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设备实训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3:23:29

机电设备实训总结篇1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能力本位;典型工作任务;综合实训室建设;再制造;创新型人才

0引言

随着技术的发展,当今机电维修与管理综合实训一般包括机电设备维护、故障诊断、维修、改造、再制造、机电设备管理六大模块。其根本目的是培养一批“具备机电及自动化专业知识”、“掌握机电设备维护、诊断、维修、改造、再制造及管理综合能力”的现代化创新综合型人才,同时这也是企业对该高职专业的需求。

针对机电设备诊断与维修等相关课程,学院一般进行金工实习、机电设备拆装等基础实训,机电设备管理课程只停留在理论教学阶段,但在培养掌握机电设备维护、诊断、维修、改造、再制造及管理综合能力的现代化创新综合型人才方面,这样的实训构建及实施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

1基于能力本位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机电维修与管理综合实训课程体系特点

基于“教育部的《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中的按照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开发工作工程系统化的教学项目教学模式”的要求,结合重庆能源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校企合作的企业综合能力要求及实训中心特点,提出了“基于能力本位工作过程系统化”机电维修与管理综合实训中心的建设理念。该理念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中心,基于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通过总结归纳形成专业的行动领域,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经过对企业实所需相关人才的调研,总结出该实训课程体系应具备如下特点:

1)职业性与技能性:基于《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培养人才的定位,作为该专业最为关键的实训教学环节,必须紧贴岗位实际,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

2)实践性与应用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性是实训室中心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思想,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的学以致用,使机电诊断与维修等相关知识与技能得到充分的应用。

3)综合性与创新性: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当今科学技术发展迅猛,要想让学生走向社会后在机电设备诊断、维修、改造、再制造及管理等综合技能方面能够与时俱进,该综合实训室必须具备培养学生综合及创新理念和能力的功能。

2综合实训中心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及载体的选择

工作工程系统化的教学项目教学模式是企业对高职人才需求的映射,我们通过对重庆神驰机电有限公司、小康汽车、重庆隆鑫股份有限公司、百事达汽车等多家校企合作单位进行走访和调研,结合学院专业教学标准、在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毕业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以工作工程为理念,制定了如表1所示基于实训载体与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培养表。

表1基于实训载体与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培养表

3机电维修与管理综合实训中心总体布局的构建与设计

机电维修与管理综合实训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基于工作工程为导向,结合表1所示典型工作任务、载体选择,把整个实训中心分为如下6个实训区:拆装型基础实训区、电气故障诊断实训区、机械零部件失效分析实训区、机电设备维修实训区、机电设备改造实践区、机电设备再制造实践区,而机电设备管理实训全部贯彻到上述6个实训环节中,综合实训中心的占地面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该综合实训中心的总体布局设计如图1所示。

4综合实训中心工作过程导向构建及运行

为了符合时展和企业需求,全面培养高职既懂机电设备诊断维修、又懂机电设备管理的全方位技能、创新型人才,重庆能源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机电维修与管理综合实训中心本着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构建了机电维修与管理综合实训工作过程导向及教学运行图(第一阶段),如图2所示。

教学运行实施过程中,共设置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全体学生参加的载体抽签式分组实践性实训并达到预期目标;第二阶段:抽取第一阶段综合实训优秀的部分学生参加的“机电设备改造”或“机电设备再制造”实践,这个阶段作为大学阶段《专业实习》课程的一部分,目的是培养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创新型人才及为学校参加专业相关技能比赛选拔人才。

5综合实训中心投入使用后效益分析

1)多方面培养能力,为技能比赛提供平台,拓宽学生就业面。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的学生可以通过该综合实训中心的全程专业实训,锻炼有关机电设备的故障诊断、维修、管理、改造及再制造的能力,为学生在校参加技能比赛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毕业后可以到汽车、摩托车、机床、机械加工、电梯等机电行业工作,真正地拓宽了就业面。

2)可以进一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部分学生毕业后创业打下基础。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中国想创业的人群越来越多,毕业工作一段时间的高职学生更为如此,通过该综合实训中心的机电设备改造、机电设备再制造实践平台,可以培养优秀高职学生的创新、研发能力,为日后有创业设想的学生打下基础。

3)可以采取“专业教师引领、优秀学生参加”的形式为社会上出故障的机电设备进行维修、改造或再制造,为学校进一步加宽校企合作模式提供途径。

6结束语

为培养既“掌握机电及自动化专业知识”又“具备机电设备维护、诊断、维修、改造、再制造及管理综合能力”的现代化创新综合型人才,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以校区搬迁为契机,对我院现有的机电拆装实训室进行了重新构建与设计,以期达到如下目标:

1)学生的基础理论课程与该综合实训中心的实训紧密结合,培养具备机电设备诊断、维修、改造及再制造的技能创新型人才,拓宽学生就业面、增加市场竞争力。

2)在达到基本培养目标基础上,以该综合实训中心为平台,进一步拓宽校企合作或使已有的校企合作深度化,为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学生专业实习、岗前实战提供途径。

目前,机电维修与管理综合实训中心已完成布局构建与设备选型工作,正在进行采购、安装与配置,配套的实训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正在与合作厂商进行联合开发。

【参考文献】

[1]于云程.基于工作过程的《冲压模具与制造》课程教学设计[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25-27.

[2]孙兴民,赵兰庚.高职高专院校实训室建设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4(11):62-65.

[3]欧阳国军,赵艳玲.职业院校网络安全实训室构建与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11):71-73.

[4]张翠凤.机电设备诊断与维修技术.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

机电设备实训总结篇2

为满足燃机发展需求,解决燃机电厂人才需求,公司培训中心积极发挥在燃机领域率先发展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经验优势,探索燃机技术培训的新思路,在培训模式、培训流程、绩效考核等多个方面进行管理创新,开辟了一个既对内、又对外,有运行有检修、有理论有实践,出人才出成果的技术培训体系。实践证明,正是由于燃机技术培训创新和实践,推动该公司逐步掌握了燃机发电的生产技术,并获得了多项省部级荣誉、资质、科技进步奖,也得到系统内外参培单位的高度认可和肯定。

【关键词】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仿真模型

公司的培训中心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一家拥有Ge、三菱、西门子世界三大燃机厂家、五种燃机仿真模型的培训中心,是国内仿真机型最多、规模最大的燃机培训基地。

(一)培训思路体系建设

1.方式多样化

公司燃机培训打破常规培训理论多,实际操作少;抽象内容多,直观内容少的现象,开发利用仿真机系统开展生产运行人员开停机操作、反事故演习和技术比武;利用燃机模型、现场实物、电气实操等不同培训方式,从视觉、动手体验全面提高燃机技术人员的操作能力。

2.培训产业化

由于近几年燃机电厂建设迅速,公司看准培训市场,不仅对内培训,公司还积极开拓外部培训市场。目前已为大唐、中电投、中海油、华电运营以及华电系统内的多家单位培训。该公司将培训作为一个切入口,在培训流程和质量上严格把关,积极与送培单位构建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承接部分燃机电厂的调试、保运和检修事宜,谋求企业的多方位发展经营之路。

(二)培训模式体系建设

培训中心不同于一般的培训机构,以理论上课为主,而是通过实践,结合生产实际,逐步总结出了一套有理论、重实操,适合燃机生产准备人员的快捷有效的培训模式。

燃机模型强感性

培训中心根据现场GeF级、三菱e级燃机机组设备,等比例缩小、四分之一剖面定制了两套燃机机组模型。两套模型较系统全面的展示了燃机的结构和发电流程,极大的方便了学员更加直观的认识燃机结构,熟悉燃机电厂的发电生产过程。

仿真系统增理性

培训中心建有一机五模仿真系统:GeF级单轴联合循环仿真机,GeF级多轴燃机仿真机,Gee级多轴燃机仿真机,三菱e级多轴燃机仿真机,西门子e级多轴燃机仿真机。全面模拟了燃机集控运行操作画面和操作系统,为燃机集控运行人员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和实践平台。不仅具有冷、热态开、停机,多种事故处理等功能,还能进行科研项目的实验、现场控制逻辑的研究等。

电气实操显身手

结合燃机电厂集控制管理模式和电气薄弱的通病,建设了一套电气厂用电实操系统,由6KV开关、400V开关、变压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等设备组成,模拟电气6KV、400V厂用电系统,培训学员工器具的规范使用,操作票的正确填写以及开关设备的停送电、隔离等操作,重点、全面的培训电气系统的一、二次知识和规范操作。

(三)培训流程体系建设

在培训流程上,培训中心从培训需求分析开始到培训结束反馈整改,整个培训过程闭环管理,专人负责。

规定动作不走样

多年的培训管理经验,培训中心已总结出了一套规范的培训管理流程。项目初期,根据送培单位的需求和培训目标制定一个总体的培训计划。开班前,做好住宿、餐饮、交通、安全等各项开班准备工作。开班时做好学员登记、学习用品发放、指定班主任,介绍培训的总体安排等工作。在执行培训计划的过程中,班主任会定期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同时配合送培单位做好学员的管理工作。

个性计划重实际

培训中心在制定培训计划时,除了解对方的培训需求、培训人数、培训时间和要达到的目标外,还将根据对方单位的人员结构、专业结构和现场经验等相关信息,准备和确认教材、培训课件的内容以及考核方式,制定一个更加细化和适合对方的培训计划。

专人负责便学员

在培训开班之际,指定两位老师作为该培训班的生活班主任和教学班主任,专门负责后勤管理和教学过程管理。培训班学员有任何问题或需要都可直接联系两位老师,极大的方便了学员,同时在内部管理上也更有序和清晰明了。

