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钢筋实训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3:28:06

扎钢筋实训总结篇1

关键词:联合教学;钢筋放样;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a

1.钢筋放样课程改革的背景

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能。近几年来受普通高校扩招影响,职业院校招来的学生大多是文化基础薄弱,学习动机不明确,缺乏逻辑思维能力,面临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等问题,必先深化教学改革。

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简称"平法")已是当今施工、预算、监理等单位准确理解和实施平法施工的依据,更是建筑类学生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专业工作的基础。看懂平法表示的施工图是基础,如何根据施工图进行钢筋放样,将图纸转化成建筑实物,是建筑类技术人员一项基本的、重要的工作。近两年来对本校毕业生进行调查走访,发现能看懂施工图纸但是不知道怎么钢筋放样的学生占相当数量。通过个人访谈、专家座谈、毕业生调查、用人单位调研等多种方式,并对多个校企合作单位进行跟踪调研和咨询,根据职业岗位及其任职要求提炼出一些相铺的课程,为使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相适应,在平法放样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广泛采用与其他课程联合教学的方法,取得了显著教学效果。

2.联合教学方法的思路与方法

以梁钢筋放样为模块情景,以真实的工程构件案例为主线,贯穿理论知识的讲解,教学中应突出“必须、够用、实用”原则。通过钢筋放样与工程质量验收联合教学,使学生了解钢筋工种的工艺流程、操作方法和工艺要求,培养学生阅读结构设计说明、技术要求等文字资料的能力,根据图纸要求使用标准图集和选用构件结点的能力,钢筋放样的能力,熟练应用机械设备制作钢筋的能力,钢筋工程质量检查与控制质量隐患的能力。掌握钢筋工程的质量验收检验标准与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熟悉质量验收允许偏差的范围。

第一步:搜集相关素材。根据职业岗位基本能力培养目标分析教材内容,选择图纸、标准图集、钢筋工程质量验收标准。

第二步:布置实训任务。参照职业岗位任职基本素质相适应的要求,讲解每周教学计划安排,让学生对每周做什么都有相应的准备。

第三步:钢筋放样领学。指导学生阅读图纸及查阅工具书,要求学生对同直径钢筋进行多方案组合,综合考虑,对短料用途处做到心中有数,最终由各个小组合作完成钢筋放样阶段任务。放样过程中各个小组主要以讨论方式解决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教师只负责个别答疑。

梁的平面注写包括集中标注与原位标注,集中标注表达梁的通用数值,原位标注表达梁的特殊数值。集中标注包括梁编号、梁截面尺寸、箍筋、通长筋或架立筋配置、梁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配置、梁顶面标高高差。原位标注内容包括梁支座上部纵筋、梁下部纵筋、附加箍筋或吊筋、集中标注不适合于某跨时标注的数值。

框架梁中纵向受力钢筋的长度计算公式=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净跨长由图纸中标注可以直接计算,对于支座锚固长度在计算时,首先需要根据受力钢筋类别、钢筋直径、结构的抗震等级及混凝土强度等级计算出基本锚固长度Labe,用Labe与构件能容许长度(hc-保护层)进行对比,来确定选择直锚固或弯曲锚固。当构件能容许长度≥基本锚固长度时,锚固方式选择直锚固,取值max(Labe,0.5hc+5d);若构件能容许长度

第四步:钢筋制作。各个小组带着各自下料单去厂库领钢筋,在领取原料的过程中,各个小组应以节约成本为原则合理规划领取原料的数量。

钢筋加工过程中应该在实训室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截断时对某一种钢筋的下料尺寸有多种,下料时应先截长料,充分利用剩余钢筋,尽量减少废料,不能受下料单先后顺序制约。操作要点和技术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工前要检查,钢筋表面要洁净,无损伤、油污、铁锈,钢筋表面有陈锈的盘条钢筋,通过调直机进行除锈,较粗的钢筋采用除锈机进行除锈。

2.统计下料单上的钢筋,采用切断机进行断料,先断长料,后断断料,尽量减少短头。

3.对直径在12L以上的钢筋采用机械成型,操作前应熟悉弯曲机的性能,弯曲时要根据钢筋的粗细和所要求的圆弧弯曲直径正确选择轴套。

4.钢筋的弯钩和弯折的要求,Ⅰ级钢筋末端要做180?的弯钩,其圆弧弯曲直径D为所弯钢筋直径d的2.5倍,平直部分的长度为钢筋直径的3倍。Ⅱ级钢筋末端要做的90度弯钩的,其弯曲直径D为钢筋直径d的4倍。5.钢筋的末端做135度的弯钩平直段长度为10d。最终完成的成品应保证规格、形状、尺寸、数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并按类码放整齐。

第五步:钢筋绑扎。与施工现场岗位工人施工环境要求相同,钢筋绑扎主要用到的机具有:钢筋钩子、小撬棍、绑扎架、粉笔,各个小组按工序绑扎钢筋。绑扎前应该充分熟悉图纸,检查已加工好的钢筋规格、形状、数量是否正确,然后在实训室地板上做好抄平放线工作,弹好梁与柱的外皮尺寸线。

对于梁的纵向受力筋,由于条件的限制,均采用绑扎搭接,搭接长度设计有要求按设计,设计无规定时严格按规范执行。接头位置应相互错开,在规定搭接长度的任一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受拉区不大于25%,受压区不大于50%。受力筋为双排时,可用短钢筋垫在两层钢筋之间,钢筋排距应符合设计要求。绑扎箍筋时,梁端第一个箍筋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L,箍筋叠合处的弯钩在梁中应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度,平直长度为10d。钢筋绑扎之后,检查保护层垫块是否齐全,并将构件内杂物清理干净,严禁踩踏。

第六步:钢筋验收。这个阶段主要是对各小组的成果进行展示,参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根据钢筋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及验收评分表,评定实训成绩。在验收过程中要求小组自己对于自己存在的问题进行答辩,让各小组之间相互检查与探讨,提供一个交流平台。最后教师根据学生检测成绩的情况补充讲解并提问,根据操作的内容考核与各小组所遇到疑问相关的理论问题,例如:关于支座锚固长度具体的含义及如何正确选择锚固方式?构件中不同部位钢筋所起到的作用与长度的关系?理论方法计算出的长度为何在实际中无法安装上去?钢筋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对于拉伸长度应该如何准确把握?在这个环节中气氛活跃,全体同学都能参与其中,经过讨论式的提问,分享成果的同时真正收获的是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七步:实训成果评定

依据图纸内容,根据钢筋验收环境所体现出来的问题,进行构件绑扎完善成型;要求提供作业构件的钢筋下料表格,认真填写配料单;对于验收环节中的现场理论考核内容,以实训报告形式上交。填写小组对其他各组的质量验收评价表;总结个人在实训中的收获,要求2000字以上。

3.联合教学方法应用的体会和反思

钢筋放样与工程质量验收联合教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组合,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对施工过程中各个工序的了解。完全按理论方法计算出来的下料单,为什么会存在无法绑扎上去的现象?主要就在于对于学生对于施工环境的忽略,相比简单的看图放样,更加重要的是在满足验收规范的前提下正确的去调整下料长度,为施工提供方便。钢筋验收过程中的各个检验点,其实就是我们在钢筋放样与绑扎中应该特别考虑及满足的要点,大多数学生都是在经过验收环节后才真正理解钢筋放样。

4.结语

由于房屋建筑工程结构构件多样,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平法知识的重点,让学生知其所以然,高职院校应以综合职业能力提升为目标,围绕理实一体化、工学结合培养培训这一主线构件课程体系,例如将钢筋放样与广联达软件联合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电脑上看清各个钢筋的位置及长度,结合平法图集学习,有效避免施工现场的风险;将钢筋放样与结构力学联合教学,通过各类梁构件剪力图与弯矩图的分析,让学生知道如何确定构件内各种受力钢筋长度、位置、数量以及它们的内在联系,达到职业标准与实训目标对接,工作场景与实训场景对接,工作任务与实训内容对接,建立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技能人才培训模式,改革创新教学模式,使所培养的人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用工要求。

参考文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11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11.

扎钢筋实训总结篇2

关键词:平法识读;钢筋算量;教学方法与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平法(“建筑结构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的简称)是将各个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信息,由传统结构施工图中的剖面钢筋构造转变为国家标准构造,使其更具有专业性和统一性,形成一套新型的结构设计表示体系,即G101平法图集。平法仅供从事结构设计与施工的专业人员看阅,其技术含量较高。

2建筑工程类专业开设《钢筋平法识读》课程的必要性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学生对知识的需要从原来的系统性转变成现在的直接应用性,原有学科体系课程已不适合高职教育的发展。那么平法的推广和应用是我国结构施工图表示方法的一次重大改革,它重新规定了结构施工图的表示方法。对于建筑工程类专业而言,学生毕业后只要是从事与建筑工程相关的工作,几乎都要接触施工图纸。所以学生在校的学习过程中,对于结构施工图表达方法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2.1平法制图规则,即是设计者完成结构施工图的依据,也是施工、监理人员准确理解和实施平法施工图的依据。结构设计师在结构设计完成后,要按照“平法”的制图规则把设计意图表达出来,绘制结构施工图;而施工现场的监理、技术员、施工员要掌握“平法”的制图规则,才能看懂结构施工图纸,然后按照施工图表达的内容,建成各种建筑物、构筑物等。在房屋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结构师的工作是将房屋设计的理念和意图表达在图纸上,也就是“制图”,结构师的培养目标是“知识目标”;而技术员、施工员、监理员的工作是将图纸的内容变为现实,也就是通过“识图”而建造,技术员、施工员和监理员的培养目标是“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有机结合,蓝图变为现实,学生的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2.2开设《钢筋平法识读》课程的必要性

首先,教学思维模式要变,随着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必须探索新的课程开发模式―以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课程。在原来的教学过程中,上《建筑构造与识图》的平法部分时,学生反映学习了构造要求和识图后,还是不知道有什么用和怎么用,以后具体要做什么等,到学习《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的钢筋部分时,又不记得以前看图时的具体构造要求了,又得重复再讲一遍且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由于结构施工图长期使用的是传统设计图纸,思维与认识被传统模式所束缚。因此,要从源头变革这种传统的过时的表达方法,就要从学校抓起、从学生抓起,培养出能够胜任运用平法表达方式的人才,为日后能够顺利地与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沟通和交流创造有利条件,就必须开设《钢筋平法识读》这门课程。

