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培训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3:38:16

正畸培训总结篇1

[摘要]目的探讨培养口腔正畸进修医师的临床操作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方法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先理论,后实践,分段式培养正畸进修医师的临床操作能力,有目的性地采取培养措施。结果分段式培养可以提高口腔正畸进修医师的临床操作能力。结论分段式培养对提高口腔正畸进修医师的临床操作能力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教育;正畸学,矫正;进修医师;临床工作能力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approachesandmethodstodeveloptheclinicalabilitiesofadvancedstudydentistsinodontoplasty.methodsinclinicaltraining,theoryfirst,andthenpractice.performanceabilitiesweretrainedstepsbysteps,withclearpurpose.Resultsthestagedtrainingmethodimprovedclinicalperformanceabilitiesofthedentiststrained.Conclusiontheapplicationofthestagedtrainingmethodplaysanimportantroleinimprovingthetrainee'sabilitiesinodontoplasty.

[KeYwoRDS]education;odontoplasty,correction;advancedstudydentists;clinicalabilities

在口腔科学的各个临床学科中,口腔正畸学的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特殊性。在本科学习阶段,口腔正畸的授课学时短,教授内容少,且较少涉及具体治疗技术的理论和应用,实验室训练只是简单活动矫治器的制作而不安排临床见习或实习。口腔正畸临床诊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属于本科毕业后的再教育,包括进修、参加培训班、攻读研究生等,其中进修是主要方式之一。

1正畸进修医师临床实践能力提高的重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形势下,口腔正畸临床技术和从业人员数量都面临巨大挑战。目前我国口腔科医师与人口总数比在1∶(4~5)万之间,正畸专科医师更少,尚不足700人[1]。面对需求量很大的市场,许多普通口腔科医师希望通过进修学习掌握口腔正畸知识、临床技能,所以正畸进修医师的培养成为人才需求的重要环节。错雅合畸形的矫治周期一般为2年左右[1]。初学者要掌握系统的临床诊疗技术至少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来进行学习和实践。未经正规培训仅受短期培训的医师从事正畸治疗,治疗失败会给病人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一般来说,只有经过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正畸医师,但每年招收的硕士生很有限,因此如何培养普通口腔科医师成为合格的正畸医师是关系广大错雅合畸形病人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

2正畸进修医师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来我院进修的医师来源于中小城市的口腔医院或综合医院口腔科,基本上未受过正规的正畸培训,有的从未从事过正畸临床工作。针对这种情况我院要求进修时间应至少1年。

2.1制定合理教学计划

进修医师1年的进修时间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期3个月,主要是正畸理论知识的培训与实验室技能的培训;第2阶段为期6个月,主要是进修医师临床技能的培训;第2阶段为期3个月,主要是进修医师正畸矫治理念的培训。以往仅在临床培训,为无目标的实践,现采用分阶段培训,建立阶段性培训目标,为了达到此目标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并且每一阶段的培训都是循序渐进,逐渐提高的。如以往进修医师刚入科室便进入临床,由于原来并未接触过正畸内容自己头脑混乱,操作不规范,不仅自己没有很快学到知识,而且容易引起病人的不满。我们借鉴国外培养研究生的办法[2]: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和培训进度,选择合适的教学教材。

第1阶段先培训正畸理论知识,推荐《口腔正畸学》、《口腔正畸临床操作手册》两本书。通过每周两次的理论讲授让其掌握正畸的绪论、历史与现状、错雅合畸形病因及分类、采印模及模型测量、颅面生长发育、口腔正畸生物学原理、X线头影测量、检查诊断及病历书写、矫治总论等内容。同时,进行正畸弓丝的弯制,正畸矫治器的制作示教及练习等实验室技能的培训。每周安排一个下午在临床进行见习,熟悉带环、托槽、粘结等基本操作。第2阶段进修医师正式进入临床操作,我科室采用的是一带一的方式,即一名教师带一名进修生,这样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合其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学生也可以系统地看同一病人施加矫治力后的变化,对其掌握单病种有帮助,例如Ⅱ类错雅合的矫治、Ⅲ类错雅合的矫治、深覆雅合与开雅合的矫治等均可在此阶段学习。第3阶段培训是在第1和第2阶段的理论培训和实践培训基础上培养其正畸矫治的理念,正畸治疗的灵魂应是制定合理的矫治计划,熟练的临床技能操作是达到目标的手段。只有按照正确的矫治计划治疗才能达到矫治目标,此阶段是前两阶段的升华,经过前两阶段的学习和操作,在此阶段要培养进修医师对病人进行综合考虑,能够根据现有知识制定合理的矫治计划。

2.2根据基础不同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

进修生来自不同的地区,资历、学历、经历参差不齐。有的是经过正规教育,口腔专业毕业,有较好基础,但有的学历较低;有的是工作后再转专业。他们虽有一定的临床操作能力,但缺乏正规和系统的正畸培养及训练。进修生技术能力和知识水平相差悬殊,这给临床进修生教学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制定了个性化培养方案,在进修生进科前进行摸底考试,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各有侧重。对基础较好的进修生,重点放在操作正规化培养和较大难度的技术提高上;对基础较差的则侧重于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的培训,采取手把手教,使其扎实稳固地打好基础。并注意在进修期间适时掌握进修生的学习进展情况,不断调整培训计划,对基础好的可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业务的培训,对基础差的则另行重点专向培训,使其各自在进修期间均有较大的收获。

2.3量化临床操作的内容及考核指标

将临床操作具体分为几大部分:X线头影测量、模型分析、制作活动矫治器、正畸弓丝弯制、方丝弓托槽粘结、直丝弓托槽粘结等。每一部分要求进修生完成10份,包括实验室在模型上的10份及在临床病人上的10份,例如直丝弓托槽粘结,教师详细讲解直丝弓托槽粘结的要求及基本步骤后要求进修医师在实验室模型,包括各种错雅合畸形的模型上进行直丝弓托槽粘结10份,并根据其完成情况进行打分,此成绩记入其进修结业考试成绩。针对其在完成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加深其对此知识点的理解,并对其今后进行直丝弓托槽粘结提供帮助。经过实验室训练后,进入临床操作训练,即在10位不同错雅合畸形病人口中粘结直丝弓托槽,教师在其椅旁进行打分。满分10分:上开口器1分,酸蚀1分,吸唾及隔湿1分,画定直丝弓托槽在牙面的位置3分,粘结直丝弓托槽2分,上弓丝2分。根据其完成情况进行打分,并将10份的成绩平均后记入其进修结业考试成绩。病人离开后针对其在完成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使其临床操作能力尽快提高。

2.4参加学术活动,扩大知识面,开拓视野

很多进修医师在原单位很少有机会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但在我们医院每年都有许多学术会要举办,有关正畸方面的或相关方面的会议我们都鼓励进修医师参加,这样可以扩大其知识面,有助于正畸知识的学习;很多进修医师在原单位很少有科研活动,只是做临床工作。基础好的而且在科研方面有兴趣的进修医师可以参与科里的科研活动,例如参加病例的搜集和整理等。在学习正畸临床知识的同时又学习怎样上升到理论阶段,为其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在国外研究生的学习中,都要利用各种机会选择参加各种全国性的临床治疗技术学习班、专业会议,并有[3]。本科举办的疑难病例讨论也要求进修医师参加,而且可以参加讨论。这种不是被动的听而是参与进来的主动学习方式更容易调动起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其在业余时间就某一专题准备文献,查阅资料,看大量的参考书,不仅增加知识,而且帮助其掌握了一种学习的方法。

2.5加强独立思考,建立正畸矫治美与协调的理念进修结业回原单位后将独当一面,独立开展正畸矫治工作,因此,在日常的点滴学习中应注重培养进修医师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复诊病人每次来复诊时教师先检查病人情况,并不给出治疗方案和治疗计划,而是让进修医师也检查病人后提出治疗意1期徐宏,赵文科,陈杰口腔正畸进修医师临床操作能力的培养79见,教师针对其治疗意见给出适当的建议;对于初诊病人,经过X线头影测量、模型分析后要求进修医师独立制定出详细的矫治计划,然后与教师制定的矫治计划相比较,有不同点及时向带教老师提问并改正。通过上述反复训练逐渐培养进修医师独立诊断、矫治的能力。通过正畸矫治不仅使病人达到美观的需求,而且要达到功能的要求。在中国正畸市场不规范的现在,很多没有经过正规培训的医师为了追求利益,仅给病人排齐牙齿却不考虑咬合关系,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通过我们的培训让进修医师加深雅合的概念,使其在以后的工作中将正畸和美观与和谐紧紧联系在一起。总之,教学工作是教学医院的中心工作,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广大病人的切身利益,也是衡量教学单位业绩的重要指标。教学改革也是一个不断摸索、改进、提高的过程,我们将不断总结经验,开拓进取,搞好教学中的每一环节,为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曾祥龙,傅民魁.近30年口腔正畸学科的发展与现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8(6):323.

