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四年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3:12:31

大学毕业四年总结篇1

学习成绩不是非常好,但我却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首先是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在我考进大学时,脑子里想的是好好放松从重压下解放出来的自己,然而很快我就明白了,大学仍需努力认真的学习。看到周围的同学们拼命的学习,我也打消了初衷,开始大学的学习旅程。其次是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由于大学的授课已不再像高中时填鸭式那样,而是一节课讲述很多知识,只靠课堂上听讲是完全不够的。这就要求在课下练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须自己钻研并时常去图书馆查一些相关资料。日积月累,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再有就是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要想学好只埋头苦学是不行的,要学会“方法”,做事情的方法。古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来这里的目的就是要学会“渔”,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换了好多种方法,做什么都勤于思考,遇有不懂的地方能勤于请教。在学习时,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随着学习的进步,我不止是学到了公共基础学科知识和很多专业知识,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能较快速的掌握一种新的技术知识,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在学习知识这段时间里,我更与老师建立了浓厚的师生情谊。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使我体会了学习的乐趣。我与身边许多同学,也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关系,互帮互助,克服难关。现在我已经大四,正在做毕业设计,更锻炼了自我的动手和分析问题能力,受益匪浅。

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在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四年中,我读了一些名著和几本完善人格的书,对自己有所帮助,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现在我理解道理,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回顾四年,我很高兴能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他们,相对的,在我有困难时我的同学们也无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对于老师,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在我彷徨的时候指导帮助我。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可能将不知道何去何从。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社会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大学四年中,我参加了不少的校内活动和做过一些社会实践。参加校内的活动可以认识到更多的同学,也就增加了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向其学习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学到别人的长处,认清自己的短处。此外,还一直做班委和寝室长,对自己既是压力又是动力。我喜欢做一些社会活动,会让大学生活更丰富多彩,做过家教、志愿者、推销员和设计员等,有时会感到累些,但乐此不彼。

体育成绩一向很好。我的体质并非很出色,可是通过我的练习和对体育项目的理解,还是能很好的完成体育课的教授项目。我喜欢运动,基本对所有运动都感兴趣,尤其是足球。在四年之后的今天,我的球技有了质的提高,脚法和意识。我是从高一开始接触足球,起步比较迟,可进步很快,总能在同一水平的伙伴中踢一段时间后脱颖而出。我认为这可能是由于抱定了要踢好的决心,也许还有那么点运动天赋。踢足球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增强了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个人认为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缺点,但关键是能否正视并利用它们。四年来,我不断的自我反省,归纳了一些自己的优缺点。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文摘

我的优点是诚实、热情、性格坚毅。我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所以我一直是以言出必行来要求自己的,答应别人的事一定按时完成,记得有好几次,同学或老师约了我见面,我答应以后必定按时到达指定约会地点,即使有急事也从不失约,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映像。由于待人热情诚恳,所以从小学到大学一直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得很好,而且也很受周围同学的欢迎,与许多同学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更懂得了,考虑问题应周到,这在我的毕业论文设计中充分展示了出来。我这个人有个特点,就是不喜欢虎头蛇尾,做事从来都是有始有终,就算再难的事也全力以赴,追求最好的结果,正因为如此,我把自己的志视为主要因素,相信只要有恒心铁棒就能磨成针。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的什么人,而是他本身。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都是在跟自己作战,准确地说,是和自己的意志战斗。现在回想起来,我确实比以前坚毅了许多,但我不会松懈下来的。以上这些优点,是我今后立身处世的根本,我应该继续保持,并不断以此鞭策自己奋发向上。

我个人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一心两用甚至多用。急功近利,喜欢一口气学许多东西,但是贪多嚼不烂,即使最后都能学会,也已经搞得自己很疲劳。如今想想,这样其实并不好,正所谓贵在精而不在广。如果我一段时期内专注于一种学问,不求博但求精,相信一定能更深刻的理解并掌握这门知识。自从我发现自己有这个缺点和问题后,我常常警戒自己,步入社会后也不能一心两用。

大学毕业四年总结篇2

时光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一晃大学四年生活已接近了尾声,回想这几年来,有过欢乐,有过痛苦,自己在生活的磨练中也逐渐走向成熟。刚上大学时的欢乐心情和莫名兴奋还历历在目,一切都是那么新鲜,那么富有吸引力;大二大三的时候,心情平淡了一点,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上;进入大四,思想上日趋成熟了。我为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做了一个总结,以此作为自我鉴定的基础。在政治思想上,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参加了徐汇校区第二届党校,深入学习了党的基本知识,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我关注时事,定期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看法,及时与党员和其他入党积+极分子沟通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我树立了正确的入党动机,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努力向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靠拢。在XX年年12月6日,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一天对我而言意义非凡,不仅仅是因为党组织认可了我,接纳了我,更因为从此我要以一个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真正做到在思想上入党。

还记得刚踏入这所大学校园,对一切都充满新奇。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加入社团,尽情地体验这种渴望已久的生活,充满着活力。带着这份激情与活力我度过了大学四年。大学自由的生活方式和高中填鸭式的生活方式有着很大的区别,大多数的时间都需要自己去安排,这也需要自己用一段时间去适应。大学四年里,我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并且注重自己各方面的发展。

一、在生活上,我最大的特点是诚实守信,热心待人,勇于挑战自我,时间观念强,有着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作风。我喜欢真诚、友好地对待每个人,微笑着度过生活的每一天。因为我相信付出了多少就会得到多少,人是感情动物,人与人的相处是相互的。所以一直以来与同学的相处都非常融洽。四年中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踊跃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学到了一些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在生活上我勤俭节约,并主动帮助身边有困难的同学。由于我出生农村家庭,因此更懂得珍惜生活。我会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来填补自己的生活费用。我曾在学校电教中心勤工助学,不仅学到了好多数码知识而且也锻炼了我的协作能力;利用五一、国庆长假帮助中学生辅导功课;星期天还在学校机房帮助学弟、学妹解决计算机方面的一些疑难问题。

二、在工作上,对工作热情,任劳任怨,责任心强,具有良好的组织交际能力,和同学团结一致,注重配合其他同学出色完成各项工作,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曾在“听雨轩”文学社担任编辑,和其它同学一起出版了听雨轩文学刊物,并且还会组织一些活动。在学校电教中心工作期间,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出色地完成工作,并且和老师、同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三、在思想品德上,有着良好道德修养,坚定的政治方向,并且积极地向党组织靠拢,参加了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且取得了结业证书。我积极要求上进,主动投身于理论文件讲话的学习,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来要求和衡量自己。在平时的学习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共产主义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确立和坚持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的艰苦努力的过程。惟有不断地学习,用理论来武装头脑,努力在掌握理论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用理论来指导实际上下功夫,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注意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我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关心和帮助他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与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活动。并且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味其内涵。

四、在学习上,我从不放弃自己的专业知识。认真学习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并且注重培养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能够懂得c、java等一些编程语言,并能进行基本的编程;熟练掌握office办公软件,并且经常帮助老师处理材料;能够巧妙地利用ppt制作精美的课件和演示文稿;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一些应用软件,photoshop、dreamweaver等,并能制作简单网页。经过自己的刻苦学习,获得了“计算机三级”证书和“网络管理员”证书。每学期都获得了专业奖学金,并且获得“系三好学生”的荣誉称号。对于其它科目的学习也从不放弃,平时注重英语口语的练习,并取得大学英语六级420分的成绩。在学习专业知识之余我也喜欢欣赏文学作品,我会在忙碌的生活中看一些名人名著和杂志书刊来缓解压力,并且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偶尔还会发表一些网络文学作品。

我相信“没有目标就等于失去了方向”。特别是在大学这样自主性非常强的生活中,这种计划性显得尤为重要。我是一个计划性比较强的人,在每一阶段我会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并且一定会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奋斗,最终实现,那么这时也便尝到成功的喜悦。在每一个目标完成之后,我会适时地给自己一点小小的奖励。买一件渴望已久的东西,或者是和几个同学到饭店去吃一顿。因为当老师是曾经的一个梦想,所以为了实现它也为了增加就业的渠道,我开始考教师资格证书:从考普通话到培训教育学和心理学,并且通过考试,再到通过说课,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为心中有了这个目标,我努力奋斗,终于一步步顺利通过。[1]                  

到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大学是人生当中的一个转折点,经过大学四年的生活,我变的更加成熟更加睿智,大学生活培养了我的互助合作的能力,锻炼了我的意志,也陶冶了我的情操。大学这四年是充实的四年,我想这在我以后的工作生活中,一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会美美地珍藏着。

毕业在即,回首四年的学习生活,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学院老师、领导为我们的成材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在此我要向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再回首,四年前的我已经不再拥有,再回首,我已经走过四年大学生活,再回首,我的同学们都已经纷纷走上社会,再也找不回从前的我们了!伤感,是我们现在的主旋律,不过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前程,我们都在为前程各奔东西,从此以后,我们就很难再看到曾经的我们,也看不到一起聚会时的我们了。也许二十年以后,我们会有很大的成功者,也会有失败者,但是我们没有去拼搏,怎么会知道!我的大学生活!

