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护士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2:24:36

icu护士工作总结篇1

一、工作方面

1.严格执行iCU管理制度,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转入转出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加大了科室正规化管理力度,增强了医护人员责任意识、安全意识、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

2.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整体医疗水平。

针对iCU的工作特点,我们学习容量管理的正规化,合理应用机械通气,营养支持,血糖监测与控制镇静评估、apaCHeii评分的应用等,通过规范的操作流程学习,科室整体医疗水平有明显的提高。

3.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对每次护理继续教育认真完成,准时参加科室业务学习,科内活动,按时考核piCC及深静脉维护操作。

二、学习方面

icu护士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镇静;护理;知识;态度;行为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7)06(c)-0053-04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statusandinfluencingfactorsofiCUnurses'knowledge,attitudesandpractices(Kap)aboutsedationinShiyan.methodsthisstudywasaconveniencestudy,fromJanuarytoJune2016,atotalof147iCUnursesfromShiyantaiheHospital,Shiyanpeople'sHospitalandDongfengGeneralHospitalwereinterviewed.themeasurementinstrumentincludedself-designedbasicinformationquestionnaireaboutiCUnursesandiCUnurses'Kapquestionnaire.ResultsiCUnurses'sedationnursingKaptotalscorewas(62.08±10.42)points,thescoreofeachdimensionwere(10.79±2.05),(27.74±3.51),(23.37±4.36)points.education,lengthofiCUworking,professionalranksofnursesandiCUspecializednursesornotwerethemainfactorsinfluencingthelevelofiCUnurses'Kap(p<0.05).ConclusioniCUnurses'Kapareinthemiddlelevels,whichareinfluencedbyeducation,lengthofiCUworking,professionalranksandiCUspecializednursesornot.iCUmanagementsshouldbecombinedwiththeweaklinkofdifferentnursestocarryouttargetedtrainingtoimproveclinicalqualityofsedation.

[Keywords]Sedation;nursing;Knowledge;attitude;Behavior

随着重症医学的迅速发展,镇静已成为重症医学科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1]。恰当的镇静不仅能保证各种有创监测、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而且可以减少危重症患者生理及心理不良经历[2-3]。iCU护士是制订镇静策略的参与者,也是镇静措施的具体执行者。此外,在临床护理过程中,iCU护士还承担着患者镇静状态评估、镇静效果观察以及患者镇静过程的反馈等大量工作,在镇静护理实践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4]。“知信行”理论是改变人类健康相关行为的模式之一。该理论认为,知识是行为改变的基础,信念和态度是行为改变的动力。知识只有上升为信念,才有可能采取积极的态度去改变行为[5-6]。本研究旨在探讨iCU护士镇静护理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期为制订iCU患者镇静的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1ο笥敕椒

1.1对象

2016年1~6月采用便利抽样的原则选取来自十堰市太和医院、十堰市人民医院和东风公司总医院3所三甲综合医院的147名iCU护士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护士执照;③从事iCU临床护理工作年限≥1年;④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次调查研究。

1.2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调查工具包括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和iCU护士镇静护理知信行调查问卷两个部分。①一般资料调查表:主要包括iCU护士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称、iCU工作年限以及是否iCU专科护士等内容。②iCU护士镇静护理知信行调查问卷:采用苗琪琪[7]设计的iCU护士镇静护理知信行调查问卷,该问卷包括知识、态度和信念以及行为3个维度共30个条目。知识维度为单项选择题,回答正确得1分,回答错误及不清楚不得分。态度维度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计1~5分。行为维度从“从不”到“一直”分别计1~5分。总得分越高,说明护士对镇静护理的掌握越好。该问卷的CVi为0.84,整体Cronbach'sα系数为0.743。

1.3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调查前先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目的、意义、主要内容、填写方法等,取得配合后发放问卷,问卷填完后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5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147份,有效率为98%。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本研究对象年龄整体较年轻,为21~45岁,平均(27.01±4.39)岁,且以女性居多(70.75%),70%以上具有4年及以上iCU工作经历,半数以上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初级职称的研究对象接近80%。见表1。

2.2iCU护士镇静知信行各维度及总得分情况

本研究对象镇静知信行总得分在27~70之间,平均(62.08±10.42)分,各维度得分分别为(10.79±2.05)、(27.74±3.51)、(23.37±4.36)分。见表2。

2.3不同一般人口学资料iCU护士镇静知信行各维度及总得分比较

不同文化程度、iCU工作经验、职称以及是否iCU专科护士镇静知信行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年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3.1iCU护士镇静护理知信行水平的现状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iCU护士镇静护理知信行平均得分为(62.08±10.42)分,得分率为72.19%,整体处于中等水平,说明iCU护士对镇静护理相关知识掌握不够,在为患者实施镇静护理对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与以往的报道相一致[8-9]。根据知信行理论可知,知识是行动的基础,掌握的知识越深越倾向于实现某种行为[10-11]。危重患者镇痛镇静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知识点,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和长期实践才能掌握。这也提示护理管理者在日常培训时应加强对年轻护士镇静评估方法及工具的介绍,加大iCU护士对镇静评估相关内容的掌握力度[12-13]。本研究中iCU护士相对比较年轻,且在iCU工作时间不长,因此她们在为危重患者实施镇静护理时往往力不从心。而部分高年资的iCU护士在实施镇静护理的过程中操作规范、评估准确,能够得到医护同事的认可,可作为低年资护士学习的榜样。这种榜样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低年资护士镇静护理行为的改进和提高[14-15]。大多数被调查者均认为合理准确的镇静评估有利于预定镇静目标的实现,通过镇静评估可以减少或预防因镇静过度或镇静不足所导致的意外事件,与以往研究结果一致[16-17]。此外,iCU患者的镇静治疗需要多学科共同协作实施,传统的医护角色定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他学科对护理评估结果的认可[18-19]。

