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英语翻译实习个人总结十篇英语翻译实习个人总结十篇

英语翻译实习个人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3:05:16

英语翻译实习个人总结篇1

关键词:藏汉英句型结构翻译问卷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C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3.045

1调查的实施

《翻译》是教育部制定的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又是英语学科体系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和技能课程,主要从翻译理论、翻译技巧等不同角度研究和探讨翻译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国内院校开设的《翻译》课程,如:英汉汉英等翻译课程理论基础扎实,教材建设完备,形式多样,实践性强。然而,很多国内外的翻译研究局限于双语的研究,如:英汉翻译,汉英翻译,汉藏翻译,藏汉翻译,鲜有结合藏汉英三种语言的翻译理论,以至于至今还没有一套覆盖这三种语言的翻译教材。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于2007年开设了具有区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藏汉英翻译本科专业。该专业作为我校的特色专业得到了学校领导关注,也引起了较多的社会关注。但是,我院开设的藏汉英翻译专业方向的课程,如:藏英、英藏翻译课程,师资力量薄弱,翻译资料匮乏。在过去,由于资料的短缺,讲解这些课程的教师只能通过已学过的英汉翻译理论知识和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来讲授这些课程,而学生只能通过“英汉翻译课程”、“汉英翻译课程”、“英汉实用翻译课程”等课程的学习来摸索藏英翻译的技能技巧,使得学生对藏英翻译技巧技能掌握不够,应用实践能力较差。不少学生藏汉英基础薄弱,加之没有基本的藏汉英翻译理论指导,对于极其简单句型的翻译都束手无策,翻译质量不容乐观。笔者认为内地部分高校的课程建设和我校藏汉英翻译专业课程建设实际情况不相符,无法照搬内地院校的教学机制和素材。

1.1调查内容、目的

问卷调查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首先通过调查了解已开设的“藏汉英翻译专业”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学院对该专业的重视程度;其次了解学生对该专业课程开设前的期望与开设后的感受;最后,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学习翻译课程和实践翻译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了解“藏汉英句型结构翻译规律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此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藏汉英句型结构翻译规律研究”能否为该专业课程的继续开设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2调查对象、方法

本次调查的对象全部为懂藏汉英三语的生源学生,包括: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2009级藏汉英翻译班、2009级英汉翻译班和2010级英汉翻译班的学生,并于2012年11月26日对他们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5份,回收有效答卷43份。有效答卷中,男性14人,占总数的33%;女性29人,占总数的67%。学生生源按拉萨和地区分别排列为13人和30人,分别占总人数的30%和70%。

2调查结果及分析

2.1翻译课程开设的基本情况分析

此次调查的43名学生中,41人(95%)从小学开始学习汉语,故有扎实的汉语基础;15人(35%)藏文高考成绩超过了100分,5人(12%)通过了藏文等级考试二级,23人(53%)通过了藏文等级考试四级。因此,调查得出43名学生都有一定的汉语和藏语基础。学生们虽然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但是他们的英语水平远不及藏语和汉语。通过调查发现,43名学生中只有7人(16%)通过部级英语等级考试,即1人(2%)通过国家英语六级,6人(14%)通过国家英语四级;23人(54%)没有参加或通过任何级别考试;13人(30%)只通过自治区三级考试。这一调查结果充分体现了学生英语基础差的问题。

这一问题恰巧也体现在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上。调查显示,8人(19%)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得分在该课程卷面分的80%以上,21人(49%)平均得分在该课程卷面分的70%至80%,13人(30%)平均得分在该课程卷面分的60%至70%,只有1人(2%)考核不合格。从调查结果不难看出虽然98%的学生通过了考试,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属中下等。这一结果与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成绩的高低是分不开的。入学时虽然大部分学生对该专业抱有较大的兴趣和较高的积极性,但因英语基础差总是达不到理想的标准。

调查还显示,70%的学生在上该专业课前对翻译教学抱有较高的期望;而上完该门课程后,有高达23%的学生对该专业的翻译教学给予了不太满意的评价。学生在上该门课程时出勤率也很一般,即51%的学生全勤、9%的学生缺勤一次、高达14%的学生缺勤两次或三次以上。这充分说明了学生学习该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大不如前。学生在调查中还反映,通过上“藏汉英翻译专业”这门课程,虽然懂得了最基本的翻译理论,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很多学生由于英语基础差,实践环节少,很难对一些最基本的翻译材料进行准确恰当的翻译。这不仅大大打击了学生学习翻译课程的积极性,而且给选择该专业的学生带来了很多精神压力。

2.2课堂教学环节分析

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藏汉英翻译专业的课程教学包括英汉,汉英翻译教学,藏汉互译翻译教学,以及英藏互译翻译教学。调查显示,授课教师因不是翻译专业出身,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及翻译实践,但缺乏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及丰富的翻译实践经验。在评价授课教师时,35%的学生认为授课情况很一般;40%的学生认为两年的专业学习收获不大。这一缺陷直接导致了选择该专业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藏英,英藏,藏汉,或汉藏翻译知识。调查显示,学生期望学院多选派精通藏、英两种语言的教师来教授这门课程,这为今后学校和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意见。笔者认为学校和学院在加强英藏互译翻译课程的建设中,应从英藏互译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出发,重点培养相关专业教师。

根据调查,很多学生希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也有不少学生希望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经调查,3人(7%)为“藏汉英翻译”专业的课程教学内容太多了,12人(28%)认为教学内容刚好合适,而20人(47%)认为教学内容较少,和8人(18%)认为教学内容完全不够。据分析,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与他们的英语基础水平和授课教师的教学进度有密切的关系。英语基础好的学生接受能力强,反应快,所以他们希望教师能够传授更多的知识;而英语基础差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或理解教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或因英语基础差赶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当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可能为了照顾大多数学生的英语水平放慢讲课的步伐。

调查显示,除了2名学生,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教学中多少有帮助。但是调查中发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课程要求相去甚远:21人(58%)偶尔主动学习,但没有计划;而12人(34%)表示有需要的时候才会进行针对性学习;3人(8%)在学校得过且过,根本没有学习。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任课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在强调翻译实践重要性的同时,还要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度。笔者认为翻译实践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生对翻译事业的热忱。然而,调查显示学生的翻译实践次数太少,因此,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做不同程度的翻译工作。

3藏汉英句型结构翻译规律研究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不同于以往的研究,“藏汉英句型结构翻译规律研究”结合了三种语言的特点,对三种语言的句法结构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从而得出了有规律性的材料。“藏汉英句型结构翻译规律研究”综合性强,可比性高。此研究能够为我院藏汉英翻译专业教学师生提供既符合实际,又见效快的辅助材料。

据调查,8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翻译理论知识不够扎实,专业知识储备不够。同时,学生对藏汉英三种语言的句法结构熟悉程度很一般:没有一个学生对藏汉英三种语言的句法结构非常熟悉;8人(19%)对此比较熟悉;33人(76%)对此了解一般;2人(5%)对此不熟悉。调查中,90%的学生认为在藏汉英翻译课程教授中藏汉英三种语言的句型结构的比较讲解是有必要的,所以他们希望藏汉英翻译课程的授课在现有的翻译教材基础上能够紧密结合藏汉英三语句型结构比较的辅助材料。学生认为藏汉英句型结构的比较与讲解不仅能够加深对藏汉英三语知识的了解,而且能够提高翻译的实践能力和准确度。

藏汉英句型结构翻译规律研究不仅符合区情,而且对翻译课程的教授和学习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第一,此研究将突出藏汉英三种语言的有机结合,即通过这三种语言的句型结构比较分析,总结出一套实用的句型翻译规律,为我校藏汉英三语翻译教学提供切合实际的教学资料;第二,为我校这门特色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可持续性的理论基础;第三,为今后更复杂的翻译规律研究,和符合我区、我校实际情况的藏汉英翻译专业教材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第四,为我校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的翻译人才打好基础;第五,为从事藏汉英翻译的国内外人士提供简单、明了、切合实际的理论基础。针对我校自从2007年开设藏汉英翻译专业以来出现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匮乏等问题,笔者认为该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够弥补教学资料不足的缺陷,而且对该专业的教学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4结论

藏汉英翻译专业是我校特色专业,但是师资力量薄弱,翻译资料匮乏。学校及学院领导应加强对该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视程度,应多选派精通藏、英两种语言的教师来教授相关课程。授课教师不但要加强系统的翻译理论学习而且要提高英藏翻译的实践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任课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在强调翻译实践重要性的同时,还要加强理论知识的传授度。选择该专业的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主性,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英语水平,拓宽知识面,提高翻译实践能力。从目前该课程教学的反馈来看,学生急切希望能够学习较系统的三语翻译理论知识和掌握相关的翻译技能技巧。“藏汉英句型结构翻译规律研究”综合性强,可比性高。此研究能够为我院藏汉英翻译专业教学师生提供既符合实际,又见效快的辅助材料。该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够弥补教学资料不足的缺陷,而且对该专业的教学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邓江雪.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关系[J].学习月刊,2012,(10).