正畸培训总结篇2

口腔正畸学是口腔医学四大临床分支学科之一,是口腔医学发展最为活跃的学科之一,也是极有发展前途的学科。错畸形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影响口腔功能,由于错畸形的发病率高达30%~50%[1],因此,要求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而同时,经过系统培训的专业正畸医生却非常少。全国仅有9所主要口腔医学院校进行正规的口腔正畸教学及临床硕博士研究生培养。因此,口腔正畸专业的临床进修教学已成为培养和提高本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不同年资阶段的进修学习,能使临床医生开拓视野,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更好地服务于更大的患者人群。由此可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新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对我国基层正畸医师的培养和正畸事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1 循证医学的概念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一词1992年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学GordonGuyatt教授正式提出以来,发展十分迅速,其应用于解决临床问题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全世界临床医师的广泛认同,eBm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依据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措施”[2]。循证医学是一种遵循临床研究证据的医学实践过程,提倡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医师将个人专业技能和经验、患者的需求与当前最好的科学证据结合起来制订医疗决策。其核心是:①创造和获取证据;②使用证据和再评价证据,不断完善和更新证据.循证医学不同于传统医学,传统医学是以经验医学为主,即根据非实验性的临床经验、临床资料和对疾病基础知识的理解来诊治病人。现代的临床医学模式则是在充分利用经验医学的同时,强调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根据科学研究的结果来综合制订医疗决策。科学研究结果是指从基础医学研究、临床研究中产生的科学结论,如诊断试验的准确性和精确性数据、防治性研究的无偏倚的结论、系统评价结果等。只有将经验与证据两者完美结合,才能不断为困扰人类的疾病推出有效和安全的诊治方法[3]。循证医学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已成为当今医学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2口腔正畸进修生教学现状

2.1口腔正畸进修生的临床素质特点 由于正畸学本身的学科特点,国内外通常把口腔正畸学作为毕业后教育,在我国口腔教育中正畸学课时少、实验课内容相对简单,基本不安排实习,所以口腔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对正畸也了解甚少。其临床素质特点主要表现为:进修医生来自各级医院,水平不一,在我院进修期间学习任务重,正畸治疗疗程长,操作复杂,而进修生学习培训时间短。进修生学习主要以临床实践为主,间断进行理论培训,对开展循证医学教育不利。但进修医生大多受过正规的医学教育,具备一定的英语水平和文献检索能力,如果能结合临床实践工作,循序渐进进行循证医学教育,即能达到良好效果。

2.2 传统带教模式 传统的临床带教方式是将进修医师分派给指导老师,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法进行教学,因而讲解式的教和接受式的学占主导地位。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已日益显示出不能适应现代教育要求的弊端,主要表现为:①以灌输式教学方法为主,创新能力不够;②以教师为主,主动性差;③教育目标以传播医学知识为主,主动学习及终身学习的意识不强[4]。

3 应用循证医学,改变传统的临床教学方法

应用循证医学是一种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教学方法,为解决进修生学习周期短带来的问题,使学员能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正畸知识,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学会学习,不仅学习新的知识,而且学会提出问题,并进行独立思考,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典型的循证医学模式通常包括四个步骤:根据临床处理病人时遇到的情况提出明确的临床问题;检索含有相关临床资料的文献;评价证据的合理性和实用性;将有用的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并反复强调评价证据的关键是:一定基于人体研究结果,最好是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RCt),避免研究者与受试者人为的影响。

口腔正畸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临床工作中针对常见病进行治疗,以此引导进修医生进行循证医学的实践。例如,在口腔正畸临床上,青少年生长发育期骨性ii类错的治疗,教科书上往往是从生长改良到手术治疗给出了一系列方案,到底选择生长改良、固定矫治,亦或成年后手术治疗,哪种最科学、最经济有效?引导进修医师先检索“骨性ii类错合治疗”的文献报告,然后根据大样本、随机、对照、随访等原则,评价疗效,这时面对是否进行生长改良治疗如何作出选择这一问题就比较明了,可以看出这依赖于患者自身的牙情况、生长发育阶段、骨骼类型、生长型,以及患者的主观意愿和医师的临床经验等一系列因素。指导进修生做出诊断和治疗设计前,有条理地收集病史,体格检查,进行模型测量分析、头影测量分析、功能分析、生长分析,列出病人的所有问题并进行合理诊断。矫治方案的设计要求分析患者的各项资料后,根据患者的所有问题,由重到轻,一一拟定针对性计划。但治疗计划需要联系临床证据来实现,搜索相关研究,特别是大规模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已做出Cochrane系统评价,其得出的结论相对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阅读评价后找出合理的干预措施,并且充分尊重病人意愿,让病人参与决策,在循证基础上相互折衷处理计划,制定个体化的最优方案。

循证医学在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发现临床病人的实际问题,引导进修生运用各种手段(如看教材、查文献、网上检索等)收集相关资料,总结分析,得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并在此过程,逐步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有效的临床思维方式,为回原单位参加临床工作后的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有利于在师生间形成民主的、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该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权威地位,改变了以往进修生对老师一味地“言听计从”的局面。进修生可以根据所查资料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与教师共同探讨,寻找最为科学的问题解决方法。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引导进修生发现问题、查阅资料、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正畸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以及独立学习的能力之外,在病例准备、问题设计、与学生讨论、回答问题等过程,也会督促自己不断学习,翻阅资料,更新知识,并能在与学生的讨论过程,受到有益的启发。

综上所述,口腔正畸进修医师的教学要求学员通过短暂、有限的学习,使基础理论和专科知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循证医学在口腔正畸进修生教学中的运用,能够使教学工作朝着更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有益于进修医师业务水平和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傅民魁.口腔正畸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

2史宗道.循证医学与口腔医学[J].上海口腔医学,2001,104):289-291.

3邱蔚六,郑家伟.重视循证医学,提高口腔医学临床科研和诊治水平[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5,5(11):809-810.

正畸培训总结篇3

   随着人口结构继续向老龄化趋势的发展,社区医生也将会越来越多地接触到行动不便,全身病情复杂的病人,牙医不再仅仅是为行动方便的、全身情况良好的患者看牙病,更是为更多的患者解决口腔问题,提高生活质量。因此,作为口腔科医生也要首先考虑患者的全身情况,排除患者性命攸关的问题,再考虑治疗口腔疾病。年轻医生对此必须有深刻的认识,才能保证医疗的安全。综合性医院的口腔门诊,存在大量的全身病情复杂的患者,住院医师们能有机会对此类问题见多识广,迅速增长自己的临床经验,为以后的行医安全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在口腔科门诊的分科轮转中,包括在牙体、牙周、颌面外科及修复科等等的轮转中,住院医师接诊了大量的门诊患者,在每天高强度的诊断治疗中,熟练和提高临床技能,做到常见病练速度,疑难病练诊断,从而全面提高了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口腔医学中的正畸专业,由于病例的治疗周期过长,在国内是除正畸专业研究生以外的其他口腔医学生几乎不参加实习的科室,但正畸是口腔医生为患者制定口腔综合治疗计划时不可避免要遇到的问题,可以说,正畸专业已成为大多数口腔全科医生的临床能力的短板。为此,我们安排住院医师在口腔正畸科一定时间的轮转,让他们对正畸有直观的认识,积累临床经验,为日后的“口腔综合治疗计划”开扩思路,使之更为科学。教师专业选择我基地在口腔医学的各个专业为住院医师选择了从事临床工作十年以上、经验丰富、综合能力强的的临床带教教师,几位教师不仅擅长自己本专业的二级学科,而且在口腔医学的其它二级学科也有相当丰富的经验,是能力较为全面的口腔全科医师,这样就避免了因教师在专业水平的欠缺而影响对住院医师的通科能力的培养。

   通过这种方式的训练,住院医师把各专业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对待疾病高屋建瓴,诊断、鉴别诊断的水平和临床综合思辨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在分科训练中,我们向住院医师强调要诊断明确,提出“寻找主诉牙”的理念。患者的口腔中往往会存在多个牙齿有问题,症状最突出的牙齿也不一定就是引起疼痛的病原牙,向住院医师强调要在复杂口腔疾病的乱麻中梳理出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防止误诊误治的发生,然后再择期系统治疗其它病患牙。在为患者制定口腔综合治疗计划的同时,我们向住院医师强调不仅要全面诊断和治疗患者的全部口腔疾患,更要结合患者的全身基础病的情况,按疾病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为患者制定出治疗的先后次序,从而为患者提供最全面、最可靠的口腔卫生保健服务,将疾病的治疗及三级预防理念渗入到治疗的每一个环节中去。临床操作能力训练的标准口腔医学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治疗过程以临床操作为主,因此对医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很高,某种程度上,口腔科医生既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者又是高强度高精细度的体力劳动者。我们对于基地的住院医师的临床能力训练是以规范化培训的要求为纲领,要求住院医师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和流程对患者进行治疗,防止差错发生。住院医师在日常的接诊过程中处理大量的门诊及住院患者,临床技能日趋娴熟,并向着精湛的目标迈进。定期专题讲课,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科室定期为住院医师组织专题讲课,由基地内专家和带教老师进行授课,内容涉及学科前沿,新技术新疗法,精细解读临床某些操作的细节等。带教老师尽可能地将丰富的临床经验传授给他们,使他们少走弯路,尽早建立学习型职业生涯模式。另一方面,基地也安排年轻的住院医师走上讲台,进行专题讲课或病例汇报,并鼓励他们开展课间讨论。住院医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不断梳理自己的理论知识,自觉了解学术动态,学习热情和探索精神受到极大激发,严谨的学风也日渐形成。对住院医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住院医师在成长过程中,科研能力的提高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与临床技能的训练具有同样的重要性[4]。

