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大学生奖学金个人总结十篇大学生奖学金个人总结十篇

大学生奖学金个人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2:26:55

大学生奖学金个人总结篇1

四年来我的思想变化是最大的,体现在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转变。我出生在粤北山区的一个贫困的家庭。父亲是当地的一名普通劳动者,母亲没有工作,但他们从我小时候起就没让我感受贫困的压力,一直到我上了大学都是这样。所以我上大学的目的就是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等父母老了就好好照顾他们。所以我一上大学就很认真地学习,努力参加学生会,可是没有面试成功。这是我在上大学遇到的的第一个挫折,转而我加入了红十字会这个非权力组织,我发现自己加入红会完全是出自个人内心深处的同情与爱,想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有困难的人。我遇到了许多对我思想有冲击的好朋友,通过与他们的相处我的一些认识在慢慢地改变,这里很多同学都是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他们从小就是一件衣服几个兄弟姐妹轮着穿,其中一些同学能上大学是因为他的兄弟姐妹都在打工为他攒学费和生活费,所以他就是整个家庭的希望。而我的父母从来没有给过我这种压力,慢慢地我认识到,很多事情都需要靠自己的努力一点一滴地改变。我从前看见别人穿潮流衣服,提名牌手袋,我很羡慕,喜欢和她们攀比,现在我不会这样了,我的衣服都是和老妈一起挑的,既质量好又实惠,最重要的是它含有人世间最纯洁的母爱,穿起来特别温暖。我明白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知道自己应该追求些什么。

四年来我一直努力加入中国共产党,大一的我成绩考得不好失去了资格,大学二年级我经过自己的努力提高了自己的成绩,终于拿到了积极分子培训的资格,并且顺利地从党校结业了。在大学三年级我终于如愿地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这无疑是肯定了我的努力,同时也是我的新起点。我对自己说过,将来无论在哪个岗位,都要对得起这个称号。人最重要的是问心无愧。这是我逐渐追求达到的境界。原来我很排斥与自己思想不同的人,总觉得他们想的东西很另类,慢慢地我打开自己的思想之门,接纳各种思想,因为我明白到思想的形成和转变很大程度上是受到生长环境和价值取向的影响的。因此我必须时刻检验自己的思想,保证它不会偏离轨道。同时感受别人的思想能令我重新认识很多现象,我会继续保持下去。追求党员之路令我爱上了读书看报,对我的思想提高起到很大的作用。

在大学期间还有一件令我觉得自豪的事——那就是我参加红十字会的工作。从大学一年级我加入红十字会成为一名普通的理事开始到最会被任命为学院分会会长。这个过程令我受益匪浅,从始至终我的初衷都没有改变过——为了帮助有需要的人。无论是理事也好,培训部部长也好,甚至是会长,我都是怀着这个意愿开展工作,工作中有酸甜苦辣,但一点一滴都成为了我经验海洋里的浪花,微小而重要。我也知道我还不是一个十分称职的决策者,我还缺乏这些能力,但我为自己敲开了这扇大门,我会勇敢地走下去。

谈到学习,大学一年级上学期我初来乍到没有很好地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加上刚上大学感到很多事物都很新鲜,所以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过渡期。从大一下学期开始我就一直没有松懈过,我深知我来到大学的初衷是求知,如果忘了初衷的话人会偏离轨道,会走弯路。我决定先要把专业知识牢牢地掌握好,大学二年级我认真上课,课后花很多时间复习,坚持要求自己做到多思多练多问,通过自己的努力我终于获得了三等奖学金。在大学三年级我又继续努力拿到了二等奖学金,为以后的继续深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活到老,学到老,尽管我的大学生涯渐渐走向尾声,但求学之路伴随我一生。我还经常学习课余知识,我比较对人体营养感兴趣,所以我在课余时间参加了公共营养师的培训,这既能增长我的见识,也对我及身边的人起到良好的营养指导作用。在寒暑假我很注重自己的实践,想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来,真正帮助到又需要的人。在大三的暑假我以志愿者的身份参加了一个叫做“健康快车信息”团队的“营养入村”下乡活动。这个活动是为了帮助乡村人群认识营养的重要性和给以他们一些提高营养的指导意见。最后我们的团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然事情是不可能百分百完美的。

在生活上我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虽然我的家庭并不富裕,但我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这点上面,我知道很多东西是通过努力而获得的。所以乐观的生活态度很重要。我经常和同学们一起打球,这对我的团队意识的提高起到很大作用。在宿舍里我与舍友相处融洽,互相帮忙,我很珍惜大学的这些朋友,经常与她们一起分享喜怒哀乐。雷锋同志说过,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

这四年我的转变很大,从浮夸到渐渐成熟,从思想狭隘到有自己的追求并且逐渐学会以平常心处事,我积累了一定的思想、学习和工作经验。但我明白,即将走出社会的我还会遇到更多的考验,不过我不会退缩,我已经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

大学生奖学金个人总结篇2

[关键词]奖学金;研究所;导师

随着教育不断发展,政府、社会团体及个人为高校优秀研究生提供了较多获奖学金的机会。其目的在于调动研究生的科研积极性,培养一流研究型人才。在评定奖学金的过程中要统筹研究生各方面的成绩,对研究生进行最广泛、最深入、最重要的考察和鼓励。研究生的学费普遍较高,奖学金的设立为研究生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为研究生解除了“后顾之忧”。因此,每年的奖学金评定是导师和研究生们最关注的现实问题,如何找到适合研究型大学理工类研究生奖学金的评定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一、奖学金评定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奖学金关系到研究生的切实生活问题,如果无法公开公正的评定,会引起导师与研究生们的矛盾。在奖学金的评定过程中容易出现以下两个问题:

1.考核的标准有限

研究型大学理工类研究生的总体考核分重点在科研成果上,课程成绩和其他表现分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这样的格局是为了提高研究生的科研积极性。由于理工类研究生毕业有文章的要求,奖学金的设置也是为了督促研究生尽早出成果。但是,这样的评定方法也会存在一些缺点。有些研究生为了追求文章数量,在短时间内制造出大量的低质量的论文,甚至造假。有些课题组为了能够让更多的研究生获得奖学金相互挂名,这样不仅违背了良性竞争的要求,也产生了十分不好的学术风气,对刚刚起步的课题组的同学不公平。这也会导致奖学金评定的“马太效应”,以前拿奖学金较多的同学不管有没有做出新的成绩,给的奖学金越来越多,而原本奖学金就少的越来越少,很难有机会。

2.评奖过程的公开程度不够

理工类研究生评定奖学金时同学之间竞争十分激烈,每年评奖算出的总分经常有十分接近的。这样就容易导致原本和谐友好的同学关系被奖学金评定中激烈的竞争所影响,甚至同一课题组内同学为了争抢名额而产生矛盾。同时,也会使研究生对学校的政策持怀疑态度、对学校失望、对学业产生抵触情绪等,这反而辜负了设立奖学金的原本意图。

二、评奖的基本原则

为了避免出现上述问题,切实做好评奖工作,有些高校设立了奖学金分配模型[5],这些模型各有侧重,有利有弊。在实际工作中应该依据各校的学科特色,仔细研讨适合的方法和原则。

1.奖学金分配方法

在细节的计算过程中,有些高校提出各种计分计算模型,有指标权重分配模型、算数平均模型等等。

目前高校采用的奖学金分配方法有多种。主要有:(1)平均分配型。就是每一年将学校、学院设置的奖学金平均分配给各研究生,这样,研究生在学习期间,不会因为奖学金而你追我赶,综合得分好坏对评奖并无影响。(2)学术分配型。这种分配类型主要表现在奖学金的评定以研究生的学业成绩(学科成绩以及所折算的分数)为准。(3)管理分配型。这种分配方式从服务院系管理的角度出发,奖学金主要倾斜于学生干部、文体活动积极分子等。(4)混合分配型。即奖学金发放以学术成绩分配为主,管理分配为辅。

