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员顶岗实习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3:06:39

化验员顶岗实习总结篇1

XX年11月,我专业派出05模具班共116名学生到模具相关公司参加为期3个月的顶岗实习,开始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在专业建设方面、学生就业及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我院的“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基本情况

我专业05模具班共有毕业生116人。通过学院领导特别是“学校招生就业处的大力支持,我专业与多个模具相关企业建立起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并于XX年11月组织学生前往参加顶岗实习。

通过充分的动员、精心的组织和严格的管理,我专业毕业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任劳任怨,爱岗敬业,勤奋踏实,获得了各公司的高度评价,为我院争得了荣誉。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我专业毕业生于XX年6月圆满完成实习任务,成为我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行军、探索者。更为可喜的是,我专业多名学生在实习完成后通过竞聘上岗与实习企业签订就业协议,成功解决了就业问题。

此次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意义重大。学生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增加了实践经验,提升了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有效的实现了学校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提高了就业竞争力;我专业通过企业的实操平台,使实训教学更加合理化、系统化。

二、主要做法

(一)积极准备,确保顶岗实习顺利进行

1、明确目的

顶岗实习的基本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校与企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业务水平,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运用和检验教学成果。顶岗实习是学校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运用教学成果,检验教学成果。运用教学成果,就是把课堂上学到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尝试性地应用于实际管理工作,并从理论的高度对管理工作的创新,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设想。检验教学成果,就是看一看课堂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距离,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完善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实践依据。

第二,通过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对于机械系的学生来说,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课堂走向社会。顶岗实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了解机床的操作环节,实际体会一般专业技术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业务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第三,预演和准备就业工作。通过实习,让学生找出自身状况与社会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今后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

2、高度重视

05级毕业生顶岗实习是我专业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习的效果和反馈对未来我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和大纲的制定以及调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专业领导高度重视此次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成立了由系主任包晨阳担任组长,系党支部书记雷云进、。领导小组多次召集教研室主任、实习指导老师、毕业班辅导员、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开会,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工作职责,积极解决经费问题,为师生提供保障,并召开毕业班实习动员大会,向全体同学布置实习任务。

3、积极准备

此次组织学生实习,人员多,任务重,情况复杂,基础工作差。为了更好的完成任务,我专业在前期做了大量的铺垫工作。首先,积极与企业取得联系,拓宽学生实习平台,同时尽力为学生争取合法的权益,如安全、劳动条件、生活条件、劳动报酬等,最大限度的保护学生正当权益。其次,多次召开协调会进行探讨,听取宝贵意见,科学地调整教学计划,合理的安排实习指导老师,保证学生实习和教师正常教学工作两不误。第三,制定《05级毕业生顶岗实习计划》,明确顶岗实习的目的、意义、方法、路线、时间及要达到的目标,并提前同实习指导老师和实习学生沟通,保证各项工作圆满完成。

4、充分动员

顶岗实习是教育部下发的一项教改政策,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较大的影响。但正因为是一项新事物,少数同学和家长不够理解,特别是家庭条件好的学生,更是以各种理由推辞,搪塞,不想去,不愿去,有的抵触情绪还很强烈。因此,充分动员,讲清道理,统一思想是前提。

5、完善制度

顶岗实习是教学活动,应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必须严密组织,严格把关。特别是学生远离学校大本营,衣、食、住、行、工作都相对独立,生活纪律、工作纪律、行为规范都要有章可循,只有严格管理,才能保证实习工作顺利完成。

在顶岗实习前,我专业根据实际,制定了《机械系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机械系学生实习考核办法》,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要求学生签订《机械系学生实习协议书》。制度的建立,使学生顶岗实习应该做到的,应该遵循的相关要求更加明确化,保证了顶岗实习过程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严格管理,确保顶岗实习圆满完成

1、重视日常管理

实习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校学生,又是单位工作人员,因此受学校和实习单位的双重管理。我专业指定专业指导老师,根据系部工作安排,实行值班工作制度,下企业进行跟班管理,与学生同吃同住。专业指导老师定期对学生实习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我专业领导不仅与企业保持经常性的联系,还定期、不定期进行访问,双向沟通,及时解决、处理学生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辅导员经常利用qq群、电话、短信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励志教育和安全教育,鼓励学生要有坚强的工作毅力,在自己的岗位上艰苦奋斗、踏实工作,多为社会做贡献。通过精心的组织和严格的管理,我专业所有顶岗实习学生实习期间未发生伤亡、打架斗殴、违法乱纪事件。

2、加强实习指导

实习期间,各指导老师和学生保持密切联系。一方面,深入学生顶岗实习的第一线,指导学生实际操作,征求学生个人对实习的意见和建议,征求实习单位对实习学生的表现评价及对我专业专业建设的建议;另一方面,认真阅读和审查学生的《实习日志》并进行点评,对实习学生进行业务指导,对学生提出宝贵意见。指导教师与实习学生同吃同住,收到良好效果,受到学生和实习单位好评,确保了此次顶岗实习的质量。

3、实施量化考核

为保证顶岗实习的质量,我专业对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严格考评,考评的内容包括操作能力、实习纪律、实习态度、《实习日志》填写、实结等,由学校和企业共同作出评价。考评实行等级制,即“优、良、一般”,成绩与学生毕业资格挂钩。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必须进行严格的评价与考核,将顶岗实习的考核成绩作为学生获取相应学分和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本次顶岗实习,我专业毕业生15人获得优秀,30人获得良好。我专业拟定在毕业典礼时召开本次顶岗实结表彰大会,表扬优秀学生。

(三)及时总结,积累顶岗实习的经验

我专业“顶岗实习领导小组”多次召集有关人员开会,对实习过程中各种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和及时总结。我专业要求学生每日一小结(填写《实习日志》),要求实习指导教师每周一总结。实习结束后,我专业组织学生采取个人总结、班内和系内交流、表彰等多种方式进行总结提高。每个学生都上交了工作总结,积累了大量经验,提供了大量资料,为今后顶岗实习工作的开展贡献了宝贵的资料。

三、主要收获

1、加深了我专业对顶岗实习重要性的认识

通过本次顶岗实习,进一步加深了我专业对学生顶岗实习在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它是对学生专业学习效果的一次最真实的检验,也是对我专业专业教育教学过程的最有效的检验,我们培养的学生是否合格、是否受用人单位欢迎,通过顶岗实习基本上就能够得出答案;它又是学生顺利就业的必不可少的前奏,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把所学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为毕业后正式走入职场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很多学生由于表现出色在实习阶段就和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顺利地找到了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其中更有一些学生由于在实习期间表现突出而获得了职位的晋升,这是我们一开始没有预料到的。

2、加强了我们办好专业的信心

通过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尤其是通过到实习单位的走访,我们获得了这样的信息:只要我们培养的学生合格,社会是有很大的需求的。企业对我专业毕业生的高度评价,大大的增加了我专业办好专业的信心。

3、获取了对于专业建设与改革的新信息

在走访中,企业的相关人员告诉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特别加强学生“软实力”的训练,如礼仪、沟通等必须进一步强化,只有技能而没有良好的职业形象、职业意识的学生是不受欢迎的。企业的建议使我专业认识到,专业建设与改革不能只是着眼或倾向于纯技能的培养,更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因为在企业,培养员工某项新的技能并不难,但员工到岗后再花费人力、财力、物力来培养员工必备的职业精神却不是企业所愿意做的,因为这些本应该在专业学习阶段来完成。这些都有益于我们进一步进行专业建设与改革,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就业适应性更强。

4、促进了顶岗实习学生自身的发展

从实习企业反馈的情况和师生间的交流、总结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同学都能认真对待顶岗实习,虚心向实习单位的师傅学习,认真完成实习单位安排的工作任务,在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表现出良好的业务素质。同学们普遍觉得此次顶岗实习收获颇丰,学到了许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获得了不少的实践知识,为走向社会积累了初步的经验。第一,此次顶岗实习使同学们接触了社会、认识了社会、了解了社会、学会了服务,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增强了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为以后的就业应聘奠定了基础。第二,通过实习,同学们广泛与社会接触,扩大了自己人际的交往,强化了语言表达,加强了交流沟通,形成社会经验资本的积累,为就业提供信息渠道,建立良好的人脉网络。第三,提高了独立生活的生存能力、磨练意志,增强耐力,提高涵养,培养和感受团队精神,学会感恩。

四、存在不足

1、部分教师认识不足

教育形势的发展,用人单位的要求,迫使高职院校必须加大实习实训教学力度,这是学院生存与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生命线。我院的“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即将到来,而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是考核指标体系中一项至关重要的指标,因此本次顶岗实习工作意义重大。但是,我专业部分教师对此认识不足,更有部分教师为了自身利益,不仅不配合工作,还说反面话,做反面工作,给本次顶岗实习工作的组织带来负面影响。

2、组织管理存在漏洞

由于我专业首次进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所以经验不足,基础工作薄弱,许多工作没有一步到位,大大影响了工作效率。

3、教学计划有待修订

通过本次的实习工作,也反映出我专业各专业教学计划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实习和就业市场的需要。一是一些实用性高的课程开课时间相对较晚,而这些课程的内容,确是实习或就业中非常重要的;二是虽然我专业学生学习了一些专业基础课,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不能满足学生实习需要;三是《职业道德修养课》未受学生重视,学生“软实力”培养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学生在实习中表现出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扎实,不能很好的把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4、学生现状令人担忧