3.2iCU护士镇静护理知信行水平影因素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iCU护士镇静知信行得分高于大专及以下学历的iCU护士,与Ramoo等[20]报道一致。高学历的护士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扎实,对新知识的接受程度以及主动学习、运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学历相对较低的护士,在临床工作中遇到镇静相关问题后,可能会积极主动地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学习,了解自己在危重患者镇静治疗方面存在的不足或是错误并及时予以改正,从而不断提高镇静知识水平。本研究结果表明,iCU工作时间越长,镇静护理知信行水平越高。这可能是因为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掌握的关于镇静知识也越来越丰富,对镇静患者的护理也积累了丰富经验,当为患者实施镇静护理时,能够充分运用日常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准确为患者提供相关护理措施。对于职称来说,中级职称的iCU护士镇静知信行得分明显高于初级职称的护士,这可能是因为相对于初级职称护士来说,中级职称的护士无论是在知识的积累还是在临床经验方面均有明显优势,因此在为危重患者实施镇静护理时,中级职称的护士态度更加积极主动,而且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患者镇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研究结果还表明,iCU专科护士的镇静知信行得分明显高于非iCU专科护士,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前者接受过更加专业、系统的镇静相关知识培训,镇静知识更新快、理念更接近前沿,镇静护理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与其他学科医务人员沟通交流,最终使患者维持在合理的镇静水平。

[参考文献]

[1]银杏,成守珍,林春喜,等.iCU护士镇静评估知识与行为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6,31(15):5-8.

[2]ChanquesG,JaberS.whyisLighteningSedationinCriticallyillpatientsSoDifficult?[J].CritCaremed,2013,41(6):1573-1575.

[3]冯洁惠,徐建宁,方强,等.医护合作策略在iCU镇痛和镇静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44-48.

[4]Conwaya,RolleyJ,pageK,etal.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fornurse-administeredproceduralsedationandanalgesiainthecardiaccatheterizationlaboratory:amodifiedDelphistudy[J].Jadvnurs,2014,70(5):1040-1053.

[5]王慧萍,唐丽玫,王国芳,等.知信行模式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1):998-999.

[6]李维瑜,刘静,余桂林,等.知信行理论模式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护理学杂志,2015,30(6):107-110.

[7]苗琪琪.某省7家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镇静护理的知信行现状研究[D].蚌埠:蚌埠医学院,2015.

[8]BurnsSm.adherencetosedationwithdrawalprotocolsandguidelinesinventilatedpatients[J].ClinnurseSpec,2012,26(1):22-28.

[9]陶然,陈利群,吴俊梅,等.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机械通气镇静知识的调查[J].护理研究,2012,26(11):3085-3086.

[10]李小妹.护理学导论[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04.

[11]杨玉凤,杨丽翠,高艳红,等.北京市iCU护士镇静相关知识和态度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6,31(14):55-58.

[12]BarrJ,FraserGL,puntilloK,etal.ClinicalpracticeGuidelinesforthemanagementofpain,agitation,andDeliriuminadultpatientsintheintensiveCareUnit[J].CritCaremed,2013,41(1):278-280.

[13]银杏,成守珍,林春喜,等.iCU护士镇静评估知识水平及其影因素调查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4):54-56.

[14]黄珍,区洁芬.医护合作iCU镇痛镇静策略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7):23-25.

[15]葛向煜,胡雁,徐建鸣,等.护士主导程序性镇静对镇静效果及机械通气结局影响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5,15(4):445-451.

[16]隗颖,张文敏,赵炳朕.镇静-躁动评分在预防iCU机械通气患者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4,20(8):44-46.

[17]周丹.iCU医护人员镇静镇痛集束化策略认知、临床实践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5.

[18]赵琳,邓聪聪,郭兵妹,等.iCU护士主导型安全镇静管理方案的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5,30(23):95-99.

icu护士工作总结篇3

岁末年初回顾icu病房起步的这一年当中,我在担任icu护师这一年期间,在院领导的关心下,在科主任和护理部主任的帮助和支持下,使icu的护理工作得以正常运行。这一年来,在继续深入开展创群众满意医院和打击商业贿赂的思想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本职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做如下几方面总结:

一、完善病房设施,加强病房管理

icu是危重病人进行抢救和严密监测的场所,要求病房环境合理、简洁、方便,利于观察和抢救,病房的抢救设施齐全,在原有icu病房的简陋条件和设施下,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完善了各项设施和仪器,一年当中,增设了3台呼吸机,6台注射泵,2台输液泵,以及各种医疗用品。并安装了热水器,室内开水供应设施,以及各种生活设施,以优质的病房条件服务于患者,方便的工作条件利于医护人员,医。学教育网使得icu的病房条件在本市以及周边地区处于领先水平。完善的设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这一年中制定了:icu贵重仪器管理制度,贵重药品管理制度,病房消毒措施。做到物品定点定位放置,固定了仪器管理人员,药品管理人员和物资管理人员。一年来,有效的病房管理保证了icu的日常工作。

二、建立、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icu在本院属新兴的一门学科,收集全院各科室以及外院的危重病人,机构庞杂,医疗护理任务繁重,而我科的护理人员均年龄较轻,资历浅,工作责任心不够强,且icu护士人员流动较大,因此制订一套严格周密,切实可行的制度常规,以保证icu的护理工作正常运转,本年度在原有XX年icu护理工作试行草案中,不断完善和修改草案,增加了各项护理操作常规,急救药品毒麻药品每日每班清点制,无菌物品管理制度,护士培训计划,消毒隔离制度等,制定的同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各项制度常规保证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从而使icu秩序井然,忙而不乱,其工作效能得以充分发挥。

