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意义和目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3:28:07

实训意义和目总结篇1

关键词:建构主义物流实训实训课程结构

0引言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潮,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亚杰、维果斯金。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情景、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理论的四大要素。在物流实训中创设情景可以使实训的内容贴近实际,学生作为任务主体中有代入感,具有主人翁感,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动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实训中的同组成员之间的协作、交流的学习环境可使学生共享彼此的认知,有利于认知的广泛迁移和深化提高,完成意义建构。下面笔者就物流教学实训活动,从建构主义理论的角度,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构建“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物流专业实训模式”,从课前准备、课程展开、课后评价和课程考核四个方面,阐释物流实训活动的开展和组织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在开展物流实训教学活动前的课前准备不同与传统教学的备课,要求更加细致。教师要事先准备好相关物流实训资料,设计好实践操作步骤,考虑好各环节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分别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作好各准备工作且完成课程设计后,才能顺利地开展物流实训教学,使物流实训教学达到期望的教学目标。具体的工作内容如下:

1.1明确实训教师的地位在开展物流实训活动前,教师应明确其在物流实训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训任务驱动式教学过程中,实训教师应该是一个合格的参与者、指导者。实训教师只有参与各个小组的实训活动,才能了解各小组的进展情况,了解他们的疑惑和难题,给他们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帮助,指导学生在实训中快速成长,实现向职业人的转变。

1.2设计教学情境物流教学中各项目的实训环节中存在很多的角色,如业务员、供应商、入库管理员、出库管理员等,所以开展教学前需要设定好实训活动的背景,让学生基于这个背景来开展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念,使学生基于岗位角色考虑问题,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合格的职业人。如在仓储规划与设计模块中,设定的背景:无锡市新区某仓储企业需要建设一间流通型仓库,假定学生是仓库的管理者,让学生对仓库进行规划设计。

1.3准备实验实习材料物流实训环节中会用到很多的实验实习材料,教师要事先做好准备,根据学生的人数、分组情况、角色类别等情况确定需要准备的材料的类型和数量。

需要准备的材料主要有:①实验实习相关知识点。教师要把该项目模块的知识点汇总,进而形成该实训课程的校编教材。②实验实习相关案例、练习。实训教师要事先准备好教学用的案例和练习。如进出口通关教学中,教师要事先准备好各组需要使用的相关报关材料和报关单证等材料。③实验实习设备。物流实训各模块使用到的物流设备不尽相同,如仓储设施设备模块中需要各式仓储设施设备,自动化立体仓库项目中需要自动化立体仓库。在进行物流实训教学前,要事先检查和调试相关物流实验设备,做好课前准备。④实验实习耗材。在物流实训某些项目中,需要一定量的实验实习耗材,以满足物流实训过程中学生的使用。如仓储包装过程中要准备好纸箱、胶带、胶带切割器等实验实习材料。同时,要确定严格的实训耗材管理制度,物流实训课程开展前和开展后要及时清点相关耗材,登记记录,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耗材使用不足时应及时请购。

1.4设计实训操作步骤。要将物流实训操作细分,分成一个一个步骤,步骤要清晰,描述要准确,易于规范学生的操作。且每个步骤的名称要简短,便于学生记忆。如商品入库操作步骤如下:①货物入库准备,②货物接运,③货物存储货位的确定④装卸搬运,⑤检查验收,⑥入库登记。

2课程展开

实训教师做好了上课前的准备,要进入物流实训教学环节了。要上好物流实训课程,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实习,一个完整的物流实训课程应该由以下结构构成:

2.1情景创设。可以设立教学背景,确定工作岗位,让学生基于这个背景、岗位来开展活动,也可以通过案例导入物流实训教学。

2.2任务驱动。指导教师应该利用探讨性的问题如“我们来实训的目的是什么?”、“实训对我们有什么要求?”、“我们都做了哪些准备呢?”等问题提问学生,提出任务。通过任务让学生了解一个模块要完成哪些任务,进而确定实训目标,由任务驱动学生完成实训操作。

2.3知识点切入。按照实训课题,以知识点的形式讲授物流实训中所需的新知识、新技能,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技能。如:在仓库平面布置规划中,教授仓库平面布置的知识与方法。

知识点切入环节中主要使用到的教学方法是集中指导法。教师对全班或全组的学生,对将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指导。教师需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一定的前瞻性,预期和解决实训中会发现的问题。同时在集中指导过程中,还要对以前的实训进行总结。

2.4教师示范技能操作。示范操作是重要的直观教学形式,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把理论和实际操作联系起来。这是实训教学的重要步骤。教师的示范操作要做到步骤讲授清晰,动作准确。必要时可以让学生按要求重复操作一次。

2.5学生分组及分配角色。根据学校现有的物流实训设备和仪器,组成实训小组,以4-8人为宜,并确定组长。组长负责小组的全局,及时与教师沟通、交流、汇报小组的学习情况。分组完成后,教师应以书面形式,下达任务,分配岗位。分配任务和岗位时,要做到分工到人、记录清楚,明确任务,便于进行任务完成情况点评岗位。在任务安排中要做到因人而异,由组长组织组员自行分配岗位,按岗位分配实训任务,并分配实训所需的工具、仪器、设备、元器件、材料等。下发小组工作表和个人工作表,便于实训完成后对小组和个人进行考核。必要时可对每位学生的操作练习进行时间上的要求。

2.6情境模拟操作。学生在接到任务并分别进行操作练习后,即进入情景模拟操作阶段。这一阶段就是学生通过练习,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分配好了角色,各组进入实践操作环节,学生就位,进行实践操作。各组应演练多次。第一遍演练时,教师可以按步骤,一步一步完成的方式,控制学生操作节奏,找出失误操作,及时纠正。第一遍完成后,应再多演练几遍,巩固教学效果。

情境模拟操作环节中,物流实训教师主要使用的教学方法有个别指导法和巡视指导法。

个别指导法是在物流实训过程中,教师针对每位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技巧过程中出现的个别差异进行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排除实训中出现的困难和障碍,保证学生正确地掌握要领,规范操作步骤。

巡视指导法是在物流实训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对各实训小组及学生的实训作全面的检查和指导。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是检查学生的操作步骤和对学生进行指导。在指导中既要注意共性问题,又要注意个别差异,共性问题采取集中指导,个性问题采取个别指导。