2.实际评奖过程中的原则和要求

奖学金是对研究生在生活上的重要支持,对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在每年的评奖过程中不断完善、发展奖学金分配制度。评价指标体系及评定方法也必须不断加以补充和修正,从而客观、真实、全面地综合评价研究生的素质。首先,要健全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不断改进和完善奖学金评价体系可以帮助研究生正确认识奖学金的意义和重要性,消除在评奖过程中的一些不合理因素。在实际评定过程中要明文规定具体的方法和准则,使算分过程有据可依,在评定时需做好细致、严格的综合素质量化考核分的统筹工作,经过反复校对之后才能最后公布。其次,要把奖学金评定制度与本院研究生群体特点紧密结合起来。厦大化院的研究生科研任务较重,为了能够保证多个研究方向协同发展,在奖学金的分配过程中需考虑多学科均分,促使奖学金制度多元化。对一些在其他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学应给予特殊的奖励。可以根据研究生学习和生活的各环节设置奖项,这样可以全方位的鼓励研究生参与科研、技能竞赛等方面的动力,让他们不仅成为创新能力强的科研人员,而且成为个性完整的人。最后,采用平等、民主的工作方式,坚持思想教育与日常管理相结合,使研究生的心智相对比较成熟。这就要求在平时的工作中需要对研究生充分了解,加强交流,提供了解途径,及时解决他们对奖学金评定的质疑,充分激发研究生的自我教育主体意识。在奖学金评选条例的修订过程中,研究生积极参与,献言献策,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建议,充分尊重了研究生的主体意识,更有效地化解了在评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对评奖过程中加分的细则需让同学们完全了解,这样才能给研究生一个明确的导向,让研究生按着这个导向制定自己的学习规划、生活规划、实践规划等等,让研究生的奋斗目标更为明细化,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好奖学金评定工作的积极影响。另外,还应该根据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减少这些消极因素对研究生的成长带来的影响,使同学们正确看待自己的得失,对于已经获得奖学金的同学,要引导他们珍惜自己的荣誉和奖励,应对国家、社会怀感恩之心,并合理地使用奖学金,在同学中间真正起到带头作用。

三、基于我院实际情况制定评奖方法——导师推荐制优点

为了避免上述奖学金评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依照奖学金评定的基本原则,我院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拟定了新的推选评审方法,在奖学金评定过程中解决了较多的问题,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与支持。

1.奖学金名额分配

我院奖学金分为校奖和院奖两部分,这两部分奖学金又各分为“三大奖”和其他奖项。在确定好奖学金的名额之前,需要统计好学院所包含的各个研究方向的研究所个数及每个研究所所包含的研究生数。经统计,我院总共包括研究所12个,所包含的研究生人数相差较大。为了保证和推进各个学科的平衡发展,在分配奖学金名额时就需要按照研究所研究生人数百分比进行均分,并结合人数百分比统筹各研究所奖学金总金额。

各个奖学金的要求不同,比如校奖中的东阿阿胶奖学金要求必须是二年级及以上女研究生。要根据每个奖学金的名称、金额、要求、奖励人数等绘制奖学金汇总表。此外,学院对奖学金还有总体要求,特别是校奖。由于校奖是由学院推选最优秀的同学参评,我院规定各研究所推荐参选校奖的同学必须在本年度在高水平杂志(Science、nature、JaCS、angew.Chem等)上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时)发表过文章,或者科研工作突出、在重要级别的比赛中获过奖、表现突出。而院奖则是奖励给在本年度科研突出及综合表现优异的研究生。各奖项都必须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避免违背设立奖学金的宗旨。

由于我院设有专业学位硕士,他们除了没有国家补助的奖学金外,还需要承受高额的学费。为了鼓励这部分研究生能够克服困难,专心学习和科研,学院还特别预留专门的名额。此外,还将个别奖项的名额备注倾向分配给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研究生。这些特殊的措施都是为了帮助在经济上困难但学习十分努力的同学,可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在经济上的压力,使他们能够更好的投身到科研中。

2.将分配好的名额报送各研究所

分配好名额后,针对不同的研究所绘制不同的excel表格,并将其发送给各个研究所负责奖学金事务的老师,请他们根据要求推选合适的研究生。

3.导师推荐制的优点

研究所负责老师获得名额后,会根据各研究所内导师所带研究生情况,合理分配每个课题组的名额。在平日的学习和科研活动中,导师和研究生有着最直接接触和交流。导师对研究生的性格、科研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有着一定的了解,所以我院采取了导师推荐的方式,这样可以使奖学金的工作快速有效的进行,使他们对奖学金的评定心服口服,也能够促使他们在科研中更加努力,提高成果的质量和数量。这才能够真正做到设立奖学金的目的和要求,从而提高学院整体的科研水平,形成一个合理的竞争环境和良性循环。

4.奖学金评定

收集汇总各研究所推荐的研究生名单,按奖项名称进行分类。

统计好学生名单后通知研究生按照要求提交申请表和证明材料。我院每位研究生都有自己的研究生系统,里面包含课程成绩、科研成果等信息。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必须经过导师和教学秘书审核才能计分。在提供成绩和科研成果证明前,必须提供系统内生成的成果汇总表方可有效。这样既可以一目了然的知道参评研究生的科研成果,得到系统自动算出的分值,节约工作时间,又可以避免同学之间相互怀疑,使评奖过程公开、透明。可见,学校网络系统的合理运用为奖学金评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校对汇总参评的研究生成绩之后,学院领导、老师、研究生代表召开研讨会,最终确定获奖研究生名单。将具体的获奖研究生名单进行公开,接受学院老师和同学们的意见反馈。

我院研究生人数较多,近几年来招生人数一直超过本科生。因此,如何管理在校研究生成为学院十分关注的问题。每年的奖学金评定关系到同学的切身利益,一直备受关注。目前采用的奖学金名额分配到各个研究所,由导师推荐参评的方法能够有效的完成奖学金的合理分配,导师和研究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充分体现了民主、公正的原则,避免了在评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矛盾,维护了学院的和谐气氛和正常秩序,促进了教学与科研水平的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涛、许华山、王丽莎.论高校奖学金评定程序的完善.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32):17.

[2]胡涛.浅谈高校奖学金评定模式改革.湖北函授大学报1(24):18

[3]杨寅庆.地方高校研究生奖学金评定的问题与对策——以三峡大学为个案.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5):92.

[4]欧旭理,罗方禄.高校奖学金评定中的马太效应分析及其规避对策.思想教育研究.2011(8):107.

[5]高见、张希男.高校综合奖学金评定模型.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36.

[6].基于我校研究生奖学金制度改革实践的思考.011(2):287.

[7]胡仲军、李建忠.让奖学金制度变成实在的激励机制——浅谈我市高校的研究生奖学金评定制度.时代人物.2011.

大学生奖学金个人总结篇3

【关键词】医学院校;奖学金;管理

2007年5月,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得到了较大完善。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实施后,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和措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得以进一步完善,在制度上保障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笔者作为医学院校学生管理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长期从事学生奖助学金管理工作,结合所在学校奖学金管理及发放办法的实践,提出高校在奖学金管理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明确奖学金设置的目的

奖学金设置的目的是为奖励先进、树立典型,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成才,以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奖学金评定工作应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坚持品行端正、学习优秀的标准,注重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引导学生自觉将学习专业知识与加强思想修养统一起来,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统一起来。

2.奖学金管理和发放的组织机构

根据目前高校实施奖学金管理的情况来看,一般都是学生管理部门为奖学金评审工作的组织管理、政策制定部门。学生所在各院系具体负责奖学金评定工作的实施。

3.奖学金主要来源

目前,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包括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师范生免费教育、退役士兵教育资助、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形式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此外国家还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面向高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共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

根据国家资助政策要求,一般高校每年划拨专款用于奖学金评定。奖学金等级、金额主要分为:

一等奖,占获奖人数30%;二等奖,占获奖人数70%。奖学金名额分配由学生管理部门根据每年实际情况向各院系分配指标。

4.奖学金参评对象及参评资格

4.1奖学金参评对象

为高校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毕业年级不参评)。但是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参加奖学金评定:因违反校纪校规受到纪律处分(包括党、团及行政处分)者;有不良诚信记录者;在评奖学年中有考查、考试课不及格者;虽未受到纪律处分,但纪律散漫,屡教不改者。

4.2奖学金参评基本条件

主要是侧重于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学习成绩。高校在制定参评基本条件时主要规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模范遵守法律和学校、院系各项规章制度;品行良好,尊师爱校,团结同学,积极参加各项有益的集体活动;刻苦学习,综合测评成绩优良。

