校培养出优秀的武术人才。相信今后的训练和比赛,能让同学们在提高武术技能的同时,也能增强体质,加强自己的胆识和气魄。我们将会认真负责地进行今后的训练工作,为学校这次活动的圆满成功贡献一份力量,并获得理想的成绩。

六、新生入学考试

为了帮助我院新生尽快适应从高中到大学的角色转变,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与学习,熟悉了解我院专业走向与发展,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适应大学学习模式和考试纪律,我院会组织__级全体新生进行新生入学教育考试。我们会由学生会相关部门和人员做出考试试卷、组织安排监考以及申请教室等准备。考试结束后,我院学生会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改卷评分工作,通过新生入学教育考试,相信会使绝大多数大一新同学已经开始适应大学生活,开始适应大学高节奏的学习模式,相信我院学风会越来越好,学习氛围越来越浓!

以上就是我院学生会十月份的简单工作计划。工作重在具体实施,我院学生会全体成员将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接下来的工作中去,用良好的工作成绩回报老师的期望,为我院的广大同学的学习与生活提供最大的帮助,充分实现自我价值。昨日的充实工作是今朝成功的基石,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们会再接再厉,不断创新,不断改进,以澎湃的激情来面对新的挑战。

学生会部门工作总结2感谢第09届新闻部的成员以及各兄弟部门,对新闻部工作和我的工作的信任和支持。自__年四月份换届,我上任新闻部部长一来,一直承受着工作压力大和对新闻部工作操作不熟悉等问题,使得上任时所作出的许多计划都落空,比如学院特约的简报---《绿叶时报》。在改版计划中,大家都期待院刊能拿出一个新方案,显然新闻部没有做好这项工作,还有希望新闻质量有突破性的提高,以重新汇聚人气,这些都是我这段任期内一直思考的问题。换届后,原来的新闻部成员只有三个都留下来,再加上后来加入的三个干事,新闻部在人员上是充足的,但由于新闻部里有不少成员在年级里都是年级委,或者在班级里任职,工作时间常有冲突,工作热情未能完全激发。

这份工作总结分三个方面

一是日常工作,主要是新闻报道方面。从数量上看,这段时间新闻部共计报道新闻与评论60余篇,其中有不少受到生科学生关注,如创新杯讲座专题、四川赈灾专题等。我们还以新闻评论为突破口,发表了数量相当的评论文章。我们一直强调新闻的质量,以体现的专业素质,还有强调营造健康文明的舆论氛围。突出的问题是在新闻类型的构成上,还是官方新闻占主导,新闻发现和学生生活类的新闻比较少。的摄影素质和新闻策划能力还有待提高,可惜的是,计划中的培训都未能实施。综观新闻部的这个学期的工作各项活动,新闻报道比较及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会注意有的放矢,在工作中,也存在很多问题:第一,干事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安排的工作有的时候会拖迟;第二,干事的工作能力有限,培养是个长期过程。在新闻部,确实缺少一些人才,对新闻部今后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还须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观察,继续培养。其工作内容主要有校园文化艺术节之dv视频大赛现场拍照和后期宣传

2.第四届“生命科学节”新闻采访

,拍照,通讯稿,网络宣传

3.08级第一届男女混合趣味足球比赛新闻报道

4.拔河比赛新闻报道

5.团支部考评大会新闻报道

6.“欢送杯”篮球赛新闻报道

7.来我系讲学的教授学者的新闻报道

8.简报前期制作

9.三八活动系列报道

10.纪检干训会议新闻报道

11.“创新杯”系列讲座新闻报道

12.纪检干训会议新闻报道

13.生科女排再创佳绩新闻报道

14.第十五次团学联合代表大会新闻报道

15.妇女节女教职工广播操表演新闻报道

16.生科院学生党支部委员选举大会新闻报道

17.纪念汶川地震新闻报道

18.漓江学院与生命科学学院学生干部工作经验交流会新闻报道

二是部门文化建设。这届新闻部成员经过近一年的相处,感情都很好,部门内部气氛友好和谐,而且尊重个人,讲究平等自由。我们根据成员的特点,分配他们擅长的工作。我们还经常与前任部长交流与聚会,吸收他们的经验。其次,新闻部一直保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作风,还让新闻部成员多与其他部门成员接触交流,参与经验活动,增强部门的凝聚力,促进部门成员的感情的融洽和对组织的认同感。三是部门制度完善。我们非常重视部门制度建设,完善的制度对未来的每一届新闻部都有很好的作用。我们对新闻部的公约制度、例会考勤制度、新闻的和审批制度进行了完善,并在成员间强调这些制度的权威性。在这段时间的工作上,我们也发现新闻部的制度很不完善,有很多漏洞,例如我们还没有形成素质的培训制度和新闻资料如图片的存档制度,在下学期招新前,我们将致力于这些制度的完善和修订。

对于下学期的招新,我们的计划

有消息和简讯,并配有图片说明,第二期也在9月底与大家见面,共收集了生科院的院活动,进一步充实了简报的内容。简报发送至各系团委等处进行学习交流,成为校内外各届人士了解我院工作、一睹生科院风采的窗口。在做好简报编辑工作的同时,新闻部还设有专门的网络建设小组,负责消息更新,在改版之后将添加新鲜元素,改变网站风格,以全新的面貌同大家见面,更加及时地报道中心动态。新闻部博客建设也是新闻部的重点工作之一,并创建部门成员的专门相册,成为内外交流的另一个平台。

学生会部门工作总结3时光流逝,岁月如梭,转眼间大学新的一个学期就在弹指一挥间过去了。这一个学期的纪检工作也已经完满结束。在这个学期,我们谨记为同学服务的宗旨,怀着全心全意为广大同学服务的信心,认真地完成了学校学院安排的各项工作。在学院老师的帮助,各班各部门同学的积极配合和支持下,以及本部门全体成员的努力下,纪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得到了广大同学的肯定。

现在就过去一个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部门内的交接工作

通过半年的工作参与,各试用委员对部门的各项工作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因此,在本学期初,部门进行了换届工作,选出了一批正式委员与新的部长,为部门这个学期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优势条件。

二、一如既往的做好各项常规性工作

在开学初,对上学期各班同学绩点和操行分进行统计。

2.每周收集各班课堂考勤表,统计、整理考勤情况,及时公布考勤情况和通知缺勤的同学补上假条;

与各班学委做好沟通工作。

3.一如既往地做好每天早上的院检和每周一次的校检,期间(第七至八周)对大一的进行了改革,在三饭进行院早检一周。

后来收集和整理各班同学对早检制度的意见后,根据民意对我院的早检制度进行了修改。

4.本学期部门定期组织大一学生到指定的草坪进行常规性草坪劳动,在蝴蝶湖进行了一次义务草坪劳动。

提高同学们爱护绿地的积极性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同学们劳动认真积极,活动进展顺利

5.部门负责了本学期院学生会每一次例会的考勤,工作实事求是,认真负责。

三、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丰富同学的校园生活

在三月底,我们分别与航海学院、信息学院和法学院共同举办了三场辩论队友谊赛。我院辩论队在三场友谊赛之后,经过充分的总结,为“海大杯”辩论赛做好了充分的准备。部门经过友谊辩论赛之后,不仅增进了与各学院之间的感情,还发现和总结了从筹备活动到举行活动中的存在的问题,为以后举办同类活动提供了经验。

2.在四月中旬,我们举办了“海大杯”辩论赛,我院辩论队不敌寸金学院,无缘往后的比赛。

这场辩论赛中,我们与寸金学院共同准备这场比赛,在过程中向他们学习与借鉴了不少经验。

3.在五月中旬,举办了我院第二届主题为“myidol”的英语演讲比赛。

这场比赛从准备到举行经过了重重障碍,最后还是顺利的完成了比赛。王晓彤赢得了这场比赛的第一名并代表了我院参加了校英语演讲比赛,获得了优秀奖的成绩。在这场比赛之后,部门内从活动的各个阶段,现场的各个方面做出了详细的总结。

4.在五月底,“海大杯”辩论赛落下帷幕不久,我们举办了一场__风采辩论赛。

邀请了众多学院辩论队领队到场作为评委,共同切磋辩论的精粹。这场辩论赛吸取了过去众多辩论赛总结的经验,因此,从筹备到结束都十分顺利的进行。尤其是沟通方面,这场辩论赛,我们部门与辩论队做了十分充分的沟通,因此出现的误解歧义大大减少。

5.在春意盎然的四月,我们部门举行了政治与行政学院第三节草坪标语牌设计大赛。

参与比赛的各个队伍都比较热情,水准较高,令这次比赛的水平获得评委的一致赞同。创新了比赛形式,设置了现场最佳人气奖;专业的评委也选出了令大家信服的获奖作品。

四、协助各兄弟部门工作,服务__同学

协助体育部举行的“师生杯”乒乓球赛和第一届羽毛球赛和班际杯乒乓球赛,在比赛中主要负责记分计时等工作。

2.协助勤工监管部的征文评比活动。

这个学期即将过去,我们将会对过去的全部工作进行深入总结,发现和改正工作中的不足,以完善我们部门日后的工作,为部门进一步的发展提供空间。同时,还会继续发扬团结、协作、分工的精神;继续以满腔的热情,扬长避短,积极面临新学期的挑战,努力为同学们营造出一个更好的学习、休息环境!

学生会部门工作总结4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的高中生涯已经过去一年半了,在尊师的辛勤培育下,使我从幼稚走向成熟,成为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中学生.

此学期,本人在思想政治上有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我关心国家大事,努力学习时事政治,思想健康成长。在学习上,我态度端正,目标明确,进取心强,持之以恒,知难而进,不甘落后。上课认真听讲,大胆提问,弄懂课堂所学内容。课余时间,我喜欢博览群书,开阔视野,学以致用,充实自己。虚心向班里优秀同学学习,刻苦钻研,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使我的学习成绩不断取得进步一直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各方面表现优秀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对工作有责任心,坚持实事求是。本人的优点是诚实,热情。性格,坚毅。并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因此获得了优秀班干的荣誉。

我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尊老爱幼,乐于助人。我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办理开展的各项活动,我都积极参加,有损学校形象的事情我坚决不做。我诚恳接受别人的批评,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努力克服。我为人正派,品行端正,以品学兼优的同学为榜样。行为文明,有远大理想,对未来充满信心。

作为班上的纪检委,我能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在同学中树立了好榜样。并能团结好班干组织好同学。处理好班级的一切事务。

我爱好体育,喜欢篮球、足球运动。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运动,使我受到了体育锻炼,增强了体质。

今后,我决心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把自己培养成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出自己的热血与青春!