具体表现为心理反差较大,吃苦精神较差,适应能力不强,沟通能力缺乏,工作作风不扎实等。许多学生缺乏自我准备和自我认知,愿望与现实差距很大,总希望实习的企业环境好、工作轻松、待遇高,而不考虑自身的能力水平,不了解顶岗实习的目的;许多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信心,不能很快适应生产一线简单重复的劳动,缺乏对自己岗位的热爱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更有部分学生缺少对企业的热爱和忠诚,缺少对母校的热爱和感激。

五、几点建议

1、对实习指导教师实行目标管理

建议指定专职实习指导老师下企业进行全程管理和指导。对实习指导老师实行目标管理,要求实习指导教师除了要遵守学生制度外,还要有具体的目标管理任务,如思想工作,同企业、家长沟通、安全教育、生活服务以及如何完成顶岗实习教学任务等。另外,加强全系教职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配合工作的思想,转变观念,齐心协力,把顶岗实习工作搞好。

2、要加强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

培养了一个具备很高技能的人,不一定就等于培养了一个合格成功的人才。因此,加强对学生关键性职业能力的培养应当成为今后专业建设与发展的侧重点,其中像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尤显重要。实习中某些学生在这方面的欠缺告诉我们要强化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化验员顶岗实习总结篇2

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食品类专业;顶岗实习;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15)20-0050-04

食品类专业顶岗实习是指在充分利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以及从事食品检测、营销、研发等企事业单位,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办学、订单培养等多种形式建立校外实习基地[1],为学生提供检验、生产操作、品控、营销等真实岗位,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缩短学生工作岗位的适应期[2]。

一直以来,长沙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毕业生的顶岗实习按照“学校推荐实习与学生自主选择相结合,学校毕业生现场招聘会与毕业顶岗实习动员会,即实习与就业相结合”[3][4]的灵活性原则确定学生顶岗实习单位;以“校内指导教师与实习单位技术能手互动管理模式”强化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管理,通过QQ群、飞信群、微信等现代信息交流方式实施学生顶岗实习的“在线监控”管理。七年来,学生顶岗实习岗位与专业对口率均在70%以上,顶岗实习单位对学生评价为满意度100%,优秀率平均达64.1%,见表1。

一、历年顶岗实习信息及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顶岗实习基本情况统计与分析

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的毕业顶岗实习从第5学期第13周开始,顶岗实习时间为6个月。从表1统计分析可以看出:除参军、生病住院等特殊原因外,其他学生都参加了顶岗实习,平均每年参加顶岗实习人数为61人,其中,男生、女生比例为1∶3。

(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与学生实习统计与分析

1.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统计与分析

校外实习基地是指与学校签订了“订单培养”、“联合办学”、“校企合作”或其他友好合作方式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的单位。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有11家,其中,食品生产企业6家、科研院所4家、事业单位1家;区域分布为湖南省5家、广东省4家、浙江和上海各1家,主要提供检验、操作和品控3个实习岗位。

2.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统计与分析

2008年-2014年,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人数占实人数的120%~437%左右,即为每位学生提供1~4个实习岗位,但学生选择在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的人数仅占实人数的28.4%,见表2。

(三)顶岗实习岗位统计与分析

1.顶岗实习岗位数统计与分析

学生顶岗实习的主要岗位及人数统计结果见表3。每年平均89.5%的学生集中在检验员、操作工、品控员、销售和文员5种岗位上,其中,连续7年在检验员岗位实习人数都是最多的,占5种岗位实习人数的42%。因此,将以检验员岗位作为顶岗实习岗位信息统计对象。

2.岗位选择方式统计与分析

以实习岗位人数最多的检验员岗位进行统计分析可知,每年校外实习基地中提供检验岗位数在50人左右,在数量上能满足学生需求,但校外实习基地中只有生产企业原则上接受顶岗实习学生就业,科研院所和事业单位很难接受大专层次的毕业生。因此,平均有57.2%的检验员岗位实习是学生经过家人、亲戚朋友介绍或通过人才交流市场和网络等多种渠道自主选择的,见表4。

3.实习岗位性质统计与分析

检验员岗位主要在生产企业、科研院所和事业单位,学生选择检验岗位数据统计见表5。生产企业为学生提供检验岗位数最多,7年中接纳学生人数占检验总人数的61.7%,其次是科研院所为29.4%。

4.地域分布统计与分析

从表6统计数据分析可知,学生实习区域主要集中在湖南本省以及广东、浙江两省,分别占检验岗位实习人数的47.9%、23.0%和17.1%,其他省市仅占16.0%。主要原因:校外实习基地区域分布相对集中,在11家合作单位中湖南5家,占校外实习基地数的45.5%;广东4家,占校外实习基地数的36.4%;88%的学生生源地在湖南本省;广东毗邻湖南;浙江农业科学院标准化研究所与学校已有10多年的长期友好合作关系。

二、顶岗实习教学过程中“在线管理”的效果分析

(一)顶岗实习教学过程的“在线”管理效果分析

顶岗实习教学过程的“在线”管理模式:通过顶岗实习QQ群、飞信群、微信等现代信息交流方式实施在线交流与管理;确立“校内与校外双师制”分别负责毕业作品及岗位技术传承与指导;实施“在线点名”与随机现场抽查方式进行实习过程的“教学质量督查”。QQ群、飞信群、微信等现代化信息交流方式的作用:实现在线响应、交流、管理和及时文件通知、招聘及其他信息;利用QQ、微信的定位功能实行“在线点名”。在使用频次上,根据学生对实习工作和生活环境适应进度确定,如实习第一个月内学生还没有适应各种环境,思想波动大,每天随时与学生保持联系与沟通。

(二)项岗实习教学效果统计与分析

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由两名教师负责指导,一名是校内专业教师,主要负责指导毕业作品,另一名是实习单位的技术能手或管理者,其任务是负责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及技术的传承与培养。从2008年-2014年,实习单位对学生顶岗实体评价满意度为100%,其中,优秀率平均达到64.1%,但学生毕业作品优秀率平均仅为20.2%。

三、问题与对策

(一)主要问题

1.实习单位数量多,区域分布广

2008年-2014年平均每届学生实习单位多达30家,与专业无关的实习单位近10家,而在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的不到4家,见表7。又以2010年度为例,除湖南、广东和浙江三省外,学生还选择了江西、福建、江苏、新疆、重庆、宁夏、广西以及陕西等8个省市的单位进行顶岗实习。

2.“顶岗”档次低,“轮岗、换岗”不流畅

生产加工企业为学生提供岗位数的90%是在车间从事简单、重复的机械或手工操作[5][6][7],常与车间工人一样进行12小时的排班和倒班,一个月内几乎不轮岗和换岗,专业技术含量极低。在检验岗位上,生产企业主要是检验员数量不足的中小型企业,他们对实习生较重视,有技术人员对其进行具体技术指导,学生有机会全过程操作QS要求的检测项目。科研院所和事业单位对检验操作过程和数据分析要求严格,学生一般只是配合技术人员做好前期样品处理、器皿清洗等工作,学生很少有机会独立完成全过程的检验任务。

3.实习过程管理松散,学生“跳槽”频发

以就业为目的进入顶岗实习的学生,占实习学生总数的71.6%,大多数是依托家庭、亲戚以及朋友介绍去就业,另一部分是通过网络招聘和人才交流市场择业。由于工作岗位与专业无关,难以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现实与理想有差距,校方与单位缺乏有效沟通和共同管理等因素,实习学生成为“跳槽”的主力军,影响了实习效果。

以顶岗实习为主要任务的学生,一般是因为实习待遇高而选择了食品生产企业,但他们进入操作岗位实习时,这些学生因岗位操作任务单调乏味、劳动强度大、操作时间长、倒班加班、无轮岗换岗以及晋升机会等原因纷纷选择“跳槽”,几乎没有学生能够坚持6个月。然而,选择科研院所和事业单位顶岗实习的学生绝大多数能坚持6个月,尽管主要工作任务是检验前期处理,如清洗、预处理等,但随着顶岗实习时间延长,他们则是有机会独立完成大型精密仪器操作、数据处理等专业技术含量高的工作任务。

(二)对策

1.整合并建立适合多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统一管理平台

将原来按专业发展和管理校外实习基地模式上升到学校层面,由学校专门部门如实训处、校企合作处等统一规划和管理,根据学生实习岗位需求和就业动态,及时调整和发展校外实习基地;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监管以及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的管理。通过校园网、QQ群、微信(公众号)等建立从学校管理层、专业教师到学生的开放式统一管理平台,及时校外实习基地与学生顶岗实习及就业的相关信息。

2.监管并提升校外实习基地的顶岗实习质量

召开专业建设、课程设计等论证会,邀请校外实习基地的企业代表参加;开设“企业精英论坛”,邀请校外实习基地精英代表来校讲座;开设“顶岗实习宣传活动周”,邀请校外实习基地的人力资源负责人讲授“职业规划及企业推介”等,加强校方与校外实习基地的有效沟通。在顶岗实习前为学生搭建一个与企业面对面交流了解的平台。

学生进入顶岗实习前,必须提交由校方与实习单位共同制订的顶岗实习“教学方案”和“课程表”,规定顶岗实习目的、岗位及工作任务、轮岗周期、竟聘换岗、技术指导教师、实习成果、工作环境、生活待遇等内容,明确双方应承担的责任,经学生、实习单位和学校三方协商同意并签字后方可实施。

3.拓展并巩固实习与就业一体化的优质校外实习基地

每年要拓展一批既能提供专业技术含量高的实习岗位,又能够解决学生就业的单位纳入到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拓展的重点在实习岗位、区域和事业单位三个方面,历年平均有42%的学生选择检验岗位,而学校为选择检验岗位的学生有效提供检验岗位数仅为42.8%,因而应发力新增检验岗位数量,同时新建一批专业技术含量高的岗位,如科研助理、实验室助理、数据分析员;数据显示近一半的学生在湖南本土实习,因而学校应积极与湖南知名企事业单位保持联系,尤其是地州市的事业单位,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卫生局等。

4.校内与校外联动严把实习过程教学管理质量关

无论以何种方式进入实习岗位,必须要有顶岗实习“教学方案”和“顶岗实习安排表”,确定校内和校外两名指导教师,督促“校内外双师”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全程“在线”管理、技术指导以及学生思想动态把控;通过“在线点名”、随机现场抽查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质量督查”;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对学生顶岗实习“教学方案”执行情况的监督。

参考文献

[1]王海波,张海涛,於敏.高职食品类毕业生顶岗实习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1):317-318.

