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毕业设计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3:14:13

土建毕业设计总结篇1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土木工程;毕业设计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拟用10年(2010-2020)时间培养百余万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卓越计划”为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也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它定位了工程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综合人才,以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强、工程性质明显,在当前的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教学中,高校一般都会安排很长一段时间作为实践教学环节的总结阶段,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毕业设计。这个阶段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也是培养卓越工程师的重要手段。

一现阶段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目前,对毕业设计的认识、毕业设计安排、选题和指导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其一,部分高校、学生缺乏对毕业设计这一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性,由于毕业设计和学生找工作或考研复试时间相冲突,所以大都对毕业设计流于应付的态度,指导教师对此也是听之任之,忽略对学生毕业设计过程的监管。其二,毕业设计选题过于单一化,常常是多人一题,并且,设计选题往往还与工程实践脱节。其三,部分指导老师缺乏土木工程设计和组织管理的实践经验,对学生的毕业设计的指导仅凭个人理解,在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难免片面甚至脱离实际工程设计要求。

二本科毕业设计改革目标及关键问题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目标是把本科生培养成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卓越人才。这里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把毕业设计从原有的制式的、程序化的教学环节,变成作为一种培养手段融入日常教学中,同时提高指导教师的实践水平并制定和执行工程教师的职务聘任、考核等相关制度。

三本科毕业设计改革内容及措施

(一)完善设计类课程体系

全面梳理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的设计类课程,涉及到的课程有房屋建筑学、混凝土结构原理、房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建筑工程施工、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以及土木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课程,在相应课程结束后安排的课程设计有:多、高层住宅设计、现浇混凝土楼盖设计、单层工业厂房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等,进一步细化各个课程设计的任务和目标,并结合当前土木工程学科发展以及工程应用对工程师素质与技能的要求,对各类课程设计实践课程重新制定教学大纲。

(二)毕业设计的总体安排

在毕业设计的总体安排上,改变以往的整体化--全部学生都在第八学期进行毕业设计。从土木工程专业2013级学生开始,根据学生学习程度,对学习优异的学生,在大三开始布置毕业设计任务。这些学习程度优异的学生经过两年基础课的学习,这个时候布置毕业设计任务,有利于他们对学习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做到有的放矢,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他们对相对学习差的学生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三)搭建实践平台,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卓越计划”其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开展产学研合作的方式,不断扩大校外实习基地规模,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工程实践教学环境。学校在加强现有基地建设的基础之上,根据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充分利用我校的优势资源,与施工单位,工程设计院等优秀企业建立联合培养模式,采用双导师制度,对于每个用人单位,乃至每个工程项目,都配备经验丰富的导师、辅助教师以及现场技术指导员。建立健全学生企业学习期间的医疗保险等保障措施。同时,加强校内实验室建设,以保证本科基础实验教学,同时建设校内实践教学示范区,以完成学生对实际工程的实践操作和训练,而且对复杂工程,学校已建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开发各种虚拟仿真项目,再现生产过程。

(四)毕业设计选题

毕业设计题目根据专业方向设置,按照毕业设计大纲要求并尽量结合实际工程进行选题,实际设计题目可以来源于学生的工程实践,也可以从设计单位实际项目中选题,由指导老师把握题目的难易度以及设计工作量,并由指导老师编写详尽的毕业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尽量一人一题,不同年份题目做到无重复。同时,本着自愿原则,选择少数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撰写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确定的选题,经学院审查后,向学生公布。学生根据公布的选题,选择指导教师。最终根据双向选择的方法,确定毕业设计题目和指导教师。

(五)提高指导教师的实践水平

指导学生毕业设计,需要指导老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一方面,结合学校工科教师评聘和考核制度改革,在教师聘任、考核、评价制度方面向具有工程实践经历的教师倾斜,并建立专职教师到企业工作或轮训制度、青年骨干教师出国到跨国公司研修制度,以使学院教师不断更新工程知识、掌握新的实践技能、丰富工程实践经验。另一方面,聘请企业从业人员参与制定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聘请有工程背景的优秀人才做本专业兼职教师,以作为“卓越计划”培养人才的师资补充。

(六)实行每位学生毕业设计公开答辩制度

本科毕业设计公开答辩的做法类似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答辩评委小组由5位系内中级以上职称的老师,以及1位校外专家组成。并采取回避制度,答辩评委的学生不得参加本组答辩。每位学生答辩时间15分钟,其中设计成果汇报10分钟,回答评委问题5分钟。6位评委各自独立评分,小组的平均分作为学生的考核成绩。四结论在当前“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及“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下,现代化建设与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土木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优秀的土木工程人才的培养仅靠课堂理论教学还远远不够,它需要各个高校紧紧把握“卓越计划”的主旨和要义,改善本科学生的实践教学,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为目标,以本科毕业设计的改革为抓手,为行业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

作者:贺东青岳建伟单位:河南大学

参考文献:

土建毕业设计总结篇2

关键词:毕节市;土地利用;浅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2月25日

目前,毕节市所采用的土地利用类型分类方案是根据《全国土地分类(实行)》分类标准体系进行的,土地利用类型分为3大类、15个二级类型。充分考虑到数据来源的情况下,本文在分析毕节市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采用了3大类、8个二级类型的标准来进行分析。根据1996年土地利用变更数据情况,毕节市土地总面积为2,684,442.97公顷。这是一个山区城市,在土地利用的类型中,主要以耕地、林地和牧草地为主,这三种耕地类型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9.39%。

一、发展经济与保护耕地相协调

毕节市的经济发展模式以传统的发展轨道为主,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却是以不合理的开发土地利用为代价。尤其是毕节试验区成立以来,城镇建设用地、道路交通建设用地、村庄居民点建设用地以及工业发展建设用地等的不断增加,大量占用优质耕地、自然保留地等,使其耕地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强,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进而使土地的利用结构发生了改变或者逐渐失去了平衡。因此,要积极协调经济发展与保护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为二者之间建立一座和谐的桥梁。

二、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一个地区在不断进行产业化结构优化和升级的同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是相当突出的,其最突出的是影响土地利用的结构变化。我们不难发现,在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我们迷失了发展的方向,片面追求和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当然发展二三产业,对于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是一条不错的选择道路,但对于毕节市而言,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我们的发展方向和理念没有很好地指向农业。所以,在世人的眼中,一提到发展,就跟工业和服务业(酒店、银行等)有关,潜意识里很少有农业产业的说法。

可以很清晰的看出,第一产业的产值从2001年的53.46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33.95亿元;第二产业的产值从2001年的39.24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342.23亿元;第三产业的产值从2001年的34.33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261.23亿元。纵观毕节市的三大产业发展,增长幅度最快的是第二产业,最慢的是第一产业。在毕节市新一轮的改革发展春潮中,如何实现“强区地位”,毕节市的发展理念是“工业强市、投资拉动、项目先行、引大扶强、推动跨越”,这样的发展思路加速、壮大了主导产业的发展,而对于传统的产业(第一产业)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今后毕节市的产业发展应该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使其产业结构更加完善、产业布局更加合理,整体的产业链更具科学性、可持续性。

