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业干部培训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3:38:22

转业干部培训总结篇1

[关键词]转业干部;培训工作机制;改革;完善

我国现行军队转业培训制度存在的种种问题和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阻碍了转业干部安置。无论从军队转业干部自身发展,还是落实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政策,以及军队、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来看,都必须对军队转业干部培训机制进行重新审视和思考,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最近,总书记指出:要强化对转业干部的培训。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今年下发了中央8号文件,要求加强军队转业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帮助转业干部了解形势政策,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有条件的还可组织一些技能培训。

一、统一思想认识,切实提高转业干部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搞好军队转业干部培训,必须纠正各种对转业干部培训的不正确观念,统一思想,提高对培训重要性的认识。首先必须将干部人才开发视为国家人才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将培训纳入到国家人才资源整体开发中去,从而把培训提升到战略高度。只有这样才能从军队转业干部利益出发,从军队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稳定出发,把干部培训好,把人才资源开发好。其次,要形成大的人才观和培训观。要明确转业干部既是军队的人才,也是地方的人才,培训既是军队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地方的责任和义务。军地双方在大的人才观培训观的指导下,才能齐抓共管,军地一盘棋,各负其责,分工不分家。干部也要提高对培训重要性的认识,不能将培训当作指指路、认认门的一个简单过程,更不能只是被动地参与培训。而应当充分认识到培训对个人能力素质提高,成功择业和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提供的培训机会,积极参与其中。根据自身的不足和薄弱点,积极主动地寻找培训机会,全面提升适应地方工作的岗位能力。

二、理顺组织体系,构建统一的转业干部培训组织机构。建立健全军队转业干部培训的组织管理体系,对于保证培训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集中统一,是一切军事领导和指挥的普遍要求和原则。军队转业干部的培训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这不只是军队的事情,也不只是地方的事情,是党、政、军、民、学,大家的事情。转业干部是从军队走向地方的一个特殊群体,跨越两个不同性质的组织团体,如果军队和地方只从自身局部利益出发,转业干部培训任务的承担上容易互相推诿,难以连续衔接,甚至流于形式,因此,应由国家设立统一的集中培训组织机构。军地各级组织应充分认识转业干部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有关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合力落实,把转业干部的培训工作纳入本地区、本部门干部教育培训及人才资源开发的总体规划,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要求,结合实际开展培训工作。

三、合理配置,建立健全转业干部培训工作的运行机制。培训的运行机制是整个培训的主体工程,合理规划配置各个培训项,健全培训机制,是保证培训效果的根本保证。在对2007年空军进北京安置的420名转业干部参加地方组织的培训后进行调查发现,有80%的同志认为培训工作应在转业干部待安置期和到地方岗位工作前分两个阶段进行培训较好。

关于培训的方式方法问题。(1)分阶段合理设置培训时间。将转业干部培训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确定军队干部转业之前进行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培训,培训时间设置半年;第二阶段是待安置期内的适应性培训和实践培训,培训时间设置为1至2个月;第三个阶段是安置后的岗位专业培训,设置1个月。这种培训的时间设置和划分,是在保持原有的“岗前”和”岗后”培训时间划分基础上,将培训的时间延长,并将培训重点稍向前移,有利于发挥军队在培训中的作用,使转业干部在确定转业前已有知识准备。(2)有侧重地安排培训内容。培训内容是整个培训最核心的部分。培训的内容要根据培训不同阶段的特点和要求有所侧重。第一阶段培训内容应安排军队转业政策培训、就业形势培训、职业生涯设计培训和地方所需要的相关基本技能等内容,通过培训使即将转业干部熟悉了解转业的相关政策、过程,以及个人应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了解军队转业安置形势和社会就业形势,开始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为转业做好准备。第二阶段的培训内容应安排各省市情况介绍,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办事程序、特点,政府机关和接收安置计划情况介绍,并增设实践培训内容,解决安置和择业求职需要,与安置挂钩。第三阶段主要是岗位需求培训阶段,培训内容主要是分配岗位所急需的业务培训为主。(3)分层次优化培训形式。为防止“一锅煮”问题,可划分不同层次进行分类培训。如按照转业干部工作性质分为机关工作,企业管理等;按照职务高低划师职、团职、营连职和专业技术干部班;也可按转业干部原工作划分专业为军事干部班、政工干部班、后勤、装备等。这样分层次培训可以细化培训内容,满足不同转业干部需要。(4)丰富多样性的培训方法。转业干部一般具有年龄较大,阅历较深,理解能力较强,记忆力较弱的特点,在培训中要特别注重培训方法的多样性。可采取讲课、讲座和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授课,还可以采取以干部为主体的答疑式、讨论式等培训方法,也可采取参观、实习等实践性培训,采取网络培训和远程培训等方法。在丰富培训方法中要特别注重参观、见习、挂职锻炼等实践性培训方法,使培训与安置挂钩衔接,解决培训与安置脱节问题。

转业干部培训总结篇2

关键词:三集五大;中层干部;能力;培训体系

作者简介:伏育平(1970-),男,甘肃秦安人,甘肃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高级讲师;蔡琴(1980-),女,甘肃武威人,甘肃省电力公司培训中心,讲师。(甘肃兰州730070)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5-0157-02

培训作为提升员工队伍素质和企业组织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历来都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1]近年来,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的快速推进,电网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取得突破,技术创新实现历史性跨越,电网的功能定位、科技水平等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特大型电网企业的甘肃省电力公司,如何建立一支适应电网运行新型体系的中层干部人才队伍,成为甘肃省电力公司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因此,通过对甘肃省电力公司“三集五大”体系中层干部培训体系构建分析研究,了解目前甘肃省电力公司中层干部培训需求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制定符合甘肃电网发展需要的中层干部能力提升培养模式,为加快推动中层干部队伍建设,夯实公司的人才基础、管理基础提供理论依据及相关对策。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2012年甘肃省电力公司系统基层单位的1438名现任副科级及以上中层干部(不含退二线的中层干部)为研究对象。其中男同志为1223人,女同志为215人,年龄集中在30~49岁之间,其中30~39岁占35%,40~49岁占54%,学历以大专及以上为主,其中大专27%,本科61%,硕士及以上8%。本次通过公司门户网站进行网络培训需求问卷调查,扣除无效问卷78份,实际获得有效问卷1360份,有效率为94.6%。

2.研究方法

(1)调查法。以公司系统为单位,根据整群抽样原则。测试前给予指导说明,采用无记名测试,只要求填写性别、年龄、部门、学历、能力需求,各自做出不受影响的自我评定。

(2)问卷设计。分析问卷包括职业道德与责任意识、行业把握与大局观念、自我管理能力、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计划条理与目标管理能力、政策领悟与执行能力、沟通与影响能力、组织协作能力、团队建设能力、部属培育与激励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等12种能力测试。[2]

(3)文献资料法。参阅有关培训教育方面的书籍和论文资料,为课题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三集五大”体系中层干部能力提升培训需求结果分析是培训项目设计、实施的首要环节。本文主要从工作中的重要程度、自我评价及培训迫切程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3]

1.能力重要程度分析

94%及以上的中层干部认为12个模块在实际工作中非常重要。“三集五大”体系的建设能变革组织架构,创新管理模式,优化业务流程,整合五大业务模式,统筹内部资源,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加强本部管控能力,压缩管理层级,缩短管理链条,大幅度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显然,这种变革将给广大员工,包括中层干部带来思想观念上的重大调整,充分认识能力提升在实际工作的重要性,主动接受培训意识强烈。

