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试用期个人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3:04:08

护理试用期个人总结篇1

【关键词】情景模拟教学法中医护理复习运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8-0170-01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一种将角色扮演、对话练习和情境教学融为一体的仿真模拟演习教学法,具有互动性、实践性、趣味性等特点,可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角色情感和责任感,提高学生交流与合作、随机应变等能力。笔者将这种教学方法运用到中医护理的复习阶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任教的2012级护理3班、护理7班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班和对照班,护理3班为实验班,共62人,其中男生8人,女生54人,年龄分布15~21岁,平均年龄16.3岁;护理7班为对照班,共68人,其中男生5人,女生63人,年龄分布为15~22岁,平均年龄16.9岁。两班为入学时随机分班,性别、年龄、学习课程、入学时成绩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2.实施方法

第一,摸底测试。两个班级课程安排、学习进度、授课教师均相同。中医护理授课全部结束后,利用晚自习时间,采用相同题目,同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测试(满分100分)和技能操作测试(满分100分)。测试后按照理论成绩、测试成绩各占50%的比例,计算出总成绩,并分别统计合格率和优秀率。计算公式为合格率=成绩在60分以上的人数÷该班级总人数;优秀率=成绩在85分以上的人数÷该班级总人数。

第二,组织复习。对照班以教师带领学生回顾知识点、布置练习题为主,实验班采用情景模拟教学组织复习,具体环节如下:(1)设定情境。教师根据复习安排,以题目形式设定出需模拟的场景。题目要具有开放性,如只给出“某女,20岁,风寒感冒3天”,但具体症状和体征不明确指出,给学生预留出可发挥的空间。(2)组织讨论。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对题目所缺少的病情资料进行补充,并给出临床诊断,制定出护理措施。(3)情景模拟。每组内部分配好医生、病人、护士各个角色,进行表演。(4)点评总结。教师引导学生们运用中医护理知识,对每组的表演进行点评,主要点评病情资料补充的是否合情合理,临床诊断是否正确,护理操作是否准确熟练。

3.结果评价

以该学期中医护理期末考试成绩为评价依据,其中理论考试成绩总分100分,实践技能操作总分100分。考试后按照理论成绩、测试成绩各占50%的比例计算出总成绩,并统计对比两个班的合格率和优秀率(计算公式同上)。

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5.0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二结果

1.摸底测试结果

实验班优秀率为6.45%,对照班优秀率为8.82%,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p>0.05)。实验班合格率为43.55%,对照班合格率为45.5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p>0.05)。

2.期末考试结果

实验班优秀率37.10%,对照班优秀率20.59%,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4,p

3.结论

在两班摸底测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的情况下,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组织复习的实验班期末考试成绩要优于采用传统教学法组织复习的对照班(p

三讨论

组织复习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高效的复习可使所学知识得到回顾、总结和提升。中医护理的理论知识抽象,系统性强,从摸底测试结果可看出,很多知识在新课学习阶段并不能较好地被学生掌握,因此,需要教师在复习阶段再以合适的方式指导学生重新学习,加深理解,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情景模拟教学以认知理论为基础,主张学习时应着眼于解决临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同时,情景模拟教学多采用分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临床场景的再现,有较强的趣味性,能较好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乐于学习。

在情景模拟中,教师的任务是根据所学知识合理设定需要模拟的场景,观察学生的讨论和表现,组织学生对模拟的情境进行点评;学生的任务是运用中医护理知识对教师所给的病例进行讨论、分析,并给出相应的护理方案。纵观整个过程,教师是复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在复习中起着主导作用,而学生则是主要实施者,在复习中充分发挥了其主体地位,对知识的主动运用度更高,其复习也就进行的更深入,效果也就越好。

护理试用期个人总结篇2

1.1考核内容的变化1.1.1考试内容编排由学科到系统新大纲一改以往的护理基础、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科护理、儿科护理5大板块模式,变成为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病人的护理等共21章内容。其特点是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以整体的系统的病症为学习内容,由单一学科、单一知识、单一技能转向护理整体知识、整体理论、整体技能;从单科知识点应试转向与职场背景及病人紧密相结合的技能整合应用[5]。考试内容更具广泛性、整体性和系统性。1.1.2由专科到全能形成立体整合考试内容增加了《精神障碍病人的护理》《生命发展保健》《中医基础知识》《法律法规与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人际沟通》6门课程。通过对新大纲的分析可以看出,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将更加贴近临床实践,更加强调护理的独特性。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除了对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的要求有所提高外同时还要考核学生参与临床护理过程中所具备的伦理道德、法律常识及人际沟通技巧。新的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全面、更加细致[6]。与此同时,新大纲对授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尽快找到教学与考试要求的差距,找出造成差距的原因,并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1.1.3打破学科界限,突显临床实践能力针对疾病谱的变化,新大纲要求考生具有更加丰富的临床专科护理技能,能够对病人复杂的病情、适应社会变化的需求,在护理实践中应用护理程序与人际沟通技巧帮助病人达到最佳健康状况,从而满足人类健康的需要。例如“胎盘早剥的护理措施”“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药物选择”“妊娠期高血压的治疗方法”“妊娠合并肝炎的护理措施”“妊娠合并淋病的相关问题”等。要求考生除了考虑病人是妊娠期孕妇的特殊身份外,还需兼顾到内科、外科、传染科等常规护理措施。所以,只有应用两门以上学科知识才能对试题做出正确的回答。又如妊娠期高血压的考题,如“最适宜妊娠期高血压病人的治疗方法是什么?”首先,考生在做答时要选出高血压的治疗方法,这属于内科护理范畴;其次,又要考虑到妊娠期高血压的产科护理特点,这又属于妇产科护理范畴,综合两门学科知识的正确运用才能给出准确的答案。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单一病症的病人较少,合并症的病人居多,考题中对并发症或合并症的护理措施的考查就是检验考生合理运用多学科知识处理复杂病症的综合能力,这种考查对护生临床工作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1.2考试题型的变化强调临床操作和实践技能,临床病例题量增大。2011年以前的考试大纲规定,妇产科护理学所占比例为15%,其中记忆概念性题目占60%。从2011年开始,考试题型改革,近3年的实践能力模块中,《妇产科护理学》所占比例平均为15.9%,以病例形式出现的题目占《妇产科护理学》题目的89.5%,其中比较复杂的病例分析题占57.9%,相应减少了记忆概念性题型[7]。新大纲对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临床实践分析能力有更高要求。考试题型更加注重考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每一道试题就是一个临床实际问题,通过各种临床情景来命题,考查学生评判性思维、收集资料、推理判断、做出决策的能力。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题型的改变体现了多学科的相互渗透,这种考试形式的变化更能够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改变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形成了冲击,这就要求现行的护理教育教学模式应与新一轮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通过分析近3年的考试情况及考试大纲,现提出以下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案。

