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英语校本研修工作总结十篇英语校本研修工作总结十篇

英语校本研修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2:29:03

英语校本研修工作总结篇1

初中英语研修心得范文1通过六天的研修,我对英语教学有了新的认识。首先,新课程理念标准认为,课程不是教材,教学也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的过程。真正的教学过程,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下面简单说一下我的学习体会:

一、对自我的重新认识

通过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一个新的转变,作为一位英语教师,必须具有渊博的英语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维品质,流利的英语口语。在英语的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再把英语知识的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和目的,也不再把主要精力花费在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上,而是以学生为中心,不仅教会学生课本知识,还要注意情感态度的教学,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做人。

二、教学方法的改变

过去的在英语教学中总是老师讲,学生记。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听众,学生自由练习很少,口语、听力非常差。现在我们要转变这种模式,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效率呢?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在教学中应把时间和空间多留给学生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建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运用小组合作方式,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全面提高。

合作学习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没有独立思考就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将流于形式,质量不高。有准备的讨论交流,才可能是高质量的交流。提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给学生思维空间;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一个教师对时间如何分配,直接反映这个教师的教学观。探究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决定了探究学习必须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否则就是一句空话。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在于老师的调动。在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后,就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设计模仿、会话、口、笔头操练、提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教学活动中。虽然我们的教学条件有限,但我们可以根据实际运用实物、自制教具来使课堂形象生动。

3、利用学生的差异,采用分层教学

这次感触很深的是分层教学的理念,以前在课堂上对学生总是采用统一的要求,这样对于差一点的学生由于听不懂,便在课堂上做小动作,产生厌学情绪,学习效率很低,如果采用分层教学,那么每个学生都有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任务,通过完成任务可以建立学生的信心,并且可以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师以学生的英语学习为中心,扎实抓好课堂教学,让学习落到实处。现在很时髦的提法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是对于有些连英语的皮毛都尚未闹懂且情绪极易波动的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很少有人知道教学的重难点,很少有人掌握得了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所以我个人觉得课堂的主动权还是应该属于老师的,老师来安排和调节课堂教学活动,监控教学过程。

总之本次培训活动丰富多彩,内容充实,效果较好。尤其是是专家们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都是用现代教育的思想,站在培养学生英语素养的高度来认真分析教材,从确定教学目标入手,重点研讨如何使用材料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难点放在选择适应探索活动的教学方法上。整个活动中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了研究、学会了讨论,特别是研讨气氛异常活跃,好多好的点子,在思维的碰撞过程中应运而生,这次培训可以说是英语教学上的一次盛会,大家相互探讨、畅所欲言。因此这次培训活动对大家今后的英语教学大有好处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初中英语研修心得范文2在全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好形势下,本学期我努力工作,使自己在校本培训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本着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原则,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现将本学期的个人研修情况做如下总结:

1、在业务方面:

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为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2、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她们的先进教学方法。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我要多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提高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课堂上会静下心来思考的能力。有些同学的特点是比较浮躁,在问题面前不知从哪儿下手回答,甚至没有读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回答。这学期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4、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5、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积极阅读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并作好读书笔记,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6、在课改中,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7、勤于动笔,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校本研修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初中英语研修心得范文3转眼间,校本研修即将结束,喜悦伴着汗水,成功伴着艰辛。为了使自己在校本培训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完善自己,现就以下方面做如下总结:

一、思想表现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对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知识与经验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因此,就需要我们不断地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有效研修,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与知识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教学需求。通过这次网上教师培训,我深入思考了我校初中英语教研组的校本研修活动。根据我校教学工作计划,本学期我们英语教研组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精神,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为目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教学常规验收为契机,完善和深化英语学科教学常规,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重点探讨课堂教学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策略,重点围绕“课例研修”通过一系例的研修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力求英语阅读教学既扎实有效,又开拓创新,积极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在校本研修期间,本人是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去完成这次任务的,我相信任何的收获都离不开辛勤的付出,校本研修是我们提升专业水平的平台,也是把知识转化为力量的平台,只有在校本研修中认真实践从培训院学到的理论知识,我们的进步才能与日俱增。

二、研修目标与措施

开展以“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实施”为主题的校本研修活动。并制订本校英语课评价标准作为衡量一节好课的标准。开展以观评课为主题的校本教研活动。本学年我们计划以个人观评课、备课组集体观评课,教研组集体观评课等多种形式调动更多学生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与师生互动,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达到课堂岗位练兵的实效性,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通过教学实践和教育行动研究,力求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益,努力去实现面向全体学生,轻负高效的教学;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强化教研组建设,增强教研组的凝聚力,完善校本研修体系。积极参加“研修一体化”,开展“区域协作研修活动。为青年教师搭建平台,让她们在各种活动中锻炼自己;让她们在不断的实践和反思中快速提高。结合教研室和学校的其它工作安排,本学期有一些教师参加不同层次的培训、评比活动。组内应落实专人进行针对性辅导。校本研修是集集体和个人的智慧的修行之旅,要做到带动一方的教育,一个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只有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才能达到一定的目的。

1、继续贯彻上级关于师德师风建设有关会议精神,通过政治学习组织教职工认真学习,进一步端正教职员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积极性,引导广大教师正确对待苦乐观、荣辱观以及质量关。以工会活动为载体,开展学陶师陶活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学生服务,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坚决杜绝违背教师职业道德,有损教育和教师形象的现象,一经发现,即予教育,批评指正。

2、进一步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课程改革纲要,了解掌握当前课程改革的任务,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明确新时期教师发展目标,增强开拓创新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提高全体教师的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

3、以同轨学科为单位,组织备课组,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确立备课组教学质量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备课组集体备课制度,同学科的教师要做到“一结合、两发挥、三定、五统一”。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优势;定时间、内容、主讲人;统一进度、重难点、作业练习、单元测试题和教学目标。

4、认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做到人人上教研课,人人、参与说课评课。集体备课,同时开展“一课例三讨论”活动,切实提高教研质量。

5、交流个体学习感悟,包括理论学习体会自学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知识,认真研读有关新课程教育理论,并认真撰写读书笔记。

6、专业知识和课程标准学习,包括新课标解读、教材分析、试题分析、学科发展前沿、学科方法、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内容。

三、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取长补短

1)网上观课、评课

孟津县在网上提供优质课资源,借助网络平台,我们积极参加学校资源库建设,毫无保留地上传备课资料、教学课件、教学案例等,与组内同仁共享教学资源,在教学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2)校外听课、评课

学校经常组织我们英语教师集体外出听课、评课,听取经验介绍。

3)组内听课、评课

每学年每位老师开一节组内公开课,组内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4)骨干教师展示课

校骨干教师每学期开一次展示课,供组内教师观摩、研讨。

四、以教学反思为基础,培养教学反思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要想做得更好,就必需培养教学反思习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地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查漏补遗。我基本养成了“天天反思,月月总结”的习惯,每天上完课后,在备课本上做好简单的反思记录,每月月底写一个教学反思案例。我每上完一次公开课,都会静下心来对自己的课堂来一次深刻的反思,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调控,师生互动,学生学习效果等方面去进行反思,并认真地做好记录,作为以后的教学经验来储存。

五、个人发展

1)用心读书,不断学习。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能量,我深深体会到读书能给我增添乐趣,能扩大我的视野,能充实我的生活,能指引我的从教之路,因此,我在研修期间也用心品读着一些教学专著,其中精读的书有《爱的教育》,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刘良华的《教育自传》,并写了读后感。

2)在研修的过程中,我们接受别人的建议,反思自己的做法,积累了一点经验,虽然浅薄,虽然不成熟,但能用一点笔墨把自己的观点记录下来也算是一项成果,我结合自己在校本研修实践中的经验,融合在培训院学得的理论知识和跟班学得的综合知识,写了两篇研修论文,分别是《情景创设与有效教学》和《以校本研修为平台,实现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点滴思考》。

3)为了记录自己的成长过程,我在研修过程中也认真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写成博文上传到博客上去,还用心去浏览别人的博客,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作品发表评论。

八基本功训练。

英语校本研修工作总结篇2

关键词:大学转型教学改革大学英语

2015年初,河北省启动了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成为河北省首批十所试点高校之一。为落实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整体部署,提高学院整体水平,加快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步伐,落实转型发展的各项具体工作,开展了推进英语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的项目,由原来上四学期的公共英语课时缩减成上三个学期,第四学期英语课改成了选修课,改变选修课比例偏低的现状,为适应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后英语教学课程体系改革,英语英语选修课教学也采用了相应的措施。

1.学生所需英语选修课课程的调研

首先,在第三学期英语课上,给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学生可以采用多选的形式,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你最喜欢上的英语选修课:旅游英语,职场英语,跨文化交际在生活中的应用,西方礼仪文化,英文电影配音与口语交际,美国文化入门,欧洲文化鉴赏,考研英语,英美文学鉴赏,英王室古今轶闻及中英王室文化对比,趣味英语翻译,英文电影与文化赏析,趣谈中国文化及英译,英文歌曲与语言文化,英语测试技巧(四级方向),大学英语六级。学生们普遍对这些课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对英语测试技巧(四级方向)、旅游英语、英文电影与文化赏析这些选修课关注较多。

