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机床电气控制实训总结十篇机床电气控制实训总结十篇

机床电气控制实训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3:27:55

机床电气控制实训总结篇1

【关键词】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技能训练项目精选

《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知识内容多,技术更新快,并且要求学生能够非常熟练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一一训练,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训练项目的选择、先后顺序的设置、技能层面的衔接、训练方式和手段的采用、训练过程中的步骤实施,都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环节,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老师提供好的实训项目,理清好的训练思路,采用好的教学方法,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很好的教学目的。

一、课程训练项目精选

训练项目的精选是该课程教学的首要环节,课程从实际机床控制电路中抽取了适合教学的10个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该课程的训练项目,内容涵盖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装接与调试,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维修。项目内容包括10个学习项目、课外扩展和顶岗实习。

二、技能训练项目之间的关系

理清训练项目之间的关系,有条理、有秩序地进行技能训练,做到不重复、不颠倒。

(1)各项目任务单元的衔接递进关系

每一个教学项目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每个任务单元涵盖着不同的能力目标,各项目任务单元之间呈平行、递进或包容的关系。

(2)技能训练项目的序化

本课程技能训练项目的序化遵循以下规则:载体选取从简单到复杂;技能从单一到综合;学习内容由浅入深,符合职业成长规律。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接受任务自主学习操作示范同步实践总结提高”五个环节的训练,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从“会”到“熟”再到“快”“准”不断提升,实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教学”与“考证”相结合。通过反复训练,提高职业能力,达到岗位要求,实现零距离上岗。

三、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

训练方式:

(1)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宏观);

(2)视频教学,实际观摩操作法;

(3)小组讨论法,演示法(微观)

训练手段:实操综合采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课件、仿真教学、现场教学、录像、网络教学、课余活动等。

训练步骤:各个项目的操作是有所不同的,在单项技能训练中,先装再调,而在综合技能训练中,多了机床的功能分析与操作,项目的装调步骤具体分为:(1)分析任务;(2)制订计划;(3)实施计划;(4)通电试车;(5)总结与反思。下面以机床电气故障排除为例介绍其实施的具体步骤。

机床电气系统排故训练内容及步骤:

(1)机床功能基本操作:

根据机床的加工功能进行机床的基本操作。通过机床功能的基本操作,了解正常状态下机床各电器元件的动作过程和动作顺序,发现故障(非正常)状态下的异常现象或电器元件的非正常状态。

(2)故障分析:

根据故障现象或电器元件的非正常状态,通过电路原理图的读图和功能分析初步确定故障范围和可能的故障元件。故障分析涉及的元件和回路可能远多于实际的故障点与故障元件。

(3)制订计划:

根据可能的故障元件和故障回路制订故障排除的工作思路与工作计划。制订计划时,强调排故方法学习的重要性,在排故后需要及时总结方法,切忌凭感觉寻找故障,这样学习效果不理想。

(4)实施计划:

在遵守安全用电的基本规范下,按照排除法实施故障元件或回路的排除。具体操作时,先主回路后控制回路的原则。在排除故障时首先采取无压(不带电)排除方式,这种方式可排除因电路接触不良和触点损坏引起的故障现象,尤其是主回路的常见故障;在采用有压排除方式时,重点检查电路元件功能不良或损坏引起的故障。熟悉故障排除方法后,可以灵活运用两种方法,高效排除故障。

(5)通电试车:

每个故障点排除后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查与通电试车,如有问题,需要再次重复上边的各个环节。

(6)总结与反思:

为提高机床电气系统故障排除训练的效率,在任务结束后需要进行必要的总结与反思。为此要求学生针对任务实施的过程,描述现象、探究得失,撰写项目报告,交流排故技巧、检查方法。

(说明:读图练习在排故之前进行。)

四、结语

通过对《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项目精选与技能训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好的学习平台,在训练中有任务、有目的、有思路、有比较、有结果、有层次,并且通过技能操作训练,知识内容无形中得到掌握和巩固,动手能力逐渐得到提高,分析过程能得到验证,故障现象直观而具体,能让人记忆深刻,实践技能迅速得到提高,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第二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田淑珍.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机床电气控制实训总结篇2

合作学习法(cooperativelearning)是一种结构化、系统化的教学策略,由2~6名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经合作和互助的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的学习目标,在促进每个人的学习水平的前提下,提高整体成绩,并获取小组奖励。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能力,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交流能力。这种思想来源于杜威集体活动和集体项目(groupprojects)的观点,以及他在“民主和教育”中提出的理论,即学生应当在一起学习公民和社会责任。通过新的教学方法的实施,激发了学生在主动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在竞争中学习的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现将该教学模式总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在2009级机电一体化五年制高级班随机抽取1个班作为实验对象。该班共有学生46名,全部为男生,年龄在17~19岁。

2.方法

选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教材第三单元的课题五“X62w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线路检修”进行本教学实验。经过教材内容分析,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将学时重新分配:教师讲授部分所占学时适当删减,增补实训实践学时。通过设置典型故障,由学生分组合作展现本组学习成果,以合作学习法教学,并及时以现场测验和问卷调查了解教学效果。

(1)课前准备。①分组。将学生进行异质分组,每组6人,每组都由6位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并指定综合能力最强的同学为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讨论学习计划、分解学习任务等。②布置任务。教师在授课前要求各组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充分收集铣床资料,了解铣床的主要结构和运动形式,观察操作的铣床,记录操作规程。可利用网络、学校图书馆、学校机加工中心、学校数控协会等资源获取以上信息。二是根据工作任务,绘制铣床各主令电器元件的安装位置图和铣床配电盘电器元件的布置图,观察操作手柄处于不同位置时,行程开关的工作状态及运动部件的工作情况。

(2)实施。①课前检查。正式上课前,检查各组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并给予评分。②组间共享与学习目标呈现。将各组收集的材料展示、筛选、点评,对材料收集不全的部分老师给予补充,引导全体同学进一步熟悉机床的结构及运动控制。教师播放事先准备好的有关铣床内部结构及铣床操作的视频,深入学习机床的机械传动机构、液压控制回路,分析机械、电气、液压联合控制部分工作原理。在此基础上,呈现本课题的学习目标:检修X62w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线路。③集中授课。以教师讲授为主,重点讲解工业机械电气设备维修的一般要求及一般方法,并在实训柜上人为设置故障点,由教师示范检修,边分析边检查,直至故障排除。④合作学习。由组长在本组实训柜上设置故障点。故障点公开,由易到难,故障点个数不断增加。在各组长组织下,全组成员共同合作,学习如何从故障现象着手进行分析,如何采用正确的检查步骤和检修方法进行检修。⑤学习效果检验。由教师在各组实训柜上一次设置2~3个故障点,要求采用正确的检查排除方法,在规定时间内查出并排除故障。⑥学习成果汇报及评价。组长代表本组向教师及其他组同学展示检修记录,汇报本组故障排除过程及方法。各组员谈收获,讲体会,说心得,台下的同学可提出建议,提出优秀建议的同学所在组可获加分奖励。汇报完毕后,由老师及其他组组长组成的“评委团”对该组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打分。表现优秀的小组,组员平时成绩给予加分。⑦归纳总结。最后,由教师针对各组学习情况、存在的问题做总结,归纳机床电气设备检修的一般要求和常用方法。