(2)

大学毕业四年总结篇3

很多人不禁发出这样的慨叹――十年寒窗为哪般?

但应届毕业生们的“薪”情到底如何?有什么新变化呢?中华英才网最新薪酬调查数据分析为您一探究竟。

切入正题前,我们先看一下数据来源。中华英才网刚刚结束的薪酬调查持续了近半年的时间,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个行业的11,700多家企业,共收集到22万条员工薪酬数据,其中23,000多条为应届生的薪酬数据。而在下文中提到的应届生薪酬则包括了应届毕业生的固定薪酬、补贴收入和浮动薪酬在内的税前现金收入总额。其中:

固定薪酬:包括年度基本月薪收入(含第十三个月的薪酬,但不包括各种补贴)以及年度岗位津贴总额;

补贴收入:包括交通补贴、餐费补贴、通讯补贴、培训教育补贴、节日补贴、旅游补贴以及其他补贴的年度总额;

浮动薪酬:包括销售提成、绩效奖金和其他奖金的年度总额。

现在让我们言归正传,到底应届毕业生的薪酬降了没有?是不是所有行业对应届毕业生的薪酬都采取了“打压政策”?

哪些城市最能吸引应届毕业生?学历对薪酬的影响到底有多少?应届毕业生都流向了企业的哪些部门?

应届生薪酬还在降?

综合分析了中华英才网2005~2007年三年薪酬调查的结果,我们发现从总体上来看,全国应届毕业生的税前现金收入的平均值确实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如上图所示,2005年全国应届毕业生的税前现金收入的市场平均水平为28,011元,2006年这个数字下降为26,758元,同比下降了4.5%;而到了2007年税前现金收入的市场平均水平是24,852元,相比2006年的26,758元,同比下降了7.1%。

应届毕业生薪酬的不断下降,也使得他们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心理预期。根据中华英才网2007年最新一期的最佳雇主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期望月薪在1000~3000元之间的人数在增加,相反,期望月薪在3000元以上的人数在减少。虽然职场新人的总体薪酬在下降,但是我们也从数据分析的结果中欣喜地看到,大部分应届毕业生在入职的一年内薪酬都有所增加。据中华英才网2007年薪酬调查数据显示,有75.5%的应届毕业生在入职一年内获得了加薪,而在获得加薪的应届毕业生中有41.1%的人是在入职后的3个月内就取得的,平均加薪幅度达到了380元。从以上的数据分析结果不难看出,职场新人的工作能力在得到企业肯定后,自然会迎来薪酬的增长。所以,应届毕业生在选择工作时,应该把目光放长远,不要只看到眼前的“蝇头小利”,而是要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工作内容对职业生涯和长期薪酬增长的促进上。

行业薪酬谁领军?

应届生薪酬的总体走势不甚乐观,那是不是所有的行业支付给应届生的薪酬都持续低迷呢?就中华英才网2006年和2007年薪酬调查的结果来看,我们可以肯定地说:“no!”

从变动幅度来看,几家欢喜几家愁。如下图所示,两年来,快速消费品行业和耐用消费品行业支付给应届毕业生的薪酬平均水平有显著增长,分别从17,078元和16,505元涨到20,490元和18,082元,涨幅达20%和9.6%。相对于薪酬走势良好的快速消费品行业和耐用消费品行业,房地产行业和电子行业支付给应届毕业生的薪酬小幅下降,分别由26,590元和17,893元降到25,932元和17,623元,降幅在3%以内;专业服务行业和制造行业的应届生薪酬降幅明显,分别从43,133元和19,307元降到37,473元和17,530元,分别下降了13.1%和9.2%;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作为上期调查应届生薪酬一片降声的行业中逆势而动的个别行业――it行业,上期薪酬涨幅达8.2%,而本期薪酬平均水平竟下降了17.1%。

从绝对薪酬来看(如下图所示),虽然it行业应届生税前现金收入市场平均值经历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但仍达到了38,506元,在上述行业中位居第一;紧随其后的是专业服务行业,应届毕业生税前现金收入的平均值为37,473元;排在第三位和第四位的是房地产和快速消费品行业分别为25,932元和20,490元,而耐用消费品行业、电子行业和制造行业则居再后,均在18,000元左右浮动。

应届毕业生志在何方?

从中华英才网2007年薪酬调查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发现北京、上海、深圳和广州四城市在职应届毕业生与全国总在职应届生的比例已经从54.1%下降到39.3%,而杭州、南京、成都、天津的在职应届毕业生比例却从4.9%上升到了12.2%,其他城市也有少量上升,但四城市的在职应届生比例仍远高于其他城市,我们不妨对此四个城市的情况再探究竟。

我们看到,四城市就业市场中吸纳的应届生比率很不相同,2006年,应届生与本城市在职人数相比,四城市排名为,北京7.5%>深圳3.3%>广州2.5%>上海1.7%;而2007年,四城市排名为:深圳13.5%>广州9.6%>北京8.7%>上海4.9%。

从上述比率的变化可以看出,虽然四城市在职应届生占全国在职应届生的比率在下降,但四城市在职应届生与本城市在职人数相比,其比率均在上升,而且上升的幅度差别很大,上升幅度最大的是深圳,两年中上升了309.1%;广州居次,上升284.0%;上海第三,上升188.2%;而北京只上升了16.0%,居第四。但这对四城市应届生薪酬的影响似乎并不大。

从年度薪酬数据变化趋势看,四城市的排名仅是微调:仅在于北京和上海的排名调整。北京应届毕业生税前现金收入的平均值由2006年的38,655元,提高到2007年的40,139元,虽然只提高了1484元,但是这使得北京在应届生薪酬上超越上海,位列四城市之首。上海应届毕业生税前现金收入的平均值由2006年的39,813元下降为2007年的39,774元,这微弱的下降使上海在四城市中降为第二。深圳应届毕业生税前现金收入的平均值,由2006年的36,485元上升到2007年的38,301,仍然位居第三。广州应届毕业生税前现金收入的平均值由2006年的35,390元下降到2007年的31,261元,仍排在四座城市的最后。

虽然大家都已经看到了大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巨大压力,但选择一级城市的应届毕业生仍然不在少数,是良好的发展前景、优厚的薪酬待遇、林立的知名企业、开明的城市文化吸引着他们,而自己不甘人后的心和亲人望子成龙的期盼也在支撑着他们。而从大趋势上看,应届毕业生对城市的选择在逐渐多样化,如果其他城市再进一步加强自己的人气指数,将争夺到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从而推动城市健康快速发展,这也是我国经济走向全面繁荣的利好消息。

高学历等不等于高薪酬?

也许从长期来看高学历不一定等于高薪酬,但是作为应

届毕业生,初入职场的他们,由于没有多少实际工作经验,只能用学历和综合素质衡量,而综合素质要靠实践检验,因此通常情况下,应届生的高学历确实会带来高薪酬。

中华英才网2007年薪酬调查的数据正好印证了上面的说法。应届博士生薪酬的绝对领先地位依然无法撼动,本次薪酬调查结果显示,应届博士生税前现金收入的平均值达到了76,766元;刚刚毕业的mBa由于入学前工作经验的积累薪酬排在第二位,平均值达到了70,609元;相比之下硕士(不含mBa)略低一筹,为44,026元;本科毕业生的年度税前现金收入总额的平均值为28,451;大专毕业生的薪酬相比本科生相差并不多,也达到了21,001元,而大专以下的毕业生入职第一年的税前现金收入总额平均值只有14,209元,相对较低。

企业哪些部门向应届生抛来“橄榄枝”?

