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总结十篇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总结十篇

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2:41:38

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总结篇1

关键词:技术人员;能力建设;探索

中图分类号:S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0-0084-02

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对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把握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方向,全面提高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做好技术推广工作。本文通过对昭平县畜牧兽医队伍总体情况的调查分析,就加强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能力建设提出见解。

1昭平县畜牧兽医队伍的现状

昭平县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文件精神,全县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县有畜牧兽医技术机构16个,包括4个县级站所和12个乡镇畜牧兽医站。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共66人,占总人数的82.5%,其中县级站所场技术人员22人,乡镇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44人。在年龄结构方面,50岁以上人员12人,占总人数的15%,30~50岁人员67人,30岁以下仅1人。在专业技术层次方面,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3人,中级职称26人,初级职称37人,人员结构趋于合理,队伍稳定。

2昭平县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1)知识结构老化、新技术更新慢。全县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中,有本科学历10人,占15.2%;大专学历41人,占62.1%;中专学历15人,占22.7%。近年来,自治区、市业务部门举办的各类相关培训班安排参训人员有限,大都安排县级单位人员参与,乡镇站人员极少有机会参加培训,学习掌握新技术的渠道不畅,对国家出台的有关发展畜牧业的政策理解不透、掌握不足。

(2)生产实践经验欠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限。少数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服务三农意识不强,和养殖户沟通较少,影响了工作的深入开展。

(3)科技服务手段不多,能力不强。开展技术培训多以口述为主,缺少养殖试验示范基地,缺乏培训设备,掌握的多为常规的技术,特种养殖技术等奇缺,而组织管理、市场营销、创新型人才更缺。

(4)参加业务培训机会少,水平提高缓慢。大部分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尤其是乡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基本上没有参加过系统的专业进修、培训。虽然意识到自身业务水平有待更新和提高,但部分技术人员认为所掌握的技术可满足工作需求。实际上知识更新的滞后,对许多新技术、新方法不了解,体现在工作上即技术推广的内容、方法缺乏更新和改进,特别是对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知之甚少,导致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不能适应农民对养殖新技术的需要,跟不上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求。

(5)创新意识不高,创新能力不强。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工作量大,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动物检疫、养殖技术推广、品种改良、畜病治疗、落实惠农政策等,因学习不足而创新能力受到阻碍。

(6)缺乏长效机制,全县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配套制度长效机制尚未建立。

3加强畜牧兽医人员能力建设的建议

(1)学习掌握国家涉农政策。多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为保持农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出台了多项强农惠民政策,包括生猪调出大县补贴、能繁母猪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等。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贺州市根据中央的惠农政策也制订了一系列强农措施,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基层畜牧兽医人员要通过学习,掌握国家涉农政策,向养殖户宣传,大力贯彻与执行,使养殖户从国家的政策中真正得到实惠。要学习掌握畜牧行业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执法文书,提高执法能力,才能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做好动检、动物防疫监督,饲料兽药管理。

(2)深入乡村农户,重点联系若干科技示范户,开展技术指导。要通过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掌握养殖户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高畜牧业养殖技术推广效果。

(3)加强知识更新。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在新品种推广、科研成果转化、生态养殖、畜产品的质量安全等方面对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技术人员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掌握实用新技术,拓宽视野,提高业务工作能力,服务“三农”。

(4)参与科技推广项目实施。近年来,昭平县先后实施了养蜂项目、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等项目,促进了全县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健康发展。要通过参与项目实施,一是增强业务的学习研究,提高工作能力,在实践中总结探索适合本地的养殖技术、方式;二是有助于提高分析、管理方面的综合能力;三是掌握技术,积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经验。

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总结篇2

关键词:畜牧兽医;前景;发展趋势;就业

在我国农业发展建设的过程中,畜牧业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一方面,通过加强对畜牧业的推进作用,可以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物质需求,比如肉、蛋、奶等;另一方面,加强畜牧业的发展,还有助于带动其他行业的进步,例如种植业、加工产业等,所以从当前的发展形势看,畜牧业已经变成农民增加自身收入的一种有效方式。在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重点推动了惠农政策的落实,所以畜牧业的发展速度也相对较快,与此同时,养殖业的总产量较种植业相比,其自身的比重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因此这就要进一步加强畜牧业的发展速度,才能够满足当前市场的需求,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前提就是推动新技术的应用,并且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因此本文对此展开了进一步的阐述。

1、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在我国当前发展的过程中,畜牧业的发展速度十分之快。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产生。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受到专业养殖技术的影响,对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一定阻碍性的作用。我国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主要的生产方式是以传统的农业为主,并且自然经济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经济形式,而在养殖方面主要的生产方式是家庭散养或者是家庭养殖,也就是说在农民的收益中,养殖业只是占据副业的地位,并且我国在专业的畜牧技术方面是十分匮乏的。通过散养模式和现代化养殖模式进行对比可以清楚地发现,散养模式不具有科学化、体系化的特点,因此经常会产生动物疾病,一旦动物疾病无法得到有效的防治,那么就会造成畜牧业的发展受到阻碍。