三、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加强自身建设

由于icu的工作性质及严格要求,护士始终处于病人治疗及观察的第一线。因此,护理人员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icu的工作效率。这一年来,icu护士的培训工作是我工作之重点,在icu护士的后续教育中,我采取了在职培训,外出进修,自学与考核相结合等办法,并结合医疗定期举办科内业务讲座及参加护理查房,严格按照XX年icu护士培训计划>进行培训并考核,XX年度先后输送两名护理人员到上海北京进修,全科护理人员均参加了护理专科或本科的在职教育,一年的培训使得icu护士能胜任日常工作,大多数护士成为icu熟练人才。

icu护士工作总结篇4

【中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310-02

文章抽取我院在2012年5月~2013年9月iCU收治的128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观察在iCU护理小组引导下的相关护理措施的采取对临床危重患者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并作如下分析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抽取我院在2012年5月~2013年9月iCU收治的128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男68例,女60例,且年龄均在46~98岁间,平均年龄是60岁左右,且apaCHeii(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ii)评分均大于10分,随机将患者分成a、B两组各64例,且两组在年龄、病情与并发症等资料上比较无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a组给予临床iCU的常规护理,即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发展展开及时抢救工作,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变化,对其给予一般护理与并发症护理等,而B组则建立专门的iCU护理小组,并在其引导下展开相关护理工作。

1.3观察项目

对两组监护平均时间、护理到位的程度与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者住院时间、患者与家属对护理的满意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其中,护理满意度可从宣教工作、病房环境创设与护士态度、操作等各方面展开[1]。

1.4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16.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并用t值检验结果中的计量资料,若两组比较发现p

2.结果

经过研究发现,B组监护平均时间、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患者住院时间均要低于a组,而护理到位率则明显高于a组,患者与家属均对护理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高达93.75%,两组比较,p

iCU是各大医院中进行集中抢救危重患者的一个人特殊场所,同时也是对医院现有医学技术水平进行客观衡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而其护理质量更是直接影响到iCU病房中各危重患者的治疗效果。在本次研究中,B组通过建立iCU专业护理小组,并在其引导下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取得了较显著的护理成效,B组中患者的住院时间、监护时间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等均要低于仅仅采用常规iCU护理的a组,且B组患者与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高达93.75%,可见,iCU专业护理小组的建立将能大大提高iCU患者的护理效果,提升总治疗效果。而iCU护理小组护理模式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3.1iCU专业护理小组建立

小组由护士长领导,配备一名护士长与责任护理,2名专科护士,由护士长定期组织组内护士查房以观察iCU患者住院期间易出现的危机因素,进而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方案,而责任护士则带领本组组员专门负责iCU患者护理与康复指导等各项工作以确保临床护理的效果[2];每位护士则负责iCU患者日常的一些护理工作与相关仪器的保养,同医生一起共同管理患者,一旦出现不良情况及时告知医生并协助医生及时处理。

3.2护理措施采取与质量评估

icu护士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生存质量;工作压力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560-02

iCU患者病情重、变化快,需随时抢救,各项治疗和护理任务繁重,这些都使iCU护士处在一个充满压力的工作环境中,对其生存质量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而护士的生存质量与其工作效率、护理质量和医院发展息息相关[1]。近年来,iCU护士的工作压力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有关其生存质量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通过对河南省iCU护士培训班的部分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初步分析其生存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旨在为医院管理提供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对2009年4月至7月期间河南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重症监护专科护士培训的六期学员,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51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

1.2研究工具①一般资料:包括工作单位及类别、年龄、护龄、月平均夜班天数、用工性质、婚姻、学历、职称、职位和收入;②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2],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4个领域24个条目和2个独立分析的问题条目,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区分效度和结构效度。领域得分按正向记分,分值越高提示生存质量越好。领域得分通过计算其所属条目的平均分再乘4得到,结果与wHoQoL一100的得分具有可比性。③护士工作压力量表[3],由李小妹参照国外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根据中国国情重新设计而成,共35个条目5个方面,包括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时间分配及工作量、工作环境及仪器设备、病人护理、管理及人际关系。采用1~4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表明引起压力的程度越高。

1.3调查方法在培训课程休息期间,由研究者和统一培训的学员协助进行发放调查表,问卷有统一指导语和填表说明,被调查者按要求自己完成问卷的填写,当场收回。

1.4统计分析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运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多元回归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共发放问卷510份,回收450份,回收率为88.2%,排除无效问卷得到合格问卷402份,有效率为89.3%。样本包括来自河南省18个市的各级医院的iCU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0~46(28.56±4.85)岁;护龄1~26年,平均(7.92±5.49)年;正式护士228名,合同护士174名;护士355名,护士长47名;中专52名,大专240名,本科110名;护士157、护师176名,主管护师68名(46.3%),副主任护师1名;未婚者157名,已婚者237名,其他8名。

2.2iCU护士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与常模比较,见表1。

2.3iCU护士生存质量得分较低的10项条目,见表2。

2.4iCU护士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以生存质量总分为因变量,在a=0.05的水准上,对可能影响生存质量的自变量:年龄、护龄、月平均夜班天数、用工性质、婚姻、文化程度、职称、职务和月收入、工作压力总分作为自变量,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筛选变量,最终得到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见表3。

