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工商企业管理毕业总结十篇工商企业管理毕业总结十篇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3:14:04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总结篇1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经济新常态

根据教育部预计,2017年全国将有795万普通高校毕业生,比去年增加30万。而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为21.43万,在毕业后的半年内能顺利就业的应届毕业生人数会达到434万。在毕业半年后还在继续寻找工作应届毕业生人数达51.59万,无业但正在复习考研和准备留学的应届毕业生人数达5.46万,另有无工作无学业没有求职和求学行为的应届毕业生人数达16.51万,三者共计73.56万(包括有了工作又失去的)。另一方面,在我国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经济增速换挡回落,经济结构调整。高校和毕业生都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如何解决好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学校、家庭多方共同面对。作为高校方来说,所面临的外部就业环境短时间是难以改变的,那么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方面来破解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一个较好的切入点。尤其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说,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就显得尤为必要,以适应“经济新常态”结构调整的要求,而工商管理专业作为管理大类的代表具有研究的典型性。

一、本科高校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只有充分了解社会对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真实需求,满足社会特别是的需要,才能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匹配。经过对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就业状况的调研,本文从三个个方面总结了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社会对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征。

1.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进入企业对口岗位类别

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进入企业后适合的工作岗位主要有:市场营销类:销售人员、营销助理、市场调查员、客户服务人员等;人力资源管理类:人事助理、员工招聘专员、企业内部培训专员、绩效管理专员等;行政管理类:后勤主管/总务主管、行政助理/后勤助理、行政专员、行政文员等;物流管理类:物流调度员、国际货物员等;其它:财务管理、管理储备干部、管理咨询助理等。

2.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分析

企业对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的需求主要是以实践型、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为主。根据对企业招聘工商管理本科学生的专业素质要求来看,企业对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要求具备相关的理论水准、现代企业管理思维,更看重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毕业生的现代企业管理技能、管理技术等实践能力是企业在进行员工招聘时首要考虑的素质,企业在招聘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一年内通常不会派遣其到管理岗位,而是先在基层各岗位实习,待其了解本企业或掌握相关经验后才到选调到管理岗位任职,说明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对新招聘员工所具备的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的重视程度明显加强。所以工商管理专业培养人才如果在校期间具备相应能力的话,进入管理层的时间就会缩短。

3.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质特征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第职业素质要求是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理论联系实际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适应性强、具有创新性的综合性管理人才。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包括其思想、品德、气质、性格、能力、知识、风度等等。一个优秀的工商管理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如下:优秀的人格品质素质。必须有高度的事业心,必须有高度的为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工作要勤奋。办事公道,不谋私利,坚持原则;职业能力素质。要想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要求,管理者必须具备有一定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用人能力等等。一个现代管理者,应能胜任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和日益加重的业务负担,因此,还必须具有强壮的身体、充沛的精力,以及勇于承担风险的魄力。企业在招聘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时对职业素质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

二、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存在主要问题

1.课程设置与企业对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的偏差

目前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是新生先学习英语、数学、思政、语文等公共课程,同时会进行工商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如管理学、经济法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为高年级学习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大学三、四年级则进行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课的深入学习。这样的课程设置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但这样的课程设置存在一个缺陷,它忽视了大学阶段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所具备的优势和不足。经过了高考的选拔,大学生基本具备了良好的理论知识的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应对考试的能力,大学不应该仅仅是学生们学习理论知识的平台,更应该是一个通过实践掌握知识的平台。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衡量的话,目前国内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商管理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还没有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与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偏差。

2.工商管理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滞后,教师应用型教学设计指导能力不足

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对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忽视了从事实践教学的专任教师的作用,有些从事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教师从事的工作任务只是所谓的“实验准备”,其被学院认定的课时工作量低,有的实践课教师被归为“非教学人员”,其工作不能计算工作量,这使许多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和能力的教师,不愿意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工商管理实践教学当中。在大部分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任务一般由理论课教师兼任,而大多数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因为在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后,直接进入高校从事工商管理相关课程教学任务,其优点是高学历,专业知识尤其是理论基础扎实,但由于缺乏在企业、公司参与工商管理方面的实际工作,因此比较缺乏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的相关经验,也不太了解实验室、实训室软硬件,甚至一些工商管理实践课程的详细操作规范对于理论课老师来说也显得陌生,对学生对实践教学活动中产生的疑问不能够很好的解答。正是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强,整体实践教学水平不高,实践教学课程虽然已开设,但并不能满足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素质要求。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路

1.根据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性才的需求,有必要改革现有的工商管理教学方法,创新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手段

依据企业对工商管理毕业生素质的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和各种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企业对工商管理毕业生不同能力和素质的需求。具体来说要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情境式实验教学、沙盘模拟教学、网络互动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与方法,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促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不断融合以及不同教学方法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补充,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开发映工商管理实际问题和情境的本土案例,建立本土化工商管理教育的案例库,大力发展管理案例教学,实现工商管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使学生在形象的案例教学中理解工商管理管理的真谛和精髓。通过为学生创设虚拟的企业工商管理情境,使学生能够将工商管理知识融于工商管理活动情境之中,培养学生对工商管理实践能力养成的兴趣。建立包括案例讨论、在线实验、在线工商管理论坛等模块在内的虚拟网络教学平台,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以适应经济新常态下应用型工商管理毕业生的就业需求。

2.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深厚工商管理理论知识,也具有丰富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是是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必要条件,也是工商管理专业建设和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制订科学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有计划地吸纳、聘请一批富有社会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充实工商管理教师队伍。推动工商管理专任教师到企业兼职和挂职锻炼,跟踪工商管理实践的前沿,促进工商管理理论教学和实践的良性互动,通过项目合作和挂职锻炼相结合等方式,不断提高和丰富工商管理专任任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

四、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管理专业需要培养出理论扎实、实践过硬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才能适应适应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对应用型工商管理毕业生的需求,这对工商管理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型高校工商管理教学必须根据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规律,针对学生、针对企业、针对实践,从师资、实验室建设、校外实践以及课堂教学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培养出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才能够得到社会和企业认可。本文中总结了社会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的新特点,高校只有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中结合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进行创新,注重专业特色的凝练、明确专业定位,才能培养出具有就业竞争力的应用型工商管理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利,陆毅华,李养良,都学飞.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轻工科技,2017,(02):160-161.

[2]苗大威.探索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中国商论,2016,(28):188-189.

[3]孙理军,王开明.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转型升级[J].当代经济,2015,(31):126-127.

[4]黄雷,叶勇,李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分析[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2,(04):76-78.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总结篇2

[基金项目]2013年河北省社科联民生调研课题,编号:201301092)

目前我国高校商科类专业的学生数量已经达到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但学生质量并不能很好的满足企业和社会的人才需求,就业增长率较低。以河北省为例,每年毕业的商科类本专科生数量愈万人,但真正能够获得满意工作并被用人单位认可的所占比率较低。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社会经济,学校教育和学生自身的就业能力等诸多方面因素。由于我国经济结构还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吸纳较高层次人才就业的能力和空间有限,特别是2008年底开始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也产生一定影响,适合大学生的就业岗位数量有限。加之学校的门类与社会知名度不同,使本来已经稀缺的就业岗位对普通毕业生更是需求不足。但毕业生就业能力低下才是导致低就业率的根本原因。

对于商科专业的学生本来所学专业具有就业岗位适应度高,工作范围广等天然优势,但是在庞大的毕业生群体竞争压力和自身就业能力不足的双重影响下还是不能获得很满意的就业率。在校期间学生与学校最关注的还是对某一类具体知识的认识与掌握程度。但作为毕业生需要具备的不仅限于具体知识的认知,而是在于自主学习,信息获取,创新思维与创新执行,社交与沟通,经营管理及适应变革能力等多方位多维度的综合素质。

通过与各类用人单位负责人的交流,了解到作为商科类专业应届毕业生未来的同事和领导,他们迫切需要新同事具备哪些素质和能力。

事业单位行政岗位。这一岗位入职考试对毕业生专业要求相对比较宽限,是很多商科类专业毕业生首选的工作岗位。以下为河北省内三个城市市事业单位负责人对新入职同事期望能力调查表。对8个职位所期待的能力进行调查,每个职位被调查10人,总计80人(每人最多可选4项)。

调研汇总表中可看出,河北省内8个事业行政单位虽然城市不同,但对人员能力的要求有着很强的相似性,虽不同岗位具体要求略有出入但总体一致,即:对自主学习,沟通和应变能力都有着很高的要求(每位被调查人只能选择4项,那么选出的4项能力指标一定是适合这个岗位的首选)。在对管理,信息获取和创新能力上不同岗位要求略有差别,总体需求程度稍低于前面三项。对于专业知识背景,要求程度排到相对次要的位置,除个别要求稍高外更多的岗位对专业知识背景要求相对不高。另外按要求总计最高可选40人次,但有个别单位选项少于40人次,对比岗位高被选率的选项可以看出这些没有选满的岗位还是着重于对自主学习,社交,应变和信息获取能力的要求,更证明了这些能力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大中型企业适合商科类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岗位。此类岗位通常对专业背景要求较高,非对口专业人员在工作当中困难较大。银行,金融机构,大中型企业的财务、人力、营销、策划、市场等部门是众多商科类专业应届毕业生的理想选择。下面为保定市5家大型企业吸纳商科类专业毕业生的8个部门负责人及资深员工对新入职同事期望能力调查表。每个职位被调查10人,总计80人(每人最多可选4项)。