学生会部门工作总结5时间流逝,很快就大三,即将毕业了意味着,也即将离开学生会了,在学生会这三年,从普通的学生会干事变成了干部,努力了好久,也辛苦了好久。

临近开学,于是紧张起来,也变得认真起来。于是翻看以往的历年工作总结和计划,在看的过程中,也随手看了以往学生会的众多资料,感触良多。尤其看到了龙飞哥的那篇关于对学生会的思索美文《让我欢喜让我忧》后,我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不想去写官样文章,就用随笔的形式,就用最真诚的流露,对以往的自己进行一个总结。也能够使自己更清的认识自己。如果能够有幸让大家看到,便请大家共赏。让我的朋友们认识更本质的我,也让学生会的各位同仁看到处在这个时期的我。比我小的学弟学妹们,你们以后也会经历我的经历,思考我的思考,如果你看到这些文字,你们要知道这都是我的真诚化作的肺腑,如果能够给你们提供一些成长经验,本人不胜荣幸。和我同级的兄弟姐妹们,如果你们在日后看到这些东西,希望你们明白当初的我,我知道,我们为了主席之位竞争激烈,这是人之常情。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历了许多,有可能会因竞争产生的猜忌让我们愈来愈远,但请你们明白,这些都不是我的本意。希望我们的友情像常青树一样永远翠绿。因为我们曾经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即使有过猜忌,但我想一笑泯恩仇的快乐要远比陌路人的热情问候要更值得回忆,更加的珍贵。亲爱的学长学姐们,我还是想叫你们学长学姐,因为学生会这个大家庭,让我们最青春时期的最宝贵记忆串联在一起,我们的悲伤有你们的安慰,我们的快乐有你们创造。如果你们在未来的某个深夜看到这篇文章,那时的你们或许正悲伤,或许正孤寂。希望我的涓涓叙述能够引起你心底最美的回忆。让你们告别忧伤,尽享快乐,希望你们在漫漫长夜,能够明白曾经有一个学弟对你们的未来有过最诚挚的祝福。敬爱的老师们,如果您们在百忙之中的休憩之时看到这篇文章,我希望能够带给您欣慰,因为在我的成长中有你们的殷切期盼,真诚教导,也希望有过学生会经历的老师们能够让思绪飞回那年轻的岁月,让青春的热情重新跳动,用心底最醇美的回忆洗去因岁月积淀而产生的心灵污浊和疲惫。

天渐渐的亮了,天空依旧灰蒙蒙的,键盘上的字母渐渐的清晰起来,我的思绪随着正在播放的轻音乐飞回三年前,飞回那纯粹是因为新鲜而焕发生机活力的日子。

那是刚上大学的日子,一切都弥漫着清新。大学生活在长达十多年的幻想中被快乐、自由等一系列的词语所代替。记得,我是宿舍中最迟来到学校的。因为自己的伯父家就在附近。于是我就寄住在伯父家,在心急但故作从容的少年情怀中,等到了下午,然后不紧不慢的去学校报到。那时是我最初接触学生会。学生会的学姐学长们给了我很神奇的感觉。那时他们都穿着黑色正装,基于学姐或学长的自豪,或基于一种在学弟学妹们面前的表现欲,抑或基于因新生热情而产生的一种连带因素,总之他们脸上洋溢着热情,对我们的帮助也及时而到位,他们的亲切引发了我愈加兴奋的心境,印证了十多年来对于大学的设想,原来大学果真是这样的啊。于是自己的言语愈加恭敬,举止更加礼貌,那一刻我感觉到自己真的不一样了,到底不一样在哪里,可却无法用语言确切的形容出来。紧接着就是回到宿舍,宿舍们的兄弟们啊,你们当初真他娘的热情。写到这儿我不由得一笑,现在的我们之间的感觉已经被一种因朝夕相处而产生的相互信任和依赖所弥漫。因为亲近,我们互相了解,因为了解,我们少了客套,因为客套,我们便少了随便,更少了宽容。因此我们有过些许冲突,当然也有快乐,而且更多的是快乐。现在我们大三了,并且是大三下学期了。

新闻工作经验总结篇5

关键词:新闻传播学类;主题性实验;分项实验;矩阵管理

一、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人才培养

经济学中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1]高校对人才的培养相对于社会需求来说也是一种供给。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结合经济发展、社会转型的需求来构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育部相关文件的指导下,新闻传播类专业是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特征的新闻传播类人才队伍,使他们具有从事新闻媒体、文化管理和教育科研等工作的素质和能力。毕业后可在各类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媒体网站、广告、出版社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从事新闻信息和图片的采编工作,甚至经营管理、文化传播、教学科研等工作。

二、实验课程分类

从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开发、课程管理与评价等多角度看,教师都是与课程高度相关的主体。[2]研究某专业课程体系必然离不开该专业的发展历程,以及该专业师资的专业结构。该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世界银行贷款对该校“电教中心”的支持,项目投入了当时最先进的设备,出资培训了中心师资。在之后的30年中,该校师资曾是地方电视台的重要技术力量,制作了大量的高质量的电视纪录片、新闻报道。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电教中心和物理系的共同培养下,首批电化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21世纪初,电教中心(后更名为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与该校同样实力较强的中文系共同招生并培养广播电视学专业并成立新闻传播学院发展至今,目前已经有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三个。其发展过程和师资结构决定了专业的应用型特点。实验课程是建立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但是部分课程又独立于理论课程。根据专业的培养方案,可以把专业的实验课程分为以下分类:

(一)新闻与创作类

该类课程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文学与新闻素养,提升学生的写作与创作能力,锻炼学生的新闻报道与稿本创作的能力,锻炼学生项目策划与方案写作能力,加深学生对新闻伦理和法律、法规的理解。

(二)影视制作类

该类课程以影视制作技术实训为主,增强学生对影视制作手法的了解,让学生掌握各类影视制作手法和技能,掌握影视演播室和设备的操作规范,让学生适应不断更新的影视制作技术,理解掌握稿本与影片之间的关系。

(三)网络与媒体类

该类课程有别于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它侧重在网络与新媒体的结合,培养学生将新闻内容或影视节目在网络平台的能力,让他们掌握新媒体的技术特征,新媒体的应用与规范,新媒体平台的构建与维护管理的能力。

(四)经营与管理类

该类课程是关于媒介经营与管理的课程,能够锻炼学生经营媒体与管理媒体的能力,增加他们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培养与人沟通的素质和能力。

三、实验课程体系的构建

学生实验课程的选择需要按培养方案进行,每位学生需要选择一类或者几类实验课程,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事实上也不可能要求每个学生都是全能,对每一类课程都能达到优秀。这种独立的实验不利于学生对专业课程形成整体的概念,课程之间无法做到无缝衔接。实验成果也让学生没有成就感,不完整的作品无法示人,也没有观赏性。没有观赏性就无法吸引学生再次对实验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也无法找出作品的不足。为了让学生做的每一个实验作品都能得到保存和观赏,就需要对实验课程进行系统的设计,首先整体设计,然后分项实验。每一个实验可以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实验课程的分类不是学生专业的分类,各项实验从单体上看是独立的,它为课程服务,多个实验贯穿起新闻传播学类课程的多个类别。案例:主题实验——纪录片制作

(一)实验内容与课程类之间的关系

一个主题实验项目“纪录片制作”涉及八个分项目实验,它们包括采访、稿本写作、拍摄、后期制作、包装、网络、广告赞助与营销、过程评估。纪录片内容的选择可由参加实验的学生共同协商解决,以培养他们团结、协作与组织的能力。

(二)实验过程安排

一个总的主题实验可以由教师负责,也可以指定相应的学生负责,因为总负责需要协调实验室和学生的工作,而且总的实验成果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参加实验的学生的成绩,也影响到后面的实践能否顺利开展。主题实验下的分项实验项目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时间自主报名参加,每个分项实验对学生来说是选修实验课程,但是根据培养方案又必须完成其中的一项或者几项。这样的主题性实验可以滚动开设,如果学生需要选择多项,那么应该在实验的不同轮次当中选择,同一位学生不宜参加同一轮次同一个主题性实践课程两项或以上。从这个实验上可以看出,虽然是一个制作纪录片的实验,但是该实验包含了多门课程的实验,实验分项目零而不乱,有骨有肉。新闻传播学类的类似的实验还可以有杂志的编辑、电视栏目策划与制作等。在这样的理念的指导下,该院新闻传播学类的实验设计大类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平面媒体类的两份杂志一份报纸:《晓时代》《十分快报》《奔逸》。第二,影视类的四个电视节目:纪录片制作、微电影创作、网络电视台《每周要闻》、网络电视台《旅游》。第三,新媒体类的三个设计类:网站建设、人像摄影与处理、广告设计。第四,经营管理类两场策划:迎新晚会、毕业欢送会。

四、主题实验管理模式

一个案例可以贯穿整个专业类的多个实验课程,为满足更多的学生的选择,可以设计更多不同的主题实验。每个主题不一定需要包含所有的课程,主题实验以主题的完整性为主,有可能是其中的一类课程或者两类课程。每一类的课程也包括多个分项实验,即主题实验包括多个分类实验,每个分类实验也包括多项课程实验,因此对实验的管理就涉及多个方面。在主题实验和课程的管理上可以采用矩阵管理模式,实验室负责管理实验的实施,教研室负责管理实验的主题内容。这样的管理模式能够促进教研室与实验室之间的沟通,也有利于双方发现自身在教学管理的中的不足,从而更好地做到以学生为本。这些主题实验管理得当可以大规模设计成开放实验。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开放实验室将成为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场所,也成为高校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基地。[3]

参考文献:

[2]郭元祥,杨钦芬,余娟,姚林,群张琼.教师即课程:意蕴与条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6):1-7.

