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编辑部工作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2:50:04

大学编辑部工作总结篇1

在学院党委宣传与发展研究中心领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在新闻部成员的通力配合、事务部成员的积极参与、编辑部成员的齐心协力下,《泮池苑报》本学期出版、发行了第10、11、12期。无论从版式设计、内容选择,还是专题策划、栏目革新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提升,《泮池苑报》正在一个良性的轨道上不断向前发展。

1.出版、发行了三期报纸:分别于9.10、10.20、12.5出版了第10、11、12期报纸。按学期初拟定的工作计划,原应出版4期报纸,但由于第1版的重大新闻跟不上出版速度,且本学期的报纸在稿件选择、审核、校对上较之前更加严格、精细,所以按实际情况更订了工作计划。

2.按原定的“学院部门负责人专访”方案的计划,分别在第10、11、12期的“综合新闻”版上刊登了教务处主任曹骥、学工处主任彭中、大学生发展指导中心主任欧阳光磊,管理学部主任肖来荃、基础学部主任史千里,经贸学部主任万楚军、理工学部主任秦宜敏、图书馆馆长程彩虹等领导的专访。此举搭起了学院中层领导与师生间沟通的桥梁,扩大了学院各项工作的宣传力度,得到了学院师生的一致首肯。

3.在学期初进行了“我的奥运故事”和“感受荆州”的征文启事,但由于宣传力度不足和同学参与积极性不高等原因,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只是将产生的一批好的文章在《泮池苑报》第11期的第4版上进行了刊登。

4.在报纸的出版过程中,编辑部成员一是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以贴近实际、贴近同学为目标,根据需求开辟一些新栏目,如《评论员文章》、《图说新闻》、《草样年华》、《影评》等。二在保证品牌的同时,对现有可行性较高的传统节目进行了完善,如《留言传情》的参与面扩大、《新书推介》的内容量增加、《文化长廊》的荆楚特色加强。这些举措受到了大多同学的好评,使《泮池苑报》的声誉不断提高、受众不断扩大。

5.外宣组在报纸的发行中,认真履行职责,将报纸发放到了每一个班级、寝室,并积极、主动进行宣传。且不断增加报纸在校园的发放力度,每一期都在泮池拐角进行了发刊,又根据发放人员的反馈,将第12期报纸在西校区投放了1200份,基本上做到了人手一份。使《泮池苑报》作为学院唯一正式的官方纸质媒介的影响力不断加强。

6.按《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新闻媒体稿酬标准及支付办法》的文件精神,已申请将《泮池苑报》第7-10期的稿费进行了发放,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编辑部成员辛勤劳动的肯定。

二、下半学年工作设想:

1.按有品位、有深度“校园《南方周末》”和信息量大、贴近生活的“校园《楚天都市报》”为发展目标继续加大报纸的版式设计、栏目革新、内容选择。在版式设计上将以美观、大气为宗旨;在栏目革新上将以贴近实际、贴近同学,利于宣传、扩大影响为目标;在内容选择上将加大对教学信息、德育成果、科研成绩等的展示。

2.编辑部本学期主要是按要闻、综合、互动、文艺四个板块来划分人员的,但由于在实际操作中可行性不大,下学期准备按内容整理、版面策划、栏目主持人、文字校对四个方面来划分。

3.下学期将加强报纸的群策群力,让所有成员能真正的融入到报纸中。一是开好编前会议,主要由团委会成员参加,以保证报纸的质量和导向性;二是吸取团内多数人的意见,加大版面策划的多元性;三是继续深入开展“读报沙龙”活动,让所有成员读报、评报,以更好的改进错误、总结经验。

4.下学期将进一步做好报纸版面专题策划。本学期已做过《大学看点》、《荆州导航》、《运动会专版》等专题版面,下学期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积极创新,加大报纸专题的策划。

5.在前人的基础上,又经过本学期三期报纸的出版实际,第3版的栏目在不断革新,主持人也不断趋于固定。下学期拟定把各不变的栏目实行固定的主持人,以便办出一定的风格和特色。

6.加大反馈机制,一是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拟开通《泮池苑报》百度贴吧;二是每两期制定一份反馈表,发到各班,及时收集多数人对报纸的意见;三是设立《泮池苑报》信箱,以便更好的收集稿件,开办好《留言传情》、《泮池贴吧》等栏目。

大学编辑部工作总结篇2

大家好,我是音乐系**班的**。在我系担任编辑部副部长。

在担任编辑部副部长期间,我深知自己编辑理论水平较低,组织管理能力也不太强,因而在工作中我更注重不断学习与实践。积极配合学校、院系各项工作,加强与各班的密切联系。自从由一名普通学生到加入编辑部工作,我对这份学生工作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团支部是为丰富大学生活、为大学生自我展现提供舞台、着实有力地为学生服务的机构。这些思想更激励着我努力工作,也是我工作的标准和基本出发点。在编辑部的实际工作中,我发现自己的能力与工作中实际要求的差距还是很大,有待今后的努力和提高。

对于现在编辑部工作,我曾经一度觉得做这项工作太累,花去自己很多时间与精力每天忙于编辑部的各项工作,个人的学习、休息都受到了影响。但我所做的工作能得到团支部认可和许多同学的支持,使我倍受鼓舞。这使我深深地明白: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如何突出“自我”,而在于为他人服务。我决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在得到大家认可的同时,也就实现了自己担任学生干部的价值。在编辑部成员的大力支持和协作下,使编辑部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取得一定的成绩。

编辑部的路才刚刚启程,我们还有很多方面的工作要完成:

1.积极配合我院团总支部的工作,做好各项活动前期和后期的编辑工作,协助各部门写好通讯稿件,及时上传到学院、学校相关部门。

2.为了及时总结、回顾我院团支部学生工作的开展情况,也为了给同学们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我部门会像以往一样,及时编辑即时稿件。

3.为了更好的开展组织协调工作,我部门定期组织内部工作学习交流会,加强稿件管理。增加干事的采编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艺术创造力,提高稿件的质量与可读性。

4.保证学院刊物的后期发放工作,后期发放工作由我部门同学专人负责,保证各班能够及时收到我们的院刊。

5.凭借与同学相处,观察,交流,挖掘文笔好、责任心强的同学,并且聘为特约编辑来充实编辑队伍力量,丰富我系创作内容。同时为我院的编辑培养后备人才。

6.在年度工作结束时,表彰优秀干事,作为标兵模范以鼓励编辑部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大学编辑部工作总结篇3

传承文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出版物是历史文明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国家社科规划办公室副主任操晓理认为,本成果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独特的思想史视角,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于中国历代编辑活动及其背后的发展脉络、思想源流做出了全面系统的概况和总结,可以说是另一种纬度的中华文化“探源工程”,对我们以新的视角来认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有着重要意义,启发着我们从更立体、多维的视角来认识中国文化沉浮悲壮的历史命运和传承创新的思想逻辑。

