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实训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3:23:01

烹饪实训总结篇1

关键词:面点烹饪;实训教学;有效性

现代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的饮食习惯发生了或多或少的改变,面点成为了人们日常饮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餐饮行业对面点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对其专业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专业的面点烹饪人员不仅要具备烹饪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现代面点制作的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方法,具备较高的面点烹饪技能,才能够满足新时期大众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饮食需求。这就给各院校的烹饪教学带来了挑战,教师必须在充分了解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面点烹饪实训的教学,把教学实践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面点烹饪实训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促进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的提高。

1面点烹饪实训教学面临的困境

1.1实训的点心类型与社会需求脱节目前部分教师在进行面点烹饪教学时仍然采用传统的实训教材,这些教材当中的教学内容大多是一些传统的面点品种,并且有很大一部分已经退出餐饮市场。如果学生在面点烹饪实训过程中学习这些面点的制作,难以满足当今社会的市场需求,实用性不强,不利于提升学生实际的面点烹饪能力。

1.2面点烹饪技艺操作复杂,学习难度高总体来说,面点烹饪技术是一项操作性强、过程复杂的应用型技术,面点制作过程不像其他食品的制作过程,后者只需经过简单的煎、炒、烹、炸等工序就可以完成,而前者则要对原材料的处理制坯、制馅、成型,再对材料的加工熟制、美化装饰,还要经过包、卷、捏、抻、削、拨、叠、按、钳花、镶嵌等多种成型技法才能制作出预期的点心形状。整个面点的制作过程涉及多种类型的现代面点制作的理论知识,而且对学生手部动作的精细度和灵活度的要求非常高。因此,学生要掌握专业、精湛的面点烹饪技术有很大的难度,这也就给面点烹饪实训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3烹饪教师实践技能水平不高面点烹饪的实践性决定了教授这一课程的教师必须要有较高的实践技能水平。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院校“双师型”烹饪专业教师的比例还较低,实训教学师资队伍专业技能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部分教师虽然具有在餐饮行业多年实践的经验,但是教学水平不高,难以将面点烹饪的精髓传授给学生;还有部分教师虽然对面点制作工艺中的原理和相关学科知识掌握得比较全面,但是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不能胜任面点实训教学过程中的教师示范工作。大部分教师综合素质不高,理论知识和实训技能不能齐头并进,严重制约了面点烹饪实训课程有效性的提高。

2提高面点烹饪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2.1合理选择面点品种,强化面点烹饪的实用性面点烹饪实训教学必须要与时俱进,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品种进行教学,使学生能举一反三,真正掌握面点烹饪的精髓。同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饮食观念方面更加追求营养、健康、美味,因此在选择教学面点类型时必须要结合市场需求,及时掌握餐饮行业当中面点制作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口味等,保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实用性,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当今社会餐饮行业的需求。此外,在教学面点类型的选择上还要注重广泛性,保证学生掌握的面点烹饪技能能够满足各种类型人群的饮食需求,因此在实训教学过程中面点取料范围要广泛,广纳各面点流派的特色,从而提高学生面点烹饪的综合实践能力。

2.2教师加强示范,注重学生的面点烹饪基本功训练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面点烹饪实操技能,教师必须做好示范教学。首先,教师要在示范之前做好讲解工作。讲解的内容包括原料介绍、初加工方法、切配要求、制作要点、装盘技巧、营养特点等,讲解要精炼,突出重点难点,从而为学生掌握操作的方法、程序和要领提供指导。其次,教师进行示范。示范过程中教师要边演示边讲解,对于重、难点部分要采取慢速演示、重复演示等手段来提高示范效果,强化学生对实践操作的理解。再次,组织学生进行基本功训练。教师要对学生的操作过程进行监督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面点烹饪的实践技能。比如在进行《虾饺制作》这一教学内容的示范教学时,教师就要重点讲解和示范面点成型手法,在示范过程中边讲解边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面点成型手法,奠定面点烹饪的基本功。

2.3适当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在面点烹饪教学过程中,适当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有效提高实训教学的效果。由于受课时、场地等因素的限制,面点实训教学不可能保证教师对每位学生都能进行手把手、全过程的教学。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可以进行优势互补,互帮互学,而且在实践操作、结果验收、小组评价的整个过程当中,学生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表现发现优势和不足,进而加以改进。

2.4构建实训模拟餐厅,加强实战演练为了强化实践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教师在面点烹饪教学过程中可以构建实训模拟餐厅,将实习间当作厨房进行情境化教学。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为其选定适合的角色,比如厨师长、厨师、实习厨师等,使学生明确各个工序的工作要求,并且在实践过程中掌握点心的生产流程和制作工艺。教师在这一情境当中扮演客人随机点餐,学生根据客人要求进行面点的制作。最后,教师在品尝过面点成品之后要进行点评。这样既有趣,又有助于学生的实践水平的提高。

3总结

总之,面点烹饪是一项相对复杂且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工作,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实训教学过程中,要合理选择有代表性的符合市场要求的面点品种,强化面点烹饪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加强示范,注重学生的面点烹饪基本功训练;丰富实训教学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面点烹饪的专业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1]仲玉梅.面点工艺教学改革探索[D].扬州大学,2007.

[2]王静,武军.浅谈面点技能教学体会[J].科技资讯,2013,36:161.

烹饪实训总结篇2

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希望对相关的高职高专教学工作者有所启示。

我国的烹饪文化博大精深,传承我国优秀的烹饪文化,是每个中华儿女的重要责任。在当前,高职高专烹饪教学工作,对于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烹饪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烹饪教学方式由于授课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适应大型的烹饪教学课堂模式。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克服了传统烹饪教学的弊端,更在此基础上提升了高职高专烹饪教学的实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已经成为了当前和未来高职高专烹饪教学的主流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高专烹饪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现代信息技术,是时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在21世纪的各行各业中已经生根发芽,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高职高专烹饪教学中,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具有高度的可行性,并有效改善了传统烹饪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固有问题。在此,通过对烹饪教学特点以及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的系统总结,将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高专烹饪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分析如下:

增加了知识的形象性。在高职高专烹饪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无法将烹饪知识和烹饪过程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只能通过教师的口述和演示进行教授,授课效率和授课效果都无法到达一定的高度。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构建烹饪教学平台,可以系统地将烹饪知识以形象化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如播放视频、动画演示、ppt演示等,运用视觉、听觉的双重刺激,使学生对烹饪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对烹饪步骤的记忆更加深入,增加了教学的效果。

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烹饪教学中,多角度、多形式、高模拟度的授课模式,大大改善了传统烹饪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低的情况,增加了学生的烹饪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投影屏幕上播放的真实、新奇的烹饪视频或者动画,再配上教师或者视频中自带的讲解,会使学生感受到这种形象化的学习方式带来的不一样的吸引力,很容易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产生浓厚的烹饪学习兴趣和学习好奇心,进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力,增加授课效果。

降低了授课的复杂性。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高职高专烹饪教学的复杂性。烹饪教学是极为重视实践的,然而实践又必须建立在充分的理论之上,因此,烹饪教学需要高度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度。在传统的烹饪教学中,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不得不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教授学生做菜的方式和要领,而通过烹饪教学平台,可以将烹饪视频在实践课堂的大屏幕上播放,并通过视频监控等方式使教师随时了解每个同学的实践效果,大大降低了烹饪授课的复杂性,并且突破了烹饪教学的难点,使烹饪实践教学也可以采取大班授课的模式进行。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高专烹饪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高职高专烹饪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想达到良好的应用效果,就必须注重其系统性、可行性和指导性。基于此,应当着力构建一套完善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烹饪教学平台,将多样化的教学功能系统化地集中在烹饪教学平台中,通过烹饪教学平台实现高职高专烹饪教学效果的实质性提升。

建立烹饪理论知识课堂教学平台。在烹饪教学中,理论知识教学是否真正具有效果是所有实践教学成败的关键。建立烹饪理论知识课堂教学平台,可以有效增强烹饪理论知识教学效果。建立烹饪理论知识课堂教学平台,应当重视:第一,对于操作要求较高、技术含量较高的教学科目如刀功、食品雕刻等的理论教学,应当多应用特写镜头进行烹饪视频播放和演示,对重点部分采取反复播放、慢速播放、放大播放等播放方式,使学生真正掌握其动作精髓和注意事项;第二,对于步骤顺序要求较高的教学科目如面点制作等的理论教学,应当通过多媒体演示,在完整演示实际操作步骤顺序的基础上,将操作步骤(如擀面的步骤为和面―揉面―擀面)以流程图或者文字叙述的方式总结出来,加深学生的记忆,增加学生对步骤顺序的重视程度。总之,烹饪理论知识课堂教学平台的构建,应当针对教学知识的不同,在演示过程中区分重点,进行有效教学。