   在轮转中,我们引导住院医师以临床型科研课题为探路石,学习如何查阅文献,摸索着撰写论文,并提高科研意识和对课题的敏感性,把科研思路当成思维习惯,时时刻刻贯彻在日常的工作中。通过对临床病例日积月累的总结,住院医师们开始撰写论文并积极投稿。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培养将会对他们的科研生涯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对医德医风、工作作风的培养“以人为本,爱伤护伤”是我们主要倡导的医生职业道德标准。工作中要求住院医师尽量按无痛原则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对患者造成新的伤害,对于有心理健康缺陷的患者给予相应的人文关怀,使住院医师能够理解责任心和爱心是医疗工作者的第一必备素质。未来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医生,我们要求住院医师在工作中逐渐养成: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负责、自律的良好品质,和谐的同事关系,优秀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我们提出:住院医师应从点滴做起,向着大师方向努力。住院医师只有在工作中的各个方面都追求精益求精,才能迅速成长起来。对住院医师法制观念的培养医患关系紧张是目前社会难以解决的难题,依法行医是保护医生和患者双方利益的基础。医院每年末召集住院医师大会,对当年诊疗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进行总结讲解;口腔科基地每年举行多次小讲课,对住院医师进行口腔医疗纠纷的讲解和案例分析,让住院医师不断强化法制观念,依法执业,尽量避免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考核内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所要求的轮转考核,年度考核以及阶段考核均由教育处统一安排,对住院医师的培训起到了监督的作用。此外,针对口腔医学以临床操作技能为主的培训特点,我们制定了一套适合住院医师每天使用的考核表,详细规定了每项操作所应该花费的时间,需要达到的技术标准,并要求住院医师对每个患者的操作进行如实填写。这样坚持下来住院医师就能总结自己每阶段的工作数量、质量和效率,发现自己的进步就是从点滴积累而来,从而提高对自己的认同感,更有兴趣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工作中我们要求住院医师治疗主诉牙同时为患者制定“全口综合治疗计划”,在完成对主诉牙的治疗后,通过复诊预约,为患者陆续治疗口腔中其它牙齿、牙周等疾患,从而完成对患者全部口腔疾病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现阶段我国的口腔医务工作者基本还处在为患者治疗主诉牙的阶段,绝大部分牙医还不能为患者提供进一步的口腔治疗,更谈不上为患者提供预防保健方面的服务。原因之一是因为我国口腔医生数量少,临床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牙医综合治疗理念尚未建立。我们认为,未来的口腔医生应该是患者所有急迫和不急迫的口腔疾患的守护神,通过“全口综合治疗计划”的实施,医生做到治疗、预防双管齐下,进而改变患者的就医模式,将牙病的三级预防不再停留在口头上,从而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口腔卫生状况。我们希望通过教学模式的改变,以“口腔全科医师”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全面提高住院医师的综合素质,为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口腔医生,这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正畸培训总结篇4

【关键词】围产儿;出生缺陷

对我区近3年的16184例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2007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住我区分娩的孕28周至产后7天的活产、死胎、死产、围产儿共16184例。

1.2方法采用1995年8月卫生部妇幼卫生司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编制的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经过专门培训的妇产科、遗传优生科、功能检查科、儿保科的中、高级医、技师组成技术协作组,进行出生缺陷产前、产后监测,指定具有中级职称并通过专门培训的产房护士长负责进行资料收集及监测结果登记。

2结果

2007~2009年各年度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见表1。

2.1检出结果16184例围产儿中检出先天畸形缺陷281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7.36,其中男173例,女108例,单发畸形262例,多发畸形19例。

表1各年度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

检出畸形19种,前10位畸形顺位见表2。

表2出生缺陷顺位发生率、构成比单位(1万)

产前检出81例,占总检出人数的28.82%,其中B超检出27例。能问出相关致畸因素的占22.87%,77.13%不明原因。

2.2转归活产存活244例,死胎18例,孕期发现的严重畸形引产及死产12例,7天内死亡3例。

3讨论

2004~2006年,我区11073例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2.81‰,而2007~2009年16184例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为17.36‰,可能与诊断手段的进步有关,开展常见致畸病毒(toRCH)的检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监测Dna,对阳性者通过系统产前保健进行跟踪观察;应用酶联免疫开展唐氏综合征筛查,即孕早期9~13周抽孕母血查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孕中期14~20周抽孕母血查aFp、hCG等,对有遗传性疾病出生缺陷相关生育史以及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列为产前遗传学诊断对象,孕前进行遗传学咨询指导,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选择8~10周进行绒毛细胞及孕16~20周羊水胎儿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异常,及时干预。

青海省报道1999~2001年出生缺陷发生率前5位是:神经管缺陷、先天性脑积水、唇裂、马蹄内翻足及多指(趾)[1]。而山东省前后两次的调查结果前10位的疾病也有较大差异。有资料报道[2,3],我国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率存在着明显的地理差异、城乡差异、性别差异。本次资料显示神经管缺陷的发生率不在首位。分析原因,这可能与目前产前诊断水平的提高及普及有关,如B超的介入,使一些大的畸形在胎儿期即可诊断,此外,也可能与补充叶酸有关,使其发病率有所下降。

本组资料显示:≥30岁组孕妇分娩先天畸形儿的几率较高,20~30岁间的孕妇分娩先天畸形儿的几率相对较低,与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由于染色体不分离机会增加,胎儿染色体畸变率增高相符合。

出生缺陷产前检出31例,占总检出人数的46.27%,能问出相关致畸因素的仅占26.87%。为了达到对出生缺陷进行有效干预的目的,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具体的三级预防概念,一级预防:减少危险因素,防止出生缺陷的发生,对怀孕前及怀孕妇女进行遗传咨询、孕前保健、产前保健、缺陷监测,严格贯彻母婴保健法,保护妇女合法权益,改善孕期妇女工作环境等。二级预防: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提高产前诊断、宫内诊断水平,以B超、孕母血清学检查、羊膜腔穿刺等手段提高缺陷儿的产前确诊率,尽可能将大部分缺陷儿于孕28周内确诊。对于活产存活的缺陷儿和在大量的“正常儿”中,还有未检出的出生缺陷,如先天性脑血管畸形、智力障碍、酶缺乏等其可在次后发病,因此,还应该采取三级预防措施。对新生儿进行苯丙酮尿症,甲低筛查、听力筛查、儿童系统保健、生长发育等继续生后监测,对存活的缺陷儿适时地进行矫治和康复。国内外许多研究资料认为:脑瘫仅10%与出生窒息有关,半数在存活的高危早产儿中,因此,其病因学应转入胚胎发育生物学领域。先天畸形的矫治如先天直肠闭锁、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唇裂修补等常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而改善其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庆业,黄素霞.青海高原3种高发出生缺陷的研究.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2,17(12):727.

正畸培训总结篇5

[关键词]初中生;切牙分类法;错耠畸形;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心理影响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6)02-0071-04 

错牙合畸形是口腔科常见病,尤其是前牙区的错牙合畸形在而部通常是显著的,它可以引起不良的社会反应和不良的自我概念形成。微笑是而部审美印象重要的一部分,而牙齿是其最重要的一部分,有理由认为牙齿的外观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口腔情况会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和功能方而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些心理、社会和功能方而的影响被称为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嘲。既往有研究显示,错牙合畸形对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在于心理方而,而不在于功能方而。但是,错牙合畸形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所获得的关注远少于其他口腔常见病的影响。国外就错牙合畸形对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较多,而国内较少。本文旨在采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entalHealthinventorVofmiddleSchoolStudents,mmHi-60)初步调查和探讨错牙合畸形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材料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五家渠市有两所中学,即五家渠第一中学和五家渠第二中学。第一中学初中部有37个班,共1850名。第二中学初中部有18个班,共630名。2015年45月,在这两所中学的初中部随机抽取了9个班级,其中在五家渠第一中学初中部每个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在五家渠第二中学初中部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个班。共390名,其中男193名,女197名,年龄11.49-16.55岁,平均年龄为(14.08±0.84)岁,均为汉族。 

