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实习自我评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3:17:00

幼师实习自我评定篇1

通过实习你可以认识到自己内心的真正想法,当你决定继续从事幼师行业的时候,一定要全身心的投入。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幼师自我评价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

幼师实习鉴定表自我评价范文一: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印记,因为这些印记见证我这样一个新生的成长。在过去半年的内,通过不断地学习,团组织使我健康成长,使我认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在这繁忙的一年中在团组织的关心下收获不少。我收获了很多很多.时间就是这么无情头也不回的向前走着,而我们却在为了不被它丢下死命的追赶着。是的,谁都不想被时间丢下.而我们也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点一点的成长.而美好的纯真随着风雨的磨灭化成了成熟.或许这正是成长的代价.回想自己还是学生的那段日子,显得是那么的遥远。我在憧憬中懂得了来之不易的珍惜;在思索中了解了酝酿已久的真理;在收获后才知道努力的甜美。突然觉得自己似乎明白了许多事情,但是仔细琢磨后又不尽然……原来过去所见所识都是那么的偏见而又肤浅,以前的天真似乎在一瞬间幻化成无知和可笑,我想谁又不是这样的呢?或许在以后也回嘲笑现在的渺小……我们不得不笑并含着热泪坦然回首我们所走过的每一步路:

在日常生活上:以前我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半大孩子,而通第一学期开学前过7天军训生活和这几年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使我养成了独立性,不再娇生惯养,现在我已经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了。

在学习上:如果考上中专是我人生的一个新的转折点,那么念法律系就是我那个阶段的冲刺。过去的已经无法挽回了,唯一能够做的,而且作好的就是现在学习的目的异乎寻常明确,就是学习门类繁多庞杂法律知识,学得一点知识技能为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的选择多一些安身立命的本钱。我深深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如何。面对二十一世纪这个信息知识爆炸的时代,面对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我认为离开了知识将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废人。以资本为最重要生产力的资本家的时代将要过去,以知识为特征的知本家的时代即将到来。而中专时代是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黄金时代,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又是世界一流的,我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和机遇,用知识来武装彻底自己的头脑,知识是无价的宝藏。那时,合理安排时间,调整好作息时间,分配好学习、工入党申请书范文作、娱乐的时间。时间是搞好学习的前提与基础,效率和方法更为重要。其次,要保质保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般是她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具有很高的价值,应认真完成。认真对待考试,考前认真复习。另外,积极阅读有关书籍和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经常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搞好师生关系,师生相处得融洽和睦;抓住点滴时间学习一些其它专业领域的知识,知识总是有用的。在这学期的期中考试中,尽管取得一些成绩,但离心中的目标还很远,仍需继续努力,抓紧自己的学习。知识无止境,探索无止境,人的发展亦无止境,我还有很多的知识需要学习。

幼师实习鉴定表自我评价范文二:一个月的实习期转眼逝,通过一个月的实习,我得到了一次较全面的、系统的锻炼,也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和技能,学习期间,我从班主任老师和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关于班级管理方面的经验,学会了怎样运用学校所学知识结合带班实际提高幼教工作。更学会了怎样大胆地与小朋友沟通、建立自己在幼儿眼里的威信。

实习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积累了不少经验。记得在开始实习的第一周,带班生活让我感觉到很陌生,心里知道应该先和小朋友一起玩,这样才能较快与他们进行沟通,才能让他们了解和接受我。但由于胆怯,我始终没能大胆的跨出够与小朋友一起玩耍的第一部,心里也很怕以后的实习日子该怎么办。每次一听见老师叫我去与小朋友一起玩,我就害怕起来,因为我不知道应该怎样超越我自己心理障碍,才能与小朋友一起沟通一起游玩,更不用说让我去试教了,经过老师、老师的鼓励和一段时间的适应后,我渐渐地跨越了自己心理障碍,慢慢地进入了教师的角色,能与小朋友一起游玩沟通并开始上课了。开始,我很有自信,心想:我才不怕上课呢,与小朋友上课多容易埃但是我的想法错了,当真的到了上课的时候我又开始害怕起来。指导老师帮我说了开头语,接下来的课就由自己上了。由于害怕,上课时的说话声音就越来越小,到一半的时候,小朋友就开始起哄了,是班主任出面才帮我收拾了残局,通过与班主任指导老师的沟通后,我知道了怎样建立自己在小朋友心目中的威信。上课时该怎样与小朋友进行沟通。到后来的几个星期,我上课的时候就不用班主任的提醒和帮忙管理课堂纪律了,自己慢慢熟悉了幼儿的管理方式方法后,上课的时候就懂得怎样吸引幼儿的目光,怎样使幼儿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不过在户外活动和音乐活动课上,组织幼儿游戏前的队伍整理方面,还需要多加努力。

幼儿园的实习生活,让我受益不少。首先学会了怎样与老师和幼儿的沟通,学会了给幼儿上课和做游戏,学会了怎样在备课写教案。其次是越来越觉得与小朋友一起上课、做游戏是一件多么的开心的事。但我也深深地体会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其它各方面如语言、表达方式、心理状态以及动作神态等也都是要有讲究的。在此,我衷心的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老师、老师和幼儿园的领导;同时还要感谢关心和帮助过我其她老师阿姨们。

不觉就要实习完毕了,这个实习将会是我生命中最难忘的日子。须然一开始的时候很怕,但现在想来,日子还是过去了,以后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不会再对自己失去信心。

幼师实习鉴定表自我评价范文三:在这一个月里,我学习到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也感悟到了许多,从老师们身上,我看到了园丁们散发出的耀眼光芒,给了我在实习生活带来了许多启发性思维。在校期间总会认为当一名幼儿老师肯定很好玩,很轻松,但在这里我改变了这个想法,每上完一节课我都有最大的感触:想当好一名幼儿老师实在不易!

刚开始听带课老师跟孩子们上课,认真学习她上课的方式和怎样管好课堂纪律。即使那样,我还是遇到了许多师范学校里没学过、事先也没有料到过的难题。毕竟试教的时候和正式去教室上课的时候的心态是很不一样的。同时也佩服老师对付这些孩子们的方法。用小组比赛来管他们的纪律,一来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二来还为课堂带来一些活力。使课堂上不那么死板。听了几节之后我就开始试着讲课,一开始孩子们会乱成一团,不听你讲课,我用了老师的那些方法,可是发现后来慢慢的,他们开始接受你还有喜欢你,这是实习期最有高兴的事。也使越来越喜欢幼师这个职业。

我们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有班主任工作。也组织了一次主题班会活动。幼儿园艺术节,我帮着班里的小朋友们安排节目,帮两个班安排画版。使我在实习期忙碌但很充实。同时也明白做好老师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其他课外知识,这样才能让你的学生在和你打成一片之外还能尊敬你。这样忙碌的实习生活我进行了一个月,而这个月的每一天我都做好了幼儿园实习工作总结。

实习时间是短暂的,我的受益却是无穷的,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幼师。

幼师实习自我评定篇2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数码钢琴课一包一表任务驱动三维学习评价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团队协作等形式完成任务,并在学习过程中建构知识和技能,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中职各个专业的高效运作,我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推出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的“一包一表”(学习任务包和学习评价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即“课前”教师与幼师生以钢琴课一个学习单元的学习内容共同协作开发“一包”(学习任务包),并运用信息技术发给钢琴学习小组每个成员的手机里,通过集体学习的监督作用预习预练“一包”(学习任务包);“课中”以因材施教为教学原则搭建各种展示自我平台汇报“一包”(学习任务包)的学习情况,根据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即一个学习单元结束后,通过注重任务学习过程评价的“一表”(学习评价表)总结和反馈任务学习情况,总结经验教训,激励(驱动)学习小组每个成员积极完成“一包”(学习任务包)的教学模式。“一包一表”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拓展运用,它以“一包一表”的形式实现对“任务”的有效驱动。

一、实施“一包一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原因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数码钢琴课在实施“一包一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之前采用集体授课模式,即一间教室里放着几十台数码钢琴,一位老师同时面对几十位幼师生授课,钢琴教师在课堂上讲理论、示范技能,幼师生在下面进行简单模仿,这种教学模式称为钢琴集体课。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这种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课堂上往往是教师在台上“满头大汗”一节课,幼师生在下面“逍遥自在”一节课,造成这个问题主要有下面几方面原因:

(一)学生学习缺热情。

幼师生大部分来自于初中学习的失利者,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较差,对待学习有着先天的“恐惧”心理,学习习惯较差,缺乏积极钻研精神,经常课前不按老师的要求进行预习预练,课后对于老师课堂上所指出的作业错误没有及时更正,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

(二)教学手段缺创新。

数码钢琴集体课虽然节省了部分教学资源,但教学手段仍然采用“填鸭式”的“三步曲”,即教师说教示范-幼师生简单模仿;幼师生练习-教师纠正;幼师生再练。这种教学手段,教师是“说教王”,突出的是教师反复的说教,因而教学手段单一乏味,课堂师生之间互动少、课堂学习气氛沉闷。

