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幼儿园试用期个人总结十篇幼儿园试用期个人总结十篇

幼儿园试用期个人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3:04:50

幼儿园试用期个人总结篇1

为了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克服不足,以及上级领导工作的要求,现将三个月的工作做如下简要回顾和总结

我一来,园长就把我安排在新开的bb班当班主任,这个班可是全园最小的一个班级啊,面对二三岁的幼儿,这可是考验我耐心的时候到了。第一个月,我先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为出发点,例如: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让幼儿先稳定情绪。一个月过去后,幼儿都慢慢喜欢上幼儿园了,都喜欢与老师,生活老师一起相处了。就可以开始开展教学活动了,我认真写好教案,准备充足的教具;虚心接受教学主任,年级组长给我提出的问题,在活动中,我通常是以赏识的教育方法,用爱心去温暖每一位幼儿,发扬孩子们的长处,让孩子自由的说出他(她)们想说的,给每一位孩子一种畅所欲言的环境。

在保育工作中,我与生活老师互相搭配。户外活动时,先给孩子垫好毛巾和换好鞋子再出去,户外活动回到教室后发现幼儿的衣服湿了,马上给幼儿换衣服。天气转变后,及时给幼儿增减衣物;,饭前便后,我都会督促孩子用正确的方法洗手;喝水的时候,提醒孩子不要说话,培养孩子安静喝水的好习惯;吃饭时,观察每一位孩子的进餐情况,提醒幼儿吃饭时安静,不挑食的好习惯;午睡时,给幼儿讲故事,让幼儿安静入睡。根据天气情况,为孩子盖好被子。

在家长工作中,我通常是用家园互动,手牵手联系表,电访,家访的形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向家长反应幼儿在园表现及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讨论用最好的方法,和家长一起纠正幼儿的不良的习惯。虚心地听取各位家长的意见,让家长感到放心

幼儿园试用期个人总结篇2

作为教师要善于借助多样化的活动开展策略,创设轻松愉快活动环境,促进户外活动的高效开展。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小班户外活动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小班户外活动方案1设计意图:

为幼儿提供有趣的生活活动情景及玩教具,让幼儿在欢快的游戏中掌握基本的技能,是我们寓教于乐的基本原则。根据幼儿模仿能力较强、喜欢玩游戏这一特点我选择了室外和孩子们一起玩耍游戏,在玩中学会并锻炼幼儿的双脚跳跃能力和基本技能。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练习钻过70厘米高的障碍物。

2.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及灵敏性。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小兔头饰若干,数量为幼儿人数2―3倍的蘑菇卡片,小篮子4只。

2.在场地中间悬挂一条高约70厘米的长绳,布置成"树林";

场地一端四散撒上"蘑菇"。【幼儿园ppt课件制作】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组织幼儿做"小动物来做操"的模仿操。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告诉幼儿今天的游戏内容。

指导语:今天兔妈妈要带小兔去采蘑菇,可是有一片树林挡住了我们的去路,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过去呢?

2.幼儿想出多种办法后,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哪种方法,最后得出结论:钻过树林采蘑菇。

指导语:现在就请小兔试着钻过树林采蘑菇,如果你钻过去了,采到了蘑菇,请你告诉我你是怎么钻过去的。

3.教师请尝试成功且动作正确的幼儿告诉大家是怎么钻过去的并示范给大家看,教师小结钻的动作要领:双膝弯弯,腰弯弯,低着头儿钻钻钻。

4.教师请全体幼儿用正确的方法练习,教师随机指导。

指导语:现在小兔们就可以用刚才学过的方法钻过树林采蘑菇了,小兔们出发!

5.幼儿游戏,当幼儿把蘑菇全部采完游戏结束。

三.结束部分

1.兔妈妈表扬认真学本领的小兔,小兔们把蘑菇送给兔奶奶吃。

2.复习儿歌"快乐的小兔"。

幼儿园小班户外活动方案2一、活动主题

如何充分利用市局配送的户外活动器材和__户外运动包(含自购)组织开展户外游戏活动。

二、活动组织形式

本次活动采取先分散后集中的方式进行。以镇办为单位组织相关幼儿园利用市局配送的户外运动器材和__户外运动包(含自购)开展活动,在幼儿园组织活动的基础上再组织召开辖区所有幼儿园参加的现场观摩会(观摩会在一所园举行,由辖区一园或几所园共同展示),最后在全市进行总结交流并评比表彰。

三、参加活动对象

参加现场会展示的对象为201_年享受中央奖补的所有幼儿园(含全市31所民办奖补的幼儿园)。观摩对象为辖区所有幼儿园。

四、活动展示形式

现场会户外活动展示形式不限,可利用配送的一种或多种器材组织开展活动,可组织多班集中展示,也可以班为单位进行展示。

五、活动安排

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__年_月_日至_月上旬)

各镇办中心学校召开动员会,相关幼儿园迅速组织开展户外游戏活动,各中心学校深入到相关幼儿园进行指导,安排部署第二阶段现场观摩会的各项工作。

第二阶段:现场观摩阶段(20__年_月中旬)

以镇办为单位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时间半天,辖区所有幼儿园园长、教学园长、部分骨干老师参加。现场会期间市局派人参加,并以片为单位对各镇办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评分排名。各镇办于__月__日前将观摩会举办时间、地点报局学前教育管理科,如上报时间有冲突或因天气原因不能如期举行的再另行确定。

第三阶段:总结交流阶段(20__年_月下旬)

组织召开全市幼教干事、幼儿园园长参加的总结交流会。以镇办为单位汇报利用户外运动器材组织开展户外游戏活动的经验、做法、不足及以后努力方向。总结交流以ppt的形式进行。总结交流期间组织专家对各地总结交流情况现场评分(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六、活动表彰

镇办根据各参加园的活动开展及现场会展示情况进行评比表彰。市教科院对活动成效明显的单位进行表彰,表彰分中心学校和幼儿园两个层面。本次活动评比以现场会(占60%)及交流会(占40%)两次评比成绩进行综合评分,设立一、二等奖若干名,并从中挑选参加20__年的全市现场推进会。

七、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

市教育局成立由__同志任组长,___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由__负责_。各镇办也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加强活动的指导督查。

2、认真组织。

各镇办要认真组织所有参加园开展户外游戏活动,凡拒不组织开展户外活动、不参加展示活动的将名单上报局学前教育管理科后收回奖补配送物资。要精心设计组织安排好本地现场观摩活动各个细节,确保活动安全有序。

3、强化宣传。

各镇办及时撰写宣传报道,上传至__教育信息网、__教科研网。同时注重整个活动过程资料图片的收集整理,为总结交流会ppt做好准备。

4、形成常态。

各地要以这次活动为契机,认真落实《__市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南(试行)》,督促组织所有幼儿园开展户外游戏活动,形成户外游戏活动常态。建立《__市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南(试行)》落实的督查机制,每月对辖区幼儿园督查不少于一次,确保幼儿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幼儿园小班户外活动方案3【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两人或多人合作进行手膝着地爬的方法,增强四肢肌肉力量,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2.在活动中增强竞争的意识,体验用纸盒玩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鞋盒若干个。

2.装洗衣机等的大纸盒几个。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游戏:穿大鞋。请幼儿将双脚套进大鞋里,比一比,看谁走得又快又稳。

2.基本活动。

(1)师:小朋友们想想看,除了可以用脚穿大鞋进行游戏外,这种鞋盒还可以怎么玩呢?

(2)教师请幼儿用手套进去爬一爬,并提醒幼儿手和膝盖要同时着地爬,以免幼儿因为身体前倾而跌倒。

(3)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进行比赛,看谁爬得又稳又快,并请爬得快的幼儿进行示范,总结爬得快的经验,请大家一起学习。

(4)师:如果两个人有三个鞋盒,要把手都套进去,应该怎么办呢?

(5)教师请幼儿找伙伴进行尝试,并将某些幼儿的好方法介绍给其他幼儿。

(6)组织幼儿进行比赛,设置一条线作为起点,几组幼儿同时进行,决出优胜者再进行下一轮比赛。最后请爬得最快的一组向大家展示他们的方法,大家一起进行评价,并向他们学习。

(7)教师出示大的纸盒。

师:这么大的纸盒,也是让我们爬的,我们应该怎么爬呢?(请幼儿想象并讲述方法后进行尝试。)

(8)请一个幼儿到大纸盒里爬一爬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9)让幼儿分小组进行大纸盒的练习,教师在一旁观察并进行指导。

(10)将幼儿分组,进行比赛。(教师确定起点与终点,让幼儿按直线进行爬的活动。)

3.放松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上下抖一抖手腕,然后手扶着腰,前后左右晃一晃,摇一摇,放松手腕和腰部的肌肉。

幼儿园小班户外活动方案4一、活动主题

如何充分利用市局配送的户外活动器材和__户外运动包(含自购)组织开展户外游戏活动。

二、活动组织形式

本次活动采取先分散后集中的方式进行。以镇办为单位组织相关幼儿园利用市局配送的户外运动器材和__户外运动包(含自购)开展活动,在幼儿园组织活动的基础上再组织召开辖区所有幼儿园参加的现场观摩会(观摩会在一所园举行,由辖区一园或几所园共同展示),最后在全市进行总结交流并评比表彰。

