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思维导图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3:37:18

超强思维导图总结篇1

1理论准备

超声医师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超声专业知识是减少漏诊、误诊的首要因素。诊断是医师从搜集患者的有关资料(病史和体征)开始,经过思维中的分析和判断,再通过各种医技检查,综合地对病人作出诊断。但在实际工作中,超声医师因为患者多,工作忙,常常在不了解病史病情,没有分析判断的情况下就拿起探头检查,这种既缺乏明确的目的,又缺乏对必要征象的警觉,漏诊、误诊就在所难免。一例患者右上腹不适,食欲不振,超声图象显示胆囊壁增厚呈双层,我们就下胆囊炎的诊断是片面的,要知道胆囊壁增厚并非胆囊炎的特异所见,导致胆囊壁增厚的原因有很多,如肝炎、胆囊癌、胆囊周围炎、肝硬化腹水、等疾病均有胆囊壁增厚,此时就需超声医师综合分析,否则轻易下一个胆囊炎的诊断会耽误病人的治疗。

临床诊断的金标准是组织病理学检查,但在超声往往习惯于把超声检查的结论直接提升到病理诊断的高度,这是导致误诊的因素之一。比如在肝脏发现一高回声结节,有些超声医师习惯诊断为肝血管瘤,的确肝血管瘤约90%是高回声表现,但这不是肝血管瘤中血管丛、血窦和内皮细胞的特征性表现,并且肝脏的脂肪瘤、坏死不均质的肝癌都可以表现为高回声团,因此有可能发生误诊,因此就需超声医师掌握一定的临床知识,如肝脏强回声结节合并有肝炎病史等情况下,就不要轻易诊断肝血管瘤,就要让病人做进一步的检查。大家都知道,在腹部检查中肝脏是最易漏诊的部位,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也是超声检查中临床迫切要求解决的核心问题,恶性肿瘤的本质是生长失控,速度快,并发生浸润和转移,对此,作为超声检查所显示的肿瘤断面图象结构特征,具有重要鉴别价值。如肿瘤呈球形的膨胀性生长,对周边的挤压破坏征象以及丰富异常血流信号等均标志着生长速度快的恶性特点,但是肿瘤这种动态发展过程,只有病变达到一定程度时才有可能从其断面图象结构上显示识别出来,因而其灵敏性和特意性并不高,也就是说肿瘤越小特征越不明显,鉴别诊断就越困难,所以就要求超声医师依据不同病例具体分析,作出正确的诊断,否则,可能导致误诊。

2经验因素

超声医师具有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是正确诊断的基础,我在学习过程中深有体会。一般而言,既无概念上的认识又无实践中的经验,即使超声检查中发现了异常,但因对它不认识,就不会想到有关问题,也就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这自然会导致漏诊,没有理论知识不可能有正确的实践,而理论只有通过实践即自身的经验才能发挥正确的指导作用。超声图象扫查的是不同的切面,手法很重要,这就需超声医师不断实践总结的。许多病例声象图有一定特征,但都不是特异性的,如肝硬化合并脂肪变或肝癌合并脂肪变都表现为高回声团,小肝癌的低回声区与局灶性炎症的低回声区,要做出鉴别诊断是很困难的,对此有经验的医师与缺少经验的医师在观察角度与思考的深度上不同诊断水平自然不同,因此在大量临床实践中取得丰富经验,拓展对疾病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是减少误诊的重要基础。

3思维因素

正确的思维能减少漏诊、误诊。超声对胆囊结石或肝囊肿根据声象图特征就可以直接作出诊断,因其准确、灵敏、可靠临床较满意。有些超声医师看见胆囊内强回声团就诊断胆囊结石,看见肝内强回声团就诊断肝血管瘤,这样只是看图说话,而且思维很局限,事实上胆囊内强回声团表现有结石也有肿瘤、息肉、凝血块、胆泥等等,同样肝内强回声团虽然最常见的是血管瘤但并非只有血管瘤,此时就要积极问病史,根据病人体征及声象图特征逐一排除,使疾病范围逐步缩小,病变特征掌握的好,观察敏锐、思路正确的医师往往能一步步使诊断接近甚至符合病理。

4建立良好的超声质量控制流程

超强思维导图总结篇2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情况。“公车上书”是怎么回事?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创办报刊、组织学会、开办学堂宣传变法的情况。

2.通过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的背景和方式;初步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治活动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公车上书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要求变法的活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变法的必要性、进步性以及他们对维新变法运动的贡献。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历史进步的现象,以康有为等人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时刻,积极宣传变法,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强是符合历史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他们在历史上的活动是爱国和进步的,应该学习他们关心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难点: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

教学思想:

本课理论性知识较多,学生不易理解,要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相关内容;同时采用多媒体手段实现对重点、难点的突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精神,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维新变法运动的必要性、进步性和爱国性。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概述):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活动有哪些?这些侵略活动对中国的危害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指出:19世纪末,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使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峻形势,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变法图强的爱国的政治运动。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1.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过程: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洋务运动的刺激和诱导下,一些官僚、地主和商人开始投资新式工业,这样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这里要简单解释何谓新式工业,并且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情况和西方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不一样的。

2.民族资本主义的艰难处境:它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中,受到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弱、发展艰难。

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

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

概况:略。

影响:(组织课堂小讨论)

师: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了,民族资产阶级会有什么要求?

生:他们要求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政府的限制更少一些。

生:他们要求掌握政权。

师:很好,可是当时的中国面临什么严峻的形势呢?

生: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师:在这种情况下,清政府是怎么做的?

生:妥协、投降、卖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师:民族资产阶级又该怎么办呢?

生:他们反对妥协、投降,要求抵抗侵略。

生:他们要求变法图强,使中国强大起来。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把发展资本主义和挽救民族危亡结合起来,发动了变法图强的维新变法运动。

三、公车上书

1.背景: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中国面临瓜分危机。

2.简介康有为、梁启超。

3.公车上书的经过(概述,观看录像)

4.结果:上书失败,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维新变法由一种社会思潮转变为政治运动,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四、强学会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指导学生自学)

1.强学会

师: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为了继续宣传变法,进行了哪些活动?

生:创办《万国公报》,组织强学会。(演示有关图片)

简介强学会的情况:强学会把维新派组织了起来,形成一股政治力量,《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后来,由于顽固派的破坏,强学会被清政府查封,但这不能阻止维新变法运动的进一步发展。

2.维新变法运动深入开展

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有关内容,简单谈谈全国维新变法运动开展的情况。

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总结一下内容:

《时务报》上海梁启超

《国闻报》天津严复

时务学堂长沙谭嗣同

师:维新派在各地办学会、学堂、报刊,积极宣传变法思想,他们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推动维新变法运动高潮的到来。这部分内容我们将在下节课中学习。

小结: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第三张幻灯片。

板书设计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二、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三、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

北京:强学会成立

《万国公报》《中外纪闻》

超强思维导图总结篇3

关键词:模拟临床病理教学法;模型;B型超声;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4-0072-02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B型超声实验教学模式僵化,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我国高校大部分实验内容都属于验证性实验,而验证性实验过多,使学生受到“重理论,轻实验”的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实验中学生们较被动,没有自我发挥的机会,很容易造成学生对实验的积极性不高,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教师在上实验课时,按着实验教材给学生讲解;学生则根据老师的要求及实验步骤照着葫芦画瓢,就完成了实验项目,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处于被动状态。从效果上看,学生虽然完成了实验,但并没有完全掌握实验方法,甚至不会正确使用仪器、无法处理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等,诸如此类现象无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严重束缚了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达不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因此,要使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提出新的教学模式和应用新的教学方法。