[2]宋卫,邱士安,刘强.顶岗实习过程中实施专业课程现场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29-33.

[3]张滨,周凤霞.以专业+车间+检验室的生产模式构建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J].职教论坛,2007(8):31-34.

[4]陈红梅,张滨.食品类专业课程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吻合度探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3(2):80-83.

[5]刘茂福,韩慧仙,薛涛.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0(11):44-46.

[6]张美忠,谢洪.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24):164-165.

[7]左卫丰,彭爱美.高职院校学生员工制集中顶岗实习实践与探索[J].中外企业家,2010(5):144-145.

化验员顶岗实习总结篇3

【关键词】工学结合;酒店管理;实践研究

一、研究方法——eSa模式简介

英国教学专家JeremyHarmer在20世界90年代,根据“学习要让学生多投入、学习要活动化、活动要交际化”的原则,提出了eSa模式:engage——投入阶段,即通过不同的活动和方法引起学习者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融入情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Study——学习阶段,是通过课堂活动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activate——运用阶段,指通过练习和活动使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

eSa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引导的角色,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此模式以“实践为手段”,这符合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教学特点和要求。

笔者结合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运用eSa教学模式分析、评价我院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顶岗实习管理新的思路与方式。

二、工学结合模式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中的受益应用

(一)学校受益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可以通过顶岗实习适当改善校内专业实训条件,拥有稳定的酒店专业校外实训基地。通过顶岗实习发挥校企各自的优势,双方一起共同制定并完善酒店管

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引进和更新酒店行业标准。同时学校科研从酒店聘请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管理人员指导学生实习实训,校内教师可以到合作酒店去实践锻炼,优化师资结构,强化了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了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推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有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二)学生受益

学生在酒店顶岗实习的真实场景中,通过在校内理论学习的engage——投入阶段和Study——学习阶段,进而在校外实训基地星级酒店时完成activate——运用阶段,即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工作实践相结合,从中获得适应环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到课本上、课堂里学不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该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同时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和团队合作精神、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学生在酒店工作中的沟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养。此外,学生在酒店顶岗实习过程中可以获得相应的岗位薪酬,减轻学生家庭的经济压力。

(三)企业受益

酒店行业存在员工流失率高的特点,人力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采取酒店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的方式,酒店获得了储备稳定人力资源并且降低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有利于合作酒店的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也形成了较务实的择业观,通过顶岗实习后可以顺利成为酒店合格员工。

三、eSa模式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中的实践

以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为实例,结合自己的实习带队经验对顶岗实习中学生的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一)酒店顶岗专业顶岗实习教学内容的设计——e(engage)+S

(Study)

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将顶岗实习安排在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第二学期4月-10月进行,为教学方案强制性安排,学生以酒店员工身份介入工作,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积累岗位工作经验,缩短就业后工作的适应期。第二阶段主要在第五学期进行,以学生联系为主,学校联系为辅,实习结果单独考核,作为学生毕业前的一门重要的实践课计入学籍档案,成绩不合格者不得毕业。通过酒店真实岗位环境的职业体验,学生可以更好的将课堂所学酒店管理知识融入到工作实践,迅速提升和强化学生的酒店理论学习成果;同时将工作体验融入到课堂学习之中,优化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快速提升其酒店职业素质,使之成为旅游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顶岗实习期间我院管理程序上采用酒店、学校和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三方共同管理。

(二)实习酒店对顶岗实习学生的评价——a(activate)

通过几个月的酒店工作实践,学生都能在各自岗位上取得优异的成绩。酒店对实习生也有很高的评价。酒店管理者和员工一致认同:学生们个人品德较好。勤勉守纪,服从分配和管理,对新的工作任务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有集体荣誉感;适应岗位快,学生们工作效率较高,办事认真,能吃苦。操作程序清晰、规范;环境适应能力较强;头脑灵活、好学,工作技能提升较快。大多数学生能在1个月内比较熟练地掌握业务技能。

(三)学生酒店顶岗实训的收获——a(activate)

通过在酒店顶岗实习,同学们切身感受了工作单位对员工的实际要求和酒店业的服务标准,掌握了各服务岗位的基本技能;熟悉了酒店业的运行规律及特点,增强了对酒店管理的认识;增长了社会见识,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开阔了视野、也体会到工作的艰辛;学生在工作过程中不仅学习掌握专业技能,还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培养良好的职业操守和工作态度。2010年由工业与信息化部机关服务局联合举办的酒店服务技能大赛举行,在北戴河幸运国际酒店顶岗实习的我院酒店管理专业0802班学生周国峰、张彩宏、郑晨和段媚同学载誉而归,分别荣获客房技能组银奖和餐饮技能组银奖。2011年由工业与信息化部机关服务局联合举办的酒店服务技能大赛举行,在北戴河幸运国际酒店顶岗实习的我院酒店管理0901班强蓉蓉同学获得餐饮组铜奖。通过比赛,学生们不仅锻炼了实践技能,还收获了比赛经验,促进了职业角色的顺利转变。

四、推进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几点建议

(一)扎实开展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1.理论教学与技能大赛相结合

酒店管理专业新生入校时,我们就应该对学生进行酒店管理专业介绍、校内外实训基地介绍、参观本地高星级酒店、邀请酒店经理人做报告等形式让学生提前了解酒店的工作类型和所需岗位要求,为自己定向学习目标。教师通过学校期间的专业课学习不断渗透行业的服务理念和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使得学生提前做好思想上和知识上准备。此外,也可以通过参加学院、省级、部级的酒店技能大赛促进学生能力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通过eSa模式的运用,engage——投入阶段;Study——学习阶段,activate——运用阶段,达到最佳效果。

2.实习动员大会与学生实习协议双保险

举办酒店顶岗实习动员大会一方面,尽可能详细地介绍酒店实习单位的情况,相关的实习协议,实习生的权利和义务,解答学生的疑问,使学生对实习的相关问题有所了解,帮助他们树立起信心,理性地面对实习,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另一方面,强调酒店实习对学生就业的重要意义,明确实习目的。同时,加强酒店工作安全、个人外出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为保证酒店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规范学生的行为,学校在学生实习前应确定实习管理教师,负责实习期学生的管理、家长的联系及与实习单位的沟通协调等工作。学校还应当与学生及家长签订实习协议,请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教学工作,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实习协议,接受学校和酒店的双重管理。

(二)明确带队老师在顶岗实习中的作用

酒店顶岗实习中带队老师的工作如何开展就成了顶岗实习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顶岗实习带队老师应提前制订酒店顶岗实习教学计划,填写顶岗实习实践教学进程表,并让学生明确实习酒店的概况、酒店岗位设置、酒店组织结构、酒店规章制度及酒店客源市场等。顶岗实习带队老师应在实习过程随时跟踪实习学生岗位技能提高状况、对表现优秀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树典型,随时进行酒店行业职业道德渗透。

顶岗实习带队老师代表学校和企业共同确定酒店顶岗实习考核方法,根据酒店对岗位职责的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做好酒店理论课程(前厅服务与客服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酒吧服务与管理等)的教学研究和探索。

(三)注重顶岗实习工作总结

酒店在学生实习结束后,根据学生在酒店的表现包括实习纪律、服务态度、服务技能、酒店意识、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综合评分,填写实习鉴定;实习学生要对实习进行认真总结并结合自身体验写出实习报告。学校将结合酒店实习鉴定和学生顶岗实习报告册、实习周志得出学生实习成绩。实习生结束实习返校后,学校应组织专业教师和实习生召开实习座谈会,对实习工作进行总结,听取实习生的实习感受和收获,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管理制度。

总之,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只有通过工学结合模式,不断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水平,使酒店顶岗实习工作顺利完成,才能为高星级酒店输送优秀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思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4):19-21.

[2]郭洪强.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21):

142-143.

[3]郑国凤.“工学结合”视域下高职学生管理探讨[J].成人教育,2012(1):91-92.

[4]仇雅莉,王林,胡光辉.构建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原则与方法[J].当代教育论坛,2008(5):35-37.

[5]张志伟.“校企一体、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0):75-77.