5.奖学金评定依据

奖学金评定以每学年学生综合测评结果为依据。综合测评是以政治表现、学习成绩为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考核,量化打分,比较客观的反映一个学生全面素质的一种方式。并与学生的“评先”“评奖”自然挂钩。综合测评内容包括思想道德表现、学业表现和文体等表现三个方面。综合测评成绩的计算方法为各方面的素质分别考核测算,三个方面在总成绩中占的百分比为20%、70%和10%,各方面的分数累加为综合测评总成绩(总成绩最高分数一百分,最低零分)。学业表现满分70分。评定内容包括教学大纲规定的所有理论性环节和实践性环节(除体育成绩单独考核外)的成绩。

6.奖学金评审程序

奖学金每学年评定一次,每年9月份完成评审工作。各院系根据学生管理部门下达的评奖指标,具体负责本院系的奖学金评审工作,初评结果应向全校师生公示,时间不得少于一周。在下达指标后一月内按有关要求报学生管理部门,经学生管理部门汇总并审议批准后名单生效。

学生个人对奖学金初评结果有异议者,可在公示期内向院系提出申诉,院系应在接受申诉后3个工作日内作出答复。如学生对答复仍有异议,可在院系答复后3个工作日内向学生管理部门提起申诉,学生管理部门应在3个工作日内征求各方面意见,综合审查后做出处理意见,书面通知学生本人及所在院系。

7.奖学金管理和发放中的其他问题

为切实保障讲学金发放的公平公正,很多高校都规定,已经获得奖学金的学生,如发现奖学金是通过弄虚作假、欺骗等不正当行为获得,学校有权撤销并追回奖学金和证书。违者不得参与下一学年度评奖,情节严重者按学校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同时,未缴纳学费的学生按规定应参加奖学金评定,但所获奖学金暂不发放,直至缴纳学费后补发。各院系在评定时需注明其未缴纳学费。

参考文献:

[1]孙德占.大学生德育工作的现状与革新策略[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6.1.

大学生奖学金个人总结篇4

“澳大利亚奖学金计划”在整合了“澳大利亚奋进奖学金”和“澳大利亚发展奖学金”的基础上,额外投入4.4亿澳元的资金,增加了现有奖学金的奖项和名额,另推出一项颇具灵活性的“澳大利亚领导人奖学金”。

1、澳大利亚研究生奋进奖学金

此项奖学金为赴澳攻读任何学科领域授课式或研究式硕士学位的海外学生提供资助。学生如有需要,还可免费参加英语语言培训课程。每位奖学金获得者至多可得到为期三年半、总金额为19.5万澳元的连续资助,其中包括:5000澳元的差旅津贴:5000澳元的安置津贴:每月2500澳元的生活津贴(按实际学习长度,提供至多三年半的津贴),每学期至多1万澳元的学费津贴。从2007至2011年,每年将有40名亚太国家的学生获得此项奖学金的资助。

2、澳大利亚亚洲奋进奖学金

此项奖学金为赴澳攻读研究生或博士学位、或赴澳从事短期研究以获得学生本国颁发的研究生或博士学位的亚洲学生提供资助。面向所有学科领域的学生开放。在每年30个名额中,中国学生至多可有4人获得此奖项的资助。此奖学金获得者可获得为期一年、总金额至多为5万澳元的资助,其中包括:5000澳元的差旅津贴:5000澳元的安置津贴,每月3333澳元的生活津贴(至多提供12个月的生活津贴)。

3、澳大利亚职业与技术教育奋进奖学金

此种奖学金用来资助海外学生赴澳攻读澳大利亚职业与技术院校开设的文凭或高级文凭课程。本奖学金面向所有学科领域的学生开放。学生如有需要还可免费参加英语语言培训课程。每位奖学金获得者至多可得到为期两年半、总金额为9.5万澳元的连续资助,其中包括:5000澳元的差旅津贴:4000澳元的安置津贴:每年至多1.3万澳元的学费津贴(至多提供两年的学费津贴):每月1500澳元的生活津贴(根据实际学习长度,至多提供两年半的生活津贴),如有需要,将提供1.5万澳元的英语语言培训津贴。从2007至2011年,将有240人获得此项奖学金的资助,其中2007年度将有20名亚太国家的学生获得此项奖学金。

4、澳大利亚长江学生交流计划

由澳大利亚政府和香港长江实业集团共同出资设立的。合作双方从2005年起的5个财政年度之内分别出资375万澳元,共同资助长江奋进奖学金项目。交流项目为期1至2个学期。每位参加交流学习项目的学生将获得5000澳元的资助。2006年,共有47名中国学生获得此交流计划的资助赴澳学习,2007年度,该奖学金将提供100万澳元的资金为100名赴澳进行短期交流学习的亚洲特定国家的本科学生(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将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和100名将赴亚洲这些特定国家进行相应短期学习的澳大利亚本科学生提供学生交流津贴。

5、澳大利亚国际研究生研究奋进奖学金

每年将分配总金额约为1800万澳元的“澳大利亚国际研究生研究奋进奖学金”,资助330名海外学生赴澳大利亚高校攻读研究式硕士或博士学位,为所有奖学金获得者提供学费和健康保险费。2004年共有39名中国学生获得此项奖学金的资助。

研究类奋进奖学金(endeavourResearch)

通过合作提高科研与创新能力,研究类奋进奖学金将吸引一批研究课题能够推动亚太地区进一步发展的优秀学者。合作双方将通过交流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学经验巩固双方的合作关系、分享新知、建立科研网络、关注本地区在特定学科领域的技能需要。

1、澳大利亚研究奋进奖学金

为赴澳从事短期研究(为期4至6个月)的海外研究生、博士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以及澳大利亚赴海外从事短期研究的研究人员提供资助。此奖项面向所有研究领域的研究人员开放。我们研究人员至多可获得总金额为2.5万澳元的奖学金资助,其中包括:5000澳元的差旅津贴;5000澳元的安置津贴,每月2500澳元的生津贴(按实际研究长度,提供至多六个月的津贴)。2007年度,将有120位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研究人员在此奖学金的资助下赴澳从事短期研究。

2、澳大利亚长江奋进奖学金

是由澳大利亚政府和香港长江实业集团共同出资设立的。合作双方从2005年起的五个财政年度内分别出资375万澳元,共同资助长江奋进奖学金项目。为赴澳从事短期研究(为期4至6个月)的亚太地区研究生、博士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以及澳大利亚赴海外从事短期研究的研究人员提供资助。申请此项奖学金的研究人员所递交的研究课题应能对亚洲各国以及澳大利亚的经济和社会环境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每位研究人员至多可获得总金额为2.5万澳元的奖学金资助,其中包括:5000澳元的差旅津贴,5000澳元的安置津贴,每月2500澳元的生活津贴(按实际研究长度,提供至多六个月的津贴)。在这一奖学金的资助下,2006年共有14名中国学者赴澳。2007年度,将有7名来自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的研究人员在此奖项的资助下赴澳开展短期研究。

职业发展类奋进奖学金(endeavourprofessional)

澳大利亚行政管理奋进奖学金

为亚太部分国家和澳大利亚本国在工商界、教育和政府机构卓有成就的专业人士提供开拓事业发展的机会。每位奖学金获得者至多可获得总金额为2.5万澳元的资助,其中包括:5000澳元的差旅津贴,5000澳元的安置津贴,每月3750澳元的生活津贴(根据实际的学习长度,提供1至4个月的生活津贴)。2007年度,将有41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在此奖学金的资助下赴澳接受职业发展培训。

澳大利亚发展奖学金(australianDevelopmentScholarships)

是澳大利亚政府海外援助计划和澳大利亚奖学金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澳政府每年投入其双边援助项目总金额的8%至10%,即1.5亿澳元,用于资助2500位主要来自亚太地区的学生和相关人员到澳大利亚大学或职业与技术教育学院进行深造。

澳大利亚领导人奖学金(australianLeadershipawards)

“澳大利亚领导人奖学金”是专为亚太地区潜在的领导人才新设立的一项区域性奖学金计划。本奖学金通过为这些未来领导人提供培训机会,从而增进亚太各国间的相互理解、激励各国共享知识、增强创新能力、建立合作关系。从2006年7开始的五年间,“澳大利亚领导人奖学金”将出资2.6亿澳元资助3200名来