三、利用现代科技,加强对土地利用的动态管理

毕节市土地利用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特点有所不同。那么,对于毕节市土地利用的科学规划、决策及有效措施等都要建立在对土地利用的动态研究的基础之上,对土地利用进行实时监控。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就目前的技术来看,我们应该运用现代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对毕节市土地利用的空间范围以及土地利用的演变进行全方位、多时期的动态研究分析,从而揭示毕节市土地利用变化在不同时期所形成的特点和机制,为毕节市今后土地利用的发展与规划提供可持续、科学合理的依据。另外,我们要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建立毕节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动态监测预警体系,监督毕节市土地利用的可持续规划、决策和设计等执行情况,便于更好地阻止在土地利用过程中的不合理行为。

四、协调城镇建设与保护耕地的关系

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得出毕节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突出表现在建设用地对耕地的大量占用。毕节市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对于毕节市的经济发展、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更有利于为各方搭建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但是,对于毕节市这样一个山区城市而言,保护耕地资源不被破坏,这是为了更好地保证整个地区粮食生产的根本能力。只有保护好本地区的耕地,才能为地区的粮食生产提供安全保障。因此,对于一般的建设项目,比如房地产开发、农村居民点的建设用地等,都要进行严格规划和控制;要进一步加大耕地保护的力度,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坚持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等一系列的措施。

五、落实土地法制建设,完善土地监管机构

(一)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在法制建设日益完善的今天,我们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有限的耕地资源,比如督促有关单位、个人及部门尽量少占耕地或者不占用耕地资源。基于此,更要不断完善和细化农田的基本保护制度,建立耕地资源的保护基金政策制度,严格控制耕地资源的流转或者转用等许可制度。把土壤较为肥沃的耕地作为一级耕地保护起来,同时建议有关单位在耕地保护基金中设立专门用于耕地资源流失严重的地区,这样可以对耕地资源的不断流失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对于故意或者非法占用耕地的单位、个人或者部门,应进行强制性的行政手段或者经济手段,并且要对责任人或者负责人进行行政处理。

(二)建立健全土地利用相关管理机构,不断提高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保障对土地资源管理的科学性。通过不同的方式方法来培训土地管理人员,使其转变思想,强化土地意识,提高他们对土地利用和规划管理的认识能力;进一步加强对土地管理人员的职业技术培训,包括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技术等的应用,不断建立和完善一套完整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系统;不断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分类、评估与核算,并将其考查指标纳入经济核算中去。

(三)不断改革与完善征地制度。在今天的征地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太多的矛盾,而且有些影响是很大的,这样就给社会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只要是征地出现问题,那就是牵涉到钱的问题。就因为这个原因,在我国很多地方都发生过大大小小的矛盾,当然毕节市也属于其中之一。因此,一套完整的征地制度或者是征地补偿标准所起到的作用是难以估计的,为地方的维稳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

(四)地区土地总体规划必须要以调研数据为基础。土地利用规划是以行政区域为单位,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实现地区的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与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和调整关系,是一个地区的长期发展、全面发展和科学发展的前提。土地资源的总体规划,也是充分利用资源的基础与依据,是对土地资源进行深化管理的关键,更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在进行地区土地资源的总体规划时,应该进行准确的实地调研,数据要真实可靠,才能为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参考。

总体而言,在征地的时候,应根据被征地的不同用途,采用不同的征地补偿方式或者补偿标准。而对于有关公益性的征地补偿应该是低补偿,盈利性的征地补偿应该按照市场规律来进行操作,这样的补偿,应该是企业与百姓进行面对面交流商谈,必要时政府可以出面解决,从而避免不必要的事情发生。

主要参考文献:

土建毕业设计总结篇3

关键词: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方案设计;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47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6)03013204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整个本科教学过程中最后一个综合性的教学实践环节,是学生综合运用土木工程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实施独力工作和创新研究的演练过程,也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全面检查[1]。毕业设计的质量就是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质量的体现,因此,加强对毕业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毕业设计的具体过程是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设计理念,掌握一般工程设计的程序和方法。杨光等(2010)结合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现状,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土木工程专业近3年的毕业设计质量进行了分析,提出网络资源、毕业设计文件电子化、指导教师水平和责任,以及学生就业问题等对毕业设计质量的影响[2]。童友枝(2009)指出目前毕业设计中存在选题类型有限,学生主动性不强以及学生对毕业设计过程不清楚等问题[3]。戴素娟等(2009)从重视毕业设计动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合理选择毕业设计题目、适当提前毕业设计时间、加强过程指导、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一些建议[4]。吴晓枫等(2008)提出将pDCa质量控制循环原理运用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控制过程[5]。谢咸颂(2011)根据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教学实践,从选题、教师安排、成绩评定等几方面总结了毕业设计教学的一些做法和思考[6]。

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力的发挥,也是一所高校教育质量的直接反映。因此,为适应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培养要求,落实质量工程改革,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毕业设计的基本情况统计

(一)毕业选题情况

毕业设计的题目是否恰当,是毕业设计工作成功的基本保证。毕业设计选题应遵循一人一题原则,学生按教师命题或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具有实际背景的工程项目作为毕业设计题目。通过查阅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房建方向近5年的毕业设计资料,对学生的选题情况、指导教师的安排情况进行了统计(表1―表3)。

(二)毕业设计各阶段检查情况

以建筑工程方向的毕业设计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包括建筑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三个主要阶段。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包括基本单元空间设计、空间组合设计及立面、体型设计。建筑设计根据所批准的方案设计进行编制,内容以说明和图纸为主。结构设计包括结构布置、初估截面尺寸、荷载计算、内力分析、配筋计算和结构施工图设计。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整理了学生在毕业设计各阶段存在的问题(表4)。表4各阶段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方案设计柱网布置不规范;功能区划分不合理,平面布局较乱;未按《规范》要求划分防火分区;疏散通行宽度及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满足要求;疏散门开启方向错误;卫生间蹲位、卫生间尺寸不满足要求;卫生间开间尺寸不满足要求;房间尺寸设计不合理;未进行无障碍设计;楼梯梯段宽度、休息平台宽度确定过于随意;设计进度滞后建筑设计尺寸标注不详;剖面图剖切位置不符合要求;剖面图中女儿墙部位构造不合理;楼梯间平面详图比例不合理,尺寸标注不完整;屋面排水图未按要求布置落水管位置结构设计结构平面图上尺寸标注不完全,缺乏次要构件的定位尺寸及结构标高;楼层结构平面图中,未标出现浇楼板的厚度;板下墙、梁未按要求线型画出;结构平面图中无必要的文字说明;构件配筋图不满足构造要求;平法概念不清楚,平法标注不准确

二、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讨论

(1)题目类型主要以设计类题目为主,尽管选题范围的广度有所增加,但主要结构形式趋于简单。由表1和表2可以看出,相比2011届和2012届学生的毕业设计,2013届本科毕业生所选结构形式最为多元,基本包含了任务书中所列出的所有形式,包括砌体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和钢结构等。而2014届与2015届毕业设计所选的结构形式主要为框架结构。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指导教师在学生毕业选题中缺乏引导,学生在选题时指导教师主要对学生选题的范围进行控制,而不太关注学生所选题目的结构形式。另一方面是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不强,存在避难就易的倾向,因为以难易程度而言,框架结构和砌体结构设计相对简单。