(三)学习评价缺合理。

学习评价沿用传统的一次单元、期中、期末考试等“一锤定音”式“论英雄”,再根据成绩高低排名次、评优评先等,这种简单、粗暴的学习评价方式严重打击了幼师生的自尊心,导致她们对钢琴学习的自信心“渐行渐远”。

鉴于以上问题,我们采用“一包一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代替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幼师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师生团体协作精神、提高创新思维、善于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实施“一包一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优点

“一包一表”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强调“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以钢琴教师为主导,幼师生为主体,在互动协作过程中实现对钢琴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建构,幼师生在“做中教”、“做中学”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下完成对钢琴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如表1:

三、“一包一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

数码钢琴课是一门集现代信息技术、音乐基础理论知识、音乐情感表达、钢琴弹奏技术等于一体的综合技能课,对于刚刚接触钢琴学习的幼师生来说存在不小的难度,如何引导幼师生学好这门技能课是每位钢琴教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一包一表”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强调“课前”(新课授课前)、“课中”(课堂中)、“课后”(学习过程评价)三个教学环节,重视钢琴教师的启发诱导的主导作用,以幼师生为主体协作参与“一包”(学习任务包)的开发;以因材施教为原则搭建各种展示自我平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注重学习过程性评价激励幼师生学习;让幼师生在“做中教”、“做中学”的过程中建构钢琴知识与技能,使她们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课前”开发学习任务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前”即钢琴新课授课前,教师引导幼师生互动协作开发由钢琴学习视频、学习导向文档等组成的“一包”(学习任务包),在“妙趣横生”的开发过程中提高幼师生善于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能力,在“润物细无声”中建构钢琴知识与技能。

1.成立动态协作学习小组。

钢琴学习能力因人而异,因此把学习能力相近的幼师生根据“同组同质”的分组原则,每6~8位幼师生划分为一组,每组选出一位学习能力较好的幼师生作为组长。协作学习小组的作用是共同制作“一包”(学习任务包),并组织新课前预习预练、小组成员互相监督学习、小组学习评价等。

2.协作开发技能学习视频。

钢琴新课授课前教师引导学生准备录影工具、布置录影场地、维持场地秩序、共同确定录影内容等,把一个学习单元里的钢琴弹奏技术录制成学习视频。比如学习单元里关于正确坐姿、正确手型等,在钢琴教师示范下拍成学习视频。再如把音阶、和弦、琶音、练习曲、乐曲等分门别类制作成小小的学习视频,然后通过网络发送到学生的手机里,并根据学习内容进行课前预习预练。

3.协同制作学习导向文档。

学习导向文档由指导学习的文字说明或者图片组成。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幼师生美术手工制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把钢琴学习的章节、单元知识等制作成指导学习的电子文档、卡通图片等,遇到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时,采用游戏、角色扮演等加深理解,比如在讲解三和弦do、mi、sol的转位时,我让三位音乐基础较好的幼师生手持制作代表do、mi、sol的卡通图片进行位置互换,并用准确的音高唱出来,终于让幼师生明白了和弦原位、一转、二转的原理,幼师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掌握了知识,同时活跃了课堂。

(二)“课中”搭建自我展示平台,激励学生自我欣赏。

以因材施教为原则搭建个别课、小组课、观摩课等多种幼师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在幼师生展示自己才艺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制定针对性的学习任务。

1.搭建学生自我展示平台,定期举行观摩课。

搭建幼师生自我展示平台,即幼师生每个学习单元结束后开展一次教学观摩课,协作学习小组成员定期汇报“一包”(学习任务包)的学习情况,通过现场互相点评方式指出学习上的不足,小组成员荣辱与共,及时反馈钢琴弹奏的基本知识、要求、技巧等方面的缺陷。

2.以因材施教为教学原则,定期举行小组课。

幼师生钢琴学习存在个体差异,一个学习单元结束后,同组成员学习进度逐渐拉开距离,小组成员将接受学习程度不一样的“一包”(学习任务包),因此在每个学习单元完成后要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分组,任务学习完成度相近的重新安排在同一组,并定期以小组为单位授课。

3.正视学习能力个体差异,定期举行个别课。

钢琴学习能力因人而异,因此定期轮流指定幼师生进行个别指导,深入细致地指出她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对于学习能力较强、较快完成“一包”(学习任务包)的幼师生,要及时调整学习任务,适当增加一些难度。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则要降低难度,并根据情况布置针对性的练习,比如《哈农》、《钢琴进阶》等练习针对手指独立性差的幼师生;《车尔尼718》、《左手音阶、琶音》等练习针对左手不灵活的幼师生;《巴赫初级钢琴曲》练习针对双手协调性差的幼师生。

(三)“课后”构建三维学习评价,实现任务有效驱动。

改变传统钢琴课“一锤定音”式的学习评价,重新构建以“学习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为基础的“三维”学习评价体系,一次单元学习结束后,学习小组成员根据“一包”(学习任务包)的学习情况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综合评定学习成绩,注重评价幼师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团队协作学习精神、创新思考问题能力等,激发(驱动)幼师生学习兴趣,如表2:

1.学习能力评价。

学习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学习能力评价主要是针对幼师生是否充分利用钢琴“一包”(学习任务包)的学习内容参与学习、课前是否预习预练等。

2.社会能力评价。

社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行为能力。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社会能力评价主要考查幼师生是否积极参与钢琴“一包”(学习任务包)的开发、学习态度是否端正、是否认真听课并做好笔记、主动提问、保持琴室卫生等。

3.专业能力评价。

专业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与其相应的知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对于学生专业能力上的考核主要是考查幼师生“一包”(学习任务包)的钢琴理论知识和弹奏技术掌握情况等。

总之,“一包一表”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钢琴集体课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教师与幼师生在共同制作“一包”(学习任务包)的过程中建构了知识与技能,提高了创新思维和问题研究能力,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课中搭建多种展示自我平台和课后构建科学合理,重视学习过程的“三维”学习评价激发了幼师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幼师生由原来“厌学”、“畏学”的消极学习态度为“好学”、“乐学”的积极学习态度,促进了幼师生钢琴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为今后的就业做好了准备。

参考文献:

[1]白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教育与职业.

幼师实习自我评定篇3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发展评价;教学质量

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幼儿发展评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帮助我们及时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也能够帮助我们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进行更好更有效的教育,对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要对幼儿的发展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尊重每一个儿童之间存在的差异,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大把抓、一刀切,要针对每一个儿童的发展进行培养,促进每一个儿童的全面发展,另外我们也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重视儿童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对于评价的结果不要过于简单化,要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正视幼儿发展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在幼儿的发展评价过程中,我们要充分重视强调和鉴定的功能,不要一味地追求评价的结果,并根据这个结果将幼儿分成若干个等级等等,这样极大地伤害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因此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儿童之间存在的差异,对每一个儿童都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要对幼儿发展评价有个正确的认识,充分发挥发展评价对于儿童发展的促进功能。通过我们的发展评价,要让每一个孩子都建立起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另外,评价的内容也不要过于单一和片面,这些都会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容易造成幼儿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或者是认识不到自己的长处而过于自傲或者是自卑。在很多幼儿园的幼儿发展评价中,其评价内容主要是针对儿童的知识和技能两方面,对儿童的非智力因素却不是很重视。儿童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非智力因素都是儿童综合素质的体现,我们要充分重视这种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例如孩子们在活动中表现出的独立和自信以及主动求索、乐于助人等,这些都是儿童非智力因素良好发展的表现,我们要充分重视儿童在活动中表现出的这些优秀的非智力因素,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避免单一和片面的发展评价对儿童优良综合素质的扼杀。

在评价过程中要避免传统模式将幼儿置身于一个预先设定的共同标准或者是常规模式下,要充分尊重儿童发展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更不能沿袭传统模式中教师人为地将幼儿特质纳入事先预测和控制的框架之中。传统评价把幼儿置身于一个预先确定的共同标准或常模下,将幼儿的特质强行纳入成人预测和控制的框架之中的做法,应废除根据某个既定的目标用整齐划一的标准将学生分成优、良、中、差几个等级的做法,要重视儿童个性发展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注重发扬儿童的个性和潜在的创造性,要通过我们的评价,全面而综合地反映儿童发展的实际情况。