(四)绩效考核体系建设

培训班的整个培训过程分三大部分进行:现场实习、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每一部分培训中心都制定了培训目标和应掌握的知识要点。培训中心将培训内容分解到各个部门或落实到人,根据培训效果、考核成绩对部门和个人进行绩效考核。

考核受托部门

中心要求受托部门(运行部、检修部)指定专人负责每次的培训讲解工作,负责学习人员的现场及安全管理,对学员进行燃机知识培训和系统讲解。培训结束,部门根据培训中心要求,对学员进行现场实习培训考核,给出成绩。根据学员的现场考核成绩以及对部门培训组织情况的反馈,培训中心对部门进行绩效考核,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考核现场师傅

由学员对现场跟班实习的师傅进行打分,培训中心根据打分情况和学员的成绩,评选出优秀师傅,给予一定的奖励。

核兼职教师

授课期间,培训中心要求老师准备ppt课件,每天需留思考题,由学员将根据老师上课情况进行打分,培训中心会根据学员的反馈意见和要求与老师沟通,调整上课内容和注意事项,并根据老师的课件和学员的评分情况对老师进行考核。

考核专职教师

机电设备实训总结篇3

溪洛渡水力发电厂(以下简称溪洛渡电厂)筹建于2009年4月,2012年11月正式成立,负责溪洛渡水电站的运行管理,是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电力生产和成本控制单位。自筹建起,溪洛渡电厂按照长江电力确定的“强化电站责任、优化资源配置、深化精益管理、创建国际一流”的电力生产管理总体思路,以“创建国际一流水电厂”为愿景,不断创新管理模式,采取超常规培养方式加速青年员工快速成才,保障了电站高强度接机对人才的批量需求。

超常规人才批量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的背景

电力生产筹备与高强度接机发电的严峻形势

溪洛渡水电站是目前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出线电压等级最高、总装机容量名列前茅的特大型水电站。溪洛渡水电站电力生产筹建时间紧、任务重、难题多、条件艰苦,其全部18台77万千瓦机组的投产均集中在12个月内完成,强度之高、难度之大,史无前例。艰苦复杂的工作环境、高强度的机组投产速度、全新的生产管理模式等诸多难题,是溪洛渡电厂面临的现实考验,也对电力生产人才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才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

电力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对员工素质有较高的要求。电力技术人才培养是知识与经验的组合,需要较长的实践锻炼,应届高校毕业生一般至少需要4-5年的培养才能成长为成熟的技术人才。2011年到2013年,溪洛渡电厂3年内新增人员500余人,且大多数员工工作时间不足5年,占员工总数的75%,工作时间不满3年的新员工也超过半数。面对青年员工比例大、工作经验严重缺乏的人力资源现状,加大培养力度,探索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就显得尤为重要并具有现实意义。

超常规人才批量培养体系的内涵

面对高强度接机发电和人才队伍建设的严峻形势,溪洛渡电厂以“人才强企”为发展战略,充分考虑电厂生产管理方式、地域特点和人员招聘进度等因素,紧密结合电厂筹建、接机发电、运行管理各个阶段的具体特点,在系统总结行业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并不断完善超常规人才批量培养体系加速人才培养。超常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人才培养的范围和比例超出常规。溪洛渡电厂员工队伍平均年龄不足30岁、工作经验严重缺乏,人才培养涉及全厂所有专业、各个岗位层级,培养对象涵盖电厂几乎所有员工,员工参训比例接近100%,很多人既是师傅也是徒弟。

二是人才培养的周期和力度超出常规。大多数员工从到岗到接机发电的培养时间不足两年,短时间内就要将其打造成一支作风优良、技能突出、善打硬仗的员工队伍,人才培养的周期和力度超出常规。

三是人才培养方式多样超出常规。面对人才培养的紧迫形势,需要建立起全方位的人才培养机制,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采取面授、岗位实践、技术比武、网上学习以及导师带徒等多种培训方式,强化人才培养过程控制,着力建设技术技能型、骨干型、专家型三支人才队伍,促进团队整体技术与技能的提升。

超常规人才批量培养体系建设的具体实践

建立全方位的人才培养规划

溪洛渡电厂的人才培养规划以服务电厂战略目标为立足点和依托,将培训贯穿员工职业发展的全过程,重点抓好高质量的生产技能人员队伍、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和高水平的专业领军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储备,大力开展以岗位技能培训为核心的培训项目,逐步形成有特色的员工培训开发体系;优化岗位管理,建立注重实绩、逐级培养、梯次推进的人才考评体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关心员工的思想动态,持续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探索有效的激励方式,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在“十二五”期间内,实现全员技能达标、持证上岗,每个专业面至少有1-3名掌握核心技术的领军人才,关键岗位员工的业务技能和工作效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

健全科学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

规范管理,全面建立培训管理基础体系

1)制度体系:溪洛渡电厂人才培养制度建设涵盖了人才的选用、培养和激励的全过程,通过对人才开发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起一体化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溪洛渡电厂制定出台了《人力资源管理流程》《员工培训管理办法》以及《员工外派培训实施细则》等管理制度,编制了《生产作业人员技能标准与岗位培训大纲》,规范了员工培训组织管理、培训计划实施、培训评估考核、培训经费管理等标准和流程,为全厂人才培养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运作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2)组织体系:为规范培训管理工作,落实培训管理工作责任,结合大规模、高强度接机发电任务的工作需要,溪洛渡电厂成立了培训组织体系,由厂长直接领导和协调,从专职培训管理人员辐射扩散到各部门、分部的兼职培训人员,形成归口管理、层层落实、覆盖全员的管理格局,为溪洛渡电厂人才培养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必备的组织支持。

3)师资体系:内部培训师队伍建设是溪洛渡电厂师资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也是溪洛渡电厂人才培养工作迈上新台阶的基石。为规范内部培训师选拔及管理工作,溪洛渡电厂研究出台了《导师带徒活动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通过科学的考评手段选拔建立起覆盖各专业的内部培训师、专业技术专家队伍。不断壮大的内部培训师资队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帮助员工有效提高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水平。

4)课程体系:溪洛渡电厂结合技术规程、作业指导书的编制和设备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依据《生产作业人员技能标准与岗位培训大纲》,逐步推进内部课程体系的开发,形成了一批现场操作录像片、技能培训教材、专业题库、音像培训教学片等多种形式的标准化课件和题库,覆盖生产作业和日常管理的全过程,并利用公司网络学习平台和电厂网站等载体,实现内部课程的资源共享,巩固了培训效果,促进了集体学习氛围的形成。

强化落实,有效打造内部培训运转模式

1)规范的培训管理机制。员工培训工作以“依靠内部资源、采取多种手段、注重实践技能、逐步提高水平、最终一专多能”的原则,以“服务于电力生产和员工自身发展,着力打造电站营运、设备维修、技术创新、队伍建设、标准制定五项核心能力”为目标,指导各部门按照“统一规划、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分类实施、全员覆盖”的管理方式有序开展工作,形成定期信息报送、沟通反馈、台账报表等管理长效机制。

2)畅通的联系协调机制。分年度制定贴近实际的培训工作计划,并将年度培训计划细化分解为月度培训计划。为保证培训参训率,又不影响正常的业务工作,电厂将培训活动主要安排在业余时间,紧抓教育培训、岗位培养、实践锻炼等关键环节,通过集中授课、技能竞赛、员工自学等形式,按计划组织实施培训项目,重点强化培训时间、地点、内容、参训率、效果的“五落实”,电厂统一负责通用型培训,各部门负责技术技能培训,形成畅通的联系和协调机制。

3)严格的监督评估机制。通过培训月报、台账抽查、专项汇报等形式监督培训执行情况,每半年开展培训检查与反馈,实现了“培训台账网上实时更新、员工培训报告上网共享、培训计划与费用执行专人跟踪”的监督考核方式,并将培训执行、检查情况纳入月度、年度绩效考核,有力促进了培训计划的顺利实施,加强了培训过程监督与效果评估机制。

各专所长,深化应用生产技术管理体系

在借鉴三峡电厂等国内外大型电站运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创新生产技术管理体系,确立了“以设备管理为主线、以专业设备主任为中心”的生产管理模式。

通过成立5个专业技术委员会和10个专业组,明确了设备管理主任与专业分部之间的业务指导关系,设备管理主任在工程建设、设备接管、运行维护以及设备检修中发挥了主导性作用。设备主任全面负责技术管理体系的策划、建设和贯彻执行,将技术管理工作贯穿于设备的全生命周期,全过程参与设备选型设计、关键设备的联合开发、项目监理和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维修部门负责编制施工方案、现场记录、检修报告,维修人员更多的精力专注于设备的检修维护。技术层与作业层分工更加明确、职责更加清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监督、相互制衡,不仅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强化了技术管理的力度,而且拓宽了技术人才的发展通道,促进了专家型人才的提升成长。

通过机组调试投产、运行维护和首轮岁修工作,证明创新的生产管理模式更加贴近电站实际需要,设备管理主体与责任更加清晰,技术管理与作业管理结合更加紧密,设备安全运行水平和检修质量进一步提高。