2.5iCU护士生存质量各领域得分与工作压力各维度得分的相关性分析,见表4。

3讨论

3.1iCU护士生存质量状况不同科室护士如急诊科、精神科由于工作场所和护理对象的特殊性,生存质量亦存在差异[4]。本次调查结果表明iCU护士生存质量各领域均低于常模,护士对生存质量的评价和健康满意方面均低于普通人群。高伟民[5]等研究显示,护士的生存质量在14个方面均低于常模。唐俐玲[6]等对陕西省10个辖市的社区护士调查研究表明,其生存质量低于常模。刘媛航[7]等对广西9所三甲医院的研究发现,护士在生理、心理等领域的生存质量低于普通人群。杨晓燕[8]研究显示,iCU护士生存质量低于病房护士。其中在26项条目中,“您有机会进行休闲活动吗?”得分最低。工作量过大,心理的高度紧张等压力使护士渴望进行必要的放松和休息,但是不规律的生活工作方式、频繁的夜班、繁重机械化的基础、生活护理工作,使iCU护士无精力、体力主动参与更多的娱乐活动和体育锻炼。机械、繁重的护理工作并没有使iCU护士得到相应的社会地位及经济收益,长期处于高付出、低收入境地[9]。

3.2iCU护士生存质量影响因素本研究表明工作压力是iCU护士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工作压力导致半数以上的合同护士处于亚健康状态[10]。iCU患者病情危重,基本都不具备生活自理能力,而由于病情和封闭式的管理要求无亲属陪护。因此,iCU护士不但要完成日常的治疗和护理工作,还要进行大量的生活护理,同时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准确完整地记录监护数据。而国内iCU护士编制普遍不足,工作量及时间分配已成为iCU护士面临的主要压力[11],压力超过其心理承受能力的极限时,容易引起生理不适和心理不良情绪反应,使生存质量下降。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工作压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生存质量的各领域均呈负相关,压力越大,生存质量越差。与生存质量相关性最大的因素是管理及人际关系。管理者的尊重、鼓励和肯定,可以激励护士,使其有归属感和自豪感。而同事之间的理解、支持作为社会支持的一部分,有利于培养和锻炼护士自身的应对能力,以良好的心境投入工作,可以缓解护士的工作压力[12],从而提高生存质量。另外,收入和文化程度也影响了iCU护士生存质量。收入高者其幸福感较高[13]。收入增加不仅可以改善衣食住行及医疗、教育、文化、休闲等生活各方面的条件,还可以体现自身价值,提高其生存质量。文化程度高者生存质量较高,可能与她们能够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寻求支持、帮助和有效信息来应对、缓解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有关。此外,覃健凤等[14]研究表明工作年限对护士生存质量领域中躯体健康影响差异有显著意义,周美玲等[15]研究显示iCU护士焦虑与工作压力呈正相关,而与生存质量总分呈负相关。因此,护理管理者应从工作压力源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从而有效缓解iCU护士的焦虑情绪,提高生存质量。

总之,iCU护士是一支十分重要的专科护理队伍,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常常要面临着较大的压力,这些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医院和护理管理者在强调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同时,也应关注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和身心健康,合理配备人力资源,及时解决她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加强医护人员之间沟通和交流,互相支持、帮助,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工作环境,增强凝聚力和归属感。同时护士也应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学会自我心理调节技巧,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自我减压,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提高自身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徐振海,谢晖,金莉.护士工作生活质量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0,17(7):36-38.

[2]郝元涛,方积乾.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中文版介绍及其使用说明[J].现代康复,2000,4(8):1127-1129.

[3]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9.

[4]周楠.护理人员生活质量现状及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8,14(1):61-62.

[5]高伟民,陈俊国.昆明市三级医院护士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昆明,第三军医大学,2009.

[6]唐俐玲,李贞,翟晓红.社区护士生活质量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J].西部医学,2010,22(9):1766-1768.

[7]刘媛航,曾志励,文丽娜.广西9所三甲医院护士生存质量调查分析[J].中外医疗,2010(3):144-145.

[8]杨晓燕.不同工作部门与职称对护士生活质量的影响[J].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Reserved.http://:232.

[9]张玉美,吕凤英.iCU护士工作倦怠状况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8,23(18):52-54.

[10]陈妙虹,徐朝艳,成守珍,等.职业压力对合同护士生存质量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09,8(10):6-9.

[11]LiJ,LambertVa.workplacestressors,coping,demographicsandjobsatisfac-tioninChineseintensivecarenurses[J].nursinginCriticalCare,2008,13(1):12-22.

[12]赵承芳,任巧花,武建慧,等.同事支持系统在减轻iCU中年护师工作压力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8,22(10b):2075-2076.

[13]徐振海,谢晖,金莉.某市护士工作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蚌埠,蚌埠医学院,2011.

icu护士工作总结篇6

一:完善病房设施,加强病房管理:

icu是危重病人进行抢救和严密监测的场所,要求病房环境合理、简洁、方便,利于观察和抢救,病房的抢救设施齐全,在原有icu病房的简陋条件和设施下,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完善了各项设施和仪器,一年当中,增设了3台呼吸机,6台注射泵,2台输液泵,以及各种医疗用品.并安装了热水器,室内开水供应设施,以及各种生活设施,以优质的病房条件服务于患者,方便的工作条件利于医护人员,使得icu的病房条件在本市以及周边地区处于领先水平.完善的设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这一年中制定了:icu贵重仪器管理制度,贵重药品管理制度,病房消毒措施.做到物品定点定位放置,固定了仪器管理人员,药品管理人员和物资管理人员.一年来,有效的病房管理保证了icu的日常工作.