通过对兽医的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当前十分稀缺这方面的人才,因此其发展前景是十分广阔的。首先,家对兽医专业十分的重视,因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三农问题的解决才能够带动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而要想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就应该大力加强畜牧业的进步,进而带动其他产业。同时,也能够解决农村劳动力在就业方面的问题。其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畜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人们对一些产品需求量的增加就会带动畜牧业的发展,而要想保证畜牧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就需要畜牧兽医为此保驾护航,所以培养这方面的专业性人才是十分必要的。第三,我现在已经加入了世贸组织,可以说畜牧产业在当前已经遇到了崭新的发展机遇,要想抓住这一机遇,就需要不断提高我国畜牧产品的质量,并且我国在价格方面也是具有一定优势的,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可以带动畜牧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优势。

2、现代化畜牧兽医的职业现状

在当前畜牧业发展不断加快的前提下,上述的这些问题逐渐的显现出来,并且在离城市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尤其的显著,一些兽医工作缺少统一的管理,主要采用的是家庭经营的方式,因此严重缺少拥有专业知识的兽医人员。从技术人员的年龄结构进行分析,其年龄呈现出老龄化的趋势,年轻的力量十分的匮乏,而平时又缺少定期的培训以及信息的传递,这样新的技术就无法准确及时的传达给兽医,一些新的疾病就无法得到有效地预防,用现有的技术对动物疾病进行整治显然是不合理的。

地方防疫机构工作条件艰苦,工作环境工资待遇不如其他专业好,一些学历较高的兽医技术人员不愿意到偏远的地区工作,导致地方上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都不合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乡村基础设施较差,仪器设备的使用不够规范,导致动物之间出现交叉感染现象严重。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很难承担繁重的疫病预防防治工作,缺乏应具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

城市医疗管理机构忽视了对乡村地区的医疗卫生管理,不对兽医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忽视了基层兽医管理机构在公益服务方面的特殊性,致使大量兽医基础性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隐患严重。基层防疫组织和队伍不稳,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工作的机制问题没有解决,使动物防疫的基础受到动摇。

3、畜牧兽医的发展趋势

有预测显示,畜牧兽医这一专业将成为中国最有发展前景的9大专业之一,这个曾经的“冷门专业”突然华丽转身,其背后也必然存在很多的社会原因。国家对畜牧业十分重视。畜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而且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饮食大体已经完成了从吃饱到吃好的转变,但是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专业人才,即畜牧兽医,而在这方面,我国的人才资源还是很短缺的。在当前环境下,家禽动物的疾病千变万化,面对突然的家禽病毒,需要专业的畜牧人员掌握专业的畜牧兽医知识,这一点很重要也很急迫,当前我国在畜牧方面的疾病解决主要还在预防阶段,还没有专业有效的措施去解决这些畜牧疾病,以扎实的专业技术去应对解决多变的疾病困扰。就业前景好。学习精懂畜牧兽医方面的知识技术,就业选择性很大,不但可以到各种外资兽药、或者各饲料企业去当工作,还可以到规模养殖厂做技术厂长或是技术专家,除此之外,还可以自己办养殖业,可以自办兽药、饲料门市部、兽医门诊等,自己当老板。总之,在畜牧业发展前景好的现代社会,学好畜牧兽医不用愁就业问题,冷门不冷,就业为本。

此外,还应该改革现状,提高教学质量寻求出路。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要抓好教师的传、帮、带活动,老教师带新教师,经验丰富的教师带经验不足的教师,人人都是帮扶者和被帮者,帮扶对象明朗化,有帮扶计划和检查评比,这样一来,教师间可相互提高;第二,有计划地派遣教师到对口高校深造,或到现代化养殖场学习;第三,要打破用人界限,聘请对口专业高校毕业生和社会畜牧兽医专业的名人到校执教,充分发挥名人效应。

4、结语

文章研究我国的畜牧业、畜牧兽医的现状,着重分析畜牧兽医的未来发展方向,各种存在现象和解决手段都要求我国注重畜牧人才的培养,以提高畜牧业发展质量,并且开发功能型、保健型的肉蛋奶等畜牧业产品,满足当今人们对于保健和美食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群.试论我国近代畜禽品种结构与畜牧经营方式[J].农业考古,2003(1).

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总结篇3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在畜牧业方面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主要表现在乡村远离城市的偏远地区。在地方上,许多兽医工作没有统一机构管理,主要以家庭经营为主,缺乏具有专业知识的兽医人员。技术人员年龄结构偏大,乡村的兽医主要以60岁以上的老兽医为主,年龄结构趋于老化。

由于缺乏进修和技术更新,知识严重老化,很难以专业的知识应对新型的疾病。地方防疫机构工作条件艰苦,工作环境工资待遇不如其他专业好,一些学历较高的兽医技术人员不愿意到偏远的地区工作,导致地方上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都不合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乡村基础设施较差,仪器设备的使用不够规范,导致动物之间出现交叉感染现象严重。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很难承担繁重的疫病预防防治工作,缺乏应具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城市医疗管理机构忽视了对乡村地区的医疗卫生管理,不对兽医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忽视了基层兽医管理机构在公益服务方面的特殊性,致使大量兽医基础性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隐患严重。基层防疫组织和队伍不稳,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工作的机制问题没有解决,使动物防疫的基础受到动摇。

2畜牧兽医的发展趋势

有预测显示,畜牧兽医这一专业将成为中国最有发展前景的9大专业之一,这个曾经的“冷门专业”突然华丽转身,其背后也必然存在很多的社会原因。国家对畜牧业十分重视。畜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而且可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的就业,促进经济发展。