大学生奖学金个人总结篇5

关键词:扬州大学;研究生奖助体系;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120-03

2014年2月28日,教育部联合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下发了《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文件中指出: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但仍然有“培养经费供需矛盾突出、成本分担机制不健全、奖助政策体系不完善等问题”,研究生教育财政拨款制度、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研究生奖助政策体系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由此,从2014级研究生开始,研究生奖助政策与机制较以前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根据国家、省相关文件的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扬州大学在研究生奖助体系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初步建立起全员覆盖、分类分型、多方参与的研究生奖助体系。

一、全员覆盖,规范明确参评对象

1.研究生教育基本数据。扬州大学作为一所省部共建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全国第一批博士、硕士授权点高校之一。自1992年合并办学以来,历经20余年的发展,学科门类齐全,研究生培养的规模和质量不断扩大和提高。根据扬州大学研究生院的数据显示,目前扬州大学现有1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6个博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分布于26个学院,有学术型研究生、专业型研究生、海外留学生等各类在籍博硕士研究生9000余人。

2.研究生奖助概况。为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文件精神,扬州大学对研究生奖助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学校特别制定《扬州大学研究生奖助体系实施办法(试行)》,对研究生奖助的经费来源、奖学金类别、助学金类别、评审标准、奖助对象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学校对研究生奖助经费予以保障,明确规定研究生奖助经费由国家财政拨款、科研经费、助学贷款、社会捐助、学校自筹资金等几方面予以保证;明确规定研究生奖学金包括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和学校学院自设奖学金,研究生助学金包括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研究生“三助”(助研、助管、助教)岗位津贴,研究生国家助学贷款和学校学院自设助学金。自2014年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施行以来,学校研究生奖助体系日臻完善,研究生奖助经费投入不断增加,研究生学业奖学金面向在籍的全部博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覆盖面达100%;修订国家奖学金评审细则,在全校范围内统筹使用博士生和部分硕士生国家奖学金指标,逐步形成了科研成果为导向、校院职能部门和导师多方参与的国家奖学金评审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以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为引领、研究生导师为主体的助研资助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学院设立院长奖学金,对科研成果突出的研究生进一步予以奖励,加大对研究生科研成果的表彰力度。如表1所列,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以来,扬州大学对研究生奖助学金的投入总额达九千八百多万元。

总体看来,扬州大学研究生奖助标准处于江苏省领先水平,较大地改善了研究生生活待遇,有效地激发了研究生专业学习和科研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分类分型,科学制定奖助细则

2014级是研究生奖助体系改革施行的第一个年级,针对研究生奖助体系改革的实际情况,扬州大学对未进行改革的2014级之前年级和进行改革的2014级及以后年级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校院自设研究生奖学金;奖学金和助学金等不同类型的奖助情况分类制定奖助标准、科学制定评审细则。

1.国家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在全校范围内依据《扬州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扬州大学博、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定工作量化评分细则(暂行)》评定,标准为博士研究生30000元每人,硕士研究生20000元每人。在具体评审过程中,博士研究生不将名额划拨至学院,从综合表现、学习情况、科研成果三方面划定12个大项129个小项逐项规定分值,由各学院博士研究生填报个人成果等具体信息自行申报,最终在全校范围内依据得分高低来评定获奖者。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同时授予博士学术新人奖的荣誉称号,同时鼓励博士研究生使用不同成果多次申报国家奖学金,在学段内第二次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博士生,另奖励20000元。硕士研究生则依据在籍人数测算各学院划拨名额,各学院保留划拨名额的一般作为获奖基数,学校将各学院划拨名额的一半统一至学校层面依据得分高低进行竞争,视硕士研究生的得分高低,成果丰硕得分高的硕士研究生最后的获奖数最高可达获奖基数的三倍,最低的学院只能保有获奖基数。国家奖学金的评定细则体现了博硕士不同的导向,博士阶段鼓励以科研成果来进行竞争、社会工作和学习情况的分值较硕士为低;硕士研究生在鼓励参与社会工作和认真学习的同时,也鼓励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多发表成果。同样等级的科研成果,硕士可获分值较博士为高。如此,在坚持科研导向的同时,也兼顾到博硕士学术水平的差异和获得成果的难易。

2.学业奖学金。主要评定依据为《扬州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扬州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工作指导性量化评分细则(试行)》、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设一、二、三等奖,金额从4000元至18000元不等,所有的无工资收入的非定向研究生均可获得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因评定时间是在每年的9月,研究生一年级无前一年的评定材料,故一年级博士不分等次,每人15600元;硕士为鼓励优秀生源前来攻读,学校对本校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生源和来自985、211高校的生源给予12000元的学业奖学金,其他生源给予8000元的奖学金。对于二、三年级的研究生,从其上一年度的综合表现、学习情况、科研成果三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打分,依据得分来划定研究生可获学业奖学金的等级。从2014级起,每位研究生入学均收取学费,博士每年10000元,学术型硕士每年8000元,专业学位硕士每年10000元。学业奖学金等级和金额的设定,在激励研究生认真学习、踏实研究方面有着显著的激励作用。

3.助学金和其他。主要设置依据为《扬州大学研究生奖助体系实施办法(试行)》、《扬州大学朱敬文奖学金、助学金条例(修订稿)》。目前扬州大学提供的助学金包括:国家助学金、朱敬文助学金、导师助研津贴、“三助”岗位津贴。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无工资收入的非定向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12000元,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6000元;朱敬文助学金依据《扬州大学朱敬文奖学金、助学金条例(修订稿)》分配名额至各学院进行评定,标准为2000元每人;2014级起研究生享受的助学金包括导师助研津贴、研究生“三助”津贴,用于资助无工资收入的非定向研究生,其中导师助研津贴标准为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不少于6000元,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不少于2000元;研究生“三助”津贴每年4000元,用于资助参加助研、助管、助教工作的研究生。

学校还设立了博士研究生申请出国(境)参加学术会议资助专项资金,每季度都资助博士出国参加学术交流活动;设立优秀博士论文培育基金,对优秀博士给予生活补贴。此外,各学院还依据实际情况,设立各种学院特色的奖学金和助学金。以扬州大学农学院为例,学院自设了院长奖学金,由学科建设和协同创新中心专项经费提供,用于奖励在学术论文、知识产权、科技研发等方面取得成果的博硕士研究生,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五个等级,奖励金额从2000元至50000元不等。

三、多方参与,公正进行评定审核

扬州大学目前实施的分类分型的研究生奖助体系,从奖学金和助学金两个大类,兼顾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这两种不同类型,从学校和学院两个层面,设立了多种多样的奖助学金,牵涉到全体在籍研究生,如何公正地进行评定和审核,是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研究生奖助体系实践和改革的重点。

在奖助学金的评定和审核过程中,从班级、学院、学校,都有相应的工作机构进行本单位范围的评审和决策;每一环节的阶段性结果都会在相应范围内进行公示,无异议后才向下一环节递交或公布结果。

如图1所示,在奖学金的评审过程中涉及的个人包括申报人、班主任、导师、院研究生秘书,工作机构包括班委会、院评审委员会、校研究生工作部、校评审委员,相应个人和机构都充分参与其中充分发挥作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认真进行奖学金评定审核工作。以国家奖学金的评定为例,申报人如实填写自己在综合表现、学习情况、科研成果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并附相关证明支撑材料交所在班委会;班委会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认真汇总整理本班申报人的申报材料和证明材料,由班主任对其综合表现进行审核把关并签字证明,导师对其科研成果进行审核把关并签字证明;学院研究生秘书除对申报人学习情况进行审核外,还需整合各班上报材料从12个大项129个小项逐项进行材料审核,核定申报人各项得分;由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和学院领导组成的学院评审委员会负责对申报人科研成果的真实性和价值、等级进行最终的评审和鉴定,依据学校下拨的名额择优上报;校研究生工作部整合全校26个学院上报的国家奖学金申报人的情况,对各项分值结果逐项进行核实整理,形成全校的评审汇总表,交由校学术委员会成员、职能部门领导、校领导组成的学校评审委员进行最终的评审,决定国家奖学金的获得人选。