建立烹饪实践微格技能训练平台。在实践授课过程中,构建微格技能训练平台并应用之,可以在较大授课规模的条件下,实现对每个学生的良好的实践技能培训。微格技能训练平台的构建,应当将每个学生的实践操作台前的摄像头接入系统当中,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随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实践动态。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践教室的大屏幕播放和循环演示,将课堂实践内容及标准化的烹饪流程形象、具体、生动、严谨地展示在所有学生面前,并由平台对所播放的内容进行实时控制,区分重点、突出难点,加强授课的有效性。在授课之后,还可以将授课的具体数据和效果评价内容录入到微格技能训练平台中进行科学分析,找出更加具有可行性的、更加能提升教学实效的微格实践教学策略,通过强化细节授课内容,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沟通,使学生在较大规模授课条件下仍然可以在更高的程度上掌握实践烹饪技能,丰富烹饪知识。

烹饪实训总结篇3

【关键词】烹饪项目课程菜品制作教学实施优化

项目课程是指以工作任务(项目)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通过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来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我们依据“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理论,对传统的学科型课程进行了整合,开始烹饪项目课程的改革。2006年,烹饪项目课程教学在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烹饪工艺与营养系全面展开,以“三以一化”的高职教基本思路和“五个对接”的高职教育理念作为项目课程改革的根本思路。

几年来,我们烹饪工艺与营养系项目课程的改革与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学习烹饪技能和理论的主动性、积极性空前提高,合作意识得以增强,师生关系也是空前融洽,教学效果有质的提升,得到行业的高度评价。学生受到国内外高星级酒店欢迎,实现高端就业。

我将从教学大纲、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学情分析及指导、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等,阐述项目课程禽蛋类菜品制作的教学实施与优化。

一、项目课程禽蛋类菜品制作的教学大纲

(一)本项目课程定位

禽蛋类菜品制作授课对象是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学生;开课学期为第二学年第一学期;作为烹饪专业核心课;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项目课程。它通过对学生烹饪基本技能(基本功)到综合技能(菜肴制作)顺序进行,通过各个模块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禽蛋类菜品各种烹饪技法的操作要领、工艺流程和知识技能。学时为108课时。(项目课程总课时594学时)

(二)本项目课程体系结构

我们以烹饪原料的分类为基本线索,对传统的烹饪学科型课程进行整合,形成项目课程体系,共七大项目,按技能的难易程度,从简到繁,技能能力从基本到提高,依次为:司厨入门、蔬菜类、畜奶类、禽蛋类、水产类、果品类、粮食类。每个项目下有若干模块,各个模块下设若干典型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的驱动组织教学,通过工作任务的完成,反复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并提升综合职业素养。禽蛋类菜品制作是项目四,前期项目是司厨入门,后序是本项目的综合训练模块。在烹饪专业指导委员会的行业专家指导下,我们经过烹饪岗位设置和人才需求的市场调研,论证烹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分析职业厨房岗位的工作任务,从典型的烹饪工作任务确定岗位学习的行动能力,构建禽蛋类菜品制作课程和教学目标。

(三)本项目课程教学目标

本项目课程着重培养学生如何合理选择原料、制作菜肴的烹调方法和操作要领。并通过烹饪综合系统地训练,在结合现代烹饪制作工艺,从烹饪技能的角度,侧重培养学生合理营养配制菜肴、制作各式菜肴和点心,深层次地运用禽蛋类原料,提高学生烹饪综合应用能力。

(四)本项目课程教学内容

本项目课程侧重学生知行合一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以面向应用为目标,以禽蛋类模块为中心,以能力和实际操作来进行禽蛋类课程教学。把相关岗位技能按工作任务来分,项目四禽蛋类菜品制作的教学,通过八个“模块”即模块一认识禽蛋、模块二整禽菜品制作、模块三整禽分割菜品制作、模块味野禽、模块五绿色蛋品、模块六乡土腌腊、模块七禽蛋类冷菜,模块八禽蛋类项目考核和总结,我们以项目课程的工作任务来体现禽蛋类菜品制作,完整的实施项目课程教学。每个“模块”又分若干个工作任务来完成禽蛋类课程的教学,本项目共有18个工作任务构成。

(五)本项目课程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禽蛋类烹饪原料食品卫生和安全意识;禽蛋类菜品制作工艺技能及合理切配;风味禽蛋菜品味汁的科学调制;禽蛋菜肴营养的合理配制;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是本项目课程重点。对禽蛋菜色、香、味、形难以把握;禽蛋类菜肴的制作工艺及创新能力、禽蛋类主题宴会菜单的设计与菜肴制作是本项目课程难点。

在项目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学的解决重点难点的方案是(1)强化禽蛋类菜品训练和小组目标训练相结合,名厨课堂,班组交流。(2)加强禽蛋类课程课前课后小组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研讨。(3)项目课程教师集体备课,讨论禽蛋类课程重点难点解决方案,教师教案共享。(4)采取分层教学,强化禽蛋类项目课后拓展训练

二、项目课程教材的使用

几年来我们烹饪系在项目课程改革和教学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项目课程教学团队编写出版了“烹饪工艺项目课程”系列教材,共5本。本项目课程的教材是《烹饪工艺与营养项目四禽、蛋类菜品制作》,是张荣春主编的校级精品教材,教材以能力为本位,突出理论与实际操作有机交融。通过对相关岗位工作过程的解析,注重任务驱动训练学生操作技能,遵循项目课程的理念,打破了传统教材的章、节、目的体例设定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生涯的发展潜力为目标。同时,我们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为拓展烹饪班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项目课程的教材中创设了在线思考、案例分享、拓展实践,成为教师、学生的教与学的互动平台,受到学生的好评。

三、本项目学情分析及方法指导

在本项目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调研发觉学生特点为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一般,大多学生课堂内学习态度较好,但自主学习能力一般,学习信心、学习毅力不足,易受挫。烹饪系学生的学习烹饪基础为:非零起点的烹饪单招班在职高阶段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缺乏系统理论知识,技能基础和个性差异较大,零起点的烹饪普高班。为了禽蛋类菜品制作项目课程的教学,项目课程教学组共同商讨并总结出应对方案。设计的项目课程教学任务一方面要顾及学生的学习项目课程兴趣,符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要,另一方面注意学习工作任务的层次性,可适当由学生自主选择工作任务。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而灵活调整禽蛋类项目课程的教学进度和深度,从而保证每一位学生,在学习项目课程中理论知识和烹饪技能都有提高。

四、本项目课程的教学方法

在禽蛋类菜品制作项目课程教学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操作演示教学法,即教师在烹饪项目课程教学中借助某种道具或多媒体把菜品中工艺流程和知识技能通过简单明了的演示方法展示给学生,从而把抽象烹饪的知识、工艺原理简明化、菜品制作形象化,帮助学生加深对菜品制作的理论知识、原理的认识和理解。案例教学法就是在烹饪教师的指导下,根据项目课程教学目的要求,组织学生对任务书中菜品制作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教学生分析菜品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菜品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菜品制作的技能,加深学生对烹饪项目课程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烹饪教学方法。还有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等等。在项目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往往不是单一方法的使用,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本项目课程的教学实施由校内专任教师,校外星级酒店专家和行政总厨为兼职教师,共同组成教学团队,在校内理实一体化烹饪教学实训基地完成项目课程教学。

五、教学程序设计

禽蛋类菜品制作项目课程教学活动实施,包括课程准备、实施、评价三个阶段,但是课前的任务布置和准备是课堂教学的前提、保证,课后的拓展训练是课堂教学的巩固。教学环节是3个阶段10个步骤:1.教学准备:①教师布置禽蛋类工作任务书,下达工作任务、②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任务书内容,③分小组制定禽蛋类工作计划书(教师指导);④教师检查督导禽蛋类计划书内容;2.教学实施:⑤小组自行采购烹饪原料;⑥烹饪原材料验收;⑦项目课程菜品菜肴制作;3.项目评价:⑧小组自评;⑨教师讲评;⑩学生填写项目教学班级周志、课程周志。

六、教学评价

在学习评价方式上,禽蛋类菜品制作的项目课程打破了传统结果性考核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各占50%。过程性评价包括:出勤情况、工作过程表现、作业情况,终结性评价主要看完成的项目课程菜品质量指标以及本项目结束时的考核结果。过程性评价旨在促进学习效果,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的质量做出结论。

禽蛋类菜品制作项目课程以禽蛋类烹饪原料生产为主线,以岗位工作任务为路径,以行业标准为依据,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方向。课程的编排,打破传统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的三段式课程设置思路和模式,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和多元化主题教学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培养职业能力,塑造职业形象和培育职业精神。烹饪专业项目课程改革与实施,体现了课岗融通,学做一体;团队合作,创新了教学方式;开展工学结合,实现了校企合作,共育人才。

