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总结十篇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总结十篇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2:31:30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总结篇1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教学

一、为什么要进行德育渗透?

(一)社会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技术、通用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一方面人们的信息活动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诸计算机犯罪、恶意侵犯他人隐私、计算机病毒、信息垃圾、充当网络黑客等一些不良影响,这些影响反映了在信息活动中违法行为和道德失范现象严重的现实。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阶段,最容易出现问题。。

(二)学校需求

学校是教育为首的主要阵地,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任何一门学科教学都要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德育渗透。信息技术既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分支,又是所有学科发展的基础,随着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信息技术教学也越来越重要。

(三)课程需求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中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渗透德育,本身就是信息技术课程内容。

二、信息技术课程特点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学科在我国高实现必修课和若干选修课的课程体系,与其它学科相比,信息技术学科一门年轻的学科。具有以下特点:

1、综合性

它除了涉及计算机技术之外,还涉及到许多其它学科,如审美艺术、环境、语文、数学、硬件时尚、软件开发等等,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2、时代性。

信息技术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从计算机延生之日起,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带动信息获取和加工、处理方法的不断更新,这样,信息技术学科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处于高速度与高淘汰并存的发展状态。

3、开放性

开放性是指学习的对象及提供的平台都是开放的。开放性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也存在一些负面的影响。如:在人际交往方面,在信息技术教育的网络教学中,以虚拟化的交流角色为主体的交友方式中,具有间接、虚拟、平等、自由的特点,又有欺诈,还有可能对未成年人形成“自闭症”等。所有这一些在信息技术教育中都要渗透进去。

4、整合性

整合性即信息技术教育不仅仅是一门简单的技术,还包括如审美、艺术、政治、体育等方面的知识,尤其突出的是internet网络内容讲解时,知识面很广。平时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应该使未成年人自主的利用这些整合性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体系服务,并能正确的区分鱼龙混杂的信息知识。

三、如何进行德育渗透?

在了解高中生心理特点和信息技术学科特点之后,如何发挥信息技术学科自身优势,利用课堂这一学生受教育的主阵地,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值得我们探究的,以下就是我本人对如何渗透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分析好教材,挖掘隐性德育教材信息技术课本中,从表面上看没有多少显性的德育内容,但只要我们认真阅读教材,分析材料找出其内涵,就能发现德育无处不在。例如:在处理分析电子表格时,可以设计一个与气候的主题,让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我们作为教师,就应该平时注意资料的积累,多钻研教材与教法,努力创新,找到德育渗透的切入点。

(二)做好课堂规范,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在日常的信息技术课堂上,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一定要教育学生爱护电脑设备,强调正确规范的操作,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使用计算机习惯。在第一次上机课前,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学校的“机房上机规则”等一些机房教学的规章制度,使学生就座有序,保证课堂秩序。所以做好课堂规范,注重培训学生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这一细节本身就是德育渗透,有利用于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三)创新设计,竞赛中渗透德育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在每个学习单元后,设计一个有主题的竞赛活动。例如:可以让学生采用网页、动画、平面等形式,主题可以涉及爱国方面的,环保方面,感恩方面的等,让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收集、整理从而根据所学知识来创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巩固所学知识,还渗透了许多德育思想,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四、德育渗透注意事项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十分重要,要想有效的进行,就要避免庸俗化的形式主义,避免简单说教,特别要警惕“政治冲击一切”的教训。这里说的是渗透,不是强加附合,更不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切忌脱离教材,掌握好育人渗透点。教学中思想道德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的“育人因素”大多寄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只有教师潜心地钻研教师,充分驾驭教材,将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最佳“融合点”即“渗透点”探寻出来,才能悟出育人之真谛。

(二)切忌生拉硬扯,掌握好育人渗透时机。爱因斯坦说过:“无论多么好的食物,强迫吃下去是不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有机地结合教学内容,随着教学进度随“机”自然而然地渗透,因“材”施教。我们说德育无处不在,并不是要求在每一章节、每一个具体内容上都要扯上几句思想道德教育的话,更不能抛开载体,额外来一段政治说教,要把握好渗透时机,获取最佳渗透效果。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总结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社会的稳定,国家的稳定。学校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德育教育它不仅仅是政治老师和班主任的责任,应该是全体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各学科的老师应充分利用校园这一特定的文化传递空间,发挥各有关课程在进行德育教育方面的作用和功能,在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的自身特点,进行德育教育,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遵守礼仪,遵循规章,从而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并将其有机渗透到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之中,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比较系统的德育教育。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具有工具性、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因此大家往往只注重计算机操作方法和技能的教学与训练,而忽视了它的德育功能。一些德育教育的问题常常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呈现出来,怎么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更好地让学生的思想健康稳步发展,这是我们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德育教育可以从信息技术课本身的特点出发,在平时的上机训练和知识的传授中不知不觉的渗透德育教育,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信息技术人才。