化验员顶岗实习总结篇4

关键词:电子类专业定岗实习管理体制

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在企事业生产单位的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特定的技术、技能或综合职业能力训练的过程,同时接受企业文化熏陶,为就业和工作积累经验。针对高职电子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加强顶岗实习基础条件建设,构建顶岗实习过程管理体系,切实提高顶岗实习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1.顶岗实习的三个阶段

1.1假期体验式顶岗实践阶段

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基本熟悉企业运作和企业班组管理,感受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每年组织二年级学生利用暑假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为期三个月的体验式顶岗实践,为后期的实践教学和工作打下了基础。

1.2课程实习式顶岗训练阶段

主要目的是通过真实岗位强化职业核心技能的训练,让学生熟悉岗位工作过程,获得相应职业岗位技能,并针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再学习,做实顶岗实习教育教学环节。如《电子产品工艺》课程,根据课程标准和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安排学生到企业电子产品工厂化生产训练,学生亲自进行技术操作,并把企业文化、企业精神融入其中,实现学习环境与真实生产岗位的零距离。

1.3就业式顶岗生产阶段

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技能,实现零距离就业,抢占就业先机。具备前两个阶段的顶岗实习经验,学生很容易找到合适的实习、就业岗位,每年秋季,企业纷纷到学校联系毕业班学生实习、就业事宜,根据企业和学生的双向选择,由企业直接招聘上岗,学生具有企业职工和学生的双重身份。对电子学生的顶岗实习也要进行事后总结、分析、评测、建档,提高质量控制效果。

2.顶岗实习的几个关键因素

2.1实习成绩

根据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综合表现,岗位师傅和实习指导老师分别给学生打分,主要从实习态度、服从分配、出勤情况、仪容仪表、礼节礼貌、工作完成、团队意识、实习成果、操作安全、有无投诉等十个方面进行考查。

2.2实习报告

学生要求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完成实结,撰写《顶岗实习报告》,实习指导老师审阅评分。实习指导老师对本次顶岗实习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形成书面报告,向(院)系汇报。教研所有专业教师召开专题研讨,提出问题,分析解决的思路、方法和措施,并形成下一届顶岗实习的初步方案。教务秘书把所有顶岗实习的相关资料整理归档,作为校企双方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和改革顶岗实习模式的依据。

2.3座谈研讨

完整的一期顶岗实习要召开一次座谈会研讨会。在实习快结束前,专业老师亲赴实习基地分别召开学生座谈会和企业人员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和各个岗位师傅的意见、建议和评价,积累资料。根据两个层面的座谈会所收集的资料,教研室主持召开全体教师和实习单位领导参加的岗实习管理专题研讨会,研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顶岗实习质量控制的措施与方法。

2.4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

将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提交每年一届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分析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提出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实习控制改革的具体方面,修订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在管理学中,控制是保证管理目标实现的最重要的职能,有了可行的计划,精细的组织,要靠日常大量的控制予以保证。电子类专业特别强调动手操作,只有加强各种形式的顶岗锻炼,学生在毕业时技能水平才有可能达到岗位的要求。多年来,我们在顶岗实习管理中一直强化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毕业生质量深受用人单位的高度肯定,学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专业对口率也保持在95%以上。

3.顶岗实习的实施步骤

3.1实习动员

组织学生进行实习动员和指导教育,学习实习政策与制度;了解就业形势、创业精神、组织纪律、人际关系、服从分配、公关意识等;部署实习任务。积极做好学生顶岗实习前的思教育工作,让学生做好实习的技能准备和心理准备。

3.2联系实习单位

联系、考察实习单位的资质、岗位、用工需求等情况。

3.3公布信息

由系里向学生传达实习信息。

3.4系里审查推荐

审核学生是否符合实习推荐条件,将合格名单推荐给用人单位。

3.5签署协议

学生实习前填写《实习斑记表》,签署《学生实习安个协议书》,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与实习指导。

3.6实习管理

明确实习指导教师的任务,有实习指导老师负责实习管理。定期检查学生完成实习任务的情况。

3.7实习考核

实习结束后,学生填写《实习报告》,作为学期实习。由实习单位和所在系部共同给出实习成绩。

4.实习单位选择

学校在确定单位时,一定派专人到单位考察单位性质,有无资质,员工伙食,住宿条件,接受实习学生能力和对学生本专业有无提高等情况,做出具体分析,这一点非常重要,关系到整个实习的成败。

4.1确定实习单位管理

在选定的单位中,要求实习单位必须安排学生在技术岗位实习。实习学生到岗位后,企业要给每位学生指定师傅来教授技能,同时对学生进行规章制度学习,企业还会负责解决学生一些生活方面问题。

4.2生产工作安全的管理

在企业实习过程中,不得让实习学生从事有安全隐患的实习劳动。企业实习中不要马上安排学生上岗以防止影响人身安全和健康,企业也不得安排学生每天顶岗实习超过8小时的工作时间。

4.3制度化的管理

建立了顶岗实习项目管理体系,细化了各项指标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意识和工作态度。

化验员顶岗实习总结篇5

【关键词】校企合作;电子信息工程;顶岗实习

0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顶岗实习是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学生的最后一门重要课程,它与传统课程不一样,学生的学习场所搬到了企业,学校会和企业对学生共同教学、共同管理。顶岗实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发挥校企合作优势,培养学生职业经验,培养优秀的技工人才,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能力。如何管理好学生的顶岗实习,切实解决学生就业,提升学生就业能力,这是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1现状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作为我院首个省级特色专业,在相关企业一直有较好口碑。近年来学院对顶岗实习一直非常关注,积极联系省内知名的电子信息技术企业为校外实习基地,而这些企业和我院也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赢发展的原则下建立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将学校的人才优势与企业的资源优势有效结合,使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能获得“三赢”。

1.1岗前教育

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变为企业员工,这种环境、角色的转换,会使学生从心理上紧张、焦虑不安。因此在顶岗实习前,学院安排合作企业相关人员、专业教师、辅导员等对学生进行教育。企业相关人员给学生介绍企业情况、企业文化、企业制度等,熟悉工作环境、工作安排;专业教师对学生进行工作实践技能进行指导;辅导员对学生要进行一些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学会和同事相处等。通过岗前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双重身份,即是学生又是员工;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使学生不仅“身”到实习岗位到位,并且“心”也能到位。

1.2岗中管理

落实好学生的实习单位与岗位之后,学院同时注重岗中管理。学生在刚刚进入顶岗实习初期,由于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的顶岗岗位存在一定差距,同时面对较大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导致学生有些不适应,为了使他们尽快地适应实习环境,进入岗位角色,在实习期间,学院为实习学生安排专业的指导老师和辅导员,通过实地看望、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和生活上的指导和管理。同时企业也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对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进行指导。由于这些企业和我院长期合作,企业中会有往届的毕业生,通过开座谈会,组织这些毕业生们告诉学弟学妹们自己的经验,来帮助他们更快的适应企业生活,往届生们的真实经验可以更好的拉近企业和学生的距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3岗后总结

在每次顶岗实习之后,更要勤于反思,善于总结。实习学生回校以后通过召开班会的形式要求学生对顶岗实习期间的各方面情况进行交流,学生从交流中不断获取经验和教训,取得更多的进步。同时对于顶岗实习中表现比较好的同学,学校安排这些同学与下一级的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交流,起到表率作用,同时也做好了宣传工作。

2建议

2.1顶岗实习教育要有始有终

顶岗实习的教育不能只注重“岗前”,忽视“岗中”和“岗后”。学生在顶岗实习中过了新鲜期之后,部分学生实习过程中,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不能在基层岗位上坚持下去,急功近利。学校和企业应该在“岗中”对学生进行实时教育,让学生明确顶岗实习的目的是培养自己的岗位能力,增强职业素养和自身综合素质,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结束顶岗实习之后的“岗后”教育是让学生自我总结,增强自我培养的高度自觉性,严格按照企业的要求来激励自己,通过顶岗实习的锻炼,使自身各方面都得到应有的锻炼。

2.2完善顶岗实习制度和规范

顶岗实习制度和规范的要求也直接影响着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作为由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组成的顶岗实习,学校首先应该制定严格的实习规范和相应的制度,切实有效地确保顶岗实习的长期健康运作,形成长效的顶岗实习保障机制。学生与企业都根据学校规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书,保护三方的权益。顶岗实习中会有部分学生采取的是分散顶岗实习,即顶岗实习企业为学生自己联系的企业,不易统一管理。针对这样的情况,更加需要在实习过程中加强控制,为学生负责、保护学生权益。

2.3注重顶岗实习考核评价

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是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重要一环。目前大部分顶岗实习考核仅仅通过实习小结、实结等简单方式来完成,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实际很难体现对学生顶岗实习效果的真实评价。为了保证学生的实习效果和质量,必须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严格考核,并且要由学校和单位进行双重考核。顶岗实习的考核更应该侧重于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的表现和工作情况,真正体现顶岗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张雁平,成军.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5):10-11.

[2]石月皎,覃庆芳,卢彩红.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求实,2010(S1):283-285.