【参考文献】

烹饪实训总结篇4

【关键词】技能大赛;烹饪专业;教学改革

高职烹饪专业肩负着为餐饮企业培养高素质高级技能型烹饪人才的重任。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专业建设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特别是针对烹饪专业而言,技能大赛赛项设置与竞赛规则等对专业教学改革有着深远影响。

一、高职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建设要求

2012年11月教育部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旅游大类》中“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代码640202)”专业培养目标提出: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具有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烹饪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烹饪职业素养,具有现代烹饪理念的核心专业烹饪技能,能适应现代餐饮业、酒店业发展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其中对课程体系构建要求“以社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通过职业岗位群分解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形成专业必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等要素,并转换为专业模块课程,构成“素能本位工学结合模块式”课程结构。教学进程安排上要求“贯彻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的思想,循序渐进推进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

二、技能大赛成为高职烹饪专业改革风向标

201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烹饪赛项于2012年6月11至13日在扬州举行,由教育部等23部委主办,高职组参赛者为来自23个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的170名高职在校生。这也是高职烹饪赛项首次纳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系列。赛项规程中明确竞赛目的为“展示高职院校烹饪专业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成果,促进烹饪工艺技术应用领域相关专业建设和改革,培养高职院校烹饪专业学生在工艺技术的综合应用和烹饪方法科学创新等方面的能力,激发高职学生利用技术创业、实践成才的热情,促进高职院校培养适应餐饮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管理型人才。”

全国范围的高校(高职)烹饪技能大赛最早于2007年举行,并于2009年和2011年连续举办三届。从2007年首届全国高校烹饪技能大赛起,综合能力考核首次在技能竞赛中安排,它要求参赛队根据抽签选择的目标客户群特征,现场开具菜谱,填写采购单,购买原材料,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原材料加工、切配及成品制作,参赛选手需要通过理、操、讲、评等主要环节来完成赛项,在展现个人风采的同时,更加注重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彰显。2009、2011、2012年的大赛基本模式变化不大,要求选手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烹饪赛项逐渐成为范围广、层次高、要求严、成果多、影响深远的专业赛事,虽然大赛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但大赛竞赛方式和内容、竞赛规则、评分标准还是体现了竞赛的目的,紧贴行业实际,为高职院校烹饪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和导向。契合《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旅游大类》有关要求。

通过比赛也涌现了一大批既掌握了较扎实基本功又具有一定时尚理念和创新能力的选手,在展现我国烹饪教育领域丰硕成果和餐饮业后备人才队伍的同时,也对高职烹饪专业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发和指导。

三、技能大赛对高职烹饪专业教学改革影响

我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现为“江苏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群建设专业”、“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自2007年起,连续4年参加了全国高校(高职)烹饪技能大赛(2012年起纳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烹饪赛项),并且获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是多年来坚持“围绕行业办学,强化技能训练,突出厨德教育,奠定就创基础”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1.基于工作过程优化课程体系。以社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我院组织校企行专家共同分解职业岗位群,将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细分为中式烹调、西式烹调、中西面点三个方向,并剖析提炼每个专业方向对应的岗位职业能力,结合大赛要求,修订细化专业培养规格中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维度表。以职业素能为核心,倡导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基础素能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以及素能拓展课程模块。使得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更加契合岗位需求。经过优化重组,形成《中式烹调工艺》、《中式面点工艺》、《西式烹调工艺》、《西式面点工艺》、《宴会设计与制作》五门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同时还开设《菜品装饰技艺》、《创意菜点设计与制作》等专项技能课程,其中《餐饮创业实训》课程基于校内真实生产情景,采用“工学结合双真学训”教学组织模式;《宴会设计与制作》课程参照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烹饪赛项模式,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模拟生产,全真操作,理实一体,综合实训,形成了特色明显的实用性的教学内容新体系。

2.分析岗位能力设计课程内容。以专业方向对应的岗位专项能力与典型餐点为载体,构建模块化、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结构,设计组织课程内容。以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学生未来工作的中厨房为例,学生要能在中厨房工作,必需掌握烹饪原料的初加工能力、切配能力、菜品的制作与开发能力、筵席菜品设计与制作能力等,《中式烹调工艺》课程便是基于以上业专门技能的能力培养而设计。它以《烹饪原料》、《烹饪化学》、《烹饪营养与安全》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宴会设计与制作》、《餐饮企业流程管理》、《营养配餐与设计》、《餐饮创业策划》、《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课程的基础。

《毕业设计》课程内容则探索高职烹饪专业“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设计选题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由学校教师与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选题,确定训练内容和任务要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要求“要与专业、行业紧密结合,手脑并用;要综合利用学过的专业知识、技能,做有利于行业发展的选题;利用实习企业的资源,做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的选题;要校企合作,真题真做,双师指导。”

3.基于素能本位重组教学过程。提炼本专业“技能高端、理论扎实、吃苦耐劳、德技双馨”的人才特质,确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有机结合,建立立体的课程结构,课证结合、训赛结合、就创结合、专兼结合、校企结合等多重手段,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双元耦合: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教育的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形成适应地方发展、对接行业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机制。(1)双真学训:在教学中设计仿真实训项目与载体、与生产实践对接的真实训项目与载体,并通过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开展实境实训。践行仿真教学、实境实训、顶岗实习实践教学组织模式。(2)双轨共进:坚持理论知识必需、够用、扎实,技能训练与职业资格证书获得和技能大赛对接,强化厨德养成教育。通过项目导入、任务驱动,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将理论教学、技能训练和技能比赛紧密结合,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逐渐形成技能高端、理论扎实、德技双馨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了提高学生对技能大赛的兴趣和关注度,学院还将不同层次技能大赛——院级、市省级和全国大赛衔接,初步形成了逐级竞赛机制。让学生全面参与,踏实前进,层层胜出。既形成对其他学生产生良好的感召与激发效应,也促使参赛学生为高级别的大赛作好充分准备。

4.打造以赛促教训赛融合“双师”团队。教师实践能力、理论和技能水平的高低就决定了高职教育的质量与特色。为了培养学生在技能大赛技中获得好成绩,我院不断加强双师素质、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以规范化教学、教学业务竞赛、校本教材编写、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和技能大赛指导为抓手,有计划有组织安排教师利用培训、进修、业务比赛、企业实践、出国培训、资格认证、科学研究、校企互聘、社会服务,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双师”素质标准,形成了良好的保障机制,培养了一批富有创新精神、具有较强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师团队。通过“双师”团队的全面培养、层层选拔,不仅参赛学生获得了技能,而且通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这一平台,展示了教学成果,近年来,我院烹饪专业教师8人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通过全国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大赛,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也不断得以更新。

5.立足职业素养重建评价制度。通过参加技能大赛,学校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以及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技能大赛也为职业院校确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同时,也应该明确与改进教学评价制度。我院烹饪专业通过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及参加大赛实践总结,对大部分课程教学实行过程考核评价制度,具体做法如下:(1)课程成绩=过程考核成绩(50%)+期末综合考核成绩(50%)。(2)过程考核成绩=∑项目考核成绩/项目数。(3)项目考核成绩=态度+知识+技能,三部分各占三分之一。态度考核点:出勤、礼仪与行为规范、课堂表现、作业。知识考核点:课程标准中该项目规定的知识目标,可采用笔试获口试答辩等其他方式考核。技能考核点:课程标准中该项目规定的能力(技能)目标、完成任务的质量,菜肴成品制作/实训报告方式考核。(4)期末综合考核成绩:理论和实训,二者分值比为4:6。(5)考核主体:态度考核、知识考核主要由项目老师负责。技能考核由项目老师与学生考核评分小组共同实施。

通过我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不难发现技能大赛对高职烹饪专业教学改革的影响之深远。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成为高职烹饪专业改革风向标,我院在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实施、“双师”团队培养以及教学评价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实践亦属探索与尝试。对照“高职技能大赛赛项与专业教学改革相结合”“高职技能大赛赛项组织与行业企业相结合”“高职技能大赛赛项注重个人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培养相结合”的要求,探索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课程改革的引领作用还需付出更多努力。

参考文献

[1]刘焰.部级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育的影响力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3)

[2]王虹.从高职教育课程文化看职业技能大赛[J].教育与职业.