在医学物理学实验中增加与医学联系密切的内容是医学物理学实验改革的重要环节,可以密切联系学生所学的医学理论知识,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B型超声实验是医学院校影像物理学实验中涉及物理学与医学密切联系的实验之一,但现行的实验内容较单一、局限,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拓学生的思维。目前有许多提高教学质量的新方法,模拟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就模拟临床病理教学法在B型超声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基于模拟临床病理的教学法

模拟临床病理教学法是目前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通过教师讲授、学生制作临床病理模型、采集图像、图像输出及图像处理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的方法,其特点是具有启发性、实践性。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拓展学生思维,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将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操作相结合起来。模拟临床病理教学法在组织形式上实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即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能动性,改变现行的注入式教学现状,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在掌握超声理论的基础上,与临床实践操作相结合,并能对临床疾病深刻认知。

三、模拟临床病理教学法在B型超声实验教学中的实施

1.预习与查阅相关资料。教师应该首先安排即将做实验的学生做好预习以及查阅相关资料的工作,内容包括认真熟悉讲义,熟练掌握解剖知识,要求学生通读教材,同时指定必读参考书,强调自学,并知道常见临床病理,遇到问题立即查阅相关的资料,使学生掌握应知、应会的系统知识。

2.临床病理的提出。临床病理的提出需由同学们平时学习的积累及查阅资料得出,要求临床病理典型、常见,例如结石、脓肿等。这时要求同学们掌握B超成像的特点,并引导其思考怎样构建模型,为下一步制作模型做好铺垫。

3.临床病理模型的设计。以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和思考能力为目标,以从易渐难、从简单到复杂为原则,以切实可行为标准制作实验需要的模型。①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过去的实例加以适当的修改,也可以制作较为简单可行的其他临床病理模型,如常用的熟鸡蛋代替人体做受检体:在去皮去黄的熟鸡蛋里注入适量水,模拟囊肿;上述鸡蛋里放入青豆或石子,模拟结石;将注射针头插入鸡蛋内,模拟穿刺。②选用其他材料制作临床病理模型进行B超观察,如去皮前与后的鱼、猪肉、火腿肠和粉肠等。临床病理模型的制作也可以来源于本校其他学科实验室废弃的动物脏器,摘取实验需要的器官,模拟制作成临床病理模型,如兔子的正常和人为破坏的肝脏、肾脏或其他动物的器官,但这需要同学们在课前做好实验器材的准备。值得注意的是模型的制作是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不断实践来完成的。

4.采集图像、图像处理。①将制作好的临床病理模型用于B超实验中,进行图像采集,并记录数据用于实验报告的书写。培养学生的超声诊断思维,将图像采集中遇到的困难记录下来用于下一步的共同讨论,使教学生动、真实,使学生扎实理论、增强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全面素质。②将采集的图像输入计算机,通过电脑软件进行图像处理,使图像更清晰,学生大多已具备这种能力。将计算机程序处理技术融入到实验内容当中,这样就摆脱了以往单调的实验内容,不仅丰富了实验内容,也能更好地开拓学生思维,学以致用,增加了学习乐趣,紧密了与临床的结合。

5.实验的讨论。基于学生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和引导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和发表不同的意见,要求学生分别记录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审阅并给出正确答案,同时指出学生某些错误问题及给出相应的分析,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

模拟临床病理教学法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模拟临床病理教学法能够提高同学们自主创新的能力,通过教师讲授,同学们查阅资料,主动动手参与制作临床病理模型,进行超声实验,得出结论来完成实验。这样不仅可以扎实超声理论知识,而且让学生在实验中获得了探索科学的体验,活跃了思维,锻炼了能力,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同时提高了学生调配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模拟临床病理教学法能够综合多学科内容,不仅涉及课本内容,更能使同学们接触一些临床专业知识,激发学习兴趣。模拟临床病理教学法密切地联系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尤其是与临床实际的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同学们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有很大的帮助。模拟临床病理教学法以学生自学、主动制作模型、采集图像及处理图像等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改变了普通的教学模式,同时改变了学生过分依赖教师讲授的学习模式,这也是大学教学改革的趋势。学生通过从感性认识到付诸实践操作、通过讨论与总结获得在认识和实践方面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单立军,沈业彤.案例模拟教学法在超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JournalofQiqiharmedicalCollege,2008,Vol.29,no.15.

[2]汪恩强,马玉忠,褚素敏,刘小宝.家兔腹部病理模型的B超影像学观察[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05).

超强思维导图总结篇4

【关键词】博赞学习技巧;高效学习;学生培养

一、引言

东尼·博赞是大脑学习和思维技能方面世界顶级的作者、演讲家,曾担任政府、企业、教育机构的顾问,他也是“思维导图”创始人。博赞学习技巧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以帮助学生发挥奇妙的脑力和智力。博赞学习技巧是学习技巧、学习后回忆、发散性思维、专注力、多维记忆工具和思维导图等领域几十年经验的总结。

二、博赞学习技巧与高效学习的障碍

1.博赞学习技巧介绍

博赞学习技巧又称为“BoSt”。简单的来讲,在学习中,首先判断学习所需要的时间和任务量,能立即给我们确定学习时间与量的范围或目标。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使我们将所学的内容正确地联系起来,不至于杂乱无章。

博赞主要通过查证和研究古希腊人是如何为各种不同的记忆任务分别设计专门方法的,以及后来的罗马人是如何用记忆技巧记住整本的神话故事,又是如何使他们的听众对元老院的演讲和辩论产生深刻印象的。

近10年来,对大脑研究的飞速发展已经证实了记忆理论家、记忆技巧大师及魔术师们早就知道的一些事实;我们大脑的容量及记忆的能力远远地超出了人们通常的想象。根据博赞学习技巧,主要包括超级记忆、思维导图、快速阅读三大部分。

2.高效学习障碍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在面对学习材料时存在那种普遍的、潜在的畏惧感。这种勉强与恐惧源自以考试为中心的教育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学生被强制学习学校选定的教材。他们知道,教材比故事书小说难多了,而且还意味着大量的作业。他们还知道,将来会有许多的考试来检验他们对教材内容的掌握程度。所以,就失去了高效学习的动力,目前存在的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点:

(1)勉强学习:虽然有一天的学习任务,但是当坐在书桌前的时候,还是会想着吃点零食或者被精彩的电视节目所吸引,不能集中精力。当静下心来,想要去学习的时候,大脑已经充斥了太多的其他信息。

(2)过时的学习方法:传统教育中,学生被包围在各种各样的知识汇总,被灌输,学生做的就是被动的接受。另外,学生在面对包围着自己的知识和信息是所用的学习方法也过于片面,不能完全吸收。

(3)考试恐惧:更多的是伴随着“记忆不住”或者是可怕的遗忘现象。

现实中这些学生是通过以下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放弃学习,即使考试不及格,也是因为自己没有学习,这样回避了考试和恐惧对他学习自尊心的伤害,为不及格找了一个完美的借口。

我们还会发现另一个现象,即便是在那些坚持学习的学生当中,有些也保留着与放弃学习的学生同样的心理。他们会找借口,原谅自己只得到了80或90分,而不是满分。

三、博赞学习技巧在教育中的应用

1.教师利用思维导图提高教学与管理

教师一直被认为是我们这个社会最为重要的职业之一,因为教师对所有资源中最为宝贵的资源即人类智力负责。因为大脑以协同的方式在其已经掌摒的知识基础上建立起庞大的结构,因此,教师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如果知识基础是错误的或者脆弱的,那么学生在这面建筑的东西越多,整个基础最终轰然倒塌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教师都必须明白,给学生上的第一课就应该是大脑能力开发,要知道如何学习,哪怕是在他们还没有开始学习的时候就做起。以保证它们不仅在学生整个的一生中持续生长,而且还可以在外部使用。除了让学生熟悉思维导图的理论和实践,教师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开展一系列实际活动,以使教学和学习变得更容易和更有趣。