化验员顶岗实习总结篇6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酒店顶岗实习;实习管理模式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顶岗实习模式现状

为深入了解目前国内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顶岗实习现状,笔者利用参加全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培训班及指导学生酒店顶岗实习的机会,对国内20多所高校酒店管理专任教师及10多家高星级酒店人力资源招聘经理进行了访谈,并进行了实地调研。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顶岗实习主要采用如下两种操作模式。第一,基于实习基地建设的集中组织实习模式。该模式主要依托高校与酒店签订的实习基地建设协议,由高校集中组织学生进入酒店实习,酒店和高校共同负责监督实施。由于学生数量较多,高校普遍会与多家酒店签署实习协议,通过双向选择,每家酒店分配10~20名学生进行实习。这种模式下的学生实习期一般不低于六个月,日常管理由酒店方负责,高校专业教师会去酒店检查实习情况1~2次。学生实习期间完成实习日志,实习结束撰写实习报告并集中返校,这样就完成了实习任务。该模式是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酒店顶岗实习模式,笔者调查的高校中超过80%的学校采用这种模式。第二,基于学生就业考虑的分散实习模式。该模式主要从学生就业的角度出发,由学生自主选择实习酒店,分散完成顶岗实习任务。该模式下每家实习酒店一般分布不超过5个学生,大多数为1~2人。实习生的日常管理由酒店方负责,实习岗位比较多样化。实习指导教师会到酒店检查学生实习情况,但由于酒店数量众多,较为分散,指导教师普遍无法做到每家酒店都实地检查,只能采用电话联络的方式了解学生实习情况。据初步调查统计,目前采用这种实习模式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占20%左右。以上两种酒店顶岗模式虽然在组织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在学生实习操作模式及管理方式上却基本相同。即高校在操作上普遍采用“酒店学生双向选择—学生进入酒店顶岗实习—指导教师检查学生实习情况—实习结束返校”的模式。在管理方式上则采用“酒店方管理为主,学校方管理为辅”的管理模式。但由于集中实习模式下学生的实习地点相对集中,便于学校对实习学生进行管理,受到高校和酒店的普遍欢迎,成为各高校采用最多的酒店顶岗实习模式。因此,本文重点以集中实习模式为例,对其操作过程中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进行研究。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顶岗实习模式存在的问题

调研结果显示,每个高校在实施酒店顶岗实习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环节控制不到位的问题。归纳起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顶岗实习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实习酒店稳定性不足

稳定的实习合作关系可有效制约酒店方产生“一锤子买卖”的思想,促使其善待学生并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满足学校规范实习管理、降低实习安全风险、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目的,是典型的双赢格局[2]。但从实际调研来看,受协议期限、酒店及学校方管理层变动、新酒店加入竞争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高校与酒店合作关系的稳定性普遍较低。调查显示,采用集中实习模式高校每年的实习酒店数量普遍超过8家,但其中超过三年合作关系的酒店基本不超过3家,超过八年以上的基本没有。学校与酒店合作关系的不稳定,使得酒店方只着眼于满足自身劳动力需求,忽视对学生的人性化管理和专业知识、技能的提升,无法实现学校预设的实践教学目标。

(二)实习指导教师作用弱化

实习指导教师承担着学生日常实习管理及提升学生酒店技能的重要任务。但从调研结果来看,目前绝大部分高校的实习指导教师在酒店顶岗实习实际操作过程中变成了实习检查教师,不但检查次数少,检查方式也仅是召开汇报会听取学生简短汇报,根本无法实现对实习过程的有效指导。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多个方面,首先,学生实习的酒店分布较为分散,而学校能够派出的指导教师数量有限,无法实现常驻酒店对学生进行管理;其次,本科以上高校专任教师绝大部分都是博士或硕士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缺乏实践指导能力;最后,指导教师在实习指导的同时,还承担校内理论课程的教学及科研任务,能够投入到实习指导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

(三)忽视学生的实习主体地位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顶岗实习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酒店服务与管理实践操作能力,学生作为酒店顶岗实习的主体地位是毫无疑问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高校将酒店顶岗实习的着眼点放在顺利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上,只要学生进入了酒店实习,没有出现安全事故,能够顺利返校并完成实习材料即可。而酒店方则大多着眼于通过引入学生解决酒店的劳动力缺口问题,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学生实习主体地位的丧失往往导致实习要求的降低和粗放式、应付式的实习管理,学生实习结束后的收获往往是酒店工作的辛苦和委屈,感受不到个人能力的显著提升,这也成为很多学生毕业时放弃酒店工作岗位的原因。

(四)缺乏规范统一的实习管理模式

学生在酒店实习的过程管理是决定酒店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环节。好的实习管理应着眼于在最短的实习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职业素养及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经过大量实践检验,并经过系统化、精细化的设计[3]。但从调研情况来看,目前各高校的酒店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存在很大差异,几乎每个酒店都有一套自己的实习过程管理模式,即使是同一高校的实习酒店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管理模式虽然各有特色和亮点,但系统化和精细化程度整体不高,很难找到一个设计合理、效果明显,又能适宜各高校和酒店采用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这就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稳定性。

(五)实习考核体系亟待完善

一个有效的实习考核体系应该由学校指导教师和酒店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将实习过程考核和实习结束考核有机结合,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体现酒店服务与管理工作特点。但从目前各高校酒店顶岗实习操作现状来看,实习考核体系普遍不够完善。一是重结果轻过程,学生实习结束后撰写的实习报告所占比重较高,实习过程考核比重偏低;二是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大部分高校仅依据学生的实习报告、实习日志及实习结束后的酒店简要评价,缺乏能够较好体现酒店服务与管理能力的实操性考核方式;三是学生所在酒店部门的直接负责人参与不足,实习鉴定评价缺乏可信度。

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顶岗实习模式优化建议

针对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顶岗实习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笔者基于实地访谈调研结果及针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提出以下几方面的优化建议。

(一)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由于目前酒店实习整体处于需求量大而实习生少的供需状态,高校在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方面往往处于主动地位,可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高校应按照一定的标准精选学生实习酒店,确保酒店的品牌、文化、设施、提供岗位及实习生培养计划能较好地满足学生实习要求;其次,高校应与符合条件的酒店签订正式实习基地建设或实习就业协议,明确合作年限、年均委派及接受实习生数量、双方权利义务等;最后,高校还要主动加强和实习酒店之间的日常性沟通交流,可通过聘请酒店领导担任专业校外导师等方式促进校企关系的稳定性。

(二)强化指导教师的作用

强化指导教师作用的重点是选派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的指导实习教师。实现这一前提条件的途径一般有两个,一是引进具有丰富酒店工作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但由于目前本科以上高校对引进人才普遍有较高的学历要求,这一途径作用相对有限;二是高校通过制定相关制度,引导教师到酒店挂职锻炼,时间与学生实习时间相重合,这一途径既能提升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又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日常实习管理和过程考核,对本科以上高校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三)重视发挥学生实习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实习主体地位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实习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充分认识到酒店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并充分挖掘其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实习之前的实习动员至关重要,实习动员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实习,通过实习可以获得哪些收获,从思想上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开展自主学习,即在实习过程中应该怎么做才能真正高效地学到实践知识、经验和技能。例如,作为实习生如何做才能让部门主管和老员工乐于教你技能、分享经验;工作过程中如何通过观察主管和老员工的工作来获取知识、技能和经验等。

(四)构建精细化实习管理模式

顶岗实习是一个在工作中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到其学习成效,要采用精细化的实习管理模式,确保其在实习期内持续保持积极的工作情绪、时刻明确实习任务,采用良好的工作方式并定期进行工作总结。1.制定个性化岗位实习计划。学生在酒店顶岗实习的岗位种类众多,学校和酒店应合作为不同的实习岗位制定个性化岗位实习计划,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要求及学生应该掌握的实践操作能力。如在实习第1个月,学生的实习重点应是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并学习岗位业务知识和训练岗位工作技能;第2到3个月的重点应是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第4到6个月的重点则是对岗位工作技巧进行系统化专题研究与提升,可安排一些诸如“餐厅点菜服务中高价推销技巧总结”等专题实习任务[4]。2.构建系统化专题培训体系。调研显示,酒店为学生提供的专题培训是他们评价实习酒店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酒店提供的系统化专题培训应重点围绕酒店服务与管理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进行设计。除了目前较为常见的酒店文化、服务意识和岗位技能培训之外,还应大幅度增加酒店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酒店职业发展规划、酒店不同部门管理技巧和外语、礼仪、酒水、烹饪等方面的专题培训,由酒店经验丰富的领导和老员工担任讲师,让学生在工作之余,学习校内可能学不到的酒店相关专业知识。3.建立日常自主学习制度。建立学生日常自主学习制度是弥补指导教师作用弱化和发挥学生实习主体作用的重要措施。学生自主学习制度主要有三个:一是学生日常实习总结和分析制度,通过要求学生填写实习日志的方式,让学生对每天实习工作的成效、经验、教训及改进进行分析总结;二是学生小组定期汇报交流制度,不同工作岗位的实习小组成员定期(每周或半个月)召开实习汇报、交流会,分享不同岗位的业务知识、技能及体会收获;三是学生内部跟岗及换岗制度,每个学生可以利用工作之余,到其他同学岗位上进行跟岗实习,甚至还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短期的换岗实习,从而达到体验和掌握不同岗位工作技能的目的。4.开发网络化在线监控平台。高校可针对学生酒店顶岗实习开发网上在线监控平台,学生将自己的实习照片、视频、培训课程、实习日志总结等资料定期上传至网络平台,由指导教师通过登录平台查阅学生提交的各类资料实现对学生实习过程的全程监控。据笔者了解,目前已有高校及相关教学科技类公司合作开发类似平台,但尚未大规模投入使用,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加快此类网络平台应用推广。

(五)完善实习考核体系

基于目前高校酒店顶岗实习考核环节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几个完善建议。一是强化实习过程考核,针对学生在酒店实习工作过程的每个环节及重要的时间节点制定相应的考核项目及标准;二是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在现有实习日志、实习鉴定表和实习报告等常规文字材料考核方式的基础上,学校可以大幅度增加岗位知识竞赛、操作技能演示、部门主管及客人打分等考核评价方式;三是加大酒店人力资源部门及学生实习部门主管评价在学生整体实习考核体系中的比重,学生实习鉴定意见和打分应由部门主管和人力资源部门共同完成。

四、结语

酒店顶岗实习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基于实习基地建设的集中实习模式已逐渐成为高校普遍采用的酒店顶岗实习模式,但校企合作不稳定、指导教师弱化、实习过程管理精细化程度不足等问题成为制约酒店顶岗实习质量进一步提升的重要因素。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应在稳定校企关系和提升指导教师实践教学指导能力的基础上,以精细化过程管理和发挥学生实习主体地位为核心,通过制定个性化岗位实习计划、构建系统化专题培训体系、建立日常自组织学习制度和开发网络化在线监控平台等措施,不断优化酒店顶岗实习操作模式,从而促进实习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颖.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顶岗实习的管理[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3):174-175.