其次,认识钢筋构造很重要。对于建筑工程类专业而言,学生毕业后无论是从事现场施工管理、工程监理还是工程造价工作,认识钢筋构造都是一项最基本、也是一项最重要的工作。比如,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钢筋下料长度的确定和数量的选择,要以看懂结构施工图为前提。对工程造价来说,钢筋在工程上是用量多、价格昂贵的材料,钢筋工程量能否准确计算,直接影响能否准确计算工程造价。计算钢筋工程量要以平法结构施工图为根据,而平法识图则主要是介绍钢筋的布置规则。所以,学生只有学懂了《钢筋平法识读》相关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准确确定钢筋算量。建筑工程类专业也必须开设这门课程。

再者,平法本身信息较为复杂和集中。传统的图纸简单直观明了,有些人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与培训,也能看懂图纸,按照自以为是的方法进行钢筋算量。平法采用标准化的设计制图规则,结构施工图表达国家化、数字化、符号化,单张图纸的信息量高而集中,这也增加了读图难度。非系统学习或者偶尔培训讲座很难达到学会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的目的。因此,必须开设《钢筋平法识读》课程,让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与训练,做到熟练而准确地看图识图。

通过《钢筋平法识读》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们的专业技能,加快学生就业后适应、胜任本岗位角色,在当今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让我们的学生毕业时多一些就业的筹码和机会。

3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方法联系

《钢筋平法识读》这门课程具有抽象性、专业性、实践性等特点,高职院校部分学生学起来感觉比较吃力。《钢筋平法识读》既是建筑工程类专业的职业技能课,且对后续课程具有奠基性作用。针对该课程的这一实际情况,本人总结了几点教学方法。

3.1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

本课程的总体教学设计采用3本图集(11G101)+1套完整的平法结构施工图纸(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图册),教学部分分为梁、板、柱、墙、基础及楼梯6个模块,每个模块进行3个阶段教学。

第一阶段,讲授结构件平法识图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结构件平法的意思表达。基本教学思路是:先对结构件的平法表达通例进行讲解;后结合实例进行识图练习,掌握各个数值及符号的意义;最后结合完整的平法结构施工图纸进行对应类型结构件识图训练。例如:KL4(7)250×600Ф8@100/2002Ф25,KL4(7)表示楼层框架梁4,7跨,Ф8@100/200表示箍筋为Ⅰ级钢筋直径为8,箍筋间距加密区为100,非加密区为200,双肢箍,2Ф25为2根梁上部通长筋。

第二阶段,讲授结构件钢筋构造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掌握结构件平法的意思表达的同时能够掌握结构件的钢筋构造,对结构件进行钢筋翻样。基本教学思路是:通过以前学过的课程,利用多媒体等手段明确结构件具体实物,通过结构件的作用分析钢筋所放置的位置及形式;明确细部构造(比如起步距、保护层、端部锚入长度、向跨内延生长度、搭接长度等等),绘出不同种类钢筋的“钢筋分离图”;最后结合完整的平法结构施工图纸进行对应类型结构件绘制“钢筋分离图”训练,为钢筋的算量做好铺垫。

第三阶段,根据第二阶段讲授的“钢筋下料长度”,针对实际工程进行施工图的钢筋算量。基本教学思路是:在“钢筋分离图”的基础上,进行钢筋算量,这时的“钢筋分离图”可以被看成是“已知间距求根数”和“已知线段求长度”进行思路转化,将工程问题转化为基础数学问题;最后结合完整的平法结构施工图纸进行对应类型结构件钢筋算量练习。

这种教学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是它将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以行动为导向,采取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也体现了高职院校以“理论够用,注重实践”的宗旨。所以,本课程的项目教学瞄准了岗位需要,以真实的项目图纸为中心进行教学。

3.2课程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方法有很多种,我将这些方法归纳为:

3.2.1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及软件

运用多媒体、互联网和数码摄像等技术手段,将《钢筋平法识读》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及构造要求制作成直观、动感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丰富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加直观效果,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更有兴味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如在讲框架梁钢筋构造时可以将框架梁平法图和框架梁钢筋构造的实物图片相结合,让学生有直观的视觉认识,增强教学效果。并且结合11G101-1图集举一反三自己领会,这样一来,学生对结构件钢筋构造的理解和归类,就显得容易一些了。而且教学过程贯穿了基本原理讲解―实际操作训练―软件操作讲解―软件操作训练全过程,理论讲授力求讲清基本原理,概括共性,把握重点,破解难点,全课程应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在操作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2.2绘“钢筋分离”图

利用一套完整的平法结构施工图纸为辅助资料。以平法表达的梁、板、柱和基础构件结构施工图作为实例,从中抽取每一种类型的钢筋,依据平法图集确定出每种钢筋的构造形式。让同学把每种钢筋的构造形式用线段画出来即为钢筋分离图,而不是急着算量。在进行过多次“钢筋分离”练习后,再计算其长度和根数即算量。其中框架梁、楼板、框架柱(中柱和角柱)、楼板、独立基础各举一例。

3.2.3采用实际操作教学法

一般情况下,通过实训室实训,学生还不能完全完成对建筑结构的认识。对于有些构件,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易直观感受;还有些结构件在施工过程中要及时掩埋和隐蔽,也很难见到实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利用铁丝做钢筋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照图纸扎制简易的钢筋模型,把“教室”设在学生宿舍的楼顶,使“教、学、做”融为一体。如框架结构梁、柱在屋面节点的配筋构造,首先要求学生对照图纸自己动手扎出节点实物模型,然后老师和学生对着实物找出错误的地方,这样可以让学生对结构件的配筋有更直观的感受。不少同学主动参与扎钢筋和进行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交流,了解钢筋翻样下料的工序,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加深了学生对各个结构件钢筋构造的认识。以真实的作业环境感染学生,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动手能力。

(学生经过一个月努力,完成整个柱、梁、板的构建模型)

3.2.4以赛促教,以赛促学

为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验证理论,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专业知识,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建筑工程学院在每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中举办“扎钢筋识平法技能比赛”,钢筋绑扎技能大赛从钢筋下料长度计算、箍筋外观尺寸、箍筋平整度、箍筋间距、箍筋封错布置、钢筋节点构造、钢筋绑扎牢固等方面进行锻炼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技能大赛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风建设,打造专业特色,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办法。

4结语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相关高职院校为适应建筑行业的要求,面向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设工程监理等专业开设《钢筋平法识读》十分必要的。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上述教学方法行之有效,这些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择业竞争力,并且也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提前进入职业岗位工作状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做中学、学中做,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也为学生后续学习和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11g10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11.8.

扎钢筋实训总结篇3

实训的第一天我们先到清远市区的学院实训基地安置好及熟悉一下环境,然后基地负责人就有关的周边环境和安全问题向我们做了详细地介绍和严格地要求。尤其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是特别值得我们应该重视的,安全文明施工也是我们必须始终具备的意识。

第二天上午我们观看飞来峡水利枢纽的建造历程及东深供水改造工程宣传片。飞来峡水利枢纽工程为一等工程,挡水建筑物为l级。枢纽建成筑物由主坝、船闸、厂房和副坝等组成,根据地形、地质、施工等条件,从左岸问右岸依次布置为船闸、厂房、溢流坝和土坝等,之后我们参观飞来峡水利枢纽的各种模型及听工作人员介绍,从根本上理解水利枢纽的动作原理

下午在老师的讲解下,我们对施工机械的了解与运用及初步学会弯钢筋还有开车。最好玩的就是开翻斗车,虽然我没有驾照但是对于开车可是非常的热衷。那天下午突然停电,在厂长的指导下我们学开翻斗车,看着有驾照的同学都无法完全的掌控,我开始觉得会很艰难。可最后我还是学会了开车。

第三天实训的主要内容是钢筋配制与绑扎。这其中最讲究技术的就是钢筋的下料、给箍筋拉弯钩、绑扎钢筋笼。钢筋下料我们很快就计算出下料长度,可是要给箍筋拉弯钩就比较难,因为我们没有实习经验,无法知晓其中的奥秘,只能一样一样的试验,找出好的方法。终于经过我们不断的努力与尝试,找到了有效的方法解决这些箍筋的弯钩难题。对主梁钢筋的绑扎我们都感觉很容易,我们一组人齐心协力很快就解决了,不过要注意的是,铁丝的绑扎必须要稳固。最后老师点评时还说我们组做得最好

很快就到了本次实训的最后一天这一天我们的内容先由老师来对我们简单地讲解几种飞来峡关键的施工技术。然后就是参观飞来峡水利枢纽的总体结构与布置,从总体上得到飞来峡的感性认识。参观各个泄洪闸,了解其作用,并对比泄洪排污两种结构上的不同之处。参观船闸,观察货船过闸全过程,了解船闸工作原理,通过在大坝上看到的实景加深了我们对飞来峡的印象。也通过这一次的经历使我巩固了水利施工的理论知识,加深了对水利行业的认识。

下午学用电焊机,电焊机这个我开始时做的不怎么好,把电悍给粘在铁上拿不开,还真的吓了我一跳,后来小心翼翼地拿着防强光的保护眼睛的“护盾”认真地弄着,很快就掌握了这初步电焊技术。

有些同学为了保护自己的眼睛,所以只是在一旁看着别人做,了解知道怎么做但是没做,还有不少同学因没注意穿了短裤,当时没什么,可是回来后,才发现两腿给电悍强光给映射了变得通红。

一个星期的建筑工程施工实习就这样结束了,在这一星期的时间里,我付出了也收获了,我品尝到失败的泪水也体会到任务完成的喜悦。

通过一周以来的实习,通过实习,使我学到了很多实习知识。所谓实习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参观,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建筑施工的施工过程,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的施工知识和施工实际经验。

这次实训的经历也让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一种与在天河校区不同的生活。位于飞来峡的实训基地比较偏僻,除了附近守护飞来峡水利枢纽的部队驻兵以及三三两两的几户住宅,就什么也没有了。白天工作倒是还好不觉得有什么不同,可是夜幕降临,我们就显得无聊起来。晚上就是呆在宿舍里一众人聚在一起打扑克。

从这次实训之中我体验到了社会生活至少也是半个社会生活的辛酸苦辣吧。我也深深的体会到一个工程想要做的好、质量有保证,就必须提高施工人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只有他们认识到了工程质量的重要性,他们才能真正地做好工作,加快工程进度。在这样的条件下,施工员们才能真正开展工作,不至于像我实习时遇到问题往往有些束手无策。

扎钢筋实训总结篇4

关键词:钢筋工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abstract:thequalityofconstructionprojectsforsteelstructureengineeringqualityrelationshipisverybig,sostressedinconstructionprocesscontrol,partialtothefullconstructionofreinforcingsupervisionandcomprehensiveinspectionprocess,controlthekeyinanchorage,joint,seismicregulations,reinforcedlocation,protectionlayer,andsoon.thispapersummarizesthebuildingwithanengineeringexamplesteelliftingprojectconstructiontechniqueandqualitycontrolpoints,areferenceforthesimilarproject.