2.能力现状自我评价分析

在12个模块中,自我评价最不满意的模块分别是创新能力(29%)、沟通与影响力(23%)、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21%)、领导能力(21%)、政策领悟与执行能力(20%)。说明目前中层干部对这几个方面渴望接受培训,提高自身能力,主动适应电网格局和功能定位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要求。

3.能力提升培训迫切程度分析

在12个模块中,对培训迫切程度较高的模块分别是: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82%)、领导能力(82%)、创新能力(82%)、沟通与影响能力(81%)、行业把握与大局观念(80%)。

中层干部自我评价最不满意的模块基本都是目前培训迫切程度较高的模块,因此,培训方案的设计可侧重考虑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沟通与影响能力以及行业把握大局与执行能力,重点安排提升组织推动能力和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双能力提升”课程。[4]

三、培训项目设计和实施

1.培训项目设计

(1)培训思路。在总结2011年中层干部培训经验的基础上,实施“学习、研讨、演练”模块化培训方式,提出“三年一个阶段、三年一个主题”创新规划,[5]采取“训前准备、训中实施和训后转化”三段式培训步骤,坚持“三年一个阶段,每个阶段依次开展培训班”分段分期原则,注重“明方向、懂管理、精业务、通人文”的课程设置,遵循“行动学习”成果转化,[6]突出学思结合、知行相长,全面实现中层干部队伍“提升组织推动能力和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双提升目标,为公司建设“两个一流”奠定坚实的中层管理人才基础。

(2)培训目标。培训活动分培训前准备、培训中实施、培训后转化三个阶段实施。培训前准备阶段学员通过岗位自学,认真填写“两个带来”案例表,[7]针对性地对学员关心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做分析。培训中实施阶段通过集中授课,学习专家讲座与研讨,以组织推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双提升为总目标,以学习成果转化为中层干部培训重点,通过培训既学习前沿理论又解决实践问题,着力打造新时期下具有卓越领导力的中层管理团队。培训后转化阶段实施培训后期跟进,通过思维与行为结合,将领导力转化为与管理实际密切结合、可衡量、可运用的行为能力,打造培训成果落地工程,以保证项目创新点逐一落实。

(3)课程安排。课程设计按照四大部分14个模块进行设计。第一部分为锤炼心态,包括5个模块的培训课程,分别是党风廉政建设、“五大”实施中管理效能、“五大”实施中管理艺术塑造、高效团队建设、九型人格与领导力。第二部分为管理攀登,包括国学周易与管理智慧、商务礼仪与职业形象2个模块的培训课程。第三部分为修身养性,包括职业倦怠与有效干、博弈论与管理决策、媒体应对和危机处理3个模块的培训课程。第四部分为卓越表达,包括专题讨论、卓越表达比赛、结业考核、学习成果汇报4个模块的培训课程。

(4)师资选聘。选用的培训师均来自于各高等院校的教授,且均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工作经验,部分培训师为专业领域的代表,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战性。

2.培训组织实施

(1)培训管理。选派优秀教师担任培训项目负责人,培训项目负责人作为培训教学的“助学师”,进行培训现场的管理,跟踪培训管理效果。按照“两个带来”案例方案,收集案例621份,增强了课程的实效性,形成了甘肃省电力公司中层干部管理案例库;增加了行动学习成果转化,学员根据自己能力情况,制定计划369份,形成了良好的成果转化机制,达到了学以致用,形成了甘肃省电力公司中层干部成果转化案例库。

(2)培训考核。考核采用100分制,考核包括训前案例编写占15%;训中学习态度、日常出勤与纪律占10%,撰写培训体会与考试成绩占25%;培训现场成果转化占50%。

(3)培训评估。评估分为现场一级评估、训后二级评估、训后三级评估的评估模式。[8]现场评估主要为培训课堂的5S环境管理、小组竞赛、师生互动、现场讨论等培训现场的学习表现;二级评估主要为课堂结束后的闭卷考试、撰写培训心得等,考查学员的知识吸收情况;三级评估主要是根据培训后的学员工作表现收集整理实践案例,为公司留存培训档案,形成培训成果。

四、培训总结与建议

1.总结

(1)培训后工作态度发生变化,72.2%的学员认为情绪调节能力得到了提高,还有部分学员认为培训后工作态度有较大提升。

(2)培训后工作效率提升,69.4%的学员认为管理思维与理念得到了更新,41.7%的学员认为基本管理技能有了提高,56%的学员认为培训后处理相关工作的效率明显提高,另外44%的学员认为有提升,但不明显。

(3)培训后能力大幅提升,38.9%的学员认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升,27.8%的学员认为组织推动能力提升了,36.1%的学员认为人文修养得到提升。30.6%的学员认为公众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另有25%的学员认为职业礼仪形象得到了提升。

2.建议

(1)适当调整课程设置。中层干部对领导力、沟通类、思维类和与工作紧密结合的实用类课程比较感兴趣,他们希望通过培训开拓思维,提升领导力、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形式上希望能够加大优质课程的比重,增加外出参观交流的课程设置。

(2)增加公司系统内训师选聘比例。学员对选择实战派名企讲师和职业讲师评价较高,但也有近三分之一的学员认为要结合电网特点,增加公司系统高管和内训师比例,有助于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3)案例要与电力企业紧密相关。培训中部分课程,尤其是非电力专业的课程中所采用的案例绝大部分为非电力行业案例、专业案例,虽然能说明论点,但是与学员实际工作距离较远,对学员实际工作的作用影响较小。

通过组织2012年甘肃省电力公司中层干部能力提升培训,进一步提升了中层干部的提升组织推动能力和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推进了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拓宽了改革发展思路,深刻理解并贯彻省公司管理理念,创新服务意识,重塑新型企业文化,促进改革发展,实现管理工作的高效与创新,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做好了人才储备,满足公司战略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田晨.对构建企业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新机制的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4).

[2]李铁球.基于战略导向的企业员工培训体系研究[J].时代教育,2006,(4).

[3]戴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人才观着力推进人才评价和教育培训工作[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8).

[4]何丽.电力企业如何创新职业教育工作[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7(9).

[5]张会磊.探讨供电局培训管理的新模式[J].中国电力教育,2008,(S2).

[6]王鹏,杨化东,时勘.培训迁移效果的影响因素初步研究[J].心理科学,2005,(1).