四、研究生奖助体系改革的成效

在研究生奖助体系改革实施之后,在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受惠面、奖励力度、思想教育等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和成效。其一,改革之后的研究生奖助体系惠及全体研究生,使得每一位非在职攻读学位的研究生都可以享受到学业奖学金和助研津贴,博士研究生平均15600元和硕士研究生平均9000元的学业奖学金标准相对于博士研究生10000元和硕士研究生8000元的学费而言,在解决学费负担的同时,还可以解决部分生活费用,对提高研究生的积极性具有普适性的意义。其二,改革之后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强化了科研成果导向,学习成绩优秀、科研成果突出的研究生,可以兼得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此外大部分学校或学院对研究生科研成果都有奖励政策,再加上助研津贴和其他补贴,高额度的科研成果回报有利于激发研究生潜心科研,取得更丰硕的成果,也会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其三,改革之后的研究生奖助体系明确设置了助研、助管、助教的岗位津贴,有助于鼓励研究生自己的劳动获取所得,可以培养研究生的自主意识和自食其力的能力,同时在具体的助研、助管、助教的岗位工作中,有助于他们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和社会服务意识,增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五、思考

美国“人本心理学之父”马斯洛在其代表作《动机与人格》中详细阐述了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将人的基本需要分为“匮乏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两类:其中“匮乏性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这类需要的满足依赖于他人和外部环境;“成长性需要”是指自我实现需要,这类需要的满足主要通过个体的内在因素获得[1]。

在研究生奖助体系的改革实践中,首先要重视研究生需求,建立全员覆盖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设置奖助学金评审目标,科学制定和完善评审细则;同时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确保公平进行评定审核,这样才能使研究生奖助体系在具体实践中不断完善。奖学金和助学金不仅是对研究生的物质奖励,更重要的是对他们学习科研的一种肯定和认可,是一种不可替代的精神奖励;单纯的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都无法达到最完美的强化效果[2],研究生奖助学金是物质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正强化。

无论哪种激励理论,都是关注人个体内在精神或外显行为在外部诱因作用之下所起的变化,是对激励作用过程和效果进行的研究。在激励理论的指导下,以研究生奖助体系作为诱因,不断完善研究生奖助体系,激发研究生求学热情,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大学生奖学金个人总结篇6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教育对策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西南科技大学的学生,随机发放问卷320份,问卷当场全部收回,经整理剔除无效问卷35份,得到有效问卷共285份,回收率为89%。

1.2材料与统计工具

本研究选用马云献、扈岩编制的《大学生感戴量表》测量大学生的感恩,此量表有四个分量表,分别是:①感戴深度:反映了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对感戴诱发生活事件的体验强度;②感戴频度:与感戴发生的频次有关,感戴倾向高的人体验感戴的次数会比一般人多;③感戴广度:是指使一个人感恩的生活层面的多少;④感戴密度:一个人在对某件事情上对多少人表示感激。本研究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感恩现状总体的描述

由上表可知,感恩总分的最大值为69分(满分70分),最低为26分,全距为43,平均数为54.64,标准差为6.712,可见大学生之间的感恩差异比较大。

2.2不同年级大学生感恩的差异

大一、大二学生在感恩深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

2.3不同性别大学生感恩的差异

女大学生在感恩总分及感恩密度上的得分显著地高于男大学生(p

2.4党员与非党员大学生感恩的差异

对党员大学生和非党员大学生的感恩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发现,党员和非党员大学生的感恩不存在显著差异。

2.5获得奖助学金情况不同的大学生感恩的差异

对获得奖助学金情况不同的大学生的感恩得分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获得奖助学金情况不同的大学生在感恩上没有显著差异。

经进一步的事后多重比较,得到以下结果: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未获得过奖助学金及获得1000元以下奖助学金的大学生与获得2000元以上奖助学金的大学生感恩广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

3讨论

3.1大学生整体感恩水平良好

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感恩总分在26~40分之间的有8人,41~50分之间的有53人,51~60分之间的有178人,61~70分之间的有46人,由此看出大学生感恩总分在较高分数段的人比较多,感恩分数较低的大学生数量很少,所以大学生整体的感恩状况良好。说明感恩缺失现象只存在于一少部分的大学生身上,只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与教育,相信他们的感恩水平会得到提高。

3.2不同年级大学生感恩水平有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大一学生在感恩深度上的得分要显著高于大二的学生,这可能是由于刚上大学的大一新生想法比较单纯直接,情感丰富而强烈,受到他人帮助的时候会体验到强烈的感激之情,而大二的学生这个时候已经适应了大学生活,情感体验趋于平稳状态,同时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支持也相对减少了,所以较大一新生不会体验到很强烈的感激之情。

3.3男女大学生感恩水平有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在感恩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女大学生的感恩总分显著地高于男大学生,这与许多研究者的研究结果一致;女大学生在感恩密度和感恩频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大学生。分析其原因,第一,这是由于男生和女生在生理结构和社会角色方面都有很大差异,女生的情感比男生情感更加细腻善于表达,在情感体验方面要比男生更加强烈,所以在获得同等帮助的情况下,女生的感恩体验要比男生多。第二,男生和女生的归因方式不同,女生更倾向于将造成事情发生的原因归为外部因素,因此,女生在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会产生更强的感恩,而男生则更倾向于将事情的结果归为自身的原因,在得到帮助时不会对他人产生更多的感恩。

3.4党员与非党员大学生感恩没有差异

研究结果显示党员与非党员在感恩上没有显著差异,从理论上讲,党员大学生应该比非党员大学生更先进,思想素质、道德素质都要更高些,党员大学生的感恩也应该比非党员大学生高,可从本研究所得结论来看事实却并非如此。因此,高校也应该更加注意培养党员大学生的感恩,因为他们在学生当中起着带头作用,他们的感恩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集体的感恩。

3.5获得奖学金情况不同的学生在感恩深度上有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获得1000元以下奖助学金的大学生以及未获得奖助学金的大学在感恩广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获得2000元以上奖助学金的大学生。分析以上结论可知,获得奖学金很高的大学生可能还没有未获得奖学金和获得1000元以下奖学金的大学生感恩水平高,这可能是由于获高额奖助学金的同学家庭确实很贫困,觉得国家的帮助是理所应当的,因此反而不会产生高的感恩,这也就是为什么获得过更多帮助的贫困学生反而感恩意识会更差些。

4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对策

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全社会都应该予以高度的关注并且不断努力地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本研究就从大学生感恩的状况入手,提出三点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对策。

加强对大学高年级同学的感恩教育,经常开关于感恩教育的主题班会,宣传感恩,营造感恩的氛围。同时,对大学新生也要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保持一颗感恩的心,服务社会报效祖国。

学校应该对男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鼓励他们勇敢地真诚地表达感恩。高校教师应该着重加强对男大学生的感恩教育,给他们创设更多的机会去体验感恩,表达感恩。

高校应重点关注一些学生的感恩,比如说党员大学生、获得过奖学金的优秀学生以及获得过助学金的贫困学生。党员和获得过奖学金的优秀生都是同学中起带头作用的学生,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会影响到其他同学,应该利用好这些同学的模范带头作用,培养学生的感恩。贫困学生在学校当中一般处于弱势群体,他们可能因为家庭经济情况的原因会缺乏自信,因而没有高的感恩,所以,一定要重点关注这些学生,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他人、国家及社会对自己的帮助,树立自信,从而增强他们的感恩。

【参考文献】

[1]michaele.mcCullough,Roberta.emmons.theGratefulDisposition:aConceptualandempirucaltopography,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2002,82:112.

[2]马云献,扈岩.大学生感戴量表的初步编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5):387–389.