三、参加活动对象

参加现场会展示的对象为201_年享受中央奖补的所有幼儿园(含全市31所民办奖补的幼儿园)。观摩对象为辖区所有幼儿园。

四、活动展示形式

现场会户外活动展示形式不限,可利用配送的一种或多种器材组织开展活动,可组织多班集中展示,也可以班为单位进行展示。

五、活动安排

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1_年11月9日至12月上旬)

各镇办中心学校召开动员会,相关幼儿园迅速组织开展户外游戏活动,各中心学校深入到相关幼儿园进行指导,安排部署第二阶段现场观摩会的各项工作。

第二阶段:现场观摩阶段(201_年12月中旬)

以镇办为单位组织召开现场观摩会,时间半天,辖区所有幼儿园园长、教学园长、部分骨干老师参加。现场会期间市局派人参加,并以片为单位对各镇办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评分排名。各镇办于12月10日前将观摩会举办时间、地点报局学前教育管理科,如上报时间有冲突或因天气原因不能如期举行的再另行确定。

第三阶段:总结交流阶段(201_年12月下旬)

组织召开全市幼教干事、幼儿园园长参加的总结交流会。以镇办为单位汇报利用户外运动器材组织开展户外游戏活动的经验、做法、不足及以后努力方向。总结交流以ppt的形式进行。总结交流期间组织专家对各地总结交流情况现场评分(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六、活动表彰

镇办根据各参加园的活动开展及现场会展示情况进行评比表彰。市教科院对活动成效明显的单位进行表彰,表彰分中心学校和幼儿园两个层面。本次活动评比以现场会(占60%)及交流会(占40%)两次评比成绩进行综合评分,设立一、二等奖若干名,并从中挑选参加201_年的全市现场推进会。

七、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

市教育局成立由秦治华同志任组长,付卓志、邵莲、向艳、田艳娥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由付卓志负责郑场线、田艳娥负责陈场线、向艳负责杨林尾线、邵莲负责城区线。各镇办也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加强活动的指导督查。

2、认真组织。

各镇办要认真组织所有参加园开展户外游戏活动,凡拒不组织开展户外活动、不参加展示活动的将名单上报局学前教育管理科后收回奖补配送物资。要精心设计组织安排好本地现场观摩活动各个细节,确保活动安全有序。

3、强化宣传。

各镇办及时撰写宣传报道,上传至__教育信息网、__教科研网。同时注重整个活动过程资料图片的收集整理,为总结交流会ppt做好准备。

4、形成常态。

各地要以这次活动为契机,认真落实《__市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南(试行)》,督促组织所有幼儿园开展户外游戏活动,形成户外游戏活动常态。建立《__市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南(试行)》落实的督查机制,每月对辖区幼儿园督查不少于一次,确保幼儿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幼儿园小班户外活动方案5一、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玩沙包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大胆创造出几种不同玩沙包的方法。

2、初步了解沙包的制作过程。

二、活动准备:

沙子、留着口的半成品小沙包若干,针、线,沙包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场地。在音乐《健康歌》的伴奏下,组织幼儿做热身运动,活动一下身体的各个部位。

教师出示沙包说:“小朋友认不认老师手里拿的什么东西呢?”

幼儿:“沙包。

(二)过程:

老师:“沙包是怎样制作的呢?小朋友跟老师一起做好不好?”

幼儿:“好。”

师幼共同做沙包。

1、请幼儿没人选择一个半成品的小沙包,想办法把沙子装进去。

2、教师帮忙缝好口袋。

3、组织幼儿互相交流,看看自己制作的沙包和别人制作的有什么不同。

(从大小、重量、图案等方面比较。)

老师:“老师将沙包发给你们,但是老师有个请求,小朋友比赛,看看谁想的玩法多,等一下教教老师好吗?”(引导幼儿自由玩沙包,鼓励幼儿玩出多种花样。教师观察孩子们玩沙包的方法,及时发现孩子与众不同的玩法。)

老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能用这么多方法玩沙包。现在请小朋友轮流来当老师,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这些玩法。”

老师总结沙包的玩法:沙包可以放在头顶上、肩膀上、手心上、背上走;拍手抛接沙包、手心手背抛接沙包;夹沙包跳、扔沙包、踢沙包、互抛互接沙包、用沙包跳房子、投掷沙包。

四、活动结束:

老师:“小朋友我们都想出这么多玩沙包的方法,一起到院子玩沙包喽”(带领小朋友到室外活动场地玩沙包。)

五、活动延伸:老师儿分成2组,进行沙包比赛。

夹沙包跳:让幼儿将沙包夹在两腿之间跳,看谁最先跳到终点,在跳动的过程中,沙包不能掉下来。

小蚂蚁运粮:将沙包放在背上弓着背进行“小蚂蚁运粮”比赛,在指定时间内看谁运的多。

托沙包:用球拍托着沙包进行竞走比赛。

幼儿园试用期个人总结篇3

[论文关键词]幼儿教师入职教育课程建设

一、我国幼儿教师入职教育发展现状及思考

我国新教师参加工作后有一年的“试用期”,试用期也被认为是“任职培养”,具有“入职教育”的含义。但是,幼儿教师“试用期”的着眼点,基本上是从用人制度和工资制度的角度来讲的,而不是着眼于新任教师的专业提高。幼儿园的新教师一般是一上岗就被看做是正式教师,没有专门的培养计划。有些幼儿园对新教师实行“师傅带徒弟”式的指导帮教,这种“手把手”的传授方式,一是受到老教师个人经验水平的影响,二是难以满足大量新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新教师的成长往往要经历一段艰难的摸索过程:没有人指引他们形成独立的心态和负责任的意识;没有人告诉他们学生与教师角色应当如何转变;没有专门的辅导,只凭感觉做事,做错了,没有承担责任的勇气等。幼儿园工作头绪多、责任重,幼儿园教师的入职适应远比其他行业困难得多。据统计,新教师的流失率为老教师的五倍多。

综合分析发现,问题源于我国目前的幼儿教师教育尚未形成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的局面。我们急需把教师职前培养和职后进修结合起来,改革职前教育的培养方式,加强联系实际;规范幼儿园的园本培训,建立促进幼儿师范院校和幼儿园教师培养一体化的机制;借鉴人才市场管理原理,总结过去教师入职教育的经验,动员师范院校、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基地幼儿园三方力量,形成供需协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驱动、同谋发展的伙伴关系,联合构建幼儿教师教育平台。

二、师范学院与幼儿园联合打造幼儿教师入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

我们的研究,还仅是试图站在幼儿师范学院的立场上,打破幼儿教师教育职前、职后的分离状态,通过与幼儿园的合作,摸索出一套规范的、适合我国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尝试架起幼儿教师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的桥梁。

1.基本思路。本研究在技术上沿着两条思路同时进行:一条是研究入职期教师掌握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工作技能的实践历程;另一条是研究幼儿教师适应新环境的心路历程。

2.目标定位。从幼儿教师终身教育的角度着眼,以入职一年的新教师为研究对象,建立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课程体系,帮助幼儿园形成有效的岗位培训机制,形成不断进取的教师团队;保证幼儿园高品质的保育和教育,促进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有效帮助新教师顺利进入教师职业的岗位技能适应期和心理适应期。

3.课程形成的步骤。第一阶段,采用访谈、问卷的调查方法,了解入职一年以内的教师在工作中的困惑、需要及情绪反应;了解有经验的教师在“传、帮、带”上的可贵经验;了解幼儿园管理层在这个方面的想法和认识,从而为课程的编写提供现实的依据。第二阶段,进一步查阅资料,补充和完善写作提纲。第三阶段,在实验幼儿园组织相关活动,对课程的相关章节做实践的检验。第四阶段,通过循环,进一步完善课程。

4.组织机构。由幼儿园和师范学院联合成立入职教育领导机构,共同编制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课程,建立幼儿园入职教育的组织管理网络,具体指导并实施幼儿教师入职教育工作。

入职教育的组织管理网络的塔尖是幼儿园园长、师范院校的专家;中间部分是总教练;下面是由骨干教师组成的教练团队。

管理网络的运行方式:园长聘任业务骨干充当总教练、教练担当对新教师的培训工作,并与他们签约;总教练对教练的阶段性培训进行检查和验收;入职教育结束,园长组织对新手进行考核,并据此对总教练和教练的工作进行评定。

5.课程内容。入职教育的培训课程大致包括如下方面:(1)教师素质训练:包括职业定向强化、教师行为管理、成功教师心理素质、教师礼仪、适应新团队训练等。(2)班级工作技能训练:包括集体教育技能的训练;个体教育技能的训练;与配班教师、幼儿家长沟通技能的训练;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训练等。(3)教学工作技能训练:制订课程计划,教学时间最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课堂中的技术,环境布置、评价和等级评定技能训练等。(4)保育工作技能训练:环境卫生,意外事故,疾病等的训练。

6.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实施。入职教育课程分为“入职集体培训”和“实习期同步培训”两部分内容。

“入职集体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也包括需要强调的重要工作内容讲座。“入职集体培训”应起到唤起工作热情、激发斗志、奋勇向前的作用,主要内容涉及职业道德、精神文明、园所文化。“入职集体培训”课程可以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形式是总教练邀请幼儿园相关人员或园外专家对新教师进行集体讲座,也可以通过集体活动渗透相关内容,如“入职宣誓活动”等。

