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经验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3:10:53

小学生学习经验总结篇1

一、关于体验学习

体验学习是由大卫・库伯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它指的是学习者通过对实践活动的体验和总结,进而得到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方法。在体验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需要首先面对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然后通过自身的观察和总结形成新的知识,从而在新的情景中用学到的知识指导实践活动。小学信息技术体验学习是将学生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通过教师创设情景,指导学生完成学习和体验的过程。

二、体验学习过程设计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分析

1.学习者和课程分析。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来说,它不同于一般的课程教学,再加上小学生具有其独特的学习特点,在进行小学信息技术体验学习之前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设计出适合的体验学习活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小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能解决生活问题,它的培养重点是提高能力和技能。所以,在体验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将能力和技能的提高作为设计的重点。小学生独有的年龄段决定了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并且愿意参加各种校内活动。但是小学生的年龄偏低,再加上认知能力有限,没有很强的自制力。所以,在设计体验学习活动时,应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出发,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从而确保体验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

2.设计体验学习过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充分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教师起到辅助的作用。对体验学习来说,它是一个循环而反复的过程,需要随时进行调整。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体验学习过程的设计可以如下图1所示。

体验目标的设置。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其引线就是任务和目标。开展体验学习活动,需要将教学内容进行目标分解,然后进行学习任务的设计,让教学目标在学生的任务完成过程中实现。体验学习环境的设置,将体验学习环境设置好,才能确保课堂体验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可以利用网络虚拟技术将教学情景呈现出来,然后提出问题。体验过程的开展,通过问题的提出,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师生进行共同探讨的过程,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的方案,教师进行指导,从而正确得出结论。体验学习完成后的反思,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进行体验反思,总结解决问题所用的技能和方法,从而内化为自身的技能。个人经验和知识的分享,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对自己掌握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享,通过分享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还利用合作精神的培养。总结归纳,通过交流学生得到的知识是零散的,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在实践中应用知识,既能检验知识的真理性,同时还便于知识在实践中的进一步加强。

三、体验学习过程设计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下面通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word的应用为例,来讲述体验学习过程设计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1.体验目标的设置。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出教学任务,在本节课中进行电子报纸的设计,同时将电子排版的具体要求提出,学生可以自定内容。通过该节课程,让学生掌握word的基本应用,同时锻炼学生使用word中的艺术字和自选图形等的能力。

2.体验学习环境的设置。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进行学习任务的讨论,讨论完成操作需要用到哪些知识,比如如何使用绘图工具,如何使用艺术字等,从而达到满意的排版效果。

3.体验过程的实施。学生进入学习任务后,会觉得无从做起,需要他们联系相关知识进行思考。让学生学会利用【插入】【图片】【来自文件】【自选图形】等就能实现自己想要的效果。同时,让学生体验如何进行文字的分栏编排等效果,让学生自己努力达到想要的效果。

4.总结反思。让学生回忆完成整个体验的过程,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5.知识和经验的分享。在完成的过程中,学生用的方法可能是不同的,但是最终的效果是一样的。让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分享以便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

6.在实践中应用知识。通过学习word中的知识,能够做到触类旁通,也能在其他的软件中实现这些功能,比如在powerpoint中。

四、小结

小学生学习经验总结篇2

关键词:英语教学策略 反思总结 配对学习

英文题名:theteachingStrategiesoferhishLessionsforimprovingtheStudents’performance

一、相关研究介绍

1 反思总结教学策略

在我国,反思的思想古已有之。有关反思的至理名言诸如“学而不思则罔,恩而不学则殆”、“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等数不胜数。而国外同样也有关于反思的系统研究,洛克、斯宾诺莎、杜威等人都对此做过相关研究。他们提出了个体成长的公式,即经验+反思=成长,他们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因此可见反思总结的学习方法早已深入人心,得到国内外众多思想家、科学家和学者的一致认可。

在当代,许多心理学家、教育学家都对反思产生了浓厚的研究兴趣,并开始从科学的角度对它进行深入研究。英国教育学家morwenaGriffiths和Sarahtan在1992年提出了反思的5个维度:快速反思――修正――回顾――研究――重构和重建,并指出最后一个阶段。即重构和重建阶段有时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可能会持续好几年,而且与其他4个阶段相比,这一阶段的反思更加抽象和严谨。

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反思也受到了许多专家和教师的重视,许多一线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反思总结进行了一些研究和探讨,例如陈妙根老师在自己的文章中概括了反思的三种常见方式:错误反思式、比较反思式和过程反思式;常新枝老师在《培养学生反思能力》一文中,总结出了帮助学生反思的常见模式:“学前思――学中思――学后思”;何爱晶、胡小青、陈得福等老师也总结了许多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方法:档案袋评价法、概念地图法、自我测评法、自我提问法、自我总结法、对话反思法、学习日志反思法等等。然而,这些研究多是从理论层面对反思的形式、反思的方法进行总结和概括,而没有从实验的角度对反思为学生成绩所带来的效果进行验证。在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反思、培养学生反思能力方面也多是提出建议,缺乏有力的数据对反思教学进行支持。本研究通过准实验的方法验证了反思教学对学生成绩所起到的正面效果,是对反思教学研究的一个有力补充。

2 配对学习教学策略

配对学习教学策略是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它将合作学习中的学习小组缩减为最少的人数――2个人。合作学习理论同样也是一种十分古老的教育理念,早在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曾出现过对于合作学习思想的阐述“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而古罗马的教育家昆体良(Quintillion)也早在公元一世纪就曾指出,学生可以在相互学习中受益。

在近代,很多专家、学者同样也对配对学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例如,Ronsenblatt曹经指出,配对学习促进了班级价值体系的构建,增进了对学生合作和协商能力、责任感和相互信任的培养。Bmffee也指出,配对学习营造了一种思考、写作、谈话的环境,学生在其中扮演着多重角色,例如写作者、阅读者、协商者、评论者甚至指导者等等。在配对学习的实施方面。Berg指出,无论是配对学习还是合作学习,教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Ferris也强调,配对学习潜在的现实问题就是学生不知道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寻找什么,也不能给出明确的反馈。他们在进行相互评价的时候往往过分苛刻或是过分夸奖。因此,配对学习前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清楚的提示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学习任务。