2.适应转型发展后的英语选修课的举措

笔者承担了旅游英语这门选修课。为适应转型发展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不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在上选修课时,实行了新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这些项目通常包括几方面的内容,一是针对每个小组学生的兴趣选一个旅游景点;二是要求学生找资料、收集信息;三是学生整理资料,做ppt;四是在展示环节,改革每节课都是优等生在发言的状况,规定每个学习小组的每个成员必须轮流上台展示,给全班同学做5分钟的讲解,用各自喜爱的方式尝试和体会。在展示过程中,有表现得非常到位的,也有表现得特别欠缺的。但即使再展示不好的学生,老师也会静静地等待他们展示完,绝不会中途打断他们。因为一旦被完全否决,他们的信心就会备受打击,其他学生会产生恐惧心理,教学又会回到由优等生主宰课堂的原路上。放手让学生一次又一次地尝试、探索和总结,让所有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种项目训练几乎是所有学生都要参与,注重了理论的应用性,使课程融入更多应用性元素,深度挖掘和广度拓展实践教学,把应用性贯传课程内容,也培养了学生们将来适应社会的表述技能。

3.改革后的英语选修课的效果

在经历了英语选修课课改之后,我们的课改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上充满了笑语,气氛非常活跃,真正做到了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快乐;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了,从单词到句子,再从句子到短文,从对话表演到知识点讲解,同学们个个都能朗朗上口,轻松应对;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增强了,大家都懂得如何分工协作;学生体会到了课堂是获取知识的场所,这为培养出地方经济产业发展急需的合格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4.对英语选修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英语选修课教学改革中存在许多应注意的问题,尤其是课堂秩序较难维持,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内容难以完成,教学进度缓慢;课堂用语母语使用过多,语音语调不够准确;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持久,积极性出现差异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认真钻研,灵活挖掘教材,重组教材中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通过多种形式的问题设计,把散乱的知识、语言、语法变为简单有序的知识系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案,为上好不同类型的课打好基础。

总之,本科院校转型已成为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对高等教育改革提出的现实要求,教师要把课程改革工作落到实处,同时要善于总结得失,及时修正,及时完善,促成学生从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向知识的主动建构转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玲玲.需求分析理论下大学英语选修课模块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英语校本研修工作总结篇3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用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一.引言

近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进程中出现了一种新的高等教育模式――应用型本科教育。应用型本科有四个特点:第一,以培养应用型的人才为主。第二,以培养本科生为主。第三,以教学为主。第四,以面向地方为主[1]。上述特点决定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应照搬传统本科教育的办学模式,而应该以课程改革为核心,探索一条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

大学英语是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的大学英语教学也应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沈阳工程学院从2009年开始实施“层次化核心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项目。该项目是2009年度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于2010年1月正式立项,在构建应用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本文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介绍,总结项目经验,为进一步研究应用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提供思路。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

1.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为指导,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入手,以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作为切入点,以改善教学条件、建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为基础,以学生的英语基础和水平为依据,按照“以人为本、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并使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成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2.需求分析

(1)学习需求:一项以本校学生为调查对象,针对应用型本科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9.67%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拿到学士学位;72.89%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一半以上(57.63%)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就是为了考试及格;认为学习英语是提高自身素质的一个途径的学生占59.33%。由于学生自身条件和家庭条件的限制,选择“出国留学”和“考研”的学生不是很多,各占16.95%和35.6%。

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比较实际,主要还是出于对就业的考虑,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人才市场上给自己增添一个砝码。接近六成的学生能够认识到学习英语是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课程体系的设置应突出“应用”,既考虑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也要把学生的就业需要充分考虑进去。为此,应开设后续课程,保证学生的外语学习四年不间断。

(2)对所学课程的需求:针对是否应开设外语类选修课,以及选修课程的内容所进行的调查结果如下:

图2需求分析――对所学课程的需求

分析表明,大多数学生认为应开设后续选修课程。这表明学生对现阶段大学英语课程开设两年的设置感到不满足,而对后续选修课程的开设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3.课程设置

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是进行课程建设的关键。根据本校实际,我们设计并实施了应用型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

(1)构建“层次化核心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以现有大学英语必修课为核心课程,结合专业课程建设,开设适当的公共选修课程,实现学生在校期间大学英语学习不断线,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增强其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同时,进一步加强核心必修课程的层次化建设。继续实行和进一步完善分级教学制度,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资源,建立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大力开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使大学外语必修课程向层次化、多元化、个性化、开放型的方向发展。

(2)构建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

4.教材建设及教学资源开发

文秋芳在论述英语教材的编写时提到了三个重要原则,即:以“人的发展”为重要依据、以第二语言理论的最新成果为依据、充分体现中国外语教学的特色[3]。“人的发展”这一编写教材的原则,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教材建设也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或编写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教材。

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多是近几年新建的院校,或是由原来的专科学校经合并升级后组建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以教学型教师为主体,科研力量较薄弱;同时,由于升本时间短,对本科的教学规律尚处于摸索阶段,因此,还不具备独立编写适合的教材的能力。另一方面,现有的主流大学英语教材大多是以一本院校为核心编写的,并不适用于目前呈多样化的办学格局。因此,如何建设应用型的大学英语教材就成了课程建设的关键。

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推出了一套“应用型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经过详细考察,并参与了其中“视听说教程”的编写工作,我们认为这是一套科学、实用的教材,主要体现在:

(1)教材的设计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本教材明确以中、低起点的学生为主要对象,从选材到练习,充分考虑这些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心理特征。

(2)突出教材的应用性。在教材的编写中,每一单元包括“语言技能培养”、“语言实际应用”和“语言能力拓展”三部分,从体例上兼顾实用性的语言训练和人文性的传统精读,体现很强的情景型、职场型等特色,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此外,教材练习的编写体现了四、六级考试的最新趋势,也解决了学生通过四、六级考试的需要。

(3)注重人文精神培养,关照学生心灵成长。教材内容时代感强,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语料的选择突出“新”、“奇”、“趣”,时代感强,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抓住他们的兴奋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材编写体现“语言与文化并重”的原则,既重视语言教学,也注重对文章思想内涵的探讨,符合语言课程作为文化素质类课程的特征。

(4)课程资源丰富,辅助并指导教学。该教材丰富的课程资源不但能使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而且对教师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和引领作用。教材的主编都是教学经验丰富的二语习得专家,因此教材集中体现了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第二语言理论的最新成果,有助于应用型院校教师弥补这方面知识的不足。

除了选用应用型的教材之外,我们还在教材的“本土化”上下功夫。为了更好地利用教材,我们组织教师开发了“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积件库”。该积件库是专门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服务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其开发和建设的目的就是整合课程资源,为教师教学提供指导和服务。教师通过使用积件库,可以共享资源,更新教学理念,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积件库”以大学英语综合课教材为设计蓝本,以现有课程设置方式为积件库一级分类目录,以教材教学单元为二级分类目录,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三级分类目录,对教学资源进行模型构建和优化。教师可自行选用积件库中提供的积件资源进行自由组合,加上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创建属于自己的教学课件,真正实现“我的课堂我做主”。

5.教学模式

(1)层次化的核心课程教学:

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应用型大学英语必修课实行层次化教学,即分级教学。分级教学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语言学习规律,以学生的英语基础和水平为依据,按照“以人为本、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旨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并使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按照教育部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规定,结合我院本科学生培养目标的要求和我院教学资源的现状,把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按照学生英语实际水平划分为“预备级起点”、“一级起点”和“二级起点”三个教学层次,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案等,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在讲授、辅导、练习、检测和评估等方面充分体现层次性。分级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营造不同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分别进步。

分级教学实行动态管理。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每学期期末考试总评成绩,在下一个学期初进行一次微调,允许部分学生调换教学层次。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我们不断进行相关研究,如院级教研项目“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优化研究”,完善分级教学制度,使层次化教学日趋科学化、合理化,教学效果不断改善。

(2)选修课程教学:

在核心必修课程实行层次化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对学生进行调查的结果,结合教师的研究方向,自2010年3月以来,我们面向全院学生陆续开设了8门外语类公共选修课:欧美文化选讲、初级俄语入门、日本文化选讲、英语视听说、基础英语写作、外教口语、英语语法和大学英语四级强化训练。为了了解选修课开设的效果,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课程效果满意率达到90%以上,并提出增加选课名额。

事实证明,选修课程的开设,能弥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不足,拓展外语学习的空间,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共外语教师相比专业英语教师而言缺乏学科建设依托的尴尬现状。

6.教学评估体系

应用型大学英语教学评估采取过程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两种评估并重。学期总评成绩构成如下:

为使平时考核更加合理,并能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有效学习,需要制定科学的平时成绩考核方案,并使教师通过多种形式指导、监督和考核学生学习过程。为完善教学评估体系,我们进行了“大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估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的相关研究(辽宁省教育厅立项课题,2009年6月――2010年6月),并将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教学,有效地促进和反哺了教学。

三.教学实践成效

1.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思想。

通过实行新的教学体系,教师了解了应用型院校的特点,教学不再象以往一样照搬其他本科院校的模式,确立了以应用为主的宗旨,紧密围绕学生的实际需要构建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就业、深造、可持续发展的多样化需要。

2.促进教师以教学为平台开展研究。

项目组成员多是具有丰富教学和改革经验的骨干教师。两年来围绕课程体系构建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积累了一批研究成果。