“入职集体培训”一般在每学期开学前进行,具体内容涉及:(1)园所文化宣讲;(2)新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3)幼儿园职业道德教育及岗位职责;(4)幼儿教育理念的确立;(5)幼儿园管理制度,幼儿园规章制度;(6)安全教育;(7)幼儿常见疾病预防及卫生护理;(8)高效工作法介绍与幼儿园物品定位管理;(9)教师人际交往与沟通技巧介绍;(10)保育员工作技能以及评价标准讲座;(11)教育基本技能及评价标准。

“实习期同步培训”课程以时间为顺序,将新手在一年中应掌握的保育、教育技能分解在每一个工作日中,形式为“个别训练”与“小组训练”。

“实习期同步培训”中的“个别训练”是由新教师所在班级全体教师充当教练,负责按照教程每天对新教师重点进行技能培训,主要是以结对的方式在班级中进行。教练每周要与新教师谈话,主要内容是鼓励新教师的进步,分析新教师在本周即将学习的内容方面的不足,讲解技能要点,提出改进的建议,交代评价的方法等。示范讲解后,每天细心指导新教师的工作;新教师则要将教练所教内容记录下来,认真揣摩,对自己的工作体会要及时记录并加以反思。

“实习期同步培训”中的“小组训练”,由总教练负责组织,每两周进行一次对新手的心理辅导或技能强化。目的是为新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或者针对当前新教师的心理状况,组织一些心理游戏,舒解他们的紧张情绪等。

7.考核评价。教练对新教师进行分期考核,最后综合评价。具体方法采取专项业务考核、综合量化考核、技能评比、个人述职和协商评定等。总教练对教练的评定主要参考新教师的进步及新教师对教练的评价。按考核成绩状况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等。

8.总结反馈。师范学院的专家、总教练每两周要与教练一起分析总结阶段带教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商定解决的办法。每期入职教育课程结束后,幼儿园与师范学院要作一个大的总结,修订下期培训方案。对于涉及职前教育培养中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师范院校,加快职前培养方案和教育模式改革。

三、幼儿教师入职教育的基本策略

1.规划。幼儿园必须在新教师进入岗位前就对新教师的成长有所规划。这种规划首先取决于对新教师能力与特质的分析,在与新教师坦承交流的前提下,指导新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有所规划,并制定出时间表。

2.辅导。幼儿园的工作头绪多,并需要在一个工作日内全部涉及,新教师应付这样的日常工作很困难。教练对新教师的学习活动要注意观察、分析,提出适当的建议。教练要特别注意抓住每周的重点学习内容,采用指导、研讨和考核的方式,强化培养。教练还要注意培养新手的整合教育能力,引导新教师关注自己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与儿童的关系,关注是何种方法促进了教育效果的产生和优化。

3.示范。教练应当有准备地将每周学习重点呈现给新教师。示范是准备的重要内容。通过示范,让新教师清楚地了解工作技能的每一个细节及其原因;知道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教练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更重要的是获得对教学策略应用情景或条件的理解,获得对职业文化的理解。

4.谈话。教练与新手积极的、鼓励性的谈话,有助于帮助缓解新教师的心理紧张。教练的谈话内容包括介绍幼儿园的人、事、物,幼儿园的政策、资源、活动程序等;介绍幼儿生活管理、教学策略、压力处理等新教师最常遇到的问题,以及在某项比较专门的技术或策略上为新教师提供帮助等。

5.同伴互动。两周一次的小组活动,就是为新教师提供一个学习经验交流的平台。新教师被分配到独立的教学班级,所处的同事是自己的教练,在工作和学习中可能会产生自己远不如人的自卑。新教师彼此的交流会使他们产生归属感,通过听取别人的学习体会和总教练点睛的话语,还会使他们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四、关于构建入职教育课程的再思考

1.入职教育的处所是幼儿园,幼儿园的园所文化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要素。新教师的成长不仅仅是技能形成的过程,更是专业态度形成的过程。幼儿园应当成为“个人成长的学校,心灵寄托的家园”,幼儿园应当有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观、协作的团队精神、正确的工作理念、合理的工作目标和铁的工作纪律等,这些是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2.教练团队建设是影响入职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师徒制”的培训方式是目前培养新教师的基本方法。在很多情况下,这种方法效果不佳的原因是选拔“师傅”的标准仅限于“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忽视了“带教的经验”,加之没有系统的培养计划。所以,在实施有效的入职教育前,一定要培养一支能够领会教练课程,善于施教的教练团队。

幼儿园试用期个人总结篇4

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特点与影响因素是对学前儿童进行社会性教育的基本前提。研究者在这两方面做了许多研究。 

1.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特点的研究 

马婷婷(2013)采用陈会昌编制的《儿童社会性量表》,对245名3~6岁幼儿进行了调查,以研究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性别、年龄特征。调查发现,在社会性发展的总分上幼儿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年龄差异显著。〔1〕张莅颖、孙敬(2012)选取河北保定市186名4~7岁流动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同样采用陈会昌编制的这一量表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与常模相比,学前流动儿童社会性发展总分符合常模正态分布;学前流动儿童社会性发展总分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孩总分高于女孩;学前流动儿童社会性发展总分随年龄增长、家庭定居市区时间的增加及母亲文化水平的提高而提高。〔2〕 

围绕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些重要方面,研究者进行了比较细致的探讨。例如:吴育红(2012)分析了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指出城市化生活压缩了幼儿同伴交往的空间,家庭结构的变化导致幼儿缺少交往对象,教育者的教养观念也影响了幼儿的同伴交往。〔3〕郭苗苗(2012)对自由活动中大班被忽视幼儿的同伴交往行为进行了个案研究。〔4〕张凤(2011)则运用问卷调查法、情境访谈法和现场观察法,对5~6岁幼儿的同伴冲突解决策略进行了探究。〔5〕王芳、刘少英(2011)选择了3个班级的幼儿,对他们的同伴关系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追踪研究,以探究幼儿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及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6〕有研究者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特点进行了研究。赖佳欣、杨恒、郭力平(2012)通过层层递进的7个分享实验,考察了不同教育环境中3岁和5岁幼儿的分享行为特征,结果发现,5岁幼儿利他趋向显著高于3岁幼儿,且5岁幼儿在分享行为中已表现出一定的策略性;幼儿的分享行为不存在明显性别差异;教养环境会影响幼儿的分享行为;在无涉自身利益或关涉自身利益但无法把控结果的情况下,幼儿的分配行为更趋公平。〔7〕赵科等人(2013)则采用《儿童气质教师问卷》和《幼儿责任心问卷》,对357名4~7岁幼儿进行了调查,以研究不同气质类型幼儿的责任心发展特点。〔8〕罗丽(2012)就3~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特点、动机与影响因素,对北京市598名幼儿的分享行为和动机开展了教师评定问卷调查,并且对2所幼儿园240名幼儿的分享动机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发现,(1)随着年龄的增长,3~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表现越来越好,但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不是匀速的,4~5岁是幼儿分享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2)在分享行为的发生频率、类型及水平上,女孩的得分显著高于男孩。(3)幼儿分享行为的动机可分为同情利他、获得朋友、外貌吸引、不喜欢分享物、服从规范、逃避惩罚和互惠互利等七种。在有动机提示情况下,幼儿的分享行为显著优于没有动机提示时的表现。(4)同情利他是3~6岁幼儿分享行为的主要动机,但不同年龄幼儿的分享行为动机类型分布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分享行为的动机日趋复杂。〔9〕李灵子(2011)对2~3岁幼儿的同情与亲社会行为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10〕钟佑洁、李艳华、张进辅(2012)基于社会信息加工模型理论,运用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技术,对幼儿攻击行为的一般特征及其社会信息加工过程进行研究,以探讨身体攻击幼儿和关系攻击幼儿的社会信息加工特点。研究表明,3~6岁幼儿的攻击行为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孩的攻击行为多于女孩,身体攻击幼儿和关系攻击幼儿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会信息加工缺陷。〔11〕曾娟、谷中玉(2012)通过自然观察法对混龄班幼儿引发同伴冲突的原因进行探究,发现动作意图误解、故意挑衅、物品争议、空间和位置争议是引起混龄班幼儿同伴冲突的主要原因,研究者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帮助混龄班教师更好地处理幼儿间的冲突。〔12〕 

2.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 

有相当数量的研究集中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等家庭因素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刘丽莎等人(2013)在一项短期的跟踪调查中发现,父亲参与教养的质和量都会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重要影响。〔13〕刘国艳、陆克俭(2012)为了解婴幼儿早期社会性发展与母亲个性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深圳市22所托幼机构亲子班的867名月龄为30~36个月的婴幼儿的母亲进行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婴幼儿早期社会性发展异常与母亲的情绪不稳定有关。(2)母亲的个性特点对婴幼儿早期社会性发展有预测意义,如母亲情绪不稳定是导致婴幼儿出现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原因之一,又如母亲外向型的个性特点有利于婴幼儿早期社会性的良好发展。〔14〕薛建梦(2013)发现祖父母的教养方式也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重要影响。〔15〕许凤麟、牛静静(2013)发现特殊结构家庭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有重要的负面影响,如导致幼儿自制力差,社会认知偏差等。〔16〕张彩霞(2013)则研究了家里的电视等媒体设备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17〕国外研究者也研究过电子设备等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例如,YongsukKim等人(2012)研究了用多媒体播放童话故事与幼儿亲社会行为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多媒体条件下,听童话故事有利于显著提高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尤其是帮助和分享行为。〔18〕