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也经常被教师们使用。大家在研究的过程中不仅在不断地尝试合作策略的各种方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而还在不断地改进及完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形式、内容、方法以及评价标准等等。例如,胡爱军在他的硕士论文中进行了合作学习的实验研究,并根据实验结果总结了在进行合作学习时要注意的几个方面,例如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进行分组。在进行合作学习之前要明确学习的目标。合作学习之后要适时的进行评价等等9。刘金梅在自己任教的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中挑选了部分学生,采用讲授与小组共同学习相结合的形式教授综合英语和写作课。实验前测和后测显示,运用合作学习方法教学。学生的学业成绩不仅没有受到负面影响,其整体成绩还有所提高10。周秀英在她的论文中。从促进个体责任感的角度考察了合作学习的作用。在实验中,她设计了小组学习竞赛,并通过跟踪记录、观察、个案分析等方式分析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责任感从短期上的提高到长期上的下降的过程,指出小组成员问的相互鼓励、学习过程中的集体评议对合作学习中个体责任感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11。可是,当前的合作学习研究往往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研究者们在对合作学习提出建议时往往考虑的情况比较理想化。和真实的课堂情况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另外,由于一些教学内容适合进行合作讨论,而另一些教学内容适合集中教授。所以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并不是完全正确的。可见,设计适合于在英语课堂上长期进行的合作学习,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验证是十分必要的。

二、研究设计

1 研究方法

准实验的研究方法:

为了验证上述二个教学策略在英语课堂上的实施效果,笔者采用了准实验的方法对其进行了验证。准实验的研究方法是将教育学实验的方法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不能完全控制研究的条件。在某些方面降低了控制水平。虽然如此。它却是在接近现实的条件下,尽可能地运用实验设计的原则和要求,最大限度地控制因素,进行实验处理实施的一种方法12。由于教育学的实验方法对实验环境的要求过于理想化,并且对研究对象的控制非常困难,需要花费很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因此笔者在此选用了准实验的方法。

实验控制条件: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要求学生二人为一组,就近选择学习伙伴。并且学习伙伴一旦选定,就不再允许更换。这样分组的原因在于,合作学习理论中指出,为了明确各小组成员的责任,避免“搭便车”现象的出现,小组成员越少越好,所以这里选择了两人一组。另外,受到班级场地的限制,为了保证课堂纪律,便于教师观察学生合作情况,监督小组活动,这里规定学生要就近选择的合作伙伴。同时,考虑到配对学习持续的时间较长,为了便于学生进行长期的交流和互动,在本研究中不允许学生更

换学习伙伴。

在课堂上。我们要求教师在每节课上准备至少一次的配对练习活动,活动形式可以是口语练习、阅读练习或写作练习,每次活动的时间大约为5至10分钟。另外,为了保证配对练习的质量,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会在教室中来回走动,观察并参与学生的练习;练习时间结束后,教师也会随机抽出几个小组,在班级里进行表演。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求每个学生都为自己起个英文名字,在课堂练习时,老师和同学们都必须用英文名来相互称呼。

在课下的学习任务布置上,我们针对配对学习的教学策略,要求教师布置一些要求学生配对完成的作业,比如互相听写、模拟某一情景写出并练习一段对话等等。其中,配对学习小组中的一位学生负责记录,另一位学生负责总结报告,而在下一次的配对练习中。两个人需要交换任务。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求教师在每单元的英语学习结束后。为学生布置反思总结的作业。反思和总结的形式不限。但必须要包含本单元所学的全部单词和语法,并要尽量将所学知识进行扩充。例如,本单元学习了词组"keepfit"(保持体形),那么学生就要尽量多的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单词“keep”的全部词组。教师会在每一单元的学生总结作业中,选出几份完成得较好的,利用教室中的投影仪设备带领全班学生进行再次学习。我们要求教师尽量鼓励学生在反思总结的过程中利用课本中遇到的生词与以往所学的近义、同义词进行横向比较,分析它们在语义、感彩、语体、搭配及位置分布上的差别。

2 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初一年级的166名学生,这些学生分布在四个不同的班级,其中两个班级为英语实验班,两个班级为普通班。学校在学生入学时,按照学生的英语成绩进行了分班,因此,在英语水平上,实验班的学生比普通班的学生要好一些。

在这次的研究中,我们将这四个班的学生分为两组:实验组与控制组,每组分别包含了一个普通班和一个实验班。这四个班级学生的英语课分别由两位老师――史老师和武老师负责,而每位老师恰好负责一个实验班和一个普通班。也就是说,一位老师负责为实验组的学生授课,而另一位老师负责为控制组的学生授课。为了方便描述,这里将实验组的实验班和普通班分别命名为实验一班和普通一班,将控制组的实验班和普通班分别命名为实验二班和普通二班。对实验组的老师,我们会去他的课堂上听课,并对他进行教学策略上的指导。我们要求实验组的教师在每节课上都要使用配对学习的教学策略。并在每个单元授课结束时都要求学生对这一单元所学的内容进行反思总结。而对于控制组的老师,我们采取不干预策略。只是定时去他的班级听课,观测课上的一些情况。下图为我们的分组示意图:

三、实验数据分析

1,前测

在本研究起始时,也就是参与实验的学生的初一第一个学期刚刚开始的时候,笔者对学生进行了英语测试,并使用Spss17.0分析软件。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了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的英语成绩。分析结果如下面的表1所示:表1:普通班、实验班英语成绩方差分析一前测

由上面两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普通一班和普通二班的学生英语成绩中,由于Sig.=0.755>>0.05,所以我们可以认为,在前测中,普通一班和普通二班的学生的英语成绩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实验班中,由于Sig.=0.10

2 申测和后测

当实验进行至初一的第一个学期期末时,笔者通过一次英语测试,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进行了中测;而当实验进行至初一第二个学期期末时,笔者再次进行了英语测试。这样就形成了本次实验的后测。中测和后测的spss分析结果如下面的表2所示:

表2:普通班、实验班英语成绩方差分析一中测、后测

通过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中测和后测的数据分析结果是基本一致的。在中测中,原本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的普通一班和普通二班学生的英语成绩,在中测中由于Sig.=0.025

3 讨论

下面的学生平均成绩变化图也很好的反映出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成绩的变化过程:在前测中,实验一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是显著低于实验二班的,经过我们对实验一班的干预,在中测和后测中,实验一班学生的英语成绩有了显著的提升,原本和实验二班之间的显著差距不存在了。同样的,在前测中。普通一班和普通二班学生的英语成绩并没有显著的差异,但经过我们对普通一班的干预,在中测和后测中都可以看出。普通一班学生的英语成绩同样也有了显著的提升,显著的高于普通二班的学生英语成绩。也就是说,通过我们长达一年的干预后,相对于控制组,实验组学生的英语成绩有了显著的提升。