[2]梁林歆.论高等院校翻译课程教学改革[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0).

[3]穆雷.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3).

[4]胡晓娇.对英汉翻译教学的几点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3).

[5]佟玲玲.浅谈英语翻译教学与应用能力的培养[J].辽宁师专学报,2008,(2).

作者简介:白玛曲珍,大学旅游与外语学院,拉萨850000

英语翻译实习个人总结篇2

   [论文摘要]将翻译作为外语教学的一种手段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促进英语学习、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文章首先论述了目前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状况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试图探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方法及策略,提高翻译教学效果,达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中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各类专业翻译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更是对听、说、写、译等能力分三个层次(一般、较高、更高)做出了明确要求。但是,在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没有设置专门的翻译课程,没有适合公共外语的翻译教材,平时也没有检测学生翻译能力的测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便成为许多英语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这需要对我们的英语教学,尤其是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本文根据教学实践经验,试图讨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以飨同行。

   二、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努力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思想过度强调阅读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翻译课程设置;也没有专门的非英语专业翻译教材;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安排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主观倾向,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一普遍问题,有许多大学英语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提出了改进意见,也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例如进一步修订教学大纲、对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进行重新修订、为非英专业学生增设翻译课等。为了改变大学英语翻译课不受重视的状况,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型增加了句子内部汉译英考试题项,这一改革措施对重视翻译教学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笔者的工作单位在每一学期的英语期末考试中都设置了翻译试题。然而,总的来说,教学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从学生的平时翻译作业和多次翻译考试结果来看,相当一大部分学生的翻译能力存在不足,如语篇缺乏连贯性、搭配错误、语法不通、逻辑混乱或严重存在中式表达等等,这些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深究起来,笔者发现,主要是翻译基本理论知识及常用技巧欠缺造成的。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英语教学中,本科生的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培养之间缺乏协调,需要总体规划的全方位教学指导思想。此外,由于一些高校压缩大学英语教学课时,在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教学,客观条件难以保证将翻译能力培养融入总体教学过程中。最后,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工作量较大,学校又不断强调科研工作,往往批改学生的翻译作业是只提供标准答案,没有试着去进一步启发学生就翻译答案的非唯一性进行辩论。

   三、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翻译教学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翻译教学来检验学生是否理解到位,进而解难释疑。因为翻译的实质是两门语言代码的转换,其过程有理解、表达、校对三步,尤其需要调动译者对两种语言、文化的理解运用能力。只有正确理解原文,才能谈得上表达、校对。要取得正确理解,就必须对文章的语言现象(词汇、含义、句法结构、习惯用法)、文章内容、上下段落的逻辑关系有个全面的把握。在做翻译练习时,要求对原文的理解达到90%乃至1oo%,而在一般阅读中,正确理解的要求只要达到70%就可以了。因此,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首先,重视翻译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与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不可割裂的,学生通过大量的英汉互译练习获得语言知识,认识到英汉的不同表达习惯,并在具体翻译过程中认识到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规律,增强英语思维表达意识。其次,全面培养翻译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来看,翻译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包括听、说、读、写在内的整个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能力的培养,是直接或间接地同非翻译的其他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对于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提高翻译能力也是注重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再次,从现有大学英语教材编写说明及编写内容来看,翻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大学英语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课后附有大量的句子汉英互译练习,更加重视将接受技能和产出技能的训练进行有机结合,注意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注意语言知识与翻译能力的关系。此外,各种各样的四级、六级模拟试卷也或多或少地提供一些翻译习题。笔者认为,适当做些翻译练习可以检测学生对所学的生词、固定表达、句子结构等的理解能力和句法表达及语法规律的实践应用能力。

   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基本策略

   学生翻译能力如何有效地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效果如何。教师首先具备一定的翻译理论基础和翻译实践,通晓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词汇和语法方面打好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基本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翻译兴趣。

   1.将基本翻译理论引入教学过程中,使单纯的翻译实践课受到理论的指导。翻译理论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翻译水平的提高确实需要大量的练习,但是也不能完全靠单纯的翻译劳动,还得靠翻译理论的正确指导。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教师应给学生介绍基本的方法和翻译的一些基本理论常识,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常用的翻译方法有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和意译相结合法、增译法、删略法、省略法、词类转换法、正反和反正法、长句拆译法、替代法等。英译汉时,注意被动语态、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及状语从句的特殊译法。从而使学生对基本的翻译理论有所了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翻译理论,使其翻译实践更有成效。翻译教学必须重视中外翻译理论的重要性,如直译、意译、可译度等概念导入对学生理性地认识和掌握翻译原则和技巧是非常有益的。教授翻译理论可以使学生站在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翻译问题,自觉监督具体的实践活动。翻译理论必须和翻译实践相结合,这是因为翻译理论一方面来自于翻译实践,另一方面翻译实践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一定会更加科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通过分析大量的例证,让学生能够领悟到所学的理论知识,课堂上可以先讲解一些理论,当场提问学生做些课堂练习;然后再布置课后有针对性的练习,下次上课是先讲评作业,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得的翻译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并且在翻译实践中自觉地、进而无意识地运用理论知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2.适当介入英汉两种文化的对比,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众所周知,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知识的讲授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来看,语言教学即文化教学,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符号,语言反映它所代表的文化。翻译是一个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传递文化内容的过程,译者作为两种文化的传播者,其任务是使原作者和译文读者彼此互相沟通。受教学大纲的要求,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比如说课时非常有限。因此,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实用性的原则,适时、适量地导人一些文化知识,结合英汉语言对比进行本质上的文化比较,从而提高翻译教学的教学效果。独特的文化知识总是代表某一民族的基本特点,是该民族语言得以传延的沃土。这就是说,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表层指称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移植。当今世界,虽然各种文化日渐趋同,但是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仍然存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就难以避免文化冲撞和心理不适,从而给语言的翻译带来种种障碍和困难。难怪,有人说翻译活动就是“戴着镣铐在跳舞”。因此,对比两种文化的异同,尤其是差异之处的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激发学生对翻译的兴趣,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十分重要。这些差异包括英汉词汇知识、中西思维模式、民族历史及心理文化等各个方面。

   3.进一步增加英汉语言对比的内容,提高翻译的准确性。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行翻译实践练习时,缺乏对英汉两种语言比较的认识,常常以为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是一种简单的替代关系。他们对两种语言不同的地方,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在翻译教学中,对比翻译是常见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内容、含义和形式的比较,找出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两种语言的内涵和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审美观,相对准确地译出异域文化中人们容易接受的语言,而整个貌似简单的翻译过程,却是在知识记忆网络图的作用下完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英语和汉语语言结构的对比,鼓励学生主动发现英汉表达习惯的不同,以增强他们对英汉语言差异的理性认识,认识到英汉语言除了有相似之处,更有相异之处,引导其自觉探寻并逐步掌握两种语言相互转换的基本特点和常用的翻译技巧。通过练习翻译作业,学生呵以达到自觉培养翻译意识,遵循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尽量减少汉语的负面影响,选择英语中最地道的表达方式,正确译出原文信息,提高译文质量,从而提高对英汉语言宏观结构的认识水平。

   4.利用精读课堂教学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课前预习一教师课堂讲解一学生课后做习题一教师对答案。这种教学模式过分加大语言输入,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听教师一个人讲解,缺少自由表达机会,对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不太有利。由于增设翻译课受到课时、资金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所以利用精读课教学时间进行翻译教学,既达到了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目的,又达到了全面学习英语的教学终极目标。《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的,是进行翻译训练的绝好材料。因为翻译能力的获得离不开一定量的实践活动,因此,教师应该减少英语语言点的讲解,让学生在课外利用课文辅导材料自学,充分利用课堂授课时间对课文进行有针对性的翻译技巧训练。

英语翻译实习个人总结篇3

   关键字:英语翻译能力;提升;障碍;策略

   中西文化差异是影响英语翻译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除了文化因素外,英语翻译能力的提升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本文将进一步的展开叙述影响英语翻译能力提升的障碍及其相应的策略。