Keywords:reinforcingbarengineering;Buildingengineering;Constructiontechnology;Qualitycontrol

中图分类号:o2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与钢筋工程施工重点

1.1工程概况

某职业学校教学、实训大楼工程占地面积1846㎡,总建筑面积为13981㎡,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均为12878㎡,地下建筑面积为1075㎡。

1.2钢筋工程施工重点

1.2.1本工程钢筋在场内集中加工。

1.2.2结构主次梁截面大,数量多,梁内钢筋排列紧密,钢筋的下料长度和加工尺寸的准确性将是影响施工速度和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1.2.3钢筋规格、型号、品种繁多,钢筋的加工制作、领料使用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避免混用错用。

1.2.4结构中构造节点多,施工复杂,主要包括变截面楼板、变截面梁、弧形梁、结构开洞等。

2钢筋分项工程施工技术及要点

2.1底板钢筋绑扎

钢筋接头采用直螺纹连接。底板下层钢筋采用混凝土垫块,侧边钢筋优先采用塑料垫块,上层钢筋采用钢筋马凳支撑。钢筋接头位置、同一截面接头数量、搭接长度等满足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

2.1.1工艺流程

钢筋位置弹线搭设反梁钢筋承托架吊运钢筋铺设反梁上铁及箍筋穿反梁下铁铺放底板钢筋下铁底板下铁钢筋绑扎放置马凳铁铺放底板钢筋上铁底板上层钢筋绑扎插墙、柱钢筋

2.1.2操作要点

1)防水保护层混凝土达到强度值后,在防水保护层上按图纸弹线,要求弹出柱、墙边线、柱墩、中线和集水坑、电梯井坑的轮廓线,并将墙体孔洞位置测放在防水保护层上并做出明显标记。

2)钢筋绑扎顺序:先绑扎集水坑及电梯井坑内的钢筋,然后再绑扎筏板基础下铁及上铁钢筋,最后是墙柱插筋及预埋件安装。钢筋绑扎方向:顺流水段施工方向。

3)在垫层上划出筏板钢筋分档标记,然后依据该标记摆放钢筋。纵横钢筋用绑扎丝逐点绑扎牢固。

4)绑扎钢筋时,靠近两行的相交点,全部扎牢,中间部分的相交点梅花型绑扎,保证受力钢筋不位移,对于双向受力的钢筋全部扎牢,不得跳扣绑扎。

5)根据测量人员弹好的墙、柱位置线进行预埋插筋墙、柱主筋插铁伸入基础深度、型号、规格、数量、间距要符合设计要求,并绑扎牢固,位置准确无误,为了保证柱子插筋位置的正确,上部分绑扎二道箍筋,四周用钢筋临时斜撑固定。

6)对于墙体暗柱、墙体插筋,底板内部绑扎两道与墙插筋相同的水平筋固定预埋插筋,上部绑扎两道水平筋固定预埋插筋,确保位置准确。

7)钢筋支撑:底板下层钢筋采用混凝土垫块,呈梅花形布置,纵横间距不大于600mm;底板上层钢筋采用φ25钢筋焊制的支脚支撑,1500mm×1500mm梅花形布置,对于1500以上及厚度较大的柱墩,支撑应采用直立d=28mm钢筋制作,间距1000,梅花型布置。高度为板或梁厚减去上下皮钢筋直径和上下保护层厚。马凳应在底板上铁绑扎前在适当位置摆放。

2.2墙体钢筋绑扎

2.2.1施工顺序

弹位置线校正预埋插筋绑扎暗柱或附墙柱钢筋画钢筋分档线绑定位横筋画竖筋分档标志绑扎竖向筋绑扎水平筋加拉钩套塑料垫块检查

2.2.2操作要点

1)在混凝土板上弹出墙身及门窗洞口位置线,再次校正预留钢筋。如有移位时,按规定认真处理。

2)墙体钢筋直径≥20采用直螺纹连接,直径<20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每根钢筋的接头相互错开,同截面的接头率不应大于50%。

3)绑扎钢筋时,先绑2-4根竖筋,并画好横筋分档标志,然后在下部及齐胸处两根横筋定位,并画好竖筋分档标志。先绑横筋后竖筋,横筋在外,竖筋在内。绑扎墙竖向受力钢筋时,吊正后再绑扣,绑扣时钢筋交叉点全部扎牢,凡是搭接处绑扎三个扣,以免不牢固发生变形,绑扎铅丝朝内。

4)绑扎墙体钢筋时,水平筋拉通线,竖筋吊垂线,做到横平竖直。

5)墙体钢筋定位靠钢筋定距框(见图1),可以保证所有墙主筋间距准确全部到位,保证保护层完全正确。

图1墙体钢筋间距控制示意图

6)墙体保护层厚度通过采用垫块及定距框来控制柱钢筋的保护层的厚度,以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见图2。

图2墙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

7)墙体钢筋保护层采用标准塑料垫块,垫块使用前经过认真挑选,分规格存放,做好标识,注明规格及使用部位,绑扎时逐一检查,确保绑扎牢固。塑料垫块呈梅花状,间距为600mm×600mm。

2.3柱钢筋绑扎

2.3.1工艺流程

测放柱位置控制线、标高控制线套入柱箍筋柱筋直螺纹连接箍筋绑扎套塑料卡或垫块检查

2.3.2操作要点

1)框架柱接头形式采用直螺纹连接,每根钢筋的接头相互错开,同截面的接头率不应大于50%。

2)在框架柱的主筋连接之前,按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柱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搭接筋上,然后立柱子竖向钢筋,在搭接长度内绑扣不少于3个,绑扣向柱中心,主筋连接完毕后,在主筋上标注分档线将箍筋就位绑扎。

3)钢筋绑扎到位,并保证保护层厚度尺寸,在框架柱钢筋绑扎过程中,采用定位箍进行四次定位。

2.4梁钢筋绑扎

2.4.1施工顺序

主梁钢筋次梁钢筋短向楼板下筋长向楼板下筋楼板负弯矩筋楼板分布筋(架马凳)绑扎楼梯钢筋检查

2.4.2操作要点

梁筋在绑扎时,接头位置、错开、伸入中间节点的锚固长度及伸过中心线的长度均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并应特别注意节点钢筋的安装顺序。

当梁内钢筋需分层设置时,采用与主筋同规格且大于Ф25的钢筋做分隔钢筋,见图3。

图3多层钢筋分隔示意图

绑扎箍筋时,绑梁上部纵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绑扎,箍筋弯钩叠合处,在梁中交错绑扎,箍筋弯钩为135º,平直长度为10d,如做成封闭箍时,单面焊缝长度为10d,梁端第一个箍筋设置在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梁端与柱交接处箍筋加密,其间距及加密区长度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2.5楼板钢筋绑扎

2.5.1工艺流程

在模板上画出板筋分档标记穿板下层铁下层钢筋垫块设置上层钢筋及马凳设置上层钢筋绑扎检查

2.5.2操作要点

1)楼板模板支好后,在顶板上按图纸间距要求弹出楼板钢筋纵横向位置线。绑扎主次梁钢筋,并入模就位。

2)清理模板上面的杂物,用粉笔在模板上划出主筋,分布筋间距。按划好的间距,摆放受力主筋、后放分布筋。预埋件、电线管、预留洞等及时配合安装。在现浇板中有板带梁时,应先绑扎板带梁钢筋,再摆放板钢筋。

3)绑扎钢筋时,采用顺扣或八字扣,除两个筋的相交点应全部绑扎外,其余各点可交错绑扎(双向板相交点须全部绑扎)。在绑扎楼板上网钢筋的同时架设φ12通长钢筋焊制,间距不超过1000mm,支腿间距不超过600mm的钢筋马凳。负弯矩钢筋每个相交点均绑扎。板下层筋垫块采用水泥砂浆垫块,纵横间距不超过800mm,呈梅花状布置。

4)洞边加强筋:除图纸中已注明加强筋的洞口外,直径不大于30mm的圆洞及变长不大于300×300mm的方洞,钢筋不得截断,应弯曲绕过,若洞口尺寸超过上述范围却不大于1000mm时,应在洞口四周设加强筋。

2.6钢筋骨架质量检查

钢筋绑扎分项工程允许偏差:

钢筋绑扎完毕后严格按照规范中有关钢筋工程施工质量标准的列项进行检查,实行质量三检制,确保施工质量。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钢筋分项工程是结构安全的主要分项工程,对整个工程来说钢筋分项工程是重中之重。因此,只有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才能搞好钢筋分项工程的施工和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版)

[2]JGJ107-2003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扎钢筋实训总结篇5

关键词:钢筋质量控制

为了保质保量完成房屋建筑的主体结构,钢筋工程是其保证结构安全的主要工序,也是主体质量控制的重点。而钢筋混凝土工程中又以制作安装过程为重点,国家质监站对工程质量的监督重点也在于此,为完成钢筋工程这一重要工序,大概要从进材、检测、制作、安装、保护等几个方面加以控制,才能生产出合格的建筑主体工程,现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经验,一一罗列了的以下几个节点,是钢筋工程质量控制要点。

一、慎选品牌和供货商,对进场钢筋的控制,

钢材是影响钢筋工程质量的直接因素,因此一个合格的钢筋工程,首先用材要合格。而有口碑的品牌钢筋,质量上大都能得到保障,因此选择信誉良好的钢筋品牌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首要任务。一般建设方对工程用材也很看重,会在工程招投标及签定施工合同时,指定几种品牌的钢筋,供施工方选择使用。

