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科技扶贫人员工作总结十篇科技扶贫人员工作总结十篇

科技扶贫人员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2:47:09

科技扶贫人员工作总结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上海学生公寓”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科技扶贫工作自查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以来,县科技局按照中央、省市县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部署要求,贯彻落实省科技厅《关于加强科技扶贫的实施意见》,紧紧围绕农村领域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科技创新发展的重点,以实施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为载体,积极推进科技扶贫,为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提供有效的科技人才支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科技特派员工作开展情况

1.落实省科技厅等五部门《关于组织开展科技特派员与贫困村结对服务工作的通知》情况。县科技局会同县委组织部、县人社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扶贫办共同印发了《科技特派员帮扶贫困村工作方案》,全面推进科技特派员与贫困村结对服务工作。科技特派员帮扶贫困村重点是立足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推广先进适用技术,转化应用科技成果。协调安排省市县三级名科技特派员结对服务72个贫困村,实现了贫困村科技特派员技术服务全覆盖。

2.科技特派员帮扶贫困村协议签订、履行及帮扶成效情况。协调省市县59名科技特派员结对帮扶72个贫困村,签订了帮扶协议。根据绩效考评情况汇总,共开展培训293场次,受训6302人次,引进新品种173个,新技术155项,帮扶贫困户725户,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考核优秀33人,合格26人。

3.转移支付用于科技特派员结对帮扶贫困村工作经费使用及管理情况。省下达24万元,统筹用于科技特派员帮扶贫困村、科技特派员培训等工作。科技特派员帮扶工作经费安排21万元,拨付科技特派员(59名)包干使用,科技特派员帮扶1个村经费3400元,帮扶2个村及以上的经费适当增加,主要用于科技特派员材料编印、技术指导、交通差旅费补助等。科技特派员培训安排3万元,由3个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承担,各1万元,用于组织科技特派员开展培训工作。

4.本年度县本级科技特派员认定及管理情况。制定《寿县科技特派员管理办法(试行)》,印发2020年“三区”人才工作实施意见。5月22-24日,举办1期科技特派员创新能力暨现代农业发展培训班,培训54人。2020年选聘县级科技特派员84人,其中新聘61人、续聘23人。

5.县本级调研指导科技特派员帮扶贫困村工作情况(含调查情况表等)。结合工作考评,深入贫困村开展调研,并组建科技特派员专家团,各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组建专家组,深入全县72个贫困村开展技术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二、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情况

1.辖区内省级备案的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标准化建设情况。根据省科技厅《关于启动第五批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备案工作的通知》,2020年益丰生态、农门天下蔬菜2家企业申报了河蟹养殖、蔬菜种植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经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评价,通过省级备案。至此,寿县已认定备案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5家,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应用作用。各工作站建立了制度,明确了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其中席草工作站绩效考核被评为优秀。

2.县本级对辖区内备案的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调研和指导情况。多次组织专家技术人员,深入工作站调研指导,并组织开展技术服务和技术培训。

3.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支撑当地扶贫产业发展情况。我县各工作站技术力量较强,产业特色鲜明。如寿县河蟹绿色养殖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位于寿县隐贤镇贫困村姚祠村境内,依托当地水利、水生资源优势,在市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支持下,组织科技特派员,围绕河蟹绿色养殖技术推广与应用,优化养殖业结构,促进水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效益化发展。寿县蔬菜无公害种植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位于寿县迎河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由淮南市农科所和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科技特派员组成科技服务团队,帮助贫困村和周边群众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带动产业发展。

4.省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获得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今年,我县新备案2家工作站获财政资金支持36万元,严格按照工作站建设要求,实行专款专用。

三、科技扶贫项目实施

1.对省级及以上科技扶贫项目,以及省转移支付科技扶贫项目监督管理情况。对2020年转移支付科技扶贫示范项目经组织申报、专家评审,并报经市科技局备案同意,共立项4个项目,拨付资金29.8万元。签订了项目任务书,明确预期目标和经费使用范围,督促做好项目实施工作,确保取得实效。配合市省科技厅、市科技局开展科技扶贫专项“双随机、一公开”专项监督检查,对反馈的问题及时督促制定整改措施。

2.项目取得的帮扶成效。我县科技扶贫项目重点支持特色农产品及生产基地建设,提高特色种养业技术水平,通过项目实施,让实体经济做大做强,扩大影响力,增强了企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和回报社会的能力。如寿县联众畜牧养殖有限公司与省农科院合作承担实施的“江淮分水岭地区湖羊生态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围绕草坪草百慕大与农作物秸秆、黑麦草等混合裹包青贮,生产营养价值高的青绿多汁饲草,并根据湖羊不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要,裹包青贮的饲草与精料配置湖羊全混合日粮,提高湖羊的采食量,增加湖羊日增重,降低了饲料成本,提高湖羊生长速度与肉品质。同时,通过收购贫困户的秸秆、贫困户进场务工和免费技术咨询等措施,使贫困户增加收入,为实现精准扶贫助力,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四、消费扶贫工作

落实《安徽省科技系统“消费扶贫月”活动实施方案》情况。积极组织科研单位、科技特派员基地,采取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等形式,采购扶贫产品,并开展宣传推介。采购扶贫产品折合金额58.67万元。

五、创先争优工作

科技扶贫人员工作总结篇2

为落实《X省农业科技精准扶贫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和《X市科技扶贫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方案(2018-2020年)》,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目标要求

每个脱贫摘帽县建成X个农业科技园区,X家以上“星创天地”。选派“三区”科技特派员X名,本地科技特派员X名以上(其中脱贫摘帽县X名),开展培训X万人次以上,转化或示范X项先进适用技术和成果。以科技助力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和增收,提升科技在脱贫防贫工作和城乡融合发展工作中的支撑能力,确保完成全市科技扶贫目标,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重点任务

(一)因地制宜选派科技特派员。每个县组建至少X个科技服务团队,贫困村所在乡镇至少有X家科技服务站,年初签订服务协议。从市农业局、林业局、涉农院校和科研院所选派专业技术人才组成2020年度“三区”科技科技特派员队伍。发挥县级科技主管部门主动性,结合本县农业发展和扶贫脱贫任务,从本县农业科技园区、农林部门、职业学校、农技协会中选派本土专家,从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中选派技术能手,X个脱贫摘帽县共计选派X人以上(含每个县X名网络科技特派员)组成本地科技特派员队伍,保持贫困村全覆盖。积极扩大培训覆盖面和针对性,以对本地扶贫产业、特色产业中的企业、合作社、扶贫微工厂、扶贫车间培训为主,组织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培训和对口帮扶,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民致富,同时兼顾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和有关贫困人员的培训,每半年开展X次贫困村致富带头人技术培训,实事求是开展贫困人员培训,对培训中包含贫困人口的要做好登记。

(二)开展法人特派员结对帮扶工作。以落实科技部科技扶贫“百千万”工程为抓手,鼓励从市重点农业科研院所、各县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星创天地等选派法人科技特派员,与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科技园区、星创天地或基层组织等结对帮扶,围绕提升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水平、提供产业发展咨询、产业科技攻关、项目示范推广、实用技术指导及培训、贫困地区创新创业载体建设、贫困地区脱贫需求等方面服务。

(三)实施重点人群帮扶工作。要结合脱贫攻坚重点任务清单,及时分析掌握贫困户、边缘户等重点贫困群众需求,在摸清底数基础上,对有劳动能力符合条件的重点人群开展科技培训,提升就业本领。对本县特色扶贫产业、工厂、车间等进行重点帮扶,采取主动上门与网络服务相结合的形式协助产业扶贫。

(四)组织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培训。市科技局与市委组织部共同组织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培训,以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政策解读和乡村产业发展关键技术培训为主要内容,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的工作能力和积极性。

(五)大力支持星创天地建设。组织县级科技主管部门宣传政策、讲清条件,预先开展符合申报条件的经营主体摸底工作,由市县两级科技主管部门对申报材料提前审核把关,协助完善申报材料,并开展上门服务工作。根据省科技厅要求,积极开展申报工作,提高成功率,全市力争星创天地新增X家,总数达到X家以上。支持返乡农民工、毕业大学生、退伍军人等各类返乡人员到园区进行创新创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六)争创省级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和“三农”领域重点任务,以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力争新增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X家,总数达到X家。