图2:实验组、控制组学生平均成绩变化图

总结一下,笔者认为导致学生英语成绩迅速提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反思总结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重新梳理了头脑中的知识结构。认知心理学家提出的图式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学生的这一学习过程。图式是一种有组织的知识结构,它是人们对一系列事物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内在描述。当人们遇到与这些事物十分相似但又不尽相同的新事物时,人们会将新事物与旧事物进行比较、联系和修正,并进而产生对新事物以及这一系列事物的新的Cain,和编码。当人们接收到新的语言知识的时候,便会在头脑中形成与之对应的新图式,并在此基础上将这一新图式与头脑中的已经存在的旧图式进行比较和关联,进而形成包含众多相互关联的图式的知识结构体系。然而,有时候学生在学习完成后虽然建立了自己的图式,可是却往往因为缺乏背景知识、缺少总结思考等原因无法将新的图式与原有的图式相联系,也因此无法由新的图式激活旧的图式。这正是造成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知识,在课下应用时却经常遗忘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

经过反思和总结,学生将新图式和头脑中的原有图式进行了关联,重新梳理了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形成了全面而充实的知识体系。下面的图3和图4是笔者截取的二份实验组学生的反思总结作业,在这次作业中,学生尽可能多的回忆了新学知识“几个国家名称”和自己原有知识之间的关系,例如,学生总结了这几个国家的首都、与国家名相对应的语言名、国家的人名、国家的名胜古迹等等。总之,通过这样的反思学习,新学的知识得以与原有知识相结合,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更完备和充

实的知识体系。长期进行下去,学生的学习成绩一定会有所提高。

另外,配对学习教学策略的实施既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延长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同伴之间的合作和陪伴使得英语学习不仅仅局限在“背”的层次,而是提升到了“用”的层次,合作和交流让学生们更加的喜欢英语。同时,本文提出的配对学习策略并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之上,还适当的延伸到了课下。除了课上的配对练习之外,学生还必须在课下通过合作完成作业。在实施教学策略之前,学生们习惯了汉语的语言环境,很少会在课下使用英语交流。经过这一教学策略的设定。学生们在课下使用英语的时间延长了,思考英语的时间变多了,成绩也自然会有相应的提高。

再有,二人一组的形式和严格的纪律控制有效的防止了“搭便车”的现象,保证了学习的质量。防止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搭便车”,一直是进行合作学习的重要原则。本教学策略中设计的“二人一组制”将小组人数控制到最少,这就充分避免了由于小组成员过多而导致的任务分配不均现象。促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在合作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这里设计的“组长轮换制”也充分防止了组长将小组的所有任务“一肩挑”的现象发生。

四、结论和反思

通过上面的实验数据,我们可以发现,经过为期一年的教学策略实施。与控制组学生相比,实验组学生的英语成绩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笔者在本文中提出的两个教学策略一反思总结教学策略和合作学习教学策略在实际课堂中的实施效果良好。尽管研究结果是显著的,然而总结一下,本研究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时间、环境和成本等原因,本次研究没有采用严格意义上的实验研究,而是选择了条件相对宽松的准实验研究。虽然也尽量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进行了控制和区分,可是对于一些难以干预的因素(例如参加课外补习班、多做课下练习等因素)没有进行考虑,这可能会使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偏差。

小学生学习经验总结篇3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心得篇【1】

运用小组合作之后,我发现上课不再那么累了。比如数学的试卷讲评课。原来自己一个人讲,从第一题到最后一题,题题不落,就怕学生有不会的。有些优秀学生就会很不耐烦,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如果只讲难题又怕待优生懒惰不问。可是小组合作讲解试卷就解决了这个难题。小组里先讲优秀学生简单的题会讲解的很详细,小组里都不会了,还可以组间讲解。这样不会的题一定是全班同学的疑点或难点,教师再讲,事半功倍。小组合作还锻炼了优秀学生的能力。到黑板讲解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小组成员的能力。小组间的竞争,小组内的互帮互助,团队意识,集体荣誉感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小组捆绑评价制更是使每个组员都不敢懈怠。班级中极少有破罐子破摔的学生,因为每个小组都在努力,每个小组都不放弃,谁会轻言放弃啊?班上有个男生,基础很差,成绩也不好。但是他最大的优点就是集体荣誉感特别强,小组合作的春风对他而言真是成长的转折点。刚进班时数学成绩不及格,在小组长和其他组员的鼓励和带动下,只要有发言的机会,他就会高高的举起手。老师和同学们都为他高兴为他鼓掌,渐渐的他的信心建立起来,期末考试成绩居然达到优秀线。同学们都以他为榜样,特别是后进生找到了前进的动力。合作的魅力真的是无穷的。

我认为合作不仅是学习方式,更是教学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学生在讨论时应该相互尊重,学会倾听,这也是人际交往必备的素质。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评价,唯我独尊,是现在孩子的通病。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影响讨论效果,还无法使讨论深入。因此,要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孩子在互相尊重中把合作搞得更加融洽,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合作。再次,要运用教育评价鼓励合作。讨论结束时,不仅注重学习结果的汇报,更要注意对合作过程的评价。比如,师生可共同评出“最佳沟通奖”“配合默契奖”“共同进步奖”等。这样,使小组合作学习更积极向上,使学生更乐于参小组合作之我的困惑和疑问培养优秀学生到黑板上演示来代替教师讲,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师只在关键时机点拨引导。可是我培养的优秀学生似乎总是不尽人意,不是声音太小就是面向黑板不好意思转过头,要么就是思路不清晰,到黑板上就紧张。似乎培养一个小老师真的很困难。

怎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马潇南呢?另外,许多课型都已经总结出了固定的模式了,这些模式时间长了会不会让学生失去兴趣呢?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学习方式,我们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积极引导学生吸收、内化。我们教师也应该不断反思改进,使自己的课堂适应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心得篇【2】

这学期,我根据总课题组研究方案,积极开展了《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课题立项研究,在课堂上,小组合作有了鲜活的生命力,小组分工明确,共同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在合作中体会到与人分享与人交流的乐趣。现将课题实验情况小结如下:

一、实验方法

1.学习理论确定目标

一开始,我们根据子课题实验要求,精心编写了实验方案,保证实验活动的有序、正常开展。通过学习《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以及合作学习的相关理论,确定开展小学数学合作学习中学生分组方法、学习内容选定、学生学习方式、学生合作方式、学生积极性提高方法以及合作学习中评价体制等的研究。

2.定期研讨促进提高

课题研究的主阵地在课堂。课题研究实施以来,我们就把课堂研究作为重点,在具体的教学中去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实验期间课题组每位老师始终坚持两周开展一次公开研讨的课堂教学活动,再进行集中研讨,利用集中研讨的时间,针对实验目标,开展评课、教学反思交流、集体备课等活动。