(2)学生查阅资料、利用规范的能力较弱。以某中学教学楼施工图设计为例,在学生初步设计时,没有查阅相关规范。上交的方案设计中,只根据柱网尺寸确定了教室的总尺寸和门窗洞口的位置,没有进行教室的平面布置,图1(a)。按GB50099―2011《中小学校设计规范》要求,普通教室设计(基本单元设计)除了满足主要教学用房的使用指标面积外,还应根据教室内单人课桌的平面尺寸、普通教室课桌椅的排距、最前排课桌的前沿与前方黑板的水平距离、最后排课桌的后沿与前方黑板的水平距离、最后排课桌沿至后墙面或固定家具的净距、纵向走道宽度、前排边座座椅与黑板远端的水平视角及沿墙布置的课桌端部与墙面或壁柱、管道等墙面突出物的净距等方面进行计算。图1(b)是参考《规范》后所设计的普通教室的平面布置图。

(3)指导教师的平均指导人数过多,教师精力投入不足。由表3可以看出,近5届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人数持续增加,由2011届99人增加到2015届的250人,指导教师人数尽管也有增加,但增幅不大,从2011届的9人增加到2015届的16人。由于毕业设计学生人数持续增加,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平均人数增加,同时其他年级学生的人数也在增加,教师理论授课压力增大,毕业设计的精力投入相对不足,导致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过程管理不到位。

(4)毕业设计硬件资源不够,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指导难度增加。由于学生人数持续增加,现有的教学资源无法满足学生的使用要求。例如,毕业设计过程中无对应的设计教室,在手工图绘制过程中,无必要的制图教室。学生利用电脑绘图,教室里电源有限,大部分学生在宿舍进行设计,教师对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5)由于部分毕业生因就业及参加考试等客观原因,学生用在毕业设计的有效时间不够。在毕业设计周期内,由于部分学生找工作、参加面试、参加公务员考试、进村进社或三支一扶安置考试等,需花去大量的时间,无法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中。

三、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的改进措施

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既有主观方面的,如学生不善于查阅规范,指导教师指导水平不高等,也存在客观原因,如图书馆资料不全和过于陈旧,毕业设计有效时间不够等。所以,要解决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需同时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入手。

(一)主观方面

(1)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毕业设计是学生对大学四年所学理论知识的一次综合应用,一般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进行。而毕业生因忙于找工作或参加各种考试,很多学生无法安心完成毕业设计。此外,学生到大四时,学习态度由于外在因素影响变得散漫,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这些原因使毕业设计质量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而为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要从端正学生对毕业设计的态度开始。

(2)提高指导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指导教师由于指导学生数量较多,同时又有理论课程的压力,部分教师在主观上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态度。为了提高指导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学校应加大投入,适当增加教师数量。另一方面,学院要制定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制度,对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进行约束。

(二)客观方面

(1)针对毕业设计选题形式单一,结构形式简单的问题,在毕业设计选题及开题过程中,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引导,在强调符合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且题目难度和工作量适当的原则下,除了设计类题目外,应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加入施工组织、工程预算、招投标等类的题目,丰富选题,达到百花齐放的目的。

(2)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应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管理。过程管理是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的关键步骤和基础工作。毕业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解决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毕业设计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最后的实践教学环节,具有综合性、实践性、独立性、规范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毕业设计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相互关联的,阶段性成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毕业设计的最终成果质量。为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应建立过程测量指标和过程控制方法,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进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过程管理应体现在毕业设计的每一个环节。

(3)由于指导教师研究方向的原因,可能对大部分教师来说,并不能熟练掌握毕业设计所涉及的全部内容,比如有些教师专精于建筑方面,而有些教师专精于结构方面。为了让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体现自己的真实水平,建议参考一些院校的做法,建筑部分、结构部分由不同的指导教师指导,使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专业方向密切结合,避免粗枝大叶。此外,由于部分指导教师比较年轻,没参加过具体的实践工作,理论与实践脱节。在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前,学院可利用校企合作基地,对指导教师进行培训。

(4)学校图书馆和学院资料室应及时更新和增加相关的资料。在毕业设计中,学生选择的题目各不相同,包括办公楼、住宅楼、教学楼、商业建筑等,而且学生数量较多。在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不管是在建筑设计阶段还是在结构设计阶段都涉及大量的规范,而在整个本科教学中,教材更新速度滞后于规范更新速度。因此,加强学生阅读和使用规范的能力是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的重要举措,更新和增加相关资料是毕业设计环节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5)改善教室条件,增加机房建设,购买相应的绘图、结构计算软件,尤其是设计所需的建筑结构设计软件和路桥设计软件。

(6)针对毕业生因找工作或参加考试,无法保证毕业设计时间的问题,除了加强过程管理外,还应在保证总的设计时间不变的情况下,考虑准备1~2周的机动时间,而这段时间就需要从教学计划入手,提前毕业设计的时间。

四、结语

毕业设计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能力的发挥,也是一所高校教育质量的直接反映,因此,为适应厚基础、宽口径的专业培养要求,落实质量工程改革,有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文章对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毕业设计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加强过程管理是毕业设计质量控制的关键步骤,而加强学生阅读和使用规范的能力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唐红元,刘保县.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11,28(4):114-117.

[2]杨光,张兆强,李文涛.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改善措施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1):114-117.

[3]童友枝.基于质量工程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模式的改革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9,24(8):1-3.

[4]戴素娟,卢玉华,高秋梅,等.提高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几点建议[J].中国电力教育,2009(8):134-135.

[5]吴晓枫,刘爱华,鲁业鸿.pDCa在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中的应用[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2):135-138.

[6]谢咸颂.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讨[J].价值工程,2011,30(5):13-14.

土建毕业设计总结篇4

关键词:土木工程;大土木;宽口径;毕业设计

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是学生从学校理论阶段向社会实践之间转换的最佳嵌入模式,是进入工程实际当中的无论是设计、施工、管理或科研的最好开始。同时也是毕业生自己独立进行工作的最佳开始阶段。在教育部提出的“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土木工程专业对于地方高校来讲必然是向应用型、实践型转变。但土木工程涵盖范围较广,涉及知识面较宽,针对性较强,故原有的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大土木教学要求,故为适应大土木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毕业设计故必须同时做出相应改革。本文主要毕业设计所做的教学改革提出一些地方高结合延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校应对新形势下的大土木教学改革的工作方法。

1大土木背景下的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设

自1998年各大高校扩招以来,对于地域处于不利条件下的地方性高校,因多方面因素生源质量不断下降,但教育部又提出“强基础,宽口径,多方向”的专业办学思路,故延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根据陕北地方经济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北京要求,结合学生就业需求和服务地方的需要,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分方向进行培养false。强基础是实现宽口径的基本前提,一名工科专业学生,首先应学好工程基础课程,而后才可能应用这些基本知识与理论,在服务地方和个人兴趣的领域发展自己的装也知识和技能,所以,“强基础,宽口径”是大土木背景下人才培养的共同要求,针对人才培养个性化要求,各院校均推出了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因此在制定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我们遵循“用得上,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的原则,从重视实施传授到重视能力培养的转变,来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和组织土木工程专业整个教学过程,尤其是对于毕业设计的积极探索。