注重引导,逐步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措施

1)文化引领,强化员工队伍作风建设。结合企业文化建设进程,溪洛渡电厂不断加大员工思想作风建设力度,为电力生产筹备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理念指导和精神动力。通过溪洛渡精神大讨论、主题征文、组织演讲等方式,努力培育员工树立艰苦奋斗、精益求精、严谨细致、勇于担当的工作作风;以搭建广阔的事业平台和良性的职业发展通道为依托,使员工个人目标与电厂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2)关爱员工,加大激励保障力度。坚持“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通过公开竞聘、选聘、电力生产支援等方式分层次、有重点地补充不同层次的人员,在工作中委以重任,最大程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以“需要层次论”为指导,制定合理的奖金分配制度,采用适当的激励手段,对在电力生产筹备、接机发电、首轮岁修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加大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力度,充分调动了员工工作热情;制定科学、合理、人性化的工作方式,降低了工作强度,确保员工身心健康,提升员工的幸福指数;做好生产、办公、食宿、交通等相关资源保障措施,推进“员工健身房”“员工阅览室”“爱心哺”等各种后勤服务设施,创造一个有利于员工的知识、技术、能力以及良好的心智模式培养和提高的环境,使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岗位达标,加快高质量的生产技能人员队伍成长

面对投产发电的严峻形势,结合生产作业岗位员工普遍缺乏工作经验的特点,溪洛渡电厂探索出一条“通用型培训与专项培训互补、安全培训与标准宣贯并重、导师带徒与实战练兵相结合、最终全员技能达标上岗”的生产技能型员工培养模式。

针对生产作业岗位员工,溪洛渡电厂采用统一组织通用型培训与部门针对性专项培训相结合,为员工量身定做培训“套餐”,全面开展高强度的岗位技能培训。电厂通过统一组织开展“走进溪洛渡”专家讲坛、工程实战课堂、设备专题讲座、运行管理技术交流、科技创新讲座、应急预案演练等培训活动,使员工尽快适应岗位对基本技能素质的需求,促进电厂学习活动常态化、长效化;同时,员工所在部门结合岗位工作实际,通过桌面演练、“模拟工单”演练、模拟事故案例分析、“动手大练兵”、反事故演习、设备缺陷学习、技能竞赛等高强度专项培训,有效提升运行人员的巡检、操作、发受令、事故处理、应急响应能力和设备检修人员对所辖设备的巡检、故障处理、缺陷消除等业务技能。

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素质,是溪洛渡电厂做好安全工作的关键。结合青年员工比例大和参与工程建设的特点,加大安全基础知识教育力度,并结合施工安装现场实际组织开展专项安全培训、安全警示教育、安全规程考试、应急预案演练等活动,员工现场安全防护意识和安全防护技能得到提升。同时,组织青年员工参与编制各类技术、管理标准,进一步提高员工对标准化管理思想的理解和体系文件的认知;加强作业与技术标准的宣贯,要求员工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岗位工作标准,严格按照工艺流程操作,形成遵章作业的工作习惯。同时在实践中持续优化改进相关作业标准,有效解决了青年员工实战经验不足的状况,为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为加快青年员工成长步伐,充分发挥技术专家和业务骨干的技术技能优势,根据青年员工专业和技能特点开展导师带徒活动,自电厂筹建以来累计结成407对师徒,并通过定期评选优秀师徒加以激励。按“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为青年员工制定培养计划,在工作实践中带领青年员工快速提升技能。通过导师在实践中的传帮带作用,加上难得的参建学习平台,青年员工提前掌握了相关专业技术,熟悉了新设备性能,提高了设备的管理能力,在实战中锻炼成才,同时减少了培训时间,降低了培训成本。

为保障圆满完成高强度接机发电任务,针对电厂人力资源实际特点,溪洛渡电厂于2012年初启动员工岗位技能达标活动。按《溪洛渡电厂筹建处员工技能达标总体方案》总体要求,组织各生产部门对作业岗位人员分层、分级编制《生产作业人员岗位技能标准与培训大纲》,明确全厂205个生产岗位技能标准,使生产岗位员工技能培训、考核、岗级水平认定等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印发了《溪洛渡电厂筹建处生产作业岗位人员技能达标认定方案》,明确了认定范围、认定时间、认定程序等,进一步规范了员工岗位达标认定与管理工作;结合接机发电需要和岗位定员,按照电力生产所需岗位结构进行定岗对标培养,建立多层次、开放式的培养体系,采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培训计划和“专家课题、实践课堂、考问讲解、技能竞赛”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手段,开展系统全面的岗位培训,全面提升员工业务技能水平;分层次、分批次逐步落实员工岗位技能达标考核工作,以笔试、面试、实际操作、模拟演练等形式,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进行分类考核,全面检验员工技能水平。截至2013年5月底,在高强度接机发电工作全面开展之前,362名生产作业人员全部达标上岗。

实践锻炼,推动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建设

为促进优秀青年员工迅速成长为技术骨干,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提升计划,加强设备诊断分析能力、运行维护检修能力、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3个方面的能力培养,有效推动了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建设。

深入贯彻“建管结合”的先进理念,选派青年技术骨干参与设计、招标、制造、验收、安装、监理等各个环节,利用参建平台熟悉工程信息、协助做好安装质量控制的同时,明确现场实践学习的培训目标,学习、掌握相关安装工艺和标准,促进员工拓展专业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掌握设备管理核心技术,带动本专业人员在实际岗位中锻炼提高。根据机电设备安装进度,溪洛渡电厂适时选派生产技术人员256人次参加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参与面涵盖了电厂全部工种,在接机发电期间,保持每台机组120人左右的规模参与机组调试和试运行工作。结合电站设备设施长期安全稳定运行需要,及时提出对8号机组转轮出现贯穿性裂纹、出线竖井渗漏以及10号机组发电机中性点Ct型号不符等748项切实可行的设备制造或安装改进建议,掌握了缺陷处理方法、加工工艺以及处理结果评估方法,为今后开展设备诊断性检修做好了技术准备。

为系统学习兄弟单位大型电站和巨型机组的运行管理经验,溪洛渡电厂充分利用公司技术管理资源优势,紧密结合人才培养实际需求,合理制定人员跟班学习计划。结合电力生产筹建工作进度共先后派出近80名技术骨干赴三峡电厂、检修厂、向家坝电厂等单位进行跟班学习,全面学习了解先进管理模式和成功经验,有效提升技术骨干的设备维护检修与运行管理能力,为探索溪洛渡电厂生产技术管理体系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组织技术骨干积极开展科技创新。针对溪洛渡水电站工程施工难度大、机组安装节奏快、设备接管强度高、运行调度关系复杂的特点,溪洛渡电厂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工作组,由技术专家带领核心技术骨干积极推进电站投产初期厂用电运行方式研究、右岸电站孤岛运行方式研究等重点技术攻关和专题研究工作,优化设备控制流程,制订运行策略和风险防范预案,以增强高强度接机发电的运行管理能力。技术骨干在参与重点技术研究过程中,通过学习相关技术资料和先进管理经验,研究电站安全风险及其对策,增进了对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认识,提高了技术研发能力。

任人唯贤,加强高水平的专业领军人才队伍培育

为适应公司发展和溪洛渡电厂生产管理需要,建立一支具有合理梯队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溪洛渡电厂在精心选拔培养骨干员工队伍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掌握核心技术的技术专家和领军人才。

溪洛渡电厂依托“以设备管理为主线”的生产技术管理体系,优化管理职责和组织机构设计,创建技术和管理“双通道”,引导和激励员工专注于某项专业技术领域,拓宽了技术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

建立各专业的技术专家库,通过安排参加各类技术交流会议、设计联络、招评标、合同谈判、机电安装监理等工作,在协助做好工程质量控制的同时,为其提供参与学习交流、技术决策、专业咨询、项目管理的机会,丰富实践经验。通过优先安排各类内外部培训、技术论坛、学术交流等活动,推荐技术专家到行业协会、学会等社会团体兼任有关职务,促进其开阔眼界、掌握新的信息和技能,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能力,扩大技术专家的行业影响力。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发挥技术专家的作用,在孤岛运行方式、外送通道运行方式转换策略研究、圆筒阀运行风险分析及预控等重大技术课题研究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并逐步在电站运行管理中得到应用,有力地促进了技术专家的快速成长。

超常规人才批量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取得的效果

经受了高强度接机、运行维护和岁修工作的检验

从2013年6月溪洛渡电厂首台机组启动有水调试,到12月第12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溪洛渡电厂半年内圆满完成了接管12台机组的高强度接机发电任务,创造了单月投产容量突破300万千瓦的世界新纪录,累计发电100亿千瓦时,保持并形成了新投产机组运行“零非停”的良好态势,2013年度投产超百日的7台机组全部实现“首稳百日”,9台机组高标准通过并网安评,首轮岁修有序推进,经受住了史无前例的高强度接机发电、运行维护和岁修工作的考验。

推进了职工队伍素质建设,促进了青年员工快速成长成才

通过构建与实施超常规人才批量培养体系,溪洛渡电厂在短时间内打造了一支作风优良、技能突出、善打硬仗的员工队伍,为公司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不仅满足了现阶段的人才需求,还有效地进行了金沙江水电建设的电力人才储备。一大批德才兼备的青年骨干脱颖而出,业务技能和工作效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部分2012年入厂员工已成长为机组调试和设备运行维护工作中独当一面的工作负责人,快速成长为电力生产的中坚力量,为高强度接机发电和安全稳定运行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收获了科技创新的丰硕成果

机电设备实训总结篇4

[关键词]变电运行培训管理网络培训

鉴于我国经济的腾飞,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无论是工业还是大家平时的生活娱乐,对于电力的需求日益增长。变电工作的安全与否直接影响电网架构的稳定.这不仅关系到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影响到千家万户的用电情况。现代社会对连续、安全供电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变电运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变电运行中核心,也就是变电运行人员的技能和业务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尤其是在当前500kV电网结构迅速发展的情况下,这就要求500kV变电运行人员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水平,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一、变电人员管理培训的不足之处