新闻工作经验总结篇6

实现新闻采访突破

如今,人们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意识增强,采访想快速进入主题,变得越来越难。我们在处理稿件中也常有这样的遗憾:一个非常好的策划,记者采访回来交稿,“总是缺那么一点点”,新闻价值大打折扣。进一步核实细节时发现,记者,尤其是刚进入报社的年轻记者,没有真正获得被采访者的支持,只能回来硬着头皮凑字数,其结果可想而知。

“记者体验・今天我当农民”系列稿件中,8月22日《做生猪生意,原来有这么多道道》一稿,记者在跟随“猪经纪”做生意的过程中,同时亲身体验了生猪养殖户、专职抓猪人、长途运猪贩的生产生活细节,采访笔记除了留在采访本上,还留在与猪贩们一起流过的汗水和共同拥有的“猪粪味儿”里。通过体验,记者了解到“猪经纪”圈里的分工与合作、生存与探索,知道了生猪养殖各环节赢利比例及方式。这都是平常采访难以涉及的内容,但又恰恰是农民读者最想知道的细节。因为,农民不同行业之间转换概率较大,今年进城打工的农民,明年可能打算回乡喂猪养鸡,他们很想了解其他行业的生产生活细节。这也凸显了农村报类媒体做体验新闻的更大价值:除了满足读者对某一行业的好奇,更在某些程度上为他们选择生存方式提供一个参照。

实现采访的全息立体化

采访是新闻工作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方法,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以上是传播学对采访的定义,强调了采访的方法是“观察与访谈”,采访的对象条件则是“广泛关注”和“鲜为人知”。但在记者的采访实践中,更多用的是访谈,观察极有限,获取信息自然不够丰富。“记者体验・今天我当农民”系列稿件采访活动,则真正实现了“观察与访谈”式的全息立体采访,更能帮助记者带着读者意识,写出有立场有温度的新闻。比如,8月11日体验新闻《女记者和留守妇女的一天》、8月19日体验新闻《规模种植,合作社里无农闲》都是在稿件中实现了最大的信息量,实现了“广泛关注”和“鲜为人知”。留守妇女生活有多难?规模种植是否行得通?简单地提问,他们不会说出心里话,因为有些难处难以启齿。记者与留守妇女或合作社负责人生活在一起,无需语言,一切都有了答案。

自然地转换角色

农村大众报一位资深记者曾向笔者讲述这样一个细节:一日,这位资深记者带着一位新记者下乡采访旱情。在一块山区麦田,他们遇上一位老大娘在手工收割小麦。新记者马上掏出采访本蹲在一旁提问割麦老人,老人迟疑着一边割麦子一边回答。“这样的采访咋能深入?”这位资深记者说:“年轻记者虽多出身农村,但也多因上学、家长宠爱等原因少了劳动这一课。”眼看着简短的问答后,交流再难进行下去,这位资深记者接过老人的镰刀,细心地割完剩余的一小块麦田。老人则很自然地坐下来,与新记者细聊,采访愉快而顺利。

“坚持四条底线,即坚持农业专业优势,保证内容的专业性和通俗性;坚持科学理性,保证不盲目跟风炒作,避免损害农民的合法权益;坚持对农民的利益同情地理解,保证弱势的农民有一个发声的平台;坚持对中央三农政策的全面准确把握,保证与党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避免传达错误信息。”这是农村大众报的办报理念。落实这样的理念,要求所有记者转换角色,做个农民。“记者体验・今天我当农民”活动则显然帮助新记者们自然而又迅速地转换了角色。在此次活动结束后的交流座谈会上,每位年轻记者都对此次体验活动进行了认真的总结。他们共同的感受就是“收获太大了”,角色一换天地宽,写出来见诸报端的仅仅是一部分,还有很多的经历需要慢慢体会并渗透到今后的采访工作中去。

新闻工作经验总结篇7

  2021新闻记者的工作总结

  做一名新闻记者,对我来说曾经是多么美好的,新闻记者年终个人总结。可是随着越来越多的没有职业道德的小报记者的加入,记者这一职业的权威和公正性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很多人已经不愿意再相信记者,也不愿意再去当记者。我在思考了很长时间之后,我还是当了记者。我想只要自己做的好,就不要去管别人。就是抱着这个信念,我这记者一当就是几年。

  到20xx年末,我走上了工作岗位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尤其是在去年我成为《城市快报》经济部的一名正式记者,让我深感到了工作的压力与艰苦,光荣与责任。近半年来,我更尝到了作为一名记者的酸甜苦辣,同时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充满机会,充满挫折,同时又充满满足感的过程,通过它,我认识到:

  一、注重积累,博采众长,才能积淀自身的能量

  我深刻地认识到,新闻记者最可贵、也是最重要的素质就是敏锐。新闻拼体力,拼智力,拼反应速度。反应速度的基础有三个:一是扎实的基础,二是丰富的经验,三是正确科学的方法。作为从业时间不长的新记者,我着重从方法上下功夫:每接一个选题,我都要求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选准切入点,对较熟悉的领域,我多学多问,多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深思慎取;对比较陌生的范围,我采用上网查询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背景资料,迅速扫清障碍。20_年7月8、9两天连续发表的《英恐怖连环爆炸对经济影响系列》一组稿件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有一定深度的新闻稿就是在这种基础上写成的,获得了报社的好稿奖。

  二、吃苦耐劳,坚韧顽强,才能有所进步

  金融新闻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近一个多月来,我通过对本市各家银行行长的采访以及写稿,我越来越明白一个道理:只有努力拼搏,变压力为动力,坚持不懈才能锻炼自己的水平、磨练自己的意志力和能力,努力、坚韧就一定会有收获,采访对象的一些优点也是自己增长能量的一种养分。

  三、基础扎实,视野开阔,才能够获得好的新闻角度

  在今年的日常工作中,我对本市各大媒体的经济栏目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摸准了我所跑银行的定位,同时我也意识到:我必需努力学习,争取能够以一名专业人士的视角来审视新闻。厚积才能薄发,我通过业余时间恶补专业课程,同读大量专业性报纸,观察优秀记者独特的视角、新闻切入点,同时认真阅读经济部同事的新闻报道,年终总结《新闻记者年终个人总结》。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认识到:好的经济记者必须具备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必须具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新闻的敏感性是建立在广泛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的)。为了尽快达到这个目标,我做了大量的工作。第一,我坚持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津电视台的经济节目,从中了解金融基础知识和重点热点经济问题。第二,我努力做一个有心人,注意身边人们谈论各类话题中有价值的东西,以备不时之需。记得在去年年初,我作为一个新记者,工作初期开展银行的新闻采写异常艰难,我通过阅读和观察,找到了一些颇具特色的新闻点,完成了_年年初的一些理财稿件。

  一年以来的每篇报道完成之后,我都有很多的思考和总结,以上是体会最深切的一些感受。我觉得我在今年的工作中确实解决了一些去年工作中一直感觉困惑的问题,但同时,新的工作状态又给我带来了新的困惑和难题,我仍然面临很多迫切需要再次突围解决的问题。我想明年的工作中,我除了继续在自己的几个报道领域做耐心、扎实的积累之外,要如何让自己已经储备的一些资源在我的报道里体现出优势和最大的价值,是我特别需要找到答案的一个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相信我是可以做的更好的,在不断的前进中找到更好的方向,是我一直以来都在不断的努力的。很多现实情况就是这样,做记者并不是很难,不过做好记者就不是那么简单了。以后的路子还有很长,我相信我会在记者的道路上走的更远的,我可以做的更好!

  2021新闻记者的工作总结

  转眼一年又过去了,对于本人来说,又积累了一年的经验。在这短暂的一年中,由于上级、报社和部门领导,各位同行同事以及亲友的帮助,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让本人在稿件撰写、新闻摄影、政治敏锐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与提高。总结过去,展望未来,现将20XX年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1.学而时习之,不断提高。

  作为一名党报记者,在20XX年的一年工作和学习生活中,本人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与上级部门、报社保持一致,做到正确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中央、省和市的各项中心工作,加强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本人重视理论学习,利用工余时间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温习新闻学、经济学、汉语言文学、社会学等学科知识,不断拓展知识和认知面,时刻关注世界和中国传媒界的信息,真正做到边工作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高。

  2.吃得苦中苦,爱岗敬业。

  作为一名一线记者,本人主要负责跑纪委、文化、宣传、体育以及一些市领导活动等“线口”,为了捕捉到信息含量大,新闻价值高的新闻信息,本人坚持深入现场、深入基层、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做到“脑勤、耳勤、手勤、腿勤”和“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的工作作风。在过去的一年中,跑遍了全市9个县(市、区),同时延伸到乡镇一级,联络了一批通讯员,有意识地“培植”了一些线人。在20XX年XX月报道铅中毒工作中,不怕辛苦,发扬连续作战的工作作风,采写了大量有价值的新闻稿件,受到了上级部门和报社领导的肯定和表扬奖励。20XX年XX月采写的《纱布遗腹“作孽”痛不欲生十三年》、《“纱布遗腹”案是“普法”成功的个案》等,引起了各方关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此外,在协助市纪委报道“廉风和畅”教育方面,也受到了市纪委的肯定。

  3.励志耕耘,永不止步。

  作为一名新晋记者,自20XX年X月进入新闻记者队伍,如何履行记者的职责,怎样做好本职工作是本人一直以来都在思索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本人采写的各类报道共408篇,其中包括消息、通讯、新闻摄影、文艺作品、评论等,参与了市“两会”报道、团市委“文化信息年”报道、供电安全运行900天系列报道、市四运会报道、城乡清洁工程系列报道、市委全会报道等,并得到了报社领导的信任与厚爱,为新辟栏目《XXXXXX》作开篇报道《XXXXX,XXXXX》,随后远赴青海西宁、甘肃兰州等地采写《翱翔在青藏高原的南粤雄鹰——记空军某部政委XXX》、《病人常把他当作最亲密的朋友——访甘肃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主任XXX》等稿件。

  20XX年6月,本人与报社一名摄影记者负责采写国庆前夕推出的“清远当代史记”大型系列报道,深入到连州、连南、连山、阳山、英德、佛冈、清新等地的乡镇,亲临当年战争和建设现场,采写了近20篇几万字的稿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得到了领导和同行的认可与一致好评。

  励志耕耘锐意进取。经过不懈努力,虽然20XX年本人圆满完成了本职工作,但是20XX年已过,20xx年还有更多的挑战,本人将继续发扬勤奋学习,艰苦奋斗的精神,为清远日报社尽心尽力,奉献一己微薄之力。

  2021新闻记者的工作总结

  自加入网站公司成为新闻记者已来,我已很好的融入公司团队中,在公司领导及各位同事的支持与帮助下,严格要求自己,能很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以下是我当网络编辑的年终工结:

  1、日常工作中:认真收集各项信息资料,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各方面工作的开展情况,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工作经验,及时向领导汇报,让领导能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最近工作的实际情况,为解决问题做出科学的、正确的决策。

  面对繁杂琐碎的大量事务工作,自我强化工作意识,注意加快工作节奏,提高工作效率,冷静办理各项事务,力求周全、准确、适度,避免疏漏和差错,保持了良好高效率的工作状态,时刻对网站首页,各频道页面进行图片,内容的更新及维护,每周信息更新量约在200条左右,保证了各类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保证了网站的良好运营。加强对外合作,加大网站推广力度。在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公司网站排名也由4600迅速上升到3700名。