(1)相关立项: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外语选修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研究(辽宁省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专项,2011年至今);高职高专英语后续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中国职教学会教学研究会项目,2010―2011年);大学英语教学形成性评估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辽宁省教育厅项目,2009―2010年);高职高专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研究(辽宁省教育厅项目,2009―2010年)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积件库开发(院级科研项目,2010―2011年);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优化研究(院级教研项目,2010年至今)

(2)参编教材:《应用型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3),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物业英语》,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3)获得的奖项:2010年9月,项目组成员参加了辽宁省第十一届教育软件大赛高等教育组的比赛,其中:“实用英语多媒体教学课件”获得二等奖;“大学实用英语口语多媒体教学课件”获得三等奖;“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课件”获得优秀奖。

3.促进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分级教学促进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材施教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选修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锻炼和展示英语水平的平台,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不断增强。在2011年6月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2010级部分本科学生共498人参加考试,其中,达到425分以上的246人,达到49.39%。在2011年辽宁省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大赛中,我院四名选手在复赛中表现优异,全部闯入决赛。

大学英语课程的授课质量受到校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我校督导组对大学英语课程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课程课堂教学质量优良。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在学院教学大赛中,公外部教师多次获得优异成绩。2011年,公外部3名青年教师代表学校参加市级教学大赛,1人获得“教学标兵”称号,2人获得“教学能手”称号,为学校争得荣誉。

四.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其核心是课程建设。一个科学的课程体系会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发展;一个不适应社会需要的课程体系必将对英语教学产生阻碍作用。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适合我院特点的应用型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潘懋元,2010,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年第1期:10-11.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文秋芳,2002,编写英语专业教材的重要原则[J],《外语界》(1):17-21.

英语校本研修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校本课程研究开发成果探讨建议

一、导论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问题陈述

2010年秋季,甘肃省全面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按照普通高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选修两部分组成,选修分为选修i和选修ii。其中必修和选修i为国家课程,选修ii为学校课程,至少6学分。学校课程也称校本课程,是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求利用当地和学校课程资源,以学校为主导,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师的创造性和聪明才智,由学校或学校与外部教育科研等单位合作开发和实施的课程。

英语校本课程是以英语为载体,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特长为目的,以学生为活动主体,使学生热爱英语学科,并形成良好英语素质的一门课程。英语校本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英语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创建一个五彩滨纷的英语学习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随着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广,各省教育部门对校本课程研发和开设都做了统一规定,但只是最基本的原则要求,无法照顾到各类学校、各个学科的特殊性。因此,本校本课程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的转化,发挥学校办学特色。

(1)本课题实验的理论意义:随着新课程的推广与实施,英语校本课程的研发在全国各普通高中已经广泛开展了起来,但研究的大部分成果来自中东部发达省市,本课题实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本地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空白,进一步拓宽英语校本课程的研究领域,从而为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形成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内容开放的三级课程体系进行理论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2)本课题实验的方法论启示:目前我省各普通高中的英语校本课程开发都处在论证、探索、开发阶段,本校本课程教学要求教师采用提问式、谈话式、讨论式、表演等教学方法,通过该校本课程的实施,可以不断增强教师的课改意识,提高教师课程开发实施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我省高中英语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领域和教学模式,进而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更多的方法论支持。

(三)相关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综述

随着新课程在全国范围内的逐步推广,针对普通高中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专项研究也随之成为新课程研究的亮点之一。来自华东师大一附中的黄光炜以本校实践经验为基础,从中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和问题、文化视域下的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影响英语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及要把握好的几点原则等三个方面论述了文化视域下的中学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在实证研究方面,我国一些条件较好的中学在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方面作了大胆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很多学校还编辑出版发行了自己的校本课程。例如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刘少文老师所开设的校本课程《感受英国》,依据其本人在英国学习期间所走访的20多个城镇和拍摄的图片,引导学生多方位、全面而具体地了解英语背景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进而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学生对家乡社会经济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浙江湖州二中英语组所开发的校本课程《走遍美国》、《走马观花看英伦》则以特写镜头的方式向学生展示了美国和英国的人文、地理名胜古迹,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

二、研究过程

(一)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课题主要围绕课题“高中英语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一游遍英伦”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课题组根据主持人王振强老师在英国留学期间所参观的英伦三岛各个名城及周边名胜古迹为线索,选编介绍这些城市概况及名胜古迹的文章,结合其本人在英国所撰写的留学札记和所拍摄的5000多张精美图片,向学生全面展示英国的人文地貌、名胜古迹,帮助他们更加直观的了解英国,强化他们的跨文化意识,进而为深入学习和运用英语打下坚实的文化背景基础。

校本课程《游遍英伦》(travelsaroundtheUK)课时规划:本课程设计为1个学分,用时18课时,每周2课时,9周时间完成,1周时间复习考查。本课程总共由18个章节组成,分别为:联合王国简介、英格兰、伦敦及其名胜古迹、温莎宫和伊顿公学、古城巴斯和布里斯托尔、索斯伯里平原上的古巨石阵、布莱顿和朴茨茅斯、莎士比亚的故乡――艾汶河畔的斯特拉特福、牛津、剑桥、坎特伯雷和多佛尔、伯明翰和诺丁汉、曼彻斯特和利物浦、英格兰北方明珠――约克、苏格兰、爱丁堡和格拉斯哥、威尔士及其首都卡迪夫、北爱尔兰及其首都贝尔法斯特。每一章由读前、阅读中、读后三部分组成,“读前”主要设计2道思考题,鼓励学生开动思维机器,通过头脑风暴等方法收集相关背景知识;“阅读中”主要精选介绍相关城市的文章两篇,配备精美图片若干张,向学生全面展示相关城市和景点的信息;“读后”部分每篇文章设计练习题5道,用于检测、巩固、加深学生对于所读文章的理解。

教学模式和方法主要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多采用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小组讨论等活动形式;讨论结束后小组推荐代表向全班展示;教师适时点拨,合理评价。课程评价主要通过检查、课后作业等手段重点评价其学习的过程。具体包括:①出勤情况(10%)。②课堂表现(如发言、讨论和主题演讲等)(20%)。③平时测试成绩(20%)。④终结性考试(50%)。

(二)课题的研究步骤和经过

第一阶段(2010.6―2011.6)课题论证和申报阶段

首先由课题负责人牵头,全体成员集体行动,通过图书馆查阅、网络查询、购买相关资料等途径搜集校本课程相关资料,初步设计并提出校本课程纲要。与此同时,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科学性、可行性论证,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思路和框架,并据此制定出校本课程研发实施方案,选编、印制校本课程初稿,并邀请市教科所教研员对初稿进行审定。其次,按照中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研究2010-2013年资助金项目的相关要求填写课题立项申请书,申报课题审批立项,2011年5月课题被正式确定为中国基础教育英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并在《中国教育报》等媒体上公布。第三,按照实施方案的规划,课题组编制问卷调查,发放、收集、积累问卷分析结果,为课题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2011.8―2013.6)实施阶段

本阶段课题组首先组织撰写开题报告,并召开了隆重的课题开题会,会上课题负责人宣读了实施方案,并提出严格的规范和要求。随后校本课程《游遍英伦》被统一纳入3所实验学校课程体系,进入学校整体课程表,在高一和高二年级开始开设,每周2课时,每学段共计18课时,1个学分。通过1年的开设,课题组广泛征求参研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归纳总结相关建议,并依据相关建议修改完善校本教材,颁布、出台实施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案、学分考核办法以及教学指导建议。同时课题组开始收集、整理反馈信息,各学校之间交流研究材料,撰写完成了课题实验中期成果报告,2012年7月课题组顺利通过了中期验收。

2013年8月开始,课题研究进入第二轮实施阶段,本阶段主要在第一轮校本课程试用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规范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并对过程性评价、终结考试、学分认定等环节提出更加详细的规则,确保本校本课程符合新课程实验的要求。同时,课题组多次召开各个参研学校教师联席会议,收集本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探讨有效的解决途径,并进行了精品课程展示,使每一位参演教师都对于本课题研究有了更多的思考,也有了更加丰富的收获。

第三阶段(2013.6―2013.8)归纳总结阶段

在前两个阶段顺利完成之后,课题组再次编制研究效果调查问卷,检验两年来校本研究的效果,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同时采用跟踪调查、访谈记录、整理分析个案资料等方法,收集、筛选和审核各项研究资料,积极组织论文投稿,交流推广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总结研究成果,分析统计数据,撰写课题实验总报告,编辑出版校本课程《游遍英伦》。2013年8月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了鉴定,鉴定小组对课题结题材料进行了认真的评定,一致同意课题结题。

三、研究结果的讨论与分析

本课题研究从开题到结题,已经3年有余,我们认为:“高中英语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一游遍英伦”的研究达到了预期目标,实现了研究的目的,成效显著。

1.参研教师教学理念得以更新,教学理论水平显著提升

作为国家新课程三级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之前很多教师对校本课程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各参研学校通过专家引领,细化教师培训,通过实施校本课程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换,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随着教师英语教学理论的提升,他们的课堂教学能力也获得了提高,教学行为得到了改变。如今,各参研学校教师在课堂上更多扮演的是学生英语水平提升的对话者、促进者和引导者,成为反思型教师,成为英语个性教学风格的铸造者,各校英语课堂教学面貌正以全新的姿态出现。