2010(17)

[3]陈炳和.技能大赛对高职人才培养的价值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9)

[4]马树超,范唯.以专业改革与建设践行高职教育科学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9(8)

烹饪实训总结篇5

我院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是2013年河南省民办高校品牌专业建设点。立项以来,根据《河南省民办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精神,按照申报书和专业建设方案,不断加强专业建设与改革,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预期的成效,完成了建设目标和任务。现将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 学院基本情况介绍

烹饪学院是2010年成立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共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2088人,中职生2870人,专任教师245人。设有烹饪技术系、旅游管理系、工商管理系、食品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和基础教学部。开设烹饪工艺与营养、酒店管理、电子商务、食品加工技术、学前教育、电梯维修等30多个中、高职专业。

学院始终坚持“文化厚校、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发展理念,认真贯彻国家职教方针、深化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了大量餐饮专业人才,有力推动了产业进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拥有国家专利6项,先后荣获部级奖项50多项,省级奖项80多项。

几年来,学院先后荣获“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河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河南省教育综合改革重点项目单位”、“河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中国烹饪名师大师注册培训基地”、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烹饪工艺与营养)等荣誉称号,原省委书记卢展工、副省长徐济超、中烹协副会长冯恩援、高炳义等领导先后莅临学院调研与指导,对学院的特色办学、就业创业等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 专业建设情况

烹饪专业自招生以来,不断加强专业建设,提高办学条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办学特色逐步凸显,先后荣获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河南省高职学校示范性实训基地等称号。学生多次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并屡获殊荣。2016年9月,烹饪专业93名学生作为志愿者服务G20峰会,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该专业现有高职在校生1256人,中职在校生1657人。专任专业课教师64人,兼职教师30人,专任教师中副高职称以上21人,研究生以上学历21人,“双师型”教师25人,中国烹饪大师7人。有校内实训基地33个,校外实训基地45个,专业图书10万余册。  

(一)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前提,烹饪专业以“优基础、适口径、强技能、多方向”为指导,结合学院办学定位,立足餐饮行业,不断修订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是在开设中、西餐方向的基础上,适时增开中西面点、雕刻、营养配餐等方向,使得人才的培养更加专业化和精细化。二是增加了《国学教育》等限选课程,提高学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三是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公修课程的开设力度,促使学生人格等全面的发展。四是进一步改革了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适时加大了专业实践课程,对课程中老、偏、旧的知识及时摒弃或更新,使得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加具备了针对性。

(二)深化校企合作,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和深度

1、完善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促进校企合作的制度化建设

根据学院要求,烹饪专业2014年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建立了章程,确定了校企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定期召开校企合作会议。目前,该专业与开元名都、河南大厦、上海望湘园餐饮有限公司等45家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在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和实施、学徒制建设、订单培养、教师挂职锻炼等方面展开了积极的合作。

2、实施订单教育培养,成立企业冠名班

2014年起,烹饪专业先后与迪欧咖啡、望湘园餐饮公司、喜河南大厦、香港云顶集团等企业成立定向培养班。根据协议,学生第三年到签订企业进行带薪实习,企业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奖学金,企业派教师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生毕业后就可以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订单培养的模式实现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实现了“学生毕业有工作、企业发展有人才、专业发展有生源”的多赢目标。

3、依托行业力量,积极探索学徒制培养模式

2016年6月份,学院被中国烹饪协会批准为烹饪与餐饮服务大师名师注册培训基地,挂牌为中国烹饪大师工作站。2016年12月,学院牵头成立中原烹饪职教集团。烹饪专业充分依托集团、工作站的优势,积极探索和启动学徒制培养班,制定了《学徒制培养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学院每年选拔100名学生,组建“学徒制试点班”,主干课程由大师授课,学生在寒暑假和顶岗实习期间跟随大师工作和学习,确保学生成长成才。

(三)积极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该专业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教学模式改革。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一主线二主体三循环四模块”的教学模式进行专业教学,即以培养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为主线,以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单位为主体,采用职业素质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训练——职业技术、职业技能理论—单项岗位技能训练——校内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交替进行的三次循环,以通过重组、整合、优化的职业素养基础模块、职业技术模块、职业技能模块教学,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需要的高度吻合。

在校内实践教学上,该专业不断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按照企业对岗位能力培养的要求,细化实践教学标准,合理设置实践课程和教学内容。目前,烹饪专业在课程类型上设置了纯实践课程,课程门数达到5—8门,校内实践课时达到校内总课时的35%以上。根据要求,烹饪专业第一学期设置基本功实践课程,学生通过课程考核后方能够进入第二学期的菜品制作等综合实践课程,基本功不达标,不能进入综合实训室进行实训。

(四)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师资培养力度

教师是专业发展的前提和关键。烹饪技术系采取“招聘、引进、培养”相结合的道路,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近年来,先后从行业引进32名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学院的专兼职教师,从高校招聘应届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20人。

学院建立了校内和校外培训相结合的教师培养体系。颁布实施了《校本教师培训方案》、《教师外出培训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采取“传帮带”、企业挂职锻炼、专家讲课、督导听课、教师外出培训等途径和办法,从专业认知程度、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对青年教师展开了系统的培训。截止2017年,烹饪技术系共有6名教师参加了部级、省级骨干教师培训,10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2名教师参与学术交流活动。

(五)加大投资,不断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示范引领”的实训室建设原则,学院不断加强该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对烹饪专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硬件改造升级。截止2017年底,烹饪专业共建成各类校内实训基地33个,总面积达3615平方米,总值1418万元,生均6192.14元,涵盖了基本功、热菜制作、中西点、西餐等所有烹饪专业的岗位技能,校内实训开出率达100%。

(六)积极申报省级专业建设项目,促进专业建设

立项以来,该专业以省级专业建设项目为抓手,不断促进专业建设。2015年,该专业先后申报了“技能大师工作师”、“河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师范基地”等项目,并顺利通过验收。2016年,该专业又通过了“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骨干专业建设”、“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烹调工艺与营养—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等三个省级创新行动计划项目的立项。目前,各项目负责人正在按照方案积极推进,争取早日通过验收,促进专业建设提档升级。

(七)积极推进对外合作办学

该专业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一是2015年与韩国全州大学签订“2+2”联合培养协议,学生前两年在我院进行专科的课程学习,通过韩语(topiC)三级后,即可申请进入全州大学本科3年级进行学习。毕业时,学生可获得中国教育部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二是与法国积极开展合作交流。从2018年起,学院将每年选拔25名优秀大专生赴法国学习交流,为中法饮食文化的交流和人才的培养作出积极贡献。

(八)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工作

在品牌专业建设期间,我们不断完善了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先后制定了《教师日常教学规范》、《教师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教学管理文件,规范了教案、教学大纲撰写、实践教学、考试等各个教学环节,促进了教学秩序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形成了一套高效、完整的教学管理机制。

同时,我们进一步加大的质量监控的力度,建立了查课、督导听课、同行听课、学生评教等一系列制度。同时,每学期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对教学和学生管理的建议和意见,及时进行有效整改。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使得烹饪专业的各个教学环节得到有效监控,从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三、专业建设取得的成效

(一)教学改革力度大,教学成果显著

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积极进行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并能不断根据餐饮市场发展的要求,重组课程设置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效果显著。近几年烹饪专业教师发表核心期刊论文4篇、省级课题3项、部级专利6项、校本教材5本、校级精品课程3项。

(二)形成了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烹饪专业现有专任教师64人,副高以上职称21人,占专任专业教师总数的43.5%;“双师型”教师25名,占31.3%;硕士以上研究生21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校专业带头人3人,校中青年骨干教师9人,校级先进教师19人,有企业工作经历教师26人。同时,还从企业聘请了32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烹饪大师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 

(三)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1、学生实践技能明显增强。建设期间,烹饪专业先后参加省级、部级专业技能大赛,共获得团体二等奖2项、团体三等奖2项,个人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同时,学院注重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考取,将考证知识融入到平时的课程和教学中,加大对学生考前的培训和指导,烹饪专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到了100%。

2、学生就业质量明显提升。2015年、2016年、2017年就业率分别为94.69%、93.35%、90.39%。2017届学生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92.97%。用人单位对我院2017届毕业生满意度达92.31%。2017届毕业生平均月薪达到3983元/月,个别毕业生月薪达到1万元以上。

3、学生创业能力明显提高。学院成立了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将学生的创业能力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使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学院采取有力措施为学生提供创业帮助。一是建立创业导师团队,为学生提供指导服务;二是开展创业培训,帮助学生寻找项目,制定创业规划;三是举办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学生创业提供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2014—2017年,学院相继举办“美团杯”创新创业大赛、户外生存挑战大赛等项目比赛,促进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提高和创新创业技能的掌握。

