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水利工程专业技术总结十篇水利工程专业技术总结十篇

水利工程专业技术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2:41:34

水利工程专业技术总结篇1

(一)首先,我想作为一个专业技术人员,说到底我们还是一个知识分子,“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社会之良心”应该成为我们专业技术人员共同追求的学术精神与价值取向。我们应树立“服务社会,创造价值”理念,通过自己专业技术立身社会、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创造属于自己的社会价值。同时也要有“技术良心”,在进行工程设计方案选择上要兼顾各方利益,不能置各方利益于不顾只考虑自身工程的经济利益,应更多的考虑社会各方利益的平衡,这样考虑的方案才是现实可行的技术方案。

(二)专业技术人员要有“求实、负责”的态度,在保证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对于工程规模要进行多方案比较,尽量优化方案为国家和业主节省工程投资,不能一味保守,这也是一个负责任的优秀专业技术人员核心所在。在学习上要有积极钻研精神,首先要培养对专业技术的学习兴趣,热爱自己的专业;其次要有肯吃苦、肯积极钻研的精神,要用心做人、用心做事、用心钻研技术,这样自身专业技术水平才能尽快的提高。

(三)专业技术人员要有换位思考能力,在设计方案选用上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综合考虑问题,要看清方案的关键问题所在,不要拘泥于局部情况而钻“技术牛角尖”,为领导当好参谋。

水利工程专业技术总结篇2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市中心工作和重点项目建设,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不断开创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新局面,提高专业技术干部素质,为实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结合我市“*”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按照《*市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551工程”)实施办法》,计划“*”期间,每年开展专业技术人员专项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培训1000人次,五年培训5000人次。全面落实我市“551”工程培训干部的战略任务,使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及时更新专业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提高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推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三、培训原则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拓展专业视野。坚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为核心,着力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科技水平和专业素质,拓宽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视野,不断加快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的步伐。

(二)统筹规划,分类实施。紧跟世界领先技术发展趋势,结合专业技术岗位的实际需求,围绕市“551工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目标,统筹规划,分类实施,增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突出重点,带动整体。以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重点,优先培训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以培训促进技术创新,以技术创新充实培训内容,带动整个专业技术领域知识更新培训工作的开展。

(四)整合资源,发挥各方积极性。按照政府推动、单位支持、个人自愿的原则,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加强培训基地和培训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推进“551工程”实施。

四、培训实施对象

我市的市、区(县级市)、镇三级从事水利科技推广、规划设计、施工和工程管理以及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

五、培训内容

(一)开展公修科目为基础的继续教育活动。以市人事局对专业技术人才要求和组织的“551工程”公修科目培训为知识更新基础,重点培养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期间在组织开展“专业技术人员权益保护”、“宽带网络与电子政务”、“创新思维与创造力开发”等公修课培训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强法律与国家基本政策、*与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现代水利与信息技术、水文化研究等方面的公共科目培训。

(二)开展专项“四新”(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继续教育活动。根据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人才培训工作的实际,针对我市水利发展,培训内容:一是现代水利理论;二是标志现代水利的信息技术应用,即网络技术、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电子政务;水利工程安全监控,数字化水利等,重点培训科研、设计和水利信息技术领域各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三是实用技术应用培训,如自然灾害预测与减灾、三防(防汛、防旱、防风)、节水抗旱等技术应用。

(三)与生产实际结合开展继续教育活动。依托科技项目、重点工程和重大课题,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类培训和继续教育活动。通过生产实际锻炼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才干和技能。

六、培训方式

(一)每年举办一期水利论坛、高级研修班。推进系统内高层次人才的国内外学术技术交流,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提高创新研究能力,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二)举办普及性地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讲座。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讲座是一种参与广、时间短、见效快的继续教育形式,围绕“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为着眼点,每年邀请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来讲课,举办5期不同主题、面向全市水利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讲座。

(三)其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

1、集中短期培训。主要结合本行业和本单位实际,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形式多样的短期集中培训,并适当安排境外培训,优先安排重要岗位、关键岗位和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帮助专业技术人员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提高能力。

2、开展岗位培训。各单位对重要和特殊岗位上的专业技术人才,可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采取专项考察、业务进修、委托培养等多种方式进行继续教育培训。

3、网络远程教育培训。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利用网络通讯、卫星传输、广播电视等现代化远程教育手段,参加远程继续教育培训。重点依托*市继续教育网,组织专业技术人才参加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学习。

4、自学。一是以单位倡导、个人参与的学历提升,鼓励在职人员参加各类提高现有学历教育;二是根据专业技术人员的不同需要,采取自选、自修等方式进行个性化的继续教育培训。有关行业、部门和单位应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自学的组织、指导、监督和考核工作,确保自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七、保障措施

(一)组织机构。市水利局成立以局行政领导为组长,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551工程”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市水利系统“551工程”总体方案;审定年度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和教学大纲,协调实施过程中的相关工作。具体实施工作由局科教规划处负责。

(二)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期间干部教育培训任务的全面落实。

1.行业牵头。按照市“551工程”的组织实施办法规定,市水利局负责研究制定本行业领域“551工程”的具体实施办法,制定适应本行业特点的专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和教学大纲,组织编写本行业领域的专业教材和课件,指导培训实施培训任务。

2.条块互动,分级实施。各级水利主管部门在当地人事部门的统一部署、指导下,负责与本地区和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认真组织实施本地区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市水利局在业务上给予积极指导和协调。

3.落实教育培训基地。要充分发挥和依托在穗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以及市继续教育基地,组织安排好短期和集中培训,保证各培训计划的组织落实。

(三)加强制度建设

1.建立和健全评估检查制度。为保证各项继续教育活动达到如期效果,有关主管部门和单位对“551工程”的开展情况进行指导和评估,及时根据评估情况指导和改进工作。

2.建立和健全培训保障制度。相关单位要采取切实措施鼓励和支持专业技术人员参加“551工程”的各类继续教育活动,保障专业技术人员每年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达到上级规定的要求。市水利局直属单位要按照《*市水利局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实施办法》,把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知识更新培训的情况作为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的内容,并与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聘用结合起来。

3.实行证书登记制度和统计制度。专业技术人员参加“551工程”的学习情况记入《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并按照规定的标准记录相应学时,其培训学时等同于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专业课培训的学时。对各区、县级市、各行业领域和继续教育开展的“551工程”项目,由市继续教育协会负责统一登记管理和统计。

(四)落实经费。

1、各单位要切实落实职工教育经费,按照规定比例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严格执行局制定的《关于教育培训费使用的若干规定》,保证专款专用。

2、各级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干部培训、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的专项资金。

3、选择部分选题新、层次高的高级研修班和知识更新讲座,纳入市继续教育项目整体规划,争取市继续教育专项经费的支持。

4.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向“551工程”投入。

八、实施步骤

本实施方案采取整体规划、逐步实施的方式,从*年起到2010年,分三个阶段逐步推进。

(一)启动阶段(*年上半年)

*年上半年组织学习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的有关文件精神,深刻领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人才培养工作的要求,广泛开展“551工程”的调研工作,制定符合我州实际情况的行业实施方案。

(二)全面实施阶段(*年下半年—2010年上半年)

*年下半年—2010年上半年,按照本实施办法的要求大规模开展5个重点领域的“551工程”活动。在“551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继续教育的工作体系、服务体系和制度体系,同时做好阶段性总结评估和经验推广工作。每年的培训工作开展之前,要周密计划,统筹安排,并将每年的执行计划报市局。市水利局将对各基地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指导。每年的培训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总结工作经验,互相学习交流和分析研讨,不断改进培训工作,提高继续教育效果。

水利工程专业技术总结篇3

(1)认为如要按规定对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和构配件等作抽样检测,需要花费一笔不小的资金,这样会增加工程成本,减少企业利润。

(2)认为没必要设专职资料员,收集、整理、归档资料等工作让施工员兼职搞一下就行了。但实际上,施工员本身工作千头万绪,根本无暇去搞技术资料,其结果只能是:到工程接近尾声,才发现技术资料有很多缺项、漏项,于是只好补做“资料”,甚至托熟人或花钱买通检测单位做假资料。这种假资料怎能如实反映工程质量的真实情况呢?其后果不堪设想。

1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首先,应从思想上端正认识,懂得准确、及时地收集、整理、归档施工技术资料,不仅对在建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能起到随时检查、总结和不断提高的作用,而且对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提高也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其次,水利施工企业应建立、健全相应的技术资料管理机构、规章制度和奖罚制度,从源头上加以控制。具体来讲,应做到以下几项:

1.1施工企业和项目经理部应加强对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的领导和监督,建立健全技术资料管理机构,配备经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专职资料员;在施工现场决不能让施工员来兼任资料员。

1.2技术资料应实行企业或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并应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现场应指定专职资料员负责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等工作。

1.3技术资料应按质保资料和技术管理资料及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分类归档,按规定格式填写和签章,不得有缺项、漏项;技术资料应随施工进度同步汇集,不得事后补做,更不准搞假资料。

1.4技术资料必须真实地反映工程的实际情况,按专业、系统归类管理,确保资料完整、真实,并经技术负责人审核;质保资料还要求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及单位签字盖章。实行总包的工程项目,总包单位还应负责汇集、整理各分包单位编制的有关施工技术及施工方案。

1.5建立奖罚制度。施工企业或项目经理部应把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纳入企业的奖罚制度中。对能按要求准确、及时、完整地收集、整理、归档技术资料的,应予以表扬和奖励,对随意涂改、伪造、抽撤或损毁、丢失等失职、渎职行为造成资料不全或不合格者,应给与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1.6在工程开始时,由企业总工程师向各项目部经理、主任工程师、施工员和资料员对技术资料应包含的内容和具体要求作较详细的介绍,使他们既懂得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又知道应该怎样去做和如何相互配合、监督检查,共同搞好水利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工作。施工企业领导和项目经理部还应定期深入施工现场,督促、检查技术资料管理工作,发现有不合要求的技术资料和弄虚作假等情况,立即予以纠正和作出处理,免得问题成堆后积重难返,无法挽回了

2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由于水利工程涵盖的专业和分部分项多,各专业的技术资料所包括的主要内容不尽相同;现就按阶段来分述施工技术资料的主要内容。

