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借鉴优秀工作经验总结十篇借鉴优秀工作经验总结十篇

借鉴优秀工作经验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2:21:25

借鉴优秀工作经验总结篇1

【关键词】班主任;求新创异;班级管理;经验

一个称职的班主任,不应成为班级做事最多的人,而应成为班级做事最精的人,使自己的管理有高效。班主任应学会把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最大限度地用在应该做的事上,使工作事半功倍。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在平时的工作中,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词:学思、建设、创新、人格。

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同时还要常思考,在学中思、思中学,把学和思、教和学有机的融合起来,不断学习知识和更新知识,不断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班主任的学习需要注意方法,抓住重点。注意方法,抓住重点,应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带着工作中的问题去学习,应有的放矢;同时,把所学的新知识运用到指导工作中去,学以致用。把有的放矢和学以致用结合起来,就能形成良性循环,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二是要围绕班级事务、多动脑筋,去学习,不能漫天撒网,平均用力,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最要紧的应该是培养自己驾驭班级局面的大智大德,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凡事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抓得准。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仅靠单打独斗来摸索班级管理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不断学习其他优秀班主任和专家的宝贵经验,这是促进班主任快速成长的捷径。但是,在学习他人经验的时候,到底该怎么学?学什么?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那么,在日常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在学习他人经验的时候,该如何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呢?笔者认为,应该走出“两大误区”。

一、“求新创异”,貌合神离

张老师是优秀班主任,其曾因刨新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而被兄弟学校邀请去作报告,并受到大家的一致肯定。学校也专门为全体班主任举行“学习张老师斑主任创新工作周”活动。为此,笔者曾煞费苦心地学习张老师的班主任创新工作经验,并在班里设立“我为班级献计创新奖”,一时间具有“创新”意义的“计策”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创新计策更“比比皆是”,令笔者目不暇接。创新计策五花八门,当然也良莠不齐:“评选‘一好学生’、设立‘特长奖’、开设周一‘与班主任共进午餐互动日’、‘课间养眼8分钟’、‘周六周日无家庭作业’、设立‘QQ空间设计奖’、‘考分绝对保密’、取消‘家校互动’、设立‘个性签名设计奖’??”出现这样的“丰收”情景是笔者始料未及的,在欣喜的同时也不免陷入茫然。欣喜的是,学生的创新“火花”竟然那么灿烂;茫然的是,有的“创新计策”已经远远超出班级的“层面”,笔者难以施行。更何况,有的“创新计策”存在“正确性”问题,如“取消‘家校互动”等。

直面问题、找寻根源成了解决问题的唯一有效途径。首先,问题出在借鉴名班主任成功经验时只是追求“求新创异”的表面形式,没有汲取“求新创异”的实质内容,貌合而神离。因此,班主任一定要在借鉴名班主任成功经验时知“根”知“底”,领会创新要义和实质,而不是异想天开地搞花拳绣腿,附庸风雅。其次,在借鉴名班主任成功经验时,没有班级――脱离班情,违背因地制宜的原理,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因而出现了超出班级层面的创新计策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班主任在借鉴名班主任成功经验时应该因班制宜,只有让学生设计符合自己班情的“创新计策”才能有的放矢,大放异彩。再次,在借鉴名班主任成功经验时,忽略了“质”而放大了“量”――创新唯有恪守因班制宜的正确路线方能越走越宽广,否则只能是貌合神离,弄巧成拙。

二、“本本主义”,全盘拿来

几年前,学校组织班主任赴浙江大学聆听李镇西老师讲座,回来后笔者感触良多,并按照李老师讲述的以“法”治班法,制订了首条“班级法规”:“穿校服,不比阔”。

与李镇西老师一样,笔者和学生约法三章:“制订班级法规,并采取‘相应的强制办法’,以‘避免有法不依’。班级条例一旦生效便成了班级‘法律’,这样班级管理便可由‘人治’走向‘法治”。同时,笔者向学生提出了三个问题:“大家是否希望自己的班成为―个优秀的集体??‘每个人应不应该努力刺及自身的缺点?”‘要刺及缺点,班级需要不需要制定一些规章制度呢?”班会课讨论后笔者向学生强调:“在此基础上制定的纪律,不再仅仅是教师强加的‘条条框框’,已成为学生集体的‘内在要求’,以后再出现违规现象,就依‘法’办事。”接着,笔者又以宋漾《送东阳马升序》中的“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来勉励他们。

按照李镇西老师的方法,笔者既动之以情,又晓之以理,学生也似乎心领神会,开始自觉地遵守“穿校服。不比阔”的“班级法规”,没有出现那些“穿‘李宁’、‘安踏’运动衫”的现象。正当笔者自喜借鉴李老师治班的妙招成功时,却发现了一些微妙“抵触?‘班级法规”的“蛛丝马迹”:有的学生用的笔全是“进口的”,穿的鞋由“李宁”、“安踏”、“特步”发展到“阿迪达斯”、“耐克”、“乔丹”??制订“班级法规”还不到半个学期,学生脚上就已“名牌林立、‘美’不胜收,足下生辉”。不经意间,学生俨然成了名牌鞋的形象“代言人”。

毋庸置疑,李镇西老师“班级法规”治班法肯定是正确的,那么笔者在借鉴过程的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呢?