(1)准备讲课笔记。使用思维导图最有效的办法是准备讲课笔记。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备课比写出来更快,而且还可以让讲课的人和学生始终都能掌握全盘的内容。在上课时快速地浏览一些备课材料会很快把讲课的话题带人焦点。因为讲课者自己的知识会融入同一幅思维导图,因此,在一年接一年的教学当中,它会触发相当不同的讲课内容。这就避免了陈旧的讲课笔记带来的单调无聊,又不需要增加作量,它使讲课变成更有趣的事情,学生和教师皆大欢喜。

思维导图勾勒出讲课的框架,它使讲课者一方面能够在一个即兴讲演与自我谈话之间保持相对的平衡,另一方面可以发表结构相将严谨的讲话。它使讲课者能够精确地把握讲课时间,或者,如果事先安排好的时间因故发生变化,它会方便讲课者就地编辑,以调整讲话内容,使其变得更长或更短。

(2)年度计划和学期计划。思维导图可以用来让教师掌握整个教学年度的学习计划,把一学期的分段和所有课程的内容都画出来。

学期计划是年度计划的细分,经常是以更小些的思维导图的形式记录下来的。它从年度计划的某个主要分支逐一展开。学期计划会显示出教学课程当中有哪些话题是教师准备包括在教学计划中的,大约以什么方式等内容。

(3)课堂与讲演。一张大黑板、自板和活动挂图,或者高射投影仪在课程进行思维导图部分一把思想过程的表现出来,有助于把课程的结构清楚、它还能保待学生的注力,加强他们的能力和对课题的理解“提纲”性质的思维。

(4)考试测验。如果考试的目的是要检验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而不是他们的写作能力,思维导图,一眼看出学生是否总体的把握所讲的内容,以及各个学生的长处。

2.学生利用博赞学习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首先,学习者本人应该是中心。以此为出发点向外延伸,而不该让他被书本、公式、考试所包围。首先要致力于教授学习者怎样才能最有效地学习。我们必须了解我们的眼睛如何工作,以及我们如何记忆、思考、记笔记、解决问题、充分发挥我们的才能,而不管所学习的科目是什么。以往的重心必须转变并了解自己如何学习、思考、记忆、不再只注重灌输各种知识等。

其次,博赞有机学习技巧分为两大主要策略:准备和应用。尽管这些主要的步骤是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但这一顺序并不重要,是可以改变的,而且根据教材的需要可以有所增删。另外,学生还需要阅读和复习快速阅读、超级记忆和思维导图等章节,从而将这一技巧的效率发挥到极致。例如:浏览。通读或浏览一下要学习的教材、杂志或者讲义是很重要的。但这种阅读必须是随意的、快速的,一页一页跳着看,对书有个总体“感觉”,注意书的结构框架、难度、图解与文字的比例,以及结果、总结和结论的位置等。总之,其阅读方式应该像到书店选购书或在图书馆里找书、挑书一样。

四、结束语

任何人都不能被告知学生说他或她很愚笨、或者说他们不能有所成就。学生们都有潜能,而且至关重要的是,学习是每个人发挥这一潜能的最佳机会。但学生们需要能为他们所用的方法。博赞的学习技巧非常有效、而且容易掌握,笔者建议从小学开始教授孩子们这些技巧,以便他们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喜欢学习。

参考文献:

[1]王颖,应超.例析思维导图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J].科学教育,2012

[2]陈顺森.考试焦虑学生的考试威胁感、学习技巧与归因方式[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

[3]王玲玲.思维导图在语文课堂的实用性探究[D].吉林师范大学,2012

超强思维导图总结篇5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生物;复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10-0175-01

思维导图是一种虽然简单但效果却非常出色的革命性思维工具。19世纪60年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东尼・博赞在进行大脑力量和潜能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在他的笔记中大量的使用了图画、符号和连线。他敏锐地意识到,这也许就是达芬奇能够拥有超级才能头脑的秘密所在。在此基础上,东尼・博赞经过潜心研究发明了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工具,它能够让我们更有效地把信息放进大脑,或是把信息从大脑中提取出来。

从整体上看思维导图的图形呈放射性结构,与我们大脑的放射性思维模式相一致,符合了大脑神经细胞的生理结构,同时也符合大脑记忆的原理和机制。一个思维导图从外形上看就像是你所要掌握的知识组成的一张学习的地图。我们运用箭头和符号来进行表示和连接知识点和不同分主题之间联系。通过阅读思维导图可以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结构做出整体性的认识和了解。在进行高中生物复习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合理的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极大地提高复习的效率。

一、运用思维导图在进行高中生物复习中的主要效果

1、在高中生物复习中使用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地促进理解和记忆能力。比如在复习某一知识点,我们在做笔记的时候抓住了关键词,思考句子的要点到底是什么,那么我们就会积极地有重点地去听老师讲课,努力抓住重点,不断加深认识与记忆。

2、在使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我们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关键的知识点上,就不会浪费时间在无关紧要的内容上,因而可以高效地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看到关键知识点之间的连接线,我们就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系统有效地的整合所学知识,加快知识的融会与贯通。因为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而画思维导图的方法就是发散思维的具体化、形象化,所以不知不觉中我们不断地发展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思维导图符合我们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能够使我们的思考与意图自然地在图上表现出来。我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总是要经过从已有知识到新的知识的过程,而思维导图能够把新的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相结合,改变原有认知结构,把新知识同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强化了知识的记忆,提高了运用知识的速度与效率。

二、在进行高中生物复习时制作思维导图的实践

我们以人教版(必修3)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为例说明在复习时如何针对某一章节做一张思维导图。

第一步:浏览整节内容,画出中央图形。浏览本节“通过神经系统调节”内容,把握住对全节的“感觉”。然后取一张大纸,从白纸的中心开画一个中央图,把该节的主题词“神经系统调节”写上去,可以使用图象。

第二步:放射主干分支,标明关键词语。从中央图开始,画一些向四周放射出来的线条,代表关于对本节内容的主体认识,包括浏览本节时得到的相关信息和知识。在每一个分枝上,清楚地标上“基本方式”、“结构基础”等关键词。关键词会使思维导图更加醒目清晰,当你想到这个关键词时,与之对应的内容就会立刻从大脑里跳出来。

第三步:连接主次分支,联想记忆要点。连接主要分枝和二级分枝,接着再连二级分枝和三级分枝,依次类推。所有大脑都是通过联想来工作的。把分枝连接起来,你会很容易地理解和记住更多的要点。我们可以一边读书复习一边做思维导图。不断扩大的思维导图也会让我们注意到理解水平,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注意力。做思维导图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不是简单地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复制教材内容,而是要根据我们自己的知识、理解、解释和具体目标来组织和综合课本知识。思维导图甚至可以包括我们的评论、想法或理解。

第四步:定期复习导图,持久保持记忆。记完了思维导图笔记以后,应该定期复习所记内容,以保持理解力和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复习时不要简单的把原图看一遍,而是要再次快速地做一次思维导图,然后再次回过头来与原图进行对照检查,调整一下不符合的地方,并强化任何回忆不恰当或回忆模糊的地方。另外要注意定期复习。对总量大约是一个小时的学习内容,最佳的复习间隔和每次的时间为:l小时后复习5分钟,24小时后复习2分钟,1周后复习2分钟,1月后复习2分钟,6个月后复习2分钟,1年后复习2分钟。经过这样的定期复习这部分内容从此就进入长效记忆存储起来。