[2]李跃军,周秋巧,姜琴君.地方高校酒店顶岗实习利益相关者冲突与共赢[J].台州学院学报,2015,37(1):31-35.

化验员顶岗实习总结篇7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酒店顶岗实习;实习管理模式

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顶岗实习模式现状

为深入了解目前国内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顶岗实习现状,笔者利用参加全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培训班及指导学生酒店顶岗实习的机会,对国内20多所高校酒店管理专任教师及10多家高星级酒店人力资源招聘经理进行了访谈,并进行了实地调研。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顶岗实习主要采用如下两种操作模式。第一,基于实习基地建设的集中组织实习模式。该模式主要依托高校与酒店签订的实习基地建设协议,由高校集中组织学生进入酒店实习,酒店和高校共同负责监督实施。由于学生数量较多,高校普遍会与多家酒店签署实习协议,通过双向选择,每家酒店分配10~20名学生进行实习。这种模式下的学生实习期一般不低于六个月,日常管理由酒店方负责,高校专业教师会去酒店检查实习情况1~2次。学生实习期间完成实习日志,实习结束撰写实习报告并集中返校,这样就完成了实习任务。该模式是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酒店顶岗实习模式,笔者调查的高校中超过80%的学校采用这种模式。第二,基于学生就业考虑的分散实习模式。该模式主要从学生就业的角度出发,由学生自主选择实习酒店,分散完成顶岗实习任务。该模式下每家实习酒店一般分布不超过5个学生,大多数为1~2人。实习生的日常管理由酒店方负责,实习岗位比较多样化。实习指导教师会到酒店检查学生实习情况,但由于酒店数量众多,较为分散,指导教师普遍无法做到每家酒店都实地检查,只能采用电话联络的方式了解学生实习情况。据初步调查统计,目前采用这种实习模式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占20%左右。以上两种酒店顶岗模式虽然在组织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在学生实习操作模式及管理方式上却基本相同。即高校在操作上普遍采用“酒店学生双向选择—学生进入酒店顶岗实习—指导教师检查学生实习情况—实习结束返校”的模式。在管理方式上则采用“酒店方管理为主,学校方管理为辅”的管理模式。但由于集中实习模式下学生的实习地点相对集中,便于学校对实习学生进行管理,受到高校和酒店的普遍欢迎,成为各高校采用最多的酒店顶岗实习模式。因此,本文重点以集中实习模式为例,对其操作过程中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进行研究。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顶岗实习模式存在的问题

调研结果显示,每个高校在实施酒店顶岗实习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环节控制不到位的问题。归纳起来,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顶岗实习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实习酒店稳定性不足

稳定的实习合作关系可有效制约酒店方产生“一锤子买卖”的思想,促使其善待学生并关注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满足学校规范实习管理、降低实习安全风险、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目的,是典型的双赢格局[2]。但从实际调研来看,受协议期限、酒店及学校方管理层变动、新酒店加入竞争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高校与酒店合作关系的稳定性普遍较低。调查显示,采用集中实习模式高校每年的实习酒店数量普遍超过8家,但其中超过三年合作关系的酒店基本不超过3家,超过八年以上的基本没有。学校与酒店合作关系的不稳定,使得酒店方只着眼于满足自身劳动力需求,忽视对学生的人性化管理和专业知识、技能的提升,无法实现学校预设的实践教学目标。

(二)实习指导教师作用弱化

实习指导教师承担着学生日常实习管理及提升学生酒店技能的重要任务。但从调研结果来看,目前绝大部分高校的实习指导教师在酒店顶岗实习实际操作过程中变成了实习检查教师,不但检查次数少,检查方式也仅是召开汇报会听取学生简短汇报,根本无法实现对实习过程的有效指导。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多个方面,首先,学生实习的酒店分布较为分散,而学校能够派出的指导教师数量有限,无法实现常驻酒店对学生进行管理;其次,本科以上高校专任教师绝大部分都是博士或硕士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缺乏实践指导能力;最后,指导教师在实习指导的同时,还承担校内理论课程的教学及科研任务,能够投入到实习指导的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

(三)忽视学生的实习主体地位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顶岗实习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酒店服务与管理实践操作能力,学生作为酒店顶岗实习的主体地位是毫无疑问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高校将酒店顶岗实习的着眼点放在顺利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上,只要学生进入了酒店实习,没有出现安全事故,能够顺利返校并完成实习材料即可。而酒店方则大多着眼于通过引入学生解决酒店的劳动力缺口问题,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学生实习主体地位的丧失往往导致实习要求的降低和粗放式、应付式的实习管理,学生实习结束后的收获往往是酒店工作的辛苦和委屈,感受不到个人能力的显著提升,这也成为很多学生毕业时放弃酒店工作岗位的原因。

(四)缺乏规范统一的实习管理模式

学生在酒店实习的过程管理是决定酒店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环节。好的实习管理应着眼于在最短的实习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职业素养及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经过大量实践检验,并经过系统化、精细化的设计[3]。但从调研情况来看,目前各高校的酒店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存在很大差异,几乎每个酒店都有一套自己的实习过程管理模式,即使是同一高校的实习酒店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管理模式虽然各有特色和亮点,但系统化和精细化程度整体不高,很难找到一个设计合理、效果明显,又能适宜各高校和酒店采用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这就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的稳定性。

(五)实习考核体系亟待完善

一个有效的实习考核体系应该由学校指导教师和酒店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将实习过程考核和实习结束考核有机结合,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体现酒店服务与管理工作特点。但从目前各高校酒店顶岗实习操作现状来看,实习考核体系普遍不够完善。一是重结果轻过程,学生实习结束后撰写的实习报告所占比重较高,实习过程考核比重偏低;二是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大部分高校仅依据学生的实习报告、实习日志及实习结束后的酒店简要评价,缺乏能够较好体现酒店服务与管理能力的实操性考核方式;三是学生所在酒店部门的直接负责人参与不足,实习鉴定评价缺乏可信度。

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顶岗实习模式优化建议

针对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顶岗实习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问题,笔者基于实地访谈调研结果及针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提出以下几方面的优化建议。

(一)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由于目前酒店实习整体处于需求量大而实习生少的供需状态,高校在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方面往往处于主动地位,可发挥更大的作用。首先,高校应按照一定的标准精选学生实习酒店,确保酒店的品牌、文化、设施、提供岗位及实习生培养计划能较好地满足学生实习要求;其次,高校应与符合条件的酒店签订正式实习基地建设或实习就业协议,明确合作年限、年均委派及接受实习生数量、双方权利义务等;最后,高校还要主动加强和实习酒店之间的日常性沟通交流,可通过聘请酒店领导担任专业校外导师等方式促进校企关系的稳定性。

(二)强化指导教师的作用

强化指导教师作用的重点是选派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的指导实习教师。实现这一前提条件的途径一般有两个,一是引进具有丰富酒店工作经验的专业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但由于目前本科以上高校对引进人才普遍有较高的学历要求,这一途径作用相对有限;二是高校通过制定相关制度,引导教师到酒店挂职锻炼,时间与学生实习时间相重合,这一途径既能提升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又便于教师对学生进行日常实习管理和过程考核,对本科以上高校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三)重视发挥学生实习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实习主体地位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实习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充分认识到酒店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并充分挖掘其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实习之前的实习动员至关重要,实习动员需要教师指导学生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实习,通过实习可以获得哪些收获,从思想上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开展自主学习,即在实习过程中应该怎么做才能真正高效地学到实践知识、经验和技能。例如,作为实习生如何做才能让部门主管和老员工乐于教你技能、分享经验;工作过程中如何通过观察主管和老员工的工作来获取知识、技能和经验等。