3课后总结

物流实训课题结束后,教师指导应通过物流实训报告内容的填写,对各实训小组进行总结,肯定成绩,交流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提供反馈信息,综合提炼感性知识和经验,进一步加深认识理解。教师要认识到每个学生个体的独立性,课后总结要注意小组总结和个人总结相结合,分别形成小组评价表和个人评价表,便于形成学习信息的反馈和评价。

在进行信息反馈时要注意,提出批评前应有肯定,并让学生有机会答辩和说明。学生提出的问题和意见越具体越好、越明确越好,宜细不宜粗。提出意见的处理重点要集中在可以改进的方面。

4课程考核

物流实训不同与传统教学模式,即有理论知识的讲授,又有实践操作环节,且各项目之间相互存在一定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因此,根据物流实训教学的特殊性,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

4.1根据各项目的完成情况,从小组和个人表现两个方面,分项目对学生进行考评,得出各项目的实训成绩,再按各项目占整个实训课程的比例计算出本学期的综合实训成绩。

4.2期末应对各项目模块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即知识点,进行笔试,得出本学期的理论成绩。

4.3教师应根据学生平时表现给出平时成绩。

4.4总评应采取满分制,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相结合,按理论知识、综合实训、平时成绩三部分,30%、40%、30%的比例得出总评成绩。

4.5考核应采用“理论技能双控制”。即实训操作考核达不到60分(按比例为30分),期末理论考试卷面成绩达不到60分(按比例为18分)者,无论总评成绩是否达到60分,均视为该课程考核不及格。

以上仅为笔者在进行物流实训教学过程中总结的些许经验,物流实训的课程结构及其教学方法还可以在其他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中推广应用。总之,实训教学中,教师应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有效地利用实训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实训教学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向东.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及考核评估实务手册[m].石家庄:河北音像出版社.2004.

[2]陆丽霞.电工实训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方法[J].职业.2006.

实训意义和目总结篇2

1研究方法

1.1制定培训方案

查阅文献,针对在校中医学本科生的实际情况,以卫生部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教材为蓝本,进行修改、筛选和补充,制定在校中医学本科生中医类别全科医学培训方案。

1.2培训对象

在广西中医药大学2009级中医学本科生中医专业、对外中医专业、针灸推拿专业和传统中医专业中随机抽取6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制定的中医全科医学培训方案进行培训。另随机抽取60名未接受中医全科医学培训的学生,作为对照组。

1.3培训方法、目标及内容

(1)方法。采用理论授课、临床实践与社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2)总体目标。通过培训,使学生掌握全科医学概念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特点,运用中医药理论与方法开展中医药预防、养生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健康教育,熟练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

(3)培训内容。①理论授课:由具有丰富临床及教学经验的教师教授《中医全科医学概论》、《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卫生》、《预防医学》等相关课程。②临床实践:主要掌握内、外、妇、儿各科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转诊原则及基本用药,熟悉相关的养生保健、健康教育与康复指导,掌握各科相关的基本技能操作等,将制定中医类别全科医师临床实践手册,在学生大学五年级进行临床实习同时进行,由相关老师进行全程指导和监督。③社区实践:大学五年级实习期间,安排培训对象到我校附属医院相关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进行实习,由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老师带教,要求掌握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熟悉社区常见病中医社区康复的基本疗法,熟悉资料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熟悉中医适宜技术在社区的应用等。

1.4问卷调查

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包括对全科医学的认知度(包括学习必要性认识和授课形式选择调查等项目)、择业意愿和全科医学基本知识的调查。培训对象分别在培训开始和结束时填写相同内容的调查问卷。

2调查结果

2.1调查表发放收回结果

观察组于培训前发放问卷调查表60份,收回60份,有效问卷58份;对照组发放60份,收回60份,有效问卷59份。观察组培训结束发放问卷调查表60份,收回60份,有效问卷60份;对照组60份,收回60份,有效问卷58份。

2.2统计学方法

采用Update软件录入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调研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学生培训前后对全科医学认知度调查结果比较

培训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后组间比较及组内培训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4两组学生培训前后择业意愿调查结果比较

培训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后选择医院、选择社区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各项内容培训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5两组学生培训前后全科医学基本知识调查结果比较

培训前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培训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培训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基本达到了培训的总体目标

按本课题设计的中医全科医学培训方案,由调查结果得知,经培训后的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全科医学的概念,基本熟悉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特点,能将基本的中医药理论与方法运用于中医预防、养生保健、健康教育等领域,并熟悉内、外、妇、儿各科常见病以及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基本达到了培训的总体目标。此外,很多学生表明,经培训后,自我的中医知识更加全面、扎实与稳固,心理素质有所提高,能融洽地与患者沟通交流,说、教、诊、治等临床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为今后的择业、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社区医院择业意愿有待提升

实训意义和目总结篇3

关键词:项目管理培训交流

所谓的项目管理简单地说就是对项目进行管理,把项目作为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用科学的手段将系统、方法和人员结合起来,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由项目负责人负责,团队共同实施,完成项目各项工作,有效完成既定目标。培训项目管理就是以培训项目为对象的系统管理方法,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培训项目进行高效率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物探学校培训部以提升培训质量、树立行业品牌形象为出发点,在培训项目管理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培训需求分析调研,确定培训方案

培训需求分析调研是项目管理中计划阶段,要确保培训项目设计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开展有效的培训需求分析,调研是关键,培训需求分析调研是明确设计培训方案的前提,也是进行培训后评估的基础,在培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主动走访企业,开展市场调研

物探学校作为为东方公司企业中的一员,积极主动加强与各个单位人事培训部门和生产部门进行有意义的交流与沟通,了解各自需求以及生产一线所需求的岗位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需求分析,总结培训具体需求信息,及时规划或调整培训计划方案,保证培训项目能够有效满足教学需要。

2.采取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培训项目的可行性

对于距离较远不便访谈的单位可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情况,

对参加培训的学员开展调查,他们大多来自生产一线,更加明确自己的岗位需求,对于学员本身的问卷调查作为获取培训需求分析的第一手资料是最为直接和有效。因此开班之初,对学员进行问卷调查,可以有效地对本次培训计划进行微调。