二、现场抽样,对钢材的质量控制

使用的钢筋不仅要有产品合格证,还要在进场时对钢筋进行现场抽样检测。现场检测的目的是为了杜绝不法供货商以次充好,或偷梁变柱,给工程带来质量隐患,从源头上预防质量事故。钢筋原材料检验时,要划分检验批,检验批是由同一牌号、同一炉罐号、同一规格的钢筋组成,每批重量不大于60t。以热轧带肋、热轧光圆钢筋为例,要符合GB1499-2008《钢筋混凝土用钢》规范。其主要检测项目有4种:①对拉伸项目的检测,在检验批中任选2根钢筋切取,长度大约为450mm进行检测;②对冷弯顶目的检测,在检验批中任选2根钢筋切取,长度大约为350mm进行检测;③对钢筋尺寸偏差的检测,可以通过目测,对检验批中的钢筋逐支检查。④对钢筋重量的检测,从每检验批中不少于5根的不同钢筋上截取,长度不小于500mm。

三、精确计算下料,对钢筋制作的控制

钢材检测合格后,就要根据施工图计算下料尺寸。要想下料精准,就要要求施工班组有较强的识图能力和计算能力。这与预算中钢筋工程量的计算是不同的,预算主要是计算钢筋的重量,确定工程的造价,它的计算尺寸不能用于现场上的钢筋安装。而钢筋工所出具的《钢筋配料单》,才可作为现场下料的依据,同时也是绑扎安装、交付验收等的书面依据。下料计算不仅是长度的计算,还要根据实际进材的规格尺寸,设计要求的钢筋连接方式以及结合现行的施工规范综合考虑的计算,包括钢筋接头数量、搭接长度等均要通盘考虑,有时候还需要考虑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如果是分段施工还要考虑两个流水段之间的钢筋搭接。所以需要钢筋下料人员对钢筋的摆放位置及形式相当清楚,并且对施工流程非常了解。例如:混凝土柱、墙竖向构件基础插筋、上下层间钢筋的搭接长度,人工挖孔桩中的螺旋封闭箍筋的首尾搭接,均要计算在下料长度内。如果钢筋进料长度相对于设计布筋长度较短而产生的钢筋搭接属于设计未规定的搭接,象一个50米长的筏形基础,一根主筋中间需要产生多少根钢筋的搭接,施工下料就要考虑进去,以免下料长度不够,安装就会有缺陷。再比如,一个矩形箍筋,截面宽、截面高、钢筋保护层厚度及两个135°弯钩,和那三个90°直弯,下料长度时都要统统计算,否则没法用于安装。钢筋下料是钢筋工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控制要点就是要全面熟悉图纸,精准统计钢筋的规格尺寸和大小,还要知晓规范要求,优化下料,尽量节省钢材。当然,在钢筋下料前,必需注意要将锈蚀的钢筋表面清理干净,若发现有片状、颗粒状、老锈或损伤的钢筋是不能使用的。钢筋下料后还应及时检查尺寸的偏差。

四、归类堆放,对钢筋保护

钢筋进场后,要做好标识,规格、品种等要分类堆放,钢筋标牌要由专人发放。防止因钢筋混淆而用错钢筋,给工程质量带来不可预料的损失。当然钢筋进场前,首先要对堆场进行硬化,并设有排水坡度。堆放时,钢筋下面应垫有木枋或用钢管搭设的架子,如果钢筋进场较早,由于各种原因暂时长时间不用,就要做好防雨措施,防止钢筋因露天堆放,加重加快了其锈蚀程度,影响了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裹握力,而钢筋锈蚀也会减少其有效截面,影响到钢筋的强度。

五、分部位吊装,防止混淆

钢筋下料完毕,需要进行安装时,要按使用部位,分段组合好各类钢筋,再进行吊装,只有分类正确才不会给工程造成质量事故,也会大大地提高施工效率,同时要注意新浇楼板未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时,不要因为赶工期,而急于将钢筋吊放在新浇楼板上,这对主体结构也会有影响。

六、正确理解设计意图,对安装质量的控制

钢筋安装在钢筋工程中也是一道重要的工序,良好的产品质量需要有良好的安装质量配合,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钢筋工程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应标准行业规范和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这是安装合格工程的基本条件。

在严格照图施工的前提下,还要正确理解设计意图,熟悉规范要求,注意安装的方式方法和先后次序,否则安装出来的钢筋工程往往满足不了设计要求。例如在钢筋安装中,如何正确安装附加箍筋,正确的做法是:主次梁交接处主梁应先绑扎基本箍筋后,再按设计图纸要求,绑扎附加箍筋,框架节点核心区箍筋间距肢数应先定位核心区的箍筋肢数,后绑扎梁筋,最后调整箍筋间距。而在实际工程中,由于对设计意图理解不够,对规范要求不熟悉,往往成型的钢筋中出现了漏加箍筋的情况。再如,对钢筋柱的检查中发现:有的单肢箍弯钩没有达到设计要求的135°,这是因为单肢箍是事先弯成90°的,柱筋安装好后再挂上去,安装后又没有对单肢箍进行第二次扳弯,即便是有的进行了第二次扳弯都达不到设计要求的135°,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单肢箍一次成型,在安装柱筋时随封闭箍一起套箍,而不是最后再挂单肢箍。有时候钢筋过多过密,不注意安装的先后次序,也会造成有些工作无法完成。在检查梁的底部钢筋时,就会发现有的底部钢筋往往漏扎,这是因为先绑扎了上部筋,最后因钢筋过密无法进行下部筋的绑扎,正确的做法是:先不关梁的侧模,或者是将钢筋梁抬起,先将下部钢筋全部绑扎好后,再进行上部钢筋的绑扎,否则,等上部钢筋全部成型后,下部筋也就无法再进行绑扎了。钢筋工程中钢筋漏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质量问题,它不能使钢筋骨架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又如何能达到设计的效果呢?这样的钢筋整改起来也相当的麻烦。

七、总结经验,预防质量通病

钢筋工程中比较常见的质量通病有:钢筋表面锈蚀;混凝土柱子预留外伸的钢筋发生错位;绑扎节点扎丝松脱;钢筋保护层不满足设计要求;有抗震要求的135°箍筋弯钩漏弯;钢筋焊接接头纹路错位或偏心;钢筋搭接焊不符焊接规定;双层板筋没有设马凳铁或马凳铁设得过稀,或被踩弯或没有按不同板厚选择马凳铁,不能保证设计要求的保护层厚度等。

要避免钢筋工程中的质量通病,就要认真总结,吸取教训,积累经验,找到消除质量通病的对策。如钢材应按建设方指定的符合要求品牌采购;对锈蚀严重、带有颗粒状或片状的老锈钢筋不得使用;浇筑混凝土前对伸出板面的柱筋应认真核对位置,并至少要绑扎两个箍筋来固定,以防浇筑混凝土时发生错位;铁丝绑扎应尽量选用不易松脱的绑扎形式,如果有松脱情况,要重新绑牢;搭接焊的钢筋应保证两钢筋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再进行施焊;钢筋的保护层应满足设计要求,否则会影响钢筋的耐久性,在安装板筋时要正确选择,要按要求间距设置马凳铁,不得随意搁置。

扎钢筋实训总结篇6

关键字:建筑工程;混凝土;钢筋连接

由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有着强度高、抗震性能好、施工快、经济合理等优点,因而现在大部分建筑中都采用此种结构。在整个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钢筋的连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结构质量和工作效率。选取正确钢筋连接技术,将大大提高钢筋连接的质量,还能降低接头的成本,从而加快施工进度。

一、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钢筋连接技术的主要方法

1钢筋冷挤压连

钢筋冷挤压连接法是把两根待接钢筋的端头先插入一个优质钢套筒,然后用便携式大吨位液压挤压机在侧向加压数道,将两根钢筋连成一体的一种机械连接方法。由于此技术具有热影响区小,挤压工艺能稳定,接头强度高,适应性强等特点,常用于垂直,水平,倾斜,高空,水下等各方位的钢筋连接,还特别用于不可焊钢筋、进口钢筋的连接。但是该技术也有不足之处,现场施工劳动强度大,液压油有污染钢筋的现象,清理比较麻烦。因此在进行施工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操作人员必须是经培训后发给操作证者,否则不得进行此项工作。(2)压接前要清除钢套筒和钢筋压接位的铁锈、油污、泥砂等。钢筋端部要平直,如有弯折必须予以矫直,以保证压接后接头的质量。(3)液压系统中严禁混入杂质,在连接、拆卸超高压软管时,其端部要保护好,不能沾灰尘沙土。(4)挤压连接设备必须操作要求进行操作,按规定要求进行维护保养。

2锥螺纹套筒连接

锥螺纹钢筋接头是利用米制锥螺纹承受轴向力和水平力及密封性能较好的原理,靠机械力把钢筋连接在一起的。锥螺纹套筒连接技术现场连接占用工期短,现场只需要用力矩扳手操作,但不允许搬动设备和拉扯电线。目前,我国的锥螺纹连接技术存在着螺距单一,设备简单化等问题,但是由于锥螺纹连接技术具有施工速度快,连接成本低的特点,因此,在建筑施工中也被广泛推广使用。由于锥螺纹接头的接头处容易受到破坏,加上现场施工时的锥螺纹质量,漏拧或扭紧力矩不准,丝扣松动等对接头强度和变形有很大影响。因此,必须重视锥螺纹接头的现场检验,严格执行行业标准中“接头施工现场检验与验收”的规定。在进行施工作业时,要按照以下要求进行,(1)连接套规格必须与钢筋规格一致;连接钢筋时,必须将力矩板手预先调定到规定的钢筋接头拧紧值,然后拧紧接头,直到扭力扳手发出“咔嗒”响声为止。(2)接完的钢筋接头外露丝扣不得超过一个完整丝扣,连接好的接头必须用油漆作上标记。

3直螺纹连接

直螺纹连接技术就是将待连接钢筋端部的纵肋和横肋用滚丝机采用切削的方法剥掉一部分,然后直接滚轧成普通直螺纹,用特制的直螺纹套筒连接起来,形成钢筋的连接。该技术不仅接头质量稳定可靠,连接强度高,可与挤压接头质量相媲美,而且又有锥螺纹接头施工便捷、速度快的特点。钢筋连接作业开始前及施工过程中,应对每批进场钢筋进行接头连接工艺检验。施工工艺检验要符合以下要求,(1)每种规格钢筋的接头试件不应少于3根。(2)接头试件的钢筋母材应进行抗拉强度试验。(3)3根接头试件的抗拉强度下均不小于该级别钢筋抗拉强度的标准值,同时尚应小于0.9倍钢筋母材的实际抗拉强度。