填补空白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中国编辑思想史》全书167万字,分上、中、下三卷。该书是对中国编辑思想史进行全面总结和系统研究的首次尝试之作,以纵横开阖的历史视野,鲜明多维的思想本位,系统而完整地呈现了中国编辑思想发展的脉络、轨迹和逻辑,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了中国编辑思想文化的内涵、构成和特征。

中国编辑学会会长郝振省认为,该书填补了中国编辑史研究领域的空白。在编辑学发展中,编辑史是不可缺少的史论部分,而编辑思想史又是编辑史的一个重要分支,为编辑史研究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和途径。关于某一学科的思想史著述的产生,被认为是该学科发展的标志性成果,因此,大力开展中国编辑思想史的研究是中国编辑史学界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该成果的出现,填补了中国编辑史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黄晓新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该成果。他结合自己在援疆期间参与主持大型文献丛书《新疆文库》编辑出版工作的经验,谈到发掘、整理、研究原始典籍资料的困难及其巨大价值,对《中国编辑思想史))出版的意义给予充分肯定。他说,本书以时间为纲,人物和作品为纬,采用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展现了中华民族各个历史时期编辑思想的发展情况。在市场化和数字化成为出版业热门话题的今天,这本纯学术著作的出版,为喧嚣的出版界吹来了一阵务实、清新的空气。

他认为,该书是从思想史的角度对编辑历史进行了一次系统归纳与总结,其实这也是学术思想史的重要内容。编辑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学科体系由编辑学理论、编辑史、编辑实务应用技能和不同媒体的分支编辑学专业知识构成。但长久以来,学界对于作为编辑学理论和编辑史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编辑思想及其发展历程的研究成果比较疏忽,没有一部系统的研究专著。这一研究成果有助于充实、完善我国编辑出版学科的研究体系,这洋洋洒洒三大本书有助于消除人们心中“编辑无学”的学科偏见,为编辑学学科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编辑学会原常务副会长、著名编辑学家邵益文先生也对该书的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这部书的出版,份量很重。它是一种独创,是一种创新。它为编辑学科建设中的历史部分,填补了一个重要的空白。这部书比较系统全面地梳理了中国历史上编辑活动主流的演变和发展,建立了自己的学术体系,而且收集的材料丰富,立论有据,是一部思想性和学术性兼得的优秀作品。本书通过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学术研究,在系统梳理几千年编辑文化历史脉络的基础上,展示历史成就,揭示编辑发展的内在规律,总结其间积淀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为新时期编辑工作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了以史为鉴的重要参考。

大学编辑部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青年编辑培养;高校学报;编辑部工作

中图分类号:G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4-012-01

借用梁启超“少年兴,则中国兴”之意,我们引之为“青年编辑强,则编辑工作强”,足见青年编辑的重要,青年编辑培养工作的重要。青年编辑培养非一日之功,既要给他们良好的工作环境、学术环境,又要在编审工作中磨练捶打,从政治、学术、出版和服务等方面加强规划、教育和指导,提高青年编辑素质,从而为高校学报编辑出版工作的振兴发展打好伏笔。

高校学报是高校教学科研对外交流的窗口,这就需要高校领导者把学报编辑部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来规划学报的发展。“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从大局想问题,对高校学报的发展做出长远规划,制定好青年编辑培养路线图。

青年编辑培养路线图内容包括三大部分:一是编辑队伍现状和主要问题。客观评价编辑部发展的基础和主要的不足;二是青年编辑培养的总体目标、发展愿景、主要任务、重点项目等,这是路线图的核心内容。总体目标要落实在高校人才发展总目标中,有关青年骨干工程培养、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之类的青年人才培养目标,不仅仅考虑一线教学科研层面的青年教师,还要为二线青年同志留足名额,如图书馆、学报编辑部等。根据编辑部的发展方向,规划编辑人数总量、重点环境和核心任务的领军人物培养、培养模式和时间点等,尤其是编辑部老同志较多,如不把青年编辑培养的时间点掌握好,有可能使某些工作衔接得不好。

青年编辑成长生态环境是发挥年青编辑活力、培养年青编辑人才的基本平台,是推动个人成长、团队发展的重要力量。年轻编辑成长的生态环境包括政治、思想和团队精神环境、制度机制保障环境与物质鼓励支持环境。

青年编辑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政治思想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引导,政治思想是高校学报保持底线不出错的基本保障,团队协作是学报守住质量关的基础。青年编辑要做好工作必须要做到7个“jing”,即“敬、精、静、净、镜、竞、境”,这既是从微观层面强调编辑的个人修养,也从宏观层面强调编辑个人与外界的交流与互动和团结协作。同时,编辑部也要为青年人创造一种团结协作、共同进取的团队精神,因为每一期学报虽是责编主要做的事,但又是团队的事,体现的是学报整体水平,因为通常是发现错误只会说某某学报差,而不是某某期学报差。所以,不仅要培养青年编辑的责任感,还要培养青年编辑的团队协作精神,同时,为青年编辑提供团队合作的平台,让想成才的青年编辑有发挥展示的机会更重要。

打造制度机制保障环境,实质上是从规范、规则的角度保证工作秩序顺畅,以制度督促检查个人和团队的行为与秩序,以制度为青年编辑加压,明白青年编辑“是什么”、“如何做”、“谁来做”,引导他们早日成才。为青年编辑成长打造制度机制保障环境包括:业务流程规范、编辑责任认定与评估指标、安全保密制度、集体学习与个性发展规划等。这里强调集体学习制度和实施的重要性。青年编辑,学报编辑经验不丰富,集体学习,无疑是对青年编辑认真敬业精神、编审专业素质、技术技巧、问题思考等的促进,对于强化“严格管理、重在质量”办刊意识和团队意识意义匪浅,同样也是提高编审“知道如何审稿,审什么、怎么审,书稿是否达到出版水平,书稿是否为重大敏感选题,书稿中有没有牵涉重大敏感问题的表述,重大敏感问题如何掌控,如何把关”等编辑专业要求的培训教育课。

创造精神、物质双重激励环境,引领青年编辑奋发向上。我们既要重视精神激励,又要强化物质奖励,每年高校的立功受奖、优秀教育工作者适当向青年编辑倾斜,同时,对编辑学、期刊学、文献计量学、科技论文写作等方面的学术研究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交流学术协作经验,这既引领整个团队的学术研究氛围,又为青年编辑的职称评任、学术研究基金申请等奠定基础。

三、铺垫好可操作的培养路径

规范引领,明确职责范围。青年编辑尤其是刚到编辑部的青年编辑,一定要熟悉工作制度、工作程序,要为他们配发工作制度手册、工作规范手册、期刊编辑手册等。这些规范、标准,对内是程序、是规则、是工作习惯传承,对外是宣传,是对工作和个人的尊重。同时,还要建立青年编辑培养基金制度,保障他们学习和学术研究顺利进行。

以老带新,建立传帮带的导师制。为青年编辑配备经验丰富的老同志,能让年青同志少走几年的弯路。尤其是敬业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真诚对待作者的态度,维护团队荣誉的责任,这些方面老同志是年青同志学习的榜样,以老带新能尽快使年青同志静下心、坐得住、审得精、改得准、控得好。