2用新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引导妇产科护理教学改革

2.1熟悉和掌握教材上的知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内容大部分都是教材上的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让学生掌握教材上的知识点。有意识帮助学生学习整理归纳知识,把握知识点中“最”“首先”“首要”“常见”等关键词,例如,妇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为子宫肌瘤,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为宫颈癌,妇科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为卵巢癌等。再例如,早产、流产、胎膜早破的诱因以及物理化学检查结果列表比较以便于学生掌握和记忆。2.2有效教学设计,改进授课方式在《妇产科护理学》的教学中,结合新大纲的要求,将《妇产科护理学》整合为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的护理、妊娠期疾病的护理、分娩期疾病的护理、产褥期疾病的护理、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护理、妇科肿瘤的护理、生命发展保健等7个课程模块,并将护理人文知识渗透课程的内容中。应用模块课程可以加强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之间的纵横联系,提高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据有关资料报道,在历次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考生的综合应用型题目考得相对较差,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加强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8]。所以,在授课中加强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以问题为导向教学,增加学生实践的学时数,注重知识的纵横联系至关重要。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特别是有相同点的疾病要归纳整理,如流产、异位妊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这些病症都是妊娠期出血性疾病,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混淆,因此可以根据各种疾病的异同点来比较学习。2.3以考试大纲为复习导向指导学生按照大纲中的内容进行复习,提高其应试的针对性,对大纲中的重点内容要重点复习,力求熟练掌握。让学生适当地做些模拟试题,让学生熟悉试题的类型,掌握答题的技巧,避免因答题方式的错误而丢分。在组织学生进行应试复习时,除了让学生复习掌握所学的《妇产科护理学》知识外,还要注意《妇产科护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例如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内科保守治疗原则和尿瘘的外科手术治疗指证等。2.4熟悉试题类型,掌握解答方法对试题类型要熟练把握。多年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全部采用客观题型———单项选择题,选择题不同于名词解释或简答题等主观题,答题要求精准,答案只有唯一。如果平时不注意归纳总结及鉴别比较,考试结果多是错误的。因为选择题强调的是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如果没有弄清楚各疾病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对一些关键考点不能准确把握,则难以应对考试,而这也正是选择题考试的大忌。故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前辅导时应注意将考点、难点进行归纳总结,相似的疾病进行比较鉴别。如妊娠早期出血性疾病常见的有各种类型流产和宫外孕,首先将流产和宫外孕区分开来,必须抓住关键的区分点:子宫的大小与停经的天数是否相符———相符的是流产,不相符的是宫外孕。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学会让学生对比忆,对比着记忆就不容易忘记。例如前置胎盘和胎盘早剥这两种疾病,它们的共同症状为妊娠晚期出血,但更重要的是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无诱因、无疼痛的反复阴道出血;而胎盘早剥是妊娠中晚期有诱因、有疼痛的阴道出血。2.5掌握考点,突破重点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和考点,把考点讲透彻,并用练习题的形式使学生加深理解。从生源情况来看,我们面对的是中高职学生,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强,如何使其在较短的考前两个月急训中掌握考点,我校采用了讲授教学法,通过教师口述、讲解、讲授、解析等形式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具有直接性、可控性和高效性。理论教学内容必须浅显易懂,讲解要形象、通俗。《妇产科护理学》重点在于牢记一些重要的数据,如何将这些枯燥的数据在短时间内记住,全靠教师的有意识的归纳总结[9]。例如骨盆各平面的径线既繁多又难记,其中骨盆入口平面的前后径、中骨盆横径和出口横径是最常考的考点,教师可以总结为:从上到下的值分别是11cm、10cm、9cm,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有效识记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识。2.6加强见习和实习工作书本上的知识往往是枯燥抽象的,而临床实践则丰富多彩、具体形象。在见习和实习工作中,注意指引学生做学习的有心人。通过学生的亲眼所见和亲身接触,使其对各个系统和妇产科专业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是典型的病例留下难以忘却的深刻印象。例如,对妊娠期高血压并发子痫病人的临床观察和抢救处理以及对羊水栓塞病人的抢救治疗,由此再让学生结合书本知识复习一遍,就会让学生对这两种疾病的区别和共同点以及护理和治疗的内容终生难忘。此外,学校应加强与学生实习所在医院的交流合作,针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对实习护生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例如:护理查房和面向实习生的学术讲座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实习期间的出科考试参照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要求进行考核;实习医院配合学校对实习生定期组织模拟考试;学校可适当调整教学计划,安排学生提前进入实习岗位,使学生在实习结束返校后有更充足的时间复习备考。

3小结

护理试用期个人总结篇3

基础护理学实训(以下简称基护实训)是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是学生走向临床实习的基础课程,也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1]。随着优质护理服务理念的深入,优质护理服务需求的增加,当前高职基护实训教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对基护实训项目的掌握及动手操作能力不断提高,这些问题的亟待解决促使了基础护理实训教学的改革。

过程化考核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态度、过程表现、安全文明等情况做出综合的考量,并在一个教学单元结束前对学生打出相应的分数,并将此分数作为期末总评的一项重要依据,此考量过程不仅仅应贯穿于一个教学单元,更应该贯穿于学期始末[2]。

一、基护实训教学现状

1.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

近年来高等院校不断扩招,生源持续较少。在高等院校中已经出现学生学习能力较差、主动性不足等现象。传统的基护实训课堂中,通常采用教师示范讲解、学生自由练习的方式进行,整个教学过程中缺少对学生的督促,学生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走神、玩手机等消极现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影响教学效果。

2.传统考核的方式单一

传统的基护实训考核是以期末考试为主的总结性考核,期末考试成绩基本决定了该课程的学习情况。导致学生只重视期末考试成绩,而在学习过程中散漫、考前靠突击复习应对考试,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学生忽视日常的学习

基础护理实训重点培养的是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由于考核方式的单一,多数学生不注重平时实训项目的练习,临近期末考试时才开始着手复习,靠死记硬背基护实训流程来应付考试。虽然最后很多学生通过了考试,但是他们对实训操作的把握不够,动手实践能力仍需提高。

4.传统考核后缺乏总结

传统的期末考试结束通常意味着本门课程的结束,学生在期末实训考试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够及时的反馈到学生本人,导致学生虽然通过考试却并不知道自己在知识的把握和运用中出现了那些不足,教师也无法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及时总结并调整教学方法。

二、过程化考核模式的教学设计

高等院校培养目标是高技能型人才,将过程化考核应用到护理实训教学中,目的是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注重课堂学习、课下练习的积极性。通过过程化考核教师可以动态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也可根据学生过程化考核,获悉学生学习中的共性错误和个性问题,总结学生掌握的薄弱环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过程化考核模式的成绩评定

基础护理实训过程化考核综合成绩包括平时学习的随堂考核、阶段性测验和期末考试三个部分,分别按照百分制给分。

1.随堂考核

基护实训课堂每位教师指导20-30名学生,教师可以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把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每节课堂中根据学生听课的态度、课堂纪律、练习情况以及实训报告的书写等给以平时学习的随堂考核成绩。

2.阶段性测验

根据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并结合临床实际工作需求,将基护实训项目中的部分项目(备用床、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无菌技术、口腔护理技术、生命体征的测量、肌内注射、静脉输液、留置导尿术、鼻饲法、氧气吸入技术)定为重点实训项目,进行阶段性测验。重点实训项目给与4或以上学时进行学习,最后2学时定为阶段性测验时间进行课堂考核。教师可根据具体实训项目所需时间安排考核形式(如单独考核、几人同时考核、小组互评式考核等)。课程结束时,取所有重点实训项目成绩的平均值为阶段性测验成绩。

3.期末考试

期末考试所占比例较重,应最大程度反映学生掌握情况,摒弃传统的单一考试,采用必考加抽考的形式进行。结合临床实际工作将无菌技术和静脉输液定为必考项目,剩余重点实训项目采用随机抽签考试形式进行,促进学生全面掌握。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静脉输液、肌内注射、鼻饲法、氧气吸入等临床常见的实训项目采用病案分析的方式考核。期末所考项目平均值即为期末考试成绩。

4.综合成绩

综合成绩=平时随堂考核成绩×20%+阶段性测验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50%。综合成绩则为本门课程的最终成绩。

四、过程化考核改革成效

1.学生出勤率、上课纪律明显好转

过程化考核实施后,学生发现仅靠考前突击和期末考试无法通过本门课程的考试,开始注重平时上课期间的表现,出勤率得到保障,上课纪律也明显好转,基护实训课堂上散漫走神、玩手机等现象明显减少,课堂学习效率得到了保障。

2.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

采用过程化考核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为了在阶段性考核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学生课堂中以及课外开放练习中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

3.课程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基础护理实训过程化考核实施过程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尤其是教师根据阶段性考核的效果及时纠正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学生利用课外开放练习时间不断学习和进步,期末实训考核时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大多数学生能在更短的时间内保证质量熟练的完成实训操作。同时教师也在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课程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护理试用期个人总结篇4

[关键词]围手术期;护理;预防感染

手术室肩负着危重患者的抢救重任,特别容易发生感染。手术期感染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手术伤口的愈合和身体的预后,严重的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影响手术室感染的因素有,手术因素(手术器械、手术用品、手术切口、手术创面等)、患者自身因素、医护人员因素等[1]。我院根据手术室特殊的特点,通过对手术室患者进行手术前护理、手术期间的护理、手术后护理、开展健康教育等方法的护理对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164例手术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其中试验组82例,男39例,女43例,年龄36~64岁,平均为50岁。对照组82例,男37例,女45例,年龄25~69岁,平均为47岁。其中外科手术患者39例,妇科手术45例,内科手术40例,神经科手术4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病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预防感染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术前护理:

①应积极做好手术室的消毒清洁工作,对手术中需要使用的手术器械、医护人员的手术服装、手术室环境等进行彻底消毒灭菌。②手术前患者都会有顾虑、紧张的情绪,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情绪护理,耐心细致的解答患者的问题,对于用药情况应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用药史及过敏史,及时告知患者用药禁忌,用药方法及用药过程中易出现的不良反应,使患者保持平静的心情。③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检查各项指标,尽量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为手术预防感染提供良好的身体条件。

1.2.2术中护理:

在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手术创面的大小、患者基础疾病的病情、患者身体免疫力等情况提取患者体液等进行细菌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以便合理选择药物的使用。医护人员对患者伤口及时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1.2.3术后护理:

手术后换药应严格控制消毒,换药动作轻柔,避免对伤口的损伤。严密观察患者伤口的感染情况,及时测定体温变化,随时关注患者的反应,注意患者的卫生情况,及时更换被褥,预防感染。

1.2.4健康教育指导:

对手术室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在用药过程中,应多询问患者情况,如:过敏史、用药史等。及时告知患者用药及手术情况等。教会患者及家属一些预防感染的方法,注意伤口卫生,手术后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试验用SpSS19.0软件对各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感染率的比较:试验组手术感染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经过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手术室感染的控制水平也在提高。为预防手术室患者感染,各科手术室都需要严格控制消毒[2]。对患者手术前的患者自身、手术室环境、手术使用器械、手术用品等都要进行严格消毒,在手术期间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由抗菌药物滥用引起的感染,在术后对患者身体及伤口应进行严格观测,注意患者身体卫生,伤口的愈合情况,对于出现感染的患者采取合理的方法预防感染。本文通过对手术室患者进行合理的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及健康教育的护理,结果显示试验组总感染率降到了8.54%,总满意率为76.83%,数据处理得到,p=0.0103(p<0.05),试验组的手术感染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可见通过加强对手术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有效减少了感染发生率,不仅可以有效预防感染,而且提高了患者的恢复速度,减轻了患者围手术期的痛苦。分析结果显示有效的护理对于预防感染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为了提高护理效果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修改,如对手术室医护人员制定严格的消毒隔离标准、使用各种有效的消毒方法对高危区域进行消毒(臭氧发生器空气消毒、紫外线消毒等)、对手术室加强预防感染管理、对有基础传染疾病的患者加强管理。从各方面遏制感染源,是患者感染率降到最低,严格预防感染。

4参考文献

[1]梁锦平.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效果探讨[J].吉林医学,2015,36(1):121.

护理试用期个人总结篇5

关键词:混凝土强度;质量现状;监管;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3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混凝土是指由胶结料、颗粒状集料以及必需加入的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组分合理组成的混合料,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但近年来,混凝土的质量问题愈来愈突出,尤其是混凝土强度这一指标得不到有效保证,这直接影响到了建筑结构的安全与使用功能。本文就如何控制和提高混凝土强度,提出笔者的一些见解供参考。

1混凝土强度的质量现状

1.1混凝土试件的养护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要求“检验评定混凝土强度用的试件,其成型方法及标准养护条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81的规定”。混凝土试件应在标准养护条件:“温度为20±3℃,湿度为90%以上的标准养护室中养护”。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增加了“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检验”,并规定了同条件自然养护试件的等效养护龄期“可取按日平均温度逐日累计达到60℃·d时所对应的龄期”的条件。这种等效养护龄期的实施,关键是施工现场的日平均温度的取得有困难,而更难的是,无法“验明正身”。

1.2混凝土强度的验收

按《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混凝土强度应按强度等级分批进行检验评定。假设一般的小高层住宅建筑从下至上,每四层分成一个相同强度等级的验收批。每月完成二层混凝土浇筑。大约在第一层混凝土浇捣75天后才能依据标准养护试件进行验收评定。可这时工程可能已经上到第六层。此时如发现有问题,已失去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及时调整混凝土配合比的时机,如同“死后验尸”,为时太晚。

1.3混凝土强度的实体检测

混凝土实体检测为何能成为“首选”。众所周知混凝土的强度是随成熟度(龄期和养护温度的乘积)的增加而增大的,同时这种增大还与混凝土的各组成材料的成分、掺量有关。可以说增大的速率,对不同的混凝土也是各不相同的。但在这种情况下实体检测规定“构件强度实测值达到设计强度时,可判定构件混凝土强度满足设计要求”,并未对回弹法、取芯法的混凝土的龄期做出相应的规定。同时还要对检验结果放宽要求:“其强度值与设计强度相差在一个强度等级范围内,经设计核算并确认可满足结构安全要求,不需作相应处理的,可以不进行扩大检测。”,这一处理的结果就明显地造成主体结构的安全度降低。这样就把重担推给设计,面对已近完工的主体,谁能不违心地说这个工程的“设计使用年限仍为50年”。

图1为某工程C45混凝土采用取芯法的实体检测结果。共49组芯样,取芯检测龄期最大为368d、最小为213d、平均值为272d;取芯强度代表值的平均值为52.4mpa、标准差为7.2mpa、最大值为68.9mpa、最小值为46.2mpa。从以上数据看(假如都真实)混凝土强度已满足实体检测的要求。如果将这些数据回归成直线方程,并按此推算28d、60d其强度可能在27.ompa、30.3mpa左右,这和原来设计C45的标准养护强度要求就有较大的差异。是符合原设计的要求吗?

图1C45混凝上取芯检测龄期与强度关系图

1.4混凝土强度的责任人

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的要求,由谁来负责,建设各方,各有各的看法:建设单位认为应由建造方总包单位与监理单位负责;监理单位认为应由总包单位负责,总包单位认为应由商品混凝土厂负责;商品混凝土厂认为应由总包负责;舆论认为政府监管不力;政府监管部门认为没有相应的处罚标准,难以监管。

2改变见证模式、加强监管

2.1改变监视的方法

在道路上安装监视探头,作为交通违规的处罚依据,已被人们所接受。目前本地的施工现场安装安全监视探头已经开始实施,应借此时期增加对混凝土施工全过程的监控。并应制定有关的行政与经济处罚的规定。

2.2工地混凝土取样

在混凝土浇筑地点安装监视探头。

2.3推广可移动的标准养护室

应推广应用可移动的标准养护室。

可采用废旧的集装箱,内衬保温材料,箱内配制冷、制热、保湿设备、试件安放架、供混凝土强度早期推定用的加速养护箱等。同时在养护室内安装监视探头,监控标准养护室的温度、湿度等。

2.4研制试件表面可埋设的条形码

在混凝土试件成型时,就在混凝土试件的表面埋设特制条型码。试件上埋设的特制条型码应有:能在试件成型时可安全置入试件的表面、可防水、不能拔出的功能。特制条形码由当地质监部门统一管理发放,根据工程开工前事先登记的工程部位发放定量、定部位的条形码。

2.5试压机配自动记录装置

混凝土强度的试压机应配有:自动读条行码的装置;自动存储试验结果;自动打印试验结果的装置。同时在试验室安装监视探头。

3推行混凝土强度的早期推定、早期混凝土强度控制图与混凝土强度早期评估

已颁布的《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标准》JGJ/t15-2008(以下简称《标准》),对此有详细的规定和条文说明。以下谈些想法。

3.1早期推定方法的选定

根据多年各方使用的情况,温水法加速养护方法能较好地满足以上的三点要求。其一:其操作与设备方便可靠;加速养护的试件尺寸、试件成型要求与标养试件相同;不用将混凝土拌合物筛选成砂浆,并不须添加其他促凝剂。其二:温水法加速养护温度5℃,较接近标准养护温度20℃,容易满足稳定的要求。加速养护后的强度又较高。在加速养护期间,温水法的度时积与沸水法、热水法相比最高(见图2)。与3d及7d比较,试验所须的时间短。该方法可在混凝土浇筑25小时后获得早期强度的信息,其值与7d的强度值较相近。其三:温水法的试验结果表明其不但试验误差相对较小,同时经统计验算,其推定误差分布能满足服从均值为零的正态分布,为早期推定强度能使用早期质量管理图,和混凝土强度的早期评估来控制混凝土强度奠定了基础。