中华英才网2007年薪酬调查涵盖了20个行业共涉及44个部门,从数据分析的结果来看,研究开发、销售、客户服务、办公行政与后勤管理、物流、市场、财务管理、物业管理和人力资源这九个部门是接收应届毕业生最多的部门,其中研究开发部门接收的应届毕业生最多,达到了被调查应届生总数的13.3%,人力资源部门接收的应届毕业生最少,占被调查应届生总数的1.0%。

这些接收应届生相对较多的部门,对应届生的学历也有不同的偏好。

研究开发部门的应届毕业生学历普遍偏高,应届毕业生中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80%以上;人力资源部门本科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占65%以上;而在财务管理、市场和办公行政部门的应届生以本科及以下学历为主,而且本科及以下各学历的比例平分秋色;销售部门应届毕业生的主力是大专,占60%以上;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在客户服务、物流和物业管理部门吸纳的应届毕业生,以大专以下为主,其中物流部门大专以下学历的应届毕业生占60%以上,而在物业管理部门此学历比例占到了80%。

大学毕业四年总结篇4

毕业实习总结报告由金保系统一格式,毕业生自行印刷和装订,各指导老师负责收齐本人指导下学生毕业实习总结报告的电子稿和纸板。各位老师上交电子版的格式,在符合《关于将原毕业论文改为撰写毕业实习报告的相关规定(试行)》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排版。

第一行,为“北京经济技术职业学院”字样,字体为华文行楷,字号为一号,居中对齐。

第二行,为“毕业设计总结报告”字样,字体黑体,字号一号,居中对齐。

第三行开始,以宋体三号单倍行距连续空四行,无文字。

第七行开始,每隔一行有文字,字体为宋体、三号、加粗,左对齐。横线的字体也要加粗,并且右端要对齐。

填写在横线上的文字,汉字字体为宋体(数字以及英文字母的字体为timesnewroman)、三号、加粗,居中对齐(即以每条横线的中部对齐)。

第一行,为“金融会计系实习总结报告”字样,字体为黑体,字号小二,居中对齐。

表格的制作用excel,也可用word制作,但表中各个项目(详见附件2)不得删减,字体宋体,字号小四。

(一)格式要求

前言部分宋体小四号;

正文页开始排页码,页码为阿拉伯数字,居中。

正文页第一行,为“毕业实习总结报告”字样,黑体、小三,居中对齐。

正文中,一级标题:黑体四号;二级标题:黑体小四号;三级及以下标题:宋体小四号;正文:宋体小四号(数字以及英文字母的字体为timesnewroman)。

标题排列数字依从大到小的顺序写法为“一”、“(一)”、“1”、“(1)”等。

页边距:上:2;下:2;右:2左:2.5;1.5倍行间距。

(二)内容要求:具体内容要求见附件4

正文版面要精心设计,美观大方。语言通顺,文字流畅、简练,书写整洁。

左侧装订,a4纸单面印刷;表格页前不排页码,表格页之后从1开始排页码,页码居中。

装订顺序:封面、表格、正文

前言:(例如:本人自年月日安照学院和系要求在×××单位实习,实习中理论联系实际,接触了社会,学到很多知识,开阔了眼界,现将实习情况总结如下等等。)此内容学生可以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完成。

(一)对实习单位的认知(即企业认知)500字

1、介绍该企业的名称、行业性质、规模、注册资金、主要生产或经营产品名称、年盈利额、近三年盈利额的升降变化及原因。该企业在本地区的地位及影响力。在全国同行业中的地位及影响力。

2、该企业原国有企业还是股份制企业,民营个体工商户,是大型还是中型,小型,何时成立。近三年从规模到产品有和变化。

3、该企业的组织模式,先用文字说明再图示。

(二)对本人实习岗位的认知(500字)

1、本人实习岗位的名称自己从事什么工作

2、本人的工作内容有什么变化,

3、本岗位的责任制。

4、本岗位在该处科室的地位和作用,在全单位的地位与作用。

5、在本岗位实习期间给自己留下最深刻影响的一件事。

(可以是经验可以是教训)自己从中总结了什么?

(三)本次实习的重要成绩及优缺点(300字)

成绩最好用数据说话

(四)实习中的只要收获和体会(本文重点,最低1500字)

要归纳为几点来证明,不能笼统的说几句。

大学毕业四年总结篇5

毕业设计论文致谢词(一)

通过这三个月来的忙碌和学习,本次毕业论文设计已接近尾声,作为一个大专生的毕业设计,由于经验的匮乏,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的地方,在这里衷心感谢指导老师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学习的同学们的支持,让我按时完成了这次毕业设计。

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我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难。在此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xxx老师给我悉心的帮助和对我耐心而细致的指导,我的毕业论文较为复杂烦琐,但是xxx老师仍然细心地纠正图中的错误。除了敬佩xxx老师的专业水平以外,他的治学严谨和科学研究的精神也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并将积极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我才得以解决毕业设计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同时感谢我院、系领导对我们的教导和关注;感谢大学三年传授我们专业知识的所有老师。他们是xxx、xxx、xxx、xxx、xxx……谢谢你们呕心沥血的教导。还有谢谢我周围的同窗朋友,他们给了我无数的关心和鼓励,也让我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温暖和欢乐。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此次毕业论文的完成将变得困难。他们在我设计中给了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要感谢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一蹶不振,取而代之的是找到了最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最后,感谢生我养我的父母。谢谢他们给了我无私的爱,为我求学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努力。

毕业设计论文致谢词(二)

毕业设计即将结束,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之下,学生对于道路设计有了更多新的认知,对路基路面设计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对路基路面综合设计的整体脉络了解得更加的清晰透彻。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对自己大学四年以来所学的知识有更多的认识。

毕业设计,帮助我们总结大学四年收获、认清自我。同时,还帮助我们改变一些处理事情时懒散的习惯。从最开始时的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到方案比选,确定方案,再到着手开始进行路基工程、路面工程和路线排水的设计,每一步都是环环相扣,衔接紧密,其中任何一个步骤产生遗漏或者疏忽,就会对以后的设计带来很多的不便。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资料搜集能力在设计中也得到提升。毕业设计中很多数值、公式、计算方法都需要我们去耐心地查阅书籍,浏览资料,设计中需要用到辅助设计软件的地方,也需要我们耐心的学习。掌握其使用的要领,运用到设计当中去。最后汇总的时候,需要将前期各个阶段的工作认真整理。

毕业设计结束了,通过设计,学生深刻领会到基础的重要性,毕业设计不仅仅能帮助学生检验大学四年的学习成果,更多的是毕业设计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自我,磨练学生的意志与耐性,这会为学生日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帮助。

毕业设计论文致谢词(三)

大学毕业四年总结篇6

1.1招生规模

四川有省属医药院校五所,其中本科医学院校四所。2006年以来的五年间,四所本科院校的医学类专业本专科招生总规模明显增加(增幅达48.8%),其中以2007年同比增幅最大(本、专科分别为26.7%和56.1%),以后逐渐趋于稳定。近两年医学本科专业招生相对平稳,而专科专业增幅仍然显著(2010年同比增加19.3%)。我们将2006至2010年间四所医学本科院校医学类专业本、专科招生数与同年四川省医学类专业招生总数进行比较(表2),发现四所省属本科院校医学类专业的本科招生数占当年四川省医学类专业本科招生总数的73.0%至82.8%(合计占80.1%),而专科仅占当年同类专业招生数的7.8%至18.4%(合计占12.0%),说明四所省属院校是四川省医学本科教育的主要基地,而专科教育主要由省内其他专科(高职)院校承担,符合四川省高等教育的总体规划。