三、合理运用思维导图进行高中生物复习的注意点

1、每天做一张思维导图,对一天所复习的知识整理和梳理,这是对所学过的知识内容进行仓储式管理的最好方式。

2、每周完成一张思维导图,将知识分类汇总,高效率强化复习。通过周末完成总体思维导图对一周的知识进行消化和沉淀之后,做进一步的汇总整理。这样所学的知识能够更加有效的进入我们的大脑,记忆会更加的深刻1

3、每个月底把四周的所有思维导图整理成一张更大的思维导图,并且把这张图贴在卧室里或者书桌前,每天看几遍。思维导图上墙,会给我们不断地带来视觉的刺激,增强我们的记忆。

4、建立个人知识小金库,收集整理平时作业和考试中的难点、重点和易错点,把它们整理成多张思维导图,及时复习巩固。

我们要想赢得考试,只是一味地拼命埋头苦学有时还是不够的,必须要做好学习过程的规划,管理好时间,整体性地分析自己,让自己的优势更强,劣势得到弥补。使用思维导图。能够让我们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只要养成上课专心听讲、课后及时运用思维导进行高效复习的习惯,就可以产生惊人的学习效率,可以让我们在考试中淋漓尽致地发挥,快速达成我们的目标。

超强思维导图总结篇6

【关键词】医学影像专业超声诊断教学方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现代医学技术发展速度也正加快,医学影像学内容也由单一的X线放射诊断发展到包括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数字X线摄影(CR)、核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放射学、超声、核素等技术的综合性学科,在现代医疗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其中超声以其无放射性、操作简便、经济、可用于术中及床边等优点,常常成为临床上一线检查方法。与其他影像学相比,超声医学实践性更强,集仪器操作技术及诊断思维于一体,需要手、眼、脑并用,因此诊断医生个人操作技术及知识结构决定了其诊断水平。医学影像专业学生如何在实习期间提高操作能力及诊断水平,除了自身努力外,带教教师的教学策略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学生在实习中不仅验证所学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理论指导实践,培养较强临床诊断思维及工作能力,以在严峻的就业竞争中增强竞争力。就我多年来影像专业学生实习中的教学工作,总结了以下体会:

1.培养良好的医德,强化法律意识

职业道德教育是实习生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实习生进行医德医风教育,让其从思想上正确认识人生价值,无论毕业后能否顺利参加工作,只要掌握了过硬的技术,就具有竞争力,就有上岗机会。同时,通过向实习生讲解典型的医疗纠纷,教育其认识到医疗行业面对的是人的健康和生命,风险性较高,故必须端正医德医风,一切以患者为中心。

2.提高学生对超声仪器的操作能力

超声诊断是建立在运用各种扫查切面、扫查方法充分显示病变,并对其声像学特征全面掌握的基础上,病变的“检出”是疾病诊断的前提,因此对检查者的操作技能要求较高,带教过程中应使学生了解仪器的性能和熟悉超声仪器的操作。具体如下:①应向实习学生详细介绍各脏器超声检查前患者的准备及检查过程中患者的。②超声诊断仪的使用。使学生了解探头型号的选择,演示正确的手持探头的方法及不同脏器的扫查顺序及切面。熟悉超声诊断仪上常用按键的作用,如何通过调节声像图的增益、聚焦、深度等在保证正确扫查切面的基础上获得清晰地图像。③为使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机会,鼓励学生互为“模特”进行扫查,熟悉不同脏器的扫查方法及要点,加深对正常脏器声像图表现的认识。

3.声像图分析应结合解剖学、病理学与临床医学

超声诊断学是一门以电子学与医学工程学的最新成就为基础,依靠解剖学、病理学等形态学科,密切结合临床医学,利用体外或腔内超声波照射,非侵入性的获得活性组织和器官的精细大体断层解剖学图像,从而使一些疾病得到早期诊断的新兴学科。这就必须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解剖学的相关知识有所掌握,在熟悉正常的解剖结构的基础上,才能发现异常的情况。从病理及生理的过程来理解超声图像的形成,让学生在了解病变的病理改变的基础上认识超声图像,不就图论图。临床实践是在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中去认识疾病的本质。如肝脓肿的形成过程,脓肿形成早期并不能显示明显脓腔,病人的临床症状不典型,需与肝内占位病变相鉴别,而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内部出现液化坏死,声像图上出现不规则的液性暗区,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增大,或者治疗好转可逐渐消失。这种疾病的声像图特点在病变的不同时期有差异,这就是“同病异影”。“同病异影”是存在于影像学科的普遍现象,如何做出正确的诊断,为临床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需要实习教学中培养学生密切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全面考虑的习惯,增强对疾病的整体认识,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归纳能力。

4.培养学生规范报告的书写能力

规范的报告书写有助于对疾病的全面分析与理解,有助于诊断思路的条理化。让学生了解超声报告的格式,如:姓名、性别、年龄以及超声检查号、门诊号、住院号、超声表现及超声提示等。超声表现的描述先整体后局部,即先对所检查脏器的整体情况如大小、形态、包膜、内部回声做一整体描述,再对局部病灶重点描述,包括病变的大小、部位、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内部血流信号以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等等。规范实习生的超声报告书写,正确使用医学术语,使超声报告规范化、条理化。超声诊断分确定性诊断及非确定性诊断。对于结石及典型囊肿可做出确定性诊断,非确定性诊断根据声像图的表现做出提示性的建议:考虑某某疾病的可能性大,不除外某某疾病,性质待定或建议进一步检查等。规范的报告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指导临床医师做出进一步诊疗计划,还可以为实习生走入工作岗位后奠定基础。

5.超声发展的新技术和新进展

近10年来,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压电陶瓷等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需求,使图像质量和分辨率越来越高,超声诊断范围和信息量不断扩充。当前超声诊断已从单一器官扩大到全身,从静态到动态,从定性到定量,从模拟到全数字化,从单参数到多参数,从二维到三维显示,多普勒彩色血液显示代替了创伤性导管检查,形成了一门新兴的科学――介人性超声学,大大扩充了超声诊断治疗范围,提高了诊断的特异性和信息量。由于其损伤性小,电离辐射轻,价格低廉,易被患者所接受,目前已成为发展最快的成像技术,进入了超声影像学发展的黄金时代。通过了解超声领域的新技术,能提高对超声医学的兴趣,同时对未来职业的选择有一定的参考。

超强思维导图总结篇7

abstract:theimprovementofteachingqualityandrealizationofteachingislearningcannotbeseparatedfromdiversifiedteachingmethods.Usinggraphicalmethodtoconvertthetextintoagraphicalchartcanhelpstudentstoremember,understandandusetheknowledge.thispaperillustratessomeexamplesoftheuseofgraphicmethodintheteachingoftaxcourses,andpointsouttheproblemsthatneedattentioninapplyingthegraphicmethodinteaching.

