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实训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3:25:27

权益实训总结篇1

关键词:知识产权管理;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知识产权培训;分层分类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深入发展和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知识产权制度作为鼓励和保护创新的基本法律制度,对我国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作用越发凸显。如何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好知识产权资产,成为实现企业赢利的重要保证之一。知识产权培训服务于企业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提升,是企业知识管理工作实施的前提和保证,直接关系到企业知识管理工作的成败。认识并把握企业知识产权培训规律,着力开展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对提高企业知识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作用显著。

一、企业知识产权培训的特征

企业培训,就其广义属性而言,实际上是企业根据需要对员工进行的一种有侧重、有针对性的继续教育。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是企业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服务于企业知识产权工作,除具有企业培训的一般内涵,还具有不同于一般培训的其他特殊性。

知识产权是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特殊的民事权利。智力成果本身是无形的,其不具有外在形体,也不占据任何空间。这种无形性或称非物质性,使智力成果的显现和展企业知识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企业对知识产权运用的侧重点不同,有的企业立足于营销创新,注重于企业的商标;有的企业立足于技术能力提升,注重于企业专有技术和专利。不同企业的知识产权培训需求也各不相同,一个企业中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员工,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对知识产权知识的需求也不同,这就需要对员工的知识产权知识需求进行细分。

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不同企业或者同一企业的不同时期、同一时期的不同发展阶段,知识产权培训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总的来说,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具有全员性、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只有遵循这些规律,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二、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新模式:分层分类企业培训模式,是指企业实施培训工作的标准形式,包括培训需求的评估、培训项目的设计、培训成果的转化、培训评估等有关培训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做法。它决定培训实施的具体步骤,为企业培训提供一个完整的思路,使企业培训工作更加规范化,还有助于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间关系的协调。培训模式的选择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培训的效果。培训模式是针对培训目标设计的。企业培训模式有多种,常见的有系统型模式和咨询型模式。系统型模式是指通过一系列符合逻辑的步骤,有计划地实施的培训,培训是系列连贯的步骤。咨询型模式强调咨询是培训者未来的工作方向,侧重于从培训者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培训实施问题[1]。

知识产权的实践性很强,培训效果难以用量化指标来衡量,常见培训模式难以直接适用。因此,针对企业知识产权这一专项工作,选择一个有效的知识产权培训模式,制订一个长效、持久的知识产权培训计划,对增强企业员工知识产权意识,提升知识产权管理人员水平和能力,提高企业的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水平尤为重要。

分层分类的知识产权培训模式是与企业知识产权培训规律相适应的培训模式。由于企业不同岗位的员工对知识产权要求不同,因此对其实行培训教育亦应有所区别。

如,企业管理者只要了解知识产权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知识产权意识,能重视和支持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对企业管理者的培训应以知识产权意识培训为主[2];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要掌握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以及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等知识产权实务知识,对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应以能力培训为主。分层分类知识产权培训就是将员工划分为企业管理者、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产品研发人员、营销人员、普通员工等不同岗位人群,根据岗位需求实施不同的培训策略。分层培训就是根据员工对知识产权知识的需求,将培训分为知识产权知识的普及性培训和提高性培训。分类培训就是将培训活动分为对普通员工进行知识产权培训的全员培训、对创新能手和企业各级管理者进行知识产权培训的骨干培训、对各级知识产权专业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水平提高的专业培训。

分层分类的知识产权培训活动总体分为意识培训、技能培训、专业培训三个方面。意识培训为普通员工知识产权知识培训,树立和增强普通员工的知识产权意识,规定员工知识产权最低培训课时,如对新进厂的员工,通过入职培训普及知识产权法规和知识产权基础知识,培育知识产权习惯。技能培训,提高研究人员对专利等技术信息的判读能力,对员工进行专利信息检索的培训,使之掌握技术创新活动有效工具,对员工进行一些技术创新辅助工具运用培训,如tRiZe、专利地图等,使之能在工作中熟练运用。专业培训主要针对知识产权管理人员,进行专利侵权分析、专利战略制定、专利文件撰写等专利知识培训[3]。

实施分层分类的知识产权培训,应采取企业内部培训和社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在企业内部建立以知识产权管理人员为兼职培训师的制度,以满足知识产权培训的长期需求,普通员工的意识培训应以企业内部培训师实施为主,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应以社会培训为主,如国家、省、市知识产权局、行业协会等主办的、以获得专利律师任职资格为目的培训等。

三、分层分类知识产权培训的新实践——以总公司企业结构为例在现代企业结构中,总公司下设若干分、子公司、事业部的公司结构较为常见。在这种公司结构下,由于总公司和分、子公司、事业部的知识产权管理定位不同,总公司设有综合的基础研发中心和统一负责各分、子公司和事业部知识资产经营的部门。分、子公司、事业部作为某类产品的制造单元,知识产权创造是其知识产权管理重点,总公司和分、子公司、事业部在同一知识产权培训模式下,两者的培训内容有很大不同。

以笔者所在的梅钢公司为例,其是宝钢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其知识产权培训的任务、目标、对象和宝钢公司就有很大不同。首先,子公司不负责知识资产经营,宝钢公司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已由起步阶段以知识产权保护为目的发展到知识产权资产经营阶段,以专利许可为代表的技术贸易等知识资产的收益在公司收益中的权重呈增加趋势,总公司和子公司知识产权工作围绕实现全公司知识产权资产经营这个核心而设置。总公司负责制订全公司的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公司知识产权战略的落实。对总公司、子公司的决策层和管理层进行知识资产经营知识培训和知识产权战略宣传贯彻是总公司知识产权培训的主要内容;知识产权创造知识和落实总公司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方案是子公司的主要培训内容。

其次,总公司设立专门的知识资产部,对全公司知识产权工作负责,配有强大的知识资产管理团队,负责制订全公司知识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对全公司的知识资产分类规划,集中运营;而在子公司知识产权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子公司的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规模小。总公司知识资产部对子公司知识产权生产工作给予指导,检查技术创新指标推进计划执行情况,提出下一步工作指导意见,对子公司的知识产权工作做出评价。子公司知识产权部门工作重点是推进本单元知识产权创造工作,实现主动保护,落实好总公司的工作要求。因此,子公司必须根据本公司的性质、知识产权管理的目标和范围制定培

训计划,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正如克里曼·斯通所言:“全世界所有员工最大的福利就是培训”。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和企业归属感,为企业的长期战略发展培养后备力量,从而使企业长期受益。多年来,梅钢公司按照分层分类知识产权培训模式,围绕知识产权创造知识和落实总公司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方案,持续开展的知识产权培训,取得了丰硕成果,实现了员工和企业同发展、共成长。如某一技术人员,在参加培训前,对专利等知识产权总有一种神秘感,对自己完成的技术成果也不知道如何总结申报成知识产权成果,通过持续参加企业的知识产权培训,掌握了知识产权的基本知识,在工作中有了主动申报专利等自觉行动,知识产权意识得到明显增强。近年来,该技术人员已获得授权职务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12件,其职务专利经公司对外许可交易后,不仅公司获得了良好收益,个人也得到丰厚奖酬,成为公司的技术创新明星,公司成立了用其姓名命名的职工创新小组。他带领身边技术人员开展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创造的热情高涨,实现了其个人和企业的同发展。比如,企业的某营销人员通过参加企业知识产权培训,对公司商标和产品的专利权有了深刻认识,在市场营销过程中发现了1起假冒公司商标的侵权产品后立即向公司汇报。其后,公司根据营销人员提供的线索,采取相应法律行动,维护了企业的知识产权合法权益。总体上看,通过开展分层分类的知识产权培训,员工知识产权意识显著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数逐年增加。

四、结语

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分层分类的知识产权培训模式符合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规律。实施分层分类的知识产权培训,对提高企业的知识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技术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亚杰.对企业内培训的几点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0,(4):45-46.

权益实训总结篇2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评估;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一、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的特点

1.效益的多样性。企业培训投资所产生的效益是多方面的,有的可以量化,比如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等;而有些却难以量化,如对企业员工的影响方面,员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等,所有这些一般只能用“好”、“差”等定性的语言来描述。因而,在建立企业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的评估指标时,除了尽可能地选用可量化的指标外,还必须使用一些定性的指标。

2.效益的难分割性。企业效益的提高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其中到底有多大一部分是由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所产生的?这个问题还处在研究中,即使人们能提出很好的分割方法,也难以完全把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所产生的效益分割出来。这就增加了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评估的难度。

3.效益的缓慢性和长期性。人力资本经过培训后,其效益一般是慢慢地产生的,有的在短期内根本看不出它的效果,而往往是经过一段时间内才能显现,并在长时间内产生。因此,在进行效益评估和设置评价指标时,不仅要设置能反映短期经济效益的方法指标,而且还要设置一些能反映长期效益的方法和指标。

4.效益的不确定性。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的好坏与受训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等多方面的主客观因素有关,效益的大小无法事先用契约来规定,也无法事先准确地预测。因此,在对这样的效益进行评估时,难以得出准确的数字结果,而较适合于用模糊语言进行评判。

二、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的评估原则

1.科学性原则。进行企业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的评估,要坚持科学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按科学规律办事。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设置效益评估指标时,要力求客观、准确,切忌主观臆断;第二,评价指标的选取、数据的计算等问题要有代表性、可比性;第三,要运用科学先进的评估方法、技术及工具,这样才能保证评估结果的可靠性,真正起到评估工作应有的作用。

2.全面性原则。由于企业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并且涉及到的影响因素也很多,内容较为复杂,这就要求培训投资效益评估指标体系要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能从整体上衡量企业人力资本培训效益。

3.可测性原则。评估指标体系的制定要有相应的标准,以相同的标准作为统一尺度,来衡量被评价对象的表现。对于定性指标的测量只要建立详细的评价标准,也可认为是可测量的。

4.针对性原则。首先要明确效益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更有利于企业培训工作的开展,调整培训过程中的不良因素,优化培训结果。因此,应建立切合实际且实用的评价指标,有针对性地围绕培训目标进行效益评估。

三、人力资本培训投资短期效益的评估

山企业培训效益的特点得知,企业培训的效益在短时间内难以产生较明显的效果,正如杰克·韦尔奇所说,培训的成本是有限的,但效益是无限的,因而要正确评价培训的效益,应分别进行短期效益的评估和长期效益的评估。这里,首先讨论短期效益的评估。

培训投资短期效益的评估可采用菲利普斯提出的以结果为中心的投资回报率方法。计算投资回报率,就是要使用培训的利润和成本数据。投资回报率的计算是用净利润除以成本。净利润是培训的利润减去成本,投资回报率的计算公式为:

投资回报率二培训的年净利润/培训的总成本×100%

这里,培训的总成本包括企业进行培训的开发、实施整个过程中所支付的所有费用,包括培训设施费用、参与培训人员(开发人员、受训员工、管理人员和讲师)的工资福利、差旅费、办公用品费用等。

培训的年净利润是指员工接受培训后为企业创造的总利润与受训员工在假设不接受培训情况卜将创造的总利润之差,也称为增量利润。受训员工在不接受培训情况下创造的总利润可根据历史数据进行预测而得,此不赘述。

四、人力资本培训投资长期效益的评估

1.人力资本培训长期效益分析。人力资本培训长期效益可从经济效益、科技效益和管理效益三个方面进行评估。(1)经济效益。在培训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内,接受培训的员工操作会更为熟练,在实践中应用培训传授的知识,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事故发生率显著降低等。经济效益主要评价指标有: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牛产成本的降低、产品质量的改进、资金和设备利用率的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故障率或事故率的降低等。(2)科技效益。企业的培训还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科技效益,主要表现为企业员工的技术和知识的更新,科技意识的提高,此外还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等等。其主要评价指标有:职工知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对先进技术的应用、科技新领域的开拓等。(3)管理效益。企业人力资本培训能够产生一定的管理效益,特别是对管理人员的培训能产生较好的管理效益要在较长时期内才有所体现,一般采用定性分析法。主要评价指标有:企业员工团队协作水平的提高、顾客满意度的提高、品牌价值的提升、企业形象的提升、企业员工管理素质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等。2.构建长期效益评估指标体系。根据上述分析,企业人力资本培训投资长期效益的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如下:

3.长期效益评估的步骤。长期效益可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估。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多目标决策方法,应用在管理中解决许多复杂、模糊不清的相关关系如何转化为定量分析的问题;模糊综合评价法则是基于模糊数学模糊集理论对评价对象作出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由于在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的评估过程中,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方式具有典型的模糊性,因此,本文结合培训效益自身的特点和评估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对企业培训投资长期效益的评估。

(1)建立因素集。因素集是指能直接反映人力资本培训投资长期效益的评估指标的集合,记为C,共由16个指标组成,即C=(C1,C2,a,C16)

(2)建立评价集。评价集是评判者对评判对象可能作出的各种总的评判结果组成的集合,记为V=(V1,V2,a,Vn),其中Vi代表第i个评判语,模糊综合评判的目的就是在综合考虑所有因素的基础上,从评价集中选出一个最佳的评判结果。本文在对培训投资长期效益进行评估时,采用五级评价标准,即设V=(V1,V2,V3,V4,V5),其中V1、V2、V3、V4,V5(分别代表很好、好、一般、差、很差。

(3)确定评估指标的权重。在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值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即经济效益指标的权重值最大,管理效益和科技效益所占评价指标权重较小。而管理效益和科技效益的权重值依培训对象的不同而不同,对管理人员的培训,管理效益的权重值相对较大,科技效益的权重值相对较小。反之亦然。

这里,我们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与专家咨询法计算上述指标的权重,权重记为w,w=w1,w2,a,w16)。

(4)建立模糊评判矩阵。采用专家咨询法和问卷调查法分别对各个效益指标进行模糊评判,确定各指标对评判等级的隶属度,模糊评判矩阵R的元素Ri,的计算公式为:Rij=对指标iC进行Vj评价的所有专家人数/参评专家的总人数其中,Rij表示指标Ci对于评价Vj的隶属度。由以上公式得出C中各

由因素集C、评价集V和模糊评判矩阵R就构成了一个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5)模糊综合评判。由上面层次分析法得到的各个指标因素的权重向量w,与模糊判决矩阵R进行合成,可得到相应的模糊综合评判向量B:

Y=w·R=(Y1,Y2,Y2Y4,Y5)

其中Y1、Y2、Y2、Y4、Y5、分别具体反映了评判对象在最终评价结果上的分布状态。例如:相对于评语集为V=(很好,好,一般,差,很差),最后得出Y=(0.25,0.55,0.28,012,0.15),则表示培训效果隶属于好的程度最大,为0.55,说明培训效果是较为显著的,企业进行培训投资取得了预期的效益。

权益实训总结篇3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评估;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一、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的特点

1.效益的多样性。企业培训投资所产生的效益是多方面的,有的可以量化,比如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成本的降低等;而有些却难以量化,如对企业员工的影响方面,员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等,所有这些一般只能用“好”、“差”等定性的语言来描述。因而,在建立企业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的评估指标时,除了尽可能地选用可量化的指标外,还必须使用一些定性的指标。

2.效益的难分割性。企业效益的提高是多方面作用的结果,其中到底有多大一部分是由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所产生的?这个问题还处在研究中,即使人们能提出很好的分割方法,也难以完全把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所产生的效益分割出来。这就增加了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评估的难度。

3.效益的缓慢性和长期性。人力资本经过培训后,其效益一般是慢慢地产生的,有的在短期内根本看不出它的效果,而往往是经过一段时间内才能显现,并在长时间内产生。因此,在进行效益评估和设置评价指标时,不仅要设置能反映短期经济效益的方法指标,而且还要设置一些能反映长期效益的方法和指标。

4.效益的不确定性。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的好坏与受训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等多方面的主客观因素有关,效益的大小无法事先用契约来规定,也无法事先准确地预测。因此,在对这样的效益进行评估时,难以得出准确的数字结果,而较适合于用模糊语言进行评判。

二、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的评估原则

1.科学性原则。进行企业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的评估,要坚持科学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按科学规律办事。科学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设置效益评估指标时,要力求客观、准确,切忌主观臆断;第二,评价指标的选取、数据的计算等问题要有代表性、可比性;第三,要运用科学先进的评估方法、技术及工具,这样才能保证评估结果的可靠性,真正起到评估工作应有的作用。

2.全面性原则。由于企业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并且涉及到的影响因素也很多,内容较为复杂,这就要求培训投资效益评估指标体系要具有综合性和全面性,能从整体上衡量企业人力资本培训效益。

3.可测性原则。评估指标体系的制定要有相应的标准,以相同的标准作为统一尺度,来衡量被评价对象的表现。对于定性指标的测量只要建立详细的评价标准,也可认为是可测量的。

4.针对性原则。首先要明确效益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更有利于企业培训工作的开展,调整培训过程中的不良因素,优化培训结果。因此,应建立切合实际且实用的评价指标,有针对性地围绕培训目标进行效益评估。

三、人力资本培训投资短期效益的评估

山企业培训效益的特点得知,企业培训的效益在短时间内难以产生较明显的效果,正如杰克·韦尔奇所说,培训的成本是有限的,但效益是无限的,因而要正确评价培训的效益,应分别进行短期效益的评估和长期效益的评估。这里,首先讨论短期效益的评估。

培训投资短期效益的评估可采用菲利普斯提出的以结果为中心的投资回报率方法。计算投资回报率,就是要使用培训的利润和成本数据。投资回报率的计算是用净利润除以成本。净利润是培训的利润减去成本,投资回报率的计算公式为:

投资回报率二培训的年净利润/培训的总成本×100%

这里,培训的总成本包括企业进行培训的开发、实施整个过程中所支付的所有费用,包括培训设施费用、参与培训人员(开发人员、受训员工、管理人员和讲师)的工资福利、差旅费、办公用品费用等。

培训的年净利润是指员工接受培训后为企业创造的总利润与受训员工在假设不接受培训情况卜将创造的总利润之差,也称为增量利润。受训员工在不接受培训情况下创造的总利润可根据历史数据进行预测而得,此不赘述。

四、人力资本培训投资长期效益的评估

1.人力资本培训长期效益分析。人力资本培训长期效益可从经济效益、科技效益和管理效益三个方面进行评估。(1)经济效益。在培训后的较长一段时间内,接受培训的员工操作会更为熟练,在实践中应用培训传授的知识,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事故发生率显著降低等。经济效益主要评价指标有: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牛产成本的降低、产品质量的改进、资金和设备利用率的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故障率或事故率的降低等。(2)科技效益。企业的培训还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科技效益,主要表现为企业员工的技术和知识的更新,科技意识的提高,此外还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等等。其主要评价指标有:职工知识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对先进技术的应用、科技新领域的开拓等。(3)管理效益。企业人力资本培训能够产生一定的管理效益,特别是对管理人员的培训能产生较好的管理效益要在较长时期内才有所体现,一般采用定性分析法。主要评价指标有:企业员工团队协作水平的提高、顾客满意度的提高、品牌价值的提升、企业形象的提升、企业员工管理素质的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等。2.构建长期效益评估指标体系。根据上述分析,企业人力资本培训投资长期效益的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如下:

3.长期效益评估的步骤。长期效益可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评估。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多目标决策方法,应用在管理中解决许多复杂、模糊不清的相关关系如何转化为定量分析的问题;模糊综合评价法则是基于模糊数学模糊集理论对评价对象作出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由于在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的评估过程中,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方式具有典型的模糊性,因此,本文结合培训效益自身的特点和评估原则,运用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对企业培训投资长期效益的评估。

(1)建立因素集。因素集是指能直接反映人力资本培训投资长期效益的评估指标的集合,记为C,共由16个指标组成,即C=(C1,C2,a,C16)

(2)建立评价集。评价集是评判者对评判对象可能作出的各种总的评判结果组成的集合,记为V=(V1,V2,a,Vn),其中Vi代表第i个评判语,模糊综合评判的目的就是在综合考虑所有因素的基础上,从评价集中选出一个最佳的评判结果。本文在对培训投资长期效益进行评估时,采用五级评价标准,即设V=(V1,V2,V3,V4,V5),其中V1、V2、V3、V4,V5(分别代表很好、好、一般、差、很差。

(3)确定评估指标的权重。在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值时应遵循以下原则:即经济效益指标的权重值最大,管理效益和科技效益所占评价指标权重较小。而管理效益和科技效益的权重值依培训对象的不同而不同,对管理人员的培训,管理效益的权重值相对较大,科技效益的权重值相对较小。反之亦然。

这里,我们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与专家咨询法计算上述指标的权重,权重记为w,w=w1,w2,a,w16)。

(4)建立模糊评判矩阵。采用专家咨询法和问卷调查法分别对各个效益指标进行模糊评判,确定各指标对评判等级的隶属度,模糊评判矩阵R的元素Ri,的计算公式为:Rij=对指标iC进行Vj评价的所有专家人数/参评专家的总人数其中,Rij表示指标Ci对于评价Vj的隶属度。由以上公式得出C中各