变电运行人员的培训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变电运行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变电运行人员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变电站的安全运行。这些年来,我们围绕变电站培训做了大量工作也收到很大成效,但与此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不足的地方。

1、培训没有结合不同的岗位的培训需求,受训人员积极性低。某些企业急于求成,对于员工的培训没有很好的落到实处,采用粗放型培训的方式,不能集合员工的培训需求,生搬硬套其他岗位的规章制度极大,打击了受训人员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培训结果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2、培训偏重理论,理论与实际不能有效结合,发挥不了培训的实际作用。

3、培训方式单一。很多电力企业的培训方式主要还是停留在传统的授课考试培训模式。培训方式还留在填鸭式的教育,不能活学活用,不能实际的应用到以后的工作中。

二、为了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做好500Kv变电运行的人员培训,我们要认真向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安全管理。抓好安全生产,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做好职工安全思想教育工作,针对变电站地处城郊,有的年轻同志不安心本职工作,总想往机关调动的情况,变电站坚持做好思想转化工作,讲清在变电站值班承担的重任,不让一个职工掉队。

2、因人而异,针对岗位不同进行培训,提高培训员工的积极性。鉴于变电运行工作中,各岗位的分工清楚,每个岗位对于专业技术和业务水平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所以培训方向要针对不同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切忌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做到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定期对变电运行人员的培训需求进行调查,从每个变电运行人员的培训需求出发,结合当前电网设备和运行实际针对运行人员的实际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由简到繁,循序渐进,调动受培训人员的热情,从他们的学习兴趣点和难点出发,加强授课过程中的互动。提出问题让学员思考,并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培训专家再对问题进行总结答疑,让他们听得懂,看得明白,激发其学习兴趣。

3、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操作性相关培训。培训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学习理论知识,辅以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与实际的切合性和相关性。有目标性并对现实有针对性,尤其是对于变电运行岗位培训工作基于变电运行现场。与此同时在变电站运行人员的培训相关科目的选择上,要通过理论学习变电现场及各种设备的基本构造,设备工作基本原理、设备结构,掌握其正确的适用性和应急故障出现的紧急处理方法。但理论学习也具有相关的局限性,由于缺少实际设备的辅助培训的可操作性,导致无法了解设备的实际状况。具体的培训的实施及项目可以详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抓住理论知识要点,从理论上学习并掌握相关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机构组成,设备结构特征,掌握设备运行维护及异常事故处理的基本方法及措施理论联系实践。

其次、学会从设备说明着手,如设备的厂家说明书、铭牌,设备设计图纸,使用中注意事项,从厂家资料及图纸详细了解各个元器件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理解解断路器合闸及分闸控制、传动结构图、回路图、弹簧操动机构工作原理网、灭弧原理图等。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学习方法,了解原件中需注意事项及使用说明。

最后、结合并对照实际设备,结合实际,将从第二步中获取的相关知识于不同厂家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回路的紧密联系配合,单单从理论学习层面而不接触性现场学习操作则会在实际操作时出现,操作与理论的不协调,颇有“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感觉,并且容易产生手忙脚乱的现象,产生不必要的麻烦。有些实际的机构配合是无法凭空构想出来,只有到现场操作模拟,一一对应理论联系实际,整理思维,透彻理解,并经过对二次回路进一步的讨论与学习.达到彻底领会。才能更好地应用到实践中

三、多种培训方法结合,丰富培训方法,营造良好培训氛围

1,推进网络培训。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传统培训模式,使传统模式深刻变革,传统模式及500kV变电运行人员的培训要学好电力行业的有关法规、规程、制度等内容培训,给培nX-作发展带来新的发展发扬传统培训中对现场规程的定期考问通过书面笔试、实际操作考核以及,综合考核及口试答辩相结合运行人员的学习情况。

2,在一手抓网络培训的同时大力发展变电仿真培训。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设备的故障率降低的和电网的安全性的提高等因素,变电站仿真培训系统能够极高培训运行人员的操作能力、应急及分析和处理事故的能力,从而使得在现场提高分析及处理事故的技能能力提高。

事实表明,应用变电仿真系统进行岗位培训是有效的途径。运行人员在操作和分析的过程中,获得与真实系统中同等的操作。并且通过反复试验操作,规范操作训练和反事故演习的相关动手能力,可以高效,经济、方便、快速地提高运行人员的故障处理能力和运行操作水平。从而保证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经济运做。

总而言之,500kV变电运行人员的相关技术培训直接影响变电安全运行的合理性,如何推动培训工作的开展和管理,结合参与培训工作的经验,并及时有效有正对性和当前500kV变电运行人员培训工作存在问题的进行商讨解决,从而更好地优化培训工作,培养出一批具有综合素质和实际的工作能力的高水品操作的变电运行人员,确保电网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保证电网工作的高效快捷开展。

参考文献

[1]贺延海.略谈电力教育培训的发展趋势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

2006,(12).

[2]石玲,赵梅.推进陕西电力员工培训工作的对策[J].陕西电力,2008,(5).

机电设备实训总结篇5

关键词:发动机生产线流水线工艺pLC控制器现场总线自动线实训系统

中图分类号:U4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5(a)-0001-03

abstract:theenginemanufacturingtechnologyisveryimportanttothequalityofthecar.thecarengineproductionconveyorlineinasequentialoperationoftheassemblylineprocess.theautomaticcontrolsystemusingpLCoftheGermanySiemenscompany-300seriescontrollerasthemainbodyofthewholeconveyorlinecontroller,i/osystemasacontrolsignalacquisitionsystem,theprofibusfieldbustechnologytocommunicate,automaticallymovingenginepartsforlinear,rotating,lifting,flip,andsoon.UsingwinCCsoftwareinterfacetoformintoasystemoperatingmonitorproductquantity,productionrhythmofmonitoring.theteammembersonthisbasis,accordingtotheactualproductiontomakethecorrespondingtransfermachineissuitableforschoolteachingpracticesystem,thedevelopmentofteachingequipment.

Keywords:engineproductionLine;assemblyLineprocess;pLCController;Fieldbus;automaticLinetrainingSystem

汽车的动力来自发动机。为了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和优化了工作流程我们将发动机生产线分为5个子系统,包括缸体生产线、缸盖生产线、曲轴生产线、凸轮轴生产线及发动机装配线,以便对发动机主要零件进行机加工和装配。在每一条生产线上有多个完成不同作业的工位,在一定工位上安装的转台,举升台,翻转机等设备。如发动机总装工艺流程就包括:机体上线翻转涂胶、装后端盖装活塞连杆翻转拧紧连杆螺栓装机油泵、水泵装飞轮装离合器总成测定曲轴驱动力矩装油底壳装汽缸盖装机油滤清器、发电机装凸轮轴装变速箱装启动电机总成泄露试验送试验。在汽车发动机装配过程中,汽车发动机装配线是一个对发动机顺序装配的流水线工艺过程,每个工位之间是流水线生产。本文研究的任务就是对发动机生产输送线进行规范化,模块化设计。这样对使用者来说,既简洁又节省时间。每个环节设计最优的自动控制系统才能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1输送线设计方案

我们设计生产输送线主要采用摩擦辊道和启停式动力辊道、自动升降机系统、机械手。在线上为了方便在不同的工作面上装配,配备自动翻转机以提高效率。一条发动机装配线要保证发动机的装配技术条件,要保证装配节拍,实现高效率;要多机型同时装配,实现高柔性;要有效地控制装配精度,实现高质量。要实现以上几个方面必须从生产线的规划开始着手。要在总装线和分装线上设计柔性输送线。

1.1现动机生产输送线应该具有如下功能

该输送线方案如图1所示。

1.2设计输送器件

(1)轨道:轨道是整个摩擦输送系统的运行基础,平滑、顺畅的输送轨道是系统平衡可靠运行的关键。

(2)道岔:道岔是改变载货小车的行走路线的装置,按走向又分为分流、合流道岔两大类。

(3)停止器:停止器是用来控制工件在输送线路中的安全准确停放位置,通常布置在工件转挂处及输送线路发生变化的道岔处,主要是安全阻车的作用,防止台车因惯性或其它原因发生时,造成系统的损坏。

(4)止退器:通常和停止器配合使用,布置在停止器后边,用于防止小车运动惯性后退。止退板以本身的自重复位。

(5)移载轨道/升降轨道:因摩擦输送机有工位节距上的单元驱动,所以很容易实现物品(轨道)的平移、旋转和升降功能。

(6)升降机:升降机在输送系统中起着关。

1.3输送线工位设计

(1)具体设计正常加工过程(各工位没有不合格):走主干线,如下:

ap10ap…ap45..ap60D02D06D07ap80ap90D10ap80ap90ap95..ap900

(2)自动工位加工不合格时(以ap80工位为例)走返修路线如下:

不合格时走:D10D9m80,m90(ap80,ap90返修工位)。如返修合格时D8D7D10ap95;如返修不合格时从转台D8下线维修下线维修后D8D7ap80ap90D10ap95ap900。为了提高效率,节省空间和资源我们将两个自动工位ap80,ap90设计成共用一个返修工位m80,m90。