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饮食大体已经完成了从吃饱到吃好的转变,但是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的专业人才,即畜牧兽医,而在这方面,我国的人才资源还是很短缺的。在当前环境下,家禽动物的疾病千变万化,面对突然的家禽病毒,需要专业的畜牧人员掌握专业的畜牧兽医知识,这一点很重要也很急迫,当前我国在畜牧方面的疾病解决主要还在预防阶段,还没有专业有效的措施去解决这些畜牧疾病,以扎实的专业技术去应对解决多变的疾病困扰。就业前景好。学习精懂畜牧兽医方面的知识技术,就业选择性很大,不但可以到各种外资兽药、或者各饲料企业去当工作,还可以到规模养殖厂做技术厂长或是技术专家,除此之外,还可以自己办养殖业,可以自办兽药、饲料门市部、兽医门诊等,自己当老板。总之,在畜牧业发展前景好的现代社会,学好畜牧兽医不用愁就业问题,冷门不冷,就业为本。

3结语

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总结篇4

关键词:农村畜牧养殖,兽医新技术,推广工作,体系建设

1当前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的问题研究

1.1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需要足够的软件和硬件设施支撑。我国畜牧兽医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产生很多适用于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兽医新技术,但是在推广方面依然存在较大的问题。造成这一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软硬件支撑。从软件方面而言,当前我国农村基层畜牧兽医机构中能够掌握新技术的专业人员所占比例相对较低,这就使得很多新技术无法对这些地区机性覆盖,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业务发进运用。其从硬件方面而言,当前很多畜牧兽医的新技术需要新型的设备。我国受到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影响,在很多地区的基层兽医部门无力承担这些新型设备构置产生的费用,造成很多技术由于缺乏装备而无法实际开展,使得推广工作受到严重影响。而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所致。

1.2缺乏足够的人才支撑

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在实际推广过程中对于专业性的人才需求量较大。新型畜牧兽医技术不同于传统的兽医技术,其技术含量较高,对于专业理论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传统农村畜牧兽医站中的工作人员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对于各种畜牧疾病的质量主要依靠经验进行。这就使得治疗效果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同时基层畜牧兽医中人员年龄都相对较大,对于新型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造成很多新型兽医技术无法覆盖。这就使得当前我国农村基层兽医站的专业人才比例相对较低,造成兽医新技术的推广较为困难。

2强化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措施研究

2.1强化资金支持

当前,要实现我国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进一步加强,首先要强化资金支持。通过资金支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强化推广体系的基础建设。一方面,要积极强化软件方面的资金支持。可以调拨专项资金开展人员培训工作,通过组织学习、开办讲座等方式提高我国畜牧兽医站现有的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的提高。同时提高当前畜牧兽医站的工作环境和人员的薪资水平,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从而实现整体专业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强化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针对当前农村畜牧兽医的实际需求,调拨专项资金用于设备的购置。同时制定专门的制度保障各种设备的检修,使得各种兽医新技术能够在基层兽医站得到推广,从而推广体系的完善。此外,我国一些地区专门组织相关专家对基层兽医新技术的推广工作过进行论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技术推广效果的提高。

2.2强化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

针对当前我国农村畜牧兽医站专业人才比例不足影响新技术推广工作的问题,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工作:首先,要调整人员组成。对于一些专业素养较低,年龄较大的工作人员,要通过调整岗位等方式逐渐调离一线岗位。对于一些具有较强时间经验但是理论素养较低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于专业院校合作的方式对其进行培养,为新技术的推广工作打下基础。同时,相关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培训工作,尤其是对于防疫检疫人员,要加强其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对于学习效果较好,提升较大的学员可以进行适当的进行奖励,从而保证基层兽医工作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要积极强化人才引进工作。相关部门要强化同一些专业院校的联系,积极引进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较高专业技能的高学历人才充实基层兽医部门,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农村畜牧兽医部门人才比例的提高,保证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的推广体系更加完善。

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总结篇5

【关键词】畜牧兽医队伍;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1.畜牧业地位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畜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在第一、二产业44个行业中产值居第四位;二是在大农业中畜牧业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占大农业产值的比重达30%以上;目前,我县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提高。黄牛、生猪、山绵羊和家禽存栏分别达到64.05万头、41.52万头、65.28万只和450.12万只,年出栏分别达到31.12万头、39.73万头、67.07万只和240.39万只,同比分别增长7.9%、9.1%、4.8%和8.6%;其中牛羊饲养量均居全市第一位,居全省第二位,全年肉类总产量达8.26万吨,禽蛋总产量2.54万吨,奶类产量达3500吨,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畜禽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草食牲畜饲养量已占总饲养量的81.4%。当前畜牧业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然而在畜牧业发展不断壮大、效益渐好的今天,由于畜禽流通的快速发展,畜禽疫病仍在零星暴发,严重影响并制约了农村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的问题也日益凸现,为保障畜牧业稳步快速发展,完善和健全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对保障农村畜牧业的持续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2.存在的问题

(1)基层基础设施与业务水平差。由于人员少、区域广,乡村社区疫病防治和畜牧科技推广任务较为繁重,有时部分乡级畜牧兽医科技人员还被抽去包村挂点搞行政事务。大部分乡镇连村级防疫员都没有,春秋两季防疫工作只能临时找人开展。而防疫员都未受过专业培训,业务技能差,在防疫注射过程中,常存在注射部位、注射剂量掌握不准,发生注射反应不会处理,疫情不能按程序及时上报,因而部分群众不愿接受防疫注射,造成疫病流行;另外,由于疫苗从厂家到畜体经过的环节太多,尽管省、市、县、乡都有较好的冷藏设备保存疫苗,但到村委会的保存条件就很差,加之人少工作量大,因此防疫工作时间拖得过长,导致疫苗在常温下存放的时间过长,疫苗效价降低,免疫失败。