排除标准:①唇腭裂等而下1/3严重畸形者;②前牙缺失、冠折、龋齿、牙周病及有修复治疗史的患者;③有正颌及正畸治疗史,正在接受正畸治疗者;④患有精神心理性疾病,如强迫症、躁狂症、抑郁症、焦虑症、神经衰弱者。 

1.2问卷调查表 

一般项目表: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族别、编号。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mHi-60):此量表是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根据我国中学生特点编制的,针对性强,能有效而准确地测查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量表包括10个因子,共60个项目。10个因子包括强迫症状因子、偏执因子、敌对因子、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学习压力因子、适应不良因子、情绪不平衡因子、心理不平衡因子。采用五级计分法,即无为1分,轻度为2分,中度为3分,偏重为4分,严重为5分。各因子的因子分计算方法:各因子所有项目的分数之和除以因子项目数。1-1.99分,表示该因子不存在问题;2-2.99分,表示该因子存在轻度问题;3-3.99分,表示该因子存在中等程度的症状;4-4.99分,表示该因子存在较重的症状;5分,表示该因子存在严重的心理症状。总均分是由60个项目的得分加在一起除以60,得出受试者心理健康的总均分,表示心理健康总体状况。1-1.99分,表示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2-2.99分,表示存在轻度的心理健康问题;3-3.99分,表示存在中等程度心理健康问题;4-4.99分,表示存在较严重心理健康问题;如果5分,表示存在非常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1.3调查方法 

首先,进行预试验调查,检验调查内容是否可行,调查表设计是否完善,检验诊断方法的准确性,以便进一步修订。两名检查者经过严格而统一的口腔检查及调查标准培训后,向被调查者讲解本调查的目的、意义及具体填写问卷方法和其他注意事项后,请被调查者填写问卷,在规定时间内填写完成后收回。然后,在自然光线下,由两名口腔正畸专业研究生对被抽取的9个班的初中生进行口腔检查,并采用个别正常牙合标准、错牙合畸形切牙分类法记录被调查者正常牙合及错牙合畸形情况。 

错牙合畸形切牙分类法标准:①第1类:下切牙切缘咬在或位于上切牙舌隆突之下;②第ii类:下切牙切缘位于上切牙舌隆突之后,又分为以下两个分类,第1分类:上中切牙前倾,超合大于正常。第2分类:上中切牙内倾,超合常减少,但覆牙合通常大于正常;③第iii类:下切牙缘位于上切牙舌隆突之前,超合小于正常或呈反牙合。 

个别正常牙合标准[们:有轻微错牙合,但对于生理功能并无明显妨碍,且个体之间又存在一定的差异,所有符合这一正常标准的个体牙合,均属于个别正常牙合。 调查前两位检查者均经过专门培训,统一调查标准,并进行标准一致性检验。调查过程中随机选择50名初中生由该两位医师之间交换检查,进行调查者之间的临床意见一致性检验(Kappa检验),结果显示两位医师对错牙合畸形判断的一致性较强(Kappa=0.95),诊断结果可靠。 

1.4统计学分析 

将所有数据录入excel表格,用spss19.o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切牙i类组、切牙iii分类组、切牙112分类组、切牙iii类组和个别正常牙合组这五组间比较时,检验水准为双侧a=0.05,统计值为x?。切牙iii类组依次与切牙i类组、切牙iii分类组、切牙Ⅱ2分类组、个别正常骀组进行两两比较时,共进行了4次比较,笔者采用Bonferroni方法调整检验水准,其处理方式为:以公认的检验水准除以多重比较次数作为调整后的检验水准应用于多重比较。故切牙iii类组依次与其他四组进行两两比较时,检验水准调整为双侧a=0.0125。 

2结果 

量表的完成率为100%。在心理健康总均分方而,个别正常牙合组、四个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组这五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9.671,p=o.046),见表1。 

切牙iii类组和其他四组比较,除了切牙iii类组与个别正常牙合组心理健康总均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125),切牙iii类组心理异常的比例比个别正常牙合组高。与其余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o.0125),见表2。 

在该心理健康量表的10个因子分中,切牙iii类组和其他四组比较的强迫症状、敌对、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焦虑、学习压力和情绪不平衡方而的心理异常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在偏执、抑郁、适应不良得分方而,个别正常牙合组、四个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组这五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切牙iii类组和其他四组比较,除了切牙iii类组与个别正常牙合组心理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o.0125)。 

在心理不平衡得分方而,个别正常牙合组、四个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组这五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32,p=0.000),见表3。 

切牙iii类组与其他四组比较,心理异常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外(p

3讨论 

英国学者所提出并倡导的切牙分类法,是从诊断的直观性和对治疗的指导性上分析,在临床应用方而有其独特的优点:切牙分类法属于牙合形态学分类法,在反映错牙合的概念上相较其他分类法更加形象;切牙分类法以前牙咬合关系为基础进行分类,相较其他以致病机制为基础的分类法有美学上的意义,而错牙合畸形的概念本身就带有较强的美学色彩;切牙分类法是对同一类前牙错牙合表现的的归纳总结,对于指导临床治疗以及治疗效果的判断也相比较好。且既往有研究显示,成人颌而部错牙合畸形患者常因而下部中心区口唇部的畸形造成心理不同程度障碍。而且在正畸临床应诊患者中,大多数是因前牙美观问题而就诊,其关注点相比后牙也集中在前牙。闫颖等的研究就采用了切牙分类法对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分组,探讨了大学生牙齿审美对社会心理的影响。因而本研究也采用了切牙分类法。 

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是我国著名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根据我国中学生特点编制的,针对性强,能有效而准确地测查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徐立峰等的研究证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国内大量学者采用了该量表评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因而本研究选择了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来进行心理健康评估。 

根据发展心理学家艾瑞克森划分,12-18岁的青少年的心理社会期特点是:建立自我概念、个人同一感阶段,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自卑感,身体意象易受外界影响。朱旭霞等的研究发现中小学生正畸患者的抑郁、焦虑、人际关系因子得分要高于因其他牙病就诊的中小学生患者组。Cunningham将错牙合组与非错牙合组对照进行问卷调查,牙颌畸形患者高度焦虑,低身体意象,自尊值也低。孙燕等的研究发现安氏ii类患者外表自尊值低于安氏i类和iii类患者。Hoffman等对146例9-14岁牙颌而畸形患者进行研究,发现安氏ii类1分类患者以害羞、沉默寡言、忧郁为特点,安氏iii类的患者社会赞许率低,在学校不被喜爱。然而,在错牙合畸形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而存在相互矛盾的证据。令人惊讶的是pulache等的研究发现安氏iii类错牙合畸形对心理健康方而产生积极的影响。另一些研究发现,错牙合畸形对中小学生的生活质量无重要影响,或之间有微弱的关联。在儿童和青少年患者中,持久稳定并未经治疗的错牙合畸形对生活质量可能有或可能没有心理和社会影响。而本研究发现,在心理不平衡方而,切牙iii类组心理异常的比例比其他错骀畸形组和个别正常牙合组都高。在偏执、抑郁、适应不良得分方而,切牙iii类组心理异常的比例比个别正常牙合组高。 

正畸培训总结篇6

1结果

产前Ⅱ级筛查共4268例胎儿,诊断出14例马蹄内翻足畸形,比例为0.33%。其中单足2例,比例为14.3%,双足12例,比例为85.7%;6例为单纯性足内翻,比例为42.9%,合并其他畸形8例,比例为57.1%;1例合并外耳畸形未检出,比例为7.1%;1例合并手指畸形未检出,比例为7.1%;合并复杂畸形4例(含有脊柱裂、腹壁裂、单脐动脉、眼距增宽、膈疝等),比例为28.6%,其中2例为18-三体综合征,比例为14.3%,其余未做染色体检测,具体结果见表1所示。本组病例中仅1例为单足内翻诊断为双足内翻,比例为7.1%,可能与影响有关。部分马蹄内翻足超声图像如图1、图2所示。

2讨论

2.1胎儿马蹄内翻足畸形的发病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产前诊断的质量也有更高的要求,而四肢畸形出生时往往会更加直观地发现,且群众的认识往往存在误区,所以对四肢畸形的漏诊往往都会直接引起医疗纠纷。随着产前超声诊断的规范化和普及化,目前各种胎儿畸形的检出率大为提高。马蹄内翻足是指脚掌从踝部起偏移中线,向内侧翻转并固定在这个位置上,是最常见的足畸形,发病率为1∶250~1∶1000[1]。本病既可双侧发病也可单侧发病。双侧发病的比例略多于50%,单侧发病时右侧多于左侧。男女均可发病,男多于女。本院的统计结果显示该病的发病率在本院为0.33%,比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的结果略高,这可能与我们国家对该病的重视程度和产前检查的技术手段有关,所以应该加大诊断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新生儿缺陷预防知识的宣传力度以及加强筛查诊断技术培训,进一步提高产前筛查诊断水平。