“山重水复疑无路”,笔者再次细读李镇西老师的《权威转化:学生自理的良策》。对照自己的“借鉴过程”,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该文发表于多年以前,也就是说,笔者所借鉴的“班级法规”治班法已经过去几年之久,再想到李老师辗转全国多所中学任教,笔者终于找到了借鉴过程出问题的根源:“时过境迁”――随着时间、地点和思想意识的变化,传统意识“穿校服,不比阔”同样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学生“穿校服,不比阔”仅仅局限于“穿校服”上“不比阔”,而无法在“思想”上“不比阔”――“穿校服”可以,学生“中规中矩”,但可以用“进口笔”,穿名牌鞋,甚至是进口鞋。因此,学生俨然成为名牌鞋的形象“代言人”也就不足为奇了。

“痛定思痛”,笔者发现在借鉴李镇西老师“班级法规”治班法时。没有借鉴其神,而仅仅“照搬照抄”,“全盘拿来”,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结果适得其反。因此,我们在学习借鉴名家经验时一定要取其精华,相时而动,因地制宜,因材施“用”,只有这样才不会犯“本本主义”的错误,才是真正的“拿来主义”。

总之。我们应该记住:无论别人的先进经验如何光辉灿烂,也无论人家的先进经验如何立竿见影,我们都要在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之前立足于自己工作实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宪平.中学班级学风建设的反思与对策[J].金色年华,2006(2).

[2]滕颖俏,徐绍文,南丁.关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意见[J].才智,2010(14).

[3]朱丹,刘华钢,吴闯.充分发挥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建设中的作用[J].山西青年,2007(S1).

借鉴优秀工作经验总结篇2

一、以学生为本进行音乐鉴赏教学目标设置

从现今中学的音乐教学开展实践来看,对音乐技能的要求已经逐渐的降低,对学生的音乐感觉和审美要求更加重视。在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中,新的融合式教学,体现了音乐鉴赏课的意义和价值。不仅音乐教师在音乐欣赏课程建设上有了新的指导,而且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更加突显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音乐鉴赏课的开展价值和教学任务,不再仅仅是对中学生进行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是在音乐欣赏课程构建中将不同的音乐知识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提升了中学生音乐鉴赏课堂的趣味性,不断的展现了音乐鉴赏课所渗透的美育教学、德育教学的功能意义。不仅给中学生营造了一种美妙的音乐课堂的氛围,而且让中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享受音乐的熏陶和洗礼,启迪智慧,净化心灵。这也将形成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内容,以拓展兴趣为动力的以人为本的引导式音乐鉴赏课的开展,在专业的音乐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音乐鉴赏课中培养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中学音乐教学的活动中来。

二、因材施教的整合音乐鉴赏课教学内容

现今的中学音乐教学发展,已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在教学内容的创编上进行了全面的整合。由于学生的音乐天赋和学习能力各有不同,因而在我们的音乐鉴赏课教学中要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使音乐鉴赏课教学开展更加的合理,且具有特色。在实际的教学开展中,教学工作者要使音乐鉴赏课内容注重审美性、抒情性和情感性,通过鲜明的音乐形象的塑造和音乐空间的搭建,借助优秀的音乐内容引导学生对音乐鉴赏课有更深刻的认识,在寓教于乐中掌握音乐鉴赏能力。基于此,在中学的音乐鉴赏课中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进行音乐鉴赏课内容的编排,不仅要重视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灵活的利用教材内容,由浅入深的进行鉴赏教学的渗透,全面的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和品鉴能力。对于教师来说,要明确音乐鉴赏课开展的目标,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围绕中学生音乐教学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彰显地域特色。在鉴赏课教学内容中,要选择有代表性的、优秀的音乐作品,融合各种学科知识,集合鉴赏课心理,探索出中学生音乐鉴赏课教学的最佳途径和方案。

三、借助多元教学方法提升音乐鉴赏能力

俗话说教学虽然有方法,但没有固定的教学方法,音乐鉴赏课教学方法亦是如此。这也进一步说明在我们中学的音乐鉴赏课教学中要拓展多元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中学的音乐鉴赏课教学更加的符合时展。作为教学组织者,首先我们要有意的指导学生认识、理解和品鉴音乐教学的方法,掌握音乐鉴赏的能力。只有让中学生能够自主的进行音乐内容的探索,才能全面的进行音乐的鉴赏。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所包含的因素,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是其他艺术形式所不能取代的,对学生品质的塑造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基于此,对于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拓展,不仅要注重音乐基础知识的扎实,还要在基础技能方面进行拓展,这样才能让中学生具备丰富的音乐鉴赏能力,具备感知和聆听音乐的方法。与此同时,教学工作者还应全面的打开教学思路,积极的学习和借鉴国外优秀的教学方法,根据本校的教学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掌握音乐鉴赏规律,结合理论与实践进行学生的鉴赏能力的提升。事实上,任何一堂音乐鉴赏课程的开展都不能落入窠臼中,采取固定的教学方法,而是应该在教学中拓展多元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角度,最大限度的满足中学生的学习需求,优化鉴赏课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借鉴优秀工作经验总结篇3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传承借鉴创新

1艺术设计的传承、借鉴与创新

“艺术设计”这四个字的含义是进行艺术创作,而创作就必须创新,没有创新就谈不上创作,我们在传承和借鉴之中一旦离开了创新,其作品只能是复制或重复。艺术设计想要实现创新,就一定要实现对传统文化艺术的超越。当然,这必须建立在对传统文化艺术传承的基础上。所以,艺术设计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创新传统文化教育。