1.2本科专业设置

四川省属医学院校医学类本科是四川省医学本科教育的主力军,那么其专业结构如何,是否能满足四川省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社会的进步、教育对象的变化及学科的发展都直接影响着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现行本科专业目录及专业管理办法是1998年制定实施的,距今已经有十多年时间,明显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二是不能适应高校多类型、人才培养多规格的需要;三是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专业设置困难,不利于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四是与研究生培养《学科目录》存在专业衔接问题。2010年教育部组织专家对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修订,并于2012年颁布。我们按照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编印的《2005年普通高考报考手册》[5]之专业目录(以下简称旧目录)及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以下简称新目录)统计分析省属医学本科院校有关医学类专业的设置,结果表明:按旧目录计算,医学类本科共设有8类(一级学科)36个专业,四川省于2010年在临床医学专业下又增设了全科医学,故总计按37个专业计算;专科设5类27个专业。按旧目录一级学科专业计算,泸州医学院、川北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和成都医学院分别有6、6、5、4个一级医学学科招收本科生;按二级学科专业计,四所院校设置的本科专业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成都中医药大学14个,泸州医学院12个、川北医学院11个和成都医学院9个;即使按2011年招生专业数最多的成都中医药大学计算,其本科专业的设置率仅为37.8%(14/37),且中医药专业占二分之一。按旧目录所列27个专科专业计,2010年成都中医药大学以12个专业(占专业总数的44.4%)高居榜首,川北医学院、成都医学院和泸州医学院依次为4、3、1个专业。按新目录统计,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类专业设置率为34.1%(15/44)、其次为泸州医学院29.5%,川北医学院25%和成都医学院22.7%。需要指出的是四所院校本科专业重复率达60%,只有法医学、眼视光学、临床药学、藏药学、针灸推拿学、药物制剂等专业没有重复设置。按新目录计,四所本科院校均未开设眼视光医学、精神医学、放射医学、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妇幼保健医学、卫生监督、全球健康学、药事管理、药物分析、药物化学、中药制药、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医学实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口腔医学技术、听力与言语康复学等专业,可见四川省属医学院校学科及专业建设显得十分薄弱,难以满足社会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全面要求,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省食品卫生与监督、中药产业、精神卫生、预防保健等方面人才匮乏。

1.3本科各专业招生数量与构成比

从各专业的招生规模看,2006至2010年间,省属医学院校在11类医学专业(新目录一级学科)中仅有基础医学没有招生,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基础医学的办学条件(包括师资队伍、实验室建设等)要求高,省属院校达不到相关要求,也可能是因为该专业学生的就业存在较大困难(因为从事基础医学工作者对科研能力的要求较高,本科毕业生难以企及),其余10类专业均招收本科生。由于从事法医工作人员不计入卫生技术人员,故在此不予统计。四所院校的临床医学类专业(包括临床医学、麻醉学和医学影像学)规模最大,五年共招收19148人(占总招生人数的42.3%),其次是护理学(14.7%),中西医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中医学、药学、中药学、麻醉学所占比例分别为8.3%,6.1%,4.8%,4.1%,3.9%,3.9%和2.6%,其它专业所占比例仅为0.2%~1.7%。考虑到临床医学类、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预防医学、口腔医学均是执业医师的来源,故合并计算总数为25823,它们与药学(含中药学)、护理学、医学检验专业招生人数之比分别为1∶0.15、1∶0.22和1∶0.09。按四类执业医师进行分类比较,临床医学类、中医类(含中西医结合类)、口腔医学类和预防医学类专业五年招生所占比例分别为74.2%、21.4%、1.9%和2.5%,与2010年四川省四类执业(助理)医师构成比(分别为71.0%、21.4%、4.2%和5.4%)基本一致(r=0.9998,p<0.01)。由此可见,四川省护理、药学及医学检验(尤其本科以上学历)人才匮乏以及公共卫生和口腔执业医师相对不足的现状在短期内难以改变,这种现状与目前相应专业的招生比例有明显的相关性。

2医学专业毕业生质量

我们曾分析并认为医学专业毕业生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卫生人才,需要一个检验的标准,而执业资格考试是行业准入性考试,是评价申请者是否具备从事相关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同时也应是检验大学专业教育水平的标准[6]。医学类专业毕业生最终能否进入卫生技术队伍行列,需要通过执业资格考试。需要关注的是,2005至2009年间,全国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毕业生首次参加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9年仅为52.06%。四川某高校2008年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为64.23%[7]。黄海溶等[8]报告2007年海南医学院和其他学院毕业生临床执业医师资格理论考试通过率仅为39%和30.2%,同比显著下降。某省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总体通过率甚至只有24.89%[9]。伍洪波等[10]的研究表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受最高学历、单位所属、毕业年限等因素的影响。由此推测专科毕业生的考试通过率可能更低。有资料显示:新疆临床医学专科毕业生执业医师综合笔试通过率仅为13%-19%,明显低于同期本科毕业生的水平[11]。由于四川省招收医学专科学生占本专科招生总规模的一半以上,如果其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太低,将明显影响执业医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那么,其他专业的教育质量如何呢?山东省2002年度共计8169人参加了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其总体合格率为仅为26.8%(药学28.3%,中药学24.4%)[12]。如果四川省执业药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也如此(未见报告),实在令人担忧。由此可见,目前医学教育的质量不容乐观,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势必导致大量医学毕业生“失业”,出现一种一面是大量医学专业毕业生进入社会,而另一面是卫生技术人才依然缺乏的尴尬局面。

3小结

大学毕业四年总结篇7

毕业实习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性教学环节,它是在专业教师和校外各单位、各企业的管理人员共同指导下,对学生进行综合知识运用和综合技能训练的一次集中性教学活动形式。通过毕业实习既可以对教学效果进行反馈,又可以让学生了解社会、培养和提高岗位综合能力,拓宽就业的途径。为保证2011级经济贸易系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和财务信息管理专业以及农村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实习顺利进行,特制订此计划。

一、毕业实习的意义

为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使每位学生通过实践锻炼,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动手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依照教学计划,2014级毕业生将进行毕业实习这一重要环节,其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能力和水平,培养和锻炼独立工作的团结协作的能力,培养岗位综合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二、毕业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一)实习目的

毕业实习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最后阶段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也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通过毕业实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独立分析和解决专业相关问题的能力;更全面地了解企业、了解社会,树立起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踏踏实实的工作态度;检查所学理论知识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范围及适用程度;巩固和扩大所学专业知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能较快地适应工作,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

(二)毕业实习的具体要求

1.根据毕业实习具体内容,到实习单位进行现场调查了解,掌握本专业有关实际操作技能。

2.实习过程中应做到“四勤”:即手勤、嘴勤、腿勤、脑勤,不懂就问,虚心向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在短时间内上岗打下基础。

3.定期与指导教师沟通,根据实习中发现的问题、收集的资料和查阅的文献,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选择毕业设计的调研报告,按时完成调研报告的撰写、修改和答辩。

4.撰写实习记录(周志),为调研报告撰写和实习总结准备材料,定期与辅导员和专业指导教师交流沟通。

5.实习期间工作踏实,遵守纪律,服从企业管理规定,接受指导老师指导,返校时由实习单位填写毕业实习鉴定意见。

6.不得无故缺勤,有事须按实习单位的规定向实习单位请假,请假要有请请假条,注明请请假原因、时间,以备检查。每次请假时间不得超过一周,总计不得超过实习天数的三分之一。实习期间如有特殊情况及时和学院联系。

7.实习期间内遇到特殊情况及时与学校联系。

联系电话:院办:

教务处:

招生办:

学生处:

经贸系:

三、毕业实习领导组织

组长:刘源陈建军

副组长:王华杰杜允李茂强汪泉杨敏史明灿

成员:夏贵勤邵祥东尹涛牟爱州张晶晶马翔

范秉元李想魏莉莎高坡各专业教师

四、毕业论文的选题和要求

毕业论文的选题与设计应尽可能结合所学专业和实习单位实际,学生在实习单位导师的指导下,一定结合单位和岗位实际对调研报告进行设计。实习初始阶段学生根据课题搜集资料,撰写调研报告提纲。调研报告须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实习单位实际资料和个人分析观点三部分内容,同时应体现本人的写作水平。调研报告写作具体要求如下:

1、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勤于实践,勇于创新。

2、虚心接受指导教师尤其是实习单位人员的指导。

3、独立按时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调研报告内容必须是所在实习单位的情况,不得弄虚作假,不准抄袭他人内容。

4、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者,其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5、调研报告在文本上,应文字通顺,语言流畅。内容要求紧扣专业、数据真实、突出实践。在篇幅上以3000-5000字为宜。

6、层次排列: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7、摘要:是对文章内容要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说明调研的目的、结论、意义,一般为200字左右。

8、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毕业设计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一般列出3~5个。

9、参考文献:反映调研报告的取材来源、广博程度,要求书写明确,包括书名(刊物名)、作者、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码等。

10、毕业设计封面要美观大方,题目、专业、班级、指导老师等内容要布局合理(参见附件1)。

11、毕业设计批阅答辩登记表(参见附件2)是供指导教师和专业答辩小组填写毕业设计评语和成绩时使用,学生最后提交纸质毕业设计时须将此表一同装订到毕业设计的最后一页。

12、各专业毕业设计参考题目见附件3。所有题目只是供同学们选择时参考,也可作为最终的毕业设计题目。题目的选择根据实习单单位的具体情况,尽可能结合自已感兴趣的研究方向。

