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总结十篇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总结十篇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3:42:01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总结篇1

韶关市韶钢第一中学:曾韶山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全社会对教师素质的期望和重视,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逐渐地深入开展开来。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学生们最喜爱的学科之一也随之进入深化改革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次本人积极参加了全市高中教师网络培训学习,在这里我就体育学科的学习体会进行个人的一些总结:

一、体育与健康教育必须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

学生们“核心素养”的形成,强壮的身体不是随便就可以得到的,必须要经过积极、持久的锻炼才能造就。“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兴趣是发展的动力”这样最通俗的一句话说明了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对一个人生存的重要性。那么,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最好的锻炼机会就是在体育课堂上。所以体育教师必须要坚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二、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良好的职业道德表现在对学生的关爱,对学生的一视同仁,以及用心教学,以心教人的认真态度上,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身体特殊情况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学生积极锻炼,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体卫艺是一家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总结篇2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过程主要有三个阶段,即开发管理、过程管理、后期管理,每个阶段、过程所涵盖的内容都非常系统、细致。一是开发管理。开发管理是继续教育培训的前提,主要包括继续教育培训的市场可行性分析、明确培训目标、确定培训主要对象、授课教师的选取以及确定招生宣传方案,培训方案、培训地点的选择与确定等相关的问题。二是过程管理。过程管理主要指教与学全过程的监督与检查,确保规范、有序、有效地完成继续教育培训,对学员来说,主要是对他们的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程考核,以及课程毕业设计等情况进行跟踪、了解、管理,对任课教师来说,主要涉及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情况,进行跟踪、了解、反馈、管理。三是后期管理。后期管理主要是做好培训的总结评估、资料存档工作,培训结束之后的总结必不可少,只有总结才能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发现培训过程中的一些优势做法,才能为今后的培训积累宝贵的经验。同时,做好收集工作主要包括培训学生名单、成绩档案、培训授课教案、考试试题等材料。

二、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内容所涉及的三个过程,涵盖面广,牵涉到学校很多个部门,比如招生计划主要由培训处完成,教师的安排由教务处、甚至需要院系来配合,所以培训需要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否则很难做好。因为过程复杂,也就暴露出很多的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继续教育培训的工作实际,就目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一是机构身份不明。高职院校关于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身份、职责没有统一的规定,有些高职院校培训机构从属某个院系,有些从属于机关,如果把它作为院系的一个机构,基本上很难发挥它的职能,会出现上下协调沟通不畅,学校资源很难整合,运行效率低,服务水平差的局面,有些高职院校只是把培训机构作为创收的主要来源,无视专业分散、学员学历参差不齐等问题,完全丧失培训机构本身应有的职能,严重挫伤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办学积极性。二是管理模式落后。管理模式落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充分认识到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要性,没有真正重视学校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也就疏于对继续教育培训的管理,没有相关的管理制度,或者制度不完善,没有信息反馈的畅通渠道,没有工作的有效监督等等,事实上,继续教育培训必须要有规范的管理和优秀的教学质量,才能赢得激烈的市场竞争,因为继续教育培训面临学历水平低、生源构成复杂等困难。三是师资力量薄弱。部分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的师资力量相当薄弱,大部分学校都没有专职的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都是在学校正常教学任务的教师安排好了之后,才会安排继续教育培训的课程教师,没有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继续教育培训师资队伍,另外因为部分高职院校对教育培训思想上不重视,这方面的教师招聘流程标准不透明、不公开,导致管理师资力量也非常薄弱。

三、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完善的有效途径

针对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培训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这项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重视。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继续教育培训在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要明确机构所承担职责和历史使命,要给予相应管理机构职权,教育培训机构主要负责人更是要端正认识,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资源优势,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学校和社会对继续教育的认识。二是完善制度,严格管理。逐步完善继续教育的管理制度,根据学校实际,可以考虑实行教育培训分级管理架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只是作为职能部门进行监管,所有的教学组织与管理由下一级的院系继续教育机构完成,学校的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只是作为职能部门对教学效果、学员的满意程度等进行跟踪、考核,确保教学质量。同时要经常举办继续教育培训的研讨会,总结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三是加强培训,提高业务能力。为了提高继续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应该定期组织继续教育的管理人员与教师进行培训,比如讲座、考察、研修等形式,更新知识,更新教学手段,提高师资水平、业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四、结束语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总结篇3