2汽车自动生产线实训装置设计

结合发动机生产线工作原理和工艺,项目组成员开发了适合学校教学的汽车自动生产线实训装置本实训装置贴近工业现场要求,是典型的汽车自动生产线,设备从选材、工艺、流程、结构、控制等各方面都从实际工业现场出发,考虑工学结合要求,有机融合了机械、电气、气动、传感器、交流电机变频调速、步进电机驱动控制、伺服电机驱动控制、直流电机控制、pLC控制及工业通信等多种技术。通过该实训系统的工作任务训练,能较好地锻炼程序编写设计能力、自动线设计开发能力、自动线连接与调试能力、工程实施能力和安全意识。引导高职院校、机电及自动化等专业教学改革,满足汽车生产制造、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能力训练要求,突出强调技术的综合运用。

2.1传感器

首先选择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传感器。在发动机生产线上主要采用了光电传感器和电感传感器。

(1)光电传感器是通过把光强度的变化转换成电信号的变化来实现检测物体有无的接近开关;当光电传感器检测到发动机缸体时,气缸将发动机缸体推入存储货道。

(2)电感式传感器由三大部分组成:LC高频振荡器、开关电路及放大输出电路组成。因为发动机零部件大多数具有铁磁性质,就可以用电感传感器检测转台旋转到位与否,当检测到转台旋转到位时给pLC提供输入信号。

(3)光电编码器:用光电编码器来对升降的速度、距离、方向进行检测,以脉动信号的形式向pLC反馈,pLC根据输入的反馈信号来控制升降距离实现精确定位。

2.2电磁阀控制

在实训装置中应用了大量气动控制技术如:

(1)无杆气缸:由单控电磁阀控制。当气动电磁阀得电,带动机械手向后移动。

(2)带导杆气缸:由单控电磁阀控制。当气动电磁阀得电,带动机械手向下伸出。

(3)双导杆平行气夹:由双控电磁阀控制。当气动电磁阀一端得电时,气动手指张开或夹紧。

2.3实训装置模块化设计

该装置采用导轨式型材,其上安装有上料台、行车机械手、输送辊床、提升机、循迹搬运车、堆垛机、转台站、4轴搬运机械手等工作站及相应的电源模块、按钮模块、pLC模块、变频器及交流电机模块、步进电机驱动模块、伺服电机驱动模块、直流电机模块和各种工业传感器等控制检测单元。采用西门子S7-300pLC实现系统控制,真实再现汽车工业自动生产线中的输送、搬运、暂存、协调生产的过程。它在接近汽车工业生产制造现场的基础上又针对教学及实训目的进行了专门设计。如行车机械手站主要由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步进电机及驱动器、继电器、限位开关、磁性传感器、涡轮蜗杆减速传动机构、齿轮齿条传动机构、滚珠丝杠传动机构、高精直线导轨、双导杆平行气夹、双控电磁阀、工业铝型材、钣金结构件、机械零部件构成。

2.4接线端子设计

该实训考核装置pLC模块i/o端子、变频器接线端子、各常用模块接线端子,均采用安全型插座,使用带安全插头的导线进行电路连接;各指令开关、光电开关、传感器和指示元件的电路通过端子排进行连接。插拔线连接电路与端子排连接电路相结合,既保证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形成和巩固,又保证电路连接的快速、安全和可靠。用于教学,可按工作过程导向、工学结合的模式规划教学活动,可完成多种工业现场环境下的技能培训任务。

3实训装置软件设计

以行车机械手为例进行说明软件设计(见图2)。

4winCC的监控能力开发及profibus总线的运用

pLC的程序设计能力、winCC的监控能力和profibus总线应用能力是自动化技术的专业技能人才不可缺失的知识,本课题对控制结构、硬件连接、软件开发现场总线、系统接口、人机界面进行了设计。采用prifibus现场总线网络技术完成各工位间的通讯。组建的现场信息监控系统,完成了装配线上的信息采集、生产下达、工位监控及装配提示等功能。

西门子S7-300pLC作为控制器,其本身集成mpi及pRoFiBUSDp通信口,在发动机生产输送线上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可编程控制器S7-300直接将控制数据传递到控制系统中,而且有上位机的实时监控,真正做到自动控制。

本课题profibus的成功运用对生产厂家的经济效益提供帮助很大。由于系统运行平稳,通讯可靠性好,从而减少了维护的必要性,同时又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而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由于profibus现场总线使得建设期间工程量也大大减少――包括布线工程量和工程师操作编程工作量,所以对生产厂家来说,真正做到了投资少见效快。

5控制系统的调试

虽然本项目庞大,通讯点很多,但是各个子系统设备很大部分是相同,也具有一样的控制要求,因此,我们将整个项目按照设备划分成的不同的功能组,这样可以增大一次开发的利用率,避免了重复开发,节省时间和成本。

升降机的自动控制是项目中的难点,主要是因为升降机的自动控制如果故障就有可能将设备以及车体损坏,对一次调试成功的要求很高。升降机虽然有硬件保护措施,需要特定条件,比如升降机只有在失电后,抱闸将会抱死,因此,对于升降机控制程序的编写需要反复修改,模拟试验,才能保证调试中的万无一失,不会出安全事故。

6总结与评价

(1)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质量。由于该项目大量应用了先进的西门子自动化驱动系统,从画图、硬件、软件和培训实现标准化、模块化,这样可以将项目细化,大家分工合作。由于自动化系统提高通讯速率使发动机输送线的工艺水平得到提高产品质量好也增加了企业的效益。

(2)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减少了事故的发生。由于该项目方案中对生产安全相当重视,设有很多急停按钮,在编写程序中,对重要设备有多重保护,从而保证了设备、人身的安全。

(3)加大了设备可靠性。传感器使用时对设备的输入输出点都是双重对比的,保证点的信号都是真实可靠,设备的故障率降低了,生产的安全性就提高了。

(4)交流电动机启动和停止更加平稳、准确。由于起动器在转台控制系统中的使用,使电动机平滑升高端子电压,可以实现无冲击起动,因此可以最佳地保护电源系统以及电机。变频器不仅仅是改变电机的转速,因为转速的下降,势必带来力矩的改变,使转台的带载能力大大提高。

(5)通过三届学生的实训验证,课题开发的实训设备在工作的状态下说使用的各种传感器、控制电机、机械设备能够达到规定技术指标,并且具有短路过载保护。

参考文献

[1]胡云萍,刘文婷.汽车发动机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3(7):180.

[2]俞云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机电设备实训总结篇6

关键词:汽车单片机;车载网络技术;问题;改革

一、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在埋头于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汽车行业也不例外。如今电子控制技术已经应用在汽车车身的各个部分,如电控发动机、自动变速器、电子转向助力、定速巡行自动控制、防抱死制动等,动辄拥有数百个电子元件、数以捆计的汽车线路,这就涉及如何选择和应用单片机和车载网络,使汽车的各个零部件能够协调工作,电控系统更加优化。对于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相关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各大高职院校都相继开设汽车单片机与车载网络技术这门课程。

二、主要问题

汽车单片机与车载网络技术这门专业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训练。根据目前课程推行现状,发现以下问题。

1.学生自身问题

随着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宽进严出”的政策实施和职业教育社会化,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生源质量差的情况。学生知识基础差、学习意识淡薄,而汽车单片机与车载网络技术这门课程综合了计算机原理、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汽车电控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等重难点的专业知识,即使本着“深入浅出”的教学理念,想让高职院校学生将本门课程知识掌握起来也并非易事。

2.教材的内容及选择问题

基于学生现状,高职院校选择教材出现一定的难度。纵观目前市场上本门课程的教材,有的理论性较强、实践性较弱;有的单片机和车载网络两部分内容分配不合理,大部分热菀mCS-51系列单片机为基础,但大量篇幅的讲解,使得教材缺乏与现代汽车电子技术发展相结合的新内容;还有的将单片机和车载网络分成两本书进行讲解,可能会出现一门课程要选两本教材的现象,给教学带来不便。与此同时,课时的限制和教材内容的滞后,使学生难以掌握最新的知识。

3.实训设备与教材的匹配问题

在选择实训设备的时候同样存在问题。目前开发汽车单片机与车载网络技术教学实训设备的厂家较少,高职院校的选择余地小,选择了教材后再来选择实训设备就更加具有局限性,因为能和所选教材完全匹配的实训设备几乎没有,因此存在实训设备与教材不匹配的问题。

4.教学的创新性问题

虽然本门课程最终向着一体化课程的目标前进,但由于课程性质问题,需要先将理论讲透,再进行实训,因此,要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实训教学为辅。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时往往似懂非懂,而受限于自身综合素质及教材内容的教师,也没有进行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开发,导致学生在实训环节处于模仿状态,很难真正理解知识。

三、教学改革的思路

学生自身问题是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但问题不是理由,教师要正视问题,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去实行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利于学生掌握应知应会知识,做合格的职业人才。

1.教学内容的改革

教师应充分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学习特点,本着“理论够用”的原则,精讲细讲,结合大量的实训项目进行训练,同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上课状况,结合现在汽车行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不断修正,逐步确定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如果现有教材不符合要求,一定要敢于改革,编写符合本校本专业的教材。

2.实训设备的改革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一定要充分考虑实训环节的设计,以便于和现有实训设备结合起来,使实训设备发挥最大效用。同时,各高校应充分支持相关专业,购买或开发最适合专业需求的实训设备。

3.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师应充分研究学生特点,不断创新,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理论课上,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不断设计有趣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学习。实训课上,根据实训设备的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及人数进行合理分组,使每个学生都能有足够机会和时间进行实训。教师应在一旁及时辅导,发现有偷懒的学生及时进行教育,发现实训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进行疏导,使学生能扎实地学知识。

总之,一门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应与时俱进,不断深入进行。因此,各高校应利用多元化、多层级的教学模式培养现代汽车企业需要的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新磊.车载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科技视界,2016(2).