二:建立、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icu在本院属新兴的一门学科,收集全院各科室以及外院的危重病人,机构庞杂,医疗护理任务繁重,而我科的护理人员均年龄较轻,资历浅,工作责任心不够强,且icu护士人员流动较大,因此制订一套严格周密,切实可行的制度常规,以保证icu的护理工作正常运转,本年度在原有xx年icu护理工作试行草案中,不断完善和修改草案,增加了各项护理操作常规,急救药品毒麻药品每日每班清点制,无菌物品管理制度,护士培训计划,消毒隔离制度等,制定的同时督促,检查执行情况,各项制度常规保证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从而使icu秩序井然,忙而不乱,其工作效能得以充分发挥.

三: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加强自身建设:

由于icu的工作性质及严格要求,护士始终处于病人治疗及观察的第一线.因此,护理人员的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icu的工作效率.这一年来,icu护士的培训工作是我工作之重点,在icu护士的后续教育中,我采取了在职培训,外出进修,自学与考核相结合等办法,并结合医疗定期举办科内业务讲座及参加护理查房,严格按照xx年icu护士培训计划>进行培训并考核,xx年度先后输送两名护理人员到上海北京进修,全科护理人员均参加了护理专科或本科的在职教育,一年的培训使得icu护士能胜任日常工作,大多数护士成为icu熟练人才.

icu护士工作总结篇7

1iCU专科护士临床带教中存在的问题

1.1学员的需求不同,知识水平存在着个体差异临床带教老师按照iCU专科护士培养目标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教学计划,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常常会遇到学员的学习需求不同,学员的需求常与培养目标有不同之处。例如:有些学员来自儿科iCU病房,有些学员来自社区医院急诊,也有些学员已经是护士长了,她们每个人的经验、理论知识水平和临床技能各不相同,如果带教老师只依照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进行教学工作,往往难以满足所有学员的要求。

1.2教学中缺乏可参考的统一的iCU专科护理实践标准虽然各实习基地都是三甲医院的iCU病房,但各医院护理工作标准和流程存在着不同之处,造成不同医院学员临床实践能力和标准也各不相同。例如:在深静脉换药护理操作中,各医院的用物准备及操作方法有所差异。

1.3带教师资力量需进一步提高目前获得iCU专科护士资格的护士为数较少,而且随着各医院床位的不断扩充,每年有大量的新分配护士进入临床,使得护理队伍越来越年轻化,虽然选拔了在iCU工作的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年护士承担临床带教任务,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技巧还需要不断地提高。

1.4iCU专科护士素质的培养常显不足一个合格的iCU专科护士不仅要求技术和专业知识上过硬,还要求在素质上具备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良好的沟通技巧、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计划调整能力等。

2改进iCU专科护士临床带教的对策

2.1结合实习目标和学员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带教计划,实施个性化教学临床带教老师应在制定带教计划前,充分评估每位学员的专业技术和专业能力,并了解每位学员的学习需求,做到因人施教。在确保能够按照教学目标完成实习内容的情况下,根据本基地收治的病种及专科特点,灵活安排有针对性的临床实习内容,例如:各种药物中毒患者的护理、床旁血液净化技术等,使每位学员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iCU护理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2.2改进和统一iCU专科护理实践标准学会可定期组织有关专家及各实习基地的带教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促进基地间的优势补充,及时倾听学员的反馈意见,针对各基地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和研究,同时结合各基地工作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实习内容,制定统一的高水平的实践标准。

2.3提高带教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选拔优秀临床教师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基地应通过理论、操作、讲课等项目的考评,分别选拔教学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态度积极向上,工作认真细致的护士为专职临床教师,在教学的全过程严把教学质量关。

2.4重视带教过程中对学员专科素质的培养对iCU专科护士来说,反应灵敏、有预见性和判断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开拓创新意识和良好的计划调整能力是iCU专科护士应持有的第三本护照。因此,专科护士的临床带教不要拘泥于监护技术、操作步骤的机械传授,还应注重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潜移默化的影响[2]。

3实施带教计划

3.1跟班实践首先介绍我院综合iCU布局、收治病种、工作制度、管理方法、各种仪器、实习安排、考核等事宜,使学员对科室环境,带教安排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我们与学员采取面谈的方式进行评估,了解学员需求,使学员的需求与具体实习目标达成一致。然后制定跟组带教计划,将学员分成四组,平均每组1~2名学员,在组内选拔1~2名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护理骨干带教,根据学员层次不同安排相应的跟班老师,因人施教进行一对一的跟班学习。另外,每周护士长及教学护士长加强与学员的交流与沟通,组织带教老师座谈,根据学员的反馈情况,及时改进带教中存在的不足,使每位学员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与iCU护理有关的知识和技能。

3.2授课示教每周二由教学护士长集中授课,讲解与iCU相关的理论与技能。授课中针对学员需求,结合临床实例,加强理论方面的讲解,使学员在掌握技能操作的基础上有更深一步的理论认识。同时,选择1~2份/w典型的不同病种病例进行讨论分析,找出未满足患者的基本需要和对于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确定问题的原因、相关因素、列出护理问题;按问题的主次顺序排列,制定护理计划,让学员了解对于不同病例的危重症患者实施不同的整体护理的具体做法,提高学员对问题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实践期间,学员独立完成护理查房一次,使学员的综合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同时授课中针对学员需求,结合临床实例,适时请医生参与,加强理论方面的讲解,使学员在掌握技能操作的基础上有更深一步的理论认识。