   一、影响英语翻译能力提升的障碍

   1.中西文化的差异性容易造成英语翻译误会

   英语翻译就是汉语和英语相互转换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体现了跨文化现象。具体来说,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体现在文化传统、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方面,而这些层面的差异性往往会造成人们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因此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容易造成英语翻译的误会。比如,生活中最常见的信封的写法,在中国,习惯的书写顺序是国名,省、市、县、街道,最后才是收信人姓名。而在西方国家信封的书写顺序恰好相反。因此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需要更加注意对英语文化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2.语言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影响了翻译的准确性

   英语翻译就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转换,在转换的过程中主要涉及两个方面,首先翻译者要正确地领悟原文的意思,其次要通过译文将原文确切的表达出来,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因此翻译者需要牢固地掌握英汉两种语言。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翻译者的语言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很多翻译者的词汇量太少,经常背了忘,而又不重视巩固复习,或者死记硬背不会灵活运用,此外,语法掌握也不扎实,对一些基本的句型模棱两可,不能正确理解更不会运用。

   二、提升英语翻译能力的具体策略

   1.通过词汇、语法和阅读,了解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性

   在英语的学习中,提高英语翻译能力,不仅要加强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对英语文化知识的了解。具体来说,可以通过词汇、语法以及阅读等的学习获取英语文化知识。

   首先,通过词汇的学习了解中西文化知识。词汇是英语语言的基本元素,掌握词汇的过程中,仅仅注重词汇正确的拼写和准确的发音是远远不够的,更主要的是学会如何恰当的运用词汇和组织词汇。因此,在背诵英语词汇意思的基础之上还需要进一步了解词汇产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尤其是了解习语、谚语和成语这一类词语的文化内涵、感情色彩以及指代的范畴,另外针对一些高频词汇还需要进一步的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的话,才真正的领悟词汇的文化内涵,从而能够正确地运用词汇。

   其次,利用语法知识体会中西文化知识。语法也和英语文化知识息息相关,如果掌握好语法知识可以起到更好的英语学习效果。比如属于英语语法重要内容之一的情态动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情态动词的不同使用方式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文化习惯,因此在语法的学习中应该认真钻研每一个句子,甚至分析句子背后的文化背景,这样才能克服语言交流中中国式英语的出现。

   再次,通过阅读中深入了解中西文化知识。在英语的学习中,语言呈现的载体就是书本材料,材料的内容也往往是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不仅涉及文学作品、新闻纪实以及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更详细介绍了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因此在阅读英文文章时不能简单地分析语言的运用技巧,更要挖掘文章中的文化领域,思考文化背景知识。通过大量的阅读以及对于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品味英语文化知识的社会风俗,领悟到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

   3.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全面了解汉语和英语的语言特点

   英语翻译不仅涉及中西文化差异,还需要全面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知识。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英汉语言的主要差异体现在形合和意合上。英语语言注重形合,也就是说,英语句子之间的连接主要通过连接词来完成。汉语则倾向于意合,汉语句子一般根据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确定。比如,对句子“他迟到了,母亲生病了”(Hedidn’tcometoday,becausehismotherwasill.)很明显,汉语中表达的含义没有使用任何链接词,而在英语翻译中,需要使用because,通过连词来连接整个句子。因此,做翻译需要翻译者全面了解和掌握英汉语言基础知识以及不同的语言特点。

   4.通过学习和实践,了解和掌握必要的翻译理论和技巧

   基本的翻译理论和实用性的翻译技巧是翻译者的好帮手。由于翻译理论和技巧都是众多翻译者通过实践总结的经验,翻译者掌握一些必要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可以有效地提高翻译水平和效率。但是在掌握基本理论和技巧的基础之上,翻译者还要通过大量的实现验证和巩固,并总结适合自己的翻译思路,从而真正的提升翻译能力。具体的来讲,翻译者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来进行翻译实践,首先,研究对比不同的译本。很多着名的译文都是名家翻译的,此外,也会有多位译者对同一个译本进行翻译,这些都可以当作练习翻译的教材。在翻译时,先把原文翻译完再将自己的译文和参考译文进行对比,总结自己译文的问题和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去训练和克服。

   三、结论

   任何英语翻译者,除了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学习基本的翻译理论外,还需要反复训练以及长期的积累,因此,翻译者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思考和总结,并通过各种途径提升自己的英语翻译能力。

   参考文献:

   [1]萧立明.英汉比较研究与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谭载喜.翻译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3]李景瑞.听季羡林谈翻译[J].中国翻译,2005(2).

英语翻译实习个人总结篇4

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创新,而广泛运用于职业教育领域的项目教学作为一种问题解决式的学习途径,为学生的能动建构提供了极佳的学习情景、载体和问题学习型的情景

一、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或技能建构必要的条件之一是问题解决性的学习环境。问题解决性的学习环境,能够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有效激活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新的知识和经验,用于解释和分析当前的问题,从而形成新的假设和推论,并做出检验。这一过程为新知识和技能的建构提供了理想的路径。前期一些建构主义研究对于问题解决式的学习环境要素进行了相关描述,理想的载体要素为“真实任务”,学习目标要素必须符合“清晰明确”的条件。而广泛运用于职业教育领域的项目教学作为一种问题解决式的学习途径,为学生的能动建构提供了极佳的学习情景、载体和问题学习型的情景。职业教育课程中的“项目”指的应当是有结构的项目,即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客观存在的工作任务模块。商务英语翻译项目也是有一定结构的项目,特别是源自真实工作中的翻译项目,不仅具备真实性的特征,反映了社会和学习的真实需求;此外商务英语翻译项目具有清晰明确的目标指引,译文必须符合一定的翻译标准、能完成特定的交际功能,必须遵守国家公布的《翻译服务规范》,具体的翻译项目产出的译文还应适应具体的翻译生态——含译者、读者、委托人、社会文化因素等在内的翻译生态整体。从项目教学、国际翻译教学发展现状来看,真实情景商务英语翻译项目不仅符合最新的教学发展趋势,也为翻译课堂中学生的能动建构提供了极佳的问题解决性的情景。2.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或技能建构的有效条件之一是合作性的学习环境。在建构过程中,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围绕当前问题获

取有关的新知识和新信息,同时又要不断运用个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建构不仅仅是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对学习者个体的有效建构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者团队合作互动,相互学习,共同协作,引发学习者个体不断反思,促进个体主动内化,最终在解决问题中完成“意义建构”。在真实的商务英语翻译项目中,翻译学习者团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协作的形式自觉主动地分析翻译项目中需解决的问题,解读源语项目文本,通过查找翻译工具、网络资源获取背景知识、平行文本等,选择合适的翻译技巧和策略,完成译文初稿,共同按照翻译的标准、发起者的意图、目标语读者的语言习惯检查润色译文初稿,最后完成翻译项目,并完成交稿。在合作完成翻译项目的过程中,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学习者个体的认知结构也得以重构,所建构的翻译知识、技巧和经验也将更加完善。

二、教学实践

1.以真实项目为载体,促进学生主动建构。从教学内容上看,通过项目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翻译知识和技能,体现了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从结构走向建构的趋势。传统教学体现的是一种传授知识的倾向,要培养学习者的翻译能力和素质,通过简单的语言对比、知识传授、技巧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而真实项目为载体的商务英语翻译项目教学能更加有效地将学生置于问题解决的情景之中,能体现翻译学习者目标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涉及翻译学习者思考、协作、翻译和决策的过程,需调动翻译学习者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能使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内化为学习者自身知识体系的一个部分,完成学习者能动建构。在商务英语翻译项目内容的选取上,应特别特别重视内容的针对性、典型性、实用性、真实性和实效性。因此,需广泛开展企业单位对翻译人才具体需求的调研、毕业生跟踪问卷调查等,确定课程的项目。基于广泛扎实的调研,针对大部分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选取贴近实际生活、贴近实际工作的项目。鉴于以上考虑,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商务英语专业现已编写并使用了《商务英语翻译实务》项目教材,主要涉及商标商号、商务名片等13个翻译项目。在项目来源方面,商务翻译教学团队还可以通过行业兼职教师咨询、专职教师实践等途径获取真实翻译项目。例如近年来,来自金融、商务、旅游等行业的资深行业兼职教师参与我院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也为翻译课程带来最原始的翻译项目教学材料;同时,我院还通过虚拟实体的翻译社“金苑翻译社”对外承接学院内外一定量的翻译业务,这些翻译业务经过委托人的允许也可以作为商务英语翻译项目教学的材料。此外,教师在开展翻译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可通过以上途径对项目不断更新,以保证翻译项目的时效性。项目要素把握方面,根据德国翻译家斯蒂娜·莎弗纳的“模仿真实情景”教学法,真实翻译项目教学中再现必须具备项目中翻译情景的各个要素,如翻译项目的发起者(翻译社、企事业单位等),译文使用者(英美游客、某产品的外国使用者等),译者,翻译目的(某文本翻译需达到的目的)等。这些要素将为翻译项目学习者进行学习时提供学习情景,同时也是学习在解决问题完成翻译项目过程中必须兼顾的因素。