二、效果调查

教学评议以问卷调查方式在课后进行。给实验班学生每人发放一份教学评议表,了解学生对该教学方法的评价。发放46份,回收4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100%。统计结果见下表。

三、总结与分析

1.教学效果

机床电气控制实训总结篇3

abstract:thetesttechniquesofthemachineelectricalwiringsetsareimportantcomponentsoftheelectricalskills.thethesisintroducesadesignofthemulti-functionmachineelectricalwiringsets,anddiscussestheskillstrainingproject.afterstudiedtheproductforhalfayear,goodresultsareachievedincultivatingtheelectricalskillsofthestudents.

关键词:机床电气;接线板;设计

Keywords:electricmachine;wiringboard;design

中图分类号:tp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4-0090-01

0引言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高职院校加大了高素质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因而,对培养学生技能的设备提出更切实际的要求。本文根据机床电气控制的实际特点,设计了一套多功能机床电气接线台,学生可以从最简单的单电机电气控制线路到多电机机床电气控制线路,进行实验接线和调试,克服了现有实训设备单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缺陷,使得学生能循序渐进的提高电工技能,切实感受到工程实际的应用。

1多功能机床电气接线台的结构与功能

(1)多功能机床电气接线台的结构。多功能机床电气接线台,主要包括三部分:机架、电气面板、电机放置支板。在机架的下部安装有放置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支板,电气面板放置于机架的上部。

图1为电气面板元器件布置示意图,其主要包括电源指示区、控制区、电气接线区。其中元器件的数量采用实验电路所需元器件的向下兼容来取舍,比如电动机正反转接触器控制电路需要两个接触器,车床电气控制电路需要三个接触器,则接线板上的总接触器数量为三个,其他元器件的选择类似。电气面板左侧的HL指示灯、Sa旋转开关、SB按钮开关及扩展组件的控制连线均从面板的后面引导接线端子上,并进行编号。练习时,操作者根据电路图在面板上选择所需要的元器件,然后通过接线端子找到相对应的控制元件的接线编号。

(2)功能介绍。多功能机床电气接线台可以实现如下技能训练:电动机的点动控制,电动机的长动控制,电动机的异地控制,电动机的顺序控制,电动机的反接制动,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电动机的Y-启动,电动机的制动,电动机,车床电气控制,磨床电气控制,钻床电气控制,另外通过扩展组件的调配,可以实现pLC对电动机的控制。

(3)训练实施。练习者根据训练项目,对照电路原理图,在多功能机床电气接线台上选用所需要的元器件,通过接线端子用导线将电路连通。通过这种训练可以达到锻炼练习者电气控制原理图识别的能力、电气控制接线布线的能力、电气控制故障诊断与维修的能力。

2技术参数

(1)基本技术指标。①使用电源:三相五线式电源;②空载功耗≤250w,额定输出电流≤1a。

(2)使用条件。①温度:-10℃~+40℃;②相对湿度:不大于90%;③三相电源:380V±10%,频率50Hz±5%。

3应用举例

电气、机械双重联锁的控制正反电路的工作原理是:合上开关QS电源电路通电按下SB7Km1线圈得电Km1的主触点闭合,铺助触点中常开的闭合,常闭的触点打开电机启动正转工作。当电机需要反转时,按SB8Km2线圈得电Km2的主触点闭合,铺助触点常开闭合,常闭打开电动机反转。若要停止运转,只需要按下SB1即可。

在这里SB1是停止按钮,SB7和SB8是互锁机械按钮,常态下的Km1常开辅助触头和Km2常开辅助触头是自锁触头,常态下的Km1常闭辅助触头和Km2常闭辅助触头是互锁触头。通过这样的电路就实现了机械电气的双重互锁。

42、43是按钮SB1的接线端子编号,54、55、56、57是互锁按钮SB7的接线端子编号,58、59、60、61是按钮SB8的接线端子编号。

操作者进行该电路的接线训练时,只需要在面板上找到相应的电气元件和控制元件接线端子编号,通过导线将电路连通就可以测试电路的控制情况。

4多功能机床电气接线台的设计的意义

(1)本项目的实施,可以作为《机床电气》及相关课程学习的学习情境,也可以作为工厂锻炼员工电工技能的途径,在经过机床电气基础性学习之后,要求练习者在多功能机床电气接线台上,按照机床电气原理图布置安装电器元件,梳理连接电气线路,最后进行控制调试实验,对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大帮助,即为练习者提供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训操作。

(2)学生在设计电路时,都是根据书本和老师所教的知识进行设计,学生对于自己所设计的电路的可靠性和具体的运行没有很清晰的了解,通过这样一个控制调试板,可以为学生的部分毕业设计(电气电路控制设计题目),提供电气电路控制的实物检验。

(3)项目实施后,可以此项目为范例,开发系列电气控制板,此类学习情境的硬件完全可以由学校自己进行,从而为学生在钳工、机加工及工艺、电气安装调试等多个方面提供实操机会。

(4)本项目的理论意义在于,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及情境设计,提供了借鉴。

5小结

机床电气控制实训总结篇4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电机;电气控制;应用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是我院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三个核心能力培养中处于重要地位。该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企业生产实际联系密切,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传统教学方法实践环节滞后于理论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满足职业教育岗位群的要求。根据该课程的学科特点,笔者就项目教学法在《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项目教学法的特点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项目而进行学习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项目任务,它将实践项目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按照实际工作过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收集信息、制定计划、设计方案,通过分析讨论、决策实施、总结评价,最后形成项目报告。通过项目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2项目教学实施过程

2.1项目的选取与制定

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及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原则。(1)项目选取难度要适中,有一定的弹性和梯度,由浅入深逐步递进。为此在每个项目中安排了三到四个具有一定梯度的学习任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取2-3个实施。(2)项目的设计要切实可行。要充分考虑学院现有教学设施设备及学生实际情况,在内容选取上尽量采用同学们感兴趣的工程实例,同时要考虑项目教学的成本,使教学实施切实可行。(3)项目内容紧密联系工程实际,尽量从企业生产实际中选取项目内容,力求反映新技术在项目中的具体应用。

2.2项目的引导

在每个项目实施前,教师通过任务书和引导文向学生布置项目任务,使学生明确项目任务应知应会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和要求。然后通过ppt、动画、视频、实物等讲解本项目相关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最后提出技能训练的要求和目标、内容及评分标准,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习、实践和自我评价。