二、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钢筋连接与安装

1钢筋绑扎连接

钢筋绑扎连接是通过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握裹力来传递应力方式。两根相向受力钢筋分别锚固在搭接连接区段的混凝土中而将力传递给混凝,从而实现钢筋之间应力传递。钢筋绑扎技术具有高度大、占地面积相对较小、钢筋绑扎数量大、类型多、操作面小、安装复杂等特点。钢筋绑扎连接技术根据规范规定的搭接长度(35-45d,d为连接钢筋的直径)一般通过细铁丝绑扎连接传递力。

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同一连接区段内,纵向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梁类、板类及墙类构件,不宜大于25%;

(2)对柱类构件,不宜大于50%;

(3)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对梁类构件,不应大于50%;对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

2电渣压力焊

电渣压力焊利用通电的上、下钢筋和上、下钢筋间的金属丝引然电弧,操纵上、下钢筋间距使电弧稳定燃熔烧化钢筋,待熔化到一定程度后迅速顶压并切断电流使其结晶,从而使上下钢筋熔化为一体。简单地说,就是利用电流通过液体熔渣所产生的电阻热进行焊接的一种熔焊方法。由于电渣压力焊在供电条件差、电压不稳等影响。因此,在雨季或防火要求高的场合应慎用。在进行施工作业时必须要符合以下要求,(1)焊工必须持有效的焊工考试合格证。(2)设备应符合要求焊接夹具应有足够的刚度,在最大允许荷载下应移动灵活,操作方便。(3)电源应符合要求,当电源电压下降大于5%,则不宜进行焊接。(4)作业场地应有命案保护措施,制定和执行安全技术措施加强焊工的劳动保护,防止发生烧伤,触电、火灾、爆炸以及烧坏机器等事件。(5)注意接头位置,注意同一区段内有接头钢筋截面面积的百分比,要调整接头位置后才能施焊。

3闪光对焊

闪光对焊的原理是利用对焊机使两端金属接触,通过低电压的强电流,待金属被加热到一定温度变软后,进行轴向加压顶锻,形成对焊接头。闪光对焊分为连续闪光和预热闪光对焊两种;连续闪光对焊的工艺过程包括:连续闪光和顶锻过程。施焊时,先闭合一次电路,使两根钢筋端面轻微接触,此时端面的间隙中即喷射出火花般熔化的金属微粒---闪光,接着徐徐移动钢筋使两端面仍保持轻微接触,形成连接闪兴。当闪光到预定的长度,使钢筋端头加热到将近熔点时,就以一定的压力迅速进行顶锻。先带电顶锻,再元电顶锻到一定长度,焊接接头即告完成。预热闪光对焊是在连续闪光焊前增加一次预热过程,以扩大焊接热影响区。其工艺过程包括:预热、闪光和顶锻过程。施焊时先闭合电源,然后使两根钢筋端面交替地接触和分开,这时钢筋端面的间隙中发出断续的闪光,而形成预热过程。当钢筋达到预热温主后进入闪光阶段,附后顶锻而成。

三、结论

目前,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工程设计与施工经验逐渐增多,但在施工方面并没有十分系统的经验总结,选择什么样的钢筋连接方式应结合工程结构类型、钢材种类、气候环境等因素的综合考虑,选择综合效益最佳的钢筋连接技术。

参考文献:

扎钢筋实训总结篇7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计算机编程自学热情创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2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是集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设计计算能力和施工实践能力为目标,以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组织教学。使学生通过在学校专业课程的学习,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门课程自身又具有内容多、计算量大、涉及相关学科多等特点,是学生较难掌握的一门课程,学习过程中容易造成学生对该门课程失去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认识,并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知识的渴望,进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现实的问题。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基本构件章节都可以编写小程序来计算,作为从事钢筋混凝土结构教学的教师,在教学中曾经尝试鼓励学生结合课程特点进行了钢筋混凝土计算机编程的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

效果。

1钢筋混凝土编程改变课程考核方式,提高自学热情

混凝土结构课程应注重结构设计能力和施工实践能力的培养,采取考试的方式进行该课程成绩评定虽然能够对学生所学基本知识掌握的程度进行核定,但是并不能很好的体现该课程结构设计能力和施工实践能力的培养。很多考试中能取得高分的学生,常常是课后作业或者习题做得好的学生。而课后作业和习题做得好的学生,在课程设计环节中,又往往表现一般。另一方面,有很多爱提问、回答问题积极、甚至能提出很有新意想法的学生,设计综合能力很强,在考试中往往不能取得很好的分数。笔者结合教学是这样制定成绩评定方式的:期末考试成绩50%+平时成绩20%+程序编写及汇报30%。通过减少考试成绩所占比例和增加编程成绩比例,使得大多数学生有了课程编程的积极性。由于程序的编写需要扎实的钢筋混凝土基本知识,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会更加注重课程基本知识的学习。在钢筋混凝土课程中引入计算机编程技术可以改变课程成绩评定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极大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学热情。

2钢筋混凝土编程要区分难易程度,培养创造能力

并不是每个学生的编程能力都很强,不能把编程激励变成课程学习的包袱和负担。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能力不同,钢筋混凝土计算机编程的程度难易程度要有梯度,编程成果的评定要多元化,既能面向大多数学生,又有利于发展优等生的高级思维品质。教师在教学安排中对钢筋混凝土计算机编程任务需进行难易区分,凡能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构件承载力计算、受弯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拉构件承载力计算、受扭承载力计算)之一的计算机编程即视为合格,能进行多个基本构件编程即视为良好,能进行结构综合设计计算编程即视为优秀。鼓励有能力的同学结合课程设计进行柱下独立基础、刚架和肋形搂盖的计算机编程。对于编程能力偏弱的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得到能力的基本训练获得成绩,对于编程能力较好的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得到能力的提高获得好成绩。通过难易区分,大多数同学都能主动积极的学习该课程,根据自身能力量体裁衣有选择地进行程序编写,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3钢筋混凝土编程要处理好课程教学关系,强调基本知识

要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基本教学环节为主,编程为辅,不可本末倒置。钢筋混凝土课程是以理论分析为依据,注重科学试验和工程实践的课程,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与前设课程的知识点联系比较紧密,既有理论推导,又有试验研究;既有公式、计算,又有规范条文。基本概念必须扎实,教材内容包括基本材料的力学性能,弯、剪、扭、压(拉)、预应力等基本构件的受力性能、计算公式及适用条件、计算方法和构造措施。教学内容中基本概念多、公式多、计算多、配筋构造多。所以,掌握扎实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对每一种结构构件,我们可以按照这样一条线索来学习:构件在工程结构中的关系、相关概念和构造措施、基本计算理论、实例分析。教材基本知识的讲解要透彻,要训练学生熟练掌握该课程基本知识和技能,这是编程训练的基础。因此不能因为课程成绩评定中考试成绩比例的下降就注重编程而放松基本教学环节,结果是程序没编好,课程基本知识也没掌握,处理好课程教学与编程的关系非常重要、不能顾此失彼。

4钢筋混凝土编程提倡团队工作,培养协作精神

钢筋混凝土结构编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其编程需要力学、材料学、混凝土结构学、逻辑学、编程语言等多学科知识。团队协作编程,既强调团队间的协作,又强调学生个体间的创造。强调分工协作,学生团队协作是资料共享、创意交流、相互促进。整个过程有分有合,分是体现学生个体创造力,合是集中团队优势力量解决难题。合理的构建团队合作模式编程小组,既是学生合作的基础,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可根据学生的智力、喜好、性格、心理素质、及自愿组合等情况给学生进行分组。注意合理搭配,将内向的同学与善谈外向的同学组合,将编程能力偏差的与编程能力较好的学生组合,并兼顾男女比例,以保证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互补,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小组合作编程在短期内便能获得成效。如将全班分成六至十组,每小组五到六人。随着课堂教学地不断深入,还可以随时进行合理调整。团队合作编程模式给混凝土结构课程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与激情,在课堂教学时的同时很多同学就课程基本知识及编程问题积极地交流讨论,它有效地改善了课堂内的学习氛围。与此同时,在课外,各个编程小组的同学积极主动的查阅资料交流编程心得体会,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技巧,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参与的团队协作核心理念。经过几次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团队编程合作模式能帮助学生很好的完成编程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5钢筋混凝土编程要注重编程成果总结,培养归纳能力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编程成果总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编程学习的一个关键步骤。有总结才会有提高,才会有进步,从编程个人或小组来说,总结也是不断提高混凝土结构编程水平的一项活动,是混凝土结构编程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混凝土结构课程结束前2周,要求所有参与混凝土结构编程的同学和小组提交混凝土结构编程成果,小组代表在课程结束前课堂上公开汇报交流。混凝土结构课程编程成果可以包含所编程序一份、多媒体演示汇报幻灯片一份、小组分工合作情况、编程心得体会总结等。尤其是编程心得体会总结要体现出收获哪些钢筋混凝土结构知识,存在哪些不足,取得什么经验,如何针对混凝土各种构件不同构件的不同受力特点、不同的计算方法和公式进行编程。编程过程中发现哪些与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特点相关的难题,编程人员如何充分进行分析,采取怎样的应对策略与改进措施,提高今后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编程效率与质量等。钢筋混凝土结构编程成果总结是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将钢筋混凝土结构编程的主要经验、成绩与效果等作文字概括;还可以适当将其做成种种直观、可视的图表。通过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编程总结,学生充分整理所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编程工作材料、熟悉掌握了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主要知识,将钢筋混凝土结构编程工作汇总归类和条理化,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6结语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计算机编程,坚持以能力培养为目标,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几轮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引导学生进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机编程的方法和规律,将计算机编程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教学相结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该课程中引入计算机编程能够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基本知识,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学热情、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归纳总结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钢筋混凝土结构[m].河海大学出版社.

[2]任凤鸣,袁兵.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的教学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23-124.

[3]蔡健,陈庆军,黄炎生.混凝土结构理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8(5):65-68.