关键词:图示法;教学实例;问题

Keywords:graphicmethod;teachinginstance;problem

中图分类号:F810.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1-0194-03

0引言

“图示法”是以图形为载体,将抽象冗长的文字表述进行加工简化,突出要点,使其生动化、形象化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可以运用于多门学科中,既可以是专业课也可以是基础课,可用于理论课也可用于实践课,但在运用中要注意精选内容和图示的协调性及有效性。由于我国税收新政策不断出台,税收系列课程的理论知识复杂而枯燥,知识点很多,单一教学法容易使学生疲劳,甚至出现逆反心理。在税收课程教学过程中运用图示法,借助数学图形、表格、思维导图等将难点重点简明扼要表现出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引导学生动手、动脑、用心参与制作,培养团队合作及创新意识,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提高,实现教学相长。

1图示法的优点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认知水平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对学习材料的理解程度会影响知识识记的难易度,而模象直观比言语直观在大脑留存印象更深。如果教学内容是枯燥的,教学方法单一化更容易使学生疲劳,甚至厌学,影响教学效果。如果借助一些简明的符号、精炼的文字或者图形(箭头)图表,教师通过精心组织,将授课内容编排成一定的图文式样,让学习内容更加形象、简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易于被学生接受,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联想,为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同时,通过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总结绘制图表,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税收课程的教学实践举例

税收系列课程是会计、税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一直受到高度的重视。然而,由于该类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税收政策变动较快,知识点很多,加之抽象的学科术语或学习内容量过大等原因,易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畏难情绪,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较差,本系列课程的教与学矛盾一直较为突出。为此,针对某些知识点,我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图示法进行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以《国家税收》课程为例,举例如下:

实例一:辨析起征点和免征额。

第一步:明确概念(相关概念见教材)。

根据概念,画出简图(如图1),明确指出两者不是一回事。图中p点以下部分、Q点及Q点以下部分是不征税的。达到或超过p点的全额计税,超过Q点的部分差额计税。

第二步:引导学生简单分析图2中的m、n、F、a、B、C、p或Q点的不同计税情况。

得出结论:低于起征点的不交税(F点),高于免征额要交税(B、C);只有起征点以下的纳税人可以享受税收优惠,而免征额可以照顾到适用范围内全部纳税人。

第三步:组织学生看图讨论:如果调整免征额,对国家、纳税人有什么影响?

第四步:教学拓展:我国几次调整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免征额的背景及影响。

实例二:理解税率适度原则――借助“拉弗曲线”。

图3所示的拉弗曲线理论是由“供给学派”代表人物、美国阿瑟・拉弗教授提出的。拉弗曲线用一个抛物线描绘了政府的税收收入与税率之间的关系,当税率在一定的限度以下时(0―e),提高税率能增加政府税收收入,但超过这一限度时(e点),继续提高税率反而导致政府税收收入减少。图中税率为零或1(100%)都会使税收收入归为零。

结论:高收入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思维拓展:作为最活跃的税制要素,确定税率应考虑哪些因素?

实例三:比较增值税和消费税。

除了图1、图2、图3这类数学简图外,表格的运用也便于对比学习,加深记忆。如表1,从税收分类角度对比分析了增值税和消费税这两大税种。

实例四: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的计税。

这是消费税计算中的一个难点。利用图4,一目了然,对号入座。

相关规定:纳税人生产的应税消费品,于纳税人销售时纳税。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的,不纳税;用于其他方面的,于移送使用时纳税。条例第四条第一款所称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是指纳税人将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作为直接材料生产最终应税消费品,自产自用应税消费品构成最终应税消费品的实体②。

实例五:每章小结: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号称“智力魔法师”、“世界大脑先生”的托尼・巴赞发明并推广的。他认为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其方法和原理适用于每个人。用色彩、图形、文字将围绕关键词的体系画出来,既能提高记忆力,又能理清思路,还能培养一定的创造力,最大限度地使我们的大脑潜能得到开发。

思维导图用途广泛(图5)。在教学中既可用于新课的学习,也可用于复习课的整理。在国家税收课程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的总结复习,借助纸和笔进行手工绘制思维导图。(图6)

3在教学中运用图示法要注意的问题

为了达到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的效果,我们可以通过图示法进行教学的内容有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不断地推陈出新,从而让图示法教学的良好效果得以彰显。因而,在教学中运用图示法要认识到以下几点:

首先,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只有较难理解的问题用图示表现更能发挥图示法的实效,同时配合具体的例题讲解,才能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采用图示法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运用知识点,如果一昧追求图示数量而忽略图示质量,不仅会增加教师的备课负担,甚至会让学生分不清重难点,平均使力,适得其反。

其次,要注意图示法内容的概括性和形式的多样性。这就要求教师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吃透吃准教学内容,在设计上尽可能有自己独特的创新思维,与时俱进,严谨治学,根据授课对象灵活调整内容和形式,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再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设计图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在明确设计要求后,学生们可以自由组合为若干小组,事先就某一个或某几个疑难点进行图示设计,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教学互动。这不仅利于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团队意识,也有助于提高动手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是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基石。总之,在税收课程教学中适当运用图示法,对于提高教师授课水平,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

参考文献:

[1]胡志华.图示法在财会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时代经贸,2014(2).

[2]杨帅.从“个人所得税"的求解谈“图示法"教学[J].上海中学数学,2014(4).

超强思维导图总结篇8

【关键词】医学教育;教学模式;纵贯式立体化;超声影像学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517-02

医学影像学作为医学领域中知识更新最快的学科之一,其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也变得越来越举足轻重,超声诊断学作为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向着定量化、功能化、微观化、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新技术、新设备日新月异[1]。学科的发展带来了对教学的更高要求,在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医学知识结构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素质能力的同时,更要求教师能够以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更合理、更高效,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临床思维与影像知识相结合的能力,使其成为顺应二十一世纪发展需求的创新型医学人才

1现状分析

目前,医学影像学已经成为非影像学专业医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充分体现了影像医学在医疗过程中的重要地位。超声诊断学作为影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得到充分体现。由于整个超声诊断学的教学课时数相对较少,而教学内容又比较多,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粉笔、黑板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把大量现成的知识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抽象且难以理解。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出的学生,虽然理论知识可能较好,能够“背住”重要的知识点,但缺乏形象思维能力,无法将学到的知识很好地运用到临床工作中,更谈不上运用超声医学知识

来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2]。近年来,多媒体教学的普及使得超声影像教学有了飞跃,大多数教师都采取了教科书加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了图片、视频,使其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形象、生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讲授内容多是以解剖为基础,病理为依据,超声表现为重点,辅以超声图片或动态图像来加深学生理解,学生建立的仅是从因到果的单向思维过程。然而,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往往需要医生根据病人的超声检查结果来判断其病情、病因以及可能的病理生理改变,即需要从果到因的逆向思维。因此,要求教师探讨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建立起这种临床思维

2纵贯式立体化超声影像教学模式的构建

立体化创造性教学就是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适当运用教学策略,鼓励学生运用想象力,增进其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习思路,灵活运用所学各科基础及临床医学知识,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的[3]

纵贯式立体化的超声影像教学模式的核心就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临床思维模式。所谓纵贯式,就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立体化,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将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及临床各学科的知识综合在一起,针对某一疾病或病理表现给学生建立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知识模型。在实施过程中,授课教师给学生留出将要讨论和讲授的内容,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课堂上,尽量模拟真实病例的超声诊断过程,给出患者主诉,查体结果,相关化验结果以及超声表现,然后学生分组讨论。老师主要对各组思维过程的正确与否进行点评,引导学生从病因、病理、病理生理方面去推论,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在帮助学生将无序的知识整理为有序的知识,将错误的知识修正为正确的知识。这一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了归纳总结的水平,为良好临床思维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教学过程的管理和教学模式的实施

3.1深入了解教学对象

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很好的了解学生的状况才能因材施教,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授课时,学生已经完成了解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学科的学习,同时在进行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科目的学习,超声诊断学是这两种学科的良好的衔接,起到了桥梁作用。此时的以病例为中心的纵贯式立体化的教学模式的建立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2落实备课环节

备课,包括选取病例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授课教师平时要细心收集临床病例资料,以教学大纲为中心,选择典型病例,将病例资料合理的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制作在影像学教学中至关重要,教师借助于交互式的课程设计与组织,多种图、文、声并茂的多重感官刺激,生动形象地展示所讲授的知识,建立丰富的教学情境,拓展教学时间和空间,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其运用必须恰当合理,应文字简洁,重点突出,图片清晰,动画生动,起到多层次、多角度地模拟动态过程,很好地体现超声检查的实时特点的作用,使深奥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4]