转业干部培训总结篇3

为加强××县工商局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理论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规范化水平,建设一支作风过硬、精干高效、执行有力、清正廉洁的工商干部队伍,××县工商局确立了2010年为“素质提升年”,多途径、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2010年素质教育培训工作。

一是明确了2010年素质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要求,加强学习培训的目标性。××县工商局素质教育培训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按照总局

“四个统一”、加强“四化建设”、推进“四个转变”、实现“四高目标”的要求,切实把稳“四个只有”,大力弘扬“与时俱进、敬业敏行、求实拓新、厚德和谐”的池州工商精神,在全系统内以“学理论、钻业务、提能力、比贡献”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干部教育培训活动,营造“团结和谐、凝聚力强,公正执法、公信力强,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善于学习、成长力强”的高效率工作氛围。

二是创新管理体制,加强学习培训的规范性和实效性。成立了由局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牵头抓,机关各科室共同参与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提前研究全年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课题,并由各科室拟定培训计划,明确参训人员、培训形式、培训目标,由人事教育科统一组织实施。基本形成了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相关科室分工合作,人事部门具体实施的教育培训工作管理体制。

转业干部培训总结篇4

一、认清形势,准确定位,明确新一轮大规模培训财政干部工作的方向目标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在新形势下,大力加强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是积极推进财政事业科学发展、切实促进财政干部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要不断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新一轮大规模培训财政干部工作的历史使命感、时代责任感和现实紧迫感,进一步坚定推进财政干部教育培训事业新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和《关于20*-2012年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执政本领、提升财政工作水平、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为核心,以提高教育培训质量和效益为重点,以健全机制为手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实现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科学发展为目标,拓展干部教育培训的内涵和外延,建立全方位、立体式、宽领域、开放型的财政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促进学习型机关、文化型机关、廉政型机关建设,使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更好地为财政事业科学发展服务,为财政干部健康成长服务。

(二)总体目标。

围绕财政改革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培训职能作用,不断提高广大财政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财政干部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依法理财的水平,不断提高财政干部的党性修养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围绕实现财政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发展,着力建立和完善政治理论培训、岗位培训、财政业务培训、远程教育培训等相结合的分类培训工程;创新培训理念、培训方式、培训管理,着力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实践性;着力推动学习型部门建设、财政文化建设、和谐机关建设;着力构建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大规模、重实效的财政干部教育培训新格局。

围绕全面完成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战略任务,使干部教育培训基础建设更加扎实,质量和效益更加明显,干部教育培训制度更加健全,培训体制机制更加科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具成效。

(三)基本原则。

坚持统一规划,分级实施。全国财政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权责明确、协调配合”的财政干部教育培训管理体制。要坚持统一规划,分级实施的原则,以实现服务财政大局,保证培训质量,提高培训效益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目标。

坚持优良学风,学用相长。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探索学风建设督促检查制度,促使培训成果运用,努力做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引导与督促的“三结合”。

坚持按需施教,分岗实施。加强培训需求调研,深入研究推动科学发展对财政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的基本要求,按照学用结合、按需施教的要求,把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干部自身需求有机结合,把干部教育培训的普遍性要求与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岗位干部的需要有机结合,缜密设计、有所侧重、分步实施,逐渐形成科学、有序的分级分类培训新体系。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有序。干部教育培训既要适应财政工作的实际需要,又要适应财政干部增强能力的个人需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干部职业发展为目标,按照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的原则,科学设计培训方案,精选培训教材,创新培训内容,积极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切实提升教育培训的绩效,实现组织发展与干部成长的双重目标。

坚持两手并重,统筹发展。要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切实将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使党性教育与财政业务培训齐发展,坚持用马列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财政干部队伍,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财政改革与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四)主要任务。

新一轮大规模培训期间(自20*年起至2012年底),全国财政系统要完成新一轮全员轮训任务,各级财政部门每年培训干部人数不少于干部总数的20%,县处级及以上财政领导干部每年参加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110学时,5年内累计参加脱产培训的时间达550学时以上,科级及以下干部每年参加脱产培训的时间不少于100学时。通过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有效推动全国财政系统干部队伍建设。

财政部、省、地(市)级财政部门各自承担的培训任务如下:

财政部直接组织的干部教育培训。财政部主要负责对部机关、部属事业单位及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以下简称专员办)干部的岗位培训、任职培训、初任培训和后备人才的培养,负责部机关、部属事业单位及专员办干部、各省级财政部门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专项财政业务培训。

省、地市财政部门组织的干部教育培训。各省、地(市)级财政部门负责本级及以下各级财政人员的教育培训,根据全国财政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以及本地区财政工作的实际,完成本地区新一轮全员教育培训任务。负责制定本地区大规模培训财政干部工作的实施细则。

二、立足创新,锐意进取,着力打造新一轮大规模培训财政干部工作的系统工程

(一)一把手培训工程。

按照建设高素质财政领导班子要求,结合财政部门工作实际,切实加强“一把手”的培训。重点抓好县级以上财政部门“一把手”的培训,同时把新任“一把手”培训放在优先位置,着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开拓创新、决策把关、危机处理等方面的能力。

(二)财政业务培训工程。

根据构建公共财政框架体制的要求,重点围绕部门预算、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国库集中支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会计制度、税制改革、社会保障、财政绩效评价和财政监督等内容加强业务培训,及时普及财政改革和“公共财政”的新理论、新观念、新方法,增强财政干部推进改革的意识和能力,确保各项财政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岗位培训工程。

在新一轮大规模培训财政干部工作中要继续发挥岗位培训这一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品牌,树品牌工程、立品牌效应,推动岗位培训向更高水平发展,向更深层次迈进,推进岗位综合能力培训逐渐向岗位专项能力培训转变。

(四)远程教育培训工程。

进一步完善全国财政干部教育网,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手段,开展在线学习、网络培训和远程教育,最大程度上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扩大培训覆盖面,营造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良好氛围,切实做到大规模培训财政干部,大幅度提高财政干部素质。

(五)重点骨干人才培养工程。

要围绕“以才兴财”、“以才兴业”的目标,切实抓好对财政系统“财经外交人才”、“财经专家人才”、“财经复合人才”等高层次重点骨干人才的培养,着重提高他们把握全局、决策咨询、组织协调、国际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六)后备人才培养工程。

要从推动财政事业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的目标出发,切实加强后备干部的教育培训。突出理论武装、实践锻炼、党性修养,提高后备干部理论素养、执政能力、廉洁自律意识和本领。

(七)基层财政干部培训工程。

要着眼于把推动财政科学发展、促进财政和谐部门建设的要求落实到基层财政部门,紧贴实际、注重实效,采取脱产培训、在职自学、远程教育、网络培训等措施,加大基层财政干部教育培训的力度。

(八)国际合作培训工程。

按照“以人为本,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提高能力为目的”的培训理念,继续加强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机构的合作培训力度,努力建设一支既把握国际交往规则,又能利用国际资源推动我国财政改革与发展的财政干部队伍。

(九)培训管理者培养工程。

新一轮大规模培训财政干部工作要依靠培训管理者的具体组织实施来完成,培训管理者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育培训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影响到干部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要大力加强对培训管理者的培训,充分利用国际合作机构、高等院校等资源,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举办财政系统培训管理者研修班,提高培训管理者的综合素养。

三、勇于开拓,务求实效,努力健全新一轮大规模培训财政干部工作的体制机制

体制机制具有根本性、全局性作用。新一轮大规模培训财政干部工作要积极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内生动力。

(一)完善培训管理体制。

各级财政干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理顺职能,努力实现由办培训向管培训转变,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由管具体事务向管方向、管政策转变。切实加强整体规划、宏观指导、协调服务、督促检查和制度规范,更好的统筹协调财政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的科学发展。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在服务中加强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二)转变培训设计机制。

牢固树立按需施教理念,建立培训需求调研机制,改进培训计划生成方式,完善培训方案设计。在班次设置上实现由按级别设置为主向按类别设置为主转变,由一般性理论轮训为主向专题培训为主转变,由偏中长期学制为主向短期学制为主转变。