2.以过程性为导向,引导学生能动建构。依托真实项目的翻译项目教学中,翻译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主动建构的过程。可见在项目教学中,应以过程为导向,参考经验译员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阶段,将项目任务分解为不同的阶段或者环节,让学习者按照工作环节解决翻译问题。国内外翻译研究已经对翻译的过程有较多的研究,大体将翻译过程分为理解阶段、重新表达阶段和检查核实阶段。但是这种划分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无法体现e时代下翻译工作者的工作环节中某些信息化的元素。例如在完成某公司简介汉译英的项目中,译前查找国内外类似企业的公司简介译文,作为平行本文进行参考,将对翻译项目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个环节就没有被归纳在传统的“三阶段”之中。此外译前对翻译生态的解读,译中翻译决策和网络等资源的使用,译后反思总结,都成为了译者翻译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如何科学合理地将这些具体内容与传统翻译过程进行整合是翻译项目教学的重点所在。我院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首创性地将传统译论中的三阶段论和行业资深译者的经验相结合,形成了特色的pwp模式教学模式。pwp分别代表译前(pre-translating),译中(while-translating)和译后(post-translating)三个阶段。课程的内容组织以课程组自编教材《商务英语翻译实务》中的13个商务英语翻译项目和pwp的翻译过程为两条交叉的主线,将翻译技巧和翻译理论渗透在这两条主线之中。在某一个项目教学中,pwp项目教学中以过程为导向,让翻译学习者能在翻译学习中针对翻译项目的每个阶段,通过翻译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主动建构(如下表)。

3.以多样的教学形式,促使学生互动建构。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教学中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如采用工作坊、头脑风暴赛等开展教学。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监控者,翻译学习者成为课堂的中心,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相互协调、相互沟通,共同完成翻译项目。(1)翻译工作坊。翻译工作坊是指类似于商业性的翻译机构,由若干名翻译者共同完成翻译项目的形式。在翻译项目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为5~6人的小组,即虚拟的翻译社,并让各组为自己的翻译社命名。在商务英语翻译实训中,根据真实翻译项目需求的情况,每个小组成员内部进行讨论分工。每组一名同学担任项目经理,负责将翻译项目分解分配给小组各个成员,联络项目需求方,并完成最终交稿。每组中翻译水平相对较好的同学负责后期统稿和审稿。在完成某一翻译项目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共同完成了最终的翻译项目译文,且共同讨论、协作,与需求方进行交流,工作坊的形式能够促进翻译学习者就当前的翻译项目进行沟通和学习,促进学习者个体在互动中进行建构。(2)头脑风暴。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集体主动建构的方法。在商务英语翻译课中,可以运用全班或者小组的形式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在翻译项目教学中可以采取这种形式,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尽量多地收集同一项目的不同版本的译文,并向学生展示,让全班同学畅所欲言,对译文的优劣进行点评,最后共同分析总结和反思。笔者曾使用商号翻译、商标翻译等进行尝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以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学生主动建构。商务英语翻译项目往往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学生在翻译中常常有畏难的情绪,导致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进行主动建构。教师在设计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项目教学的每个环节或阶段设计和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对学生的项目学习起到一定支柱作用,同时学生也在完成任务时进行有选择的学习,利用相关资源进行知识构建。例如在安排学生进行某公司简介翻译项目学习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以下资源:公司简介翻译常用词组列表,公司简介常用句型列表,平行文本等,甚至可以提供专业词汇对照列表。这样就能有效降低学生完成翻译项目的焦虑度,支持学生主动建构。

5.以多元的考核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建构。课程的考核方式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导向。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创新因此在项目教学中可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建构。首先,注意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将学生平时在项目学习中的参与度、个人表现、小组表现都纳入考核范围内,激励积极进行项目学习的主动建构,促使学生重视项目学习过程和小组合作;在终结性考核中体现项目考核的导向,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其次,注意教师评价和同伴评价的结合,让小组间进行项目作业互评,通过互评促进学生进一步反思和总结,主动建构。

三、总结

英语翻译实习个人总结篇5

[关键词]:复合型人才;基础英语;翻译;转型。

[作者简介]:祝然,女,天津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国际商务系,讲师,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商务管理。

一、基础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必要性

当前,随着全球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复合型英语翻译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需求标准也越来越高,因此高校英语专业应适时适势地加大力度培养在听、说、读、写、译方面具有扎实语言功底和广博文化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基础英语课是在英语专业学时最多,对学生的专业语言知识与综合应用能力提高最为关键的一门课程,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普遍重视。但目前的基础英语教学中,“译”的培养较缺乏。大部分基础英语任课教师都很少注重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偶尔出现的翻译练习,也只是讲解课文难句的辅助手段以及课后练习中停留在句子层面上汉译英及英译汉部分,不能从根本上起到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作用。同时,现在很多大学的英语翻译专业都采用“学科基础+专业模块+百科知识”的模式,而其中的学科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五项语言技能,良好的母语表达能力及所学语言国家概况等课程,而担负语言五项技能训练的科目正是基础英语课。因此,在基础英语课程教学中开始培养学生翻译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翻译能力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双语能力的平衡发展。目前,很多英语专业学生存在双语表达能力欠缺的问题,笔者曾任“英汉笔译”课程教师时发现,不少学生虽然能理解原文的大意,但却很难用标准的译文进行准确的表达,有的甚至连中文的表达都不很顺畅。因此,提高学生双语语言能力及素养势在必行。在基础阶段的基础英语课开始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有助于学生提高双语能力。

同时,翻译能力的培养其实是一种综合能力的提高,翻译需要的不仅是语言基础及技能,还要求译员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广博的知识面。因此,学生翻译能力的提高也将会促进其全面素质的发展,这与高校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目标是一致的。

此外,大学高校将英语专业的翻译相关课程口译和笔译课只在三四年级开设,而且课时较少,一般不能满足教学需要,难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目前,我国中学新课改使学生英语水平大幅度提高,具有良好的双语基础,进入高等学校后的这些学生可以较快接受翻译教学。

最后,随着我国加入wto,目前职场急需大量合格的翻译人才,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也将有助于学生将来就业。基础英语是高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对英语专业整体教学效果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该课程的教学也应该根据社会需求以实用性为原则,引导学生面向市场,加强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二、基础英语教学中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策略

基础英语课教学内容较多,因此对于翻译能力的培养不能占用过多的课时,只能结合基础英语课本身的特点,把翻译理论及技巧穿插在基础英语课文的讲解中,并鼓励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通过网络,图书馆书籍等途径丰富翻译方面知识,开拓眼界,多进行翻译练习及实践,为日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翻译技巧的讲解应以实践为基础

要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翻译理论和技巧是必不可少的,而大多数低年级学生没有或很少接触过翻译理论和技巧,因此,如果使他们一开始就直接接触理论,往往他们会觉得枯燥乏味,晦涩难懂。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先以课文中的语句篇章为例进行翻译实践练习,在练习的基础上总结并讲解相关理论与技巧的应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深入理解,教学效果较好。

2.结合基础英语教材特点进行翻译实践

基础英语课程最近更新了教材,使用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语综合教程》,此教材共有15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两篇阅读,难度适中,题材、体裁全面,时代性、思想性和人文性都不错,适合低年级学生进行翻译实践。教师可以选择课文中一些经典篇章或段落作为翻译实践材料,以课堂练习或者课后作业的方式布置给学生,鼓励学生先翻译,因为查阅工具书以及其他相关资料的过程便是学生掌握相应知识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而后,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翻译技巧及理论,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到做好翻译对原文背景知识理解的必要性。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对翻译练习进行课堂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中培养对翻译的兴趣,加深对翻译相关知识的理解。总之,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安排翻译相关内容,使学生平时多练、多总结,逐步提高翻译能力。