一、深刻挖掘信息技术学科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内容

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以教材为依据,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分寸。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渗透,既不要把信息技术课上成德育课,也不能忽视教学内容中蕴涵的德育教育因素。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学科,它涉及到各学科方方面面的知识,也是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对于平时的课堂教学,想到的往往是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如何有效地掌握信息技术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如何提高实际操作运用能力,却忽视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其实,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同样要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依据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因势利导,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与德育教育相互融合,相互统一。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学科的工具性和教育性,也为实现德育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坚实的平台。教材中有许多图文并茂的阐述,都在于强化学生遵循学校规章制度的意识。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从七年级信息技术基础开始,就涉及到如何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这些都是很好的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挖掘出教材中这些显性和隐性的素材,潜移默化地将“两纲”教育、德育教育的内容渗透其间,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受到教育。

二、在课堂上教学中切实地落实德育的教育

在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很多德育的问题很容易暴露出来。如有的学生进入学校机房时追逐打闹,跑、跳、趴、摸;有的学生一开机就打开网络,下载游戏;有的学生会乱敲键盘、摔拍鼠标,甚至拆走鼠标的滚轮;有的学生上网浏览不良信息;有的学生在网络中粗言乱语等等。我坚持执行:一定要在课堂上教学中落实德育的教育。首先是设备、信息安全问题。保持高度的警惕性,速度要快,一旦发现学生报告问题,即发现即止。明确地告诉学生,机房是大家的公共财物,需要大家共同去维护和保管。机器上我设计了编号座位,各班学生对号入座,专人专桌,并且要求学生每人创建一个自己的文件夹,把自己的所有的文件及资料都放在里面,做到责任到人,专机专用,互相监督和共同维护。其次是游戏问题。喜欢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禁,他们也会天天在想着怎么样去玩;纵,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对此,在备课的策略上可以采取兴趣激励法,还可以多采取任务驱动法+奖励激励法,禁纵结合:上一节课,可以分任务驱动,布置好当节课要完成学习的内容及布置的练习,如果你能完成,可以给时间学生自由去练习,当然包括他们适当的玩一些健康的小游戏。在这过程中,老师要多留意学生玩的是什么游戏,并且学生对此游戏的痴迷的程度,加强引导,对此多提示游戏对学习对人的利弊:游戏只是游戏,游戏是用来给人放松心情,打发闲散时间的东西;游戏是虚幻的,不能代替我们的学生和生活。要教育学生提高自控能力,不沉溺于虚拟时空与计算机游戏,要引导学生把时间、精力放在学习上。再次是网络道德问题。引导他们安全健康文明上网,远离网吧、网络游戏和不健康网站,养成健康文明的网络生活方式,积极地采取各种措施,培育健康的网络环境。在技术上我们也尽量减少不良信息的传播,尽可能阻断学生与不健康内容的接触机会,如学校装教育网并购买了防火墙设备进行网址过滤,安装好网络防护软件。

三、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德育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身边的事,从青少年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出发,润物细无声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材《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育科学出版社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老师可以让学生讨论信息的特性,引导学生要学会鉴别信息的真伪,不得随意虚假信息;如果随意发送、恐吓他人的信息,或造谣的、谎报险情、疫情等信息,都会受到限制法律制裁。教学中结合地震谣言、手机短信等实例组织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生活中哪些行为是允许的,哪些行为是不允许的。因为这些信息都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学生也很容易理解,对他们来说在自己的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往往印象会更加深刻。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必要的,也是社会所必须的。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只要适时地加以渗透,并持之以恒,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是可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的。当你将语言教学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结合起来,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也就能够培养出合格的新型公民,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民族的复兴作出自己的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总结篇3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实现德育与智育的统一,带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践活动。我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也做了些探究。

一、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常见的现象

现象一:

每次上课时,总会有同学不穿鞋套就偷偷溜进教室,我非常生气,因为我再三强调上课一定要穿好鞋套,这是对每个同学的要求,不要因为某些同学而影响了规定,可还是会有个别同学以各种理由不穿鞋套……

现象二:

上课时,会有同学在叫“老师,我的显示器不亮了,键盘不好使,打不出字来了,鼠标不能动了……”,我闻声而去,咦,真的是出问题了,上节课还好好的,怎么现在就坏了?检查一看,不知是哪位“高手”把连接线拔下来了……

现象三:

每次在打扫卫生的时候,我都会从学生的抽屉里、主机和桌子的缝隙中找到一些零食包装袋、一些小玩意、一些吃完后吐在地上已经变得黑乎乎的口香糖……

这些要求学生注意的地方我都讲过很多遍了,可是还有学生屡教不改。看来,信息技术课中的德育势在必行。

二、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对此,本人有以下几点体会与大家分享:

1.教师要对德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德育的内容十分丰富,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动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任何教师人格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处处做学生的表率,当学生的楷模。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一些做人的道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