2.2胎儿马蹄内翻足畸形的发病原因足内翻畸形由于跟舟骰关节半脱位状态,而导致足内收、旋后内翻,其超声表现为小腿长轴切面同时显示小腿胫腓骨和足底拇指球,正常情况下小腿长轴切面是胫腓骨总与足底平面垂直,不能在同一切面显示。马蹄内翻足的诊断要排除子宫壁或者胎盘的压迫,或者胎儿因素导致的假阳性,最好是动态观察,在足外浮于羊水当中且有关节活动时仍保持这种固定姿势,则诊断基本可以确定[2-3]。部分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三维立体成像检查,在18~24孕周时最容易检查到。部分患者在孕晚期由于胎儿四肢显示欠佳,或者位于后方、侧方等,且受压显示不清,容易漏诊。马蹄内翻足的病因一般有以下4种看法:①遗传因素;②外源性致畸因素;③宫内发育阻滞;④其他,如神经肌肉发育异常、血管发育异常、骨骼发育异常[4-5]。本病可单侧发病,亦可双侧发病,可单独发病,也可合并其他畸形,例如脊柱裂等,合并畸形越多,染色体异常的风险就越高,本组中复杂畸形均为18-三体综合征,部分病例在产前只发现足内翻,而产后亦发现合并耳畸形、多指畸形;所以,个人认为,凡发现足内翻均有必要进行染色体的检查。当孕产妇的羊水过少或者是局部过少时,容易导致马蹄内翻足的误诊,造成误诊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胎足受到子宫壁的压迫和限制而呈现出内翻的姿势。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应该对孕妇进行随访,建立动态档案,进行多次检查,观察胎儿的四肢在静止和活动时的不同姿势,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2.3胎儿马蹄内翻足畸形的超声诊断要选择合适的孕周进行检查,并且要选择合适的仪器及时地进行产检,这对准确诊断先天性的马蹄内翻足具有重要的作用。超声产前筛查胎儿畸形的最佳孕周为13~28周,能早期诊断此类胎儿畸形,此时应进行一次详细的超声检查,及早发现畸形并做出正确诊断,对优生优育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孕周28周之后,由于羊水逐渐减少,胎儿的肢体变得相对固定,在进行超声检查时对下肢与足的判断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误差,胎儿的足底在二维彩超的检查下可能会导致探测不清,三维超声更达不到诊断的效果,所以要在合适的孕周进行检查。超声诊断胎儿马蹄内翻足畸形具有简单方便、无创和可重复性动态观察等特点[6],对此病的诊断有较好的价值,但是,操作者的认识水平、胎儿、羊水等情况也会影响检查质量,尤其是在工作量较大的情况下,保持检查质量需要更加耐心仔细地检查观察。在检查到有胎儿马蹄内翻足异常后,亦要认真筛查其他部位,排除合并畸形[7]。当超声发现足内翻畸形时,应对胎儿其他器官组织进行仔细检查,尽可能发现有无合并其他畸形,提高确诊率,为胎儿筛查提供重要信息,减少畸形儿出生,提高人口素质。

正畸培训总结篇7

摘要:近年来,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发展迅速,给很多行业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近5年来,VR与aR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主要包括临床教学、术前设计和术中导航3个方面,相较于传统技术具有诸多优势。VR与aR技术的应用必将为医生提供更多的帮助,让手术变得更加精准、客观和高效,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使患者和医生都能从中获益。

关键词: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口腔医学;临床教学;术前设计;术中导航

作者:孟凡皓1,朱智慧1,张小辉2,张韬1(1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100032;2深圳罗湖区人民医院)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这两项技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改变,也逐渐被应用于医学领域。VR是多种技术的高度结合,包括了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和传感设备等方面;它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可以让使用者完全沉浸到该环境中,并且通过有触感反馈功能的控制器与虚拟环境进行互动。而aR可以实时计算摄影机影像位置、角度,配合图像图形技术,在屏幕上把虚拟图像叠加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目前,已有报道在微创肝脏手术[1]中运用aR技术将肝脏内部的血管和肿瘤的位置显示在术区,也有学者尝试将aR和mR技术应用于神经外科[2]和泌尿外科[3]等学科。早在1997年wagner等[4]介绍了aR的概念,并首次在aR设备的辅助下完成正颌手术;2001年thomas等[5]开发的impulse2000训练系统,可以模拟患者口腔内患龋情况,用于医学生临床技能练习。近5年来,VR与aR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主要包括临床教学、术前设计和术中导航3个方面。现就VR和aR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1临床教学

头颈部解剖结构复杂,在狭小的范围内可能同时存在腺体、肌肉、神经和血管等重要组织;在教学过程中仅依靠课本或视频资料缺乏立体感和层次感,而尸体标本数量有限、价格高昂,这都为教学增加了困难。将VR技术应用到头颈解剖教学中,可生动、立体地展现复杂的解剖结构。2012年,李阳等[6]利用Dextroscope系统进行上颌动脉下颌段的三维解剖研究,并与实际标本进行对照,为减少上颌动脉下颌段的术中损伤提供解剖依据。结果表明虚拟解剖组所测得的相关数据与尸体组测得的实体数据一致,提示该技术具有可靠性与一定的优越性。

操作技能的练习所用耗材成本较高,借助VR和aR系统,可为医学生提供逼真的操作练习环境。目前已有用于正颌外科手术培训的VR手术模拟系统[7,8],该系统可以为使用者反馈操作的力度和器械运转的速度,并能提示操作者截骨角度和距离与术前设计方案之间是否存在偏差。miki等[9]介绍了一种模拟内窥镜辅助下完成颌下腺切除术的VR培训系统,并通过试验证实,初学者经过7次练习后均更加熟练,手术所需时间较一开始明显缩短。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是颌面外科中一项基础操作,但如果操作不慎可能会引起麻醉效果不佳或麻药入血等问题,甚至造成更严重后果。Correa等[10]介绍了一种用于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训练的VR系统,可以评估注射位置和深度是否正确,并且提供近乎真实的进针感觉反馈。也有学者将传统教材与aR技术相结合[11],开发了一本贵金属高嵌体预备教材,通过识别课本上每一章节的特殊“标识物”,aR设备就会将相应的操作过程以三维图像的方式呈现在眼前,仿佛老师在眼前演示一样。2013年,Kikuchi等[12]介绍了一种用于练习预备金属烤瓷冠的VR系统。Llena等[13]对aR技术在培训医学生窝洞预备中的效果和使用满意度进行研究,发现仅在一类洞的深度和二类洞颊、舌向预备范围上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有差异。彭春等[14]对VR技术在口腔正畸进修医师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主要是进行虚拟正畸托槽粘贴和排牙培训,通过培训后进行问卷调查和理论成绩对比发现,VR技术可显著提高临床进修医师的学习主动性,利于对口腔正畸教学要点的理解,提高口腔正畸临床操作技能的掌握,有助于口腔正畸临床进修医师教学。

近几年,伴随着VR模拟系统在口腔教学中越来越多的应用,比如大阪大学的Hap-Dent、伊利诺伊州的periosim、荷兰穆格Simodont和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的iDental等系统,有诸多学者对VR和aR技术在口腔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2015年wang等[15]对iDental系统的精确度进行评估,并分别从主观和客观上评价该系统在模拟牙体预备这项操作时的应用效果,发现还需在该系统中加入颊黏膜和支点才能更真实地还原口腔内操作环境。ioannou等[16]对VR手术模拟器和动物模型的培训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VR手术模拟器可以减少培训的成本,并且培训的效果也要优于传统的动物模型试验。2016年,英国的mirghani等[17]对Simodont牙科VR模拟器在口腔教学应用中的效果进行评估,发现Simodont评分结果可以反映出大一与大五学生的水平差异。

2术前设计

颌面外科手术因其特殊的手术部位,手术的难度与风险较大,而且患者对美观有较高的要求;术前对病变情况进行充分评估,可以更好地确定切除范围,降低手术风险。VR和aR技术可以根据患者的Ct或mRi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完整呈现病变的位置以及与重要解剖结构的关系,可以帮助医生在术前更好地进行手术规划与方案设计;并且,VR技术凭借其出色的沉浸感和触觉反馈设备,甚至可让医生在术前模拟手术,使手术更加安全、高效。olsson等[18]运用VR技术模拟游离腓骨肌皮瓣重建下颌骨手术,可以通过VR系统在术前模拟肿瘤切除、腓骨重建方案设计及受区血管选择,可以减小术中风险,获得更好的手术效果。此外,有学者将VR技术应用于正畸和阻塞性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治疗等方面。2016年medellin-Castillo等[19]介绍了一种具有触觉反馈功能的VR系统,可以将二维图像上的标志点准确还原到三维重建模型上,帮助医生准确确定头影测量标志点,减少误差和设计时间;并且,对需要正颌的患者,该系统还可以设计手术方案。李阳等[20]运用DextroscopeVR系统,借助Ct数据进行重建与融合,获得上呼吸道的三维图像,在三维模型上对上气道狭窄的区域进行测量,并根据测量结果,为患者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结果发现术后上气道的狭窄部位均明显扩大,各区段体积至少增大2倍以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VR技术可以将二维Ct、mRi数据以三维立体的形式呈现在医生的眼前,让医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病变信息。