图2三种养护方法的度时积比较

护理试用期个人总结篇6

作为社会保险大家庭的一名新成员,我国“第六大险种”长期护理保险终于在15个城市开始试点。这关系到人口老龄化大背景下我国养老保障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完善。按照国外制度模式,长期护理保险(Long-termCareinsurance,LtCi)分为社会化长期护理保险和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两种。目前我国试点的长期护理保险属于社会保险。

截至目前,学术界一直存在中国长期护理保险政策定型方案的争论。有研究认为,第一步是建立“老年护理保险试点基金”,试点基金关键是整合现有医保、卫生和民政系统老年护理和服务有关的基金集中使用,第二步才是建立法定长期护理保险[1]。也有研究提出要摒弃个人、单位、政府的多方传统筹资模式,采取“个人+政府”的简单筹资模式作为过渡性制度安排,最终走向“个人”的单一筹资模式[2]。也有学者认为不是单独建立一套系统,而是直接从社会医疗保险中支付长期护理费用[3]。另有学者则指出在制度建立初期,资金可以来源于医疗保险基金,不需要额外缴费;运行几年后再在全国建立独立的公共长期护理保险制度[4]。可见,既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度模式和筹资方式两大方面。

本文通过国际经验和我国试点法规条文,以及青岛、长春、南通等地“先行先试”护理保险政策的分析,试图来回答长期护理保险定型的最优“中国方案”应该是什么。“政策试点”是我国政策过程中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但从全球政策过程的实践和理论来看,又是一个独特的现象[5]。在实践上,它具有试错法和“船小好调头”的优点。有学者通过考察中国农村医疗融资体制过去60年的演变历史,发现决策者和政策倡导者在不断地试错中,通过比较学习借鉴,最终找到了令人满意的方案以回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所以,对于快速转型期的中国,适应能力更至关重要[6]。在理论上,汇集和提炼政策试点、政策推广等本土政策实践中的经验性知识,有利于摸索出中国政策过程的内在逻辑,讲好政策过程的“中国故事”,讲透政策过程的“中国道理”[7]。

二、长期护理保险运行的国际经验

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试点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我国社会科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为了少走弯路,需要充分利用国外科学的制度资源,“这可以成为我国社会科学的有益滋养。要坚持洋为中用,融通各种资源,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8]。国外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从最早的荷兰算起,至今将近半个世纪。移植其他国家的政策可以降低偏差,再结合自己的国情,就可以避免政策实施后可能出现的社会危机[9]。总结这些国家的制度经验,主要有如下几点:

1.规范责任机构,多部门通力协作

各国在较长时间的讨论、论证后,都颁布了长期护理保险相关法律法规,法律规定了领导机构负责运行,责任范围主要表现在资金筹集、服务提供、待遇支付、申请认定以及质量保障等诸多方面。

2.多元筹资渠道,以个人缴费为主

各国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来源于雇主和雇员缴费、政府补贴等渠道。由于老年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等影响,各国长期护理保险费率、政府补贴比例有较大的差异。总的来看长期护理保险基金,以个人缴费为主,财政补贴为辅。

3.以失能老年人受益为主,遵循制度目标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立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下失能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和心理慰藉等服务需求和收入支付的贫困化。应该说,各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以失能老年人为主要受益对象实现了该制度的目标。荷兰、德国和卢森堡几乎全民参保[10],日本介护保险覆盖40岁以上国民,但受益对象以65岁及以上失能老年人为主,40―64岁参保人的护理需求则限制在痴呆、脑血管病等16种特定疾病范围内。以色列、韩国受益老年人较少[11-12]。

4.完备的服务供给体系,突出“三为”政策导向

各国服务提供体系都很重视居家护理与社区护理,遵循“预防先于照护,居家服务先于机构服务”的理念。它既适应了老年人离不开熟悉环境的心理需求,也便利了老年人的服务场所,还避免了住院和护理机构的高昂费用问题。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政府、营利组织和nGo三方供给体系中,政府退居到政策制定、引导改革、质量监管以及保证正常运营的地位,民营组织接手承担了服务供给主体的责任。“居家预防为先,提供服务为主,民营机构为重”是发达国家经历教训后的政策转向。在服务提供方式上,各国也特别注重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的结合。

5.关注弱势群体,体现社会公平

不管是崇尚自由主义的欧洲国家,如荷兰、以色列、德国、卢森堡等,还是信仰儒家文化的日本、韩国,都注重对低收入人群、生活陷入困境的老人和儿童提供保护,??行免费的护理待遇。对于没有工资收入的人员,如无业者和儿童,保险费则由政府来承担。对于那些经过经济审查确认其收入水平低于规定标准的人,自付费用通常可以全部或部分豁免。

6.配套体系完善,重视“保驾”功能

上述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失能等级鉴定机制、服务供方遴选机制、护理员培养培训机制以及质量监管机制,这四个机制虽然是配套体系,但也是基础体系,它们是保障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顺利运行的“四驾马车”。如果缺乏“保驾”机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就不可能可持续运行,因为健全的服务供给体系始终是这个制度的核心目标。

三、长期护理保险先行试点地区政策的评价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重,先后有一些地方政府进行养老服务体系创新,先后有山东省青岛市、吉林省长春市、江苏省南通市等出台了失能人员社会化长期护理保险政策,而北京市海淀区实施了个人缴费、政府补贴以及商业保险公司支付的公私合作模式护理保险政策。借鉴国际经验,本文对青岛、长春、南通、海淀三市一区“先行先试”地区护理保险政策进行全方位评价,应该有利于当前其他12个试点城市的政策设计和顺利推行。

1.参保对象和受益人群

参保对象。(1)政策情况。青岛市长期护理保险覆盖本市城镇和农村社会医疗保险的参保人(2015年1月扩面到新农合),长春市和南通市都规定为本市(本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本市(本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海淀区城乡户籍18岁以上的居民自愿参加失能护理互助保险。(2)评价。长春市和南通市的参保对象局限在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将参加新农合的农村居民排除在外,有违社会公平,不利于做大基金规模,也不符合农村失能老年人的照护服务严重不足的现实。两地的新政策又制造了新的“碎片化”。海淀区采取公私合作模式,辖区内公民自愿参加有一定的合理性。显然,青岛市的政策既有公平性也具备科学性。

受益人群。(1)政策规定。青岛市按照《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评定标准进行初步评定,低于60分(不含60分)且有慢性疾病明确诊断的参保人。长春市规定入住定点的养老或护理医疗照护机构,生活自理能力重度依赖的人员(按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评定分数≤40分)。南通市政策是经过不少于6个月治疗,且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得分低于40分的人员。海淀区明确了参保人达到65周岁,经医疗机构评估的失能老年人。(2)评价。青岛市政策受益面要大于长春市和南通市。长春市规定,只有入住定点机构的重度依赖人员政策可能造成更多的失能人员选择住院或入住养老机构,才能享受到医疗照护保险待遇,这样可能会产生“社会性住院”现象。

2.资金筹集与待遇支付

长期护理保险基金的筹集和保险待遇的支付,二者是该保险的重要保障。青岛、长春、南通、海淀三市一区的政策条文有较大的差异(表1)。

(1)从资金筹集渠道来看,青岛、长春、南通三市都划转了一定比例的医疗保险基金,问题是如果医保基金结余较少或不够的情况下,护理保?U资金来源就缺乏可持续性。海淀区政府财政补贴减轻了参保人的负担,尤其是对弱势群体的免费参保体现了社会公平与正义,同时规定个人缴费不少于15年,政府补贴不超过15年,这意味着15年后海淀区护理互助险演变成纯粹的个人投保的市场行为,政府责任完全“退场”与失能社会风险的化解机制相违背。(2)在待遇支付上,青岛、南通和长春(对因病短期失能人员)按照入住服务机构类型,长春按身份(职工与居民)、海淀按失能程度支付不同标准的待遇。因利益驱动,按入住服务机构类型付费方式不利于“医养融合”机制的建立。按不同身份付费方式仍然沿袭了其他五大社会保险的建制思维,即便是考虑到两类人群的缴费成本,新制度建立为什么不能做出打破身份制束缚的尝试?海淀区形成的护理互助险基金如果全部投保商业保险公司,那么可能存在商业保险的市场贬值风险,最终政府的“兜底”责任仍然无法避免。另外,青岛市个人接受居家和机构服务自付比例均为4%,医院专护服务自付比例为10%,而日本居家、社区和机构服务自付比例均为10%,而韩国居家服务自付15%、机构护理自付比例达20%。这表明了青岛市长期护理险的共同保险个人比例明显偏低,可能无法约束受益人过度消费。相反,南通市的自付比例又过高,达50%左右。