由因素集C、评价集V和模糊评判矩阵R就构成了一个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5)模糊综合评判。由上面层次分析法得到的各个指标因素的权重向量w,与模糊判决矩阵R进行合成,可得到相应的模糊综合评判向量B:

Y=w·R=(Y1,Y2,Y2Y4,Y5)

其中Y1、Y2、Y2、Y4、Y5、分别具体反映了评判对象在最终评价结果上的分布状态。例如:相对于评语集为V=(很好,好,一般,差,很差),最后得出Y=(0.25,0.55,0.28,012,0.15),则表示培训效果隶属于好的程度最大,为0.55,说明培训效果是较为显著的,企业进行培训投资取得了预期的效益。

五、结论

本文依据企业人力资本培训投资效益的特点及评估原则,分别进行人力资本培训投资的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评估,并将评估结果进行综合考察,以克服目前进行短期效益评估所存在的不足。短期效益评估重点反映培训投资目前已取得的经济效益,这是对企业主要目标的达成程度的直接检验。长期效益评估突出反映培训投资可能产生的远期效益。在长期效益评估过程中,本文提出了评估指标体系,并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评估,这种能综合考虑定性评价指标和定量评价指标,并最后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这种将短期效益和长期效益结合起来进行评估的思想和方法能较为准确地反映企业人力资本培训投资的效益。

以上是结合职业韧性的维度,对如何进行职业韧性培养提出了一些基本原则,下面,我们进一步探讨职业韧性培养的主要方法。

2.员工职业韧性培养的主要方法:职业履历的制定。在本文中,职业履历(careerportfolio)的定义是把个人能力展现给雇主的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的工作经历。职业履历计划的焦点是如何通过职业履历,帮助员工思考他们对组织的贡献和他们的工作能力水平,并提供一个平台展现他们的贡献和能力。根据定义,本文中所指的职业履历由创造性的一些工作经历构成,因此,它不同于一般的工作履历,这就需要去设计一个可行的计划,这个计划可以促进员工把真实想法和将自身的职业经历完整地反映到职业履历中。我们把编制职业履历的过程称为“工作经历思考”,它可以促进员工对自身工作经历进行反思与总结,从而增加信心和韧性。

员工在整个职业履历的制定过程中,反思了自己过去成功的工作经历,特别是在这些经历中所表现出来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并且体现了自身的价值和职业兴趣所在。职业履历计划使员工可以比较容易察觉自己工作能力上的不足,并为员工发展合适的职业计划提供有效的帮助。

职业履历编制主要通过会议讨论的方式,让员工尽情地把过去的成功经历、现在的工作情况和对未来的愿景表达出来。参与讨论的员工一部分由主管推荐,都是些工作经验丰富、从业时间较长、在部门内业绩出色的高绩效员工;一部分是自愿参加培训的员工。员工们可以在会议上畅所欲言,互相交流经验,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员工的上级管理者和专家们也应当在这个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把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地反馈给员工,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职业履历计划的意义不仅仅是让员工制定一份职业履历,更重要的是让员工通过履历去分析他们自身的优点和缺点,通过对以前经历的回忆和思考,使员工自身得到成长,让他们更有信心去面对困难,接受挑战,让员工更富有韧性。参与职业履历计划的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总结和分析,进行如下工作:

1.制定学习计划;

2.为今后的职业面试做准备;

3.为绩效评估做好准备;

4.评估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

5.增强自身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6.认真地考虑为什么自己会被指派现在的工作任务。

通过职业履历计划,我们主要的目的是让员工可以从一个更宽更深的角度去评价他们自己成功完成工作任务的经历,使他们有一个更宽广的视野去发现和捕获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的种种信息和机会,从而增强他们在工作中的自信心,使他们的职业韧性得到培养和发展。

三、讨论

职业韧性实质上是对于面临工作逆境时的应激心理反应,是员工对环境改变或者恶劣环境的适应过程,它仅仅关注影响员工这种应激反应的积极因素和过程。由于韧性研究是从积极的视角去考虑人们如何面对压力的问题,韧性的相关因素都是心理学里的一些优秀的品质,如积极、自尊、自控、自我效能,等等,因此,我们在研究员工适应机制时不仅应该关注适应不良的员工,更要聚焦于适应良好的员工。并且,在帮助处于危机中的员工时,我们应该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如何引导他们聚焦于自身的力量,而不是仅仅指出他们的缺点和不足。

韧性包含着需要人们在童年期和成人期都要不断学习的一系列关键技能。韧性的提高意味着成长、健康和幸福。就像“情绪智力”等一些心理学概念一样,韧性还是一个界定不严格的、理论框架不完善的研究领域,但它对于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促使人们不断地研究下去。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个体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逆境和创伤将越来越不可避免。通过韧性研究,探索个体在逆境中积极发展的影响因素和心理机制。因此,在研究员工职业韧性时,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个体身上的优秀品质,关注他们战胜压力的原因,而不是过多地研究产生压力的原因。

在国外心理学界,关于职业韧性的研究是个热点问题,但国内关于员工职业韧性的研究和关于员工适应机制的探讨还不够广泛。因此,我们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周厚余,马剑虹.企业员工职业适应压力与职业健康的关系研究[J].人类工效学,2005,(4).

[2]Rutterm.Resiliencereconsidered:Conceptualconsid-erations,empiricalfindings,andpolicyimplications.in:Shon-koffJp,meiselsSJed.HandbookofearlyChildhoodinter-vention.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0,651.

[3]americanpsychologyassociationHelpCenter.theroadtoresilience:whatisresilience?http:///featuredtopics/feature.php?id=6&ch=2,2004.

[4]tugademm,FredricksonBL.Resilientindividualsusepositiveemotionstobouncebackfromnegativeemotionalexperiences.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2004,86(2):320-333.

[5]LutharSS,CicchettiD,BeckerB.theconstructofresilience:acriticalevaluationandguidelinesforfuturework.ChildDevelopment,2000,71(3):543-562.

[6]Borgonwilliama.normane.amundsonusingportfoliotoenhancecareerresilience.JournalofemploymentconsultingJune2004Volume41.

[7]RichardsonGe.themetatheoryofresilienceandre-siliency.JournalofClinicalpsychology,2002,58(3):307-321.

权益实训总结篇4

一、紧扣时代主题,提升工会会员素质。

1、采取多种形式的岗位业务培训,提升职工业务素质。一是积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加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提升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水平;二是积极组织职工参加上级部门开展的干部培训、业务培训等活动,提升业务素质;三是采用传帮带、一对一的模式进行业务培训,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精神开展业务培训,使全体干部职工在业务上提升一个等次。三是结合全县移民干部技能业务培训,开展1-2期政水库移民政策与工程基础知识培训,使移民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上有一个大的跃升。

2、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为契机,在全体干部职工中深入开展“三进五访”活动,与移民群众做朋友、当亲戚,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以县总工会评选“金牌员工”、“行政服务标兵”、“女职工标兵”活动为载体,建设服务型、效能型、创新型、和谐型机关。

二、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陶冶情操,增强凝聚力。

一是加强与兄弟单位的联谊,增进单位之间的联系;二是根据工作安排及职工需要,组织一定的文体活动;三是积极参加县统一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

三、继续开展职工维权工作,做工会会员合法权益的维护者。

1、抓好职工待遇的落实,保证国家工资、补助福利政策在我局全面落实。

2、落实公休假制度,督促单位对职工公休假进行安排落实到位,使总休假率达到95%以上,

3、抓好女职工权益保障,继续落实妇女安康保险与女职工权益保护。关心女职工的特殊生理周期,并落实《妇女权益保护法》的相关内容。

4、开展一次全员职工体检,从关心职工身体做起,切实关心每一位职工的工作与生活,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

5、开展送温暖活动。对家庭困难的职工予以关怀,采取不同的形式对困难职工及家庭予以帮助和慰问。

四、组织全体工会会员为全局中心工作献计出力。

1、配合抓好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工作,用岗位责任制的落实与岗位练兵相结合,为打造出一流的移民队伍献计献策。

2、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任务,配合局党委加强廉政建设教育,让廉政文化进家庭,使每一位干部职工都能自觉抵制腐败,廉洁从政。

3、积极参加新时期水库移民后扶工作,走访移民代表、了解通过后扶工作带给库区群众的便利及经济发展情况,为局党委在进行库区经济社会建设决策中当好参谋。

4、协助局党委做好维稳和防汛救灾工作。

5、认真执行局党委决议,完成局党委安排的其他工作。

五、从推进工会组织规范化建设入手,全面提升工会组织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1、开展工会组织亮牌子、工会主席亮身份、工会工作亮作为的“三亮”工作,落实工会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增强基层工会工作活力,充分体现工会会员的主人翁地位与精神。

2、完善工会数据库存建设,及时更新数据资料,确保随时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

3、积极筹集、多渠道争取工会经费,为工会活动提供保障,确保工会工作的正常开展。

权益实训总结篇5

关键词:国外零售企业组织管理

国外零售企业组织的管理

现在,国外许多大型零售企业的组织管理正积极向扁平化方向发展。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和更好地适应消费者的需求,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和家乐福纷纷减少企业的管理层次,向下分权。在沃尔玛的组织结构里,上层的Ceo下面只设四个事业部:购物广场、山姆会员店、国际业务、配送业务,下层就是庞大的分店。众所周知,家乐福的各个分店具有较大的自,管理更趋扁平化。

组织扁平化

传统的零售企业组织结构为“金字塔型”层级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上下级间层级分明,每个人都有明确的权利和责任,中间为一个庞大的管理层。该结构在稳定的环境下,是一种比较高效的组织结构,适合企业的发展。但当前,企业面临的环境变化迅速,就像英特尔前总裁葛洛夫所说的那样:现代社会唯一不变的是变化。特别是在零售业,市场环境变化迅速,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已明显不利于零售企业的发展。同时,信息技术在零售业的广泛应用使扁平化结构和管理成为可能。

管理分权化

当前,管理分权化已成为国外零售企业组织管理的共识。它和扁平化趋势产生的背景一样,都是由消费者需求的多样性及技术在零售业的应用所推动的。分权化是指上层管理者把一些管理权和决策权与下级共享。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鼓励下级并使其努力工作,从而更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工作效率。

在沃尔玛,不仅给商店经理分派任务,而且允许其享有决策资格。他们有权根据销售情况并决定商品的促销策略。JC彭尼是美国著名的百货公司,历来都重视管理的分权。每个季节,采购员在达拉斯总部选择商品,并且把他们通过闭路电视展现给所有的彭尼店经理。在此过程中,每个经理都具有一定的建议权。