2.3项目的实施

各小组领取任务后查阅项目相关的资料,分析制定项目实施计划,经过教师审核后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项目的实施。教师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动态管理并发挥指导作用,及时了解各小组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给学生加以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例:Ca6140车床项目教学实施过程

(1)、教师提出引导问题,下发工作任务单,安排教学流程。

了解Ca6140车床的结构、运动形式、控制要求、动作过程,能正确分析Ca6140车床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电气控制原理;列写Ca6140车床电气控制元器件;能正确安装调试Ca6140车床控制电路;掌握机床检修常用的方法和步骤,并能正确排除常见故障。

(2)、学生查阅相关教学资料、电工手册、阅读电气说明书及图书资料等,绘出控制电路图,编制操作说明书,列写元器件清单并对元器件进行检测。教师审核并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按小组在实训室亚龙电工操作台及Ca6140车床电气控制挂板上进行机床电气控制电路的安装调试及维修实训操作,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安装完毕后学生自查、小组互查、经老师检查无误后方可通电试车。小组讨论问题。学生当老师,小组之间相互pK。各小组选一名能力强的同学进行讲解,小组之间互相提问,你问我答。

(4)、教师总结讲评。一是学生对车床知识点掌握情况的讲评。点评各小组对Ca6140车床的电气原理图掌握及理解情况;二是学生操作技能表现讲评。根据各小组在安装调试及通电试车反映出的问题进行点评;三是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讲评;四是学生团结协作能力讲评。

2.4项目的总结与评价

项目任务完成后,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并填写工作任务单,撰写总结报告。项目评价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老师评价三级评价方式。老师评价根据现场操作、回答问题、项目完成情况及提交总结报告等。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及项目总结报告占30%,项目完成情况及在实施项目过程中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占50%。学习态度、团队协作精神及创新意识等基本素质占20%,汇总为项目得分。教师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总评。

3实施项目教学法的体会

项目教学实现了三个中心的转变:(1)将以课本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任务”为中心,学生个个参与,人人动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养成一种积极、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2)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3)将以教室为中心转变为以实训车间和实际经验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培养能力形成技能为主。项目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记忆深刻,知识和技能掌握得更加牢固,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转化。

4项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是没有合适的项目教材,项目课程开发难度大。二是缺少具有企业实践经验和工程经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三是实训场地及实训设备投入大,经费不足,有些设备价格较贵。四是项目教学成本较高,只适合于小班教学,耗材消耗大,对教学资源的占用率较高。五是教学组织难度大,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要求较高。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项目教学的顺利实施,有待于今后教学中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兰新武.项目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课程中的实践职业技术,2008.09.

机床电气控制实训总结篇5

关键词顶岗实习“DL”教学模式pLC课程标准化、模块化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andimplementationofpLCCoursestomeettheneedsofinternships

wanGmiao

(Changchunautomobileindustryinstitute,Changchun,Jilin130013)

abstractthispaperisthestudyofvocationalstudentsattheinsistenceofinternships,howtocompletethe"pLCandmotorcontroltechnology"lessonplansandcurriculumstandards,professionaltrainingprogramsre-enactedby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projects.thecoursecoverstheprinciplesofprogrammablecontrollers,communicationsapplicationsandwinCCconfigurationsoftwareandprofibusfieldbus.innovativeproposed"DL(DoingbyLearning)"isthe"work-basedlearning"mode.teachingdesignandproductionofintegratedautomobileproductiontrainingtablemakethecurriculumstandardization,modularity.achieveprofessionalandindustrialdocking,dockingcurriculumandprofessionalstandards,theteachingprocessandtheproductionprocessofeducationandteachingmethodsbutt.achievetheserviceforworkingrunningschool-enterprisecooperationmechanisms.

Keywordsinternship;"DL"teachingmode;pLCcurriculumstandardization,modularity

1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特色的分析

企业急需培养掌握pLC电气控制技术理论和知识和技能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为了使学生尽早接触到实际工作岗位的设备,更快地进步,高职高专学校始终坚持“校企融合,工学结合”的办学体制,以“不能满足企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就没有我们存在的必要”的办学理念为核心指导思想,以“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基础,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改革,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内涵建设,实现对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全方面培养。学校利用学校与企业多年合作的契机,现在安排学生学习理论和实习的比例为1:1。使他们每天工作的同时回到学校学习自动化专业课程pLC与电机控制技术,再到实际生产线上不断应用,再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目前90%的学生在第三第四学期与企业签订了就业协议并且深入生产一线顶岗实习,要完成企业安排的正常八小时工作,还有的学生在外地实习。pLC与电机控制技术课程就是在第三、第四学期上课,让学生实习好、学习好,就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高职高专办学特色促成了课题组成员通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pLC与电机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研究,使顶岗实习的学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校企合作,研发pLC校内实训台

2.1pLC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以往pLC与电机控制技术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两者在教学上自成体系互不干涉。专业技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分段实施,理论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各负其责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难以形成有机结合。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各自为政”和“相互推诿”的现象。往往是重理论轻实践,理论教师往往是“一支粉笔一本书。”内容的讲解常常是“空”而“虚”,给学生留大量作业,学生用大量的时间背程序,应付考试。实训内容更多的是简单验证理论结果,如一台pLC可编程控制器带一台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或几个指示灯学生可以通过pC机进行编程,控制电动机正反转,或指示灯循环亮灭。所做的实训项目较少,学生印象不深。但现在学生下厂顶岗实习了,他接触到的是能生产出世界一流汽车的生产线,我们的教学方式和实训室的设备都远远满足不了顶岗实习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2.2研发pLC校内实训台

任课教师走访学生实习单位,如一汽大众公司,针对汽车行业进行了调研,教师根据在生产第一线设备的研究,如焊装车间、总装车间的汽车输送线。调研结果是汽车制造行业每个工位之间是流水线生产,在生产线上各个环节都采用了pLC作为主控单元,同时用上位机winCC监控和profibus现场总线技术进行通讯。

通过对各个环节的电气设备硬件结构和软件编程进行了研究。结合在不同工厂、不同车间顶岗实习学生共同接触的自动化设备,就是汽车生产输送线。结合学生知识的循序渐进规律及全面性、课题组教师研制了来源于企业,又适合学校教学的pLC与电机控制技术实训台――汽车自动生产线实训工作台,本实训装置贴近工业现场要求,是典型的汽车自动生产线,设备从选材、工艺、流程、结构、控制等各方面都从实际工业现场出发,考虑工学结合要求,有机融合了机械、电气、气动知识,整个实训台就是学生工作、控制的生产设备。

通过该实训系统的工作任务训练,能较好地锻炼操作者程序编写设计能力、自动线设计开发能力、自动线连接与调试能力、工程实施能力和安全意识。突出强调技术的综合运用。实验室设备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避免了过去教学与实际操作相脱节的教学局面。现在实验室是一周4天,8小时开放。满足了顶岗实习学生三班倒的工作、学习的需要。对在外地的同学以网络为载体,及时发送教学课件、实训台影像。教师制作、发送和批改和项目相对应的学习页,使外地学生也能同步学习。