正如钱立英(2012)在其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研究述评中指出的那样,当前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家庭、学校和同伴关系三个方面。〔19〕除家庭因素外,幼儿园教师和同伴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刘海红(2012)利用有关幼儿间发生纠纷及教师介入处理的录像,对日本幼儿园教师进行了访谈,了解其是如何看待幼儿纠纷及教师的介入的。结果表明,教师们普遍认为幼儿间发生的纠纷对幼儿的成长有帮助,可以提高幼儿的社交技能。教师应适时、适当地介入幼儿的纠纷,可先对幼儿的感受表示理解,等幼儿情绪稳定后,再鼓励幼儿思考解决办法。教师重视利用纠纷让幼儿学习理解他人,学会换位思考。〔20〕王振宇(2012)指出,儿童早期的性别化发展对其今后人格的最终形成和社会适应程度具有深远影响,呼吁人们关注幼儿园男女教师比例悬殊以及幼儿性别化发展问题。〔21〕 

二、关于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研究 

3~6岁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实施效果会直接影响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因此,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也是研究者非常关注的研究领域。从这三年的相关研究文献看,研究者关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1.关于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相关研究多采用文献分析法。研究者主要通过查阅教育家文集及各个历史时期有关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文献资料,试图以古观今,分析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发展趋势,提出对当今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意见建议,并预测今后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发展方向。例如,梁瑞雪(2013)整理了我国不同时期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特点,分析了我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发展趋势。〔22〕李彦琳(2012)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道德教育的变革。〔23〕甘剑梅(2011)对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内涵、性质及社会地位进行了梳理,认为社会领域教育具有常识性、道德性、生活性、人文性等特点,认为社会领域教育在幼儿园课程体系中应占据导向性地位。〔24〕 

2.关于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对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等作出了较详细的规定。然而,有研究者将《纲要》与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实践联系起来分析发现,《纲要》提出的目标失之于宽泛笼统,对一些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来说,指导性和操作性都不强。嵇珺(2012)具体分析了中、美、日、英、俄五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发现中国对相关目标的界定不够全面、相对空泛。〔25〕于开莲(2012)从结构和具体内容两方面详细比较了我国不同地区(上海、香港)以及日本、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的目标,发现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均强调了幼儿自我系统的发展、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建立、对他人的理解与认识及关爱和尊重、遵守社会行为规则和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认识周围环境等方面。〔26〕2012年底,教育部出台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对之前《纲要》提出的相关目标作了进一步的细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本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目标失之宽泛笼统,指导性和操作性不强的问题。 

3.关于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实践的有效性 

幼儿园试用期个人总结篇5

幼儿园班务要进一步提高我班的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幼儿和家长服务。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幼儿园班务工作总结,来欣赏一下吧。

幼儿园班务工作总结一、班级概况:

新一年钟声又敲响了,我们的学期也接近了尾声,回顾这一学期来的工作与生活,我们两位老师克服了种种困难,使教学井然有序。首先我们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使幼儿喜欢来幼儿园,小班幼儿入园后,由于环境的变化,对周围的人和事物都很生疏,而使他们情绪不安,有哭有闹。于是我们便以亲切的话语、和蔼的态度来关心、照顾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感到在园就像在家一样,老师就像妈妈一样温柔、可亲,慢慢地来消除他们陌生的心理,逐步让他们感到集体生活的乐趣。本学期我们根据《新纲要》、《幼儿发展水平的目标》的要求,结合班内幼儿实际发展水平,年龄差异等特点,合理制定了《班务计划》,积极开展探索型主题活动。通过一学期的幼儿园学习生活,每个孩子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为了更好的完成以后的工作,提高保教质量,将《纲要》精神贯彻到一日活动中,促进幼儿身心活泼、健康成长。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二、取得的成效:

(一)、共同生活

1、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都非常宠爱,什么事情都包办代替,养成了孩子的一些不良行为,针对这些情况,本学期我们注重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自己动手学穿脱衣服,在本班举行的穿脱衣服比赛中,每个孩子都有了很出色的表现。

我们还很注重幼儿的常规训练,幼儿入园后,一日的幼儿园生活与家庭的生活截然不同,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从家庭生活跨入集体生活是一个大的转折点,也是

幼儿成长的关键期。为了培养幼儿规范意识,我们采用直观的标记给幼儿确定他们的专属物品,如毛巾、茶杯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95%左右幼儿已基本能自觉遵守共同生活的基本常规,具有初步的规则意识。并能按要求整理归放物品、爱护玩具、物品。

3、在共同生活中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如:孩子们能愉快地进餐,进餐时能保持地面、桌面、衣服的干净;

用正确方法洗手。

4、96%以上的幼儿会使用礼貌用语,并能主动招呼熟悉的人。

在引进《6+1礼仪》

教学后,孩子们个个彬彬有理,得到了家长的高度赞誉。

(二)、探索世界

1、每天早晨我们会提供各种器械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锻炼幼儿的身体,培养他们坚强意志,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了一些丰富有趣的体育游戏:《切西瓜》、《麻雀和汽车》、《大风和树叶》等,孩子们都喜欢参加体育活动,95%的幼儿愿意尝试用器械进行锻炼,动作的协调性明显加强。

他们喜欢跳、跑等动作,动作开始协调,逐步学会了自然有节奏地行走。

2、在一日活动中,通过小故事、丰富的演习活动,幼儿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能主动避开危险,并告诉老师。

3、我班孩子探索的兴趣和目的性逐渐加强。

他们能以认真的态度对待老师所教之事,并有了动手尝试的愿望。比如:拿到新玩具时,既喜欢操作摆弄,同时也能认真看、动,听成人讲解,并试着改变玩法。

4、90%的幼儿能主动和同伴交往,接受他人邀请共同活动的游戏。

5、95%以上的幼儿能积极的心情参加各项活动,遇到困难主动告诉老师。

(三)、表达与表现

1、通过一学期的学习生活,90%的幼儿能听懂普通话,并能用普通话回答问题,92%左右的幼儿能理解儿歌、故事的内容,并能用普通话与老师同伴交谈,会用简短的语句表达自己的请求和愿望。

2、在生活中,85%以上的幼儿喜欢用感官探索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并对周围环境中的变化有探索的兴趣,在探索的过程中具有初步分析和比较的能力,并能对周围的物品进行分类、配对、排序等。

3、95%以上的幼儿能手口一致地点数2以内的数、掌握2以内数量的归类和排序;

认识各种简单的图形,初步使用图形进行组合拼搭。在操作摆弄物品时,幼儿逐渐认识了一些事物的属性,如:大小、长短、多少、简单形状等。

4、95%的幼儿喜欢参与音乐活动,85%左右的幼儿能根据歌词创编动作或仿编歌词。

他们也愿意试着用1—2种不同节奏,虽然节奏并不准确合拍,但是他们已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动作进行表达。

5、95%幼儿喜欢美工活动,能用多种材料,用涂、捏、撕、折、贴等技能表现物体的基本形状,会用简单的图形和线条构画出简单的情节。

90%以上的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运用多种材料进行环境装饰、节日美化活动等。

6、让幼儿在游戏中轻松愉快的学习,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游戏就是他们学习和生活。

期初,我们根据幼儿的特点,制定区角活动方案并将游戏贯穿于一日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区角活动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

(四)、家长工作:

我们非常重视家长工作,通过开设家园联系栏,,在家园栏中,我们为家长提供各类教育信息、保教知识、本周教育教学内容,小小的一块园地,便成了家长和老师的交流之窗。举办家长会也是我们交流的一种方法,开学初,我们便召开了新生家长会,以次达成共识,使孩子们能健康的成长。另外还开

展家园同乐活动,邀请家长来园共同参与亲子游戏,让家长在活动中观察和了解孩子动手动脑的情况,了解孩子在园的一些表现和活动状况。

三、存在的不足:

通过一学期的生活,虽然取得了不少进步,但是许多方面仍存在不足。如:由于部分孩子在家娇生惯养对教学工作配合的也不到位,致使孩子的进步不是很大。自理能力我们两位老师虽常抓不懈,可是仍有个别幼儿起床时一动都不动;在情绪上他们已开始产生调节情绪,但实际上尚不能真正控制。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教育幼儿是一项细致的工作,需要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共同协助,继续努力,对普通话、自理能力、表现自我等方面加强训练,争取更大的进步。

幼儿园班务工作总结范文忙碌而充实的一个学期即将结束了,我们在工作中做到一切以幼儿利益出发,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幼儿园开开心心地渡过每一天。回顾这一学期,现将这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日常教育教学工作

(一)、稳定幼儿情绪

1、孩子刚离开家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我们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去对待每位孩子,特别关注个体情绪情感需要:如:我们班的姜博武和王家宝每天来园都会哭闹,对待这些孩子子我们要很有耐心,我们总是在第一时间接近幼儿选择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与他交流,让他喜欢上幼儿园。

2、促进幼儿良好常规的形成。

(一)、为幼儿创设宽松的环境。

(二)、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幼儿初步的社会性行为,学习在集体中遵守规则,逐步接受老师的建议和指令,有良好地日常基本常规,乐意参加各种活动。

1、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孩子们能基本遵守各项活动中的规则,特别是在自由活动中的规则意识更强了。