[2]南金瑞,金狄,刘波澜.汽车单片机及车载总线技术[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8).

机电设备实训总结篇7

关键词:实训设备;发动机电路;设备改造前言

职业学校的教学理念就是要求学校尽可能接近企业的生产模式,要求学校教的技能与知识尽可能从企业中来,最后又回到企业中去为企业服务[1]。职业学校是培养高技能型人材的学校,要求尽可能贴近行业、贴近实际教学,所以,这就要求学校的实训设备尽可能接近实际生产要求。现有的实训设备有的不能满足要求,设备制造厂做的设备往往与实际不是很相符,再新进设备又将受到时间、场地和资金的影响,可能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对设备进行改造将是可行的办法,并且具有一定的推广度。本文就对Ga4D28tC型博世共轨柴油发动机实训设备改进与完善进行详细说明。

1.Ga4D28tC型博世共轨柴油发动机实训设备介绍

Ga4D28tC型博世共轨柴油发动机实训设备由发动机总成、发动机控制单元、原车线束、仪表总成、冷却液温度传感器、油轨压力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空气流量计、冷却液温度传感器、喷油器、点火开关、整套散热机构、柴油箱和油泵总成、蓄电池、仪表、压力表、带有完整彩色电路原理图面板、外接式检测端子、智能故障设置盒总成、可移动台架等组成。

该设备在面板上有与电脑端子相连的孔位端子,各传感器、执行器的端子也连到了面板,电路图也在面析上,且电路图的各端子与分别与电脑子和各传感器、执行器的端子按电路的要求一样连在一起,在不使用智能故障设置盒总成时,各电路都是相通的,电路图与实物相连很直观,接上智能故障设置盒总成时,可以利用智能故障设置盒总成对各电路进行断路或短路的设置,这时,在面板上测量电脑端子与各传感器端子或面板传感器二端子的电阻就不通或电阻为零,很直观形象,但实样教出来的学生到实车上将无法动手。如果要在实物上进行检测,每次都要将与电脑相连的端子进行插拔,与传感器相连的端子进行插拔,由于我们是针对学生教学,插拔的次数将会比较多,导致插头接触不良或损坏,给设备运行带来隐患,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为此对设备进行重新改造。

2.Ga4D28tC型博世共轨柴油发动机实训设备电路重新改造

2.1电路设计思路

在原电脑线束接头中再并联接上一个线束插头,在相应的传感器或执行器线束接头上重新接上一个线束接头,这样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进行检测时就不用拔插头,并在具有原有的功能情况下,又在不插拔插头的情况下来检测电路,使学生所学的操作方法与实车一样,与企业的实施操作一样,由于没有进行插拔,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2.2实施过程

(1)购买发动机线束:查询发动机线束编号及车型、发动机型号,找到相应的4S店,购买与台架一样的发动机线束。

(2)准备或购买相应的工量具及材料:万用表、电络铁、焊丝、松香、热收缩管、烤枪、尖嘴钳、扒线钳、剪刀、小刀、胶带、插板、大头针等。

(3)改装过程:看懂电路图,了解发动机线束每一端子的含义,查找每个传感器和执行器与发动线束所对应的端子,然后将新买的线束与原线束一一对应(针脚和颜色),剖开新买的线束,为保证准确,我们每剪接一个传感器线头就焊上一个接头,另一头与发动机电脑端子相连的端子(必须找对线)进行焊接,焊接必须可靠。

(4)检测过程:全部焊接好后再检测一遍,确保无误以后再启动发动机,用解码器读取故障码,清除故障码,再读取故障码,无故障码,说明电路及各传感器、执器没有问题,再用智能故障设置盒总成对设备进行设置故障,设备能按要求进行设置故障,改造成功。

3.效果评估

经过老师及学生对该设备的使用,都觉的利用这样改造后的设备学的技能更实用,与企业实际排故及故障诊断一样。

4.结束语

实践证明,对实训设备的改造完善不但具有周期短、投入资金少的优点,而且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经改进后的设备,不仅满足了正常教学的需要,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解决了学校教与企业操作不一致的问题,使学生学到的技能与企业零连接。

参考文献:

机电设备实训总结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程机械;液压系统;液压实训台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工程机械专业实验实训设备均以整车和台架为主,而整车需要投入很大,在实施教学时,也有很多局限性,给教学效果带来一定的影响。另外,专业课程都是以模块为主,包括发动机、底盘、液压、电器,每一个课程模块的教学都离不开相应模块实验设备的支持,这么多的课程模块乘以班级数目,势必要求有更多的实验设备台套数,如果每台套数均以一辆整车计算的话,设备经费的投入无疑是巨大的。所以,除了整车外,更多的实验设备均以各模块或总成制作的台架为主,如发动机台架、液压台架、电器台架等等。实训台架不仅投入少,而且教学直观方便,各模块结构清晰,各总成拆装方便,故障设置灵活,可以满足构造原理、故障诊断等理论、实践课程教学需要。[1-2]而“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维修”、“挖掘机构造与维修”作为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的核心课程,其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对实验实训设备的需求尤其突出,挖掘机整机显然不适合理实一体化教室内使用,故开发适合教学改革的室内教学检测仪器十分必要。依托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开展本实训台设计的目的是利用所学专业知识,激发同学们的科研潜力,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同学们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为教学、培训、考工提供一种结构比较简单、操作方便、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教学仪器设备。[3-4]

一、实训台设计方案

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对学生的生产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特别重视,并将其列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在政策上、经费上、实训室建设上都给予大力支持,目前提供的条件有如下几个方面:在校内建立了加工制造实训基地,设置两周的钳工实训课程,都已参加了零件的制造及装配过程;学院的实验实训室基本可以满足本项目的设计、零件制作和装配要求;学校目前图书馆藏资料丰富,购置了网络和纸质图书资料,同时拥有挖掘机整机1台,有专门配套资金用于创新项目的开展;项目指导教师可获得相应的科研工作量,参与项目的学生可获得相应的素质学分,对于优秀成果和作品,优先推荐参加省、市创新类竞赛。工程机械液压实训台设计方案如下:在全面开展挖掘机液压系统调研及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讨论分析、确定项目的方案和设计方向;通过试验来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并进行完善和改进;项目经验证可行后、利用CaD等软件完成结构图及零部件工程图的设计;最后完成实训台的制作。根据现有挖掘机液压系统原理图,设计制作挖掘机液压系统回路演示检测实训台,它将挖掘机液压系统示教板、实训台架、操作手柄三者有机结合,通过不同的灯泡闪亮和电机正反转的工作状态模拟挖掘机动臂、斗杆、挖斗、行走、回转等各个动作的液压回路,将挖掘机油缸、马达动作驱动的液压状态通过灯泡闪亮、电机转动的方式机电状态呈现出来,实现挖掘机液压系统回路的可视化功能。

二、实训台特色

工程机械液压实训台以自带电源或外接电源为动力,通过电机正反转的工作状态,模拟挖掘机行走马达正反转、回转马达左右转动、挖掘机前进后退的功能和挖掘机左右旋转的功能。工程机械液压实训台上的的左右操纵杆、行走操纵杆模拟挖掘机整机的相应操纵手柄,同时根据实际液压系统回路走向控制不同回路灯泡闪亮。工程机械液压实训台既可采用外接电源,也可实行自带蓄电池,并可采用简易充电设备,操作方便可靠;挖掘机液压系统回路演示检测实训台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实训台安装有万向脚轮,能在不同类型教室体现教学、培训、考工等多重功能。本实训台结合挖掘机液压系统原理图示教板,清晰明了地显示挖掘机实际工作过程中动臂油缸、斗杆油缸、挖斗油缸、行走马达、回转马达的动作驱动的液压回路走向,通过不同组合的灯泡闪亮和电机正反转的工作状态模拟挖掘机动臂、斗杆、挖斗、行走、回转等各个动作的液压回路,将挖掘机油缸、马达动作驱动的液压状态通过灯泡闪亮、电机转动的方式机电状态呈现出来,实现挖掘机液压系统回路的可视化功能,以此来降低理解认知难度,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解决学校实训设备台套数有限的难题,增加学校教学实训设备。

三、实训台应用

本液压实训台依托科研项目,科研反哺教学。既锻炼了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又加强“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维修”“挖掘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教学条件,同时也便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专业实践及综合技能。[5]通过研制的液压实训台,分别对挖掘机动臂回路、斗杆回路、铲斗回路、行走回路、回转回路等液压回路演示操作,教师讲解清晰明了,学生学习轻松理解。在分组练习中,每个小组同学结合教师讲解和本实训台回路演示,充分掌握了挖掘机液压系统回路走向,借助于相关检测工具和关键零部件拆装,很好地掌握了挖掘机液压系统常见故障诊断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实训台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等众多优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使用与观察摸索,为今后对工程机械液压实训台进一步加强改进和持续完善奠定基础。

四、结论

本实训台的成功研制与使用可以降低理解认知难度,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解决学校实训设备台套数有限的难题,提高了教学效果。通过这次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的实施,不仅能够使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而且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朱江涛.挖掘机实训平台的设计与制作[J].机械管理开发,2013(6):152-153.

[2]李云峰,张少华.小松挖掘机全车电器电控系统教学实训台设计[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4(6):191-192.

[3]朱保国,高亚明,韩军,等.GJt112推土机工作原理与故障分析模拟试验台[J].机械,2010(6):11-13.