(三)探索自主选学机制。

建立自主选学与组织调训相结合的干部参训新机制,在满足组织需求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干部个人学习意愿和需求,充分发挥网络培训自主选课平台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种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进按需自主选学,促使干部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四)强化动力增长机制。

建立内在与外在相结合、激励与约束共同作用的干部教育培训动力机制。要制定科学全面的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干部培训档案和组织考察考学制度。要健全干部教育培训与人事管理部门沟通协调机制,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培养干部、发现干部、考察识别干部的有效渠道,促进培训和使用有机结合。

(五)推进质量提升机制。

强化质量意识,进一步提高培训工作的生命力。把计划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作为培训质量的衡量标准,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提升机制。一是突出培训管理的规范性。既要以学员为本,注重学员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又要坚持严格管理,加强学风建设。二是突出培训形式的多样性。创新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渠道、教学方式和培训手段。三是突出培训内容的科学性。根据干部队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现状,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确定培训内容。四是突出培训评估的系统性。完善评估体系,全过程、多角度对培训质量和结果进行评估。五是突出培训学用的一体性。要实现“学”与“用”的统一,逐步探索建立健全“培训中”与“培训后”成果转化长效机制。六是突出培训保障的基础性。加强师资、教材、培训基地建设力度,为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四、夯实根基,统筹兼顾,不断开创新一轮大规模培训财政干部工作的崭新局面

(一)加强领导,扎实推进。

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事关财政事业兴衰成败的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建立由厅局领导挂帅的财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切实解决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职能缺位和不到位的问题;把干部教育与财政业务统筹安排,使干部人事管理和教育培训共同发展;重视干部教育培训机构领导班子和工作者队伍建设,从组织和人员上提供保证,切实将大规模培训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注重研发,鼓励创新。

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进一步加大培训研发力度,围绕培训案例撰写、培训课程开发、培训方法创新等,适时出台相关的体现激励、竞争、创优的政策,加强对培训研发工作的支持力度,实现培训研发机制化;要着眼于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规律、干部成长规律的研究,加强对干部队伍状况、培训需求状况的研究,及时把科研成果体现在工作中,使培训与研发实现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三)健全制度,提升质量。

要进一步完善培训管理制度,积极开展培训绩效评价,建立培训工作考核机制,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政干部教育培训新制度体系。要以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为目标,数量和质量兼顾,在保证培训规模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要始终把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着力推进培训的精细化管理,着力提升教育培训的效果。

(四)保障经费,规范管理。

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第四十条“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列入各级政府年度财政预算,随着财政收入增长逐步提高,保证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的要求,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保障干部教育培训经费有稳定的来源。干部教育培训部门要认真做好经费的管理工作,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发挥投入的最大效用,确保各项干部教育培训任务的落实和完成。

转业干部培训总结篇5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届**全会和省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确保我县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使全县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带领群众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经研究决定,于今冬明春在全县党员干部队伍中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大规模的冬季培训活动。

一、培训对象

全县县直、乡镇机关党员干部和农村党员干部。

二、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的设置依据乡镇工作实际和县直各部门的行业特点,坚持按需施教,注重实效的原则,重点围绕以下四方面内容进行培训:一是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届**全会及省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进行培训。要结合我县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紧紧围绕如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开展一次大讨论。通过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把思想统一到贯彻落实党的**届**全会和省委六届八次全会精神上来,从而进一步增强广大党员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使各乡镇和县直部门的工作切实得到改进。二是围绕农民所需要的农业科技知识进行培训。县农业局、科技局等部门要组织技术人员下乡进村,向农村党员干部推广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技能,进行农业技术、市场营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等方面的培训。三是围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再就业进行培训。尤其要紧紧围绕全县“项目立县,工业强县,开放兴县,加快工业化、产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发展战略,教育农村党员干部向非农产业转移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子,引导农民离土离乡,开辟项目,务工经商,发展二三产业,加速全县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工业化进程。四是围绕维护农村稳定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行培训。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农村方针政策,包括土地法律法规、计划生育政策、民主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能力。

三、培训方式

整个培训活动按照县直部门、乡镇、村分工负责,逐级培训的方式进行。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指导监控,各乡镇、县直部门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具体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集中办班。集中办班培训是提高干部素质的重要途径。县直部门、乡镇、村要积极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班。冬训期间,县委组织部将举办新任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等班次。县直部门要紧密联系实际工作和行业特点,开展对所属党员干部的集中培训。县农业局要举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果品标准化管理、各种养殖知识培训班;县工业促进局、县商务局要围绕全县化工、塑料、机械、棉油加工四大特色产业举办创新经营和市场营销培训班;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举办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劳务输出培训班。县直其它部门也要充分发挥工作职能,结合《公务员法》学习培训活动,切实搞好对所属党员干部的集中培训。各乡镇要结合开展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举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集中学习培训班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培训班。乡镇、县直职能部门要保证党员干部在冬训期间集中办班学习时间不少于6天,参训率确保95%以上。村党支部要搞好对本村党员干部的集中培训,教育党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强致富奔小康的实际本领。对外出经商党员要安排时间予以补课,保证党员干部参训率在95%上。县、乡、村组织的集中培训要以集中授课为主,辅以研讨交流、实地观摩、结业考试等学习手段,以确保冬训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

2、巡回授课。11月下旬,县委组织部将在县委农工部、县委党校、县农林局、县计生局等单位抽调业务骨干组成宣讲团,赴各乡镇进行巡回授课。授课内容重点包括党的先进性建设、土地承包政策、预防职务犯罪、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等,宣讲方式实行每乡镇巡回授课一场,时间一天。

3、远程教育。干部远程教育是进行干部培训的现代化手段,是提高干部执政能力、创新基层组织建设、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有效载体。各乡镇要充分发挥干部远程教育迅捷、便利和信息量大的优势,利用冬训之机,依据中央党校远程教育课程表,本着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弱、强什么的原则,组织党员干部定期收看包括农业科技、法律、文化、卫生等内容的节目,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法制观念。要完善播放收看、研讨交流、考勤考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保证播放收看工作正常有序进行,确保党员干部冬训期间集中收看时间不少于15课时,干部收看率达到90%以上。

4、个人自学。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要把抓好党员干部的日常学习作为提高干部素质的重要措施来抓。要坚持周五学习制度,保证党员干部每月集中学习时间不少于2天。要结合工作实际,列出冬训必读书目,提出明确要求,定期督导检查。学习中要普遍做到“五有”,即学习有计划,读书有笔记,集中讨论有记录,经验体会有交流,阶段学习有通报。

四、培训时间

培训工作自11月中旬开始至**年1月中旬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培训准备阶段(11月10日—11月20日)。各乡镇、县直各单位从自身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工作计划,配强师资,精选教材,落实培训场地、经费和参训学员,健全培训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培训计划务于11月20日前报县委组织部干训科备案。

第二阶段:正式培训阶段(11月21日—**年1月10日)。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要精心组织实施冬训计划,严格管理,按计划搞好培训。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阶段(**年1月11日—1月20日)。县委组织部对县直部门和乡镇培训活动开展情况分别进行检查验收,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对各单位冬训情况做出综合评价,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全县。

转业干部培训总结篇6

高校中层干部是促进学校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综合素质不仅关系到一所高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同时还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研究我国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高校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构建,以更好实现干部教育培训改革。

关键词:

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需求

中层干部是推动高校科学快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高校管理工作开展的中坚力量。因为高校管理工作具有着既综合又专业的特点,必然对管理工作具体实施者即中层干部提出更高的要求。众所周知,提升高校中层干部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就是教育培训。因此,对兼有管理者、执行者、教育者和文化人的特质的高校中层干部这一群体的教育培训,需要以需求为导向来设计个性化、系统化的培训模式。

一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理念相对滞后

目前,高校中层干部的培训模式仍然是“由上级主管部门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实施机构执行计划,干部服从计划”的教育培训模式,这种模式犹如是简单的执行上级任务的重复教育模式,往往忽略了干部的个人实际需求,组织的岗位需求和学校的发展需求,培训内容、方式不能遵循干部成长规律以及成人学习的基本特点。这种背离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理念的教育培训模式,通常会让干部觉得“被迫培训”,培训自主意识不强,培训效果不好,造成了培训资源浪费。

(二)培训需求分析不够

高校干部教育培训一般按照上级指令制定培训计划,对个人和组织对干部教育培训的需求缺乏深入的调研和分析。对干部个人的实际需求分析不够,导致参训干部在教育培训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对所学的内容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无法得到充分调动。另外,高校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中层干部,高校中层干部培训特点是什么,教育培训的业务知识是否适合干部的岗位需求,这些问题也往往容易被忽略。

(三)培训模式比较单一

高校干部培训传统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的一元方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会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其弊端是十分明显。这种被动接受的“填鸭式”学习,缺乏灵活性、多样性,会让参训干部感觉枯燥乏味,自然他们的自主学习的积极和主动性不能有效的被调动起来,更谈不上通过教育培训来实现提高干部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研究能力的目标了。现代教育培训应根据高校干部的学历学业背景及职业特点,采取“启发式”、“研讨式”、“管理游戏”、“角色扮演”、“素质拓展”等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和手段。

(四)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

高校管理干部培训内容大多以政治理论学习为重点,对于作为中层干部特殊性的高等教育管理理论等业务能力培训经常被忽视了。随着高校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对干部的业务能力需求日益突出,如果教育培训内容设置单一,针对性不强,培训重点不突出,将会难以满足素质较高、基础较好、求知欲望较强的干部培训需求。

(五)培训保障措施不到位

高校干部教育培训还需要有力的保障措施。目前,高校教育培训首先是缺乏物质基础保障,有的高校没有专属的培训设施和物质基础,没有专用经费,一般都是临时要培训时,临时找地点,临时组织和准备。其次是干部培训时间得不到保证。高校缺乏长远、科学、有效的培训规划,再加上干部“工学矛盾”突出,往往有培训也因为“工作忙,走不开”等原因无法参加教育培训。

(六)培训管理机制尚不健全

现代化的干部教育培训管理机制需要有一套成熟的、规范化的、系统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监督机制。就目前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而言,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例如,干部的教育培训与干部的选拔任用没有实现有效的互动机制,干部学与不学一样被提拔。干部教育培训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缺乏必要的培训激励措施,缺乏系统的培训结果运用的配套制度,干部培训主动意识不强,干部参与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潜能不能有效的被激发,正是导致培训落实不力的关键所在。

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构建

(一)培训项目体系构建

1.明确专业化导向的培训目标

高校干部培训的总体目标应是不断促进高校中层干部的专业化发展。高校中层干部的专业化发展是指干部在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意识等方面的发展。高校中层干部专业化有利于促使他们形成自己的专业角色意识,激发他们的职业热情与责任感,激励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从而提升高校中层干部队伍总体的职业素养,推动高校教育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点的提高。

2.完备系统性的培训内容

高校应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在充分考虑干部个人需求的基础上,结合高校管理工作实际,做好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设计,力求体现培训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应包括理论知识、实践锻炼和养成训练等三个方面的课程。第一,理论知识课程。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高等教育理论、高校管理工作理论等。这是干部培训主要内容。第二,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参观、调查研究、教育实践考察等。其目的是让干部在社会实践中通过比较、检验、剖析,将课堂所学的理论和知识得以运用转化,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既巩固所学理论,又提高办学实际能力。第三,养成训练课程。这个系列课程是让干部对培训的常规管理、规范、规章、纪律、考核评估等制度的学习。其目的在于提高干部对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养成一个自觉遵守有关培训的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从而保证培训规范有序进行,保证培训目标顺利实现。

3.转变“被动”为“互动”的培训模式

高校中层干部培是“成人”的学习活动,仅为“被动”的灌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干部的需求。因此,在培训模式上,要做好“被动”到“互动”的转变,注重对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发挥它们不同效能,加强它们之间的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渗透,构成一个完整的培训模式。这种新模式需要“五个转变”:一是“封闭式”到“开放式”的转变。着力建立一个“立体开放”的培训格局,让干部教育培训不再局限于“小课堂”,而是以教育实践为主的“大课堂”,将具有操作性的培训内容安排到教育教学现场。二是信息“单向传导”到“多向传导”的转变。将教师单向传导教学方式转变为参训干部间的“多向性信息传导”,例如组织学员相互经验介绍、专题交流研讨、社会实践考察等,让干部多方位、多角度获得信息,而不仅仅局限于来自教师。三是“教授为主”到“实践为主”的转变。加大培训中社会实践考察的时间安排,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四是“知识补偿”到“素质能力提高”的转变。在培训效能上,着眼于高校中层干部实际能力的提高。五是干部“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培训中,自始至终将干部置于主动参与教学的地位,让干部成为活动主体,激发其学习兴趣、愿望和积极性。

(二)培训保障体系构建

1.实施干部培训档案管理

培训项目实施保障的一项重要有力举措就是建立高校干部培训档案。建立健全的干部培训档案,做好干部培训登记工作,可以有效的追踪干部参加培训的情况,有利于对培训学时和内容数据做好统计分析和督促考核,从而为将干部接受培训的情况与其职务晋升、考核和奖惩等挂钩奠定基础。

2.建立干部培训考核机制

开展中层干部教育培训学时管理,定期考核。培训考核工作可以有学校组织人事部门负责,负责对高校干部教育培训学时考核的审核、认定、登记等工作。培训学时一般包括基础学时、实践学时和研修成果学时。基础学时包括干部参加脱产培训、集体学习、中心组学习、在线学习等学时。基础学时占比一般不低于60%。实践学时为干部参加实践锻炼。研修成果学时包括学历学位进修、专业资格考试、在职自学、学习成果运用等的学时。

(三)培训效果评估体系构建

1.培训课程的评估

培训结束后,要及时开展培训课程评估。一般是采取问卷或访谈的形式了解参训干部对培训的感受和评价,收集参训干部对于培训项目的效果和有用性的反应,如对教师讲课水平、培训教学内容、培训设备设施、培训综合管理等的评价。参训干部对培训的评价和反应对于重新设计或继续培训项目至关重要,对于培训调整和预测培训的实际效果十分有益。

2.参训干部培训情况的评估

参训干部培训情况的评估主要通过建立学习测验系统指标来实施评估。对参训干部在培训实施前后用同一标准对干部进行测验,然后比较两次测验指标的得分情况,测验分数提高越多,说明培训效果越好。学习测验指标反映干部掌握培训内容的程度,表明了培训的质量。一般学习测验系统包括口试测验、笔试测验、客观测验、绩效测验、态度调查等。

3.培训绩效的评估

干部参加培训后,组织要对干部的培训绩效进行追踪评估。一般可在培训前、培训结束以及培训结束后半年等3个时点对参训干部的个人绩效、其所在团队的绩效,通过问卷、访谈和行为观察等方式来进行量化对照和评估。如对新任中层干部的培训绩效评估,可以通过试用期满考察谈话、民主测评或者年度考核来进行。

参考文献

[1]李华,杨国梁.高校干部教育培训现状及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4):92-97.