在整个艺术界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创新,很多艺术工作者忙碌一生,却仅是停留在传承与借鉴的道路上,没能走出“模仿”的怪圈。许多从事艺术设计教学的教育工作者,只是无数次地让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固有教材的练习,包括课外作业,忽视了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启发。纵观古今中外,凡是大师的经典艺术设计作品都渗透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其表现手法之所以会成为一种经典,皆因其被大众审美认可与拥护。因此,“传承加超越等于创新”。而这种体现艺术个性且独到新颖的表现手法才会具备极强的欣赏性和艺术生命力。传承理念和借鉴体系,如果不从内在思想上了解历史文化,了解与其相关的风土人情,不从理念角度去借鉴,就不能建立创新的基础。当我们学习与借鉴他人的,特别是国外的先进教学经验时,就必须尽量了解其整个体系,从中找出理念和思想性、规律性的精华,结合我国国情总结经验,创建出适合本国、本地区切实可行的艺术教育体系。

2艺术设计教育体系

我国大陆的艺术教育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比较快,特别是近些年更是突飞猛进。大批艺术学院、综合大学和师范院校以及民办院校开设设计专业,促使艺术设计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艺术设计学学科现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专科四个教育层次。国内现在有几所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科建设水平比较高,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在国内外影响比较大。

设计教育体系和进行设计教育改革的院校,较早将市场的需求同设计教学紧密结合,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并以“讲学汇报展”的形式在北京举行过大规模的设计成果展,对当时的中国设计领域产生了不小的震动。譬如,清华美术学院发挥人才规模的优势,进行设计教学改革,实行“产、学、研”的结合,承担大量的国家经济建设重点工程的设计,并培养了大批的设计人才;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系成立较晚,但富有朝气,把国外的设计教育前沿知识快速应用到教学中去,并结合中央美术学院有深厚的艺术教育积淀和艺术氛围的特点,将设计教育办得有声有色,从大量教学成果来看,在设计观念、教学观点、培养设计人才的创造力和启发创造力思维方面,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艺术设计教育启示

以下几点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1)从国民的艺术教育普及做起,让社会相信艺术设计的力量。把艺术作为义务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加强对艺术教育的投入,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加强国民创新精神,鼓励原创性设计,让国民素质得到全面平衡的提高。对于很多时尚产品设计来说,可以说成是多因素集成的创新理念。作为一名设计师不仅要了解科技发展动态,也要了解意识形态的变化,同时对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消费习惯都要有深入的了解。只有掌握多方面的要素、动态,才能设计出适应生活消费、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一名优秀的设计人才不仅应具备很强的审美能力,还应具备科技、文化、政治等综合分析能力,这不是很容易就能得到辉煌成就的职业。

(2)尊重和发展民族文化,完善和提高艺术设计发展水平和创造力。完善国家知识产权的保护,增加艺术设计文化交流平台投入。我国在强调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要努力发展走出去战略,推销民族文化产品,增加民族产品在国际上的占有量。在推销民族文化品牌的同时,打造国际性艺术设计交流平台,对设计进行不断地批评与自我批评,从具有民族特色文化学习,打造我国文化发展的新战略。我国应尊重和发展自身文化传统,这样的做法可以提升国产产品的艺术价值和艺术含量。从基础教育做起,一是加强了对我们民族文化的自我保护和发展意识,二是全面提升了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和起点,为经济发展找到新的发展点,增强国产品牌核心竞争力。

(3)在设计课程设置方面,强调实战性,不再以概念为主要教学内容,不以内容的系统为主,而注重知识的实用性、连贯性、针对性。学生接受设计基本功训练之后,会在课程中安排很多企业实际项目。在这类课程中,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导,不仅起到指导性的作用,更多注重的是学生个性能力的发挥。这一教学特色恰好与我国多数学校艺术设计教学观念形成了鲜明对比。

(4)在教学方法上,运用工作室教学方法,艺术设计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团队为单位进行设计项目训练。值得注意的是,其团队中除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之外,还有陶瓷设计专业、媒体专业和室内设计等专业的学生共同协作,各自发挥其专业优势,虽然专业方向各有不同,但相互之间的协作与互动却异常活跃,共同完成全套毕业设计项目。因此,毕业生的收获不仅限于本专业,更在战略协作与综合设计上得到锻炼,这些正是我们所应该借鉴的。

(5)在师资力量方面,艺术设计的发展需要一大批优秀的设计团队,一所大学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同时有可能还是一位具有相关专业技术专业特长的设计师。师资力量雄厚,教师需要有时间与市场结合,兼任一些公司的设计师职务,走在艺术实践的第一线,教师身份与设计师身份相辅相成,其不断地在教学理论中寻找实践经验,不断地在实践中寻找理论支撑,会把很多实践经验第一时间与学生分享。与此同时,多聘请知名设计师来担任客座教授,使学生掌握最前沿的设计潮流动态,让两股教育力量实现了完美融合。国际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也加大力度的提倡,与国际教育教学接轨,进行交流、学习很有必要。

4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必须紧跟现代经济的发展,才能促进艺术设计的发展。在创新的同时展开激烈的艺术设计评论,不断完善自我、完善设计。作为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要根据我国的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探讨出适合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的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以推动现代设计更好地为中国经济建设服务。在创新的同时注重体现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特色。

参考文献:

[1]李立新.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9.

[2]李砚祖.设计艺术学研究[m].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8.

[3]无锡轻工大学设计学院.设计与创新[m].河南美术出版社,2000.