2.从教材入手挖掘育人亮点

信息技术课着重对学生进行信息意识、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的培养。在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内容特点,渗透德育。例如:在讲解《禁止吸烟——制作逐帧动画》一课中,我先让学生观看“林则徐虎门销烟”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古人的那种爱国情怀。再展示课堂教学内容,然后让学生“学着做”。这节课完成了,热爱祖国的情感也深深地印在每个学生的心中。

3.课堂中,学会与人合作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是课程标准目标之一。在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让学生懂得尊重别人、理解别人、包容别人,学会与人交流,与他人合作。

4.养成良好上网行为,自觉抵制不良网络诱惑

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信息海洋,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行为,自觉抵制不良网络诱惑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问题。我们不光要教会学生上网,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总结篇4

关键词:信息意识德育合作精神网络道德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2(c)-0211-01

2003年第一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电脑不仅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是一种新鲜的事物,而且对于农村信息技术教师来说也更是一种挑战。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作为第一代农村信息技术科教师,更是绞尽脑汁。该如何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怎样才能把信息技术教育与德育领域有机的结合起来呢?这对信息课老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怎么才能做到“教书、育人”呢?

常言到,“欲立其业,先树其德”,可见德育对每个人来说一生的影响是很大的。但“德育为首”不能只是一句空话,也不能只是品德课上的教育,更不能认为德育只是班主任的事,这与任何一位教师都是分不开的。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计算机也已经悄悄走进我们的生活,而对这一新新事物人们往往只看到它带来的快捷方便、资源无限,而忽视了某些不利因素给青少年成长造成的不良影响。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强化德育已经迫在眉睫,现在的《信息技术》教材中没有现成的德育内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德育呢?德育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教育,而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让学生在不感到接受思想教育,却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那也就是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

1学生良好的上机习惯的培养

评价一个好的学生不仅有较高的智力水平,更主要的是考察他平时的习惯养成。在信息技术课中,习惯的养成教育同样重要。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要要求学生做好四件事情:(1)填好上机登记册;(2)自己的文件保存到指定的同一个文件夹中;(3)不能随便删除他人文件;(4)下课时正确关机并且摆好键盘和凳子,直到显示器黑屏了才可以离开。虽然这些都只是小事,做好了却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样学生不会乱坐位置,并会把自己的东西自觉地放到以自己年级自己班级自己名字为名的文件夹中,这样既保持了前后节课的连贯性,能快速找到自己的文件,也防止了误删他人文件;上、下午最后一节课的习惯尤为重要,如果学生没有养成自觉的正确的关机习惯,在关闭系统时出现死机,或者不关机就扬长而去,孩子们脑子里都没有意识的话,后果可想而知。所以从一开始就应严格要求,人人必做,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注意小节、尊重他人、做事认真严格的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2学生与人共事的合作精神的培养?

知识经济时代是合作取胜、协作竞争的时代。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计算机技术的产生,虽给人类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但与此同时却也会对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据了解,有学生因迷恋于计算机游戏、网络,缺乏与同学的交往,整日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不仅身体受到了伤害,更主要的是心理障碍与日俱增,以至于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定注意这方面的教育,这也是重中之重。在课堂中创造机会,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伙伴间的友谊和真情,从而愿意与他人进行交往与合作已经成为每节信息技术课的德育目标。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组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应该成为了课堂上的一种固定模式。这种模式,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观察,孩子们很愿意主动地参与,而且乐此不疲,课堂效率也随之提高了,而这样的信息技术课堂正是我们所想看到的。学生与人共事的合作精神,也是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在孩子们的意识中。

3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的培养

“网络”这一时髦的无形的事物,不仅普及了大中小城市,就连偏远的农村也有很多的学生家里安装了宽带。上网浏览信息、网上聊天、收发电子邮件等等这些网络行为也随之普及。但由于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辩。真正会利用网络来学习的学生,还很难说有多少,他们常常会花大量时间在“聊天室”随心所欲,或在“游戏天地”里尝试“虚拟人生”。因此,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教育已经迫在眉睫。这时就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多形式和多渠道的教育,首先要在网络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加以正确引导,还可以针对上网引发的各种道德问题开展讨论,也可以和班主任商量开展一次以“上网的利与弊”为主题的主题班会。通过教育和引导,增强学生对信息的分辨力和对不良信息的抵抗力,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引入有关中小学生因沉迷于电脑游戏而酿成的悲剧事例,从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电脑游戏,让他们明白电脑只不过是一种工具,应该让它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发挥快捷便利的作用。教育学生遵守网络规则、网络道德,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要把心理健康信息意识的培养渗透到孩子们的骨子里,让他们懂得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只有心理健康了,我们的教育才更有意义。

总之,德育是教育之首,对于每个学生来说,虽然信息课每周只有两节,但从日常上的每一节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健康的心理教育,把德育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孩子们的意识中,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又一重要途径。更是信息技术教师的宗旨。愿每位同仁坚定信念,将德育渗透到信息技术课中,让健康之树常绿孩子心中。

参考文献

[1]徐晓霞.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德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6(4):38-39.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总结篇5