3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pLC课程的项目与任务的设计即是教学内容的设计,它是课程设计思路和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它即要符合企业和岗位技能需求,具有针对性,又要保持pLC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任课老师精选设计的每个实例项目要有一定的科学性、连贯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单元内的实例都能有效地为该单元核心内容的教学服务,并且这些实例课题既能方便学生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又要包含工作现场,本课程预计设置10项目。

项目一,硬件系统安装及软件系统的使用。该项目来源于工厂的主控单元pLC,要求学生了解它的硬件结构,硬件组态、硬件调试。同时工厂大量使用Step7软件,要求学生可以熟练使用该软件的位指令。

项目二,输送滚床转台控制系统,通过pLC控制继电器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定时器控制,使滚床输送线实现直线运输,旋转运输。

项目三,pLC软件程序控制伺服电机和步进电机驱动行车运行。

项目四,指示灯控制系统。工厂中还有很多指示灯,它们可显示不同的工作状态,因此对它们的控制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该项目来源于激光焊指示灯系统,有红黄绿三种指示灯,亮和灭各有不同的意义,闪烁的频率代表不同的工作状态。

项目五,pLC软件程序控制变频器、编码器使升降台变速运行。学生学会用pLC控制交流电机就掌握了工厂的大多数设备的控制原理。

前五个项目完成基本可以设计了一个完整pLC和电机的控制系统。以上项目为第一学期的学习内容。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第二学期的学习内容。

项目六,机械手的设计,运用气动控制技术由pLC控制电磁阀使机械手按要求进行快速移动夹紧、松开动作。

项目七,堆垛解垛控制系统,用pLC的结构化程序处理复杂的控制任务,使学生学会在主循环组织块中多次调用功能块和功能。

项目八,pRoFiBUS现场总线的应用。

学会应用通信模块选择调试好的任意两个系统模块,实现两个CpU315-2Dp之间主从通信。

项目九,自动线加工系统模块上位机程序编写、调试。

熟练应用winCC组态软件图形编辑器;掌握画面切换、显示画面窗口、动态设计等方法和步骤。

项目十,winCC组态软件与profibus现场总线的通信。

利用图形编辑器组态加工模块的画面,显示加工工位的计划值、实际值时间信息;完成加工模块的组态功能。能够进行上位机的控制及显示。

4情景教学案例

现以输送滚床转台控制系统为例进行情景教学的案例进行说明:

4.1转台站控制要求

输送滚床转台控制系统,通过pLC控制继电器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定时器控制,使滚床输送线实现直线运输,旋转运输。

4.2教学方法比较

没有建造汽车自动生产线实训台之前输送辊床转台控制系统项目我们只能通过pC机用应用位逻辑指令编写一台电动机正反转程序。因为没有传感器的输入信号,转台站工作情景根本无从谈起。只能用仿真软件验证程序编写的正确与否。学生学习过程变成背诵程序过程。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现在课题组老师研制了与工作岗位控制系统一致的汽车自动生产输送线实训台,顶岗实习学生他们在工厂只是使用,但自己没有编过能直接控制减速交流电动机的程序,现在他们可以自己拆装转台站,这样对机械设备结构了解更深刻。可以对控制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按控制要求进行设计编程调试。同样是应用位逻辑指令可以编写多台电动机的顺序控制程序,所以学习兴趣大增。

4.3本项目的知识点和技能点

(1)掌握单相交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及继电器控制电动机原理。(2)掌握S7-300pLC位逻辑指令。能够利用位逻辑指令构建转台站控制系统。(3)具有转台站控制系统的构建、接线、编程、下载、调试的技能。(4)学会操作汽车自动线设备的转台站。

4.4转台站组成及功能

转台站由转速1300r/min、减速比1:50交流减速电机、电压DC24V、四路的继电器、额定电压DC10~30V、额定电流200ma、检测距离10mm的电感传感器1及检测距离4mm的电感传感器2、滚轮导轨、输送辊床、钣金结构件、机械零部件组成。主要部件功能如下:(1)交流减速电机1:用来通过同步带/轮传动机构驱动滚筒转动。(2)交流减速电机2:用来通过驱动滚轮在导轨运行,达到转台旋转的功能。(3)继电器:用来控制辊床交流减速电机、转台旋转交流减速电机的启动/停止、正转/反转,当pLC输出信号给继电器线圈时电机运行。(4)电感传感器1:用来检测输送滚床出入口滑撬的位置,实现传输定位,当检测到滑撬物料时给pLC提供输入信号。(5)电感传感器2:用来转台旋转到位检测,当检测到转台旋转到位时给pLC提供输入信号。

4.5软件设计(图1)

4.6项目实施

4.7评价过程

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每个同学项目完成的质量和总结成果,我们制作的自评、互评和师评表。每完成一个项目,就需要填写自评表、互评表。其中包括知识考评、软件编程、实际操作、项目验收、联系实际工作的创新点五大方面的考核。

5总结

通过针对满足顶岗实习需求的pLC课程的研究与实施,使pLC与电机控制技术的课程设计、教学实施、教学管理贴近工厂实际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使高职高专学生在坚持顶岗实习的情况下,理论联系实际,在很短的时间里很好地掌握pLC技术、winCC监控软件、profibus现场总线技术的知识。使学生具备了pLC常用指令的分析应用能力、pLC控制系统设计、安装、接线、调试及故障排除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沟通协作的能力。也充分满足了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实力的要求。在实践中使高职高专学生实践能力强的优势突显。目前学业完成的学生已在一汽大众、大连发动机、大连变速器、一汽解放公司、一汽技术中心、米其林轮胎、一汽丰越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工作,成为企业电气设计维修的技术骨干。教学内容科学优化,进而为实习的岗位更好地服务。

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吉教高字【2012】45号

参考文献

[1]胡健.西门子S7-300/400pLC工程应用(第2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9.