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不要一味地采用定量评价和教师评价,要鼓励学生自我定性、自我评价。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认识自我。在传统的评价模式中,教师过分地强调定量评价,只重视对幼儿科学性的体现,忽略了很多评价内容,如儿童在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参与兴趣、对知识的求知欲望、是否有良好的个性和品质、责任心的大小等等,这些都是不能用定量的评价来反映的。与此同时,定量的评价无法做到对幼儿发展的全面性评价,也无法对儿童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对于教师确切了解儿童并且不断的完善教学措施和教学策略帮助甚微,也不可能实现发展评价的真正价值。另外,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充分重视幼儿的自评,提高儿童在这个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幼儿自我评价的能力。与此同时,我们在评价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评价过程的重要性,不要一味地重视评价的结果,因为结果只能反映出很小的一个方面,其全面性和客观性是比较低的,评价的过程才能真正地反映出儿童在个体发展中的个性,也才能帮助教师制订出更好更完善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对于评价的结果要正确的使用,不能让评价的结果成为形式主义,例如有些幼儿园把幼儿发展评价与教师的工作质量挂钩。掺杂了个人利益的儿童发展评价就很难做到客观和真实,很多教师为了凸显自己的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对评价的结果弄虚作假,掩盖了幼儿真实的发展情况。这些教师根据自己制订的幼儿发展评价来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这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极其不利的。这样的幼儿发展评价不但违背了评价要真实和客观的原则,而且对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改革毫无帮助。

当代的幼儿教育已经完全不同于以往,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都对幼教工作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诸多压力下,我们要正确使用幼儿发展评价,还这些评价以真实性和客观性,让幼儿发展评价切实为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改革指明方向,我们也要根据客观而真实的发展评价对我们的教育教学积极改进,树立正确的幼儿发展评价观,在教育教学中切实满足社会各界和学生家长对于幼教工作提出的要求。

二、尊重幼儿发展评价的发展趋势

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幼儿发展评价的功能,不能只注重对于其鉴别和选拔功能的利用,更要按照其发展的趋势,对其教育和促进发展的功能加以利用,全面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另外我们还要严格遵守幼儿发展评价以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为目标和价值取向的原则,充分、客观、全面地了解幼儿的真实发展水平,了解其发展的需要,掌握每一个幼儿的长处和缺点,并以此作为教育合力选择教育目标和教育策略的依据,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让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断的发展。

幼儿发展评价的内容不但要真实地反映幼儿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发展情况,还要如实地反映出幼儿在个人兴趣、情感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做到全面而真实,也要整体地反映出幼儿发展的综合情况,不要一味地重视对幼儿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反映,这与当前的教育发展趋势是格格不入的,也与《纲要》中提出的“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尤其是要避免只重知识和技能,忽略情感、社会性和实际能力的倾向”是相违背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重视幼儿在身体、认知、语言、社会性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情况,避免单一和片面的发展评价的产生,在发展评价中既要反映出幼儿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又要反映出幼儿在个人兴趣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让每一个教师都能正确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优势和个性特点,制订出良好的教学策略,因此施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的发展全面而正确,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在进行幼儿发展评价的时候,我们要充分重视每一个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体差异性,重视儿童由于身体素质、认知能力、情绪情感、社会能力、生活能力和生活习惯等因素而产生的个体差异,不能用同一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幼儿,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避免在传统的评价模式中采用一刀切的评价模式,多采用个体化评价标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在评价的过程中尽量少用横向比较,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尽量多采用纵向式评价,增强儿童的自信心,促进每一个儿童的全面发展。

另外,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将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结合使用,互补互助。传统的幼儿发展评价多采用一些诸如测验或者是问卷等可以量化的评价方式,这些虽然对于幼儿的知识和技能有着很好地反映,但是无法做到全面地反映幼儿的综合发展情况,而且这种方式也有欠客观和完全。知识掌握得好、技能使用得好并不代表着幼儿发展的状况就一定很好。因此,在进行幼儿发展评价的时候,我们也要加入定性评价,让两者结合,充分发挥两种方法各自的优势,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出幼儿发展的情况。对这两种方法的正确使用,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注意对优质资料的积累,将每个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真实地记录下来,例如可以采用录音、拍照、摄影等方法,为定性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这样不但可以准确而全面地对幼儿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也能够对幼儿的综合发展情况有一个比较客观而真实的掌握,方便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改革。

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把幼儿当成是教师完全支配的对象,也要让其成为评价过程的参与者,鼓励其对自己的行为和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在幼儿园中,大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评估和反省能力,教师应该对幼儿的这种能力加以培养,这不仅有利于教师能够正确客观的对幼儿进行评价,也能够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充分建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利于培养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为幼儿在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中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在对幼儿的发展评价中,教师要注重评价的过程,不能只一味地追求评价的结果,要根据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将评价的过程融入生活之中。与此同时,教师也要有效地利用其评价的结果,体现评价的真正价值。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发展的评价信息进行分析,掌握本班幼儿的整体发展水平,对自己的教学大方向做一个基本的定位。在此基础上,对评价信息进行深入的分析,了解每一个幼儿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个体教育策略,同时教师也应该将评价结果真实而及时地反映给学生的家长,让学生的家长正确认识孩子们的发展情况,更好地配合我们的教学工作。

三、引导家长用心对待幼儿发展评价

幼儿最早的学习场所是家庭,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母,每个家庭的父母都对孩子的初期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幼儿接受学前教育之前所形成的学习和生活的习惯都是来自于他们的父母,因此父母也要担负起作为幼儿教师的责任。对于幼儿的发展评价,家长有着独一无二的话语权,因为幼儿在家中的表现和行为相对于在幼儿园要放松很多,也真实很多,家长能够观察到大量、真实、自然的行为,对于幼儿的发展评价也最接近真实,因此家长要在幼儿的发展评价过程中主动配合教师对幼儿进行客观而真实的评价,帮助教师做出最为正确的教育教学方式。与此同时,家长还要给予孩子适量的家务工作,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在简单的家务劳动中体会合作和分享的乐趣,加强与孩子的交流。

另外家长要抓住孩子们“好表现、喜表扬”的特点及时教育孩子,家长应该学会尊重孩子、启发孩子、赏识孩子。家长通过细心的观察,搜集信息,及时了解自己孩子各方面的兴趣爱好,了解孩子多方面的发展情况,正确对待自己的孩子,认真对待对孩子的发展评价。家长对于幼儿的发展评价也要掌握一定的方式和方法。

四、关注幼儿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

传统的幼儿发展评价的模式只注重幼儿静态知识获得的结果和结论,对于幼儿是如何获得知识的积累关心甚少。而现代的幼儿发展评价讲求的是评价者对于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进行的观察、思考、假设、选择、推理等动态过程,关注幼儿在这个过程中能力的提高,学习迁移能力的展现以及在解决问题中所展现出来的学习兴趣、课堂注意力和为了解决问题所付出的努力程度。这些都是现代幼儿发展评价所要关注的内容。在幼儿阶段,了解孩子如何获得答案或解决问题要比判断孩子的行为结果是否正确要重要得多,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改进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力,这些都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也是当代幼儿发展评价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的幼儿发展评价中,教师要尽职尽责,真实而准确地对幼儿的发展做出最正确的评价,帮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信心来,也要通过我们的评价,真实而客观地反映出孩子的发展状况,掌握孩子个体发展之间的差异,对孩子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在幼儿的发展评价中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并将科学的评价观落实到幼儿发展评价的具体实践中去,有效地保证幼儿发展评价工作的展开。

参考文献:

[1]李海燕.幼儿发展评价研究综述[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9(5).

[2]刘霞.试析当前幼儿发展评价改革的基本走向[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Z1).

[3]沈小婷.从幼儿发展角度反思当前的评价实践[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6).

幼师实习自我评定篇4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数学教学;问题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5-300-02

一、农村学前教育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数学教学“小学化”严重

“我们一年花了3000多元钱,孩子上了一年幼儿园还不会认字、算数,我们把小孩送到幼儿园,是为了让他们学识字、算数,如果一天就是唱唱跳跳,做躲猫猫这样的游戏,我们自己不会教吗?”一位家长的话,道出了农村父母的普遍心态。现在,农村幼儿的父母很多在城市打工挣钱,负责监护的多是隔辈亲属,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这些家长往往不易接受现代幼儿教育理念,科学的儿童观基本没有形成。幼儿园无奈迎合他们的要求,走“小学化”道路。特别是数学的学习,小班的幼儿以学习了20以内的加减与分解。

2、教学目标过于重视预设性

多数幼儿教师在数学教学目标选择与确定时存在着僵化的问题,过于重视目标的预设取向,一旦目标选定之后不论教学情景如何变化,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选定和教学评价的进行完全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这个指挥棒进行。导致整个数学教学成为教师按照既定“剧本”表演的舞台,幼儿成为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如果对教学目标缺乏全面的认识,每次教学活动仅以数学知识的学习为目标,那么将妨碍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

3、缺少幼儿主动表达想法的机会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每个孩子也都有自主地和别人交流的愿望,教师应该给孩子创造机会,让孩子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学会大胆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大多数教师都沿用中国的传统教育方式,而这种教育方式,强调吸收,轻视表达,只注重孩子完整准确地吸收信息的能力,而没有给孩子留下表达个人意见的空间。孩子在幼儿园里,甚至大小便都不敢跟老师说,自己憋着,等老师允许去的时候才去。身体不舒服也不跟老师讲,等到家了才给父母讲。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大多不善言辞,对事物缺乏自己独到的见解,试想,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如何立于不败之地?