借鉴优秀工作经验总结篇4

主要工作计划和措施是:

1、广泛开展思想动员,开展好“五型班组”创建活动的学习和宣传发动工作。结合我站的实际,利用报纸、网络等媒体,采取座谈、交流会等形式,广泛开展讨论教育,动员员工积极参与,形成争创“五型”班组,我为“五型”班组创建动脑筋、出主意、献计策、见行动的浓厚氛围。

2、制订计划。在作好宣传动员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实施意见相关内容,积极开展多种活动。最终达到班组大多数成员要成为综合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班组团队有较强的执行力、战斗力和创新力。

3、深入开展全员培训。加快员工培训进度,在全员培训的基础上,把提供培训机会作为对优秀员工的一种奖励,为优秀员工多创造和多提供学习培训机会,发挥优秀员工的影响示范作用,带动大家一同进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市场化和新录用工人员的培训,使之尽快适应岗位需要,重点培养好专业技术人员,使之能够成为专业管理的领头人。建立培训考核制度,将培训考核结果、实际工作能力、日常工作表现与员工奖金更好地挂钩,建立良好的学习培训氛围。

4、认真学习先进典型。按照“五型”创建标准,努力开展创建工作,同时注意学习系统内的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加快创建进度。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学习宣传,进行借鉴,消化吸收,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几项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提高领导、管理人员对“五型”班组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落实领导负责、工会牵头、全员配合的制度,按时有效地推动创建活动稳步进行。

2、学习借鉴,消化吸收。系统内各兄弟单位都在积极开展此项活动,都有各自的措施和办法,可以采取多学习、多借鉴的方法,取人之长、为我所用。

3、发挥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做到群策群力。在宣传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讨论、竞赛和工团活动,积极征求员工意见和建议,进行择优选用。

借鉴优秀工作经验总结篇5

中小型企业是决定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小型企业缴税额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以及为提供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并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因此,中小型企业对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中小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并不占优势,直接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甚至生存。因此,对我国市场营销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

1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的现状

1.1营销战略形式化

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都存在营销战略形式化的现象,表面上他们也制定了营销战略,但是,没有把市场营销战略融入到实际的经营活动中而是用来装门面。这就直接导致了中小企业战略迷失,造成了很多中小型企业在市场营销中找不到方向。由于缺少固定的市场营销战略,往往会使中小企业的优势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甚至有些中小企业拿着自己的弱势去跟对手竞争,这极大的降低了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阻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1.2先制造后销售

中小企业在产品制造之前的市场调查不充分,对产品消费人群的年龄、性别、社会地位以及消费能力等方面没有做好充分的了解。中小企业的经营者简单的认为市场营销就是广告加促销,当大量的广告和促销活动投入市场后,如果销量不佳,中小企业就会面临着退货、人才流失、产品积压等问题,从而导致企业发展缓慢。

1.3企业部门缺乏配合

产品的生产运营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个部门的相互配合。销售虽然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但是销售部门缺少了其他部门的配合就会造成资源浪费,影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市场营销的核心部门是销售部和策划部,两者需要相互配合,相互协作,但现在,销售部对策划部的干涉太多,甚至有的中小企业的策划部演变成为了销售部的二级部门。

1.4市场营销盲目跟从

目前,中小企业在市场营销中盲目跟从的现象明显,看到其他企业的营销手段就盲目的模仿,很多时候反而会事倍功半。借鉴其他企业的营销手段和营销经验无可厚非,但是不能盲目的跟从,在借鉴过程中要结合自己企业的特点,如果盲目跟从往往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的对策

2.1建立科学营销管理体系

目前,先进的市场营销理念已经逐渐代替了中小企业传统的市场营销理念,但是中小企业的营销管理体系仍然缺乏科学性。比如,现阶段销售额仍然是中小企业考核销售人员的主要凭证,这种考核制度严重影响了企业销售人才的培养和发展。销售人员在市场销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销售人才的培养关系着企业市场营销能力的高低。因此,建立科学的市场营销管理体系是我国中小企业的当务之急。中小企业要想建立科学的市场营销管理体系,首先,企业要改变自身传统的考核制度,采用多项目考核方式,比如销售人员的销售量、新客户开发率、客户的满意度以及销售增长率等等;其次,企业要完善自己的激励机制,全面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向,激发销售人员的工作热情;再次,企业要加强对营销人员的日常管理,规范企业市场营销的业务流程和销售人员的行为。

2.2制定企业营销战略

中小企业要根据产品的特点、市场的要求以及企业自身的特点来制定符合实际的市场营销战略,并且要将市场营销战略融入到自身产品的实际营销中去。市场营销战略的制定通常靠从产品、渠道、促销、价格等方面进行考虑。首先,中小企业要努力发展自己的优势产品,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其次,企业要注重对市场的选择,加大对需求数量少并且产品需求多样化、产品生产周期短、更新快以及地区性强的经济市场的关注度。

2.3成立优秀的营销团队

专业优秀的营销团队对提升中小企业市场营销能力大有裨益,往往会使企业在市场营销活动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小企业在招聘营销职工的时候,应该首先考虑营销专业的应聘者,同时还有吸收一些具有丰富市场营销经验的人才;其次,中小企业要加强对营销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营销技能的培训,提高企业营销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起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营销团队,从而为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提供人力保障。

2.4理性的借鉴营销经验

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不能盲目跟从,要理性的借鉴营销经验。中小企业在看到其他企业的营销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可以借鉴为己所用但是不能盲从。中小企业在借鉴先进的营销经验的之前要对产品的特点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进行充分的考虑。