2.1施工准备阶段施工技术资料的主要内容

这个阶段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施工合同、施工许可证、施工企业营业执照、承建资格证书、开工报告、项目经理任命通知书、项目经理部组人员设置通知书、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如现场施工质量管理制度、质量责任制、主要工种技工操作上岗证书、施工方案和施工技术标准等)、图纸会审记录、地质勘测资料、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及专家论证意见、施工技术交底记录、水利水工建(构)筑物定位测量放线记录、桩基检验报告及验收证明、地基验槽(坑)记录以及混凝土、砂浆的配合比试验报告,部分原材料的产品质量合格证和进场检验报告等。

2.2基础和主体结构施工阶段施工技术资料的主要内容

这个阶段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有关施工工艺、施工质量检查验收和材料、成品、半成品等的质量保证资料;比如:钢材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和进场力学性能、工艺性能检验报告,钢材质量检查记录、钢筋焊接接头工艺性能检验报告、对有特殊要求的钢筋抽检报告、钢筋机械连接接头配件合格证及其工艺性能检验报告;水泥应有生产厂家出具的产品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书,其内容包括厂名、品种、强度等级、出厂日期和有关主要性能试验数据及试验编号、所代表批量等;水泥进场后,专职材料员除检查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外,还应对其主要技术性能作抽样复检,特别是水泥安定性和初、终凝时间,必须做抽样复验,合格后方可用于工程上,以确保水利工程整体工程质量。对有特殊要求的水利工程结构,有时需要在拌制混凝土时掺加外加剂;外加剂必须有生产厂家的质量合格证明书,其内容包括厂名、品种、包装重量、性能、主要成分和使用说明、出厂日期等,外加剂使用前必须进行性能试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商品混凝土相关技术指标资料及其施工记录混凝土抗压试块试验报告、抗渗试块试验报告、砌筑砂浆试块强度试验报告;防水材料合格证及其检验报告、隐蔽验收记录、检验批验收记录、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混凝土结构实体检验记录、建(构)筑物沉降观测记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施工记录等。

2.3竣工验收阶段施工技术资料的主要内容

水利工程专业技术总结篇4

本人于1997年毕业于河北电力学校,所学专业为变电运行与自动化。在1997年10月进入河北电力公司参加工作至今。在这近十五年中,我先后在修试所、生产部、安监部等多个部门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期间于2002年至2004年在省职工大学进修,所学专业为电力经济管理,后又考入省工业大学,完成专升本学业。多年来在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下,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个人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下面就从专业技术角度对我这十五年来的工作做一次全面总结:

电力企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需要职工有良好的自身能力和心理素质,因此我不断学习各种技能,努力学习和掌握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及其特点,了解全地区的配电网运行情况,同时能根据各类电气设备的需要,掌握相关的电工基础、电工材料、高压工程技术专业知识,能根据现场电气设备运行情况选择最佳运行方式及经济运行方法,根据实际运行经验,正确处理电气系统的设备故障以及系统突发性事故,初步了解班组管理和生产技术管理的基本常识,进一步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一、学习生产运行专业知识,提高岗位劳动技能从1997年参加工作,领导为了让我尽快转变角色,熟悉工作环境,适应生产要求,我先被分配高压修试所工作。工作伊始,我发现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同生产实际有很大的不同和差距。为此我努力学习生产运行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岗位劳动技能,在短短的一年内,我主动吸收老师傅们的工作经验,虚心向他们请教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迅速掌握了线路和变电运行的生产程序及各种一、二次设备的规范及实验数据。二、从事施工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2003年,我调入河北电力公司生产部,主要负责输配电线路的设计预算与生产资料管理。此时,正是农网改造初期,工作量十分大,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形势下,我边工作边学习,很快就步入了正规。首先跟随老师傅们勤下现场,并对照自己原有的各项知识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更好的结合,一方面放弃休息时间利用各种资料进行专业学习,有针对性地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对自己不清楚的问题向老师傅求教,勤思、多做、苦学、牢记。利用较短的时间学会了各种线路的技术要求和参数,弄清楚各个设备的运行原理和铭牌参数,并利用配网调度图分析线路的运行情况,给自己增添了许多工作信心,丰富了自己的实践经验。我参加了公司创一流建设工作,加班加点整理公司生产资料,使单位资料达到了规范化管理。我还参加了公司农网改造工程“回头看”,我主要负责施工图的绘制与修改、线路资料的整理。经过3个月的努力终于圆满完成了工作,最后我又把工程验收资料进行整理上报监理并通过了监理公司的验收。三、努力学习新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不断学习新知识,努力丰富自己。2005年底我参加了技能鉴定高级工的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高级工的证书。

总的说来,在这几年来的电力管理工作中,自已利用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工作能力,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已要加强学习、克服缺点,力争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够不断提高。更能适应现代化电力建设的需求。以上就是我从事生产管理工作十五年以来的专业小结。总结是为了去弊存精,一方面通过技术总结,在肯定自己工作的同时又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在以后的生产和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精益求精,不断创造自身的专业技术价值,另一方面,通过这次资格评审,从另一侧面看到别人对自已的专业技术水平的评价,从而促使自己更加从严要求自己,不断提升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本职工作之中去,更好在电力建设行业中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为企业、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6年5月,本人毕业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本人现对任职以来的业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历和资历

(一)学历

2016年5月毕业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完成了大学专科学历的所有学业,取得了大专文凭证书。

(二)资历

2008年至今从事测绘技术员工作。

二、专业理论水平

在测绘工作期间,系统而高效的学习了现代测量学、现代地图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控制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GiS基础应用技能、数字地形图测绘技能、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遥感概论、卫星导航定位等专业课程,参与专业认知实习、基础地理数据采集、工程训练、地形图测绘实习、控制测量实习、摄影测量实习、工程测量实习、专业轮岗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专业实践环节,具备基础地理数据采集、地形图测绘、控制网设计与实施、工程施工放样、地图设计与编绘等专业技能等。

三、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

首先,本人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对自己的单位充满感情,对事业充满信心。在这期间不仅仅注重自己的思想建设,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而且在工作中言行一致,作风端正,实事求是,团结同志,助人为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为人诚实,工作认真,敢于负责,有担当意识,工作有开拓精神。

四、工作方面

自2008年9月至今,工作以来,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在工作中,认真学习业务知识,不断积累经验,积极参加学习培训,不断充实自己;遵章守纪,两年来,自己在工作中做到不怕吃苦,不怕累,学习优秀员工的方法,认真完成了本岗位各项工作任务;团结同事,共同努力,同事关系融洽,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尊重。

五、工作总结

好钢需要千锤百炼,做事需要百折不挠。吃苦耐劳,踏实工作,不怕困难,勇于争先。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把自己放在生产第一线,积累经验,提升测绘技能,以具体的实践来促进我对侧护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再认识。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观念和爱岗敬业精神,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动力,以振兴和发展中国测绘视野为己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严谨测绘,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测绘工作任务。

二o一八年十一月六日

扩展阅读: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主要内容:1.全过程参与三、四等水准复测与改造工程,获益非浅。2.进一步熟悉国内常用数字化成图软件,取长补短。3.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同步提高。4.不断学习新知识,适应时展的需要,

本人于2000年12月评定为助理工程师,一直在广西第一测绘院从事测绘工作,2004年2月在第一国土测绘队任副队长。任现职以来,我努力钻研专业技术知识,在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过程中努力摸索和创新,先后于2001年至2002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三四等水准路线复测与改造工程中担任藤海线、横檀线、桐扶线等16条三等水准路线复测与改造工作的技术负责人;于03年至04年5月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1:500数字化地形地籍测绘工程中担任第一国土测绘队测区负责人;于04年6月至今在广东省东莞市桥头镇1:500数字化地形地籍测绘工程中担任测区负责人。在一线锻炼的几年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在院部、总工办的直接领导下,我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得到了充实和提高,对整个测区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总之,五年来自己在技术工作中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也存在着很多有待提高的问题。现对几年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过程参与三、四等水准复测与改造工程,获益非浅。

区内三、四等水准路线复测与改造工程周期较长,一般为20至30年,随着我区经济建高速度的加快,周期稍微缩短。由于有将近三十年水准丰富经验的的老测量员仍是这次复测与改造工程的主要参与者,在工作过程中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少书上学不到的知识。本人作为技术负责人带队完成了藤海线、檀张线、横檀线等16条水准路线的复测与改造,全方位掌握了踏勘选埋、仪器与标尺检查、观测与数据处理等工序。熟练应用广西第一测绘院提供的《三、四等及等外水准记录程序SZJL01》和广西第二测绘院提供的《水准测量电子手簿数据处理程序SZCL_34》两个程序,并完成了16条水准路线的技术总结。

二、进一步熟悉国内常用数字化测图软件,取长补短。

任现职以来,本人先后在几个测区担任测区负责人,由于每个测区使用的数字化测图软件不一样,如在北滘测区使用SZCt成图软件,在桥头测区使用GtC成图软件,加上之前在广州测区使用过的SV300、CaSS4.0等成图软件。每一个软件都是在生产过程中慢慢

完善起来的。在工作过程中,在熟悉应用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各软件的优缺点,对其进行改进,并能在测区范围内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使各项工程能顺利完成,自身技术水平也得到提高了。

三、技术管理

在钻研专业技术知识、提高自身技术素质的同时,本人还努力探索技术管理、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以促进测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先后在各测区制定队伍管理办法、质量管理办法等。率先在桥头测区执行“预定类别╳质量系数=分配类别”的质量管理办法,这样,产品质量与收入科学的挂钩了,整个测区产品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获得了十分挑剔的甲方监理的好评。

四、不断学习新知识,适应时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十分迅速,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不经常进行不间断的学习和交流,就不能适应技术工作的需要,就要被淘汰。本人坚持学习和钻研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如应用word完成文字处理工作及文字材料;应用excel打印各种记录表格,完成工程信息的存储和分析处理,自学GpS、GiS及测绘新知识。在助理工程师任职期间,我院已建立了严格的管理体系,并且获得了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认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家获得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认证的测绘单位。本人也在执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提高了技术业务水平,并于2004年9月获得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内审员资格。新技术的发展使我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同时也让我本人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

以上是我近五年来从事的主要技术工作的情况,通过从书本上学习、从实践中学习、从他人那里学习,再加之自己的分析和思考,确实有了较大的收获和进步。成绩和不足是同时存在的,经验和教训也是相伴而行。我将继续努力,克服不足,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一、个人简历