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从师资队伍出发

要使学科教师能按信息技术教学大纲的要求,自觉的寓德育于教学中,必须提高教师自身的德育渗透意识,并且要在教学上认真挖掘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将其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同时还需要讲究一定的方法,促使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1.提高教师自身德育渗透意识。担任信息技术课的教师,不仅要加强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教育理论、德育理论,积累各种德育教育所需的资料和素材,为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切实保证。同时,要注重提高自己的信息道德和网络道德修养。

2.落实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的。把德育纳入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计划和教学目的,积极实施德育渗透。

3.优化备课活动。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要认真阅读新课程改革纲要,根据计划,精心策划设计好每一堂课。不仅要备好大纲、备好教材,在每课的教学目标中强调德育渗透目标落实,敏锐抓住教学内容中进行德育的闪光点。除此之外,还要备好学生,了解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中的德育落实。

4.改革教学形式,改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要始终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多采取精讲多练的形式,多让学生去摸索和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方法上可多采用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练习法和讨论法等,同时还可采取同伴互助的方式,让学生各自取长补短,以学到知识、掌握过程和方法、培养情感价值观为目的。

二、从课堂教学入手

1.培养学生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

学生时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上机实践过程中,教育学生要产生爱护计算机设备,正确规范的操作意识和行为。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比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要特别强调在windows中正确的关机步骤,让他们明白这样做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树立道德修养的榜样形象。最后,注意常规与有意识训练相结合。良好的习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也可以靠有意识的训练来培养。教师可以把培养爱护机器设备、遵守机房规则的良好习惯当作一项基本任务和重要职责。并且根据习惯形成的特点,既要注意从早抓起,也要注意从点滴做起、持之以恒。

2.加强学生网络道德,严禁侵权行为,提倡作品原创性

网络资源丰富多彩,可借鉴和利用的东西很多,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完成作品时,可参考网上信息,但不可完全照抄照搬。比如,在学习利用word制作电子板报和学习制作网页时,可以从网上获取素材和参看已有的作品,给自己一点启发,但切记不要照搬作为自己的东西。再如,有的同学就将其他同学的作品更改一下名字占为己有,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为。对于尽量体现原创性的作品给予较高的评价,而对那些照搬照抄的侵权行为要进行强化教育。

3.将爱国主义教育始终贯穿于学科教学中

比如,通过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发展还很薄弱,让学生看到差距,产生危机感,明确责任,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再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时,可以介绍北京金山公司的wpS2000,指出它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适合于中国人使用的优秀文字处理软件,并重点向学生介绍王江民等国内软件开发界的著名人物,为学生树立榜样,激励他们刻苦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三、抓好网络德育

1.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育人优势

网络时代确实已经来到,而且学生对于上网也乐此不疲,抓住学生这种心理,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来发挥育人的优势。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和推荐一些健康和有价值的中学生网站和论坛,如:中学生在线、中国中学生报等。在信息技术课中学生学了上网以后,可让学生设立自己的电子信箱和QQ号码,利用聊天工具与学生交流、谈心。这种交流方式会在无形中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还可互建家校电子信箱,学生家长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学校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了解学校在工作和管理上的一些不足,这对学校的教育改革会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德育工作。发挥网络技术育人优势的途径有很多,只要我们肯于发现、利用,其实网络对于中学生也不完全是“陷阱”。

2.做好学生上网心理辅导,提高他们选择能力和免疫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虽然上面提到网络技术在育人方面有它的优势,但要真正让学生在网上接收的信息有“利”无“弊”,作为信息技术课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工作就是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辅导,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与免疫力。告诉学生不能盲目花太多的时间泡在网上,应该有一定的目标,比如:查找与学习有关的知识、素材、获取有价值的最新信息或进入一些健康的聊天室或参与一些与中学生有关的论坛,以提高自己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要警惕不要掉入网上一些美丽的“陷阱”里,因为网络这个“虚拟社会”里由暂时没有法律法规和有效调整和有关机构的有效监管。上课时适时的给他们讲一些典型实例,这样对于提高学生的选择能力与免疫力是很有帮助的。在教学中要始终教育学生牢记不要在网上任何不想让人知道的个人隐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3.注重网络环境下的情感教育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总结篇6

一、对新高一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渗透德育

对于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因刚经历了中考激烈竞争选拔,学生学习欲望比较强烈,得趁热打铁。许多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理解比较简单,重视基本知识和技能,轻视信息素养培养,重操作,轻理论,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肤浅,所以有必要及时进行学法指导,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重视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培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

二、上好第一节操作课,教师发挥示范作用,培养学生遵守计算机教室规定,爱护计算机设备的良好习惯,师生共勉,渗透德育

“人应该支配习惯,而决不能让习惯支配人,一个人不能去掉他的坏习惯,那简直一文不值。――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分析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循循善诱,晓之以理,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如,在介绍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时候,要特别强调不要频繁开关闭电源,正确设置显示分辨率、屏保、键盘鼠标插拔、防静电、防灰尘、计算机设备使用安全须知等问题,让他们知道如何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

三、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加强身心健康教育,渗透德育

长时间的“上网”,除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影响外,还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危害。据一些教师和家长反映,孩子上网以后,除了学习与工作,闲暇时间全部在网上,与家人和同学的思想交流、人际接触越来越少。有的孩子甚至患上孤独症。而在另一方面,却可以在网络上通过QQ等在线聊天方式与世界上任何一个人交朋友,从而容易产生臆想症。有的还进行了网恋等等现象,高中生如何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毒害,就成了信息教育中加强德育渗透的重点和难点!