(四)构建精细化实习管理模式

顶岗实习是一个在工作中学习的过程,学生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到其学习成效,要采用精细化的实习管理模式,确保其在实习期内持续保持积极的工作情绪、时刻明确实习任务,采用良好的工作方式并定期进行工作总结。1.制定个性化岗位实习计划。学生在酒店顶岗实习的岗位种类众多,学校和酒店应合作为不同的实习岗位制定个性化岗位实习计划,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要求及学生应该掌握的实践操作能力。如在实习第1个月,学生的实习重点应是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并学习岗位业务知识和训练岗位工作技能;第2到3个月的重点应是提高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第4到6个月的重点则是对岗位工作技巧进行系统化专题研究与提升,可安排一些诸如“餐厅点菜服务中高价推销技巧总结”等专题实习任务[4]。2.构建系统化专题培训体系。调研显示,酒店为学生提供的专题培训是他们评价实习酒店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酒店提供的系统化专题培训应重点围绕酒店服务与管理的素质和能力要求进行设计。除了目前较为常见的酒店文化、服务意识和岗位技能培训之外,还应大幅度增加酒店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酒店职业发展规划、酒店不同部门管理技巧和外语、礼仪、酒水、烹饪等方面的专题培训,由酒店经验丰富的领导和老员工担任讲师,让学生在工作之余,学习校内可能学不到的酒店相关专业知识。3.建立日常自主学习制度。建立学生日常自主学习制度是弥补指导教师作用弱化和发挥学生实习主体作用的重要措施。学生自主学习制度主要有三个:一是学生日常实习总结和分析制度,通过要求学生填写实习日志的方式,让学生对每天实习工作的成效、经验、教训及改进进行分析总结;二是学生小组定期汇报交流制度,不同工作岗位的实习小组成员定期(每周或半个月)召开实习汇报、交流会,分享不同岗位的业务知识、技能及体会收获;三是学生内部跟岗及换岗制度,每个学生可以利用工作之余,到其他同学岗位上进行跟岗实习,甚至还可以与其他同学进行短期的换岗实习,从而达到体验和掌握不同岗位工作技能的目的。4.开发网络化在线监控平台。高校可针对学生酒店顶岗实习开发网上在线监控平台,学生将自己的实习照片、视频、培训课程、实习日志总结等资料定期上传至网络平台,由指导教师通过登录平台查阅学生提交的各类资料实现对学生实习过程的全程监控。据笔者了解,目前已有高校及相关教学科技类公司合作开发类似平台,但尚未大规模投入使用,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加快此类网络平台应用推广。

(五)完善实习考核体系

基于目前高校酒店顶岗实习考核环节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几个完善建议。一是强化实习过程考核,针对学生在酒店实习工作过程的每个环节及重要的时间节点制定相应的考核项目及标准;二是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在现有实习日志、实习鉴定表和实习报告等常规文字材料考核方式的基础上,学校可以大幅度增加岗位知识竞赛、操作技能演示、部门主管及客人打分等考核评价方式;三是加大酒店人力资源部门及学生实习部门主管评价在学生整体实习考核体系中的比重,学生实习鉴定意见和打分应由部门主管和人力资源部门共同完成。

化验员顶岗实习总结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17-0054-02

高职院校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党建工作,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地改革与创新,学生一般在毕业前都要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而处于顶岗实习期的学生党员一般都是预备党员,加之顶岗实习企业相对不集中,企业党组织不一定健全,如何确保学生党员在顶岗实习期间能够按时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管理,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真正做到不脱离组织,并在顶岗实习企业继续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目前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积极探索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方法,是目前高职院校党建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加强高职院校处于顶岗实习期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是保持学生党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成果的迫切需要

新形势下,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加强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已成为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一项常规性工作,也是目前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有力抓手。

2.是加强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现实需要

加强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能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同时也是学院有效与企事业用人单位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利于学院明确合理的办学定位和提升学院社会影响力,是学院合理办学的重要体现。

3.是提高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质,使其成为理想坚定、学习争优、实践创新、遵纪守法、弘扬正气模范的必然需要

帮助学生党员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具备丰富科学文化知识和良好道德修养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并能进一步完善学生党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其真正了解自己,筹划未来,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二当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现状

1.学生党员顶岗实习单位不集中、工作流动性强,组织生活难以得到保证

顶岗实习学生党员实习单位以企业为主,主要分布在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实习企业距离学院较远,行业涉及面较广。企业党组织一般不健全,也不愿意及时将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纳入党组织进行教育管理。相当数量的顶岗实习学生党员频繁更换实习单位,很难在一个单位实习较长时间,并且经常更换联系号码。因此,在众多因素无法统一的情况下,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组织生活难以得到保证。

2.顶岗实习党员加入组织时间短、党性修养欠缺,继续培养工作难以开展

处于顶岗实习期的学生党员几乎全是预备党员,这部分学生党员还需要党组织的继续培养与考察,才能顺利转为正式党员。而学生党员进入顶岗实习期后,处于实习单位和学院党组织都无法教育管理的“真空地带”,一部分学生党员意识淡薄,党性观念不强,在对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时,不敢于也不善于从党性原则高度反省和鞭策自己,而基层学生党支部缺乏统一的针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管理教育的规章制度可以遵循,给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学院基层党务工作队伍兼职化,教学任务繁重,党务工作创新意识难以提高

高职院校基层党务工作人员数量相对不足,有些高职院校虽然配备了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专职学生党建工作人员,但针对顶岗实习的学生党员教育的管理工作方式方法普遍过于程序化、形式单一,创新意识不强,工作缺乏创新和变化。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实习指导老师并非都是党员,主要指导的是学生专业技能及职业素质,往往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导致对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跟踪、培养、教育、考核工作完全断档,影响了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三加强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途径探索

1.保证发展质量,完善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机制

高职院校发展学生党员时要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体要求,严格坚持标准,始终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在平时工作中要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提高学生党员的质量。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制订和完善顶岗实习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制定,做好顶岗实习生党员实习离校前的集体重温教育活动,提醒他们在顶岗实习期间,时刻不要忘记自己的党员身份,积极参加党的组织活动,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权利。建立健全《实习流动党员登记表》,明确顶岗实习学生党员的联系负责人,

第二,学校的考试观角度。考试是教学的保证,庄严神圣的考试能够让学生心生敬畏,让老师底气十足,客观上能起到保证教学质量的作用。同时,考试也是个指挥棒,“考什么”和“怎么考”直接关系到考试结果及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是师生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它直接影响到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有什么样的考试内容、考试方法,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因此,考试内容和方法,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在实践中,很多高职院校都从学生就业率角度出发,都希望成绩单能够得到企业认可,对考试的结果更为关注,期末考试的过关率较高。即使个别学生有补考,也会在补考中给予达标。老师对考试的监控作用甚微,学生对考试的结果毫不在乎,客观上无法达到让他们在课堂上静心、费心、用心学习的效果。

2.从教师的角度分析

第一,民办高职院校很多教师未经过专业师范院校培训,教师基本素质亟待提高。民办高职院校的大多数教师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敬业爱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视野开阔、不断创新、求真务实、治学严谨、言传身教、教书育人,赢得社会舆论的赞誉。但也有部分教师政治观念不强、敬业精神不够、育人意识淡薄、学术风气不正、追求名利,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第二,民办高职院校教师的非事业编制。教师与学校是临时聘用合同关系,在招聘考试中的竞争力度不强,入职门槛较低,使得教师素质良莠不齐,组织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影响教学质量提高的总体水平。

第三,民办高职院校出于人才培养成本的考虑,疏于对教师教育教学和视野开拓的培训,再加上部分教师本身放松和忽视学习,导致部分教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受限,提高教学质量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3.从学生的角度分析

第一,学习动机多样化。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一般来讲,高招录取批次分为提前批本科、第一、二、三批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高职院校录取基本属于统招院校录取的兜底环节,很多学生有自卑心理,认为选择高职是与本科无缘的一种无奈,会产生较强的心理落差和失落感,学习动力不足。但也有一部分同学奋起直追、不甘落后,进取心反而增强,学习动力十足。这种客观情况,直接导致教学质量的良莠不齐,不利于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

第二,学习兴趣情绪化。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情绪波动较大,对感兴趣的东西学习积极性较高,而对于内容枯燥的理论知识则学习效率较低。

第三,学习方法抽象化。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大多数学生没有听记课堂笔记的习惯。

三解决民办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瓶颈问题的对策

1.学校要立足长远,改革现有的管理观和考试观

第一,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的长远发展是为人类造福的好事,民办高职院校应该立足长远,从学校的全局出发,改革现有的管理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第二,对高职高专院校十分重视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应建立相关的制度和监控办法,如“考教分离”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已取得的改革成果中,治标比较多,如考试纪律、监考制度、评卷方法等;治本比较少,没有从人才培养的需要出发改革考试内容、方式、方法,这使得我国高职院校的考试方法至今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有效的改变。高职院校应从学校长远办学的角度出发,让考试成为教学质量提高的指挥棒,赋予教师更多的教学决策权,真正通过考试来检验所学内容,学习认真的同学会更加上进,学习态度不明确的同学会奋力前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迎刃而解了。同时,高职院校可以不断创新考试方式,如增大形成性考核、课堂演练结构化考核的考试比重等,教师的自主管理权提升了,学生对考试的敬畏感增强了,教学质量也就提高了。

2.加强教师素质建设

第一,倡导教师自我提升。民办高职院校可把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学校发展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教师有职业归属感。所谓“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素质提高了,教学质量自然也就提升了。

第二,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民办高职院校可定期或不定期对教师进行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培训,不断拓宽教师的视野,增强教师可持续教学的能力,逐步打破教学瓶颈。

第三,打造教师互助平台建设。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民办高职院校可以以举办非正式教师论坛或讲座、研讨等形式,给教师提供不断交流的空间和平台,让教师通过资源共享和相互倾诉答疑等方法,改革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方法。