通过分析大型企业一些吸纳商科类毕业生较多部门对员工能力的要求,发现这些企业或者部门大多对新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比较看重,尤其财会相关的部门对专业知识背景的重视率超过80%,说明大型企业认为具有与岗位对口的专业知识是有效完成任务的保障。另外企业需要尽可能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这一点从调查中所有受访者把自己所有的调查选项全部填满没有一个弃权选项,这与事业单位的要求有一定差别。与事业单位要求相似的是受访大型企业对员工能力的要求也是偏重于沟通社交与应变能力,说明这两种能力是作为一个商科类专业应届毕业必须具备的能力。调研中还可得知因企业部门的性质不同,对自主学习,创新,信息获取和管理能力要求有所差异,此差异反映了不同的工作性质对员工能力要求的变化。

小微型及创业型企业适于商科类专业毕业生工作的相关岗位。受制于自身规模,难以吸引核心人才。通常采用将人力成本资源向核心人才倾斜,来提高人才的吸引力。此类企业往往对人才尤其是核心人才期望值比较高,希望通过核心人才加强企业竞争力。所以商科类专业毕业生进入这类企业需要具有复合型能力。除了需要具备自身专业知识,更细化到需要具备有效的口头沟通、谈判技能、理解他人、说服他人、积极学习、时间管理、系统评估、判断决策等能力。

通过对小微企业主和创业人员的调研和分析,可以发现商科类专业毕业生进入小微企业工作或自主创业后,所学专业知识的界定被模糊化了,虽每项工作都可能会用到所学过的专业知识,但在实际工作中更加注重是否可以把知识系统融于实践当中。而各种实践性的工作能力成为在小微企业工作或自主创业所必须具备的技能。

从商科类专业毕业生角度出发,不同的院校和专业有着各自的特点。重点院校或重点专业的毕业生除了拥有名气上天然的就业优势以外,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也会比普通毕业生有着或多或少的优势。而具体到不同专业,他们拥有的就业能力也有所不同。通过对学校和学生的调研,分析他们在哪些具体方面具有就业能力的有适合欠缺。

对河北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保定学院等四所高校的八个专业学生就业能力优势的自我评价进行调研。(每专业受访者10人,共80人。每项为自己能力打分,十分制取平均分入汇总表。学校专业名气栏目由10名企事业单位资深工作人员打分平均汇总。)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总结篇3

关键词:工商管理教育方法教育改革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CJ420

文献标识码:a

D01: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158

1引言

近几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各类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然而,2014年10月14日晚,教育部公布了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工商管理专业居然榜上有名。这个结果也大大出乎很多人的预期。有相当多的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在双向选择中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这么多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是什么原因?是现在劳动力市场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供给过剩,还是市场经济中企业的需求泡沫?答案是否定的。

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企业比较缺乏专门的管理人才,工商管理类的相关专业毕业生一直处于比较好就业的状况,因此很多学校也因此纷纷开办相关的专业,特别是在1999年高校大扩招以后,几乎每所大学都开办了工商管理类的相关专业,致使近几年的毕业生呈几何级数增长,但全球经济衰退对我国经济造成了较大影响,对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相对萎缩,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的供过于求。

但我们经过充分调研、分析后确实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人才供给过多,也不是企业需求太少,而是现在各个学校培养的毕业生的素质与企业的需求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企业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而现在本科院校培养的大部分是研究型人才;企业需要的是具有比较强的综合能力的人才,而我们现在的学生普遍实践能力较弱,能说不能做,甚至是既不能说也不能做。对于此现象,作为本科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需要从学生能力的培养、从培养出适销对路的管理人才的视角出发,对工商管理专业改革进行探索。

2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管理者的素质就是一个人担当管理者后其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借助的、来自于先天和后天而凝结于该主体内部的主体质和量,应该包括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一般素质和充当一个管理者的特殊素质,总体上包括以下三大方面:

2.1基本素质

作为一个学习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首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创业精神,自己有想干一番事业的冲劲,而且要具备由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2.2业务素质

单有想干而没有真本事,事业还是不能取得成功,因此作为工商管理的毕业生还应该具备一定的业务素质,要懂得市场经济和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要懂得生产技术和有关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本行业的科研技术发展方向;还要懂得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人才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

2.3业务技能

管理者单具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他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概括和决策的能力;组织、指挥和控制的能力;能够沟通、协调企业内外各种关系;还需要具备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即创新能力。

3我校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现状

我校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于2001年开始开办,至今已经培养了十届的毕业生,毕业的学生也普遍反映目前所学的知识能力不够,在找工作的过程遇到了与用人单位要求的能力不符的情况。那么,我们现在工商管理专业普遍是怎样对学生进行培养的呢?

3.1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现在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与其他文科类的专业一样,都是由教师进行课堂的理论讲授为主,缺少必要的实践场所,在企业现场进行实践教学的机会就更少,而工商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我们的教学必须要有实践场所和实验室,来完成情景模拟、素质测试以及体验教学。当前这种教学方式重理论说教,轻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由于缺少必要的实践性环节,学生的实践应用的能力就非常差,也无法将所学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不利,而这也与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用人的要求不相符。

3.2选用的教材重理论轻实务

工商管理专业本来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我们现在很多学校所用的教科书都只是介绍基本的管理理论和管理的方法,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学习题、管理案例与管理学游戏方面的内容非常少,介绍实践性的实务内容就更加少得可怜,所以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表浅的理论内容说得头头是道,但并没有深刻领会管理的艺术和管理的真谛,如何将这些管理的知识在实践中正确应用和灵活应用那就差得更远。

3.3教师观念落伍,实践能力有待加强

目前,各个高校的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大学到大学,即研究生或博士毕业后直接留校或到其它大学任教师,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也基本是这样,这些老师基本上都是属于理论研究型的教师,自己本身并未在企业或相关团体组织进行过管理实践工作。现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很多教师中存在错误的观点,认为把教材讲授完成,学生考核通过,完成相对应的学分后拿上毕业汪就算是培养了合格的人才。因此,这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够照本宣科,没有办法与企业的实践相结合,这样培养的学生质量怎么会符合企业的需要?所以,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特别是专业课程的教师必须是双师型的人才,在具备管理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要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的从业经验或实践经验。

4基于能力培养视角的工商管理专业改革建议

4.1全面重新设计课程体系设计

专业课程体系应该如何设计?设计的依据是什么?在市场经济背景条件下,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企业对管理人才的要求是什么?答案就是: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能力要求就是我们课程体系建立的依据。

现在的企业都对毕业后进人企业工作的管理专业毕业生有哪些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主要还是基本素质、业务素质和业务技能。那么.我们的课程设计也围绕这些要求展开,建议课程体系设计为必修课程、模拟实验和拓展课程和现场实践课程,必修课主要注重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模拟试验和拓展课程注重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课程分为实验课程和户外拓展课程。模拟实验主要是eRp实验、进行案例讨论或案例重现等,户外拓展课程是将课程搬到户外,开展一些例如管理游戏或者趣味活动,在课程上将体能活动与智能活动有机结合,在游戏中更好地理解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力、坚忍不拔的毅力、优秀的品质,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共事的能力。现场实践课程是将学生放到企业去进行现场的操作,在企业里聘请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指导老师,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课程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实践相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亲自参与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管理活动,这不但能让学生系统地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能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

4.2彻底更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彻底打破传统的整堂课由老师讲授理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老师每节课将时间分为两大部分,前面大概30分钟为理论讲授时间,后面大概15分钟交由学生支配,可以是对刚才讲授的内容进行提问、质疑或辩论,也可以是对刚刚讲授的内容进行实务模拟,通过大量实务模拟的办法培养学生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并将模拟过程中的感悟在实践中加以验证,老师只要在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必要时给予指导即可。

建议专门开设案例教学课程,选择那些既能体现管理学科的理论价值,又具有管理实践意义的典型案例供学生学习与讨论。教学之前,学生课前要仔细阅读师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思考,据以做出自己对案例中管理问题的决策和选择,并归纳总结出相关的结论。课堂上积极发言,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并与他人展开争辩。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管理理论知识,同时能使学生把管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最终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弱化思维定势,打破传统文化对创意思维的制约。

为促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提高学生实际管理能力,坚持开放式教学,老师可带学生深入企业,与企业家和相关管理人员座谈或者对企业面临的管理问题进行诊断;可鼓励学生结合企业实际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可吸收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和咨询;可鼓励并帮助学生开展各种创业企划活动。

4.3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引进双师型或企业人员为指导教师

打铁还靠自身硬,要想培养的学生能够具备比较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学生的老师要先具有比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型的特点决定了我们需要的师资是既有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经验,又能够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复合型教师,往往这类教师都是属于双师型的教师。所谓双师型,就是教师除了具有教师的相对应职称如教授、副教授、讲师等以外,还具备经过考试或评定取得的经济、工程、会计、法律等其他职称,或被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聘任为相应职务。因此,我们提倡教学和实践要相结合,要求专业教师逐步具备双师素质。其目的是鼓励教师与管理实践相结合,率先将自己造就成知识广博、能文能武的适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复合型人才。

为了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尽快地在实践中应用,建议在培养过程中聘请一些优秀的企业管人员作为相关专业课程的指导老师,在学生学完相对应的课程以后,让学生到相关的企业,在这些企业导师的指导之下,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最后由导师给予实践环节的评分。

5总结

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事关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改变目前的困境,主要的思路还在于改变人才素质培养与市场要求的能力之间的脱轨问题,改变目前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只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必定能够使我们培养的管理人才受到市场的欢迎。

参考文献:

【1】蔡佳丽.江苏省工商管理本科教学体系调研与创新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3.