2.通过课题实验,各校教师科研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通过三年多的课题研究,从搜集整理各种资料到课堂教学的贯彻实施、问卷调查材料的统计分析、结题材料的撰写等,使得各参研学校的英语教师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每位教师在讲授校本教材中研究,在研究中改进校本教学,边教边研,走教学与科研相结之路,不但取得了优异的英语教学业绩,而且在校本教学研究上成果颇丰。参研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和自己的研究探索撰写出多篇教学论文,并有8篇论文正式发表在国家、省级刊物上,其中《英语课堂教学巧用音视频资料》一文还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转载于《中学外语教与学》(2011.7)。课题组所开发编辑的校本教材《游遍英伦》在2012年白银市中小学优秀校本教材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3.构建了校本课程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本课程严格贯彻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课堂上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每节课先由各个小组讨论学习,集体研究解决各节的重难点,借助提前做好的幻灯片由一位代表向全班进行展示,最后教师进行点评的模式进行,选修校本课程《游遍英伦》的学生们学会了更好地适应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式,上课时不再消极等待,而是积极动脑,积极思维,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去获取知识,大家争先恐后向全班展示本组的学习结果,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对英国的了解得到进一步深入,家长对实验的效果非常满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随着对英国地理、历史、人文等方面知识的增加,很多学生对于英语学习兴趣的也得到了正迁移,这一点在问卷调查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而通过前、中、后测等得到的数据对比分析,课题组发现各实验班学生的英语平均分比对比班有显著的提高,差距最大的达到10分之多,3所实验学校的英语高考成绩也都有了新的突破。

四、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反思以及今后的工作重点

由于受教学理念、授课时间、课时设置等主客观因素的限制,课题实验中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待高效使用

通过问卷调查,很多学生反映要求增加视频资料和更多的音乐、图片等,以此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趣味性,而受课时量约束,再加上下载相关视频介绍资料并不容易,解决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在今后的课程准备阶段付出更多的努力。

2.缺少人文方面的内容

受课程开设时间和体系约束,本校本课程内容多涉及英国的历史、地理、建筑等,缺少人文方面的内容,例如英国历史上的名人传记,普通英国人的生活方式、习俗、美食等,需要增加这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英国风情。

3.学分认定需要进一步规范

英语校本研修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医学类;全英文授课;留学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3.22.068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3)22-0109-02

0前言

佳木斯大学是国家留学基金委批准的黑龙江省8所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委托培养单位之一,是教育部批准招收全英文授课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来华留学生项目的52所高校之一。目前在校留学生人数已达700多人,学历教育留学生占留学生总数的82%,涉及21个硕士专业方向和19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史、理、工、医等几大学科。

2011年,我校开设了医学类全英文授课留学研究生课程班。此课程班采用全英文授课,覆盖我校医学类4个一级学科。国家留学基金委对这个课程班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政策扶持,在未来几年,在稳定招生的基础上,规模将不断壮大,也会有更多的自费留学生申请入学。

通过深入研究,在实践中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医学类全英文授课留学研究生课程班的课程体系,将为扩大我校医学类英文授课留学研究生的规模,提高留学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提供重要保障。在此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我校英文授课留学硕士研究生班的专业分布将成为可能,同时也能为其他高校提供宝贵的经验。

在医学类全英文授课留学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有如下特殊问题必须充分考虑。

1医学类留学硕士研究生在本科阶段的医学基础教育背景

随着世界各国对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出台的《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的认可,全球医学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得到了快速的推进。世界各地医学院校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其中包括医学知识、临床技能、职业态度、行为和职业道德等得到了界定。也使各国医学教育的学历互认和职业资格互认成为可能。但是,政治制度、文化背景、经济状况、等各种因素都可能对医学教育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产生各种影响,教学的侧重点和培养目标也会有很大的区别。

因此,必须充分考虑生源国在本科阶段的医学基础教育背景的不同,结合具体的培养目标,修订培养方案,完善教学计划和评估体系,才能建立科学的医学类全英文授课留学研究生课程体系。

2课程设置的具体特殊问题

2.1政治类科目

政治理论课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明确规定的研究生必修课程。各医学院校都开设了不同学时的相关课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技术哲学》等。绝大多数院校的政治理论课为54~72学时,一般是3学分。但是根据《高等院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政治理论应当作为学习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专业的外国留学生的必修课,其他专业的外国留学生可以申请免修。因此,在制订培养方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各国留学研究生所在国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文化风俗习惯各不相同,政治类科目的设置及相应学分的要求是删除或是替代。成功的做法是为学生开设一些介绍中国人文、地理及传统风俗类的课程,既能提高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加强留学生对中国文化和传统风俗习惯的认知又能提升亲华度。

2.2语言类科目

很多高校的医学类研究生培养方案都明确要求学生能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为培养学生外语能力,大多数院校都开设英语,也有部分院校在开设英语的同时,还开设俄语或者日语。公共外语和专业外语总学时大约占理论学时总数的20%。医学类全英文授课留学研究生大多来自母语是英语或者所在国的官方语言是英语的国家,对他们来说,汉语就是他们必须要学习的外语了。虽然他们在华学习期间使用的授课语言是英语,但是在其进入临床轮转期间,要求所有的患者与他们用英语直接沟通是不现实的。因此,在语言类课程设置方面应充分考虑留学研究生的汉语基础,对课程的内容、程度、学时和学分的设定要进行充分的论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设2~3门汉语强化类的课程,特别是医用汉语,为学生后续的专业学习和临床实践打好语言基础。

2.3方法类课程

方法类课程主要包括《医学统计学》、《医学科研方法》、《临床流行病学》、《医学文献检索》和《计算机应用》等课程。有的医学院校将方法类课程放在公共课模块,有的放在专业课模块,有些课程作为必修课,有些课程作为选修课。不同国家的医学类本科生的课程设置不尽相同,方法类课程的知识基础参差不齐,在为医学类留学研究生选择方法类课程时,要充分调研学生的原有知识结构,确定开设哪些必修课,哪些选修课,以及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的比例。

方法类的课程在课程结构和学时调整时,应该侧重于实践环节,增加实验和实践学时,让学生真正掌握必要的科学研究方法,而不仅仅是理论知识。对于《医学统计学》课程,应该充分考虑留学生的基础知识背景,可以适当增加学时,并侧重于专业软件的使用及科学研究实例的分析与研究。

2.4选修课

目前很多国内高校的研究生选修课程,已经成为学生获得学分的一个主要途径,并不能充分发挥其拓宽专业基础理论的作用。更有很多课程不适合留学生选修。医学类留学硕士研究生的选修课,必须结合留学生的本科教育背景,结合留学生教学的实际来安排和设置并不断更新。要把选修课作为扩大留学研究生知识面的重要手段,同时也要为加强学生方法类课程学习和专业类课程学习效果提供辅助的支持作用。

医学类留学硕士研究生的选修课,应以学术讲座和学术讨论的形式为主,课上的学时不必太多,可以借鉴美国医学类研究生的课程设置特点,采用细水长流式,充分调动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分设置少,供选择的课程数目增多,各有侧重,从而能充分发挥选修课的作用。

3结语

医学类全英文授课留学研究生的培养,目前还是一个不断探索、逐渐完善的过程。要针对留学研究生的实际特点和具体情况,安排课程学习,调整教学计划,加强教材建设,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适合医学类全英文授课留学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以确保医学类全英文授课留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这对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和加强国际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赵万霞,辛暖,赵伟.改进来华留学生教育提升办学国际化水平[J].高等教育研究,2002(20).

[2]崔爽,段丽萍.浅谈美国大学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特点[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4).

[3]祖雅琼,马骏,李丽剑,等.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10).

英语校本研修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 理工类大学;英语专业;人文课程设置

1.引言

根据《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有特色的英语专业人才已成为今后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教学的主要努力方向。外语界专家如戴炜栋、刘毅,何其莘等都就课程体系改革做过相应研究,但大都针对外语院校、综合性大学本科英语专业。据最新统计,目前我国开办英语专业的高校有939所(何其莘, 2009),其中理工类院校占1/3。如何改进现行的课程设置以适应学科发展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决定着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的成败。本文探讨如何对现行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优化,寻求课程设置合理方案,以引起更多的思考。

2.理工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之后,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就考虑到了交叉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这与2000年颁布的《大纲》的要求不谋而合。上世纪80年代末,国家对专业目录进行调整,科技英语专业只成为一个培养方向。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开设的相关知识课程总体上可分为三大类:数理课程、计算机课程、行业专业课程。现今我国数量庞大的“英语专业”中,特别是近年来在传统上或依然是以理工科为主的院校中设立的“英语专业”,有相当数量根据实际内容来看,也许称之为“专业英语”更为贴切。理工类课程虽然是理工类院校的优势,但在具体的实践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3.课程设置理论依据及课程设置改革探索

3.1理论依据:《大纲》指出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是外语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当前外语专业课程建设主要面临以下几项任务:(a)开设与复合学科有关的专业课、专业倾向课或专业知识课,加强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b)探讨在专业课、专业倾向课或专业知识课中如何将专业知识的传播和语言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课程的效益等。国内外学者对外语课程设置进行了探讨,把课程设置的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分析学习者的需求和目的,确定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和分级,进行适当的教学安排,对学生进行分班,选择、改编或编写合适的教学资料,设计学习任务和评估方式。

3.2课程设置改革探索:各个模块课程设置具体要求如下:

公共基础课:本模块课程应有必修课和选修课,能够满足通识教育的需求,有的理工类、经贸类和管理类课程与专业方向课相辅相成,可引导学生选修这方面的课程。尤其是多开设一些理工类学生所缺乏的人文学科的课程,比如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修养。

专业技能课: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应当对“双基”加强训练,把技能课程、专业知识课程和人文知识课程的学习融为一体,增强技能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同时也有助于人文素养和知识的积累。毕业生对专业技能课重要性的排序是:口译、听力、笔译、写作、口语、视听说、精读、应用文写作。可以看出,应用类的课程被毕业生广泛重视,说、听、译、写的技能和相关课程最被关注,各种形式的阅读需要程度最低。毕业生认为,大量阅读可以课后自主完成。至于语音,每个人的程度不同,而且普遍水平在提高,如何进行因人而异的教学应引起重视。

专业知识课:专业知识课按照《大纲》要求开设英语语言学概论、英美文学、和学术论文写作等必修课。同时增设语言文化类的选修课以提高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课排序居前位的是:跨文化交际、英美社会文化、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语国家概况。而像修辞学、词汇学、文体学等专业性较强的课认可度较低。基础的、对提高修养和对外交流有直接帮助的课程受到普遍重视,而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只合适一部分学生。也就是说,毕业后从事英语专业学术性研究的学生比例不大。因此,在专业知识课设置方面,应注意基础,因地制宜,根据学生的爱好、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合理的专业知识课教学计划,增加选修课的数量和科目。

相关专业知识课程: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不同和将来就业的需要,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尽量要考虑到系统性、广泛性,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一些专业方向课程,使他们能在专业方向方面有所发挥。对相关专业知识课的认可度排序是:外贸函电与谈判、国际会议英语、科技翻译、国际贸易实务、国际法入门、涉外企业管理、国际金融概论、经济学概论等。涉外经济类课程的认可度最高,其次是国际会议英语、科技翻译。这体现了学生就业以后的工作需求和我国当前的国情。毕业生就业后一部分会从事涉外工作,大部分进入经济领域,只有少部分进入其他领域。所以,涉外经济、国际会议英语、科技翻译的需求较大。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文化概论的认同度既超过了计算机应用,也超过了专业英语,可见学生希望系统了解自己的文化。所以,如何合理配置、讲授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应予以重视。

实践教学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要增加实践教学课程的比重,压缩课堂教学的课时,多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发挥的机会,还他们学习的主体性地位。实践环节中的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要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保持一致,不能流于形式。

3.3加强师资建设。师资队伍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为了培养合格的英语专业人才,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学校要有规划、有目标地引进人才(学科带头人)、稳定人才和培养人才,尤其要重视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从而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

4.结语

和外语院校、师范院校等其它类型院校的英语专业相比,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的教育资源不同。要利用其办学优势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备其它类型院校的学生所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就必须建立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结构优化的课程体系组织模块。要使课程设置动态化,在保证和《大纲》要求一致的前提下,可根据各方面的变化适时调整,保证适合形势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戴炜栋、张雪梅.本科教学评估与英语专业教学评估刍议[J].中国外语,2008(3):4-8.

[2]胡文仲,孙有中.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人文教育—试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6.

[3]秦秀白,吴古华.发挥理工院校的办学优势努力培养复合型的英语专业人才———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办学模式综述[J].外语界, 1999(4).

[4]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5]杨国旗.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1(9).

作者简介:

刘剑辉 (1972-),哈尔滨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王莉(1981-)哈尔滨人,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习得理论

李靖 (1972-),哈尔滨人,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语言哲学,语言习得理论,应用语言学

注:该论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理工类大学外语教育人文主义转向策略研究”

英语校本研修工作总结篇7

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1-0121-04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在药学本科的培养方案中,很多医药院校都包含《药学英语》课程,或为专业必修课,或为专业选修课。不同院校所用的教材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而且普遍认为市场可供选择的几种教材各有优势,但是都存在一些不足[1,2],不少院校结合自身特点补充了一些教学资料甚至自编教材,同时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西部民族地区药学本科中进行《药学英语》的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右江民族医学院2011版专业培养方案规定,《药学英语》是我校药学本科(四年制)学生第3~4学年的专业选修课程,共36学时2.0学分。从我校2009级药学本科开始,笔者从事了2年的《药学英语》教学探索与实践,下面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浅谈《药学英语》在民族地区药学本科中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1.教学目标的定位

我校地处少数民族聚居的百色革命老区,主要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占在校生的60%以上。我校的培养目标是“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级应用型医药人才,大多数毕业生到本民族地区的基层单位工作。因此,我校药学本科药学英语的教学目标要立足我校学生的实际,服务于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毕业生未来工作和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定位。相对于东部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我校药学本科生的公共英语基础较薄弱,听说水平更低,而且将来多到本地区的基层单位工作,进行专业外语交流的机会很少,专业外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药品说明书的阅读、深造学习、科研前的文献检索和论文题目与摘要的写作上。因此,我校药学英语的教学重点在于中低难度专业外语的阅

2.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安排

目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药学英语》教材有:①复旦大学出版社,章国斌主编,涵盖药品说明书、英美药典、药品生产管理规范、美国《化学文摘》(Ca)和药店英语等内容。②高等教育出版社,李有贵主编,以药品说明书的主要内容为纲,对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宗旨是提高学生在药学涉外业务中的英语交际能力。③人民卫生出版社,史志祥主编,分上下册。上册为基础药学英语部分(科普类),除按药学专业学科分单元介绍外,还有药典、药品说明书、新药研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等章节,每单元最后介绍医药英语构词知识。下册为专业药学英语部分(以专业杂志最新论文为主),也按学科分单元。④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史志祥主编,包括临床药学英语、药品英语名称、专业文献阅读和翻译、药品说明书、中药学英语等。⑤人民卫生出版社,李大魁主编,包含临床药学概况、药物评价、药物治疗学、药物安全性、药历文档、专业研究论文与医生和患者的沟通等。根据教学目标定位,我校选用适合分学科深造学习的教材,即史志祥主编的《药学英语》(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版)。由于该教材存在一些不足,尚不完全符合我校的教学需要,笔者汇编了教学资料予以弥补。教学内容的安排如下:

(1)专业词汇该教材没有摆脱公共英语的思维模式,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文阅读-背单词-做题的老路上[1]。而我校药学英语教学重点是阅读翻译,影响阅读的关键是专业词汇,这正是专业英语与公共英语的最大区别,应是本课程教学的核心。因此,本课程的首要任务是传授学习专业词汇的方法。很多词汇中包含具有固定含义的前缀、后缀和词根,少量的前缀、后缀可以派生出大量单词,掌握前缀、后缀可以轻松学习专业词汇[3]。尽管该教材课后以15个表的方式汇编了大量医药英语词根和零散的前缀、后缀,改善了第3版教材忽视专业词汇构词法的面貌,但是没有系统汇编常见前缀、后缀,难以与公共英语衔接;没有汇编有机化合物的英文命名法则,难于教学大量药物的化学名称,而这恰恰是药学英语的核心词汇。为了照顾学生的公共英语基础,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笔者补充了英语常用前缀、后缀和词根表,于第1次课(3学时)讲授,实现公共英语词汇与专业英语词汇的衔接;为了便于学习药物的化学名称,笔者补充了英文化学命名简介等资料,于第2次课讲授,这也是第1次课构词法的应用。

(2)课文阅读第3~7次课,笔者选教了7篇上册的课文,内容分别涉及不同学科,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构词法和英文化学命名法则推断专业词汇的含义,同时总结翻译技巧。第8~9次课选教2篇涉及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的下册课文,重点是了解专业英语论文的结构。

(3)实践应用该教材涉及药品说明书,进行了一些科普性的介绍,但是没有对药品说明书的常见项目进行系统介绍,也没有举例进行说明书的阅读,学完后不能真正掌握药品说明书的阅读技巧。此外,该教材没有涉及文献检索和论文题目与摘要的写作,不适应科研和的实际需要。因此,笔者补充了FDa英文药品说明书规定项目、2个药品的英文说明书、Ca检索讲义、论文英文题目与摘要的写作技巧和常见错误分析等资料,于第10~12次课讲授。

3.教学方法与效果

由于授课内容包括几个板块,不同板块之间差异较大,宜针对不同板块运用不同的授课方法。

(1)专业词汇板块从公共英语单词学习经验交流入手,与专业英语词汇进行比较,轻松过渡以增强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如给出一个大学英语四级核心词汇president,提问学生是如何学习和记忆的?引导学生总结出前缀、后缀、词根、复合和外来语等几种构词法。接着分类列出常见的前缀、后缀等,运用构词法分析公共英语单词,再引导学生推测专业英语词汇的意思。例如,表示否定、相反意义的常见前缀有:ab,dis,in,un否定;mis,pseudo错误;anti,contro,counter相反,反抗。分析disappear,“不出现”就是“消失”,推断antibody,“反抗身体”就是“抗体”。对于有机化合物的英文命名法则,先要求记住甲烷methane,乙烷ethane等几个烷烃,指出ane是烷烃的后缀,其余部分是表示碳数的词根,各类有机物命名相应改变前缀、后缀即可,如醇类的后缀是把烷烃后缀的e改为ol,甲醇就是把methane相应改后缀即得methanol。课堂中逐一总结,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课后布置一些代表性化合物的命名。事实证明,该教学法很受学生欢迎,取得很好的效果,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大增,为专业词汇学习和后续课文阅读奠定了良好基础。

(2)上册课文板块这部分的课文很多,不可能在短短的5次课内学完,笔者认真选择了几篇中低难度的课文进行教学,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每次课认真筛选十几个有代表性的中低难度的句子作为翻译任务,进行任务型教学;另根据我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实际,个别难度较大的句子不作为翻译任务,由教师直接引导学生翻译。这样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起到引导、启发作用。上课时,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3人),每组都有一个句子的翻译任务,由各组举手领取任务,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翻译作答。翻译前,允许翻译者提问生词求助,面对求助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构词法和化学命名法则推断生词含义;翻译后,教师引导学生纠正、完善翻译,同时总结翻译技巧。如给出翻译任务:

withthedevelopmentofgeneticengineeringandproductionofmonoclonalantibodies,itislikelythatevenmoreagentswillbeproducedartificially.