  2、网站的推广与合作:时刻对公司及网站进行推广工作,网站链接LoGo的互换,广告的合作,与以下网站建立了良好的长久合作关系。

  3、自身不断的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周围的领导学习,向同事学习,感觉自己有了一定的进步。经过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具备了更加丰富的工作经验,能够从容地处理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在组织管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协调办事能力和文字言语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保证了本岗位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各项工作任务,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努力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积极提高自身各项业务素质,争取工作的主动性,具备较强的专业心,责任心,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通过工作总结,我有几点感触:

  其一:是要发扬团队精神。因为公司经营不是个人行为,一个人的能力必竟有限,如果大家拧成一股绳,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但这一定要建立在每名员工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对工作的责任感、良好的品德这一基础上,否则团队精神就成了一句空话。那么如何主动的发扬团队精神呢?具体到各个部门,如果你努力的工作,业绩被领导认可,势必会影响到你周围的同事,大家以你为榜样,你的进步无形的带动了大家共同进步,反之,别人取得的成绩也会成为你不断进取的动力,如此产生连锁反应的良性循环。

  其二:是要学会与部门、领导之间的沟通,公司的机构分布就像是一张网,每个部门看似独立,实际上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就拿市场部来说,日常业务和每个部门都要打交道,与部门保持联系,听听它们的意见与建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这样做一来有效的发挥了各项监督职能,二来能及时的把信息反馈到领导层,把工作从被动变为主动。

新闻工作经验总结篇8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培养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信息网络的快速普及,电视台所面临的新闻工作量也在快速增加。新闻工作者面对大量的新闻事实需要进行快速的识别与判断,这对于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敏感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新闻工作者需要注重加强培养自身的新闻敏感,提高专业素养。

一、广播电视新闻中新闻敏感的内涵

1、定义

新闻敏感指的是新闻采访人员针对新闻线索或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进行识别、判断、评价的能力。目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社会,随着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地记录新闻。而作为专业人员的新闻工作者,需要对新闻事实进行识别,而后筛选出具有新闻价值的社会事实[1]。这里敏感的主体是专业的新闻工作者,而客体是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同时,敏感作为一种心理反应,而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对于社会事实的新闻价值进行筛选的一种识别的能力,便具备了突出的职业色彩。

2、实质

1)新闻敏感属于社会认识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对于社会事实的新闻价值进行筛选的一种识别的能力,新闻敏感的“反应”过程是新闻工作者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同时,新闻敏感也是新闻工作者凭借一定中介针对社会事实进行认识与理解的过程,也就是一种社会认识的过程,这种社会认识的结果便是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敏感。因此,可以说新闻敏感是一类具有独特职业色彩的社会认识。

2)新闻敏感属于职业思维

新闻工作者要发挥新闻敏感的作用,需要在进行采访等新闻工作之中进行。当新闻工作者面对无处不在的新闻事实时,不可能对所有事实都进行报道,因而便需要进行识别与筛选。而当进入具体的采访工作之后,便需要新闻工作者针对收集到的大量信息进行判断、评价等工作,以发掘出其内在的更深层次的新闻价值。而这些环节均需要通过新闻敏感的思维过程发挥作用。作为一种思维过程,新闻敏感需要在新闻生产活动中发挥出其重要作用,具有独特的职业色彩。因此,可以说新闻敏感是一类特殊的职业思维。

二、广播电视新闻中新闻敏感的重要作用

1、新闻敏感可以提高新闻水平,加强受众的吸引力

真正认识到国家的方针政策与广大受众的真正需要的重要性,是记者在开展新闻采访工作时的前提与基础。新闻工作者需要对将要采访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理解相关选题的舆论趋势。许多新闻采访的内容、细节等部分过于简单、直白,而一些与政治内容相关的新闻报道不能产生趣味性与新鲜感,无法引起广大受众群体的关注。通过良好的新闻敏感,有助于提高新闻采访的工作水平,使得新闻报道在目标受众中更加具备吸引力,拥有更好的现实意义,最终提高新闻节目的节目质量。例如,某电视台曾专门以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为主题进行了采访报道,全面地针对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相关细节进行了探讨,获得了较好的评价。城镇医疗保险制度与老百姓的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相关报道可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增强节目在受众群体中的吸引力。因此,新闻敏感可以科学地选择新闻采访的切入点,根据受众最关注的方向选择话题进行采访报道,有效地提高新闻采访工作的水平[2]。

2、通过新闻敏感可以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在实际工作中,新闻采访所选择的选题应当确保与老百姓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新闻价值。而不可高高在上,让广大受众与电视新闻产生距离感。新闻工作者需要在普通人的生活中找到值得报道的新闻线索,并以自身敏锐的新闻敏感发掘出新闻线索中内含的重要价值。例如,某记者针对特岗教师的招聘信息采访了几名特岗教师。这些大学毕业便投身于偏远地区教育事业中的特岗教师具有十分感人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们愿意离开繁华的都市,为教育落后地区贡献自身的力量,给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带去知识与希望。根据上述新闻实例可以看出,新闻敏感可加强新闻采访的感染力,引起受众的共鸣。因此,新闻工作者应当具备敏锐的新闻敏感,科学、合理地选择新闻切入点,报道广大群众的实际生活,才能真正地做出感人的新闻报道[3]。

3、新闻敏感有助于加强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质

新闻工作者需要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加强采访报道方面的专业技能,以提高自身的新闻敏感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新闻工作者需要保持坚韧不拔地探索精神,同时要积极的进行实践工作,积累工作经验,以培养自身的新闻敏感度。为此,新闻工作者需要针对当下的采访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例如采访所需的设备、车辆以及相关材料等,为采访工作提供保障。同时,新闻工作者应当主动的思考自身的不足,并及时地做出总结,将以往的经验进行整理,改进工作方法。

三、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敏感培养方式

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先天遗传性因素,但主要通过工作者在后天社会实践中培养和积累。新闻敏感作为新闻工作者自身专业素养的关键,直接决定着新闻工作者职业能力的高低,进而影响着新闻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加强培养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敏感是促进新闻事业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重点,其培养方式主要分为两部分:

1、新闻工作者经验积累的培养

1)政治知识:

新闻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其自身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应用性与政治性,同时在现实社会中也具有显著的阶级性。新闻工作者作为承担传播舆论、教育民众以及动员群众的职业人员,在很大程度上反应出一定时期党和国家的政治观点、主张和立场,也发挥着体现人民群众愿望与呼声的作用。因此,政治知识所决定的政治敏感直接影响着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敏感,是其及时捕捉、观察到各种社会政治现象从而辨别新闻价值的重要知识。加强培养起政治知识的积累首先应提高新闻工作者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学习能力,能够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到个人政治理论知识体系中,从而能够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与方法对社会实际中纷繁复杂的现象与问题进行甄别,得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其次,应紧密结合当前时期党和国家在社会发展各方面所指定的方针政策,坚持与时俱进,把握新时期工作重点与难点,从而深入挖掘各种新闻素材中的社会意义。最后,通过及时关注中央机关党报内容,了解和抓住当前一个阶段前后党委部门的工作重点,如《人民日报》、《中国记者》等,顺应宣传气候[4]。

2)社会知识:

即新闻工作者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与实践,深入社会生活,积累丰富的社会内容素材,坚持实事求是,提高自身新闻敏感。

3)专业知识:

通过广泛搜集与新闻相关的资料并进行记录,培养读报习惯,加强自身对新闻这一学科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学习,同时,还应了解新闻这一行业的发展情况、未来趋势等,获得宏观层面的整体认识。

4)职业经验:

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者从事这一行业的时间长短具有紧密联系,因此,在从业过程中应积极主动地丰富自身的职业经验,通过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阅读新闻类期刊、报刊、杂志等提高自身职业水平,同时还应主动自觉地向老前辈请教、学习,与其他同时多沟通、交流,及时总结分析实践经验。

2、新闻工作者思维能力的培养

思维是人脑特有的活动,是对客观对象的主观反映。思维能力的发展也需经历一个过程,通过培养可以达到更高水平,在新闻敏感培养中思维能力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包括思考速度与质量、思考习惯。一方面,主要通过新闻工作者主动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思维实现,即新闻工作者应在从业过程中训练自身的归纳、分析、演绎能力,能够在具体现象中总结升华到理论水平,通过构成各个社会新闻现象的部分进行研究、把握与整合,从而达到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新闻事实进行简缩或展开的能力,锻炼形成发散式的新闻敏感[5]。另一方面,新闻工作者获取“灵感”应采取积极准备的姿态,而不是守株待兔,被动地等待具有价值的社会新闻发生。在这一过程中,思考习惯发挥着重要作用,即新闻工作者应凭借自身丰富的职业经验与专业知识能力,对客观现象进行习惯性地深入思考,注意经常性地将各种新闻现象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和分析,同时保持高度的热情与好奇心,促使在思考中产生顿悟,加强新闻敏感的培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闻敏感可有效地提高新闻节目的质量水平,增加新闻在受众中的吸引力。而新闻工作者需要有针对性地注重自身的新闻敏感培养,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地发挥出新闻敏感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国昌.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J].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10,13(3):77-78.

[2]李永翔.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敏感力和识别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1(4):285-285.

[3]蔺婧,孙卫东.论新闻敏感对新闻工作者的意义[J].中国传媒科技,2012,19(20):188-189.

[4]梁红.如何在新闻报道中把握新闻敏感性[J].东南传播,2014,12(7):150-152.

[5]吴峰平,吴晓鹏,练彦等.新闻敏感的内生与外化[J].新闻实践,2011,16(10):75-75.