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把一些典型的正反面案例进行解读,让他们认识到危害性,增强法律意识。

与学生打成一片,建Q群,常经与学生交流,及时、准确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有一个倾诉的空间,在虚拟的环境中拉近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距离。学生有许多心里话不愿当面倾吐,在Q群中可以畅所欲言,老师、家长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心中所想,更好地对症下药,提供最佳最有效的网上德育教育方式和方法,共同配合教育,使网络成为熏陶学生成长的最佳环境。

四、根据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加强爱国、爱校、爱集体和爱家的爱教育

教师结合信息技术的知识点,从高一开始,做出一个整体渗透德育教学计划,通盘考虑,分时间段,分不同内容分步实施渗透德育教学。如:在word板报制作、网页制作、flash制作中,结合当时国家大事,确定主题,制作具有爱国主义思想内容的作品。也可以以学校、班级、家庭、节日为主题进行作品的制作。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具有各种教育意义的活动实施德育渗透。又如,在介绍计算机发展历史时或软件时,以龙芯、wpS为例,向学生展示我们民族计算机产业与世界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鲜明对比,激发学生危机感与责任感。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对社会发展充满信心和希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在培养学生的竞争协作精神中渗透德育

高中阶段是人一生最宝贵的时光之一,随着个人身心的不断成熟,平日大家都很好的兄弟姐妹、室友朋友,可在学业中的竞争,现实一次次对学生造成不可回避的冲击。高中生心理会产生困惑和各种的想法,在为人处世方面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方式方法。与人协作的精神会产生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环境,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中,有必要设计适当分组教学和竞赛活动,让学生从中体验和感受在竞争中协作的乐趣。如分组的作品制作比赛、知识问题、技术比武等等。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完成,然后组织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渗透德育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总结篇7

论文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 德育

论文摘要: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的教学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德育。在计算机课中渗透德育可从学生的习惯培养、教法改革、网络道德教育三个方面展开。

我们当今所处的时代是电脑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技能日益熟练,从中接收到的知识也越来越丰富,而中职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阶段,德育基础浅薄,更容易过分依赖计算机。对信息缺乏思辨能力,更容易受一些不良的信息影响。因而中职计算机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到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信息素养。但从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只重视了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提高,却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所以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教学中渗透德育势在必行,不容忽视。其原因主要是:

一方面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计算机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许多问题,如计算机病毒、黑客、网络犯罪等,这就对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人们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活在信息社会的人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责任感和信息道德,才能抵制不良信息的污染,自觉地规范自身的信息行为。因此在中职学校计算机课中渗透德育是使中职学生养成强烈的信息责任感和良好的信息道德的需要。

另一方面是中职学生计算机应用技术现状的客观需要。目前,中职学生在使用计算机技术过程中存在以下一些不良现象:

一是缺乏应有的计算机应用公德意识。如学生在上机时删除或更改他人文件夹中的内容,修改桌面、设置屏保密码,调整显示器的显示参数,技术好一点的学生下载一些破解程序,破解还原卡保护密码,任意修改注册表和CmoS参数等。

二是同学间缺少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对于教师设置的稍有难度的作业,技术比较好的学生不屑与其他同学交流,不愿意为其他同学答疑解惑;技术较差的学生在请教技术较好的同学碰钉子后,为了完成作业,要么抄袭其他同学的,要么网上下载他人的作品改头换面,一交了事。

三是沉迷于网络,荒废学业,诱发心理障碍。网络对于有强烈求知欲的中职学生有无限的吸引力,但是网络本身也存在着许多不成熟、不完善之处,加之网络管理、网络文化发展的相对滞后以及中职学生心理的不成熟,这种吸引往往会导致他们产生对网络的极度迷恋:有些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成为“电子海洛因”的吸食者;还有些学生热衷于网恋等,由此引发的网络犯罪率呈现上升趋势。

基于上述原因,在计算机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必须的,而且也是摆在计算机教师面前迫在眉睫的任务,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转贴于

一、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树立德育典范

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不可替代的阵地,计算机课作为学生获得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渠道,教师必须做道德教育的有心人。这就要求计算机教师加强自身的政治学习,提高道德水准,了解有关信息技术的法律和道德问题。还要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更新教学理念,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挖掘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内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二、结合学生特点,培养正确德育观