机床电气控制实训总结篇6

1.1缺失的实验实训内容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因为实际实训条件的限制,对“机床电气控制”课程中配套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要求的实践内容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最终导致了实训环节在“机床电气控制”教学中的缺失,同时也导致了不好的“机床电气控制”课程的教学效果。比如:作为一所高职院校,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在实验室建设中投入的资金和人力虽然是很多的,但是目前能够用于“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教学的设备却很少,只有一个有两类机床共40套仿真设备的实验室,这两类机床虽然是机床电气控制课程中很重要的部分,但是其他机床实验设备的缺失,使学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总是存在遗憾。

1.2脱钩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过程

目前,大多数高职学院的课程教学的特点就是理论教学加实践教学的模式,理论与实践分时段进行。一般教师在安排教学时总是会先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然后进行实践环节的锻炼。理论和实践内容的分时段教学容易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上的脱钩。首先,“机床电气控制”课程中有很多的机床电气控制原理图,如果学生在没有真正观察接触实际或模拟机床的的外观、动作方式的情况下直接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那他们接受理论知识就会很被动,也当然不会有自己的主观理解,几乎是教师讲什么,他们就接受什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其次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分时段进行,在实践课需要与理论结合时,学生的理论知识也基本上忘完了,实践课程无法及时享用理论课程的成果,得到理论课程的支持,实践课教师在安排实践内容时自然也就无法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另外,实验室机床设备的仿真模型化,也使“机床电气控制”课程的实践教学和工厂的实际机床脱钩。为了改变以上种种“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尝试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到“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教学中来,通过实践证明,项目教学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项目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课程教学中的实施

为了提高“机床电气控制”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高技能高职高专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依托校内具有的40台仿真机床的实验室硬件条件,在“机床电气控制”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从教师和学生反馈的信息来看,成效比较显著。一方面,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与教师的互动性增强,课堂气氛明显好转,以前的那种教师自顾讲解,学习任意作为的情况已经不在出现。另一方面,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以及团队之间的互助合作能力都有了大幅度地提升。

2.1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条件

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成为了教师指导、监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但在具体项目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需具备几个条件:

(1)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教师。人是决定事件成败的关键,项目教学中的“人”就是指教师,引入项目教学的关键就是教师。项目教学法虽然也讲求理论,但主要是要做实践项目,因此,要求教师必须是既具有从事理论教学的能力又具备从事实践教学的能力“双师型”教师。与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相比,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过程既要求教师花费较多的精力和时间,同时也要求教师有更高的教学和实践业务能力,因此,教师在实施项目教学时必须首先精通教材内容,同时熟悉实际的操作过程,还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所以,实施项目法教学的首要条件就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特别是实践能力,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的“双师型”教师才是实施项目教学的关键所在。

(2)必须具有开展项目的实践条件。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再好的教师也不能纸上谈兵。“机床电气控制”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兼容的课程,而且对实践内容的要求还要更高一点,各类机床的结构、外形、工作原理十分的复杂,如果没有实际的机床供操作,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不可能得到提高的。项目教学法也注重实践条件,实践条件的状态决定了教师项目的选择,决定了最终实施的项目好坏,实施项目与实际工厂中的设备的区别,也必然直接影响着最终教学效果的发挥。所以,实施项目教学的次要条件就是加大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力度。

(3)项目教学不能脱离教学大纲。不管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还是项目教学法,大家的目的都是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技能的高职高专人才,都有自己的培养目标和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项目教学非但不能脱离教学大纲,反而应该确保最终所选择实现的项目能够将教学大纲要求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有力地结合起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也能够在具有一定难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考核方式要合理公正。项目教学中,考核必须要合理公正,必须考虑多方评价的评价方式,另外,评价时必须兼顾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同时评分标准必须明确,对完成项目的评价也必须合理公正。项目教学具有重过程轻结果的特点,教师在进行项目评价考核的过程中更应该要合理公正。具体的评价方式可以采用教师的指导性评价和学生的自主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2项目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举例

机床电气控制所涉及的机床较多,每一种机床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优势和适用场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并掌握知识,必须以每一个机床作为一个项目进行实践操作。比如,对于普通车床,设立了识读并检修普通车床Ca6140电气控制电路项目,共6个学时。根据课程标准,这个项目确立的知能目标是:掌握常用普通车床电气控制原理图的识读方法,会识读普通车床的电气原理图,会处理普通车床的常见电气故障。根据知能目标,将整个项目分为若干个阶段任务,然后在每一次上课前以项目任务单的方式发到每一位同学手中,让学生在进行分析设计实施项目前有充分的时间预习和查找资料。

第一阶段:总体认知阶段,学生的任务是:观察实验室内车床Ca6140的外形、动作方式、工作过程;找出车床上面(包括车床内部)的所有的低压电器元件及控制柜并明确每一个低压电器元件的作用;根据实际操作,领会低压电器元件在电路图中的位置和作用。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总体观察普通车床的工作方式、运行过程并对其上面的低压电器元件利用已经有的知识进行分析。

第二阶段是分析普通车床Ca6140原理图,学生的任务是:根据前一阶段得出的结论对普通车床的电路进行设计并和实际电路图进行对比;分析理论中的电路图与自己所设计电路图的区别,找出其优点所在;看懂并分析电气原理图,掌握普通车床Ca6140的工作原理。在这一阶段学生需要对自身所设计的电路和理论上的电路进行比对、分析,得出自身设计的缺陷。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能掌握掌握普通车床Ca6140的工作原理,同时,学生之间也会交流和合作,共同评定设计的好坏,该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三阶段是故障检修阶段,通过实际车床的操作和原理图的分析设计,让学生学会对普通车床Ca6140进行检修。学生的任务是:分析普通车床Ca6140的故障现象;根据故障现象,对实际所设置的故障进行检修。在这个阶段中学生需要掌握常用电工工具和电工仪表的使用,同时针对项目中出现的突发性问题,自主寻求解决方法,该过程对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动脑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有较大的作用。最后,教师依据每一组项目完成的情况,进行集中地讲解和评价。当然这不是说在前几个阶段,教师就可以不闻不问,而是也要参与其中,并实时地进行指导,但注意自己的作用,要突出学生在项目完成中的主体地位。

3项目教学法在实际实施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项目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而设计的,它以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形成直接经验的形式使学生掌握各项实践行动中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在项目教学中,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主动参与的实践性活动,注重的不再是最终完成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每一个过程。所以,在项目实际实施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选择项目要合适。项目教学要依据学校实验室条件,不能脱离实际;要配合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的要求,尽可能地包含有所有的教学知识点,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所以教师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选择项目一定要合适,要满足培养人才的要求,并符合学校实验室条件。另外,项目选择的时候也要考虑项目的难易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在项目的选择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引入企业人员参与,这样选择的项目才更符合社会生产的实际。

(2)教师指导要注意分寸。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在项目教学中所担当的角色是项目教学的引导者、指导者、组织者和监督者,教师应该要及时的纠正、指导和帮助学生,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项目任务。另外,由于学生群体的差异性,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指导也应因人而异。项目教学法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分析和解决问题,发现和运用知识,从而提高操作技能并完成自我能力的提升,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指导过程中的分寸,掌握好指导的尺度,多提疑问,让学生自己去动脑想问题的答案,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

机床电气控制实训总结篇7

abstract:throughresearchingandproducingthemicronCteachinglathe,thisessayprobesintothetrainingmethodsofengineeringtalentsduringteachingresearchandreformonthebasisofSDJUeducationalpolicy“technology-founded,application-oriented”.itaimstofurtherpromotetheuniversity-leveleducationandthetrainingofpracticalengineeringtalents.