【2】吕秀梅,张英明,周鑫.江苏省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U】.大学教育,2014,(9).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总结篇4

一、方案

1.调查对象

上海某高校2008、2009、2010届(截至2010年7月1日)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共计155名。

2.调查方法

主要采取记名式普查,辅以电话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访谈的方式。

3.调查内容

本研究主要针对毕业生的基本情况、求职方式、职业分布、薪金状况、择业心态、择业困惑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二、数据结果与分析

(一)问卷调查回收情况

面向该校08、09、10届的155名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采用电话调查方式,获得有效问卷150份,有效回收率接近97%。

(二)从调研中得出的基本结果

1、被调查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该校生源以上海生源为主,上海生源占91%,其余主要为江西、浙江、甘肃、广西等地生源。男女比例为:67/83。

2、被调查学生分届就业率对比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7月1日,三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83%,08届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96%,09届工商管理毕业生就业率为97%,10届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75%,总体状况和10届毕业生就业状况均较差。见图一:

3、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基本情况

①参加面试的次数调查结果显示三届毕业生初次就业参加面试的情况分别为,1次面试成功占13%,2-4次面试成功占21%,5-9次面试成功占37%,10次以上面试成功的占29%,表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并不高。

②初次就业的途径调查结果显示工商管理三届毕业生初次就业途径分布如下表一所示,亲友推荐占24%,校友推荐占0.7%,招聘网站占27%,招聘会占15%,学校推荐占31%,街道推荐在内的其他占3%,三大主渠道依次为学校推荐、招聘网站、亲友推荐。

③初次就业的流向调查结果显示工商管理三届毕业生初次就业流向分布比例如表二所示,升学占14%,出国占10%,公务员占4%,进入国企事业单位占27.33%,外资公司占25.33%,私营民营企业占17.33%,自主创业占2%,自由职业者的比例为零,三大主要流向依次为国企事业单位、外资公司、私营民营企业。

4、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工作变动情况

①毕业生工作变动次数调查结果显示150名工商管理毕业生中工作变动次数情况如图三所示,超过半数的87人未发生工作变动,21人变动工作1次,15人变动工作2-4次,1人变动工作5-9次,0人变动工作10次以上,但考虑到调查样本中有三分之一多的应届毕业生,工作变动程度仍较高。

②毕业生更换工作的主要原因调查结果显示37名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发生工作变动的原因分布如图四所示,48%为追求职业发展,27%为了工作环境的改善,14%为了薪资状况的改善,11%为了其它原因,表明大部分毕业生在职业调整时,将职业发展放在了首要位置。

③毕业生目前工作分布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150名毕业生的工作范围分布较初次就业发生微调,国企事业单位、外资公司、公务员所占比例均有所增加,其中国企事业单位所占比例由27.33%上升到30%,相应的自主创业人员与私营民营企业人员所占比例则有所降低。

5、毕业生对就业困难原因的认识

调查结果显示,60%的被调查学生认为专业技术不高是导致他们面临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15%的被调查者认为缺乏工作经验是其面临的主要就业困难,14%的被调查者认为专业需求不旺是面临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另外11%的被调查者认为缺乏职业规划、求职技巧不够、就业预期过高及其它是造成就业困难的主因。

6、被调查者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最应该做好

调查结果显示,43%的被调查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最应着重积累工作经验,33%的被调查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最应着重锻炼社交能力,11%的被调查毕业生认为大学期间最应做好的一件事情是培养写作演讲能力,仅有9%的被调查者认为在校期间最应做好的事情是专业课程学习,认为在校期间培养良好品德为首要任务的仅占1%,这一调查结果颇为意外,但似乎又在情理之中,当社会更多的要求毕业生具有工作经验时,毕业生在心理上也不得不无奈的做出回应。

7、被调查者认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适合从事的工作岗位

调查结果显示,46%的被调查者认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适合从事行政类管理岗位,19%的被调查者认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适合从事市场营销类管理岗,16%的被调查者认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适合从事人力资源类管理岗,7%的被调查者认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适合从事财务管理类岗位,还有12%的被调查者认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适合从事物流类、公务员及其它岗位。

8、被调查者希望学校应为促进学生就业所采取的措施

调查结果显示,为促进大学生就业,被调查毕业生中32.67%希望学校改变课程设置,24.67%希望学校提供用人单位信息,21.33%希望学校能够建立实习基地,15.33%希望学校直接推荐用人单位,10.67%希望学校提供更多的实习信息,8%希望学校增加就业技巧方面的培训,4.67%希望学校改善教学方法,具体见表四。

四、对策探讨

通过此次调查,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有以下几点启示:

1.设立厚基础、重特色的课程体系

从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的市场定位及培养目标出发,科学地设计课程体系,形成适合的课程体系是普通高校立足的保证。目前,大多数学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按照“厚基础、宽口径”为导向的人才模式,这种模式导致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时不能体现专业的优势,因此便出现了前述调查中毕业生普遍认为的工商管理专业缺乏专业性的问题。针对该问题建议采取厚基础、重特色的培养原则。厚基础主要借助课程中公共必修课模块和专业必修课模块完成,形成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所必备的通识性知识和基本的专业知识,重特色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设置能够体现符合国家经济特点的专业课。如设置一定量的外语(不局限于英语)基础课与专业双语课程,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特点;二是在课程设置上,要侧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努力实现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结合,将实践教学课程化,在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中要配比一定量的实践教学(如实验、设计、调研等)的内容,以形成办学特色。通过形成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使得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既具有广泛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性,在保证本科教育厚基础的同时提升工商管理专业的专业性,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就业能力提升[1]

(1)暑期学院项目。考虑到学生虽然掌握了基本管理理论,但是缺少必要的基本商业技能,因此可以效仿国外的暑期学院项目。如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举办的为期四周的综合管理暑期学院。内容包括:基本的管理理论培训;适合就业的技能和资源训练,如面试练习、职业咨询等。

(2)合作研究。合作研究是国外商学院课外实践环节的一大特色。它主要是由指导老师和学生共同承担一项研究课题。如麻省理工学院提倡“研究是实践的核心”,这一思想贯穿于本科生培养的全过程。斯隆商学院一直鼓励学生参加“本科生研究机会项目”。

(3)学术报告会。美国一流商学院非常重视为学生开设学术报告会。如哈佛商学院2005年开设了150多场学术报告会,斯隆商学院2005年开设了250多场学术报告会。演讲人也来自各种不同的领域,多以企业界和学术界的领袖级人物为主。

3.多途径获取就业信息,促进就业

实现成功就业的三大主渠道依次为学校推荐、招聘网站、亲友推荐这一调查结论使我们获得重要启示,工商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面对着一个信息不对称的社会,为减少经济学中提到的摩擦性失业现象,需充分重视学校推荐、招聘网站、亲友推荐这三大渠道,同时不放弃其它渠道,从而及时获取就业信息,实现就业。

4.积极引导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及早认清形势,确立目标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总结篇5

近几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各类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然而,2014年10月14日晚,教育部公布了近两年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名单,工商管理专业居然榜上有名。这个结果也大大出乎很多人的预期。有相当多的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在双向选择中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这么多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是什么原因?是现在劳动力市场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供给过剩,还是市场经济中企业的需求泡沫?答案是否定的。

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的企业比较缺乏专门的管理人才,工商管理类的相关专业毕业生一直处于比较好就业的状况,因此很多学校也因此纷纷开办相关的专业,特别是在1999年高校大扩招以后,几乎每所大学都开办了工商管理类的相关专业,致使近几年的毕业生呈几何级数增长,但全球经济衰退对我国经济造成了较大影响,对于管理类人才的需求相对萎缩,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的供过于求。

但我们经过充分调研、分析后确实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并不是人才供给过多,也不是企业需求太少,而是现在各个学校培养的毕业生的素质与企业的需求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企业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而现在本科院校培养的大部分是研究型人才;企业需要的是具有比较强的综合能力的人才,而我们现在的学生普遍实践能力较弱,能说不能做,甚至是既不能说也不能做。对于此现象,作为本科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需要从学生能力的培养、从培养出适销对路的管理人才的视角出发,对工商管理专业改革进行探索。

2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

管理者的素质就是一个人担当管理者后其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借助的、来自于先天和后天而凝结于该主体内部的主体质和量,应该包括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一般素质和充当一个管理者的特殊素质,总体上包括以下三大方面:

2.1基本素质

作为一个学习管理专业的毕业生,首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创业精神,自己有想干一番事业的冲劲,而且要具备由良好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2.2业务素质

单有想干而没有真本事,事业还是不能取得成功,因此作为工商管理的毕业生还应该具备一定的业务素质,要懂得市场经济和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要懂得生产技术和有关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基本知识和本行业的科研技术发展方向;还要懂得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人才学、行为科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知识。

2.3业务技能

管理者单具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他还应该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概括和决策的能力;组织、指挥和控制的能力;能够沟通、协调企业内外各种关系;还需要具备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即创新能力。

3我校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现状

我校的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于2001年开始开办,至今已经培养了十届的毕业生,毕业的学生也普遍反映目前所学的知识能力不够,在找工作的过程遇到了与用人单位要求的能力不符的情况。那么,我们现在工商管理专业普遍是怎样对学生进行培养的呢?