2、在餐后活动、自由活动时间引导幼儿大胆、大方地与同伴一起共享玩具,同做游戏。

此外,利用儿歌来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常规、学习常规,提高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鼓励幼儿进行自理、自主的尝试,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自我服务意识。

二、教育教学工作

1、积极为幼儿创设愉悦、温馨的环境。

2、重视幼儿健康体质的培养和幼儿适应各种环境的技能。

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动作的灵敏与协调,坚持开展体育锻炼,保证幼儿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

3、针对班内个别幼儿交往能力欠缺的情况,为幼儿提供一个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培养幼儿会正确使用礼貌用语:请、谢谢、对不起等,初步懂得应互相关心和帮助的道理,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能初步做到友爱、互助。

4、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养成个人卫生习惯,尽量避免事故的发生。

三、合理开展区域活动。

1、根据主题活动及幼儿的发展特点,创设区域活动环境。

2、科学合理投放材料。

活动区材料的投放,是区域是否吸引幼儿的一大关键。因此在材料投放方面注重可操作性、变通性、游戏性和多层次性。有很多孩子都能记得将家中的废物带到区域中,变废为宝。

四、卫生保健工作:

卫生保健工作对小班来说更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一学期来我们两位老师和保育员全力配合,认真完成卫生工作,认真做好每日的卫生消毒及清扫,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除此之外,我们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避

免事故的发生。在生活习惯上培养幼儿良好进餐习惯、午睡习惯、个人卫生习惯等。

五、家长工作

学期中针对孩子的情况进行了有选择的家访、电访,平时利用来园接送时间有针对性的沟通,解决家园之间的误会、幼儿之间的摩擦。存在问题:

由于接送孩子大多是爷爷奶奶,部分老人还不识字,下学期的家长工作还应更细致、周到。

七、其他方面

1、两位老师、保育员之间能配合默契,及时讨论班内幼儿情况,解决问题,并做好观察记录。

2、随时向有经验老师学习,及时吸取新的观念,新的信念,并学以致用。

3、加强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阅读各类幼教刊物,及时了解幼教新动态。

在这一学期中,班级中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组织活动得到家长的认可,并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取得良好的效果。下学期:我们将加强班级常规;关注每一个幼儿,继续结合每周主题活动开展区域活动;我们两位老师和保育员终会遵循在工作中做到一切以幼儿利益为出发点,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幼儿园开开心心地渡过每一天。

幼儿园大班班务总结时间过得真快,一学期很快就要过去了。回顾一学期的工作,这学期时间短,活动多。因而,感觉时间过的特别快。在幼儿、家长、教师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之下,孩子们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特别是在学习习惯方面,幼儿进步很大。为了进一步提高我班的管理水平,更好地为幼儿和家长服务。现将本学期的班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品德方面

由于现在的幼儿在家里是独生子女,家中几个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所以很多孩子养成了任性、独占、不爱惜劳动成果等不良习惯。本学期我们将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放在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意识这一方面。我们精心为幼儿制作了“值日生”牌子,每天安排幼儿轮流值日,幼儿抹玩具柜,整理玩具,餐后收拾桌子,搬椅子等,虽然任务较重,但幼儿非常积极,每逢论到自己,总是早早来到幼儿园,积极地为大家服务。一学期下来,幼儿的劳动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我们还通过游戏“惊奇一线”、“汶幼杯风采大赛”、“智力快车”快乐abc”、“canihelpyou?”等游戏让幼儿学习相互合作,共同配合。利用“教师节”,组织幼儿大带小活动,请幼儿教弟弟妹妹做手工作品,送给幼儿园的每一位老师,既培养了幼儿作为哥哥姐姐的自豪感,又对幼儿进行了良好的节日教育,真是一举两得。

二.学习习惯方面

从小班开始,我们一直都注意幼儿学习习惯地培养。我们深知从小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会使幼儿终身受益。在活动时,我们鼓励幼儿踊跃发言,积极开动脑筋,坚持讲普通话;绘画、写字时,都要求幼儿养成安静的作业习惯,着力培养幼儿良好的书写姿势。还培养幼儿能勇敢地在成人及集体面前发言、说儿歌、表演歌舞。本学期,我们把重点放在培养幼儿良好的书写习惯这一方面,每次作业前都要求幼儿先把姿势摆好,书写过程中不断提醒幼儿保持良好的姿势,使大多数小朋友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幼儿的书写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另外,我们还培养幼儿勇于参加各项活动。如:绘画比赛等,让幼儿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幼儿的能力得到锻炼。

三、生活常规方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注重加强幼儿的卫生习惯的培养。在饭前、便后、手脏时提醒幼儿洗手,养成幼儿勤洗手的好习惯。现在幼儿已不需要老师的提醒,自己能做到视情况而洗手。吃饭时,我们在幼儿桌上放上盘子,供幼儿放骨头等。现在,幼儿能做到不挑食,保持餐桌的干净,如果有个别幼儿吃饭掉饭粒,别的小朋友就会提醒他注意。幼儿的卫

生习惯已经养成。在教师指导下,幼儿能将衣服叠好,摆放整齐。个别幼儿咬手指、衣袖的坏习惯,得到纠正。同时,我们还配合保健老师,做好预防接种和体检等工作增强了幼儿体质,促进了幼儿身体健康成长。

四、家长工作方面

我们每天利用家长接幼儿的时间和家长进行简单的交流,交代幼儿的生活学习情况,及时反映孩子的表现和进步,使家长能随时了解到孩子的情况。以便回去后能对进行交流和辅导。

幼儿园试用期个人总结篇6

所谓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将小学教育中的教学内容、管理模式下移到幼儿园,要求幼儿园的孩子像小学生一样上课、做作业、守纪律,甚至参加考试。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状况在民营幼儿园比公办幼儿园更为突出,大班比中班、小班更为严重。在一些民办幼儿园,从中班开始教授拼音、识字、算术、少儿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不仅像小学一样上午、下午安排上课,而且还给孩子留家庭作业,甚至还有期中、期末考试。有的幼儿园甚至在孩子入小学前将小学三年级语文、算术知识基本学完。

著名教育家卢梭曾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孩子提前学习拼音、算术、英语等课程虽然“没有输在起跑线上”,但从长远来看,这种超前学习将给孩子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比如,让孩子过早学写字,会造成孩子驼背和脊柱侧弯;长时间看书、写字会影响孩子视力发育,容易形成近视眼;缺少与同伴游戏和共同活动的时间,将直接影响孩子的社会化,损害孩子健康人格的养成;孩子提前学习小学内容,当进入小学低年级阶段时又重复学习那些课本内容,将让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等等。

导致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升学竞争向幼儿园蔓延

尽管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实施素质教育,中央政府三令五申,出台各种政策、法规和措施,但基础教育中的应试之风并没有丝毫改变。2001年开始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希望以此来推动素质教育进程,遗憾的是,十多年过去了,我们总结出许多课程改革的经验,但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升学压力大的现象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基础教育新课程和素质教育,在强大的升学竞争压力面前显得软弱无力,应试、升学竞争从高考一步一步向下蔓延到幼儿园。

各级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层层选拔好生源。小学、初中本属于义务教育,小学无须考试直接升入初中。但现实情况是,一些初中学校特别是优质的初中学校或者初中学校的“重点班”,可以公开组织考试,选拔优秀的小学毕业生。同样,一些小学为了迎合这种选拔又不得不向幼儿园选拔好生源,孩子在入读小学一年级前就要经过名目繁多的测试,而测试的内容恰好是小学的学科知识。一些名牌小学的“小考”录取率甚至比中考、高考还低。据《升学压力逼近学龄前儿童》报道,一所招生不到300人的小学有3000人报名。“考取”名牌小学成了幼儿园办学的唯一目标,并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学拼音、学写字、学算术、学英语就成了幼儿园课程的主要内容,想不教都不行。

(二)“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催化

不知从何时开始,“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一些家长认为“起跑早”“起跑快”肯定不会输,于是纷纷将孩子早早地推到小学课程学习中。即使幼儿园不教,家长也会向幼儿园提出要求,只有看到孩子每天能学到拼音、算术,能认字、背诗,家长才安心。在如此强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下,幼儿园只好引进小学教育的教学管理模式,以迎合家长的需要。

(三)校外教育机构故意“造势”,推波助澜

一些社会上的早教和培训机构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开设各种所谓“针对性”的训练班和“幼小衔接班”。为了吸引生源,针对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大肆鼓吹早教的重要性,甚至对家长展开一些功利、虚假的教育宣传,似乎不让孩子超前学习将耽误孩子的一生。再加上家长对学前教育缺乏科学的认识,在被各种宣传口号和标语弄得眼花缭乱的情形下,抱着“学了总比不学好”的心态,一批批家长早早地把孩子送上了“小学化”教育的征途。

(四)幼儿园教师队伍素质不高,将学前教育简单化

学前教育是为3~6岁儿童实施的为人生奠基的教育,是启蒙教育,要贯彻“保教结合”的原则,其主要教育形式应该是寓教于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学前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教育打好基础”。《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教育的工作原则是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相互渗透,有机结合;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

学前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形式决定了它对教育者素质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在爱孩子、读懂孩子的基础上,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创编各种活动,综合运用提问、讲解、观察、示范、游戏等方式,渗透人文、科学、语言、艺术等教育内容,把对孩子良好习惯和行为的培养贯穿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这对当前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教育和训练的幼儿教师来说是个很大的挑战,他们将无法胜任。