【论文摘要】培训理念及其指导下的培训模式直接影响着教师培训的质量,湖北省树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新理念,并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教师培训模式,建立了符合全省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教师培训模式。

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是指在基础教育领域内,对在职教师进行的以提高师德水平、业务素质、教育教学能力和自主发展水平为目标的培训机制、内容、方式和方法。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培训主体、培训理念、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手段(方式、方法)与培训管理(过程监控、考核评价)等,这些要素的优化组合及发挥独特作用的过程,就是模式生长、发展、形成的过程。培训理念及其指导下的培训模式直接影响着教师培训的质量,湖北省树立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新理念,并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构建了新的教师培训模式,建立了符合本省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的教师培训模式。

一、湖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组织运行管理模式的分析

1.“两线四级”的组织运行管理模式

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建立了教育行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的“两线四级”组织运行管理体系。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省、市、县、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培训基地,组织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各司其职,齐抓共管,保证培训工作的运行。

省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负责制定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和政策;组织制定各类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计划;组织编审教材;审批全省高、初中教师继续教育基地的办学资格并加强对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的指导;检查指导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省统一要求,负责制定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规划和措施;负责本地区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及其基地建设,负责审批本地区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的办学资格;筹措和管理教师继续教育经费;考核、评估并指导本地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制定本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本县(市)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筹措和管理继续教育经费;指导乡镇及学校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建立综合考评、奖惩制度等继续教育的驱动机制。

乡镇教育管理部门和教师任职学校有计划地选派、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并筹集相应的师训经费。中小学校长负有组织和指导本校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责任,把教师的继续教育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程,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省、市(州)、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依托教师进修院校和师范院校建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协助教育行政部门抓好本区域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工作。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行成绩考核和证书登记制度。继续教育基地负责做好学员的培训、考核和登记工作。对完成了继续教育的规定学时并经考核合格者,颁发省教育厅统一印制的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结业证书。

2.“三位一体”的组织运行管理模式

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湖北省实施了“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下简称“工程”),此项工程主要采取三位一体运行管理模式。

湖北省“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是湖北省教育厅为提高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而采取的重要举措。从2005年开始,用5年时间,将全省现有的10万农村乡镇中小学教师(其中校长培训1万人),集中到武汉市进行免费培训10天。“工程”采取政府招标购买培训,受训者全免费接受培训,严格考核培训情况,根据绩效给予奖励的运作模式。在具体运作方式上做到“五统一”,即统一安排培训时间,统一设计培训课程,统一调配培训师资,统一规定培训方法,统一订购生活用品。在培训工作实施过程中,省教育厅、培训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建立了“三位一体”管理模式,加强培训工作的管理和质量监控。

省教育厅负责培训方案的制定、实施和管理,培训师资的选配、资源建设,加强培训过程的质量监控。市、州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参训学员的选送、组织与协调。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按时组织好学员报到并提供交通便利,确保学员往返和培训期间的安全,敦促学员完成集中培训后的在岗研修任务。承担培训任务的院校按要求利用自身资源,提供优质培训服务,确保培训质量。“工程”参加单位及其领导都按照职责分工,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工作任务。省教育厅领导高度重视“工程”的统筹与协调、实施与管理。

二、湖北省中小学教师培训组织模式的个案分析

1.“三型十环”培训模式

湖北省十堰市教育局在中小学教师培训实践中总结出“三型十环”培训模式。“三型十环”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是教师需求多元化和教师培训多样性理论。“三型十环”模式构建的实践依据是校本培训经验的总结。教师校本培训,必须充分考虑欠发展类、发展类、优先发展类的不同实际及多种需求,设计教师培训的多样性培训模式。“三型十环”模式的构架主要有三种模式:学习——岗练——考评——分层模式;分层——研训——师导——定向模式;定向——专修——独创——发展模式。十堰市实验区按照行动研究的基本思路,构建了九种校本培训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式、现场诊断式(微格式)、问题探究式、专题讲座式、示范——模仿式、情境体验式、自修——反思式、研训互动式、网络信息交流式。目前十堰市教育局总结提炼出了适合各种不同类型学校的校本培训“三型十环”模式,用于实验区的学校和县市部分中小学实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模式正由实验区向全市中小学辐射实施。2.“专家诊断”式培训模式