本人于2004年7月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本科学历,获学士学位。自2006年4月至今在房地产交易服务中心从事房产测绘成果备案与房产图文系统图幅的修测更新工作。于2010年4月获助理工程师资格。

二、继续教育及目前的学术水平

本人在工作中虚心好学、不懂就问,同时注重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充实。积极主动的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和技术规范的学习,主要有以下各项:

2006年:产权登记管理办法培训;2007年:房地产测绘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2008年:《房产测量规范》培训;2009年:苏州市房屋权属登记面积计算规则培训;2010年: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培训。

随时间的增加,通过大量的备案成果审核与图幅修补测工作,本人的知识结构、业务素质、实际工作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常规工作的基础上,自我抓基础、抓内功,抓实效工作,不断提高自我工作素质,使自己成为工作行家里手;注重自我工作作风的培养及业务能力的提高,着力提高工作效能。

三、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业绩

1、主要工作内容:本人按照自己制定的工作思路及各阶段性工作目标,突出重点,讲究实效,勤思考,并通过努力,千方百

计,不折不挠地开展工作:

(一)房产测绘成果备案工作。房产测绘是房产产权产籍管理的前置性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很强,精确度要求很高的工作,关系到国家、房地产权属单位和房地产权利人的切身利益,因此房产测绘必须做到标识规范、数据准确。房屋建筑面积作为衡量房产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测绘成果的准确、公平、合理与否,在业主中成为敏感性问题,所附带的责任亦越来越大。针对房产测绘市场测绘成果质量参差不齐,本工作规范统一了本市房产测绘标准,增强房产面积测绘透明度,对测绘成果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使测绘成果合法、真实、有效地反映房屋实际情况。对用于权属登记的房屋测绘面积,特别是共有建筑分摊面积,严格按照房屋报建、竣工验收图把关、审核,以确保作为房地产权属登记的测绘成果符合国家标准《房产测量规范》。

(二)房产图文网络系统图幅的修测更新与维护工作。房产图文网络系统是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数据管理与组织,以各种比例的航测图、测控网数据作为房地产产籍图库的来源,以此为基础对房屋相关属性信息进行索引与管理。本系统是由房产信息数据库系统以及建立在数据库系统之上的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组成,实现了图形与属性的有机结合,可以方便快捷地提取房屋的属性数据,同时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地形图修补测、实时的房屋数据输入及更新以及灵活方便的打印输出功能,本工

作通过对系统图幅的修测更新实现了以图管房,以图管档的管理模式,使房产管理更加科学、实用和方便。

2、主要工作成绩:本人在任原职期间作为技术骨干,房产测绘成果共备案了商品房?,厂房?,私房?;图文网络系统修补测分丘图?;图文网络系统的楼盘建立?配图成果输出?。在其他方面,本人能够主动热情地帮助同事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特别对新来的同事能在工作中加以指导,使其尽快适应自己的岗位。能够踏踏实实地完成领导交给我的各项任务,按照岗位职责,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

四、论文情况

1.《GiS在房地产中的应用》独著,内部交流论文;

2.《房产测绘的差错控制》独著,内部交流论文;

概述了房产测绘中的几点措施,分析了产生误差的原因,基于误差分析,提出了房屋预测方案,便于将误差降低到最小。

五、申报理由

本人有较强的事业心,一贯保持优良工作作风。有团队观念和敬业精神,能以身作则,为人表率,谦虚谨慎,团结同事,实事求是,坚持原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大和住房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并为房产测绘业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对房产测绘提出了新的要求。五年的专业工作,使得本人的工作实践越加丰富,取得了较好的工作业绩,得到了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现在本人已成为单位的主要技术骨干,能及时处理相关的专业技术问题,通过虚心学习与不断发现解决问题,逐步理解与掌握了房产测绘的各种差错控制措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人认为自己具备申报工程师职称的条件,希望自己能在新的起点与平台上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个人技术工作总结

本人叫唐瑶,男,汉族,陕西省咸阳市人,出生于1989年9月,于2010年7月于西京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2011年8月在陕西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对于单位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严从律己,宽以待人。在工作中,不断学习,钻研,总结经验和教训,锻炼成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都熟的工作人员。从事过桥梁,涵洞,道路和隧道等施工,在施工中,职业道德管理和专业水平方面都取得了成绩,现对本人工作五年多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在政治上,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认真学习贯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时刻保持大局意识和组织观念,工作上以事业为重,不计个人得失,把事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工作中吃苦耐劳,积极主动,作风踏实,勤于思考,讲求效率,始终保持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奉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二、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方面

从参加工作以来,对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有始有终。对于再苦再累的工作,坚持完成,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管在寒风中,烈日下,坚守自己的岗位,完成自己的工作,保证在工作中不出现错误,看着工程圆满竣工,就心满意足,觉得曾经付出的汗水没有白流。

作为一名公路工程和施工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对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根据交底做出周密,细致的安排,并合理组织好劳动力,精心实施作业程序,使施工有条不紊地进行,还要时刻不忘安全和质量,把好每一个关口,做到不违章,不玩忽职守,施工做到安全,优质,低耗;同时还应严格按图施工,规范作业,做到文明施工。

三、专业知识方面

在施工中,掌握了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和质量标准,一般路桥结构的基本构造,材料的实验方法及计算方法,也学习到了一定的质量管理知识,同时我也不断地学习文化知识,掌握规范,标准,把规范,标准应用于工程建设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在每一个施工点,施工面验收时,认真做好工程记录,经常分析和阅读其他专业人员的工程验收记录,学习并发现自己在工程建设中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方面值得提高,哪些方面值得继续发扬。

从多年的工作中,感到知识和实践经验才是用来武装自己的最好武器,在以后的学习和施工中,不断学习,积累施工经验,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肯定会把我造就成合格的专业施工人员。

四、主要技术工作简历

自参加工作以来,公司为我们年轻的现场施工人员创造了良好的平台,我作为其中一员从中积累了很多的施工经验,我愿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回报公司对我们的培养,本人参与的主要技术工作如下:

1、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在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LJ-27标施工项目,项目后期收尾工作,施工资料的填写整理、组卷、归档等工作。

2、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在黄陵至延安高速公路LJ-3标施工项目,小园子大桥桥梁下部及桥面系施工,施工资料填写整理等工作。

3、2015年6月至2015年10月,在户县涝河桥改造施工项目,协助编制施工方案,负责现场施工技术及管理,负责合同上报、计量结算,内业资料整理等工作。

4、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在陕西路桥集团经营开发工作,协助编制投标标书,负责标书商务及技术文件的编制及审核工作。

5、2017年3月至今,在太凤高速公路tF-01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经理部第五分部桥梁主管工作,协助编制施工方案。负责现场施工技术及管理,内业资料整理等工作。

五、管理能力方面

在工程施工中,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多样,变化多端的工作,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八年的工作中,我认为管理就是一个统筹安排,合理利用,全面管理的系统。对人员,材料,机械,物品等都要精心地组织,调配,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地管好安全生产,确保工程质量,力争工程进度,在短期内创造质量,生产及安全一流的工程。

六、工作心得

为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再上新台阶,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努力增强业务能力水平,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勤奋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建设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本人热切的希望能够晋升中级工程师。

水利工程专业技术总结篇5

力诺瑞特拥有合作方德国paradigm公司世界领先的、三代以上的技术储备和国际太阳能热利用技术专家;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效率、适应市场需求的研发队伍;拥有全球领先的多项太阳能综合应用技术;拥有行业内近百项技术专利,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参与行业内多项标准编制研究,拥有同步世界太阳能先进的工艺、设备和技术,全自动生产流水线、CpC―u型集热器生产线全部实现欧洲最高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成功运作上海三湘热水工程、上海市埔东国际机场太阳能工程、总参人武部工程、国家广电总局无阻传导ag3.2w集热器工程等近于套大型太阳能工程,是力诺集团的得意之作。

鉴于力诺瑞特在太阳能与建筑体化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住宅与城乡建设部授予力诺瑞特“太阳能应用与建筑一体化项目”住宅产业贡献金奖,成为太阳能行业惟一一家通过“建筑产品/住宅部品康居认证”的企业,获得住宅与城乡建设部批准设立的、太阳能行业惟一一家部级的太阳能推广基地――“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

作为一家国际化的太阳能应用推广企业,力诺瑞特通过全球领域的太阳能技术交流、国际高端技术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集团先后与世界领先的德国paradigma公司、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德国胡赫公司、世界500强之一的美国霍尼韦尔集团、古巴政府等合作,并且依靠国际交流,从而使力诺瑞特太阳能成为印度、日本、韩国、南非等国家太阳能系列产品供应商,并且,其国际贸易也迅速拓展到全球6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推动住宅产业化

力诺瑞特在被授予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之后,3年时间推广了3400万平方米的住宅,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可以说,力诺瑞特的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为中国创造了一个完全低碳的生态的、可持续的太阳能住宅的新型城市。

然而,探索的路程总是艰难的,3年以来,力诺瑞特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取得成就的同时,在推广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难题。针对这些问题,力诺瑞特通过不断地科研攻关与实践经验总结,制定了有效解决方案,让太阳能与高层建筑达到完美结合。

据了解,太阳能与高层住宅的应用主要面临“太阳能系统与建筑结合的安全可靠性”、“能否成为建筑的必要构件”、“与建筑常规能源的有效互补”以及“系统后期运行的管理便捷”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力诺瑞特根据建筑特点和用户需求设计提出了“集中集热一分户计量”、“集中集热一分户储热”、“分户集热一分户储热”三种不同太阳能热利用系统,并将“高效换热内胆”等多项核心专利技术以及标准化的产品配置运用到系统中,实现了与建筑的同步设计、同步施工。

“太阳能与建筑的结合不是简单的相加,它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力诺瑞特常务副总经理文哲亮说。

中国太阳能行业发展经历了大致一下几个主要阶段:全真空玻璃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标志着太阳能1.0时代的到来。这段时间中国完成了太阳能的市场教育,建筑被动接受太阳能热水器。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的诞生,标志着2.0时代的开始。在这个阶段,太阳能生产企业认识到了太阳能和建筑不可协调的矛盾,即主动生产能与建筑结合的太阳能。直至2007年,力诺瑞特自主研发的aqua系统的问世,标志着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3.0时代的到来。