点题布局,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年青人思想活跃,常有新思路和新观点,要放手让青年编辑在关键工作和关键岗位上发挥作用,如专刊、栏目策划、组稿访谈、完成规定的学术研究任务、鼓励申请基金等。

大学编辑部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培养

【中图分类号】G238

0引言

编辑对科技论文进行编辑加工在提高科技期刊质量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虽然被选用的稿件在质量方面可能问题不大,但要正式发表,编辑还要做许多细致、繁杂的加工工作,纠谬、删繁、补漏、规范、归纳、升华,使之完全符合出版要求,对这样高知识的工作,编辑只有处在正常的心理状态下,才能感觉清晰、思维敏捷,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及创造性思维,快速、高效地完成任务[1]。

青年编辑的状态直接关系到科技期刊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青年编辑应该从自身角度出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为己任,牢记编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学习,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早日成为优秀的编辑人才。同时,青年编辑应该学会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自我激励,对工作不断产生兴趣,这样才能享受到学习和工作的乐趣,真正体会到快乐人生。通过对编辑人才资源整体开发的内涵、外延和原则的分析,针对我国科技期刊编辑人才资源的现状,提出了整体开发编辑人才资源的措施.

1.1政治素质

科技期刊的青年编辑应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使期刊的管理体制与国家的技术和文化市场体制相结合,出版高质量的科技期刊,并使期刊编辑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体制。

思想道德修养,编辑工作是无名无利,为别人做嫁衣的工作,编辑通过自己的工作,为作者审稿,编辑稿件,排版出版,倾注了自己的心血,别人是看不见的。编辑应牢固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正确处理编辑与作者、读者的关系,甘于奉献,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作者为读者服务,爱岗敬业。

职业道德修养,编辑对来稿的录用起着关键的作用,青年编辑应积极向老同志学习,遵守职业道德,坚持原则,关心尊重作者,对于来稿者耐心回答问题,加强与作者沟通,帮助作者查询资料。

1.2学术素养

编者再创造作用的最大体现是再发现,即如何慧眼识珠辨识和发现论文的学术价值,这是编者应该发挥的最大功能。这一主题的确立和强化,必然要求编辑思维和编辑知识结构的变革:一是必须突破编辑思维的单一定势,向思维多元化发展,编辑思维也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统一;二是必须跨出思维对思维的编辑模式,方能真正保持思维的正确性;三是调整编者知识结构,增强学科纵、横向相似信息的贮备。只有如此,编者方能由被动的“为人作嫁”,走向主动的再发现之路,真正体现编辑的学术贡献[2-3]。

编辑的学术素养与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有着重要的联系。提高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编辑的学术素养,需要从科技期刊主办挝坏闹厥映潭取⒈嗉部的氛围以及编辑自身努力等3个角度进行考虑。前两者是外因,后者是内因。只有三者相结合,才能不断提高编辑的学术素养,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也就相应提高。

1.3业务素质

青年编辑刚刚入门,应积极参加国家广电总局举办的编辑业务培训班,熟练掌握编辑规范。坚持期刊的三审制度和清样三校制度,积极约稿和组织稿源,提高编辑的业务能力,熟练掌握期刊的审稿,编辑,校对,出版,印刷,发行流程。

青年编辑成长过程中要参加上岗培训,通过上岗培训,科技掌握编辑技能以及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使青年编辑获得上岗资质。青年编辑参加编辑的学术会议以及研讨会,可以扩大交流范围和视野,更好地接触优秀编辑部的编辑。有条件的编辑部应支持青年编辑继续深造,取得更高的学位。鼓励青年编辑参加与本期刊专业内容有关的学术会议或研讨会,使编辑能接触与本专业有关的专家学者,有可能使编辑部能够选择对口的审稿专家以及约到高质量的论文。鼓励青年编辑自学,编辑部可以买一些有关编辑等方面的书籍,鼓励编辑在业余时间自学,提高工作能力。责任编辑应是稿件质量的主要责任者,而不应是经济责任的主要承担者;只有在经济责任上解放了责任编辑,才能促使他们对稿件质量真正负起责任,才能最终实现“两个效益”的最佳结合[4-5]。

1.3.2注重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青年编辑应注重语法、修辞、逻辑知识,在编辑工作中应严格纠正语法错误,错别字,编辑部的编辑应订阅《咬文嚼字》,同时应教育青年编辑提高写作能力,积极写作投稿,在实践中加强自身素质,提高职业素养,在编辑中减少差错率。.

1.3.3注重学习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以媒体角色进入传媒环境伊始,一面是新媒体造势咄咄逼人,一面是传统媒体杞人忧天般地生发出很有可能被取而代之的恐慌。而经过短期震荡后的传媒环境呈现的局面是传统媒体依凭网络如虎添翼,网络媒体则呈捉襟见肘之态。由于网络编辑客体转变的特点,相应地要求编辑主体随之转变。表现为编辑角色的重新定位和编辑理念的更新。很多编辑部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站维护、建设都需要计算机方面的人才。

1.3.4经常阅读已经出版的自己编辑的文章

编辑们编辑每篇文章都是认真负责的,但是编辑们的能力、学识有限,对已经出版的自己编辑的稿件进行阅读,善于总结提高,总结经验和不足,有助于更好地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编辑能力。及时发现不足,更好地向优秀期刊的编辑们学习,取长补短,力求完美,培养谦虚谨慎,戒娇戒躁的思想,更进一步提高期刊的质量。

2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

一些青年编辑在他们的岗位上爱岗敬业,兢业业,对成绩突出的编辑在职称评定上应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对优秀的青年编辑在职称评定上应给予一定的倾斜,对获得期刊,编辑省部级优秀奖励的青年编辑本单位应给予适当物质奖励,这样才能鼓励青年编辑干一行,爱一行。这种方式才能鼓励青年编辑钻研学习,不断进取,攀登新的高峰。

3.1.创造意识

在整个编辑过程中都要有创造意识,编辑在工作中是否能有创造意识以及在工作中能否自觉地创造,决定着编辑的稿件的水准。因循守旧的编辑方法在现代编辑中行不通。但是,编辑的创造性也不能背离社会的发展要求。因此,编辑在从事创造性劳动过程中也必须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产生与社会相适应的新的思维。编辑在编辑工作中还要学习新的理论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工作中。

3.1.2信息意识

现代编辑工作中,信息不仅是创造意识所依赖,而且也是与工作密不可分的。编辑的信息意识表现在与编辑工作有关的一切信息来源,应通过各种手段保证信息渠道的畅通。与编辑工作有关的信息来源包括:本专业理论和应用方面的重大新成果,编委的信息,审稿人的信息,作者的信息,国内外出版界编辑同行的动态信息等。

3.1.3综合决策

当好伯乐:青年编辑对不同的学术流派,要有海纳百川的包容心态,博取百家之精华。对新人青年作者不求全责备,在选稿过程中,青年作者的稿件只要有创新,符合科学性,言之有理,就应该录用。编辑应该唯才是举,摆脱人际矛盾,以科学性、学术性取舍稿件。