新闻工作经验总结篇9

关键词:列宁;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维护;党的纯洁性;现实启示

中图分类号:a8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68(2017)02001407

党的纯洁性渗透到党的事业的各个方面,是党的事业整体纯洁形象的完整反映。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肩负着捍卫、宣传和创新党的理论的重要职责,也是牢牢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要阵地,更是监督和维护党的其他事业保持党性原则的重要依凭。因此,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对维护党的纯洁性就显得极其重要。而今,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正受到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冲击,被感染资产阶级不良习气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脱离党组织等问题所困扰,严重制约其维护党的纯洁性的功能发挥。列宁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维护党的纯洁性的重要思想,不仅切实解决了俄共如何利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来维护党的纯洁性问题,而且有力促进了俄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对当今中国共产党的纯洁性建设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价值。目前,虽然学界对此领域做了深入研究,但仅从宏观层面阐述了列宁关于党的纯洁性建设思想或从微观层面阐述了列宁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保持党性原则的思想,然而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视角来维护党的纯洁性的研究仍为稀缺。因此,无论从现实层面还是理论层面,深掘并阐述列宁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维护党的纯洁性的思想并深研其现实价值就尤为必要。

列宁思想富含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维护党的纯洁性的重要思想,其中又以《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的阐述较为集中。因此,以《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并阐述列宁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维护党的纯洁性的思想就具有重要意义。他提出党的出版物应该捍卫、宣传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坚决批判和清理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警惕异质出版物对党的纯洁性的腐化和党的出版机构必须成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写作者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高尚写作风格,摒弃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不良习气等,从而为维护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纯洁发挥应有作用。一、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坚决批判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维护党的思想纯洁面对革命高潮到来和社会不断壮大的趋势,列宁冷静清晰地认识到确保社会指导思想的纯洁性和提升思想凝聚力的重要性。他以新闻舆论工作建设为切入点,深刻指出新闻舆论工作必须敢于捍卫马克思主义、批判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和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创新,才能维护好社会指导思想的纯洁性。

(一)清洗反动观点的人与消化不彻底的人以保持党内思想同质性与统一性

19世纪末,随着人民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社会不断发展壮大,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分子纷纷涌入党内。“无产阶级经常把某些不十分彻底的、不完全是纯粹马克思主义的、不十分正确的分子或流派吸收到自己党内来。”[1]665列宁提道:“现在我们处在急剧向公开组织转变的时刻,现在必然有许多不彻底的人(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来),也许甚至有某些基督教徒,也许甚至有某些神秘主义者会参加我们的党。”[1]665但是,列宁充分认识到,非马克思主义分子加入社会尽管增加了党员的数量,但却带来了党内思想多元杂乱,甚至出现部分党员利用党的出版物来鼓吹不彻底的观点和观点的问题,如果对此类异质思想不加清理和消除,那么党的纯洁性和战斗力就会受到严重削弱,党就会不可避免地走向瓦解。针对此类恶劣情形,列宁强调,为了净化党内思想和加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社会必须定期“清洗”自己的党。“党是自愿的联盟,假如它不清洗那些宣传观点的党员,它就不可避免地会瓦解,首先在思想上瓦解,然后在物质上瓦解。”[1]665因此,列宁认为,借助党的出版物清洗自己的党就显得非常必要,强调党的出版物应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应该不断宣传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同时敢于批判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消除党内思想的异质怪论和消化不彻底和反动观点的人,确保党内思想的同质性和统一性。正如列宁所言:“我们有结实的胃,我们是坚如磐石的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将消化这些不彻底的人。”[1]665

(二)捍卫“过去的经验”与推介“现在的经验”以维护党指导思想的纯洁性

为了完成艰巨的革命任务,确保社会指导思想的正确性和纯洁性,列宁认为,党的出版物的重要作用在于坚持捍卫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同时要结合革命经验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创新。正如列宁所言:“要用社会主义无产阶级的经验和生气勃勃的工作去丰富人类革命思想的最新成就,它要使过去的经验(从原始空想的社会主义发展而成的科学社会主义)和现在的经验(工人同志们当前的斗争)之间经常发生相互作用。”[1]666667列宁所指的“过去的经验”就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科学的马克思主x,“现在的经验”就是指列宁等社会人领导广大民众在革命实践中总结提炼的正确现实经验。因而,为了满足革命实践的理论需要,确保社会指导思想的正确方向,首先他指出要重视“过去的经验”。他认为党的出版物应该认真阐明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指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阐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本质属性,强调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坚持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此同时,列宁也指出要重视“现在的经验”的作用。他认为党的出版物也应积极宣传社会的革命斗争经验,利用革命斗争经验增强党员群众的革命信心和实践能力,进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革命方向。最后列宁指出,过去的经验与现在的经验需要“经常发生相互作用”。列宁认为党的出版物不仅在于捍卫、宣传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斗争经验,还在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革命斗争实践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更在于使全党以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思想,保持党员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从而保持党指导思想的纯洁性。

就当今而言,马克思主义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只有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保持党的思想的同质性、凝聚性和指引力,才能维护党的指导思想的纯洁性。目前,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不同阶层的人不断加入中国共产党,尽管党员队伍不断壮大,但是也带来了党内思想的异质性和反向性问题。具体有三类错误倾向:一是部分党员缺乏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信念,如对马克思主义信心不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念、对共产主义缺乏信仰或时而持有非马克思主义观念等;二是部分党员教条式或僵化式地信仰和践行马克思主义,如奉行本本主义或一成不变的马克思主义、否定创新马克思主义等;三是部分党员甚至持有反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和行为,如奉行和主观主义、厚颜地鼓吹西方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大肆否定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合法性等。

面对党内如此思想境况,如不加以制止和清理,势必造成党内指导思想混乱不堪、党员思想理念模糊不清的糟糕局面,不仅会使党的指导思想的纯洁性荡然无存,也会否定马克思主义在党内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会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缺乏正确指导而举步维艰甚至走向失败。因此,这就要求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并以列宁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维护党的纯洁性思想为指导,担负起不断坚持捍卫、传播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职责。

首先,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应将始终坚持捍卫马克思主义作为基本要求。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不仅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展各项工作,更需借助各种有效宣传手段和方法向全体党员反复阐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发展历程、阶级属性、价值追求和最新理论成果等;指明马克思主义是不断经过革命和建设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同时它又是与各国国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蓬勃发展,否则就会失败的现实道理;阐明中国共产党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真正为人民服务和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从而使全体党员认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本质和重要价值,真正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担负捍卫马克思主义纯洁性的历史使命。

其次,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还要敢于批判党内存在的错误思想倾向。正如要求广大党员“抵制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侵蚀,坚决同各种违背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作斗争”[2]一样,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就要善于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批判党内存在的错误思想倾向,不仅需要揭示和批判错误思想的内在本质和社会不良影响,也需对持有错误思想倾向的党员加强教育和引导,更需对屡教不改甚至具有破坏行为的党员加以通报、批评,甚至促使党组织开除其党籍或促使司法机关给予相应惩罚。同时,特别对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者必须彻底加以清除,要从理论层面彻底揭露和批判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思想根源、主要表现和本质属性,从现实层面揭示和清理其否定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罪恶言行和社会危害,致使其无论在党的思想领域是现实领域都无处藏身。

最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应将传播和创新马克思主义作为重要使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不仅需要向广大党员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家的思想,还需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用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思想,增强党员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与此同时,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更应担起努力创新马克思主义的神圣职责。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来推动理论创新。因此,新闻舆论工作理应肩负起创新马克思主义的重大使命,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不断总结改革建设的实践经验并将其提升为理论,并以已获得的理论指导建设和改革实践,用实践来检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向前发展。历史实践经验反复证明,只有以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真正维护好党的思想的纯洁性。二、批判非党“出版物”的危害与捍卫党的“出版物”――夯实党的组织纯洁基础列宁等社会人经过长期革命实践,深刻认识到革命关键时期党的出版物和非党“出版物”对党组织的纯洁性的至深影响。他不仅认识到党的出版物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载体,一旦出现不符合党的纯洁性要求的问题,就会损害党组织的整体形象,同时他也厘清了非党“出版物”对党的组织纯洁性的破坏作用。因此,列宁提出在革命关键时期,党应该警惕和清除非党“出版物”的危害和捍卫党的出版物并使之成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维护党的组织纯洁。

(一)警惕和批判非党“出版物”对党组织纯洁性的腐化

20世纪初,面对不断高涨的革命形势,为了净化党的队伍和凝聚党的组织,列宁等社会人在充分认识两类异质出版物及其影响的基础上,强调党要警惕和批判非党“出版物”的危害,同时党的出版物要敢于发声阐明立场。首先,是两种出版物的不和谐“同居”。第一类是党的出版物即当时的非法刊物。“一切非法的报刊都是党的报刊,它们由各个组织出版,由那些同党的实际工作者团体有某种联系的团体主办。”[1]662第二类是非党“出版物”即当时的合法刊物。“一切合法的报刊都是非党的报刊(因为党派属性是不准许有的),但又都‘倾向’于这个或那个政党。”[1]662两类刊物由于革命力量与沙皇力量的对峙而以不和谐方式同时存在,“畸形的联合、不正常的‘同居’和虚假的掩饰是不可避免的”[1]662。其次,是两类异质出版物同时存在对党的组织纯洁性的影响。列宁认识到两类出版物的交织和交锋直接导致了非党思想与党的思想相互混杂难以分辨,从而影响了已成为党员的人的思想信念和判别标准,也导致了想要成为党员但党性不够坚定的人对党的错误认识和摇摆不定,以致有“不彻底的”人混入党的队伍,严重破坏了党组织和党的队伍的纯洁性。正如列宁所言:“我们生活在这样的时候,到处都看得到公开的、诚实的、直率的、彻底的党性和秘密的、隐蔽的、‘外交式的’、支吾搪塞的‘合法性’之间的这种反常的结合。”[1]663面对如此焦灼的复杂境况,列宁指出,为了迎接高涨的革命形势,俄国社会必须认清非党“出版物”对党的队伍和党组织的危害性,厘清非党“出版物”对党组织纯洁性的腐化问题。因此,党的出版物就必须划清与异质出版物的界线,坚决批判非党“出版物”及其错误思想。与此同时,列宁还强调党的出版物应敢于系统而全面地阐明并宣传党的革命理论和批判统治阶级政党和政府,只有这样,才能净化党的队伍和维护党组织的纯洁性。