当今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成长高峰。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采用有效疏导方式进行道德教育。教师应积极帮助学生认识网络、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网络游戏,是教师需要直面的问题。另外,开展各种形式的、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也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形式。比如结合一些学习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组织开展学校或班级的活动,要求学生制作主题健康向上、风格独特的演示文稿、主页、电子报、Flash动画等作品。这样,不但能让学生学以致用,而且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开展自我教育,真正认识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实用性和重要性,促使他们逐渐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实施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尝试教学方法的改变,为学生创造一种相互交流、相互协作的环境。参与式教学法就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方法,可以将学生按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将教学目标划分为若干小单元,分配到各学习小组,让学生集体讨论,形成结果,逐组演示。然后通过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使所有学生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去。这一过程既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与团队合作的精神,也可以培养学生不怕挫折、依靠集体的力量攻克难关的吃苦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小组互评,还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集体荣誉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四、结合网络渗透德育

对于现在相当流行的互联网,教师应首先充分肯定互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积极意义,并让学生通过预先收集有关资料,进行讨论、发言,认识互联网的巨大作用,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上网,上网可以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而且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不能因为这是一个虚拟世界就可以肆无忌惮。我们要更好地应用互联网,就要遵守网络的道德。

总之,在计算机课中渗透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要深刻理解教学大纲,从教材实际出发,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拓展视野,开阔胸怀,同时也受到深刻的德育教育,让知识教育与品德教育有机结合,全面完成计算机教学的任务。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总结篇8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德育

一、为什么说在中职教育中渗透德育是计算机教学的创新

以前乃至现在的有些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都只注重学生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提高,整个教学过程都忽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德育。我们现在身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世界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捷让我们更容易依赖它,随着中职学生对信息技术技能的学习,掌握和运用,他们便会从信息世界中接收到越来越丰富的知识,而中职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阶段,德育基础浅薄,并且自身缺乏对信息的筛选能力,易受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然而就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应用课程的教学而言,它是重技能轻道德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我们的确能培养出不少高端人才,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人才中有很多很容易就会被不良的网络信息所污染最后乃至淹没。所以道德缺失的计算机教育是不符合社会发展的,是正在被社会所淘汰的教育模式。所以当下我们需要一种创新的计算机教学模式——计算机教学与德育教学同时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即渗透了德育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再者德育课的教学是抽象和枯燥的,将德育渗透到计算机教学中来,不仅仅可以改变这一教学现状,还可以让学生们在掌握计算机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可谓一举两得。所以说将德育渗透到计算机教育中来是现代化社会对计算机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计算机老师创新自己计算机教学的一个突破口。

二、怎样将——德育渗透在计算机教学——这种创新的计算机教学模式进行实践

1.教师要树立德育典范,抓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

职业教育领域中,德育教育尤为重要,因为这一领域中培养的人才是直接面向社会的。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不可替代的阵地,而学生获得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渠道是计算机课,所以将德育渗透到计算机教学中是社会发展对德育的新要求。这便要求计算机教师必须成为德育的有心人。

计算机教师在加强自身的政治学习,提高道德水准的同时,还要努力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并将这些理论实践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来,通过教学实践中与学生们间的互动及学生们对新教学法的反应,随时检验新教学法的实用性。我们还要切实抓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了解他们在不同时期和阶段的思想动向,抓住他们在特定时期和阶段的心理特点。计算机老师还要善于将德育与信息技术教学融合,使它们合二为一,从而高效对学生们进行道德教育,在计算机教学中使他们在无形中拥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并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要教书先育人,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2.根据网络和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形成正确的道德观

互联网中大量黄色、暴力等不健康的内容不断侵蚀毒害着中职学生的心灵,部分学生长期沉溺于网游、网恋等虚拟世界,对中专学校的教学工作产生了深刻的负面影响。如何利用计算机类课程帮助和引导学生科学认识网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对于互联网的功能,我们作为教师应首先充分肯定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起到的重要作用,再者,在计算机教学中,我们应让学生们预先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讨论、评价,然后得出让自己满意的答案,最后通过将自己的答案与老师的参考答案做对比,使同学们认识到通过互联网,他们可以像老师一样渊博,他们可以获取大量他们不知道但想知道的知识。这样他们就可以对像“为什么要上网?上网可以帮我们解决什么问题?”这样一些问题拥有自己的答案。我们都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遵守一定的规则,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而我们想要在这个虚拟的世界更好生活,就必须遵守这个世界的规则——网络道德。

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有效的渗透道德教育,使二者合二为一。计算机教师应积极帮助学生认识网络的同时,也要让他们了解网络道德,从而让他们用正确的态度对待网络。我们不仅要告诉学生什么信息是好的,什么信息是不好的,还要让他们了解到这些信息好在哪里,坏又坏在哪里。另外,为了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形式,我们还要开展各种形式的、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比如结合一些学习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让学生们自己讲讲自己或自己周边的事,让他们切身的去体味计算机对他们生活的改变,去讲述他们心里的道德。而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则可以根据他们的讲述,进行分析总结,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最后我们要让他们在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运用。具体方法是:让学生们根据自己所学制作内容积极向上、主题新颖的演示文稿、网页、网站等作品。这样,学生们不但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实践,而且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学习,切身体会到计算机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便捷和高效,激发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多元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尊重他人的精神和互助意识以及总结能力