3.1教学方法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现在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与其他文科类的专业一样,都是由教师进行课堂的理论讲授为主,缺少必要的实践场所,在企业现场进行实践教学的机会就更少,而工商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我们的教学必须要有实践场所和实验室,来完成情景模拟、素质测试以及体验教学。当前这种教学方式重理论说教,轻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由于缺少必要的实践性环节,学生的实践应用的能力就非常差,也无法将所学理论与实践有效地结合,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判断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不利,而这也与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用人的要求不相符。

3.2选用的教材重理论轻实务

工商管理专业本来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我们现在很多学校所用的教科书都只是介绍基本的管理理论和管理的方法,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学习题、管理案例与管理学游戏方面的内容非常少,介绍实践性的实务内容就更加少得可怜,所以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表浅的理论内容说得头头是道,但并没有深刻领会管理的艺术和管理的真谛,如何将这些管理的知识在实践中正确应用和灵活应用那就差得更远。

3.3教师观念落伍,实践能力有待加强

目前,各个高校的教师基本上都是从大学到大学,即研究生或博士毕业后直接留校或到其它大学任教师,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也基本是这样,这些老师基本上都是属于理论研究型的教师,自己本身并未在企业或相关团体组织进行过管理实践工作。现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很多教师中存在错误的观点,认为把教材讲授完成,学生考核通过,完成相对应的学分后拿上毕业证就算是培养了合格的人才。因此,这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够照本宣科,没有办法与企业的实践相结合,这样培养的学生质量怎么会符合企业的需要?所以,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特别是专业课程的教师必须是双师型的人才,在具备管理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要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的从业经验或实践经验。

4基于能力培养视角的工商管理专业改革建议

4.1全面重新设计课程体系设计

专业课程体系应该如何设计?设计的依据是什么?在市场经济背景条件下,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企业对管理人才的要求是什么?答案就是: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能力要求就是我们课程体系建立的依据。

现在的企业都对毕业后进人企业工作的管理专业毕业生有哪些能力和素质方面的要求?主要还是基本素质、业务素质和业务技能。那么,我们的课程设计也围绕这些要求展开,建议课程体系设计为必修课程、模拟实验和拓展课程和现场实践课程,必修课主要注重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模拟试验和拓展课程注重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课程分为实验课程和户外拓展课程。模拟实验主要是eRp实验、进行案例讨论或案例重现等,户外拓展课程是将课程搬到户外,开展一些例如管理游戏或者趣味活动,在课程上将体能活动与智能活动有机结合,在游戏中更好地理解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自信力、坚忍不拔的毅力、优秀的品质,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共事的能力。现场实践课程是将学生放到企业去进行现场的操作,在企业里聘请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指导老师,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将课程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实践相联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亲自参与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管理活动,这不但能让学生系统地运用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还能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

4.2彻底更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彻底打破传统的整堂课由老师讲授理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老师每节课将时间分为两大部分,前面大概30分钟为理论讲授时间,后面大概巧分钟交由学生支配,可以是对刚才讲授的内容进行提问、质疑或辩论,也可以是对刚刚讲授的内容进行实务模拟,通过大量实务模拟的办法培养学生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并将模拟过程中的感悟在实践中加以验证,老师只要在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必要时给予指导即可。

建议专门开设案例教学课程,选择那些既能体现管理学科的理论价值,又具有管理实践意义的典型案例供学生学习与讨论。教学之前,学生课前要仔细阅读师指定的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思考,据以做出自己对案例中管理问题的决策和选择,并归纳总结出相关的结论。课堂上积极发言,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并与他人展开争辩。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管理理论知识,同时能使学生把管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最终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弱化思维定势,打破传统文化对创意思维的制约。

为促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提高学生实际管理能力,坚持开放式教学,老师可带学生深人企业,与企业家和相关管理人员座谈或者对企业面临的管理问题进行诊断;可鼓励学生结合企业实际撰写社会实践报告;可吸收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和咨询;可鼓励并帮助学生开展各种创业企划活动。

4.3加强教师的实践能力,引进双师型或企业人员为指导教师

打铁还靠自身硬,要想培养的学生能够具备比较高的素质和专业技能,学生的老师要先具有比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工商管理专业的应用型的特点决定了我们需要的师资是既有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经验,又能够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复合型教师,往往这类教师都是属于双师型的教师。所谓双师型,就是教师除了具有教师的相对应职称如教授、副教授、讲师等以外,还具备经过考试或评定取得的经济、工程、会计、法律等其他职称,或被社会上的企事业单位聘任为相应职务。因此,我们提倡教学和实践要相结合,要求专业教师逐步具备双师素质。其目的是鼓励教师与管理实践相结合,率先将自己造就成知识广博、能文能武的适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复合型人才。

为了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尽快地在实践中应用,建议在培养过程中聘请一些优秀的企业管人员作为相关专业课程的指导老师,在学生学完相对应的课程以后,让学生到相关的企业,在这些企业导师的指导之下,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最后由导师给予实践环节的评分。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总结篇6

关键词: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培养模式

一、引言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为社会和企业输送掌握现代工商企业管理理论,具有较强企业管理能力,能在工商企业从事基层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在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调研和人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对当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从课程体系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

1.调查方法

通过对珠三角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494名毕业生开展就业质量情况调查。采取了问卷调查法、访问法、电话访问法、抽样调查法和典型调查法。

2.调查结果

(1)就业岗位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选择就业的用人单位主要集中在私营企业(52%),毕业生进入政府机关(6%)、事业单位(9%)、外资企业(21%)则相对比较少。已经踊跃出一批创业精英,创业比例为4%。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的行业主要集中于商业(46%)、制造业(35%)以及服务业(13%)和其他(6%)。

(2)就业区域分析。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仍然集中在广东省内,就业区域分布较高的依次为广州(35%)、深圳(17%)、佛山(11%)、中山(5%)。

(3)就业对口情况分析。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后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者占41%,基本对口者占48%,两者共占89%,不对口的占11%。

(4)就业方向分析。调查资料显示,企业提供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岗位主要是销售、生产、中介、人事行政、财务管理五类岗位,它们所占比例分别为:25%、24%、13%、21%和17%,

(5)就业稳定性分析。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跳槽现象比较频繁,在毕业生中有76%的毕业生有过跳槽经历。

(6)毕业生薪酬水平分析。调查显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工作收入基本都达到2500元以上。其中2600~3000元的比例最大,达到39%,其次为3000~3500元达到34%。另外,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中也不乏高收入者,月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的达到10%。

三、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根据调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较多的民营中小企业的中基层管理人员管理理念与方法较落后。这些中低层管理人员往往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知识有限,管理理念与方法比较落后,管理水平和能力提升的空间十分有限,这严重制约了民营中小企业的产业转型升级。因此在未来,这些民营中小企业需要补充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基层管理人员。定位于培养企业基层管理人才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

目前,广东省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现状是人才匮乏,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人才供需矛盾突出。人才预测表明今后5~10年内,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的供需矛盾仍将非常突出,其中,制造业、贸易、批发和零售业的工商企业管理人才需求量较大。

根据调查分析,用人单位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知识、素质、能力方面的要求如下:知识方面的要求为有牢固的管理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管理的程序和企业有关规定;广泛涉猎专业以外的知识;熟练掌握管理软件,提高工作效率,使工商管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开展计划等管理工作。素质方面的要求为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不弄虚作假,不营私舞弊,秉公办事;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勇于奉献,不怕困难,不计较个人得失。能力方面的要求为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把管理理论转化为管理实践,再从实践中提高理论的学习。终身学习能力:改进知识结构,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对内沟通和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对外与政府、银行、税务、审计等部门进行广泛的联系,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根据调查分析,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为满足社会需求,使毕业生更具市场竞争力和社会适应性,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需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1)针对职业岗位群,突出能力本位与个性发展。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目标岗位集中于工商企业管理销售、生产、中介、人事行政、财务管理,因此,必须立足于职业能力培养,实现由“知识本位”向“素质和能力本位”转变,按“模块化”方式整合教学内容,突出模块知识和能力与学生的应用岗位的针对性,真正突出本专业的应用性与实践性特征,使培养的人才符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领域第一线人才的目标要求。