当好开拓者:开拓创新意识就是不满足现状,不断超越自我,超越同行和超越现实。超越自我就是不断呈上启下,昨天超越前天,今天超越明天,在纵向比较中寻求发展,不断进取。目前,各种评优和分级活动给这种开拓意识提供了机会,给期刊界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作为青年编辑应该珍惜这样的机会,在各种评比,分级活动中对照先进的编辑部找差距,学习兄弟期刊的经验,取长补短。超越现实,这就要求青年编辑了解本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在选题组稿方面瞄准前沿科学,报道最新成果。

3.2发挥潜能,调动内因

青年编辑从学习如何做人做事开始到成长为“编辑家”,“编辑学者”离不开编辑部的培养,更离不开个人的努力,青年编辑更应该自立自强,追求上进的精神,才有发展空间,所谓“外因是条件,内因是动力”。在青年编辑的培养中存在“拔苗助长”的现象,强调工作任务指标和工作量,忽视了编辑工作的质量。也存在放任自流的现象,以工作经费不够为由,不提供培训学习机会,使青年编辑没有与编辑同行学习互动,青年编辑们看不到希望。因此编辑部要关心青年编辑的学习生活,使他们感觉到单位的重视,从内心激发出工作热情和社会责任感[5]。

3.3实行多角色转换机制

青年编辑若在工作中只担任一种角色,长期以往会造成技能单一,青年编辑在干好一种角色后,还可以与其他角色转换,比如轮换担任英文翻译,参与论文的组稿工作以及编辑部的网站建设以及管理工作,这样在角色D换中应科技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有利于成为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

4结论

科技期刊编辑素质深刻影响着期刊的质量,高水平的编辑队伍,是创办精品期刊的重要保障。面对社会发展迅猛化、经济发展市场化、文化发展多元化的新形势,科技期刊编辑应当更新观念,树立科学、奉献、敬业精神,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做到工作学习化、问题课题化,同时有关部门要努力优化编辑人才培养的软环境,为编辑出版事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推动科技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秋玲.科技期刊编辑的常见心理问题与调析[J].编辑之友,2004(3):25-27.

[2]张洋.试论科技期刊编辑培训[J].中国科技信息,2007(01):15-17.

[3]杨淑珍,徐状.我国科技学术期刊编辑学术素养的培养[J].编辑学报,2011(5):27-29.

大学编辑部工作总结篇6

在这个月里,我们的工作主要是筹备下期杂志以及报纸的出版,五月的稿件已经经过了一.二审马上进入关键的三审阶段。报纸文章除部分文学读书栏目以外全部为校园原创,符合了我们当时创刊“倾听校园内外的声音”的口号。现在已经收到文学投稿稿件百余封。虽然有时我们会入不敷出,但就算我们自己出资金也要坚持做好我们的报纸,因为我们没有固定的赞助商,我们的报纸是免费赠阅的,但是我们会不遗余力的办好我们的刊物,打造社团品牌。每一期我们都会让指导老师做指导,指出我们的缺点与不足,对报纸及杂志做细致的剖析。五月部门工作总结如下:

一、大力开展编辑工作;

文学社主编的工作是把握读者感兴趣的素材,负责具体指导编制各类文件和报刊。而编辑部主要是负责文学社所有刊物的出版工作,负责全社编辑工作,管理全社文章存档以及全文学社文章的编辑整理。

这届编辑部成功出版了一期潮韵杂志,开创了文学社杂志出版的先河,可谓是硕果累累,回归了文学社以文学为主的宗旨。

本月第二期杂志正式开始编辑工作,杂志出版虽有少许问题,如人力问题、资金问题等,但是第二期杂志必将成功出版。

二,大力开展活动:

五月六日,我们阳光城文学社面向全院师生征集第二期《潮韵》杂志稿件。

5月12日我们阳光城文学社与“图书爱好者协会”在图书馆进行了“智艺双馨”活动的筹备工作,对活动作了具体的安排!我编辑部积极组织同学参加,我编辑部的主要工作是负着串词,这方面我部的周俊伟同学作的很好。

5月15日我们阳光城文学社与“清风艺术社”召开了“第二届原创散文诗歌朗诵大赛决赛”赛前准备会议,确定了活动的流程、方案等。我部主要负责出题的工作。本次活动将于6.1日举行。

5月17日我们阳光城文学社与“心理成长协会”共同筹办赈灾朗诵活动,并确定朗诵中选出的成员参加“社团文化节开幕式”。开幕式由我部负责开幕词等工作。

总结:

大学编辑部工作总结篇7

一、职能发挥

(一)岗位责任制落实情况

坚持实行岗位责任制,强化部门岗位职责。以提高执行力为手段,不断加强部门自身建设,保证了学报编辑部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

编辑部严格实行岗位责任制。现设编辑部主任、责任编辑及编务3种岗位,目前有主编(兼职)2名,编辑部主任1名,责任编辑6名,编务1名。编辑部各个岗位的职责及办事流程,均按照学校要求,已经通过上墙、上网(xx)予以公布。

(二)工作执行力情况

实行分工负责制和首接责任制,强化部门执行力。学报的编辑校对工作按栏目分工,编务工作专人负责,其他如作者管理、发行管理、部门资产管理、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编辑业务培训、纪律监督等也逐一通过分工落实到具体人头。在分工的基础上,日常事务实行首接责任制,热情而负责地为作者、读者及其他来访者服务。部门成员协作良好,无推诿现象,无投诉事故。

(三)部门建设情况

1.安全稳定工作

编辑部内部的各项建设工作责任落实到人,部门安全责任落实到人。设安全联络员1名,每月按时提交安全学习总结。无泄密事件,未发生安全事故。部门领导认真负责地参与学校安排的总值班。

2.财务管理情况

编辑部设兼职财务秘书1名。部门预算合理,财务管理及公务卡使用规范。

3.招标采购情况

严格按照学校招标采购的相关要求,采购基础办公设施及远程投稿系统。

4.资产管理情况

编辑部指定固定资产管理员1名。部门的每件办公设备,使用和保管均明确地落实到人。

5.信息化建设情况

编辑部的信息化建设,严格按照学校相关规定执行。根据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制定并执行信息化工作制度。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信息化工作制度,节约办公成本。

编辑部成员之间资料往来和部门的相关文件,直接通过自科邮箱传阅,节约了办公成本和电话成本,保证了部门成员之间的沟通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保证了信息的及时性。

(2)购买并使用作者远程投稿系统,优化工作流程。

通过广泛调研,选择了实力及服务态度较好的北京勤云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开发作者远程投稿系统。简化了作者投稿、编辑审稿流程,做到每篇文章的每个处理环节都合理规范,可备份、可查询。

(3)建立部门门户网站,规范域名使用。

编辑部把学报业务系统集成到信息门户,部门职能、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各岗位的职责等均已上网,做到了制度公开,政策明朗。在使用部门网站域名时,严格按照信息化处的要求,规范使用域名。