针对中职学生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态度、缺乏与人合作的精神等一些普遍的缺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要积极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相互交流、相互协作的学习环境。在这里,我以问答教学法为例,进行详细说明:问答式教学法就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方法。它的具体做法为:先由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对问题的不同理解进行回答,认为答案不完整的同学可以对之前的答案进行补充,最后由用老师引导学生自己对答案进行总结。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们深刻地掌握教学内容,将之前所学知识进行实践。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态度,养成尊重他人的生活态度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的互助合作的精神。通过学生们间的补充回答和之后的总结,还可以增强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及总结能力,高效的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中,潜移默化的培养他们的合作互助的学习精神,提高他们的实际运用总结能力。

总之,教师们想要更好更全面的,创新的去完成计算机教学的任务,就必须深刻理解教学大纲,从教材实际出发,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同时,以养成教育为基础,网络德育教育为辅助,团队合作为手段,实事求是为目标的德育教育方式,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的教学实际中改善自己的行为习惯,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王玲秀.计算机教学与道德教育[J].电脑学习,2010(1).

[2]覃仕力.职校计算机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探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09(05)

[3]喻林.浅谈中职教育中的德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10)

[4]童铁杰.计算机教育中的德育工作[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6(03)

[5]贾国升.怎样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01)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总结篇9

关键词:德育;信息技术;渗透

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的神奇魅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生性好奇的孩子们更是难以抵挡其诱惑,信息技术中某些不利因素给青少年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育者应尽责,正确引导小学生使用电脑,培养他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及应用道德,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我们在教学工作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同时,要加强德育的渗透。从教材的实际及学科特点出发,在知识讲授及上机实践过程中,进行点滴渗透,使德育和信息技术知识教学水乳相融。

一、在信息技术课理论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教育

课程教学渗透是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增强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责任感。比如:在教学画图软件的使用中,《气球和太阳》、《乡村》等作图时,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了解画笔工具使用的同时,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美,“你还能把‘美’更好的表现出来吗?”引导学生用画笔表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大自然的可爱和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寓美育于教学中,起到陶冶学生情操的德育作用。再如讲授“珍惜水资源”、“爱护环境”、“保护动物”等内容时,我让学生到网上收集相关材料,了解人类自己居住的环境遭到破坏及很多动物都面临着灭绝,被人类残酷的杀害,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等内容,把自己的感受用电子作品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在思想意识上培养他们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动物的责任感,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用所学知识参与到保护动物的运动中去。这样,我们在教学中自然而然的渗透了德育教育,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二、信息技术课上机操作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现在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小组学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助人、与人共事的精神。使他们知道,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没有机子操作的同学要留心观看别人操作,从而取长补短。遇到不熟练的步骤时,能敢于向身边的同学请教,身边同学要能积极帮助别人。教师可以布置一定难度的任务,让学生组织交流、讨论,寻找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体会到人与人合作的快乐。再者,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用语文明礼貌在上机操作过程中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电脑里存放着许多同学的文件,是他们的学习成果。要教育学生不能随便删掉,使他们从中意识到劳动成果不能随便践踏,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同时也是在尊重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学生进行打字练习时,多鼓励学生使用文明语,使用健康优美的文字,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使用道德。

三、机房管理使用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

培养学生遵守机房规则,爱护机房设备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遵纪守法、维护公德、文明礼貌、爱护公物等习惯的养成。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树立榜样,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教师在课堂示范教学和上机指导过程中,应有良好的使用计算机的习惯。还要加强思想教育,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循循善诱、晓之以理,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例如,在介绍windows关机步骤时,应特别强调,关机要按步骤来,根据不同时期电脑的特点,待显示器黑频时,关闭显示器按钮后,再关闭电源。使他们知道,这样做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及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正确使用键盘、鼠标,注意节约用电,注意人身安全,不随便修改、删除自己不熟悉的文件或程序,注意节省硬盘空间,不建垃圾文件等。另外,还要教育学生爱护机房卫生,保持机房的整洁,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在互联网应用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计算机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我们更应重视对学生进行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道德教育以及网络法制教育,因为网络时空的虚拟特征使得学生面对一个与传统社会截然不同的环境,极其容易丧失自我,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必要引导和教育。网络空间的良莠不齐使得我们必须加强对学生信息评价能力的培养,以形成学生对不良信息的免疫防范力。要通过教育使所有学生明确一个观念,即在现代科技面前,所有社会成员均应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为在现代化程度日益提高的今天,如果人在思想意识上出现问题,势必引发高科技犯罪,导致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发生紊乱,正常的社会秩序被打乱。小学计算机课是学生接触现代科技的启蒙课,思想教育不容忽视。我们可从学生感兴趣的“电脑黑客”和“电脑病毒”开始,通过举例子、摆事实,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网络安全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条生命线,认识到那些自诩为计算机天才的人(如臭名昭着的CiH病毒、熊猫病毒的制作者),利用计算机网络非法窃取他人资料,编制和散布病毒程序,恶意攻击互联网网络的行为是不道德的,更是在犯罪,他们为逞个人之能而以整个社会的牺牲为代价的行为理应受到唾弃。一个没有社会责任心的人绝不应成为崇拜的偶像,我们要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放在科学研究工作中,为祖国的科技现代化尽一份力,发一份光,才能尽显天才之光。