3.3引导学生融会各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超声医学是建立在解剖学和生理学基础上,研究活体组织器官形态、结构以及功能状态的学科。而发现异常的前提是必须熟悉正常,在正确把握人体解剖的基础上,才能使学生头脑内完成由立体活体组织到平面图像、由大体解剖到影像解剖的认识。正常的影像解剖是识别病理性改变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将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以及内科学、外科学等学科的知识较好地融合到教学中去,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各器官解剖及生理特征的基础上,熟知各系统常见病的病理生理改变,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其超声影像特征,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打下良好基础。这一过程不仅仅是正确的思维模式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造了特有的知识再发现的环境,推动学生作为学习者主体参与知识建构活动

3.4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授课过程中注重各学科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贯通,让学生明确超声影像诊断不单纯是“看图”,更需要综合分析,即要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及其他辅助检查资料来综合分析;讲解“同病异影”、“异病同影”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思路,提高学生的立体临床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前布置题目,让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从记忆型、模仿型向思考型、创新型转变[5]。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在每一系统常见病的影像图片上提出问题,由学生组织讨论,发表诊断意见。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记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综合分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5鼓励学生涉猎本学科的新知识

超声医学是声学、医学和电子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6]。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超声诊断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涌现,教师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帮助他们运用新的信息技术去获取新的知识,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认知能力。同时,教师对学生获取新知识过程的关心应甚于对他们掌握新知识结果的关心,对学生掌握新知识方法的关心应甚于对他们掌握新知识量的关心,以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为他们日后临床工作中能够充分自如地运用超声诊断手段,并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打下良好基础

4效果评价

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通常采用行为标准和效果标准相结合的方式。行为标准就是根据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作为直接评价的对象,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态度、课堂效果等,效果标准即学生的学习效果,主要是以学习成绩进行间接评价[7]。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我们进行教改的最终目的,因此,在考核教改带来的教学质量的变化环节,我们也着重从以上几方面进行评价。由于课堂教学中增加了小组讨论的环节,一改传统教学过程中主要是教师教,而忽视学生学的局面,将教学过程首先定义为教与学双方的活动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提倡学生的独立探索。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从讲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去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教师也随之从知识的直接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平日成绩及理论考试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主要体现在病例分析能力方面进步较大,说明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提高,起到了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俊祥,储德开.提高《医学影像学》教学质量探讨[J].实用全科医学,2004,2(3):246-247.

[2]俞曼华,张俊祥,时爱萍.医学影像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做法[J].实用全科医学,2006,4(6):691-692.

[3]李丽,念红,郑学芝等.应用立体化教材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J].医学教育探索,2007,6(6):504-505.

[4]杨俊丽.浅谈网络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3):283-285.

[5]唐红.心脏超声诊断的方法与思路[J].西部医学,2003,1(2):175-176.

[6]陈倩,张挪富,丘丽冰,吴华.教学医院进修医师培养及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3):85-87.

[7]王素瑛,吴绍华,何红媛.教育质量评价及其方法[J].泸州医学院学报,1998,,26(6):517-519.

超强思维导图总结篇9

关键词科学思维;图尔敏论证模型;Seminar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4-0-03

Doi:10.19383/j.cnki.nyzhyj.2020.04.069

遗传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培养学生掌握生物学素养,具备从事生物学相关领域工作关键能力的重点学科。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除了要掌握系统的遗传学知识之外,还应逐步建立起科学思维的方式、方法和习惯,学会从批判的角度和创新的视野来审视所学知识,进而掌握知识的本质,建立更牢固的理论—实践联系,以便应对未来社会多变的挑战,获得更大成就。

1科学思维的类型和特征

科学思维是人类在科学认识活动中,掌握和运用的各种思维方法的有机整合,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中形成的特质。不仅含有能力因素,也包括态度因素(即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科学思维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意向)。科学思维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也是现代人才核心素养中的关键能力和重要品格。

科学思维能力主要包括形象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系统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思维能力等。在北京师范大学《21世纪核心素养5C模型研究报告》提出的人才核心素养模型框架中,5个一级维度就包括了批判性思维素养(Criticalthinking)和创新素养(Creativity)两个科学思维的类别,可见思维能力在未来社会竞争中的重要性。

2遗传学教学困境

自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提出以来,现代遗传学进入了迅速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了细胞遗传学、群体遗传学、表观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等诸多分支学科,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革新,使遗传学及其实验技术的内容愈来愈丰富和驳杂。而由于“重实践、强素质”理念的影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却在不断压缩遗传学等一系列基础课程的课时。这种“不断增加”和“不断压缩”造成的矛盾给遗传学的教学带来了很大挑战。

随着分子遗传学不断发展,遗传学的理论知识更加抽象和难以理解,传统的以讲为主、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1]。传统的实验教学只让学生关注实验的原理和现象,很少讨论实验技术的综合运用及实验方案的设计,这就导致遗传学教学缺乏吸引力,降低了教学效果。这种“高难度”和“低效果”之间的矛盾也是遗传学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遗传学应用性极强,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产生,伴随着农、林、医等领域的发展而不断壮大,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联系紧密。然而,遗传学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求,现行的教学模式也难以培养出具备创新意识、善于解决社会问题的新型人才。这种“赶不上”和“高要求”之间的差距正是遗传学教学迫切需要改革的症结所在。

为了提升遗传学教学质量、摆脱困境,教师急需转变教学理念。应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为核心,授之以渔,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核心素养为着眼点,以思代记,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意识。

3图尔敏论证模型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基础,是一种理性的、反省的思维,用于分析各种论争、识别各种谬误和偏见,根据证据做出结论,并且做出明确判断的思维方式[2]。常用的批判性思维训练模型有图尔敏论证模型,包括主张、资料、根据、支援、限定词六个成分。“主张”是提出的观点或命题,需要进一步证实;“资料”是支持观点的证据;“根据”是观点和资料之间的支持关系;“支援”是对根据合理性的说明,即对观点和资料关系的详细说明;“限定词”指观点正确性的限制条件,即观点的适用范围;“反驳”指观点在适用范围外的表现。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实施自我论证,组织学生相互质疑和讨论四个环节完成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过程。如在讲解分子标记法之前,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松毛虫是为害松林的害虫,若防治不及时,会在短时间内吃光大面积松林的针叶,可导致松树死亡,一旦爆发,会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生态影响。通过表型筛选和遗传育种能解决问题吗?此时,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能够做出解答,但思考维度常停留在理解水平,受到教材等“标准答案”的影响。为了打破学生对“权威”的盲目模仿,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可以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论证,从审视自我出发培养批判能力。问题串包括:我的观点是什么?怎样进一步解释观点?我的观点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知识?经验?实验数据?)我的观点客观吗?有没有主观因素的影响?支持观点的证据有哪些?这些证据科学客观吗?观点和证据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因果关系还是相关关系?我的观点有适用范围吗?有限定条件吗?有其他的观点吗?经过成熟的思考后,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分享观点,阐释证据,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以及针对观点再讨论的环节。

图尔敏论证模型有别于传统的课堂讨论,增加了自我论证,强调了接受质疑的教学因素,以此训练学生系统的反省,提升思考的深度和成熟度;训练学生识别谬误,通过证据得出结论和做出判断,提升思考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信心和包容力。