[2]陈萃光,陈莉华,盛新风,潘靖之.高校中层干部能力本位培训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继续教育,2013(5):31-34.

[3]侯伟.基于胜任力的我国公务员培训体系研究[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4]沈江.基层党校干部培训效果评估研究——以浦口区委党校干部培训为个案[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0.

转业干部培训总结篇7

一、培训学习情况

此次培训,不仅系统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且集中学习了《国家公务员管理概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公共行政管理》、《实用公文写作》、《行政法教程》、《计算机网络应用》等科目,并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听取了优秀军转干部介绍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体会,受益匪浅。

(一)专业理论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通过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深刻体会到转业以后,作为一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掌握一定的转业知识,努力提高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才能为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一个月的培训学习,认真学习了政府职能结构与运作、公共行政管理、公文写作、国家公务员制度、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危机管理原理、管理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同时通过部分课程的考试,加深了认识和理解,有力地提高了自身的业务素质。比如,通过对公文写作及计算机网络的学习,掌握了公文的写作方法及现代化办公方式。

(二)增强了法律意识,提高了依法行政的能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是我国的基本方略。在当今时代,不懂法是无法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应该加强学法的力度,要做到真学、真懂、真用。只有这样才能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做到执政为民,塑造干净办事形象。在本次培训过程中,法律法规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学习了《国家公务员管理概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行政法教程》等,强化了自身的法律意识,提高了依法办事的能力,加强了廉正自律的意识。

(三)树立了干事创业的信心。原先在部队工作和生活,对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各方面情况了解不够深刻,通过参加培训学习后,特别是听取了专家学者的讲课和优秀转业干部的经验介绍后,进一步对地方的发展情况和地方政府的运作情况的了解,增强了做好工作的信心。主要表现在:一是通过学习对日照市的改革进程有了较为深入的把握,对日照的发展前景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二是通过学习、实地培训考察,了解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从而对“接轨青岛、融入半岛城市群”战略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三是通过听取优秀转业干部的工作经验介绍,看到他们转业到地方工作后,虚心学习、刻苦转研、淡薄名利、兢兢业业地作出了突出的成绩,受到干部群众的好评等事迹,极大增强了做好劳动保障工作的信心。

二、学习体会

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了机关工作人员的使命和责任,我所要从事的劳动保障保障工作,关乎民生、惠及百姓,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一个月的培训学习,使自己体会到要做好本职工作还需付出很多:

第一,摆正心态。来到新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最重要的是调整心态,做到心随人转。一是甘当普通老百姓,与群众打成一片。二是保持低姿态。绐终保持谦虚谨慎、戎骄戎躁、从零开始、从头做起的心态,甘当学生,甘作新人,做到“穿什么衣服唱什么戏”、“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第二,积极适应。“欲改变之,则先适应之”。尽快熟悉新工作,融入新工作环境,学会不断调整自己,努力改正与新的工作环境不协调、不和谐的东西。注意总结经验,对一个工作阶段结束或一项任务完成后,及时对其中的利弊得失进行分析研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摸索规律,为今后的工作不断进行铺垫,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转业干部培训总结篇8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我局高度重视干部培训工作,于年初召开班子会,制定干部培训工作方案,明确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培训记录,做到干部培训工作有计划,有总结,有记录。

(二)责任落实到位

我局强化干部培训工作责任落实,全力促进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是建立了由局长亲自抓、副局长具体抓,各科室负责人各负其责的培训工作运行机制,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为干部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障。二是把干部的培训工作作为强化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三是领导干部发挥模范作用,带头学习,引导全体干部主动学习,严格按照学习计划定期组织全体干部参加培训,并交流心得体会,以保证干部培训工作的进展。四是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将干部培训工作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五是健全培训场地、培训资料等硬件设施,为全体干部创造良好的培训环境。

二、创新模式、多措并举

我局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目标,采取开设“四点钟课堂”、开展中心组培训、集中培训、自学等多种模式,促进广大干部提升综合素质和能力。今年上半年主要开展了以下一些干部培训工作:

一是开设四点钟课堂。在确保完成业务的同时,利用业务不繁忙的时间段,开设四点钟课堂,组织全体干部集中观看《的四个昼夜》、《苦难辉煌》、《苏联20年祭》、《焦裕禄》、《杨善洲》等教育影片,接受生动的教育,增强宗旨意识和党性修养。

二是开展中心组培训。统一给局中心组成员安排了培训时间并发放了学习笔记,要求中心组成员未经局长批准,不得缺席,并在每次培训结束后检查学习笔记及心得体会。同时组织中心组成员召开专题讨论会,深入学习讨论,确保取得成效。

三是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在定期开展集中培训的同时,引导广大干部积极开展自学,将读(书和文件)、听(专家辅导和录音辅导)、看(电视片和录像片)、走(调查研究和学习考察)、说(集体讨论和经验交流)、写(心得体会和调研文章)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

三、健全制度、确保实效

转业干部培训总结篇9

关键词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片区干部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

problemsandCountermeasuresofContiguouspoor

areasCadreeducationandtraining

――empiricalanalysisofwulingmountainareaaCity

QinRongyan

(tongrenmunicipalpartySchool,tongren,Guizhou554300)

abstractCadreeducationandtrainingisanimportantpartoftheparty'scadres,isanimportantwaytoimprovethequalityofcadresandcapabilities.Contiguouspoorareasaffectedbyideas,financial,environmentalandotherfactors,thereisacadreeducationandtrainingmanydifficultiesandproblems,tosomeextent,restrictedthecontingentofcadresand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Researchcurrentissuescontiguouspoorareasofeducationandtrainingofcadresandcountermeasuresfaced,hasaveryimportantpracticalsignificance.

Keywordscontiguouspoorareas;wulingmountainarea;cadreeducationandtraining

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以下简称“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新阶段扶贫攻坚的主战场,面临着发展经济和摆脱贫困的历史使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干部队伍是不可或缺的力量,干部队伍素质和执政水平直接影响扶贫攻坚的实际成效。作为干部队伍素质和执政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干部教育培训在连片特困地区新阶段扶贫攻坚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武陵山片区a市为例,通过对该市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几点解决对策和建议,力图为类似地区解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供决策参考。

1a市干部教育培训的现状

a市地处武陵山片区,是典型的连片特困地区。与其它连片特困地区一样,面临着大力发展经济和摆脱贫困的历史使命。近年来,a市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始终将其作为扶贫攻坚的一项战略性、基础性工作来抓。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在干部教育培训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大规模开展干部培训轮训工作。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46期,培训轮训干部4486人次,其中,主体班24期培训干部2473人次;部门培训班22期,培训干部1742人次,创干部培训新纪录。另一方面,大力实施“借窝孵蛋”工程。该市与多地达成帮扶合作协议,大量输送干部到北京、上海、武汉、香港、大连、苏州学习培训和挂职锻炼。仅2014年上半年,送到大连培训的干部达1700多人次,送10名处级干部到苏州市挂职锻炼。