13、毕业设计打印格式要求

①纸张大小:a4纸

②页距:左右2.6cm;上3.5cm,下2.6cm

③装订线:左起0.5cm

④页脚:2cm,插入页码,居中

⑤行数:每页42行

⑥一级标题:黑体小三,居中,段前段后0.5行,多倍行距:1.25倍

⑦二级标题:黑体四号,左对齐,段前段后0.5行,多倍行距:1.25倍

⑧三级标题:黑体小四,左对齐,段前段后0.5行,多倍行距:1.25倍

⑨正文:宋体小四,段前段后为0,多倍行距:1.25倍,首行缩进2个字符

五、毕业实习时间安排

本次毕业实习由经济贸易系统一安排部署,各专业教研室负责具体组织协调工作,采用院系联系实习单位与学生自主联系校外实习单位相结合的实习方式,由辅导员和各指导教师具体指导实施。

1.2014年1月7日办理完相关手续,带上相关材料离校。实习期为2014年1月8日--2014年6月9日。需要带的材料有:

(1)毕业实习指导书

(2)毕业实习鉴定表、顶岗实习记录、实习总结

(3)就业协议书(灵活就业合同)

2.毕业生于2014年1月20日前学生应落实毕业实习单位。

3.毕业生于2014年2月18日前,向指导教师提交实习联系方式和实习内容,并于2014年3月10日前向指导教师提交写作提纲。指导教师应督促毕业生按时完成任务。

4.2014年4月30日前向指导教师提交毕业设计(调研报告)初稿。教师应及时提出修改的指导意见,以使学生及时修改(必要时进行二次修改)。

5.毕业生于2014年5月31日前将定稿报告按要求,连同一份填写完整的毕业实习鉴定表(盖章)上交辅导员老师。辅导员分类后及时交专业主任或指导教师。不交毕业实习鉴定表者,其毕业设计不予评定成绩。

6.专业教师在收到学生定稿后,于2014年6月11日前,及时组织指导教师对调研报告进行评审,写出鉴定意见,填好相应表格,对不合格报告或需要修改的调研报告,通知学生进行修改。并将调研报告成绩、相关表格及学生调研报告一并交教务处。

7.2014年6月9日学生返校,返校前写好毕业实习总结,填写好实习记录,并于返校当天上交实习总结、实习记录表和就业协议书(或灵活就业合同、就业证明、劳动合同)。

8.2014年6月9-12日专业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答辩。

六、实习成绩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标准

(一)实习成绩评定的条件

成绩评定要具备四方面内容

1、毕业实习鉴定表

2、调研报告

3、顶岗实习记录

4、毕业实习总结

以上1.2.3.4.四项齐备者方可参加成绩评定。

(二)实习成绩考核方式

实习成绩评定由经济贸易系组织专业老师综合评定。依照所在单位在鉴定里的评定、调研报告质量、和实习答辩或交流情况实习总结以及实习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毕业设计(调研报告)不合格者要在返校前重新修改,实习成绩不及格者不得正常毕业。

(三)实习成绩评定标准

1、优秀(90-100分)

①实习目的明确,工作态度好,虚心好学。能出色地完成规定的各实习指导书中规定的各项任务。

②能正确合理地应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③独立工作能力强。

④回答问题及答辩用语正确,表达清楚。

⑤尊敬领导、尊敬师长、遵守实习纪律、团结互助好。

2、良好(80-89分)

①实习目的明确,工作态度较好,学习较虚心。能较好地完成实习指导书规定的各项任务。

②能正确地应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③独立工作能力较强。

④回答问题及答辩用语正确,表达比较清楚。

⑤尊敬领导、尊敬师长、遵守实习纪律、团结合作比较好。

3、中等(70-79分)

①实习目的明确,工作态度一般,学习较虚心。完成实习指导书规定的各项实习任务一般。

②能比较正确但缺乏全面性应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③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

④回答问题及答辩用语正确,表达有时有误。

⑤尊敬领导、尊敬师长、遵守实习纪律、尚能团结互助。

4、及格(60-69分)

①实习目的比较明确,工作态度一般,有过不良表现。基本上能完成实习指导书规定的各项任务。

②能基本正确应用基本理论解决企业问题,在次要问题上发生过错误。

③能独立完成工作。

④回答问题及答辩用语有误,表达有误。

⑤尊敬领导、尊敬师长、尚能遵守实习纪律、团结互助不够。

4、不及格(60分以下)

①实习目的不明确,工作态度不端正,表现不好。不能完成规实习指导书定的各项实习任务。

②应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时存在原则性错误。

③在老师指导下不能完成工作。

④回答问题及答辩用语不正确,口头不能表达。

⑤多次或严重违反实习纪律

七、毕业实习的管理和指导

毕业实习管理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实习期间学生有问题应首先联系自己的指导教师。在校外实习应注意安全,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及实习纪律,服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和指导,并与辅导员和指导教师保持经常性的沟通与交流。

指导教师和辅导员应全力完成好实习中的各项工作。启发、引导学生向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向实践学习,提高学生实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注意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督促学生努力达到实习大纲中的各项要求。为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指导教师抽出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业务知识的言传身教,努力提高实习效果。实习组不定期对一些实习单位的实习情况进行检查。

实习总结。在实习结束后,指导教师应进行全面总结,以便交流和积累经验,不断改革实习内容和方法。

大学毕业四年总结篇8

关键词:毕业生;离校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207-02

每年六月,都是高校毕业生离开校园的日子。在这特殊的六月,毕业生的心态错综复杂,起伏不定。这其中有找到工作的欣喜,也有找不到工作的焦虑,既有对外面世界的渴望,也有对踏出校园的恐惧,还有同学间复杂的感情恩怨和对学校的抱怨。总之,毕业季的各种矛盾潜在地影响着学校的和谐稳定和毕业工作的顺利进行。这就要求学校各个相关部门,特别是班主任,做好思想教育预案,分析和把握毕业生的心理动态,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探索毕业生离校前思想教育新思路、新途径,做到以人为本,提前预防,整体引导,切实做好毕业生离校前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确保校园的安全稳定与和谐。为此,经过三年的实践,我们按照时间顺序,结合实际总结出“六维一体”的毕业生离校教育模式。

一、开展“就业形势政策与职业规划教育”——上好一堂就业形势政策与职业规划课

每年四月份,各地公务员省级联考逐渐开展,这个时候大部分毕业生都还在考公务员、考研以及找工作的纠结中,对考研、考公务员及就业形势缺乏了解,对未来的职业选择充满疑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把工作做到前面,以人为本,耐心细致地做好形势政策与职业规划教育。让毕业生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建立合理的人生职业规划,消除对即将踏入社会的恐惧感和迷茫感,教育引导毕业生做好应对机遇和挑战的心理准备,做好合理的职业规划。首先,我们要认真传达和落实学生处的就业形势分析,积极寻找信息,帮助毕业生客观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用准确的数字和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全面了解专业前景,正确处理学生找工作、考研与考公务员的关系,宣传当前政府为鼓励毕业生创业的国家政策和当地政策,引导毕业生确立符合实际的就业期望值,增强毕业生对毕业后顺利就业的信心。其次,我们每年四月份都会邀请专业职业规划师为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指导,让学生树立“职业规划”的观念,克服就业过程中的随意和浮躁。提前打好“预防针”,让学生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就业困难做好心理准备,初步引导毕业生合理的工作目标和发展方向。通过以上步骤,使毕业生对接下来三个月可能遇到的情境做好心理准备,帮助他们处理好就业、择业、心理等困惑,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

二、健康心理教育

再上一次特殊的心理课。每年毕业季,除了毕业、离别等正常现象外,还有一些我们不得不正视的普遍问题,如毕业前的消极心理、不正常的情感表达、毁坏公物,甚至为了逃避现实而自杀的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这些行为很大程度上都源于心理上的问题。为此,有必要针对毕业生特殊群体再上一次特殊的心理课程。这次心理课程的针对性要强,要通过心理暗示和认知行为及生命教育等心理学方法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对正常的分别情绪,正确面对所遇到的挫折并指出适当的发泄途径。总之,要通过特殊的心理课程,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毕业生能够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地离开校园,走向社会。