(四)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该专业积极发挥人才和资源优势,紧密结合企业需求,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作为全省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中国烹饪协会培训基地,不断加大培训力度,承担人社、扶贫等部门交付的培训与鉴定任务。建设期内,累计培训技能人才2100多人次,许多学员拥有一技之长,走上了脱贫致富和自主创业之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同事,学员还积极承担县内、县外合作企业的员工培训,为御膳苑、望湘园等企业提供定制服务。牵头组织了《中国烹饪通史》编撰工作的第一次年会,为长垣籍大师吕长海大师举办了“从业68周年技艺研讨会”。参与编辑了《中原特色餐饮文化》、《长垣烹饪技艺系列名菜标准汇编》等书籍。一系列活动展示了烹饪文化的独特魅力,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烹饪实训总结篇6

摘要:本文通过对强烹饪实践课教学的六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阐述了如何提高烹饪实践教学效果的的几个方面。对加强烹饪专业实践教学课程进行了深思和研讨,并提出了有效地解决方法。

关键词:烹饪;实践教学;思考

烹饪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所占比重较大,如何提高烹饪实践课程上课效果呢?有的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制定实践课程教学大纲,有的要交流、完善实践课的教学方法,有的还提出要研究实践操作场所的应有条件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上述意见都有一定的道理,作为一名烹饪教学管理工作者,我们认为还是应该从加强现在正在实行的烹饪实践教学的几个环节作些探讨。

一、上好演示课

演示课也称为烹饪操作示范课。这是传授烹饪技术的第一个环节,既要精心组织,充分做好各种设备、工具、原料等的准备工作,又要注重示范要领的准备和操作过程的连贯与完整。并应重视与烹饪理论课程相衔接,强调理实一体化,以保证其系统性。

演示课应区分不同阶段:在低年级以按操作技法分类进行菜品制作演示教学为好。如教授“炸”的技法,就可以将清炸仔鸡、干炸里脊、软炸口蘑、香酥鸭子等组合在一起进行。还可以将一些相近、相似的技法,如爆、炒、熘或煎、贴等挑选代表品种组合一起演示教学。通过教师的反复演示,便于学生加深印象,以掌握各类操作技法的要领,达到由此及彼、触类旁通的效果。反之,不注重按技法类别系统地组织教学,煎的、烧的、热的、冷的,随意确定演示品种,就会大大影响教学效果。在高年级则可按照不同原料分类进行演示教学,如以鱼为一类原料教授炒鱼丝、煎鱼饼、熘鱼片、汆鱼丸等制作技法,还可按不同风味分类教授各地名菜名点的制作。

演示课一般为四学时连堂进行。在课时的运用分配上要科学合理,以每一节课演示制作一个菜品为宜,边讲边做。包括从生到熟,从切配到烹制的全过程。尽可能按正常秩序保证课间休息,使演示教学有节奏地进行。而那种集中教学品种上午搞切配,下午搞烹调,所有教学品种混在一起穿行的演示方法,虽然教师操作起来较为方便,但不利于学生对一个个菜品从生到熟全过程制作的学习,故不宜采用。

二、组织好品尝

品尝是继教师演示之后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中国菜肴质量鉴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就是味道,中国烹饪技术向来以调味见长,因此,老师示范的演示菜品应组织学生品尝,掌握其调味要诀。

在当前的教学中,绝大多数学校也将示范产品让学生品尝了,但是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有尝无品”,尝了就完了。有的是平均分食;有的是少数人尝、多数人看;有的如同轮流会餐;有的是男生尝女生看;更有甚者相互争“尝”、狼吞虎咽,一哄而散。既影响了正常教学秩序,又达不到品尝的教学目的。

品尝是烹饪实践课的必要环节。品尝的重点在于品,尝是为了品。品具有标准的品评的含义。品尝是一堂生动地学习、研究菜品滋味的课,教师既要重视品尝的组织,包括器皿的准备和使用、分尝的步骤、分尝量的安排,以保持文明品尝的良好秩序。更要重视联系实际,组织品评讨论;要引导学生认真地辨别尝试,以熟悉教学菜品的特有味道,并能从与不同菜品滋味的区别中掌握其特殊性,进而熟悉固有滋味的调味方法,为学生提高操作技术打下基础。

三、抓好操作练习

操作练习是学生掌握烹饪技能的关键环节。抓好学生的操作练习是加强实践课教学的根本。首先要按照实践课教学大纲的安排、按演示品种,落实设备、工具和原材料,保证学生操作练习的顺利进行。再则要加强教师的案头指导。现在一般教师对操作练习中原材料的分发和制成品的成绩评定抓得都比较紧,相对而言,对学生在切配、烹调操作中的指导则不够十分有力。这就要求教师实行全程的指导。要做到这一点,应保持指导教师与学生人数的合理比例关系,一般以一比十五左右为宜。此外,还应配备实验员等必要的教学辅助人员。

指导学生烹饪实践操作练习与指导学生作理化试验等课程一样,教师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对这一点很多学校都充分认可,将烹饪操作课与理化实验课等同来计算教师的工作量。但也有少数学校,对烹饪操作课缺乏深入了解,或将现在个别教师上学生练习课时比较松散的暂时现象当作正常情况看待,因而在规定理论课和烹饪实践课的折算比例上作得不尽合理。这就可能使操作指导教师的辛勤劳动,得不到应有的肯定。长此下去就会挫伤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影响操作课全过程指导的落实,进而影响操作课的教学效果。

四、布置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学生在烹饪实践课中所必须完成的书面作业。其内容应包括:实践项目、所需设备、工具和原材料;菜品制作工艺流程;制成品的色、香、味、形、器、风味、质地、营养以及本人在实践操作中的经验、教训、体会等。

操作实验报告在一定程度上是实践课的书面总结,是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不完整到比较完整,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的一个必要环节。许多学校都将这一环节纳入了教学大纲,大多数教师也都能够按进度及时布置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并认真进行批改和评定成绩。但也有些学校不够重视,有些教师时紧时松,一贯坚持不够。这其中有的是责任感问题,有的则是对实验报告中容易出现的某些公式化现象感到困惑。应该指出的是:类似公式化现象的出现,并不能否定实验报告的重要性,而只是说明要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填写试验报告的水平,应参考、借鉴其他学科实验报告的内容要求,具体帮助学生写好实验报告,以促使学生在操作技能上进行经验总结,在工艺上理论上得到系统提高。

五、抓好基本功训练

基本功要天天练,所谓“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说的就是要经常练,实践出真知,多练才见功夫。学生入学第一学期就应该开基本功训练课,有操作经验丰富、德才兼备的教师指导,以抓好烹饪操作技艺的启蒙教育。

开展基本功训练要有一定的场所和设施,要有充足的供训练所需的原材料,要积极挖掘基本功训练的时间,既要在课内练,也要组织课外练,就是节假日也不宜中断练习。学生寒暑假的时间较长,在技术教育中曾有过“放读不放工”的提法,就是说在这段时间课堂教学可以放假,但工艺操作训练不能放假,这和传统的“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的要求是一致的。只有通过严格训练的学生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在基本功训练中,以往曾组织学生集中一段时间到酱品厂加工酱菜丝,练习刀工;组织学生到生鲜超市进行肉类分档取料,练习拆卸技法等。都曾收到较好的效果,是一种较为集中的训练方式。日常则可以学校食堂为基地或就近与学校周围企事业单位食堂挂钩、定时参加某些厨务劳动,如切菜、制馅等,都是组织基本功训练的较好形式。

为了促进基本功的训练,应制定训练所应达到的统一标准。就像培养一名合格的司机,规定要学习多少学时,参加哪些科目考核一样。培养一名烹饪技术人员,应规定加工处理多少原料,切配、烹制多少菜肴。若以每天加工处理30斤原料、烹制三分菜品计算,则一年的操作训练量大体上应为“万斤原料千分菜”。此外,还应规定有关基本技能的合格标准,如一分钟片条鱼、二分钟拉条鸡、三分钟切一斤肉丝、四分钟剞一斤腰花、五分钟整鸭去骨……十分钟活鸡成菜等,一并纳入基本功训练标准,并以达到标准作为学生修业期满获取毕业证书的必备条件之一。

六、严格操作考试

考试既是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的过程,又是考核、检查教学效果的过程,同时也是促进、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

考试应区别不同年级的学生,根据不同教学进度,确定其内容。既要重视单项操作技能的考试,也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并贯穿在操作考试之中。现在一般学校确定的操作考试项目有干料涨发(如油发鱼肚)、动植物原料加工(如切土豆丝、切肉丝、剞墨鱼筒等)、菜品制作(如红烧鱼、爆腰花、熘里脊、汆鱼丸等)等。这对中低年级学生的操作考试是适用的。但对高年级学生、尤其是组织毕业考试,如果仍沿用这些项目,或者仅仅在评分分值上做某些调整,那就不十分妥当了。对毕业操作考试,我们曾试行过规定成本、自行选料,物尽其用、独立切配烹制一桌筵席;并撰写一份筵席设计书,设计书内容包括配制筵席的风味特色、营养搭配、成本构成、消费档次及售价、以及操作中的心得体会等等。这是一种综合性的考试,能使学生运用各有关烹饪方面的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便于学社才能的发挥,以展示学生的烹饪综合素质。

为了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必须加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烹饪人才,这既要重视烹饪理论教学,也要重视烹饪实践课的教育,要立足于实践,加强教学研究,切实将烹饪教育质量提高一步,为振兴中国的烹饪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作者单位:武汉商学院)

课题来源:2013年度武汉市市属高校教学研究项目《基于行企校合作的西式面点人才培养研究――以武汉仟吉食品有限公司为例》编号2013026

参考文献:

[1]李光磊,高雪琴,杜素娟,崔震昆.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性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03:187-188.