3术中导航

传统术中导航只能显示二维图像,并且术者需要反复观察屏幕与术区,这无疑增添了很多不便。aR技术凭借其与身边环境实时交互的特点,可以将术前设计方案或是重要的解剖结构以三维图像的形式投射在术区,使术者实现裸眼观察。2013年,Suenaga等[21]使用3DaR技术在实物模型上模拟截骨手术,以评估该系统的精准度和可行性。结果发现术者裸眼所看到的图像位置不会随观察的角度而改变,而且图像与实物重合的精确度可以达到1mm以下。2013年Lin等[22]介绍了一种基于aR技术的口腔种植系统,并通过术后Ct数据来评估术前虚拟设计方案与实际预备位点之间的误差。结果发现,总共完成的40例种植体的位置均在安全范围内,深度和角度上的误差是可以接受的。2015年,Liu等[23]利用aR技术在锥形束Ct血管造影引导下行机器人舌癌切除手术,并与X线透视引导技术相对比,发现切除范围更理想,并能更好地保护舌动脉等重要组织。虽然,现在大多数关于aR技术在术中应用还停留在实验阶段,但已有学者尝试佩戴aR设备完成正颌手术,术中指导上颌骨的截骨和就位。2016年Zhu等[24]运用aR技术在颌面外科手术中将下牙槽神经管的位置投射到术区,避免了术中损伤重要神经。临床中已经有20例应用经验,包括偏突颌畸形、半侧颜面短小和下颌角肥大等患者的整形手术,所有病例术后通过Ct验证都取得了满意的结果;除1例术后出现血肿外,其余均未发生并发症。这也为aR技术在术中的导航应用带来了启发。

2016年profeta等[25]将aR技术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相结合用于检测头颈部肿瘤患者淋巴结转移与分布的情况,并借助aR技术来辅助完成淋巴结活检手术。该实验结合了γ探头(类似于传统放射引导手术)和追踪系统(类似于导航设备),为患者注射γ放射性同位素后,立即检测头颈部放射活性的分布情况,并以此来推断有无可疑转移淋巴结,最终借助aR技术以图像的形式将可疑淋巴结直接叠加显示在术区,让医生裸眼就可以准确看到淋巴结的位置。

4小结

目前,已有许多学者尝试将aR和VR应用于口腔医学的各领域当中,相较于传统技术具有如下优势。①临床教学:VR凭借完全沉浸式的特点和触控设备实现交互反馈,可以为医学生提供逼真的练习环境,节省教学成本。②术前设计:aR和VR都可以完全真实的还原患者的病灶位置、与重要解剖结构的毗邻关系等重要信息,不仅可用于设计手术方案,还可以用于与患者术前沟通,让患者及家属更好地了解手术风险或预后情况。③术中导航:aR凭借其可以与真实环境进行交互的优势,并且可以裸眼观察,让术者更好地了解病情。所以,aR与VR在医学领域中有巨大的应用潜力。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VR和aR技术在医学中也将实现广泛应用。目前已有学者完成aR技术与手术机器人结合完成下颌角切除术的可行性试验,同一个标本的两侧下颌角分别通过机器人和医生完成,对比发现并没有明显差异。VR和aR技术的应用必将为医生提供更多的帮助,让手术变得更加精准、客观和高效,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使患者和医生都能从中获益。

参考文献:

[1]Haouchinen,CotinS,peterliki,etal.impactofsofttissueheterogeneityonaugmentedrealityforliversurgery[J].ieeetransVisComputGraph,2015,21(5):584-597.

[2]Kersten-oertelm,Gerardi,DrouinS,etal.augmentedrealityinneurovascularsurgery:feasibilityandfirstusesintheoperatingroom[J].intJComputassistRadiolSurg,2015,10(11):1823-362.

[3]DickeyRm,Srikishenn,LipshultzLi,etal.augmentedrealityassistedsurgery:aurologictrainingtool[J].asianJandrol,2016,18(5):732-734.

[4]wagnera,Rassem,millesiw,etal.Virtualrealityfororthognathicsurgery:theaugmentedrealityenvironmentconcept[J].JoralmaxillofacSurg,1997,55(5):456-462.

正畸培训总结篇8

【关键词】出生缺陷;高危因素;群体

【中图分类号】R3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198-01

出生缺陷是指出生前就存在的外形或体内结构或功能、行为上的异常,遗传因素和不良环境因素互相作用是其主要原因。出生缺陷的发生,严重影响出生人口质量,它不仅增加了围产期新生儿的死亡率,给患者带来痛苦,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沉重的经济负担。为此,国家计生委把出生缺陷干预工程作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重要内容之一,并提出了三级预防措施,预防出生缺陷的工作新机制。本文旨在对全县10年来出生缺陷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疾病的发生特点,对出生缺陷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来源及方法

本文资料来源于1997年1月1日~2007年1月1日病残儿医学鉴定诊断记录及未参加病残儿医学鉴定(包括二胎患儿,农村户口的一胎女患儿及未到审批病残儿年龄的患儿)但经过二级甲及以上医院诊治的病残儿诊疗记录,利用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优势,对先天性和遗传性疾病进行了普查,筛查出377例患儿,对出生缺陷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出生缺陷现状。

2结果

2.1患病种类较多:本文调查的377例出生缺陷82种,分布较广,发病原因复杂。377例患儿中男性283例,占75.1%,女性93例,占24.7%,性别不清1例(无生殖器),占0.2%,男女性别比:304100,与淄博市王智等的报道接近[1]。男性患儿明显多于女性,这与男性的胚胎发育中XY型性染色体组合隐性基因表现出半合子的特点,发病率高于女性。

2.2城乡分布不均:农村病残儿人数329人,占87.27%,为城镇12.73%的6.85倍。分析其原因有三:①农村人口比重大,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生育观念相对滞后,对优生优育重视不够,②生存环境,生存方式较差,缺乏孕前及孕期保健意识,③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分娩时不能选择条件较好的医院以至脑瘫,缺血缺氧性脑病,智力低下等疾病发病率较高。

从列表可以看出,金乡县发生的结构性出生缺陷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四肢畸形,先天性唇腭裂。功能性出生缺陷主要包括:先天性智力低下,脑发育不全,脑瘫,视力障碍。同时可以发现前十位疾病中,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唇腭裂及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均是常见的多基因遗传病,占患病总数的23.25%,这一结果符合多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基础为多微效基因累加,并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综合效应,群体发病率高而家族发病率低,影响因素复杂。

4讨论

4.1先天性及遗传性疾病顺位分析显示,先天性心脏病为第一位,占15.25%。其次是脑发育不全和脑瘫。先天性心脏病诊断率偏高,很大程度上可能与B超,Ct扫描的快速发展有很大关系,心脏病在妊娠的适当时期,通过优生咨询和B超、Ct扫描等产前诊断,可能在产前被发现,对患有复杂心脏病等畸形胎儿立即终止妊娠,不失是一种重要的优生措施。脑发育不全和脑瘫引起的因素较多,此次分析发现,此类患儿有70%以上均在产程中有缺氧现象,产程过长以及产时颅内出血、产后感染,孕期宫内病毒感染,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2]

4.2神经管畸形是胎儿、婴儿死亡的主要因素,可导致儿童终生残疾,给家庭、国家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本文377例病残儿的资料中仅有1例腰骶部脊柱裂患儿,占总数的0.27%,与其它文献报道的0.65%有明显差异[3]分析原因有:①由于环境及其它因素的影响,地区间神经管的发生率存在很大差异,另据曹秀梅报道,山西省太原市9年神经管畸形发生率为出生缺陷的36.31%,为神经管畸形高发地区[4]②金乡县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大力宣传叶酸对神经管缺陷的预防作用,提倡孕前、孕早期增补叶酸制剂。金乡县神经管缺陷发生率较低,间接地说明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的重要性。

4.3高危因素的影响出生缺陷的发生与妊娠合并症,孕妇的年龄,孕产次,围产期不良精神刺激,风疹、巨细胞等病毒的宫内感染有正比关系。与父亲、母亲的文化程度、职业,经济状况,既往生产史也有一定的关系。选择最佳受孕时机,注意孕期营养保健,围产期最大程度地减少不良环境对人的危害。

影响出生缺陷发生的主要因素分析:

4.4社会层次因素:

4.4.1经济发展因素。贫穷落后是导致出生缺陷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目前国际、国家的相关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还无法准确显示贫穷落后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差异,但贫穷落后地区的出生缺陷发生水平肯定较经济发达地区、非贫困地区偏高。造成出生缺陷的原因很多,既有个人层次直接原因,还有家庭和社会层次的间接原因,但我们决不能忽视社会层次的基本原因,尤其要重视经济欠发达、甚至贫困落后家庭对出生缺陷发生水平的正相关作用。