扎钢筋实训总结篇8

【关键词】钢筋工程;施工;质量控制

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一个分项工程,钢筋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是建筑工程综合质量的重要指标。然由于我国建筑施工队伍鱼龙混杂,建设监管也存在一定缺陷,导致钢筋工程普遍存在质量问题,从下料、加工、绑扎、安装到检验查收诸多环节中仍存在质量隐患。现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就钢筋工程质量控制要点进行粗浅探讨,以供参考。

1、钢筋工程难点分析

1.1基础结构中,集水坑及电梯基坑数量大,底板标高变化大,局部钢筋布局繁密。基础板、梁结构形式复杂,构件尺寸大,配筋直径大且密集、相互穿插多,间距小绑扎难。地上框架结构中主次梁、井字梁交叠部位较多,钢筋密集、相互穿插困难。

1.2结构工程中用钢量大,结构种类繁杂(如基础、梁、楼板、暗柱、框架柱、墙体插筋等),加上钢筋翻样、钢筋原材进场与堆放、钢筋加工、钢筋领料、现场施工等工序繁杂,现场管理难度大。

1.3结构施工中预埋件数量大,且要求位置精确。框架柱、剪力墙等竖向结构在底板生根时要求插筋位置准确,安放牢固,以上种种均要求在钢筋工程施工时,不但预埋位置要精确,且加固措施要好。

1.4钢管柱的钢筋穿插与锚固也是施工中的一大难点,为保证施工质量,施工前要编制单独的技术措施。

2、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2.1钢筋原材料方面

1)由于钢筋原材料进货渠道的复杂性,常有实物与供货单不符的情况发生;2)工程抗震结构所用钢筋强度的实测值与项目漏检复合;3)送检原材料取样不实,导致发生假证情况;4)一些工作人员,没有规范、标准地存放施工现场原材料。

2.2钢筋加工方面

钢筋加工环节含除锈、调整、下料切断、弯曲成型等四大工序,在这几大工序中,常出现工作人员不按要求剪钢筋,导致钢筋成型后尺寸无法达到相应标准要求。

2.3钢筋连接方面

常出现的问题有钢筋连接质量不佳、绑扎搭接长度不足、没有按照相应要求在梁柱纵向受力钢筋搭接范围内对箍筋进行加密,等等。

2.4钢筋绑扎安装方面

1)某些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施工,导致绑扎网片斜扭,且骨架吊装有或多或少的变形;2)平板中的钢筋混凝土的保护层没有达到相应标准要求;3)钢筋绑扎搭接接头有松动;4)柱箍筋接头的位置出现同向现象,等等。

3、质量控制措施

3.1钢筋原材质量控制

1)优选供应商。在进行多方市场调查的基础上优选供货能力稳定、服务好、信誉佳的企业作为钢筋原材供应商,切忌因价格因素而乱进材料。2)制定严格的材料进场报审制度,每次材料进场都要先向现场监理方报备,对钢筋合格证与标牌进行严格审查,仔细核对厂标、钢号、炉罐号及规格,检查钢筋外观质量,严禁不合格材料进场。3)制定严格的材料抽样检验及使用审批制度。依照国家现行有关技术标准及规范要求,对材料进行现场取样,确保试样(件)的可靠真实,合格后方可进行加工及绑扎,不用不合格材料。4)严格钢筋保管制度。钢筋进入施工现场后,为方便查找提取,应严格按批次规格、牌号、直径、长度挂牌存放,并做好数量明细。钢筋存放点最好是仓库式料棚,若条件不具备则需选择地势高、土质坚实、平坦的露天场地存放,为防钢筋被锈蚀污染,应用垫木垫于钢筋下方,离地距离≥200mm。

3.2钢筋加工质量控制

钢筋加工主要含调直、切断及弯曲成型等工艺,施工中要抓好如下几点:1)钢筋调直时为了避免对其表面造成过度损伤,钢筋穿过调直机压辊后要对调直机上下压辊间隙加以控制,以2~3mm为宜。调直时可结合钢筋自身性能及调直模的磨损情况,通过试验确定调直模的偏移量,从未有效保证调直质量。2)切断时为确保钢筋尺寸准确,要将定尺卡板的紧固螺丝拧紧,并将钢筋切断机的固定刀片和冲切刀片间的水平间隙调好。3)弯曲成型时要确保成型钢筋尺寸准确,并加强配料及下料管理,并根据实际情况及经验预先确定钢筋的下料长度调整值,并制订切实可行的画线程序以保证下料画线准确,对大批量弯曲或是形状较复杂的钢筋,要通过试弯确定合适的操作参数。

3.3钢筋连接施工质量控制

1)机械连接、焊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按受拉区≤50%进行控制,若钢筋数量为单数,则百分率可略大,受压区可忽略。2)绑扎接头面积百分率应按受拉钢筋梁、板、墙类≤25%控制,柱≤50%。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除了梁受拉钢筋需控制在50%以内外,其他构件可结合实际情况适当放宽。因此50%为梁受拉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的基本底线,不可超过而其他构件则适当放宽,但其前提是满足搭接长度要求。如为了方便施工,可对柱子钢筋(由于是构造柱)设置一个搭接接头。3)对上述钢筋连接中的质量问题,若是返工损失较大或难度较大,可增设1~2根直径略小于原主筋的补强短钢筋,绑扎搭接范围内缺漏的箍筋,可采用开门式拼箍或焊接箍筋补足。

3.4钢筋绑扎安装质量控制

1)钢筋绑扎安装是钢筋分项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钢筋安装时要先应根据设计图纸对受力钢筋的级别、品种、规格、数量、长度等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尤其注意负筋位置。2)框架梁钢筋锚入柱内长度不足是施工中常见现象,因此对于屋面框架梁和边柱的锚固构造要特别留意,同时要重视某些工程中设置转换层处的框支梁锚入柱内的构造。3)在悬挑梁检查中经常发现悬挑梁上下排钢筋不到边、第二排钢筋不足0.75L、悬挑梁面筋锚固长度不够等现象,因此施工中要尤其注重对悬挑部分钢筋安装的施工及检查。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对受力钢筋保护层有严格要求,为确保保护层厚度,应用砂浆垫块或塑料定位卡固定钢筋骨架,并根据设计要求的保护层厚度来确定。对于双向双层板钢筋,要垫铁马凳、梅花状布置,间距以≤lm为宜,以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性。浇注混凝土时若发现保护层尺寸不准,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补救。

3.5质量检查验收方法的控制

为掌握好钢筋工程质量动态,及时发现质量隐患,要严格其质量的检查,将质量检查工作贯穿于钢筋施工全过程。要按照工程质量检查的依据、内容及质量标准,结合工程质量的三检制,采取直观检查、实测检查、仪器测试等方法做好检查工作。由于钢筋工程是隐蔽工程,因此为了方便查验,在浇注混凝土前应对钢筋及预埋件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做好工程记录。检查的主要内容具体如下:纵向受力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是否正确,尤其注意检查负弯矩钢筋的位置;钢筋的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接头面积百分率是否符合规定;箍筋、横向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间距及预埋件的规格、数量、位置等是否符合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钢筋骨架或网片是否牢固,有无变形、松脱和开焊,等等。

总之,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结构面广量大,其中的钢筋又是承重构件的骨架,因此钢筋工程的施工质量对整个建筑工程质量而言是重中之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我们要严格规范施工程序,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严格管理,层层把关,尽可能地减少甚至消除质量问题,进而为房屋建筑工程创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扎钢筋实训总结篇9

关键词:沉箱,现场预制,施工技术

1、工程概况

鸿山热电厂煤码头沉箱共有25个,沉箱重2198t,高17.3m,长17.5m,宽14.0m,底板厚0.6m,前后趾宽各1.0m,箱内设有12个格仓,箱体墙厚0.35m~0.40m,隔壁厚0.2m。沉箱安排在现场分层预制,工期7个月,要求每月预制4个,预制质量等级优良。

表1-1沉箱规格、数量表

构件型号外型尺寸()单件方量(m3)单件自重(t)设计件数

沉箱甲17500×16000×17300879.22219810件

沉箱甲117500×16000×17300879.2221989件

沉箱甲217500×16000×17300879.2221982件

沉箱甲317500×16000×17300879.2221981件

沉箱乙17500×16000×17300879.2221981件

沉箱乙117500×16000×17300879.2221981件

沉箱丙19500×16000×17300906.0922651件

合计砼:22007.37m3

2、总体施工方案

2.1场地规划建设

预制场地选址须满足以下4个基本条件:

(1)场地面积满足生产要求,水、电、道路能通到位;

(2)地基经过短期简易处理后承载力能满足要求;

(3)沉箱出运码头前沿水深及航道能满足安装船组吃水要求,出运码头与沉箱安装现场距离经济合理;

(4)充分考虑预制场周边海域水文气象的影响因素。

2.2平面规划

鸿山电厂陆域回填砂地二期预留区场地能满足上述条件要求,可作为沉箱临时预制场。预制场占地面积约2万m2,其中混凝土搅拌站占地4000m2。主要由现场办公区、班组候工区、沉箱预制区、存放区、钢筋堆放区、加工区等组成(见附图1)。

(1)在原回填砂层上再回填厚1.0m的块石层作为预制场地的基础层,其中,预制区及存放区场地经过强夯处理。

(2)预制区采用C30砼板(结构配筋,厚0.3m)作为预制底模基础,预制区布设5个砼底胎模,胎模间距5m,满足装载机能在底模间进行填砂、清砂或吊运等机械作业,满足沉箱模板能临时存放于底模间,从而减少模板吊运距离,提高工效。

(3)预制区内布设1台电动行走机构式门机(净跨30m、净高24m),结构为钢管式立柱、桁架式横梁,横梁顶部配置30t卷扬机行车主钩1台,16t电动葫芦副钩2台,主钩用于外模的安拆,副钩用于内模及平台的安拆。

(4)存放区内布设5个沉箱临时存放位,存放位置浇筑“回”字形砼基础(宽1.5m、厚0.3m),以确保沉箱支垫枕木均匀受力,基础内部区域铺设碎石与石屑硬化整平。

(5)塔吊作业线布设在钢筋加工区与沉箱预制区中间,用于钢筋的卸料、吊运、网片安装,塔吊起重能力80t,满足吊运成捆原材(3t)及网片(2t)到预制沉箱各位置。

(6)场内通道采用C30砼路面,并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

3、沉箱预制主要施工方法

根据沉箱的外形尺寸、门机起吊能力确定沉箱分层预制工艺,本工程沉箱高度17.3m,整个沉箱分成:底层1层,高4.0m,标准层4层,高均为3.5m。

3.1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由活动底模、外模、内模、砼浇筑平台等组成,按照施工总体计划安排,现场配置5个活动式内模、1套底层外模、1套底层内模、2套标准层外模、1套标准层内模。