大学生奖学金个人总结篇7

每个学校,或者每个学院都会设立各种类别的奖学金,除了统一的校级奖学金,每个学院还会有社会各界或成功校友赞助的“XXX奖学金”,看上去名目繁多。刚升入大二的小C翻着学生手册里各个奖学金的说明、针对对象,申请方式……不知道和自己有没有关系。从刚公布的大一学年成绩看,她的排名在专业前五,像是已经具备了评奖学金的先决条件。而同寝室的小Y从学生处听说到能否获奖学金对以后保送研究生、找工作都很重要,正在劝说寝室里的每个姐妹都去申请奖学金。“这么多种类,要申请哪一个呢?”小C指着学生手册各种奖学金问小Y。“这个,这个,还有这个,搭得上边都申请,反正就是多抄几张申请表而已。”小Y说着,又急忙转回头继续在她的申请书上罗列申请理由。小C探头一看,什么“担任班级生活委员”、“参加勤工俭学”、“班级活动打扫图书馆”、“参加过的社团活动”……所有有关系的没关系的事情密密麻麻地写了满满一页。“要写这么多啊?”小C皱眉问。小Y点点头:“听学姐说,做过的事情、参加过的活动,能写的都写上,评选老师就是按这些内容评分的,说不定哪个活动就能加分了呢。”小C半信半疑地坐回自己的位置上,开始回忆自己大一时候参加的各种社团活动、校内外的事情。

申请表交上去之后,寝室里的姐妹也就没再关心这个事。直到某天学院公告栏里贴了一张大红榜公布上一学年的奖学金获得者,大家凑上去仔细搜寻,名单中,小C获得了学习优秀二等奖学金,小Y是学习优秀三等奖学金。这是学校统一的奖学金,按照学习成绩依次排名,不需要申请。而她们写了很多申请书的那些个“XX奖学金”、“XXX奖学金”在红榜里离她们的名字好远好远。

转眼大二也一晃而过。大三开学,发成绩单的时候班长很兴奋地告诉小Y,她上个学期考得很好,在系里都能排进前三,还说她肯定能获那一年的“松梅奖学金”。“松梅奖学金”是他们学院名额最少的一个奖学金,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是按历年的情况看,无一不是颁给成绩最好的几个学生。正当全班同学都认为小Y会获得“松梅奖学金”时,公布的结果却让大家大跌眼镜,得到这个奖学金的是隔壁班一个成绩远不如小Y的同学。小Y心里一落千丈,很不是滋味,她忿忿地去问学生处的老师。老师看了她一眼,轻描淡写地说了句,奖学金不是只看成绩,还要看其他方面。小Y问,其他方面怎么看?有没有明确的评分标准。老师愣了一下,含糊地说道,这个评选老师知道。

大三结束后,小C开始忙保研的事情,小Y开始找工作,两个人暑假都没有回家,经常在一起互相帮忙修改简历,互相指点面试的注意点。在一次一次的总结中,她们发现保研看重的是学习成绩和学术能力,所以小C梳理了自己这三年来参加过的学术活动、竞赛,协助老师做过的项目,写的论文,充分在简历中展示自己的学术能力和研究潜力;而找工作更看重待人做事的能力,所以小Y整理了自己大学期间为班级做过的服务,在社团组织过的活动,勤工俭学的经历等等,在简历和面试中展示出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和技巧。大四上学期,小C成功地保送到她理想的学校和感兴趣的专业,小Y也顺利地进入一家大型外企实习。她们忽然发现,大一时曾以为很重要的奖学金,在简历、申请书以及后续的学习工作中,只不过是可有可无的一笔而已。不管是保研还是找工作的过程中,很少有面试官会提到奖学金这件事。

本科毕业后,虽然这对好朋友都还在北京,但因为城市太大,各自的学业工作太忙,俩人也不常见面。有一次同学聚会,买单时小Y很客气地要付钱,大家推辞不过就由着她结账了。

“那就算是当年你没请的那顿了。”小C说。

“什么时候欠你们一顿饭了?”小Y不解地问。

“就是大家都以为你会获松梅奖学金那次啊,不是说好了你拿到奖学金后请大家吃饭的吗,结果后来……”小C顿了顿。

“哦,对对,我想起来了。后来发现原来没我的份。”小Y拍拍额头,毫不介怀地笑了。“你不说我还真忘了那回事了。我不像你还留在校园里,现在工作上班,谁还关心你以前有没有拿过奖学金呢。”

大学生奖学金个人总结篇8

【关键词】手术室量化考核奖金

中图分类号:R197.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71-02

为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我们对手术室护理管理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改革,将量化积分引入奖金分配制度,根据每名护士服务质量的优劣、工作责任的大小和工作量的多少,合理地进行奖金分配,极大地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热情,提高了管理效能和护理质量,收到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1方法

1.1手术计分的组织形式手术计分由护士长1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2人、护士1人组成,护士长任组长。每次手术完毕,洗手、巡回护士将手术时间、、术中情况等记录在每日手术排班表格中。手术计分组每天进行核对,计算分数并存档。手术计分小组成员每人负责1周,月底进行总分。评分标准及每日评分结果均公布在公告栏内,以便核对,对有疑问的记录则进行调查、核实,及时纠正,对虚假记录者视情节轻重采取批评教育或扣除奖金的形式进行处罚。

1.2奖金的组成奖金按月发放,50%的奖金根据手术积分发放,45%的奖金根据职称和夜班情况发放,5%根据工作纪律和工作质量的考核结果发放。每月由护士长以及选派的护士共同统计出各位护士的积分值,再结合职称、夜班数、工作纪律和工作质量三项内容,算出每位护士的奖金。

1.3手术积分奖首先将手术室工作分为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器械班护士和管理岗位,不同岗位计分值不同,强调向苦累岗位、高责任、高风险岗位倾斜分配[1]。计算的核心是将手术费的1%作为每个具体手术的分值。上台1分/小时,巡回0.8分/小时,值班0.7分/小时,值班做急诊手术1.2分/小时。连续工作超过7小时后记时翻番。器械班及护士长得平均分值。

1.4夜班奖为了鼓励护理人员上夜班的积极性,安心护理工作。不同资历的护士上夜班有不同的系数,同样资历的护士,上夜班的系数比上白班护士的系数高0.1。

1.5护理质量考核奖将手术室质量考核分为规章制度的执行、护理质量(术前术后健康教育、手术配合)、服务态度、护生带教和继续教育等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又列出很多具体细则。发生一起一般差错事故,扣当事者全月奖金的50%,严重差错事故扣发全月奖金。丢失或损坏器械、物品者扣发当月奖金的10%。根据管理细则酌情扣分。

2量化考核方法

计算分值方法为:每人每月分值×系数=该月总分值,所有人总分值相加得手术室总分值。医院奖金总数÷手术室总分值=金额/分。因此,每人每月绩效工资=月度总分值×金额/分+满勤金额。负责人将每人每天的分值均公布于众,增加透明度。

3讨论

3.1充分调动了手术室人力资源的潜力和积极性实践经验使我们体会到:制定合理公平的奖金分配制度,加强了工作责任心,手术室工作质量大幅度提高,各项工作都能顺利完成。以前个别人挑拣工作,不愿洗手上台或长时间手术、重大手术不愿意配合等现象不再存在。按手术计分分配奖金,充分体现了多劳多得、按劳分配、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打破了以往平均分配奖金、做多做少都一样的弊端,消除了消极怠工现象[2]。

3.2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综合素质合理的奖金分配方案激发了护士的工作、学习积极性。认真学习、钻研业务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得到了提高,各专科组积极配合新技术、新手术的开展,工作中有意识地积累经验,收集资料,并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撰写论文。

3.3服务态度明显改善对手术病人术前、术中及术后特别重视,认真做好心理护理,及时与病人及家属沟通交代,将相关知识、术前术后注意事项都十分详尽地介绍给病人及其家属,真正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服务态度的改善使病人及手术医生满意度的大幅度提高,真正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以医生为轴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医院目标[3]。

总之,量化考核的实施,使护士工作量的考核具有公正性、客观性和全面性,体现了一切以数据说话的原则,对护理人员的晋升、评先、评优提供了客观依据;提高了护理管理工作效能,促进了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闫艳丽,张敏等.手术室量化管理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应用.护理学杂志,2005,20(12):55.