(七)促进成熟科技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鼓励本地企业积极对接京津及我省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以提升我市玉米、小麦优势种质资源、设施蔬菜、特色果品以及农业智能设备等发展水平为重点,熟化转化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化应用前景好、经济生态效益高的农业科技成果,为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支持星创天地、农业科技小巨人、科技特派员等,推广、展示一批适合扶贫特色产业应用的易操作、好转化、可复制、见效快的先进适用技术和农业科技成果,力争年转化各级各类适用技术或成果X项以上。

(八)实施“互联网+科技扶贫”行动。鼓励市县自媒体、电商、网站等互联网企业、个人等担任“网络科技特派员”,通过互联网途径宣传推广科技政策、生产技术,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科技培训,通过网络电商推广和销售扶贫产业生产产品。

三、有关要求

科技扶贫人员工作总结篇3

abstract:asthestrategicactionofpovertyalleviationandeliminatingpoverty,provmotingregionaleconomicsocietycoordinateddevelopmentandrealizingthecommonenrichmentfinall,thepovertyreliefdevelopmentshouldbeguidedbyscientificdevelopmentconcepttakemantaining,realizinganddevelopingimpoverishedpopulace'sfundamentalinterestsasthestartingpointandthefootholdoftheentireworkandenhanceunderstanding,innovatementalitytostartnewstageofourcountry'spovertyreliefdevelopmentwork.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扶贫;开发

Keywords:scientificdevelopmentconcept;povertyalleviation;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1-0215-02

0引言

贫穷是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只有消除贫困,社会才会和谐稳定,经济社会才能又好又快发展,扶贫开发是消除贫困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县当前和今后的一项中心工作。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我县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状况开展我县扶贫开发工作。

1当前我县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丹寨全县辖三镇四乡一个国营农场,有161个行政村。2009年全县人口16.1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6万人,占总人口的90.%,少数民族人口14.2万人占总人口的87.7%,绝对贫困人口1.6931万人,占总人口的10.45%,相对贫困人口2.2669万人,占总人口的14%。全县现有耕地面积109950亩,其中田88755亩,土21195亩,人均占有耕地0.7亩。

丹寨县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592个重点贫困县之一,也是贵州省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扶持的“月亮山”、“雷公山”贫困县之一。现有扶贫开发重乡(镇)六个,其中:二类四个、三类两个,非重点乡镇一个,有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98个,其中:一类35个,二类56个,三类七个。200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347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4525万元,第二产业完成23858万元,第三产业完成25089万元。财政总收入6501万元,农业生产总值2356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2700元,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83公斤。

丹寨县资源丰富,平均单位面积年产水量高达77万立方米/平方公里,产水量高于全国平均水量的一倍以上,利于小水电站的开发利用。林业资源上,古、珍、稀树种多,活立木蓄积量219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0.3%,加之自然资源和苗族古朴旅游资源潜在优势大,农副土特产品比较丰富,开发价值和潜力很大。

2我县贫困的原因

2.1农田基本建设差,干旱严重由于资金匮乏,水利设备不配套,保灌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43.35%,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抗御能力低。全县虽降水量充沛,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经常发生春旱和夏秋连旱,导致粮食严重减产。如1997年全县大旱,平均每公顷稻田减产粮食1.67吨。2010年3月,百年不遇的大旱,全县大面积农作物绝收,六万多人饮水困难,粮食及其它产业的损失更是难以估算。

2.2文化教育落后,劳动力素质差全县农村劳动力三分之一左右是文盲,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仅占10%左右,劳动力文化素质差,因贫致愚,因愚交替现象十分普遍,劳动力资源优势难以发挥。

2.3地方财政入不敷出丹寨县2009年全县财政总收入6501万元,财政支出42198万元,财政收入微弱,无力筹措资金进行农业综合治理和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以致长期低投入低产出,低收入和缺粮导致贫困落后。

2.4农业技术装备差,中低产田面积大全县蓄、引提水利工程1120处,但由于部分工程不配套和维修管理差,保证有效灌溉面积只达3250公顷,仅占耕地面积的43.35%,一遇干旱则无水可蓄,无水可提。农机总动力30台150千瓦,平均每10公顷耕地仅1.41千瓦,农业技术装备差,抗灾能力弱。全县中低产田土未改良的面积7339.26公顷,占中低产田土面积的61.33%,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质量的提高。

2.5贫困面积大全县七个乡镇有六个乡镇地属雷公山贫困区,也是新阶段扶贫工作重点的乡镇,有125个行政村,占全县161个行政村的77.64%。全县有重点扶持的贫困村98个,占全县总村数的60.8%,贫困人口3.96万人,扶贫攻坚的难度十分大,任务十分艰巨。

总之,自然条件差,生产水平低,文化素质差,科学技术落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缺人才、缺技术、缺资金等因素制约了我县的发展,造成了目前的贫困状态。

3我县扶贫开发取得的成效及基本经验

1993年,时任省长王朝文把丹寨县列入省长扶贫联系点,随后成了连续六任省长和州委书记的联系点。现在,厦门高速公路,贵广快速铁路又过境丹寨,依托两大动脉,丹寨将凸现区位优势,惠泽“珠三角”经济辐射与产业转移,促进山区资源开发,同时,黔东南州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把丹寨纳入凯里城市经济圈,这千载难逢的历史发展机遇,激发了各级领导和干部群众战胜贫困的决心。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的扶贫开发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3.1外部资源帮扶力度加大近年来,在我县的积极争取下,很多发达地区单位、企业、协会等对我县扶贫开发在资金、技术、智力等方面进行了大力支持和帮助。例如:在我县以“党建带团建”为抓手,开展团情大调研和“青春丹寨”主题活动,依托远程教育定期对团干部进行培训,分期分批组织团员到外地参观学习,使全县95%的团员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100余名团员在新农村建设中成了致富的带头人。香港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推荐,于2008年开始对丹寨进行为期15年的扶贫。2008年至2009年,香港嘉里集团郭氏基金会投入资金593.7多万元实施的54个脱贫项目和宁波、省、州投入368.6万元实施的70个帮扶项目顺利推进,项目涉及教育、卫生、水利、种养殖等方面,进一步促进了丹寨县扶贫开发工作。

3.2农民贫困人口逐步减少,经济收入不断增长我县的改革以农村为突破口,县委、县政府积极探索开发式扶贫的新思路,采取“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分类指导、分级负责”,“扶贫到村至户与培植扶贫支柱产业相结合”等办法,并开展党政机关包乡包村、扶贫企业带村帮户、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农村乡土能人“一帮一”等活动,扶贫工作取得较好成效。2000年,我县贫困人口5.06万人(以农民年人均纯收入650元以下计),2008年,我县贫人口为3.96万人(以农民人均年收入1196元以下计),减少了21.7%,2000年,我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1260元,2008年为2441元,增长93.7%,2000年,农民人均占有粮食357公斤,2008年人均占有粮食386.6公斤,增长8.2%。

3.3生态能源建设有了长足进展我县始终坚持“科学规划,和谐发展,永续利用,生态环境”的原则,大力实施生态产业建设,打造“绿色银行”,制定实施“绿色家园”,积极推动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实现了生态能源建设“双丰收”,2000年以来,丹寨共建设沼气池近万口,惠及四万余农户。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0.3%,例如:我县龙泉镇得禄村实施“一池三改”生态家园工程,全村80%的农户积极参与改圈改厕建沼气,以往门前屋后一堆堆猪牛粪现象荡然无存,村容整洁,生活和谐。加强对全县茶叶基地和金银花基地的抚育管护,进一步加强对竹产口、森林资源、古法造纸、蜡染制品、工艺鸟笼等绿色产业的开发,推动生态建设和生态利用迈上新台阶。