(2)注重培养学生的通用管理能力。广东珠三角中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人员较少,基层管理人员职责划分并不是十分明确,基层管理人员时常充当多面手的角色。因此,中小企业要求基层管理人员具有通用管理能力:不仅需要具有经济学、生产管理、市场营销、法律、财务等方面的知识,还要有一定的经营决策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所以需要引导和鼓励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考取通用管理能力证书。

(3)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加强学生创业素质的培养。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时期,用人单位对创业型、创新型人才产生了大量需求,一些热门行业的迅速崛起,对人才的技术能力、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要通过培养大批与行业对接的创业型人才,填补人才需求缺口,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要。

(4)加强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的教育。针对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变化,帮助学生端正思想,转变就业观念,安心一线工作;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怎样正确对待本职工作,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5)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环节,也是本专业教学质量的保证条件。必须建立课内实践、课外实践、校外实践为主要实践环节的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专业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建立产学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保证学生所学内容与企业接轨,体现应用性。

四、创新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模式是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范式。人才培养模式作为构建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体系,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直接关系到培养目标的实现。针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特征与存在的问题,要在继承传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实现培养模式创新,即突出能力本位,合理设计课程体系,整合教学内容,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强化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

根据“以就业为导向,理论够用为度,实践技能训练为主,运用为中心”的高职教育方针,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经过调查、分析、提炼,提出了“四通四融四结合四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通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通、专业教学活动与企业经营过程相通、专业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相通、学生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相通。

四融是:教学场所与职场环境相融、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相融、学校理论考核与企业实习评价相融、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

四结合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竞赛相结合、学历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职业基本技能培养与行业发展前沿需求相结合。

四证书是:通用管理能力证书、实习工作经历证书、SYB创业合格证书、毕业证书。

五、“四通、四融、四结合、四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四通、四融、四结合、四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规律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特征,丰富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相融的方式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以拓宽企业合作力度,也是提高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通用管理能力可以检验学生专业能力水平,通过获得SYB创业合格证书可以使学生掌握创业的十个步骤,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

总之,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变化,高职院校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再适应时展的要求,需要不断改革、探索,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社会为宗旨,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培养出适应时展、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合格工商企业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曾冬梅,黄国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动因、层次与涵义[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01).

[2]张兴旺,吕树清,查小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学术月刊,2007(08).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总结篇7

关键词:独立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于福(1955-),男,吉林长岭人,长春大学光华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领域:教学管理、eRp。

中图分类号:G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4-0078-03

21世纪初,我国特有的独立学院得到了快速发展,它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为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独立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数量的快速扩张,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日益受到重视。由于独立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加强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倡导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实验条件的改善就成为关键性问题。

一、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独立学院应根据这种新型的高等教育类型自身的特点,进行独特定位。由于独立学院是三类本科,所以应找到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在人才培养中的相对弱势,作为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着力点和突破点。从目前来看,普通本科高校的理论基础相对较强,实践能力相对较弱,高职高专院校则恰恰相反。这样,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侧重点就在于:与普通本科高校相比,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应有更强的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与高职高专院校相比,独立学院培养的人才应有更扎实的知识基础、更强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独立学院要在深入研究自身的服务对象、层次定位的基础上,区别于母体高校的培养目标,避免“趋同化”,找准自己的位置,科学合理地进行办学定位。在这种定位下,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以市场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一线、基础扎实、专业实践能力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的文件精神,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15%,理工农医类专业一般不应少于总学分(学时)的25%”。因此,在培养方案中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制定与理论教学计划相符的实践教学总体建设方案,明确实践教学建设目标,从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出发,加强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课程实习、专业实习、职业资格培训、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实践教学相对课堂理论教学更具有直观性、实践性、探索性、启发性等特点,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深化,其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都具有特殊意义。实践教学体系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实践环节在发挥各自作用的同时,要相互联系、相互配合,以实现其总体效能。根据独立学院的特点构建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在一个基本目标下,由实践能力体系、实践内容体系、实践保障体系、实践评价体系4个体系,基础实践层、专业实践层、综合实践层、创新实践层、就业实践层5个层次,16项内容构成的实践教学闭环系统。

(一)基础实践层

基于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定位,在基础实践层安排计算机类课程实验、专业基础的大型作业和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认识实习3个环节。通过计算机类课程的上机实践,管理学、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的案例分析实践,初级财务会计学大型作业、统计学综合训练等实践形式,以及到企业实地参观认识实习,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等基础能力,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专业实践层

工商管理类专业在专业实践层主要完成各专业不同岗位的基本训练,提高专业基本技能。在这个层面上包括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学年论文等3个方面的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包括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生产作业、技术经济学、客户关系管理、电算化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市场调查与预测、推销理论与技巧、营销策划等课程设计,通过不同的专业课程对实践能力进行培养。

(三)综合实践层

在这个层次要通过手工模拟、计算机模拟、沙盘模拟、毕业实习等4个实践教学环节,完成各专业综合模拟训练、在校内仿真企业工作实际操作和在校外深入企业一线顶岗操作。其中经营决策沙盘模拟可以全面模拟企业经营决策实际,使企业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一体化,涉及企业战略、产品研发、生产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方面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沙盘模拟中学生可以担任Ceo、研发总监、营销总监、采购总监、生产总监、财务总监等职务,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制定战略方案、市场开发决策、产品研发决策、产品组合和市场定位决策、生产决策、营销决策、财务决策,体验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全过程,培养学生经营决策思想理念、程序方法、分析判断、团队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在计算机模拟中,eRp软件系统是集财务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管理等子系统于一体的管理软件。学习eRp软件可以使学生掌握企业是怎样计划和控制生产经营全过程的、企业流程是怎样优化和重组的,资源应怎样有效利用和整合的。通过“分岗作业式”手工和计算机综合模拟训练,在校内营造企业的真实业务环境,做到实践内容仿真、操作流程仿真、实际训练仿真,达到缩小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使之尽快适应实际工作的目的。针对学生所学的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要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5-8周的综合毕业实习,让学生深入企业生产第一线,顶岗实习,锻炼学生独立实际工作能力,为走向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四)创新实践层

这个层次包括毕业论文、学科竞赛和创业大赛3个环节。毕业论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学生的文字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将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在这一过程中,首先,涉及毕业论文的选题。每个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要与其兴趣相结合或与其实践经历相关,并充分考虑其未来就业目标。据统计,学校有50%以上毕业论文都是在实习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的。通过填写《毕业论文题目申请表》,指导教师协助学生将自选题目控制在符合学科学术规范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框架之内。其次,是毕业论文的指导过程,宏观的指导规范是学校统一制定的《毕业论文指导书》,而每个学生具体的论文指导则由指导老师和学生配合协作完成。在这一过程中,指导老师将充分了解学生的愿望和想法,帮助其梳理要表达的思路,对其创造性的思维和观点要大力支持和引导,以帮助其发现和提升自身的创新潜力。如果学生的选题方向和指导老师的研究方向有相近之处,师生间的不断研讨和思维碰撞将迸发出对双方都有益的创新灵感,这也会促进指导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最后,还要对优秀论文进行评定和表彰,以此来鼓励和引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科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通过实践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和工作自信心的系列化活动。通过学科竞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创业大赛即创业计划竞赛,起源于美国,是近几年风靡全球高校的重要赛事。它是借用风险投资的实际运作模式,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小组,提出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服务,围绕这一产品或服务,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具体、深入的商业计划。这是对学生的一种高层次、高要求的综合培养。由于创业计划包括企业概述、业务展望、风险因素、投资回报、退出策略、组织管理、财务预测等多方面内容,因而可以极大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文字能力、表达能力、专业能力以及所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这些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五)就业实践层

这个层次包括社会实践、职业化培训、岗位证书培训3个环节。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高度重视社会实践环节。校企合作教育运行机制可以使独立学院与社会相结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与条件。与企业合作办学,学校实行订单式培养的专业实训模式,采取的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实训方式,共同培养学生。从而真正做到学院教学与企业、社会接轨,达到学院和企业合作“双赢”的目的。实验教学的教师是双师型(既是教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等)的教师,学生毕业应获得双证书(毕业文凭和职业技能证书)。通过建立这一系列高质量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模拟实际,仿真实训,可以有效地实现零距离就业。此外,职业化教育和岗位证书培训也是就业实践的重要方面。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素质教育、创业培训和就业指导等职业化教育的培训,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明晰的努力方向。学生在职业化教育方面获得一定学分才能毕业,强化了其对职业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岗位证书培训方面,要根据各专业对人才需求的情况,要求学生通过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课程的学习,在毕业前至少获得1个部级岗位资格证书,以提高学生的通用技能和专用技能。

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都是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保障体系的完善在于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投入和建设,此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组织运行的管理也是实践教学体系顺利实施的保证。评价体系起到对整个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监控和评价的作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必须对实践教学中5个层次的各项内容制定一系列的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以便对实践教学运行结果进行评价,最后需将实践教学评价结果反馈给实践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对下一次循环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杜龙政、熊妮.高校管理学实践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8,(02).