3.关注企业发展前沿,保持跟进项目的信息

培训项目管理设计人员除了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熟悉本行业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时刻关注企业发展,了解企业发展方向及新技术、新装备的使用情况,才能在培训项目管理中做到有的放矢,确保培训的设计紧跟企业发展。

二、监督控制培训实施过程,提高培训绩效

优质的培训项目是培训机构赖以生存的基础,要提高培训绩效,保证培训质量就要对培训项目的实施进行全过程监控,根据学员学习情况,适时调整培训计划,确保培训质量。

1.课程设置符合成人学习特点

在进行了有效的培训需求调研之后设计出了实用、有效的培训方案,而在设置培训课程的时候还需要充分考虑到成人培训的特点,培训学员层次学历各不相同,参加培训的类型、采用的培训方式也不尽相同,培训学习具有周期短、任务重、送培单位要求高、培训内容涉及广泛的特点,因此,要把握成人学习特点和规律才能有针对性的设计出让企业和学员满意的培训课程。

2.合理配备师资结构

培训重在解决企业一线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培训教师选聘上要注意内外结合,合理调配培训师资。为了满足教学实践需求,要聘任公司一线技术专家和技能专家进行授课。在学校内部聘任年富力强、教学经验丰富、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的中青年教师为培训授课的主体,他们都是学校的“双师或三师”型教师,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技能水平,能让学员把握专业技能的前沿,引领他们走在领域的前端。

3.项目管理人员的有效督导

对培训项目实施过程的有效督导,是保证培训计划有效执行的重要手段,通过监督、反馈培训实施过程,设计出有针对性计划调整方案。培训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学员对培训项目满意度测评评价,因此培训管理人员的服务水平也应该纳入质量控制范围内,定期的考核监督是必要的。

培训实施过程中,培训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工作,一般需要经过全程监督,过程干预,和学员评议三个阶段,这样才能及时发现培训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整改建议。

三、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培训质量

培训过程的服务是纷繁繁杂的,概括来说主要包括教学服务与后勤服务。教学服务是核心,后勤服务是辅助。教学服务需要做好根据教师及学员实际情况设计培训内容和选择培训方法,指定合适培训教材,培训教室的合理布置和现代化教学设备的配备,学员考试考核及考勤等培训活动的组织工作。后勤服务主要从学员的吃、住、行等方面做好服务,合理膳食结构,甚至对生病或遇到困难的学员的问候和帮助,所有这些细致的服务都会影响到每位学员的身心感受,从而影响学员对培训项目的整体评价,因此受训学员对培训项目的综合满意程度主要取决于培训活动过程中的服务水平,与其效果直接相关。

四、重视培训总结,提升培训质量

做好培训总结,对培训项目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一方面总结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更重要的方面是针对项目中存在的失败与教训加以总结,避免以后重复相同的错误。

1.教学效果评价是项目总结中的重点。因为这是一个可以直接量化的评定。师资能力水平,课程针对性,以及总体服务质量的指标,是确定师资、课程调整和教学服务是否到位的直接依据,另外要对学员满意度,收益情况作出总体评价,分析具体原因。

实训意义和目总结篇4

[关键词]民国高校训育制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1-0025-03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不久,即宣布“军政时期”结束,“训政时期”开始,并将教育宗旨由“党化教育”改为“三民主义教育”,对各级、各类学校实行严厉控制和管理。训育制度是国民政府的核心教育政策,也是最为持久、执行最为严格的教育管理制度,其深刻影响了民国时期的教育面貌。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意识形态领域的隔膜,以往学术界对训育制度的研究显得非常薄弱,而近年来的研究也多集中在中小学训育制度或者个案研究等方面,从学理层面的论述仍显不足。本文拟从宏观层面上对民国时期高校训育制度的特点进行初步探讨,以裨于思考当前我国高校的教育制度改革。

一、借鉴西方近代民主教育制度的产物

教育学意义上的训育,最早来自于19世纪德国“教育科学之父”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派理论。赫尔巴特说:“对青少年心灵产生直接影响,即有目的的进行的培养,就是训育。”[1]1929年4月,中央执行委员会制定《中小学训育主任办法》,教育部通令各省遵照执行,并设立训育人员,这就是训育制度的开始。高等学校训育制度开始于1931年9月中央常务会议通过的《三民主义教育实施原则》,对高等教育训育的目标和内容都做了详细规定。全面抗战爆发后,政府强化了高校的训育制度。1938年4月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战时各级教育实施方案纲要》,1944年9月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了《专科以上学校训育标准》,1947年1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了《专科以上学校训育委员会组织规程》。这些《纲要》、《标准》、《规程》的颁布和施行,使高校的训育制度日趋严格。

训育的目的之一是从生活上改造学生。这一理论来自于美国的教育学家杜威。杜威的代表性教育理论是“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杜威“教育即生活”的理论蕴含着深刻的训育观,体现了实用主义思想重实验、重实用、重行动的特征。

导师制是训育制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它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在中国最早施行导师制的是美国主办的教会大学金陵女子大学。1937年,英国学者林迈可受聘为燕京大学教师并施行导师制,国内其他高校开始仿效。1938年3月教育部颁发了《中等以上学校导师制纲要》,1939年7月公布了《切实推进导师制办法》,强化了导师制的实施。1946年7月,教育部决定废除大学导师制,代之以训育委员会,施行了将近十年的高校导师制自此废止。

民国时期的教育行政管理多来源于西方,训育制度及其所包含的一些政策措施大多借鉴了当时比较先进的西方近代民主教育制度,对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发展提供了比较有益的参考内容。

二、维系中国传统道德的方式

赫尔巴特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2]可见道德非常重要,要加强道德训育。1939年9月,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施行《训育纲要》,开宗明义指出:“中华民国教育所需之训育,应为依据建国之三民主义与理想之人生标准作育学生,使之具有高尚之志愿,坚定之信仰,与智、仁、勇诸美德,在家为良善之子弟,在社会为有守之分子,在国为忠勇守法之国民,在世界人类为维护正义促进大同之英雄。”[3]从中可以看出,《训育纲要》包含有完整的传统道德思想。国民政府通过明确道德内涵、强化道德训育,把传统道德教育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从上述的论述和《训育纲要》考量,国民政府训育的核心是四维、八德。1931年教育部通令各校悬挂“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匾额,一律蓝地白字,以资启迪。这就是所谓的八德。1934年,发起把中国传统典籍《管子》中的“礼义廉耻”渗入日常生活的新生活运动,规定礼义廉耻为共同校训。这就是所谓的四维。在四维、八德中,更看重四维,他把四维、八德比喻为“无形的枪炮子弹”,认为它存在于每个人内心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认为它是“挽救危亡,复兴民族最好的武器”,所以倡导“一切的教育都要以四维、八德来做基础”。[4]抗日战争开始后,多次在演讲、训话中提到给青年学生灌输四维、八德的重要性,使青年学生能够明礼仪、知廉耻、尽忠孝、行仁义,做一个中华民国的现代国民。