2a市干部教育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滞后。a市作为连片特困地区,财政收入低,上一届市委、政府准备将该市市委党校(行政学院)从所在地(风景名胜区)迁出,再将该地块出让开发。由于新校址迟迟未落实,新校区一直未建成,为避免搬迁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该校基础设施基本仍停留在20年前年培训500人次的水平,10年来未开工建设较大工程项目,学员宿舍仅能容纳约280余人。在这样的条件下,该市市委党校(行政学院)2013年举办培训班46期培训轮训干部4486人次,可以说是超负荷运行。

该市有10所区县级党校(行政学校),只有6所的基础设施能正常开展培训,有2所没有校舍,截止2014年7月,只有3所通过了中专体制规格评估。

(2)教师队伍建设滞后。a市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目前共有72名教在职职工,其中教师35人,占总人数的49%;专职教师10人,占总人数的14%;硕士学位10人,占总人数的14%;副教授以上职称18人,占总人数的25%。2009年以来年均引进3人,增长率约为4%。同时,a市2013年和2014年每年引进硕士研究生180人以上,引进挂职博士每年10人以上,全市已人至少10人以上博士走向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岗位。全市高学历人才引进和任用力度远远大于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出现部分理论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要接受理论水平和阅历都不如自己的师资培训的现象。

(3)经费投入不足。a市作为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财力紧张,干部教育培训经费投入不足。以2013年为例,干部教育培训投入约490万元,人均只有1.13元,仅占财政收入的0.06%。在干部教育培训基础设施投入方面,因市级党校(行政学院)大专体制规划建设需要,拟在原址扩建设,但市级财政无经费投入。

(4)教学科研水平有待提高。近来年,a市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大力实施教学科研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培训对象的反映来看,还存在教师知识结构老化、经验阅历有限、教学针对性不强、授课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同时,理论联系实际不够紧密,对现实问题分析得少且不透彻,一些适应时代要求的、干部队伍急需的业务知识的培训跟不上。

(5)管理模式有待改进。a市党校实行参公管理,教师待遇按技术职称职级参照公务员级别管理实行阳光工资,这种模式保障有余,激励不足。在教师队伍管理上,由于缺编率达21%,管理人员不足,86%教师要兼行政工作,在教学科研业务技能钻研上投入的精力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水平和科研咨政作用的发挥。

(6)学员认识存在误区。党校系统学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作为成年人参加干部教育培训中应以理解、领悟学习为主,结合专题授课注重对实践的总结和再思考,从而达到自我完善和进步的目的。从学员的反映来看,部分学员认为参加学习培训就是要学到在工作中直接能用得上的知识,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就是要学到的知识可以直接转化为岗位技能。这些认识显然存在误区,不符合干部培训教育的基本规律。参加干部教育培训的学员一般来说来自不同级别党委、政府及其部门的各行各业,学习内容不可能直接转化为各个工作岗位的工作技能。

3推进a市干部教育培训跨越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连片特困地区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难以适应大规模培训轮训干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促进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工作发展的时代要求。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尽快形成科学合理的干部教育培训新格局,进一步推动类似a市的连片特困地区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发展,是新形势下要认真研究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

3.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要充分认识全面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在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和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强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领导,理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正确认识党校(行政学院)的地位和功能,转变干部培养理念上重使用锻炼、轻教育培训的观念,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中关于教育培训时长的规定。加强部门沟通协调,有些部门要转变搞不搞干部教育培训与自己无关的观念,多为干部教育培训提供便利、创造条件,加强组织本系统、本部门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近期和长远培训规划。干部教育培训部门要牢固树立把本职工作当作事业来干的思想,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干部教育教训的基本规律,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抓好干部教育培训各个环节,努力提高教学和科研咨政水平。加强对学员的思想教育,树立以自学领悟为主导的成人学习观念。

3.2深化改革,理顺机制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制度,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改革能力。要以深化改革为契机,探索理顺干部教育培训的工作机制。一是要健全干部教育培训协调领导机制。在市委领导下,建立组织、人事、发改、财政、编制、建设、纪检监察等部门组织成的协调机构,理顺基础设施建设和干部调训、培训、管理、经费投入、人事、监督等环节的运行机制。二是建立明确的分工合作制度。在编制90%范围内放开人才引进控制,切实降低空编率,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引进人才,增强师资力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在此基础上分类进行教职工队伍建设,建立分工相对稳定的教学、科研、行政后勤、学员管理四支队伍。三是以考核促进四支队伍专业化建设。分类建立四支队伍的考评机制,考评机制要注重质量、奖惩相结合,促进队伍专业化发展。

3.3搭建平台,借力发展

当前,a市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建设远远落后于全市干部队伍发展,干部教育培训的需求与供给严重失衡。这种状态在a市这种连片特困地区是长期积累起来的,要在短时间内有根本性改变不大现实,但这种供求严重失衡可以通过搭建平台、借力发展来打破。所谓搭建平台,就是要把干部教育培训机构建设成为教育培训的平台,做好教育培训的计划、组织、协调、管理和服务工作,培训的核心要素――师资力量,则通过外请(聘)优质师资来解决,或者把学员送出去学习。目前,a市市委党校(行政学院)正在探索建设“素质优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培训师资平台,已聘请省内市内部门领导、专家(包括该市所有市委常委)50余人作为该校(院)的客座教授。这些外聘教授都是各领域的杰出人才,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弥补了党校(行政学院)师资的不足。

3.4积极探索,创新管理

连片特困地区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和扶贫攻坚,干部教育培训要围绕这两大任务来进行。当前连片特困地区干部教育培训面临的主要难题是活力不足和效果不佳,推进该类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注重解决这两大主要难题。一是引入竞争机制,改革现有教师管理模式。当前a市教师列入参公管理,实行阳光工资,教师收入与职称级别挂钩,与工作质量没有多大关系,缺乏竞争激励机制,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应当探索实行教师工资待遇与职级、工作量相结合的制度,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二是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要给教师“松绑”,使教师从行政事务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精力钻研本职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强化教师业务工作考核。三是加强科研咨政能力建设。科研咨政不仅可以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而且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四是加强学员管理。学员学风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也是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学员管理,目的是要让学员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五是后勤服务管理。可以探索实行社会化或半社会化的管理模式,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为学员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服务。

参考文献

[1]授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华网,2013-11-15.