零售巨头家乐福在管理分权方面做的更远,它实行以门店为中心的管理体系。家乐福的门店和店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具有独立的行事权,包括商品组合结构的建议权和决定权、商品的价格变动权、人事管理权、商品的促销权等。家乐福以门店为中心的管理体系是其海外经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重视员工培训

国外的零售企业一般都很重视员工的培训。早在1975年,沃尔玛就成立了培训部门,培训对象面向全体员工,包括底层的营业员。沃尔玛为员工安排的培训有:入职培训、技术培训、工作岗位培训、海外培训等。现在沃尔玛在其总部本顿维尔已建立了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培训中心——沃尔顿零售学院。法国家乐福也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在每个区域总部几乎都建立有培训中心。它可以在六个月内,从培训新员工开始,边工作边教学,培训出能独立带班的组长。美国著名建材零售商HomeDepot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把其作为企业发展的关键。

玛莎(mark&Spencer)百货公司是英国零售业中规模最大而且盈利能力最高的公司。非常重视员工的培训,玛莎百货不仅在公司内部培训员工,同时还把员工送到相应的供应商那边学习。

注重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并为各级员工普遍认可和遵循的具有本组织特色的价值观念、团体意识、工作作风、行为规范和思维方式的总和。正确、合适的企业文化能大大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国外的大型零售企业普遍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他们不仅制定了切合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而且通过各种途径加以强化,使之深入人心。

广泛运用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西方零售企业组织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美国、欧洲、日本,许多零售企业采用poS、eoS、SCm、miS、CmS等信息系统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沃尔玛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卫星通讯网络,早在1988年,管理者们就可在2小时内把全球4500家分店盘点一次。同时通过公司的闭路电视,总部能向各分店展示各种新产品的信息,以便合适地采购。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零售企业的大量运用极大地提高国外零售企业的管理效率和水平,成为国外零售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一。

广泛采用连锁经营

自1895年,世界上第一家连锁店诞生以来,连锁经营就以独特的魅力风靡世界,目前已成为国外零售企业发展的主要组织形式。连锁经营以产权或契约为纽带,将独立的店铺组织起来形成整体,从而使企业经营实现规模化和集约化。国外零售企业在国内外的扩张,绝大部分采用连锁经营的组织形式,以发挥规模效应。如美国沃尔玛、德国麦德龙、英国特易购、法国家乐福、日本伊藤洋华堂等企业都是采用连锁经营模式。

据有关资料称,在欧洲,连锁业实现的销售额已占到社会商品销售额的50%至60%。在美国,事实上连锁店已经控制了美国的零售业,连锁经营的销售额已占社会零售额的60%以上。日本连锁商店的销售额已占零售总额的30%。

重视供应链的管理

近几年来,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价格竞争激烈,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整个供应链之间的竞争,要求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上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重视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所谓供应链管理是指将生产、流通和顾客消费与服务等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计划、控制、协调,实现整个供应链的系统优化,从而使企业利益最大化。零售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可以为顾客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和服务,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也能使零售商与供应商的关系变得融洽。

在国外零售业中,沃尔玛与宝洁公司的合作可以说是零售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典范。他们通过eDi和卫星通讯网络共享信息。宝洁公司告诉沃尔玛各种产品的成本,并保证其有稳定且价低的货源;沃尔玛也把各分店的销售和存货信息传向宝洁。这种关系使双方都获得了"双赢"。虽然家乐福对供应商施加许多苛刻的条件,但也很重视与供应商的伙伴关系。上世纪70年代,曾有28家法国企业与家乐福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关系,其中的23家现在已成长为大企业。现任家乐福Ceo官迪朗说家乐福的秘诀是:与供货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使双方平等互惠、双赢共荣。玛莎百货也同样重视供商关系,其中有一部分供应商,从玛莎成立之初就一直与其合作到现在。

对我国零售企业管理的启示

努力提高组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借鉴国外组织管理经验,我国零售企业的组织管理应大量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适时引入miS、CRm、eRp、eoS等信息系统。它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和交易费用,增强零售企业的竞争力。这既是零售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手段,也是流通产业现代化的必然之路。我国的零售企业应大力促进商业活动的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等,以求得自身的发展。另外,我国零售企业也要切实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现在市面上的许多数据库软件如oracle、Sybase等,都具有良好的数据处理和挖掘创新能力,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购买。

在组织管理中适当分权

当前零售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变化迅速,即使在计算机的帮助下,企业管理人员也不能掌握一切信息,同时管理人员的能力也有限,因此企业应适当分权。零售企业可以把财务、采购、配送等集中起来,把促销计划、部分人事权下放给分店和相应人员,同时让分店有一定的采购建议权,就像沃尔玛和彭尼百货一样。另外,要采取各种方法切实改变管理人员的官僚作风,把员工当作合作伙伴,使每个员工心甘情愿地为企业的发展而奋斗。

切实加强零售企业文化建设

我国零售企业可以从企业精神、企业行为文化、企业物质文化三个方面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企业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提炼和设计。然后进行企业行为文化的设计,包括制定行为规范、完善规章制度等。最后是企业物质文化的建设和实施,包括建立企业文化的传播部门、实施企业Vi视觉形象工程。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在零售企业文化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条是管理人员模范带头作用,不然企业文化的建设必定会失败。积极的企业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员工在企业中受到重视,参与愿望能够得到充分满足,因而他们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内在地增强了零售企业的竞争力。这些在国外大型零售企业中都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重视员工的培训

人是企业管理和经营的载体,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零售业要提高竞争力关键在于建立一个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并注重对员工的培训和再提高。零售企业要舍得在员工培训上的投入,积极建立全面的员工培训制度。培训不仅面向管理人员,也要面向零售企业的基层人员。另外,也要从观念上着手,改变零售人员不需要太多培训的偏见。

大力发展连锁经营

我国零售企业应大力采用连锁经营的发展模式,提高规模,增强实力。可通过兼并、收购股权、特许加盟等方式来扩大分店规模。在分店管理中,应注重整合效应,真正做到连锁,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切实发挥连锁总部的采购、管理、配送、营销等功能。配送中心的建设一定要跟得上,因为它是连锁企业的扩大经营规模的关键。此外,政府部门也应在税收、金融、法律、行政等方面支持我国零售企业的连锁发展,提高我国连锁企业的集中度。

构筑良好的零供关系

零售企业应彻底抛弃以前那种与供应商互相制约、争夺利益的狭隘思想,应面向消费者,从整体利益考虑,注重供应链的管理。信息共享是SCm的关键,信息技术的投入也是不可缺少的。我国零售企业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管理、采购、配送、信息共享等方面出发,积极实行供应链管理。

在传统的零售商—供应商关系中,零售商对供应商的商品需求变动远大于零售商所面对的需求变动,产生所谓的牛鞭效应(牛鞭效应是指从零售商上溯到生产厂,库存量大幅上涨,正像挥动的牛鞭,从手柄到鞭梢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大)。最后造成供应商存货过多,面对消费者的反应变慢,同时也导致了零售商的销售下滑。通过实行供应链管理和构筑供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零售商和供应商可以共享信息,降低外部市场交易成本和管理成本,生产和销售适合消费者的商品。另外零售商可考虑与重要的供应商交叉持股,从而使双方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种新型的零供关系,可以为双方带来巨大的利益,达到供商双赢的状态。

参考文献:

1.赵凡禹.零售巨头沃尔玛[m].长沙: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3

2.哈里森.世界零售第一王国:全方位解析沃尔玛[m].北京:线装书局,2003

权益实训总结篇6

“六五”普法规划实施三年来,市妇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市委、政府工作大局,针对妇女维权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切实履行妇联基本职能,努力探索最有效的工作方法,不断强化工作措施,以依法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为主线,以优化维权社会环境为宗旨,以普法宣传实践为载体,进一步完善社会化维权机制与网络,全力推动法律赋予妇女儿童的各项权利得以实现,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我市妇女儿童普法维权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健全机制,完善制度,保障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有序开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主席为组长,副主席为副组长,各业务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六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权益部为主管科室,确定专人负责。为做好全年普法工作及“3.8”、“6.26”、“12.4”等主题宣传,活动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两次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我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二)健全工作制度。2012年市妇联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妇女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的第六个五年规划》,指导全市妇联组织开展“六五”普法工作。同时制定了《呼市妇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呼市妇联法律知识培训制度》、《呼市妇联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实施方案》等相关制度,确保“六五”普法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三)强化工作计划。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列入工作议事日程,做到了“三个纳入”:即纳入2011年——2013年各年度工作计划;纳入党支部和职工政治学习计划;纳入本系统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每年专门召开普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研究普法治理工作,并在年初制定该年度的普法工作计划。

(四)认真组织学习。建立了中心组学法制度,利用每周三支部学习时间,组织单位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市委、市政府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和各项法律法规。每年班子成员还轮流为干部职工讲1堂法制课。根据《呼市2011年——2015年妇联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三年来,妇联积极加强干部能力建设工作,通过妇干部能力培训、妇联干部岗位培训等工作,组织各类培训6期,参训人数达400余人,积极参加全国、自治区联及全市各类培训32期,参训人数达94人。有力提高了妇联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积极组织领导干部和在职人员参加了市依法治市办、市人事局组织的《公务员依法行政》、《公务员学法用法》等各类培训,并通过考试,参考及考试合格率为99%,有效提高了妇联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我们还为全体干部建立了学法用法档案,认真记载每位干部培训、考试的情况和成绩。

(五)做好总结上报。按照市依法治市办的要求,按时上报我会年度工作计划,信息、总结,开展各项工作的方案和小结及备案材料。三年来,还积极向呼市普法网投稿60余篇,及时反映我单位普法工作情况。连续三年荣获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全市综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市禁毒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今年被全国妇联评为“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

(六)做到经费保证。为使“六五”普法工作得到财力保障,三年来,市妇联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财政支持达3余万元,保证了“六五”普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大宣传,增强影响,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

(一)以活动为载体,抓主题宣传。自“六五”普法以来,全市妇联组织每年在“3.8”维权周、“6.1”儿童节、“6·26”国际禁毒日、“11·25”国际消除对妇女暴力日、“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主题日,通过组织“巾帼宣传队”、发放宣传单、现场咨询、悬挂过街条幅、出示展板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大力宣传《妇女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禁毒法》等各类法律以及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今年“三八”期间,我们利用市内街道广告牌这一宣传载体,在市内50条主要街道路牌广告上连续滚动宣传男女平等、妇女维权、新“两纲”等内容15天。还借助短信平台发出内容为:“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共建和谐美丽首府”短信,扩大了宣传影响力。将维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和常识宣传教育内容制作成宣传光盘、或印成小册子、宣传画等,发放到家庭和妇女群众手中,使宣传触角直接进入最基层群众。以“平安家庭”大讲堂为载体,组织维权志愿者深入到机关、企业、社区、农村举办普法讲座7场,近800余名妇女接受了培训。有效的提高了妇女法律素质和维权能力。