(4)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全年无信息安全事故发生。

为了搞好学报信息化建设,部门领导重视信息化队伍建设,设立网站管理员2名(武海燕和米盛),信息员1名(陈中华)。部门领导亲自督促信息化建设工作,落实责任,强化职工信息安全意识,保证信息安全零事故。

二、关联协作

(一)信访工作情况

根据学校安排,部门领导在信访工作接待日认真做好每次信访接待。2015年,编辑部未接到任何对本部门的投诉。

(二)档案工作情况

(三)年鉴工作情况

学报工作的年鉴材料由专人负责收集编写。2014年的学报工作年鉴材料,按时按要求完成了编写和审定工作。

(四)工作信息报送情况

编辑部根据学校要求及部门实际情况,及时向学校及期刊主管部门报送有关工作信息,并在部门网站及时了相关信息。

(五)保障教学中心地位情况

编辑部注重与学校其他职能处室的配合,与二级学院(部)的沟通与交流。坚持服务教学和科研的工作方针,学报的稿件组织与录用发表主动向学校教职工倾斜,并积极关注与配合学校的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支持配合师资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与学风教育。

(六)教代会分工会工作情况

三、教育培训

(一)学习型组织建设情况

坚持开展学习型组织建设工作。编辑工作做到老就需要学到老。编辑部坚持开展编辑业务学习活动,每两周召开一次业务学习交流会。同时,适时安排编辑外出学习培训,每年每个编辑都至少外出参加培训一次。坚持每个月号召一次政策法规与时事动态学习讨论会,学习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有关期刊出版的法律法规,还有学校的有关会议精神。年内形成了2篇政治学习总结。

(二)业务教育培训情况

多种培训形式相结合,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如上文所述,为了不断提高编辑业务水平,编辑部除了适时安排编辑外出培训,还坚持每两周召开一次业务学习交流会。今年5月和6月,xx和xx到xx到xx参加了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出版编辑规范标准与实务培训;12月,xx参加了由xx高校期刊研究会在北碚举行的出版编辑业务培训班学习。

(三)组织文化建设情况

重视新闻宣传,扩大学校及学报影响力。一方面,利用学报封页介绍学校的专家学者、科研团队及其科研成果,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及改革建设与人才培养成果,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学报还及时刊发了学校领导关于学校转型发展的相关文稿。另一方面,利用学报网站及时反映学报编辑出版动态,报道学报参加有关考评活动的情况及在市期刊协会举办的好作品评选活动中的获奖作者、作品情况。同时,通过学报参加各种数据库,向全国重点高校、地方图书馆和有关行业协会赠阅学报样刊,扩大学报的社会影响。编辑部要求编辑人员关心学校改革建设,关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树立学习意识、服务意识、参与意识、法治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

四、作风建设

(一)文风会风情况

在文风会风方面,编辑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厉行勤俭办会。部门内部坚持采用邮箱、qq等传阅文件,尽量减少文件打印,厉行节约。

(二)文明办公情况

部门办公用语文明,无投诉。联系实际,主动服务,崇尚实干、厉行节约。年度各项资金均未超出预算。办公实行无纸化,积极运用远程投稿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投稿系统网址,自科版:xx.社科版:xx.

(三)工作作风情况

编辑工作者必须具有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主动服务作者、读者的意识。编辑部实行了栏目负责制和首接责任制。与相关栏目作者的沟通交流,要求做到热情、礼貌。在日常事务处理中,第一个接待咨询的要做到善始善终。部门成员协作良好,无推诿,无投诉。

五、勤政廉洁

(一)劳动纪律情况

部门管理严格执行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编辑工作具有一定特殊性,基本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为了按时出刊,节假日和外出学习期间也要组织与编改文稿。但是,编辑部仍然要求员工坐班,并遵守学校统一的劳动纪律。有事请假,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无故旷工、迟到、早退行为,纳入年度考核。

(二)党风廉政情况

编辑部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有计划、有总结。实行定期政治学习制度。通过学习,增强纪律法治廉政意识,树立廉洁务实科学作风。形成了2次专题教育活动总结(均已向相关部门提交纸质文档)。建立并实施编辑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按时向学校财务上交收缴的版面费及发票记账联和对账联,并积极配合学校审计工作,提供本部门的相关资料。年内,本部门未发生涉及党风、政风、行风内容的投诉。

大学编辑部工作总结篇8

一、杂志编排审校中的问题

一次文献从编辑流程及方式、审校内容、编排格式等方面均较二次文献有了较大转变,在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编辑自身素质和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1 编辑流程及方式的转变:《国际中医中药杂志》二次文献时主要的工作流程为:选刊、选稿——组稿、翻译——回收、校对——编辑、出版;一次文献的主要工作流程为:来稿登记——送审——退改(退稿)——定稿——编辑加工。编辑工作流程因期刊的转型而发生了较大转变。

2 编辑内容的转变:《国际中医中药杂志》二次文献时以翻译校对为主。突出特点是尊重原文,在不随意改变原文立意的基础上,认真审核翻译稿与原稿内容是否相符,做到内容新颖,文字流畅,简明易懂即可。而一次文献由于所涉及的研究领域较广泛,并且随着各种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飞速发展,已不再是单纯面对纯医学的内容,还包括许多与医学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内容。为了做好本职工作,编辑在日常工作中就要动态地了解医学各专业发展的前沿,保持医学知识的动态更新。在稿件审校过程中,除了要审核文章选题是否有意义,研究思路和科研设计是否合理,研究结果是否可靠外,还要审核文章内容是否完整,有无缺项等。在确定稿件总体框架合格后,再对文章进行精加工。

3 编排格式的转变:《国际中医中药杂志》在做二次文献时,杂志排版相对简单。改为一次文献后,稿件中除图表内容增多外,作者的署名和工作单位、摘要和关键词、编者按和编后语、统计符号的运用、参考文献的注录格式,致谢等在编排格式上均有严格的规定。转型初期,由于对编排规范不熟悉,经常会在工作中一面看着文章,一面与规范对照,有时还常常因为文章编排上的一些问题反复向中华医学会总编室咨询。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认为,编辑规范的熟悉在杂志转型初期,是仅次于稿件内容审校之外的,耗费精力较大的一部分工作。编辑除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反复认真核对编排规范,不能轻易放过任何一项不确定的内容。

二、稿件内容审校中的问题

二次文献是在一次文献基础上加工整理出来的,所选用的文献质量较高。相对于二次文献来说,一次文献内容因科研水平,论文撰写能力的不同而表现出论文质量参差不齐,编辑要严把稿件的学术质量关,区分哪些内容能发表,哪些不适合发表。

1 论文质量问题:在收录一次文献初期,由于转型时间短,知名度低,多数稿件质量偏低,从而增加了编辑审校工作的难度。常见的质量问题包括:稿件摘要部分的统计数据与正文内容不符;结果中分项统计与总数不符;图表中量和单位使用混乱;全文组别名称未统一等,所有这些均需在后续的编辑加工中予以解决。