引导学生推断生词:mono单,clone克隆,monoclonal单克隆的;anti抗,antibody抗体。学生翻译为: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和单克隆抗体的生产,人工生产的药物会越来越多。此时,教师引导性提问:中成药、化学药品、生物制品都是人工生产的,这里的producedartificially到底是提取还是合成呢?最后总结翻译技巧:必要时适当换词以避免字面直译的歧义,这里的producedartificially翻译为“人工合成”更佳。实践证明,本教学法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阅读翻译能力。

(3)下册课文板块下册课文难度普遍较大,不适合任务型教学法。为了让学生对科研论文有一定的了解,为将来深入学习和科研打基础,笔者选了2篇具有论文经典结构的课文引导学生学习,重点介绍论文的结构,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推断文中的专业词汇。经询问,学生表示下册课文较难读懂,难以独立翻译,但是学习后对科研论文结构有了基本认识。

(4)实践应用板块该板块包括药品说明书、文献检索和写作,需要重视实践练习并检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教师给学生介绍相关知识和操作步骤后,结合实例进行示范实践,然后给出实践练习任务由学生当堂实践,接着以抽查方式检验学生的练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马上进行补充讲解和纠正。最后,布置课后实践任务,要求全体学生按时完成。从完成的实践任务来看,学生初步熟悉了以上几种应用技能。

4.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授课学期安排不太合理我校2011版专业培养方案规定,药学本科(四年制)学生第3~4学年选修《药学英语》。根据我校药学本科实习时间安排,可选的学期是大三上或下学期,而学生多集中在大三上学期选修该科目,教务处又安排在上半学期教学,学生还没有药物分析、药物化学、药理学等专业课的中文基础,或中英文同时学习,此时学习专业外语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学生难以学好该课程。建议培养方案规定,只能在大三下学期选修该课程,如果确实需要安排在大三上学期也要安排到下半学期,努力让学生具备药学专业的中文基础后再学习本课程。

(2)学生对该课程重视不足学生对该课程不够重视,在课前少有预习,在课堂上听课学习的积极性不够,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要求每组学生完成一个翻译任务,除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外,还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互动教学的进行。学生在课后也很少复习和自学其他课文,布置课后作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复习。但这些手段更多的是强迫学生被动学习,没有真正从学生内心深处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后尝试在课程开始时提出实际工作的一些问题,突出本课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用实例体现本课程的重要性,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本课程。

(3)课堂互动气氛不够活跃在词汇板块的互动教学中,学生表现得很积极,但是在上册课文句子的翻译互动中表现不够积极,举手主动领取任务的不多,往往要教师指定小组来翻译。领取任务后,小组内部讨论不热烈,往往是由基础较好的同学作答,其余同学较少发言。这些问题反映了很多学生的公共英语基础太薄弱,想积极参与但是底子不足。只有努力提高学生的公共英语水平,才能真正学好药学英语。

(4)教师自身水平有待提高我校外语部的教师由于缺乏药学专业知识,要教好药学英语有较大的困难,而药学专业毕业的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外语训练,特别是口语和听力训练,也没有国外学习或工作的经历,授课时外语口语表达不够流利、准确,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学效果特别是影响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药学专业毕业的授课教师要积极向外语部的教师学习口语和听力,在外语部教师的帮助下努力提高自身水平。

参考文献[1]陈龙.高等医药院校“药学英语”教学的新思考[J].医学信息,2012,25(2):3233.

[2]刘涛,徐玉玲,万德光.基于药学英语特点的教学过程优化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5):7172.

英语校本研修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H319.2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在2009年启动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卓越工程师、卓越医生、卓越农林人才、卓越法律人才。2010年6月教高函[2010]7号文件批准61所高校为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包括“985工程”高校、具有行业背景的“211工程”高校和地方高校,由此正式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这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中国计量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是一所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文学、法学、艺术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校,其规模和办学层次在全国高校中具有典型性。通过对我校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学生进行英语学习需求的调查分析,其结论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很大的普遍性。

为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我校从1997年开始招收优秀学生组成试点班,2006年正式成立量新学院,不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现有学生300多人。2012年,我校质量管理工程专业和自动化专业成功加入国家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开始积极探索和创新卓越质量工程师和自动化卓越工程师的人才培养模式。迄今,我校已有质量管理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五个专业开设了卓越工程师班,学生总数近400人。

量新学院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和质量管理工程等专业培养卓越工程师,都是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一次超越。培养面向国际、面向世界创新型国际化工程人才的首要条件是具有扎实的、与国际接轨的专业知识素质,同时还必须具有国际化的视野和与国际化人才交流的素质和能力。英语在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是一个重要的媒介,在实现国际化培养目标中有着重要地位;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要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水平。

1研究设计

目前在英语教学领域,针对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师”英语教学的研究较少,教学实践更是近乎空白。与一般的大学英语教学相比,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师”的外语培养要考虑国际化培养要求与行业化特殊外语要求(孙立春,2012)。叶云危2013)将拔尖创新人才英语课程定位为通用学术英语,分四个阶段发展学生综合学术英语交际能力和核心学术能力。梁晓波等(2015)认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外语能力培养包括英语基本功和应用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创新思维意识和能力培养、国际化接轨英语能力和国际视野以及专业化英语。

为此,本研究聚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试点班和卓越班,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文献分析等手段,了解试点班和卓越班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的期待和目标,针对这两类特殊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和课程设置框架,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探索大学英语教学在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实现的路径和作用。

在外语教学领域,需求分析最初应用于专门用途英语(eSp)。如今,随着理论框架的完善,需求分析也逐步应用于通用英语(eGp),为外语教学课程设计、教育政策制定、教材评估等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本次自主设计的问卷共105个问题,包括基础信息6个问题、英语学习动机9个问题、学习过程10个问题、学习环境5个问题、考试4个问题、教材4个问题、学习资源10个问题、教学模式8个问题、教学方法5个问题、课堂形式5个问题、课程设置16个问题、选修课程目的10个问题、语言文化类课程10个问题、语言技能类课程10个问题、语言应用类课程9个问题。问卷通过任课教师在课堂内由学生现场作答完成,调查了我校量新学院试点班119位学生、质量专业卓越班49位学生、自动化专业卓越班43位学生。经SpSS统计分析,有效问卷为203份,其中男生116人,占57.14%;女生87人,占42.86%。

2结果与讨论

调查显示,52.7%的学生认为大学英语学习的总时间应该设定为四年,另有28.1%的学生认为至少应该开设到考过六级。但是,66.5%的学生课外平均每天英语学习时间不到1小时。就学生自身英语技能的判断,认为最强的英语技能是“读”(43.3%)和“写”(22.2%);最弱的英语技能是“听”(40.4%)和“说”(29.1%),现在的英语听力水平能听懂老师用英语授课(40.4%)和能听懂听力课程大部分内容(33.0%),而认为能听懂VoaSpecialenglish的仅占5.9%;不能完全听懂老师用英语授课占20.7%。学生最想提高的英语技能是“说”(44.3%)和“听”(26.6%),对大学英语课堂学习的最大期望是“提高听说能力”(72.4%);被调查学生认为,最能提高自己听力水平的方式是看英文原版电影(33.0%)、与人英文沟通(28.6%)、听英文电台(23.6%);最能提高自己口语水平的方式是每天大声朗读课文和文章(29.1%)、多与同学用英语交流(26.6%)。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大“听”和“说”的比重,以尽快补齐学生的英语短板。

调查表明,教师的教学方法(37.9%)和人格魅力(31.5%)对学生的学习影响最重要,48.3%的学生对英语学习“比较感兴趣”,但28.6%的学生“兴趣一般,取决于老师和教材”。54.2%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最大的困难是“词汇量小”;在英语学习中最缺少的是“意志力”(35%)和“独立性、自觉性”(32.5%);最依赖的学习工具是“电子词典和mp3”(34.5%);学习英语中最有帮助的材料是“杂志及课外阅读材料”(44.8%);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视听结合”(37.9%);最喜欢的课外学习方式是看英文电影和听英文歌曲(45.8%);对英语学习最有帮助的三种活动和场景是“记忆”(66%)、看英Z频道或电影(50.2%)、读英文报刊杂志(42.9%)。

学生在英语阅读课中最希望学到的是语言应用能力(62.1%),最喜欢阅读的文章类型是时文报道(36.9%)和文学作品(27.1%);认为最能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方式是每天阅读英文报刊(55.2%),最能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方式是背诵优美课文(60.1%)。