(二)以舆论为导向,抓社会宣传。三年来,全市各级妇联注重与媒体结合,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传媒手段,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政策和维权先进典型的宣传报道,增强全社会性别平等意识和维护妇女权益的自觉性。每年“3.8”节,我们都组织维权志愿者作客呼市电台,通过电波与市民互动,解答听众提问,宣传妇女维权知识。连续两年“11.25国际消除对妇女暴力日”期间,市妇联权益部干部作客市广播电台“行风热线”节目,与听众共同探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这一社会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受到广大妇女好评。三年来,市妇联还利用各类报纸报道有关妇女维权工作和普法工作的信息100余篇,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妇女的法律意识。

三、积极作为,有效结合,促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扎实开展

(一)加强基层维权阵地建设,使妇联参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根基更牢。

1、建设“妇女之家”维权点。为使妇女维权工作落实在基层,市妇联通过全市农村和社区开展建设“妇女之家”活动,积极搭建第三级妇女维权网络体系。目前,目前全市1009个村和224个社区的“妇女之家”全部建立妇女维权点。并按照“有组织、有阵地、有制度、经费”的工作目标,通过调研、培训投入资金的措施,帮助“妇女之家”建立完善了信访、培训、巾帼志愿者活动等制度和工作台帐,以及基本办公设施的购置。同时大力加强巾帼志愿者队伍建设,组建了巾帼普法队、爱心服务队、文艺宣传队等志愿服务队。11782名巾帼志愿者,活跃在全市各村(社区)“妇女之家”,开展各类法律宣传、帮扶救助及文艺娱乐活动,大大提升了“妇女之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2、建立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为了有效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加强妇女儿童维权组织建设,2011年,根据自治区妇联、自治区司法厅《关于加强基层妇女维权站建设的意见》要求,呼市妇联与市司法局联合在全市7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司法所建立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并下发了《呼和浩特市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建设工作方案》,指导维权站工作。按照“五有”标准,即有组织、有场所、有热线、有队伍、有制度抓好基层妇女维权站建设,基本做到硬件建设标准化,工作流程规范化,运作方式程序化。同时要求各旗县区择选一个工作突出的司法所作为当地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示范站重点打造。市妇联出资为各旗县区示范维权站制作工作制度与活动记录图版,并对各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的工作档案建制进行了指导和规范。各维权站成立后,积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了妇女利益表达机制、矛盾化解机制等制度和规范,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妇女维权活动。截止目前,全市74个维权站中,乡镇妇干担任人民调解员的有45人,74个维权站工作全部纳入综治考核机制,成立维权志愿者队伍50支,有维权志愿者865人,开展普法宣传及讲座共93次,受益群众约2万余人。

(二)创新维权载体,使妇联的参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触角更深。为吸纳更过热心公益事业的单位和个人积极参与到妇女的维权事业中,市妇联积极探索妇女维权工作新途径,努力提高维权工作水平。在协调各职能部门构建了社会维权网络、开通维权热线,组建维权志愿者等创新工作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又在热心公益事业的三家律师事务所挂牌成立“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维权工作站后,各律所将指派律师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妇联普法宣传教育、维权热线咨询、妇女儿童权益纠纷的调解、贫困涉诉妇女案件的法律援助以及涉及有关妇女儿童的突出问题和重要事项的调研等工作。他们的专业服务将对服务妇女需求、维护妇女权益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三)做好调研信访,妇联的参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效果更实。一是积极做好信访接待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维权站(点)、12338和5977345妇女维权热线以及维权志愿者的作用,认真做好妇女来信来访工作,畅通妇女诉求渠道。三年来共接待来信来访案件1100余件。其中,婚姻家庭类600余件,劳动权益类70余件,人身权益类130余件,财产权益类150件,其他类200余件,结案率达98%。执行全国妇联金法律援助项目,为20余名贫困涉诉妇女提供法律援助,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共计20万余元。通过调解,帮助10几对要离婚的夫妇,通过协议方式平静的离婚,避免更大的纠纷发生。二是做好妇女权益问题的调研。为了解我市不同利益群体中妇女儿童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三年来,就我市空巢高龄女性状况、呼市留守儿童情况,呼市巾帼志愿者队伍建设情况、呼市女大学生女官状况、下岗妇女再就业状况等情况进行了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10余篇。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实情,提出建议。

总之,在“六五”普法规划实施的过程中,我市妇女儿童普法维权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距离妇女群众的保障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重点加强对各级妇女干部、妇女工作者、未成年人及其家庭、农村妇女和城镇流动妇女以及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女职工的法制宣传教育。二是各级妇女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每年坚持开展以学习法律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法活动。熟悉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依法管理、依法决策的能力和水平。三是要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探索有效方法途径,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履行基本职能,维护好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四是加强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站等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利用信访接待、热线服务、法律咨询、诉讼等形式,为广大妇女群众提供方便有效的法律服务。

XXXXX

权益实训总结篇7

[关键词]劳动关系 劳动者 主体地位 综合素质

[分类号]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505(2010)04-0172-05

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过程中,劳动者主体地位的增强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改变“强资本、弱劳动”现状,促使劳动关系协调稳定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社会转型期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

所谓劳动者主体地位,是指在一定的经济社会条件与文化环境下处于一定的劳动关系之中并受其制约和决定的、以劳动者权益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劳动者自身利益的实现程度。在计划经济时代,劳动者是国家和企业的主人翁的观念极为深刻地根植于劳动者思想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劳动者在对“主体地位”的观念认识上产生如下特点:

1、劳动者对自身的主体地位产生危机感。在市场化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前在我国全部从业人员中,大约有45.2%的人成为雇佣劳动者,由于企业用工制度及分配方式的改革,劳动者从过去的“主人翁”变成劳动关系中不具有产权和经营权的劳动者,这种变化使部分劳动者一时难以适应,产生被剥夺感和失落感,甚至导致心理失衡,进而怀念过去那种平稳、缓慢的社会环境和工作环境。特别是在劳动力市场形成买方市场、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下,劳动者在激烈的劳动竞争中深感竞争乏力,面对市场经济的风险充满了压力感、无助感,加重着劳动者生存的危机感,更使其对自身的主体地位产生危机感。

2、劳动者的阶层意识初步形成。在向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社会利益关系的日益明晰,劳动者逐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这不仅表现在客观的社会经济、政治关系中劳动者具有共同的地位和权利,而且表现在劳动者对自己的社会身份与地位的自我认同上。劳动者阶层意识的自我认同使其对变革中的劳动关系及现实中的政治、经济地位和权利有了新的认识,减少了思想的空泛性和盲目性。

3、劳动者在维权意识形成过程中提高主体地位的自主性。劳动者的自主性是劳动者主体地位观念的核心内容和主导因素,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深刻地反映了劳动者自我劳动权益保障的强烈愿望。具体表现为:劳动者为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而表现出来的参与国家事务及企业民主管理的当家作主意识;劳动者为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而表现出来的竞争意识和劳动积极性;劳动者为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而表现出来的对自己的职业行为、劳动成果及社会形象而采取的认真负责的精神;劳动者为维护自己在劳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而表现出来的追求平等的意识。

分析劳动者主体地位观念产生如上特点的原因,可以看出劳动关系的多元化、市场化对其产生了重要冲击和影响,但他们的主体地位也在契约化、法制化的过程中追求实现。

1、劳动关系多元化的变革态势,决定劳动者主体地位的不平衡性。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社会经济结构中,各种不同经济类型的企业得到迅速发展,社会呈现出多元化的利益分化态势,企业劳动关系受不同的所有制关系、分配方式以及管理方式的制约和影响,形成了国有企业劳动关系、三资企业劳动关系、乡镇企业劳动关系以及私营企业劳动关系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的劳动关系代表不同的利益关系,它决定受其制约的劳动者利益的实现程度,从而使不同类型企业的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呈现出一种不平衡的状态。

2、劳动关系市场化的发展趋向,影响劳动者主体地位的实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劳动关系的市场化发展,劳动者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劳动力市场,从而拥有了自主的就业权利和择业自由。同时,企业在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中,逐步从对国家的依附中剥离出来,成为“产权明晰、权责明确、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竞争主体和生产经营实体,并且在企业用工、工资分配等诸多方面拥有自。在市场化的发展过程中,劳动关系双方均被赋予了以各自利益为基础的各项权利、义务和责任,引起原有利益格局的调整。但是在“强资本、弱劳动”的社会状况下,劳动者在劳动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劳动权益的保障问题越来越突出,劳动者的主体地位更处于弱化状态。

3、劳动关系契约化的发展要求,保障劳动者主体地位的形成。劳动关系的本质是以劳动者为利益主体的一方与以支配或使用劳动力为利益主体的另一方的全面的经济利益关系,劳动者地位的高低首先取决于劳动关系双方力量的对比状况,并在调适和解决双方利益差别与矛盾的过程中实现。在此过程中如果使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利益得到保护,必须通过国家公权力的制约实现劳动关系利益的平衡。劳动关系调整的契约化方向,使劳动者权益保障通过诸如签订劳动合同、集体民主协商签订集体合同、依法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等法律手段予以保证,从而促进着劳动者主体地位的形成。

4、职工主人翁地位的法律约定,促进劳动者主体地位的确立。我国《宪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职工在国家和企业中的主人翁地位,我们进行的改革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紧密相联的,只要社会主义制度没有改变,职工在国家和企事业中的主人翁地位就不应该改变。在劳动关系中确立和保障劳动者主体地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职工国家主人翁地位的前提基础和具体体现。企业以市场为取向,在转机建制中成为独立的经营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必然引起企业内部利益关系的调整。在这一调整过程中,保证职工主人翁地位与企业改革的实际相契合,是维护《宪法》、遵循法规,促使劳动者主体地位形成的关键。

二、当前劳动者的综合素质状况与影响因素分析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伴随劳动关系的变化,劳动者的思想观念素质、文化技术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发生着新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对于这些变化、特点及问题应给以充分重视。