2 论文撰写规范的问题:科技论文的撰写应在其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基础上遵循特定的格式与规范。目前,我们发现的主要问题包括:①未按规定的格式撰写摘要,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出入较大。②摘要中的统计结果只给出p不等式,未注明具体的统计数值。③前言过于简单或缺乏针对性,未交代立题依据、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等。④未交待研究对象的纳入与排除标准,导致无法判定样本的质量;或将临床诊断标准与病例纳入标准相混淆,表述凌乱或含糊不清。⑤临床观察指标未说明检测方法及判定标准。⑥统计学方法使用混乱,未交代统计软件名称或版本,具体的统计数值缺失,或统计学方法选用有误等。⑦讨论内容主题不明,要么写成综述,要么大篇幅论述中医方解或引用大量的中医古文献,再或大量的论述发病机制等。未能真正围绕其研究结果出现的可能原因、机制等展开论述,未交待其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等。作为编辑要善于发现此类问题,协助作者完善论文。

3 退改过程中的问题:在日常的编辑校对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临床经验丰富,基础知识扎实的作者,撰写的论文层次不分明,逻辑不严谨;分段内容不明确,资料和方法不全等,从而未能真正将其研究成果或临床经验展现出来。如何指导作者对所投稿件进行修改与完善,稿件的退改建议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在稿件退改前,我们会认真细读审稿专家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再次通读全文,综合提出尽可能详尽的修改建议和具体要求。多数作者基本能按照退改意见完成论文的修改与完善,但也有部分作者的修改稿始终达不到稿件的录用标准,一旦有这种情况发生时,就会给编辑部工作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中华医学会编辑规范中规定,经过退改的稿件,无特殊理由一般不能轻易退稿,因此,建议在稿件退改前务必谨慎,或对退改意见的撰写要留有余地,避免使编辑部工作陷入被动。

4 学术导向的问题:编辑工作并非限于文字、标点的加工,图表、参考文献的整理等,还存在舆论导向和学术导向的问题。中华医学会在每一年的编辑培训中,也无一例外地都会谈到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对于国家领土的用名、用词、用法及中国地图的使用等会慎之又慎,避免出现舆论导向问题。学术导向则表现为抢“新”和争先发表最新的重大成果,选择并及时组织报道有重大和突出前景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方法,以引导学科的发展。编辑只有对本专业的研究现状和进展有充分的了解和全面的认识,才能恰当的处理来稿,避免学术误导。

5 期刊评价指标下降的问题:谈到期刊转型,就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评价指标下降的问题。转型初期,相对于同类期刊,无论从知名度,还是稿件的质量方面均处于劣势状态。此外,因与万方数据独家签约,造成除万方数据外,其他的全文数据库检索不到我们杂志文献的情况。凡此种种,或多或少地都影响到我们杂志文献的检出率,被引频次等各种评价指标。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我们也积极地通过各种办法来加以纠正,比如建立自己网站,刊登当期的文章导读,恢复国外医学文摘栏目,加强专家组稿力度等。

三、结语

大学编辑部工作总结篇9

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文化改革发展的具体要求,在这样的社会发展形势中,学术期刊编辑应深入理解文化体制改革对学术期刊的要求,通过多种途径提升自身编辑素养,以适应文化体制改革的需要,使学术期刊得到长足发展。

关键词:文化体制改革;学术期刊;编辑素养

中图分类号:G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7—0055—0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发展目标、必须遵循的原则等,提出到2020年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文化改革发展的具体要求。这是当前学术期刊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学术期刊编辑该怎样提升自身的素养,以适应文化体制改革的需要,使学术期刊得到长足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是每个编辑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文化体制改革对学术期刊的要求

2012年7月30日,新闻出版总署了《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其中对包括学术期刊在内的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要求做了如下阐述:

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不断巩固和发展主流舆论阵地,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以资本为纽带,推进资源重组和结构调整,提高报刊业集中度;坚持以改革促发展,把深化改革与加快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推动改革不断深入;坚持加强党的领导,把握正确改革方向,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落实改革任务,明确管理责任,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必须按照中央有关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与调整报刊业结构、转变报刊业发展方式相结合,与实现报刊业集约化经营、培育大型报刊传媒集团相结合,与推动传统报刊业向数字化、网络化现代传媒业转型相结合,与建立健全报刊准入和退出机制、科学配置报刊资源相结合。通过改革,解放和发展报刊生产力,破解报刊业“小、散、滥”的结构性弊端,实现报刊业转型和升级,推动报刊业又好又快发展,增强报刊出版传播能力。

二、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编辑应提升的素养和能力

针对文化体制改革对学术期刊提出的新要求,学术期刊编辑应着重提升以下几方面的素养和能力。

1.信息感知能力与学术鉴赏能力

信息感知能力是对信息的感受以及认知能力,表现为一个编辑能及时地把握信息,对信息资源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利用。编辑工作通过对出版流通过程的有效控制,一方面输入信息,展示社会的需求与进步,另一方面反过来输出信息以影响和促进社会。在信息交流过程中,编辑是读者与作者的中介,但编辑并非机械地接收与传递信息,而是要将作者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加工、整合,甚至再创造,从而将其中有价值、有意义的部分传递给读者。如果编辑的信息落后于时代,那么其编发的文章势必不能反映当前的热点问题、前沿问题,刊物也就失去了时代感,进而失去了市场竞争力。

因此,学术期刊编辑应该具备较高的学术鉴赏能力,密切关注本学科的前沿动态、抓住新理论,积极参与学术探讨,不断推出学术水平高、有深度的学术成果。选题是学术期刊编辑工作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题选得好,就能够引起专业人员的关注,促进专业问题的探讨,推动相关学术领域的进步;题选择得不好,文章没有太大的使用价值,于学术发展没有任何帮助。

2.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思维不仅能够推动理论的发展,同时还可以促进实践的变革。优化选题、提高精神产品质量的首要条件便是编辑的创新意识,编辑要想策划出好的选题,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形式的设计,都要体现出其自身的创造性与独特性,只有这样才能编发出体现时代精神,具有独立意识,及时反映前沿学术成果的好文章。假如一份刊物没有独特性,就很难在激烈的竞争当中生存和发展。作为期刊编辑,需要冲破崇拜权威的枷锁,发扬创新精神,保持独立思考,适应时展,满足读者需求,在市场当中站稳脚步。

3.编者、作者、读者的良好互动

编辑是作者与读者间信息交流的纽带与桥梁,只有三者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才能形成期刊的品牌效应,使期刊获得持续性的长足发展。