再加上多数幼儿园基础设施简陋,很难满足各种幼儿活动的需求。与其让老师劳神费力地去创编游戏活动,不如挂一块黑板、拿一支粉笔,教孩子读几个拼音、认几个数字来得简单方便,省钱省事。更何况,搞活动还要考虑安全问题,一旦有什么闪失,谁也负不起责任。总之,安排几十个孩子安安稳稳地坐着,给他们教学一些拼音、算术,既安全,又省事,还赢得家长的满意,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要改变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状况必须从观念到行动进行综合治理,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幼儿园试用期个人总结篇7

根据教育局文件精神,我园于xx年2月x日对开学情况开展了自查,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幼儿园基本情况。

黄陂区直机关幼儿园在岗教职工60人,本学期开办十二个教学班,共有幼儿410人。其中大班3个(5—6岁幼儿),中班4个(4—5岁幼儿),小班4个(3—4岁幼儿),托班1个(2—3岁幼儿)。每班配备两教一保。

二、执行课程情况。

我园于2月10日幼儿正式入园,在课程设置上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每日常规活动有早操、集体教学活动、生活活动、户外活动、午睡、游戏活动、自由活动、区域活动。每天户外活动不少于2小时。大、中、小班每天安排2次集中教学活动,活动时间分别为30分钟、25分钟、20分钟。托班每天安排1次集体教学活动,活动时间为15分钟。

三、规范办园情况。

我园严格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武汉市幼儿园课程纲要(试行)》精神,认真落实《武汉市幼儿园教育常规管理暂行(试行)》要求,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尊重幼儿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和兴趣。在收费上,严格遵照市物价局的有关规定,按一级园的标准收取,并进行了公示,接受家长的监督。

四、教师寒假读书活动情况。

积极开展“黄陂区中小学读书活动”,要求教师在寒假期间阅读《英才是怎样造就的》这本书,做好读书笔记,并在上班后上交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体会。而且,还扎实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和园本培训活动,切实加强提高教师素质,建立健全一系列保教规章制度,组织教师开展师德师风的讨论活动、学习活动。

五、日常管理工作情况。

我园统一制定了《幼儿一日作息时间表》、《教育教学常规要求》及《幼儿园保教常规及一日工作程序》,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我们建立了常规工作的“常规化、定期化”检查、反馈制度,并将它作为我园常规管理的首要内容、教学监督的重要手段、反馈工作意见与要求的主要途径来实施。而且,落实“每日巡查”制度,通过巡查,规范了一日活动的组织管理和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达到相互交流和共同提高的目的;行政领导不定期进行抽查,经常与保教主任沟通达成一致的意见并做反馈;年级组长负责本年级组的集体备课和备课的检查,做到有记载、有反馈、有评价。后勤部门积极为教育教学提供物质保障。

幼儿园试用期个人总结篇8

一、问题提出与概念界定

(一)研究缘起:一段引发思考的教育叙事一个周日的下午,笔者经过一个城乡结合部的村庄。一进村,就看到许多人家的院子里都有一些中老年村民在打牌,围观的人群中多是小孩子。在一户人家的门前,一个老妇人和一个约5、6岁的小女孩在整理蔬菜,职业的敏感让笔者本能地前去搭话。小女孩在帮着奶奶把蔬菜捆成若干小扎,而每捆一扎,就往里掺进一点小土块,小手的动作很熟练,这些菜要拿到集上去卖。“小朋友几岁了?”“为什么往菜里加土块?”“你上幼儿园了吗?”“家里都有什么人?”“妈妈爸爸呢?”除了最后一个问题小女孩回答“打工去了”以外,其余都一律不作声而由奶奶代答。原来,小女孩5岁了,父母在外地打工,7岁的哥哥随着父母进了城,她和奶奶爷爷留守在老家,靠种菜、卖菜生活,日子过得还好。老人家说,村里的壮劳力大都在外打工,孩子基本上都留在家里,由老人带着。回来的路上,小女孩孤独无语的表情始终在笔者的脑海里浮现,虽然作为外人无法知道这个小女孩的未来,但可以确定的是,她在人生之路的起点没有朝着“文明人”的方向走。[1]那么数以千万计的留守幼儿在其生命初期是否朝着“文明人”方向发展了呢?这是一个值得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概念梳理与界定1.农民工。“农民工”的中心词是“工”,意指做工的人;其定语是“农民”,表明主体原来的身份。具体来说,所谓农民工是在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受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等因素制约,由原来的务农者自发地转型为进城务工人员的统称,其根基是农民,但长期或相对长期地从事城镇建设工作。2.留守幼儿。“留守幼儿”是随着“农民工”之语用而产生的。结合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时代背景,“留守幼儿”可以定义为“在农村或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因父亲母亲外出打工而留在家里的年少儿童”。这类年少儿童多交由祖辈、亲属或邻里监护与抚养。3.学前教育与“前学习能力”。学界对“学前教育”的阐释很丰富。[2][3]学前教育概念中的“学”是指入小学,“前”是“之前”的省略式表述,以此界定时间段。可见,学前教育是一种接受小学教育之前的准备性培育,具有“前学校教育”的含义,它应该是建立在0—3岁早期保育、教育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可以将“学前教育”定义为:在幼儿能够接受教育与引导的初期到法定入学年龄之前这一阶段(一般为3—6岁),教育者根据其身心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个体施加的、有助于其全面健康发展的各类影响,以扶助其积累经验,在入小学之前做好身体、兴趣和能力上的准备。学前教育由此也可以称为“前学校教育”,那么通过“前学校教育”所获得的经验及良好行为习惯的总和,就可以被称为“前学习能力”。实践表明,以经验积累和行为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前学习能力”对儿童接下来的学校教育、甚至对其整个人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二、测试过程关于城乡学前幼儿发展差异方面的研究多为外部研究,即通过办学条件对比、经费投入数量对比、对留守儿童生存状态的观察,以推理的方式阐述相关问题,而很少对城乡学前幼儿的“前学习能力”进行直接的对比性测试。本研究即试图弥补这一研究的空白,测试对象全部为6岁的学前幼儿。研究者依据6岁幼儿“前学习能力”的水平常态,即6岁学前幼儿应该具有的经验及积累的行为习惯等,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划分的五个基本领域为基本框架,创编了一套涉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领域的口答测试题,对城市在园幼儿和农村留守幼儿进行测试。试题虽然不能全面反映6岁幼儿的前学习能力水平,但由于被试样本和测试题量大,涵盖面广,并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依据,所以还是具有一定的信度的。2011年寒假期间,研究者在江苏、安徽等26个乡镇对258名6岁留守幼儿进行了“前学习能力”测试,其中上过乡镇民营幼儿园而又离园失学的幼儿约占1/2。2011年3月,同一组测试人员在南京市5所幼儿园(其中公办园2所,正规民办园3所)对266名6岁学前儿童进行了同等测试。为求得样本数量的对等,在统计时城市在园幼儿测试结果被随机剔除8份,进入统计的数据为258份。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健康领域比较本测试不以知识为重心,而以作为一名准小学生应该掌握的一些生活经验或者常识为主要内容。统计显示,留守幼儿与城市在园幼儿的前学习能力水平存在很大差距(见表1),前者远远落后于后者。就健康领域来说,258名留守幼儿的平均得分是50.5分,城市在园幼儿平均得分88.65分(见表2)。可见,多数学前留守儿童在安全、自我保护、卫生等方面的知识非常缺乏,日常体育活动更是处于无序状态。个体生长初期的保健习惯及健康身体的培育,不仅是健康成长的需要,更是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幼儿时期生理发育水平或者身心发展状况会影响人的一生。测试还发现,多数生活在农村的留守幼儿不像想像中的“穷人家孩子早当家”,而是在祖辈的照顾下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其实,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儿应该逐步发展和掌握的基本技能。自理能力的初步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它将对幼儿以后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总之,健康的体魄是个体独立性、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团队精神等发展的载体,也是作为未来优秀社会成员的首要条件,农村留守幼儿在此方面发展的薄弱显然将对其今后的人生产生消极影响。

(二)语言领域比较语言领域的测试包括倾听、观察、想像、理解、表达五个方面。调查显示,留守幼儿在语言领域的测试平均得分为53.2分,城市在园幼儿的平均得分为83.5分(见表2),可见前者的语言能力远远低于后者。就其具体表现来看,我们发现留守幼儿普遍缺失倾听能力,进而影响他们不能进行正确的观察、想像、理解和表达。“倾听”是通过专门训练而习得的一种能力,它以注意力为前提,注意力正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实践表明,接受过正规学前教育和未接受过正规学前教育的小学一年级学生注意力水平已经存在明显的差异,学习成绩差距也很大。个体注意力的养成始于3—6岁,但由于有意训练的缺失,多数留守幼儿的注意力是涣散的。虽然他们在听故事时表现出喜欢听,但总是心神不定,时时插入无关的语言或动作。除倾听能力缺失外,留守幼儿的表达能力也普遍不足。“表达”是交往的工具,是思维水平的标志。经过学前教育阶段的系统训练,幼儿一般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这种表达能力是进入小学的重要准备甚至是必要条件。基于此,我们设计了“看图说话”的测试题,试图通过看图引发幼儿的思维活动,并使其能即时表达出来,同时这是一种重要的前阅读能力,能够有效地引发个体的求知欲,而且能够助推学龄期儿童阅读和思考习惯的养成。在测试中,当面对一幅“鸟妈妈喂小鸟”的图画时,城市在园幼儿丰富的想像和流畅的表达让人感叹幼儿能力发展的神奇,但留守幼儿普遍反应平淡,与城市在园幼儿的表现截然不同。斯特拉霍夫认为儿童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内部语言的最初表现,[4]这也在诸多针对小班幼儿语言与思维发展的研究中得到了证实。但本测试发现,多数6岁留守幼儿并没有思考的状态,测试者无从窥探到其内部语言活动的迹象。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可能在于,一是留守幼儿生命的早期没有适宜的语言互动,很少有人给予“用有声语言去会通其与意义相伴的内部语言”的有益训练;[5]二是父母的爱有名无实,使得孩子由孤独逐步发展为寡语;三是幼儿没有接受正规的幼儿园语言教育。