在3.0时代,太阳能热水器实现了与建筑的同步设计、同步安装、同步验收、同步后期管理,太阳能不再局限在提供家庭生活热水,还将为现有的采暖、制冷设备提供中高温辅助能源。aqua系统的推出是理念和技术的一次飞跃。在此基础上,太阳能的使用领域被大大拓展,建筑节能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和立体化。力诺瑞特也凭借技术的优势,开启了太阳能3.0时代,引领了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前沿。

校企联合加快人才梯队跟进

行业的发展、建筑结合技术的提升等,都离不开人才的跟进。近年来,力诺瑞特一方面继续加大人才培养,同时充分发挥产学研结合的平台。

今年4月,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又与济南第六职业中专联合办学成立了太阳能行业首个太阳能热利用工专业。本专业招收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学制3年,由力诺瑞特派遣专家按照“太阳能热利用工”的教学标准进行授课,将理论与企业需求进行结合。

济南第六职业中专的教学实践,从源头上提高了从业人员素质,以“可持续消费”来保障“可持续发展”,使太阳能行业实现了从生产人员到安装以及售后服务人员技术技能的标准化。

之前力诺瑞特还与山东建筑大学开展校企合作,创建中国首个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本科专业: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的“清华力诺能源光电子研究所”,聘请“中国真空镀膜管之父”殷志强教授担任学术带头人,致力于研发太阳能中高温、太阳能光热、光电综合利用技术。力诺瑞特相关负责人表示,与国内外知名的学府和科研机构合作,目的就是要加快太阳能利用技术向产业化转变的速度,并且在一定时期内,把产学研结合下的技术成果培育成企业新生代的技术资产。

引领中高温利用新趋势

目前,中国的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基本上还处于低温利用阶段,中温利用才刚刚起步。而力诺瑞特早已捷足先登,太阳能中高温利用技术开拓了太阳能热利用新的领域,在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大型太阳能工程化推广应用、太阳能采暖、太阳能空调、太阳能热发电等领域优势明显。

力诺瑞特常务副总经理文哲亮说:“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是太阳能在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大趋势下的必然发展趋势,然而太阳能也不能止步于此。众所周知,工业能耗占中国总能耗的70%,所以太阳能为工业提供热能是太阳能发展的总趋势,也就是太阳能中高温热利用。”

力诺瑞特2007年推出的新代的太阳能产品-aqua系统,是在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的基础上的升级。aqua分体式热水系统是行业的一个里程碑。aqua系统的推出,使中国太阳能行业的热利用进入3.0时代。

在2009第八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博览会期间,力诺瑞特双动力太阳能燃气锅炉系统采用的分体式太阳能集成水箱被评为住博会重点推广技术。专家认为,这是德国paradigma公司开发的冷凝式燃气系统和现代的aqua太阳能供热系统集成的最高效、最环保的成套产品,是节能的冷凝式燃气技术和先进的aqua太阳能供热系统的结合,能够高效、环保地为单户和两户家庭的住房提供热水和供暖。

水利工程专业技术总结篇6

甘肃省劳动力素质状况

分析与评价

整体文化程度不高,人力资本含量偏低人力资本的投入即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是衡量劳动力素质的重要指标。2007年甘肃省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受教育平均年限为7.04年,比全国的少一年;15岁以上人口的53.66%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占29.17%,接受过高中或中等职业教育的占13.51%。数据表明,甘肃省劳动力素质总体偏低,人力资本含量不高。

再从全省15岁以上人口文盲率指标来看,甘肃省文盲比例还比较高。2004年全国统计资料显示,全国15岁以上的人口文盲比率为10.32%,西部地区为13.23%。

三次产业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总体偏低,文化程度结构不合理2006年甘肃省所有从业人员中,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63.23%、14.79%和21.98%。三次产业的人口素质总体文化程度偏低,专业配置不够合理,与产业的升级换代和结构调整不相适应。

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为5.54年,严重影响了第一产业的人口顺利转移、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高;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0.04年,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偏低,难以实现产品升级;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仅占21.98%,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1.22年,第三产业的劳动力素质结构只适应传统服务业的需要,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又受到了制约。

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更底,城乡劳动力素质二元性明显甘肃省农村劳动力人口较多,文化素质偏底的问题尤为突出。2007年,文盲或半文盲占其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6.28%,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8.14%,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7.03%,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4.83%,系统接受农业职业教育的农村劳动力还不到5%,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低于7.3年的全国平均水平。

甘肃省城乡居民平均受教育程度不仅二元性较强,而且城乡的差异性非常突出。甘肃省城乡居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差为3.6年,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3年;城乡居民受教育比为0.7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0.4倍;二者均低于青海、,居全国第3位。

劳动力技能整体偏底,高层次人才严重短缺通过对企业技术工人的实际技能水平了解和调查显示,在全省城镇企业职工总数108.6万人中,技术工人63万人,占职工总数的58%。而在技术工人中,初级工约占60%,具有中高级以上技能水平的约占40%,具有高级以上技能的不足10%,而全国高级工比例为24%,经济发达国家则达35%以上。

再从人才状况来看,2006年末,全省共有人才总量134万人,人才在社会总人口中的占比率仅为5%。全省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68.28万人,占总人口的2.67%。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94个百分点,远低于东中部地区。而在全省的科技人才中,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占13.5%,因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较低。

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约为46.6万人(不含非公有制企业),从职称结构看,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占总数的5.3%、31.6%、53.8%;从学历结构看,研究生、大学本科、大专、中专以下学历等专业技术人员分别占总数的0.92%、21.15%、42.34%和35.59%。高级职称和研究生学历的人才占比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全省有两院院士1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89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92人,省部级优秀专家47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65人,甘肃省“333科技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418人,部委学术带头人55人。以上合计仅占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0.64%。

甘肃省劳动力素质结构不适应现代经济增长模式的需求

人力资本投入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甘肃省的教育投入从1990年的3.33亿元增加到了2006年的15.72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9.56%,低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13.04%)3个多百分点。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甘肃省存在着过量低素质的劳动力,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和沿海发达城市相比差距更大,而甘肃省在教育投入方面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劳动力素质提高的速度相对缓慢。

目前在主要发达国家中,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了80%左右,远远超过了物质资本的贡献率。我国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为35%,甘肃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不到30%。

劳动力素质偏低制约着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结构性失业问题较为严重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新兴产业、行业和技术性职业所需要的素质较高人员供不应求,现代制造业、服务业所需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阻碍产业升级,提高创新能力的瓶颈了。大量劳动者由于劳动素质偏低,一部分文化知识水平较高的劳动者由于所具备的职业能力低或者适应性差,与市场需求不匹配,从而引发结构性失业问题日趋严重,甘肃省的失业问题具有明显的结构性失业特征。

自主创新能力差,技术研发水平和技术成果转化率低甘肃省科技人才短缺,劳动力技能素质较低,技术创新基础较差,研发能力不强。目前的技术创新模式主要是模仿创新,专利技术主要以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为主,而发明专利所占的比重偏低。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比如在知识创新的主要阵地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目前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还不到10%。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为1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29%。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主要成员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为50%,国民收入增长中60%―70%是以技术与知识为基础的,美国技术与知识的增长因素更占到80%。

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现象十分严重劳动力的技能素质是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和单位产值能耗的重要因素。2005年,甘肃省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为2.49吨标准煤,比全国平均水平1.22吨标准煤高出1倍;万元工业增加值电耗6730千瓦时,是全国平均水平2750千瓦时的2.4倍多。目前,甘肃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不到全国平均水平33%,而发达国家的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更是达到60%以上。甘肃省单位产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多;矿产资源总回采率仅为30%,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个百分点。甘肃省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十分严重,制约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进一步转变,这与劳动力技术素质低下,高技能劳动力稀少密切相关。

提升劳动力素质,

推进甘肃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推进教育发展战略的重大转变在人才培养方面,转变传统的以正规学校教育为主导的教育模式,围绕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增强多样化的国民教育供给,尤其要增强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高中阶段教育的供给能力,提高学校及社会教育机构在高级职业教育和培训方面的积极性、能力和水平。同时应加快与甘肃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支柱产业相协调的重点学科和重点大学建设,为甘肃产业创新提供教育和人才保障支持。

在教育体制方面,应将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市场化制度创新,逐步形成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参与办学为辅的新体制,提倡多形式的联合办学,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也十分必要。同时,应进一步深化劳动、人事、工资、分配等制度的改革,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调动起劳动者学技术和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善职业教育的保障体系首先,要优先发展职业教育,增加职业教育经费的投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促进职业教育优先于社会的发展,即财政对教育支出增长的比例要高于财政总支出增长的比例。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金融信贷支持,鼓励企业及社会各界和个人投资兴办职业教育,重点建设一批中等职业学校、高职学院和培训实习基地,充分发挥其辐射功能。保证在“普九”的基础上优先发展职业教育。

其次,要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完善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促进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紧密结合。

水利工程专业技术总结篇7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现状;改进

一、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和地位

水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而它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技术中的利用是社会进步阶段性产物。在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实际应用中,施工技术是根本,只有技术作为保障才能在艰巨而的重大的工程中完成工程建筑的施工。在社会建设中,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直接影响着水电水利的效益和产生。将先进的施工技术应用到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的施工中,才能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真正发挥其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二、我国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施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施工关键技术上取得了新的突破,通过大容量、高效率的配套施工机械装备更新改建,我国大型水利工程施工速度和规模有了很大提高。但目前,我国的水利水电施工技术还不够完善,还存在较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水利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不健全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水利施工技术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水利施工工程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因为企业是水利施工技术的第一线和大本营,如果水利施工企业自身机制不健全,不适应市场经济下的冲击和要求,必然阻碍水利施工技术的发展。

(二)缺乏先进技术,专业含量低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但水利施工技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同时却停滞不前,错过了大好时机,这里面有其本身特性的原因。

(三)设备老化,引进更新先进设备升级缓慢

设备的更新及引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项技术的发展路径。目前,我国大部分水利水电工程中所使用的设备老化问题严重,部分机械施工设备长期闲置,未及时养护和检修。受企业规模、资金等因素的影响,先进设备的更新速度较慢。

三、改进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的具体措施

(一)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优化管理模式

1、加大科技投入。水利施工技术企业积累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并从中设立创新奖励基金。

2、加强技术及材料的研究。结合施工项目具体特点,安排必要经费,进行技术攻关和专题科研,力求与项目技术措施计划同步实施。加强与学校、科研院所合作,组织新技术培训,吸收院所科技人才,共同开展施工工艺开发和新材料、新机具应用研究。