(二)出版物必须成为党的出版物和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革命斗争实践,列宁等社会人深刻认识到在革命关键时期借助出版物以净化党员思想和凝聚党组织的不可或缺性,因而列宁强调不仅需要争取让出版物成为党的出版物,更必须让党的出版物成为党的整体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争取让出版物成为党的出版物。列宁依据俄国当时出版物的现实状况,着重指出不论是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还是为沙皇政府服务的出版物都可以让其成为党的出版物,对于已属于党的出版物但党性不纯的,可以经过整顿变成真正的党的出版物。“出版物现在有十分之九可以成为,甚至可以‘合法地’成为党的出版物”[1]663,“出版物应当成为党的出版物”[1]663。其次,列宁认为出版物要真正成为党的出版物,就应自觉加入党组织和接受党的管理,同时必须成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h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一,党的出版物必须加入党的组织并接受党的管理。列宁指出:“写作者一定要参加到各个党组织中去”[1]664,“出版社和发行社、书店和阅览室、图书馆和各种书报营业所,都应当成为党的机构,向党报告工作情况”[1]664。同时强调“党的一切出版物,不论是地方的或中央的,都必须绝对服从党代表大会,绝对服从相应的中央或地方党组织。不同党保持组织关系的党的出版物不得存在”[3]。由此可见,只有使党的出版物完全加入党的组织并自愿接受党的领导,才能有效促使党的出版物队伍和其他党员队伍保持纯洁性。第二,党的出版物必须成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净化党的组织。党的出版物作为党的重要部分,是党组织整体事业发展的“净化器”和“助推器”,不仅需要净化、传播和统一党员队伍的思想,也需组织并推动革命事业不断发展。列宁提到“报纸应当成为各个党组织的机关报”[1]664,同时强调“写作事业无论如何必须成为同其他部分紧密联系着的社会工作的一部分”[1]664。换而言之,列宁认为党的出版物不仅需要广泛宣传革命指导思想以净化党员队伍的思想,还需要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和革命事业积极开展其他工作,引导和推动党的其他事业健康发展,督促党的其他事业与党的中心工作保持协调一致,从而较有力地凝聚党的各级各类组织机构并发挥纯洁党组织的最大功效。总之,党的出版物只有保持自身党性原则和成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应有功效,才能真正起到净化和凝聚党的组织的重要作用。

就现今而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不仅作为党的其他事业的助推器和党的总体事业健康发展的驱动力,也作为党的其他事业和党的总体事业保持党性原则的重要监督力,是全体党组织保持战斗力和纯洁性的“社会公器”。指出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4]。因而,党的新闻舆论机构保持党性原则并发挥应有作用至关重要,关乎党的组织机构纯洁和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当前大多数党的新闻舆论机构的党性原则较为坚定,体现了为人民服务和为党的事业服务的本质属性。但目前新闻舆论空间也存在着部分新闻舆论媒介导向偏斜、内容失真、立场不稳和属性不明等问题,致使党的新闻舆论机构内部充斥着异质或党性不足的新闻媒介等,严重破坏了党的组织纯洁性。如部分新闻舆论媒介打着思想自由和学术民主的旗号,曲解和否定马克思主义、传播和称赞反马克思主义,导致党内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不坚定和信任缺失等较为严重的现象;部分党的新闻舆论机构也呈现引导力、凝聚力不足,助推力量较弱,监督协调能力减退等不利现状,导致党的新闻舆论机构对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作用不明显,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妨碍党的事业的健康发展。如部分新闻舆论机构出现躲避、抗拒党组织的监督和检查,对党组织的要求和义务贯彻不力和敷衍了事,对党的其他事业存在脱节现象督促不力或视而不见等行为,以致部分党的新闻舆论机构与党的整体事业脱节,从而严重破坏了党组织的统一性和纯洁性。因此,以列宁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维护党的组织纯洁性的思想为指引,促使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关键期的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保持自身党性原则并真正成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刻不容缓。

首先,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保持党性原则。这就要求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自觉接受和服从党的领导,“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都要增强看齐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4]。此外,还需坚决同党性不足或新闻舆论媒介划清界限,敢于彻底揭露和批判党性不足或新闻舆论媒介的错误思想和不端言行,以及彻底清理其社会不良影响;与此同时,应注重引导、教育和督促党性不足或功效缺失的新闻舆论媒介重新保持党性原则和积极发挥应有作用,对于屡教不改甚至危及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异质新闻舆论媒介,则需促使相关政府部门给予警示、停业或取缔甚至促使司法部门将其绳之以法并给予相应惩罚。唯有如此,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才能保持自身党性原则,并真正成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应发挥对党的其他事业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与党的其他事业共同构成了现今党的总体事业。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应充分发挥舆论引导、舆论监督作用,及时反映和宣传党的总体事业发展概貌和经验,引导和督促党的其他事业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协调有序开展工作,坚决批判党的其他事业呈现的错误思想和不良行为并督促其改正,促使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党的其他事业与党的总体事业的协调发展,从而保持党组织的战斗力和纯洁性。三、以无产阶级写作风格取代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写作习气――维护党的作风纯洁为了正确阐述和净化党的思想,展示党的优良作风和党的高尚形象,列宁认为党的出版物必须摒弃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写作习气,以真正的无产阶级的写作风格贯穿始终。首先,党的出版物必须摒弃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写作习气。列宁认为,封建主义写作习气的写作立场和内容表达含糊不清,资产阶级的写作习气带有极强的个人主义色彩和浓厚的铜臭味。因而,如果对上述两类写作习气不加摒弃,那么难以全面而又正确地阐述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及相关革命思想,难以让广大民众理解党的宗旨和工作作风,也容易损害党的高尚形象。正如列宁所言,封建主义的写作习气带有“伊索式的笔调,写作上的屈从,奴隶的语言,思想上的农奴制”[1]662,资产阶级的写作习气带有“名位主义和个人主义、‘老爷式的无政府主义’和唯利是图”[1]663。其次,列宁认为应以无产阶级的写作风格取代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的写作习气。第一,加强对党的出版物写作风格的监督和引导。列宁谈到,党必须对“被亚洲式的书报检查制度和欧洲的资产阶级所玷污了的写作事业”[1]664进行改造,并强调“写作事业不能是个人或集团的赚钱工具”[1]663。第二,党的出版物应该坚持无产阶级的高尚写作风格。列宁认为,党的出版物的无产阶级写作风格就应该是以服务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为基本要求,以彰显党的宗旨和党的高尚形象为基本原则,以党的中心工作和党的总体事业为写作内容,以科学清晰笔调为写作特色的一种高尚写作风格。“党的出版物的这个原则是什么呢?这不只是说,对于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写作事业不能是个人或集团的赚钱工具,而且根本不能是与无产阶级总的事业无关的个人事业。无党性的写作者滚开!超人的写作者滚开!”[1]663“有组织的社会主义无产阶级,应当重视这一切工作,监督这一切工作,把生气勃勃的无产阶级事业的生气勃勃的精神,带到这一切工作中去,无一例外,从而使‘作家管写,读者管读’这个俄国古老的、半奥勃洛摩夫式的、半商业性的原则完全没有立足之地。”[1]664唯有如此,党的出版物才能担当得起促进和维护党的作风纯洁的重任。

现今,所谓新闻舆论工作的高尚工作作风是指新闻舆论工作以全心全意服务人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为基本要求、以彰显党的宗旨和党的高尚形象为基本原则而保持的高尚的写作作风和宣传作风等的总和。新闻舆论工作的高尚工作作风不仅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基本要求,而且是党的工作作风的重要体现,也是督促党的其他事业保持党性原则的重要因素,更是党的作风保持纯洁的关键。总体而言,我国新闻舆论工作作风积极健康,能够很好地贯彻落实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作风也呈现出诸多不良现象。拜金主义、名位主义和个人主义等资产阶级不良写作习气不断出现,如部分新闻事业工作者和工作机构借助新闻舆论工作谋取个人私利、脱离广大群众、背离实事求是和充当敌对势力的宣传工具等。尽管诸类现象只存于少数新闻舆论工作者、媒介和管理机构中,但其负面效应和危害极大,不仅严重破坏了党的工作作风的纯洁性,更是直接玷污了党的整体纯洁形象。因此,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摒弃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的不良习气,始终保持无产阶级的高尚工作作风,并促使党的其他工作也保持三大优良作风。唯有如此,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才能较好地维护党的工作作风的纯洁性。

首先,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以服务人民和党的事业为根本要求。曾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5]。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因此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以党的根本宗旨为依据,担负起服务人民和党的事业的重要职责。这就要求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4],始终坚定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真正做到深入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和反馈人民群众心理,坚决摒弃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的写作和宣传作风,严厉打击借助新闻舆论工作牟取私利和损害人民利益的歪风邪气,敢于同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才能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的高尚作风。与此同时,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还需为党的事业服务。目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和改革的攻坚阶段,党的新闻舆论写作和宣传就应起到督促自身和党的其他事业、自觉维护党的权威性的重要作用,应起到团结人心和凝聚民力的重要作用,也应起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辨明是非和澄清谬误的重要作用,还应起到督促党的其他事业、保持党的优良作风和号召大家同违背党的优良作风的思想和行为做坚决斗争的重要作用,这样才能保持为党的事业服务的高尚作风。

其次,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客观公正报道、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原则。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联系和沟通党和人民群众的重要桥梁,是影响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舆论力量。因此,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就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正确清晰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及时地反馈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客观公正地传播和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况,坚持以正面宣传改革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及巨大成就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提供正能量,坚决清除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等不良思想及其消极影响,为社会发展和人民大众提供风清气正的良好舆论环境等。总之,只有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保持以上基本原则,才能真正担负起维护党的高尚形象和纯洁性的重要责任和神圣使命。正如所言,党的新闻舆论事业“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牢牢坚持正面宣传为主”[4]。

综上所述,列宁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维护党的纯洁性思想,切实解决了俄国革命时期党如何利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维护党的纯洁性问题。它不仅阐明了党的纯洁性对革命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也指明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对维护党的纯洁性的不可或缺性,更详细阐述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如何从思想、组织和作风等方面维护党的纯洁性。立足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列宁的这一思想不仅为中共党员干部厘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性提供了思想指导,也为党加强对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管理提供了理论借鉴,同时也为党的新闻舆论机构、新闻舆论工作者和新闻舆论媒介等开展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基本要求,更为党利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来维护党的纯洁性提供了理论指引和具体方法。因而,党和政府应充分利用和发挥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对维护党的纯洁性的重大功效,维护好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纯洁,不断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总体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扎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J].求是,2012(6):3.

[3]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45.

[4].的新闻舆论观[J].中国报业,2016(5):11.

[5].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57.

Lenin’sthoughtofJournalismandpublicopinionsofmaintaining

thepurityofthepartyanditsRealisticimplication:Basedon

thethoughtoftheorganizationandpublicationoftheparty

CHenZifei1,2

(1.ChangjiangnormalUniversity,Chongqing408100,China;

2.GraduateSchool,ChineseacademyofSocialSciences,Beijing100732,China)

abstract:thepurityofthepartyisthekeytomaintainingitsvitality.thejournalismandpublicopinionsofthepartyasoneofthemostimportantpartsoftheparty’scareeristhepowerfulweapontomaintainthepurethought,purepoliticsandpurestyle.Butnow,ourcountryisatthecriticalstageoftheconstructionandreformof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itisessentialtomaintainthefightingcapacityandpurityofCpC.therefore,guidedbyLenin’sjournalismandpublicopinionsoftheparty,theworkofjournalismandpublicopinionsoftheCpCmusttakeonthesacreddutytomaintainitspurity,itmustcontinuetodefendanddisseminateandinnovatemarxism,itmuststicktoandadvancethenobleworkstyle,andbecomesoneofthemostimportantpartsoftheparty’scareeranditshouldplayasupervisoryroleinordertomaintainthepurethought,purepoliticsandpurestyleoftheCpC.