作者是生产精神产品的主体,作者的劳动是编辑劳动的前提条件,编辑离不开作者,作者也离不开编辑,只有二者密切配合,才能创作出优秀的文化产品。在整个稿件的编辑过程中,学术期刊编辑既要帮助作者达到刊物要求的标准,又要充分尊重作者的学术观点与研究成果,鼓励作者说明、验证以及进一步挖掘自己的观点,在充分的交流互动中深化双方的认识,增强双方对具体学术观点的判断力和信心。同时要注重与作者进行感情交流,形成稳定且高质量的作者群,为学术期刊质量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读者是精神产品的消费者,是编辑出版活动最根本也最重要的对象,读者的需求是编辑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一方面,编辑应该从读者阅读的角度进行研究,以此为基础进行期刊的策划编辑工作,为读者提供优秀的学术作品,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拓展读者群;另一方面,编辑要坚持对社会负责的工作原则,具体分析读者的各类需求,把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作品提供给读者,而不是一味地迎合。

4.跨媒介传播

在信息化社会中,受众群体分化趋势明显,受众的媒介素养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编辑要适应受众的新需求,在工作实践中重视自身媒介素养的不断提高,以适应媒介的发展。

第一,获取、分析、整理媒介信息的素养。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各类数字化媒介通过采集、传递、交流与反馈信息,形成了一个多层次的信息传播网。学术期刊编辑应学会正确选择媒介产品,从海量信息中选择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受众,这就要求学术期刊编辑具备运用媒介搜索信息的能力。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媒介环境,编辑要具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具备分析、鉴别各类传媒信息的素养,分析并评估媒介产品的价值,判断所占有的信息的价值,传递有意义的信息,促进社会文化发展。

第二,运用媒介技术传播信息的素养。随着媒介新技术的发展和运用,编辑技术、编辑手段、销售方式和管理手段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如何有效地选择媒介技术传播信息已经成为学术期刊编辑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术期刊编辑选择合适的媒介技术传播信息能够使编者、作者、读者三方获得更好的沟通,扩大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使期刊获得进一步的质量提升。

1.以强带弱,以老带新

编辑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经验积累的工作,新晋编辑想要快速成长起来,尽早熟悉工作业务,必然离不开社内资深编辑的帮助与指导。资深编辑在编辑第一线工作了多年,对于与编辑工作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等十分熟悉,对于编辑出版工作流程及其中需注意的问题也十分清楚,能够有效地处理各类突发事件。因此,年轻编辑要向资深编辑虚心求教,增加交流,编辑部内也应设立以强带弱、以老带新的制度,利用资深编辑的宝贵经验促进年轻编辑的业务水平提高,使之早日成为优秀的学术期刊编辑。

2.定期开展讲座、学术研讨会等交流活动

学术期刊刊载的是学科领域内最前沿、最热门的研究成果,学术期刊编辑也必须具备一定的学术水平,掌握相关的知识理论。因此,编辑部应该定期开展学术讲座、学术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以便让编辑了解最新的学术发展动态,补充相关的编辑多维体知识,调动编辑的潜在能量,激活编辑的潜在思维,挖掘编辑的潜在能源,激发编辑的潜在智慧,塑造出具有全面素质的高水平编辑人才。

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掌握跨媒介传播手段不仅是信息时代对学术期刊编辑的要求,也能够促进期刊本身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编辑部应为编辑提供有利条件,引进先进的编辑软件,建立网络编辑平台,帮助编辑更加高效地处理稿件,与作者、读者、审稿专家等实时互动交流,实现对来稿登记、稿件审理、稿件修改、排版校对、版面设计等多个流程进行智能化管理和双向式互动。

在当今社会,信息网络化已经成为各学术期刊编辑部的共识,学术论文基本都被相应网站收录,供人们查询应用。但各学术期刊编辑部并没有建立起独立的网站,仅仅是将纸质期刊的内容原封不动地上传给收录网站。建立独立的学术期刊网站一方面可以将期刊的编辑平台、质量评价体系等融入其中,打造期刊发展的复合型平台,促进编辑对于编辑理念与编辑手法的探索与创新;另一方面可以扩大期刊的影响力,通过多种媒介展现期刊价值,率先占领网络市场,打造学术期刊的新品牌。

编辑理念是编辑在工作实践活动中根据自身素养,以及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形势的总体把握,形成的关于媒体主流活动与主导意识的思维灵智,是对编辑活动规律的理性认知与意识的升华。编辑理念在整个媒介文化缔构的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它体现了编辑的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思维,对媒体的创新、改革和发展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和影响力。编辑是媒体与受众之间联通的桥梁,其编辑理念决定着媒体的生命与价值,尤其在当今社会,各类媒体的竞争异常激烈,正确、先进、科学的编辑理念的形成尤为重要。

2.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人类的科技在不断发展,不同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与影响越来越深入,这就给编辑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编辑只有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拓展知识范围,才能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成为合格的编辑人员。

第一,精通编辑学知识。编辑学知识是编辑所应掌握的最基础的知识,决定着出版物的质量。对于学术期刊编辑来说,在编辑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包括审查稿件、对稿件的保密性和科学性进行加工、文字技术加工等,无不需要丰富的编辑学知识做基础。编辑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提高能力的过程,编辑应该清楚这一点,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工作中扩充自己的编辑学知识。

第二,重视掌握专业知识。学术期刊刊载的是某一学科的学术成果,具备很强的专业性,尤其科学技术类学术期刊对专业性的要求更高。学术期刊编辑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具备稿件初审的能力,对专家审核后的稿件能够给予合理的评价,能够校对出稿件中的知识性错误。这就需要学术期刊编辑在业余时间加强学习,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掌握学术前沿动态,与专家在办刊理念、学科发展等方面进行交流,提高自身的学术素养,建立自己的学术网络,从而提高学术期刊的整体质量。

3.培养创新能力,打造特色期刊

我国著名出版家邹韬奋曾经说过:“没有个性和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更没有希望。”期刊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性,编辑要把自己定位为设计者和创造者。首先,在稿件的处理上,编辑要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期刊自身特色和宏观学术背景等方面对稿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使稿件更符合期刊的风格,不落后于学术理论前沿。其次,在期刊整体规划上,编辑要发挥主题创造性,形成独具特色的品牌风格、选题范围、读者定位。具体而言,编辑应主动策划具有重要影响的选题,关注学术热点,根据当前学术发展趋势策划选题和专栏,邀请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有针对性地创作稿件,集中编发,提高学术期刊的品质内涵,彰显其个性特色。

4.预防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又称“职业枯竭症”,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当心理压力过大时,就会出现紧张、焦虑、易怒、情绪低落等表现,甚至影响到工作情况和人际关系。在心理学家孙红的《职业倦怠》一书中,新闻工作者与教师、医护人员、心理咨询师等被列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职业倦怠已经成为束缚学术期刊编辑发展的瓶颈,因此,学术期刊编辑必须寻找到预防职业倦怠的方法。

首先,学术期刊编辑要始终保持爱岗敬业的精神,激发自己的工作热情,抵御职业倦怠的侵袭。其次,编辑要对自身的职业有一个准确的定位,要认识到编辑的社会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奉献与服务中,作者的成功就是编辑的成功,要肯定自己的价值,保持身心健康。再次,努力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编辑要具有甘于寂寞的工作精神,但同时也要注重与社会建立广泛的联系,要善于与相关部门机构沟通协调,积极参加学术团体的交流活动,丰富自己的工作与生活,预防职业倦怠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张健.新形势下期刊编辑应强化的几种意识[J].记者摇篮,2004(06).