3、优化管理模式。优化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学习同行业先进经验,开创研究合适的管理模式。应不断总结过去行之有效的管理经济,引进国内外先进管理办法,加强企业管理改革,探索出适应企业本身特点的管理新模式,促进技术快速发展创实效。

(二)引进先进技术人才,培养技术骨干

水利施工技术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要把市场实现程度作为人才激励的重要依据,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吸引、培养和使用人才的新机制。要提高水利施工技术,就必须大力引进科技人才,建立健全挖掘、鉴别、评价、选拔与使用人才等一整套管理制度,运用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的骨干作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此外,应加强人才培养,制订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多渠道、全力位地加快人才培养和知识更新的节奏。在引进新型人才的同时精心培育自己的本土骨干,形成一支技术过硬、综合素质高、创新意识强的技术队伍。

(三)加强技术管理

1、建立健全技术组织管理制度。相关项目负责人应建立厂站、车间、班组三级技术管理工作网,实行分级负责管理,责任到人。建立技术信息的收集,事故及故障分析、整理、反馈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技术经验交流,工作总结,技术革新及合理化建议等活动。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活动成果进行分析、归类并进行技术攻关。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技术管理对设备的运行状况、检修及事故或故障等进行统计分析,有利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设备损坏率,起到增收节支的作用。

2、加强运行管理,完善管理制度。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程,结合实际,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以适应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生产过程中,应做好设备运行记录,改正不良的习惯操作行为。并应建立运行分析制度,即对运行中通过仪表指示、运行纪录、设备巡检和操作等反映的各种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及时找出产生各种问题和现象的原因、规律,并采取相应措施及对策。

3、加强维护检修管理,加强技术监督。应在确保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的同时,结合工程和企业实际加强维护检修管理,加强技术监督。运用各种科学试验方法进行技术监督,对各种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验和检测,了解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及在运用中的变化规律,保证设备有良好的技术状况。技术监督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四)加强质量控制,提高工程质量

1、加强施工人员综合素质教育,提高专业技能。(1)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应牢固树立工程质量第一的意识,在保证工程质量前提下考虑经济效益;(2)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施工人员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敬业精神;健全岗位责任制,建立激励制度,增强责任心,发挥创造积极性和创新精神;(3)加强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操作人员操作水平;制定操作程序避免发生意外事故;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严禁无基本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人员无证上岗。

2、严格工程质量检查、评定与验收。为保证工程质量,在科学管理手段外,施工现场应配备必要的检验工具,如水准仪、经纬仪、塔尺、钢卷尺、线锤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工程质量检验和评定,并参照有关新规范内容进行调整。

3、加大工程质量监督力度。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除了要建立完善的工序质量控制体系外,还要及时收集整理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审核变更设计及其修改的图纸。对正在进行的施工作业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检查并建立质量信息反馈体系,并定期或不定期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水利工程从施工开始就应落实质量监督责任制,以实现从日常的监督中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4、把握好进工地的材料关。工程中使用的各种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首要因素。为此,要求质检员要严把质量关,对每一批进场材料都要遵循严格的报检制度,抽样送检,合格后才允许使用;对关系到结构安全和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关键材料,必须采取抽检和普检相结合的原则,确保用材质量。

四、结束语

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在进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通过各种合理的方式提高水利水电施工技术及其质量管理,从而全面发挥水利水电工程的作用,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工程质量,从而实现水利水电工程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水利工程专业技术总结篇8

关键词: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减税增收;借鸡下蛋;知识产权;所得税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832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2-0003-04Doi:10.13535/ki.11-4406/n.2016.02.002

目前中国改革已渐入深水区,中国建筑业也面临大洗牌,随着国家整体经济下行加剧,各行各业均面临着生产与发展的双重压力。很多从事传统产业的建筑企业项目的竣工量大幅度滑坡,企业亏损运营甚至关门停业。某企业注重高新技术企业成果着地转化与对接,瞄准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走依靠自主研发的知识产权创建持续发展的高新技术企业之道路,用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垄断行业技术市场,抢占市场经济的高点。为企业减税增收和持续盈利,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跳过时常危及生存的多个时刻。发明专利专利权(发明)人,现从某企业概况、已具备的条件与不足、应对策略及方案优选、解决办法、结论与展望等多方面入手,阐述巧妙策划实现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双重目标的构想。现分述如下:

1某企业概况

某企业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金3亿元,是一家集市政基础、轨道交通、道路桥梁、水利水电、铁路与公路、房屋建筑为一体的综合型集团控股的投资企业。现具有市政公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铁路工程、建筑装修装饰与房屋建筑工程、公路工程施工、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专业承包壹级。

经过10多年的拼搏发展,该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持续提高,经营地域已经遍布全国各地,形成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同时在投融资市场拥有成功运作案例,某企业在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轨道交通、非开挖技术、管道修复技术、房屋建筑、机电安装、水利水电等专业施工领域拥有较强的实力,特别是在地铁车辆段施工领域业绩突出,跻身于全国轨道交通建设行业前列。如今,已在地铁、城铁、公路、市政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承揽了一批部级重点工程,跻身成为全国的轨道交通建设行业前列。

2专利权人考察某企业已具备的条件与不足

2.1某企业获批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的优势

某企业除了自主知识产权这一个条件不能满足规定要求之外,北京市规定的获批该市高新技企业6个条件中的5个条件均已基本符合要求,其中企业成长性的各项量化性指标详见表1。由表1序2、3、4得知这三项合计得分70。某企业现有的业绩、产值、利润、科技奖、詹天佑奖、长城杯等实际业绩和荣誉,与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已获批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相比有其自身的优势。

2.2某企业获批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的劣势

截至目前为止,从表1可知,某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核心技术是一个薄弱环节。某企业现有的专利是2010年以前的实用新型专利,不是近三年的专利。某企业在高新技术企业规定的近三年无发明专利,无法通过高新企业专家评审组的评审。

3创建高新技术企业应对策略及方案优选

某企业2011年颁布实施的十年规划,设想在十年规划末期产值实百亿元大关,同步实现创建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目标。某企业第一个五年(2011~2015年)计划末期累计计划完成总值61.5亿元,实际已经完成累计生产总值74亿元,较计划值超额完成12.5亿元;企业五年实际发生的所得税税前利润累计额0.90亿元,较五年计划所得税税前利润累计额0.61亿元超额完成0.29亿元;五年实际发生的累计上缴所得税税金总额0.225亿元。某企业圆满完成和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既定目标任务后,为第二个五年计划(十三五计划)提前五年创建高新技术企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针对提前五年创建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惟有知识产权是一薄弱环节的不足,采用“受让专利法”,即借鸡下蛋,买鸡卖蛋还鸡的策略给予补充的同时,同步加大科技开发投入力度,狠抓深度专利开发工作,为企业未来持续滚动发展奠定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之基础。

3.1创建目标

专利权人替某企业巧妙策划并拟定于2016年底之前,创建并获批“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简称“市高新”下同);2018年前力争创建成为由“国家重点计划火炬高新技术企业”(简称“火炬高新”下同)。

3.2应对策略

我们把近三年与之对应业务相同的系列发明专利,通过转让专利权的办法使得企业获得第一发明专利专利权人,从事深层开发与转化形成支柱产业。某企业受让专利权后就可拿到获批“市高新”中的知识产权部分的30分分值;由某企业十二五计划实际完成的情况得知:某企业在2016年底获批“市高新”总得分可接近71分(71

3.3专利权人替某企业策划拟定减税增收的实施方案

原定十年规划提前五年创建高新技术企业,即在十三五计划的2016年开局年创建并获批“市高新”。某企业在十二五计划末期开始用三年(2015~2018)时间培育发明专利,2017年进入“市高新”三年复审期,复审通过后与拟获国家科学技术部科技进步奖配套,于2018年年底报批“国家重点火炬高新”。根据某企业财务部财务统计结果知,“市高新”获批前,某企业2011~2015年近五年累计税前利润总额9000万元(年均税前利润总额1800万元),按利润总额的25%上交企业所得税,五年累计上交企业所得税额2250万元(年均450万元);五年累计净利润总额6750万元(年均1350万元),见表2:

目前,某企业所得税是25%,经认定的“市高新”企业可享受国家企业所得税,按15%征收的优惠政策(比认定之前降低10%),这将大大地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高新技术企业在享受所得税优惠的基础上,仍可以享受企业研究开发费税前加计扣除政策。某企业近五年平均年税前利润总额1800万元,非高新技术企业要上缴年所得税450万元。

假设:如果某企业在倒计时的未来的2020、2019、2018、2017、2016、2015年这六年,其每年的税前利润总额与2011、2012、2013、2014、2015年五年平均每年的税前利润总额1800万元基本持平,来推算倒计时的未来的2020、2019、2018、2017、2016、2015年这六年,高新技术企业获批后减免所得税10%之后,只要上缴年所得税270万元,每一年可增加节省所得税税收收入盈利额450-270=180万元,高新企业三年复审期满后再三年即共六年可增加节省所得税税收收入盈利额1080万元,那么某企业原十年规划提前五年获批“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后,减免所得税10%的五年累计增加节约所得税盈利额7650-6750=900万元。

除此之外,“市高新”企业投入研发费可享受加计扣除优惠政策(企业投入研发费用可按150%抵扣所得税,此处计算从略)。

综上所述,2016年“市高新”获批后,某企业减免所得税10%(加计扣除节税额忽略不计)五年累计增加节约所得税盈利额900万元,年增加节约所得税税收收入盈利额180万元。某企业现有收益与税收水平,远远高于北京市和全国各地其他以前年份已获批“市高新”的很多单位所要达到的现有水平,某企业“市高新”获批后,可为实现产值翻翻与扩大再生产及增加节省更多税收支出。由此可见,专利权人策划某企业应走创办“市高新”和“国家重点火炬高新”之道路是某企业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的必由之路。

系列发明专利专利权人现拟出两个方案进行方案对比,从最优的方案中优选方案。现分项论述如下:

3.3.1某企业原定十年规划于2020年创建“市高新”周期方案。如果某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研发从2015年开始,培育“市高新”至少需2~3年时间,最快也要在2017年底才能提交“市高新”申报书。2018年初才能拿到“市高新”证书。

3.3.2采用“受让专利法”速成“市高新”方案。如果某企业采用借鸡下蛋,卖蛋买鸡还鸡的办法(又称“受让专利法”)速成“市高新”,其运行模式详见表4左侧列,可提前三年创建“市高新”。