1、劳动者思想意识与行为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劳动者思想意识与行为观念是劳动者综合素质的“灵魂”,是劳动者在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时表现出来的基本品行和素养。在向市场经济发展转变及受外来文化冲击的影响下,劳动者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时体现出从理想到实际的追求;在处理个人与集体、国家的关系时更多地体现为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兼顾;在处理个人与社会关

系时从平均主义转变为平等竞争意识,进而追求更加公正公平。同时,劳动者组织意识日益增强,更多的劳动者在强烈希望现有的工会能够真正代表和维护劳动者利益的同时,也试图通过参加“同乡会”、“兄弟会”、“姐妹会”等组织维护自身的权益。

2、劳动者文化技术素质与经济的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劳动者的文化技术素质具体体现为智能素质,是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核心”,是指劳动者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技术能力、创造能力和组织能力等科学文化素质及专业技术的智能因素总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者的文化技术素质有较大提高,但总体来看仍普遍偏低、结构也不尽合理,结构性用工短缺与结构性冗员并存现象突出,成为制约我国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也成为妨碍劳动者劳动就业、劳动报酬等合理劳动权益实现的重要问题。

3、劳动者的身心素质亟待提高。劳动者的身心素质具体体现为体能心理素质,是劳动者综合素质的载体,包括劳动者生理、心理的生长发育及功能情况,是劳动者对社会各种刺激的感觉、调适和耐受能力,是人体生理组织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当前,我国劳动者的身心素质亟待提高。我国很多行业职业病发病率都非常高甚至为世界首位,导致青壮年劳动力数量大量下降。同时,随着我国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劳动者的心理调适能力与耐受能力从总体上有所增强,但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日渐突出,部分劳动者的心态失衡,同时心理冲突与心理危机问题日益明显,由此导致的突发事件与极端行为时有发生。

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影响劳动者的思想观念素质、文化技术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的因素既有劳动关系变化的直接原因,也有经济社会和文化观念的环境原因。

1、劳动关系的变化对劳动者思想观念及心理状态产生重要影响。计划经济时期,劳动关系最显著的特征是强调劳动关系的利益一致性和共同性。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利益格局发生较大调整,作为劳动关系双方的地位、权力及相互关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劳动关系呈现出利益分化、利益驱动及在利益分化、驱动中追求利益协调的特点,这种变化特点对劳动者的思想意识、行为观念及心理状态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从客观角度分析,劳动者从过去的“主人翁”变成劳动关系中不具有产权和经营权、只能依靠劳动力而生存的劳动者,从而产生失落感和被剥夺感;从主观角度分析,相对于计划经济时期较为平稳、缓慢的社会环境、工作环境,劳动者的观念、素质及心理状态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劳动者深感竞争乏力,因而充满恐惧感、危机感、压力感、无助感。

2、“重资本、轻劳动”的经济社会因素影响劳动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劳动关系诸多问题的产生与“重资本、轻劳动”现象紧密相关,并成为影响劳动者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原因。首先,资本短缺、劳动力过剩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矛盾,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的自由度与劳动的束缚度形成了鲜明对比,资本的自由度在全球范围达到了空前未有的水平,而劳动的束缚度却由于市场供求、产业结构、技术要求、政策倾向以及地理空间等多种因素有增无减,由此形成了“强资本、弱劳动”的整体格局。其次,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部分干部和部分地方政府过分强调经济发展指标,将招商引资、拉动GDp增长作为地方政府最重要的工作,加重了“重资本、轻劳动”现象的形成。再次,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地位与话语能力得到极大提高,而劳动者的声音在社会发展中极其微弱,社会文化受财富和资本的影响造成的轻视劳动和劳动者的心理使劳动者的社会地位失衡。

3、“重学历、轻技术”的文化观念因素导致忽视劳动者综合素质的培养。技术工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技能型人才,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但社会上存在着较为浓厚的“重学历文凭、轻技术能力”的文化观念。从家庭角度分析,望子成龙是中国老百姓固有的观念,只要有一线机会上大学谁也不会放过。从社会角度分析,社会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在强调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者重要性的同时,忽视技术工人在企业生产和发展中的作用,由此造成了社会上以培养高级技术工人为目标的学校减少的趋向。据劳动保障部统计,技工学校个数由1997年的4395个降为2006年的2880个,随着国家对技术教育的强化重视,至2008年也仅回升为3075个。从企业角度分析,在企业培训中存在重视管理人员培训、轻视技术工人培训的观念。同时,在职工培训方面我国已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在德国培养一个一线工人平均要花费6-7万马克,约合人民币23-27万元,而我国企业职工每人每年的培训费不足百元,韩国每年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我国对整个教育的投入总数,其中职业教育经费所占比例极低,在全国每年新增的劳动者中有近30%的人根本不经任何培训就走上了工作岗位。

三、劳动者主体地位的提高与综合素质的提升

当今世界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不断提高劳动者的主体地位与综合素质是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实力的需要,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的需要。

1、努力营造并不断强化维护劳动者主体地位的观念和氛围。总书记在《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保障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神圣职责,也是发挥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群体的分层愈来愈细化、社会利益主体愈来愈多元化、不同社会阶层的利益诉求越来越多样化,但劳动者永远是社会的主体,劳动者的社会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强化的观念不能改变,“让尊严伴随普通人的生活,让劳动者体面劳动,让付出与收获成正比”应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硬道理。让劳动者有尊严、受尊重,需要全社会的努力,需要完善劳动者权益保护的法律制度,更需要确立改革以人民群众为本的意识。我们的改革是社会主义改革,改革的目的在于最终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如果为改革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劳动者不能享受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我们的改革也将失去应有的价值与意义。“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也是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劳动者是人民群众的主体,社会主义社会理应是劳动者的社会,是追求共同富裕的社会。

2、努力建立并不断完善保障劳动者主体地位的体制。在劳动关系多元化、市场化的发展过程中,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已受到很大冲击,尤其是随着当前我国社会改革已由初期普遍受益局面转变

为部分受益、部分受损的复杂格局,就业问题和社会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已成为社会面临的最突出难题,并且已成为导致社会增多、引发社会风险的直接原因。面对当前我国劳动者利益受损、劳动者地位下滑甚至成为“弱势群体”被边缘化的状况,当务之急就是要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元化所有制结构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样化分配方式的前提下,加强制度和法律建设,努力建立并不断完善保障劳动者主体地位的体制机制,切实维护和保障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维护和保障作为最广大社会阶层的劳动者的劳动权和收入分配权。首先,要通过制度和法律形式确立劳动力产权的体制。劳动产权是重要的生产要素,是以劳动作为价值尺度和价值实体的社会财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支配权和收益权。在“强资本、弱劳动”的社会环境中,劳动产权一直未得到社会的重视,劳动者的主体地位要得到维护,就必须切实保障劳动者与其他生产要素所有者一样,以劳动力产权平等地分享自己剩余劳动成果的权力。其次,不断完善就业促进与社会保障体制。“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动是人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需要,劳动岗位是劳动者主体地位得以实现的首要体现,城市“弱势群体”、“边缘群体”乃至“绝对贫困层”的存在,大都产生于传统体制中下岗、失业和较早退休的职工,在努力促进新增就业人员就业的同时,如何千方百计地扩大就业渠道、大力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提高失业者的文化技术水平、出台更多优惠政策以利于失业者及早就业,是维护弱势劳动者主体地位的重要体现。同时,对于难以再次就业的弱势劳动群体,要切实建立健全社会化的保障体系。再次,切实建立并强化职工民主管理、民主参与的体制。职工民主参与是企业劳动者主人翁地位得以实现的具体体现,在多元所有制企业发展中充分发挥职工民主参与作用,既是维护劳动者社会主体地位的需要,更是充分调动劳动者内在智慧、促使劳资双方平等协商实现共赢的重要措施,这就需要在多元化企业发展过程中通过积极推动职工代表大会、实施职工董事监事制度、厂务公开制度、职工持股会制度等措施,使劳动者在得到重视的环境和氛围中以主人翁的态度推动企业的发展,实现劳动者主体地位,并与企业成为发展共同体。

3、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总书记在《2010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一定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引导广大劳动者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劳动能力和劳动水平,努力成为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知识型工人和一线创新人才,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使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需要劳动者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作为人力资源主体的劳动者应当从自身特点和社会可能性出发,有计划、有选择地接受教育和培训,努力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同时应及时调适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心理状态,保持身心健康;国家和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劳动者素质水平偏低的客观现实,大幅度增加教育经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以保证经济体制的运行和发展。同时,美国、日本、韩国等部分发达国家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倾力推进全民教育,以高质量的国民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走上强国之路的经验值得借鉴。

4、建立并不断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切实加强劳动者职业能力建设。2008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做好促进就业工作的通知》,着力强调“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强调在“鼓励支持各级职业院校、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依法开展就业前培训、在职培训、再就业和创业培训”的同时,“对所有失业人员、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参加职业培训的,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并建立健全职业培训补贴与培训质量、促进就业效果挂钩机制”。在此过程中,首先应建立并不断完善职业技能培训经费投入制度,在“建立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各界多渠道支持的职业教育经费筹措机制为目标,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逐年提高各级政府财力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提高预算内职业教育经费占教育总经费的比例”的同时,建立健全教育投入绩效评估和加强经费使用管理和监督的政策措施,并制订各级职业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其次,应建立并不断完善面向城乡劳动者的多种类型、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体系。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培训工作,在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开展面向新成长劳动力的劳动预备制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在岗职工继续教育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同时,确立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制定出台高技能人才培养五年规划,逐步形成了面向城乡劳动者的多种类型、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体系。同时,在职业培训过程中还应逐步建立政府出资购买培训成果的有效机制,引导培训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和就业需要提高培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也有待探讨并推广。再次,应不断创新并强化职业技能竞赛机制,使传统的劳动竞赛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从体力型向智力型及智力加体力型转变,从单纯的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复合型转变,由操作型向革新型、研发型转变,使竞赛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融为一体,通过劳动竞赛提高劳动效率,在推进劳动者学技能、学技术、钻研业务的同时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注释:

权益实训总结篇8

*年是“*”普法教育工作总结验收年。为进一步推动“依法治国”的进程,提高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水平,依法履行经济卫士的职责,促进创建省级平安区工作,根据省、市工商行政管理会议和海党办[*]1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区“*”普法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紧紧围绕“建设成一个有权威、有地位的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部门”的目标,坚持执法实践结合的原则,提高领导干部依法管理能力和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水平,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做好“*”普法总结工作,为全面推进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加快推进“两高”、“两区”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工作目标