四维、八德是中国沿袭了两千多年的传统行为规范,也是维护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农业社会秩序的道德基石。看到了四维、八德的优点,所以把训育作为维系中国传统道德的方式,力图把心理训练与道德训练结合起来,塑造青年学生民族固有的高尚精神与道德。但是,他却忽视了近代以来,尤其是以来社会文化的巨大变迁所带来的文化与传统道德之间的严重不适应。

三、强化专制统治的工具

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行政制度都不可能游离于政治制度之外,专制国家对教育管理的控制更加严厉。“党化教育”是孙中山采用苏俄“以党治国”模式在教育政策上的反映。在1927年之前,广东国民政府就曾积极推行“党化教育”,要求教育要革命化、民众化、科学化、社会化。

1929年3月,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三民主义教育”宗旨,并通令颁行,由此成为整个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施政纲领。1931年9月,中央常务会议通过的《三民主义教育实施原则》规定,高等教育的“训育应以三民主义为中心,养成德、智、体、群、美兼备之人格”,其目标是“学生应切实理解三民主义的真谛,并且有实用科学的知能,俾克实现三民主义之使命。”[5]在此,明确规定高校学生的使命是掌握世界最新的科学技术、实现三民主义的中华民国。在同年11月召开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公布的三民主义教育方针是:“大学及专门教育,必须注重实用科学,充实学科内容,养成专门知识技能,并切实陶融为国家社会服务之健全品格。”这里提出的“为国家社会服务”,其实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绝对服从精神,养成服从的习惯和成为的忠实信徒。

为了保证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的贯彻,加强对青年学生和高校的教育管理与控制,向青年学生灌输“三民主义”和“一个领袖”的思想,国民政府还出台并推行了一些控制高校教育的严厉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非党员不得担任校长职务,中等以上学校开设党义课,建立训导制度、实行军训,随时调查学生的学习内容及社交活动,在学校内建立法西斯特务组织等。

国民政府的三民主义教育不仅有原则性的目标设定,而且还把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实施步骤,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法令、条例、规范、程序,基本符合当时的社会需要。但是,三民主义教育的本质是“一个党”、“一个主义”和“三民主义治国”的政治原则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直接反映。虽然高举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旗帜,实际上却与孙中山主张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思想背道而驰。因此,与其说“党化教育”、“三民主义教育”是国民政府关于培养高等教育人才的教育宗旨,不如说是强化个人专制统治的政治工具。

四、模仿法西斯军事教育的制度

政府为了严格控制学校,灌输“党化教育”和“三民主义教育”思想,采取了学校管理军事化的措施,在小学和初中实行童子军训练,在高中以上学校实行军事教育和军事训练。从形式和内容上来说,政府对学生的军事教育和军事训练制度来自于意大利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教育制度,受到了法西斯主义的极大影响。

1922年,墨索里尼上台执政后,通过控制法西斯大评议会,实现了个人独裁。墨索里尼是军队的总司令、绝对的领导者,被称为元首。法西斯主义教育制度是以国家至上、民族至上、领袖至上和古罗马好战精神至上为核心内容的,其主导思想是把法西斯主义渗透到学校,向学生灌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领袖”的思想。墨索里尼非常重视大学生的法西斯主义教育,认为大学是继承古罗马好战精神的主要阵地。

民国高校的军事训练开始于1927年。作为实施“党化教育”方针的一项具体内容,《国民政府教育方针草案》规定,各学校应增设军事训练。“1933年这一年,中国充满了对于法西斯主义和元首的崇拜”,“认为要认真的学习法西斯并把它移植到中国,他派了四个合作者到意大利以便尽快了解法西斯主义的体系。”。[6]1936年12月,教育部、训练总监部制订《高中以上学校学生军训管理办法》规定:凡大学、高级中学及专门学校、大学预科及其他高等以上学校,除女生外均应以军事教育为必修科目。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2月,政府强制推行《青年训练大纲》。其基本观念强调:信仰并服从领袖,中华民族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之一,确立国家高于一切之信念等。这显然与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教育制度如出一辙。

法西斯主义教育的性质是战争教育。说:“要使学校绝对军事化,以教兵的方法,来纠正学生食衣住行之错误。以教兵的纪律,来强迫学生实施复兴民族的新生活运动。”[7]新生活运动和改良中国的社会习俗等活动无疑也是受到了法西斯主义的影响。由此看出,军事训练也是政府实施高校训育的重要方法。

五、结语

中华民国的政治制度有三个源头:一个是继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一个是模仿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一个是模仿法西斯主义的军事制度。在高等教育领域内,民国时期高校的训育制度也基本上来源于这三个方面。除了道德教育基本承袭了传统的内容之外,高校的行政管理、教育管理大多也是借鉴了西方的制度,尤其是军事教育与训练制度更多的是受到了意大利法西斯主义教育制度的影响。

总的来看,民国高校的训育制度应该归属于道德教育的范畴。虽然为了适应每个不同时期的现实和政治社会发展的需要,训育的内容与方式、政策与方针多次做了调整,但是,训育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大学生忠诚的领导、服从领袖意志、为政府勇于牺牲的精神品质。然而,四维、八德的传统道德教育是落后的封建意识思想的反映,不能与培养“现代国民”的要求相一致。而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的军事教育制度则是极端的军事帝国主义思想,与世界的发展潮流相违背。因此,民国高校的训育制度无疑是一个交织着糟粕与精华、进步与落后的矛盾混合体。

[参考文献]

[1]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普通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48.

[2].军事化的教育[a].秦孝仪.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卷十六)[C].台北:中央文物出版社,1984:137.