转业干部培训总结篇10

 2013年以来,我校在省总的直接领导下,紧紧围绕工会工作大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中国工会十六大、省总十三大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积极参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干校教职员工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十项规定和省总二十项规定得已贯彻落实;政治纪律和理想信念得到增强;工作作风有了很好的转变;培训规模有所拓展;教学质量有所提高,教学教法形式多样,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

一、努力提升政治思想素质,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干校党委及时召开贯彻落实会议,要求校教职工支部制定详细的学习方案分发有关学习资料、光盘,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要求做到“三个到位”即传达到位、学习到位、落实到位。同时制作展板张贴学习体会文章、开展知识抢答竞赛。省总十三大、全总十六大会议召开后,校党委按照省总要求,逐层逐级及时传达学习,要求授课教师及时把其会议精神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尤其是针对工会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干校党委高度重视,要求干校教职员工对照自身工作加深学习,同时采取会议促学、业余自学、科室座谈研学、组织干部讲学等形式,以此促进对其精神实质的理解。

(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干校高度重视、严格按照中央、省委和省总的部署及要求,在省总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切实做到“规定动作”不变样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有创新,紧紧围绕作风问题,坚持学深学透、问题找准找够、整改立说立行,措施扎实有效。

干校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及时将党的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风建设及省总就此项活动的相关部署和举措列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课程,并以“行动学习法”、“案例式”和“研讨式”等新颖的教学方法,在工会干部教育培训中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力求在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各项工作中做到求真务实、转变作风、知行合一。干校龚国强同志还在省总中心学习组作了“着力提升‘第一能力’、努力增强服务本领”专题发言。同时干校还组织全体教职工到息烽集中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重温入党誓词,发放光盘进行专题学习,举办首届教职工“美丽中国·魅力贵州”摄影比赛和专题辅导讲座等,并借联合办班的机会与省直企业工会一起深入到中铁二局一公司杭州地铁项目部施工现场进行研讨和慰问一线职工,用自身的行动向他们宣传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意义。

通过对讲话和相关会议精神的学习,以及教育实践活动的积极参与,干校教职员工政治思想素质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明显凸现,工作作风有了很大的转变,浓厚的学习和钻研教学业务的氛围大大提升。

二、围绕工会工作重点,努力扩大培训规模,注重教学手段,提高培训质量。

干校班子成员和广大教职员工克服了“二无三缺”无校舍,无必要的交通工具,班子缺人,教师缺员、专职会计缺)的困难。整合优质培训资源,精选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模式,采用现代教学手段,较好地完成和超额完成了省总下达给我校的工会干部培训任务。

1、在培训方式上广开渠道,加大培训规模。今年我校在培训方式上除了继续采取“三条腿”走路的方式外(即:请上来“调训”、送下去“送教上门”和走出去“省外办班”),还加大了联合办班的形式,如与省财贸金融工会;省直属企业工会;省石化、轻纺工会;贵阳市总工会等5个单位联合办班。这一优势互补的方式,既拓宽了培训规模,又锻炼了我校教师队伍,培训的“质”和“量”都有较大的提升,取得了教育培训的实效。

今年干校共完成调训及联合办班9期,共684人/次。其中省外培训3期(原计划培训6期,400人/次,省外培训1—2期)。送教上门培训工会干部2511人次(原计划2300人次)。办班期数和培训人次均超额完成省总下达给我校的培训任务。

2、在培训内容上,围绕提高工会干部素质和工会工作重点难点精选课程,进一步提高培训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把学习宣传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作为每期培训的必修课。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全总十六大、省总十三大等重要会议召开后,干校教师均及时把其精神融入到授课中,特别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后,干校及时将党的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风建设列为工会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课程。二是把“两个普遍”、“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等工会重点工作和劳动法律法规作为重点教学内容,三是省外办班,坚持把当地创造的具有全国典型意义的工会工作亮点和经验作为讲授和考察的重要课题,且均选择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工会主席、部长、教授为学员上课。四是除上述课程外,今年我们新增设了“系列讲话精神”、“建设和谐贵州”、“文化建设与工会工作”、“企业文化”、“职工道德与素养”、“工会新闻摄影”、“工会新闻写作”等课程,以上课程除干校教师承担部分课程外,其余均是我省有名的专家、学者、领导、教授担任。

3、在教学方式上,注重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

一是采用“行动学习法”、“案例式”和“研讨式”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增加教学的感召力。“行动学习法”即是让学员将基层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理论方面感到困惑的问题带到培训班上,与授课教师和学员进行交流,并在小组中提出问题进行研讨,形成初步的解决问题意向,从而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该教学的方法通过“案例式”和“研讨式”教学,打破了职能和层级界限,有效破除形式主义,帮助学员弘扬“实”的学风,共同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这也是干校结合实际,在工会干部教育培训中走群众路线的有效途径。二是普遍采用ppt多媒体教学,将量大而枯燥的工会理论和业务知识、法律法规知识通过图声一体化的界面直观、形象、生动、清晰、准确完整地传输到学员,增强了学员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扩展了教学内容。三是为丰富学员学间生活,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还分别穿插了10—30分钟的具有实用性和趣味性的“手指操”和图文并茂的“工运小常识,人物篇和史实篇”,内容和形式均深受学员欢迎。

4、整合省内外、校内外优质培训资源,确保培训质量。

一是今年的省外培训,我们除继续选择改革开放力度较大,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快,当地工会工作有特色有亮点有经验,师资队伍比较强,办学水平比较高的兄弟省工会干部院校承办外,还注重组织学员深入到省属企业在外施工现场进行调研并看望一线工人。二是在外聘教师中,我校在去年的基础上通过听课测评的形式又充实了几名理论政策功底扎实、工会工作实践经验丰富、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专家、学者、领导承担教学,以补干校师资严重不足,并建立了师资库。三是选派3名干校教师参加全总举办的骨干教师培训班、中西南片区工会理论教学研讨班,以提高教学水平。干校教师龚国强撰写的“着力提升‘第一能力’、努力增强服务本领”荣获中西南片区工会理论优秀论文奖。

总结今年干校教育培训工作,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多开渠道,扩大了培训规模;二是根据形势需要及时增设了重要会议精神、党的群众路线以及管用务实的课程;三是教学教研活动有所增强,课程设置较为科学合理,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被普遍运用;四是学员管理服务至上,严格要求,让学员有“回到家”的感觉效果明显。

三、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努力搞好干校制度建设。

在制度建设中,我校坚持学习教育与制度建设同步推进。尽管干校去年因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但通过教育实践活动中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和民主生活会上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经过班子研究决定对部分制度也做了修改和完善。二是建立职责明确,科学规范的工作运行机制。三是明确了各科室的工作职责,让其在具体的工作中各尽其责,相互协调。四是明确每周二政治学习和每周五的教学活动时间及备课、新课试讲、授课评估和教务管理制度。五是逐步规范财务决算和支出报销等制度。六是明确要求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章、省委十项和省总二十项规定等。##

四、2014年干校主要工作初步安排。

一是认真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全总十六大、省总十三大会议精神,结合干校实际以省总党组书记杨兴举同志的《认真学习贯彻中国工会十六大精神、奋力开创全省工会工作新局面》中的“六个方面工作”及“五个做”,为干校工作的主要抓手,实实在在地做好干校为工会工作服务、为工会干部服务的教育培训工作。二是争取省总尽快解决干校“二无三缺”问题,尤其班子缺、师资缺问题。三是加大教学调研力度,明确每学年度至少一至二次深入基层教学调研、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四是继续整合省内外优质资源和补充外聘教师力度,使干校较弱的实力得到较好的增强。五是计划调训工会干部6期,其中省外办班一至二期,共培训工会干部450人次。具体为:⑴、地方工会干部培训班(100人);⑵、企业工会干部培训班(100人);⑶、新任工会主席培训班(50人);⑷、与各产业工会联合培训班(100人);⑸、企业工会干部培训班(50人,省外);⑹、工会主席研讨班(50人)。省外办班中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时举办一期高层次理论研修班。六是继续搞好干校建章立制工作。

 

贵州省总工会干部学校

2013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