二、实验过程:

1.确定分组方法。

分组时我们根据每个学生的认识基础、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异质学习小组,通常为四人一小组。通过分组活动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混合编组的形式比较好,小组成员能够互补。

(1)小组中好、中、差的学生,不同特长的学生混合编组。按照每个学生的特长和学习能力,分配给他们不同的任务,使这些同学有相互学习的机会,而有不同特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还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男生、女生混合编组。因为男女生生理特点不同,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也不同,有利于互补。

2.选定学习内容

选择好有价值、最有利于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逐步习得合作学习的技能,提高学习效率。在实验中我们发现以下教学内容比较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1)有新旧知识衔接的内容。

(2)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

(3)复习课的内容;

(4)“开放性”问题;

(5)需要学生操作实践的知识内容。

3.探索合作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打破了过去那种全体学生面向黑板,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的束缚,让几个学生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地合作交流、共同提高。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探索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轮流发表自己想法,形成统一观点;合作分工进行实践操作、探求结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辅导。这些合作方式都能从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4.正确进行评价

正确的评价对每一位学生都有激励促进作用,对小组成员的评价我们在课堂评价中通过比较发现以下几点结论:

(1)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侧重于学习过程的评价,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

(2)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正视学生的客观差异,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

(3)评价的内容包括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汇报水平,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

(4)教师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为主,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改进的办法。

三、存在问题与努力方向存在问题:

1.理论水平不够。实验老师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不能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2.学生已有学习习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影响短时间难以克服;

3.缺乏足够的研究时间,实验的老师教学任务繁重,既要搞好实验,又要赶教学进度;

4.班级人数太多,分小组教学时,各组间的交流机会少;

5.小组合作讨论内容是否有价值;因为激烈的讨论,打乱了授课计划,拖延了授课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等。

6.学生个体差异体永远是合作的障碍。安排组长组织合作学习,但少数后进生他们不善于倾听别的同学发言,不在乎别的同学在说什么,不愿意思考问题,对小组内别的成员产生依赖性,影响自主性的培养。

7.有的教师思想尚未解放,课堂教学未能大胆放手,牵着学生走的现象在教学中时有发生。

8.在课题研究不断深化和总结的同时,如何提高教师们的理论水平,促进实际教学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努力方向:

1.今后我们依然要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精神,借鉴各种成功的教学经验,加大教研力度,钻研新教材,探索新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2.要树立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极大地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学习的潜能,发扬每个学生之所长,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

3.要继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使合作与交流发挥它的优势。

4.继续加强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的研究。由于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还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我们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通过上网查阅资料,阅读有关国、内外有关合作学习的经验材料,提高自己驾驭这种新课堂的能力,并结合教学实践,探索出教师指导合作学习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总之,我们课题组将继续注重收集多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合作中的每一细小环节入手,去探索出一套真正的、行之有效的课堂合作学习新方法、新模式。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心得篇【3】

随着新学年的到来,我们课改组的教学工作也进入了第二学期。经过课改组全体教师的辛勤工作与努力,上学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绩,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将课改更好地深入贯彻下去,现在将上学期课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如下总结,以便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一、存在的几个问题

1、小组内不能有效互动。可能是一开始,学生比较害羞,有些不能主动的表达。

2、学优生和学困生的表现不均衡。结合小组实际,小组内同学之间的表现很不一致。

3、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要强调合作不仅是学习方式,更是教学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学生在讨论时相互尊重,学会倾听,这也是人际交往必备的素质。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评价,唯我独尊,是现在孩子的通病。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影响讨论效果,还无法使讨论深入。在交流时,要着力培养学生认真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

4、学优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学困生则处于从属或忽略地位。在合作学习时,学优生往往具备了合作交流的某些条件和要求,成为小组内最活跃的一分子,他们的潜能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而一些学困生因为基础薄弱,参与性主动性欠缺,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稍逊,往往总是落后优等生半步,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被变相剥夺了学习的权利。

5、课堂秩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听不清究竟谁的思维不严密,谁的思维缺少条理性。

二、方法指导

1、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需要教育指导。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阐述数学教学活动时指出: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确立了“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地位和作用,成为教师指导课堂教学重要思想。同时,小组合作学习做为一种实现“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手段,必然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

2、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技能,需要培养训练。

小组合作学习即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技能。技能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学习与训练。上述的片断也反映了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技能未经较好的训练,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如何训练学生这种学习技能呢?我作如下探索:1、示范作用。2、反馈调控。

3、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习惯,需要强化养成。

小学生学习经验总结篇4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学讲计划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发展,各地区在新模式新经验方面层出不穷,徐州地区深入实施的学讲计划与新课程理念一脉相承,对各学科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指引。笔者在音乐教学中注重融入学讲计划要求,实现了灵活运用,本文结合教学的一些体会进行简要分析。

一、鼓励学生自主先学,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在提前学习方面缺乏良好的习惯,学习活动的开展都是等待课堂上教师进行传授,导致有些学生对学习内容不够熟悉,这也是影响教学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笔者在落实学讲计划过程中,充分重视学生的自主先学指导,分为课前自学和课堂初始阶段的自学两个部分。首先,在课前要求学生自己对照教材,梳理一下乐理知识点,尝试自己去理解,并且试着唱一唱歌曲,寻找乐感。同时,在课堂教学刚开始的阶段,也留有一小段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对预习活动中遇到的难点进行讨论。经过学生自主先学的基础准备,他们在接下来的音乐课堂教学互动中,既可以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对学习与练习的重点、难点有了更为精准的目标。

二、指导小组进行讨论,自行解决学习重点、难点

学讲计划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让学生不仅要学进去,还要完整、准确地讲出来,发挥兵教兵的重要功能,体现学生之间讨论交流的促进作用。笔者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视这一方面,指点学生掌握乐理知识、把握视唱中的音准与节奏之后,要求学生在小组里面进行讨论交流,大家一起谈一谈如何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可以采取一位学生演唱、其他学生进行纠错的方式,帮助其他学生提高演唱技巧水平。也可以安排学生之间进行一对一的帮助,让音乐学习掌握较好的学生来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这样的小组讨论交流,许多重难点特别是演唱技巧处理方面的难点,可以在小组这一载体中,通过讨论的方式予以解决。