3.1.1活动底模

底模基础为C30砼板,结构配筋,厚0.3m,砼板面应压光平整,偏差控制在10mm以内。底模由25号、23号工字钢对锁成封闭框架式结构,内设8个承重钢搁梁形成的隔仓(见附图2)。根据搬运沉箱所需气囊条数与尺寸确定隔仓数量,隔仓内填充砂经灌水、振捣密实后作平整度处理,形成一密实工作面之后,再先后铺上光面胶合板与纤维板。由于隔仓封头采用23号工字钢,安装时通过底部调节螺栓调高至与隔仓工字钢顶面平,拆除时通过调节螺栓,使工字钢与沉箱底面分开,便于拆除;胶合板需平铺在工字钢顶面,其边缘与填砂交接处断开,确保底模掏完砂后能取出胶合板。

3.1.2沉箱外模附图2:活动底模结构示意图

一套外模由4片钢模板组成,即左、右侧模和前、后模。外模板为桁架式钢模板,模板面为5mm厚钢板,模板桁架围柃为[10槽钢,设有上、下操作平台和栏杆。

3.1.3沉箱内模

一套内模共有12件框架式内模板组成,框架式内模板通过内框架组成一个整体。

3.1.4模板安拆

底层模板安拆流程为:工字钢铺设填砂灌水振实胶合板铺设纤维

附图3:标准层模板安装示意图

板铺底钢筋绑扎内模支撑墩安放外模安装底板砼浇注内模安装调整安装浇筑平台墙体砼浇注拆内模拆外模(见附图3)。底层外模板为墙包底工艺型式,下部通过预留在砼底模面上的孔洞结合千斤顶加固,上部预设圆台螺母,作为上层外模承重及紧固之用。底层内模安置在预先埋设在底板内的砼支撑墩上,内模板上部预设锲型预留孔,作为上层内模托架定位支撑之用。标准层模板安拆流程为:安装内模安装外模安装浇筑平台砼浇筑拆内模拆外模。

内模安装时应通过内框架底部的托架支撑在沉箱内墙砼预留的孔洞上,模板底部由活动式顶撑固定并与砼表面接触紧密,通过对拉件调整模板面

垂直度,上紧上口拉条,安放倒角模板、预埋件,之后检查各内模平面尺寸,垂直度及标高。外模安装时,将外拉条与预设在沉箱外墙的圆台螺母全部拧紧,使得模板下部200mm与下层砼墙体面接触紧密,外模止浆措施采用嵌入固定在外模上截面长宽25×25mm的硅橡胶条止浆工艺,四榀外模之间通过设置在桁架上的对锁拉条连成整体,当上口拉条与内模拉紧固定好之后,门机才可脱钩。安装前认真清理干净模板面上的砼残渣,并均匀涂刷脱模剂,脱模剂采用新机油与新柴油按1:3兑制而成。模板安装后,其平面尺寸,垂直度应符合规范要求,模板的支撑点应有牢固的强度,保证其变形控制在规范允许范围内。

3.2钢筋工程

3.2.1钢筋加工

所有钢筋加工均按分层长度要求下料,钢筋制作长度大于原料长度时采用预热闪光接触对焊接长。所有钢筋原材料按产地、炉号、是否经检验证明合格与否等项目作醒目标识,按不同规格型号分堆备用。

3.2.2钢筋绑扎

底层钢筋绑扎流程:铺底放线绑扎底板下层钢筋支设保护层垫块绑扎底板架立筋绑扎底板上层钢筋绑扎隔墙钢筋绑扎外墙及前后趾钢筋。

标准层钢筋绑扎流程:安装仓内工作平台调整下层外露钢筋由里到外依次安装绑扎纵隔墙及墙体钢筋穿绑横隔墙钢筋绑扎墙体加强筋、角筋。标准层钢筋的安装绑扎应与拆模互相协调,即拆除内模后,立即安装仓内工作平台,利用外模作为钢筋安装绑扎外脚手架,钢筋绑扎验收合格后再拆除外模。

3.2.3钢筋保护层支垫

钢筋保护层厚度有50mm、40mm、30mm等3种规格,保护层垫块采用砂浆预制,垫块强度强度比沉箱高一等级即m45,垫层为锥台形,以减少与模板面的接触。垫层梅花形布设,横纵向间距1.0m。钢筋绑扎铅丝头应向里按倒,不得伸向钢筋保护层。

3.3混凝土工程

3.3.1混凝土浇筑工艺

沉箱砼强度为C40,施工配合比按泵送砼设计。现场配置1台汽车泵、1台拖泵、2台8m3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底板及底层砼由汽车泵泵送入模,标准层砼由拖泵泵送入模。底层砼浇筑工艺:浇筑底板砼(4小时)安装底层内模(3小时)安装浇筑平台(1小时)浇筑底层砼(4小时),底层砼浇筑时间总预计12小时,每层内模上设有一浇筑平台,平台四边缘做成斜坡形,便于砼入模。由于沉箱公共隔墙的存在,因此浇注时砼输送软管按一定的路线移动,以利砼浇筑和防止模板偏移。砼浇筑采用水平分层浇筑的方式进行,分层厚度为0.5m,砼振捣采用Φ60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不少于50mm;为避免浇注至顶时浮浆过多,砼应分层减水;前趾部分在外模上开仓口,直接由仓口进料振捣,待砼密实后封口。

3.3.2混凝土养护

沉箱砼采用养护液进行养护,养护液涂刷应均匀并密封砼表面,养护时间在拆模后立即进行;养护由专人负责,施工前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

4、施工质量控制

本工程预制成型沉箱棱角分明、颜色一致、分层顺直、砼表面缺陷及尺寸检测均能达到规范要求;试块强度均达到45mpa;分层交接处通过钻孔取蕊和超声波检测,混凝土强度均达到设计要求。现场主要从3方面加强质量的控制,即人、料、艺。

4.1人员操作质量控制

根据沉箱预制工艺要求,组建不同专业班组,如钢筋班、木工班、砼浇筑班、司机班、起重班等,班组分工明确精细,如钢筋班又分为下料、对焊、弯曲、电焊、绑扎等不同工种,从细节作起,作到操作熟练、规范、标准,不断改进工艺,确保施工质量。

4.2原材料及混凝土质量控制

水泥、粉煤灰、外加剂、钢筋等原材料进场必须有合格证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原材料必须满足《水运工程混混凝土施工规范》JtJ268-96的各项规定。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及施工生产过程中的称量、拌制、运输、浇筑、养护等主要环节应按现行《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J269)的规定进行检查控制。

4.3混凝土水平接缝处理

由于分层施工,上下层之间存在新旧砼结合面,为保证结合面质量,每层混凝土浇注至顶面后,刮去表面浮浆,待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进行冲刷处理,冲刷须保证冲掉表面的砂和浮浆,且石子必须露出1/3高度,且石子不得松动,在浇注下一层混凝土前将施工缝湿润冲洗干净,先浇注20~30厚水泥砂浆,水泥砂浆的水灰比应小于混凝土的水灰比。

5、安全管理与文明施工

安全管理,文明施工应是全员参与,责任明确,全程控制,沟通畅快。

(1)、适当提高劳务承包单价,选择责任心强,施工经验丰富的班组。

(2)、针对沉箱预制工艺特点,组织各班组、各管理岗位开会讨论,共同分析与预测箱预制存在的各项安全隐患,并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施工过程中互相提醒,互相谅解,共同进步,共同创造良好工作氛围,确保安全施工。

(3)、定期组织操作工人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及安全教育,特殊工种需持证上岗,从而减少违章作业、加强安全忧患意识,提高安全预防能力。

(4)、多方位,多角度,人性化,精细化进行安全告之与警示,处处留神,处处小心。

(5)、利用形象直观、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组织施工,预制场内帖挂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安全告之、管理岗位名单等,让所有人能自觉遵守,形成约束。

六、结语

1、沉箱现场预制资源有限,影响因素多,因此,在施工前应认真规划,施工过程中应不断掌握现场施工状况,并将实况与计划进行对比分析,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目标的实现。

2、本工程沉箱预制周期为7天,即活动底模制作1天、底层预制2天、各标准层预制各1天,实现了月预制4个沉箱。本预制场成功实现了各目标,关健在于参建各方目标明确,前期精心策划,过程充分沟通,密切配合,较大挖掘各项生产要素的潜能。

扎钢筋实训总结篇10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0前言

结构转换层是建筑物中不同结构形式相连结的关键点,在整个建筑物结构体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连结纽带作用,转换层具有传力直接、受力明确、造价较节省的优点,在实际中得到了较广泛的推广应用,是目前高层建筑中实现垂直转换最常用的结构形式。如何采取合理的施工方法,保证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是关系到建筑物整体结构质量的重大问题。

1工程概况

某大厦工程总建筑面积18000mm2。地下1层,地上15层,现浇混凝土结构,框架一剪力墙结构,平面几何形状不规则,施工难度大。

该工程的中部的第二层设有局部结构转换层(见图1)。其下为l5.6m×9.3m的大空间,其上为框架结构,五个框架柱ZJ均由所在的转换结构大梁插出。

该转换层共有5根大梁,其跨度大,截面大,配筋也大。以KL1梁为例,其截面为1.2m×3.95m(见图2),梁长17.9m,净跨l3.8m;内配底筋采用φ25ii级钢筋,面筋3排φ25ii级钢筋,两端负弯矩筋φ25ii级钢筋,箍筋φ14φ100ii级钢筋(八肢箍)腰筋梁两侧各25根φ20ii级钢筋,拉筋φ12梁中φ400、梁端φ200。

2转换层施工重点及难点

本工程的施工流程为:二层楼面施工完毕后,测量放线一二层剪力墙、柱钢筋绑扎二层剪力墙、柱模板安装一转换大梁满堂红支撑系统搭设一大梁底模安装一转大梁钢筋绑扎大梁侧模及其他梁板模一剪力墙、柱混凝土浇筑一其他梁板钢。转换层施工中有以下重点和难点:模板支撑系统、钢筋的连接与绑扎、混凝土浇筑及裂缝控制。