(2)技术人员知识老化。一些基层的兽医工作者,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系统培训。而从畜牧专业学校毕业的人员,多数在县级或较大的乡镇工作,由于缺乏进修和技术更新,知识严重老化。目前,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很难承担繁重的疫病防治工作任务,堵、防、检、控等综合措施的落实缺乏应有的人员和技术支撑。

(3)待遇低,队伍不稳定。首先,由于基层防疫机构工作条件艰苦,待遇较差,多数乡镇目前连村兽医都没有设置,遇到春秋两季防疫工作只能临时找人开展,所以队伍不稳定,全年工作仅限春秋两次防疫注射。其次,由于基层机构的基础设施较差,多年来大都是“一支针管鸡鸭全打”,仪器设备基本上没有。再次,在改革中由于只看到基层站存在的问题,不对兽医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忽视了基层兽医管理机构在公益服务方面的特殊性,而视同于一般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采取“一刀切”的做法,简单对基层站进行撤并了事,致使大量兽医基础性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隐患严重。基层防疫组织和队伍不稳,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工作的机制问题没有解决,使动物防疫的基础受到动摇。

3.建议

(1)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根据经营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由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担任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

(2)加强兽医队伍建设和培养专业人才。切实加强兽医工作能力建设,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控疫病能力。

(3)抓好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充实乡级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发展村级兽医。按自然村50~100户农户设一个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最好是村民小组组长),通过定期培训使他们逐步掌握疫病防治的基本技能、畜牧饲养管理、畜牧科技推广等方面的知识;为每个村民小组配一套免疫注射器械。这样,村级兽医和村民小组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可以大大缩短防疫注射时间,缩短疫苗在防疫过程中的周转时间,每次的防疫注射时间缩短到2~3周,这样疫苗效价和防疫密度才会得以保障。

(4)加强村、乡、县畜牧兽医人员的联系和交流。村级兽医人员和村民小组的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可以及时把本地的畜禽产品流通情况、疫情及时反馈到村、乡、县,以便县乡畜牧兽医部门采取相应的监控措施,做到疫情及时上报,疫病不出村,畜禽流通情况随时掌握的运作机制,上级主管部门也可将畜产品信息及周边地区的疫情信息,通过村级兽医和村民小组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即时反馈到农户家中,共同作出相应的销售决策或预防措施。

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总结篇6

关键词:农村畜牧业;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

畜牧业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要想畜牧业实现现代化,加强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就成了重中之重。农村要脱贫,农民要增加收入,就必须引进先进的技术,突破现有的困境,才能提高综合效益,走向现代化。畜牧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同时可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极大地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畜牧兽医新技术作为当今科学发展中的一个前沿项目,近年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目前应用的新技术有临床诊断方法、病理组织学诊断技术、兽医微生物学诊断技术、兽医血清学诊断技术、兽医防治技术与动物源性食品兽药残留的检测技术等方面,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1目前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存在的问题

1.1资金投资受限

目前,由于机制、体制及资金等各方面的制约,畜牧兽医基层站点的基础设备不够完善,采用的诊断技术相对落后。《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项目》对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些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的基层畜牧兽医站点得到了改善,购入了较为先进的诊断和化验仪器,对相关技术人员也进行了培训.但就全国范围来看,基层畜牧兽医站点的落后状况仍没有得到全面的改善,还应引起高度关注[1]。

1.2畜牧兽医人才缺乏,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在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中,技术人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由于多重原因导致人才缺失严重。从整体水平来看,目前大部分基层畜牧兽医站点的工作人员文化水平普通偏低,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子承父业的现象非常普遍,大多未接受专业的培训就上岗工作,从而造成了技术人员水平很难满足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的局面。此外,由于财政支持力度较弱,直接影响了从业人员的收入,再加上基层畜牧兽医站点条件落后也无法吸引畜牧兽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使得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1.3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不到位

在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过程中,无论是从业者还是养殖户,大多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推广工作未落到实处,最终不能及时解决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此外,各级政府部门对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推广手段单一,不愿增加投入,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畜牧兽医新技术的顺利推广。

2加强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的对策

2.1全方位地加大资金投入

要使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不断完善,政府就必须全方位地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硬件方面,需要扩建实验场地、购入先进仪器,并每年安排保养与维修经费,只有这样才能给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工作才会更有效率。而在软件方面,要高薪聘请畜牧兽医行业中的专家,让他们成为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的专家或顾问,根据各地面临的具体情况指出推广建设中的问题和难点,并给出解决方案,提出专家指导意见[2]。

2.2定期培训,提升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

努力提升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对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起着决定性作用。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组织畜牧兽医人员参加学习,使其及时掌握新的技术。分期分批对兽医防治人员、动物检疫人员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通过颁证的方式来激发其学习的热情,加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既提升了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又可为基层畜牧兽医站点储备更多的后备人才。

2.3加强宣传力度

政府应重视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先进的畜牧兽医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控制养殖中出现的动物疾病问题,从而进一步推动畜牧业的发展。同时,各级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对畜牧兽医新技术的宣传力度。此外,政府还应该加大对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投入,不论从人力上还是资金上都应该加大投入,以尽快实现畜牧兽医新技术在农村的推广。应健全完善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制度体系,如明确规划工作人员需要负责的地点以及需要完成的工作量;建立一套全面的考核制度,促进工作人员更有效地做好畜牧兽医新技术的推广工作[3]。

3小结

总之,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的高效建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民的收入,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建设的整体水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针对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法,例如加大资金投入、引进技术型人才、进行纵横向宣传等。

参考文献:

[1]刘颖云.加强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初探[J].甘肃畜牧兽医,2016(4).78-79.