三、搭建平台交流展示,培养学生梳理表达能力

小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有着强烈的表_欲望,他们要求积极地阐释自己的观点,以及在同学面前一展歌喉。对此,笔者借助交流展示环节,搭建平台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表达。在乐理知识教学之后,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是如何理解的,帮助其他同学加深对乐理知识的理解。这样的平台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他们争先恐后要求上台讲解,笔者还鼓励他们上台演唱曲目,演唱之后还要谈一谈这一首歌演唱的难点是什么,如何进行突破,对其他学生起到示范和借鉴作用。其他学生也可以进行补充完善,通过发言以及辩论等方式进行交流,营造了百家争鸣的浓厚学术氛围,对提高学生梳理总结以及表达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质疑拓展深化学习,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热情

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进行了示范与指导,小组开展了合作交流之后,学生能够对乐理知识以及演唱技巧等方面做到基本掌握,但是还会留有一些难点。此时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拓展就很有必要,笔者鼓励各小组将自己尚未解决的难点问题提出来,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探讨研究。无论是对乐理知识的理解,还是对演唱技巧的把握,只要是学习小组提出的难点问题,笔者都进行全班范围内的探讨,学生进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逐步完善和总结学习成果。这种学生质疑、教师点拨、互动总结的学习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让音乐课堂更加生动。

五、带领学生总结概括,强化学习经验成果巩固

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总结提炼能力,既要认真学习乐理知识,提高演唱技巧,同时也要学会在学习中总结好的学习经验,实现音乐素养的提升。笔者在音乐教学中,每一部分乐理知识教学或者一种技法演唱指导之后,都要求学生进行回顾与总结,既要总结学习中的要点,又要总结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新经验、新模式,作为学习成果积淀下来。这样的教学环节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反思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成效的提升,而且对学生思维创新能力与总结提炼能力也具有极大的帮助,同时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也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将学讲计划真正落实在音乐教学中,需要教师进行深刻的研究与消化吸收,结合教学实际加以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小学生学习经验总结篇5

一、课堂总结的必要性

在《新课标》的学习建议中有这样一段话:“为了让科学课程的目标不再是口号,教师要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成为聚沙成塔中的沙,滴水穿石中的水。”这段话,充分说明课堂总结存在的必要性。课堂总结就是对一节课的简单归类,是对学习进程的归纳反思,是学生通过把观察、思考、实践、探索的内容从感悟到认知,归纳提升为理性的体现,把朦胧的表象认知变成深刻的记忆理论。而这一理性的认知归根到底就是我们每节课的每一个小目标。通过小结,可以使目标更明确,落实到更位,也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效率更高。

二、课堂总结评价的科学性

教师要讲究在课堂总结阶段的评价艺术,爱护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课堂总结的兴趣。教师的评价要能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对一些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引导,乐于帮助,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课堂总结,给他们不断地赞赏和鼓励,要相信他们能行。要重视学生在课堂总结中的自我评价,引导他们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等。

三、课堂总结形式的多样性

课堂上往往是教师在课堂结束前,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许多老师总认为,这种概括性的语言,精炼化的内容,只有教师才能完成。很多老师总是把教师参考书上对本课的教学目标照本宣科的读出来,也不管学生是否理解,是否能接受。因此,一但下课后再让学生说一说时,许多孩子很难说出或说出来也是支离破碎的语言。如果我们的教学目标能让学生在经过自己的理解、归纳、总结出来,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时,我想印象或效果要比教师强硬的告诉他们要好得多。俗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我们的科学课标中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的分目标第七条中说“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做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第八条“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研究的结论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在科学课标的第四部分建议中第五条也明确说明,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这不仅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还能锻炼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水平。我更觉得这还能看出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信任。所以说课堂小结不能仅是教师的任务和责任,更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可在这一过程中起到引导、点化、补充等作用。

1.借助表演进行课堂总结

《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有一个关于空气占据空间的小实验,就是将一块干纸巾塞入杯子的底部,然后将杯子垂直倒立于水中,再垂直将杯子拿出,拿出杯子底部的纸巾,纸巾没有湿,杯子已明明没入水中,但为什么杯子底部的纸巾没有湿呢?这是让学生感受到非常惊奇的一个小实验,学生在学习时兴趣很浓。在一节课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谁愿意当小魔术师给大家表演:杯子入水,纸巾不湿的小魔术,这一引导使学生在课尾的学习兴致再次被调动起来,纷纷要求表演这时指几名学生上台表演,既复习巩固了本课学习的重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一举多得,是《水和空气》单元进行总结的有效方法之一。

2.通过体验进行课堂总结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在学习《土壤的成分》一课时,让学生总结土壤成分的概念,在这里采用体验式总结方法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方法。通过学生亲自实验,使学生对土壤的成分,不但有理论上的认识,还有感性上的认识,从而对知识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3.借助板书进行课堂总结

如何板书,既不复杂繁长,又要简明扼要,利用板书进行总结,对学生理解掌握课堂内容起很大作用。如《空气》一课的板书:

压缩空气有弹性

占空间能压缩

这一课的的板书,只用了一幅图十三个字便形象地表示出了空气的特性,概括了空气占据空间,空气能压缩空气,有弹性等几个主要知识点。

4.通过填写实验报告进行课堂总结

小学生学习经验总结篇6

多媒体对于大多数高中化学教师已不陌生,很多高中化学教师在某些教学环节上常利用多媒体教学减轻教学难度、加深学生印象。然而,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化学教师在制作化学ppt时,仅是将教材知识生搬到电脑上,然后加一些小装饰就应用于教学,导致部分学生从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学到的知识并不比传统教学模式多。

进行多媒体教学旨在让课堂教学更生动,降低学生对于单调、枯燥的书本知识的理解难度。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应时刻明确教学目的,进行有效的探究式多媒体教学,切实提升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如在教学烃时,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认真、充分地准备ppt内容。可先将教材基本知识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初步了解甲烷及其他烷烃的基本化学性质以及大部分烷烃燃烧时的化学现象。然后,通过有关教学视频向学生展示甲烷燃烧的化学现象。在视频播放过程中,教师在一旁不时为学生指出印证教材内容的燃烧现象:甲烷燃烧时产生了明亮、蓝色火焰,在这蓝色火焰上方有水珠生成,期间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以期达到加深学生对于实验现象印象的教学目的。紧接着,又为学生播放了乙烯燃烧的化学实验教学视频。先让学生通过对比两者实验现象的不同,让学生进行思考,调动学生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性,使其充分参与到高中化学课堂中。等学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后,再根据教材知识为学生总结两者的不同之处,讲到两者燃烧现象不同的细节时,及时将两段视频的不同之处再对比重播,加深学生的印象。

对于大多数高中化学教师来说,多媒体教学对于化学知识的讲解有着较大的帮助,然而作为新时代的高中教师,应做到与时俱进,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探究式多媒体教学,能更好地降低学生对于化学知识中枯燥知识的理解难度,有效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促进学生团队合作,探究实验当中提效率