3.3考核评价每周通过提问了解学员理论与技能掌握情况。定期征求学员对带教工作的意见,收集反馈信息,改进带教方法。第四周开始陆续安排理论与技能操作考核,如多功能监护仪的使用、呼吸机的使用、深静脉换药、除颤、CpR、中心静脉压测定等。根据学员掌握情况,调整教学计划与进度。对学员未掌握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行再三讲解,反复示范,直到学员完全掌握。

3.4贯穿专业能力和素质培养强调在培养学员临床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加强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集中示教时,采用问题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以学员为主激发学员临床思维形成。跟班实践时,要求学员深入接触患者,获取资料,提出问题,带教老师因惑而解,因材施教,将临床思维贯穿于护理行为中,提高了学员对病情的观察能力,提高了学员对危重病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iCU专科护士还应具有专业精神、团队意识、责任感。在跟班实践时,让学员对患者施行整体护理,感受对患者的那份责任,同时学会如何和同事协作。

总的来说,综合性iCU是对危重患者进行监护治疗的特殊场所,而iCU专科护士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技术知识含量要求高。合理、科学的带教模式能让学员通过基地实践掌握大量的iCU监护理论与技术,满足iCU专科需求。我们将不断探讨,改进带教方法,提高带教质量,培养出合格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icu护士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无缝隙护理管理;急诊护理管理;iCU患者转接

无缝隙护理管理是美国湖地医疗中医于1989年提出的管理概念,主要以先进的管理理论为依据,通过科学的方式优化管理机制、创新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流程,从而形成具有决策、执行、监督及反馈功能于一体的管理系统[1]。目前我院的急诊-iCU的转接工作中存在责任不明、相互推诿等问题,为医疗纠纷埋下了隐患。我院为了有效提升急诊-iCU患者的转接效果,故实施了此次试验,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3年8月我院接收的急诊重症患者需要向iCU转接的患者112例,男患者67例,女患者45例,年龄29岁~76岁;2012年8月~2013年1月我院接受的急诊重症患者127例,其中男患者73例,女患者54例。

1.2方法

1.2.1建立专门的急诊-iCU管理负责部门

本院除设立急诊科室和iCU的管理部门,在另行设立专门的急诊-iCU管理部门,委任专科护士长对其管理,保证急诊-iCU无缝隙护理模式的顺利实施。

1.2.2规范急诊-iCU的转接程序

在进行转接前有急诊护理人员和患者的主治医师共同评估患者转接的可行性与风险,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用药等情况做好详细的了解及记录;确定患者可以转接后开始准备相应的转接设备,如多功能监护仪、建议呼吸气囊等;在转接过程中必须安排一位有5年工作经验且态度认真负责的护理人员与一名患者的急诊医师在场;注意患者在转接过程中保持安全的、保暖及隐私部位的保护,时刻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应急工作准备。

1.2.3详细急诊-iCU的转接内容

医院可自行设计急诊-iCU的转接单,内容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结果、用药情况、急救医生、急救护士、护送护士、各项生命体征及相关项目的情况、到达急诊科时间、送至急诊科病房时间及到达急诊科病房时间等。当患者被转接到iCU后,由急诊护士填写到达iCU的具体时间,由护送护士与iCU护士共同做好患者到达iCU的一系列工作。iCU护士再次测量患者的生命体征,并与急诊科护士填写好记录单后确认签名。记录单一式两份,急诊科与iCU和保管一份。

1.2.4重视提升护理人员的应对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

在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前,急诊科及iCU的护理人员要接受为期3个月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熟悉急诊-iCU的转接程序与内容和提升自己应对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通过现场模拟突况,保证护理人员能应对任何一个工作环节中出现的紧急情况;通过模拟案例,加强急诊科室与iCU护理人员之间的配合度与反应力。在培训期间,对于护理人员出现的任何错误都不要进行责罚,要耐心的进行纠正;若发现是制定的流程有问题,应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对比急诊iCU患者的转接中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后六个月与实施前六个月患者对满意度及转接情况。

1.3统计学意义

应用SpSS18.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2.1实施前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为53.54%。实施后的护理满意度为88.39%,两组数据,结果(p

2.2实施后急诊-iCU患者转接情况明显好于实施前,两组数据对比,结果(p

3.讨论

随着急危重症护理的发展,急危重症患者要被要求展开早期高水平的救护[2]。因此核价医院纷纷开始致力于提升急诊-iCU患者的转接效果,保证急危重症患者能够及时的得到救治。无缝隙护理管理通过对整个转接中每一个工作环节的细致管理,规范急诊-iCU护理人员的操作规范,保证了患者的病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得到准确的判断并进行救治,提升了患者的治愈率。而单独设立急诊-iCU护士长可以让急诊科室与iCU更容易沟通,及时有效的处理急诊-iCU转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前进行的护理人员的培训,不仅提升了护理人员应对处理紧急状况的能力,也增加急诊科室与iCU护理人员之间的默契与合作,为无缝隙护理管理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通过实验本院发现,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后,不仅急诊-iCU患者的转接情况得到大幅度的改善,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也相应的提升许多。同事之间相互合作、相互鼓励,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综上所述,本院认为无缝隙护理管理能有提升急诊iCU患者转接中的交接效率与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值得在急诊iCU患者转接护理管理中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icu护士工作总结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2010年3月以我院40名临床护士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抽样原则,抽取急诊科及iCU护士(研究组)20名,普通病房护士(对照组)20名。本次调查发放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8份,其中研究组18份,对照组20份。急诊科及iCU护士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4岁,夜班数8~9个/月。普通病房护士年龄19~36岁,平均年龄25岁,夜班数6—8个/月。