2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基本要求

毕业设计的题目决定了内容,故科学选题是关键。土木工程毕业设计应该尽可能以实际工程为目标进行毕业设计。在满足基本教学要求和培养目标下,尽可能结合工程实际的项目选题,以促进学生应用新技术、新知识,促进学生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题目应有深度和广度能使学生在毕业设计中结合应用所学知识。毕业设计课程建设标准应具备以下一些要素:(1)全新教学大纲。教学大纲,不是学习内容简单的堆砌,而是对于毕业设计课程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不只简单讲授大纲,还应指导学生自学纲要。教学大纲除对基本内容提出要求外,还应根据学科发展不断更新,阐明本课程与相关课程联系,充分体现课内、课外教学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2)全新教学方法。实施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讲清思路、突出重点。恰当处理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关系。(3)适宜教材。必须建立一批教学辅助材料。编写一些参考书、实验指导书等等,以培养学生掌握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

3毕业设计应注意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

Bim是BUiLDinGimFoRmationmoDeLinG,是一个概念,一般翻译为建筑信息模型。大概的意思就是说有含有信息的建筑三维模型。能用来建模,编辑,管理等等这种模型的软件,都可以叫Bim软件。常见的有aU公司的ReVit软件。Bim软件的特性:Bim当然需要软件才能实现,所涉及到的软件可以分成很多类,从规划开始直到建筑物生命结束,可以分成很多的阶段,每个阶段都会有至少一种专业软件,如Bim建模软件,Bim机电分析软件,Bim综合碰撞检查软件,Bim造价分析软件,日照分析软件,结构分析软件,mep等等。目前,有auto-CaD、、Sap2000、斯维尔、pKpm、天正等国际和国内建筑设计软件系统。对于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来讲,利用Bim为学生讲授毕业设计的一部分内容即结构设计软件,使学生利用毕业设计的实际工作特点开展Bim验证性试验,强化学生对于大学四年所学知识的理解,将电算结果与手算结果进行对比,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可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对于土木工程专业,在当今社会(信息化、网络化)下,各种计算软件层出不群下(如pKpm、盈建科、广厦、理正、anSYS、aUtoCaD、迈达斯)学生应能够通过掌握现代辅助工具,更好的服务于将来的工作,为将来毕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应该强调以手算为主,计算机辅助设计作为验证性设计。然而通过引入Bim中的建筑结构软件,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毕业设计成果转换为计算机辅助计算,使学生可以把自己手算的计算结果和图纸与软件计算和绘制的图纸作对比,这样指导老师、毕业生通过对比计算结果即可知道自己手算结果正确与否,是否在工程设计允许误差的计算范围之内。使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的工作量能够大大减轻,并且使毕业设计的指导效果能够大大提高。

4结语

本文结合我院近几年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指导土木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发现,学生能够很好掌握建筑信息模型的各类软件,并且能够很好的应用软件计算结果修正自己的计算结果,从而能够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并且学生能够在日后的工作岗位当中掌握这方面的不同软件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在信息化浪潮中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吴小强单位:延安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董事尔.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2(1):18-21

[2]《2011~2015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11,5.

土建毕业设计总结篇5

关键词:土木工程;实践教学;优化设计

作者简介:李富荣(1982-),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讲师;胡艳丽(1983-),女,江苏宿迁人,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讲师。(江苏 盐城 224051)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C-c/2013/01/00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4-0179-02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首要任务。对于工科大学生,其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是高校教师的宗旨,也是当今社会企业经济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

近年来,企业愈加重视在校大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将其视为是否录用的首要条件。基于此,盐城工学院土木工程专业积极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构建了满足工程单位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大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均有较大提高,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一、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施工技术与管理、建设项目开发与投资分析、工程监理、咨询以及招投标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备注册结构、岩土、建造、监理、造价、检测等现场工程师的基本知识、素质和能力,具备团队协作等综合素质和能力,能够在房屋建筑、交通土建的勘测、设计、施工、咨询、教育、投资、开发及监理等单位或部门从事相关技术及管理工作。”要达到上述培养目标,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大教学环节。目前,在平时教学中,受学校办学条件、学生培养经费和现场实习难以组织等因素的限制,土木工程教学中的理论教学比重远大于实践教学,使得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有所弱化,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与就业。

土木工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工科专业,不仅需要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还必须参加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因为实践教学直接影响学生毕业后从事土木工程设计、施工等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因此,必须提高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不断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与理论教学相匹配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1]

二、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现状

1.实践环节学时较少

目前,不少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总学时逐年减少,教学计划偏于理论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各类实验、实习和设计等实践环节大幅度减少。比如盐城工学院土木专业很多课程设计仅1周,认识实习1周,生产实习2周,毕业实习2周,这些实践环节学时的安排已不能满足专业教学要求,影响了本科教学质量。其原因是实习经费紧张、实习老师人员配备不足等[2],使得实习时间得不到保证,从而不能满足当今工程单位对实用技术人才的需求。

2.现场实习得不到保证

对于应用型高校,大多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施工、监理等工程现场工作,工作环境较差,且存在一定的施工安全问题,再加上现在的大学生吃苦精神不够,实习中主动性、纪律性和积极性均较差。[3]同时,由于实习给工程单位带来了安全管理问题,有些单位不太愿意接受学生实习,或只带学生在施工现场走马观花便草草结束,以往长驻现场实习的情况已不复存在。

3.学校实验条件有限

有些高校实验设备陈旧,实验开出率较低,更不具备现场实验测试条件,导致实验环节强化不够,学生得不到应有的专业锻炼。[4]即使在正常开设的实验环节中,也是以常规实验项目为主,设计性、开放性、创新性实验项目很少。另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较少,很多流于形式,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实际需要。

4.指导教师实践能力不足

目前高校教师学历普遍较高,专业教师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许多专业教师本科、硕士、博士一直读下来,在校期间主要参与导师课题研究[5],缺乏施工现场工作经验,教师本身实践能力有限,不能完全胜任实践教学指导工作。

三、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优化的思路

1.制定新的实践教学培养目标

围绕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对于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紧跟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充实、优化实践课程设置,动态化设置课程,确保学生在校期间工程实践不间断。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实习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这是直接面向工程现场的一个教学环节。为此,在制定培养目标时要求大一完成认识实习,大二完成测量实习,大三完成生产实习,大四进行毕业实习。其中,生产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结束前进行,以便学生与暑假时间整合起来,延长学生的实习时间,加强学生的实习效果;同时,生产实习期间,学生需在企业工程师的指导下深入到具体工程技术岗位从事具体工作,完成实习日记,最后由企业工程师评定学生实习成绩。[6]

2.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

充足的实践教学经费是保证实践学时、达到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7]学校在实习环节上需完善政策、保障机制,加大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确保专款专用。加大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投入,完善现有实验条件,充实校内实验室资源,建立土木工程综合实验中心。实习基地建设需要工程单位与学校的努力合作,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高校需对工程现场进行指导,工程单位提供实习平台,把实习基地建设落到实处,从而建立良好的校企关系,保障实习的顺利完成。同时,可与大型施工单位共建实验室,为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从而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3.加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教师是实践教学环节执行的主导和核心,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因素。[5]我校实行青年教师到工程单位挂职锻炼制度,这对青年教师是大有益处的,一方面可以切身了解实际工程,积累工程经验,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另一方面可以参与企业科研课题,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也为指导学生进行工程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对于挂职锻炼时间,要求到工程单位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挂职期间要求青年教师定期交流,给青年教师创造更多的接触实际工程的机会,结束后提交挂职锻炼总结报告、成果以及实践部门的鉴定意见,最后考核与答辩,合格后作为技术职务聘任的必备条件。