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知识是高考对于高中生的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应明白高中化学教学不仅要面向高考,更要注重高中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众所周知,团队合作是当今众多科研成果的主要研究方式,有效的团队合作有利于提升学生实验效率。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团体合作、提升探究实验效率。

教师可以通过将学生进行分组实验,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实验,切实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效率,加深学生对于化学现象的印象。如在进行化学元素的检验实验教学过程中,按照实验室的布局与器材分布将学生分为三人一组。在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分工实验提升实验效率。如果a同学负责检验硫酸根离子,那么B同学就负责氯元素的检验,一旁的C就可以为两位同学帮忙并及时帮两位同学纠正实验当中的小错误等。人尽其用,团队合作提升实验效率。实验课后,及时总结学生在当天的化学实验过程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议。鼓励学生不仅在化学实验中重视团队合作,在日常化学学习过程中也应互相帮助,进行自我探究式的化学学习,进而有效地提高化学学习效率。

高中化学教师应认识到团队合作教学对于学生成绩、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高中教师在日常化学实验知识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探究性实验。鼓励学生将团队合作精神落实到其他学科的学习和生活中,切实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

三、结合自我小结,让学生探究式学习更有效

经验的总结是知识的雏形,人类正是因为长期的总结自我的生活经验才有了文字和知识。善于总结是多数成功人士的秘诀,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自我总结良好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自我思考、自我探究学习,进而提升学生化学学习效率。

化学教师不仅应在新知识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做好知识总结,在习题讲解方面也应做好总结示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自我小结,有效进行自我探究性学习。切实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如在教学完卤族元素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专门挤出一节课为学生复习卤族元素的化学特性。先为学生总结氮与氨的作用,分别列出高中常见的含氮化合物、含氮元素的酸,对两者的化学性质做了简洁的回顾,加深学生印象。然后又为学生列举了氨水的重要性质以及与氨水有关的一些重要化学方程式。最后,为学生介绍了两种元素在农业中、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将课堂知识向课外延伸,扩宽学生的化学视野。鼓励学生课后自我总结学习卤族元素这一章遇到的困难,通过自我总结该章的化学错题经验,重做这些错题,切实提升自身化学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总结对于高中生的化学学习作用不可忽视,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进行有效的探究式总结教学。善于将主导转换为指导,为学生做好总结示范,引导学生总结自我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不断纠正错误、不断进步。在化学学习过程中,自我总结作用不仅体现在做化学题上,也体现在生活细节之处。高中化学教师应指导学生自我总结,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总结习惯、让学生进行自我探究性学习。

总之,高中化学成绩在高中生的综合评分中占据一定的比例。对于高中生来说,教师进行良好的探究式化学教学能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提升学生化学学习效率。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实际明确自身教学目标,灵活利用多媒体教学,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团体合作、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探究式学习,切实提升学生化学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小学生学习经验总结篇7

【关键词】学习习惯;积极参与;质疑反思

常言道“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终生受益。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我们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应该怎样去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呢?结合生物教学的特点,我们应注重从高一学生抓起,采取必要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良好习惯。

一、明确高一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内容

二零一零年,我校曾对在校1196名高一学生进行过一次关于生物学习习惯的专项调查。调查结果表明:39%的学生有较好的学习习惯,表现为能独立思考、独立作业,勤学好问。58%的学生学习习惯缺乏,主要表现(详见表1)。

表1不良学习习惯的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我们获取第一手研究资料和相关数据,从而确立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内容,确定高一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主要内容:课前预习的习惯;课堂听讲的习惯;归纳整理的习惯。高一是高中三年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关系到高二的小高考、高三的高考的成绩,老师应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学生可塑性强的特点,采取有效措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和培养。

二、多渠道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因此必须通过长期、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逐渐掌握一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和方法。

1.注重培养画图分析习惯的教学策略

在生物教学中,学生练习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许多表述生物情景的练习题一般是通过文字展现在学生面前的,让学生通过阅读再现情景。由于没有配图,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程度不同,往往会弄错情景、遗漏条件、降低练习的正确率。我在教学别注重模型图,将生物条件标注在图形的相应位置,寻求因果关系。如:一对夫妇都正常,他们的父母也正常,妻子的弟弟是色盲。问他们所生的儿子是色盲的概率是()

a.1B.1/2C.1/4D.1/8

这一题就需画遗传系谱图解题,经过长期的训练使学生养成了画分析图的良好习惯,提高了学生练习的正确率,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培养实验探究习惯的教学策略

学生能否学好生物,关键在于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只有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进行知识建构,才能形成学习生物的浓厚兴趣。我的教学策略是尽量指导学生做实验,让他们自己去观察、探索、总结生物规律。具体地讲:一方面教师自己在课堂上做好各种演示实验,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思考总结生物规律。另一方面在对于某个具体的生物问题的处理中,有条件的必须要求学生先做实验,教师要尽量创造实验条件或参与指导学生实验,让实验作答。如: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中,在糖类和蛋白质的鉴定操作中,让学生切身体会naoH和CuSo4的加入先后顺序及出现的现象的异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让他们找出间、前、中、后、末期的图,感受有丝分裂的各个时期的特点。这样坚持训练就能使学生养成实验探究的好习惯,从而培养了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3.注重培养质疑反思习惯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于某个具体的生物问题的处理和解决方案进行反思,是否符合实际,我的教学策略:一是在概念、规律的新课教学中尽量把概念讲准、规律讲透,使学生理解到位;二是在练习中对学生经常进行变式训练。如:在做题目某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的某一精原细胞,它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四个种类有()

a.1种B.2种C.3种D.4种

有学生提出问题,基因型YyRr的个体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的种类()

a.1种B.2种C.3种D.4种

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养成遇事多动脑筋、质疑反思的良好习惯。

4.注重培养归纳总结习惯的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归纳总结就是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将一个个零散的知识点建构成有机的板块,让学生在整理中巩固提高。每上一节课的内容,下课前不是自己单方面进行小结,而是指导学生总结归纳。如:讲完Dna的复制、转录、翻译时归纳比较表格二中的内容。

表二复制、转录、翻译的比较

在注重章节小结归纳的同时,还应注重滚雪球似地对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高中生物学习结束时要能拿出一张知识结构简图,简图中要能有机地补充完美的“枝叶”。

高中学习只是学生求学旅途中的一小段,如果我们刻意去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在高中学习中就会学得轻松、主动,不仅在高考中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好习惯,能使其受益一生。