[2]曾宪瑛.基于信息时代的期刊编辑信息素养的提高方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

[3]孟芳.邹韬奋期刊编辑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3.

大学编辑部工作总结篇10

非常感谢集团党委给我参加这次竞职演说的机会。当前,我们集团的改革与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关键性的阶段,需要每位员工统一意志,加强团结,坚定信心,奋力进取。今天我来到这里,一方面是向集团汇报我的工作情况和工作认识,同时也是希望能有机会为集团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竞聘的职位是xx书社副总编辑。首先请允许我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我于198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87年7月至88年9月在省古籍办工作,88年10月进xx书社,先后担任图书编辑、编辑室副主任、总编办副主任、总编办主任兼办公室主任。中共党员,编审职称。

下面我就结合对所竞聘职位的认识,谈谈我本人的任职目标、工作思路以及自身优势。

第一,深刻体认岗位的职责,坚持做到“三个提升”

副总编辑是社长、总编的助手,承担着许多具体的事务性工作,需要有很强的执行能力;同时作为社委会成员,参与全社重要事务的管理和决策,需要有宽广的视野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因此,如果我成为一名副总编辑,首先就是要端正态度,以新兵的姿态,从三个方面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一是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走上副总编辑工作岗位之后,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加强学习,以更加宽广的胸怀学理论、学政策、学知识、学技能,从中汲取成长的丰富营养。

二是提升自己的编辑策划能力我从事编辑工作已有20个年头,策划和编辑了一批有文化价值,有市场亮点的图书,在实际工作中锻炼了自己的编辑策划能力。副总编辑岗位对选题策划与组织落实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岗位就是责任,信任就是力量。走上新的业务岗位之后,我要更加勤奋地工作,努力提升自己的策划、组织能力,以实际业绩回报领导和同志们的信任与厚爱。

三是提升自己的执行能力

一是贯彻落实集团和社里的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能力;

二是做好分管工作的管理能力;

三是把握大局的综合协调能力。

应该说,这是一位副总编辑必须具备的三种基本能力。走上副总编辑岗位之后,我将从提高自己的执行能力和动手能力入手,带头转变观念,扎实推进工作,努力将集团的发展意志转化为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能力。

第二,把选题开发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大力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

“十五”期间,xx书社经历了一个相对高速的发展时期。但是xx书社经济效益的增长主要来自于有限的几个定向发行的教育类图书品种的开发,而不是经营管理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基础并不坚实,存在着后劲不足的问题。

根据集团制定的发展目标,xx书社正在以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向前“强行军”。依靠有限几个品种的“单打独斗”来支撑这样持续高速发展,就好比挑着一副沉重的担子过一座独木桥,每走一步都会令人感到心里发慌。我认为,如果xx书社不能在今后几年内,在增长方式上实现由“单兵突进”型向“方阵推进”型的转变,要完成集团下达的跨越式发展目标,是十分困难的。

选题开发是图书出版的核心工作,也是副总编辑的工作重心,要实现xx书社增长方式的转变,做好选题开发工作尤为重要。我的工作思路是:

一,从制定选题规划入手,优化选题结构

优化选题结构是选题开发的战略目标,而做好选题规划工作则是优化选题结构的前提。要认真总结制定“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的成功经验,制定好“十一五”选题规划;要下大力气解决图书选题规划中存在着的散、短、软的现象(策划力量散,规划周期短,论证把关软),把打造拳头产品和开发系列产品结合起来,花三年左右的时间形成八到十个特色鲜明、市场冲击力强的产品集群,达到优化选题结构,提高综合竞争力的目标。

二、从提高单品种效益入手,推进图书品牌建设

随着图书市场发育的不断成熟,品牌竞争时代已经扑面而来。目前最为紧迫的是切实转变经营理念,真正把品牌作为出版社的生命线来抓,从单品种做起,扎扎实实地推进品牌建设。

首先是优化组合已有品牌。xx书社有不少图书具有比较好的品牌素质。如《中华传统文化启蒙读本》1套4种,总销量已达到十几万册,正在申报省编地方通用教材。要全力以赴地培育好这个品牌,使之成为我社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策划开发新的品牌。既要有效地开发好现有资源,更要积极地策划新的优质品种。内炼品质,外抓机遇,找准目标,精心培养。

三是要研究品牌运作规律。要下功夫钻研品牌运作的规律和手段,大胆尝试,争取在“十一五”期间推出市场品质好、社会效益好、品牌形象好的图书产品,把xx书社的图书品牌建设推向新的阶段。

三,从提高选题策划能力入手,推进编辑人才队伍建设

选题开发,策划先行,策划工作既是编辑的首要工作,也是编辑劳动中最具创意、最有价值的部分。副总编辑的重要职责就是协助社长和总编辑抓出版社的选题规划,抓编辑选题策划能力的培养,建设一支业务能力强、思维活跃、富有团队精神、懂经营、善策划的优秀编辑人才队伍。

如果给我机会,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做:

一是完善选题策划论证制度,把选题策划真正当作编辑工作的灵魂来抓;

二是加强业务培训,采用业务培训、业务研讨、传帮带等方法,提高编辑队伍的整体策划水平;

三是建立策划激励机制,设立专项奖励,每年开展一至两次的策划比武,通过评选当年度最具创意的策划项目、最有价值的策划成果、最富魅力的策划之星等活动,激励编辑人员学策划、做策划、比策划。

四是提倡联合策划、纵深策划,鼓励编辑延长策划的深度,丰富策划的内涵,加强策划后的跟进评估。要逐步整合策划力量,提高选题策划的综合实力。

五是要着手建立选题策划库,丰富选题储备。

第三,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其他工作

副总编辑的工作是综合性的,目前我能意识到的经常性工作,除了上面提到的之外,主要还有六个方面:

1、编务管理;

2、选题计划的组织落实;

3、版权管理;

4、图书宣传;

5、开展对外业务交流;

6、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7、社委会委派的各项工作。

我长期做图书编辑,能够体悟编辑工作的内涵;多年担任总编办主任,配合社长、总编辑工作,对副总编辑的岗位职责和管理工作能够体认;如果给我机会,我自信能很快适应工作。

第四,参加竞聘的自身优势

对于我竞聘副总编辑的优势,前面也已讲到一些,这里归结起来,大致有六个方面:

1、品德端正,大局意识强,能忍辱负重,始终把集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2、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严肃认真地对待自己从事的每项工作,从工作的成功中享受人生的快乐。

3、具有较为扎实的文字功底和知识储备,专业对口,业务熟练,编辑策划经验丰富。

4、担任总编办和办公室主任,具备业务管理和综合协调能力,有较强的执行能力。

5、了解社情,善于团结合作,乐于为群众服务,能得到领导和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6、热爱学习,乐于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有创新的激情和一定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