在教师培训实践活动中,武汉市洪山区积极试行“专家诊断”式培训模式。所谓“专家诊断”培训,即选出的专家组对参训教师进行培训前的调查研究后,针对不同的教师存在的问题,采取集中、分组、个人培训的模式,其主要特征是:专家“会诊”,因材施训。“专家诊断”培训的理论依据是皮亚杰的“临床法”和巴班斯基的“教育会诊”理论;成人个性虽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也是可塑的;发展学生个性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需要具备鲜明特色与个性的教师。“专家诊断”培训遵循主体性原则、多样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实效性原则。“专家诊断”培训采取一看、二听、三察、四议的诊断形式与方法。诊断标准与内容一要以学员个性特征为依据,二要以骨干教师标准作为依据,三要以新世纪对教师的要求为依据。“专家诊断”培训的程序:①聘请专家,成立小组;②自我评价,提出问题;③专家诊断,确定目标;④制定方案,实施培训;⑤效果评价,总结提高。如此培训,形成了一批具有独特教学风格和鲜明个性的骨干教师。同时也遇到一些困难,如实践场地难找,工学矛盾,经费紧缺教材缺乏,给参训教师备课造成了困难,从而影响培训效果。

3.校本培训能级模式

2004—2007近三年来湖北荆门东宝区教育局着力于具有“针对实际、强化实训、突出实效”特点的校本培训模式创新,展开了构建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的初步探索与实践。所谓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是一种以培养适应新课程和学生素质发展新要求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为目标,以学校为单位,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能力发展为核心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体系。新型教师校本培训能级模式的总体构架是:构建三大体系,形成三大平台,达成三大愿景。

(1)目标与内容体系:首先是明确总体目标定位,达成三大愿景。一是以构建“能级模式”为支撑,切实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二是以发展教师“八项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职业表达能力、课堂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学生教育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特色争创能力)为支撑,切实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三是以优化师资团队“三型”(成长型、成熟型、成就型)能力发展结构为支撑,切实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其次是分能力项目、年度(学期)和具体实施培训活动项目,拟定明确的培训目标要求。形成培训内容菜单:一般可分a培训能力项目、B必修课程要目、C能力实训要点三级来编制,并相应附加必要的实施说明。

(2)途径与方法体系:搭建自主研修、岗位培训、远程教育三大平台,突出“主体化”、“一体化”、“信息化”特点。

(3)管理与评价体系构建要求:落实机构,落实常规,落实评价。

4.课题驱动模式

2007年,蕲春县被确定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实验区,申报的子课题《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的有效模式研究》已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总课题组审定批准。参与课题实验为该县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提供新的发展支点。以课题为载体,以校情为依据,进一步深入探索校本培训的新模式、新策略,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全县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在面上,积极构建“县、片、校”三级联动的教师培训机制。在点上,不断创新努力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一是导师引领模式;二是名师研修模式;三是课程开发模式;四是课题带动模式。开展教师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统一部署,全面推进,科研引路,示范先行,校长负责,评估奖惩。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总结篇4

1.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在全市的校长会议及教导主任会议上,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求各学校要将教育局太教人20059号文件《关于开展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考试的通知》全文再在教师中组织学习,对培训的意义及目的要求要讲清讲透。

2.周密布置,确保培训及测试对象全员参与。继续教育办公室在05年底,就已经下发了调查摸底表,新学期一开学,将及时地下发正式培训、测试报名表,要做到学校花名册、调查摸底表与正式报名表三表基本吻合,确保每一个培训及测试对象都能参与。

3.合理安排培训点,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监管。针对本学期在各初中全面推开,点多量大的特点,我们继续教育办公室将本着方便教师,注重培训质量的原则而合理地安排相应的培训教学点。每个培训点上,继续教育办公室将安排专人加强对培训的管理,做好培训出勤的点名工作及培训监督。对各学校的培训情况在培训结束后进行及时通报。

4.严密组织测试,确保比较高的通过率。认真做好测试的组织管理,让每一个参与培训的教师都能参加测试。严格把好测试关,坚持测试的标准。二、做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测试前期准备工作。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是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通过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