3.加强学生思想引导,从内因上提高教学对象的接受效果

化验员顶岗实习总结篇9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面向生产、实践、管理、服务一线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是一种职业型、技术型、应用型的高等教育。高职教育特殊的教育类型和特定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高职实践教学不能只在实验室中进行,也不能只在模拟状态下进行。顶岗实习以其工作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经历与体验的综合性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由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弱化,会出现情绪不稳定、工作压力大、不能正确对待工作中的挫折、环境适应能力差等问题。因此,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需要。基于此,笔者根据多年来的顶岗实习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提出了基于网络协作式的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1顶岗实习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1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符合顶岗实习的实际要求。由于校外实习的特殊性,使得现有的对校内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已不适应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上都会面临新的挑战。同时,由于辅导员工作的重心是在校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他们很少有机会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去,尤其是对顶岗实习中“什么是顶岗实习”“,如何开展顶岗实习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等一系列问题缺乏深入的探讨。基于以上两点原因,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已经不符合顶岗实习的实际要求,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影响了辅导员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1.2实习地点分散,辅导员不能集中教育管理。目前,高职学生的顶岗实习岗位主要是通过三个渠道获得的,即由学校提供的定点实习基地;二是学生通过招聘寻找到的与就业挂钩的实习单位;三是亲朋好友介绍的顶岗实习岗位。由于每个实习企业所能提供的顶岗实习岗位是有限的,所以学生顶岗实习地点比较分散。并且为了方便学生能够就近顶岗实习,学生的住宿也比较分散。因此辅导员老师很难及时、有效的了解到顶岗实习学生的日常起居生活和实习工作情况,也不能对顶岗实习学生开展集中式的教育和管理。辅导员老师只能亲赴各个顶岗实习地点进行个别的教育和管理,或者委托各个顶岗实习单位进行教育和管理。由此使辅导员老师与顶岗实习学生存在沟通的时滞性,导致出现了一系列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方面问题。

1.3实习单位缺乏辅导员老师的参与。学校重视对顶岗实习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的指导与实践,因而现有的顶岗实习模式是学校指派专业教师去实习地点进行指导专业实习。但是学校往往却会忽略对顶岗实习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方面的工作,很少有辅导员老师能参与到学生的顶岗实习。由于专业教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方法认识的局限,不能及时和有效地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的思想方面的问题没有得到处理,从而会影响到顶岗实习的效果,甚至学生会因为问题没有及时解决而对顶岗实习产生逆反心理或行为。部分集中顶岗实习单位设有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但他们也仅限于关注并解决学生的生活和住宿问题,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帮助却很有限。

1.4缺乏对顶岗实习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和管理。由于学生顶岗实习岗位分散加上难以集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而使辅导员缺乏对顶岗实习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由于学生实习顶岗实习时间比较长,学校如果没有形成与之相关的管理或控制的方法,就会缺乏过程控制管理,导致顶岗实习学生出现各种思想方面的问题。

2基于网络协作式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模型

基于网络协作式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指以网络为平台,学校学生处为管理终端,由辅导员或班主任教师在网络上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工作和生活情况,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调整学生思想认识方面的偏差,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模式。

2.1基本模型(图略)

2.2模型的内容。

2.2.1师生通过网络沟通。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思想方面的问题,比如情绪不稳定、工作压力大、不能正确对待工作中的挫折、环境适应能力差等。辅导员老师通过网络与顶岗实习学生沟通学习和生活情况,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提炼,找出大家共性的问题,通过电子邮件和QQ群等渠道进行解决。注意在提炼共性问题后要引发同学们积极思考,让大家在QQ群、BBS、邮件中发言。这种模式方便快捷,同时能够深化主题教育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2.2.2辅导员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在这一阶段,辅导员主要是通过电子邮件、BBS和QQ群等网络渠道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当学生在思想方面有问题需要解决时,辅导员老师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发现并提供辅导和帮助。由于远离顶岗实习岗位,不能全面地了解顶岗实习的实际情况,辅导员老师需要通过网络与其他学生和顶岗实习单位以及学生家长进行多方面的了解和调查。

2.2.3组织思想教育协作小组。协作小组在实习之前由学校学生组织部门进行安排,也可以由辅导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控制在5-7人,因为人数过多组织协调比较困难,人数过少不利于互相协作。成立思想教育协作小组后,要设(图略)计工作流程,制定各自的分工和任务。成立小组及制定流程可在网络上通过电子邮件或BBS进行,不同地方的学生可以组合在一起,有利于交流合作和互相帮助。在同一个地方的学生也可通过面谈的方式来实施这一步工作。

2.2.4通过思想教育协作小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思想教育协作小组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载体。协作小组的成员通过网络集聚在一起,共同分享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同时,辅导员老师也可以通过思想教育协作小组可以开展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为学生提供支持和保障。在这一阶段,通过QQ群或BBS进行讨论效果最好,因为这些讨论方式可以有音频、图片效果,增强气氛。

2.2.5家长参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家长通过网络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表现,对学生在思想方面给予极大的支持和鼓励。辅导员老师也可以通过网络与家长取得联系,共同探讨学生思想问题的解决办法。

3特点

基于网络协作式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能够弥补传统顶岗实习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不足,加强了辅导员与顶岗实习学生的沟通,提高了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1基于网络有效集中学生,可以及时了解实习情况。原有的顶岗实习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校内辅导员通过电话或实地与实习学生进行个别交流,由于信息量有限,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基于网络协作式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下,辅导员与学生通过搭建网络平台,将学生集中起来,师生通过在网上的共同交流,使辅导员能够及时、有效的了解到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思想动态。

3.2辅导员可以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辅导员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之后,可以将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个别问题进行总结和提炼,通过全面的调查和了解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给予学生关怀,从而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3.3创建思想教育协作小组,进行团队思想政治教育。由于顶岗实习地点分散,很难形成集中学习模式,而网络协作式可以通过网络将学生有效集中起来,组建学习和生活团队,进行团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产生思想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归属感,而团队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

3.4通过网络有利于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考核。学生和辅导员定期在网络上进行交流,能够实现辅导员对学生实习过程的考核。学校对过程的考核能够评价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另一方面也可为学校总结顶岗实习的经验提供依据。

3.5充分发挥家长的辅助作用。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多数家长对学生离开学校进行顶岗实习不理解,不赞成。同时,家长对学生离开学校步入社会表示极大的担心。通过网络协作式模式,家长及时了解到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表现,可以提高家长对顶岗实习的理解。学生远离家长,远离学校,难免出现不适应新环境等问题的出现。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家长在解决此类问题的作用方面是辅导员老师和顶岗实习单位所取代不了的。总之,家长通过网络参与到顶岗实习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学校-顶岗实习单位-家长”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家长的辅助作用,有利于顶岗实习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化验员顶岗实习总结篇10

abstract:Forthepostinternshipprocessmanagementofstudents,afterthreeyearsofexplorationandpractice,theRoadandBridgeengineeringDepartmentofHubeiCommunicationstechnicalCollegesummariedaproven"Fourmanagement"systemwhichwaspraiseddeeplybycollege,enterpriseandparents,thatwas"collegecompetent,andenterprisesupervision,studentsself-managementandparentsassistance".thissystemobviouslyimprovedtheteachingqualityofstudents''postinternship,andshowedsharpfeatureswiththecontrolandcommentsofofschoolandenterprises.

关键词:顶岗实习;“四管”制度;校企双元制

Keywords:postpractice;"Fourmanagement"system;dualsystemofschool-enterprise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9-0266-02

0引言

教育部16号文件明确提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顶岗实习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行检验,累计实际工作经验,为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的必要途径[1]。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推进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人格特质和社会能力的培养,并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把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求学生在完成校内学习、实践、技能考证的同时,必须到校外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参加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

1顶岗实习“四管”制度的提出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顶岗实习岗位往往在施工企业第一线,由于实习学生分散,工作场所的不固定,作业面的变化和工作过程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一直是个难题。我院道路与桥梁工程系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在对学生顶岗实习严格过程管理的实践中,逐步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深受学院、企业、家长好评的“四管制度”,即“学院主管、企业监管、学生自管、家长协管”。学院主管是指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实习工地巡视检查,配合学院学工处、教务处、系部做好学生管理和实习指导工作;企业监管指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学生自管指充分发挥班委会和团支部的作用,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家长协管指对实习期间违纪的学生,及时通知其家长,协助学院和企业对学生加强教育和管理。

2顶岗实习“四管”制度的实施

2.1学院主管建立学生顶岗实习实训体系,完善实训流程,建立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综合监控体系[1],学院学工处、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加强监督检查,实行“学院主管”。在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的指导下,系部成立顶岗实习工作小组,并制定《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顶岗实习巡查制度》、《带队教师管理制度》、《外聘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和《顶岗实习考核评价办法》,严格按照制度进行管理。工作小组的职责是:联系学生顶岗实习企业和项目,与企业项目部协调与沟通,解决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按照相关制度对实习学生全过程监控,组织对学生实习效果考核评价,确保顶岗实习质量。学生校外顶岗实习运作程序[2]见图1。

每个实习班级,视人数多少配2-3各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均为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主要对学生顶岗实习进行技术指导和管理。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院、系部、实习指导教师、辅导员要加强沟通,共同承担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工作。①辅导员要与实习指导教师多联系。②教务处、系部要与实习指导教师、辅导员多联系。③实习指导教师要与实习企业多联系。④学院要与实习单位多联系。

2.2企业监管顶岗实习学生既是学院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准员工”,必须接受学院和企业双重管理。实习期间,将学生纳入企业内部管理,除了校内的实习指导教师,学院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学生实习现场指导教师,对实习学生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管理,实行“企业监管”。高等职业教育始终贯穿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在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企业更是以多种方式参与到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中来。如企业与学院合作制订实习计划,具体落实顶岗实习任务,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组织管理,安全教育;协助学院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后勤保障工作;落实实习场地、劳保用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