4Seminar教學模式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Seminar,原为学者专家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开展的学术交流方式,现在逐渐流行于高等教育的课堂。典型的Seminar教学包括5个基本步骤:(1)抛出问题,主持人介绍问题背景和研讨主题;(2)报告宣讲,发言人围绕研讨主题,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研究报告,阐述观点并举证;(3)质询和回应,与会人提出质询,发言人回应质询,补充证据,进一步阐释观点或者与会人提出质疑,摆出新观点;(4)辩论与交流,全体与会人员对观点和证据进行判断,开展批判和辩论;(5)总结和延伸,主持人总结发言,做结语。在实施教学时,可在宣讲前增加搜集资料、自主学习环节,以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明确观点,收集证据。

Seminar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充分挖掘课程参与者(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学理潜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认知互动,从而深化对某一主题的认识[3]。它创造了一个多向、深度交流的平台,以头脑风暴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创见;营造了一个平等、积极沟通的学习氛围,在质询和回应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构建了一个协作共进的学习空间,在质疑和辩论中寻求真理。

Seminar教学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和高超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在实施中学生的讨论容易出现混乱和无序,影响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可搭配使用图尔敏论证模型辅助学生有序思考,有针对性的质疑。

5分子标记法防治农业病虫害专题教学过程

分子标记法主要指能反映生物个体或种群间基因组中某种差异特征的Dna片段,在遗传学中常用于构建基因组图谱、基因定位、物种亲缘关系和系统分类,疾病诊断和遗传病连锁分析、遗传育种等各领域。本部分内容的教学即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遗传三大定理,又因应用技术的多样性,更有利于开展开放性的研讨活动。

5.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工作包括:充分查阅资料,了解分子标记法的研究历程、最新进展及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应用;筛选信息创建资源库,制作查阅文献流程图;选择真实问题情境,确定学习切入点,制作课件;调查学情,结合学生学习水平分组,每组5—6人;完善教案和考核方案。

5.2图尔敏论证活动训练

图尔敏论证过程有别于学生已有的思考习惯和讨论方式,需要经过训练才能熟练掌握。因此,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几次专项训练活动,如前文提到的利用分子标记法防治松毛虫专题讨论活动。学生刚接触图尔敏论证活动时常常想得多,表达不出来,或者表达缺少条理,教师可以将问题串以文本的形式展示给学生,随想随记,反复修改和整理后再开展交流活动。

5.3Seminar专项研讨活动

针对分子标记法防治农业病虫害专题的教学活动有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5.3.1主持人抛出问题水稻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水稻病虫害日益严重,导致了大量的经济损失,已成为农民种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主要通过化学手段防止水稻病虫害,化学防治可以很大程度减轻病虫害的危害,但会增加成本且污染环境,长时间使用化学物质也会导致新的变异小种的产生,给病虫害的防治带来更大的挑战[4]。是否能换一种解决思路,通过分子标记法防治水稻病虫害呢?

主持人可引导学生继续思考,解决问题首先需要知道:水稻主要病害有哪些?常用的分子标记技术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不同病害使用的分子标记相同吗?怎么选择适用的分子标记?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主持人介绍时需要保持中立的态度。

5.3.2查阅文献、自主学习本环节耗时约两周。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研读文献。文献分为两类,一类是教师提供的必读文献,协助学生掌握基本信息和核心技术;二是在查阅文献流程图指引下的按需索引文献,为下一步的宣讲搜集素材。

教师在学习通上同步设置讨论板块,随时查看、回复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及时整理共性问题和解决方案,以备总结时使用;问询学生的工作进度,检查学生提出的观点和筹备的证据,督导学生完成图尔敏自我论证活动,保障学生科学有序地开展工作;督促学生准备宣讲活动,包括选择发言人,制作汇报展板印制资料等工作。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充分展示了合作学习和任务驱动后自主学习的优势,文献阅读量远远超过预期,时间跨度超过15年,文献来源既有核心期刊也有学位论文,全班文献阅读量人均10篇,自主索引文献占比约60%。经过收集资料,大家应该能描述出水稻几种主要的病虫害为褐飞虱、白叶枯病和稻瘟病等。

5.3.3报告宣讲每组发言人汇报10min,重点讲解针对的是哪种水稻病害,选择哪种分子标记法,选择的原因有哪些?相关证据有哪些?以白叶枯病为例,部分同学就指出该病为全球性的水稻疾病,水稻感染后至少减产20%—30%,甚至顆粒无收。学生使用了几种信息手段辅助宣讲,有传统的展板和幻灯片形式,也有短视频、微课等形式,学生展示证据的形式以图表为主,如常见水稻病害分布图、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分布图、SSR分子标记法标记Xa23基因实验流程图、StS标记实验流程图、pCR产物凝胶电泳图等。此时学生已不再局限于“结论”,而将宣讲的重心放在提供证据以及对证据可靠性的解说上。

5.3.4质询和回应与会人员针对发言人的汇报质询和交流10min(具体时间应根据现场情况适当调整),重点关注观点表述是否清晰,证据是否可靠充分,标记方法是否有效?标记基因之间是否有功能差别?目前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约30多种,定位在至少超过8条染色体上,那么应该选择哪种标记方式?标记哪种基因?等等。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学会了追问,如这个文献的来源是?文献可靠吗?有人重复试验吗?证据能支持观点吗?请进一步解释。不过受学生学习水平的制约,学生尚不能对证据本身产生怀疑。

5.3.5辩论与交流在各组发言人宣讲结束后,同学们发现分子标记技术在操作过程中有较多共性,针对同样的病害,可以使用不同的分子标记技术,同样的分子标记技术,适用于多个病害,那么哪种病害选择哪种分析标记技术更方便、快捷、高效呢?不同的小组有不同的意见。此时,教师提醒学生在坚持本组观点的同时,也应有开放性和包容力,认真思考其他小组的观点,集思广益。应认识到小组工作的局限性,用客观的态度面对不同的意见,兼容并包,获得更成熟的观点。最后经过激烈的辩论,全班同学认识到分子标记法为水稻抗病虫育种提供了一个简便的途径。这种方法研究目标是抗虫害所需的目的基因,相对于传统育种中所依赖的“植物表型”更加准确,缩短了育种时间,减少了工作量。

5.3.6主持人总结首先,系统梳理分子标记技术的特点,完成理论知识的教学目标;其次,介绍分子标记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局限性,完成技术层面的教学目标;接着总结整个学习过程中同学们碰到的困难和问题,总结经验,完成能力层面的教学目标;此外,系统总结学生思维的变化过程,完成科学思维培养的教学目标;最后,总结态度和综合素质的变现,进一步深化育人目标。

在整个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方式营造了自由、积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深入研讨中摸索着前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协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获得了训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发言次数、发言质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的有效方法均高于传统课堂,而且这种效应持续影响着学生后续的学习。

超强思维导图总结篇10

关键词:物理;发散思维;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8)4(S)-00014-3

我们所倡导的全面培养学生的物理发散思维能力,就是要克服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过分强调集中思维,而忽略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重视抽象思维的培养,而忽略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的培养的弊端。

1课堂教学是培养发散思维的重要渠道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可以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1.1在概念与规律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多方位体验物理研究方法[1]

例如:教师利用并联电路特点结合欧姆定律推导并联后总电阻与支路电阻的关系:“1R=1R1+1R2”,并组织学生讨论:“R=R1R2R1+R2此值是否比R1和R2都小?不设具体数值能通过变换式证明吗?”这是引导学生先从数学上的量值关系侧面去理解刚学到的物理规律。随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若有单个导体,它的电阻值刚好与并联电路的总电阻R值相等,那么考虑这个导体的横截面积是否应比R1和R2导体都大,为什么?”这是引导学生从物理学中电阻定律角度去理解新知识,且又一次让学生体验到“等效代换”这种常用的思维方法。

1.2鼓励学生多方位思考,利用“一题多变”,变换思维角度,培养发散思维

例如:质量为m的金属和质量为m的木块通过细线连接在一起,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在水中下沉,经过t时间细线断了,金属块与木块分开,再经过时间t1木块下沉,问此时金属的速度多大?像这类力学题目,通常可应用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动量定理求解,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再如图1所示,

将四个阻值分别为150,75,75,15的导体并联后总电阻为多少?少数学生突破“1R=1R1+1R2+1R3+1R4”的思维定势,将R2和R3均看成各由两个150Ω的电阻并联,将R4看成是由十个150Ω的电阻并联,从而很快算出R=R1n=150Ω15=10Ω,这种解答方法运用了等效变换的方法,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鼓励。

1.3增加探究性实验教学[2]

在探究性教学中,可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探究内容,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器材,进行探究活动,例如以下实验题目:

(1)有一个铝球,怎么判断它是否是空心?