[4]喻楠霖.新型液压教学实验台设计及实现方法的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

机电设备实训总结篇9

关于开展“机电事故向零进军”竞赛活动的意见

关于开展“机电事故向零进军”竞赛活动的意见为进一步强化机电专业管理,深化“点检制”和精细化管理,提升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杜绝各类机电事故发生,推进高产高效矿井建设,确保矿井各项安全生产奋斗目标的实现,经矿研究,决定在全矿各机电单位开展“机电事故向零进军”竞赛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一、活动目标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全矿各单位进一步提高对机电设备管理的认识,实施科学管理,杜绝各类机电设备出现无计划停运现象,努力实现机电事故为零的目标,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二、组织领导矿成立“机电事故向零进军”竞赛活动领导小组,矿长任组长,副矿长任副组长,副总工程师**及机电运营部、生产技术部、调度室、安监处等单位(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在机电运营部设立办公室,**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协调、处理活动开展工程中的有关事宜。三、方法步骤(一)方法1、深化设备点检管理。制定设备点检制实施办法和各个系统设备点检制表格,并在各机电区队实施。全面落实设备管理责任,按期进行设备预防性的检查检修,确保各类设备运行安全可靠。2、深化精细化管理。在全面落实设备点检制的基础上,参照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成功经验,制定所有机电岗位、机电管理和操作人员的考核标准和办法,将点检制、正规操作、遵章守纪、危险源辨识和隐患排查、定置化管理、联责联保等各个方面的内容纳入精细化管理综合卡a卡(即员工班考核卡),实现对员工工作质量(过程)和工作数量的全面考核。编写精细化管理相关文件和员工工作手册,发放到每名员工手中进行学习,进一步规范员工行为,进一步提高全体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3、组织全体机电员工进行轮流脱产培训。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精什么”和“技能大赛培训、岗位操作培训和特殊工种复训三结合”的原则,聘请经验丰富的教师,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对全体机电员工分单位、工种、班次进行脱产培训,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岗位操作能手”和“专家型员工”,带动机电专业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实现机电事故为零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步骤1、成立“机电事故向零进军”活动领导小组,在机电运营部设立“机电事故向零进军”活动办公室。2、“机电事故向零进军”办公室负责制定《设备点检制实施办法》和典型系统设备点检制运行表格,并制定规范精细化管理综合卡a卡。同时,统计全矿机电特殊工种人员情况,制定脱产培训实施办法。3、各机电区队制定本单位各生产系统的设备点检制运行表格,并组织全矿机电特殊工种进行脱产培训。4、各单位宣传发动,使全员了解设备点检制和精细化管理实施办法的内容,并编写精细化管理文件和员工工作手册。5、在机电专业和各机电区队实施以点检制、正规操作、遵章守纪、危险源辨识和隐患排查、定置化管理、联责联保、工作量七个方面为主要内容的精细化管理,全面抓好设备点检制的实施。6、及时召开会议进行分析、总结和考核,对活动开展较好的单位进行表彰,对开展较差的单位进行处罚和责任追究。四、保证措施1、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使机电设备的使用环境和内在质量得到改观,对现场事故隐患及时落实整改,做到“五有”即:有排查、有落实、有整改、有反馈、有记录,形成闭环。2、专业、区队和班组管理人员实行走动式管理,形成干部和员工的相互制约机制,把“工作关口前移,管理重心下移”,促进基层区队管理水平的提高,严格现场工作过程管理。3、严格执行设备点检制,按照点检制对运行设备实行“八定”检查,即:定人、定点、定量、定标、定路线、定周期、定方法、定检查记录,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机电部定期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4、各单位制定出各类机电设备及备件的周期更换计划或检修日历,并严格按照计划及“日历化检修”要求抓好落实。5、各单位要制定详细地日历化检修台帐,严格按照日历化检修台帐内容做好设备的预防性检修工作,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6、建全完善机电设备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各级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及考核细则,并严格执行。7、利用专题例会,由机电副总工程负责对已发生设备事故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分析总结,必须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规律,制定可行的预防措施。8、加强职工技术培训工作,制定矿、区两级技术激励机制,充分利用工前会、每周一题、现场提问等方式,提高职工学技术的积极性。9、采取脱产培训、技术比武、专题讲座等多种渠道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职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矿对各单位的培训情况不定期进行抽查,对组织不力的单位班子每次罚款100元。10、各单位必须把好机电设备管理“四关”。即:(1)把好新进设备质量关。新进设备必须进厂拆检,对劣质或不合格设备,不得投入使用,并追究有关单位和部门的责任。对新进大型或重要设备,必须事先做好调研工作,写出可行性报告,报请有关部门审核同意后,方可订货。(2)把好设备进厂维修质量关。设备出厂前必须由机电运营部、维修方和领用方按照设备检修标准三方验收人员验收,验收合格并经三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出厂。(3)把好设备现场使用关。必须按设备使用管理规定操作使用,不得出现零部件缺损、缺油和超负荷现象,机电部严格现场检查,每出现一次,对使用单位按照设备管理进行处罚,造成设备损坏的,按损坏的价值加倍罚款。(4)把好设备停产检修关。根据矿制订的矿井停产检修规定,采掘设备每天固定停产检修时间不得少于3小时,主原煤运输设备每天固定停产检修时间不得少于3小时,每月停产检修时间不得少于1天。机电部负责检查和落实,对不执行以上规定的单位,按照规定严格处罚。11、每月由机电矿长组织召开一次开展机电事故为零竞赛活动总结分析会,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做好记录。五、实施及考核(一)实施单位(二)覆盖范围包括通风、排水、提升、压风、供电、运输各机电系统岗位、设备。(三)考核1、各单位必须制定本单位机电事故向零进军竞赛活动实施办法,并成立领导小组。2、各单位必须制定各工种轮流脱产培训计划,并严格实施。3、各单位必须制定精细化管理文件体系和员工手册,发放到每名员工手中。4、各单位必须制定所辖各个系统设备点检制表格,并严格实施。5、机电专业管理人员(机电矿长、机电副总、机电运营部正、副主任)每月必须对全矿大型设备覆盖点检一,其它岗位设备覆盖点检。同时,对岗位人员从点检制、正规操作、遵章守纪、危险源辨识和隐患排查、定置化管理、联责联保六个方面进行考核,将考核情况和排查的设备隐患填入各自的a卡上,下班后交机电运营部。6、机电运营部其他管理人员下井必须对所到岗位点检,对岗位人员从点检制、正规操作、遵章守纪、危险源辨识和隐患排查、定置化管理、联责联保六个方面进行考核,将考核情况和排查的设备隐患填入各自的a卡上,下班后交机电运营部。7、机电运输各区队管理人员每月必须对所辖岗位、设备全面点检一次(区队管理人员每月上岗次数以各单位上报为准),对岗位人员从点检制、正规操作、遵章守纪、危险源辨识和隐患排查、定置化管理、联责联保、工作量七个方面进行考核,将考核情况和排查的设备隐患填入各自的a卡上,下班后交工区。月底机电运营部对各区队管理人员a卡检查,发现弄虚作假,罚个人50元,并在“机电事故向零进军”竞赛活动中扣5分;发现漏点检一个岗位,罚个人20元,并在“机电事故向零进军”竞赛活动中扣2分;上岗不对岗位人员考核,一人次罚个人10元,并在“机电事故向零进军”竞赛活动中扣1分。8、机电运输各区队岗位工、维修工必须严格按照设备点检周期对岗位点检,并对自己从点检制、正规操作、遵章守纪、危险源辨识和隐患排查、定置化管理、联责联保、工作量七个方面进行自评打分,将自评情况、排查的设备隐患及当班工作总结填入各自的a卡上,下班后交工区。发现不严格执行,罚个人10元,并在“机电事故向零进军”竞赛活动中扣1分;对其它问题的考核按各自a卡打分。9、机电运输各区队必须严格执行设备日历化检修,每发现一次不执行或执行不好,对分管区长罚20元,并在“机电事故向零进军”竞赛活动中扣1分。10、机电运输各区队必须严格执行隐患的汇总、分析和处理,形成闭环,发现区队无记录取消评比资格,发现一项隐患处理不闭环,罚区长20元。11、机电运输各区队必须正常使用“零星工程施工任务书”,每发现一次不正常使用,罚分管区长10元。12、区队月度出现的事故,1小时以上的机电事故,对事故单位每小时罚款1000元,出现3小时以上事故,取消当月评比资格。并写出事故分析报告。13、各单位每月必须写出工作总结,将本单位执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书面交机电运营部“机电事故向零进军”办公室。(四)奖惩1、矿每月对各生产单位开展活动情况进行评比,对活动开展好、效果明显的单位,矿将进行奖励。每月评出先进区队两名,第一名奖励**元,第二名奖励**元,对组织不力、事故率上升的最差区队给予20xx元罚款(其中班子罚款200元)。2、生产区队月度出现的事故,除按矿有关规定罚款外,发生1小时以上的机电事故,对事故单位每小时罚款1000元,出现3小时以上事故,取消当月评比资格。3、每月由竞赛办公室负责对开展机电事故为零竞赛活动的情况,进行全矿通报。

机电设备实训总结篇10

关键词顶岗实习“DL”教学模式pLC课程标准化、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andimplementationofpLCCoursestomeettheneedsofinternships

wanGmiao

(Changchunautomobileindustryinstitute,Changchun,Jilin130013)

abstractthispaperisthestudyofvocationalstudentsattheinsistenceofinternships,howtocompletethe"pLCandmotorcontroltechnology"lessonplansandcurriculumstandards,professionaltrainingprogramsre-enactedby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projects.thecoursecoverstheprinciplesofprogrammablecontrollers,communicationsapplicationsandwinCCconfigurationsoftwareandprofibusfieldbus.innovativeproposed"DL(DoingbyLearning)"isthe"work-basedlearning"mode.teachingdesignandproductionofintegratedautomobileproductiontrainingtablemakethecurriculumstandardization,modularity.achieveprofessionalandindustrialdocking,dockingcurriculumandprofessionalstandards,theteachingprocessandtheproductionprocessofeducationandteachingmethodsbutt.achievetheserviceforworkingrunning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mechanisms.