(三)社会领域比较社会领域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交往、合作、分享、情感和礼节五个方面。调查显示,留守幼儿和城市在园幼儿在社会领域的平均得分存在很大差距(见表2)。留守幼儿的交往能力、合作及分享意识比较薄弱。交往是合作与分享的前提,幼儿时期形成的交往能力对个体一生都具有重要影响。考察258名留守幼儿的生活环境可以发现,留守幼儿最缺失的就是同龄交往。在一个村落里,往往是一群年龄大小不一的孩子一起玩耍,其中年龄稍大的孩子担当小头领,玩耍方式也是随机而定。这种年龄不等的网状群体是学前留守儿童惟一的交往平台。在交往过程中,年龄较小的幼儿由此常常没有话语权和主动权,只能盲目地充当“小随从”的角色,这可能是导致留守幼儿交往能力、合作与分享意识缺失的根本因素。但在情感方面,留守幼儿在回答“妈妈总是把鱼肉夹给宝宝,自己吃鱼头,为什么?”这道题时往往表现出了对妈妈的感激和思念,与城市在园幼儿相比,有着更浓重的“爱妈妈”情感。另外,测试中还发现大多数留守幼儿不懂礼节、不能“自律”,更无视“他律”等规范或规则。例如,他们一方面能够回答出“踩了别人的脚要说声对不起”,另一方面却又随手撩拨其他幼儿、抓头发、骂人等。良好的行为习惯、礼节和规范意识的培养需要在早期开始,文明素养是一种不由自主的惯性,是个体能否被社会主流认可或接纳的前提,也是个体成长与发展的标志之一。值得一提的还有一项关于爱心和同情心的情感发育测试:一只受伤的小鹿倒在桑尼家的门前,桑尼将它抱回了家,爸爸高兴地说:“太好了,这回我们有鹿肉吃了。”桑尼说:“不,小鹿受伤了,需要帮助,我们不能伤害它!”“那这样吧,你不是喜欢八音盒吗?爸爸给你买一个,这样,你既有了八音盒,还可以吃到鲜美的鹿肉,好吗?”小朋友,如果你是桑尼,这样的条件你同意吗?在258名留守幼儿中,大多数留守幼儿选择了“同意”,而258名城市在园幼儿中,只有6人选择了“同意”。这个结果明确地告诉人们,学前阶段的情感培育是多么重要。爱心与同情心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高尚的情感,其培育的最佳时期在生命的初期,因为“爱”是一种感染性很强的情感,它不是一种无源之水,而源于爱的教育、爱的体验、爱的示范和爱的回馈。数以千万计的留守幼儿却很少有机会接受“爱”的教育,这必然会影响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的根基。有数据显示,截至到2008年底,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6]这一群体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足以决定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因此,我们必须抓住生命的早期,对留守幼儿实施诚信、爱心、分享意识、交往与合作等方面的教育,以在相当程度上规避个体在社会成长中的许多缺陷。

(四)科学领域比较喜欢提问题并爱追问是所有孩子的天性,幼儿的心智与探究的兴趣就是在种种问题情境中成长起来的。幼儿园的课堂可以为孩子们创设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情境,让孩子们不仅增加知识,而且逐步养成探究的兴趣,这是一个人创造性发挥的重要前提,可以说没有探究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创造的能力。测试发现,留守幼儿和城市在园幼儿在探究兴趣、感知觉能力和已有知识经验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见表2)。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幼儿园从小班、中班到大班都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设有益于幼儿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感官发展的课程,以促进幼儿感知觉的发展。小班幼儿的感知觉是被动的,感知对象时往往模糊、粗糙、片面、随意、不精确,但是由于教育的引导作用,大班幼儿的感知行为已经出现了“主动”迹象,他们往往主动观察、主动动手、主动与人分享“成果”。留守幼儿因为处在非正规教育或无教育的放养境况之中,缺乏探究兴趣方面的引导和感知觉能力的培养,更少动手动脑的训练机会,所以多数表现出兴趣淡漠、经验匮乏、感知觉被动、注意力涣散等发展状况。

(五)艺术领域比较测试发现,留守幼儿与城市在园幼儿的艺术兴趣与感受力差别悬殊(见表2)。几乎所有城市在园幼儿都喜欢歌唱、韵律及美术等艺术活动,许多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艺术基础,多数留守幼儿则不仅对艺术活动一窍不通,而且对艺术活动也缺乏兴趣。由于艺术教育的缺乏,留守幼儿对艺术一窍不通尚可理解,但是对艺术没有表现出感兴趣的心理倾向则令人难以理解。从“音乐功能”的角度说,音乐具有倾向和非倾向,其中非倾向就是指生物学意义上的一种天然感应,无论是否具有天赋,这种感应都是自在的。[7]那么,充满生命活力的留守幼儿为什么对歌声、图画表现出冷漠呢?经过反复观察与分析发现,大部分留守幼儿注意力不集中,兴趣点一般集中在拉扯抓斗、你抢我夺的打闹上,也有部分幼儿是因为从小缺乏音乐的熏陶,没有合适的中介与桥梁让他们有机会接触音乐。审视美、感受美的心理品质具有天然的成分,但更多的还是靠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系统的幼儿园教育可以为幼儿提供以审美为目的的课程,如音乐活动课中的旋律浸润、韵律活动中的肢体语言表达、美术活动课中的图画与造型熏陶等,都可以为生命早期的审美体验与审美感动提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这是个体一生精神成长、情感发育的重要“底肥”。幼儿园教育常利用幼儿浓厚的兴趣开展艺术创造与交流活动,可以极大地引发幼儿的创造力。尽管幼儿的艺术创造有时显得荒诞或异想天开,但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来说,荒诞和异想天开恰恰是其“泛灵”心理特征的具体表现,也是幼儿想像力与前创造力的标志,是其日后拥有丰富的想像力与旺盛的创造力的重要基础。留守幼儿的表现说明他们还普遍缺少艺术交流与分享的机会。交流与分享既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标志,又是幼儿艺术创造活动中的一种心理需要。在诸多的表达形式中,艺术表达最容易让个体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幼儿在交流与分享中感受到自己被认可、被欣赏,能有效促使他们意识到“我”的存在。因此,艺术活动中的“交流与分享”环节也是引发幼儿自我意识觉醒、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消除自卑与怯懦的有效途径。

(六)接受测试时五种表现类型简析测试中幼儿的外部表现集中反映了幼儿的求知兴趣、注意力品质等内容,研究者将之综合概括为五种类型,包括“积极配合”“消极反感”“不知所措”“注意力涣散”及“其他”(见表3)。留守幼儿应该是有一定的“求知兴趣”的,但总体得分还是不及城市在园幼儿的1/2。在“消极反感”频次记录上,留守幼儿是城市在园幼儿的26倍;在“不知所措”频次记录上,留守幼儿在测试中有许多的“不知所措”是始于“怕生”,但当与和蔼可亲的测试人员拉近了距离后,却又表现出“注意力涣散”;大多数留守幼儿的“有意注意”持续时间只有几秒到几十秒之间,而大多数城市在园幼儿的“有意注意”持续时间却在1分钟到数分钟之间(见表4)。兴趣和注意力是即将到来的小学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它直接与学业成绩“挂钩”。因此,将升入小学视为人生的“起跑线”是不确切的,留守幼儿与城市在园幼儿之间的巨大差距实际上已经意味着他们处于不同的“起跑线”上了。入小学之前,接受过正规教育的幼儿大都具备了较浓的学习兴趣和相应的注意力,积累了和教师、同伴互动的经验,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较好的规范意识,其发展必然远远领先于未曾接受过正规学前教育的幼儿。

幼儿园试用期个人总结篇9

一、指导思想

吃透《新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与检测》,把握中考命题意向,结合学校制定的毕业班整体复习计划进行复习。

二、复习进度安排

第一轮复习:分册复习梳理整个中学阶段1-6册语文课本的知识,使之系统化,使以前零散杂乱的知识有条有理,便于学生理解。

(从复习开始至3月底)教材知识过关。以课本为主,依纲扣本,在字、词、句、重点段、名篇、古诗词的背默中夯实基础。辅以《语文试题研究》的第一轮单元测试卷。

第三轮复习:(5月中旬至6月中旬)模拟训练。接触中考试题,认清中招题型,归纳题型特点,明确中考命题意向,切准做题要害,掌握中考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技能,为参加中考做好心理上和技能上的准备。把握题目的量和度,认真批阅,准确评讲,注重方法和技巧的训练。辅以各类模拟试卷。