三、法制安全教育——举办一场法制安全讲座

举办法制安全讲座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毕业生认为自己即将毕业,置校纪校规甚至国家法律于不顾,以校园“老大”自居。在校内不遵守作息时间,擅自离校,冲动解决日常遇到的问题。在校外,频繁的“散伙饭”导致酒后惹是生非等非理性事件。第二个原因是大学生长期在校园学习、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脱节。为了毕业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出校门后能够遵纪守法,顺利融入社会,我们特意举办一场法制讲座。例如,我校基础医学院法医学系目前共有三名律师,每年五月份,学生实习回来之后的第一堂课就是让我系的律师讲一堂与毕业生紧密相关的法律知识讲座。近三年,所有毕业生都顺利毕业,文明离校。

四、党员离校教育——再举一次右手,重温入党誓词

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对党员的离校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结和升华。毕业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经行一次正式的党员离校教育,通过“再次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的形式,增强党员毕业生在离校之际对党员身份的认同,树立对党的事业的坚定信心,有助于其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争先创优,做好模范,带好头。

五、感恩教育——再说一次感谢

毕业的季节除了即将分别的悲伤,在网络留言里还有毕业生处处可见的感谢话语。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积极引导好同学们之间以及学生对学校、对老师的感恩之心,开展一次感恩教育主体班会。在这个主题班会上引导学生思考在毕业之际还能为母校做些什么,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安全文明离校。学校也积极以人为本,为毕业生离校提供便利温情的服务,让学生对母校留下美好回忆,增强毕业生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怀念之情,进一步教育毕业生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学会感恩、学会团结、学会关爱。

六、未来有约——写一封给未来的信

毕业生群体虽然心态错综复杂,但都对未来充满向往。我校基础医学院法医学系在毕业生离校前都会让学生们写一封给未来的信。在写信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展望未来,还能对大学做一个总结,重新梳理大学的点滴路程。这种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的学生反应“写着写着眼泪就流出来了”。班主任将这些毕业生的信保存好,等到以后毕业生再相聚时将这些信再交给学生。这封写给未来的信能让毕业生们沉静下来,认真思索那些读书日子的得与失,思考之后的人生规划,鞭策他们为未来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奋斗。

“六维一体”毕业生离校教育模式还只是一个探索,实施近三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毕业生怀着对母校的眷恋和感恩,安全文明离校。针对毕业生教育这个复杂系统的工程,还有很多途径值得我们探讨和尝试。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王智新,冯时林.论大学生法制教育[C].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出版社,2002.

大学毕业四年总结篇9

【关键词】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就业

日本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后,高等教育入学率迅速提高,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日本很快便步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那么,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日本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如何呢?

一、日本的高等教育构成

日本的高等教育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四年制的大学和学院(UniversitiesandColleges,约占61.7%);两年制的短期大学(JuniorColleges,约占13.9%);高等专科学校(technicalColleges,约占1.5%)和专修学校(SpecialtrainingSchools,约占22.9%)。在上述四类高等教育机构中,四年制的大学和学院是日本高等教育的核心,它们的规模最大,学生数最多。

二、日本高等教育的扩张

总体上来看,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的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迅速的规模扩张时期,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大扩充期”(从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日本的高等教育实现了快速的增长,四年制大学的升学率由8%增长到28%,各类高等教育机构的总的入学率则由10%扩大为40%,在校学生总数则由70万左右增长到250万左右,日本的高等教育极为迅速地实现了马丁・特罗所说的由“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的过渡。第二个阶段是“停滞期”(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1990年前后)。这段时期的大学入学率停滞不前甚至略减。四年制大学升学率由1976年的28%减少至1990年的24%。但此时期四年制大学以外的高等教育机构得以充实,并且新成立的专修学校的入学率大幅度上升,各类高等教育机构的总入学率,由40%扩大为50%。第三个阶段是“再扩大期”(1990年前后至2005年)。这一时期日本的高等教育又重新开始扩大。四年制大学的入学率由20%左右增长到40%,各类高等教育的总的入学率则由50%左右增长到75%左右。可以说,在此时期日本的高等教育逐渐达到了普及化的阶段。

那么在上述日本高等教育扩张时期,日本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三、日本高等教育扩张时期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根据古典就业理论,在劳动力市场中,就业量的确定取决于供求之间的关系,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不仅会造成就业率的降低,同时劳动力的价格亦会降低;反之,亦然。因此,在考察大学生就业状况时,我们不仅要考察就业率的发展变化(量的方面),也要考察劳动力价格等方面的变化(质的方面)。

(一)日本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发展变化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增长,日本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接下来我们就以四年制大学为例来考察大学生的就业率在这四十多年间的变动状况。(参见图1)

由图1可以看出,与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相对应,四年制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的变化大致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在大扩充期其就业率呈显著下降趋势,1962年时的就业率为86.6%,而到了1976年则下降至70.7%;在停滞期其就业率则呈稳步上升趋势,到1991年其就业率一度恢复到81.3%;而到了再扩大期其就业率则再一次快速下降,到2003年时其就业率仅为55.1%。

那么上述三个时期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变化与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长之间存在着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由图1可以看出,四年制大学毕业生在高等教育大扩充期,其毕业生从12万增长到30万左右,增长了大约2.5倍,净增人数接近20万,而这一时期的就业率是呈快速下降趋势的;在进入停滞期以后,其毕业生数从30万增加到35万左右,净增人数仅5万左右,这一时期的就业率则是呈上升趋势的;在90年之后的再扩大期,毕业生数又出现大幅增长,人数从35万增加到55万左右,净增20万人,增长约1.6倍,而这一时期的就业率则又呈下降趋势的。因此,图1中表明了毕业生数量的变化同就业率的变化之间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当毕业生的供给快速增长时,其就业率呈下降趋势,当供给较为稳定时,其就业率呈上升趋势。

(二)日本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分析

根据前面的论述,在就业与收入之间也存在有某种关系:即在需求不变的情形下,当劳动力供给增加时,可通过降低工资来实现就业人数的增加。因此,考察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必须考察其收入的变化情况。那么,在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不同时期,日本大学毕业生的收入有哪些变化呢?

1.相对工资的变化。一般情况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物价和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雇员的工资是呈上升趋势的,因此考察一段较长历史时期的就业率同工资的关系难以得出较为确切的结论。所以工资的上升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大学生的供求状况:因为几乎所有人的收入都上升了。因此从这点上来讲,考察相对收入的变化可能更为有益。用新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收入同新就业的高中毕业生的工资收入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的相对收入变化,我们可将两者的比值称为相对收益比。图2反映了新就业的四年制大学毕业生的相对收益比的变化状况。

由图2可以看出,从20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四年制大学毕业生的相对收益比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男毕业生1960年的相对收益比为160%,而到了1975年则仅为120%,下降了40个百分点,女毕业生下降得更多,1960年为171%,到了1975年则跌至116%,下降了55个百分点;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到1990年左右,四年制大学毕业生的相对收益比又开始呈现上升趋势,男毕业生从1975年的120%上升到1989年的128%,女毕业生则从116%上升至132%,女毕业生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男毕业生;1990年前后到2005年,四年制大学毕业生的相对收益比则又经历了一个先下降而后平稳增长的过程,男毕业生的相对收益比从1989年的128%下降至1997年的最低点124%以后,到2003年又重新回到接近128%,女毕业生的发展趋势大致相同,从1989年的132%下降至1996的最低点126%以后,到2003年也重新增长至131%。

从1960年到1975年左右,四年制大学毕业生的相对收益比都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一定的供过于求的现象;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1990年左右,四年制大学毕业生的相对收益比出现了缓慢上升的态势,这表明此时期的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矛盾不再那么突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年制大学毕业生的相对收益比则又出现了快速下降而后又略微上升的态势,这表明此时期的劳动市场一度又存在供大于求的矛盾。

2.大学毕业生从事专业性、技术性工作的比例。根据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我们可以劳动力市场分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主要劳动力市场收入高、工作稳定、工作条件好、培训机会多,具有良好的晋升机制;次要劳动力市场收入低、工作不稳定、工作条件差、培训机会少、缺乏晋升机制。而且主要劳动力市场一般对技术、知识水平和能力要求较高,而次要劳动力市场则相对较低。因此,如果根据职位对知识水平要求的不同,我们可以将之分为两大类:专业性、技术性职位和其它职位。一般来说,专业性、技术性职位要求劳动者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其报酬、待遇也较好,我们可以将这类职位归为主要劳动力市场,而将其它的职位归于次要劳动力市场。传统上人们一般认为大学毕业生应该主要是面向主要劳动力市场的,因此,考察大学毕业生所从事的专业性、技术性职位比例的变化也能较好地反映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质量变化。