3.4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是要突出重点,要坚持从最困难、最需要解决问题的特困村入手,按照“政府统筹,资金捆绑,综合开发,整村推进”原则,加大力度,重点解决饮水、行路、用电、基本农田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切实加强产业开发。现在我县已村村通路、通电。二是因地制宜,坚持统一规划,群众参与,稳步推进的原则,加强重点村建设、小城镇建设、退耕还林、产业开发等工作。三是要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整合分散在各部门有利于贫困地区发展的资源,着力解决好基础设施建设中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加快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在开展扶贫开发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和做法:一是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县委和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同时,乡镇村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项目实施小组、技术指导小组等相关组织,加强对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做到分层负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扶贫开发项目的顺利实施,确保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按计划任务完成。二是立足县情,多种形式开展扶贫开发工作。近年来,立足县情,通过实施技术、资金、关怀、党建干部帮扶等工程,有力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民脱贫。在技术帮扶方面,县里积极组织开展“三下乡”活动,开展各种技能培训,送技术、送资料进村入户,以提高群众的致富能力。2008年以来,开展蔬菜、种养殖等科技培训196期,培训农民群众3600多人次;在资金帮扶方面,我县创新服务方式,启动“农业产业富民工程”贷款业务,为农户投放贷款资金达3160万元,贷款覆盖七个乡镇,125个行政村,受益群众达1652户;在党建帮扶方面,我县立足党建抓发展,以发展促党建,开展“百名党员干部下基层”、“四联四帮―党员干部大深入”、“三创三强”等活动,加大对农村贫困党员和群众的扶持力度,开展活动以来,共有2207名党员帮扶2312户贫困户,帮扶项目563个,资金近300万元,党员直接解决群众困难1639件,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在干部帮扶方面,我县实施民生关怀工程,积极开展千名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着力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难题,采取了“3211”帮扶形式,县级干部每人帮扶三户,乡科级干部每人帮扶两户,一般干部、党员帮扶一户。动员和引导村干、乡土科技示范户、能人大户及农村优秀实用人才“两帮一”取得阶段性成效。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共有74个单位1175名干部参与千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共帮扶1639人,深入农村开展帮扶活动1700多次,帮扶贫困户发展项目200多个,为贫困户办好事实事300多件。三是做好规划,明确目标。编制完成98个重点村的“十一五扶贫开发规划”,在编写过程中,始终坚持参与式原则,根据各重点村的实际,因地地制宜确定发展目标和建设内容,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从解决农村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实际出发,通过论证筛选具体项目,做好项目的规划及申报工作,使扶贫开发项目具有科学性、效益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四是强化管理,专款专用。在项目组织实施中,在资金使用上严格执行扶贫资金公示制和报帐制,对整村推进扶贫资金的使用定期在县扶贫办政务公开栏上予以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保证扶贫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扶贫效益。五是整合资源,加大投入。贫困村的建设需要投入的资金量大,而可以用于扶贫的政府资金又分散在各级各部门,县按照“渠道不变,统筹协调,统一安排,用途不变,捆绑使用”的原则,树立“大扶贫”理念,对扶贫部门资源、资金、力量进行整合,使专项扶贫与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起来,加大项目协调力度,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作用,形成合力,为项目村建设协调项目资金。

4新阶段我县扶贫开发的思路及对策

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必须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正绩观,牢牢把握历史发展机遇,以稳定解决特困人口温饱和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中心,以构建和谐丹寨为目标,确保扶贫开发取得实效,确保贫困地区群众收入稳定增长。为此,今后扶贫开发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开展:

4.1物资扶助与精神扶志相结合,充分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创业精神丹寨是一个集“少、边、山”为一体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抓好扶贫开发是全县人民最紧迫的政治任务,扶贫先扶志,立志才可根本脱贫。我县广大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十分强烈,这是我们扶贫开发的最根本动力。但由于我县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长期滞后,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工业基础薄弱,财政运转难,城镇发展慢,农村贫困面大,使一部分干部群众感到发展前途渺茫,精神不振,还有一些干部群众安于现状,不思发展,长期存在“等、靠、要”思想。因此,要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就要引导群众穷则思变,振着精神。充分激发和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脱贫的步伐,实现构建和谐丹寨的基础。

4.2坚持以人为本,为求每一个贫困人口都能直接受益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主要任务就是尽快解决1.6931万农村极贫人口的温饱问题,同时帮助2.2669万初步解决温饱、但还不巩固的低收入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贯彻真扶贫,扶真贫的原则,工作中要强调到户、到人;每一项扶贫政策,每一笔扶贫资金,每一个扶贫项目,都要作眼于减少贫困人口。扶贫资金和项目要直接用于解决贫困人口的不同情况,制定和落实具体的帮扶计划和项目,对具有劳动能力和开发潜力的贫困人口,着力帮助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特色产业,提高综合素质,促其尽快脱贫;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方的贫困人口,积极稳妥地进行生态移民和扶贫移民搬迁,帮其易地脱贫;丧失劳动能力的特困人口,实行社会救济,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

4.3坚持突出重点,以三项重点工作的突破来活跃扶贫开发全局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等三项工作,涵盖扶贫开发的各处领域,抓好了可以带动全面。今后一个时期,要把这三项工作作为扶贫开发的总抓手,进一步加大力度,拓展深度和广度。第一,要大力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计划,努力从根本上整体改变贫困村的落后状况。全县98个重点贫困村覆盖80%的贫困人口,扶贫开发工作必须下沉到村,扶持到户。第二,要积极开展产业化扶贫,带动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第三,要切实抓好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

科技扶贫人员工作总结篇4

深入贯彻落实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帮扶长效机制,使今年的扶贫工作有目的、有步骤进行,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进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农村扶贫主题活动方案3篇,欢迎阅读。

农村扶贫主题活动方案1

一、总体工作思路

20--年,我乡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以全旗总体扶贫开发思路为指导,以建设现代农业为统领,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整村推进为载体,创新扶贫开发方式,强化产业化扶贫,大力发展养殖业和特色农业,在促进农民增收上有新突破;强化土地流转实施集约化经营,促进农产品专业化发展,在改革贫困村土地经营体制上实现新突破;强化劳动力转移培训,促进农民实现非农转移,在推进农民素质提高,培育创业型农民上有新突破;高质量完成我乡扶贫开发目标,为全乡达到小康水平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工作目标

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提高扶贫开发效益,千方百计促进贫困农民增收,到20--年底,全乡土地流转面积力争达到50%以上,并努力实现多种形式的规模化经营;富余劳动力全部实现转移就业,劳务和畜牧业收入占人均收入的50%以上,贫困群众全部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生活目标。

三、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成立乡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组宣委员等人为成员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做好帮扶工作。根据旗委、政府对扶贫工作的要求和扶贫村实际情况,对扶贫工作分阶段召开专题研究会。同时严格按照旗委、政府要求及时上报帮扶工作情况汇报、总结等材料。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产品营销队伍,提高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程度和农民脱贫致富能力及抗风险能力。

2、明确对象,突出重点。

为使帮扶活动取得实效,使最贫困的农户得到真正的帮助,乡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和不定期同定点扶贫村联系,扎实开展党员领导干部和一般干部帮扶活动,重点帮扶贫困户20户。领导干部每人帮扶2户,一般干部1人帮扶1户。对帮扶的贫困户和受资助的贫困儿童在村内进行公示。建好干部深入基层、党员帮扶群众交友结队考核卡,建立健全定点、定人、定户、定脱贫时间的工作机制。

3、加强科技培训,开辟致富门路。

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贫困群众素质,激发贫困群众科技致富的主动性。提高贫困群众素质,激发贫困群众科技致富主动性方面。首先要对积极性高而由于条件所限难以致富的贫困户,尽全力给予全方位的帮助,通过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影响和带动其他贫困户;其次对于脱贫较差的贫困户,要多做思想工作,通过典型事例引导其转变观念,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对于等、靠、要思想严重,经开导、帮扶仍好吃懒做的贫困户,适当给予救济,在科技培训方面,继续通过课堂讲解、观看录像片、实地参观学习等办法措施,全面提高农民特别是贫困农民的科技文化综合素质教育和指导农民进行学科学种植、养殖、增加收入,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加大转移式扶贫工作力度,增加劳务输出质量。进一步完善小额互助金贷款的扶贫模式。

4、党员群众结对,加快脱贫致富。

今年按照旗委、政府要求积极开展帮扶活动。乡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已经确定了各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名单,至少到贫困户家中走访两次,为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指导一个经济发展项目,通过帮扶实现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增长不低于300元的目标。

5、走产业化扶贫之路,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贫困人口收入。

农业产业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转移剩余劳动力的途径。首先我们将依托企业发展农业,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与企业的的联系,积极发展订单农业,规模种植优质、高产玉米,提高农产品价格),促进农业增收,另外,我们要积极加快招商力度,引进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就业岗位,转移剩余劳动力,以产业化扶贫的方式,使农民早日脱贫致富