2.5创新企业营销文化

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发展的精神源泉,决定着企业的运营行为和方向。创新中小企业经营文化,使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的价值观深入到每位员工的心中,提高企业整体的凝聚力。这样极大的提高营销人员对市场营销工作的认识,改变了对工作的态度,提高了工作的主动性,有力的提升了企业市场营销的能力,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3结语

借鉴优秀工作经验总结篇6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软件工程教学建设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对于信息产业、工程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在不断提高,而高校与之对应相关专业也在进行持续的改革建设、寻求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在天津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工程师”计划),其内涵是培养出综合性、复合型的人才以适应社会需要。本文从该计划出发,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探讨其专业建设现存的问题和一些改革思路。

1软件工程专业现状与问题

近几年软件工程及相关专业的市场需求量非常大,相关企业对软件人才的要求通常是具备一定工程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较高的大学生,需要的是工程应用性的创新型人才。而从目前高校的实际培养情况来看,达到这些要求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首先,是当前软件工程专业学生普遍在大一、大二阶段专业认知度还不够,主动学习能力较低,自学能力的培养只是靠个人素质,缺乏引导。这部分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目前高校的各专业课教学彼此孤立,未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教学上各个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不够所导致的。

其次,软件工程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待进一步加强,综合工程素质亟待提高,无法满足社会综合性、复合型的人才需求。原因主要在于高校专业教学上前3年基本上还是沿袭老的大学教学套路。虽然近年来高校与企业(主要是各实习基地)的联系日趋紧密,但并没有完整、系统化地将相关企业的优秀资源引入到软件工程日常的专业教学上来。

2专业教学建设与改革的目标与思路

通过借鉴“卓越工程师计划”中21世纪工程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结合软件工程的专业现状与问题,软件工程专业在未来几年的专业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可设计如下:修改培养计划以建立、完善合理的“3+1”培养模式,以课程组为单位完成本专业相应课程体系的相关建设。使得学生通过校内3年课程学习和1年在企业学习、实训,在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等方面综合达标以适应社会需求。

3改革相关内容与措施

3.1培养方案的修订

(1)参照如图1软件工程专业现有的必修课程结构图(课程名下是课程总学时和实践学时),可看出除灰色的课程设计实践课外,主干核心专业技能课程的实践学时都偏少,远未达到一般目前优秀培训机构相关软件技能课程1:1的水平,后期应在可能的情况下加以适当增加。

(2)本专业在第七学期主要开设了软件项目管理和软件测试技术两门专业必修课,且未列出选修课程也大都是应用性技能课程。所以如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完全可以将这些课程交给企业,让学生在工程实习项目中完成。

(3)此外,前期专业所制定的相关选修课部分,由于都是非核心专业课程,从内容选取上可能会有部分需要补充和修订,该工作在未来几年应该作为常态工作,在专业负责系部的范围内固定时间加以讨论共同制定。

3.2课程建设与教学团队建设

从专业建设上看,建设的关键是师资。应该围绕专业核心课程群,以优秀教师为带头人,建设结构合理、教学质量高的优秀教学团队。后阶段的主要教学建设重点应逐步将现有教学课程组确定化,通过教研活动讨论,将培养计划按课程确定到各个课程组负责,在课程组的统一协调下进行课程大纲的完善和修订。

3.3实施“项目驱动”教学

这部分严格说也是课程建设的一部分,可在不影响教学计划及大纲的情况下,在大二、大三的某些注重实践的核心课程中建立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改革尝试。若效果理想,可再逐渐扩大到其他专业实践课程,并同步修改课程实验大纲。

3.4专业实习实训的完善

软件工程专业应积极推动本专业大四毕业生在就业前,到相关企业中进行实习实训,其目标是促进教育与产业的密切结合,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即进入专业相关企业工作,希望在学校、企业间形成一个新的企业实习实训机制。例如:在2012年湖北经济学院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实习就已经进行了类似的尝试,通过与相关it培训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借助武汉市政府资助的武汉高校it专业助推计划,已经直接使得4名软件工程应届毕业生顺利实习并与企业直接签约。

借鉴优秀工作经验总结篇7

反思的重要性及其内涵

“知人者智,知己者明”,作为教师,更应该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准确、客观的认识,也就是说能够对自己进行认真的反思。那么,反思到底是什么?是在优秀教师经验教训总结中的消化理解,还是对自己的思想、内心感受的思索,或是对自己亲身体验过程的反省?

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和实践,笔者对“反思”有了初步的理解。反思不仅要借助外部力量,如优秀教师的经验理论等,而且要依靠教师的个人素质共同提高。教学的反思是在师生共同配合中对“教”与“学”的“检查与清理”;反思不仅仅要了解教学活动的表面结构和表面动态,而且要挖掘教学活动的深层结构和动向,以实现对教学活动的真正理解和批判性改进;反思不仅要思考解决教学中科学性问题,而且更要思考解决教学中的人文性问题。

实际上,学生会时刻用自己的眼睛与心灵在观察着教师言行。如果教师不思考自己,提高自己,那么怎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在国际上,反思已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观念,是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内源性动力,反思应该以优秀教师总结的经验与理论为基础,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对教育教学理念的反思