4.增强学生实验创新能力

在实验教学中,传统实验属于验证型实验,为此增设了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制订新的实验方案、设计新的实验项目,增强了学生实验的参与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理论知识是如何转变成科技成果、服务实际工程的。例如,在土木工程专业岩土与地下工程方向可设置土体与岩石力学对比实验,这是对相关实验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和改进后形成的一个综合实验,其实验内容为采用诸如压缩、直剪、三轴等常规实验方法,对比分析土体和岩石的异同点,并且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步骤、要求等)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时间由学生向实验室老师申请确定,经批准后独立完成实验及实验报告。最后,根据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结果及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综合给出实验成绩。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拓宽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增强学生从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中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果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8]

5.创新毕业设计指导方式

作为应用型高校,盐城工学院创新了毕业设计指导方式,积极鼓励指导教师构建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并可以聘期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参与毕业设计指导工作,有利于毕业设计成果质量的提高。在团队指导毕业设计过程中,团队有总指导教师,每位学生有各自的指导教师,由3~5个学生共同完成一个总项目课题,这一项目课题可以是某一实际工程的全过程设计工作,或一个完整的科研课题;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团队成员相互交流,团结协作,充分利用专业规范,使之掌握了整个地下工程设计的内容、流程及方法,确保其厚基础、宽口径走向社会。[9]

四、结语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教学探索,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均有较大提高,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等逐年增多,考研率也逐步提高。实践说明,通过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学生的实践能力进步明显,但在今后教学过程中应继续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时展需要的毕业生。

参考文献:

[1]王志英,邹莉,李丹蕾,等.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3,(14):252-253.

[2]闫绍峰,孙月秋,廖国进.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大学生创新实践机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3):104-106.

[3]刘祥鑫,孙光华,李占金.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模式优化[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4):157-159.

[4]张颖,胡晓娜,付立彬.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3,22(3):115-118.

[5]孙建,赵光明.当前形势下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优化[J].中国外资,2013,(18):344-345.

[6]荀勇,李建宇.土木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

2011,20(4):30-34.

[7]郭兵兵,陈国祥,徐星.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J].中国地质教育,2011,(2):34-38.

土建毕业设计总结篇6

关键词:Bim;土木工程;毕业设计;以赛促学

1Bim概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建筑业从手绘图纸到CaD制图,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建筑信息模型[1](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的出现,将带来又一次技术上的飞跃。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建立建筑模型,体现建筑物的真实信息。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从场地布置及兴建过程到及营运,都可以随时提取建筑内材料的信息,建筑内各个单元、各个系统都可以呈现。对于传统CaD设计用矢量图形构图来表示物体的设计技术来说是个很大的改变,它的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使得Bim技术在工程中得到快速的发展。

2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现状

土木工程专业兴起已久,各个教学环节和基本教学条件和教学体系日趋完善,但是某些环节在方式上过去守旧,如大学随后的教学实践环节-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综合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以实际工程为基础,检验学生对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是学生对大学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整合过程。但是目前的毕业设计存在很多弊端。尤其是选题单一且深度广度不够,目前毕业设计都是由教师下发任务书,一位教师会带多名学生,在选题上多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且为多层建筑,高层,超高层建筑几乎没有,单一的设计选题主要出于以下几点原因:首先,过于复杂的选题对于学生来说,尤其是民办院校的学生,会造成大部分学生无法完成复杂的手工计算,同时对于指导教师来说,由于带的学生较多,对于复杂的选题,在检查和指导的时候存在很大的难度,这样就使得毕业设计的题目过于简单化单一化,缺乏实际工程的支撑,使毕业设计缺乏实践意义,并且滞后于现代技术,使学生在毕业后很难快速的适应目前的新技术,所学知识得不到充分利用。

3Bim在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为更好的达到毕业设计的实践目的,改革毕业设计的形式势在必行,在全国各种Bim大赛的促进下,我院本着以赛促学的理念,让学生多参加比赛,并成立Bim实训室,在毕业设计任务中增加Bim,采用Bim与手算相结合的方式完成毕业设计。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增设Bim课程,从早期培养学生对Bim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并在大学期间组织Bim比赛,CaD制图大赛等为毕业设计做好基础工作,将原来的CaD平面制图改成RiVit三维建模,从来的手工算量改成手算加pKpm计算机结构辅助计算。二维的施工图纸可以在Bim技术下实现三维的可视化,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毕业设计的兴趣。同时可以增加复杂的建筑设计任务,改善毕业设计单一的现状。

4结论

4.1从学生角度看,增加Bim对毕业设计的改革,在提高了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增强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为毕业后的实际工作奠定了基础。4.2从教师角度看,增加Bim对毕业设计的改革,可以减少教师的工作量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指导学生时可以从Bim软件中直接检验设计的失误并加以指导。4.3从用人单位角度看,增加Bim对毕业设计的改革,可以使招聘的学生快速的融入到现代的技术中来,在工程实践工作中有竞争的资本,减少员工的培养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在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快速的时代,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技术的发展,Bim技术在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的改革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为互联网+时代下培养一名合格的工程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关培.Bim总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吴小强.Bim大赛下的土木毕业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山西建筑,2014,4.

土建毕业设计总结篇7

关键词: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讨

中图分类号:tU一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a)-0141-02

近年来,由于国家大力开发基础建设,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火热。土木工程,在我国乃是全世界都是实践性性非常高的专业,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对培养建设领域的人才,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学本科教育的最后阶段,主要是进行毕业设计的教学。主要考察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有很强的实践性。同时,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学生从象牙塔的大学到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做好毕业设计的教学,对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改善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土木工程毕业设计的现状教学现状

1.1毕业设计与实际工程脱轨

从各大高校的毕业设计的选题中,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毕业设计的选题都是以教学楼、住宅、体育馆等这种模拟实际工程的房屋设计为主。高校学生到了做毕业设计的时期,通常都是由指导老师分组来进行题目自拟,导师确定好题目之后,再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题目进行毕业设计。学生确定好题目以后,按照要求完成相应的建筑方案设计,结构计算、绘制施工图等任务。一般来说,毕业设计的题目以民用建筑设计为主,比如商业住宅、教学楼、商场、体育馆、办公楼等都是常见的民用建筑,所以这些民用建筑的结构都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因此,对于超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钢结构、工业厂房等特殊结构要求的建筑设计,学生接触得比较少,甚至没有接触过,使得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接触层面较低,深度较浅、知识面不完整。

在毕业设计中,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学习后期一味的注重建筑工程设计,而忽略了其他的工程实践应用。对于非985、211工程平台的普通地方大学来说,毕业生除了少数的一部分进入了设计院、研究院等从事设计的企业,大部分学生毕业以后往往会去到工程项目上,去从事施工、监理或者检测等一系列一线工作。女生往往受性别条件所限制去从事造价、咨询等职业。这些工作往往和我们的毕业设计不太相关,高校的毕业设计严重的忽略了施工组织设计、造价决算预算等在实际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专业技能,因此,目前高校的毕业设计单一,与实际工程不相符甚至脱轨。