[2]杨丽萍.工商管理学科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研究[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7,(06).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总结篇8

关键词: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创业型人才

作者简介:王坤(1980-),男,安徽肥东人,天津商业大学工商管理系,讲师;蒋国平(1963-),女,江苏淮安人,天津商业大学工商管理系,教授。(天津300134)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基于创业教育的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aSK模式研究”(项目编号:C03-110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2-0027-03

从1998年开始随着管理学学科从经济学学科中独立出来,工商管理专业被正式列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迄今为止,全国有超过500多所本科院校设立了工商管理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在高校的普遍开设并不能忽视自身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如重视知识传授、轻视能力与素质培养,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以教为中心、忽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新性与创造性。[1]王玖河和李晓霞(2007)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t型知识结构没有形成,知识结构和社会需求脱节,就业竞争力不强。[2]唐新平(2008)则认为高等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雷同现象,从培养目标到课程设置既未能与地区经济发展结合,也未充分与现实企业的岗位需求相适应。[3]总体来看,工商管理专业由于人才培养处于“大一统”状态,特别是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而人才培养缺乏特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4]

对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出现的各种共性问题,学者们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大都属于定性描述,缺乏实证数据予以支持;大都站在研究者(即人才培养者)自身判断立场上,并没有基于人才受培养者学生这一群体角度去深入探索。为深入了解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本文结合天津商业大学(前身为天津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情况,针对近5年毕业生开展网络问卷调查,希望探索毕业生的现在工作情况以及对专业建设的反思与建议,从而为天津商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未来的改革与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一、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总体情况简介

工商管理学科是改革开放后在我国兴起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是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多个相关分支学科为一体的实用型、应用型的学科。天津商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原商业企业管理专业)于1980年开办,同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招收本科学生,199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1年成为天津市重点建设的品牌专业。

1.人才培养模式简介

学者们普遍认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包括“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这两个根本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涉及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两个要素;“如何培养人”则包括培养内容、培养过程、培养途径、考核评价、保障措施等要素。[5]天津商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

在2012年人才培养方案中天津商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现代商学素养熏陶和创业教育为基石,培养“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与能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精英。所培养的学生能凭借宽厚的知识基础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在现代大公司或政府机关单位中快速成长和发展。人才培养规格概括为:本专业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社团活动的组织与参与、社会实践的体验逐步贯彻“道术兼备、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理念。“道”要求学生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贡献社会的意识;“术”要求学生掌握最核心的管理素养,包括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反思与学习能力等;“知”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知识,为下一步的行动提供基础;“行”要求学生敢于行动,在不断尝试和体验中感受管理活动的魅力。

本专业招收的学生大都是学生会和各类学生社团骨干成员,学生不仅接受系统的理论知识熏陶,更有机会参加各种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曾在本专业就读的校院两级社团核心骨干的学生有:2005级学生梁修超(校大学生成长协会创始人),2005级学生钟宏亮(曾任校赛扶社团队长),2006级学生张敖(曾任校学生会副主席),2007级学生杨敏(校魔术俱乐部创始人),2008级学生卢明韧(曾任校星海艺术团团长),2008级学生杨岚(曾任校赛扶社团队长),2008级学生刘建剑(校弘毅精英商学会创始人),2008级学生丁琳(曾任二级学院商学院学生会主席),2009级学生刘家瑞(京津印象工作室创始人),2009级学生胡润飞(曾任校赛扶社团队长)。目前在读的优秀学生代表有:2010级学生彭璐(现任校拉丁舞社社长),2010级学生罗巍(现任校广播台台长),2011级学生王凯(校国学社首任社长),2011级学生罗冲(现任校黑苹果俱乐部队长)。这些优秀的学生通过社团的力量,积极参与各种创新创业类活动,取得了优异的成果,也锻炼了自身的管理能力和创新思维。

2.人才培养成果介绍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以其较强的综合素质使其在就业、考研、考公务员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广泛适应性,许多毕业生成为企业或机关单位的精英人物。近5年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考上211院校和985院校研究生的基本情况如下:2005级何朝旭(清华大学经管学院)、2006级杜昌顺(南开大学商学院)、2007级何宽(复旦大学商学院)、2008级林丁健(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学院)、2008级双学位钟萌(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2009级王亮(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此外,还有十几人考上国内其他高校及海外大学的经管类专业研究生。近5年我系学生先后有去三星电子、摩托罗拉、海尔、京东商城、苏宁电器、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著名企业工作,也有多名同学考入国家商务部、天津市工商局、天津市地税局、天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多个部门公务员系列。

二、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调研

为深入了解天津商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及工作后对专业建设的反思,本课题组对2004~2008级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相关问卷制作、发放及数据分析主要借助网络来完成。问卷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及存在的问题。

1.调研方式及总体情况说明

由于工商管理专业生源来自全国各地,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在地也并不集中,通过传统的现场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调研,其时间、金钱成本都太高。因而需要借助现代网络技术手段进行问卷调研。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现有工作情况,包括单位性质、行业类型、工作内容等;第二部分:对专业优势的反思,包括读专业的收获、专业优势的判断等;第三部分:对专业改革的建议,包括封闭式问题选择和开放式问题填写两类。

本研究主要借助问卷星网站()进行问卷设计及工作,问卷设计完成后通过给学生发QQ消息及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联络。问卷发放及回收周期为2013年7月22日到8月10日(含起止日),共回收有效问卷75份,其中2004级学生占5.41%,2005级学生占20.27%,2006级学生占31.08%,2007级学生为16.22%,2008级学生占27.03%;男生比例为46%,女生为54%。

2.调研发现

在毕业生现有工作情况方面,此次调研发现:有32.43%的学生在民营企业工作,有22.97%的学生在国有企业工作,而在政府部门及相关事业单位工作的占14.86%,还有12.16%的毕业生选择读研究生进行深造。值得关注的是有5.41%的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而不是雇佣于别人(注:此处列举的相关调研数据为各个问题的主要回答部分,相关不太重要的选项并没有进行描述,因而每个问题回答人数的累计百分比可能不为100%,下同)。在企业工作的毕业生中,33.78%在非金融企业工作,其次有17.57%的学生在工业企业工作,而在金融机构工作的有14.86%的学生。在企业工作的毕业生中,有20.27%的人从事市场及销售工作,有13.51%的人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9.46%的学生从事财务会计工作,有相同比例的学生从事行政管理工作。

在毕业生对专业优势反思方面,通过此次调查发现:认为读工商管理专业的最大收获是有自由的空间,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占59.46%),其次为专业就业面广(占35.14%),再者为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占33.78%),而认为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及教学形式新颖的学生分别占24.32%。值得注意的是认为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具有实用性的只占17.57%,而认为课程新颖的比例更好,只有9.46%(注:此题为多选题)。对于工商管理专业优势的判断,认为完全有优势的仅有4.05%,认为比较有优势的占22.97%,认为有一些优势的占47.3%,而认为几乎没有优势的被调查者占16.22%,而认为基本有优势的有9.46%的学生。在反思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具体优势方面,有四项内容学生选择的比例都超过40%,分别是:表达沟通能力强(占52.7%),知识面广(占50%),团队合作能力强(占41.89%),而再学习能力强(占40.54%)。在毕业生选择比例低于40%的内容中认为创新能力强的比例只有20.27%(注:此题为多选题)。

在毕业生对专业改革的建议方面,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最为重要,比例为64.86%;增加课程实用性,比例为54.05%;引入职业(就业)指导课程比例也较高,占40.54%;而建议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生比例为35.14%,重要性处于第四位置上(说明:此题为封闭式多选题)。本研究还设计了一个开放式的填空题,希望毕业生们为工商管理专业的改革与建设再提出一些意见。经过对调查问卷的整理,这些意见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在专业培养目标方面,有学生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应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内涵以及企业家精神,该专业特别适合有家族企业和打算自己创业的学生学习。但依然有学生反对此做法,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不一定要创业,太多的创业讲座及相关活动容易误导大家。有许多同学认识到工商管理专业所学的知识体系过于庞杂,学生在进行职业规划时存在许多迷茫之处,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让理论知识落地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对此毕业生们建议可以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推动学生对相关行业知识的了解,在营造企业模拟环境时不仅要关注少数大公司的情况,也要关注广大中小企业的情况,毕竟培养的人才大多数是去中小企业的。

在课程设置方面,毕业生们主要建议应增加一些实践性课程和就业指导类课程,有学生建议应重视假期实习活动,可以尝试把其课程化,借此推动学生重视假期实习,努力提升人际关系技能和沟通能力。还有学生建议围绕就业、出国、考研三个方向增加相应课程。有少数学生建议引入更多关于量化分析和管理科学的课程。在教学方式和方法方面,许多学生认为应该加强案例教学,结合课堂成果展示、讨论、辩论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和管理思维方式。课堂教学应关注理论应用,通过活跃课堂氛围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训练现实工作所需要的各种技能,而不只单单运用于对付考试。

在课外实践活动方面,有部分同学提及在校期间参与科研课题对自身能力提升的价值;大部分同学认为应加强去企业参观、实习等实践活动。在实习结束后,加强分享和交流也非常重要。工商管理专业应多为学生提供去企业实习的机会。有部分同学建议应较早让专业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实习。

三、讨论及结论

1998年由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工商管理被作为一级学科对待。在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设置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旅游管理等六个专业。按照一级学科设置的本科专业,在培养上必然会遇到“工商管理无专业课,工商管理学生毕业无岗位”的尴尬局面。国内一些工科院校仅仅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等少数专业,因而它们可以在此专业下设置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方向。而工商管理学科建立比较早,该学科下相关专业均都设立,因而在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时遇到了巨大挑战。