【参考文献】

小学生学习经验总结篇8

小学数学作为义务教育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传统教育模式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情意教学目标、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在传统观念的禁锢下,老师还有意无意地强化着学生对老师的依赖。从而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负担过重,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的匮乏。同时,在科技日益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任何大的科学研究和试验、任何大的工程建设,都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去完成,它需要集体的智慧与合作,合作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正有日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如何探索一条适合学生生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品质培养的教学路子,成为新时期教育工作者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因此,我们决定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小学数学小组组合作学习”的研究,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主要原因有三:

(1)新课程的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是对现行以知识本位、教师中心和传授、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专题发展;与此同时,实现对传统课堂教学过程的根本性变革,以焕发出课堂教学的真正活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有极大作用的。

(2)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多向交往,除了师生讨论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这样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各类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无论潜能还是差异,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它们都是亟待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越是人数多的班级,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既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又加强了教学的个别化;因小组的精诚合作,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效力才能全面提高。同时教学由师生的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形成网状立体的交流。

(3)学生发展的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中,学生所焕发的潜能和展现的差异,令人吃惊。这就要求在较短的课堂时间内给予学生较为充裕的活动时间,包括动手操作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探索创新的时间,而小组合作学习就较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心与相互信任相结合。学生就不会把教师单纯地看成严厉的监督者,也不会把评分当成一种棍棒。使学生能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凡是给人以成功的乐趣的脑力劳动,总会收到发展学生能力的结果的。因此我们要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探索一种科学的学习指导模式,全面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进一步推动我镇教育教学改革。

二课题实验与研究的目的

1.通过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找到合作的途径,掌握合作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探索出新的教学方式。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努力体现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体意识。

4.通过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实验与研究,给教师创造一个参与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和评价学生的平台。

三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意义

交流、合作是人类社会生存至今的重要动力,面对知识经济的到来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竞争越加激烈的21世纪社会,合作意识更是21世纪人才的重要意识。因此,在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探索小组合作学习与小学生素质的发展,其实践意义是很明显的。该课题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小组合作学习与促进小学生社会化等教育教学理论问题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四课题实验与研究人员

1.花沟镇研究人员:组长贾美忠

主要成员王君峰贾学燕陈秀荣高春燕

2.实验与研究人员分工

王君峰理论研究、材料整理、成果积累、实验与研究报告的撰写

贾学燕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实验和日常材料积累(1)

陈秀荣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的实验和日常材料积累(2)

高春燕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实验中数据的整理与收集

五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方法

1.加强理论学习。

通过查阅报刊资料,上网搜索等收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资料,研究内容,内化吸收,为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作好理论准备。

2.理论指导实践。

在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我们采取了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边传播的方法。实验教师作为首批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实践,注意及时反思总结经验,并

及时把经验汇总,传递给第二批实验教师,使第二批教师能够更充分的认识小组合作学习,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课题实验与研究中来。

六、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内容

1.建立有实效的学习小组。

科学建立学习小组是成功的关键。①将同班的学生按异质分组的原则,把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四名同学按前后桌位排列,以便随时讨论。②在广泛发动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推选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组织、领导全组的讨论活动。③对全班同学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动员和训练,鼓励每个学生都要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在讨论中争做发现者、创新者,特别关注后进生,要克服自卑,认真研究,大胆发言,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④及时对小组长提出要求,提高其组织、领导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程序。

我们课题组经过反复实践与论证,总结出了适合课堂教学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流程:营造合作氛围——明确合作目标——指导合作过程——汇报合作成果——评价合作结果。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的实验与研究中,重点做了如下几点:①在评价态度上,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②在评价内容上,既肯定学生学习的结果,又鼓励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③在评价的视角上,站在了学生的高度上。④在评价的标准上,以个体纵向比较为主。⑤在评价的公正上,让学生有发展的信心。⑥在评价方式上,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评、成长记录袋等。

七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步骤及过程

第一步:(2002.1——2002.6)我们通过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机制。

第二步:(2002.9——2003.6)在总结和改革第一步的同时,我们创造性构建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第三步:(2003.9——2004.6)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进行了完善小组合作学习的扩大范围实验与研究,并取得了满意效果。

第四步:(2004.9——2005.12)我们在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整合的研究和实验,深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第五步:(2006.1——2006.12)我们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验与研究成果,召开了课题实验、研究的总结与交流会议,并撰写了课题实验与研究的工作总结和结题报告。

八课题实验与研究的成果。

1.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促进了学生的评价能力的提高,规范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通过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减轻了学生的课外负担,端正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学习行为,而且他们在课堂上表现活跃,回答问题积极,社会实践、调查能力增强,课堂气氛活跃,性格发生了很大变化。

下边是我们对陈秀荣老师执教的三年级数学实验班进行的学习行为问卷调查:

有效问卷

学习数学态度%

小组合作学习与评价的能力%

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评价他人的能力%

乐意合作与评价

不乐意合作与评价

前测94.7

19

58.3

38.9

2.8

60.2

21.1

18.7

53.3

15.2

31.5

52.6

28.5

18.9

后测97.3

19

76.3

23.7

84.2

15.8

75.6

24.4

81.6

15.4

3

比差

18

-15.2

-2.8

24

-5.3

-18.7

42.3

16

-31.5

29

-13.1

-15.9

由上表可以看出:小组合作学习实验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能力。

2.创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组合作学习由于采用了小组讨论、所学知识与社会调查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为课堂创设了一种最佳的教学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下面是我们对贾学燕老师实验前和实验中学生进行严格的问卷调查,所取得的一些数据

对小组合作学习感兴趣%

参加社会调查的能力%

社会实践操作

能力%

对教学中的评价%

兴趣

不感

兴趣

乐意

一般

熟练

一般

乐意

实验前

28

57.9

21.1

21

31.5

50

18.5

28.9

31.6

34.5

65.8

28.9

5.3

实验中

28

84.2

15.8

81.6

15.4

3

54.9

36.8

8.3

81.6

18.4

由以上对照数据可以看出,实验中学生学习兴趣有了显著的改观,社会调查、实践能力、对教学的评价有了较大提高。具体表现为实验中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敏捷,能主动提出问题。喜欢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学生的各种兴趣和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助,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的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单纯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多得多。下面是实验教师王君峰与对照班教师教学同一内容的比较表:

班级

实验班

对照班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尝试教学法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直接讲授时间

10分钟

22分钟

学生发言人数

23人

16人

讨论时间

10分钟

0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和提高性题

完成“做一做”和课本练习

做题正确率

95%

83%

从而可以看出:王君峰老师非常注重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在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中获取知识,对此学生做题正确率高。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互动、互评和个别指导与个别评价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下面是王君峰老师与对照班的一次成绩对比统计表。