1.2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自评。将有效问卷结果进行归纳、汇总、评分,运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1.3 调查工具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包括90项有关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问题,共归纳为去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10个基本症状因子,按5级评分,得分越低说明心理健康程度越好。

2 结果

2.1 临床症状自评量表的总分、因子分结果及比较见表1,两组护士在总分、身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焦虑、恐怖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护士所患疾病情况比较见表2,经卡方检验,两组护士患病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问题分析急诊科及iCU素来工作繁忙、压力大,对护士心身素质均具挑战性,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下,护士工作从单纯执行医嘱转移到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的全面照顾,这种整体护理是复杂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护士付出更多的劳动和精力。但急诊科及iCU护士缺编使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造成心理高度紧张和身体疲乏。国外研究报道,职业紧张影响智力活动、情绪状态,高强度的脑力紧张可引起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情绪障碍与自杀。急诊科及iCU患者多为危急重症,病死率高,家属对医护人员期望值高。这些特点决定了在护理、治疗及对护士素质的要求等方面与普通病房护士存在较大差异。而这些差异对iCU护士的心身健康状态产生一定影响。表1数据表明急诊科及iCU护士躯体疾病及症状较普通病房护士易患性高,如何帮助她们缓解压力,营造有利与于急诊科及iCU护士心身健康发展的环境,保持良好的心身健康状态是护理管理人员需要思考的任务。

表2数据表明两组护士所患疾病情况,发病率高的前3位疾病主要表现为经前期紧张综合征、习惯性便秘、神经衰弱,护士这一群体对这些疾病普遍存在易息性。急诊科及iCU护士与普通病房护士疾病的发病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查发现,急诊科及iCU护士不健康心身状态的主要原因为工作琐碎、量大、劳累,患者病情变化快,对护士要求高,护理难度大,环境嘈杂等。

iCU护士应激程度较普通病房护士强烈。急诊科及iCU护理工作中存在诸多职业应激源。iCU护士经常面临急症抢救、技术革新以及各种疾病的威胁,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准确做出反应,同时要满足患者的各种需要,这都使护士产生工作压力。长期的噪声污染如急诊科及iCU病房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危重患者的呻吟、烦躁患者的尖叫等,上述噪音远远超出国际声委会规定的标准(35+4.5)dB,这些超标的噪声会引起护士心理生理应激反应。

汉斯·塞尔耶的应激理论认为,生物的应激是身体对加于它的任何要求的非特异性反应,引起个体产生应激的各种因素即为应激源。以上诸多因素作为应激源能刺激人的某种情绪、体验,在情绪活动的同时,伴随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心理、行为变化。急诊科及iCU护士面对持久的护理工作应激,如能采取积极应对方式如主动与人沟通,积极解决问题,保持乐观心态等,工作应激水平就低;反之采用消极应对方式如自责、回避、否认、发脾气、悲观,工作应激水平就高。久而久之就影响护士心身健康状态和护理质量。综上所述,长期的工作压力会使护士产生工作疲惫感,最终影响护理工作的质量,因此,必须从管理和个人角度注意消除护理工作压力源,减轻护理工作压力。

3.2 对策(1)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训练,提高业务水平。在专业知识上持有信心,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外科护士拥有价值感和尊重感。(2)注重自身对挫折能力的培养。加强心理卫生保健知识的学习,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进行自我心理平衡、调节和完善,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3)保挣喻悦的心情。合理地宣泄消极情绪,升华积极情感;向同事、关心自己的亲属和朋友倾诉;培养业余爱好,使自己的苦恼得到宣泄、疏导,松弛精神,缓解工作压力;注意休息,合理安排倒休日,保证足够的睡眠,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主动寻求家人支持,以利心身健康的调整,促进健康。(4)提高护理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改善产生紧张和压力的工作环境,改善福利待遇,增加晋升机会,合理编制,减轻工作量,创造良好的护患沟通途径,营造一个能轻松而认真交谈解决工作上的苦恼和问题的共同协作的环境。管理者应科学管理,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提供—个成长发展的平台使护士感受到事业的成功,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及肯定,使其在工作中以饱满的姿态应对护理工作中的各种挑战。专家认为提高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个人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健康的最有效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徐斌.心身医学一心理生理基础疾病[m].北京:中国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245.

[2]戴晓阳.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3-94.

[3]王雅芳.急诊护理工作应激对护士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7(1):30-31.

[4]张伯源.医学心理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4.

[5]Colea.Hi曲anxiety[J].nurstimes,1992,88(22):26.

[6]FiedingJ)weavel"Sm.acomparisoofhospitalandcommu—nity—basedmentalhealthnurses:percephonoftheirworkenvironmentandpsychologicalhealth[J].Jadvnurs,1994,19(6):1191.

[7]吴兰华,李英.儿科病房护士心身健康状态的调查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2,64(6):435.

icu护士工作总结篇10

南阳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河南南阳473000

[摘要]目的探讨iCU护士进行核心能力的培训,通过培训前后的护理差错率探究其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我省出台的专业护士iCU核心竞争力的培训模块,对iCU护士进行能力分级(no-n4级),进行针对性的临床技能培训、临床案例研究分析、护理查房操作规范化考核,以提高iCU护士的操作能力,对培训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前两年内及考核后的两年内出现的护理缺陷或意外进行记录,进行护理质量研究。结果通过专业核心能力的培训,参与培训的20名iCU护理人员,考核后的护理质量缺陷率相比培训前由14.24%降低到3.5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心能力及护理质量均提高。结论通过对iCU专业护士进行核心能力的培训,可达到降低护理差错率,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从而更有效的保障iCU危重病人的护理安全。