结合毕业生的调查发现来看,增加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帮助学生明确求职的方向是毕业生们的共识。目前国内各高校基本遵循两条路径来进行改革:第一条路径是强调工商管理专业应培养应用型人才,关注学生的应用型能力提升,通过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与相关行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来实现。[6-8]第二条路径是强调工商管理专业应培养创业型人才,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提升,通过开展有层次的系列创业教育活动来实现。[1,9,10]

第一条路径主要遵循培养职业经理人的发展路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职能管理知识和概念技能、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等管理技能。[11,12]从本研究对毕业生的调查来看,全面的知识教育在缺乏明确职业指导的情况下容易使学生在职业选择时充满迷惑,从而成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劣势之一,但与此同时全面的知识教育使得学生具有宽广的就业空间,这也被学生们视为工商管理专业的优势之一。对于这个悖论,毕业生们提出了自己的对策,即应鼓励学生去实践和实习,从而提升他们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同时工商管理专业应加强职业指导,结合某些行业背景加以重点引导。从调查来看,有超过30%的学生在非金融企业工作,从事市场营销方面及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工作的学生比例均超过了10%,因而未来可以据此开展专业建设工作。表达沟通能力也被毕业生们视为工商管理专业最有优势的地方,显然这与工商管理专业最需要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技能是一脉相承的。

第二条路径主要遵循培养创业家的发展路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管理知识与开拓创新的技能。[13,14]在创新创业教育普及程度比较低的情况下,通过对相关毕业生的调查发现某些学生对创业教育存在认知误区,不太赞同工商管理专业对学生创业的鼓励。当然,仍有许多学生认为应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只有20%的学生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优势。这也说明需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一般的管理教育相比,创业教育更加强调理论与实践互动的、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以期学员在基于现实模拟的教学方法中逐步锻炼其企业家能力。[15]

应用型人才的发展路径和创业型人才的发展路径不是截然分开的,有时会交叉在一起。两者的共同特征是:强调能力本位,特别是关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两者最大的区别是:前者试图培养职业经理人,而后者培养创业家。这导致了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情境营造等方面的差别。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开设针对大公司成熟管理方式的相应课程,并营造体验式的教学情境(如参观、实习、观看视频)等去传授职能管理知识与相应技能,而创业型人才培养需要设置针对中小企业成长管理方式的课程体系,并营造亲身实践式的教学情境(如创业模拟、开办企业实训等)去传授创新管理知识与技能。

目前天津商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正试图构建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基于学生基本管理技能的培养,强调创新意识的熏陶和创业技能的训练。未来需要加快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通过课程设置及相关课外活动的开展尽快让创新创业理念深入到全系教师和学生的思想中,以推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化。

参考文献:

[1]饶扬德,等.创业导向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4).

[2]王玖河,李晓霞.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教学研究,2007,(1).

[3]唐新平.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现状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科教文汇,2008,(31).

[4]王坤,李德平.创业教育与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基于整合的视角[J].科技创业月刊,2010,(6).

[5]孔繁敏,等.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6]周立华,等.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3).

[7]刘永,等.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构建“一体四翼”应用型本科教育视角[J].科技创业月刊,2012,(4).

[8]栾立明,林艳辉.基于产学研合作教育视角以能力为本位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21).

[9]郝英奇,等.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5).

[10]黄金梅,等.基于创业能力核心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13,(9).

[11]汪张林.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析[J].科学与管理,2009,(2).

[12]罗拥华.论概念、人际与技术“三位一体”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2).

[13]张白.工商管理类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就业与保障,

2005,(5).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总结篇9

关键词:tQm理论;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2

一、tQm理论概述及其在高校中的应用

tQm理论指的是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费根堡姆和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在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totalQualitymanagement),该理论强调一个组织要以质量为核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顾客满意、该组织所有成员满意及社会受益为目的,从而实现组织的长期成功。

tQm理论最初应用于企业,对企业产品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有显著性效果。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一些高校开始逐步尝试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实施,这些高校实施的角度和侧重点各不相同,但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美国的部分高校侧重于建立“人性化”和“发展性”的教学质量全面监管体系;英国高校在对教学质量进行控制和评价后还强调要进行质量审计,并且倾向于引进社会人士参与高校的教学质量管理;日本高校除了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估以外,还以tQm理论为基础进行了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改革,专门设置了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各高校进行教学质量评估,并定期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这些高校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经验对我国高校的教学质量管理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的本科高校按教学目的可大体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两大类别。应用型本科教育有别于技能培养的职业教育和基于理论培养的高等研究教育,是一种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实务操作应用型高级人才的教育。

1.是培养社会所需应用型人才的保障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谰。其原因除了我国经济发展增速放缓造成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不匹配以外,毕业生的能力素质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也存在巨大差距。高校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出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尤为如此。这就要求该类高校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中增设实践教学方面的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务操作水平,当学生进入到企业时既能较快的投入工作又具备一定高度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还需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管理,使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所提升。

2.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目的是为社会输出人才,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综合素质高才会被用人单位和社会认可,而社会认可度又决定了生源的数量和质量。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说是教学质量的比拼。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从生产和发展的角度去重视对教学质量的管理,利用好的理论和方法经验去提高教学质量。

3.是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的需要

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知识的复合型专业,该专业历年毕业生规模大,就业情况总体尚好,如图1显示江苏省管理学门类2015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6.22%。不同高校的就业率与其社会认可度关联密切。作为管理学的重要分支,工商管理专业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管理的原理与方法来为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经营决策,因此应用性极强,也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普遍设置的重点专业。该专业本身研究企业的管理,更需要从自身做起提高教学质量的管理水平,为其它专业和整个高校的教学质量起到示范作用。另外,由于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之前没有企业经营和管理的经历,因此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对教师教学的要求水平较高,具有较强的复杂性。所以,高校急切需要通过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管理模式的探索来解决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三、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质量应用tQm理论管理的理念

1.以客户满意为目标

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对教学质量在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时应以客户满意为目标。这里所说的“客户”既指学生和家长,也指社会用人单位和政府。要使客户满意即高校要让客户的实际感受达到并超过预期。如学生的期望是能顺利通过各种考试,能从课堂上学到实用的知识,毕业后能顺利就业并适应社会与工作的需求;家长的期望是能通过学校的教育提升学生各方面的素养和能力,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未来能有好的出路;用人单位是期望高校能为企业输出业务水平过硬、知识素质高的人才;政府的期望是高校能够管理好学生,以较少社会资源,并且高校的教学能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这些“客户”既是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服务对象,也在时刻监督和评价着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实力,客户的满意度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长远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以全员参与为保障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具备比较独立的办学自,因而可以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鼓励全员参与到教学质量的管理中去,在学校内部全方位考察教学质量。参与的成员不仅是高校领导、院系领导,还包括全体教师、行政人员以及全体学生,以及与学校息息相关的用人单位和政府,只有全员参与才能保障tQm在高校教学质量的保障中真正落实。

3.以过程管理为要点

过程管理包括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控制,如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专业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考试考核等;同时还包括专业建设的全过程控制,如培养计划的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的修订、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的申报、师资队伍建设、精品课程的打造、教学研究和改革方案审核、实验基地的建设和维护等。

4.以持续改进为愿景

对教学质量的管理要不断了解和掌握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状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搜集各类数据、信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将题反馈到相关部门和教师。在对信息分析处理的基础上寻找现状与要求存在差距的原因,分解细化问题,找到问题的源头,事先进行有效反馈。同时,由于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全面质量管理教学质量的方法不会一直保持不变,这时需要检测管理方法的适度性,固定周期进行教学质量管理模式的修正和更新,使整个运行系统处于持续改进的状态。

四、构建tQm理论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管理模式

全面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将质量管理分成4个阶段的工作: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亦称戴明循环,如图2所示。本文将pDCa循环应用到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管理模式中,将其质量管理也分为四个阶段的工作:

1.计划

计划阶段首先需要学院领导者根据tQm的理念和要求制定出一套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结构可以由目标子系统、制度子系统、流程子系统和反馈修正子系统等四个子系统组成。各子系统都有若干要素组成,构成完整的结构。子系统所涵盖的各要素都有具体的工作要点、工作质量标准和明确的要求,形成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完整结构,使教学质量管理操作有序、工作规范、运行有效、保证有力。其次要组织全系教师和行政人员培训和学习,以熟悉和了解该套机制的目的和具体要求。

2.执行

执行阶段需要对整体专业教学进行过程控制,包括课堂教学、平时作业、实践教学、期中期末试卷、毕业论文、专业毕业实习等阶段的工作严格按照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来运行。除此之外,还要严格执行教学质量分析、总结制度,如“中期检查分析总结”、“学期教学质量检查分析总结”、“课程教学质量检查分析总结”、“试卷分析”等。既能有效地推动教师认真教学,又有利于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有效地管理。另外,还应针对教学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总结分析,集中研究教学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统一思想,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有力地保证课程教学质量。