[2]李群康.加强农村畜牧兽医新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初探[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7(2).53-55.

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总结篇7

关键词:畜牧兽医队伍;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畜牧业在农业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越来越大,所占地位也越来越突出。2009年,四川省会东县畜牧业产值达15.2亿元,占农业生产总值的40.3%,全县农业人口人均畜牧业收入近3800元,畜牧业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然而在畜牧业发展不断壮大、效益渐好的今天,由于畜禽流通的快速发展,畜禽疫病仍在零星暴发,严重影响并制约了农村养殖业的经济效益。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的问题也日益凸现,为保障畜牧业稳步快速发展,完善和健全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对保障农村畜牧业的持续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1基本情况

四川省会东县下辖53个乡镇,318个村委会,

1805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40.14万。全县共有从事畜牧兽医服务的专兼职技术人员168人,2009年四畜存栏166.2万头(匹、只),农业人口人均占有4头(匹、只),从事畜牧兽医人员人均担负着9890多头(匹、只)畜禽的疫病防治、畜牧科技推广任务。

2存在的问题

(1)基层基础设施与业务水平差。由于人员少、区域广,乡村社区疫病防治和畜牧科技推广任务较为繁重,有时部分乡级畜牧兽医科技人员还被抽去包村挂点搞行政事务。大部分乡镇连村级防疫员都没有,春秋两季防疫工作只能临时找人开展。而防疫员都未受过专业培训,业务技能差,在防疫注射过程中,常存在注射部位、注射剂量掌握不准,发生注射反应不会处理,疫情不能按程序及时上报,因而部分群众不愿接受防疫注射,造成疫病流行;另外,由于疫苗从厂家到畜体经过的环节太多,尽管省、州、县、乡都有较好的冷藏设备保存疫苗,但到村委会的保存条件就很差,加之人少工作量大,因此防疫工作时间拖得过长,导致疫苗在常温下存放的时间过长,疫苗效价降低,免疫失败。

(2)技术人员知识老化。一些基层的兽医工作者,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系统培训。而从畜牧专业学校毕业的人员,多数在县级或较大的乡镇工作,由于缺乏进修和技术更新,知识严重老化。目前,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很难承担繁重的疫病防治工作任务,堵、防、检、控等综合措施的落实缺乏应有的人员和技术支撑。

(3)待遇低,队伍不稳定。首先,由于基层防疫机构工作条件艰苦,待遇较差,多数乡镇目前连村兽医都没有设置,遇到春秋两季防疫工作只能临时找人开展,所以队伍不稳定,全年工作仅限春秋两次防疫注射。其次,由于基层机构的基础设施较差,多年来大都是“一支针管鸡鸭全打”,仪器设备基本上没有。再次,在改革中由于只看到基层站存在的问题,不对兽医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忽视了基层兽医管理机构在公益服务方面的特殊性,而视同于一般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采取“一刀切”的做法,简单对基层站进行撤并了事,致使大量兽医基础性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隐患严重。基层防疫组织和队伍不稳,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工作的机制问题没有解决,使动物防疫的基础受到动摇。

3建议

(1)加强基层动物防疫机构建设。根据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职能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由乡镇或区域设立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担任动物防疫、检疫和公益性技术推广服务职能。

(2)加强兽医队伍建设和培养专业人才。切实加强兽医工作能力建设,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控疫病能力。转贴于

(3)抓好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充实乡级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发展村级兽医。按自然村50~100户农户设一个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最好是村民小组组长),通过定期培训使他们逐步掌握疫病防治的基本技能、畜牧饲养管理、畜牧科技推广等方面的知识;为每个村民小组配一套免疫注射器械。这样,村级兽医和村民小组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可以大大缩短防疫注射时间,缩短疫苗在防疫过程中的周转时间,每次的防疫注射时间缩短到2~3周,这样疫苗效价和防疫密度才会得以保障。

(4)加强村、乡、县畜牧兽医人员的联系和交流。村级兽医人员和村民小组的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可以及时把本地的畜禽产品流通情况、疫情及时反馈到村、乡、县,以便县乡畜牧兽医部门采取相应的监控措施,做到疫情及时上报,疫病不出村,畜禽流通情况随时掌握的运作机制,上级主管部门也可将畜产品信息及周边地区的疫情信息,通过村级兽医和村民小组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即时反馈到农户家中,共同作出相应的销售决策或预防措施。

(5)加强村社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对实用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通过村兽医和社民小组畜牧兽医科技协管员大力宣传与推广种草养畜、秸秆氨化、青贮饲料制作、饲料生喂、种羊串换、科学养驴、猪品种改良和厩舍改造等实用技术,从而使畜牧业完成从量的增加转化到质量和效益提升的飞跃,使之走向稳定健康、产业化方向发展的良性轨道,从而使畜牧业真正成为会东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