4、教学方法过于重视讲解法

教师在考虑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方法和组织形式时,习惯于仅以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为依据,只强调数学教学的直观性,片面依靠讲解,把答案强加给幼儿。忽视幼儿的学习规律,甚至过高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教学效果不理想。采取“灌输式教学”。即老师讲,幼儿听,老师问,幼儿答,老师演示,幼儿看。不管是否能消化,硬往幼儿的小脑子里灌知识,造成幼儿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并且课堂气氛不活跃,激发不起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5、缺乏科学的教学评价

现有幼儿园数学教学缺乏科学的教学评价手段。我们对幼儿的评价主要是以教师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价为主体,以幼儿的学习成绩为主要的评价标准。这种评价侧重于学生的学习结果,以幼儿所学的课程成绩作为评价幼儿的主要依据和区分幼儿的主要手段,重视对幼儿的智育方面的培养,追求的是幼儿的高分数,以达到升入一年级学校的目的,而不重视对幼儿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协调全面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1、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指出:“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关键时期。为儿童提供必要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发挥儿童潜能,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但是,当前许多幼儿园仍然存在“小学化”的现象,过早地用小学课堂教学的形式来组织幼儿活动。许多家长也要求幼儿园早一点教幼儿学识字、学数学、学外语,这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所以幼儿教师要大力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一定要遵循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

2、全面确定数学课的教育目标,增加灵活性

目标的全面性是指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应思考在本活动内容和情境条件下“幼儿学会了什么”(知识目标)、“幼儿能学吗”(能力目标)、“幼儿学得有兴趣吗”(情感目标)。恰当处理幼儿园课程形成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生成”是指幼儿依据自己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在与环境和他人交互作用中自主产生的活动。教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和物质环境,关注、支持、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和交往,满足幼儿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预设”与“生成”是一个连续过程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在预设活动的开展中,教师需根据活动展开中的实际情况,对活动内容、材料、开展过程等做及时的调整,使各种活动真正成为师生、生生积极互动、交流、共同建构的过程。

3、重视师生互动中的民主性

无论是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与方法的体会,还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都离不开师生互动。师生互动应该是双向的,即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都有交互。从本质上讲,师生互动是一个包括发生在多情境中的、具有多种形式、多种内容的互动体系。幼儿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与同伴、教师交流,参与营造共同的生活,养成自理生活的能力与习惯,并与周围更多的人接触和交流,体验人与人相互交流、理解、协作的快乐和重要,从而认识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倾听他人的意见,关心和同情他人,逐步构建良好的个性基础。

4、把数学教学融入到游戏、操作中去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它为幼儿提供一个愉快、轻松的数学环境。幼儿在游戏中积极性高、主动性强,动作、思维都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将数学教育渗透其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游戏情境结合起来,就可以把数学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使幼儿易于接受。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是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十分重要的途径。在我们生活的社会和物质世界中,种种物体都有一定的数量、一定的形状、一定的大小,并以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着,我们都可以加以利用。在生活中积极运用数学思想、知识、方法来解决各种问题。向幼儿进行启蒙教育,是幼儿生活和正确认识周围世界的需要,帮助幼儿运用数学思想、知识、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是我们教育目的所在。

幼师实习自我评定篇5

一、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自我意识是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渗入了主体本身的情感和意志活动。自我意识是主观的,未必与自己的客观情况符合,自我概念和理想的自我之间的差异代表了个人心理适应的一个指标,两者越接近,个人的适应就越好,心理就越健康。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3-6岁的幼儿自我意识受各种因素影响,不成熟、不稳定。教师应认真分析体育活动的各要素,积极引导,帮助幼儿建立健康的自我意识。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选择适合的活动内容,实施因人而异的指导。幼儿主要通过动作感知周围的事物,包括对自身的认识,并根据自己的一些成功或挫折的评价和体会获得自我认识。体育活动中大量基本动作练习可以使幼儿进一步获得对自身动作的感知,有助于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但身体的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同时,每个幼儿之间还存在着个体差异,任何过高或过低的目标和要求对幼儿的发展都不利。超出幼儿实际水平的运动项目不仅会使幼儿运动机能损伤,还使幼儿屡次遭受失败,产生否定的自我;过低的学习内容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所以教师要根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水平,设计和安排难度不同的活动,并提供幼儿不同的指导和帮助,如:平衡练习时,我们可以从平衡木的高度、宽度、距离,以及在平衡木上设置障碍来调节活动的难度,让每一位幼儿都找到适合自己练习的目标;还可组织类似过关斩将游戏,鼓励小朋友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并与以往成绩比较,发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体验,对自己充满信心。

(二)认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包括物质材料准备和知识准备。活动前,教师要提供幼儿丰富的体育活动器械,刺激幼儿活动的欲望,合理布局场地,方便活动,还要做好安全检查。同时,教师还要认真做好知识准备。知识准备可以分两种角度进行。一种是面向全班幼儿的。如,体育活动《有趣的圈》,课前教师可以要求每个小朋友回家去想一想玩一玩“圈有多少种玩法”,然后组织幼儿在活动中进行交流。由于幼儿有了充足的准备,在活动中主动参与,积极表现,玩出各种玩法,教师及时发现,并组织幼儿互相学习,使幼儿在教师和同伴的接受和肯定中,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另一种是针对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提出的。让这些幼儿事先做好准备,在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安排他们表演示范,增强他们的信心,提高他们对自己的认识。

(三)客观、正确地评价幼儿。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自我评价的发展。幼儿自我评价能力不高,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评价,而且自我评价带有主观情绪性,并受认识水平影响。幼儿学习评价主要通过成人正确评价的示范。在体育活动中教师的评价应做到:

1.客观。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可能都是优点或者都是缺点,有的幼儿速度快,动作灵敏,但缺乏耐力,有的幼儿动作发展一般,但遵守纪律、刻苦练习。教师在评价一个孩子时,应引导他少与别人比,多与自己比,既指出他优秀的地方,又要指出他的不足。应避免过高或过低地评价孩子,这会使幼儿形成不正确的自我评价,影响良好个性的发展。

2.具体。教师评价孩子时,要有论据,论据要清楚、具体、明确,幼儿能理解并达到,如:“×××小朋友锻炼认真,能遵守比赛规则,老师要求的每个练习都认真完成”。在老师的具体示范下,幼儿不仅明确了体育活动的要求,积极调整自己的行为,努力达到目标,而且学会了评价的方法。

3.有意识地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转向对内心品质的评价。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动力是自发的好动性,以及机体运动带来的,但体育活动中不乏大活动量带来机体的不适,动作有一定难度,不能轻易完成,摔倒、碰撞等都会影响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甚至产生退缩、畏惧、逃避等心理。所以,在评价幼儿动作完成情况的同时要挖掘其优秀的内心品质,如不怕困难、意志坚强、勇敢等,激发幼儿内在动力,引导幼儿对自己的内心品质进行评价,增强评价能力。

(四)增强幼儿自我调节能力。自我意识的发展必须体现在自我调节和监督上。幼儿由于大脑发育尚不够完善、成熟,不能很好地自觉调控自己的心理行为,易受外界刺激和情境特点的直接制约,例如成人的奖励和惩罚,同伴的态度,扮演的角色的特性等。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有意识地加强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训练。模仿性游戏较适合小班幼儿,当他意识到自己是一只夜里出来偷东西的老鼠时,会自觉地踮起脚尖轻轻地走路。竞赛性游戏时,教师不能只注意到速度和动作质量,还应要求幼儿遵守纪律。中大班的幼儿,教师可以组织他们自己讨论体育活动应该遵守的规则,使他们明白到没有这些规则会影响活动,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从而自觉遵守规则。除了利用纪律和游戏规则来约束幼儿的行为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激励机制,对能达到刻苦锻炼,不怕困难,努力完成目标等多项要求的幼儿进行表扬和奖励,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自觉控制自己的行为。另外,在组织体育活动中,教师还应给予幼儿结伴自由。自由结伴的游戏不仅使幼儿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评价,还能使幼儿为了能被同伴肯定、欣赏和接受而有意调整自己的一些行为,从而锻炼自我调节能力,并能有效防止幼儿的心理朝极端的自我中心方向发展。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

诸多观察和研究都表明,情绪情感对幼儿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激发作用,它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心理品质,还是导致心理异常和障碍的一个中介环节。动作的发展可以使幼儿获得丰富的感官刺激,大大加快大脑髓鞘化过程,使神经系统综合调节能力增强,兴奋与抑制过程更趋和谐,从而较好地调节情绪。一般来说,体育活动能使人心情愉快,活泼开朗,精神振奋,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但是如果组织不善,也会给幼儿带来不愉快情绪。因此,我们要注意:

(一)避免单调、死板、机械的被动学习。体育活动中有大量的基本动作学习,要掌握这些动作,是需要一个反复练习的过程,有些教师不认真分析动作原理,不找重点难点,练习不讲方法,久而久之,幼儿从不喜欢到厌恶,并不断被强化,产生消极情绪。为了避免练习的枯燥重复,教师应多选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还可以编一些儿歌来帮助幼儿练习,如:练习前滚翻的儿歌是:一立正,二弯腰,三低头,四蹬腿,翻过身来站站好。有些教师大胆地把音乐引入体育活动,这也是值得借鉴的方法。另外,在组织体育活动时,还应注意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和思考,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例如玩球活动中,教师可以先不做示范,让幼儿自己想出玩球的方法,并交流,有些动作还可以拿出来集体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从滚、传到拍、运,从一个人玩到多人合作着玩,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发挥,面露喜悦,这是被动学习不能比拟的。

(二)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幼儿。幼儿情绪在很多方面受成人态度的影响,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对全体幼儿都抱以积极的期待,针对不同特点付之于积极的行动,多用鼓励的方法指导幼儿。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往往容易注意到动作发展好、能力强或各方面特别差的幼儿,练习活动设计时也只考虑两头,忽略了中间的幼儿,不太注意对不同心理状态的幼儿的指导问题,这些都会给幼儿带来消极的情绪情感,是我们应该克服的。另外,成人的情绪对幼儿有感染作用,如果教师自己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幼儿又怎能愉悦得起来?因此教师保持饱满的情绪十分重要。

(三)努力发掘体育活动中的美育因素。美感是人们在对审美对象进行审美活动后产生的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师提供的体育用具要美观、实用、安全,教师示范动作要准确、熟练,口令流畅,体操动作设计要注意艺术性,考虑体育活动与音乐活动、语言活动有机结合,提高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身心舒展、愉快乐观。

三、及时矫治幼儿的心理障碍

在体育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来的心理障碍主要有畏惧、退缩、抑郁、不合群、不合作、攻击和破坏,一般不被看作心理疾病。但这类问题或障碍会使幼儿在社会生活中遭受挫折,若不及早矫治和干预,不仅影响其正常生活和活动,阻碍身心健康发展,还会由此导致他们在成年期的心理缺陷和社会适应不良。矫治这些心理障碍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

(一)阳性强化法。阳性强化法是就在一种行为之后,继之以强化(奖赏),从而增加这种行为的发生。强化物可以是具体的,如糖果、红花等,也可以是非具体的微笑、鼓励、表扬。如教师事前对有攻击的幼儿说:“如果你能在这个游戏中和小朋友一起玩,不打人,你就可以得到一朵小红花。”待幼儿完全按要求做到后,马上奖励红花。强化物还可以由幼儿自己提供,达到自我指导的境地。在行为矫治过程中,可以逐渐减少强化频率,过渡到不需要强化也能坚持。

(二)代币方案。代币方案先规定某些目标行为,然后用代币奖励强化这些行为,幼儿所获得的代币到了一定的时候可以折换成各类强化物。教师可以给幼儿设计一个代币方案,如遵守规则得2分,认真练习得3分,打小朋友扣2分,当得分积满一定分数时,幼儿可以得到奖励。

(三)矫枉过正法。矫枉过正法是对某些不良行为采取惩罚措施,以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在施行矫枉过正法时,要对幼儿服从安排,认真执行的表现给予表扬、鼓励。

(四)宣泄法。

幼师实习自我评定篇6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发展状况;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2)06-0013-05

幼儿发展状况评价是指在系统、科学、全面地搜集、整理和分析幼儿发展信息的基础上,对幼儿发展的状况作出判断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促进幼儿教育改革,提高幼儿教育质量。〔1〕要对幼儿的发展状况作出科学的评价,评价标准的制订至关重要,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占主导地位的幼儿教育价值观,对幼儿园教育实践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如果没有具体可行的评价标准,学者们所提倡的“要求教师将对幼儿发展的评定作为自己日常的专业工作”就成了一句空话。评价标准的制订可采取以下策略:由政府部门确定评价的思路和方向,由幼儿园根据实际情况,自己制订微观指标。评价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信息,即作出发展性或诊断性评价;二是对教育教学活动效果进行评价,即作出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需要为评价指标设置合格线,即绝大多数幼儿能达到的标准。本研究以发展性评价为研究对象,前期做了较充分的文献研究,并对上海市14个区的49所幼儿园的保教人员和幼儿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制定幼儿发展状况评价标准。

一、制定评价标准的依据

(一)幼儿教育的目标

1996年由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了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制定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的教育目标;1999年上海市教委颁布的《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第二部分明确阐述了幼儿园的教育目标;2004年上海市教委的《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试行稿)》从六个方面具体规定了幼儿园课程与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

根据上述文件,我们可以归纳出幼儿园教育在体、智、德、美四个方面的主要目标。体:身体发育正常,对参加体育活动有兴趣,通过走、跑、跳、爬、钻、投掷、平衡、攀登等活动增强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及耐力;形成良好的睡眠、排泄、盥洗、饮食等生活卫生习惯,了解衣、食、住、行等基本物品,学会合理利用这些基本物品,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了解身体器官,学会关心与保护自己的身体,能配合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智:能乐观地与人交谈,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理解日常用语,并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在生活、游戏、学习中逐步形成数、形、时空等概念,能进行简单的分类、排序、测量、比较、推理等智力活动;爱护动植物,接触水、土、沙、石、木等自然物质,观察和感受风、雨、雷、雪、电等自然现象,了解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有初步的环保意识;接触不同职业的人,了解他们的职业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尊重他们的劳动;了解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人以及他们的风俗和文化;熟悉生活中常见的符号、标志、文字等,基本理解它们所表达的意思;初步了解人类取得的科学成果,尝试用简单的科学方法探究问题,喜欢动手操作与实验,并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德:能主动参与各类游戏活动,爱护玩具和用具,能共同使用和参与整理;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喜爱老师和同伴,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富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乐于参加参观、游览、远足等活动,了解周围自然、文化景观和设施,爱父母长辈,爱家乡,爱祖国。美:能留意和感受生活中的声、形、色及音乐、舞蹈、美术作品中的美;在唱歌、舞蹈、演奏、绘画、制作、建构、戏剧表演、角色游戏等活动中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自主地选择各种材料、器具和多种形式进行表达和创造。

(二)有关评价的科学理论

研究者通过文献研究梳理了有关评价的一些理论。

一是关于评价的理念。我国关于幼儿发展状况评价的理念受西方教育理念和文化思潮的影响较大。受发展适宜性教育理念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许多学者主张树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评价观,即注重差异性评价,构建多样化与个性化相统一的评价内容,采用个体化的评价标准,倡导以观察和描述为基础的评价方法等。〔2〕近年来,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幼儿发展状况评价标准的制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3〕建构主义思想对我国幼儿发展状况评价标准的制订也有较大影响。〔4〕此外,近些年来我国的幼儿发展状况评价已渐渐从注重结果评价转向注重过程评价,从关注定量评价转向关注定性评价,再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5〕

二是关于评价的内容。近年来我国的幼儿发展状况评价已渐渐从注重知识技能的掌握转向重视幼儿发展的其他方面,如幼儿的积极尝试、独立自信、主动探索精神,大胆交往和自我表达能力,爱惜物品、关心他人的情感等。对于幼儿的智力评价,大多从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维度展开;对于幼儿的情绪、社会适应能力、日常行为习惯等方面,则借鉴了众多的心理测查量表,如,傅宏设计的《幼儿情绪性思维惯性评价量表》《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状况评价量表》和《幼儿日常行为习惯评价量表》等。

(三)幼儿发展状况评价的实践经验

幼师实习自我评定篇7

关键词: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能力;就业导向;课程设计

学前教育专业是我校的品牌专业,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专业。多年来,结合用人单位对培养人才的要求,以及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实际,我们从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以及课程体系、人才测评体系、教育实习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实践和积极探索,并初见成效。

一、提出了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提出综合能力培养要求,既是实现我校学前教育师范生教师职业目标的要求,也是培养学前教育师范生就业、创业和持续发展的需要。基于此,我校对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几项极具针对性与操作性的要求,具体体现在学前教育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学前教育师范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学前教育师范生的社会活动能力。

学前教育师范生的教学能力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关键能力,包括幼儿园环境创设、教育教学监控和应变能力、现代教育技术、家长工作等多项内容;学前教育师范生的艺术表现能力是指弹(琴)、唱(歌)、跳(舞)、画(画)、讲(故事)、编(儿歌、简单的舞曲)、制(作手工)等方面的实施操作能力。学前教育师范生的社会活动能力是指学前教育师范生适应社会、促进职场发展的能力,其培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操作性。