1.2高校毕业设计教学工作量大,指导效果达不到预期

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开始做毕业设计的时候,时间往往比较紧张。即使上面所说的毕业设计题目单一,内容相对简单,但是学生在短时间内还是无法有质量的完成毕业设计。在大学教育的四年里,前三年半的七个学期里,学生基本没有系统的学习过CaD、pKpm、3Dmas、斯维尔等设计软件,从而导致在毕业设计期间,需要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些软件的学习和应用,这一点就耗费了学生大量的时间。等学习完这些软件,毕业设计的时间已经过了大半,结果导致学生的毕业设计是匆匆忙忙的赶出来的,毕业设计的质量自然不高,甚至有很多学生连图纸和计算书都看不懂。

1.3指导老师专业素养较低

由于近年来国家对本科教育的大力扩招,各大高校的师资力量跟不上扩招的速度,高校引进了很多了年轻教师,使得有些地方高校专业课老师的专业水平比较低,这些老师对工程实践往往缺乏经验,对实际工程的设流程、施工不够了解,所以在毕业设计的教学指导当中也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对学生的毕业设计不能正确的指导。有的年轻教师专业水平足够,但是他们对培养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毕业设计的指导应付了事,严重影响了学生毕业设计的质量。

2土木工程毕业设计教学的创新改革

2.1毕业设计教学制度的创新改革

高校需要建立规范化的毕业设计教学制度,以便更好的引导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比如建立毕业设计选题的标准、指导老师的工作职责标准、毕业设计的评价标准等流程准则,加强高校毕业生毕业答辩的规范化。建议高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对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施工图纸、计算书等内容制定统一的格式标准,并在大学教育的前期阶段定期让学生用这种统一的格式联系写论文,使学生养成规范化,标准化的科研习惯。

2.2毕业设计选题的创新改革

目前,大多地方高校采用的是教师分组自拟题目的模式进行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这种题目的好处就是适用性能好,适用于大部分的学生。而对于一些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能突出的学生来说,应该适当的增加一些分析研究类课题。指导老师可以考虑把实际已经做好的建筑工程当做毕业设计,让学生自己定建筑方案,进行结构计算出图纸,然后和实际已经做好的建筑工程的设计图纸做比较,从而找出毕业设计中的缺陷。也可以做点小的实际建筑,由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后的毕业设计直接交由施工单位进行施工,并在施工期间发现设计的问题,这可以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专业性得到加强,并增加了毕业生的实践经验,一举两得。

2.3毕业设计指导老师的选聘改革

在毕业设计开始前的准备期间,学校可以根据教师评价系统来进行指导老师的筛选,由指导老师在毕业设计前的动员大会上介绍自己所指导的题目、方向和指导方法,让学生根据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和自己的兴趣来进行导师的自由选择。在土木工程专业相对薄弱的高校,可以采用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进行指导,聘请一些设计院,施工单位的技术专家,来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得学生真正能接受到来自企业的培训。校企联合培养,高校可以与企业签订协议,在毕业设计成果特别优秀的毕业生中选拔人才直接进入企业工作,既能帮助企业招纳真正的人才,又能帮助高校解决毕业生就业的问题。

2.4毕业设计环境的改善

很多地方高校由于对自己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不重视,使得该学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缺少科研经费和必要的实验场所。高校应该加大对土木工程专业的经费投入,购买相应的设计软件、绘图工具和图集规范等,建设专业实践教学基地,校企联合建立毕业生的实习基地,为学生做毕业设计提供良好的条件。

3结语

在培养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实践经验方面,毕业设计是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重要方式。该文通过分析了目前高校的毕业设计的现状,从毕业设计的选题、指导老师的专业素养等方面发现问题,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创新改革方案。为解决高校学生毕业设计质量不高提出了一些建议,旨在提升高校毕业设计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利群.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建设教育,2013(6):41-43.

土建毕业设计总结篇8

文献综述正文

毕业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前的最后学习和综合训练的阶段,是知识深化、拓宽、教学的重要过程,是学生学习、研究和实践的全面总结,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全面检验,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通过毕业设计,培养了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管理和社交能力,培养了独立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事业心、责任感。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顺利完成所承担的建设任务奠定基础。

本项目为缙云县邮政生产用房,集商用、办公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建筑结构的类别为二类,使用年限为50年,占地面积为3987m2,总建筑面积为3934m2,底层层高4.2m,标准层层高为3.4m。

多层及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大致有混合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剪力墙结构体系、筒体结构体系、巨型结构体系。混合结构的承重墙体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而加厚,不仅耗费大量材料,也减少了使用面积。框架结构体系是由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及基础为主框架,加上楼板、填充墙、屋盖组成的结构形式。框架形成可灵活布置的建筑空间,使用较方便。但是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水平作用使得框架底部梁柱构件的弯矩和剪力显著增加,从而导致梁柱截面尺寸和配筋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将给建筑平面布置和空间处理带来困难,影响建筑空间的正常使用,在材料用量和造价方面也趋于不合理,因此在使用上层数受到限制。正是因为如此原因,框架结构适用于办公楼、教学楼、商场、住宅等建筑。本设计的是多层建筑,建筑的高宽比H/B小于5,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建筑高度19.5m,

框架结构住宅是指以钢筋混凝土浇捣成承重梁柱,再用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浮石、蛭石、陶烂等轻质板材隔墙分户装配成而的住宅。适合大规模工业化施工,效率较高,工程质量较好。框架结构由梁柱构成,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这时,现浇楼面也作为梁共同工作的,装配整体式楼面的作用则不考虑,框架结构的墙体是填充墙,起围护和分隔作用,框架结构的特点是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但抗震性能差。所以选用框架结构体系较为合理。

框架是由梁、柱构件通过节点连接形成的骨架结构。框架结构的特点是由梁、柱承受竖向和水平荷载,墙仅起维护作用,其整体性和抗震性均好于混合结构,且平面布置灵活,可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也可构成丰富多变的立面造型。国外多用钢为框架材料,而国内主要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因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以下的一些优点:

第一:合理的利用了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受力性能特点,可以形成强度较高、刚度较大的结构构件。这些构件在有些情况下可以用来代替钢构件,因而能够节约钢材,降低造价。

第二:耐久性和耐火性较好,维护费用低。

第三:可模性好,结构造型灵活,可以根据使用需要浇注成各种形状的结构。

第四: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好,可通过合理的设计,使之具有良好的延性,成为“延性框架”,在地震作用下,这种延性框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同时它的防震性和防辐射性也好,亦适于用作防护结构。

第五:混凝土中占比例较大的砂、石材料便于就地取材。

因为钢筋混凝土具有这些特点,所以在建筑结构、地下结构、桥梁、隧道、铁路等土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混凝土以成为当今世界上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但是,钢筋混凝土也存在一些缺点,如自重过大,抗裂性能较差,隔热隔声性能不好,浇注混凝土时需要模板和支撑,户外施工受到季节条件限制,补强修复比较困难。这些缺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钢筋混凝土的应用范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钢筋混凝土的这些缺点正在逐步的得到克服和改善。

钢筋混凝土多层框架结构作为一种常用的结构形式,具有如下优点:

(1)建筑平面布置灵活,分割方便。

(2)整体性、抗震性能好。

(3)传力路线明确。

(4)墙体采用轻质填充材料时,结构自重小。

(5)承重构件与围护构件有明确分工。

毕业设计是对四年专业知识的一次综合应用、扩充和深化,也是对我们理论运用于实际设计的一次锻炼。通过毕业设计,不仅可以温习以前在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将学习和体会到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技能和思想。