[3]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第二次中国教育年鉴[J].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361,4-5,1332.

[4].救国途径与教育的目的[a].佚名.青年的责任与修养——蒋委员长对青年的训话集[C].上海:真理书局,1937:139.

[5]教育部.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甲编)[J].上海:开明书店,1934:17-19.

实训意义和目总结篇5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体育拓展训练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成为我国院校体育教育的课程之一。本文分析了开展体育拓展训练的目标及意义,探讨了拓展训练的实施过程,并提出了拓展训练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措施。

关键词拓展训练意义实施过程安全措施

一、引言

拓展训练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流传到我国,先是在企业里被大量使用,随之渐渐被各院校列为教育课程。近几年,拓展训练更是得到社会认可,从而迅速发展起来,并具有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但由于我国的拓展训练教育起步较为,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训练项目单一等问题。因此,针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制定适应我国职业技术中学学生教育的体育拓展训练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体育拓展训练的目标和意义

(一)拓展训练的目标

拓展训练是通过设定一些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使学生不断克服自己的心理恐惧,提高情绪调节和自我调控能力,挑战自己,从而塑造冷静、果断、坚忍不拔的良好意志品质。在训练过程中,要达到以下目标:1.在激发个人和团体的自信心、勇气、承受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感受生活、懂得感恩的生活习惯,并以此陶冶生活情操。2.培养学生打破常规思考问题,懂得转化并控制情绪,懂得无论身处什么情况都不会轻易放弃的能力。3.使学生学会改善沟通技巧,培养自律性,懂得团结友爱、相互关心,能够更好的与他人相处的方法。4.通过信息交流和反馈,不断改善个人和团体未来的行为表现,通过拓展训练致使人的心理功能的积极转化,提高自我效能为最终目标。

(二)拓展训练的意义

1.提升自我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是一项旨在提升人的社会价值的训练过程,通过训练课程能够有效地开发人的潜能和自我认识,提升和强化个人心理素质,帮助人们建立高尚而健全的人格;同时让团队成员更能深刻地体验个人与团体之间、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人际关系,从而激发出团队更高昂的工作热情,使团队更具凝聚力。

2.加强团队合作能力和素质。通过拓展训练来培养人与人的相互信任、包容、理解、尊敬,从而使学生达到能与其他人友好相处的目的。以此推动团队活力,使组织积极迅速的成长。拓展训练一般具有冒险性和挑战性,训练内容丰富生动,寓意深刻。通过体验启发等手段,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同时参与的训练也将成为他们终生难忘的经历,从而让活动所寓意的道理和理念,能体现在团队成员的潜意识中,并且在日后的工作中发挥其效用。

三、拓展训练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拓展训练的一般过程

拓展训练的学习模式常为6步循环体验模式,即为:活动(体验)交流反思总结应用活动(体验)。

1.活动(体验)。参加者投入一项活动,并以观察、表达和行动的形式进行。这种初始的体验是整个过程的基础。

2.交流。有了体验以后,很重要的就是参加者要与其他体验过或观察过相同活动的人分享他们的感受或观察结果。

3.反思。循环的关键部分则是把这些交流的东西结合起来,反思自己的内在生活模式。

4.总结。每个参与者都要从自己的经历中总结出规律,并归纳出符合自己实际的内涵。再用某种方式去整合,以帮助参加者进一步定义和认清体验中得出的结果。

5.应用。帮助每个参与者把自己的体验应用在工作及生活中,而应用本身也成为一种体验。有了新的体验,循环又有了新的开始,这样可以使参加者不断进步。

(二)拓展训练常有的四个环节

1.团队热身。在培训开始时,团队热身活动将有助于加深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消除紧张,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便建立良好的团队,轻松愉悦的投入各项培训活动中去。

2.个人项目。个人项目本着心理挑战最大、体能冒险最小的原则设计游戏活动,使参与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每项活动中都接受一次极大的考验,促使参与者能实现自我突破。

3.团队项目。团队项目以改善参与者的合作意识和受训集体的团队精神为目标,通过复杂而艰巨的活动项目,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理解、默契和配合,同时认识到团队的力量和温暖,促使团队更加团结。

4.回顾总结。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学生消化、整理、提升训练中的体验,以便达到活动的具体目的。同时,使学生能将培训的收获迁移到学习和工作中去,以实现整体培训的目标。

四、拓展训练的安全措施

(一)对拓展对象的了解和监控。在拓展训练的课程安排之前,要对学生的细腻里和身体状况有一定的了解,以便在课程中有所区别的对待。如学生有心脏病、高血压等,要在具体安排上有所区分。

(二)拓展训练场地的安全。不可控因素越多,训练中风险就越高。因此,一般要选择环境熟悉、风险可控性高的场地,同时在细节上注意结合当时季节、天气、学生的状况选择场地。如多雨季节、雷雨天气,就不能选择空中项目和场地。

(三)训练器械的安全。拓展训练中器械的合理、安全使用可以使情景更加逼真,使学生对拓展训练的体验更真实。特别是安全器械的合理选择和使用会是拓展训练中安全保障的重中之重。因此在训练开始前及训练中,必须认真检查器械的使用情况,如果有问题要马上更换。

(四)提前热身。拓展训练过程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上都会受到极大的考验,体力消耗也非常大。因此,在开始之前要根据训练的项目不同,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热身运动,防止学生在训练中受伤。

参考文献:

实训意义和目总结篇6

一、思想

政治的管理

排球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

就是对全体队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政治行为的管理。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要结合运动队的训练,围绕运动训练目标和学校教育目标进行。主要从以下几点加强教育和管理:

(1)加强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中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培养有共产主义理想、合格的社会主义新人是实现学校教育总目标的需要,也是运动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经常性的对队员进行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树立革命的人生观、道德观,提高他们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素质和能力,为祖国、为人民服务。