[2]黄新胜.强化教学环节提高烹饪实践课的教学质量[J].网络财富,2010,14:105+107.

[3]王春.提高烹饪实践教学质量探析[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0,03:156+158.

[4]谈国兴.谈“洛桑模式”在烹饪实践教学中的构建[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6,03:29-31+36.

烹饪实训总结篇7

学院。

可以说,经过十几年的摸索与实践,我国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的建设已经达到相当大的规模,并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在培养烹饪职教师资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培养目标和学位授予

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属于师范类专业,主要目标是培养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教师。但是目前许多院校的培养目标定位过高,过宽,在实际教学中难以实现。如有的院校既要培养中高职烹饪教师,又要培养高级烹调师和高级面点师,还要培养高级营养师、高级餐饮管理人才等。试想,短短的四年时间怎么能把一名没有多少烹饪与营养知识、技能的高中毕业生培养成如此全能的人才?即使有的院校对口单招中等职业学校烹饪专业优秀毕业生,恐怕也有很大的难度。此外,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授予的学士学位各个院校也各有不同,有的授文学学士,有的授教育学学士,有的授理学学士,有的授工学学士,五花八门,这在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的249个专业中是绝无仅有的。

二、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

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模糊,间接影响课程体系及具体教学内容的合理性。在课程设置上,虽然借鉴普通师范专业开设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课程,但由于担任上述课程的教师大多数对烹饪学科不甚了解,授课中没有结合烹饪学科的特点,无法使专业技能与师范技能很好地融合起来形成一种新型的职业师范技能,使学生在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能力等方面明显落后于普通师范院校的师范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院校重“烹饪”而轻“教育”,对本专业学生的师范技能培养缺乏足够重视,淡化了专业教学中“教”的训练功能,忽视了“烹饪”“教育”两者目的的融合,使教育专业课程与烹饪技能训练的结合力量弱化,达不到“烹饪”与“教育”并重的双重效果。此外,从专业主干课的设置上看,基本上是高职高专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课程,缺乏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另外,全国也没有相对统一的本专业建设规范或教学指导方案。

从教材上看,目前高职高专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教材建设相对成熟,出现了多种版本。但烹饪与营养教育本科专业的教材还比较缺乏,特别是《烹饪教育学》《烹饪教学法》《烹饪创新与创业》《餐饮经济学》《餐饮创意与策划》《餐饮空间设计》等课程教材亟待开发与建设。

三、专业布点与招生数量

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是一个师范类专业,近几年每年都有院校向教育部申报增设该专业,有的院校甚至每年招生都有近百人。餐饮业虽然是个大行业,但目前开设烹饪专业的中职学校也不是很多,2011年经教育部核准招收的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高职高专仅98所。而且许多地区的中高职烹饪专业的生源存在逐年萎缩的趋势,如果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和招生人数过多,恐怕还会加剧就业难的问题。鉴于本专业的特殊性,建议教育部将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确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对总量作必要控制,做到合理布局,按需设置。

我国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办学历史不长,基础比较薄弱。除了以上几个问题外,还有其他一些问题,如人才需求与学生就业问题、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问题、教学资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等,都需要我们深入研究探讨。

烹饪实训总结篇8

法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早,在其发展过程中最初是开设以职业教育为主的专业学校,二战后为了满足市场变革的需求,职业院校内出现了以培养高级技术员为主的高级技术员班,这也是标志法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起步。[1]1-4此后为了满足飞速发展的经济所出现的高级技术与管理人员的短缺,又出现了大学专业学院,在大学专业学院中,可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高等职业教育,并可取得更高级别的文凭,同时也促进整个高等职业教育更进一步的发展。

二、法国烹饪高等职业教育的概况与特点

烹饪职业教育在法国可以追溯到19世纪,在1804年就出现了专门教授烹饪技术的学校,而烹饪高等职业教育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形成。烹饪高等职业教育学制为两年,主要接收高中毕业会考毕业生,培训机构为设在技术高中内的高级技术员班(简称StS),所有学习合格的学生将获得高级技术员证书(简称BtS)。其专业证书的教育层次类似于中国的大专、高职等。[2]57-64

(一)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法国的职业教育的教学重点偏重于动手能力的训练,目标是培养学员熟练地从事职业性的工作。因此烹饪专业的教学计划与内容由专业人士设计,紧密联系企业需求,突出专业实践性和工作岗位适应性。其中与烹饪专业相关的课程(理论与实践课程),其课时量达到专业总课时量的50%-60%,而课程的内容涵盖了以烹饪技术为主,酒店与餐馆内各领域的知识与实践,包括卫生与营养学、食品化学、厨房工程学、酿酒学等课程,同时还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经济管理类知识与外国语和法律等课程。此外学生除在学校学习,还要安排到企业进行教学与毕业实习,教学实习一般安排在寒暑假,时间为4到8周,毕业实习安排在最后一学期,时间为12到16周。毕业实习是学生与实习企业间的双向选择,也可以看作是学生就业的跳板。其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的特点就是课程紧凑,突出专业应用性于市场适应性。

(二)专业实践与实训课程

专业实践与实训课程是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方式,而实验室作为该类课程的教学场所自然也很重要。法国烹饪学校习惯将烹饪实验室称为“厨房”,这样更具专业性。一般分为基础技术厨房、高级技术厨房和点心制作厨房、仿真酒店或餐厅厨房,另外还有餐饮服务实验室和客房服务实验室等。基础技术厨房是按照专业基础教学的需要进行设计,主要进行烹饪原料的初加工技术教学的使用;高级技术厨房基本是按照烹饪制作技术的要求进行设计的,主要进行各类菜肴烹饪制作技术教学的使用;点心制作厨房是按照糕点制作技术的要求进行设计的,主要进行各种糕点制作技术教学的使用;仿真酒店或餐厅厨房所用设备非常齐全而且功能先进,与酒店厨房设备相差无几,基本上就是一个功能齐全、真实环境下的厨房;而餐饮服务实验室实际上也是一个真实的餐厅,内部结构和陈设与酒店的餐厅在功能上没有任何差别,有前台、酒水台、餐厅、收银台等岗位,它与仿真厨房连在一起,学生在仿真酒店餐厅真实的环境下进行厨房与餐厅的实践教学活动。

当学生在仿真厨房和餐厅进行实践操作时,基本是按照酒店对厨房烹调和餐厅服务工作的要求,根据不同岗位来分配和安排实践课程的内容。烹饪专业的学生在进行专业实践操作课时,一般由12名学生组成一个实践课的团队。然后根据法国酒店对厨房工作的要求进行分工,学生分为厨师长岗位、开胃菜制作岗位、红肉制作岗位、白肉制作岗位、甜点制作岗位、卫生清洗岗位。厨师长岗位由一名学生担任,负责对厨房的管理和与餐厅的衔接工作,主要实践内容:确定每个岗位的领班及工作内容;在客人没有进入餐厅点菜就餐时,先要参与菜肴的加工制作。

当客人到餐厅点菜就餐时,要依据餐厅里客人点菜单的要求,将菜单的内容包括客人的数量、点菜的内容等信息传达给厨房其他岗位的学生,并且厨师长还要对厨房出菜的质量和数量进行把关和核对。开胃菜制作岗位由2名学生组成,负责开胃菜的整个制作过程及上菜准备工作。红肉制作岗位由3名学生组成,负责红肉菜肴的整个制作过程及上菜准备工作。白肉制作岗位由3名学生组成,负责白肉菜肴的整个制作过程及上菜准备工作。甜点制作岗位由2名学生组成,负责甜点的整个制作过程及上菜准备工作。卫生清洗岗位由1名学生负责,清洗在烹饪过程中使用过的餐具和器具。同一组的学生在以后的实践课中将轮换岗位再进行操作。而在餐厅进行服务的学生也将在餐厅中的不同岗位进行实践操作。其专业实践与实训课程的特点突出学生的专业动手以及岗位适应的能力。