对多媒体网络学习的感受是信息量大(38.9%)和形式多样(36.9%),对教师网络英语教学方法和形式表示满意和很满意的占57.1%,认为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最有助于听力的提升(61.6%)。在网络学习英语时最常用的资料搜索方法是Google搜索(36%)、英语学习门户网站(26.6%);在英语自主学习中心最想学习的是听力(27.6%)、口语(24.1%)和看英文电影或者听英文音乐(22.2%);

对英语教材表示满意和很满意的占61.1%;对英语教学方法表示满意和很满意的占63.4%;对学校英语学习环境表示满意和很满意的占48.5%;被调查的学生认为,影响校园英语学习氛围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积极性”(60.1%);对英语课堂环境的最大需求是活跃的课堂气氛(56.9%);对英语课外环境的最大需求是播放英语电影(42.6%)。

在学生眼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方面是“听说”(65%);最喜欢英语教师能够激发学生兴趣(46.5%)和提供语言实践机会(30.7%);最喜爱的英语课堂教学形式是观看电影和录像(77.1%)、语言游戏(47.3%)、角色扮演或戏剧表演(33.8%);最喜欢的教学模式是互动教学(55.2%);英语教学中,学生认为十分必要和有必要的是用英语授课(38.8%)、语篇结构及篇章欣赏(35.8%)和口语练习(33.3%),认为不必要的是单词听写(20.4%);除课本知识外,最希望老师课堂上补充相关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48.8%)。

学生认为,现行大学英语教学中最需要变革的方面是考试制度(43.3%)、教学方法(29.4%)、课程设置(22.4%);大学英语教材编写需特别注重的是趣味性(55.2%)、现代生活(23.9%);最喜欢英语学习材料主题是幽默故事(45.7%)、历史传说(37.3%)、风俗习惯(33.9%);最喜欢的英语学习资源媒介是纸质教材(44.8%)、网络教材(35.3%);对英语学习帮助最大的是英语电影(40.3%)。

关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教育部要求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

调查显示,学生对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学习的热情很高,认为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应开设的学分为4学分(48.3%);最喜欢的语言技能类课程是英语视听说(70.5%)、高级英语口语(57.5%)、综合英语(51.5%);最喜欢的语言文化类课程是英语电影赏析(71.2%)、英美热点小说与影视文化(69.2%)、英美文学简史及作品赏析(35.8%);最喜欢的语言应用类课程是英语口才与沟通(74.2%)、英语职场翻译(51.7%)、英语演讲与主持(49.8%)、考研英语(43.3%);最喜欢的专门用途英语类课程是旅游英语(75.7%)、国际商务英文沟通(56.7%)、实用商务英语写作(38.4%)、商务英语阅读(38.3%)、标准化英语(37.3%)。

覃新宇(2010)在《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的大学英语选修课程设置》中提出,合理设置大学英语选修课程是实现个性化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蔡基刚(2014)指出,在我国,“大学英语不是一个学科,只是一门为专业配套的公共基础课程”。

调查表明,到了大学英语后续课程阶段,学生更加钟情于语言文化类课程,其次是Z言应用类,再次是语言技能类课程。

为培养和提高拔尖创新人才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提高其学术英语交流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直接从事自己的专业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提升其跨文化交流、沟通和合作能力,参与国际竞争,大学应构建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模块化、系列化、专业化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做到英语学学四年不断线:通用英语课程(第一学年)+后续选修课程(第二学年)+通用学术英语课程(第三学年)+专门学术英语课程(第四学年)。学分总要求14-16学分:通用英语8学分,后续选修课2-4学分,通用学术英语2学分,专门学术英语2学分。

3结语(下转第141页)(上接第97页)

本文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涉及英语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学习环境、考试、教材、学习资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课堂形式、课程设置、选修课程目的和对语言文化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课程的需求情况。调查结果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针对性,改进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促进教材编写,合理利用学习资源,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习效率,优化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基于需求分析,本文提出了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的目标,构建了适应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基金项目:本文得到“浙江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编号:Y201329721)”资助,系“大学英语教学在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学业用途英语、学术用途英语及优质外语教育[J].外语电化教学,2014(3).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梁晓波,谭桔玲,张晓琳.论拔尖创新人才外语能力的培养[J].外语与翻译,2015,(2).

[4]覃新宇.需求分析理论框架下的大学英语选修课程设置[J].教育与职业,2010,(24).

英语校本研修工作总结篇9

关键词:理工类高校 英语专业 问题 对策

1987年,国家教委在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本科专业目录》中正式将外语学科分成四大类,即外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化类、专门用途外语类、语言学类。理工类高校开办的科技英语专业被纳入“专门用途外语类”,其英语专业从此得以正名。一些院校还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创办了专门用途英语专业或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点;一些重点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以其优秀的教学质量、特色化的外语人才培养而引起外语界的关注。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进程中,理工类高校创办英语专业进入高峰期。目前,我国约有1000所高校设有英语专业,其中理工类高校占三分之一左右。

一、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1.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英语专业已经成为发展最快的专业之一。英语专业教育质量的主要评估指标是英语专业四级考试通过率和学生的就业率。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目的是全面检查已学完英语专业四级课程的学生能否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项要求,考核学生运用各项基本技能的能力以及学生对语法结构和词语用法的掌握程度,既测试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测试学生的单项技能,同时也是评估教学质量、推动校际交流的一种手段。但是,理工类高校的英语专业设置历史短,在英语专业教育方面的经验不足,一些学校采用题海战术来提高四级考试的通过率,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英语教学。

就业率是评价一所大学办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由于社会对应用型英语人才需求旺盛,为了满足劳动市场的需要,提高就业率,各高校纷纷开设金融英语等课程,这些应用性英语课程的特点是学程短、见效快、变化快。从短期来看,这些课程的开设的确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但从长期来看,其危害是潜在的。应用性的课程专业口径窄、时效性强,过分强调这些课程就会助长学生急功近利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上缺乏耐心,避重就轻,不愿花时间阅读经典文学作品。这种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思想使得大学教育过于职业化,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背离了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

2.课程设置不合理

从国内高等院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看,英语专业课程大致分为三类: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主要指英语语言学)。公共基础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35%,专业基础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45%,专业方向课学时仅占总学时的20%。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英语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外语专业课与公共课程的比例不协调,公共课程所占的课时偏多,削弱了英语专业教学;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重视语言技能训练,淡化语言文学课程的开设。一些设立英语专业的理工类高校甚至削减英美文学、文化课程教学,压缩该类课程的学习时间。

3.师资力量不均衡

新办的英语专业师资力量往往比较薄弱,专业教师数量不足,每个教师承担的课时量大、科目多。笔者对某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英语专业教师的周课时数在12节左右,最高的达18节。其中,周课时在8节以下的占被调查人数的10%,周课时为8~12节的占68%,周课时在12节以上的占22%。一般教师一个学期要承担两门以上专业课程,在师资力量不足的学校,甚至出现部分教师每学期承担3~5门专业课的情况。

师资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为教师的学历和职称普遍比较低,缺少学科带头人。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经验不足,难以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4.学生个人定位不明确

有些英语专业的学生将英语看做便于从事某项工作的辅助手段,甚至作为出国留学或升学考试的敲门砖。因此,他们重视立竿见影的应用性课程的学习,重视语言技能的学习和各类资格证书的考试。实际上这恰恰阻碍了他们未来的发展。

5.忽视学科建设

理工类高校的英语专业,学科建设薄弱,缺乏坚实的学术研究基础。这一点与学校办学的政策导向密切相关。在某些理工类高校领导的眼中,英语只是一门辅助其他理工类专业提高

毕业生竞争力的工具而已。尤其在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大背景下,他们甚至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是英语专业发展的基础,搞好了大学英语教学,也就搞好了英语专业建设。“在一些理工院校的领导看来,之所以创办英语专业,是因为它是当前的热门专业之一,生源和毕业生出路都被看好;而高校英语教育的学科建设内涵是什么,恐怕并不十分清楚。于是,在一些高校中曾出现这样的情况:学校领导关注的只是大学英语教学,甚至把大学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看做衡量该校英语教学成功的唯一标志。”可以说,相当一部分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在办学理念上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多数院校只是看到了英语专业的工具性,对该专业的人文教育性质和特点缺乏理解与重视。英语专业设立了,学生也招进来了,怎么教、教什么,培养的学生将来干什么,却没有明确的目标。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从一开始就丧失了或者是部分失去了学校政策方面的支持,这反映在图书资料等硬件环境建设投入不足、学术梯队及科研团队等软件建设支持力度不大等诸多方面。这些问题与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建设发展历程有密切关系。理工类院校英语专业前身多为本校承担公共英语教学的基础教学部门,缺乏培养专门英语人才的实际经验。虽然也借鉴了其他外语院校的办学经验,但由于受公共英语教学思维影响和理工类高校缺乏人文环境因素的制约,还没有形成自身的办学理念和方向,难以确立英语教育的独立学科地位。

二、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建设的对策

1.完善质量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有五类高校设有英语专业:外语院校、综合性大学、理工类高校、师范院校、专科院校。各类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功能、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理工类高校的英语专业是以培养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为目的,往往不重视语言理论和文学的教学,是否为学生授予英语语言文学学位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香港高校对英语专业实行内部分类的方法值得借鉴。香港高校将英语专业分为教育、传播和文学三类,三类专业分别属于不同的学院:教育学院、传媒学院和人文学院。不同类别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和授予的学位也不同。要制定出多样化的质量评价体系,以避免用统一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对不同类别高校的英语专业进行评价。可以在英语专业内部实行分层,并实行多元的质量标准,以满足社会对不同类型英语人才的需求,并为特色学校的发展提供空间。