“缙云县邮政生产用房结构设计”,在设计之前必须先充分理解建筑设计的内容,并收集相关的资料如建筑图集、结构计算手册及相关国标规范等,做好准备工作。

读懂建筑设计中的建筑图,如底层及标准层平面图、顶层平面图、主要立面图、剖面图,根据实际情况所选择的建筑方案,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考虑到实用、美观、符合教学目的等等各方面要求。

结构设计中根据承重框架布置方向的不同,框架的结构布置方案有横向框架承重、竖向框架承重、纵横向框架承重。多层框架是超静定结构,在计算内力之前,必须先确定杆件的截面形状、尺寸和惯性矩。为此,查阅了许多文献资料,包括标准、规范、手册、图集,以及国内外相关书籍、论文,明确了设计路线。

土建毕业设计总结篇9

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结构类课程设计在人才培养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结构类课程设计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基于整体性提出了结构类课程设计改革和实践方案。实践表明,提高了学生的工程结构设计能力和素质,缩短了学生毕业后工作的适应期。

关键词:

课程设计;结构设计素质;土木工程;适应期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重点课题GBB1212055;规划课题GBC1213115);黑龙江科技大学教学改革项目(JY14-88)。

目前,一般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都趋向于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土木工程专业的实践性很强,而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备的业务能力之一,是土木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土木工程结构类课程设计是本科生学完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和土力学地基基础等专业主干课程后,针对所学的各种不同结构体系和构件的设计理论、设计方法和设计计算步骤等内容进行的阶段性总结及设计训练。同时,进行结构类课程设计既是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的基础,又是学生毕业后从事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技术咨询等工作的前奏。结构类课程设计教学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后从事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能力和素质,也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就业质量,但是,大多数高等院校的结构类课程设计的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不能适应新新形势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要求。分析表明,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各门结构类课程设计的设计题目和设计内容相互独立,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并没有充分考虑各门课程设计之间相关性;(2)各门课程设计的题目来源和设计内容的工程背景不详,缺乏与实际工程的紧密衔接,缺乏应用性;(3)各门课程设计的任务书中所给基础性数据和参数过于具体,不利于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4)课程设计的过程管理,质量监控和成绩评定缺乏有效机制;(5)条件保障有待于加强,必要的课程设计指导书等资料匮乏。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进行结构类课程设计的改革研究与实践势在必行。因此,以系统论为先导,基于土木工程结构的整体性概念,加强结构类课程设计的多维度的研究与探索,对提高学生工程结构设计素质,实现学生毕业后从事结构设计的零适应期培养具有重要的显示意义。

1基于整体性构建结构类课程设计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

目标是改革和建设的导向,课程设计的改革亦应如此,明确培养目标是首要的工作。依据社会对土木工程设计人才的需求,明确结构类课程设计改革主要目标是:基于土木工程结构的整体性,培养学生从事工程结构设计和技术咨询等工作的能力和素质,实现毕业后从事结构设计零适应期。具体说,学生在学完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和土力学地基基础等结构类课程后,通过进行系统的课程设计进一步深化对结构体系和各结构构件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设计方法和公式的理解和应用,并且从土木工程结构整体上把握不同结构体系及其基本构件的具体设计方法和步骤;加强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结构电算分析、绘图等)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设计资料和参考文献查询与检索能力的培养,以及对不同结构体系及其构件的结构施工图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从多维度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工程意识、工程设计能力等)、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和品质等。土木工程结构是由各种不同受力状态的构件组成的一个空间结构承重体系。对于建筑工程来说,任意一个建筑结构都是由竖向结构承重体系、水平结构承重体系和下部结构承重体系组成的空间承重骨架,这三部分承重体系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连接,组成一个一个系统。这样无论以哪一部分体系为内容进行课程设计,都应该基于整体(系统)性去分析相互之间的关联性[1-3]。传统的结构类课程设计内容体系包括单向板肋梁楼盖结构设计、单层工业厂房排架结构设计、钢屋架结构设计和基础工程结构设计。由于混凝土结构的装配式单层工业厂房排架结构在目前实际工程中应用较少,且在排架柱设计时,内力组合理论与框架结构中框架柱的内力组合理论相同,因此在新的课程设计内容体系中将其取消。根据土木工程的专业主干课课程体系构建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方向)结构类课程设计内容体系。结合一幢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工业厂房(附带有多层砌体结构办公楼)。从房屋建筑工程结构整体性的角度编写结构类课程设计任务书,内容包括总则(包含设计目的、工程背景资料、建筑图纸等)和各分项课程设计内容的设计要求及相关资料和参考文献,在课程设计任务书中体现出:钢屋盖结构课程设计主要是设计框架厂房的屋盖,混凝土梁板结构课程设计主要是设计框架结构厂房及砌体结构办公楼的楼盖和楼梯;通过完成屋盖和楼盖结构设计,即可确定出由屋盖和楼盖传递给框架和墙体的荷载,这样就可以进行框架结构和砌体的课程设计。砌体结构课程设计主要设计砌体结构部分的墙体、墙梁、过梁、圈梁和雨篷等。上述四项课程设计内容的完成,即完成了整个建筑结构体系的上部结构体系的结构设计,也确定出了上部结构传递给基础的荷载;再根据地质条件等其他因素,进行基础工程的选型和设计计算,完成基础的结构设计[1]。

2基于整体性培养学生结构设计能力及创新意识和能力

结构设计是一项富于创新的工作。在课程设计任务书中,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要求和建筑模数的要求给定相关的尺寸(柱网尺寸、标高、层高等),通过这些尺寸的合理交叉使班级每个学生具有一组基础数据;对于楼面的做法、楼(屋)面可变荷载等都不直接给出,由学生自己设计或查阅资料确定,这相当于每个学生的设计方案计算都不尽相同。对于结构体系的具体结构形式也不做明确的规定(如混凝土梁板结构课程设计中不明确要求必须采用何种结构形式的楼盖和楼梯等),让学生根据结构实际情况进行结构设计,这样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集中在第六学期8周的时间内系统地完成规定五项设计内容,每项设计内容完成后,要求学生要保存每项课程设计数据和成果,以便进行下一项课程设计时应用到上一项课程设计的数据,保持其设计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同时,建立每个学生课程设计档案,最终完成五项课程设计后,使每个学生的各项课程设计的设计成果归档到一起,统一保管,有利于学生在第8学期进行毕业设计时提供参考。基于整体性学生系统地完成了任务书中规定的五项课程设计内容,实现了一幢建筑的整个结构设计,既完成了结构的上部承重体系(水平承重体系和竖向承重体系)和下部承重体系的结构设计。这样组织开展课程设计,系统地巩固了学生所学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和土力学地基基础等结构类课程的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提高了学生结构设计方面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设计既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又提高了学生对建筑结构设计的整体性认识。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用于结构分析和绘图的软件(如pKpm、天正、CaD等)也较多,结合建筑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开设,在课程设计中,对于每一分项课程设计,要求学生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相结合。要求至少一张手工绘图,目的在于强化手工绘图的基本技能;同时,要求学生至少一张计算机绘图。对于结构设计计算,要求采用电算和手算相结合,应用电算对手算进行复核[4-5]。结构类课程大作业也是对学生所学专业设计知识在实际工程设计中的综合性训练,有针对性地安排设计型大作业,可以实现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系统设计训练,及时检测学生生多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实现对课程设计起到良好的衔接和促进作用。例如,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中,当讲完受弯构件纵向钢筋的弯起、截断和锚固等内容后,就可以及时地给学生布置一道均布荷载作用下外伸简支梁设计的大作业,主要是强化学生对受弯构件纵向钢筋弯起、截断和锚固等构造要求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完成此大作业后,有助于加深理解肋梁楼盖结构和楼梯结构中各类梁的纵向钢筋构造要求。此外,结构类课程设计内容体系中取消了单层工业厂房排架结构课程设计,但单层工业厂房排架结构内力计算及组合的方法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加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可以安排排架结构内力计算和组合的大作业。