农村扶贫主题活动方案2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大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县关于建立和完善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的有关精神,建立健全符合杨梅山镇实际的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运行机制,确保试点工作制度完善、方法科学、管理规范、操作简便、运行有序,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实现稳定、持久、有效地解决全镇贫困人口温饱,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扶贫开发对象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应退则退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认真了解不同贫困群体收入情况,制定符合本镇实际的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对象人均收入标准,客观的识别两种对象,努力做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并强化动态管理,做到应退则退。

(二)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强化镇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镇民政办组织,驻镇相关单位配合、村落实的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机制。

(三)坚持衔接配套、统筹兼顾原则。坚持与新农合、农村养老保险等社会救助措施相配套;坚持与临时救助、促进就业以及其他社会保障政策相衔接。

(四)坚持规范操作、阳光作业原则。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做到对象明确、程序规范、措施得当、效果明显。

三、组织领导

成立--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衔接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陈熙任组长,镇长欧强彬、人大主席黄志军任副组长,--等同志为成员。为确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顺利进行,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纳入试点村目标管理。确定试点的两个村要由村民大会推举建立9一15人的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对象评议小组,具体负责受理识别的申请、核查申请人的家庭收入,对两种政策对象进行评议和排序,按照各自的识别标准初定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对象,并张榜公布,确保识别对象公开、公平、公正。

领导小组将定期对两个村的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各试点村应安排适量的工作经费以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监督管理,确保试点工作阳光透明

1、加强宣传发动,增加群众的知情权,让广大群众积极支持、配合、参与。

2、加强资金监督管理,严格执行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制度,推行村务公开制度,试点工作进展情况、资金安排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杜绝资金跑、漏现象。

3、保证公平公正,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的监督。

(二)细化操作标准,确保试点工作公平、公正、公开、规范。

1、扶贫对象评选原则。

(1)五优先原则:①无基本生产生活资料的农村人口优先;②因大病或特发事件导致家庭负债巨大且短期内难以恢复正常生活水平的农村人口优先;③见义勇为付出巨大经济和健康的农村人口优先;④长期从事基层工作现已离任且家庭困难的基层干部优先;⑤纯两女困难户优先。

(2)七不评原则:①打牌、违法乱纪的家庭不评;②好逸恶劳、长期打骂闹事的家庭不评;③无理干涉、阻挠公益事业建设和当地经济发展刁歪霸道的家庭不评;④全户多年外出、家庭基本情况不明的家庭不评;⑤家庭成员中有国家在职人员的家庭不评;⑥从20--年元月1日以来,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不评;⑦子女条件较好但不履行赡养义务的家庭不评。

2、扶贫对象的识别和分类标准

(1)扶贫对象的识别标准。扶贫对象中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国家扶贫标准(1196元)、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包括有劳动能力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2)扶贫对象的识别程序。扶贫对象严格按照“扶贫对象申请、村民小组评议、村民委员会审查、镇人民政府审核、县扶贫办审批”的程序进行识别,识别结果张榜公示有效后登记造册,建立档案,加强管理,做到“户有卡、村有册、镇有薄、县有档”。

3、扶贫对象的帮扶措施。根据识别出来的扶贫对象实际情况,按照以户为单位、扶贫资金封顶、一定三年的原则,落实帮扶措施。扶贫资金标准为400元/年/人,不发放现金,打卡到户,重点用于扶持以下项目。

(1)入股产业开发。对本人从事或土地参与(出让或入股)由镇龙头企业或农村专业合作在本镇组织实施具有一定规模特色农业产业开发活动的,扶贫对象可以申请相应扶贫资金额度入股。

(2)贷款贴息。对有能力进行养殖等产业开发的扶贫对象,要以申请年2万元/户以下的贴息贷款。

(3)生产资料补贴。扶贫对象从事种养业,根据其种养规模和实际情况,提供相应扶持额度的扶贫资金。

(4)改善生活条件。扶贫对象进行改灶、改厨、改厕、改房、改水和沼气池建设等,提供相应扶持额度的建设材料。

(5)劳务技能培训。扶贫对象进行劳动力转移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初、高中毕业生学历教育的,按省扶贫办有关规定进行适当补贴。

(6)互助资金贷款。扶贫对象所有村已开展互助资金试点的,根据扶贫对象的实际需要申请,优先发放贷款。

五、工作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20--年4月3日到4月10日。召开镇村专题会议。利用标语、宣传栏等广泛宣传,让试点工作及相关政策家喻户晓。

2、组织培训阶段。20--年4月11日到4月15日。由镇两项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镇、村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3、贫困人员识别建档阶段。20--年4月16日到5月16日。按试点工程程序和操作规程,组织力量进行农村扶贫对象识别语言申请,经审批后进行电脑建档管理。

4、落实帮扶措施阶段。20--年5月16日到7月16日。按照扶贫对象的申请,落实相应的扶持措施。

5、总结验收阶段。20--年7月17日到8月16日。由镇两项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深入进行调查验收,整理、总结材料上报县扶贫办。

农村扶贫主题活动方案3

一、家庭成员基本情况

薛占宏为新民镇峪子村六组人,家中5人。薛占宏,男,53岁。初中文化程度,身体健康,在新民街道做木工。妻子魏小玲,53岁,身体健康,在家务农。儿子薛亚军,27岁,高中文化程度,身体健康,现在西安打工。女儿薛亚丽,26岁,初中文化程度,身体健康,现在已出嫁。薛占宏母亲魏扣子,今年已82岁,年岁已高,需要人照料且无劳动能力。

二、主要贫困原因

1、现居住地在新民镇峪子村六组,距离新民镇街道地势比较偏远,交通不便利。

2、家中缺少资金,现有家庭劳动力3人,薛占宏母亲本人无劳动能力,年事已高,需要人照料。

3、家中成员文化素质偏低,接受农业科技和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弱。

三、帮扶计划

1、实现易地搬迁脱贫,解决居住环境。

2、实现转移就业脱贫,薛占宏本人在新民街道做木工,儿子在西安打工。

3、实现产业扶持脱贫,妻子魏小玲在家务农,种植小麦和红芋等农作物。

科技扶贫人员工作总结篇5

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党总支书记为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和各下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2015年扶贫工作方案,落实了具体经办人,从组织上确保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和有序推进。

二、明确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

(一)2015年扶贫工作思路

围绕镇村开展扶贫解困行动,充分发挥市县交通系统对口帮扶的作用,逐步消除农村贫困,坚持开发式扶贫和保障式扶贫相结合,积极推进产业化扶贫、基础设施、村道及便民路建设,突出社会扶贫的成效。

(二)目标任务

制定村级道路畅通工程实施计划,加快建制村(道路硬化)建设,加强安全防护设施和中小危桥改造,稳步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实施“溜索改桥”工程。

三、具体帮扶措施

1.选派政治素质好、能吃苦、工作作风过硬的人员到对口联系乡镇进一步开展扶贫工作。

2.进一步完善包扶绝对贫困户责任制,局机关干部、财政供养工勤人员和下属处所段站中层以上管理人员按规定包扶1户贫困户,签订《双向责任书》,充分履行帮扶责任。

3.帮助包扶绝对贫困户实现越温目标,指导联系村抓好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工作和越温方案。

4.进村入户开展工作,局机关副科级以上干部全年不得少于2次,一般干部职工每年不少于1次,做好详细记录。

5.帮助定点帮扶村建立协助和互助组,切实帮助贫困人口增加收入,具体为:帮助(镇村)绝对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收200元以上,其余贫困人口人均增收150元以上。

6.做到定点帮扶村(镇村)温饱巩固率达98.5%以上,返贫率不大于1.5%。

7.全年组织邀请县畜牧局、农业局等技术部门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农村实用技术和扶贫有关政策培训2次以上,并将培训、记录和参训人员花名册存档。

8.全年书写扶贫标语2条以上,向县扶贫办报送帮扶工作简报3期。

9.组织局机关干部职工向贫困户捐资赠物,副科级以上干部不少于200元,一般职工不少于100元。

10.帮助协调项目资金解决对口联系乡镇乡村公路的延伸。

11.结合我局自身工作优势,积极向市交通局协调争取项目资金至对口联系乡镇实施项目。

四、其他事项

1.协助镇村完成相关扶贫资料报送工作,督促管好用好各类扶贫资金,确保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2.协助镇村抓好基层组织建设、计划生育“三结合”和产业化建设工作任务。