为了保持清醒的头脑,教师们需要时常外出参加培训,学习外校的理论,并在利用外部资源、借助外力的同时进行自我反思。但是,青年教师需要的是借鉴而不是照搬,需要凭借着“优秀教师经验”这面“镜子”更清楚地甄别自己,对自我问题进行主观审视;教师学习与运用新的教育理论并不是机械的、教条的,需要用自己已有的教育理论和专家的先进理论来不断解剖自己的教学行为,用批判者的眼光来审视自己,反思与检验新理论的正确性、实用性以及所产生的效果,比较各种教育理论的特点与实践效果,最终达到选择、形成与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笔者在教学中一直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反思自己是否承担起了“知识的教授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管理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等角色;反思自己是否与学生人格平等地去尊重、合作、和谐与分享;反思自己是否把学生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来开发,注重学生的基础与能力的提高;反思自己是否以学生为核心,领会了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知识与教育教学情境之间的联系等。

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过程的反思

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者,并不是知识传播的工具。要想把自己的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教师要从教学目标与策略、教学方法与方式、教学得失等进行有效的反思。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观念、情境的观察、描述和分析,只需自己用心,就可以在反思中不断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刻认识和理解。

其一,教学目标与策略。教师应反思自己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否科学、准确无误;自己能否以学生的学情为基础进行有效教学;能否对教材进行改进与创造性的处理;自己在课堂上能否熟练地把握知识之间的各种联系;为了满足学生求知的需求,自己还需要继续学习那些知识。其二,教学方法与方式。高效课堂正是建立在反思的基础上的,教师们应该反思:是否建立了平等、和谐、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否融入了启发、合作、探究、创造的教学方法与方式;是否在教育教学中突出了重点、分散难点的方法等。其三,教学得失。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是否以知识的学习促进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与提高;反思教育教学过程中好的成功点,并详细记录,为将来的教学提供丰富的可利用的教学资源与感悟。

借鉴贵在活学活用

借鉴优秀工作经验总结篇8

企业改制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系统性工程,是企业改革的攻坚之举,将面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企业改制后,企业的性质、组织形式、利益关系、经济成分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呈现出经济结构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劳动关系复杂化等局面。特别是企业改制既事关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又会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产生巨大的冲击与影响。企业改制将使员工的身份也随之发生改变,而在文化将表现出差异性与利益性的特征。一方面,对于改制企业而言,企业文化是由企业的生存环境、行业特点以及不同员工的素质所决定的,这也决定了改制企业文化呈现着差异性的特点。另一方面,企业改制意味着企业利益及其员工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在企业改制前,企业员工的利益处于一种相对均衡的状态,企业改制打破了这种均衡的利益状态。有些员工成为企业改制的利益受益者,而有些员工认为自己是企业改制的利益受害者,自觉不自觉地维护既得利益成为他们的心理倾向。这种利益的触动将成为改制企业文化的内在潜流。基于改制企业的特点及其为员工带来的思想变化,改制企业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培育能够激发、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有效凝聚员工智慧和力量的思想舆论和文化氛围。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可以降低企业改制为员工带来的消极影响,对员工的思想行为加以规范和引导,帮助员工培育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员工对企业改制的承受能力,积极化解各种不利因素。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把员工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员工的个人目标与企业的整体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员工与企业结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从而保证企业改制后实现平稳过渡,实现新的发展。

二、改制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方法对策

1.继承提炼优秀的企业文化精髓

“企业改制绝不会将企业文化一刀割断,改制企业新的企业文化必须与原有文化传统相衔接,并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扬。”事实证明,企业的原有文化传统在改制企业发展及其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改制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对原企业文化的精华内容给予积极的肯定和毫无保留的继承。因此,在改制进程中,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不断锤炼、打造其优秀的企业理念,从核心上彰显企业的个性。

2.树立新型企业价值观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是员工心中的灯塔,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依靠。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是要以某种价值观为指导的,在树立企业价值观的过程中,应着重做好两方面的工作:(1)树立企业领导的价值观。企业领导是榜样,是企业文化的影子,因此企业领导干部要善于传播企业文化。(2)树立员工主体价值观。通过发挥员工的主体性,使改制企业文化建设是建立在所有员工共同认同的基础,从而创造一个和谐的文化氛围。

3.创新和维系科学的制度文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改制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有制度保证。创新科学的制度文化,是企业改制进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企业要根据自己特有的、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不断推出科学的、适应新的竞争形势的管理制度(如用人制度、激励制度等),并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推动企业改革的进程。通过企业文化的制度化保证,可以使企业在实施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后,上下左右互相团结协作,具有足够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确保企业持续协调有效地发展。

借鉴优秀工作经验总结篇9

关键词:公务员;考核等次;研究

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1年10月26日

公务员考核等次是公务员考核结果的标记,确定公务员考核等次是为了正确评价公务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为实施公务员奖惩、培训、辞退和调整职务、级别和工资提供客观的依据。科学合理的确定公务员的等次是整个公务员考核的核心内容,人性化的程序、准确的等次、量化的标准、有力的结果运用,将使考核充分调动起广大公务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促使他(她)们勤奋工作,开拓创新,从而使整个公务员队伍充满活力,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我国公务员考核等次及相关的程序、标准、结果运用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但还处在初始阶段,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本文将从实践的角度认识我国公务员考核等次制度的现状,认真借鉴英国的成熟经验,提出完善的对策和建议。

一、我国公务员考核等次制度的实践观察

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五章对公务员考核进行了专章规定。第35条规定了确定考核等次的程序,第36条规定了考核等次的划分,第37条确定了考核结果的运用。2008年12月2日国家公务员局了《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对公务员考核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规范。其中,确定考核等次的程序、划分、标准、结果运用是整个考核工作的核心,在《规定》中占去2/3的条款。