3.服务内容与服务供给

青岛市根据服务地点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居家医疗护理照料,第二类是机构长期医疗护理,第三类是医院医疗专护。长春和南通认定服务分为日常照料和医疗护理两种。海淀区提供居家、社区和机构照护服务,以及家庭互助、志愿服务。服务供给体系上,青岛市由定点社区医疗机构、定点医院,以及医疗服务机构、老年护理机构、养老服务机构、残疾人托养机构组成,上述92%为民营机构。长春市医疗保险机构颁布的医疗照护机构定点单位共有46家,其中各类医院25家,各种养老机构或护理院21家,全市专业照护人员4000多人。南通市截至2016年6月底,定点照护机构有6家。海淀区由服务商向投保老人提供有需要的服务。由此分析,青岛市养护服务以民营机构为主体的做法值得提倡。长春和南通的服务供需处于失衡状态,如何培育更多有资质的机构和护理员应该是两市下一步重点发展的对象。海淀区由保险公司来审核供应商提供的服务质量,决定买单金额的多少,有益于服务的买方市场。

4.结算办法与质量监管

青岛市实行总额预付制,按床日定额包干,分为60元、170元、200元三档。长春市实行按日包干,以及按项目范围限价的方式管理和结算。南通市针对入住定点照护服务机构的人员,以及参保人员同时享受照护保险和医疗保险住院待遇的,都按床日定额结算;针对居家照护服务的人员,在支付标准范围内按实结算。海淀区由商业保险公司与服务供应商之间结算。三市按床日定额包干制仅仅是根据不同类型的服务制定了给付上限,而未像德国、日本那样根据参保人的失能等级来支付不同时长和不同价格的服务,不利于成本控制。关于质量监管部门,青岛市和长春市是医保经办机构,南通市是专门的照护保险经办机构,海淀区是民政部门。可以看出,长期护理保险在三市一区实施,仍然遵循我国传统的“谁家的孩子谁抱走”管理模式,哪个部门牵头推行,哪个部门就负责监管。其实,社保、卫生以及民政三个职能部门在护理保险管理上各有优缺点,应该摒弃部门利益、齐心协力做好这个民生工程。

四、长期护理保险的“中国方案”思考

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的试点和推广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中国意识。虽然西方政策科学和政策执行理论走在国内的前头,但我们不能盲目全部照抄国外经验,既要了解西方政策的理论,也要考量其本土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是“地方性知识”[13]。上述对国内“先行先试”地区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的评价,实质是国内经验的试错总结。国际和国内这两种经验都具有普遍性但也有各自的特殊性。因此,在酝酿长期护理保险“中国方案”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习借鉴他们的普遍性,而且应理解适应他们的特殊性。基于此,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政策框架的组成部分宜做如下设计。

1.政策制定与责任部门

从《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文来看,虽然目前是推进试点的指导意见,但正因为作为“第六大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其中至少有三个方面有待商榷与调整。

一是文件的行政级别不高。《意见》的文号是人社厅发〔2016〕80号,发文单位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这是一个厅级级别文件,不是部颁文件。在我国政策管理中一直是科层制,行政级别的高低与政策出台的号召力、下级部门的执行力的大小呈正相关关系。如此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制度试点,提升到由人社部、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来发文是不是效果更好一些?

二是单方发文不利于协作。前文已述欧亚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立法都规范了有关责任部门,而且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表明各个部门的具体分工。《意见》的者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仅此一家。与长期护理服务密切相关的卫生、民政等部门不见踪影。这个问题其实与第一个问题相关联。因为人社部办公厅无法协调卫计委、民政部的办公厅,所以出现了“孤家寡人”文件,导致实践中缺乏部门之间分工协作。三市一区“先行先试”政策也有类似问题。

三是部门资源不能共享。2016年6月16日,国家卫计委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确定第一批部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的通知》(国卫办家庭函〔2016〕644号),确定了全国50个市(区)作为第一批部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6月27日,人社部办公厅的人社厅发〔2016〕80号文件,在全国15个市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从长期护理保险本质来说,日常生活照料、医疗保健与康复是该保险的重要服务内容。为了使长期护理险顺利推进,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理论上,15个护理保险试点单位可以在50个部级医养结合试点市中遴选产生。事实上,只有齐齐哈尔、苏州、南通、青岛、上海以及重庆6个护理保险试点市出现在医养结合试点单位里,占全部护理保险试点市的40%,在医养结合试点市中占12%。

很显然,上述三个方面问题实质上是一个根本性问题导致的,那就是《意见》的制定和者的行政层级不高。为此,全面推进长期护理保险“中国方案”的第一步应该做如下思考:在中央层面,由人社部牵头,联合发改委、卫计委、民政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住建部、教育部等相关部委制定《关于全面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的实施意见》上?蠊?务院,再由国务院办公厅讨论同意后颁布文件,这样才具有更高的法律效力。在地方上,试点推广市政府转发国务院文件,人社局根据国务院文件制定符合当地经济社会环境的《实施细则》,除了与上述部级部门相对应的市级职能部门外,在业务上还需要与老龄、残联、土管、工商、公安、消防、红十字、慈善总会以及商业保险公司等相关单位开展协作。

2.参保对象与受益人员

《意见》规定,“试点阶段,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原则上主要覆盖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群”,“以长期处于失能状态的参保人群为保障对象,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等所需费用”。在试点阶段,以重点目标人群为参保对象和受益对象有利于摸索经验,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和受益人群。

但是,在试点扩面和制度定型之际,有必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的方案设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参加“新农合”人数为7.36亿人[14],到2015年底,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6.66亿人(职工为2.89亿人,居民3.77亿人)[15],二者合计14.02亿人。真正实现了全民参加医疗保险。在“十三五”末或“十四五”初,如果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定型,应当继续沿着“跟从医疗保险”的原则,那么长期护理保险也等于实现全民覆盖。这一方向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是相一致的。全民覆盖有利于做大“保险池”,由于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较低,也由于失能老年人的基数较大,所以,日本介护保险以40岁以上国民为参保对象的做法不符合我国国情,否则,护理保险基金收支有较大风险,继而财政补贴压力过大。但是,六个国家在长期护理保险参保过程中体现社会公平的理念值得我们学习,针对城乡低保户和“失独”家庭、城市“三无”人员、农村“五保”等符合条件的交不起保险费的特困者和特定人群,应该实行减免政策。

“保基本”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中可以体现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以65岁及以上重度失能老年人为主。第二个层面,65岁以下的参保对象,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的规定可以借鉴日本和韩国的政策。以长期依赖或特定病种为受益条件符合人性化、公平性的特征。目前国内“先行先试”的三市一区还没有做到两个层面的决策考虑。

3.保费缴纳与待遇支付

缴纳保险费形成的保险基金是社会保险待遇支付的重要来源。《意见》第七条指出,“试点阶段,可通过优化职工医保统账结构、划转职工医保统筹基金结余、调剂职工医保费率等途径筹集资金,并逐步探索建立互助共济、责任共担的长期护理保险多渠道筹资机制”。通过社会医疗保险基金来划转长期护理保险基金的做法(表1)是否是一个创新,值得商榷。尽管老年长期护理服务与医疗服务有一定的关联,但这是对德国、卢森堡、日本和韩国“护理保险跟从医疗保险”政策的一种错误解读。所谓“护理保险跟从医疗保险”原则,其实质在于:一是在参保对象上,所有参加医疗保险的国民都要求参加长期护理保险;二是在征缴方式上,随医疗保险费一起缴纳;三是在基金管理上,交给医疗保险基金代管;四是在业务上,如德国医疗保险机构掌握着医疗保险和护理保险参保者的档案资料,医疗保险机构负责审查护理保险服务的申请和服务提供的效果[16]。但是,这些国家长期护理保险基金的核心在于:缴费率是单独制订的,基金账户在医保基金内设立专门账户、互不透支,医保机构的代管费用由护理保险基金支付。基于上述分析认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定型时,基金筹集需遵循下列几个原则:第一步,试点阶段,可以从医保基金的个人账户中划拨一定比例或全部划转,再加上地方政府财政补贴,形成长期护理保险基金。这是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下不增加社会保险总费率的一个变通过渡的适应方式。第二步,试点结束后全面推广时,城镇职工参保者由企业、职工共同缴费,财政适度补贴;城乡居民实行个人缴费,中央和地方政府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补助。费率多少由人社部给予一个指导标准,各地可以上下浮动。