3.按要求参加县扶贫办组织的有关定点扶贫工作培训及会议。

4.按时报送年度扶贫工作计划、年度工作总结等相关资料。

科技扶贫人员工作总结篇6

一、20*年主要工作

(一)县扶贫办认真学习贯彻县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和县第十五届县人民政府召开第一次政府全体(扩大)会议及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新发[20*]11文件提出的学习提高、查摆问题、整改落实三个阶段的工作要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

一是制定实施意见,成立*扶贫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学习活动;二是结合单位和个人工作实际,认真撰写心得体会,查找单位和个人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三是结合部门职能,开展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何加于改进进行认真的讨论和座谈;四是始终坚持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贫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为主题来开展大讨论活动;五是认真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办党支部先后深入平掌乡、建兴乡、平甸乡、水塘镇调研,征求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建议,并对20*年度工作完成情况的全面了解,参加座谈的乡村组干部群众达*余人次。

通过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实践活动,党员干部思想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观念有了新的转变,对扶贫职能进行了一次再认识,对县情、乡情、村情以及民意的认识有了提高,用心学习,用心思考,用心干事的氛围逐步形成。

(二)做好新化乡新甸村市级标准化综合扶贫项目验收工作

20*年3月13日,市级标准化综合扶贫项目验收组赴*县新化乡新甸村进行检查验收。新化乡新甸村的标准化综合扶贫项目于20*年5月经市扶贫办批准实施,该项目计划总投资*万元,其中:市级财政扶持资金*万元;群众自筹(投工投劳折资)*万元。建设内容主要涉及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科技培训等内容。具体包括村庄道路硬化*件6683m2;村组公路3千米;防洪沟渠*千米;科技文化活动室4所400m2;安居房*户;支砌挡墙*4m3;架设铁板桥*座;举办科技培训班15期*人次。整个项目工程于20*年6月开工,20*年12月竣工,完成总资*万元,(其中:市级财政扶持资金*万元,群众筹集*万元),完成计划数*万元的*。检查验收组通过实地检查验证、听取汇报、查阅项目建设资料等方式,全面了解了整个项目建设情况,对新化乡党委、政府以及新甸村两委领导班子能够统一思想、步调一致、精心组织、严格程序,强化监督,认真带领广大群众克服重重困难,按质、超额完成项目的建设任务表示赞赏,同意按合格工程项目通过验收。

(三)圆满完成20*年省市下达我县*个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建设工作,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万元(省级*万元、市级*万元)、群众投工投劳和自筹*万元(每个整村推进扶贫项目投入财政扶贫资金*万元),项目覆盖47个自然村2128户*人。

全县*个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共完成村庄道路*件*平方米,公厕*座230坑*平方米,支砌档墙4568立方米,修复村组公路*件*公里;架设人畜饮水钢管*4公里,建水池413立方米,新修三面光沟渠*件*2公里;架高压电1公里,变压器1台;新建安居房*户*平方米,改造安居房*户*平方米;建盖科技文化活动室47所*平方米,排水沟0*公里,垃圾投放坑*座,娱乐场所二块*平方米;种植经济作物*亩,养殖250头,举办科技培训185期*人(次)。

(四)实施20*年水塘镇革命老区标准化综合扶贫项目,项目覆盖水塘镇新寨村曼糯,腊哪,官护,杧木树*个小组、*户、*人。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市级财政补助*万元、群众自筹(含投工投劳折资)*万元。项目建设内容主要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益事业、科技培训等。现在整个项目工程已完工。

(五)抓好易地扶贫开发项目

20*年省级财政投入*万元、市级财政补助*万元资金,对我县戛洒镇戛洒村白糯格*户*人和扬武镇丕且莫村*户*人实施易地搬迁建设,此项目20*年批复,项目工程到20*年完工。现在两个易地搬迁点项目已完工,戛洒镇耀南村上下南恩完成房屋建设*户,建筑面积*平方米;架dn50引水管*米,安装入户主水管道;修复进村公路6公里,村庄道路硬化*平方米;建盖砖混结构的科技文化活动室2幢*平方米,种植甘蔗*亩,举办科技培训4期*人(次)。扬武镇丕且莫村完成房屋建设*户,建筑面积*平方米;架通人畜饮水管dn40mm*米、dn25mm*米,建水池*个80立方米;架设10kv线路*公里、220v/380v线路*公里,安装变压器1台;铺筑村庄道路主道宽3m长360m一条,宅前道宽*m长910m一条;建盖科技文化室1所*平方米,场地一块*平方米;举办科技培训4期*人次。

(六)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争取挂钩扶贫单位加大对贫困村的支持力度

我办加强与*家市级挂钩单位的联络工作,加强对县级*家挂钩单位的协调服务工作,努力争取今年实施“整村推进”项目村挂钩单位的支持,真正实现整村推进,一次脱贫的目标。据统计,20*年市县挂钩单位深入挂钩联系点指导人员共782人,其中:市级*人,县级*人;共争取各方资金*万元,其中:部门直接投入222万元,引进资金*万元,物资折款*万元;引进技术2项,资助学生*人,组织劳务输出*人次;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41期,培训人员达2184人。通过培训,多数受培训人员基本掌握了1-2门生产实用技术,使贫困村逐步实现了科技扶贫目标化、科技实施具体化、科技管理制度化、科技推广社会化。

(七)做好小额信贷扶贫工作

按照《玉溪市第二轮农村小额信贷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玉妇联发[2004]6号)要求,我单位积极协助妇联做好20*年小额信贷扶贫工作。

(八)做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

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前的培训为重点,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综合素质和转移就业能力,我办积极与农业和社会保障部门合作,做好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培训工作。今年把贫困地区的*名农村劳动力送到峨山县高级职业中学进行培训,并实现就业。

(九)抓好省级下达20*年建兴乡帽盒村帽盒革命老区开发建设项目,投入该项目财政资金*万元,工程正值建设中,年底前完工。

(十一)积极争取并组织实施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项目,目前,贫困村互助资金*万元已到位,试点项目已经启动。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贫困山区的基础设施得到加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山区经济、社会事业得到发展。二是贫困人口不断减少,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基本温饱得到进一步巩固。三是实施扶贫项目,不仅加强贫困山区基础设施建设,体现了政府为人民办实事的思想宗旨,也加强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树立了党和政府的威望,提高和发挥了执政的能力作用。

三、主要做法

(一)各级领导重视是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前提。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我县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

(二)群众参与是搞好扶贫开发的关键。扶贫工作是进村入户的工作,建设主体和受益主体都是农民群众,如果没有群众的参与,扶贫项目不可能真正发挥效益。我县在扶贫工作中,非常重视群众参与这一关键问题,群众参与体现在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项目建设前,召开群众会议,分析贫困原因,讨论决定建设内容;项目建设中,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积极参与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建立后续管理办法,由群众管好用好扶贫项目,改变重建轻管现象,最大限度地发挥扶贫项目的效益。

(三)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是搞好扶贫工作的保证。在项目管理上,严格按照省、市批复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实施,建立项目管理责任制,坚持项目到村到户,责任到人,责任人对项目建设负领导责任;推行项目公示公告制,对项目计划安排、建设内容和资金使用等方面的不同阶段,采取公示公告方式,自觉接受监督;严格项目建设验收制,项目完成后,实行乡镇初验、市县全面验收、省抽查验收;在资金管理上,严格执行云南省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实行扶贫资金报帐制,扶贫资金由县级财政扶贫专户拨付项目所在乡镇财政所。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扶贫攻坚任务艰巨。*是山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推进这些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还十分艰巨,面临的困难很多。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地域面积广,村组分散,群众生产生活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特别是乡村、村组公路建设严重滞后,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三)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

近年来,各级十分重视农民素质培育工作,切实加大了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力度,也取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农民素质仍然偏低,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2009年扶贫开发工作意见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和上级扶贫部门的安排部署,做到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灾后重建、产业发展、生态建设等相结合,围绕目标,瞄准对象,坚持方针,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强化措施,实现突破。