(2)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对队员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培养队员热爱集体,服从组织,遵守纪律,勇敢顽强,不怕困难等精神品质,有助于队员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行为的形成。经常性地对队员进行中国女排精神的学习和教育,发扬女排的拼搏精神,教育队员不怕苦、不怕累、刻苦训练,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3)培养团结、协作、和谐的教育。排球比赛属于集体项目的体育比赛,除了比技术外,很重要的一条是团结与和谐。集体的力量并非完全取决于个体的素质和技术,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体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与否。如果运动队内部成员之间关系十分融洽,和谐共处,目标一致,齐心协力,就有利于形成集体的内聚力,从而提高训练和比赛的整体效应,增大合力,产生1+1>2的效果。经常性地对队员进行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团结、协作、和谐的思想教育,细致了解队员思想动向,发现有不团结、不和谐的因素和苗头,要及时做好工作,防止不团结、不和谐的因素蔓延,以至于影响正常的训练和比赛。

(4)抓队风队纪教育。良好的队纪队风,既是运动队长期教育、训练的结果,又是思想教育的有力手段。一个运动集体必须有严明的组织纪律,它能促进运动员积极向上,努力拼搏,认真、刻苦地参加训练、比赛,并在活动中自然地克制和改变自己那些不符合规范的行为和作风,陶冶其心灵,提高其思想境界,培养队员顽强拼搏的精神。

因此,排球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正面教育,坚持言教与身教相结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采取讨论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力和威力。

二、运动训练的管理

运动训练工作的管理主要是运动训练过程中的管理。中学业余排球队训练工作的管理,主要包括运动训练工作计划管理和组织管理。

1.计划管理

运动训练工作计划管理是指教练员根据学校领导的要求以及学校规定所要完成的任务,科学地制订训练计划,并有效地组织计划实施,完成训练任务。

(1)全年或阶段训练计划:教练员要根据本队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全年或阶段训练计划,提出具体的训练任务和要求,确定训练的内容和训练的重点以及各项身体素质、技术动作、战术配合所需的时间及训练的比重。使全年训练内容在严密的训练计划指导下得到全面落实。

(2)训练课计划:教练员要根据本队全年训练计划,详细、具体地把训练内容安排在每次训练课中,每堂训练课主要包括课的任务、内容、训练步骤、训练方法、时间分配、训练要求和注意事项等。

2.组织管理

运动训练工作的组织管理,含义和范围相当广泛,这里主要强调有关稳定训练秩序,提高训练水平为保证的组织措施管理。

(1)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建立稳定的训练秩序,保证运动训练工作的顺利进行。

(2)做好运动训练器材设备、场地管理,不断完善运动训练的物质条件,为提高运动训练水平服务。

(3)不断总结训练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科学合理地安排训练时间与负荷强度,探讨新的训练方法、训练手段和措施,提高运动训练管理水平。

(4)训练时要严格要求,根据中学生生理、心理等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负荷和训练水平,以不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影响第二天的文化学习为前提,切实加强学生的业余运动训练工作。

所以,学校业余排球训练工作只有在严密科学、具体的训练计划管理中加强对排球队的组织管理,才能提高运动训练技术水平,从而达到运动训练工作的管理目标。

三、文化学习的管理

中学排球队训练具有业余性的特点,他们在学校里“以学为主”,参加排球队训练是根据学生自愿原则,利用业余时间,在不影响学习任务的完成前提下进行的。教练员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应根据自己拟定的训练计划进行科学训练,并加强对学生文化学习的督促和管理,不得让学生因参加训练和比赛而耽误了文化学习。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训练和管理:

(1)比赛准备期,每周的训练次数不应过多,每次训练时间不宜过长,中学生每周训练以3~4次,每次以1~1.5h为宜;比赛前期,每周早晚加强训练,每次仍以1~1.5h为宜。以免精力投入过多,影响文化学习。

(2)参加比赛也不宜过多,并须及时补上因参加比赛而耽误的文化课。

(3)教练员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训练,还应经常关心学生的文化学习,定期与班主任、其他任课教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他们的学习态度、思想作风以及文化学习成绩,发现问题,互相配合,及时进行教育。

(4)运动队内部要讲和谐,互帮互学,开展竞赛。要求同班级、同年级的队员,互相关心,互帮互助,并且互相督促,每次考试结束后,队内要进行总结,表扬那些训练刻苦、学习认真、成绩优异的队员。个别学习成绩明显退步的队员暂时让他离队,待学习进步时再恢复其队籍,以促进其他队员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因此,教练员要摆正业余训练的位置,处理好运动训练和学生文化学习的关系,防止片面强调运动训练而忽视学生文化学习的倾向,并经常教育学生正确对待业余训练,努力学好文化课,做到运动训练和文化学习两不误。

实训意义和目总结篇7

项目办职工教育培训年的提出,除了基于多年对职教工作必要性的充分认识之外,还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项目法人责任制的实施赋予项目办新的责任和使命,也给项目办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世纪之交、两个五年计划之交,使我们有机会冷静地总结过去,思考未来:加入世贸组织,成为世界经济大家庭的一员,又使我们即将面临各种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我们的事业不断发展,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如何应对新的变革,如何解决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关键问题。而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依靠科学技术,依靠人才优势。因此,项目办决定自2001年起连续开展若干个职工教育培训年活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二、职工教育培训年的定义

开展职工教育培训年,是把一系列科学的职教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明确化、系统化和制度化,根据不同阶段事业发展的需要,确定相应的教育培训主题,充分发挥项目办综合指挥和协调的作用,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全办系统内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为实现项目办改革、发展的总目标提供坚实的知识基础和思想基础。

三、职工教育培训年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同志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围绕交通厅和项目办改革发展的中心工作,坚持按需施教,学用结合的原则,努力提高全员综合素质,改善现有的人员知识结构,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提高全办的整体管理水平,推进各项改革的顺利实施。

(二)总体目标

通过连续开展培训年活动,争取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在项目办系统培养一支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管理队伍,培养一支技术过硬、勇于创新的专业技术队伍,培养一支业务娴熟、服务热情的一线职工队伍。

(三)培训主题

结合项目办总体发展目标和等度工作重点,职工教育培训年每年要确定一个鲜明的主题,培训年的各项活动要紧密围绕主题而开展。年项目办的中心工作是全面提高高速公路运营管理水平,因此年职工教育培训年的主题是以人为本,提高全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各项改革。

(四)培训内容和方式

职工教育培训年·活动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培训内容:

1、职工知识的培训。通过培训,应该使职工具备完成本职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识,而且还应让职工了解单位的基本情况,如发展战略、阶段目标、运营状况、规章制度、岗位职责等,以便职工参与单位的活动,增强主人翁意识。