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总结篇8

关键词:人才需求;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设置;实用性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Doi:10.11974/nyyjs.20150632091

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需要畜牧兽医人员具有高素质和更专业的技能,职业教育是提供这也专业人员的重要途径。为了培养社会实际需要的人才,高职的课程就要依据实际人才需求进行设置。但是现在许多高职院校的畜牧兽医专业的设置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内容还是原来陈旧的知识,不适应现在社会的需要,课程设置没有体现专业特色,许多专业的课程交叉严重,使得学生找不出自己专业的核心课程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高职专业素养的培养,也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影响学生的就业。因此,本文探索基于实际人才需求的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课程设置,期望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1调查研究

为了明确社会实际人才需求的情况,笔者对近3a来毕业的学生和用人单位进行实地调查,运用的调查方法是问卷调查和面谈。调查对象为本学校近3a来已经毕业的210位学生和顶岗实习的83为学生。用人单位包括本省的畜牧养殖场、兽药生产经经营公司和畜牧兽医站等150家单位。

对于人员和技能的要求调查结果:畜牧兽医专业的岗位需求以畜禽饲养工和动物疫病防治员为主,畜牧养殖岗位需求占总调查的25%,疾病防治员占23.5%,畜产品营销人员占19.8%,饲料生产和检测人员占18.9%,畜牧产品检验只占到9.8%,其他的占3%。单位对人员职业能力的要求中畜牧生产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的要求比较高,畜牧生产饲养管理的要求占33.5%,疫病防治能力的要求占30.2%,饲料的检验能力占17%,疫病防治方案的要求占13.8%,对仪器设备的使用能力的要求占5.5%。

对于一些支撑课程设置的调查中得出:对于毕业生的调查中,认为动物解剖生理课比较重要的有40人,要求开设动物饲料的有61人,认为动物病理课重要的有65人,认为开设生物统计的有21人,需要学习动物育种课的有30人,需要学习药理课的有32人,还有一些个别认为要开设一些其他的课程。可见,对于生物统计的重视不高。

对于核心课程的要求:通过与单位主管和专家的面谈交流,发现呼声较高的有饲料检测、动物孕育、畜牧的生产和畜牧的防治4方面,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71%、60.5%、68.9%和67.4%,对于动物检疫技术、动物各种病的医治均为40%。可见,对于与企业的生产相关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是企业比较需要和认可的,对于研究性强或需要更专业技术的课程不是很希望在高职中开设。

对于拓展性课程的需求:关于销售和管理的课程的需求中,兽药营销的认可度达到81%,对于畜牧业经济管理的认可度达到42.3%,还有23%建议开设畜牧工程技术,40%认可就业与创业指导。

2课程设置建议

基于以上的调查分析,结合实际人才需求分析如何设置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使学生更好的满足企业的要求。

2.1课程内容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内容要有明确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要结合实践进行设置,对于一些基础课不需要全面,够用就够,有的学校设置许多的基础课,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但是一些基础知识其实是没用的,而且一些基础知识对高职学生而言有点难,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压力,也浪费了许多时间,使得学生用在专业课上的时间变少。因此要削减、整合针对性不强的基础课,增加一些企业需要的拓展课。

2.2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建设

创业是畜牧兽医专业的一个广阔出路,但是,高职学生创业的一个难题就是没有经济、销售和管理方面的知识,不懂经营管理导致创业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为了高职学生更好地创业,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开设一些与畜牧匹配的营销、管理类课程,如《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等,提高高职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在这些拓展课程中融入畜牧方面创业的典型案例,包括失败的和成功的,通过实例让学生积累经验。创业教育的课程还包括心理素质的教育,培养学生养成坚持不懈的精神,克服盲目冲动的性格,帮助树立正确的成功观、价值观,保证不会因为为了创业不择手段,即使失败也不会绝望。

畜牧兽医专业的课程只有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进行设计才能保证毕业生满足企业的要求,顺利的就业,成为素质高、技术硬的现代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娜,玄兆强.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J].山东畜牧兽医,2014,(11).

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总结篇9

目前,在我国很多地方,地方政府领导并没有意识到畜牧兽医站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所以,他们也就忽视了对畜牧兽医站的管理和建设,从而导致畜牧兽医站管理混乱,不能为技术推广提供平台。另一方面,虽然我国《动物防疫法》制定了明确的计划免疫制度,以便对动物疫病进行有效的防治。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作人员思想上不重视,这些制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面对这种情况,也没有相应的监管部门进行检查和监督。总之,由于制度不完善,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大打折扣,不利于技术推广体系的建设。

2加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措施

2.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正如上文所述,畜牧兽医站工作人员素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技术推广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必须提高技术推广人员素质,打造一支专业的队伍,为技术推广工作保驾护航。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第一,畜牧兽医站要积极地吸收兽医专业的毕业生,一方面可以掌握比较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变过去非专业技术人员比重过大的局面。第二,鉴于我国畜牧兽医站有大量的非专业人员,领导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对兽医站的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工作,使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和素养,更好地适应时展要求。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畜牧兽医站的工作人员不仅要做好本职的基础性工作,还要高瞻远瞩,具有市场意识和管理知识。所以,还要加强工作人员对国家政策和市场变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强他们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更好地在新环境中做好技术推广工作。