(一)整村推进扶贫是新时期重要的扶贫方式,对有效消除贫困意义重大,明年计划实施*个整村推进扶贫项目。主要布局在水塘镇、建兴乡、平掌乡、腰街镇。

(二)组织实施好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项目,主要在水塘镇、建兴乡。

(三)实施稻田养鱼扶贫项目,该项目覆盖桂山镇、漠沙镇、建兴乡和平掌乡。

(四)完成小额信贷催收任务。

(五)进一步搞好挂钩扶贫单位的联络、协调服务工作。

(六)配合农业、社会保障等部门,搞好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配合科技部门,搞好科技扶贫工作。

科技扶贫人员工作总结篇7

关键词:扶贫,小康

 

2010年是铜山县“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全面实现小康的攻坚之年,同时也是省委、省政府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的最后一年,面临全面总结检验的关键一年,上级提供这么多惠农政策,投入了这么多扶持资金,究竟效果如何呢?贫困户现在脱贫怎么样呢?带着疑问我走访了铜山县的21年乡镇的贫困村进行调研,发现经过5年的扶贫工作,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有些乡镇却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因乡镇领导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社会扶贫工作,在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贫困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不断取得了新的成效,使希日的贫困村变成今日的小康村。而有些乡镇通过几年的扶贫却没有取得任何成效甚至越差,扶贫项目见效绶慢,甚至有些乡镇贫困户没有享受过国家的任何优惠政策,反而为达标验收增加了负担。本人是一位长期从事农村基层扶贫工作者,通过这几年的调查研究,走访贫困户,从中发现了不少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制约了本地经济的发展。如:一是贫困地区特别是贫困村、贫困户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项目少、规模小、水平低;二是扶贫开发与农业产业化联接不够紧密,部分龙头企业对贫困村、贫困户的辐射带动力不强,直接扶贫效果并不明显,还没有真正形成互惠互利、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三是贫困地区市场化程度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四是扶贫资金的投入与实现目标需要的投入差距较大;五是劳务扶贫培训政策约束条件太多,限制力太大,可操作性不强;六是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对扶贫开发工作的认识不到位,一些贫困乡村缺乏扶贫开发的思路,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弱,争取项目不积极,个别乡村实施项目的能力不强,少数群众思想观念陈旧,仍把扶贫看作给钱给物,对扶贫开发等待观望,对改变困境没有打算,对发展生产不想门路。。这些问题希望能引起大家重视,从中学习好的典型经验,结合本地实际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真正做好社会扶贫工作,加快贫困地区物质文化建设步伐,促进地区之间均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众多成功的典型经验面前,认为铜山县单集镇的扶贫工作独有特色,值得向大家推荐。

单集镇位于徐州市东郊,邳、睢、铜三县交界处,属革命老区,经济较为落后。全镇共有21个行政村,人口6.3万。2006年,该镇有7个村被列为全省经济薄弱村,9个村被铜山县列为贫困人口集中村,贫困人口共有6131户,15857人,2009年以来,该镇通过开发式和救助式扶贫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有劳动能力人口脱贫7408人,无劳动能力人口脱贫4522人。有劳动能力人口实现人均纯收入在3500元以上,无劳动能力人口人均纯收入在2600元以上,脱贫率达75%。由于单集镇把扶贫和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全镇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措并举,狠抓落实,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总结了宝贵的工作经验。今年单集镇又制定了新的脱贫目标任务,计划脱贫人数是3927人,其中有劳动能力人数为3720人,无劳动能力人数为207人,培训劳动力1637人。今年单集镇扶贫工作量仍然比较严峻,但他们有信心为早日全面达小康社会,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目前主要采取的措施有:

1.组建一支队伍,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脱贫攻坚工程顺利实施,该镇重点从三个方面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是制定扶贫方案。。单集镇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分管领导、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靠前指挥,部门领导分工负责的组织体系。领导小组主动配合市、县扶贫工作队员制定脱贫攻坚方案、措施,明确专人协助扶贫工作队开展工作。二是细化执行责任。单集镇农经中心具体负责扶贫、脱贫攻坚日常工作和低保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开发式扶贫工作;民政办具体负责五保户、低保户救助式扶贫工作;统计办配合农经中心负责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目标完成情况的统计、汇总、上报工作;财政所负责扶贫及脱贫攻坚资金的规划安排、预决算等工作;劳服所负责贫困户劳动力培训工作。镇纪委、审计所负责对扶贫及脱贫攻坚资金使用的审计监督。同时把每一项工作落实到相关部门头上,实行问责制度。

2.是发展一个产业,带富一方百姓

近年来,单集镇围绕“抓产调、促民富,抓稳定、促和谐,统筹抓好各项工作”的总体思路,大力实施“党员创业工程”,通过党员“干给群众看、组织群众干、帮着群众干”,促进了农村产业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

干给群众看,党员带头搞产调。引导全镇党员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打头阵,鼓励他们通过租赁、承包等方式集中农业用地,建立党员规模种植养殖示范基地,发展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产品效益。如闫庄村党员马世平,租赁本村土地近300亩,建立高效蔬菜大棚种植基地,不仅个人逐渐实现了增收致富,还有力地带动了周围群众规模种植的积极性。2008年以来,通过党员的示范带动,全镇流转土地2600多亩,规模种植高价值经济作物100-300亩的增加到11户,10-50亩的达到52户,逐步收到了集约用地、规模种植的经济效益。。

组织群众干,党员牵头建协会。镇党委立足种植高价值经济作物户数较多、面积较大的特点,鼓励各村党员干部牵头成立专业协会,创新经营模式。贺庄村吴书栋牵头组建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按土地面积入股,对于不愿入股的,协调与其他农户的承包田或机动田进行互换。现已建立了500多亩的蔬菜生产基地,入股农户达到103户,预计每户每年按股分红可达1-2万元。姜集村党支部牵头组建起农业协会,建立了1500亩的西瓜、300亩甜叶菊种植基地,并与农产品加工企业签定了协议,统一收购、加工、销售,形成产、加、销一条龙服务体系,保障了农户的种植收益。

帮着群众干,党员靠上送服务。在土地流转方面,本着双方自愿的原则,各党支部帮助村民签订合法、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并帮助疏导解决土地流转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维护群众权益。在生产服务方面,各村成立了党员综合服务队,为农户提供惠农政策、种植技术、供销信息等服务,促进农民群众靠农业增收致富。

3.培训一个技工,脱贫一个家庭

按照县委县政府“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分类实施、有序输出”的指导意见,该镇不断加强农村贫困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去年,新建村级劳动保障站3个,农村劳动力转移累计26500多人次。,累计发放小额扶贫贷款1150万元,1000余户农民在享受小额扶贫贷款后,解决了创业过程中的资金瓶颈,800多户成功脱贫。

3.1落实好农民培训的各项政策

该镇不断加大订单、定向、合同培训力度,对全镇贫困农户中有转移就业愿望的农民免费提供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以培训促转移。在培训专业的设置上,根据就业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车工、钳工等一线技工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加强创业技能培训,提高创业能力,扶持农民就近转移到二、三产业。对不能转移、从事农业的农民,组织农林科技人员到田间地头,对其进行现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业增收能力。引导全镇党员干部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打头阵,鼓励他们通过租赁、承包等方式集中农业用地,建立党员规模种植养殖示范基地,发展规模化生产,提高农产品效益,通过这种典型带动、宣传引导,增强广大农户自主、自立、自强意识,大力弘扬创业精神,不断激发创业激情。

3.2组织协调科技下乡

该镇组织技术人员深入村田间地头,开展设施蔬菜、草莓、食用菌、奶牛肉牛饲养、水产品养殖等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结合实际印发《农作物田间管理手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科普宣传资料,近三年来,全镇共计组织协调科技下乡18次,受益群众达到1.12万人次。使贫困农户在学中干、干中学,进一步提高贫困农户的农业科普知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实现了全镇覆盖。

针对目前农民创收观念不强,贫困劳动力培训力度小等实际问题,我认为扶贫工作应紧紧围绕促进经济簿弱村加快发展和贫困农户增收这中心任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突出重点,全力推进,务求实效的方针,对单集镇的扶贫工作也提出了几点建议和要求。