(三)学生实习与就业

法国是欧盟成员国之一,同时法式烹饪又倍受欧洲和美洲等多个国家的推崇,因此有许多国家的相关企业都会与法国的烹饪学校进行合作,而在法国比较有名的烹饪学校的合作伙伴就更多了,除欧盟的国家外,还有美洲和亚洲等地国家的企业。专业实习对于学生和学校来说都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为了使企业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学生,同时又能使学生找到满意的企业实习,学校会组织安排合作企业代表在特定时间聚集到学校,举行类似我国高校中的“双选会”,根据企业不同的类型进行分类,企业代表对实习生举行企业说明会,然后学生再对企业有选择性应聘,国家和学校都会出台一些统一的规定要求,比如学生实习3个月以上,其报酬应该至少以社会基本工资的12.5%支付。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伤事故受国家社保法保障。学校还会制定出学生实习协议,一式三份,学校、学生、企业签名生效各持一份。实习协议中明确规定了企业与实习学生相互之间的责任和工作要求。其学生实习与就业的特点是规范学生实习形式与内容,明确学校、学生、企业间各自工作与责任,实习与就业国际化。[3]57-59

三、我国烹饪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概况与问题

我国的烹饪高等职业教育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当时的黑龙江商学院等学校招收了第一批专科层次的烹饪专业学生,到了20世纪80年代我国有了第一批本科层次的烹饪专业学生,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又有了研究生层次的烹饪专业学生。从学历层次方面来说,我国对于烹饪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是走在前面的,但是专业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却不尽如人意。

(一)重学历教育,轻专业技能教育

从专业属性来看,烹饪专业应该是属于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学生毕业后,其就业的能力与方向主要是由学生在校期间所获得的专业技能与各种学习经验所决定。也就是说学生在学校中除了拿到毕业证之外,应该必须具备从事本专业领域内各种工作的能力。但是大多数学校在对于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时,却把烹饪专业必修课程的课时量,排在该专业总课时量中的比重还不到50%,有的甚至更低。[4]59-63

(二)专业实践教学缺少连续性,与实际联系不紧密

专业教学大纲是在专业开办之时就设置好的,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活动,但是不少学校的教学大纲一旦定下后,就很难再去改动,难免造成课程内容与实际脱节。例如烹饪专业的实验课时安排跨度较大,教师周一进行实践示范教学,等到周四或周五学生才进行实践练习,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由于专业实践教学缺少必要的连续,所以难免会加大学生掌握所学实践技能的难度。而在整个烹饪专业平时的教学中,实践课时量常常无法满足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专业实践。再加上不切合实际的教学大纲,学生很难在学校内就能具有或到达专业中的某个技术水平。

(三)缺乏对学生团队合作与岗位适应性的培养

酒店的厨房是烹饪专业的学生以后工作的主要场所之一,而厨房中的所有专业工作岗位都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也就是说厨房在运作时,其实是一条工作流水线,因此这就要厨房中各岗位的人员通力合作。但是在我国目前的烹饪高等职业教育中还缺少一个针对学生在一个类似行业环境下进行练习和再实践学习与交流的环节,再加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职业素质的培养,因此学生会出现专业技能不熟练、缺乏团队精神、缺少对工作岗位的适应性。以至于当学生到酒店参加专业实习时,会出现对工作环境感到陌生和不适应的状况。

四、法国烹饪高等职业教育对我国烹饪高等职业教育的启发

(一)丰富专业实践实训课程的形式和内容

学生在实训课程中,很难获得现实厨房中不同工作岗位的经验,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职业素养。在烹饪专业整个的教学中,基本没有将酒店厨房中不同岗位的模拟现场引入到教学中来,学生更多的是单纯学习专业课本中的内容,因此学生也找不到职业认同感,认识不到自己今后的工作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也就更谈不上什么职业规划。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环境与将来的工作环境非常相似,所学与所用应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二)专业能力与专业素质教育并举

“高能力低素质”的学生在目前的烹饪教育状况下,并不罕见,这里所指的“高能力低素质”是学生在校期间对于每门课程的理论学习考试分数很“高能”,但在专业动手和创造能力,以及与专业相关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却很“低能”。出现这种状况原因:第一,应试教育现象的存在,只要学生考试分数能及格,就说明学生已掌握所学知识;第二,实践教学脱离实际,简单说就是学生在学校学习和掌握的专业技能在工作中很多内容使用不上;第三,学生专业素质低下,专业学了掌握专业技能以外,还有专业素质的学习,例如学生还应学习和掌握烹饪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小到工作服的穿戴、烹饪常用器具的使用与维护,大到烹饪设备的检修与厨房工作流程的设计。

(三)完善专业实验室建设

烹饪专业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内还是一个年轻的专业,许多学校在建设专业实验室时经验并不多,更多的是以空置或闲置的教室经过改造后,便作为专业实验室来使用。并且实验室的数量和专业性,很难满足烹饪专业实践实训的要求。可以从专业性和实用性这两个方面来借鉴法国烹饪学校的经验,首先在实验室的设计上,请专业的酒店厨房设计人员或公司,根据学校对专业教学的要求和教学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以求最大限度的专业化;其次根据不同年级对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建设不同使用用途的专业实验室。

烹饪实训总结篇9

关键词:餐饮服务;基本功;烹饪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248—02高校师生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餐饮服务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校餐饮服务作为直接影响着高校科研教学以及学校整体发展的关键环节,要做到以学生食堂为主体加上餐厅酒楼的辅助,担负起全校师生的餐饮保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高校餐饮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大量的自动化加工机械被应用到高校餐饮服务业中,并给这个行业带来了一股新的热潮,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影响了整个行业的格局,使许多烹饪理念发生了变化。其中,传统的烹饪基本功在一些年轻餐饮服务人员的心目中逐渐弱化,认为厨房里有了各种自动化设备,好多必须的工作机械都会替代手工完成。但是,这种想法也毒害了餐饮服务人员成长过程中的思生就业出路有重要作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结合社会对于环评工作人员的需求,能够真正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探索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①相关内容较广,学生兴趣点不同,怎样协调各部分内容比例,使课堂时间使用达到最大效益化;②如何排除课时限制,选择合适课内课外学习形式,分配和控制前沿内容所占课时比例;③从多方面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对实际环境影响的状况深入了解,增加知识的联系性和应用性;④建立合理的综合的学生学习质量评价方法。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和探索在进行中逐步解决。例如,在环境评价的授课过程中逐渐拓展知识内容,优化知识结构,探索引导学生找到各自兴趣点的最佳方法,探索合适的课程论文形式,优化研究、讨论及报告的形式;申请并完善环境评价教学辅助的硬件建设,包括书籍、光盘、软件等,力求满足学生对不同方向的实践需求。扩展实习与相关学科的结合点,增加实习内容和多样性,满足学生对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时进行了阶段性的调研及总结,以书面形式整理进行交流探讨。探索实施的成果包括,对学生的作业、课程论文和实习报告进行总结,分别整理成册,作为成果一部分,促进学生互相学习,团结协作,并从中总结教学经验;组织学生进行报告汇报,锻炼学生对所掌握知识的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进行,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使课堂效益最想理念,要知道无论厨房有着多先进的设备,对于餐饮服务人员而言基本功仍然是必须坚守的道理。

、先进的设备也需要有过硬的基本功所谓基本功,就是在加工和烹饪食物时,不仅要熟练地掌握各个环节的技能技巧,还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加工菜品时精细的刀工,烹调菜品时能够自如的翻锅,需要时能正确的掌握糊浆的均匀适度,要能对油温有着正确掌握与识别,恰当的勾芡,灵活恰当的掌握火候,准确适时的投料,及时的出锅,熟练的装盘等等。对于餐饮服务人员而言,烹饪行业上把刀工、勺功、宰剔、挂糊作为入门的必备基本功,从事餐饮行业的人,没有不把烹饪基本功作为自己必修课的。当今,在实际工作操作中很多高附加值的大化,课内课外结合最优化,真正提高学生处理烹饪设备在广泛应用,这样烹饪加工技术的技术含量大大地提高了。现在在许多地方,常用的厨房设备有搅拌机、切片机、压片机等,这些机器加工工艺优良,加工速度快,规格一致,因此被广泛应用,然而传统的手工加工工艺遇到了挑战。对于一些年轻的餐饮服务人员来说,总是过分的依赖这些设备,从而严重的影响到了餐饮服务人员们本应该具有的苦练烹饪基本功的热情,最后也忽视了对烹饪基本功的训练。笔者认为,纠正这种错误的思想是非常必须的,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做好烹饪基本功的练习才是最重要的。实际情况证明,烹饪机械不能完全代替手工劳作,烹饪技艺的许多加工过程都非常繁琐和复杂,绝不是现在的简单机械所能完全代替的了的,烹饪技艺中有许多加工非常难以把握,仅凭机械设备难以实现。当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或许有一天机械能将人们从劳累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但是目前还不可能完全代手工劳作。