《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实行以来,根据对部分政府部门公务员考核的调查,确定公务员考核等次通常是按照以下程序进行的。每年年末或年初开始当年或上一年度的考核,由人事部门发放考核表格,个人填写上一年度工作总结。处室负责人根据个人总结和平时工作情况,为每名同志确定考核等次,并填写评语,然后送主管局长复核,主管局长复核签字确认后,送人事部门。人事部门向考核委员会汇报整个考核情况后,整个考核等次就最终确定下来。一般一个5人以上处室有一个优秀指标,其他一般均为称职,很少出现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的情况。优秀等次的确定,处室负责人一般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过去一年工作情况,重点看工作实绩是不是突出,是不是勤奋、敬业;二是考虑每个人发展的需要,比如对快提职的同志优先考虑,将要连续三年优秀可以记三等功的优先考虑等等。考核为优秀的同志,当年给予嘉奖,连续三年优秀,记三等功一次,并给予相应奖金奖励。

以上调查的考核等次的确定程序,基本上是与《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中的要求是一致的。通过调查发现,当前我国公务员考核等次制度的效果是不能令人满意的,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主要问题有:一是在确定考核等次的程序中,基本上没有与公务员个人沟通的环节,即使有沟通也是领导们之间,比如主管局长与处长之间,处长与副处长之间,处长与科员之间少有沟通。等次确定后不与个人见面,评语也看不到;二是考核等次名义上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4个,实际执行中一般简化为优秀和称职2个,不犯大的错误不会被评定为基本称职和不称职,所以,除了优秀就是称职,干得比较好和很一般结果都是一样的;三是考核等次的确定标准没有量化指标,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基本上靠处室负责人凭感觉确定;四是考核结果的运用不够有力。评定为优秀也就是记嘉奖一次,连续三年记三等功一次,发一次性奖金,都不与提拔使用和提高工资直接挂钩。称职也是如此,虽然有工资晋档、职务晋级,但因为大家都是一样的,起不到相应的激励作用。

二、英国的经验

英国是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发源地,1854年英国发表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以此为基础确立了现代公务员制度。150多年来,英国公务员制度不断变革与完善,积累了比较成熟的经验,其中的公务员考核等次制度是相当完善的,实践中也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

(一)确定考核等次的程序。英国在确定公务员考核等次工作中,特别重视程序的科学性,把程序作为公务员考核等次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精心慎重地进行合理安排。英国确定公务员考核等次主要有三个程序:(1)自我写出评价材料。年底,公务员本人对照本人年度目标写出年度评估材料,客观地对自己进行评价;(2)直接管理者写出对被评估者的评价报告。直接管理者,经常接触被评估者,容易进入评估者的角色,由直接管理者对公务员作出综合评价,直接管理者要与工作人员本人,对评估结论反复进行协商,多次交换意见,正式写出评估报告,报上级人事部门审查备案;(3)被评估人向上级提请评估复议。当被评估人对直接管理者作出的评估报告有争议时,可以向直接管理者的上级提请评估复议,但要阐明理由和事实。直接管理者的上级接到评估复议申请后,要组织专门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如果发现直接管理者的评估报告确有不当时,可与直接管理者商议重新修改评估报告。如果直接管理者的评估报告符合实际,上级复议人员要向被评估人讲明调查核实的情况。被评估人向上级提请评估复议,并不是每个被评估人的必经程序,各部门都是比较少的,但为了确保评估报告的公正和真实,设立这一程序是必要和应该的。

(二)考核等次的划分。为了准确和客观地反映每个公务员在一年中工作状况的优劣程度,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的公务员考核,都规定考核的不同等次。多数部门分为五个等次。即:a等,最出色;B等,比较出色;C等,能够达到圆满程度;D等,需要改进;e等,业绩不佳。在公务员绩效评估过程中,公务员的直接上级按照考核的内容,根据被考核人一年的业绩表现,用打分的办法,在五个考核等次中,确定其中的一个等次。

考核内容分为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崇尚客户的意识能力、宏观决策能力、处理人际关系能力、领导管理能力、高效率工作能力等10个方面。按照这10项内容,分项进行评分,每项最低0分,最高20分,将各项内容的得分累加起来,便是这名公务员的年度总得分。a等140分以上,B等125分~139分,C等100分~124分,D等85分~99分,e等85分以下。

(三)考核等次结果的运用。公务员考核等次结果与晋职加薪挂钩是英国公务员考核等次制度能够长久坚持下来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它不仅仅是一种精神激励,而且同被考核者个人的发展前途和物质利益挂钩。这就使管理者与被考核者双方,都增强了贯彻执行考核等次制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英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挂钩内容、挂钩形式和挂钩幅度等方面并不完全相同。中央政府部门普遍与加薪挂钩,并不直接与晋职挂钩,只是可以作为职位升迁的依据,在职位有空缺时,优先加以考虑。地方政府则直接与晋职加薪挂钩。

中央政府以内阁办公室为例,在公务员考核中,当年被评为a等的,在第二年加薪1,000英镑,B等的加薪500英镑,C等的加薪100英镑,D等、e等的不能加薪。地方政府以某市为例,政府工作人员在考核中,被评为a等的,要在当年内提升,工资增长6%;被评为B等的,要在第二年内提升,工资增长4%;被评为C、D两等次的,职位不升,工资增长2%;被评为e等的,职位不升,工资不增。