因转换梁截面尺寸大,转换层的混凝土与钢筋自重以及施工荷载非常大,因此如何确定转换层梁板模板的支撑系统是转换层施工的重点之一,必须保证支撑系统的承载力和整体稳定性。转换梁的配筋量大、主筋长、布置密,在梁柱节点区钢筋更是纵横交错。因此,如何正确地翻样和下料,保证钢筋位置和数量的正确是钢筋施工的关键。

转换梁的截面较大,梁柱交叉的核心区钢筋纵横交错,钢筋间距小,混凝土自由下落困难,且易产生温度及收缩裂缝。因此,如何保证混凝土顺利浇筑和防止裂缝的产生是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

3模板支撑体系的设计与布置

转换层结构的自重及施工荷载都较大,必须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模板支撑方案,以保证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支撑的牢固性,并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要求搭设。

本工程中支撑楼板的木龙骨采用80mm×80mm松杂木枋,间距450mm,面铺18mm厚胶合板,所有板缝用胶带纸封闭(见图3)。支撑系统采用门式脚手架(宽1200mm,高1700mm,1900mm)加可调底座和顶托,门架间距900~950mm,中间用交叉支撑连接,在两层门架竖向连接处加水平连接杆一道,材料用48mm钢管和扣件。转换大梁的木龙骨采用80×l00mm松杂木枋,间距400mm,为让模板起有效的保水、保温作用,板缝均用胶带纸封闭。支撑系统搭设48mm满堂钢管脚手架,立杆沿梁方向间距500mm,经计算门架及钢管支撑能够满足施工中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要求。对于转换梁的侧模,则沿梁高每隔450mm设水平加固钢管一道,配合对拉螺栓使用。施工前检查大梁侧模的刚度,对拉螺栓紧固件是否牢靠。跨度大于4m的梁应起拱3%*L。为了确保支撑牢固,在筏板基础以上从负二层至负一层设独立支撑,间距500mm,范围同转换层满堂红支撑。首层梁板支撑在转换层顶梁板施工完毕后7d内不允许拆除。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派专人负责看护支撑跑位、支撑挠度、侧模跑位及挠度,随时采取处理措施。从筏板基础以上加支撑可保证结构承载力,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及时采取以下措施处理:

(1)准备180根独立支撑(含可调顶托、底座),防止立杆变形、跑位;

(2)准备120根φ48mm钢管(长2m),防止横杆挠度过大;

(3)准备180套对拉螺栓,施工过程中观察第一根转换大梁侧模的变形情况,如果变形过大,大梁及时增加对拉螺栓进行加固。

4钢筋工程的关键工艺

转换结构大梁的含钢量大,主筋长,布置密,在两梁相交的柱节点区(以ZC为例)布置众多主筋、腰筋、柱筋,主筋还须弯起锚固,众筋“抢位”现象十分突出。任何一根主筋的就位错误,均会造成大量的返工。因此,准确地翻样和下料,合理安放好钢筋就位次序是钢筋施工的关键。

4.1钢筋翻样与下料

(1)钢筋翻样前必须弄清楚设计意图;审核、熟悉设计文件及有关说明:掌握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翻样时要结合实际并考虑方便施工。

(2)考虑到原设计所有大梁的主筋在柱节点区均弯起锚固,无法施工。经设计院同意变更为:大梁的最上一排面筋向下弯并锚固2500mm(即锚至底筋以上);底筋的最下一排主筋尽量靠柱边上弯25d,其余主筋全部取消弯锚,负筋亦不弯起,均伸至弯起筋即可(柱截面大,锚固长度满足要求)。增大了节点空间,为混凝土的灌注和振捣提供了条件。另外KL1、XLl大梁上端350m宽的小梁箍改为开口箍(下开口),锚入大梁35d,以方便施工。

(3)大梁主筋接头全部采用闪光对焊。施工中采取焊工培训、严把材质关和加倍取样送检等措施,确保质量。

(4)梁上部的主筋接头要求设置在跨中1/3跨长内,下部主筋接头要求设在靠近支座1/3跨长内。由于梁内主筋多,主筋下料时,必须考虑并调整好每根钢筋的接头位置,以保证主筋的焊接接头相互错开并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5)为方便钢筋的安装就位,满足上述规范要求,必须对所有梁主筋按就位顺序进行编号。

(6)梁箍筋大,下料时要注意对焊接头位置,避免接头出现在箍筋的弯折处。

4.2钢筋的安装与就位

钢筋安装顺序:搭钢管搁架分层铺设下部纵筋分层吊挂上部纵筋套箍筋放吊筋拆搁架下横杆,下纵筋与箍筋绑扎固定上纵筋与箍筋绑扎固定梁底保护层骨架就位绑扎吊筋、柱节点箍筋+穿负筋、腰筋等。

(1)大梁钢筋的安放在梁底板铺设结束后进行。先在梁底上方搭设临时钢管搁架(搁架立杆支撑在梁两侧的楼板模板上),搁架下横杆高出梁底30~35cm,上横杆比梁面高10~15cm。在搁架下横杆上铺设梁的最下一排纵筋,之后,按放一排横杆(横杆与搁架立杆扣接并贴紧下层纵筋)铺设一排纵筋的原则,铺设完梁下部的全部主筋;在搁架的上横杆上铺设梁最上一排面筋,用φ6钢筋制成的“S”钩在上排面筋上挂起上部第二排纵筋,同样用“S”钩在第二排纵筋上挂起第三排纵筋,直至梁上部纵筋全部逐层挂起;主筋铺设完后,套箍筋、放吊筋:由下而上逐根拆除搁架下横杆,同时将下部纵筋与箍筋绑扎固定:同样由下而上把上部挂起的纵筋与箍筋绑扎固定:放置梁底保护层垫块;松动扣件,放下搁架的上横杆使骨架就位。最后,穿负筋、腰筋、接筋,绑扎新生柱插筋及洞口加固筋。

(2)在梁底模的两端划定出每排20根φ25纵筋的分布位置,同时确定它们各自在柱节点的位置(位于哪两根柱主筋之间),主筋排列必须按次序对号入座。

(3)安装梁纵筋要注意梁与梁之间的协调,按先KL3后其余梁的顺序,纵筋依次交叉穿插,上下交替搁置,以保证主筋在梁内的设计位置。实际施工时KL1、XL1的ho有所减小,箍筋也得相应缩小,即在梁端配制缩尺箍筋。

(4)安装柱节点箍筋时,必须按事先确定的位置和数量,在主筋铺设的同时将柱箍筋放置在各层主筋之间,特大梁钢筋骨架就位后,按由上至下的顺序将柱箍同柱主筋绑扎固定。柱节点箍筋不得少放、漏放。

(5)大梁的上下支撑钢筋在绑扎就位时就要保证其上下对齐形成垂直的钢筋间隙,以便混凝土灌注和振捣。

(6)梁底保护层:鉴于梁钢筋骨架重,底筋高度不一,用细石混凝土和钢丝网片特制了两种厚度的高强度夹丝保护层垫块(以防压碎)。保护层垫块成排布置,统一垫在主筋下,在梁骨架就位前放置好。

5混凝土工程

5.1混凝土的泵送与浇筑

本转换层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部分C50,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运输浇筑,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l5~16cm。为了确保模板支撑架均衡受载、保证支撑系统的整体稳定性,混凝土的浇筑宜采用从中部开始、逐渐向两边扩展的方式进行浇筑。

(1)混凝土浇筑前,应清理干净模板内的杂物,并洒水湿润。

(2)转换层混凝土浇筑根据设计要求一次浇筑完毕,不留施工缝。为防止浇筑过程中产生冷缝或施工缝,要严格按照事先确定的浇筑路线进行浇筑。

(3)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浇筑,每层浇筑厚度控制在500mm左右,每层间隔时间1.5~2h,第一次浇筑混凝土时,只浇筑无转换大梁部分剪力墙,浇筑至梁底10cm位置,有转换大梁部分不浇筑;第二次浇筑混凝土时,有转换大梁部分剪力墙、柱及梁板混凝土一次浇筑完毕,应注意大梁部分必须分层浇筑、分层振捣,每层浇筑厚度不超过50cm。在转换层大梁以下的剪力墙,因钢筋较密,振动棒必须插到位,且应按振动棒的有效范围500mm来控制振捣质量。振动棒插点为梅花状,棒距控制在500mm左右,要求不漏振,不过振,肉眼观察混凝土表面无气泡,不下沉即为振捣密实。在振动棒振不到的部位,应辅助振捣模板,但时间不应过长,或在钢筋密集处用钢钎配合振捣,确保混凝土密实。大梁应分层振捣,同样按振动棒的有效范围来控制振捣质量。

(4)混凝土表面标高的控制。严格控制钢筋绑扎质量,按设计控制好钢筋骨架的标高;混凝土浇筑前,由放线组抄平,在预留插筋上弹出500mm标高控制线,由于转换层面积较大,为确保整个转换层的表面平整度,混凝土收面时要拉通线收面,以控制其表面平整度。

5.2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措施

混凝土的裂缝控制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问题,在转换梁施工中不仅要考虑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引起的干缩裂缝,还必须控制混凝土因为内外温差过大引起的温度裂缝,本工程根据《高层建筑施工手册》计算方法计算,混凝土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满足规定要求,所以仅靠模板保温就能保证转换梁不产生温度裂缝。对于干缩裂缝应采取从原材料、外加剂、混凝土的配制、浇筑、养护等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本工程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混凝土内掺水泥用量10%的UeaH膨胀剂,以补偿混凝土凝结时的收缩。

(2)为防止温度裂缝,在混凝土中加减水剂和磨细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

(3)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施工中要求在满足泵送的基础上尽量用小值,现场实测混凝土坍落度不大于160mm。

(4)为防止混凝土沉降而产生的塑性裂缝,在梁柱相交的核心区混凝土浇筑完毕约1~1.5h后并在初凝前,用直径为35mm的振动棒二次振捣,加强混凝土密实度,提高其抗裂性。楼板混凝土表面应抹光压实,以避免水分大量蒸发而收缩裂缝。

(5)加强养护措施。砼浇筑完毕后,在楼面密铺麻袋,保持湿润。并应重点注意大梁侧模的保水工作,大梁砼浇筑完毕后3d内禁止拆侧模,3d后拆除侧模,混凝土表面应保持湿润。保证混凝土处于潮湿状态养护14d。

6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