那么随着毕业生规模的不断增长变化,已经实现就业的日本大学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中这种专业性、技术性工作的比例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请看图3(以四年制大学毕业生为例):

由图3可知,在1960―1975年间,四年制大学毕业生所从事的专业性、技术性工作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而在1975―1990年这段时期,四年制大学毕业生所从事专业性、技术性工作的比例则稳中有升;1990年以后,四年制大学毕业生所从事专业性、技术性工作的比例则是先下降而后趋于稳定。一般来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劳动者的素质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社会上提供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工作岗位的数量也会越来越多,因此,如果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长能与这些岗位的数量的增长保持一致的话,则大学毕业生从事专业性、技术性工作的比例并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反之,如果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长快于这些职位的数量的增长速度,则就会发生大学毕业生所从事的专业性、技术性工作岗位的比例下降的情况。

以上的分析表明,在日本高等教育的快速扩充时期,日本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但他们的相对收入下降,而且他们所从事的专业性、技术性工作的比例也呈显著下降趋势,也就是说,毕业生为了获得就业,在不得不接受较低工资的同时,也开始从事以前主要由高中生所承担的诸如办事员、销售员等对专业性要求不强的技能型工作。

四、日本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高等教育政策的转变

如前所述,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了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而伴随着规模的这种膨胀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第一是大学教育质量的下降。私立大学扩大的目的是谋求经营的稳定,但这基本上意味着一方面招生人数扩大,而另一方面对教员及设备投资有限。但是由于政府对私立大学控制的弱化,因此无法制止教育质量的下滑。结果,在师生比、设备等方面来看,教育质量的下降显而易见。第二是高等教育机会差距的扩大。在日本,高等教育的扩大是通过个人负担高学费的私立大学的增加而实现的,在这个意义上,首先能够享受机会扩大的当然是高收入阶层。实际上,在整个20世纪60年代,升学率增加最显著的是城市高收入家庭的子女,即使分地域来看也是城市升学率的提高显著,加大了与地方的差距。第三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恶化。不言而喻,高等教育扩大后大学毕业生大量增加,而且这无法依靠以往大学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种类予以吸收。但迅速的经济增长也产生了新的产业和职业种类,特别是各种服务性行业的劳动需求,并且吸收了新的大学毕业生。不过正像前面所论述的那样,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不断下降,并且大学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的工资差距缩小,大学教育的收益率大大降低了。

在这种情况下,就自然产生了对大学教育的不满。20世纪6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前期学生运动的激化就是这一社会不满的表现。另外,以20世纪6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为基础,日本的政策目标由注重经济发展转变为建设重视生活质量的福利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20世纪70年代中期,日本的高等教育政策进行了巨大的转变。

日本20世纪70年代高等教育的政策转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开始对私立大学支付政府资助金。根据1975年的《私立学校振兴促进法》,政府同意作为资助金支付一定比例的私立大学经常费(主要是人事费)。据此,日本大多数私立大学获得了政府的资助,数额相当于其各自总收入的约20%。(2)政府对私立大学限制的强化。上述政府资助金是以私立大学保证一定的教育质量为条件的。特别是如果发生招生数大幅度超过批准设立时所定名额的情况,将全然不予支付。这种措施实际上对私立大学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同时,在城市,原则上开始不允许新设立私立大学及增设院系。(3)短期高等教育的扩充。特别是对于以职业教育为目的的各种学校,针对其年限不一,创立了“专门学校”制度,使这类学校的入学资格、年限、监督等制度明确化、标准化。短期职业教育机构从而被明确定位为高等教育制度的一部分。

通过上述的政策可以明显看出,对于私立大学的设立和招生数量的控制,显然具有抑制供给扩大的效果。因为,日本高等教育的主体是以私立大学为主,因此控制住私立大学规模的扩展也就基本控制住了整个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其实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已经知道: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高等教育的入学率明显降低,学生人数增长趋缓,这显示了政府在控制大学规模的发展上所取得的成效。

五、结语

综上所述,日本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张,学生的入学率和毕业生数在短时间内有了一个较为迅速的增长,而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就业率则出现了显著的下降,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对收入不断下降,从事专业性、技术性工作的比例也不断降低。而事实上,这也是难以避免的:由于劳动力市场上严重供大于求,这必然会使得就业率下降。而为了维持生计,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也不得不进入次要劳动力市场――由此学历替代的现象便发生了。但实际上,这也是一把双刃剑:从消极的方面看,学历贬值,大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而从积极的方面看,则是它大幅提高了国民的素质,蓄积了充足的人力资本,为日本的经济腾飞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不过,由于短时间内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膨胀,这也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出现,并成为当时大学生运动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为了应对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政府所采取的两种措施――一方面通过立法和政府资助金对私立大学予以限制以控制高等教育的规模,另一方面则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措施来培养受过职业训练的、适应性比较强的实业人才来满足劳动力市场发生的新变化。而事实证明,这些措施也是较有成效的。

今天我们正以更快的速度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早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而日本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曾面临过同样的问题,他们的经验教训可为我们提供一个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陆铭编著.劳动和人力资源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日]金子元久.高等教育的社会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17.

大学毕业四年总结篇10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指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进行评价,主要是对所在单位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和本人遵守廉政规定等情况进行评价。其中真实性、合法性评价,由于有财务数据和国家政策法规为依托,评价依据和方法较明确、单纯和成型,评价指标主要采用会计评价指标,较为成熟。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其效益性评价由于投入产出皆为经济性指标,以企业财务制度财务分析为主的经费使用效益的数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已很完善。高等学校学院、机关部处等非企业处级领导干部,是指高等学校内部的学院、机关职能部处等非独立法人和非企业化管理单位的处级领导干部,其经济责任审计由于被审计单位为内部机构不直接进行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经济管理主要执行学校规定、收入分配和房屋、设备资源等主要由学校统一管理等,使其具有不同于法人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经济责任审计中效益性评价即经费使用效益的评价,由于其产出主要是人才培养、科技研究和社会服务等非货币化度量的社会效益,目前在审计实践中,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人才培养、科技研究和社会服务等产出的真实性核实较难,目前的作法是以被审计对象的述职报告为基础,结合财务数据进行评价;二是核实工作量较大;三是现阶段以财会知识为主的审计人员进行这方面的核实和评价,自身知识结构也不够;四是投入产出的横向比较确定参照物很困难,现基本上是纵向比较;五是对高校投入产出比较本身在社会上还存在很大争议,尚未有一个定型的办法。如对高校按投入产出效益进行排名,也引起一些争议。总体来看,效益性评价尚未有一个科学合理、可操作的办法。要提高审计监督的实效,应坚持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审计三位一体,以效益性为根本,改变目前真实性和合法性审计为主的格局,当务之急是要建立科学合理、可操作的效益性评价体系,也是今后审计的发展方向。本课题通过综合归纳研究,初步建立了在当前审计条件下可操作的高等学校学院、机关部处等非企业处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方法和依据、评价内容和指标,重点对资金使用效益评价指标进行了研究,以期解决目前审计过程中遇到的经费使用效益难以科学评价的问题并为高校有效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依据和指导。

二、审计评价方法和依据

审计评价的主要方法是比较法和动态分析法。比较法是二组数据进行比较;动态分析法是按时间序列对若干组数据进行相互比较。

(一)真实性评价

以审计后确认的事实为依据,将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和其它资料进行比较,作出符合性评价。

(二)合法性评价

以国家和学校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为依据,将审计后确认的事实和上述依据进行比较,作出符合性评价。

(三)效益性评价

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标准作为依据进行评价,并相互结合,最后作出综合性评价,评价标准主要有:第一,以本单位前任数为标准,进行期末期初数、本期上期数比较,评价期末和期初状态、本期和上期状态的变化趋势。第二,以本单位历史最好水平为标准进行比较,评价和历史最好水平的变化趋势。第三,以本单位任期目标为标准进行比较,评价完成任期目标的情况。第四,以国内外同行业平均水平为标准进行比较,评价本单位和国内外同行业平均水平的变化趋势。第五,以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和最好水平为标准进行比较,评价本单位和国内外先进水平和最好水平的变化趋势。真实性评价和合法性评价主要采用比较法,效益性评价采用比较法和动态分析法。目前效益性评价中,收集国内外同行业标准和以财务会计知识结构为主体的现有审计人员对非财务事项进行评价较为困难。解决的办法一是加强高校审计信息交流,由国家有关审计部门和协会汇总所辖行业相关审计信息,实现非商业秘密的资源共享;二是加强现有审计人员培训,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人员素质;三是聘请对高校管理熟悉的专家组进行专项评价等。