《意见》第八条规定,“根据护理等级、服务提供方式等制定差别化的待遇保障政策,对符合规定的长期护理费用,基金支付水平总体上控制在70%左右”。相比于日本和韩国,偿付率70%是一个比较公允的标准。到制度定型时,待遇支付需要具体细化。一方面,“居家服务优先”,接受居家护理服务者,保险待遇支付政策要有所倾斜,可以防止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规模的过度膨胀。另一方面,做好两个区分:首先,定点医疗机构与定点养老机构的待遇差异。考虑到医疗服务的专业性,入住定点医疗机构的支付比例可以稍高于入住定点养老机构的待遇。其次,定点社区医疗机构与定点医院之间的待遇差异。为了与“新医改”相衔接,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入住定点社区医疗机构的保险待遇应高于定点医院。目前在长期护理服务供给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定点医院可以接受长期护理服务,等到制度成熟后,除了三级甲等医院可以设立附属养老护理院,其他二级以下(含二级)医院或转行办养老护理院,或老年病专科医院,作为正式医院挂牌的不可以接受长期护理服务需要者,但可以与养老机构签约提供医疗保健与康复“外包”服务。

4.申请程序与等级认定

《意见》中目前还没有对参保人申请服务的程序以及失能等级如何认定的具体规定。然而,二者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中处于关键的技术环节,属于该体系的基础地位。上述六??国家的申请程序和等级认定非常完备。国内青岛、长春和南通三市都按照《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的失能程度评分作为申请认定的标准,其中,青岛市为小于60分,长春市和南通市是小于等于40分。缺乏细化的指导标准,在实践中导致失能程度不同的申请人享受同一服务标准,在支付上产生了不同失能人员“低者高就”的待遇水平。下一步试点推广和制度定型,申请程序和等级认定的重要性不能忽视。

申请程序方面,可以学习日本和韩国的经验。等级认定方面,可以参照日本、韩国的实践开发出一套适合我国老年人的护理等级认定的全国统一的调查表,然后计算不同失能类型的护理服务所需时间,并把服务时间换算成等级认定标准时间(德国、日本)或分数(韩国),以此来判定不同等级[17]。这样才能保证等级认定标准的合理性、客观性和科学性。青岛、长春和南通单纯依据失能评分“一刀切”,这样的等级认定标准过于单一、不科学,因为护理时间和失能程度不一定成正比例关系。

5.服务内容与供给体系

对于长期护理保险提供的服务内容,《意见》没有给出明确的规定。结合国内外的经验和我国“十三五规划”的“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要求,针对失能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医疗保健和心理慰藉等长期护理服务,依托社区照护服务资源,重点开展居家失能老年人的助餐、助浴、购物、户外活动以及家庭病床等服务。对于重度失能老年人,偏重医疗保健康复的入住定点医疗机构,偏重日常生活照料的入住定点养老机构。长远来看,两种类型的机构服务应该向社区和家庭延伸。

《意见》第十三条要求,“引导社会力量、社会组织参与长期护理服务,积极鼓励和支持长期护理服务机构和平台建设,促进长期护理服务产业发展”。在服务供给体系中,公办养老机构和公立医院负责“托底”功能,免费提供城乡特困群体、计划生育家庭(失独、独生子女伤残家庭)等照护服务;民办营利和非营利机构(nGo)是主导地位,负责提供市场化的护理服务,根据失能等级和服务时间获得长期护理保险不同价格水平的待遇支付。但是,目前民办养老机构的数量严重不足,原因在于营利性养老机构的准入困难。为了根本性缓解这种状况,政府要创新治理措施:其一,增加公办民营和民办公助类养老机构的数量。政府建造好养老院,通过招标的方式委托给有资质的民间机构(集团)来经营。其二,在养老服务事业的起步阶段,要朝着“规模效应”方向发展。在入口上,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同享优惠政策;在出口上,营利性机构收入所得税税率适当提高,或者企业资产以一定比例的股份转让给政府,以便机构终止时政府可以继续用于公益养老服务事业。

6.基金管理与结算办法

《意见》第九条规定,“长期护理保险基金参照现行社会保险基金有关管理制度执行。基金单独管理,专款专用”。该条文与国内外制度政策接轨。为了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借鉴国际经验,长期护理保险基金由医疗保险机构管理,但是要分账管理,单独核算,专款专用。基金运营实行现收现付。在具体业务经办上,海淀区的经验值得推广。长期护理保险的经办机构为协议约定的具有合法资质的商业保险公司(保险经办机构),负责保险金的保值增值,服务支持、运行管理与服务金支付。

费用结算方面,目前政府购买服务,商业保险公司介入后则由其与服务机构结算。对于居家服务,按照服务等级、按人计价的方式支付给服务提供方。对于机构服务,结合不同等级的服务,按床/日费用“定额包干、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的结算办法给有经营资质的定点养老、医疗机构。具体结算标准由人社、物价、民政、卫计等部门制订。

7.医养融合与信息化建设

医养融合是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国务院要求“对于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符合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条件的,可申请纳入定点范围,入住的参保老年人按规定享受相应待遇。”笔者认为,这种医养结合的方法欠妥,原因在于:一是,医疗机构内设于养老机构不仅成本高而且涉及医疗、养老服务主体的积极性以及管理归属等诸多问题,结果只能是“按下葫芦浮起瓢”。二是,医疗保险基金支付养老机构里患者的医疗保健服务会加重医保基金收不抵支的负担,医保基金只能用于疾病治疗和与之相关的医疗护理。其可行的做法是,养老机构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与医疗机构开展业务“外包”合作,二者独立运行、互不隶属。医疗机构定期或在特定情况下派出医护人员来养老机构开展护理保健服务,可采取总额包干制和按服务等级相结合的方式由养老机构来支付结算。

在“互联网+”时代,快速、便捷和优质的长期护理服务更离不开信息化系统建设。因此,要紧密结合资本和互联网,把老年服务产业设计成一个“‘护’联网”,形成一个将“资金―服务―信息―科技”整合为一体的服务平台,贯穿于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体系[18]。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建设好信息化系统需要政府“搭台”,国内外资本都来“唱戏”。

护理试用期个人总结篇7

关键词:翻转课堂;康复护理学;教学方法;护理教育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flippedclassmodel,FCm)又称反转课堂或者颠倒课堂,这一教学模式的理念最初出现在19世纪,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全球院校的视频公开课快速而广泛的传播以及可汗学院的盛行,这一教学模式逐渐被广泛认可和推广应用[1]。翻转课堂的基本思路是利用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在课前教师指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料完成教材上知识点的学习,并总结出存疑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中教师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学生互相交流和解答存疑的问题,通过与学生交流探讨,使学生完成课前学习知识的内化[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是能够营造一个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从而能够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3]。因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越来越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焦点。康复护理学是一门以实用性和技能性强为特点的新兴学科,在我国仍处于初步兴起、积极传播、总结实践并探索改革的阶段,尤其是其在高等院校中教学方法的改革仍然处于探索阶段[4]。本研究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康复护理学的本科教学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选修课康复护理学课程的学生,2015年学习课程的学生为对照组,2016年学习课程的学生为试验组。其中试验组31名学生,对照组30名学生。试验组男生2名,女生29名,年龄(20.15±1.02)岁;对照组男生2名,女生28名,年龄(21.05±0.94)岁。两组课程安排、任课教师及学生性别构成、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康复护理学共有7个章节的教学内容,两组的教学课时均为32学时,由同一个教师队伍任教。1.2.1试验组教学方法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充分发挥课程学习小组的优势,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①课程开始前的准备阶段:课程开始前即将本章节将要学习内容的教学视频、图片和授课使用的ppt以及本章节自测题等统一发放给学生,学生则在教师预先发放的教学视频等基础上,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或者图书馆相关书籍和文献查找完成自学。自学过程中学生将存在的问题形成书面材料的形式提交课程学习小组。②学习小组总结讨论阶段:待所有学生均完成自学,并用本章节自测题检验自学效果后,各学习小组对组员存在的问题进行组内讨论等方式解决,经学习小组讨论后仍未能形成一致解决意见的问题(每组1个或2个问题)待上课后提交课堂讨论。③课程学习阶段:课程开始后,各小组分别提交本组存疑的问题,其余小组成员积极发言补充,并对其他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然后由老师对各组存疑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课堂讨论。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流程帮助学生充分掌握课程内容。1.2.2对照组教学方法采用传统教学法逐章系统讲授。