第四轮复习:作文训练。模拟名篇布局,刻意选材新颖,内容新奇,力争让每位学生写好记叙文,能把人或事件完整地交代清楚。举行写作知识的讲座,让学生做到有写的东西,下笔能心中有数。找一些典型的写人、叙事范文,引导学生分析,从审题立意、选材等入手进行详细评讲,让学生拿到题目不盲目下笔。举出一些作文内容,适用于哪些题目,让学生作文不离题,基本能找准方向,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再次落实一些古诗默写和重点古文的阅读理解,学生自主复习,查漏补缺。

月初工作计划(二)

面对天真稚嫩的孩子,我们幼儿园的每一位老师心中责任重重,把这些孩子从德、智、体等各方面教育好,就必须有详细的日工作计划,周工作计划和月初工作计划等。

一、生活常规:

1、稳定幼儿情绪,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学习环境和生活。

2、活动室和午睡室做好通风和消毒工作,做好玩具的消毒工作。

3、教育幼儿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挑食、不浪费,养成良好的午餐习惯。

4、鼓励幼儿自己穿脱衣物,提高自我服务能力。

5、提醒幼儿养成喝开水的习惯。

二、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1、开展主题扮家家,通过观察、比较、讨论、情境表演及游戏活动,感受全家人亲亲热热在一起的幸福,学会关心、学会爱、学会感激、学会报答。能用多种方式表达爱爸爸、爱妈妈的情感。

2、学说普通话,能用简单的普通话与教师、同伴交流。

3、引导幼儿愿意参与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4、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学会轮流玩和合作玩。

5、围绕主题,重点指导娃娃家,提供各种废旧物品和半成品,引导幼儿克服困难,努力解决问题。

6、结合主题,丰富教室里和各个区域的材料,提供积木、汽车串珠、小衣服等材料,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如扣纽扣、穿的技能。

7、根据主题,师幼共同布置主题墙。

8、愿意参与体育活动,感受运动带来的愉快。

三、幼儿园家长工作计划:

1、稳定家长情绪,及时和家长交流幼儿在园表现

2、做好新生幼儿的家访工作,与家长多联系沟通,争取家长的全面配合。

3、能让幼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穿、脱衣服,鞋子等。

4、根据主题活动,开设家园联系栏,提供育儿信息和幼儿园活动内容。

四、幼儿园安全工作计划:

1、做好幼儿的一日活动看护工作,防止幼儿跌倒、打架等事情发生

2、加强幼儿午睡的看护和巡视工作

3、幼儿离园时,教育幼儿不能和陌生人走。

月初工作计划(三)

我院将在本月继续展开团组织生活会,我部将充分发挥监视与指导作用,加强对团组织生活会的检查力度,促使各班增强对团组织生活会的重视。我们将在这一个月里配合校团委组织部评选出我院本学期优秀团组织生活会,将我院优秀团会奉献给全校师生。……摘要部份,以下是具体内容:

随着学期的结束,我们组织部的工作也将告一段落。组织部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团组织生活会的检查

我院将在本月继续展开团组织生活会,我部将充分发挥监视与指导作用,加强对团组织生活会的检查力度,促使各班增强对团组织生活会的重视。我们将在这一个月里配合校团委组织部评选出我院本学期优秀团组织生活会,将我院优秀团会奉献给全校师生。

二、召开班长、团支书会议

针对本学期组织部的工作情况和各班的表现,我部将在本月召开各班班长、团支书会议,总结本学期的工作。同时对表现较好的班级给予肯定,对表现欠缺的班级提出题目及要求,使各班工作得到交换,从而更好地展开下学期的工作。

三、配合其他部分的工作

幼儿园试用期个人总结篇10

【关键词】体质分析;指导系统;体质测试;学龄前儿童

体质是生命活动和劳动工作能力的物质基础,是指在遗传及后天获得性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行为的综合相对稳定的特征。随着儿童保健的不断发展,单纯的体格测量已不能满足儿童生长发育的需求,由于儿童的智能发育、运动发育与体质密切相关,因此,儿童的综合体质状况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从3~6岁,大部分的素质能力增长幅度较大[1],深入了解儿童体质状况,对指导儿童保健工作、促进儿童成长发育,提高国民体质、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3]。为有效开展儿童体质检测、分析与指导服务,本院2010年引进“儿童与青少年体质分析与指导系统”。该系统及相关的设备均由北京医网中心监制,分为运动耐力、柔韧性、爆发力等方面的十几个项目,使用教育部指定的“天康”牌XtCZ-20/40C型体质测试仪器,按照《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的要求进行运动能力检测,根据结果给予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并且给予个体化运动处方,该处方简单易行,儿童乐于接受,对于提高儿童的体质与运动能力大有好处,适合3~18岁儿童青少年的体质检测与分析指导。本院自2011-2013年每年夏季采用该指导系统对本地区23所城区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进行体质检测与指导,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以自愿参加为原则,选取2011-2013年本地区23所幼儿园中参加体质检测的4~6岁学龄前儿童共5686人次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对每位儿童进行体质分析与指导,测量身高、体重、10m折返跑、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双脚连续跳、坐位体前屈、走平衡木8个项目,除体重身高外,其余项目检测两次取其优的成绩,将8个项目结果数据输入儿童与青少年体质分析与指导系统,系统自动生成结果报告和按照结果给予个体化运动指导方案。

为保证资料的统一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所有参加测试人员在进行体质测试前均接受统一培训。并在3年的检测中,主要项目负责人员固定不变,尽量减少误差。

1.3评价标准对接受测试的儿童依据《北京市3~6岁儿童体质测试标准》进行综合评价,各项指标的评分采用5分制,5分为优秀,4分为良好,3分为及格,2分为中下,1分为差。将每个受试儿童各项指标分别评分后,按各自年龄组的评分标准,换算成分数,并计算出各自的总分,即优秀:>30分,良好:27~29分,及格:21~26分,不及格: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当p

2结果

2.14~6岁儿童3年总体成绩总体成绩逐年上升,体现在不及格率逐年下降;优秀率逐年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选取2011年4岁儿童组,纵向比较该组儿童3年成绩,结果见表2、表3、图2和图3。男女子组总体成绩都呈现逐年上升,体现在不及格率逐年下降;优秀率逐年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学龄前儿童运动潜能的开发是孩子长大后高超运动能力和智慧的基础。运动能力强的儿童不仅智能发育好,而且也不容易患病。儿童的良好体质来源于规范化的检测与指导。儿童运动能力的发展有遗传因素的影响,而后天科学、系统的培养,尤其是在运动能力发展关键期的训练更为重要。体质测定是健康体检的一个很好的补充。体质测试包括测试与评定两个方面,其目的不仅是为了单纯的测试,更重要的是为了评估体质发展或改进的程度。本研究通过使用儿童与青少年体质分析与指导系统在幼儿园中开展体质测试与分析指导,针对受试儿童的体质水平,给出科学的个体化的运动指导建议,包括每日运动量、运动项目、如何合理安排等,引起家长和幼儿园对幼儿体格锻炼的重视[4-5]。在部分幼儿园中将此项测试活动纳入了卫生保健工作常规,将测查项目融入教育教学游戏中,让儿童在游戏中增强了体质。同时,因为针对每名测试儿童的测试结果,给出相对应的个体训练方案,指导方案与日常生活联系性强,简洁、可操作性强,家长容易接受。家长了解测试儿童运动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在园外也加强训练,使体质测试不及格率逐年下降,优秀率逐年上升。此项工作对增强儿童体质、提高儿童健康素质、减少家庭医疗开支都有巨大的作用。

3.2待探讨研究方向此项测试活动并没有在全区所有幼儿园中普及,这与托幼机构和家长对这项活动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有关,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同时需要各级政府行政部门和教育部门大力支持和配合,大力宣传开展儿童体质训练的重要性,让幼儿园积极参与。儿童体质训练场所主要是在幼儿园,负责具体实施的是幼儿园老师,只有得到幼儿园的积极配合,通过各种有益活动,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把体育锻炼作为生活内容的一部分[6-7],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这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才能保证效果,切实有效地提高儿童体质发育水平和身体素质。研究表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仍是学校体育工作待解决的问题[8]。身高标准体重是评价人体形态发育水和营养状况及身体匀称度的重要指标[9],目前的《标准》只选择身高、体重作为身体形态指标,显然过于简单。有学者认为体质应包含:身体发育水平、身体机能水平、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水平、心理发育水平和适应能力[10]。体能包括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体质包括体能,因此,体质测定包括体能测定。这也是今后深入研讨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杜萍.2010年甘肃省幼儿体质监测结果与比较[J].甘肃科技,2012,28(17):41-44.

[2]陈维忠,韩素玲,俞飞,等.不同强度体质训练对学龄前儿童体质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1,23(23):2881-2882.

[3]张子龙,马军,付连国,等.中国2010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34(2):142-146.

[4]王燕,张勇,高彦民,等.960名3~6岁儿童体质测试结果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17(5):484-485.

[5]程彩虹.体能训练对昌平地区幼儿园儿童体质影响的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16(3):341-343.

[6]王学良.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3(4):98-101.

[7]陈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运动,2013,7(62):7-8.

[8]李明,杨杰伟.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1,28(5):126-129.

[9]荣慧珠,黄英秦,丰收.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5(10):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