通过普法教育依法治理工作意见的实施,以*普法统编教材《干部法律知识读本》和《公务员依法行政读本》为基本教材,结合我局实际,使领导干部能全面了解我国法律制度基本体系,熟悉工商行政管理法律体系的框架,增强对法律的理性认识,掌握经济法学和行政法学理论,逐步养成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习惯,努力实现领导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使全体执法干部继续提高法律素质,了解通用的法律知识,精通自身工作岗位的法律法规,熟悉其他岗位的法规和业务,及时更新法律知识,熟练掌握并应用新颁布、新修订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培训考试,使行政执法干部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理念,在日常的行政执法过程中自觉遵守法律,自觉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依法行政,确保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

通过普法教育依法治理工作意见的实施,努力在管理对象即各类经营者中普及工商行政管理法规,增强经营者的公平竞争和守法自律意识,倡导诚信经营,树立社会信用意识,使遵法守信成为经营者的原则。继续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增强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结合平安大区的创建和红盾送法进社区活动,向社会各界群众宣传工作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增进群众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认识,逐步营造成一个更好的工商行政执法的社会环境。

三、工作内容

(一)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1、做好“*”普法工作自查总结,积极迎接考核验收。*年是“*”普法的最后一年,也是该项工作总结验收年,要在继续抓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对照市、区“*”普法规划的考核标准,做好自评自查,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普法的考核验收工作。

2、继续抓好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工作。以区委组织部、宣传部、人事局和普法办联合下发的《关于在领导干部中深入开展法律知识学习教育活动的意见》为主要依据,以《干部法律知识读本》和《公务员依法行政读本》为基本教材,以*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将出台和修订的一些重要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采取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法制理论学习和法律条文相结合,组织领导干部学习法律知识,进一步完善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法制讲座、自学法律制度、重大事项决策法律咨询制度,推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规范化、制度化。

3、大力开拓执法人员的法制培训。根据工商行政执法人员的工作特点,继续按照《关于在全区公务员中深入开展学法用法活动》的要求,在组织学习《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公司法》、《商标法》、《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与执法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重点抓好新颁布、新修订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及时更新法律知识,并做到熟练掌握并准确适用。在继续举办模拟法庭、案例讨论会、办案例会等基础上,不断开拓新的有效培训方式,强化培训效果,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依法执法能力。

4、进一步健全干部考核制度,巩固培训效果。要进一步完善对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学法用法的考核制度,以考核促进学习,以考核巩固学习,营造良好的学法用法氛围。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安排,组织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学法测试,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法律知识测试,并以《公务员学法作业本》为基础检查学法成效。

5、多方位推进对行政相对人的法制宣传。根据*市《关于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施意见》的要求,要以个私协会为依托、以工商物业监管网络为平台,以“送法进企业”、知识竞赛、法规培训、网上法律宣传等形式,抓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个私业主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重点学习《公司法》、《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广告法》等有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普及和深化法制宣传,进一步提高经营者的法制意识,促进企业信用依法经营管理,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以个私协会为主要桥梁,加强外来经营者、从业人员的维稳和维权意识。同时,以消费者协会、12315维权中心为主要平台,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加强对消费者的法制宣传,增强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

(二)依法治理工作

1、继续全面实行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目标责任制(行政责任制),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力求有新的发展,要根据年度目标责任,明确目标,分清责任,落实任务,分工协作,进一步促进依法行政、高效、廉洁和文明执法的自觉性,提高行政管理和执法水平。

2、进一步加强日常执法监督工作,把基层工商所的执法监督摆在重要位置。加强和完善执法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内部执法监督制约作用。逐步完善以往制定的行政执法责任制、错案及行政执法不作为追究制等制度,形成一种执法责任明确、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违法追究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以保证依法、公正行使职权。

3、坚持不懈地抓好各类专项整治工作。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抓住严重影响市场经济秩序的无照经营、制假售假(尤其是食品类)、商标侵权等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并不断加大治理力度,提高治理成效,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我局将根据上级部署,分阶段、有步骤地制定措施、统一行动,打击各类违法行为,保障市场经济秩序和辖区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四、工作要求

1、巩固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干部学法日等制度,按要求健全公务员法律知识培训、考试、考核制度,采取学习培训、讲座辅导、理论研讨等多种形式,注重灵活、有效,在内容上突出重点。

2、坚持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以例会为载体,结合企业回访制,推进系统执法实务培训,经济户口巡查制、大要案回访制,加强对管理相对人的法制教育和宣传。进一步健全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错案、执法过错追究制度,提高队伍素质来促进具体的执法工作。

权益实训总结篇9

市是老、少、边、山地区,也是经济后发展地区,全市11个县市区中,有9个是国定贫困县,2个是区定贫困县,农业基础设施落后,自然条件差,农民增收十分困难。大部分石山地区的群众把劳务输出作为增收的主要途径,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来源。全市外出务工人员已达40万人。为了切实负起组织、引导、服务、维护农民工的职责,叫响“农民工有困难找工会”,今年以来,我们结合实际,按照“源头组建,属地管理,双向维权,共建和谐”的工作思路,开展“工会进村”工作,探索农民工源头入会新路子。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把工会组织向下延伸,把农民工组织起来

要解决农民工在外出务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必须从输出地抓起,把工会组织向下延伸,从源头发展农民工入会,把广大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我们通过调查摸底,试点先行,示范带动,逐步推进的办法开展“工会进村”工作,把工会组织向下延伸,把农民工组织起来。

(一)调查摸底,掌握情况。

我们对离土离乡外出务工人员、离土不离乡就近务工经商人员和在本乡本土从事各种非农产业的人员进行调查,摸清底子,并进行分类登记造册。通过调查,这三类人员分别有26.2万人、6.68万人和6.67万人。

(二)加强指导,建全组织。

各县(市、区)总工会成立“工会进村”工作指导小组,加强村级工会组建工作的指导。第一,依照法规和章程,组建工会组织。要求村级工会组织的建立,依照《工会法》、《中国工会章程》的有关规定,严格按照程序依法进行,不得走过场。为了依法做好组建工作,我们在村级成立“工会进村”工作筹备小组,对有建会条件的,按照“五有”(即有组织机构、有活动场所、有工作计划、有检查督促、有活动经费)的要求建立村级工会组织。对已经成立村级工会的,我们着重从两个方面争取其地位和待遇:一方面是市总和各县(市、区)总工会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争取村级工会组织与村团组织、妇女组织享受同等的地位和待遇:另一方面是市总和各县(市、区)总工会拿出适当的经费给村级工会作为开展活动的经费。第二,举办现场培训班,规范操作程序。全市11个县(市、区)均举办了“工会进村”工作现场培训班。组织各乡镇分管领导、工会主席参加培训学习,规范“工会进村”操作程序,包括依法选举,张榜公布等。第三,因地制宜,适时发展。我们要求建立村级工会组织要结合各地实际,先在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占20%以上),基础较好的村(社区)建立工会组织。做到符合条件一个,发展一个,建立一个,正常开展活动一个,保证村级工会组织的质量,克服为组建而组建的倾向,防止“工会进村”工作走过场。第四,认真把关,严格审批。指导小组严格做好把关工作,对符合建立村级工会组织的,以村筹备小组上报材料,由县(市、区)总工会审批。村级工会按照本人申请,工会组织审批的原则,积极把外出务工人员组织到工会中来。目前,我们已在全市依法建立村级工会组织132个,发展农民工会员17068人。

(三)试点先行,示范带动。

首先是自己摸索,进行试点。根据河池的实际情况,先在农民工外出较多,基础较好的村(社区)开展“工会进村”试点工作,并于6月初在等地召开现场会,提出“工会进村”工作具体要求。第二是外出学习,取长补短。6月份我们组织了部分县(市、区)工会主席,带着问题前往到河南省驻马店市、信阳市考察学习“工会进村”工作,并结合实际,对我们的工作进行了完善和提高。目前,各县(市、区)每个乡镇都有1——2个外出务工人员多、基础好的村级工会示范点。

二、把工会维权职能向下延伸,把农民工权益维护起来

按照总书记关于“工会要着力加大协调劳动关系工作力度,特别是要积极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作出积极贡献”的指示精神,我们建立村级工会组织的目的就是要把工会基本职能向下延伸,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一)从输出地进行维权。

我们建立了输出地农民工档案,掌握农民工务工情况,从输出地开始实施维权。通过建立农民工档案,加强与外出务工人员的联系,了解他们的务工情况,便于输出地工会组织对农民工进行跟踪维权。

(二)从输入地进行维权。

加强与输入地工会组织的联系,逐步形成输出、输入地工会组织对接的全程维权,解决好输出、输入地管理脱节的问题。目前,我们已与广东省东莞、深圳等我市农民工输入集中地区的工会组织取得联系,进一步做好对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维护工作。

(三)从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维权。

各级工会组织结合实际,积极做好农民工权益维护工作。如县大安乡大安社区22名农民工在兴建公路中,被承包工头拖欠4万多元工程款两个多月,农民工把这一情况反映给村工会后,村工会主席多次上门找到包工头,为他们催讨薪金,使他们今年5月顺利拿到了工程款。今年3月份,湖南籍农民工到我市县一家煤矿打工,不慎工伤,劳动部门作了工伤认定,虽多方奔走,花了一个多月时间,但矿老板仍然没有给他工伤待遇。县总工会得知情况后,迅速与安监、劳动等部门召集矿老板进行协调,最终矿老板承认了这种错误行为,并支付了5000多元医疗费,这个案子经过工会组织出面仅用3个工作日便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使这位农民工十分感动。据统计,开展“工会进村”工作以来,各级工会组织共接受农民工法律咨询400多人次,为120名农民工进行法律援助。

三、把工会服务职能向下延伸,把农民工素质提升起来

提高农民工的素质,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维权意识,是我们组建村级工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在这方面我们侧重抓了几项工作:

(一)提高农民工的自我维权意识。

我们根据河池是刘三姐家乡,山歌是群众喜闻乐唱的民间文化这一实际,把农民工维权的常识,编写成本地山歌,言简意明、朗朗上口,便于农民工掌握维权知识。同时,通过向外出务工人员发放维权知识问答卡、举办外出务工人员座谈会等形式,帮助农民工了解外出务工常识,提高其自我维权意识。