4.4.2各级党委、政府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关注不多,没有真正做到责任到位、投入到位、措施到位。控制数量、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本应都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可或缺的基本组成部分,但基层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不能从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高度出发,控制数量热情极高,提高素质、优化结构的能动性很低。一手硬,一手软,对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只是消极应付,被动执行,不愿也不想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4.4.3干预措施执行不到位。首先是健康教育不深入。根据调查显示,育龄妇女优生知识获取的主要途径是报刊书籍、电视和宣传资料。优生优育知识培训班、优生优育咨询、或上门服务相对来说却很少。对377名病残儿父母调查中,参加过新婚及优生优育知识培训的仅占10.6%,而培训需求率为88.6%,获得优生优育和孕期保健知识主要通过广播电视(42.8%)、医院医生(30.0%)、宣传材料(27.2%)。从上述结果不难得出结论:育龄群众优生知识的获取基本上处于自发状态,各级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部门的宣传教育作用体现很少,优生专题培训和针对性咨询指导服务亟待进一步加强。二是优生技术服务不到位。据调查育龄妇女优生咨询和技术服务接受率45.41%。在县级以上医院、妇幼保健院接受优生服务的占20.10%,在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接受优生服务的占35.90%,在乡卫生院接受优生服务的占17.00%,在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接受优生服务的占27.00%。以上数据说明,各级卫生机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优生服务还未真正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在出生缺陷干预上已经开始发挥作用,但仍有很大差距。第三,叶酸增补剂的推广使用还有很大差距。据文献报道(参考文献),出生缺陷疾病发生率最高的就是神经管畸形,约占全部出生缺陷病例的50%。在孕前期和孕早期增补叶酸可以预防80%的神经管畸形,这一点已经被中外学术界接受和认可。近几年,虽然有政府出资采购,免费发放的形式推进叶酸增补剂的普及。但是,由于自我保健意识不强,对叶酸增补剂的作用认识不够等多种原因,许多群众放弃了对叶酸增补剂的使用。即使是免费发放,由于种种原因,育龄群众也据绝使用。我县由于大力宣传叶酸对神经管畸形的预防作用,提倡孕前、孕早期增补叶酸制剂使本地区的神经管缺陷发生率大大降低。

4.4.4优生优育的氛围和周围大环境还不够浓。虽然出生缺陷发生率很高,但未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还要加强。由于对婚前医学检查认识不足,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人数普遍下降,直接导致了出生缺陷干预一级屏障作用的降低,一些感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检出率也随着降低。

4.5个人层次因素:

4.5.1优生知识匮乏。调查显示,育龄妇女怀孕期间对接触X线、B超检查,微波炉,电热毯等家电是否有害不完全了解,增补叶酸的作用,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弓形体的感染等出生缺陷危险因素认识不足。

4.5.2保健意识不强。调查显示,对于未参加婚前医学检查的原因,认为身体平时没病不需要检查。大部分孕妇孕前不咨询,孕期不按要求检查,孕晚期才到医院接受B超检查,致使本应在孕早、中期可以诊断的胎儿畸形在晚期,甚至在出生后才得以诊断。

4.5.3生活环境不良:育龄妇女在待孕和怀孕期间,其丈夫大量酗酒吸烟,孕妇被动吸烟,不经过专家医生诊断而随便使用抗生素、激素类药物。化肥、农药等引起地下水的污染,家庭装修致室内环境污染也要引起高度重视。汽车尾气的排放使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也是比较重要的污染源。

5建立完善的出生缺陷干预工作制度

加强对出生缺陷干预的领导工作,利用计划生育系统有完善的服务网络,建立计生、卫生、民政等多部门组成的服务机构,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确保为群众提供满意的优生服务。加强培训,提高各类专业人员的服务能力。大力推行婚前医学检查、孕期筛查和产前诊断工作、提供叶酸增补剂,真正做到落实行动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育期妇女。创新思路,创新形式,抓好健康教育的普及工作,将优生优育科普资料送进千家万户,切实提高广大育龄群众的优生保健意识和能力。

为了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提高出生人口质量,针对本地区发生的主要出生缺陷及导致出生缺陷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就进一步降低出生缺陷危害,应做好:①加强孕期保健,加强高危妊娠的监护,通过产前疾病筛查诊断,进行选择性地终止妊娠。②加强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在孕前即通过各种综合干预措施,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才是出生缺陷干预工作的重中之重,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方针。同时,也提示了出生缺陷二级预防工作的必要性。③充分发挥计划生育网络的优势,大力宣传出生缺陷的危害性,使生育观念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过度和发展,使育龄群众自觉主动地接受生殖保健服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根本上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重要途径。④治理环境污染,解决好人口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为进一步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创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王智,等淄博市2002~2005年病残儿医学鉴定结果分析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16(1):108~109

[2]王磊光,等山东省0~7岁儿童出生缺陷高危因素分析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4(2)68~70

[3]宋新明,等无锡市出生缺陷发生水平、模式和变化趋势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715(5):277~281

[4]曹秀梅,治理环境污染遏制出生缺陷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715(5):271~272

正畸培训总结篇9

关键词:出生缺陷儿;基线调查;优生优育

为认真总结2012年我县实施出生缺陷干预经验,建立更加完善的出生缺陷工作机制,科学推进出生缺陷干预工作深入开展,进一步了解掌握出生缺陷的发生、顺位、种类、地理分布和人群分布,为新年度的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我县于2012年9月开展对本计生年度出生人口的出生缺陷基本情况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调查区域内2011年10月1日~2012年9月30日期间分娩了胎龄在28周以上婴(胎)儿(包括活产、死胎、死产)的已婚育龄妇女及其分娩的婴(胎)儿及孕期优生监测发现缺陷人工终止妊娠的。

1.2调查的主要内容生育夫妇的基本情况和婴(胎)儿是否有体表可见和容易诊断的出生缺陷。

1.3调查的方法主要采取入户访谈、健康检查与调查核实的方式获取调查资料。①通过入户访谈、直接获取调查资料;②对婴儿进行健康检查;③调查核实资料:对于住院分娩的,通过分娩医院核实妊娠结局;对于非住院分娩的,要通过走访接生人员或知情人员核实妊娠结局。

2结果

此次调查人次,发现畸形67例:活产65例,男婴47例,女婴18例,死产1例,孕28w发现胎儿畸形终止妊娠的1例。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为130.05%,发生率以腹股沟疝最高(20.31%),其次是先天性心脏病(16.25%)、外耳其它畸形(16.25%)、唇裂(10.15%)、唇腭裂(8.12%)、多趾(指)畸形(6.09%)、色素症(6.09%)、小眼畸形(4.06%)、多趾(指)畸形(4.06%)、肢体缺如畸形(4.06%)、马蹄内翻足(4.06%)、无脑畸形(2.03%)、脑膨出(2.03%)、腭裂(2.03%)、先天性白内障(2.03%)、小耳畸形(2.03%)、腹裂(2.03%)、闭锁(2.03%)、尿道下裂(2.03%),其他畸形(22.34%)。

3原因分析

发病率以腹股沟疝最高(20.31%),其次是先天性心脏病(16.25%)及外耳其它畸形(16.25%)、唇裂(10.15%)、唇腭裂(8.12%)。

3.1腹股沟疝一般在婴幼儿期发生的比较多,而且一般见于男婴。因为男婴的最初是在腹内,在即将出生前降入阴囊。经过的从腹内到阴囊的这个通道,一般在出生后就关闭了,但也有闭锁不好的情况。肠管从通道降下是不会感觉到疼痛的,也不会有任何障碍。即使阴囊肿起或卵巢下降,只要治疗及时也不会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1]。

3.2先天性心脏病是在人胚胎发育时期(怀孕初期2~3个月内),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而引起的局部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心脏,称为先天性心脏病。除个别小室间隔缺损在5岁前有自愈的机会,绝大多数需手术治疗。临床上以心功能不全、紫绀以及发育不良等为主要表现。为预防先天性心脏病,就应避免与发病有关的一切因素。

3.3外耳畸形绝大部分都是由于先天性的原因引起的,如遗传,母亲怀孕期间受到梅毒、病毒,特別是风疹病毒的感染;孕妇服用某些药物或患有代谢性、內分泌紊乱等疾病,或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及放射线等,均可导致胎儿外耳发育的畸形。外耳畸形可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

3.4唇裂、唇腭裂是一种先天性生理缺陷,基本形式有:口腔上腭开裂、唇裂、口腔后部的软组织开裂三种,是胚胎有关部位的组织和骨骼未能正常长合引起的。环境污染和遗传因素被公认为两种主要的致畸因素。家族成员中有先天性疾病时,其后生机率高于正常人群[2]。其发病原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非单一的因素所致,并与营养、感染、不良嗜好、物理损伤、内分泌等因素有关。①遗传因素唇腭裂的患者可发现在其直糸亲属或旁系亲属中也有类似的畸形发生,因而认为唇腭裂畸形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糸②环境因素主要指胚胎生长发育的环境而言,母体的整个生理状态即构成了胚胎发育的环境条件。一般唇腭裂的治疗方法只能是手术治疗.