2.明确学科内涵,合理设置课程

目前大多数理工类高校的英语专业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它是人文学科专业之一,其内容是英语语言技能的训练和对英语语言文化的专门研究,它在大文科中与历史、文学、语言、哲学等相关专业有部分交叉或形成互补。英语专业的特征是技能加专业,复合而开放;其培养目标为纯熟的语言能力、自如的语言转换能力、深度的专题研究能力;其专业研究范围主要包括英语语言研究、英语文学研究、英语文化研究等。因此,要正确地从学科内涵和培养模式出发,重新设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方法。一是适当地削减公共英语课所占总学时的比例,以保证专业课程的学时数。二是用不同的方式来对待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侧重训练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并提供文学、语言学的入门常识、分析方法等;专业方向课程侧重专题探讨,引导学生对文学、语言学专题深入研究,作系统性的阐释、分析和解说。三是开设选修课时要做到多样化和个性化,既要有人文学科课程,又要有应用性课程。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是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对英语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培养合格的英语专业人才,就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改善师资队伍结构。由于理工类高校人文环境相对较差,英语教师应提高自身人文知识修养,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将有关的人文知识融入课程教学。教师要具备比较宽泛的相关学科知识,如外交、金融、贸易、法律、新闻和科技等诸多学科领域。只有教师的知识结构首先复合了,才谈得上学生知识结构的复合。结合理工类高校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等特点,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参加公选课和学术讲座等方式不断充实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学校要制定有力措施,有规划地引进人才(学科带头人)、稳定人才和培养人才,尤其要重视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进而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

4.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知识、较强能力和较高素质”的英语人才,也就是要在奠定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

新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学生只有明确专业定位,才能有的放矢地朝着既定的目标去努力。随着英语的普及,整个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一味追求眼前利益,满足于语言技能和应用型英语的学习,就不能发挥英语专业的优势。因此,英语专业学生应注重培养自己的语言能力、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

5.加强学科建设力度

如果忽视学科建设,英语专业就很难形成完善的学科研究方向,难以形成稳定的、能够体现学科建设强项和特色的专业课程,更无法使自身的专业知识不断累积、创新和系统化。理工类高校的英语专业之所以缺乏坚实的学术研究基础,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学科建设薄弱。因此,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要格外重视和追求自我发展,以自己的发展来引起学校的注意,让学校领导重视英语专业的建设。这就要求英语专业要本着“做小,做强,做出特色”的原则,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形成自己的学术研究和专业教学梯队,以长远的眼光来谋划本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先朝.对工科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5,(1).

[2]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侯光明等.中国研究型大学理论探索与发展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胡文仲,孙有中.突出学科特点加强人文教育——试论当前英语专业教学改革[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5).

[5]秦秀白.发挥理工类高校的办学优势努力培养复合型的英语专业人才——理工类高校英语专业办学模式综述[j].外语界,1999,(4).

英语校本研修工作总结篇10

关键词:乡镇中学英语教师现状调查

随着国家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专业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因为办好教育的核心是教师队伍,教师的整体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目标的实现。课题组成员在乡镇中学指导毕业生实习期间发现乡镇中学英语教师队伍现状不容乐观,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教师专业不对口、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落后、进修培训机会少、不能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等问题,为此,笔者着手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范围与方式

问卷调查表由课题组成员在各自指导的毕业生实习中学进行调查。调查活动主要在衡水市审坡镇中学、武邑镇中学、清凉店镇中学、魏桥中学、魏桥镇中学、王均镇中学、龙华镇中学、邓庄乡中学等8所乡镇中学展开,调查对象为乡镇中学英语教师。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听课和与英语教师座谈等形式,发放问卷88份,收回有效问卷88份。调查问卷分三部分:乡镇中学英语教师基本情况、乡镇中学英语教师工作状况和乡镇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状况。另外,课题组成员还担任函授班的教学工作,函授学员多数来自乡镇中学,通过与函授学员座谈交流,可使调查结果更具广泛性、代表性。最后对所收集的数据和信息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了目前乡镇中学英语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二、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1:乡镇中学英语教师基本情况

(1)年龄:20―29岁12.5%;30―39岁65.91%;40岁以上21.59%。

(2)学历:本科35.23%;专科53.41%;中专9.09%;高中2.27%。

(3)专业:非英语专业54.55%;英语专业本科10.23%;英语专业大专30.68%;英语专业中专4.55%。

从教师基本情况调查可以发现,非英语专业毕业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一半多,部分教师进修只注重学历不注重专业对口。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至关重要。

调查问卷2:乡镇中学英语教师工作状况

(1)您所任教的班级(选一项):a.初一32.95%;B.初二38.64%;C.初三28.41%

(2)您任教班级平均学生数(选一项):a.30人以下1.14%;B.30―40人1.14%;C.41―50人38.64%;D.51―60人34.09%;e.60人以上25%

(3)您目前任教英语周课时(包括自习课)(选一项):a.6―10节14.77%;B.11―15节20.45%;C.16―20节25%;D.21节以上39.77%

(4)您的课堂教学活动主要有(最多选三项):a.详细讲解语法语言点60.23%;B.听、说、读、写技能训练64.77%;C.学习方法指导70.45%;D.大量课堂与课后练习29.55%;e.复习备考训练12.5%

(5)您感到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多选三项):a.教学理念、方法手段落后51.14%;B.教材难度大,要求太高27.27%;C.班容量大,学生练习机会少50%;D.学校电教设备条件差25%;e.教师少,负担重7.95%

从教师工作状况调查可以发现,乡镇中学英语教师的课时负担过重,39.77%的英语教师周课时超过21节。过重的课时负担很难保证教师抽出时间进行业务进修,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从课堂教学活动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来看,英语教师主要通过详细讲解语法、语言点以及大量课堂与课后练习来实现对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训练,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另外,班容量大直接影响学生的课堂语言实践活动。

调查问卷3:乡镇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状况

(1)您感到培训存在的问题(最多选两项):a.培训机会少72.72%;B.培训内容与教学实际脱节26.14%;C.培训与工作矛盾较大11.36%;D.教师个人负担费用高13.64%

(2)您希望培训的内容(选一项):a.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50%;B.扩大知识面,提高业务能力61.36%;C.提高自己的英语听说水平17.05%

(3)您正在进修培训的方式(选一项):a.教研部门组织37.5%;B.县(市)教师进修学校23.86%;C.师范院校32.95%

(4)您希望的进修培训方式(选一项):a.教研部门组织42.05%;B.县(市)教师进修学校3.75%;C.师范院校54.55%

从教师继续教育状况调查结果来看,有72.72%的英语教师认为培训机会少,原因是培训与工作矛盾较大,教师负担费用较高。另外,培训内容与教学实际脱节是直接影响培训效果的关键。

三、讨论与建议

(一)加强专业英语教师队伍建设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衡水市乡镇中学英语师资队伍年轻,但从学历、教学能力、知识结构及科研能力等各种基本素质来看不容乐观,继续教育实在是任重而道远。从座谈和调查结果我们发现,乡镇中学专业对口的英语教师严重短缺,如果不抓紧培训和提高,师资队伍的低质量将极大制约英语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培训要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学历教育的目的不应该是专为取得文凭、提高学历层次,更重要的是要专业对口进修,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教研部门定期组织在岗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培训内容要和中学英语新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提高他们的英语教学能力;(2)采取倾斜政策,吸引和鼓励英语专业毕业生到乡镇中学任教;(3)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4)稳定现有英语教师队伍,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支持他们进行英语专业学历教育和业务培训。

(二)优化师范院校和教育培训机构课程设置

新课程改革对中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中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和“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实现素质教育。调查结果显示,乡镇中学英语师资队伍中普遍存在教学理念、方法手段落后,科研能力差,整体知识结构不完善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英语师资培训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目前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实际上就是专科学历的教师继续学完师范英语专业本科三、四年级的课程,这些课程基本上照搬非师范院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计划,使用类似或相同的教材和教法,没有突出师范性,大部分课程主要是传授语言知识、技能,而不注重知识的运用和教学能力的培养,与中学英语教学联系不紧密,甚至落后于中学的教学改革。因此,师范院校和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要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在课程中注重教学、科研方法和技能的训练,特别是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上加强指导,要和中学英语新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课程内容要突出应用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目的是让学员掌握从事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帮助他们形成较强的自我发展和创新能力。

(三)建立校本培训模式

校本培训模式是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发展目标和需求,由学校组织,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的一种教师培训形式,它的特点是立足本职、本岗、本校,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灵活性强、培训费用低,也是目前乡镇中学行之有效的一种培训模式。乡镇中学可以结合学校实际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校本培训模式:1.建立本校、本地区优秀教师传、帮、带培训模式。2.课题研究培训模式。3.同事互助观课模式。4.建立乡镇中学与师范院校互助模式。乡镇中学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教育实习基地,高校要选派优秀教育实习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在指导毕业生实习的同时,要参与学校校本培训活动,特别是对乡镇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加以指导,对学校校本培训给予有力支持,使他们可以成为校本培训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初中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200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