[

关键词]iCU;护士;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4)03(b)-0182-02

iCU护士专业能力是保证日常护理以及临床实践救援活动的体现。通过iCU护理人员核心能力培养,不断发扬个人能力,提升理论水平及临床操作技能,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形象,形成一个综合效应,为iCU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1]。我院自2011年1月起进行了iCU核心能力的培训,培训后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iCU职业护士20名,年龄26~39岁,平均年龄28.5岁。其中2名为研究生学历,10名为本科学历,8名为中专学历。根据我省护士专业能力考核标准,进行能力分级,其中2人为no级水平,10人为n1级水平,5人为n2级水平,3人为n3级水平。

1.2方法

1.2.1培训内容的选择根据我省关于专业护士能力培训的标准进行能力提升内容的制定,其中包括:①核心能力的培养;②iCU常用设备的操作及护理管理能力的提高;③iCU病人基本护理操作及规范化标准的实施;④专业护理能力的培训及提高。培训时根据能力分级的不同进行内容的选取,能力越高选择培训内容越多。

1.2.2学习方式①临床技能知识讲座:每周根据培训内容进行讲座的设计,循序渐进,进行护理技能理论的讲座;②临床案例研究分析:每周选取iCU均有代表意义或者少有的病例进行针对性的讨论分析,组织全体培训护士参与案例研究;③护理查房操作规范化考核:每日进行三次护理查房的训练,对责任护士进行规范化操作考核;④临床护理技术示范:高资历的护士通过对iCU护理的方法进行导向性的讲解,使全体培训护士掌握临床护理技术[2]。

1.3培训效果评价

iCU护理质量分析有四个方面:①通过护理操作进行护理质量的考核,得出护理培训的结果;②通过对护理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护理标准进行适当的修订;③对培训实施前后护理人员护理措施实施的情况进行评定[3]。对培训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前两年内及考核后的两年内出现的护理缺陷或意外进行记录,进行护理质量研究。

1.4统计学操作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当统计资料有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培训前iCU非计划拔管事件统计为15例,8例皮肤擦伤,18例用药失误,2例低血糖,管道堵塞6例,事件共49例。培训后iCU非计划拔管事件统计的8个事件中,5例皮肤擦伤,2例用药错误,低血糖0例,管道堵塞4例,总计19例事件。通过专业核心能力的培训,参与培训的20名iCU护理人员,考核后的护理质量缺陷率相比培训前由14.24%降低到3.5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核心能力及护理质量均提高。

3讨论

3.1通过对iCU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可提高其核心能力

培训后的护理质量缺陷率相比培训前由14.24%降低到3.5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及护理质量均提高。这表明,通过培训的实施,iCU护理人员对临床护理技能及责任能力有了明确的认识,通过正确的评估患者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护理操作,完成日常危重病人的护理。在标准化的指标下[4],iCU的护士可有效的实施护理操作,完成日常任务。通过核心能力的培训,iCU护士整体能力和素质有效提高,培训后护理不良的事件率有效降低。

3.2通过核心能力的培训可降低iCU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

iCU作为临床危重病人的集中科室,患者复杂的病情及不断变化的情况都对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风险。日常护理工作中,吸痰及各种导管的留置等侵入性操作的进行都给护理工作带来的风险[5]。有研究报道[6],没有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的iCU护士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2%。本文研究中,培训前护理风险的发生率为14.36%,与报道相一致。通过对iCU护士进行职业能力、专业能力的培训,提高其临床操作能力,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3.3通过iCU核心能力培训使护士认识到自身的价值

iCU护士的能力提升体现在iCU的知识的储备与专业能力的提高,从而提高iCU护士的形象。在专业技能的培训中,主要包括吸痰操作、机械通气护理、人工气道的管理、心肺复苏、常见感染处理、常规护理操作以及危重病人的监护[7]。我院iCU护理部进行了职业能力的考核,以规范和提高护理能力。通过iCU护士日常护理操作,对危重病人问题的解决,提升自身的责任感及使命感,让护士感到自己的职业是光荣的,提升对护士职业的认识,反应专业护士的价值[8]。

3.4针对患者情况改变护理质量管理模式

责任护士每日除了日常护理操作,还需要对病人出现的其他问题进行管理。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培训,提升其护理管理质量,使护理人员在病人多变的情况下制定适合的管理方法,从而确保日常护理能够标准化实施。

[

参考文献]

[1]彭刚艺,成守珍,张莉.专业护士核心能力建设指南[m].广州:广东省科技出版社,2009:6-7.

[2]pronovostpJ,DangD,Dormant,etal.intensivecareunitnursestaffingandtheriskforcomplicationsafterabdominalaorticsurgery[J].effectiveclinicalpractice:eCp,2000,4(5):199-206.

[3]王欣然,花蕾,韩斌如,等.iCU护士临床实践能力培训模式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9):2357-2358.

[4]Chaboyerw,Fosterm,Kendalle,etal.iCUnurses’perceptionsofdischargeplanning:apreliminarystudy[J].intensiveandCriticalCarenursing,2002,18(2):90-95.

[5]张娟,肖静静.未经iCU专业培训护士的聘用对iCU护理质量的影响[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2004,23(12):544-545.

[6]HamiltonR.nurses’knowledgeandskillretentionfollowing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training:areviewoftheliterature[J].Journalofadvancednursing,2005,51(3):288-297.

[7]Dormant,angoodpB,angusDC,etal.Guidelinesforcriticalcaremedicinetrainingandcontinuingmedicaleducation[J].Criticalcaremedicine,2004,32(1):263-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