如果某企业在2015~2017年对“已开发的自主发明专利”和“受让的发明专利”进行深度开发,培育并形成了支柱产业,应用后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且获批了部级科技进步奖,那么2017年可同步同时申报“京市高新”和“国家计划重点火炬高新”。若国家计划重点火炬高新企业获批,将放弃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若国家计划重点火炬高新企业不能获批,将保存“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两者就高不就低,详见表4右侧列。

如果某企业在2015~2017年只用“受让专利法”创建高新企业,而不同步开发新专利,那么这三年复审周期是通不过复审的,肯定会取消某企业“市高新”资格,那么2018~2020年不再是“市高新”,2018年申报“国家重点火炬高新”之事与某企业无关,详见表5:

4专家推荐的策略

某企业若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垄断市场,企业的命运与建筑某企业相同,终归有危及生存的那一刻。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寻找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生机和出路,是摆在我们未来每个有可能危及生存的企业的首要问题。为了摆脱困境,应想尽一切可以想尽的办法扭转乾坤。

采用受让发明专利即借鸡下蛋,卖蛋买鸡还鸡的办法,于2016年底速成并获批“市高新”。发明人的专利转让给企业,使企业获得了受让发明专利,可解决某企业2016年底获批“市高新”没有发明专利的燃眉之急的难题;让受让的系列发明专利通过发明人进行试点示范转化后可深度开发生成部级科技进步奖;某企业有了部级科技进步奖,就可把某企业孵化成为部级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简称“国家火炬高新”下同);报批“国家火炬高新”,其总得分均在80分以上(80

某企业得到专利权人的受让发明专利权这一特别通行证后,除了有利于报批“市高新”之外,还可以持此通行证进入首都中关村一区十六园内的任何一个园区,即可采用无偿受让发明专利权这一特别通行证的办法,将某企业变为中关村科技园区内的企业;某企业在科技园区以外获批“市高新”后,又可将其变更为中关村科技园区内的“市高新”,座地分享北京市对科技园区内的各项优惠政策;再在科技园区内继续深度开发国家科委颁发的部级级别的科技进步一、二等奖,某企业拿到了部级科技进步奖,就把科技园区内的该某企业孵化成为国家计划重点火炬高新技术企业,座地分享北京市和中央政府对中关村科技园区内的双重的各项优惠政策。用“市高新”的核心技术,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前述科技发展目标的对策很多。

4.1在国内外大力发展与推广应用盾构电缆隧道成熟技术

以某企业在京成功完成的XXX区某220kV输电送出工程盾构电力专用隧道为典型样板工程,某企业已开发出的两项发明专利技术已成功应用,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为获批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凭此专有技术,在中国拟在建项目网中,找到审批制度为核准制的电力行业总投资在亿元以上的众多项目群,直接跟国家电网集团公司签约,把某企业前述两个项目列为2015年中国首个率先成功建造“盾构电力专用隧道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的示范性样板工程”,使某企业依靠专利技术垄断这一行业的技术市场。作为龙头企业的老大,通过示范引路以点带面的方式,向全国辐射,把全国架空电缆转入地下,把大中城市的暗挖电力隧道更换为盾构电力隧道,提升城市地下电力专用管线建设的管理水平,用某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为全国各大中城市电网规划与电缆隧道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4.2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在全国各大中城市推广应用“地下公共管廊与共同沟”成熟技术,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以某企业承建的北京XXX“地下公共走廊”为研究对象,开发知识产权,用于北京市行政副中心新城东移和京津冀城市一体化的地下空发开发领域内的“公共管廊共同沟”子项工程,可为某企业开辟又一新的支柱产业;若把这个已建成的地下公共管廊列入中国首个地下综合管廊中的共同沟的示范项目,作为“市高新”发明专利的成果着地转化项目,争取财政投入完成课题研究及“市高新”成果转化项目试点工作,使其向北京市行政副中心新城东移的通州新城规划以及全国推广应用形成产业链。把地下综合管廊作为某企业2016年获批“市高新”后的成果着地转化的试点示范重点项目面向全国推广,该技术在市场中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为2017~2018年申报并获批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凭此硬技术承接工程项目,可为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与之配套的地下空间开发总体规划中的,地下管廊建设分担任务很重的部分工作任务;凭此硬技术还可分担全国范围内众多重点城市的更多更重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总体规划中的地下公共管廊建设工作任务。

4.3承接-30℃以下的严寒地区大跨度大型桥梁工程

用混凝土温控技术缩短成倍工期,承接众多的-30℃以下的严寒地区江河上的大跨度大型桥梁工程。某企业现有在-40℃的冬天,利用混凝土温控技术,缩短成倍工期,成功建造跨越XXX江河上的XXX大桥形成自主核心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结合该企业在国外已签约的30亿元新建的某大跨度桥梁的工程实践,开发出系列垄断行业技术市场的国家发明专利。用此核心技术拓展国内中国华东、华北、东北、西部地区及青藏高原地区的跨越大江大河的大跨度公路以及铁路桥桥梁;用此核心技术拓展国际市场。在中国政府体制之下的行政长官为官五年一任的前三年内完成(工期成倍缩短)项目建设,中标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这是因为北方寒冬地区的大桥在冬天是禁止施工的,用混凝土温控技术破解了冬天不能施工的难题,从而缩短了成倍的工期,节约工程的直接成本,为为期五年一任的政府官员速创佳绩带来帮助,深受各级政府官员的欢迎,其投标的命中率极高,可为企业未来繁殖更多的项目群,为某企业拓展这一巨大的技术市场奠定根基,带来丰厚回报。

4.4抢占地铁与轨道交通以及高铁技术市场

某企业承建的全国最大的城市铁路停车列检库XXX车辆段列检库工程,曾经获得了北京市第一个钢结构工程“长城杯”。正在兴建的地铁路运输XX号线XXX车辆段,北京市轨道交通XXX线工程土建施工合同段和北京轨道交通XX号线工程土建施工合同段及杭州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土建施工标段工程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地铁工程,均应将其视为拳头产品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深层的知识产权开发,创品牌工程,用核心技术承接全国各地以及京津冀一小时经济圈内的众多轨道交通和高铁工程项目,作为某企业的又一支柱产业。

某企业各种各样的典型项目很多,不管什么项目,只要将其做精做大做强,均能为某企业形成新型支柱产业。将前述的每个支柱产业均作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的拳头产品,通过示点示范引路,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的办法抢抓众多发展机遇,拿到更多有待开发的隐形工程项目。

5结论与展望

发明专利的专利(发明)权人将发明专利转让给某企业,某企业受让专利后(简称“受让专利法”)后即采用借鸡下蛋(在高新企业三年有效期内共有发明专利权),卖蛋买鸡还鸡付钱的互惠共赢的办法,于2016年6月底以前,向北京市科委高新处提交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书,确保某企业于2016年底拿回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在完成重大课题任务的基础之上向内挖潜,进入中关村科技园区,将发明专利技术在某企业相关工程中着地转化推广应用,开发并获得国家(含北京市)级科技进步奖、国家(含北京市)级专利奖。2018年创建部级火炬高新企业,使某企业力争尽快跻身世界500强的行列,某企业可用受让高新技术成果的系列发明专利融资,充抵注册资本金使其上市(作价金额可达到某某企业或企业注册资本的35%),可规避融资风险使某企业持续具有良好的现金流,在某企业陷入困境时,不会因资金链断裂而失去银行信用。某企业受让的发明专利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是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与某企业经营范围内重大项目均是对号入座的,由发明人亲自着地转化,某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复审有保障毫无风险,可为某企业增强发展后劲提供战略驱动的原动力。

由前述解决办法可知,某企业2017年获批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后,通过资本运作,在原定十年规划(即第十三个五年计划)末期,累计生产总值实破100亿元大关将可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国家科技部,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08]362号)[S].2008.

[2]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S].

[3]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办法(国科火字[2010]179号)[S].

[4]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S].2007.

[5]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S].

[6]邵继有,刘丙宇,李国力,等.Φ6.28m土压平衡盾构在无水砂卵石地层中建造电力隧道技术[J].市政技术,2015,(6).

水利工程专业技术总结篇9

关键词:机床工业;专利申请公开;技术创新;数控机床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1)10-0006-04

机床工业是一个国家装备工业的核心,它的行业创新实力和技术水平会影响国家整体工业的发展速度。一个国家行业技术专利数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确认和跟踪这个行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发展轨迹,表现其行业技术创新的活跃性,反映一个国家的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弱。从不同角度比较分析德、日、中三国的机床技术专利数据,比较三个国家行业技术创新发展情况,分析行业技术优势产生的内导因素,找出我国机床工业技术发展中的缺陷,对现阶段的中国机床行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和机床工业的加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德国、日本、中国机床专利申请总量变化比较

分别在德国、日本、中国所建立的官方或国家专利数据库中,按照国际统一的专利分类方法ipC国际分类标准B23主分类项下,即:机床;未列入其它类的金属加工项下依年份检索发明专利数字,所得出机床技术集中出现的开端和总量统计值的变化发展趋势图如下:

60年代,德国机床工业就开始依靠着技术创新能力持续上升发展,起点要比日本早15年。然而,70年代末开始,德国在数控机床技术发展的浪潮中,却被日本迅速赶超。

70年代末,日本善用引进技术、注重保留二次技术创新空间,抓住电脑数控技术引进机床控制的机遇,迅速提高了本国的机床数控技术水平,出现了大批新产品和新企业。日本数控机床产品利用功能优越、制作精良而价格便宜的中低档数控产品冲击市场,迅速占有世界市场份额。日本企业会针对客户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能力对产品进行相应的变化和更新。它们的技术创新围绕着市场需求转,是非常典型的应用型创新。

中国的机床工业技术发展在建国初期后的30年里几乎始终徘徊停留在传统老式的通用机床技术领域里。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和日本数控机床发展大行其道,争先抢攻的时刻,我国的机床产业和与电子、微电子产业的技术结合领域可以说是一片空白。80年代直到90年代末开始,我国才开始有了数控机床技术的发端,但进步迟缓,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始终很低。这种状况持续到新世纪的开始才逐渐加速改善。