大学生奖学金个人总结篇9

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自1989年开展以来,已成功举办六届。十多年来,竞赛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吸引了一大批学生积极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发现和培养了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潜力、有作为的优秀人才,推动了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发展。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共青团湖南省委、省教育厅、省科协、省学联联合举办的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权威性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活动。此项活动旨在激励广大在校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迎接挑战,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发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我省这项竞赛取得了比较显著的人才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在全社会尤其是高校产生了重要影响。

湘潭大学自参赛以来,在全国和湖南省“挑战杯”竞赛中已获得包括全国一等奖在内的各项奖励39项。湖南省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将于11月底在我校举行,目前我校已全面启动竞赛筹备工作,努力将本届全省“挑战杯”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成展示我校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校精神风貌的一个重要窗口。

作为大学生科技事业服务的学生科技管理组织,作为湘潭大学推广科技文化组织,作为为大学生提供相关科技服务的学生载体组织——应时代潮流,扬科技风帆,我们为了进一步宣传推广科普知识,浓郁校园科技氛围,坚实校园科技文化基础,尽展当代大学生热爱科

学、崇高真理的进取精神,并发现和造就更多的科技人才,为了履行在湘大学生中普及科学技术氛围的职能,促进湘大学生主动了解、学习科学技术知识,特别是主动了解“挑战杯”,我们计划在10月15日至11月15日期间举办“挑战杯”知识竞赛——暨湘潭大学第四届百科知识竞赛。

二、活动目的

今年11月底,湖南省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将在我校举行。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杯,迎合挑战杯“导向性、示范性、群众性”的特点,配合校团委的工作,我们计划在10月10日至11月15期间以湖南省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神州八号今年底上天为背景,与学生网政中心联合举办“挑战杯”知识抢答赛暨湘潭大学第四届百科知识竞赛。以期达到促进全校学生主动了解“挑战杯”的目的,为11月的湖南省第七届“挑战杯”在学生中作好预热工作。本次活动是继“百灵鸟”辩论赛后,又一次全校型的大学生知识竞赛。在共青团湘潭大学委员会的领导下,经湘潭大学大学生科协与湘潭大学网政中心合力组织,全校各院各班积极参与,共同打造一场全新的知识盛宴,为全校学生了解知识、学习知识、运用知识及深化科学认识,浓郁校园科技氛围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也为全校型的学风建设以及知识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

三、活动组织形式

主办:共青团湘潭大学委员会

承办:湘潭大学大学生科协

四、活动流程

一)活动预计时间及活动地点

1、赛程预赛:第一场2006年10月21日

第二场2006年10月22日

第三场2006年10月28日

决赛:总决赛2006年11月04日

2、地点学生活动中心或逸夫楼报告厅

二)参赛形式及基本流程

1、参赛选手及助赛观众

活动面向湘潭大学所有本、专科院系展开(包括成教学院),由校团委下发文件到各院,根据要求每个院选派3名主答手及40名助答观众(全院学生人数少于400人的院系可以互相联合组队参加比赛)。要求参赛选手参加比赛时穿着端庄正式,助答观众中设置相关的负责人,并准备好具有自己院系特征的口号,也可自行准备标语、海报等助威道具。各院将以上人员名单(主答手必须写明姓名、班级、性别)在预赛前一周交至校科协办公室(或关诗兵同学tel:5176736处)。3名主答手中必须有2人以上(包括2人)为06级学生,且至少要有一名女生。

2、在预赛前召开动员准备会议,在会上听取各个院系意见,并为各院系提供本次比赛题库。将所有参赛队伍分为a、B、C组,抽签决定预赛分组。预赛前将各场预赛的邀请函派发到各院团委书记及团委学生会处,预赛后,a、B、C三组中的前两名晋级决赛,每组第三名颁发“优秀组织奖”。

3、科协将根据预赛结果组织决赛,决赛前必须将决赛邀请函派发到各院系,通过决赛将角逐出本次活动的冠军、亚军、季军。晋级决赛而未获得名次的队伍,给予“优秀组织奖”。

4、颁奖与活动总结

奖项:冠军奖金及奖品(总价值1000元)+奖状+证书

亚军奖金及奖品(总价值600元)+奖状+证书

季军奖金及奖品(总价值300元)+奖状+证书

最佳组织奖奖金及奖品(总价值200元)+奖状

活动总结:对本次活动的组织、运行情况及取得的成果和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总结,并请周益春副校长作总结报告。

5、活动的后续工作

①书写本次活动的总结报告并在2006年11月25日前交至校团委。

②举办科技电影月。

③争取在校广播站和湘潭大学报以及其他媒体上对本次活动进行报道。

三)活动的动员与宣传

1、活动动员:召开各院系团委学生会代表大会进行活动动员。

2、活动的宣传:

⑴活动前期宣传

①邀请校广播站、校报等相关媒体对本次活动进行报道。

②制作并张贴海报、喷绘、横幅。

喷绘12元/平方五幅3m*3m

海报五张

横幅80元/条五条

喷绘、海报、横幅分别悬挂于兴湘、金翰林、南苑、北苑、职业技术学院、琴湖公寓等地的重要路口或显眼地段。内容主要为宣传比赛赛制、开始时间等相关事宜。

⑵活动中间宣传

①邀请校广播站、校报等相关媒体对活动进行跟进报道。

②制作并张贴喷绘。喷绘内容为三场预赛及最后决赛的时间地点,比赛队伍等相关内容。

喷绘12元/平方4*5幅1.2m*2m

⑶活动后期宣传

①邀请校广播站、校报等相关媒体对活动结果进行报道。

②制作并张贴喷绘。喷绘内容为决赛结果。

喷绘12元/平方5幅1.2m*2m

四)比赛流程

1、必答题环节

a.题型设计

题目内容全部于挑战杯有关,题型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答题共五轮,每轮每队依次回答一个题目。

b.答题规则

每轮答题分别由每队一名队员回答,回答不出或回答错误不得由其他主答手补充。

c.答题时间限制

主持人读完题,选手必须在10秒内答题有效,超时视为弃权。

d.评分标准

每队有基础分100分,答对加10分,答错、弃权不加分。

e.观众答题

当一名选手答错题时,主持人可请求观众重答,答对可获得精美礼品。

f.主持人公布各队得分情况

2、抢答题环节

a.题型设计

共30道选择题,主持人依次读题,各队用抢答器抢答。

b.答题规则

各队得到答题权后,必须在10秒内回答完毕,超时视为答错,同一题可抢答两次,第一轮回答错误可再进行一次抢答。

c.评分标准

答对的队可加10分,回答错误的队伍予负5分。

d.主持人公布各队得分情况。

中场休息10分钟(决赛时取消)

3、主观论述题环节(只在决赛中进行)

a.题型设计

各队按顺序随机抽题

b.答题方法

各队抽题后,主持人给出10分钟自由思考时间(即中场休息时间)做答题准备,每队派一名代表阐述本队的观点。

c.答题规则

从主持人宣布正式答题起,全场不可再讨论,各队依次阐述观点,时间限制在3分钟以内。

d.评分标准

论点明确5分表达清晰5分

思考创新5分综合表现5分

e.回答完毕,评委给分。主持人公布各队得分情况。

4、风险题环节

a.题型设计

所有题目根据难易分为10分,20分,30分三种分值。

b.答题规则

每队只有一次选择答题的机会,主持人在读完题后10秒内答题有效,超时扣分。

c.评分标准

答对加分,答错扣分。

d.观众助答

主答手回答错误时可由主持人请观众重答,答对赠送精美礼品。

e.主持人公布各队得分情况。

5、超级冲锋题

a.题型设计

以选择题为主,每队有三次答题机会,且各次分植分别为:10分20分30分

b.答题规则及评分标准

每队派一名队员答题,每次答对得分,并可以选择是否进行下面的答题,答错一次或不知道回答可请求现场观众助答一次,观众答题正确可获得精美礼品一份,选手再次答错则按本次答题得相应分值扣分,如全部答对则另加30分作为鼓励。

c.答题时间限制

主持人读完题,20秒内回答正确有效,超时扣分。

d.主持人公布各队得分情况。

6、总结颁奖

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果,由嘉宾为获奖队伍颁发证书和奖品,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

五)比赛时间设置

1、预赛入场30分钟

比赛时间120分钟

会场清理30分钟

2、决赛入场30分钟

比赛时间150分钟

会场清理30分钟

六)赛场布置

由李青凯、黄文庆全面负责:

包括茶水、幻灯、音像、座次表、组织入场及会场的清理等等。

七)主持人聘请及决赛评委邀请

主持人;两名(男女各一)化妆与租借衣物

嘉宾邀请:校团委老师及学校其他部门相关领导、老师

五、财务预测与分析

一)宣传资金

喷绘12元/平方五幅3m*3m12*5*3*3=540元

25幅1.2m*2m12*25*1.2*2=720元

横幅80元/条五条5*80=400元

请贴(21个*2个/院+6个*1个/院)*2元/个=96元

小计:1756元

二)奖品设置资金

奖项:冠军1000元+奖状+证书

亚军600元+奖状+证书

季军300元+奖状+证书

最佳组织奖200元奖金或礼品+奖状

观众助答礼品四场比赛共计600元

合计:1000(一等奖)+600(二等奖)+300(三等奖)+2元/个(奖状)*9个+5元/本(证书)*9本+200元/个(最佳组织奖)*6个+600(观众助答礼品)元=3763元

小计:3763元

三)主持人聘请资金预测

男女各一:50元/(场*人)*4场*2人=400元

化妆与服装:200元

小计:600元

四)会场用水资金预测

矿泉水、茶叶、茶杯、其他

小计:200元

五)科技电影月资金预测

4周*2天*10元/每天=80元

小计:80元

六)其他杂务预测

用于印制各种资料及购买会场用品及其他相关活动用品

小计:300元

总计:

1756+3763+600+200+300+80=6699元

『竞赛演示系统和『电脑抢答器被中国农业银行总行指定为行业知识竞赛专用软硬件!