2、职工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使职工掌握完成本职工作所必备的技能,如操作技能、谈判技能、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等,以此培养和开发职工的潜能。

3、职工思想意识的培养。思想意识对职工队伍的精神面貌和单位的绩效影响很大,必须通过培训,引导职工树立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和遵纪守法意识,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年职工教育培训年的培训重点有以下三方面:

实训意义和目总结篇8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拓展训练

一、中学体育实施拓展训练的对策

一是体育拓展训练项目需要师资保证。拓展训练的完成,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必不可少。教师要对训练的基础知识和训练的目的及其意义进行学习,而且领导、教师也需要到拓展训练俱乐部去了解训练的内容、训练方式和训练过程。在初步了解拓展训练的基本方法后,结合现阶段中学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兴趣特点等,展开因材施教,采取将体育教学与社会拓展训练相结合的训练方法,开展有实际意义、针对性强的拓展教学课程。中学体育教师需要从思想上、理念上加深对拓展训练体育课程的理解,也需要对中学学生体育拓展训练方法和内容加以了解。

二是体育拓展训练项目内容设计分析。结合中学体育和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将拓展训练的课程设计思路有效拓宽,课程内容分为身心健康、运动参与及技能、社会适应等几个学习领域,体育课程体系由此构成。我国现阶段并没有相关拓展中学体育课程的经验可供借鉴,所以在开设拓展训练的课程时,应该结合学校师资水平、教学机构、课程内容、硬件条件等,展开适合中学生的拓展训练课程。充分开发校内外已有的资源和服务,例如公园、广场等,并优化组合自然资源,实现对学生的训练。开设强化学生领导、管理、沟通、实践的户外项目,也可以展开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训练的项目。针对适合学生的心理和身体进行训练,提升学生身心的承受强度,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分享和体验。

三是体育拓展训练项目组织管理分析。第一,管理机构。拓展训练涉及心理教育、体育教育和学生管理等几个方面,该课程训练的综合性非常强。现阶段中学学校对于体育的拓展训练管理比较缺乏,因而需要专门设置体育教育部门下的管理机构。拓展训练一级管理的专业化,其管理模式要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第二,安全管理。拓展训练安全性要求很高,需要从安全保护器材入手,并考虑影响安全的因素,严格进行安全检查和监督。第三,评价管理。实施综合评价标准,结合体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合作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评,不进行主观评价,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四是体育拓展训练项目实施过程要点。第一,解释该拓展训练开展的原则、方法;第二,开展拓展训练;第三,总结和评价。在实施时要注意以下事项:第一,归纳分析原因。对于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的合作精神、违规现象、消极态度等归纳分析出原因,为下次训练做好教学方法的改进。第二,得出结论。通过一步步的训练展开和总结,得出培养学生积极态度、引导听取意见、提升心理素质、强化合作意识的拓展训练教学方法。

二、中学开设拓展训练课程应注意的问题

(一)拓展训练在中学开展应注意内容的设计和选取

拓展训练作为一种有设计的体验学习课程,在内容的选择上是丰富的,应根据中学生性格特征和生理变化特点,有选择性的设计课程。中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活动内容不能超出学生理解和接受范围,教师要注意思考为学生创设最适合的活动场景,使学生大脑皮质调整到最适宜的兴奋状态。另外活动设计还要注意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在活动执行方面,需要一定的分组技巧,建议不要让学生自己选择组建团队,积极鼓励学生结识新的伙伴,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对于中学生提高自信心和团队责任感也很大的椭。

(二)拓展训练在中学开展要考虑安全问题

在中学开展拓展训练项目,无论是教师或者学生必须提高安全意识。体验式学习是个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正因为这样,有些组织者对安全问题掉以轻心,致使参加者在缺少安全保障情况下进行活动。其次,在活动开始前,确保场地和器材可以安全使用,每次使用完设备后,维护与保养记录在案。最后,为了保障活动能安全顺利举行并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还需要建立应急预案,一旦出现预期不到的情况,可以灵活的运用应急预案。

三、结语

拓展训练从引入我国开始就与学校结下了不解之缘,其以创新的教学理念、体验式的学习模式、灵活的组织形式在活动中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心理素质。学校的师资和场地等条件符合开展拓展训练课程的要求,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虽然拓展训练项目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只有经过合理、有针对性改造才能引入中学体育教学课程,否则体育课程有可能失去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吴磊.拓展训练引入体育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教育探索,2013(9).

实训意义和目总结篇9

今年以来,我县扶贫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委组织部的悉心指导下,坚持以党的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县脱贫攻坚重点工作,制定培训计划,创新培训方法,注重培训质量,全面落实“加大培训力度、提升队伍素质”的战略任务,扶贫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就2019年干部培训工作情况总结和2020年干部培训计划报告如下:

一、目标要求

深入学习贯彻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各项要求,通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教育培训,帮助引导广大扶贫干部深刻理解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系统掌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方法措施,切实增强精准帮扶的实战能力,培养造就一支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为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情况

2019年度我县共举办各类扶贫干部培训班8期,共培训561人。费县脱贫攻坚工作专题培训班4期,培训346人;扶贫工作重点村村两委成员培训班1期,培训120人;第一书记及致富带头人培训班2期,培训45人;全县扶贫干部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1期,培训50人。通过各级各类培训,实现了培训受众的“全覆盖”,进一步增强了全县干部群众参与打好脱贫攻坚战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组织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达到了培训的预期目标。

三、重点培训内容

(一)抓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着眼于加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专题研讨为主线,不断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把树牢“四个意识”、坚决维护核心作为首要标准,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抓好扶贫业务知识学习培训。着眼于服务全县扶贫工作大局,切实优化和提高扶贫干部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针对全县领导干部集中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含《扶贫论述摘编》解读、扶贫政策解读、教育扶贫政策解读、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工作职责讲解、建档立卡户精准识别和退出、扶贫手册填写、精准扶贫app和精准扶贫大数据系统讲解等扶贫知识,旨在全面提高各单位、乡镇干部脱贫攻坚工作能力,着力打造一支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确保圆满完成我县脱贫攻坚任务。

四、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坚持思想领路,树立创新型的干部教育培训理念。按照在难点问题上求突破、在重点问题上创特色、在热点问题上出成果的目标要求,严格遵循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专题培训和以会代训等方式举办培训班。