关键词:工程型人才;微型数控教学机床;本科教学

Keywords:engineeringpatterntalent;micronCteachinglathe;undergraduate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8-0154-02

1对于工程的理解

“科教兴国”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科学技术可分科学、技术、工程三个领域。科学是对客观世界本质规律探索与认识,发展主要形态是发现,主要手段是研究,主要成果是论文与专著。技术是科学与工程之间桥梁,发展主要形态是发明,主要手段是研究与开发,主要成果是论文和专利。工程是科学与技术的应用和归宿,是以创新思想对现实世界发展的问题求解,发展主要形态是综合集成,主要手段是设计、制造、应用与服务,成果是产品、产业。

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与工程的综合集成,在我国统称为科技创新。然而这三个领域的性质、做法、人才需求都不一样,往往容易忽略工程。工程是强国的根本,科技进步最终落实到工程领域。人才的需求,最大量是工程领域。我国需要优秀科学家、发明家,更需要工程师和工程型实用人才。

2对于普通高校工程型人才培养的理解

近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规模居全球领先。教育质量不断提高,教改不断深化,都在向综合性、研究型发展,纷纷提出一流办学目标。然而在高等教育中,培养人才类型的问题与高校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环节等一系列问题密切相关。近阶段,在有关人才类型的看法中存在四类人才说。一是学术型人才,他们发现规律、创造理论,如专家、学者、理论研究工作者;二是工程型人才,他们从事规划、策划、设计工作;三是技术型人才,如工程师、工艺师、农艺师等;第四类是技能型人才。我校作为新生本科院校,提出了“技术立校、应用为本”办学方针,主要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应该是“工程师和工艺师的摇篮”。

3对于我校工程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

3.1同类型本科院校工程技术训练现状工程技术训练教学目标是:学习工艺知识、增强工程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经过一系列工程要求的实践过程来实现。而目前与我校教学模式相近的本科院校在工程技术训练方面一般采用表1结构体系,从图中可以看出:

机械工程训练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了解、认识制造工业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熟悉和掌握生产工艺技术方法,系统提供工程技术素质、能力培养方面的基本训练。

现代制造训练教学任务是面对制造业日新月异的发展,重点加强“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学习与应用,掌握现代制造技术的核心内容。

电气技术训练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熟悉和掌握常用电气设备的使用方法、电工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常用电气控制线路的设计和pLC与变频器技术的应用。

从表上看三个教学环节没有相互联系,各自为阵,没体现出哪一个教学内容将它们串成一体。而微型数控教学车床教学内容包含设计、制造、管理等,涉及机、电、光等多类学科,此类教研教改能填补以上教学环节的缺陷,完善工程技术训练教学结构体系。

3.2对于我校工程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

3.2.1加强工程设计和实践方面投入,建立开发培养创新能力及交叉型的实训、实验室,作为学生创新活动的学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实训、实践场所;

3.2.2培养、改造师资队伍。大学工科教师不仅要有高学历,还需一定的工程实践经历。同时建立教师再学习制度,充实前沿理论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增强教师的创新精神;

3.2.3教学方法上应灌输与启发、讲授与讨论并用。由学生提出问题,自己回答解决,也可通过小组讨论方式,增强学生团队意识,工程意识。培养学生发现与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3.2.4课程结构应适合科技的发展。专业课内容与时俱进,注重交叉学习,尽量触类旁通的涉猎各个领域,并将这些知识整合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形成自己的知识脉络。

3.2.5在教学安排上按照“内容分层次、训练分阶段、实施按模块”的思路,构建“认识―技术训练―技术革新―创新”的分层次、分阶段的教学模式。

工程技术训练的教学内容安排宜采取模块式、分层次方式进行,可分三个阶段实施:

①工程技术基础实践训练,面向低年级,实践目的初步了解传统工程技术,内容是工业认知和基础实践,掌握其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技能;②综合技术实践及技能训练,面向中年级,在学完一定理论基础上,根据专业不同,按项目进行专项与综合实践,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初步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③机电复合创新实践训练,面向高年级,主要培养学生创新和设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微型数控车床开发、设计、制造,完成创新与技术革新,提高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4微型数控机床的教研教改

4.1微型数控机床的研制背景现代制造技术应用型人才还处于紧缺状态,如何结合我校本科教育,培养更多更好的应用型人才以及通过本课题进一步探索工程型人才的培养是我们教学团队一直思考的问题。现代制造技术是一门涉及专业领域较广的学科,它涉及机、电、光等多类专业,怎样做好机与电相结合、设计与制造相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数控机床加工相结合、工艺与管理相结合,为本科建设办出我们上海电机学院的特色是本次课题改革的主要目的。

目前微型数控机床在市场上品种较多,其共同特点是配备手提电脑用maCH软件来控制运动,稳定性较差,与企业实际使用中的数控机床有些差别,当然就不能成为我们现代制造技术教学与培训的首选对象。本课题是为了更好地配合本科中的现代制造技术教学工作,通过认知与感知,培养学生发现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拟定设计制造一种微型数控车床,该机床集我团队多年的教学和实践经验,按照全新设计理念,自行开发制造,是一台具有高新技术、微缩数控教学机床。该机床的研制将结合教学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设定方案,自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研讨方式,发扬团队合作精神。既增加学生工程实践训练和工程全过程的案例教学,又培养学生发现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4.2微型数控机床的基本内容本课题研究对象是微型数控教学车床,其功能与企业使用的数控机床要求基本一致,采用数控系统控制横轴(X)、纵轴(Z)两坐标移动,运用卧式车床布局,实现数控车床对各种轴类、盘类零件的内外圆柱面、圆弧面、端面、切槽、倒角等复杂表面的加工,并能车削各种螺纹,适合对小型零件复杂表面的加工,对零件可进行多次重复循环加工。作为微型数控教学车床还具备了以下几个特点:

4.2.1有高灵敏度。数控机床须有较高精度、热稳定性及动态敏感度,具有较高的刚度,阻尼精度及耐磨性,热变形小。为此要采用高效传动部件,如滚珠丝杠副,直线滚动导轨等。

4.2.2开放式数控系统。所谓开放式数控系统就是数控系统的开发可在统一运行平台上,面向最终用户,通过改变、增加或剪裁结构对象,集成用户特殊要求和技术诀窍。

4.2.3网络化数控装备。数控装备的网络化是实现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Capp)以及远程控制、敏捷制造工程的基础,是目前数控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我们所研究的微型数控机床更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对数控机床技术方面的教学与培训。该研究对象有较高经济性和实用性,是教学与培训首选对象。本机床可根据不同需求采用各种数控系统。

4.3微型数控机床的研制方案本课题采用自行设计,科学、安全、合理地配以成熟的技术支持,选用适当的、性能稳定的、安全可靠的外购配套件和先进数控系统的方法进行开发研究。