大学生奖学金个人总结篇10

关键词:学生资助励志教育结合

2007年开始,国家大幅增加了对高等教育学生经济资助的投入,明确提出了“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各项助学政策,扩大受助学生比例,提高资助水平,从制度上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1]。本文从工作实践出发,以我校为例,对现有高校资助体系进行了分析,同时介绍了我校将学生资助与励志教育相结合中的特色做法,这对探索解决如何在帮助贫困大学生物质脱贫的同时实现精神脱贫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一、新资助体系下国家财政对学生资助工作的主要经济投入

2007年6月,在国务院的部署下,财政部、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包括《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等8个配套文件,就落实新的资助政策做出了明确规定。

新的奖、助学金体系中提出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三大资助措施。其中国家奖学金由中央政府出资设立,用于奖励高校全日制本专科生别优秀的学生,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8000元,全国资助总人数为5万人,约占在校生总数的3‰;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

奖励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励标准为每人每年5000元,每年奖励资助约51万名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3%;国家助学金主要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助其解决生活开支。国家助学金的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每年资助约34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20%;这三项措施施行所需资金全部是政府投入[2]。三项资助措施覆盖面达高校学生总数的23%,资助人数相当于过去的7倍。

二、从我校学生经济资助工作现状看现有资助体系

目前,我校学生资助工作中,国家投入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我校当前本科在校生数为19946人。2008年我校共发放国家奖学金41.6万元,52人获奖;发放国家励志奖学金340万元,680人获得奖励资助;发放国家助学金679.6万元,3398人获得资助。奖励、资助金额1061.4万元,受助人数4130人,奖励、资助面约占全校本科生数的21%。资助面未达全国平均水平,这应和国家财政投入偏向投入中西部省份高校有关。

2007年开始,财政部、教育部、国家开发银行在江苏、湖北、重庆、陕西、甘肃5省市开展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试点,从我校情况来看,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获贷人数和金额目前已超过国家助学贷款获贷人数和金额。2006―2007学年,我校共有1156人获得国家助学贷款,贷款总额额为573.01万元,2007―2008学年,获贷人数为622人,贷款总额度321.19万元,而2008―200年,贷款人数进一步下降,获贷人数为497人,总额度257.99万元。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人数和金额则逐年增加,2007―2008年,我校共有430人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贷款总额度为248.655万元,而到2008―2009年,有717人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贷款总额度为388.03万元。随着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在全国的进一步展开,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获贷人数和金额还将进一步增加,在未来几年内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将成为最主要的助学方式之一。

此外,我校勤工助学基金呈缓慢增加趋势,2008年累计提供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2000余个,发放报酬200余万元。学校还设立了阳光助学金”(120万元,自筹)、“励志助学金”(200万元,自筹)等校内专项困难补助。2008年企业和个人资助金额为149万元,对受到“西部助学工程”资助的学生及其他家庭特别困难学生减免全部或部分学费,2008年减免额度达27.38万元。

现有资助体系为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解决路径――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住宿费问题,以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为主,以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为辅;解决生活费问题,以国家助学金为主,以勤工助学等为辅;此外,校内助学金和社会奖助学金等多项资金作为资助体系中的有益补充,使得现有资助体系得到充分完善。

三、我校在贫困生感恩励志教育中的特色做法

在贫困大学生的物质帮扶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的同时,我校开展了一系列对贫困生的励志帮扶教育,主要有以下五种做法:

(一)三困生的“一对一”帮扶。

建立健全了“三困生”档案(“三困生”特指学习困难、经济困难及心理存在困惑的学生),做到每个学习困难的学生都有定向指导,每个经济困难的学生都有明确的解决措施,每个心理存在困惑的学生都有心理支持体系,从而促进了“三困”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注重心理帮扶。

为每个学院配备了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的心理辅导员,这样能够及时发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加强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通过开设心理访谈形式,重点帮助贫困生认识自身的人格特点,掌握积极的应付方式,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以提高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力。学校在对贫困学生实施援助时,有时实行“隐蔽”的方法,以避免“贫困生”的标签对贫困生产生消极后果。

(三)爱心活动。

营造团结互动的集体氛围,吸引贫困同学参加自己的社团,如“自强社”、“大学生勤工助学中心”、“爱心联盟”等。其中,“爱心联盟”通过“回收饮料瓶助困”的行动感染了众多大学生,其举办的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爱心活动,受到了《人民日报》、江苏人民广播电台、《扬子晚报》、《新华日报》、《镇江日报》、《京江晚报》等各级各类媒体的关注。众多网站转载了他们的事迹,“爱心联盟”在“高校十佳百优学生社团文化展”活动中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

(四)义工制和自愿捐款。

我校2006年制定了《江苏大学受助大学生义务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文件规定:凡受到各级各类助学类奖助学金资助,且符合义务工作基本条件的大学生,及其他欲申请各级各类助学类奖助学金的学生必须完成一定时数的义工。接受资助时,必须承诺毕业后向学校“爱心基金”自愿捐款,培养学生的回馈意识。该基金已陆续受到52名贫困毕业生的爱心款32450元。

(五)典型人物评选。

每年开展“励志之星”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励志之星”和“励志优秀学生”在各学院进行事迹巡讲,引导其他贫困生学习他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品质,以及克服困难、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让学生养成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我校贫困生人格逐步完善,思想健康向上,校园内时常可见他们自强自立、感恩奉

献、互帮互助活动的身影,爱心春潮在校园不断涌动。

四、对推进励志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思考

在大力推进励志教育工作的实践中,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仅靠现有的规章制度是不够的,励志教育应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配合,不仅要有典型的帮扶活动、感恩励志体验活动、励志人物教育活动,还要与日常生活习惯培养、学校校风感召力、社会风气影响力,以及各种书籍、影视文化作品等软教育相结合,这样,励志教育才会深入人心,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一)建立一支励志教育的师资队伍。

这支师资队伍不仅要有专业的具有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的辅导员,而且要有班主任和专业教师,他们应共同研究励志教育与各方面力量的统筹协调问题,着力实现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学、认知教育与行为实践的有机统一。按照素质强、业务精、师德好的要求,切实加强实施励志教育队伍的建设。通过对在职人员的培养、培训和引进人才等方法,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动态发展、骨干带动、全员参与的励志教育师资队伍。

(二)建立励志教育考核评价体系。

励志教育和任何其它教育教学活动一样,想要获得持续的成果,并真正发挥作用,考核评价体系是不可缺少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色、师资力量、教学条件等特点,建立多元的励志教育评价体系。抓住励志教育的领导体制和投入保障机制、队伍建设机制、工作运行机制、部门联动机制、绩效评价机制等关键问题,制定励志教育工作考核评估办法,建立健全专项督导和检查制度;同时,还应建立与督导和检查制度相配套的激励惩处机制。

(三)强化对励志教育的研究。

由学校设立励志教育科研和教研课题,划拨研究经费,从不同的角度,选取不同的对象,用不同的方法开展研究。励志教育的研究要重实效、重结合,既要着眼于解决励志教育的理论问题,又要着眼于解决励志教育的实践问题。通过召开研讨会、交流会等方式,推动对励志教育的广泛研究,同时还要积极运用和推广励志教育研究的理论成果、实际成果、方法成果、教育成果等。

(四)拓展励志教育的范围。

开展感恩教育,应以亲情教育入手,营造感恩的氛围,唤醒大学生的感恩之心。高校的感恩励志教育还应与爱国主义教育、就业等工作密切结合,教育学生审视自己的社会角色、青春价值、家庭责任,从而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拥有积极的生活与工作的态度,感谢学校、家庭和社会,进而提升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

参考文献:

[1]卢玄玄.贫困大学生资助方式探讨.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