新闻工作经验总结篇10

一、认真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理解

十六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在我国改革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会全面分析了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决定》站在时代和战略的高度,从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继承和创新、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结合上,深刻阐述了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科学总结了我们党执政55年来的主要经验,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决定》通篇贯穿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满了改革、创新、求实精神,反映了以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思路和方略,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全面准确地、求真务实地、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决定》,就一定会把我们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就一定会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就一定会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决定》立意高远、内容丰富、内涵深刻,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思路、新举措,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创新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学习《决定》,我们决不能浅尝辄止,必须在吃透原文上下功夫。特别是要注意紧密结合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紧密结合我国新闻出版工作实际和我们自身的思想实际,着重从以下5个方面,进一步加深对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精神的理解:

1.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十六大向全党提出的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重大课题。随后,在党的十六届一中全会、二中全会、三中全会上,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各方面建设的成效,最终都应该体现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体现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持之以恒地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持之以恒地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加伟大、更加坚强的需要;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需要;是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粉碎西方敌对势力对我推行的西化、分化政治图谋,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需要。这次全会专门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抓住了治国理政的根本,抓住了党的建设的关键,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结合点。《决定》从国际和国内、历史和现实、经验和教训等多方面深刻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并强调:“只有不断解决好这一课题,才能保证我们党在世界深刻形势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决定》还明确提出了三个重要论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深刻认识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就应该从《决定》中所强调的这“三个关系”、“三个始终”和这“三个重要论断”来加以理解。

2.深刻理解55年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重视和善于总结经验,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十六届四中全会坚持十六大提出的基本经验,在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从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总结和阐述了我们党执政55年来的6条主要经验。这6条主要经验,来自我们党执政实践,每一条都凝聚着我们党的艰辛探索,体现着我们党追求真理、修正错误,在成功和失误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过程。这6条主要经验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科学回答了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和怎样执政这一重大问题,反映了我们党在执政实践中形成的重大认识和重大方针,丰富了党的执政理论,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至关重要。深刻理解这6条主要经验,我们就必须对这6条主要经验所涉及的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如何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如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何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如何进一步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这些事关全局、事关长远、事关根本的重大问题有全面、正确、深入的认识,真正做到在思想认识和实际工作中既坚持又发展马克思主义,既坚持又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既快又好地推进发展,既为民造福又清正廉洁,既要为人民执政又要靠人民执政,既着力抓好执政能力这一重点又全面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

3.深刻理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学习领会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最重要的是全面把握《决定》中所明确的“五个以”。这“五个以”从理论指导、群众基础、骨干力量、体制保证和组织基础的角度,明确了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是55年来我们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实践的理论概括,体现了继承性和时代性的要求,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确立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我们党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着探索和实践。《决定》提出的“四个成为”的总体目标,深刻回答了我们党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等重大问题。其中,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这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时代进步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我们党的执政方式。能否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这“三个执政”,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至关重要。

4.全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决定》从伟大事业和伟大工程的结合上提出了提高五个方面能力的主要任务并作了深刻阐述。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这个主要任务,一要深刻认识这“五个方面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这“五个方面能力”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以及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等各个方面,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反映了我们党对执政能力建设的思考和部署是全方位的,是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相联的。能否全面提高这“五个方面能力”,是对我们党的重大考验。二要深刻认识“五个方面能力”与十六大报告提出的“五种能力”的相互关系。这两者是有机统一和相互贯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主要是对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侧重点在于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什么样的执政素质和本领;《决定》提出的“五个方面能力”,则是对党的总体执政能力提出的要求。我们应当把两者统一起来加以理解,贯通起来加以落实。三要深刻认识《决定》在阐述“五个方面能力”时所提出的许多新观点、新要求、新举措。我们特别要注意紧密结合新闻出版工作实际,深刻认识《决定》就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所阐述的5个方面的任务,并认真抓好落实。

5.深刻理解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在于搞好党的自身建设。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我们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在搞好党的建设。党的各方面建设成效最终都要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上来。《决定》从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7项任务。党的执政能力,首先是就党的整体能力而言的;而整体能力如何,从根本上说,又取决于构成党的整体的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和素质。新闻出版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认真查找自身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不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的方面,按照提高执政能力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二、深入贯彻,大力加强新闻出版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建设

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我们要把着力点和落脚点放在加强新闻出版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建设上,进一步提高领导水平、工作水平、管理水平和依法行政水平。在新形势下,大力加强新闻出版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这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迫切要求。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兴衰成败。总书记在十六届四中全会的重要讲话别强调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领域历来是敌对势力同我们激烈争夺的重要阵地,如果这个阵地出了问题,就可能导致社会动乱甚至丧失政权。敌对势力要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往往总是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突破口,先从搞乱人们的思想入手。”意识形态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一条深刻教训,就是否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指导思想上搞所谓的多元化,结果导致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甚嚣尘上,丧失了舆论阵地,搞乱了人们的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挑战。当前,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前所未有,人们的思想活动日趋活跃前所未有,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快速增长前所未有,数字技术的应用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使思想文化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前所未有。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行西化、分化政治图谋的一条重要手段,就是加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活动,千方百计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搞乱人们的思想,最终搞垮我们的党和国家。由于出版物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具有广泛性、持久性和潜在性,因此新闻出版工作对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使命,具有重大的政治责任。我们能否积极主动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辱使命,守土有责,关键取决于新闻出版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建设。

第二,这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保证。转变政府职能的问题,是我们这些年来反复强调的问题,也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重大而又紧迫的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全面推进,新闻出版各级行政部门必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的步伐,真正做到有为有位。《决定》提出:“加强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研究,继续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根据四中全会精神进行新一轮的机构改革势在必行。大家一定要有忧患意识,要思考我们应当怎样转变职能,树立新形象,展示我们的工作成果,有所作为,并力争大有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最根本的就是要改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管理理念、管理体制机制、管理方式方法、管理手段,形成符合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要求的新的管理理念、管理体制机制、管理方式方法和管理手段。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才能有一个很大的提高,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大有作为。

第三,这是提高新闻出版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水平、工作水平的现实需要。目前,新闻出版系统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工作水平同新闻出版业发展的形势和任务相比,总体上是适应的,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决定》所列举的5个方面的问题,在新闻出版系统、在我们总署机关和署直各单位也是存在的。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思想理论水平不高、依法行政能力不强、解决复杂矛盾本领不大,素质和能力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繁荣发展新闻出版业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党员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脱离群众等问题比较突出;少数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不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腐败现象还存在,在少数地方和单位还比较严重。这些问题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了新闻出版业的繁荣和发展。我们必须以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契机,下大气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把新闻出版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加强新闻出版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能力建设,从新闻出版工作的实际出发,我们要着力进一步提高以下4个方面的能力:

进一步提高战略思维能力。战略思维能力,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谋划全局、提出战略、明确思路、部署工作,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要求的能力。要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不断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向广度拓展、向深度推进,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要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增强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要在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及重大原则问题上,同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维护中央权威,严肃党的纪律,保证政令畅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反对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既要坚决抵制各种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观点,又要坚决破除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要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注意把理论与实际有机地给合起来,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新闻出版工作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大对事关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的研究,进一步明确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方向和各项重点工作的思路,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做到发展有新思路、改革有新突破、开放有新局面、各项工作有新举措,不断开创我国新闻出版业繁荣和发展的新局面。

进一步提高宏观控制能力。宏观控制能力,就是党对新闻出版工作实行正确领导,确保新闻出版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能力。当前,我国新闻出版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也有一些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国家正式出版物中还有“噪音”、“杂音”,少数出版物存在着导向不正确,散布唯心史观,歪曲历史、戏说历史,美化和吹捧民族分裂主义者,违反民族宗教政策以及内容庸俗、格调低下等不良倾向和问题。西方敌对势力为了实施其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正加紧对我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境内外不法分子的勾结也异常频繁,非法出版物屡禁不止,控制与反控制、渗透与反渗透,将是一场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斗争。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宏观控制能力。

第一,必须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把新闻出版工作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里。

第二、必须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树立以管理促繁荣的指导思想。要坚持弘扬主旋律,对错误的思想政治观点和言论,对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挑战和攻击,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理直气壮地予以批驳和抵制,决不能不闻不问、听之任之。要树立阵地意识,坚持守土有责,不能为错误的思想观念提供传播渠道。在工作中要注意区分思想认识问题、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的界限,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既坚持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又不人为炒热、不授人以柄,以免影响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第三,必须坚持关口前移,立足于打主动仗。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加强对新闻出版单位的教育和管理,把行政部门的教育管理和新闻出版单位的自我教育管理结合起来,把经常性的教育和针对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教育结合起来,做到防微杜渐,及时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严格执行重大选题备案制度,对出版物选题进行严格把关。对非法出版物,要把住国(境)门,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要组织协调海关、公安等部门,在各口岸、边境、海上、邮递等渠道加强对入境出版物的稽查,争取尽可能把境外各类色情和政治性非法出版物封堵在国(境)门之外。

第四,必须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现在我们机关各部门之间往往是各干各的,甚至在一个部门内部也是如此。这种状况必须坚决改变。要做到分工不分家,各部门既守土有责又及时沟通、协同配合,出版、发行、印刷和市场监管每个环节、每个方面互相衔接,从而提高整体的战斗力。出版要把好选题关,并依法加强对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互联网出版的审读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发行要把好市场准入关,有问题的出版物和各种非法出版物不准流入市场;印刷要把好印制关,凡国家明令禁止印刷的各类出版物坚决不印;这三关把住了,就会有效地减少流向市场上的各种有问题的出版物和各种非法出版物,这样再加大市场监管的力度,我相信我们的宏观控制能力就会有一个明显的提高,出版物市场的状况也会有一个明显的改观。