(二)注重培训实效,创新多手段的干部教育培训方式。鉴于我县脱贫攻坚的工作实际,对帮扶政策的业务知识培训,我们按照分批巡回培训的方式开展,学习研究相关理论及业务知识。此外,培训会后,针对各扶贫干部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差异,我们采用微信、电话、文件传达等多种载体进行个别指导,不断增强了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夯实工作基础,建立长效性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加强培训质量管理,结合我县实际,研究确定培训方案,提高脱贫攻坚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培训质量。加强扶贫干部培训示范典型打造,认真总结扶贫干部培训的好经验好做法,加以总结和宣传推广。

五、存在问题

我县脱贫攻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与新形势、新任务相比较,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问题:部分干部理论学习不深入,思想不够解放。部分干部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理论学习,学以致用不够。

六、下一步工作计划

切实增强政策水平、开阔眼界认知、拓宽工作思路、丰富工作方法,切实提升参训干部对精准脱贫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带领群众稳定脱贫奔小康的决心和信心;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教育引导学员把学习培训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切实做到学以致用。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积极汲取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下足功夫,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支持。

实训意义和目总结篇10

1.1对象

以护理单元为最小抽样单位,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新疆地区77家医院的952名外科护士。纳入标准: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的在岗外科护理人员。排除标准:抽样医院非本院的护理人员;未取得护士执业证书及病假、事假、产假者;外出进修学习的护理人员及实习生。

1.2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以30名符合条件的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预调查,问卷有效率为100%,重测信度系数为r为0.824,表明信度较好。问卷内容包括:(1)护士的基本情况:包括医院等级、护士的族别、性别、担任职务、已获最高学历、工作年限等;(2)护士培训需求,对医院培训的满意度、外科护士期望参加的培训项目(有护理操作技能、优质护理服务、护理文书的书写等共10个项目)(3)期望采取的培训形式(1项或多项选择)。采用现场发放问卷调查法,由课题组统一培训的各病区护士长发放问卷,问卷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调查对象以无记名方式独立自愿填写,均在半小时内填写完,由护士长当场收回交课题组,课题组对问卷的完整性进行初步检查,剔除不合格问卷。

1.3统计学处理

使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样本资料的统计描述分别采用率、构成比、t检验、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外科护士对培训工作的满意状况

调查问卷调查了新疆地区77家医院,共发放问卷960份,回收问卷952份,问卷回收率为99.20%,有效问卷952份,问卷有效率100%。952名外科护士对医院目前所进行的护理培训工作满意者920名,占96.64%;不满意者32名,占3.36%,总体状况比较满意。

2.2外科护士对培训内容需求情况

10项培训内容中排在前8位的依次是规章制度与护理流程、护理操作技能、优质护理服务、护理文书的书写、护理质量、护士职业道德、护理基础知识、礼仪服务意识与沟通。

2.3外科护士对培训内容需求的比较

不同等级医院的外科护士除了在护理管理知识、护理质量方面的需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方面需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务的外科护士,在规章制度与法规、护理管理知识方面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职称外科护士,在护理基础知识、护理管理知识方面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最高学历外科护士,在护理新业务新技术、护理质量、护理安全与防范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作年限外科护士,在护理基础知识、护理管理知识方面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4外科护士对培训方式的选择

外科护士认为综合效果好的培训方式排在前3位的是面授讲座+临床实践+远程讲座、护理查房、面授讲座。

3讨论

3.1外科护士对医院目前所进行的护理培训工作总体状况比较满意

本调查显示,新疆地区外科护士对医院目前所进行的培训工作满意者占96.64%,不满意者仅占3.36%,说明目前新疆地区各医院对外科护士的培训工作总体比较好,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医院等级不同,外科护士对医院培训工作的满意状况不同,其原因为二级医院的外科护士对目前医院的培训满意度相对较低。二级医院大部分为县级医院,对于一般的以及发病较急的外伤病人都会先送到县级医院,县级医院成了一级医院和三级医院的枢纽。近年来,国家援疆政策的实施,为县级医院配备了完善的医疗设备及环境,使得许多县级医院发展迅速。但是,县级医院的护理人员素质不高,很多护士的学历都为中专或大专,又因外科患者一般起病急,发展速度快,使得外科护士应对困难。李琼兰等认为护理职能的转变和护士角色多元化的发展,对在职护士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护士培训工作作为护士终身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已经成为优化护理队伍知识结构、提高综合技术技能的重要途径。3.2规章制度与护理流程成为新疆地区外科护士最想参加的培训项目本调查共10项培训内容,根据选择的频次进行排序,发现新疆地区外科护士最想参加的培训项目的是规章制度与护理流程,排在首位。入住于外科的病人常常病情急、病情变化较快,专科治疗中本身难度大,预后差,病人家属要求高,期望值大,一旦面对亲人死亡时,往往心理承受力不足而极易引发纠纷,因而有高风险的特点。近年来,《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人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和医疗行为的审视程度越来越高,而护士的法律保护意识相对滞后。医护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的责任和风险也随之增大,面对新的形势、新的规则,医护人员必须在重视医学知识和技能训练的同时,强化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做好医患间的行为规范和关系协调,这样不但可以保证医疗服务质量,还可以有效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3.3不同条件外科护士对培训内容的需求存在差异

本调查显示,医院等级不同,护士期望培训的项目有所不同;不同职务的外科护士,在规章制度与法规、护理管理知识方面的需求不同;不同职称的外科护士,在护理基础知识、护理管理知识方面的需求不同;不同最高学历的外科护士,护理新业务新技术、护理质量、护理安全与防范、护理管理知识方面的需求不同;不同工作年限的外科护士,护理基础知识、护理管理知识方面需求有所不同。提示医院管理者应根据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等选择培训内容与形式,应多征求护士意见,减少培训的盲目性,根据护士的情况提供多渠道、多方位的培训内容,保证护士的培训需要。

3.4面授讲座+临床实践+远程讲座被认为是最好的培训方式

外科护士认为综合效果最好的培训方式是面授讲座+临床实践+远程讲座(85.40%),参观考察、远程讲座、自学所占培训方式的比例较低。外科护理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实际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训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增进临床实际工作能力。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