(2)有些电阻值为4和6的电阻,现在电路里要用17的电阻,问如何进行组合?

(3)在只有称这一测量工具的情况下,请设计一个实验来测出新椰子内部容积。

通过这类实验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方面有着很好的作用,也是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2重视发展物理形象思维

物理学研究各种物质最基本的特征及规律,需要建立各种物质结构及其运动变化的物理形象,这一特点为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培养物理形象思维的途径有:[3]

2.1教学中加强观察和实验,建立丰富的物理图像

例如,高中物理双缝干涉实验的演示需在暗室中进行,学生对此现象印象不深,教师可采用计算机来模拟该实验。学生可以在荧光屏上清楚地看到七条彩色条纹所代表的白光,由狭缝射入并经双缝分成两束相干光源。这样不仅弥补了演示实验的不足,还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加深了感知程度,降低了物理概念的抽象性。

2.2利用相似性形象思维,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形象进行思考问题的习惯

在教学中,有些新知识反映的客观事物是学生曾经观察或接触过的,并且印象比较深刻,教师可通过语言文字的叙述,使学生相继产生对讲授知识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形象思维。例如:教师在讲授磁感应强度B=Fi・L时,应给学生介绍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物理学中经常用到的,如力学中的密度ρ=mv,电学中的电场强度e=Fq,电容C=QU,电阻R=Ui等,虽然这些物理量是不同的,但又有这一物理量的“共性”,那就是要在实验的基础上,寻找一个只与所研究的物体或场有关的比值来表示物体或场的性质,并由这个比值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在定义这个物理量的同时,也就确定了这个新的物理量与已有物理量的关系。诸如电磁振荡与机械振动中的自由振动、F=Gmmr2与F=kQ1Q2r2、电场强度e=Fq与重力场g=Gm等都可让学生利用相似性形象思维进行理解。

此外,在习题教学中,让学生根据问题情景构建出典型形象,教给学生将抽象问题现象化的技巧。如怎样画示意图,如何将文字表述成形象的物理图像等。

2.3重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的重要方法。爱因斯坦曾经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高中生在遇到新的物理问题时,往往力求用头脑中已有记忆表象作为对新问题的形象的描述,以回忆代替想象。比如,让学生学完了“电场”全章内容后回答“你对点电荷q1对点电荷q2的作用F(如图2)有何新见解?你能用新的观念用数学形式写出力F的表达式吗?”

结果只有一半的学生做出了正确的回答:“q1对q2的作用力F实质上是q1激发的电场对q2作用的电场力;q1的电场在q2所在位置的场强为e=kq1r2,因此,q2所受电场力为F=q2e=kq1q2r2。”而另一半的学生提不出新的见解,仍从库仑定律直接写出了e=kq1q2r2。他们头脑中的表象仍然是“电荷对电荷的作用力”的原有记忆表象。

物理发散思维教学中,发展和开发学生的想象力的途径有:一是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丰富和充实学生的表象储备,提高学生运用表象的能力;二是要利用物理理想化模型和物理理想化实验的教学,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力,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发展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如在质点、刚体、弹簧振子、安培假说、磁力线、光的波粒二象性等知识点的教学中,都应注意学生的想象力的培养。三是应强调类比与联想的作用,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鼓励学生遇到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与联想,唤起与问题有关的表象,组构新的物理形象。

2.4重视学生的联想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常碰到这样的现象,每当遇到陌生的问题,许多学生不会将已解决的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迁移过来,从而感到无从下手。培养联想能力有助于将已解决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进行迁移,有利于学生把新学的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本质联系,有利于发散思维能力的提高,对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也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类比、推理、转化、发散、集中等训练,培养学生的相似联想、因果联想、接近联想、自由联想等各种联想能力,教师可采用把一个问题转化为另一个问题的思考方法。例如,如图3所示,有一质量为m,密度均匀,半径为R的球体,在与球心o1相距为2R的p点有一质点m,以o1p连线上与o1相距R/2的o2点为圆心,挖去一半径为R/2的球形部分后,剩余部分对质点的万有引力是多少?这个问题的解决与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求另一个分力的问题方法是一样的。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明确原球与质点间引力易求;挖去小球在原位置处与质点间的引力也可求;而挖去的小球与剩余部分对质点的引力之和与原球对质点的引力相同。这样,顺利的实现了问题转化,提高了学生的联想能力。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3培养直觉思维能力

直觉思维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学习和实践中所取得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直觉思维能力在物理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应从如下方面着意培养:

(1)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

事实证明,具有广泛的相邻或相距较远的知识结构,将会更有条件使人跨越或涉足科学的无人区。197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贾埃弗,具有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军事工程、哲学、政务等一系列正规的知识背景。当他迷上物理后,便大胆而果断地“让隧道效应与超导现象幸福的联姻”,发现了超导体中电子的隧道效应,并从理论上预言了超导电流能通过隧道阻挡层的可能性。由此可见,直觉思维不是凭空产生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结构,即物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阅读课外书籍,广泛涉猎知识、开阔视野,建立宽广、扎实的知识基础。这样,学生在掌握了一定深度、广度的基础知识,思维才会变得灵活。

(2)加强物理学史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优良的思维品质

我们进行物理教学,不应只重视概念、规律等科学知识的传授,还要注意物理知识产生和发展过程的教学,通过物理学史的教学,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家发明、发现的过程,知道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创造过程中直觉思维的普遍存在性,为主动养成直觉思维的习惯奠定心理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的必要步骤。

(3)鼓励学生猜想、疑问和假设

例如,课堂上老师提出:“汽车通过凸形桥时,车对路面的压力等于车重吗?”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小于车重”,他是根据乘汽车过突然凸起的路面时人与坐垫间压力变化的感觉。在匀加速上升的电梯中,秒摆的周期还是2秒吗?有的学生猜到了小于2秒,可能是出自直觉。“弹性碰撞”一节设有这样一道例题:1号球去撞静止的2号球,发生弹性正碰,求碰后两球的速度。我们推导出表达式后,讨论了m1>m2,m1

(4)注意直觉讲解

例如,弹簧振子的周期t=2πmk,学生在应用中很容易颠倒m与k的位置,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周期长短的决定因素缺乏一个直觉的理解。此外,在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回旋半径、线圈的感抗、电容的感抗、电磁振荡的周期等知识点的教学中,均应注意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4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和气质、品格等个性心理特征)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绝不可忽视,它是发展发散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教师应充分发挥物理教学特有的学科优势,向学生渗透物理思想方法,进行学科教育。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途径有: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物理学与人类进步的关系以及物理学家的事迹,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通过物理概念及规律的应用,使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改变为探索为主新型的教学结构方式,逐步确立和巩固学生的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张宁东,论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J],广西物理,2000年第四期,p36.

[2]阎金铎主编,陶洪著,物理实验论[J],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p58.

[3]纳梅,创造思维训练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四期,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