1.3效果评价

1.3.1课程成绩评价本课程为选修课,平时成绩由教师根据学生在讨论活动中的表现计分,采用百分制,占总成绩的30%;期末理论闭卷考试成绩占70%。1.3.2问卷调查采用张喜琰等[5]编制和广泛应用的自主学习能力调查问卷,该问卷更适用于护理专业大学生(Cronbach’sα=0.822),问卷包括学习动机、合作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信息素质4个维度,总共30个条目,其中学习动机包括8个条目,自我管理能力包括11个条目,合作能力包括5个条目,信息素质包括6个条目。均采用5级计分制,分值越高说明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越强。调查问卷由教师在最后一次课程结束后课堂上统一发放,并现场回收,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分析。学生年龄、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分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学习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

护理试用期个人总结篇8

供电系统的持续运行是通信畅通的基础,蓄电池起到重要的作用,这里主要是时下应用广泛的48V直流电源。蓄电池的工作地位、不完善性与故障统计决定着它的维护工作非常重要。在供电系统中,有约51%的系统故障是因为蓄电池组故障或是维护不当而引起的。在蓄电池的维护中,首先要有效避免蓄电池爆炸事故的发生,另外对于其他的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后发现蓄电池对于温度的影响较大,需要保持机房的有效温度,温度每上升6度,蓄电池的寿命将会下降一半。要准确地测量蓄电池的电解液密度,需要每年进行一次核对性容量试验。

二、提高通信电源的维护管理

2.1日常维护项目

电源设备的维护包括日常维护与巡检,在日常维护中主要是指机房环境的管理与运行状态的检查。

(1)对于开关电源设备进行检查,它的运行状态可以通过监控单元调出,查询到状态参数是否符合正常范围。参数包括电压、频率、直流输出电压与告警记录等;

(2)对于供电的状况进行查看,要对电网运行的状态进行统计分析,需要有测试记录,周期为两个小时左右,记录相电压、电流、停电时间与恢复时间等;

(3)48V直流供电状况、记录,包括输出电压、充/放电电压与电流等;

(4)故障维修,对于出现的问题需要及时进行维护修理,避免造成更多的故障,将维修情况记录到相关的维护记录中进行备案。

2.2巡检内容日常维护

主要是针对电源设备进行检查,而日常维护则更多是出于对成本与效率、费用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除了动力设备检查外,巡检还包括机房环境、空调、接地系统、消防、动力环境监控设备等。多年的维护经验告诉我们,蓄电池一个重要的维护指标需要维护人员掌握,那就是蓄电池组浮充总电压设定在53.6V,单节蓄电池浮充电压控制在2.23至2.28之间,如低于2.23V长期浮充,会造成充电电压不充,蓄电池电量不足,如高于2.28V长期浮充,会造成充电电压过高,形成过电压充电,电压过低、过高都会严重影响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为加强蓄电池的维护,现运行部门多加装蓄电池巡检仪,巡检仪功能很多,具备监测浮充总电压、总电流以及单节蓄电池电压,内阻等功能,可设置总电压与单节电压越线告警,为及时发现蓄电池故障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巡检仪还具备存储测试记录,上传测试与时时测试数据的功能,供维护人员及时掌握蓄电池运行情况,发现故障可及时处理。巡检仪还可提供蓄电池测试资料打印,这些新的检测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蓄电池维护质量。巡检同样分为准备阶段、作业阶段与总结阶段。在准备阶段要按照编制好的巡检计划落实人员、车辆、工具与材料备件等,保证不会出现其他意外的情况。在现场作业时,巡检包括检查、试验与测量,根据日常维护标准来操作,将巡检记录于特定表格。

2.3维护运营管理

在巡检中受到持续供电的通信电源的影响有一定的限制。这样就会有可能造成形式主义,起不到真正的作用,所以需要更高的巡检要求,保障效果与作用。首先要编制巡检具体项目,明确操作规程。对巡检的对象与范围进行明示,对于数量较多时,可以采用周期性分段巡检的手段与方式。对于重要的阶段与事故多发地需要优先巡检。通常来讲,对于安装以来三个月没有维修过和设备、维修后三个月没有巡检的设备以及容易发生季节性水浸设备都需要进行巡检,另外对于易受雷击部位、无人值守的偏远基站需要重点关注。通信系统运营维护部门的动力设备部可以根据系统的实际情况编制自己的巡检计划。设备一般均采用双48V直流供电,所以在采购时直接采用双电源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维护中的时间紧迫问题。对于维护形成管理计划,并对所有的实际发生情况都进行工作记录,从总结中发现不足,进行改善。

2.4维护效果评价

在完成巡检之后,运营维护中心要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巡检的覆盖率,基站的数量与维护的数量是否呈一定的比例,与往年进行比较,来确定未来年度的维护比例;

(2)对计划完成率进行考核,计划完成率就是指对于编制的年度维护计划是否保持保量的完成,对于实际完成情况按照维护管理制度与奖惩制度进行奖励或处罚,明确责任心,强调责任意识;

(3)对维护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于巡检记录表中的记录信息进行周期总结,把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统计,从这些分类统计中发现故障未来发生的可能性与原因。对于内容不多的巡检记录可以采用按照检查内容进行分类。

三、结语

护理试用期个人总结篇9

用excel建立数据库,调查资料收集后输入数据,进行录入核对,ioD值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组间两两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LSD)法,p<0.05,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2.1五年制高职护生人体解剖学考试成绩分布将全部参加人体解剖学考试的学生成绩按以下9个区间分组统计:100,90~99,80~89,70~79,60~69,50~59,40~49,30~39,0~29。结果显示,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上述各区间所占比例分别为:0.00%,1.59%,5.08%,7.62%,14.29%,22.54%,22.54%,19.37%,6.98%,成绩呈负偏态分布,平均成绩为51.38分,以40~59分学生居多。

2.2五年制高职护生入学适应状况将人体解剖学期末考试成绩由高到低进行排列,得分位于前30%者确定为高分组(n=94,平均分为71分),后30%定为低分组(n=94,平均分为33分),其余为中等组(n=127,平均分为50分)。统计结果显示,不同成绩等级学生的入学总体适应性水平差距显著(p<0.05),3组学生入学总体适应性水平依次是:高分组>中等组>低分组,学生入学后适应状况不均衡。

2.3五年制高职护生入学适应性与人体解剖学学业成绩相关性分析由表1可知,高分组、中等组及低分组学生的总体适应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高分组总体适应得分为(131.02±0.66)分,分别与中等组及低分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等组与低分组比较除交往适应外,其他维度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与思考

3.1五年制高职护生人体解剖学期末考试成绩呈负偏态分布人体解剖学是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该课程主要帮助护生建立起正常人体形态结构框架,为其后继医学基础课以及护理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在五年制高职护理院校,该课程设置在第一学年的第一学期,是高职护生进入专业院校后接触的第一门医学基础课。该课程几乎涵盖了医学领域1/3以上的名词;新名词数量多,内容庞杂,是本课程的特点[7]。此外,五年制高职护生入学起点为初中毕业,其在入学前后接受的教育课程差别显著,学生对新课程尚未确立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本研究中,五年制高职护生对医学基础课程不适应以及人体解剖学课程的自身特点,导致该课程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呈负偏态分布。该成绩分布态势在笔者的意料之中。