需要说明的是曲线图表中的日本机床发明专利公开申请总量上远远超出德国和中国。由于各国发明专利授理的具体标准存在不同之处,单从数量的比较上却并不一定能够绝对说明一个国家的机床技术水平。所以,在此我们仅使用三个国家专利申请量的浮动变化曲线来比较不同国家间机床技术变化发生的显著转变阶段,并不将总数上的巨大差异做为不同国家间技术水平高低比较的重要技术指标。

二、三个国家专利申请人均产出率的比较

德、日两国机床技术发展最鼎盛时期的就业人员数量和申请专利成果总产出量所得出的人均产出量情况如下:

首先是德国,上世纪的70年到80年代是德国机床创新量顶盛时期,以1975年初到1980年初这5年为例,当时德国机床工业的平均从业人数大约为70,000人,这个阶段出现的各类机床相关技术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大约为10,015件,人均产出率约为0.143。

日本在上世纪的90年代到达了机床技术创新的顶峰,从1990年初到1995年初,相关发明专利申请公开量达到了约71,245.00件,那个时期日本机床从业人员数量大约为3.8万人,人均创新产出率约为1.875。当然,并不能因为极高的人均创新产出率就说明日本机床技术水平大大超出其他国家,这也需要加入专利审查标准和最终授权率等决定专利质量的因素来综合考察,这一点在下文中会专门提及。

目前,我国的机床行业从业人数约是250,000人,就业数量为德国的3.6倍,日本的6.6倍。2004年初至2009年初从专利数量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各类相关机床类发明专利申请总量为18,232件,人均发明产出率约为0.073。从比较数字看,我国现阶段人均发明产出率为德国机床工业发展顶峰时期的51%,为日本的3.9%,如此大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我国技术创新力薄弱的问题。

三、机床技术专利申请来源分布比较

从总数上看,2006年我国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就已位居世界第四位。但是,其中近半数发明申请却来自国外,尤其是我国产业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明显偏少。

具体到金属切削机床类技术,以2004年为例,日本特许厅数据库中公布的B23类项下金切机床类发明专利申请数量为5,936件,根据多组数据的抽样统计,每100件发明专利申请中,非本国公民申请者的件数平均约为6到lo件。也就是说非本国居民的发明申请数量仅为约6%~10%;而同时期的国共有发明专利申请727件,其中,境外申请者的比例高达57%,单单日本一个国家就占有246件,德国占有78件,属于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总共只有约310件。

再来总体看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中金切机床类公开的专利情况。截至2010年8月1日,国家专利局数据库中被公开的金切机床B23分类项下发明专利共计19,558项。其中,公开的发明专利为境外申请者的数量约为7,900件,平均占总量的40%左右。

四、专利申请质量的比较

由于在各个国家不尽相同的专利审查制度体系下作比较,所以不能够单用申请总量上的差别来衡量一个国家机床工业的技术水平,更需要综合专利申请质量指数。专利申请的质量可以主要从两方面来衡量,一是专利申请的有效发明数量,二是专利申请的种类结构。

首先是有效发明数量。发明专利的质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用申请的授权率,即有效发明数量来评估。

具体到机床类技术专利,首先看日本,由于日本的专利申请门槛较低,往往一个很小的技术改动,企业就会主张专利申请。与申请量相比,日本的专利授权量上可能会大打折扣。根据多组随机抽样的统计数据,日本机床类技术的有效发明授权率约平均为33%,也就是说每100项发明专利申请最后有将近2/3是被撤销或不能获得授权。因为日本专利数据库中授理的非本国居民机床技术方面的申请比率并不高,只有6%~10%,所以,可以说日本本国可以占有90%~94%的有效发明专利。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内发明专利的质量有一定差距。截至到2011年3月底,在专利数据库中B23类机床技术总共可以检索到28,733项发明专利申请,被授权的发明专利为11,641件,平均授权率约为40.5%。单从总的机床技术发明专利授权率上看,我国的数字要比日本高,但是联系到国家知识产权局每年授理的大量来自于非本国居民的发明申请成份,就会大大削弱我国本国所拥有的有效发明。例如,日本在我国的4,568项发明申请中就有2,436项是有效专利,授权率为53.3%;德国在我国的1,672项发明申请中获得了737项授权,授权率44%;美国的2,315项中有1,007件有效;台湾地区的755项发明申请中有304项有效;瑞典的550项申请中345件有效等等,这样将许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有效发明专利扣减出去,来自中国本土的有效发明就非常有限了。

然后,我们再来比较不同国家专利申请的种类结构。技术专利有两个主要类型:发明和实用新型。其中发明的技术含量高,其比率可反映企业自主创新的核心水平。而根据我国机床技术专利组成结构的对比情况,实用新型申请偏多,发明偏少,说明我国的创新活动强度较低。

具体到机床产业,我国这种结构上的欠缺则也非常明显,利用关键词检索的办法比较一下机床技术方面日本和中国数据库中的专利构成情况。

截至2010年9月12日,使用关键词“车床(卜一又)”在日本专利特许厅数据库中检索得出的结果是特许(发明)共23,607件,实用新案(实用新型)共1,071件,比率为22:1;同样是使用关键词“车床”在中国国家专利局数据库中检索得出的结果是发明共849件,实用新型共2,275件,比率为0.37:1。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库中来自于国外的机床技术申请有95%上均为发明专利申请,实用新型申请比例通常很小。中国国内实用新型的申请量一直显著高于国外,而且差距逐年拉大,这说明了中国本土的创新成果质量不高,对核心技术没有突破。截至2010年8月1日,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中所显示的金切类机床B23项下数据,除去授权给境外发明者的比率部分(约40%左右),可以得出发明专利授权给中国所有者的件数约为11,658件;实用新型约为25,203件(除去8.4%的境外所有者)。发明专利的比例为31.6%,也就是说国人申请100件关于机床方面技术类的专利,约有3l件为发明,69件为实用新型。

五、数控机床技术领域的外国企业在中国专利申请状况

在中国境内的金切机床技术发明申请数量上,日本公司排名第一。日本三菱、日立、东芝等几个公司是申请大户。以三菱和日立公司为例,截至20lo年8月1日,数据库中检索到的2,880项日本发明专利申请中,三菱集团公司拥有328项,日立公司拥有213项。德国的1,701项发明专利申请中,博世集团拥有133项,西门子集团公司49项。其它的从几十项到几项不等分布在各个中小企业手中。

由此可知,德国、日本企业除了拥有卓越的自主创新能力外,其对专利申请的认知态度已经非常普遍和成熟。他们十分重视把研制出来的技术申请和注册专利,使用专利保护制度作为保护海外市场的盾牌。

以上这些专利统计数字的差距说明了我国机床产业技术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欠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性技术供给严重不足。而德国和日本则是另一番不同的局面。德国在60年代时,准确抓住了机床产品机电一体化的技术转变契机,利用本国基础不错的电子工业,快速进入了采用集成电路的机床数字程控时代。从集成电路控制到小型通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系统,直到今天的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德国数控机床产品一直保持技术革新领域的优先地位。日本机床工业的发展只经历了约十年的技术模仿和改进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抓住了机床数控技术发展的契机,全力投入和促进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机床技术开发领域同德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六、差异要点分析及可供选择的对策

上述对日本、德国和中国三个国家机床行业相关技术专利总量、质量、结构等各方面的比较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机床技术创新指标数据与德国和日本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总结德、日两个国家机床技术创新成功发展的以下要点,值得中国参考借鉴:

(一)强大的政府引导和扶持作用

德、日这些发达国家之所以取得机床工业技术的发展成功,政府的策划、引导和扶持作用功不可没。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电子及计算机技术日渐融合,任何领域的研发工作都与这些技术紧密联系、相互渗透,这使传统机械行业的技术发展呈现出多标准、多维度、多方向的发展态势。所以,在把握突破方向时,不能依靠各个企业单打独斗,需要一个国家政府扮演总指挥的角色,集中各方面力量对整个世界市场系统分析,审时度势。各企业、研究性机构和行业协会积极配合政府指令,大量投入、集中研究、预测最佳的发展可能、综合分析潜在的市场需求,制定周密的短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扶持引导生产企业在某一个或某几个技术方面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做技术攻坚,争取用本国自主创新的机床产品引领趋势、主导市场。

关于这个方面,日本政府是成效卓著的榜样,系列资助补贴政策、适度的经济干预、适时的企业发展策略指导等都是日本机床工业成功腾飞的最有效的助推剂。日本政府在引领本国机床工业发展中真正做到了脉络清楚、层次明晰、阶段目标把握准确,顺利的将本国的机床企业推到了世界产业的领衔位置。像日本政府一样,往往抓对了方向,再集中所有力量攻坚,才能实现某项技术的突破式创新发展。

德国政府则一直特别重视机床工业的发展,讲求“实际”与“实效”,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基础科研与应用技术并重,订立机床精度标准,更新产品结构,在产品质量上精益求精。

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开始高度重视机床工业的重要性和战略地位,进一步加强了引导和支持机床产业发展的力度。例如,2006年的《国务院关于加速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发改委的《数控机床发展专项规划》。然而,在这些粗线条的意见和规划下,如何进行具体的布置和实施,具体的检验标准又是什么,仍然需要思考和探索。

(二)注重创新技术力量的培养,为实现突破性创新储备人才

日本、德国两个国家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有相当多的可借鉴经验。从高校教育来讲,为了给制造业培养充足的人才,日本从60年代就开始扩招收理工科学生数量,注重技能训练,培养实用型人才。而德国作为世界上最好的企学研合作典范之一,也有着非常突出的优势。企学研互相合作方面,德国最优秀的方面就是产业界所要的研究课题与大学等所致力的课题联系紧密,使得院校中的科研力量在大学教育中就能够充分的与实际产业开发需要相适配。

从企业人员培训方面讲,日本企业非常重视通过内部培训提高职工素质,所有的企业都有自己的职工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包括学习先进的技术、生产产品的用途及国内外发展情况,有些让老职工传帮带,介绍经验。德国机床企业则一直高度重视“人”的作用,将提高人员素质,特别是培养熟练的技术工人放在首位。在企业中,新工人必须经严格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坚持师徒相传,使老员工的丰富经验得到充分发挥。

反观我国的情况,整个机床行业缺乏专家型人才、企业缺少技术纯熟的技师和工人,更加稀缺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工程师。传统的机械行业积累人才的速度非常慢,一个机床技术工程师需要工作多年以后才能去负责其中一个部分的设计,而如果要培养出在整体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做改进创新的能力,则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验。我们的企业往往认为自己不是培训机构,不愿意在人员培训上增加企业的成本支出。这样就企业培训不投入、人员知识技能转换不衔接,根本无法保证人才产出的质和量。