二、规范了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

我校开办师范专业教育已经30余年,为社会输送大量师范教育专业人才的同时积累了较丰富的职业能力培养经验。我校于2005年成为湖南省15所幼儿教师培养基地之一,2008年学校挂牌“永州市大专层次小学、幼儿教师培养基地”。旨在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有关幼儿教育的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等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及专业理论知识的人才。掌握从事幼儿园教学工作的有关教学方法、编写教案等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进行教学工作所必需的音乐、美术、舞蹈、键盘、口语等幼儿老师五项基本功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学组织能力和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的能力。具备一定的音乐、舞蹈、键盘、口语、美术五项幼儿教师基本技能,掌握保教技能、演示技能、操作技能、音乐技能、绘画技能、制作技能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幼儿园教育、保育工作人员。

三、明确了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容

根据幼儿教师职业能力新要求和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现状,在实践探索中,我们明确了学前教育师范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内容,提出了幼儿教师“四段”渐进式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即学习成型段、技能过级段、异地教育段、顶岗实习段,以寻求农村幼儿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构建了幼儿教师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强调“三基”教学,即基本理论教学、基本技能教学、基本素质教学,不断提升其专业能力和培养农村幼儿教师从事“五大领域”(健康、社会、科学、语言、艺术)的教学与设计能力。

四、形成了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测评体系

我校学前教育师范生大部分基础差,学习能力欠佳,学习习惯不好,因而形成一套有效的学前教育师范生评价机制,使得学前教育师范生适应新形势下学前教育的要求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践中,我们注重评价的作用,特别是重视自我评价的作用,建立了公平的、规范的评价操作体系,让学生对评价产生更多的信任,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同时探索出多种途径用于学前教育师范生综合素质评价,如:自我反思、家长评价、实习教学成果评价、绩效考评法、档案成长评价法等,这些评价方法激励学前教育师范生全面发展,为教学工作起到鉴定、诊断、改进、导向的作用,为因材施教提供重要依据。

五、建立了以职场训练为主体的教育实习体系

教育实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师范生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的操作技能,而职场训练的主要目的则不仅在于帮助师范生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技能,而且在于帮助师范生全面把握职场中的教师职业。因此,学前教育师范生的教育实习必须在开放的职场中得到实际训练。

1.完善学前教育师范生实习实训制度基地

积极开展与幼儿园的合作交流。近年来我校已与十多所幼儿园建成合作关系稳定的学前教育师范生实习基地,一方面,合作幼儿园可以为我校培养幼儿教师提供教育实践经验的指导,促进我校进行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另一方面,可以在实践中改进本专业的教学和管理,促进幼儿教育专业的发展。

2.推行观察性实习实训

如开设学前健康教育、心理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教育期间,每周安排一定时间的见习活动,让学生了解幼儿园,了解儿童的身心特点,深化认识能力的提高;职场训练的重要目标,是帮助学前教育师范生做好入职准备。为此,我校定期安排了假期社会调查、教育咨询、办临时寄托班等活动;邀请幼儿园资深教师来我校讲学并提供实习指导。这样一来,可以促进我校幼儿教育专业发展,有利于充分利用实习幼儿园具备的经验优势,促进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结合,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教育的认识,逐步促进学生教育信念的形成。

3.安排学前教育师范生到实习基地顶岗实习,进行角色扮演

为了将职业能力培训活动贯穿整个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我校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了学生分批到实习基地顶岗实习进行角色扮演,以加强学生的师范技能训练。实际上,组织学生深入幼儿教学课堂进行教育观摩和见习活动,使学生了解幼儿教学现状,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学前教育师范生在毕业前进行实习,是一种角色扮演,角色扮演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实习成败和职业能力的达成度。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实习的管理与指导工作。

我校近年来为国家培养了数千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多年的实践让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初步形成了“四段”渐进培养模式。我们培养学前教育师范生的职业能力,要实实在在地创建条件,让学生在各项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与提高。要重视培养和造就一支有能力、有热情、有方法,并热爱幼儿教育且能深入幼儿园并与幼儿园保持联系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李玉.由“幼师生职业能力培养”讨论课引发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8(2).

幼师实习自我评定篇8

关键词激励性评价游戏化教学幼儿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ofincentiveassessmentinearly

ChildhoodGameeducation

FenGJing

(KaifengJinmingKindergarten,Kaifeng,He'nan475001)

abstractinthegameteachingofyoungchildren,assessmentofyoungchildrenshouldtakefullaccountofchildren'smentalandprotectchildren'sself-esteem,excavationchild'spersonality,teacherswanttotrust,encourageandlookforwardtolanguageoractionsincentiveforyoungchildrenevaluated,thiscomprehensivephysical,mentalandintellectualdevelopmentofyoungchildrenhaveaninvaluablerole.teachersasteachingchildrenthegameofdirectparticipantsandguide,thisarticlewillmainlydiscusskindergartenincentiveevaluationinteachingchildreninthegame.

Keywordsincentiveevaluation;gameteaching;infanteducation

新课程理念下的激励性评价在幼儿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幼儿,还要善于及时发现每一位幼儿身上的亮点。在幼儿游戏化的教学中,灵活运用精彩的激励性教学评价,能让孩子从小在心理上有一种“我相信、我能行”的信念,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诱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每一位幼师努力打造一个愉悦、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稚嫩天真的孩子在充满欢声笑语的掌声中自信、快乐地成长。

1激励性评价的理解

在学生的评价方式中,激励性评价是其表现形式之一。在幼儿游戏化的教学中,激励性评价是指幼师通过真实的情感、语言与肢体语言的教育教学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不失时机地给予信任、鼓励和期待的语言或者行动的一种评价过程。在这样一种动态化的评价中,通过幼师激励性语言和行动的指引下,小伙伴们能够更多地发现彼此的闪光点,使幼儿们从小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对完善幼儿的人格、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更是促进幼儿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最佳策略。①②

2游戏化教学中实施激励性评价的重要性

游戏化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目的正是为了及时调整和修正人的行为表现,使游戏化的课堂教学活动不断接近预期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激励性评价不能忽略学生的不足,我们要利用评价,对学生偏离教学目标的行为及时予以引导和修正。孩子最大的天性是玩,幼儿游戏是儿童课程的核心内容,游戏教学作为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幼师应该重视游戏、研究游戏的规律性,游戏化教学中实施激励性评价,可以纠正“游戏的开展就是让幼儿打打闹闹,只是让幼儿开心一下”的错误观点。通过激励性评价我们要让孩子们在进行游戏的时候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升每一位孩子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③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有这样的详细规定,以游戏化教学为主要手段的课程内容,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师,要做的就是用心去发现孩子们所感兴趣的内容。通过自己每天观察记录孩子们的行为表现,可根据孩子们的兴趣所在,来改变生活化的游戏和富有情节故事的游戏,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环境。这种游戏化的教学既充分发挥了游戏所潜藏的教育价值,也充分考虑了孩子的学习能力以及身心特点,将课程教学变得丰富有趣,这样才能够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在这样既贴近现实生活又充满好奇心的世界里,幼师合理及时的激励性评价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引导性的评价方式能够把传授知识、促进人发展的根本目的融入到每一个游戏化的教学环境之中。④⑤

当前,激励性的幼儿教学评价关键是要把握好激励与批评的切入点和平衡点。要在维护幼儿自尊心的前提下,运用生活化的语言,艺术化的表达技巧,真实、积极、正面的态度,给予恰到好处的过程性评价。其实,一种激励性的批评,可让幼儿真实地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认真负责,能够打心底接受教师的每一句教导。我们在矫正幼儿每一次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偏差和失误时,也培养了幼儿从小具有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这既让幼儿在玩耍中掌握了教师所传授的内容,也真正做到了教学与游戏的整合,达到合二为一的最佳效果。⑥

3激励性评价在幼儿游戏化教学中的应用

在游戏化的教学中,激励性评价对提高幼儿自信心、激发好奇心、探索新发现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起到关键性作用。那么,幼师应如何利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幼儿大胆地、自信地、快乐地展现最真实的自己呢?这就需要幼师在游戏化的教学中,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给予合理、合时、合人的激励性评价。

3.1激励性评价的具体化

评价的艺术,重在因材施评、以情动人,对于幼儿的评价,我们更应该中肯客观,入情入理。在激励性评价的实施过程中,幼师应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用鼓励性的语言或行动指引幼儿在游戏教学中具体、正确的行为表现,让幼儿知道自己在哪些地方是值得表扬,哪些地方是需要改进,而不应是幼师泛泛地给予表扬。