3.2五年制高职护生入学适应状况不均衡现状与人体解剖学成绩的相关性五年制高职新生正处于由青少年向成人过渡的时期,这一阶段发展最迅猛的社会性需要包括受人尊重的需要、友谊的需要和交往的需要。而五年制高职新生在这样一个阶段离开父母和家庭,开始独自学习生活,他们需要与同学、朋友、老师等进行各种交往,经常要面对和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因此,新生的入学适应问题显得异常突出。所谓入学适应性是指学生在进入新的学校后,面临内容广并以自我监控为主的学习任务,能否发展出新的学习能力,以适应学习任务的转变;能否在新环境中建立起协调的人际关系;具备自己安排与照顾日常生活的能力以及自我情绪控制的能力[8]。本研究基于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医学基础课程的设置,结合学生人体解剖学期末考试成绩状况,针对性地对本校护理新生的入学适应性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入校后分别在生活环境适应、学习适应、交往适应、情绪适应、生活自理适应以及总体适应方面呈现不均衡状况。适应性好的学生,其学习主动性较强,能够把握课程重点,摸索出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生活自理能力较强,能够处理好与同学、朋友、老师之间的关系,具备人际交往知识、交流方法和技巧,其人体解剖学期末考试成绩居于前列;而适应性差的学生,该课程期末考试成绩则不理想。

3.3思考鉴于五年制高职护生的身心特点以及人体解剖学的课程特点,授课教师应积极开展适合我校护理专业现状的课程改革,注重本课程与临床护理工作的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人体解剖学知识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指导意义。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降低理论内容的难度,根据护理专业特点予以简化。授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选用多种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中通过学生在自身或同学之间共同用体表标志定位深部结构的体表投影,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模型或标本确定护理操作的部位,叙述经过的层次结构、局部结构特点和应注意的问题等,为学生正确实施操作奠定基础;设置临床护理案例,运用人体解剖学知识进行解释,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考核中提高技能考试分值比例,增加体表标志的定位、体表投影的定位和在标本上演示及叙述局部操作的内容,利用考试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

护理试用期个人总结篇10

关键词:水质;自动监测;日常运营;精细化维护;

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只有在确保系统能够正常、稳定的持续运行,得到有效数据的情况下,才可真正在水质监测中能起到重要的预警作用。由于本系统的运行涉及到自动化、环境监测、化学分析等多个学科、跨领域的知识,因此必须对其进行专业、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同时也对运维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南海区水源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以下简称“南海水站监测系统”)位于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北江大提,是一套以19台自动分析仪器为核心,从水样的采集、过滤、分析到数据的显示、传输、存储等全自动化的监测系统。其监测断面为东平水道的北江流域,是佛山市南海区第二水厂的取水点(该水厂是佛山市日供水量最多的自来水厂之一),该系统能实时、连续、准确地掌握和评估东平河水质状况及动态变化趋势。

我公司在完成南海水站监测系统的前期建设和中期的安装调试验收工作后,受佛山市南海区环境保护监测站委托,从系统试运行开始,就一直负责系统的日常运行与维护管理,水质自动监测站是否能持续长期正常运行,取决于仪表的日常维护工作是否做好,精细化的维护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以下是我司针对部分参数列举的日常维护内容:

1、五参数的维护

每星期到达现场,检查仪表表面状况,室内环境状况,保持仪表表面洁净,无冷凝水,保持使用环境通风,无激烈振动。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动作,解除干扰。

每星期检查仪表的显示状态,每三个月检查连接电缆是否牢固。

经常检查电源供电电压。保证仪表使用的电源为220V/50Hz±10%,不正确电源有可能造成仪表烧毁。如果供电电源波动超过容许范围,我们会立即将仪表的电源断开。(为保证仪表能够恢复其内存参数,断电后最少在10分钟后再接上电源)

仪表与传感器之间信号线性关系是准确测量的保证,所以,除了保证传感器正常可靠以外,定期的检查与校正也是准确测量的保证。每个星期应检查所有传感器(包括温度、电导、pH、溶解氧、浊度)连接是否完好,电缆线是否有破损,传感器表面是否结垢或脏污,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针对不同电极,应按其不同要求进行维护。

2、总磷总氮日常维护

总磷、总氮分析仪是根据吸光法原理,将经消解的水样通入检测器,通过计算某一波长的吸光强度,得出总磷、总氮的含量。仪器的测量原理和装置的特性,决定了维护周期、维护量。

2.1.维护人员每周对仪器进行巡检,查看仪器运行情况,读取现场数据,确保没有异常状况。

2.2.仪器运行使用的试剂、纯水,维护人员每周进行检查,确保试剂、纯水充足,每隔两周试剂要更换一次,确保测量质量。

2.3.维护人员每月对仪器进行全面维护,检查仪器采水管路是否有脏、堵塞、脱离现象;装置内送液管是否有堵塞、漏、脱离、掉下现象;各电磁阀的动作是否正常;送液泵、气泵、试剂泵、各液体计量泵的动作是否正常,有否异常声音;加热室、检测器是否正常工作,有没漏液现象;打印机的工作是否正常,记录纸的剩余量;废液容器的储液量,是否需要回收处理;试剂容器、纯水容器的状况,是否需要清洗。

2.4.维护人员每三个月要对仪器管路、试剂容器进行清洗,六个月进行一次仪器易损配件、装置内管路更换,主要配件如试剂泵一年更换一次。

3、氨氮分析仪日常维护

氨氮分析仪采用气敏电极测试,运行比较稳定,日常维护能确保仪器测量质量,为水站提供可靠数据。在维护时应做到;

3.1.每周检查管路、试剂瓶状况,管路是否有气泡,试剂余量是否充足。

3.2.每两周更换试剂,在每次更换试剂后,做一次系统管路填充,然后做校准,查看校准结果如何,如不通过,查找原因。

3.3.每30天移位一次软管,每180天更换一次软管和t形片。

3.4.每月更换一次电解液,每三个月更换一次薄膜。

4、高锰酸盐指数分析仪

4.1.每周至少巡检一次,查看仪器运行情况,检查光度计的工作情况是否正常;卤光灯是否发光;各液位计是否正常工作;各蠕动泵是否正常工作;各阀门是否正常;oRp电极、pt100、加热棒工作是否正常;检查调节模块各项功能。

4.2.每两周更换一次试剂,保证测量质量;三个月做一次手动校准;

4.3.每月清洗一次恒流器、光度计内管路、反应室和试剂瓶,减少仪器内环境污染造成的测量影响;

4.4.每三个月检查并清洁管道和接头,半年更换一次蠕动泵软管;

4.5.每2年更换一次anaCon2000模块的内部电池。

5、toXcontrol毒性仪日常维护

毒性监测仪是采用深海发光菌(费歇尔弧菌)在水中遇毒性物质时本身发出的荧光强度发生衰变的原理进行毒性物质的检测。菌种本身对环境比较依赖,在维护的时候注重为其提供适应条件,尽量让测试更准确。

5.1.定期为仪器添加新的发光菌悬浮液。维护人员一周培养一次菌种,唤醒期为20小时,保存期为一周。一般添加20ml足够仪器测量一个星期,有时候菌种会因污染或不正确操作造成大量死亡,维护人员巡检时会查看历史数据,若存在异常,及时更换菌种。

5.2.维护人员每星期到达现场,负责配制盐溶液和控制样溶液并更换,清洗仪器内的所有模块、小黑管、进参考样和被测水样的管道、pmt光强测试盒,更换注射器。

5.3.维护人员每个月对仪器进行一次全面维护,将所有模块取出并清洁干净,清洗整个仪器并给定向臂杆、注射器马达上油。

5.4.每隔三个月,维护人员要更换小黑管、注射器尖头上的透明管套、进参考和实际水样的管子,检查风扇底部通风情况和仪器后面的通风情况,保证仪器一切正常,若其中一部分出现问题,马上采取方案解决问题。

5.5.每年维护人员要对仪器的温度、体积、光强进行校准,检查搅拌装置、传送带、定向臂的工作情况,判断工作是否正常,是否存在隐患。同时要注意检查运用程序的更新状况。

6、重金属分析仪日常维护

在线痕量金属分析仪是设计用来自动监测水中的痕量金属的,它使用电气化学技术中阳极溶出伏安法原理测量。仪器的维护频率由水样的特性和分析频率决定,一般,进行高频率的维护,可使仪器的数据更精确。

6.1.每两周至少进行一次蠕动泵的校准,一周要对工作电极表面进行清洗一次,在清洗完工作电极后,对工作电极重新镀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