五、激励性评价促学生德育教育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要发挥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我们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这样说过:“教育,就是给人积极向上的影响力,教学艺术就是激励的艺术”。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就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全面、客观的评价学生时,要尽可能多地运用表扬武器,突出激励性原则。如:在每次完成作业时,我会让学生互相查看本组的作业,并推荐展示优秀的作业,在作业展示环节,我会先让作者讲解自己的创作意图,再让学生请自己的朋友来评价,同时引导学生在评价时先说两个优点再提一个建议,在需要教师评价时,我也非常注重鼓励性评价,经常运用正面积极的评价:“有思想”、“你是怎么做到的”、“我喜欢你的作品”、“真了不起”、“你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上次的比好了很多”……在评价中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作业质量,更让学生学会了欣赏、聆听、尊重他人的美德。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天性好动贪玩,在信息技术课上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让他们处理好学习与娱乐的关系,特别是在知识学习和电脑游戏之间划下明确的界限,明白迷恋电脑游戏只会丧志,失去远大的理想,最终成为电脑的奴隶,而学习计算机的初衷是为了掌握应用技术,从而利用这样一个工具服务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我们在学校机房内挂起《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计算机≠游戏机》等宣传内容。要使学生明白,他们从小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培养、锻炼科技能力是为长大后更好地为祖国四化建设服务的。

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时候,我们必须深刻理解本学科的教学大纲,把握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在渗透德育教育时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体现本学科德育的作用,培养未来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使他们能够在信息的大海中正确把握人生的方向,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Z].2001,(11).

[2]张颖.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2).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总结篇10

一、随时随地渗透爱国思想,树立民族意识

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产业革命迅猛发展,使社会生产和消费从传统的机械化、工业化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我国的信息技术基本上紧跟世界潮流,有些技术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如银河百亿次计算机、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龙芯”芯片等,都在世界上有很高的地位。教学时,把这些情况介绍给学生,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提升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国外曾有人扬言中国必须推行拼音文字。因为汉字是无法输入计算机的。现在,我国已经研发了很多快捷的汉字输入法。如五笔输入法、搜狗输入法、万能输入法等等。不仅能把汉字输入计算机,而且速度也远远超过诸如英文等拼音文字。教学时,把这些事件介绍给学生,一定能树立强烈的民族精神,增强爱国信念。

二、随时随地渗透产权知识,树立正版意识

近几年,我国的软件开发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是国人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却很弱。软件工程师开发一种软件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而盗版软件却不劳而获,长此以往,社会的发展就会停滞不前。不用盗版软件是保护正版软件的基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维护正版软件的利益。另外,使用盗版软件也具有一定的危险。盗版软件没有质量保证。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后无法追责。在教学过程中,这些知识都应该向学生传授,借此提高学生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

三、随时随地培养良好习惯。树立品质意识

信息技术教学一般都在计算机房。学生偶然脱离了课堂,来到相对新奇的计算机房,长期形成的班级约束力会大大降低,自觉性也会大大降低,诸如一些纪律问题就可能出现。这时候,教师就要随时提醒学生做一个有素质的人,做一个表里如一的人,做一个具有良好生活习惯的人。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如下的手段:把电脑的屏幕保护设置成提醒学生注意行为的语言;在大屏幕上显示提醒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语言;教师自身要有良好的教学习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把学生使用的电脑排成序号,不准乱窜,明确责任:安排轮流表,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提高。从学生踏入计算机房那一刻开始,教师就要严格自身和学生的行为习惯,“好习惯好人生”,促进学生树立品质意识。

四、随时随地培养上网习惯。树立防护意识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好了,可以扩大知识面,利用不好,就可能误入歧途。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防患于未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例如,指导学生学会自我防护,能正确安装防护墙,正确运用杀毒软件;教育学生控制上网时间,不玩或尽量少玩游戏;不浏览黄色网等等。这些知识都需要老师传授、及时提醒。另外,教师还要主动和学生建立网络沟通,例如建立班级QQ群、成立班级博客等等。与教师建立网络沟通能有效地提高学生防范有害信息能力,提升学生道德品质。良好的上网习惯,较强的防护意识,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

五、随时随地注意以身作则。树立榜样意识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直接的影响。教师必须有专业的知识、高尚的品德,才能培育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喜欢崇拜,喜欢模仿,一名心胸宽广、知识渊博、品德高尚、没有不良习惯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六、随时随地强调知识为主。树立教材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