3.利用多媒体网络系统辅助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多媒体网络已成为现代教学中重要的辅助手段。基础英语课就是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语言基本能力,而多媒体网络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真实的语料库,开放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是现代英语教学不可多得的得力工具。首先,网络上有大量的翻译素材,教师可以推荐学生一些较好的翻译网站,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拓展知识面。在开放的网络平台上,各种信息资源丰富,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寻找翻译所需的各种相关材料和背景知识,帮助其进行翻译实践,同时鼓励学生将各自搜索到的有典型代表性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交流,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提高学习效率。

4.改进基础英语课考核中学生翻译能力的评价模式

评价是检验任何课程开发与实施效果的基础。当前高校课程往往通过纸笔测试得出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与学效果的终结性评价和唯一标准。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翻译能力,改进翻译教学,基础英语的笔试要包含测试学生翻译能力的试题。试题既能考查基础英语的语言要点,又能反映学生的翻译能力。这些翻译试题要基于学生学习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尽量以短小的段落形式出现,考察学生对翻译技巧的掌握程度,并尽可能考查学生平时练习中出现的翻译典型问题,同时兼顾基础英语课文中新词汇及相关语言点的应用。此外,要尽量避免照搬课本或练习册上的原题,否则不能考察学生的真实知识水平。

转贴于

同时各高校应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的英语水平适当组织学生到翻译机构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是检测学生翻译技能及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只有在理论基础上进行大量实践才能不断提高翻译水平。

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国内权威的翻译资格考试,一方面,进行自我水平的检测与评价,以利于不断提高翻译水平;另一方面,理解社会对翻译工作的要求及标准,以利于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和目标。

5.教师应根据基础英语课的转型而不断完善自身

基础英语教学的转型,首先需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基础英语教师要从思想上对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给予足够重视,自觉协调翻译与其他英语教学环节之间的关系,要首先确立“引导学生确立翻译意识”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基础英语教材所提供的语言活动材料把翻译能力的培养融入到课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低年级确立翻译意识,为高年级学习翻译专业知识与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基础英语教师翻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应进一步加强,大部分英语专业的教师在教授基础英语时,最为注重的是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而作为讲授英语翻译内容的教师,不仅要懂得英语专业教师所必备的语言学科相关知识,同时还要具有扎实的双语基本功,丰富的百科知识和翻译实践经验。这就需要基础英语教师要具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翻译意识与能力,加强专业培训,不断丰富自身知识素养,同时,与翻译专业教师多交流,以加强基础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和目标明确性。此外,还要重视积累实践经验,具有广、博的综合知识,不断创新,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总结成功的教学经验,将基础英语教学所需的五项技能中的“译”充分凸显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从事翻译的兴趣。

三.结语

培养高水平的翻译专业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战略的努力方向。翻译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校英语专业通过基础英语课程教学中对翻译的关注与适当侧重可以引导学生从低年级确立翻译意识、培养翻译能力,为学生高年级的学习打好坚实的知识基础。基础英语课程中翻译能力的培养会使培养英语翻译专业人才的改革实践取得新的突破,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沈刚.翻译与翻译教学[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2):152-153.

[2]穆雷.建设完成的翻译教学体系[J].中国翻译,2008,(1).

[3]戴炜栋,王雪梅.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体系[J].外语界,2006,(4):2-12.

[4]陈华.谈渗透于课文中英译汉的翻译技巧[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2):22-24.

[5]胡谨.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6,(12):149-151.

英语翻译实习个人总结篇6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现状来看,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较薄弱的环节。虽然从理论上讲学生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的培养缺一不可,但在实际教学中翻译部分常常不受重视。在笔者看来,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由来已久。首先,从教师角度看,不少英语教师授课时以阅读为中心,侧重重点词汇和句式的讲解,一般不涉及专门的翻译训练。对于课后练习中出现的句子翻译和短文翻译的讲解也流于形式,仅仅是照本宣科,核对答案。也就是说,这些教师没有真正重视翻译教学,没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翻译的训练。对于翻译,他们只是“授之以鱼”,而不是“授之以渔”。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看,尽管已经是大学生,但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仍很欠缺。他们能意识到自己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但却满足于被动地接受课堂所学,而不是切实有效地解决自身问题或弥补不足。对于翻译,学生的重视程度也不够,他们只是完成课本上的翻译作业,而且经常避重就轻,有时甚至只是抄写句子翻译和短文翻译的答案,导致考试时面对短文翻译无从下手,望文兴叹。再次,从本质上看,学生翻译能力的不足是英语思维的缺乏。长期以来,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英语学习占据了学生不少时间和精力,但学习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其根本原因就是英语学习一直停留在词汇的积累和重复的语法训练上,缺乏英语思维的培养。而英语思维的缺乏使学生无法从思维的高度认识到英语和汉语表达方式和习惯上的差异,汉译英时只是翻译汉语的字面意思,不会运用英语思维调整句子的语序并用相关的英语句式和语态、时态等去表达。

二、针对翻译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和经验总结,针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三方面的解决策略。

1.重视翻译教学。前面已经提到,在大学英语实际教学中,对于学生翻译技能的培养不够重视,尤其是汉译英环节,而将汉语翻译成英语才是翻译能力的核心体现。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提高汉译英翻译的分值和比重,更加注重具体语言的表达,明显突出了语用的重要性,这就意味着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必须真正重视翻译,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重视翻译并不是以四、六级考试为导向,而是因为翻译本身的重要性。翻译能力是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体现,而语言应用能力才是学习语言的目的和价值所在。

2.加强课堂教学。从现状来讲,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已经认识到提高翻译能力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但要切实提高翻译能力,还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从教师来讲,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听、说、读、写之外,课堂上应有专门的时间进行翻译训练,尤其是汉译英的翻译。照本宣科,核对答案的做法都应摒弃。无论是句子翻译还是短文翻译,都要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汉语和英语表达的差异,从而在翻译时能够运用英语思维熟练地进行中英转换,用有限的词汇表达无限的含义。从学生来讲,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多进行翻译训练,从词汇到短语,从句子到短文,逐步翻译,强化英语思维,学会用简单英语单词的反复组合解释复杂的英语概念,使自己的翻译能力得到实质性提高。从笔者的翻译教学经验来看,翻译之前,笔者会结合实例系统地向学生讲授汉语和英语表达方式和习惯的差异,并给出典型例句让学生强化练习。在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有了深刻认识和了解后再进行大量汉译英和英译汉的转换练习,从而熟能生巧,在反复训练中,学生的翻译能力就有了质的提高。此外,为了引起学生的翻译兴趣,笔者会选取大学生经常关注的时事热点、流行话题等作为翻译素材让学生进行翻译,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翻译的动力和成就感。

3.渗透本土文化。大学英语学习不仅要让学生用英语了解西方,还要让其学会用英语介绍中国。因此,教师在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同时还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本土文化。一方面,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另一方面,现代西方不少人士对当今中国仍缺乏真正的了解。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大学生担负着向西方介绍中国并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因此,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授课内容,有意识地渗透中国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用英语介绍并表达这些内容,从而不断提高自己汉译英的翻译能力。以笔者为例,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笔者会结合授课内容精心加入有关我国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内容。例如上学期第五单元(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三册)的主题是“writingthreethank-youLet-ters”,文章写到了美国的感恩节,以此为契机,笔者让学生用英语介绍我国的春节,并比较中美这两个节日的异同。同时,以感恩为主题,让学生用英语讲述从古至今我国流传的许多知恩图报的故事,并布置学生在课下用英语写感恩信,在现今通讯发达的时代用最传统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别人的感激之情。

三、结语

英语翻译实习个人总结篇7

[关键词]建构主义项目教学法商务英语翻译教学

[作者简介]朱慧芬(1978-),女,浙江余杭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国际商务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浙江杭州310018)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5-0135-02

一、引言

在国际化的大趋势下,企业和社会对于商务英语翻译人才和具备一定翻译能力的综合型商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国内的传统翻译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传统翻译教材例子选择和教师自选内容常常偏重文学性题材的文本,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与学生目标工作岗位需求差距大,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翻译教学过程采用“翻译练习―对答案―教师点评―翻译技巧介绍”的四步法,缺乏对职业译者工作流程的描述性教学;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多以讲解、点评的形式授课,未能有效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传统的课程考核主要考核最终译文,这种考核方式的反刍效果体现为学生学习过分重视翻译学习的结果,缺乏对团队合作和过程学习的重视。可见新形势下企业和社会的需求给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必须对商务英语翻译教学进行改革,有效提升学生的商务英语翻译能力,满足社会的需求。本文拟运用建构主义的基本原理,探讨商务英语翻译项目教学改革。

二、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作为认知学习理论重要的分支,是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是知识建构的主体,知识建构即知识获取和内化的行为,是通过未知知识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相互作用而完成的。