Keywordsinternship;"DL"teachingmode;pLCcurriculumstandardization,modularity

1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特色的分析

企业急需培养掌握pLC电气控制技术理论和知识和技能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为了使学生尽早接触到实际工作岗位的设备,更快地进步,高职高专学校始终坚持“校企融合,工学结合”的办学体制,以“不能满足企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就没有我们存在的必要”的办学理念为核心指导思想,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内涵建设,实现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全方面培养。学校利用学校与企业多年合作的契机,现在安排学生学习理论和实习的比例为1:1。使他们每天工作的同时回到学校学习自动化专业课程pLC与电机控制技术,再到实际生产线上不断应用,再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目前90%的学生在第三第四学期与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并且深入生产一线顶岗实习,要完成企业安排的正常八小时工作,还有的学生在外地实习。pLC与电机控制技术课程就是在第三、第四学期上课,让学生实习好、学习好,就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高职高专办学特色促成了课题组成员通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pLC与电机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研究,使顶岗实习的学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校企合作,研发pLC校内实训台

2.1pLC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以往pLC与电机控制技术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两者在教学上自成体系互不干涉。专业技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段实施,理论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各负其责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各自为政”和“相互推诿”的现象。往往是重理论轻实践,理论教师往往是“一支粉笔一本书。”内容的讲解常常是“空”而“虚”,给学生留大量作业,学生用大量的时间背程序,应付考试。实训内容更多的是简单验证理论结果,如一台pLC可编程控制器带一台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或几个指示灯学生可以通过pC机进行编程,控制电动机正反转,或指示灯循环亮灭。所做的实训项目较少,学生印象不深。但现在学生下厂顶岗实习了,他接触到的是能生产出世界一流汽车的生产线,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实训室的设备都远远满足不了顶岗实习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2.2研发pLC校内实训台

任课教师走访学生实习单位,如一汽大众公司,针对汽车行业进行了调研,教师根据在生产第一线设备的研究,如焊装车间、总装车间的汽车输送线。调研结果是汽车制造行业每个工位之间是流水线生产,在生产线上各个环节都采用了pLC作为主控单元,同时用上位机winCC监控和profibus现场总线技术进行通讯。

通过对各个环节的电气设备硬件结构和软件编程进行了研究。结合在不同工厂、不同车间顶岗实习学生共同接触的自动化设备,就是汽车生产输送线。结合学生知识的循序渐进规律及全面性、课题组教师研制了来源于企业,又适合学校教学的pLC与电机控制技术实训台――汽车自动生产线实训工作台,本实训装置贴近工业现场要求,是典型的汽车自动生产线,设备从选材、工艺、流程、结构、控制等各方面都从实际工业现场出发,考虑工学结合要求,有机融合了机械、电气、气动知识,整个实训台就是学生工作、控制的生产设备。

通过该实训系统的工作任务训练,能较好地锻炼操作者程序编写设计能力、自动线设计开发能力、自动线连接与调试能力、工程实施能力和安全意识。突出强调技术的综合运用。实验室设备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避免了过去教学与实际操作相脱节的教学局面。现在实验室是一周4天,8小时开放。满足了顶岗实习学生三班倒的工作、学习的需要。对在外地的同学以网络为载体,及时发送教学课件、实训台影像。教师制作、发送和批改和项目相对应的学习页,使外地学生也能同步学习。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pLC课程的项目与任务的设计即是教学内容的设计,它是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它即要符合企业和岗位技能需求,具有针对性,又要保持pLC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任课老师精选设计的每个实例项目要有一定的科学性、连贯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单元内的实例都能有效地为该单元核心内容的教学服务,并且这些实例课题既能方便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又要包含工作现场,本课程预计设置10项目。

项目一,硬件系统安装及软件系统的使用。该项目来源于工厂的主控单元pLC,要求学生了解它的硬件结构,硬件组态、硬件调试。同时工厂大量使用Step7软件,要求学生可以熟练使用该软件的位指令。

项目二,输送滚床转台控制系统,通过pLC控制继电器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定时器控制,使滚床输送线实现直线运输,旋转运输。

项目三,pLC软件程序控制伺服电机和步进电机驱动行车运行。

项目四,指示灯控制系统。工厂中还有很多指示灯,它们可显示不同的工作状态,因此对它们的控制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该项目来源于激光焊指示灯系统,有红黄绿三种指示灯,亮和灭各有不同的意义,闪烁的频率代表不同的工作状态。

项目五,pLC软件程序控制变频器、编码器使升降台变速运行。学生学会用pLC控制交流电机就掌握了工厂的大多数设备的控制原理。

前五个项目完成基本可以设计了一个完整pLC和电机的控制系统。以上项目为第一学期的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第二学期的学习内容。

项目六,机械手的设计,运用气动控制技术由pLC控制电磁阀使机械手按要求进行快速移动夹紧、松开动作。

项目七,堆垛解垛控制系统,用pLC的结构化程序处理复杂的控制任务,使学生学会在主循环组织块中多次调用功能块和功能。

项目八,pRoFiBUS现场总线的应用。

学会应用通信模块选择调试好的任意两个系统模块,实现两个CpU315-2Dp之间主从通信。

项目九,自动线加工系统模块上位机程序编写、调试。

熟练应用winCC组态软件图形编辑器;掌握画面切换、显示画面窗口、动态设计等方法和步骤。

项目十,winCC组态软件与profibus现场总线的通信。

利用图形编辑器组态加工模块的画面,显示加工工位的计划值、实际值时间信息;完成加工模块的组态功能。能够进行上位机的控制及显示。

4情景教学案例

现以输送滚床转台控制系统为例进行情景教学的案例进行说明:

4.1转台站控制要求

输送滚床转台控制系统,通过pLC控制继电器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定时器控制,使滚床输送线实现直线运输,旋转运输。

4.2教学方法比较

没有建造汽车自动生产线实训台之前输送辊床转台控制系统项目我们只能通过pC机用应用位逻辑指令编写一台电动机正反转程序。因为没有传感器的输入信号,转台站工作情景根本无从谈起。只能用仿真软件验证程序编写的正确与否。学生学习过程变成背诵程序过程。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现在课题组老师研制了与工作岗位控制系统一致的汽车自动生产输送线实训台,顶岗实习学生他们在工厂只是使用,但自己没有编过能直接控制减速交流电动机的程序,现在他们可以自己拆装转台站,这样对机械设备结构了解更深刻。可以对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按控制要求进行设计编程调试。同样是应用位逻辑指令可以编写多台电动机的顺序控制程序,所以学习兴趣大增。

4.3本项目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1)掌握单相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继电器控制电动机原理。(2)掌握S7-300pLC位逻辑指令。能够利用位逻辑指令构建转台站控制系统。(3)具有转台站控制系统的构建、接线、编程、下载、调试的技能。(4)学会操作汽车自动线设备的转台站。

4.4转台站组成及功能

转台站由转速1300r/min、减速比1:50交流减速电机、电压DC24V、四路的继电器、额定电压DC10~30V、额定电流200ma、检测距离10mm的电感传感器1及检测距离4mm的电感传感器2、滚轮导轨、输送辊床、钣金结构件、机械零部件组成。主要部件功能如下:(1)交流减速电机1:用来通过同步带/轮传动机构驱动滚筒转动。(2)交流减速电机2:用来通过驱动滚轮在导轨运行,达到转台旋转的功能。(3)继电器:用来控制辊床交流减速电机、转台旋转交流减速电机的启动/停止、正转/反转,当pLC输出信号给继电器线圈时电机运行。(4)电感传感器1:用来检测输送滚床出入口滑撬的位置,实现传输定位,当检测到滑撬物料时给pLC提供输入信号。(5)电感传感器2:用来转台旋转到位检测,当检测到转台旋转到位时给pLC提供输入信号。

4.5软件设计(图1)

4.6项目实施

4.7评价过程

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每个同学项目完成的质量和总结成果,我们制作的自评、互评和师评表。每完成一个项目,就需要填写自评表、互评表。其中包括知识考评、软件编程、实际操作、项目验收、联系实际工作的创新点五大方面的考核。

5总结

通过针对满足顶岗实习需求的pLC课程的研究与实施,使pLC与电机控制技术的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管理贴近工厂实际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使高职高专学生在坚持顶岗实习的情况下,理论联系实际,在很短的时间里很好地掌握pLC技术、winCC监控软件、profibus现场总线技术的知识。使学生具备了pLC常用指令的分析应用能力、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接线、调试及故障排除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沟通协作的能力。也充分满足了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实力的要求。在实践中使高职高专学生实践能力强的优势突显。目前学业完成的学生已在一汽大众、大连发动机、大连变速器、一汽解放公司、一汽技术中心、米其林轮胎、一汽丰越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工作,成为企业电气设计维修的技术骨干。教学内容科学优化,进而为实习的岗位更好地服务。

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吉教高字【2012】45号

参考文献

[1]胡健.西门子S7-300/400pLC工程应用(第2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