手工劳作仍是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烹饪的主要工作方式。当前有着千变万化的菜肴的烹饪,可对烹饪的基本功训练是不可以随行就市,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的强化烹饪基本功。无论采用哪一种烹调方法来烹制何种菜肴,都离不开烹饪的基本功,餐饮服务没有了这些烹饪基本功也就谈不上什么餐饮服务了。

二、扎实的基本功是磨炼出来的烹饪基本功是烹饪专业的基石,也是一名优秀餐饮服务人员所不可缺少的功课。刀工是厨艺一个很关键的部分,要经常练习方可掌握。如何握刀,如何站立,都有讲究的,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不然,加工的菜品就不能满足成品的要求。通过长时间的练习,要熟练掌握切、砍(劈)、削、片(批)等刀法,而每一种刀法中又细分为多种,如:切可分为直切、拉切、镑切、滚刀切,等等。要准确地知道用什么刀法进行处理哪种材料最合适,同时掌握加工后成块、片、丝、丁、米茸的刀法技巧。

在烹饪中,勺工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烹饪菜品时所运用的翻勺动作,勺功根据加工菜肴所需要的力度和方向的不同,有推、拉、转、翻、颠等动作,一道菜能否得到食客的认可,勺功可以说是一勺定生死。能否灵活激动的掌握勺功,制出可口的菜品,绝不是一日之功。面点是筵席中一个重要的组成成分。面点制作不仅要求美味,而且要求美观,笔者曾品尝过一款点心,名为“玲珑玉兔”,其实就是一种豆沙包,但它不仅口感细软香甜,外形更是栩栩如生,足见制作者的功力。要做好面点,需熟练掌握面的发制,柔制的擀制方法,水的用量,油酥的制作方法,不同的面(面粉、米面、糯米面)及馅料的选择,面点配料(如鸡蛋、黄油)的使用,面点外形的制作,蒸制、烤制或炸制的时间控制等等。如有可能,高校餐饮服务人员还要进一步学好蛋糕的制作,西点的制作以及各种奶油花饰的挤压成型方法。山西面食

源远流长,久负盛名。制作工艺出众,花色品种繁多。史书曾赞誉“一面百样好吃”看上去普普通通的面粉,可以运用煮、蒸、焖、炒、烩、炸、烙、拌等方法,变上300多种花样,上至高档面点,待客佳品,下至风味食品,时令小吃,应有尽有,风味独特,使你满口生津。坚实的烹饪基本功,能够为从事餐饮服务打下牢固的基础。我们的祖国世世代代延续下来的烹饪技能,如果不经过长期的基本功的训练,是不可能练出精湛的烹饪技术的,可见烹饪基本功对餐饮服务业来说是十分的重要的。

三、优秀的餐饮服务人员需要过硬的基本功是否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是衡量~名合格餐饮服务人员的标准,因此要想成为优秀的餐饮服务人员,就必须苦练烹饪基本功。首先要明确指导思想,从严要求,将烹饪基本功牢牢掌握好。餐饮服务人员大多从粗加工和精加工做起,对烹饪的理解也是从那时开始的,如果没有那时对烹饪技术的兢兢业业的刻苦学习,就谈不上发展。对一个餐饮服务人员来讲对烹饪的理论知识和饮食文化的自我理解固然重要,但是还是应当更加重视烹饪的技术,许多传统名菜都有着不简单的烹饪技巧,这些菜名大多讲究制作方法、原料的高档、高难度的操作水平,但这样的层次对于一般的餐饮服务行业的人来说是很难达到的。试想,如果在平常不对基本功下苦功夫,那如何能做出合格的菜品呢。在平时对基本功的练习中,要强调动作规范、姿势正确、精益求精。规范的动作才能加工出合格的菜肴,正确的姿势才是对合格菜肴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这些就会对操作者的身体造成损害,所以说,想要加工出合格的菜肴就只有扎实学好烹饪基本功。

四注意学习和研究烹饪基本功的理论体系,加强素质的修炼21世纪是科技的时代,餐饮业对人才的要求也从工匠型、技能型转向了人才型、理论型。虽然动手操作是烹饪基本功的传统,但在动手的过程中更应注意一些变化:如用力学分析大翻锅、刀工对肉馅腻子持水力的影响、花刀形成的原理等,通过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让练习基本功更加的规范化、科学化。作为一名高校餐饮服务人员,面对师生员工,虽然是后勤服务,但也是窗口、是一线,还是风景,所以,必须加强自身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做好与师生员工的沟通,使餐饮服务工作上层次、上台阶。

总之,高校餐饮服务工作是高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和师生的日常生活,建设餐饮服务人才队伍必须引起高校餐饮服务工作的重视并且要作为一项亟待加强的任务长期的执行下去,要结合现代的科学管理知识来提升人才队伍的质量和素质,为开展高校餐饮服务工作提供有保障的人力资源以及为开展学校各方面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烹饪实训总结篇10

关键词:烹饪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职业技能培养

一、我国烹饪专业发展现状

餐饮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一个支柱产业,近年来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发展势头。据有关方面统计,餐饮业的增长速度高出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速度9.8个百分点,高出制造业增长速度14.5个百分点。我国餐饮业每年都以18%的左右的速度增长,是GDp发展速度的2倍,餐饮业零售总额超过1万亿元,因此整个餐饮市场发展态势良好,餐饮业规模不断扩大,消费势头持续看好,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餐饮企业在快速扩张的同时,逐渐暴露出高技能人才岗位的缺失。随着外国餐饮企业的进入,使餐饮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而对人才的争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争夺日益激烈。面对国内餐饮业良好的发展态势,餐饮业人才状况却发生了变化,空前的“人才荒”成为阻碍餐饮业发展的最大问题。

因此,高职烹饪专业人才培养要为我国餐饮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创新人才。烹饪专业教学必须瞄准人才市场需求,牢牢把握高职烹饪人才需求发展前沿,应制定烹饪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目标,加快烹饪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二、烹饪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的目标定位

烹饪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的目标的确定,应当面向国内外的市场,以立足区域经济为基础,以此获得发展根基和发展活力。烹饪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首先,如果烹饪专业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依然沿用中职烹饪专业的培养目标,这样不仅不能体现高职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宗旨,而且将抑制人才的发展,阻碍市场对行业人才的需求。其次,众所周知,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的专门人才。因此,烹饪专业人才培养应以中国烹饪传统技能和地方特色为基础,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标准,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烹饪专业人才,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塑造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素质、加强学生的创新学习精神、夯实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明确烹饪专业职业技能培养的目标,确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制定出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烹饪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烹饪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教学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应体现出专业教育特色。

(一)改变传统教育思路,树立现代教学理念

为促使烹饪专业恢复生机和活力,首先应让从事烹饪教育的教师从教学理念加以创新,脱离实践教学中的“纸上谈兵”的教育。其次,把实践教学放到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转变以前实践教学只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传统思想。再次,保证烹饪专业学校加强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应该明确烹饪专业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向。最后,要树立现代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意识。

(二)加强实践教学模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其中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烹饪实践教学的改革,首先,必须针对国际烹饪行业和国内烹饪行业的发展需求。其次,必须不断调整改革的步伐以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再次,必须建立整体的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才能最终形成一个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三)科学安排教学环节,改革实践教学方法

在烹饪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专业课程的目标需求,应该安排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实践教学的课时量。因此,我们必须根据烹饪专业课程特点科学合理地设计分配课时。还应不断突破原有的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传统实践教学中采用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

(四)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不断优化教师队伍

提高烹饪实践教学的水平,必须依靠科学的管理和优秀的教师队伍。首先,应优化重组教学资源,减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分离现象。其次,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保证教学秩序有序地进行。再次,要建立实践教学的相关考核办法,奖惩分明,提高烹饪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提高烹饪实践的教学水平必须优化烹饪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要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建设。其次,应积极的选派教师到相关旅游行业进行挂职锻炼,以增强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再次,邀请国内或者国外家来学院召开讲座,让师生们共同交流与进步。

(五)注重校企合作共赢,创造良好实训环境

烹饪专业的实践教学必须特别注重与相关行业的密切联系,并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在校企合作中,应重视学校投资的校内实训基地和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的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学生在烹饪行业的真实环境中通过自身的感受来完成对烹饪专业知识的实践。不仅能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检验理论学习的成效,而且将学校优质的教育资源与企业物质资源结合起来,实现学校与企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技能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因此,在烹饪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上,我们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意识,将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增强烹饪专业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1]汤亚军.《对我国中职烹饪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江苏: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23期.

[2]黄武营.《烹饪专业“教学―经营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考试周刊》2009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