微型数控车床是集机电一体化设计的总体形式,运用世界统一的、规范化、标准化的G代码和m功能进行编程,能对各种轴类、盘类零件的内外圆柱面、圆弧面、端面、切槽、倒角等复杂表面等加工,并能实现对螺纹的完美制作。

在进行市场调研前提下,进一步分析各类配套件使用情况与性能,力求以较合理性价比确定所需方案。在此基础上,总结拟定机床主要技术参数、总体结构、功能等;确定外购配套件、配套系统的型号、结构与性能。接着按机床各个功能部件进行分工设计,并不断反馈、总结,尽可能做到完善、可靠、安全。最后总体归纳定稿,进入实体制造阶段。学生可根据各自专业和指导教师一起完成部分或全部内容。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对技术本科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为学校将来的发展特别是工科教学的完善与发展上一个新的台阶。

5结束语

实习教学环节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实习教学要重视其过程,要和培养综合能力、探究能力联系在一起。实验、实习教学改革要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需求,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特点应设立模块式的核心实习、实验,或校本实习、实验。我校是以“技术立校、应用为本”的办学方针,在教学中要不断探索工程型人才的培养方案,进一步向工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夏建国.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探索与实践[m].东方出版中心,2008.

机床电气控制实训总结篇8

abstract:thestudygaveabetterwaytosolvetheaboveproblemsthathowtomaketheresearchonthestudyfieldsofskillstrainingsystematic,standardizedandeffective,andmaketheschoolsandrelevantdepartmentscanimprovethequalityandemployabilityofemployeefromacertainlevelanddepththroughtheemploymenttraining,soastoprovidethevocationalskillstrainingattheworksitetorealizethezerodistancewithworkscenes,atthesametimeplaythesocialservicefunctionsofmodelhighvocationalstudent.

关键词:t611镗床pLC改造;实训;社会服务

Keywords:t611BoringmachinepLCreform;training;socialservices

中图分类号:tm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4-0045-02

0引言

高职学院作为技能培训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之一。进入21世纪,高职教育如果仍沿老路前行显然是不可取的,走质量提高型发展道路是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惟一选择。综上所述,提高技能培训的质量势在必行,而质量提高型发展的重点应放在实训环境的改善、是实训更贴近具体的工作场景、工厂车间,因此,就技能培训而言,如何通过对实训资源的整合、改造研究,将技能训练引进课堂教学,对核心技能课程的开发,对学校教学实习、厂方企业生产对实习的要求研究等显得尤为重要。

1t611镗床pLC电气柜改造设计的意义

t611镗床pLC改造电气柜主要目标,是基于目前新形势下对技能型人才新的要求,就技能培训对学校传统课堂教学作用的挑战,为就业服务的核心技能培训课程的开发、对学校教学实习与厂方企业生产实习相结合教学的学习领域及其它形式实践活动的结合,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技能型人才,学校应当如何从核心技能课程的设置,如何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启用一套新的教学、实训新方法,把企业车间办在课堂,是车间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提高技能培训的质量而开发研制的。使技能培训中各学习领域的研究系统化、规范化、实效化,为学校和相关部门在就业培训时能从一定层次和深度上提高就业者的素质和就业能力,从而为职业技能培训提供一种亲临工作现场和工作场景零距离。

2t611镗床pLC电气柜改造设计成果

根据调查研究结果,运用理论探讨进行成果的综合整理,从而形成课题成果,完成了t611镗床pLC改造电气柜。实现了柜和电脑的连接,有效改变了原来实训凌乱、单一、容量小问题,此研究通过了学院专家评审并获院研究成果奖。研究成果可以为开拓技能培训中提供经验和丰富的资料,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技能培,改变专业课单一实训设置、提高核心技能课程内容重新调整,学院和企业的技能实习、生产方面的改革提供一个整合平台。通过对成果的组织推广,将会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技能教学质量,提高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使今后所培养的高职学生素质得以整体提高,而且可以大大缩短从学生身份置换到高级技术工人的身份的周期,快速为社会、为企业提供大批实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3t611镗床pLC电气柜改造设计主要内容和服务对象

3.1主要内容:以技能培训在课堂教学中作用为主题,对现有职业院校电控教学学进行大胆改革,对电控镗床规进行彻底的改造、组合,完全实现了电气镗床柜动作的顺利转换,并经pLC与电脑连接,实现了真正意义的软件空中硬件,彻底改变了以前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引入的新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归纳、总结后进行综合分析,从而较好地偿试一种能适应当前高职类学院新形式技能培训的新型课堂实训教学模式。

3.2为就业服务的核心技能培训课程的开发。课程设置一般指各级各类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和各科的教学时数。课程设置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基本依据是,为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服务。按知识结构设置课程,要体现加强基础理论,突出核心课程,反映出一定的知识覆盖面,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按能力结构设置课程,要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加强专业技术课程,对必要的课程内容进行改革,突出核心技能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等,从而接轨企业,真正为就业服务。t611镗床pLC改造电气柜的研制成功解决了上述难题,解决了实训中技能训练不足、镗床柜实训凌乱、成绩。

3.3对学院教学实习与厂矿企业生产实习相结合教学法及其它形式实践活动搭建了平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动力,充分利用校内现有的实训基地,如实习工场、实验室等给学生实习的空间和舞台,使其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实践技能的训练,为走出校园打好基础;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开发,校外实习基地是实践性教学的载体,以校外实习基地为载体,及时将企业对技能型人才要求等信息反馈给学校,真正做到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如何更好地将学校教学实习与厂方企业生产实习相结合,加强校企联合办学,从我国国情、企业实际出发进行选择,更能贴近现实,形成相对统一的模式。

3.4扩展了服务对象:服务于①陕工职院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术教师培训和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培训。②陕工职院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实习学生和已毕业的学生重新培训。③相关企业工人的短期培训业务。

参考文献:

[1]黄天明.pLC拨码开关组并联输入的软硬件设计[J].电工技术杂志,2001,(09).

[2]薛庆吉,高有堂.pLC对高压离心风机的控制[J].电工技术杂志,2001,(09).

[3]姚明仁.pLC在电动机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杂志,2001,(09).

[4]熊幸明.pLC在电镀专用行车控制中的应用[J].电工技术杂志,2001,(09).

[5]廖常初.设备改造中的pLC梯形图设计方法[J].电工技术杂志,2001,(09).

[6]陈跃勇,吴琰明,赵健东.pLC在加氯机远程控制中的应用[J].电机电器技术,2001,(05).

[7]陈传好.pLC在废水处理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电机电器技术,2001,(05).