三、审计评价内容和指标

(一)财务状况评价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情况进行评价。学院、部处经费一般可按以下分类进行归集和评价:日常运行费:是指列入学校日常经费预算、用于单位日常运行的费用,特点是每年拨入;专用经费:是指专项用于科研、教学、固定资产建设和其它指定用途的经费,特点是按独立项目一次性拨入和使用;专用基金:是指从结余经费结转或按一定方式转入、用于指定范围用途的一类专用经费,特点是持续不断拨入和使用、在指定范围内使用;其它经费:是指除上述经费之外的经费,包括代管经费等。评价指标:期初结余、收入、支出、期末结余。通过对上述经费各评价指标的比较和动态分析,评价被审计单位期末、各期财务状况、经费投入和节约程度、预算执行情况等。(二)遵守国家和学校经济法律法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评价评价指标:1.遵守国家和学校经济法律法规评价。评价依据:全国人大、政府主管部门的经济法律法规和学校制定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现金管理、资产管理、招投标、工程建设管理、仪器设备采购、收费管理等,具体名称略。通过对执行程序和结果与规定要求的比较,作出合规性评价。鉴于上述规定的大部分由被审计单位和学校相关部门共同执2015年第12期中旬刊(总第609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12,2015(Cumulativetyno.609)行完成,只对被审计单位所应承担的责任进行评价,非被审计单位责任的不作评价。如会计核算主要由财务处负责,对学院的审计对此不作评价。审计中所发现问题如属相关部门责任,可以管理建议书形式另送相关部门建议改进。2.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执行评价。评价依据:现阶段一般情况下,学院、部处应自订财务管理办法(含支出审批流程、额度、财务预算决算、收费管理等)、实施“三重一大”管理办法、职工收入分配办法、廉政建设制度等基本制度。通过比较被审计单位是否制订上述和其它制度,对其制度建设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对执行程序和结果与自定制度的要求进行比较,作出合规性评价。(三)资金使用效益评价见四(四)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程序和效果评价现阶段学院、部处重大经济事项主要有“985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军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重大科研项目、非主体办学项目等。评价指标:第一,制订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程序制度情况第二,执行重大经济事项决策程序情况第三,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效果(五)职工收入评价计入职工收入范围的主要是:通过学校发放的各类收入,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奖金、补贴、评审费、讲课费、科研劳务费和作为福利发放的各类实物,非学校发放的不作统计。评价指标:人均年收入、人均月收入。(六)个人遵守国家学校廉政规定和执行决策程序评价评价指标:第一,个人遵守国家学校廉政规定情况第二,个人违反决策程序造成经济损失情况

四、资金使用效益评价

资金使用效益是指被审计单位投入(支出)经费所取得的效益,即经费投入产出比。学院、部处等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益为非货币化的事业发展等社会效益,由于其职能不同,差异也很大,评价时应按经费分类进行分项和综合评价:

(一)学院效益评价指标

1.学生培养。第一,学生在校生人数和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交换生、外国留学生人数及比例;第二,各类学生毕业率(各类学生毕业时获得毕业证人数/应毕业人数),各类学位授予率(各类学生毕业时学位授予人数/应毕业人数);第三,各类毕业生就业率(各类毕业生就业含录取为研究生人数/应毕业人数);第四,本科毕业生硕士生录取率(录取为硕士生的本科生人数/应毕业人数),硕士毕业生博士录取率(录取为博士生的硕士生人数/应毕业人数);第五,硕士生新生质量(新生来源和录取平均分与教育部最低控制线的差额),博士生新生质量(新生来源);第六,博士论文获奖数;第七,人均投入(总支出/师生人数)、其中学生人均投入(总支出/学生人数),总支出可分为含职工工资和不含工资二种情况。2.师资队伍建设。第一,教职工人数和专任教师、行政人员人数及比例;第二,师生比(专任教师人数/学生人数);第三,教职比(专任教师/教职员工人数);第四,各层次职称人数及比例;第五,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人数及比例;第六,两院院士人数;“973”首席科学家、国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部级教学名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人选者人数“、”和其它高级专门人才人数。3.学科建设和学术成果。第一,本科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数;第二,部级、省部级重点学科数;第三,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数。4.教学成果。第一,教学获奖数,其中部级教学奖、省部级教学奖数;第二,精品课程数,其中部级精品课程、北京市精品课程数。5.科技规模和成果。第一,科技经费总数和年度科技经费数;第二,纵向科研、横向科研、“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等科技经费数及比例;第三,科研获奖项数,其中部级奖项数、省部级奖项数;第四,获国内专利数;第五,发表专著数;数,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数。6.办学条件。第一,各类资产总量(包括房屋、设备、图书等);第二,单位房屋总面积和教职员工人均房屋面积;第三,仪器设备台(套)数;单位价值5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率(单位价值5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日历期开工时间/日历时间);第四,单位图书杂志总册数和人均拥有图书杂志数(资料室图书杂志册数/师生人数);7.获省部级以上奖项数。

(二)机关部处效益评价指标

1.本科教学管理部门。第一,组织完成日常教学管理情况;第二,部级教学名师、北京市教学名师数;第三,本科专业数;第四,教学成果获奖数,其中部级教学奖、省部级教学奖数;第五,精品课程数,其中部级精品课程、北京市精品课程数;第六,精品教材数;第七,毕业率(当年获得本科毕业证人数/应毕业人数);学士学位授予率(学士学位授予人数/应毕业人数);第八,硕士生录取率;第九,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当年通过人数/当年应考人数);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当年通过人数/当年应考人数);第十,获省部级以上奖项数;第十一,教学事故数及程度。2.研究生教学管理部门。第一,组织完成日常教学管理情况;第二,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学位授权点数;第三,部级、省部级重点学科数;第四,教学获奖数,其中部级教学奖、省部级教学奖数;第五,硕士生新生质量(新生来源和录取平均分与教育部最低控制线的差额);博士生新生质量(新生来源);第六,博士论文获奖数;第七,硕士生毕业率(当年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人数/应毕业人数);硕士学位授予率(硕士学位授予人数/应毕业人数);第八,博士生毕业率(当年获得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人数/应毕业人数);博士学位授予率(博士学位授予人数/应毕业人数);第九,硕士毕业生博士录取率(录取为博士生的硕士生人数/应毕业人数);第十,获省部级以上奖项数;第十一,教学事故数及程度。3.学生管理部门。第一,组织完成日常学生管理和教育情况;第二,组织完成军训情况;第三,各类奖学金总金额和获奖人数;各类助学金总金额和受益人数;第四,获省部级以上奖项数;第五,受刑事和行政处分学生人数及级别;第六,因管理和心理疏导不到位致学生伤亡数。4.招生就业管理部门。第一,组织完成日常招生就业管理情况;第二,本科新生录取质量(录取分数在各省排名);第三,毕业生就业率;第四,获省部级以上奖项数。5.科技管理部门。第一,组织完成日常科技管理情况;第二,科技经费总数和年度科技经费数;第三,纵向科研、横向科研、“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等科技经费数及比例;第四,科研项目和科研管理获奖项数,其中部级奖项数、省部级奖项数;第五,获国内专利数;第六,发表专著数;第七,数,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数。注:科技管理部门的投入是指科技管理部门的管理费支出。6.人事管理部门。第一,组织完成日常人事管理情况;第二,教职工人数和专任教师、行政人员人数及比例;第三,师生比(专任教师人数/学生人数);第四,教职比(专任教师/教职员工人数);第五,各层次职称人数及比例;第六,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人数及比例;第七,两院院士人数;“973”首席科学家、国家“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部级教学名师、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人选者人数、“”和其它高级专门人才人数;第八,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海外人才数;第九,获省部级以上奖项数。7.实验室和设备管理部门。第一,组织完成日常实验室和设备值5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日历期开工时间/日历时间);第四,获省部级以上奖项数;第五,安全事故数及程度。8.外事管理部门。第一,组织完成日常外事管理情况;第二,出国(境)访问组团数;出国(境)访问、参加国际会议人数;国(境)外来访团数和人数;第三,组织承办国际会议次数和级别;第四,签署校际合作关系的国(境)外单位数和级别、紧密度;第五,获省部级以上奖项数。

作者:屈殿英卢忱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审计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