3.检查

检查阶段即要组成由校、院、系、学生、企业构成的立体化五维教学质量监控网。学校控制层面是从日常管理和全面检查相结合,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到成绩考核及记载等均有明确的质量要求。学校教务处将教师课堂教学检查作为常规工作,随时检查教师出勤到课情况,教案、教学日历、备课笔记完备程度等;学院层面的管理是学院要成立教学督导组,按照对不同专业技术职务教师的要求,抽取教学课程,随堂听课,了解教师课堂教学状况,帮助教师发现自身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指导性意见;班级辅导员随机随堂听课,对学生上课的学习态度、课堂纪律状况做监管;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教材、课程设置、教师上课、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等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调整和整改;专业自查是指本专业教师内部相互听课学习。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就教学问题进行交流,另一方面,客观上也对教师课堂教学产生了约束力。同时认真填写听课记录表,月底由系主任负责汇总,将听课意见和建议反馈给相关教师,促进课堂教学的改进;学生评教是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学生全员参与评教。每学期末,本专业学生按照学校教务处的要求,登录教务系统学生评教平台,对该学期每门课程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打分,综合评价教师课堂精神面貌、师生互动效果、学生积极性调动、基础知识教学、前沿知识渗透、新兴教学设备运用等方面的表现。同时将学生评教得分作为年终绩效考核和职称评定的重要指标之一;最后是企业评价,专业可以与校外实习基地、产学研合作企业共同制定本专业学生校外实习成绩评估方案及相关细则,由合作企业对学生在实习期间表现出的基础知识运用能力、专业技能、沟通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进行打分,并辅以定性评价。根据这些实习表现反馈信息,反溯教学环节,起到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作用。

4.处理

处理阶段是把前一阶段对检查不合格的结果和现象进行纠正,以实现整个系统的改善,并坚持持续改进。如对教师教学中出现的违规行为和教学事故做出不同程度的处罚,确保各个教学环节规范有序。对学生反响较大的教师,及时与其进行沟通,组织专场听课,如情况属实,则要求其及时改进。对于企业反馈的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评价反馈到培养方案中,对于学生缺乏的素养能力,及时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进行弥补。与此同时进行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系统完善,使教学质量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实施、维护不断往前推进,形成下一个pDCa循环,以实现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江苏毕业生就业网.2015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eB/oL].[2016-01-22].http://:2008/shownews.aspx?newsid=2003261.

[2]周晓剑,张瑾,刘娇,李彦琴基于tQm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科建设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6(14):62-63.

[3]樊泽恒.全面质量管理提升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读《基于tQm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模式》[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3(5):114-117.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总结篇10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一、本科院校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只有较为全面地理解了当今这个社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才能够对症下药,培育出能够满足社会需要,能够满足大学生需要的人才,本文在对这方面的需求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后,总结了一些当前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对于本科阶段院校企业管理人才的需要究竟是哪些方面。

(一)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进入企业对口岗位类别

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的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倾向于选择的是几个特定的类别,比如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行政管理等等,这些行业都与他们所学的知识较为匹配,在学习的时候学生就已经有意识地往几个方面发展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了。

(二)应用型企业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职业素质分析

如今的社会里面,对于人才的要求已经颇为具有针对性,企业在招收人才的时候往往会有几个方面的倾向,主要是实践型,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为主。毕业生不仅需要相关的理论标准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还要注重工商管理专业的实际应用能力。所以毕业生在这几个方面的能力如何就是企业在招聘的时候首要考量的方面,而且在招聘结束之后,企业往往不会立刻将这些新人分配到相应的岗位上去,而是让他们在部门之间轮转,作为实习。这种方法能够让他们在一定时间内对企业的整体架构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同时也在细碎琐事的工作中积累了相当的经验。

(三)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特征

当前社会里,企业对于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有多方面的要求,其中最为重要的还要数实践动手能力方面,企业希望招收到更加具有实践能力的学生,而不是理论知识强的学生,因为后者具备了更好的专业素养,能够很快投入到工作中去,后者虽然理论知识更强,但是不一定能够转换为实践的动手能力。当前的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总体可以看做人格素养、职业素养两个方面。首先是人格素养,社会更加欢迎人格品质高,也就是更加敬业的人才,同时希望人才具备一定的心理素养,能够抵抗一定程度的压力,能够调节自己的状态,能够跟周围大部分人和睦相处共同合作。其次是职业素养,也可以看做是专业素养,希望人才在专业技术方面有较高的等级,能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还具备一定的创造力,专业因素才是企业在招收人才的时候更加看重的方面。

二、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存在主要问题

(一)课程设置与企业对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的偏差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通常都是让学生学习一定的公共课程,同时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在刚开始多积累书本上的知识,到大学三四年级,也是整个大学的后半部分的时候,让学生接触更加深入的专业课程。这种方法看起来照顾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专业知识,但是却忽视了在培养大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实践能力的培育,导致大学生仅仅作为理论知识的填充物,没有真正将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而进入社会以后企业需要的更多是实践能力强的人才,这就导致了大学生在毕业之后往往会出现一种偏差感,一切都是熟悉而又陌生的,很多东西都要从头开始学习,这不仅会影响到毕业生的信心,也会妨碍到企业的发展。

(二)应用型工商管理学院师资队伍的建设滞后,教师应用教学设计指导能力不足

现在,我国的部分高校对于工商管理实践教学这个方面的关注力度不够,没有加强对于实践教学中专职教师的重视,导致了一部分相关的实践工作任务被看做是前期准备一样的事情,甚至这方面的教师在整个教师队伍中的地位也较低,其他课程教师有时并不把实践专职教师当做是教师的一部分,他们的工作不能计算为工作量。从而使许多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不愿意把他们的主要精力投入到工商管理的实践教学中。在大多数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任务通常是理论教师兼任,大多数工商管理教师是在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后,直接进入了工商管理专业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中,他虽获得了高学历教育的优势,特别是在理论知识这一个方面已经做到了非常优秀的地步,可是,他在实践领域仍然是一片空白,所以在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对实验室、实训室甚至一些实训室硬件和软件也不了解。甚至对一些工商管理实践课程的具体操作标准也比较陌生,当学生问他有关实践教学中出现的疑惑的时候他都无法给予解答。而且因为教师团队的素质问题,对学生进行的实践教学效果也不好,虽然实践教学课程在教学课程中被开设了,但是它的效果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三、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

(一)根据经济新常态,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有必要既改革现有工商管理教学方法,创新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方法

考虑到当今企业对于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应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现如今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求培养出的学生在进入社会的时候能够满足社会对他们的需求,能够让毕业生学有所用为此,应当积极探索更加合适的教学方法,加强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面的研究力度,将互联网技术与大学授课结合起来,提高大学课堂上的信息化和科学性。同时要加强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育,比如在课堂上建立一个模拟的企业管理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体验工商管理的重要性,在这种模拟中也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实践中领会工商管理的精髓。

(二)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所谓“双师型”,是指具有深厚理论知识和丰富工商管理经验的教师。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要条件,也是工商管理专业建设和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制定科学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有计划的吸纳和聘请一批富有社会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丰富工商管理师资队伍。推动工商管理教师到企业兼职和实习,跟踪工商管理实践的前沿,促进工商管理理论教学和实践的良性互动。通过项目合作与挂职锻练相结合,不断提高和充实工商管理专职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实践经验。

(三)优化课程设置

使用了模块式的课程教学体系,这一体系内容丰富,比如一般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选修课程模块和专业实训课程模块。通识课程模块基本上都是力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里面都是一些每个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的公共课程,比如最常见的语数外,能够起到思想教育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等等。而专业的基础课程模块则有不同,它基本上都是该专业特有的一些课程,体现了该专业的特殊性,比如经济性、高数、会计、管理学等等,这些是该专业的核心,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选修课程,这些课程也具有一定的专业特点,但专业性并不是很强,学生通常可以有选择地学习。

(四)丰富教学手段及评价方法

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基础理论教学和专业技能教学。前者基本上是以基础理论为主,接触的多是书本知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角色位置比较稳定,课堂的实际位置也基本上不会发生改变。而后者则是考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学方法的使用非常多样化,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教师的个人色彩。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位置可能会发生改变,有时候会以学生为主导,甚至授课的地点位置都会发生改变,非常考验教师的专业素养,也考验学生的适应能力。

(五)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搭建了这样一个一实验室实验、实习为基础的教学体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也有助于提高他们进入社会后的竞争力,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这一体系基本上是使用eRp沙箱实验和企业经营模拟实验进行教学。专业实训通过VBSe综合实训平台,进行岗位专业实训,在实训过程中能够有效地了解到整个企业的结构体系,了解每个部门的工作职能,这样培养了毕业生的大局观,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与周围的同事合作,还能够通过举办一些内部竞赛的方式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四、结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一定要有非常坚实的理论作为基础,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满足当前我国发展局势的要求,才能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里面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才能以此为据点拓展自己的舞台。这都对当前的工商管理教学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希望该专业的教学能够考虑到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在师资力量、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出改变,才能培养出具有就业竞争力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王利,陆毅华,李养良,都学飞.轻工科技.2017(02):24-25.

[2]探索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苗大威.中国商论.2016(28):137-138.

[3]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的转型升级[J].孙理军,王开明.当代经济.2015(31):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