1.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或技能建构必要的条件之一是问题解决性的学习环境。问题解决性的学习环境,能够调动学习者的学习主动性,有效激活学习者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结合新的知识和经验,用于解释和分析当前的问题,从而形成新的假设和推论,并做出检验。这一过程为新知识和技能的建构提供了理想的路径。前期一些建构主义研究对于问题解决式的学习环境要素进行了相关描述,理想的载体要素为“真实任务”,学习目标要素必须符合“清晰明确”的条件。而广泛运用于职业教育领域的项目教学作为一种问题解决式的学习途径,为学生的能动建构提供了极佳的学习情景、载体和问题学习型的情景。职业教育课程中的“项目”指的应当是有结构的项目,即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客观存在的工作任务模块。商务英语翻译项目也是有一定结构的项目,特别是源自真实工作中的翻译项目,不仅具备真实性的特征,反映了社会和学习的真实需求;此外商务英语翻译项目具有清晰明确的目标指引,译文必须符合一定的翻译标准、能完成特定的交际功能,必须遵守国家公布的《翻译服务规范》,具体的翻译项目产出的译文还应适应具体的翻译生态――含译者、读者、委托人、社会文化因素等在内的翻译生态整体。从项目教学、国际翻译教学发展现状来看,真实情景商务英语翻译项目不仅符合最新的教学发展趋势,也为翻译课堂中学生的能动建构提供了极佳的问题解决性的情景。

2.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或技能建构的有效条件之一是合作性的学习环境。在建构过程中,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围绕当前问题获取有关的新知识和新信息,同时又要不断运用个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建构不仅仅是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对学习者个体的有效建构有着积极的意义。通过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者团队合作互动,相互学习,共同协作,引发学习者个体不断反思,促进个体主动内化,最终在解决问题中完成“意义建构”。在真实的商务英语翻译项目中,翻译学习者团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协作的形式自觉主动地分析翻译项目中需解决的问题,解读源语项目文本,通过查找翻译工具、网络资源获取背景知识、平行文本等,选择合适的翻译技巧和策略,完成译文初稿,共同按照翻译的标准、发起者的意图、目标语读者的语言习惯检查润色译文初稿,最后完成翻译项目,并完成交稿。在合作完成翻译项目的过程中,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学习者个体的认知结构也得以重构,所建构的翻译知识、技巧和经验也将更加完善。

三、教学实践

1.以真实项目为载体,促进学生主动建构。从教学内容上看,通过项目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建构翻译知识和技能,体现了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从结构走向建构的趋势。传统教学体现的是一种传授知识的倾向,要培养学习者的翻译能力和素质,通过简单的语言对比、知识传授、技巧讲解是远远不够的。而真实项目为载体的商务英语翻译项目教学能更加有效地将学生置于问题解决的情景之中,能体现翻译学习者目标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涉及翻译学习者思考、协作、翻译和决策的过程,需调动翻译学习者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能使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内化为学习者自身知识体系的一个部分,完成学习者能动建构。

在商务英语翻译项目内容的选取上,应特别特别重视内容的针对性、典型性、实用性、真实性和实效性。因此,需广泛开展企业单位对翻译人才具体需求的调研、毕业生跟踪问卷调查等,确定课程的项目。基于广泛扎实的调研,针对大部分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选取贴近实际生活、贴近实际工作的项目。鉴于以上考虑,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商务英语专业现已编写并使用了《商务英语翻译实务》项目教材,主要涉及商标商号、商务名片等13个翻译项目。

在项目来源方面,商务翻译教学团队还可以通过行业兼职教师咨询、专职教师实践等途径获取真实翻译项目。例如近年来,来自金融、商务、旅游等行业的资深行业兼职教师参与我院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也为翻译课程带来最原始的翻译项目教学材料;同时,我院还通过虚拟实体的翻译社“金苑翻译社”对外承接学院内外一定量的翻译业务,这些翻译业务经过委托人的允许也可以作为商务英语翻译项目教学的材料。此外,教师在开展翻译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可通过以上途径对项目不断更新,以保证翻译项目的时效性。

项目要素把握方面,根据德国翻译家斯蒂娜・莎弗纳的“模仿真实情景”教学法,真实翻译项目教学中再现必须具备项目中翻译情景的各个要素,如翻译项目的发起者(翻译社、企事业单位等),译文使用者(英美游客、某产品的外国使用者等),译者,翻译目的(某文本翻译需达到的目的)等。这些要素将为翻译项目学习者进行学习时提供学习情景,同时也是学习在解决问题完成翻译项目过程中必须兼顾的因素。

2.以过程性为导向,引导学生能动建构。依托真实项目的翻译项目教学中,翻译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主动建构的过程。可见在项目教学中,应以过程为导向,参考经验译员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阶段,将项目任务分解为不同的阶段或者环节,让学习者按照工作环节解决翻译问题。国内外翻译研究已经对翻译的过程有较多的研究,大体将翻译过程分为理解阶段、重新表达阶段和检查核实阶段。但是这种划分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无法体现e时代下翻译工作者的工作环节中某些信息化的元素。例如在完成某公司简介汉译英的项目中,译前查找国内外类似企业的公司简介译文,作为平行本文进行参考,将对翻译项目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个环节就没有被归纳在传统的“三阶段”之中。此外译前对翻译生态的解读,译中翻译决策和网络等资源的使用,译后反思总结,都成为了译者翻译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如何科学合理地将这些具体内容与传统翻译过程进行整合是翻译项目教学的重点所在。

我院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首创性地将传统译论中的三阶段论和行业资深译者的经验相结合,形成了特色的pwp模式教学模式。pwp分别代表译前(pre-translating),译中(while-translating)和译后(post-translating)三个阶段。课程的内容组织以课程组自编教材《商务英语翻译实务》中的13个商务英语翻译项目和pwp的翻译过程为两条交叉的主线,将翻译技巧和翻译理论渗透在这两条主线之中。在某一个项目教学中,pwp项目教学中以过程为导向,让翻译学习者能在翻译学习中针对翻译项目的每个阶段,通过翻译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主动建构(如下表)。

3.以多样的教学形式,促使学生互动建构。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建构,教学中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如采用工作坊、头脑风暴赛等开展教学。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监控者,翻译学习者成为课堂的中心,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相互协调、相互沟通,共同完成翻译项目。(1)翻译工作坊。翻译工作坊是指类似于商业性的翻译机构,由若干名翻译者共同完成翻译项目的形式。在翻译项目教学中,可以将学生分为5~6人的小组,即虚拟的翻译社,并让各组为自己的翻译社命名。在商务英语翻译实训中,根据真实翻译项目需求的情况,每个小组成员内部进行讨论分工。每组一名同学担任项目经理,负责将翻译项目分解分配给小组各个成员,联络项目需求方,并完成最终交稿。每组中翻译水平相对较好的同学负责后期统稿和审稿。在完成某一翻译项目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不仅共同完成了最终的翻译项目译文,且共同讨论、协作,与需求方进行交流,工作坊的形式能够促进翻译学习者就当前的翻译项目进行沟通和学习,促进学习者个体在互动中进行建构。(2)头脑风暴。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集体主动建构的方法。在商务英语翻译课中,可以运用全班或者小组的形式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在翻译项目教学中可以采取这种形式,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尽量多地收集同一项目的不同版本的译文,并向学生展示,让全班同学畅所欲言,对译文的优劣进行点评,最后共同分析总结和反思。笔者曾使用商号翻译、商标翻译等进行尝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以丰富的教学资源,支持学生主动建构。商务英语翻译项目往往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学生在翻译中常常有畏难的情绪,导致学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进行主动建构。教师在设计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为项目教学的每个环节或阶段设计和准备丰富的教学资源,对学生的项目学习起到一定支柱作用,同时学生也在完成任务时进行有选择的学习,利用相关资源进行知识构建。例如在安排学生进行某公司简介翻译项目学习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以下资源:公司简介翻译常用词组列表,公司简介常用句型列表,平行文本等,甚至可以提供专业词汇对照列表。这样就能有效降低学生完成翻译项目的焦虑度,支持学生主动建构。

5.以多元的考核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建构。课程的考核方式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导向。因此在项目教学中可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建构。首先,注意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将学生平时在项目学习中的参与度、个人表现、小组表现都纳入考核范围内,激励积极进行项目学习的主动建构,促使学生重视项目学习过程和小组合作;在终结性考核中体现项目考核的导向,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其次,注意教师评价和同伴评价的结合,让小组间进行项目作业互评,通过互评促进学生进一步反思和总结,主动建构。

四、总结

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否进行有效地主动建构是评判教学效果的重点。无论从建构主义教学观、项目教学理论还是最新理论来看,在高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应该开展基于建构主义的项目教学,并且从项目教学内容、过程、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着手,有效地激励和促进翻译学习者的主动建构,使学生尽快掌握满足目标就业岗位的基本商务英语翻译技能。

[参考文献]

[1]牟俊贞,时庆梅.翻译实践课应以过程为导向[J].山东外语教学.2002(5).