由此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着重加强对这4种疾病的研究和防范,出生缺陷的发生,除遗传因素外,还与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不强,优生优育知识缺乏造成的生育行为不合理以及劳动强度和劳动环境等危险因素有关。

4对策

我县各级政府部门非常重视优生优育和出生缺陷预防工作,妇联、卫生、计生、民政、残联和报社等有关部门互相配合,组织开展大规模的优生优育和预防出生缺陷知识宣传,认真做好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积极实施针对性的干预和防治手段。加强婚检工作,婚检是预防出生缺陷的第一道关口,通过对新婚夫妇进行传染病、遗传病、生殖系统疾病和内科疾病等筛查,进行婚育卫生知识培训和指导,能有效阻止某些传染病在夫妻间传播和母婴传播,减少遗传病,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同时,实施免费孕前和孕早期补充叶酸预防神经管畸形项目,做好产前筛查项目;开展出生缺陷监测项目;启动计划生育优生服务。

今年我县已全面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工作。以提高计划怀孕妇女优生科学水平,增强孕前风险防范意识;改善计划怀孕夫妇健康状况,降低或消除导致出生缺陷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因素,预防出生缺陷发生,提高人口素质。

参考文献:

正畸培训总结篇10

关键词:产科超声;筛查;风险;防控

我院为一所二甲医院,目前从事超声诊断工作人员7人,彩超4台,黑白超3台。2010年引进Ge730四维彩超。超声检查是我院产前筛查、产前诊断的首选方法,我们超声科是产前超声筛查的最前沿阵地。超声检查对孕妇和胎儿基本不造成伤害,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四维超声的临床应用,大家能"看到"母腹中胎儿的"真面目"以及了解胎儿生长发育。由于人们对超声检查的过高期望,加上人们法制观念和自我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所以产科超声的医疗纠纷在总的医疗纠纷中的比例较大。如何规范避免产前超声诊断风险?如何尽可能多检出胎儿畸形,如何使医患双方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以和谐友善的关系处理纠纷、化解误会?这是摆在我们超声医师面前的重点问题。

1我院产科超声检查存在的医疗风险

我院产科超声存在工作人员结构欠合理、法律意识不强、设备相对落后、孕妇往往错过最佳筛查畸形时间、社会期望值高、超声检查人员工作压力大等。部分超声医师忽视《母婴保健法》中赋予孕妇的知情权、选择权和隐私权等,未执行《侵权责任法》中的医务人员告知义务,未明确告知孕妇产前检查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风险性,未让孕妇阅读、理解、签署产前超声检查知情同意书等。只重视做,而忽视法律、法规和对孕妇的讲解、宣传。

2我院产科超声筛查的医疗风险防控

2.1我们组织超声医师学习贯彻落实执行《执业医师法》、《母婴保健法》和《侵权责任法》等,依法执业;认真学习医疗核心制度和超声检查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章办事;努力学习超声业务知识,增强业务技能,严格操作规范。积极创造条件参加各项业务培训班。按照《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超声医学分册)》、《产前诊断技术管理办法》、《产前超声检查指南》、等的技术要求开展各项日常工作。从事产前超声诊断的医师须经产前超声筛查培训,按照超声规范操作及检查顺序扫查出胎儿各个器官的标准切面,从而在获得标准切面的过程发现异常。正常标准切面的获得和认识是发现胎儿异常的最基本条件[1]。产前超声检查受孕妇、胎儿、仪器设备、扫查手法、检查者的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产前筛查结果又责任重大,这就要求超声医师不断学习,才能面对大量患者,在检查的一定时间内进行最有效和最全面的检查。检查医生一定要操作规范化,并运用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这样才能提高胎儿产前畸形检出率。

产前超声胎儿畸形筛查需用高档彩超并辅助三维成像系统探测胎儿形态学异常[2]。我们向孕妇及家属告知我院实情,我院主要通过Ge730四维彩超筛查胎儿畸形,一般黑白超仅能进行一般产科超声检查,不是以检测胎儿畸形为目的,而是主要对胚胎和胎儿进行大致的生长发育评估。

2.2建立与上级产前诊断中心的经常联系虽然我院不具备产前诊断资质,但在实际工作中,又要完成大量的孕妇的产前超声检查工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我院按规定开展了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定的6种胎儿畸形筛查等常规产科超声诊断。我们建立了与上级产前诊断中心的经常联系制度。将产前超声筛查发现的可疑异常胎儿者及时建议转上级产前诊断中心会诊,上级产前诊断中心则定期将确诊意见予以反馈,促进了我院超声筛查技术的提高。

2.3参加医院组织的孕妇学校讲课,加强宣传无超声作为一项创性的技术,在产前诊断胎儿畸形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优越性和诊断的准确性。但作为影像学检查,超声又具有仪器本身的局限性和依赖性,仪器质量、最佳检查时间、检查者经验、操作手法、孕妇腹壁厚度、羊水量多少、检查占用时间、胎儿自身发育情况、骨化程度、胎盘位置以及胎位等许多因素都会影响畸形胎儿在产前的检出率。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强调无论使用哪种超声设备,亦不管在妊娠哪一阶段,即使让最有经验的超声专家进行彻底的检查,期望所有的胎儿畸形都被检测出来是不现实和不合情理的。超声检查的基础是胎儿形态和结构的解剖学异常,所以对于严重的胎儿畸形的诊断不易漏诊,但对较小的畸形由于解剖学改变不明显和胎儿血流动力学的特殊性,难以进行准确的产前诊断,如单纯的室缺或房缺、单纯腭裂等;多指(趾)、并指(趾)或缺指(趾)这类畸形则由于三维、四维超声的应用而提高了诊断率。但由于仪器设备、人员结构的影响,是很难做出完全准确无误的超声诊断。

2.4做好到位的沟通向每一个孕妇明确告知如下内容:超声是一种无创的高科技检查技术,一般认为产前超声检查是安全无害的,目前尚无研究证实诊断性超声检查对胚胎、胎儿产生不良影响。但超声仪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其他检查一样,不是一种万能的检查。尽管超声检查是目前筛查胎儿结构畸形最有效的方法,但胎儿畸形种类繁多,有相当部分的畸形,超声检测不出或不能识别。尤其对一些无明显形态学改变的出生缺陷超声诊断仍较为困难,不能替代所有的产前诊断技术。超声检查正常也不能保证胎儿的妊娠结局绝对正常。孕妇和家属应充分了解孕期超声检查的目的、胎儿畸形检出率和超声检查的局限性。

我们告知孕妇本次超声检查提示指向内容仅限于本次报告单所列检查项目,未列项目或项目提示显示不清者患者可根据情况到上级产前诊断中心进一步检查。明确告知我院产前超声检查的范围:重点只包括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定的6大致死性畸形(无脑儿、严重脑膨出、严重开放性脊柱裂、严重胸腹壁缺损伴内脏外翻、单腔心、致死性软骨发育不良)。签署产前超声检查知情同意书。

沟通是多方面的,加强了与临床医师、公众及媒体等的沟通。告知临床医师:产前胎儿超声检查的时期非常重要,每一个时期都有不同的观察重点,一旦错过最佳时期,必然导致检查结果的不确定性。我们认为临床医师与产妇的沟通是极其重要的,他们是首诊者,详细、耐心的临床沟通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孕妇及其家属的期望值。产科医师在询问孕妇的孕情时,主动告知我院能服务的范围,筛查出高危孕妇通知超声医生,重点注意什么。告知孕妇在孕期不同阶段,超声检查的主要目的,指导孕妇下次什么时间再来复查。在某种程度上能起到超声医师无法替代的作用。患者、孕妇及家属更相信临床医师。对高危孕妇可建议上级医院或专科医院进行检查,告知那些畸形超声是无法诊断的、那些畸形还需到上级产前诊断中心进一步明确诊断。

2.5改善工作态度,认真做好每1例胎儿超声检查工作。在候诊区为孕产妇播放背景轻音乐,放置胎儿生长发育、胎儿超声检查及其局限性的科普宣教展板。我们超声医生在检查孕妇时,一边对在这次检查看到了什么,没看到什么,边做边向孕妇及家属介绍,顺便还可向孕妇及家属交待这次没看的原因,下次在什么时间复查;并告知他们超声对不同畸形的实际检出率,超声检查这次未发现问题并不意味胎儿将来一切正常,努力降低他们过高的期望值。向公众和媒体等如实介绍,不夸大其词。我们本着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保证每个孕妇(筛查胎儿畸形)至少20min检查时间,尽最大努力减少胎儿严重畸形的漏、误诊。只要我们掌握好正常胎儿解剖学、胎儿发育异常发生发展规律、扫查显示正确切面、在合适孕周按规范仔细扫查观察,就能对引起胎儿解剖结构形态较明显改变的大部分畸形作出初步诊断,可疑异常可建议上级产前诊断中心进一步检查,为降低缺陷儿出生把好关,有效地预防及减少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