在当前,幼儿游戏化的教学是受孩子们欢迎的教学方式。我们通过做游戏的方式,不仅能够从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而且还能够通过游戏策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得以充分培养。在其过程中对幼儿的表现,幼师要避免以下情况的出现,幼师对幼儿不断地说“你真聪明”“你真棒”等,这种“哄”式或者“夸”式的评价,表面上是对幼儿的激励,但实际上对于孩子来说,所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无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消磨了幼儿对游戏的热情。游戏化教学中的激励性评价应该就事论事,针对幼儿游戏活动中的具体行为表现进行点评,也可针对幼儿某一阶段、某一方面的行为表现和进展进行评价,但激励性评价语一定要有深度、广度,应该把“好”说得更具体、更有针对性。让幼儿知道自己究竟是语言“好”、表情“好”、还是思维“好”。

3.2激励性评价的动态化

激励性评价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不应局限于追求评价结果,而应关注评价的动态过程。在游戏中满足幼儿的需要,激发幼儿的正确动机,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遏制其不正当的需要和动机,使幼儿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表现为:一是在游戏化教学中教师为幼儿营造轻松的环境,鼓励幼儿大胆探究,要允许幼儿的一时失误。在幼儿出现偏差的时候,不应马上纠正,而是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调整自己的对话方式,积极引发幼儿主动改正的能力,让幼儿在失误中锻炼自我反思的能力,提升幼儿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的无限乐趣。二是在情感上给予真实的回应,可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支持幼儿在某一行为表现中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精神。这样一种用心交流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培养幼儿真实的情感态度,极大提升了师幼之间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注重细节性的激励性评价,要求幼师在游戏化教学中应丰富自己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在评价过程中用自己的一个微笑,换来一次眼神交流后的鼓舞效应,让幼儿能够积极地进行游戏,在游戏中快乐地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⑦

3.3激励性评价的适时适度

在游戏化的教学中,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激励性评价的重点在于抓好契机,也就是说幼师要善于做及时雨,当一个孩子尽其所能完成了老师所交给的任务时,幼师就应当场在伙伴们面前表扬他;当一个孩子不知所措时,幼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尝试的精神,然后再鼓励他与其他伙伴共同合作来完成任务。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孩子学得专注,也学得开心。⑧⑨当然这种表扬和鼓励,并不是一味地表扬他们的优点,而忽略他们的不足之处。我们必须意识到激励不等于表扬,批评也是一种激励,无原则的表扬只会适得其反,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批评时不能打击幼儿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要委婉地否定,有时还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对不同情况要区别对待。幼师要引导幼儿正确对待否定性评价,使其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既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也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对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这样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这才是真正成功的激励评价。

注释

①张根应.激励性评价的内涵及其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2(20):33-34.

②闫立宏.浅谈激励性评价的运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0(33):52.

③彭海蕾.幼儿园游戏教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

④丁璐璐.幼儿园游戏教学活动中的师幼关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⑤江利民.论游戏与课程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新课程学习(上),2013(2):185.

⑥刘洪玉.激励性评价在幼师专业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2008(8):11-16.

⑦徐海军.应用激励性评价,促进学生健康发展[J].学周刊,2013(4):182.

幼师实习自我评定篇9

1.1幼儿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在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需要对幼儿的实际特点进行全面了解,并且对幼儿心理发展的相关要求进行充分把握,进而采取有效的教育模式,促进幼儿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可见,正确的儿童观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教师只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才能够从儿童的实际情况出发,强化教育效果,有助于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

1.2充分理解教育过程

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教师需要对教育过程进行充分理解。所谓的教育过程主要指教师通过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教育,使幼儿在行为方面和思想方面得到提高,使幼儿逐渐向好的方向发展。幼儿教师只有充分理解教育的过程,才能够在实际的幼儿教育中,采取有效的策略,不断改变幼儿的思想和行为,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为幼儿思想发展打好基础。

1.3教师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教师的素质决定了幼儿教育的质量,因此,教师应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很多教师认为对幼儿主要进行知识教学,教师只要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就可以了,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由于教师除了要对幼儿进行知识的教育之外,还需要对幼儿进行思想引导,纠正幼儿的错误行为。教师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较高职业道德素质,幼儿年龄小,无法进行自我表达,如果教师不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就将影响到幼儿的良好发展。

2.幼儿教育模式分析

近年来,幼儿园教育呈小学化,重知识灌输、技能训练,轻主体意识、学习兴趣,幼儿整日围着教师转,对教师的话唯命是从,机械地记诵不感兴趣的东西,是被动的沮丧的学习者。教师是知识的传声筒,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上课是基本活动,“教师讲,幼儿听”、“教师做,幼儿看”、“教师指示,幼儿做”,完全忽视幼儿自我学习的愿望。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严重束缚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难以体现。

2.1设立科学的幼儿教育课程目标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确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课程目标。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其主要是为了达到怎样的目的。教师主要设定几个课堂目标:幼儿应该在幼儿园学习中,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数学技能、书写能力、艺术技能和社会技能等。通过对幼儿进行有效的课程教育,实现有效的课程教育,使幼儿打好基础,有助于幼儿的良好发展。

2.2设定合理的课程内容

教师需要设定合理的课程内容,由于针对幼儿教育的教材非常少,无法使教师进行充分教学,幼儿无法全面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因此,教师应该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教师所教授的课程内容至少应该包括对学生进行空间、形状、数字和时间的教学,教学生识字,教学生书写,教学生学习音乐、舞蹈、体育,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社会能力,等等。教师通过合理设定课程内容,能够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全面,学生的思想素质和行为能力也会显著提高,这样才能够真正对幼儿进行有效的课程教育。

2.3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课程教育方法

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并且很多幼儿对教师教授的内容不感兴趣,影响幼儿教育效果。教师需要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课程教育方法,如游戏教育法、合作学习教育法等,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能够参与学习,这样,幼儿才能显著提高学习效率,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4运用正确的课程评价方法

课程评价是幼儿教育课程模式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一些教师忽略了对课程的有效评价,影响了幼儿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应该运用正确的课程评价方法,通过对自身教学情况的评价,对幼儿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及时发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有助于提高教育水平。另外,在对幼儿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鼓励性的语言,多用赞美性的语言,有效提高幼儿学习的自信心,使幼儿在课堂学习中能够积极配合教师,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促进幼儿的学习进步。

幼师实习自我评定篇10

关键词:幼儿师范生评价标准思维思维品质

教育部正式公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征求意见稿指出幼儿园教师是履行幼儿园教育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与培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幼儿园教师开展保教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幼儿园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专业标准》的基本内容构架包含了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3个维度、14个领域,框架结构与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基本一致,但在具体内容上有所不同。尤其在专业能力方面,充分体现了幼儿园教育的突出特点和保教工作的基本任务,特别强调了幼儿园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良好环境的创设与利用、幼儿一日生活的合理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恰当计划与实施能力等。在基本要求层面,更是充分反映了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态度、知识与能力。《区域性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探索与思考_以武汉市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编制为例》等在评价标准差别化方面也作出了自己的探索和有益的思考。

但是这些标准体系虽然注意到从艺体技能到创设利于幼儿成长的家园环境等专业素养的提高,最终目的是想为幼儿成长发展提供尽可能全面人性的规范性思路上,但是没能明确的提出幼儿思维的发展要求,而是把这一要求散落在各个具体准则中,使这一反映人根本发展成长特征的要求没能体现出它应有的指导作用和规范作用。

作为幼儿教育的潜在实施者,幼儿师范学生的评价标准就决定着幼儿教师以及幼儿教育的质量,但是当前我们的幼儿师范教育大多是由中等师范教育转化而来的,幼儿教育在我国从理论上到实践上,都很薄弱,还处在发展研究阶段。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强调,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学生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作为幼儿教育的潜在实施者,幼儿师范学生的评价标准不仅体现在自身的全面发展,也要体现在幼儿教育上,能具备引导幼儿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学习心态,来使幼儿具备应付以后学习和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的方法和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这就是说,思维过程是利用已知的知识为媒介,不依靠实际物体来进行。同时,它反映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的内部联系。知识只是思维的材料,思维是知识的运用,运用知识的结果就是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提高,也就掌握知识的过程。任何学科都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自身特殊的意义和作用,然而也都包含着无法克服的缺陷和不完整性。在知识性的学科中,教师和学生往往容易把注意力放在积累知识上而疏忽了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从学科的角度看思维能力的培养,只有知识性学科,或只有专门的思维课程,都是不够的。所有真正的学习都离不开思维,每一个人的思维能力都可以经由训练和培养而得到提高,因而所有的教学计划必须重新构建,从而使得思维能够渗透到学生从幼儿园开始的全部生活中,渗透到包括语文、数学、历史、科学和艺术等在内的所有学科中。

我们幼儿教育就是儿童思维发展与提高的教育,这个教育就在提高思维的品质。但是不能通过专门的思维课程,如果完全将技能训练的外部效果作为信奉的依据,这种方法就容易把人类的思维训练降低到动物训练的水平。虽然没有什么知识能把握这个飞速变化的世界,但思维可以面对一切的不确定性,思维的系统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集合!知识是无穷尽的,但是只要有“观察--简化--推理--判断”的“活”的思维习惯才能帮助人相对正确的简化现实的世界,超越表相,把握脉络,在理论上做出创新,在实践中高瞻远瞩;也只有这样的思维才能让人在实际生活中把那些简化了的东西还原回去,把握好细节,把握好不确定性,使得具体的措施具有可操作性,使得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得以调和,如果没有良好的思维,一个人很难对复杂的世界提出更加有效、一致的简化标准,提出好的理论。。