[2]顾佩娅,方颖.基于建构主义的计算机辅助项目教学实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7).

[3]谭业升.建构主义翻译教学刍议[J].山东外语教学,2001(4).

英语翻译实习个人总结篇8

【关键词】英语翻译跨文化视角翻译技巧

引言

英语翻译是将英文文章、文献或者资料翻译成中文的过程,英语翻译不仅是英语学习者必须要学习的内容,也是从事与英语相关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掌握的职业技能。英语翻译的要点和技巧比较多,而作为语言的转换,从语言产生的根源――文化环境角度,去讨论英语翻译的技巧应用,对英语学习者和工作者的帮助作用最大。

一、英语翻译中的跨文化视角转换

翻译的精髓在于使观看译文的人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原来英语材料中的含义,这既包括字面上的解释,也包括阅读之后带给人们的心理感受,即情绪的波动和认知的变化。跨文化视角下英语翻译的关键点:首先,按照语言环境下的心理状态进行翻译;其次,按照语言习惯进行翻译;第三,尊重文化差异的表达和观念的传递。而要达到这种翻译效果,就要求翻译者对英语和中文的语言环境拥有非常深刻的了解,并且实现跨文化视角的转换翻,只有这样,不同语言环境下的材料内容才能够完成阅读感受方面的平行转化,英文材料的真实阅读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二、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的技巧

1.划归策略。将文化中存在的差异转换为读者可以理解的文化表达方式,让译文内容更符合读者的语言习惯即为划归策略。简单来讲,划归策略就是使原本存在的语言文化差异弥合,实现文化环境的同水平转化。比如,在主语的表达方式上,汉语表达习惯是以人作为主语,英语的主语大都是物,那么,在翻译的过程中,就需要将英语语言进行汉语表达习惯的转化。thesestoriesandherexpressivefaceappealedprofoundlytome.在这个英语句子中,主语是“stories”和“fece”,按照字面翻译,大可直译为:“这些故事加上她丰富的表情深深地吸引了我”。但是按照汉语的语言习惯,翻译成“我被这些故事和她讲述时候丰富的表情深深地吸引住了”,将第一人称作为主语,强调事件和客体行为对主体的影响,使句子更加生动。

2.词类转换。对于很多正面翻译无法实现的译文,译者可以选择采用反面翻译,也就是说,对肯定的表达可以采用否定的翻译方法,确保译文更加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更利于读者理解。在英文翻译中,对“too...to...”句型的翻译,是词类转换技巧的最佳展示。例如“althoughhisdoctorsuggestedheshouldadoptahealthydiet,suchaseatingplant-basedfoods,hewastoostubborntolisten”,这里的“toostubborntolisten”不翻译成“听起来太固执”,这样直译并非材料本意,而是应该采用否定句的表达“太固执、不肯听”,这样的翻译方式能够清楚、正确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避免歧义。

3.文化背景引申。基于交际翻译的视角,将意译与英语隐喻翻译过程结合起来,能较好地促进学习者了解本国文化,这就是对文化背景进行引申。如英文中某些隐喻用中文成语表达:theweakestgoestothewall.译文:优胜劣汰;toharponthesamestring.译文:旧调重弹;这是对中文成语的利用,是符合中国文化的表达方式;另外,英语交流的文化外延与汉语语言也有不同之处。因此,译者需要结合特定场景、特定语境进行了解。例如,“ambitious”在英语中取褒义,翻译作“雄心勃勃的”,而在我国却将该词理解成贬义,取其“炫耀”之意。又如,“dog”在英国人眼中是人类忠实的朋友,而在中国却认为带有贬义。翻译者需要根据上下语境的不同,谨慎处理翻译的内容。

4.简繁互通。在具体翻译时,译者应具体分析读者及其反应情况,调查读者真实需求以及具体接受能力等,针对读者期望值进行科学预测,综合分析读者群在具体需要上的差异,针对翻译策略进行科学调整,进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适应译文,获得共鸣。许多英语国家拍摄的电影,尤其是动画电影,在翻译过程中都应用了这个技巧,根据中国某段时期流行的网络用语、段子等,对影片的对白进行翻译加工。例如,在“功夫熊猫3”中,“ihaveheardaboutsomemasterwhocouldwinafightjustbythrowingopenadoor.”翻g为:我听说某些大师只靠破门之势就能闪瞎对手赢得战斗。其中“闪瞎对手”,既符合当下中国年轻群体中流行的网络语言的趋势,又与“破门之势”的快、准、狠的特征结合,是很恰当的繁简互通技巧的应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是实现英语材料中文转化的必要策略,也是进行精确的、带有语言情绪的翻译的唯一途径。在应用各种翻译技巧时应注意对中英文化的准确理解和表达,这需要翻译者的不断学习和长期练习,希望本文能够为英语翻译工作的进步以及英语学习者的翻译水平提升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蔡姝婷.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J].校园英语,2016(07):121-122.

[2]樊玉焕.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07):115-116.

英语翻译实习个人总结篇9

关键词:高职英语专业英语翻译课教改

1.前言

多年来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在翻译人才培养方面是卓有成效的,但翻译课程教学方面存在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以教师为中心。2000年教育部公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下简称《要求》)中明确规定“高职高专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同时,社会也要求高职技术人才能够实现毕业到上岗的“零过渡”。这就意味着从英语翻译这一单项技能来讲,学生应该接受极其近似实际工作情况的训练,具备很强的应用能力和适应能力。

2.教改探索

显然,传统的翻译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不能充分体现高职特色和要求。改变传统英语翻译课的模式,努力突出实用的特点是改革的必然。这一教学改革可以从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师的自身发展等方面着手开展。

(1)课程定位与设置

培养学生应用能力高职高专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一个层次,它的发展必须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路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办学特色,让学生在接受较完整的高等教育的同时,具备较高水平的职业技能和应用能力。那么,作为高职英语专业重要课程之一的英语翻译课应该是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实用性课程,在笔译的基础上突出口译,在教学中做到学用结合、重在运用。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重视作为专业技能训练的翻译教学(teachingoftranslationasaprofessionalskill),逐步改革仅仅作为外语基本功练习组成部分的翻译教学(teachingoftranslationasabasicskill)。由此可见,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和应用能力培养是翻译教学的必然趋势。合理定位高职英语翻译课程、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高职英语翻译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根据课程的定位,在课程的设置上要做到循序渐进,大一时主要让学生学习精读、泛读、听力、口语等英语基础课程,到了二、三年级,增设英语翻译课程,整合课程内容,侧重实用性教学,争取使学生做到毕业到上岗的“零过渡”。

(2)教材的选择

由于高职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来讲还比较差,而翻译课对学习者的要求又相对比较高。因此,在选择教材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同时又要努力达到高职英语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选择既实用又浅显易懂的翻译课教材。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时时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发讲义,及时更新和补充教学内容。鉴于目前高职翻译教材的数量不多,教材的建设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从事高职翻译教学的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在整理讲义和借鉴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努力着手自编符合课程要求和学生需求的教材,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提高高职英语翻译课的教学质量。

(3)教学内容的安排

实训为主,突出技能训练。高职英语翻译课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时,必须侧重实践。教师讲授应遵循最基本的翻译理论和标准,安排大量的课时进行实践训练。教学内容选择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贴近实际”,即内容贴近实际,举例尽量贴近学生情况和社会的实际。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由浅如深”、“循序渐进”。整个教学过程借鉴案例教学的模式,以专题的形式进行。

3.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越来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根据高职英语翻译课的实用性原则,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中以实践为主,侧重技能训练,以练代讲,以讲促练。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言课堂中来。在实践中,我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有效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如:

(1)情景翻译教学

在翻译课的口译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提高学生的兴趣,尝试使用JeanVience的“模仿真实情景法”(real-life-likeassignment)。在操作过程中,先将一个近30人的班级分为4大组,每组大约5―7人。假定每个小组成员同属一个公司,其中两组为中国公司的成员,另外两组为外国公司的成员;每组的组长担任该公司的总经理,每位同学分别担任公司的某一职务,如公关部经理、销售部经理、人事部经理等。以后的每次情景口译练习就在这些“公司”间进行。老师给出一定的情景,如:(1)a公司的“总经理”派“公关部经理”前往某机场迎接外宾(B公司的“销售部经理”);(2)a公司带上“随身翻译”亲自陪同外宾(D公司的“总经理”)去某饭店进餐;(3)C公司的“总经理”与B公司的“总经理”讨论在经济开发区合作办厂的事宜,等等。学生根据情景自编一段对话,用ppt配以相应的场景进行表演,让全班同学一起充当译员,或让某一同学充当译员。最后,还可以让“总经理们”来评析各职员的表现,并根据他们的表现支付各自认为合适的“报酬”。对于这类练习,学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参与,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效果良好。

(2)讨论式和发现式教学

英汉两种语言对比能力的培养在翻译教学中很重要。在基础的翻译技巧讲解过程中,就一些比较明显的英汉语言的区别,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最后以小组为单位作总结发言。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讨论和观察自己发现了翻译的规律,印象当然比老师的说教深得多,用起来就更加容易了。以英译汉时增加表示时态和语态的词语这一技巧的教学为例,我们对比传统的教学法与讨论式和发现式教学法的效果。在传统的教学法中,教师以讲解为主,通过举例和对比的方法告诉学生:英译汉时,有时要增加表示时态和语态的词语,然后让学生就此进行一定的练习巩固;在讨论式和发现式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对比汉语和英语在表达时态和语态时的区别,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小组讨论和对比会发现:汉语多用一些形式助词来表现时态和语态(如已经、了、被等),而英语多用固定的语言形式来表现(如has/have+动词的过去分词表示现在完成时),因此,英译汉时有时可以增加形式助词来表现时态和语态。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己的观察思考,学生对于这一技巧的掌握更加扎实,记忆更加深刻,运用也就更加自如。

(3)电影进课堂

在传统的翻译课中,口译的练习主要是让学生一边听磁带一边翻译,学生的压力很大,也觉得枯燥无味,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高度发达的现代教学技术为语言课堂的现代化和多样化提供了可能性。我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一些难度适中的电影片断,让学生一边看一边练习口译,教学效果十分满意。

4.教师自身的发展

教学、教改、学习相互促进提倡在高职的专业英语翻译课中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不说任其自然地让学生学习翻译理论,进行翻译实践。教师在翻译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高质量的外语教学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因此,在英语教学翻译课程的教学改革中,应当充分重视教师的作用,特别是教师个人的自身发展。教师自我发展是教学理论学习、社会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研究这几方面交织进行的过程。扎实的教学理论学习能指导教师更加科学地进行社会实践,了解社会需求,有效开展教学内容和课堂组织形式的改革,对教学改革的结果作出科学的研究分析和总结,用于指导课堂教学。这是不断循环的过程,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同时,教师自身的发展又能够推进教改的进程。没有教师的自身发展,教学改革将是“空中楼阁”;没有教学改革,教师在教学中最终会陷入“固步自封”的境地。在教学之余,教师应利用课余时间和寒暑假深入社会实践,并且保持与业内人士的联系,根据社会需求及时改革教学内容和课堂组织形式。高职教师还应使自己具备“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取得相关证书,如中高级翻译证书、剑桥商务英语证书、单证员证书等,并取得相关行业的从业经验。

5.结语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高技能复合型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英语专业英语翻译的教学和改革任重而道远。高职英语专业的教学是摆在高职英语教师面前的新课题,在教学和改革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高职英语翻译教师应不断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为实现高职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探索新形式下高职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新途径、新方法。

参考文献:

[1]穆雷.翻译教学的发展途径[J].中国翻译,2004,(4).

[2]瞿文军.论翻译能力及其培养[J].上海科技翻译,2004,(3).

英语翻译实习个人总结篇10

关键词中职教育商务英语翻译教学

在对外经贸经济活动中,企事业单位对于各层次职业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广泛,为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和增强其英语学习的应用能力,在中等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开设各类应用文体的实用翻译课程已成为必需。为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中职学生构建开放的整体学习环境,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和获得良好的语言翻译能力。

一、从科目要求出发,浅谈中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课时安排和教材使用等方面都亟待完善,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系统性。中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开设较晚,为便于学生参加相关的商务英语等级证书的考试,课程一般设在二年级的下学期,课堂授课课时较少(一般为60学时或80学时),学生对商务英语的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掌握仅为皮毛;另外,在学习翻译课之前,尽管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已经学过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阅读及商务英语写作等课程,但是因为学生的基础较差、在校学习的时间较短,再加上学校未曾开设英汉对比、修辞、词汇学等相关课程,因此,翻译课教师的授课难度较大。2.教材内容过时、教学模式陈旧,与社会需求相脱节。教材虽然注重以“应用为目的,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编写原则,但所选用的实例不够新颖,内容仍保留一些传统教学色彩,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听说能力的重视也不够;教材虽然注重实践与形式多样化的结合,但教师对现代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不够,课堂教学依旧以传统的授课方法为主,容易导致教学和实践的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满足行业的需求。3.以考试为指挥棒,课堂教学与职业教育相脱节。目前,各种形式的外语测试直接充当着指挥棒的角色,中职学校的商务英语教学也同样沿袭着这样的趋势:即考试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测试哪方面的能力,学生就集中学习哪方面的内容。4.中等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翻译课教学的要求高、难度大,它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双语基本功,懂得语言学、教学法、翻译理论、商务贸易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还要有口译、笔译的实践能力;同时,由于翻译课程的备课量大、作业批改难度大、教学任务繁重等因素,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根据目前现状,浅议中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实践的重点

在中职商务英语翻译课堂,如何摆脱传统教学的弊端,确实是翻译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针对目前翻译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进行教学实践:1.以理论研究作为教学实践重点: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探索中职学校翻译教学的整体语言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翻译教材和教法。2.以师资培养为重点:建设一支能实施翻译教学与整体语言教学实践的师资队伍。3.以学生培养为重点:实现由传统单一“知识型”人才培养向“复合型”、“实用型”、“创造型”人才培养的转变;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课堂上应通过整体语言教学的方式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在帮助中职学生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应更好地使学生了解语言学习过程,从而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形成独立获取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三、结合专业性质,试论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实践的合理规划

针对我国翻译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中职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性质、特点及人才培养目标,中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必须进行科学系统的学科探索与规划。

首先,进行系统的课程设置。翻译教学要贯穿于中职教育的全过程,体现其特有的教育思路,课程设置必须注重系统性、科学性、多样性,即课程如何科学合理的设置,才能使各门相关学科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中进行科学合理的衔接。在低年级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双语语言基本功、普及人文社科等基本知识,为高年级各种应用文体的翻译打好扎实的基础。同时,针对商务、文秘、旅游、国商等不同专业方向,组织编写富有时效性和实用性的校本教材,注重翻译知识与翻译技巧的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

其次,完善新的教学理念。要使翻译教学从传统的弊端中走出来,实施以人为本的教学,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笔者认为全新的教学理念应包括:科学的教学方法、新型的师生关系、多样的教学模式、优化的语言输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综合的测试手段。翻译教学要从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改变成为精讲多练的师生互动型课堂;在语言实践教学环节,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在翻译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兴趣、动机、需求、目的、意志及学习策略等个人因素,从而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全方位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强化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课堂教学可以采取模拟现场、演示报告、翻译评论、项目协作等多种多样的任务型活动,例如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情景翻译练习;教师利用教学课件选择具有实际意义的翻译项目,指导学生上机练习;或者利用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合作完成一些翻译项目……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教师既能培养学生的动口能力和工作责任心,同时又能使学生在整体语言环境中获得学以致用的成就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给予充分的信任、鼓励,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和考试成绩结合起来进行评测。

最后,建立强大的师资阵容。学校必须不断充实师资队伍,满足当前中职学校外语教学实践发展和翻译教学改革的需要。在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现状,借鉴现代语言学、符号学、传播学等各个学科的发展,在教师翻译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加强翻译理论研究;注重师资的培训与交流,学校可通过加强校内外翻译教学经验的交流与合作,邀请翻译人员来校授课,派教师到校外、国外学习进修等方式拓宽教师的知识面;作为教师本人还要自觉加强自身业务修养与理论学习,认真总结教学经验,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为使自己具备“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取得相关证书和相关行业的从业经验也理应成为教师自我提升的必需。

总之,随着社会对高技能复合型、实用型、创造型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中职商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在中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应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方向,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时效性,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培养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人才,不断开拓出符合中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