2.2加大投入,提供工作条件和平台

由于经费不足,很多地方畜牧兽医站技术设施和服务方式落后。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和技术推广网站建设,从而为技术推广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平台。首先,要加强技术推广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技术推广的基础和前提,在过去由于基础设施落后影响了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应加大投入,购买一些先进的设备或者仪器,以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其次,要加强技术推广网站建设。现在,网络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之中。在技术推广中,我们也可以利用网络构建一个新的工作平台,从而形成以全国畜牧兽医总站为中心,各个省、县、乡、村为载体,科研、学会、协会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功能的技术推广服务网络体系。这样,就方便了全国各地畜牧兽医站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畜牧兽医站产、加、销一条龙运行体系的形成,进而有利于我国畜牧业的高效发展。

2.3增强自身建设,促进工作开展

科技为技术推广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畜牧兽医站的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各种条件,增强自身素质,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工作人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推动科技推广工作。科技是致富的关键因素。在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员要借助于优质、高产、高效畜牧兽医科技推广基地,加强优质牛肉生产技术、暖棚饲养畜禽技术、良种猪配套饲养技术等技术推广工作。第二,注重良种繁育工作。在建立畜禽良种繁育场或者配种站的基础上,工作人员通过引进或者研究,培育出一些优质高产抗病的品种,提高良种的生产性能,从而构建一套完整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以便为畜牧业的发展做好准备。第三,强化畜禽疫病防治工作。畜禽的防治工作也非常重要,比如,近年来禽流感的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少麻烦。所以,无论何时,工作人员都要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理念和方针,完善畜禽防疫保险或者承包制,建立完整的畜禽防疫体系,做好畜禽防疫工作,保证人们的健康生活。

3结束语

畜牧兽医专业技术总结篇10

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的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推进全省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兽医工作是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措施和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改革和完善兽医管理体制,对于从根本上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疫病,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保护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动物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增强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能力,促进畜牧业乃至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周边国家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对我省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形成较大压力。而我省现行兽医管理体制存在着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晰、队伍不稳定、工作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直接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因此,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准确把握国务院文件精神,积极推进本地区的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

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本着“挖掘资源、整合机构、科学设置、合理配置、五级统筹、形成体系”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我省的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以强化各级畜牧兽医行政机构的管理职能,健全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完善兽医技术支持体系,稳定和加强乡、村动物防疫队伍,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我省动物卫生工作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我省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建立健全兽医工作体系

(一)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

按照兽医工作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养殖业发展水平、动物产品生产消费情况,特别是加强公共卫生管理的需要,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其主要职责:贯彻和执行畜牧、兽医、兽药、饲料、草业、兽医医疗器械行业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划和计划;拟定本地区重大动物疫病控制和扑灭计划;监督和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动物防疫和检疫工作;负责动物产品卫生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兽医医政工作;负责官方兽医和执业兽医管理;负责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负责畜牧业和草业的行业管理;负责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行业管理。上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下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有指导职责。

市、县(区)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编制按照《中共福建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市、县(区)畜牧兽医机构编制调整的通知》(闽委编办〔2006〕120号)进行调整改革。

(二)建立健全兽医行政执法机构

组建省、市、县三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作为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动物防疫、检疫与动物产品安全及兽药监管等行政执法工作。上级动物卫生监督所对下级动物卫生监督所负有指导职责。

省级组建“福建省动物卫生监督所”,作为省农业厅直属事业单位,经费由财政核拨。

市、县(区)整合现有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所属的动物防疫监督所、畜牧兽医站、动物防疫站、兽医工作站、动物检疫站等事业单位承担的兽医行政执法职能,组建动物卫生监督所,归口同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经费由财政核拨。

为加强省际动物防疫监督检查工作,保留福建省边际动物防疫监督总站,福鼎、诏安两个省际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高速公路同三线)的工作仍由该站承担。其余的省际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点)按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市、县政府根据动物防疫监督检查任务,结合本地实际统筹研究,适当配备人员和解决经费问题。

(三)建立健全兽医技术支持机构

整合现有畜牧兽医系统内的兽医技术支持机构及其资源,按照综合设置的原则,组建省、市、县三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动物疫病的监测、预警、预报、实验室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提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方案;承担动物疫病预防的技术指导、技术推广培训、科普宣传、动物产品安全检测等工作;参与起草有关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的标准和技术规范;负责动物强制免疫疫苗、畜禽标识的组织供应。上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下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负有指导职责。

省级组建“福建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省农业厅直属事业单位,经费由财政核拨。

市、县(区)整合现有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所属的动物防疫监督所、畜牧兽医站、动物防疫站、兽医工作站、动物检疫站等事业单位的兽医技术支持资源,组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归口同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经费由财政核拨。

(四)整合畜牧技术推广机构

整合现有畜牧兽医系统内的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和资源,组建(或更名)省、市、县(区)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承担畜牧业生产及经济运行分析;承担种畜禽监管、草地监理、畜禽新品种的评审工作;承担畜禽品种、畜产资源、牧草种质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的技术指导工作;承担种畜禽质量监测及遗传评估分析工作;承担畜牧、饲料、牧草、奶业的新技术推广、示范和培训工作;参与起草畜牧、饲料、草业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上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对下级畜牧技术推广机构负有指导职责。

省级将“福建省畜牧兽医总站”更名为“福建省畜牧总站”,加挂“福建省草地监理所”牌子,作为省农业厅直属事业单位,经费由财政核拨。

市、县(区)本着不削弱畜牧技术推广职能的原则,整合现有畜牧兽医站或育种站等机构和资源,参考省里做法,组建(或更名)畜牧站(加挂“草地监理所”牌子),归口同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管理,经费由财政核拨。