(二)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

我们以工会为平台,在市级和各县(市、区)成立农民工技能培训业余学校,在一些企业成立农民工培训业余分校,根据农民工的意愿和企业需求有针对性的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提高农民工的技能,增加农民工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全市共成立了农民工培训业余学校17所,举办农民工培训班25期,培训农民工1363人次。县总工会结合该县的实际,启动了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在南方公司、津泰公司两家企业成立了农民工(职工)技能培训业余分校,并按国家劳动部职业资格的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开班,已举办锌、铟冶炼专业技能培训班2期,培训农民工期169名,这些学员经考试合格后,由劳动部门颁发国家认证的技能资格证书和技术等级证书。县总工会针对在本县开展的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中缺乏爆破手的实际,与公安、劳动等部门联合举办了2期爆破员培训班,培训农民工250多人,这批农民工通过学习全部取得合格证书,成为大会战爆破主力军。

(三)发挥村级工会为农民工服务的作用。

县镇巴拉村348户人家,外出务工人员430人,户均1人以上外出务工。该村针对本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实际,在东兰县总工会的指导下,建立了工会组织,并积极为农民工做好服务。一是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务工前培训。二是通过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为村里引进刺绣项目,组织留守在家的妇女等人员就地培训,掌握操作技能,进行刺绣加工,增加收入,仅此一项,该村年人均增收200元。

四、把工会帮扶职能向下延伸,把给农民工送温暖活动开展起来

权益实训总结篇10

各位代表、同志们:

**乡第七次妇女代表大会,是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宏伟目标的指引下召开的,是我乡妇女工作一次继往开来的会议。

本次大会的主题和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市各级党代会精神,回顾总结过去五年我乡的妇女工作,紧紧围绕上级提出的总体要求,分析当前形势,研究确定我乡今后五年妇女工作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措施;选举产生**乡妇联第七次执委会和新一届的妇联班子成员;动员全乡广大妇女进一步解放思想,扎实工作、凝心聚力、争先创优,努力把我乡妇女儿童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为我乡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过去三年来的工作回顾

**乡妇联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以来的五年,是**乡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五年;是全乡广大妇女团结奋进、自强不息,为我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建功立业的五年;是全乡各级妇女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推进妇女儿童事业创新发展的五年;也是全乡妇女工作蓬勃发展,取得较大成绩的五年。

五年来,我乡妇联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妇联的指导下,在全乡广大妇女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认真履行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的基本职能,依法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努力提高妇女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妇女的主观能动性,为加快我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较好地完成了乡第十五届妇女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任务。

以妇代会换届为契机,扩大妇女参政议政。妇代会直接面向群众开展工作,各项妇女工作都要通过妇代会落实到妇女群众中,妇代会班子的影响带动能力,直接关系到基层妇女工作的活力。我们把村级妇代会换届选举作为妇女工作重点,在条件和标准上高起点要求,拓宽渠道,将真正有热情、有能力、有经验、有成就的妇女选拔到妇女班子中来,为妇女事业的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以培养妇女后备干部为载体,选拔优秀人才。重视女党员的发展,积极向上级党组织推荐妇女加入党组织,积极鼓励优秀妇女参政议政,同时还拓宽渠道,将真正有热情、有能力、热爱妇女工作的妇女推荐到各级妇联班子中来,为妇女事业的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各位代表、同志们,五年来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得益于乡党委、政府和上级妇联组织的正确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是妇联全体执委、广大妇女干部和妇女姐妹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请允许我代表**乡妇联第十五届执委会向一直关心、支持、重视我乡妇女工作和妇女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和曾给予我们关心和帮助的各有关部门、群众团体、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我乡妇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的老一辈妇女工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向为我乡经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的各界妇女和为妇女进步及发展辛勤工作着的广大妇女工作者致以亲切的问候!

在回顾总结五年我乡妇女工作取得新成就的时候,我们仍然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党和妇女群众对我们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有些新情况、新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有些服务工作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妇女的整体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妇联自身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但我们有决心克服工作中的不足,逐步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推进我乡妇女发展事业,把**乡妇女工作做得更好。

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乡加快现代化滨海新城建设,率先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关键期,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全乡广大妇女群众要紧紧围绕全乡“十一五”规划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奋斗目标,全力推进妇女工作。今后五年我乡妇女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的工作中心,按照上级妇联的部署安排,进一步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不断优化妇女、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环境;不断提高妇女参与决策、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程度;进一步实现妇女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家庭中的平等权利;显著提高妇女的整体素质;在全面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实现妇女自身的全面进步。

根据这个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今后五年,我们要全力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引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全乡经济建设

一是引导妇女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帮助农村妇女增收为重点,抓点带面,统筹推进。各级妇女组织要以“双学双比”活动为主题,强化科学培训,实施致富项目,创新培训基地,培养一批适应新农村发展需要的农业科技女带头人,组织妇女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走出共同富裕的新路子;要以“富裕在农家、美德在农家、和谐在农家”为目标,引导农民妇女积极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使发展新农业、培育新农民、创造新组织、倡导新风尚在农村广大妇女中蔚然成风。

二是促进妇女在创业创新中实现新发展。围绕“创业创新”这一主题,不断实现妇女新发展。深化“巾帼建功”活动,以“巾帼文明示范岗”创建活动为载体,开展形势多样的爱岗敬业、岗位建功等活动,在本职岗位是创出新业绩;通过“岗村帮扶”、“企村结对”等多种形式结对帮扶,为农村妇女提供支持和服务,促进城乡妇女协调发展;紧紧围绕妇女增收致富的目标,把培育发展来料加工女经纪人当作“三新”活动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坚持一手抓培育,一手抓规范管理,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三是着力提高妇女发展的整体素质。以组织开展各项活动为载体,积极引导妇女创业创新。一是开展万名农家女劳动竞赛活动。专门成立了妇女就业援助服务中心,通过宣传发动、分类培训、岗位推介和树立典型等环节,有计划地开展妇女劳动力素质培训,因地制宜举办妇女劳动竞赛,采取边培训边竞赛边推介的方法,形成培训和就业一条龙服务,让更多的妇女从培训基地直接走上就业岗位。把培训妇女,提高素质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开发妇女人力资源,努力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妇女教育培训体系。要结合政府相关培训工程,依托社会教育资源和妇女教育培训阵地,发挥各自妇女组织的作用,加强妇女使用技术和经营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各级妇女要以“五好文明家庭”创建为载体,围绕家庭伦理道德,生活行为方式开展教育,提高家庭生活文明程度,深入开展“美在家庭”系列活动,促进“廉洁型家庭、学习型家庭、节约型家庭”的建设,通过美化生活环境,活跃家庭文化生活,普及科学法律知识,破除封建迷信和落后习俗,和谐家庭邻里关系,使广大家庭成员人人参与、人人爱教育、人人提高,立足家庭推进社会和谐,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二、坚持和谐主题,引领广大妇女构建和谐新**

一是统筹整合各类家庭创建活动。把创建和谐家庭作为新时期文明家庭创建的主题,根据城乡、区域和不同层次家庭的需求,整体推进妇女各类家庭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以德治家、文明立家、平安报家、节约持家、和谐兴家。要探索建立家庭助廉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大力推进争创“廉洁家庭”和“家庭助廉教育”等活动,要以“四防”(防拐卖、防盗窃、防抢劫、防隐患)、“四无”(无、无、无暴力、无犯罪)为内容,建立一批“平安家庭示范点”,以提高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积极开展“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的创建工作,增强广大家庭成员的环保和节约意识,通过创建节约型家庭,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贡献。

二是加强和谐社会家庭建设的研究与探索。进一步拓展延伸和谐家庭的内涵与外延,开展“建和谐家庭、促和谐社会”问题的调查研究,服务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形式和机制,抓好和谐家庭创建的试点、示范、表彰和推广工作,推动把妇女开展的家庭建设工作纳入文明村、文明社区、文明城市的奋斗目标,推动和谐家庭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坚持依法维权,努力提高妇联组织的服务水平

一是深入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宣传工作。抓好“五五”普法宣传活动,将妇女儿童权益保障法及相关法律纳入普法规划。认真组织好法律宣传活动,抓好“三八”维权周主题活动,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学习培训,做到妇女权益保障法宣传进农村、进家庭。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制作版画、举办专题培训,组织巾帼维权使者零距离宣传等形式,引领妇女学法、守法、知法、懂法,不断提升妇女自我维权能力。加大《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法》的宣传力度,广泛开展宣传,分发《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宣传资料;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有力的宣传教育,进一步促进党政部门、司法执行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高妇女干部依法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的工作水平,进一步增强广大妇女群众遵纪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综合能力。

二是要认真履行妇女权益保障法赋予的职责。加大源头参与力度,全面推进“维权行为计划”,加强基层维权网络,健全完善妇女儿童联系机制;抓好工作,严厉查处侵害妇女儿童权益的典型案件;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积极推荐优秀妇女干部,配合组织部门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广泛深入开展“拒绝,不让艾滋病进我家”的宣传教育关爱行动,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能力,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关爱援助艾滋病家庭;继续关注农村贫困妇女,进城务工妇女、老龄妇女、流动妇女、留守儿童等妇女儿童的权益保护问题,实施好“春雷行动”“贫困母亲”等有影响、受欢迎的社会公益项目,切实为贫困妇女儿童办好实事、做实事、解难事。开展温暖关爱行动,关注弱势儿童发展。一以春蕾女童为重点,开展结对帮学活动。二以“关爱女孩”为主题,宣传男女平等的生育观。同计生办联合开展街头文艺演出,选送市场办事处各村妇女主任自编自演的“生男生女都一样”等文艺节目,开展“关爱女孩”千人签名活动。三以“敬老爱幼”为主题,开展送温暖活动。利用节假日,为孤寡老人、贫困母亲开展洗衣洗被、打扫卫生等多形式的慰问、服务活动。为孤儿送温暖活动。给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了许多第一次,真正体现党和政府对弱势儿童的体贴和关怀。四是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四、强化能力,民主参与,妇联组织的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

四、坚持工作创新,不断改进妇联组织的自身建设

一要不断加强学习。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创建学习型妇联组织的要求,构建系统的学习培训体系,提高服务能力;充分发挥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工作优势,增强为妇女儿童办实事的能力;乡妇联要承上启下,提高调查研究和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按照分级培训的规划,利用一切有利时机,采取外出培训、参观考察、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有效地提高妇联干部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二要进一步健全组织,壮大队伍。按照“党建带妇建”的原则,以进一步增强妇联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目标,以加强村、社区等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将全乡的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纳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总体规划,同步研究、同步部署、同步实施,保证基层组织有人员、有阵地、有载体、有经费,努力把妇联建设成为组织健全,覆盖广泛、充满活力、服务高效的学习型、服务性、创新型的组织;壮大妇女工作队伍,着力把村基层妇女干部培养成农村致富女带头人,把女带头人培养成为基层妇女干部,创新组织设置形式,健全横向组织网络,使农村、社区妇女组织得到巩固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