第五,必须重视运用科学技术。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计算机和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给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而又深刻的影响。我们要积极主动地适应这种新形势新要求,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兴传媒对社会舆论的影响,积极抢占宣传舆论阵地的制高点。现在,互联网已经成为最具潜力的新兴媒体,成为新的舆论场。目前,我国上网人数8700万,预计年底将达到1个亿。对许多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来说,互联网已成为他们的第一信息来源。我们要根据我们自身的职责,主动有效地做好工作,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按照《决定》的要求,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形成既有效防范有害信息传播、又促进互联网健康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要利用高新技术不断丰富、完善和创新管理手段,大力推进电子政务,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进一步提高推动新闻出版业繁荣发展的能力。《决定》提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是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解决新闻出版领域所有问题的关键。加强新闻出版领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能力建设,首先就是要提高推动新闻出版业繁荣发展的能力。在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条件下繁荣发展新闻出版业,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我们要适应国际新闻出版业发展趋势和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新闻出版业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提高推动新闻出版业繁荣发展的能力。

提高推动新闻出版业繁荣发展的能力,第一、必须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新闻出版业繁荣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我国新闻出版业繁荣发展有着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科技条件,有着巨大的社会需求和内在动力。我们要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推动新闻出版事业的全面繁荣和出版产业的快速发展,把我国新闻出版业的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尽快搞上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速度、结构、效益、质量之间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着力推进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真正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从业人员素质,速度较快、结构优化、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整体质量不断提高的新闻出版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进一步加大新闻出版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图书、报纸、期刊和印刷复制业都要进一步调整结构,进行资源整合和重组,实行优胜劣汰,真正做大做强,坚决改变目前存在的小、散、滥的状况。要大力实行精品战略,在优字上做文章、在创品牌上下功夫,进一步提升我国新闻出版业的整体效益和质量。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生产方式和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我国新闻出版业的知识和科技含量。

第三、必须积极推进新闻出版改革。改革是解放出版生产力、推动新闻出版业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和要求,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培育一批有实力、有活力的市场竞争主体,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新闻出版管理体制为主要着力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点带面、统筹兼顾,积极稳妥地推进新闻出版改革,大力推进我国新闻出版业由适应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适应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转变,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出版生产力,努力为新闻出版业全面繁荣和更大发展扫除障碍、开辟道路。

第四,必须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新闻出版事业、一手抓经营性出版产业,不断开辟繁荣发展的新途径。新闻出版事业和出版产业是我国新闻出版业中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加大扶持力度,促进新闻出版事业的全面繁荣,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要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制定和落实产业政策,推进产业升级,促进出版产业的快速发展,努力增强我国出版产业的总体实力。

第五,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社会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按照总书记所要求的,“认真严肃地考虑精神文化产品的社会效果,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在这一前提下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要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出发,以质量为中心,组织开展新闻出版活动,充分发挥和利用民族文化的丰厚资源,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外有益经验,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出版品牌,多出精品力作和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俱佳的优秀出版物,以高质量的出版物去最大限度地占领市场,最广泛地赢得群众,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坚决反对和纠正过分强调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的偏向,绝不能为错误观点或文化垃圾提供任何传播渠道。

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是政府正确行使权力的基本准则。《决定》提出,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因此,依法行政应该是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展工作的一个基本方式,也是我们能力建设的一个基本方面。

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要加强对新闻出版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新闻出版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要进一步加强新闻出版立法工作,不断完善新闻出版法律制度。要根据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监管的需要,认真落实中央有关部门制定的包括新闻出版在内的文化立法10年规划,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立法需求的轻重缓急、立法条件上是否成熟等情况,提出立法建议,使立法工作有的放矢,进一步提高立法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逐步把完善的政策规章上升为法律法规,推动新闻出版管理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会同国务院法制办等部门,抓紧认真修改《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等3个行政法规,认真起草《出版物市场管理条例》和《互联网出版管理条例》,认真修改或制定相应的部门规章,继续认真清理新闻出版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要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要赔偿。要把行政执法责任与评议考核、执法公开紧密结合起来,把行政执法责任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紧密结合起来。

要严格执法,加大执法力度,确保“一法五条例”在新闻出版和版权领域里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坚决改变有法不依的现象。要坚决消除执法中的腐败现象,坚决纠正不顾国家全局利益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本位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要认真做好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在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求真务实,高标准严要求地做好当前新闻出版各项工作

今年年初以来,新闻出版战线广大干部群众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按照年初的工作部署和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新闻出版工作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改革、发展、监管、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管理廉政建设都有了新的进步。总署机关和署直各单位的广大干部群众为此做了大量工作。现在已是10月中旬,尚有两个多月,2004年就要过去了。希望大家进一步振奋精神,再接再厉,真抓实干,确保全面完成2004年的各项任务。

1.按照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的部署和要求,认真做好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学习宣传贯彻好四中全会精神,一方面要带头学习,加深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思路和方略的认识,加深对全会提出的重要思想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的理解。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新闻出版的优势,大力宣传四中全会精神。要紧紧围绕全会的主题,大力宣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意义,宣传我们党5年来的执政经验,宣传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宣传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是搞好党的自身建设。要及时反映全党全国人民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实际行动,展现广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风采,引导人们不断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2.坚持正确导向,进一步落实治理当前出版界存在的不良倾向的各项措施。8月10日-11日,按照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出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央宣传部和我署召开了全国出版工作专题会议,就治理当前出版界存在的惟利是图、格调低下等不良倾向,进行了研究和部署,提出了治理工作的总的原则,并强调从9个方面加大工作治理力度。对会议上明确的这些措施和要求,总署机关各有关部门一定要认真抓好落实,力争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3.认真总结改革试点工作经验,深入推进新闻出版改革。去年以来,在中央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新闻出版系统改革试点工作,把握平稳,进展顺利,态势很好。21个改革试点单位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紧密结合各自实际,为深化新闻出版改革、加快新闻出版业发展,做了许多艰苦的探索,创造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当前,我们一方面要指导和帮助这些试点单位乘势而上,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尤其要注意帮助解决试点中碰到的一些难点问题,寻求突破,确保试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另一方面,要组织力量对试点工作进行总结,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经验、做出示范。按照中办发〔2004〕24号文件精神,在文化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地区建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推进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云山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要学习借鉴试点工作的成功经验,将改革逐步向面上拓展。”建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就新闻出版而言,地方执法的力量应该说有了进一步加强。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如何有效地指导和充分发挥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在打击违法违规出版活动和印刷、复制、出版物发行中的违法经营活动以及查处盗版侵权行为等方面的作用。

4.切实抓好印刷复制业专项治理整顿工作,务求取得明显成效。近年来我们虽然对印刷复制业治理整顿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过,但印刷复制业中的问题仍不少,印刷复制业散滥现象仍比较严重,云山同志、吴仪同志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此都有过明确要求。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我9月10日专门召集总署机关有关部门的同志开会,就印刷复制业专项整治工作提出了3个方面8项措施。前一段时间,中央8部委联合成立了全国印刷复制业专项整治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统筹协调全国印刷复制业专项整治工作,我署承担办公室日常工作。日前,中央8部委联合印发了印刷复制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现在关键是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希望总署机关各有关部门按照工作部署和要求,认真抓好落实,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5.巩固报刊治理成果,继续抓好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和记者站的清理整顿工作。9月6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报刊治理领导小组关于治理工作情况和今后工作意见的报告,充分肯定了去年7月以来报刊治理整顿工作取得的成效,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强调要突出三个重点、加大三个力度,进一步巩固治理成果。2005年度的报刊征订工作就要开始,这是对治理工作成效的一次检验。我们要按照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巩固扩大治理成果,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对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和记者站的整顿工作已收到了初步成效,但各地还不太平衡,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巩固和扩大治理成果。

6.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当前我们要在抓好总署机关自身职能转变的同时,必须花大气力指导和推动地方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转变职能。要继续推进省级新闻出版局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对目前尚未正式启动局社脱钩工作的省级局,要组织力量进行专题调研,针对不同的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要在广泛听取意见、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抓紧起草制定总署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有关文件,进一步明确在新形势下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应该履行哪些职能和怎样履行好职能。要加强培训,围绕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能,对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7.克服困难,积极推进地方人民政府软件正版化工作。今年5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地方人民政府使用正版软件的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必须在今年年底之前、省级以下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必须在明年年底之前完成软件正版化工作,并对软件正版化工作的实施步骤、职责分工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是国务院今年布置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难度大。从前一阶段工作看,已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但各地进展不平衡。我们一定要毫不松懈,加强督查,确保如期完成任务。

8.继续保持高压态势,有效打击非法出版活动和侵权盗版行为。要始终坚持把封堵和查处政治性非法出版物作为“扫黄打非”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政治性非法出版物,一要防止入境,二要防止境内翻印和复制,三要防止流入市场;一旦发现,坚决查处。继续深入开展对色情“口袋本”图书、有害卡通画册和游戏软件专项治理,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继续加大对非法报刊的治理力度。继已公布的被取缔的30家非法期刊名单后,近期将公布第二批被取缔的非法报刊名单,总署和全国“扫黄”办要对有关案件重点督办。加大打击走私盗版光盘工作力度,深挖非法光盘生产线。在深挖非法光盘生产线工作中,除要坚持“奖励举报”和“以公安部门为主体、各部门协同作战”等行之有效的措施之外,针对过去工作的薄弱环节,力争在查明非法光盘生产线及原材料的进境方式和查获有关走私及非法生产、销售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即所谓“大头”、“老板”)与支持者两个方面取得突破。巩固2004年秋季盗版教材教辅专项治理成果。依法取缔非法游商,并继续对出版物零售摊点开展专项治理。对“游商问题”比较突出的北京市等地区,要注意对出版物经营场所、交通枢纽、交通工具、人群密集区域、政治上敏感地区等五个重点地段,在夜间和节假日这两个重点时间进行集中整治。在继续开展专项治理、发挥集中行动作用的同时,注意对出版物市场的日常监管,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对出版物市场进行高密度的反复清查。

9.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新闻出版工作队伍。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去年以来,我们先后在新闻系统、出版系统开展的“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社会反响很好,是我们解决新闻出版工作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强新闻出版工作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但对取得的成绩,不能估计过高。按照计划,出版系统“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从10月开始到明年初,为联系实际、对照检查阶段和认真整改、总结提高阶段。这两个阶段开展得怎么样,直接影响到整个学习教育活动的质量。我们一定要加大力度、持之以恒,把“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抓实抓好,力求在解决突出问题、树立良好形象、切实推动工作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在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这两个阶段中,还要注意同深入开展廉政教育结合起来。总署党组和中央纪委驻总署纪检组研究决定,将于第四季度在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广泛开展一次廉政教育活动。要按照云山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的建设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5条标准,即坚定政治立场、宽广战略眼光、广博文化知识、崇高职业精神、过硬工作本领,大力加强新闻出版工作队伍建设,努力为新闻出版业的繁荣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