(五)加强乡(镇)动物防疫机构建设

根据公益性职能与经营分开的原则,积极推进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可按照乡(镇)设立畜牧兽医站,作为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派驻乡镇机构,经费由财政核拨。乡(镇)畜牧兽医站的人员、业务、经费等由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动物防疫工作的组织部署和日常行政事务由乡(镇)政府管理。其主要职责是:负责辖区内动物疫情调查、监测、动物强制免疫的监督实施,依法承担动物和动物产品检疫、兽药、饲料监督工作;承担公益性畜牧技术推广职能;负责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管理和业务指导。乡镇人民政府要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依法组织做好动物疫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做到职责明确,岗位落实,责任到人。

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对原由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的动物疫病诊疗服务、兽药饲料生产经营、畜禽饲养和销售等经营性业务进行科学界定,并与公益性职能合理分离,逐步使其走向市场。

(六)建立健全村级动物防疫网络

强化村级动物防疫网络建设,在村两委中指定一名干部负责动物防疫工作;在每个行政村聘用至少1名村级动物防疫员。村级动物防疫员从取得执业兽医资格的执业兽医人员中选聘,接受乡(镇)畜牧兽医站的业务培训、指导、考核和监督管理,由政府发放相应的津贴补助。其主要职责是:承担动物强制免疫和动物疫情观察、上报工作;负责畜牧业统计工作;协助动物产地检疫工作,以及乡(镇)畜牧兽医站委托的其他工作。

四、做好编制核定、人员录用和分流安置工作

(一)编制核定

省农业厅畜牧兽医局(含其管理的4个处)核定机关编制25名;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省畜牧总站分别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22名、32名和22名。

市、县(区)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调整所需人员编制,由市、县(区)在现有机关总编制内调剂解决。市、县(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畜牧站的编制,按照机构编制分级管理的原则,由市、县(区)政府根据当地实际,参考省里做法,由机构编制部门会同财政和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具体意见,并组织实施。所需事业编制由市、县(区)自行研究解决。

在现有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和充实乡镇一级畜牧兽医站的专业力量,所需人员编制由县(市、区)机构编制部门根据当地实际(如畜牧业比重、畜牧业防疫现状、乡镇人口等因素)重新研究,配齐配强,确保动物防疫工作落实到基层,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二)人员录用

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的人员原则上以现有畜牧兽医工作机构中的在编公务员为基础,凡空编需补充公务员的均应通过考试录用途径解决。

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兽医技术支持机构、畜牧技术推广机构和乡(镇)畜牧兽医站等财政核拨经费事业单位在编制内补充工作人员,原则上按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通过考试考核面向社会公开招聘。

(三)分流人员安置

要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中分流出来的人员和乡镇畜牧兽医集体人员,依法纳入当地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参保的分流人员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办理其社会保险关系调转手续,做好各项社会保险的衔接工作。同时鼓励和引导分流人员创办经营实体,从事经营性兽医服务活动。

五、加强兽医队伍建设

(一)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官方兽医是指经资格认可、法律授权或政府任命,有权出具动物卫生证书的国家兽医工作人员。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国家将逐步推行官方兽医制度。要对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动物卫生监督和兽医技术支持机构的兽医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并经资格认可、政府任命等办法,逐步进入官方兽医队伍。

(二)逐步实行执业兽医制度。实行执业兽医制度是国际通行做法,是实现全面防疫、群防群控的基本保证,也是兽医职业化发展、行业化管理的具体要求。要对从事动物疫病诊断、治疗和动物保健等经营活动的兽医人员进行培训、考试,逐步实行执业兽医资格制度,并通过成立兽医行业协会等方式,实行行业自律,规范从业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三)切实加强兽医工作能力建设。要重视和加强兽医教育,保证人力资源储备,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兽医科学研究,完善动物疫病控制手段,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科学防治水平。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内外兽医事务,跟踪研究现代动物卫生规则,及时调整和完善本地相关政策。

六、建立完善兽医工作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费保障机制。各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要会同发展改革、财政等部门,将兽医工作的发展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兽医工作的投入,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建立科学、稳定的兽医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兽医行政管理、兽医执法监督和兽医技术支持机构所需经费要按照国务院要求纳入各级财政全额预算管理,保证其人员经费和日常运转费用。动物疫病监测、预防、控制、扑灭、动物产品安全检测、兽药质量及其残留监测和监管等工作经费要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保证及时拨付。其依法收取的防疫、检疫等行政事业性收费上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经费使用情况要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二)建立动物防疫应急储备制度。建立省、市、县(区)三级应急防疫物资储备库,对应急设施、设备、疫苗、药品、防护用品等有关物资进行储备,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设立省、市、县(区)三级应急防疫储备金,主要用于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确认、疫区封锁、扑杀、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疫情追踪与监测等疫情处理工作与强制扑杀补助。

(三)加强动物防疫体系的基础设施建设。充实、完善各级兽医工作机构的设备、条件,建设各级各类兽医实验室,提高诊断、检测能力和生物安全水平,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生物安全和技术质量等认证、认可,形成上下贯通、横向协调、有效运转、保障有力的动物防疫体系。各地要按照全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编制本地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规划,并将建设项目纳入年度计划,认真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