三、我国公务员考核等次制度的完善建议

(一)完善人性化的确定考核等次流程。目前,我国公务员确定考核等次的程序相比英国存在明显不足,主要是缺乏与被考核者的有效沟通,这种单向的评估程序过于简单、不规范,难以避免随意性和片面性,很难做到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公务员考核程序,应突出尊重被考核者的权利,使公务员心情舒畅地参加考核,并通过考核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为今后提高打下基础。具体应从以下几点进行完善:一是考核开始后,考核者与被考核者要进行面谈,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讨论改进的方法,充分听取被考核者对自己的评价意见,之后再提出考核等次的意见。二是主管领导复核后,要将考核确定等次的初步结果反馈给被考核人,同时允许被考核者对考核结果提出异议,并可向考核委员会提出复议和申诉。由考核委员会在进行调查核实后作出最后的裁定,同时向提出复议的公务员作出反馈。

(二)量化德、能、勤、绩、廉考核内容,进行逐项打分。我国现行的公务员考核内容主要为“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只是一些原则性的规定,过于笼统,没有细化,在实践中很难操作。为了建立标准化的考核内容,我们必须做到:要建立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考核体系。要把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进行细化,每个方面细化为5个指标,比如勤的方面可以具体化为日常考勤、加班加点、工作态度、工作作风、提出建议等5个指标;绩的方面,可以具体化为完成工作的数量、完成工作的质量、完成工作的效率、工作所产生的效益、对实现本处室年度目标的贡献等。按照重点考核工作实绩的原则,绩的方面占40分,德、能、勤、廉各占15分,加起来总共100分,要想评为良好以上等次,廉的方面不能低于12分。考核内容要和岗位职责一致,按照《公务员法》分类方法,将公务员按照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三大类有所侧重地确定具体考核内容,增强考核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适当增加称职以上考核等次,拉开距离。取消基本称职,划分为杰出、优秀、良好、称职、不称职五个等次。杰出为95分以上,优秀为90~94分,良好为80~89分,称职为60~79分,不称职为0~59分。

(四)进一步细化考核等次结果的运用,保证良好的激励效果。我国《公务员法》第三十七条,虽然明确指出了公务员的考核作为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但奖励程度轻,奖励面小,起不到对公务员应有的激励作用。公务员出色完成任务既不能直接提职,又不能提高工资。在这种机制下,考核对公务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调动作用不明显,影响公务员的责任心和上进心。借鉴英国的经验,可以把公务员考核结果直接与职位提升和工资提高结合起来,从而使激励硬化、强化,使干得好的公务员在政治上、收入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真正调动起广大公务员的积极性、主动性,逐步形成人人思进、充满活力的良好局面。考核为杰出等次的,当年提拔一级职务(包括非领导职务),工资相应提高;考核为优秀的,当年工资提升一个档次,第二年内提拔一级职务;考核为良好的当年给予一次性奖励;考核为称职的享有正常待遇;考核为不称职的给予相应惩戒。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组织部等编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教程[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5.

[2]舒放,王克良.公务员制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借鉴优秀工作经验总结篇10

一、领导高度重视,做到早安排、早部署

局党委非常重视年度总结和考核工作,在证监会考核通知未下达前,就召开会议安排和部署全局年度总结和考核工作。一是要求全局同志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要总结出好的经验和做法,检查不足和教训,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借鉴;二是通过考核要评出先进,评出正气,评出干劲,达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增进团结和增强凝聚力的目的;三是要求各处在年底工作任务重的情况下,要抽出时间、集中精力做好年度总结和考核工作。

二、充分听取全局同志意见,考核方案几上几下,较为完善合理和符合实际

年度考核工作既是总结工作经验、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方式,也是干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大家的切身利益。为此,我局提出要制定一个大家比较满意、符合实际的考核方案。方案从初稿到最终确定,经过了各处处内讨论、召开各处处长会议进行修改、再反馈大家征求意见等几个程序,几上几下,四易其稿,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三、采取全局量化评分为主的方式,充分体现“三公”原则

我局年终考核工作全面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全面、客观、实事求是地评价每一个同志。一是会管干部和处级干部在全局大会上述职,实事求是地讲工作、谈体会,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二是全体同志的《年终述职报告》全部上局内局域网,供全局同志查阅;三是对每位同志从局领导、处内、处外三个角度,按德、能、勤、绩分15项进行全面测评;四是各处在量化评分的基础上,提出本处人员年度考核的建议等次,报局党委研究初步确定全局同志的考核等次,经过公示后最终确认全局年度考核优秀、良好等次的人选。

四、通过考核工作较好地体现了团队精神

在各处讨论考核等次过程中,许多同志多讲别人的长处和成绩,查找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面;有的同志认为其他同志担负的责任比自己大,工作量比自己多,主动将良好等次让给别人;有的处长为了调动处内同志的工作积极性,在上报考核结果时,主动将良好以上等次让给处内同志,表现出我局“比工作不比待遇、比贡献不比索取、比业绩不计名利”的良好风气和团队精神。

五、局党委自我加压,主动接受全局同志的考评

为了了解全局同志对局领导班子的认可度和信任度,我局党委一班人自我加压,在上级没有要求的情况下,借鉴采用证监会2004年度局级干部考核的做法,制作了《领导班子成员年度考核测评表》、《领导班子认可度考核测评表》(分处级干部和处以下干部),主动请全局同志进行评价。测评结果表明,全局多数同志对党委班子和班子成员是认可的,是比较满意的,同时党委成员也从中了解和分析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和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