与学习知识的具体内容并不断进行积累相比,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其实更为重要。学习知识本身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逐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进而不断提升学习能力的过程。应对海量现代知识的学习,学生首先要适当地调整一下自己的生活节奏和思维习惯,积极主动地适应老师的讲课风格和教材的结构,要先做到跟得上节拍和进度;然后根据知识的重要性、难易程度及其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处的层次分出轻重缓急来,先把基本架构搞清楚并掌握好,然后再逐次去掌握具体的枝节。其中那些有重要的基础意义和应用价值的知识,必须要牢牢地掌握住,形成比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就是思维掌握运用知识的流程,也是能力提高的过程。

因此评价一个幼师生,思维的健康和思维品质就成为一个重要的标准,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一些幼儿教师专业知识不足但是却胜任工作,而有些学业所谓的优良的工作效果却不好的原因。

正常思维过程具有目的性、连贯性、逻辑性、持续性。思维内容付诸实践则产生一定效果,并能接受现实检验自行矫正错误。此外,进行思维的人都有相应的内省体验,知道自己思维活动属于自身,为自己所控制。

如果思维过程和内容发和异常时,上述正常思维特征常有改变,称为思维障碍,是精神病人的一组重要症状。由于思维是通过语言表达的,所以检查思维有无障碍主要通过和病人的谈话来发现,有时也要收集病人的书面材料,并听取病人对其行为的解释。

因此我们在评价幼儿师范生标准方面要把良好思维作为一个优于知识掌握的重要标准,而所谓良好思维就是要有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

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

思维与知识的关系无疑是非常紧密的。没有大脑正常思维的创造性活动就不会有知识的产生,而不同时代人们的思维活动又都是建立在相应的知识层面上的,所以,尽管思维和知识是两个相交的圆,但是绝对脱离知识的思维训练是不存在的,也是不现实的。而且随着思维训练的层次提高,难度加大,对被训练者的知识修养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为,你不可能让一个丝毫不懂系统论的人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系统思维,也不可能对没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进行深入的专业思维训练。这就像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人仅凭道听途说是永远无法真正想象出大海的波澜壮阔。同样的道理,没有现代知识背景的人也不可能真正养成现代的思维方式。在思维训练中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专门用来学习知识的,不过这种知识学习是服务于思维能力发展需要的,是为思维的层次进化打基础的,我们称这类知识为智慧型知识,它包括科学、政治、经济、军事、艺术、文化、经营、管理、社会学、逻辑学、心理学、哲学等各个领域的核心知识。有时候为了活跃思维、更新观念,还必须学习一些最新、最前沿性的知识,这时候,新知识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思维训练。

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是一个专业性、应用性很强的工作。从经验化、职业化到专业化,有着鲜明的、独特的职业特征和成长规律。幼儿教师面对的是学前儿童,他们年龄小、身心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环境的适应性、行动的独立性较弱,而个体兴趣、需求差异却很大,以自我为中心,自我控制能力、理解力正处于萌芽发展之中。要求幼儿教师能充分把握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适时适宜、针对性开展、实施教育。如,顺应不同幼儿发展需要,通过创设环境、提供材料,隐形施教的能力;尊重幼儿不同的家庭文化、社会背景的差异,与家长有效沟通、密切配合合作共育的能力;针对每个幼儿的特点、因材施教,个别观察与教育的能力等。这些是幼儿教师不同于其他学段的一些特殊能力要求。幼儿教师要胜任自己的工作,不仅应具有良好的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应具有较强的教育技能。

幼师生文化水平普遍差强人意,导致幼儿教师普遍存在“做得比说的好,说得比写好”,基本写作能力普遍较差的现状。幼师生女性居多,思想较保守、思维单一,要有意识在不同的方面提出:“有问题意识,不满足现状和现成的答案”,“能认真听取同伴的不同意见,觉察自己可能存在的偏见、成见、陈规等消极因素”,“有强烈的反思倾向,具有较强的反思能力,敢于质疑和提出改进意见”等。这些思维训练能有效弥补幼师生文化知识的不足,对幼儿成长依然能起到良好作用。

从总体上说,目前的学科考试与思维教学是不兼容的。学科考试的理论依据是联想主义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关于教育中的知识本性之假设,这种考试的理论假设是,知识完全可以被定义为一组可以任意组合的信息的集合体。因此,相互之间毫不相关的一个个问题的集合,而不是涉及知识的综合和扩展的问题解决或推理活动的样本,构成了学科考试。这种考试还假设,知识和能力可以脱离它们运用其中的背景而被孤零零地抽取出来。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总认为,用一些零碎的知识点就可以测量出学生完整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原因所在。

应该说,评价机制是制约思维教学原则的研究和实践深入发展的另一个难题。如果考试仍然停留在过去的做法中,思维能力没有成为考试要测量和评价的主要对象,则难以发挥考试对思维和教学的指导作用,而思维如果不能够真正直接影响和进入考试大纲,则不能引起教师和学生的真正重视,最终没有人强调思维,思维成为潜意识知识或者幽灵知识。如果考试迎合思维课程,从内容到形式都进行深度改革,重在测量和评价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和提高程度,则势必对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都将提出有力挑战,冲击占据学校大部分教学活动的学科教学。

以往的三好学生是指德、智、体三个方面都得到很好发展.当今社会赋予了"三好学生"全新的含义和评价标准:"在家做好孩子,在校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公民"."好孩子"的具体标准是"勤俭+孝敬";"好学生"的标准是"合格+特长";"好公民"的标准是"公德+责任".目标是促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全面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面向基础教育,确立“知识、能力;这是一个较为进步的评价体现,但是还不能体现人的发展性。

发展性教育评价制度有以下特征:其一,在评价方向上,它不仅仅注重评价对象现实工作表现,而且更加注重其未来发展,它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评价制度,它根据被评者的工作表现,确定个人发展需求,制定发展目标,提供发展条件和机会,从而促进被评个人与学校的未来发展;其二,发展性教育评价以未来发展为目的,评价结果不与奖惩直接挂钩,这样能使被评价者做到襟怀坦白,没有顾忌,积极参与评价;其三,由评价者与评价对象配对,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和评价计划,由评价双方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的职责;其四,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完全是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的,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始终。因此,它能调动评价对象发自内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改进缺点,实现发展目标。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专家举了一个广为人知的例子,与外国学生问自己的画作画得“好不好”相比,中国孩子更多地在问“画得像不像”,其实,不少幼儿园及家长已在启发孩子想象力、创造力上觉醒,在幼师专业标准中提出这一要求,是一个很好的导向。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和思维引导和训练相关条款有如下方面:专业理念与师德3.认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二)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8.信任幼儿,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9.重视生活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积极创造条件,让幼儿拥有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三)幼儿保育和教育的态度与行为11.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发掘幼儿的兴趣爱好。专业知识(五)幼儿发展知识22.掌握不同年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策略与方法。23.了解幼儿在发展水平、速度与优势领域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掌握对应的策略与方法。专业能力(十)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46.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伙伴和材料,支持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和满足。47.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十二)激励与评价52.关注幼儿日常表现,及时发现和赏识每个幼儿的点滴进步,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积极性、自信心。(十四)反思与发展61.针对保教工作中的现实需要与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62.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幼儿师范学生评价标准一般都从外部因素着手,用规章制度的形式表达出来,没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没能从内在反映幼儿教育规律的实质,没能完全体现出素质教育精髓,需要探讨。本文从思维的角度出发,更容易避免知识与能力培养的陷阱,让学生摆脱知识教学以及应试教育的误区,更全面更深刻的体现素质教育的内涵和要求。本文着重从思维方面完善试图完善幼儿师范生评价标准,对完善幼儿师范生发展性评价标准研究起到抛砖引玉作用,对以后的教育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启发,为提供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园教师队伍作出应有的指导作用,为高质量教育和儿童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保障。虽然这是理论上的判断和推理,还需要实践来继续检验和完善,在实践中还未能结出丰硕的果实,但是已经给我们开启一个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新方向新领域。

知识时代,未来人的发展和竞争都是头脑的竞争思维的竞争,因此对于幼儿师范生的评价标准要强调这些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幼儿师范生符合时展的需要,才能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下的幼儿师范生发展性评价标准,这也是培养探究合作自主发展的幼儿师范生的要求。

参考文献。

熊梅.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评价标准的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4(7)

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孔庆国.大学生成才评价标准的确立依据和结构模式论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6)

蒋建洲.中小学生发展性教育评价模式的建构[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