(1)认真做好扶贫政策的宣传。以贫困户为政策扶持的对象,以产业调整为重点,做大做强蔬菜种植产业,建立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培育农村经济人。(2)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深层次培训。聘请专家讲解和进行现场指导,切实推进贫困人口的就业。(3)积极扶持贫困户参与高效农业。对享受政策扶持或奖励的高效农业、合作社等,优先安排贫困户劳动力参加劳动,获取劳务报酬;通过科技服务、项目支持、创新机制等形式,帮扶贫困户自身发展种植、养殖业项目,提高贫困户家庭收入;鼓励和支持贫困户将所承包的土地采取租赁或入股分红等形式,参与高效农业项目,增加资产性收入。

4.加大对贫困户就业创业资金扶持力度

扩大扶贫贴息贷款资金规模,整合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筹措资金,加大对贫困户的生活资金补助的扶持力度。推进单集全面小康的早日实现。

科技扶贫人员工作总结篇8

一、目标要求

(一)总体目标任务:区分给我局精准扶贫挂点村十八塘乡马头村、合江村56户。从今年开始,用3年时间,对精准扶贫对象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含1500元)的贫困户,通过实施精准扶贫“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责任制,采取“一户一法”等综合扶贫措施,确保被精准扶贫的贫困户基本实现稳定脱贫,80%以上被精准扶贫的贫困人口达到农村年人均纯收入3000元以上,使扶贫对象基本改变落后面貌。

(二)力争实现“八个确保”:确保有劳动能力和有发展生产条件且有自我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基本实现稳定脱贫;确保有条件的贫困家庭完成危房改造;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家庭被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确保贫困户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不辍学;确保考上大中专院校的贫困家庭学生能顺利完成学业;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劳动力能参加免费职业技能培训,至少输出一个劳动力;确保每一贫困户学会一至二门种养技术或手工加工技术,提高种养劳动技能。

二、责任分解

科技局一般干部干部各负责帮扶6户贫困户,科级干部各负责8名。具体名单详见附表。

三、进度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工作分两个阶段:

(一)调查研究和动员部署阶段(2015年4月1日)。制定帮扶工作方案,并召开动员部署会议。拟于2015年4月份组织一次深入贫困户开展调研活动,制定挂点帮扶工作方案,并报区精准扶贫领导小组审批。

(二)组织实施阶段(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充分依靠各界力量,按照经批准的工作方案全面推进实施。各帮扶负责人要进行年度工作检查总结。

四、主要措施(一户一法)

1、通过深入了解分析贫困户家庭的贫困根源,“因户制宜”地制定脱贫致富办法:(1)有劳动能力又有条件走出去的,可直接通过劳动力转移实现脱贫;(2)有劳动能力但因其他原因不能离开家乡的,可在当地介绍就业脱贫;(3)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等形式,挂靠农业龙头企业或加入农村专业合作社等增收脱贫;(4)通过参加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帮助农民增产增收;(5)符合五保、低保条件的,联系民政部门帮助申请五保、低保保障。(6)因病、灾所造成的给予扶助资金渡过难关。

2、按照“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原则,把技能培训与劳务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安排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劳动力参加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推荐。由区各单位、部门每年制订劳务培训计划,安排劳务培训,并帮助就地或异地就业。

3、鼓励社会各界捐款捐物资助挂点贫困户,积极配合当地政府统筹解决贫困户低保医保、义务教育等实际困难。

五、组织领导

1、成立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领导小组。XX局长任组长,XX任副组长,XX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XX兼任办公室主任,联系电话:XX。

2、按照“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要求,各个精准扶贫责任人要根据局的精准扶贫对象责任到人分解表,明确各自工作任务与要求。

3、各帮扶责任人要通过入户调查,根据各自的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采取帮扶措施,制订具体的帮扶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科技扶贫人员工作总结篇9

农村贫困问题是一个关系着人类生存发展的关键问题;而且,农村贫困问题也是一个制约着我国经济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缓解和消除贫困,最终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的责任和任务,是贫困人民的迫切希望。我国是一个拥有13多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仍然存在农村贫困现象。

十一届三中全会三十多年来,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有计划、有组织、大范围的扶贫运动,第一阶段从1978年到1985年,采用体制改革推动缓贫,第二阶段从1986年到2000年,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第三阶段从2001年到今天,进入消除贫困的扶贫时期。通过扶贫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取得了极大的成绩,广大农民已经解决了温饱难题,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开始步入建设新农村的阶段。但目前我国农村扶贫开发仍然存在许多缺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提出我国扶贫开发工作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阐述了扶贫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扶贫方式等,因此,如何进行扶贫方式的创新仍是我们的研究课题。

二、研究综述

1.国外研究

国外关于贫困问题的研究已经形成了相对较完整的体系。雷诺兹(Reynolds)认为,所谓的贫困问题是指许多家庭没有足够的收入可以使之有最起码的生活水平。英国学者奥本海默(oppenheimer)认为贫困是指物质上的、社会上的和情感上的匮乏。默里(murray)通过对美国黑人贫民区的研究也认为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不能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导致失败的人生和物质生活的贫困。《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认为“贫困不仅是物质上的匮乏和较低的健康和教育程度,还包括风险和面临风险时的脆弱性,以及不能表达自身需求和缺乏影响力”。这些关于贫困的概念,更加清楚明了地说明了贫困的特点和产生贫困的原因,使人类更加了解贫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扶贫开发行动,与贫困作长期的斗争来真正消除贫困。

贫困问题关系到贫困人们的生活问题、社会的稳定发展和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解决贫困问题一直是各国关注的重要问题。罗森斯坦—罗丹认为,发展中国家要想摆脱贫困,实现经济的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工业,需要增加资本投资,促进资本形成。英国著名学者彼德·汤森(petertownsend)认为:“当某些个人、家庭和群体没有足够的资源去获取自己所属的那个社会公认的、一般都能享受到的饮食、生活条件、舒适和参加某些活动的机会,那么就可以说他们处于贫困状态。”缪尔达尔指出不发达国家摆脱贫困需要进行三个方面的改革:一是;二是教育改革;三是权力关系改革。他在《世界贫困的挑战》中从经济、政治和社会等不同角度总结了南亚和东南亚国家贫困的原因和阻碍经济发展的关键,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对抗贫困问题的建议。

2.国内研究

贫困是一个存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世界性问题,是一个历史和社会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含义,贫困也是一个综合概念,涉及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心理和生理等各个方面。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贫困就是因为经济收入不足而不能达到最低生活水平或社会可接受的生活标准的状况。但是只从经济学角度理解贫困的含义是不够的,贫困也是一种社会现象。贫困实质上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的是由于缺乏经济、文化和社会的资源而处于一种社会不可接受的最低生活水平或生存状态;二是指摆脱这种最低生活水平或生存状态但缺乏必要的手段、能力和机会(肖立新,2011)。

面对我国农村贫困问题,傅道忠(2009)认为应重点解决贫困人口的权利贫困和能力贫困,发展农村经济,鼓励农村劳动力流动,把开发性扶贫和知识性扶贫结合起来。范小建(2010)提出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农村扶贫开发工作需要改善,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尽快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进一步完善扶贫工作机制,加强扶贫队伍建设。李秉龙和李金亚(2011)总结了我国农村扶贫开发事业的成就和经验,提出要针对农村扶贫开发的新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坚持开发式扶贫,统筹兼顾,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徐守盛(2012)则认为应该认清形势和任务,总结经验,努力创新,做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自觉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三、农村扶贫开发存在问题

1.扶贫资金投入和管理不合理

我国政府投入农村扶贫的专项资金进行农村扶贫工作,为贫困人民改善生活生产条件,提高生活水平,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的道路。但是扶贫资金仍然不足,真正用于扶贫的资金很少,到位程度低,从而资金发挥的效力就低,无法达到扶持贫困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效果,失去了扶贫资金的效用。扶贫投入资金大多用于修建农村道路、发展工业等项目,投入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传播、农业机械设备等农业生产方面的资金很少,贫困地区政府把资金大部投入到乡镇企业和工业上,没有用于农业建设和十分贫困的地区,使得没有达到真正的扶贫,不能改变农村贫困人民的贫困状况。由于我国各部门之间工作严重不协调,每个部门都有各自办事的原则、管理方法和程序制度规定,使得扶贫资金的下发存在很大难度,各部门将资金划分,运用于各自认为应该使用的扶贫项目上,产生扶贫资金十分分散的现象,不能发挥总体合力的作用,不能顺利开展农村扶贫开发工作。