实验前

实验后

2002-2003学年度第一学期末考试

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人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人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实验班

小组合作学习

71.4

84.5%

63.4%

89.1

93.3%

73.3%

对照班

尝试教学法

72.2

91.6%

66.7%

80.8

88.3%

45.7%

从上表可以看出: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益处。

6.实验中构建了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在实验与研究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继承实验中的成果。结合我镇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论证和实践,在全体实验教师的努力下,我们总结出一套适合我镇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流程模式。

参考文献:

裴娣娜: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主体教育发展性教学实验室研究报告

王坦:《论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教育评论1994。4

张斌:《论合作学习及其对学生行为和态度的影响》,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

曾令鹏:《小学数学教学与评价》2003。10

小学生学习经验总结篇9

〔中图分类号〕G423.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2)20—0058—01

研究性学习已被明确纳入必修课,但由于观念、方法、师资等方面的原因,不少师生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还很模糊。笔者根据自己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和对我省高中课改调研资料的学习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点自己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

一、研究性学习本质上是一种学习活动

从结构上看,“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偏正短语,形式是探究,实质是学习。虽然学者们对研究性学习有多种理解,但作为中学课程,研究性学习本质上是一种学习活动。它旨在让学生学习探究的方法,经历探究的过程,通过对探究过程的体验,获得丰富的学习经验和情感体验,并以研究过程为依托获取知识,提高探究能力。要认识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还要认识到研究性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还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探究活动。究其特点而言,可以概括为“三个重视”:重视研究的过程,重视实践,重视经验。

研究性学习有别于科学研究,科学研究重在“研究”,其价值体现在研究结果上。而研究性学习重在“学习”,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学生所经历的探究过程和在探究过程中所获得的直接经验上。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走出课堂和教材,走进社会,走进自然,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和社会情境中通过调查、考查、访问、测量、实验等活动收集材料与信息,收获最直接的经验。

二、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三个阶段

研究性学致分为三个阶段: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总结反思阶段。

1.在问题情境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探究课题,制订活动方案。对于一名高一新生来说,对研究性学习还很困惑,学校教研部门应通过专题讲座进行培训,通过优秀案例和典型问题帮助他们认识课程目标。而本阶段的核心是确定探究课题,先是学校课程委员会要提供若干活动主题或课题供学生选择参考,学生经过思考参考选题后,还可以自己提出课题,然后学校课程委员会再对所有的课题进行筛选和审核,最后由学生和指导教师协商确定小组课题。课题确定后,探究小组就要着手制订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认真填写《课程探究方案表》。

2.在实践体验阶段,要特别注重学生主体的参与性,“实践”和“体验”已经说明了探究主体的不可取代性。学习是学生进行脑力劳动的过程,是探究性活动,其核心是思考,即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教师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和记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机。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是一种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高效模式。研究小组要按照探究方案,搜集和分析文字信息资料,有条理、有逻辑地整理和归纳资料,并判断信息价值。在本阶段一定要做好课题探究的管理工作,学生不熟悉研究性学习,难免在研究过程中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加强过程管理就可以保障探究的可控性。教师要指导学生记录课题探究过程中的认识、体验与反思,探究过程也是一个记录的过程,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对学生以后从事探究工作大有好处。

3.在总结反思阶段,研究小组要将经过实践、探索所取得的收获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书面材料。课题成果的展现形式可以是小报告、小论文、小设计、小发明等。在对成果进行交流、评价时,要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自评、互评,要体现形成性评价的特点,强调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反思、发展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有助于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气氛。本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完成规范的结题报告,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小组间的互评,在增强自信、凝聚团队精神的同时也要学会欣赏他人。

小学生学习经验总结篇10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式教学法;教学改革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探究式教学发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就是引导学生像科学家搞科研一样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和获取知识。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更能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更能遵循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或者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物理情景,提出研究课题,然后让学生设想实验方案,并通过学生亲身做实验,验证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最后把结论应用到生活中,解决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

一、初中物理实验同探究式教学法结合的表现形式

1.多种形式的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包括在课堂上教师操作演示、师生共同演示、学生小组演示、学生演示等多种形式。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励学生学习兴趣是很重要的。要求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探究教学的过程中,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状态,深入研究教学内容,深入研究开展演示实验教学所应采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巧妙设计一些趣味性浓厚的演示实验。要注意把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观察促进思维活动的展开,另一方面又通过思维指导观察活动的进行,在逐步认识物理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2.多种类型的操作实验

从教学目的的侧重点划分,学生操作实验可分为四类,即研究性、验证性、测定性和基本练习性实验。学生操作实验探究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独立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结果,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规律,以获得知识、培养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

3.科技小制作、小实验

科技制作探究包括科技小制作、小设计、小发明等。教师要利用物理活动课和实践课,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智力发展水平,遵照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导学生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如实验室闲置器材、学生身边的物品、廉价的材料等,设计和制作完成这类科学性、趣味性很强的实验。

二、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法的操作程序

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是在观察总结科学家、教育教学工作者探索实践和吸纳先进教育理论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因此,它遵循着“问题—假设—设计—验证—总结—评价”这样一种程序。这一模式还特别注重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体实施方法和步骤可以分为:引入课题激发猜想->进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实验->分析总结->评估交流。为了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的促进作用,教师应与学生一起对其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估。

三、初中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法的效果分析

为了深入的实验探究式教学活动,主要侧重于探究过程和方法的训练,侧重于实验技能、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创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加强对学生归纳、总结、演绎、推理、评估、交流和拓展应用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对于学生进行力学密度探究式教学实验,在“接受式教学”模式下,却较难有效地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难。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习科学的中心环节是探究,探究式教学是中学科学教学的一种有效方式。使学生经历“密度知识与技能”的探究学习过程,锻炼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具体说就是掌握一些简单方法,其一,探究的程序化方法: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其二,具体方法:归纳法、比值法、演绎法。主要教学过程为:(1)通过情境创设,提出问题。(2)借助已有认知,做出假设(教师学生互动)。(3)依据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并纪录数据。(4)分析试验结果,形成结论。(5)进行组间交流,实施评估。(6)运用密度概念,解决问题。

通过上面对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的效果分析,说明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主要的好处总结如下:(1)有利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实施,当前,开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己成为我国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2)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机,一堂物理课实施探究式教学是否成功,关键是教师做到巧设悬念,也就是如何引导、启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的问题。(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物理实验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一旦充分理解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那么学生的探究精神便会油然而生。(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实验探究教学中,教师可随时创设探究情境,启发学生思维、想象,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心理状态之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