机床电气控制实训总结篇9

【关键词】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tG65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023-01

近几年,随着高校本科的扩招,高职学校的招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生源数量和质量都严重下滑。目前高职学校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论学习能力和动脑能力都普遍偏弱,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学习目标不明确。如果在专业课教学上我们还继续沿用传统的理论和实习教学各自独立进行的方法,不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成果。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即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教学法,它突破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状况,通过一体化教学,老师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教授知识的老师,更成为工厂中传授技艺的师父。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训车间,老师现场指导学生来完成某个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能避免传统课堂教学的枯燥无味,能让基础文化偏弱的中职学生更准确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正在不断探索和实践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

一、明确培养目标,建设理实一体化的实训环境

我校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以培养适应从事数控机床的操作、数控加工工艺及程序编制、数控机床调试及维修、产品检验和质量管理等领域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根据培养目标的需要,参照企业运作模式和中职学校数控实训基地建设的参考标准,我们制定了较为现代化的符合企业要求的设备配置方案、服务培养目标。目前,我校已建成功能较完备的数控实训基地,基地占地近2000平方米,包括金属切削实训车间、钳工实训车间和焊工实训车间三大部分,实训设备价值近400万元。其中:①金属切削实训车间包括数控机床区和普通机床区。数控机床区有数控加工中心、各种CnC系统数控车床、数控铣床以及软硬件配套完整的数控仿真实训机房一间;普通机床区有普通车床、万能铣床、摇臂钻床、刨床、弓锯床、砂轮机,该车间能充分满足学生对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实践技能训练的需要。②钳工实训车间有钳工工位60个,相应配套的各种工量具,提供学生钳工操作技能的训练。③焊工实训车间有电弧焊机、氩弧焊机、C02气体保护焊机以及切割设备,提供学生电气焊实训。该基地于2009年被评为省级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如此综合性的实训基地为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充分进行职业技能训练,从而在他们步入就业岗位时能够从容应对从学生到工人的角色转换。

二、课程模块化,设置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课程是职业学校围绕培养目标所设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顺序的总和,它集中体现了专业的教育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已经不能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要求,我们打破传统的专业课程体系,将教学计划按三年制“2+1”模式制定,推行模块化的课程设置。按各模块包含的基本技能,划分为三大模块:金工实训模块、模拟实训模块和数控操作实训模块。具体内容包括:

1.金工实训模块。包括普通钳工、普通车工、电气焊实训模块,金工实训模块着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以车工为重点,钳工和电气焊相结合。

2.模拟实训模块。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数车、铣、加工中心的基本编程和操作,初步掌握数控加工工艺。主要是利用斯沃数控仿真软件学习数控车、铣、加工中心编程基础、数控基本操作过程、模拟加工等。

3.数控操作实训模块。该模块是所有实训模块的重点,是学生磨练技能水平的重要阶段。主要包括:操作界面及程序编制,根据零件图进行程序编制、输入调试、零件装夹、刀具选择及装夹、工作坐标系的建立、平面轮廓加工、孔加工、型腔件的加工、配合件的加工与计算机自动编程、简单曲面加工等。

三、以任务为驱动,编写理实一体化的配套教材

理实一体化的教材必须将各个知识点分解成实践训练任务,有计划地开展技能训练。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师在借鉴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校专业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从企业用人的具体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针对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降低专业理论的重心,突出与实践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和创新,编写出了一套以项目为引导、以任务为驱动的理实一体化校本教材。校本教材充分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职教思想,学生将来做什么、学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在平时教学实训中让学生自己总结发现问题,教师再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现场操作来加以辅导,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四、教师“双师化”,培养理实一体化的师资队伍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落实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实施的关键,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我们的专业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学校为了培养一支优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制定了系统的教师培养计划,先后组织教师参加国家ptC计划培训、省级骨干教师培训、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技能竞赛教师培训等。此外,学校还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和锻炼,每两年期内每人至少到企业实践2个月。这样我们的教师不但可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还可以在企业的帮助下锻炼技能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在建设师资队伍过程中,学校还采取“请进来”的方式,积极引进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特殊技能人才到学校做实训指导教师,协助学校实现专业教学的理实一体化改革。他们到学校任教,把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操作技能和新技术带入学校,传授给学生,也与本校教师形成互补、相互促进。

五、结语

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为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诸多的好处,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在我校也已经被广为接受,但具体实施起来在一些方面还不是很到位,比如模块化的课程在真实性、完整性和趣味性上还存在许多不足,教师的教学理念、技能水平、教学方法和对企业生产的认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还有待完善等。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和实践,为培养企业适用人才而努力。

机床电气控制实训总结篇10

1.知识目标:熟练分析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原理图,并能绘制接线图;掌握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方法;能选择pLC型号、进行i/o分配、编写和调试pLC程序;掌握pLC技术及其在机床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能正确选用机床中常用的低压电器;能安装和调试机床中典型电气控制线路;能调试和维护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线路;能运用pLC技术设计日常控制系统;能查阅企业技术标准和国家技术标准;能熟练使用各类工具量具。

3.素质目标:遵守学校管理规定,引入企业8S管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学习),填写、整理、积累技术资料等,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团队意识、语言表达能力、资料收集和整理能力等。

二、课程模块

本课程基于工作过程、以项目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突出学生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在课程设计中,首先以企业调研和毕业生回访为依据,得出相关的职业岗位,然后进行岗位能力分析,归纳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最后将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学习内容。另外,在课程设计中,我们始终贯穿以“能力和素养并重”为主线,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以满足岗位职业要求为目标,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必需够用来设计教学内容,并将课程内容与相关的职业资格技能培训和鉴定相互贯通。据此。本课程内容整体设计为8个项目。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项目分析法:以项目为着手点,分析归纳出完成的任务和要求,然后对所需知识和技能进行讲解、引导、训练,学生容易接受,并且教学效果好。

2.任务驱动法:以实现具体任务为目标,让学生如何一步步地完成任务,从而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等,并制定实施方案。例如现需要完成pLC控制系统,先分析控制要求、i/o如何分配、系统的软硬件如何设计、元器件如何选择、如何安装调试及撰写任务书等。

3“.教、学、做”合一: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训练及教师指导相结合,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技能及素养,并在做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理论。

4.小组讨论法:针对实践教学中的方案和问题积极进行讨论,并得出结论,从而来提高学生团结协作、沟通表达的能力。

5.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课程网站,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图片、视频、试题、新闻等资料,来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程考核

实施了以“能力和素养并重”的过程考核,在考核评价标准及方式上不再以期末考试为主,而是在理论测试的基础上增加技能考核项目,同时注重学生素养的培养,从而构成了“素养、技能、知识”三位一体的考核评价模式。将平时教学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评价的重要组成。在考核形式上,改变了以往一味的结果评价,侧重过程化考核。在该课程能力考核中,是否完成工作任务,并不是考核的唯一依据,而是同时考虑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是否有适合的方案、步骤及工具仪表使用情况等。总之,该课程在考核中,考虑了学生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任务完成过程、学习进步情况等多方面,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学生学习的效果。

五、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