2.农村扶贫主体和对象不全面

现阶段扶贫主要依靠政府设立的扶贫资金,政府成立专门的扶贫机构,制定农村扶贫开发的规划、方向和具体实施,但是随着农村扶贫开发任务的加重和对农村扶贫开发的迫切需求,政府扶贫工作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已经不能满足农村扶贫开发事业的需要。目前,社会机构、企业等非政府组织没有扶贫开发的意识,认为自己不应承担农村扶贫开发的责任,加之政府给予他们参加扶贫的优惠政策不够完善,因此,从自己和组织的利益出发,他们会半途而废,或者根本不愿参加扶贫。由于贫困地区的人们参与意识淡薄,对政府的依赖大,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他们也不能积极的参加扶贫开发,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接受和学习不主动,单纯依靠外界帮扶的思想严重,不利于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阻碍了扶贫事业的总体进程。

3.贫困地区自我脱贫能力缺乏

自我脱贫和发展能力不足是制约贫困地区脱贫和脱贫地区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贫困人民大多居住在自然条件差、社会基础服务水平低的地区,主要以从事单一农业为生,农业技术落后,第二、三产业发展落后或停滞,缺乏各行业之间的互补。在农业管理技术落后和农业基本设施缺乏的情况下,农业管理不科学,产量低,收入少,而且,当遇到自然灾害时,贫困人民没有自救之力,收入将会没有保障,一年的劳动仅仅换来极少的收入,甚至一无所获,从而使人们更加贫困。贫困地区由于缺乏资金,生活环境恶劣,社会服务水平低,学校、教育机构等基础服务设施也很少,加之生活压力所迫,入学率极低,辍学率、文盲率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低,使得他们很难掌握农业科学技术,而且进行农业再生产和发展乡镇企业十分困难,不能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由于文化水平低,农业推广人员与贫困农民的接触也不多,不能进行技术与生产面对面的交流,使农民对科技人员的信任程度很低,对新技术了解很少,从而不愿采纳新技术、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的采用很难,这些都加大了农业发展难度,未能达到使贫困人口脱贫发展的效果。

四、农村扶贫开发对策

1.加强扶贫资金投入和管理

扶贫开发资金的到位与否和使用效率直接关系到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效果,我们必须加大扶贫资金的投入,严格管理,使扶贫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我国政府要在能力有限的境况下,逐渐增加扶贫资金的投入,以保证农村扶贫开发事业的顺利开展。《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规定:中央和地方财政逐步增加扶贫开发投入。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贫困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加大中央集中公益金支持扶贫开发事业的力度。为防止扶贫资金挪作他用,要依托互联网建立农村扶贫资金管理体系,将各地农村扶贫开发资金的信息及时公布到网上,接受广大群众和社会群体的监督,农村扶贫开发资金的使用情况还要在乡、村进行公示,做到信息公开,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监督。最重要的是,国家有关审计部门对农村扶贫开发资金要进行全方位的审计,防止挪用和贪污,对于违法问题严肃处理,建立由政府、社会各团体组织和群众共同参与的农村扶贫资金管理系统。对扶贫资金还要统筹考虑,进行合理的安排和使用,使政府各部门协调工作,把扶贫资金用到农业经济科学发展上,发挥扶贫资金的最大作用,解决贫困人口的贫困问题,提高生活水平,改善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等。

2.社会扶贫和开发式扶贫相结合

政府应该转变其职能,制定扶贫开发的总体方针政策,从宏观整体上把握农村扶贫开发的实施,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政府应该动员全社会力量参加扶贫工作,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提高非政府组织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创新农村扶贫开发模式,为贫困人口脱贫服务,发挥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推动扶贫事业的发展前进,社会共同帮助扶贫,共同走上致富的道路。当前,我们应该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发展贫困地区的教育文化,进行科技扶贫,修建道路、文娱场所、通信等各种基础设施,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经济和生活环境协调发展。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带动贫困地区人民摆脱贫困,提供资源让贫困人们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和信息,抓住机遇,在保证生态环境不受损害的前提下,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科学发展新兴产业,摆脱贫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3.提高贫困人口的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想使贫困人们提高自我发展能力,首先要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利用社会保障解决温饱问题,加强自我脱贫的本领。其次是投入人力、财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保障贫困人们接受教育的权利,提高入学率,降低辍学率和文盲率,逐渐开拓人们的视野,掌握求生存谋发展的技能,结合贫困地区实际,采用合适的方法向人们传授科学文化,立足自身走上致富的道路。最后还要依靠科技扶贫的引导,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对贫困地区实施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乡农技人员带领农民到地里,亲自讲解技术,由技术人员亲自示范,随之让农民自己试验,然后指出农民不对或不合格的地方,让农民改正操作方法,最终使农民掌握先进技术,定期开展技术培训,利用多样媒介推广技术信息,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会、媒体宣传、亲自指导等多种方式,提高农民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同时鼓励农民进行创新,切实做到摆脱贫困,自我发展。

4.积极完善运输能力和开展产业化扶贫

道路的畅通与否关系着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状况,贫困地区要积极修建道路,加强贫困地区内的运输能力,同时加强与外界的沟通能力,利用发展的经济带动贫困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步摆脱贫困现状。发展物流运输事业,使贫困地区的特色产品和产业更加便捷的推广出去,因地制宜地发展贫困地区的农业特色产业,充分利用有价值的资源,增强自我脱贫能力,摆脱贫困。产业化扶贫是一种重要的扶贫形式,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协会等组织带动贫困地区经济的发展,结合当地实际,采用适当的合作形式,团结全体贫困人民,共同奋斗,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水平,共同富裕。

五、总结

科技扶贫人员工作总结篇10

整合资源,创建残疾人扶贫基地

“自从在助残基地上班,生活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基地还实现一条龙服务,上门指导,负责销路,真是太好了。”残疾人受益者如是说。

永宁镇被扶持人王来祥、郭淑云夫妻俩,家里有6口人,父母年迈多病,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夫妻双残,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经济收入以种地为主,年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能维持家中的正常生活。自从养殖了贵妃鸡以后,家中生活状况明显改善,收入有了明显提高,人均年收入达到7000元。扶贫助残基地建设的效果看得见。

进入“十二五”,延庆县残联认真总结残疾人扶贫工作经验,积极转变观念,大力扶持发展残疾人扶贫基地,探索了一条山区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的新路子。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建立了刘斌堡乡大枣种植基地、永宁镇聚聚鑫扶贫助残基地、四海镇茶菊基地、大庄科乡慈母川村麻核桃基地等12个残疾人扶贫助残基地。

康庄镇太平庄循环农业扶贫基地项目是基地加农业生产设施承包的运作模式。一是吸收残疾人户为合作社社员,成立残疾人管理小组,与残疾人签订协议,以保证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合作社不能无故辞退在岗残疾人员,加强和残疾人户的联系。二是农业生产设施承包。与残疾人签订日光温室大棚承包协议,产出农产品由就业基地统一出售,除去运输、用工费,包装费外,全额返还。三是基地用工。合作社对在就业基地从业的残疾人,实行统一管理与种植。对残疾人扶持的种植大棚和土地,合作社采取一帮一的运转模式帮助种植、管理和销售。四是合作社定期派出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帮助他们维护设施,以确保其正常生产。保证残疾人低收入户在基地能够通过劳动就业和承包大棚生产经营,有稳定的收入和安全的劳动环境。农闲时组织残疾人进行技术培训。

永宁镇聚聚鑫扶贫助残基地则以“基地+农户”的形式对残疾人进行扶持。为了使残疾人放心饲养贵妃鸡,基地与每位残疾人都签订了饲养协议,以高于市场销售价格回收贵妃鸡;对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基地给予适当补偿。基地免费为残疾人家庭提供贵妃鸡的养殖技术,常见病防疫,分期、分批免费为他们发放贵妃鸡种雏50只。保证他们在最短的时间里学到养殖的技术,提高家庭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同时基地建立以来,集中扶持了10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在基地劳动,这样,既增加了个人收入,又学到了饲养技术。

邀请专家,开展科技扶贫助残

2009年5月市残联在延庆县八达岭镇小浮坨村扶贫助残基地成功举行了以“送科技、送温暖”为主题的北京市扶残助残送科技下乡活动启动仪式后,延庆县的残疾人多次得到市、县相关专家对种植、畜牧的讲解和指导,实现了科学种养殖的愿望,提高了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