3基于整体性加强过程管理、质量控制和评价机制

结构类课程设计的时间比较紧,设计计算和绘图的工作量较大;并且一般高的院校第六学期的结构类课程设计和高一年级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同时进行,教师指导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工作量较大。为此,在第五学期相关结构类课程的结构设计内容讲完后,就把课程设计任务书发到学生手中,使学生能结合所学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前思考和准备课程设计。将课程设计紧密融入相关课程教学中;同时,任课教师在结构类课程教学中既要给学生讲清本门课程的课程设计内容和课程设计的必要性,又要讲清课程设计直接相关的内容,特别是指出学生设计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在具体设计时,指导教师要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进一步重视课程设计,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学生制定较为详尽的课程设计进度计划,按计划每天加强指导和考核,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意识和严谨、务实的工程师品质,保证课程设计按时高质量完成。五个分项课程设计内容构成一个系统,各分项课程设计按照“3+1”人才培养的要求,集中于第五学期完成,综合性较强,因此对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和水平以及时间的保障也提出了较高要求。为保证指导质量。依据教师专业能力优势,对指导教师实行分组,每组集中对一个或几个班级进行指导,要求每组指导教师对五项课程设计内容的指导,分工协作;对于不同分项课程设计内容的指导实行主指导教师负责制,且对于不同分项课程设计内容的指导实现指导教师的优势互补。避免一位指导教师集中指导一个或几个班级课程设计时,在时间上和指导能力与水平上的不足。改革课程设计的评价办法,基于整体性原则,在考核结构方案和结构选型的合理性、设计计算的准确性和图纸绘制规范性的基础上,还要结合平时的表现考核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并且有必要通过答辩的方式进一步考核学生课程设计是否存在抄袭、对设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情况[6]。同时,指导教师通过对课程设计的指导、审阅和答辩,及时进行总结和研讨课程设计中存在问题和不足;并且也有必要针对学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组织召开课程设计专项总结会。这样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设计的水平。

4基于整体性加强条件保障机制建设

良好的教学条件保障是完成高质量课程设计的基石。对于结构类课程设计的整体性改革,结合学生的特点,编制高质量的课程设计指导书是重要的条件保障之一。结合结构类课程设计任务书编写其课程设计指导书。针对学生初次进行结构设计的特点,指导书中应详细说明各结构体系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设计步骤;并且编写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实例及设计计算和绘图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同时,指导书中的工程实例集中反映现行结构设计规范条文的应用、最新科研成果及工程经验,这样通过工程实例引导学生加深理解所需理论知识,进一步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提高课程设计质量。

5结束语

上述结构类课程设计改革的研究成果已经过两届毕业生的实践性教学中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工程结构素质得到了提高,促进了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从学生就业来看,近两届毕业生到设计单位就职的明显增多;信息反馈表明,这些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明显体现出适应期短、上手快的特点,得到了工作单位的认可。

作者:薛志成裴强李长凤杜文学杨磊单位:黑龙江科技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大连大学土木工程技术研究与开发中心

参考文献:

[1]薛志成,徐晓红.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类课程体系优化设置及建设的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5):97-101.

[2]江树勇,任正义,赵立红.基于系统论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研究[J].高教论坛,2009(3):81-83.

[3]郇筱林,戴素娟.土木工程专业钢结构课程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J].高等建筑教育,2015,24(5):103-105.

[4]肖鹏,李琮琦,康爱红.基于系列化模式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0,19(5):128-131.

土建毕业设计总结篇10

由于建筑行业有着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要想成为优秀的应用人才,必须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可以在第七个学期,通过讲座、模拟考试等方式进行建筑师、结构师、建造师和造价师等执业资格考试训练,为将来顺利获取执业资格打下坚实基础。在传统的土建类群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融入社会调查、工程实训和注册资格考试实训这几项内容后,新构建的实践体系对于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必将起到强有力的保障作用。

二、加强各实践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

土建类群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的项目较多,不同环节之间的教学目标虽然存在不同,但是总体的目标却是一致的,而且诸多的实践环节的知识体系存在有机联系,因而很多环节在学习内容的选择、实践方式的确定和考核方式的确定等方面可以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实践环节学习的一体化。以《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和《工程估价》这三门课程为例,这三门课程的实践环节有施工生产实习和各自对应的课程设计。以前的方式是:先在学校完成各自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选用的图纸各不一样),再进入实习工地。学生进行这几项实践环节之后,对于工程施工方案的确定、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工程造价的确定以及现场的管理这几个方面的知识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如果这几门课程的实践环节能够实现有机结合,如:先让学生进入实习工地,按照实习要求完成任务,回到学校后,以各个学生所在实习工地的工程为背景,先后进行工程造价的确定、确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等课程设计,结合施工现场已经实施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预算文件等进行对比,分析各自的优劣。这种方式不仅将这几门课程的知识体系有机贯穿起来,而且使学生比较完整地掌握了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组织和造价控制等过程,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另外一方面,这种方式也弥补了校内实践“纸上谈兵”的缺陷,将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现场实践结合起来。从考核方式上来讲,除了考评学生上交的实践成果外,还可以针对这几项环节举行综合答辩,更全面地考查学生是否达到将“知识转变为能力”的考核目标。加强各实践环节间的内在联系,关键在于各负责人在制定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方案时,能够相互沟通、相互协调配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先后顺序的确定等方面实现一体化设计。

三、变革毕业设计模式

毕业设计是本科生的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在工程实践中,应用能力除了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外,很大程度上更体现在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上,同时,工程实践也需要学科之间的交融。当前高校土建类群的毕业设计,强调的是学生达到的技术深度和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因而各专业大多是以工程建设某一阶段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为主题确定毕业设计的内容,由学生各自独立完成。这种模式没有将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出来,影响到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新的毕业设计模式可以采用以下几种:

(1)跨专业团队组合这种模式可以将土建类群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专业组合起来,如建筑学专业和土木工程专业组合,要求组团的学生完成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这种方式使得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在做建筑设计时,必须考虑到结构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也使得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在进行结构设计时,注意与建筑设计人员的充分交流和沟通。也可以让建筑学、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多个专业进行组队,完成工程项目从可行性行研究、项目策划、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到确定施工方案、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造价控制等一系列工作。

(2)专业内部组队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将参与毕业设计的学生划分为3-5人一组,给定一个项目,要求学生完成在不同阶段如决策和设计阶段、项目承发包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决算的工程计价,通过一个案例,学生就可了解工程项目完整的计价过程,掌握各阶段计价的方法和重点。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组队的模式一定既要有分工,也要有合作,既要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也要锻炼团队协作精神。这就要求毕业设计指导老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时,对于毕业设计任务的分配上注意到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有所侧重,在管理上要多下功夫,使得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