(三)企业是机床行业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其创新投入比重非常高,拥有强大的技术创新能量

一个行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必须是企业,企业是行业技术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企业只有站在市场需求的最前沿,面对最实际的问题,有最现场的感受。同时,企业创新也在最大限度上缩短了技术成果转化的通道。

无论是以中、小机床企业为主流的德国机床业,还是拥有众多巨型集团公司的日本,其共同点就是:企业是这些国家最主要的创新成果产出来源。在德国,企学研工作系统结合,企业为技术研发提供大量资金,德国的高校和研究机构,有超过1/5的机床科研经费比例直接来自于企业委托,研究目标非常务实;在日本,几乎所有大一些的公司都有自己的技术开发研究机构,主要负责开发研究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企业研究机构在数量上要远远大于大学、国立和民营的研究机构,企业所拥有的研究人员数量比例占到总研究人员数量的一半以上。日本企业在研究开发方面的投入比重相当高,同时,为了促进企业的创新,充分挖掘技术人员的创新才能,企业不遗余力的想出各种激励和保障措施。

在中国却存在着机床企业技术创新角色的集体缺失状况。我们国家的情况是机床企业大而不强,普遍存在着重生产、轻科研的情况。企业技改部门或机构没有足够的科研能力,不能胜任有实质意义的研究开发工作,大多数的创新成果只及毛皮。多数企业对职务发明的激励力度不大,在创新环境和文化建设上,缺乏“敢冒风险,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

鉴于现阶段,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形成需要漫长的人才技术力量的积累,所以,要做真正有质量的技术创新,我们可以先借鉴德国的“企学研”合作模式,发挥校、企各自优势,大力推行科研单位创新成果资源和企业生产转化互补共享,推动机床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除此之外,企业和研究单位的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模式,也为这一行业的技术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

(四)拥有素质过硬的机床功能部件生产企业,成熟的机床配套产业集群

机床的配套功能部件产业特征是小商品、大市场,数控机床许多高技术含量的部分,都凝结在配套产品中,一个国家机床关键功能部件的自配率决定着主机的技术水平。德国和日本的共同点就是都十分重视机床基础元部件产业的发展,企业专业化程度高,质量把关严格。在德国和日本,我们可以轻易列举出很多家全球著名的企业,它们从事制造与机床主机配套的基础零部件、刀具、数控系统等名牌产品,例如,德国FaG、ina的轴承;Heidenhain公司的光栅尺;Zeiss集团的光学仪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数控系统更是全世界机床数控系统的主角。同样,日本也拥有大批这样的著名企业,ntn公司的轴承;日本精工(nSK)的轴承和滚珠丝杠;日研工作所、大昭和精机的刀具;同西门子数控系统齐名的日本法那科数控系统等等。

在日本政府的引导下,其众多机床零部件企业形成配套产业集群,众家企业之间相互促进和带动,形成了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的合力。日本机床功能部件的生产厂商主要集中在东京、大阪、奈良附近。而日本机床产值前20名的企业集中坐落在东京和名古屋附近,机床企业周围已经形成整了完善的零部件配套产业群,围绕在机床生产企业的周围,这种分工合作关系提高了日本数控机床行业的效率。一般来讲,机床制造商用于采购本国精密零部件的成本占机床总制造成本的10%~20%左右。这一点也在德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德国的机床配件企业规模不大,但专业化程度极高,分工明确、互相配套、各施所专、生产效率和质量都得到了最高水准的保证。从地理分布来看,德国的机床行业,西南部的巴登一符腾堡州拥有通快等行业巨头,占全国产值超过50%;首府斯图加特及周边地区共有110多家机床企业。

目前,中国企业的各类机床关键功能部件供应却严重依赖于国外配套。国产部件专业生产效率低、品种少、质量不稳定,仅能满足中低档数控机床的配套需要。中档以上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的自配率不到20%,其进口成本占制造成本的40%以上,导致整机产品的造价居高不下,我国国产中高档数控机床毫无价格竞争优势。

发展我国机床功能部件生产配套能力,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促进机床功能零部件企业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批量生产,控制质量,降低制造成本。然后是解决我国机床零部件企业生产规模小、布局分散、专业化分工程度低的问题。需要在国家政策扶持下集中规划引导产业链配套生产区域,扩大生产规模,形成配套生产的合力,结成产业集群,针对解决我国在机床工业的零部件产品制造上各个企业孤军作战,缺乏合作,都倾向追求生产制造的“大而全”、“小而全”,与专业化、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有较大距离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洪石,付玉秀,创新与创业管理(第2辑)――自主创新专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周寄中,蔡文东,黄宁燕,提升企业技术竞争力的四项指标凹,科技管理研究,2005,(10)

[3]陈循介,中国机床工业六十年发展中的主要经验教训[J],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09,(5)

水利工程专业技术总结篇10

历来我国非常重视海洋科学研究,通过提高渔业捕捞和海水养殖技术,增加渔业产量;通过渔业资源保护和海洋环境监测维护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环境;通过建造装备先进的海洋科学考察船,多次赴南极和北极考察,实施环球大洋科学考察,我国海洋资源利用和保护水平逐年提升。目前,我国把海洋高新技术定义为:海洋监测和探测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海洋生态模拟系统技术、海洋深潜技术、大洋矿产资源开发技术、海水淡化和利用技术、海水化学资源提取技术、海洋能源技术、海洋信息技术、海洋空间利用和海洋工程技术十一方面[2]。经过对国家海洋经济高新技术领域发展情况的研究和总结得出:目前,我国海上海洋深潜技术、海洋油气田开发技术、海水淡化和利用技术等均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表1列出了我国在海洋科学技术领域已取得的成就和将来重点发展的技术领域[3]。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截止2011年,全国共有各类高职院校1228所,其中涉海类院校仅为沿海省市的交通、海事、海运、水产类院校,其他院校举办的涉海类专业寥寥无几。另外,通过对教育部2004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和每年核定公布的目录外专业情况研究:我国约有54个涉海专业,占目录内专业总数532个和2011年目录外专业总数452个的5%[4-5]。

2海洋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在我国今年批复的山东、浙江、广东三个沿海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实验区)的规划中和自1990年起先后设立的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及最近批复的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规划和建设方案中,海洋经济已作为核心发展的要素被不断重视和提升[6-8]。在三个产业中,除第三产业涉及的海洋经济内容我国有比较好的基础外,其他许多产业都是海洋新兴产业,均缺乏掌握核心技术的专业人才。而通过对教育部高职高专目录内和目录外专业的研究,目前已开设的涉海专业主要涉及的产业和内容。根据上述研究可知,在海洋经济的第一、二、三产业中,目前各高职院校在第一、二产业几乎没有开设涉海类专业,而第三产业中已开设了交通运输大类,其中有水上运输类、港口运输类25个专业;还开设了旅游大类,其中有旅游管理类、餐饮管理与服务类15个专业,但均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涉海专业;在其他设置的专业大类中也有少数涉海或与海洋经济相关的专业,如涉及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开发、港口水利、国际贸易等大类的相关专业,但涉及海洋高端产业的专业设置基本上为空白。由此可见,我国高等职业涉海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严重滞后,涉海类专业数量少,覆盖面窄,除第三产业专业设置和建设相对较齐外,针对第一、第二产业涉海专业几乎没有,涉及海洋高端产业的专业设置,如海洋生物、海洋能源、海洋生态和远洋渔业基本上为空白。

3高职院校在海洋经济时代的战略思考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我国明确了“积极发展海洋油气、海洋运输、海洋渔业、滨海旅游等产业,培育壮大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9]。同时,我国各海洋经济发展试点区的规划也明确了相关需要发展的海洋新兴产业。产业的发展需要先进技术的支撑,更需要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保障。因此,高职院校在海洋经济时代如何培养满足区域和地方海洋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各院校需要认真思考的战略问题。通过上述海洋经济产业发展方向的研究和高职院校现有专业设置和建设情况研究,对如何加强涉海专业建设,需要各院校在下列产业发展中予以认真思考,以加快海洋经济人才的培养,满足海洋产业不断发展的需要。第一产业:现代远洋渔业、现代水产养殖业和渔业增殖业。随着我国沿海海洋资源的日益匮乏和沿海海洋环境的恶化,中日渔业协议、中韩渔业协议的进一步实施,我国沿海和近海渔业作业环境日益减少,国家已开始实施了远洋渔业的发展战略。但由于沿海传统渔业人口的减少,远洋渔船航线设备和捕捞设备等的现代化,再加上需要外语和国际贸易等专业知识等,远洋渔船的高级船员数量和素质满足不了不断发展壮大的远洋渔船船队需要。同时,现代化养殖业和海洋牧场的建设需要一批懂海洋环境保护、海岸工程和海水养殖技术的专业人才。因此,需要新开设相关专业,如海洋牧场管理技术、远洋捕捞技术、远洋渔业管理与服务等专业。第二产业:海洋能源、海洋矿产、海洋生物、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工程建筑、现代海洋化工、海水利用业、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业。这些行业主要涉及资源、能源的开发,制造和建筑工程业等,属于工科类。目前,这些行业的相关专业在陆地工程中都有设置,但没有针对海洋的;另外,由于我国这些产业还没有成型,尚处于发展阶段,对人力资源的需求还仅为高端人才,即研究型本科以上学历。因此,这类专业建设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在原专业的基础上突出海洋开发和应用的内容,改造原专业并突出海洋的特色,如海洋石油勘探、海洋天然气开发、海洋水产品精加工技术、海洋再生能源技术等;二是根据海洋产业发展需要新开设相关专业,如海水利用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海岸工程防腐技术等专业。第三产业:海洋运输物流业、港航物流服务业、滨海旅游业。目前,在这些行业已开设了较齐全的相关专业,而且专业建设也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这类专业建设主要也有三种方式:一是做精做强,即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如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船舶工程技术、港口机械和业务管理等专业;二是调整专业方向和内容,特别是旅游业,如把酒店管理和烹饪技术等专业转型为滨海酒店、度假村管理、海洋食品烹饪技术、滨海旅游项目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三是根据服务业发展的新趋势,设置新的专业,如邮轮管理和服务技术、游艇管理和服务技术、港口物流技术等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