实施中小学教师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必然要求。对于进一步促进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学期的具体工作是:首先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明确目的意义。其次是做好培训对象的调查摸底,核对各个不同层次培训的人数。三是合理安排培训的顺序,与目前进行的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错开时间。四是选定相应的培训教材。五是制订培训计划,明确学校培训与本中心培训的内容安排,充分发挥各学校的培训资源。六是组织建立一支集全市最高水平的教育技术培训骨干师资队伍,对培训师资进行先期培训,为全面推开面上的培训打好基础。三、继续做好各类短期教师培训班的培训工作。

1.认真做好目前正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的结束阶段的培训工作,确保这些培训班保质保量地完成培训任务。目前正在进行的各类短期教师培训班有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培训班、中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班、中学物理、语文青年教师培训班。五个培训班在学期初要召开班主任会议,落实结束阶段的相关工作。

2.切实做好见习期教师的培训考核工作。加强对见习教师的课堂教学随机检查力度,争取对所有见习教师都能进行听课检查,把平时的课堂教学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考试中,要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查,确保见习教师适应新课程的发展要求。

3.抓好中小学青年教师高级研修班的结业组织工作。中小学青年教师高级研修班是教育局培育名师工程的重点项目,继续教育办公室要与教研、教科室的相关部门一起全力抓好该班的结束阶段工作。要组织开展与导师的研讨、重大活动观摩、论文集的出版、培训工作总结等活动。

4.要根据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及已经制订的相关培训规划,继续在本学期中开设新的短期教师培训班。主要是开设小学语文骨干青年教师培训班、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班、中小学艺术青年教师培训班。具体培训班的

其他网友还浏览了以下文章:市科技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镇经济发展办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村镇建设办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计生办上半年工作小结

文体服务站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上半年社会事务办工作总结

上半年财政办工作总结

市交通局上半年工作回顾、下半年工作思路

乡镇上半年文化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乡镇上半年体育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计划及开班时间将另行下发通知。

5.在暑假中,组织开展英语引智培训,今年暑假,将分别举办小学、中学英语教师引智培训,由外籍教师承担培训工作,使我市的英语教师更能在教学理念上、教学方法上及口语的表达上适应英语教学的需要。四、认真抓好校本培训的建设及指导工作。各学校的校本培训要坚持有序、有针对性,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学校必须认真制订好学期校本培训的计划。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必须要有书面笔记记录。从06年开始,各学校聘请外地专家、学者到本校讲座,要在活动前报继续教育办公室备案,由继续教育办公室派人参与并记录,依此可以作为该学校教师专业培训的课时数。新学期开学的初期,各学校要认真检查教师的寒假学习笔记,组织开展寒假学习心得的交流活动。五、加强干部培训,建设一支高质量的管理者队伍。05年上半年,正是各学校领导班子的换届时期,继续教育办公室要配合教育局党委做好相关的干部培训工作。一是继续办好目前正在举办的校长任期常规培训班,组织校长进行任期工作总结。二是继续办好教科室主任负责人培训班及幼儿园业务主任培训班的培训及结业工作,强化培训效果。三是根据班子换届的要求,在局党委的安排下,组织后备干部培训班,为校长换届培训新人。四是做好挂职干部的培训及考察工作。五是举办新一期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系统培训。六、充分挖掘培训资源及师资潜力,做好社会培训及教师学历培训工作。

1.继续做好公务员的普通话、英语三百句及电子政务培训工作,力争培训量比上年有较大的提高。

2.继续与市财政局合作,开展06年会计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要组织好培训师资,制订严格的培训计划,加强的培训点培训的组织管理工作,确保培训质量。

3.积极与劳动与社会保障局联系,争取开辟新的培训渠道,组织开展工人的在职培训及新上岗就业人员的培训。

4.继续抓好教师的学历培训工作。配合局人事科做好教育硕士的报名组织工作,继续抓好中小学教师本科学历的招生及教学工作。

其他网友还浏览了以下文章:市科技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镇经济发展办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村镇建设办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计生办上半年工作小结

文体服务站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打算

上半年社会事务办工作总结

上半年财政办工作总结

市交通局上半年工作回顾、下半年工作思路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总结篇5

学校: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一、本校开展校本培训的目标、条件和重点

2006年本校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和国家教育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开展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要求,进一步创新校本研修制度、体系、模式、方法和技术手段。以师德教育为核心,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培训为重点,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为主要形式,以贴近新课程、贴近教学实践、贴近一线教师为突破口,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宗旨。为加强指导、规范运作、务求实效,现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对2006年全校中学教师校本研修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主要工作目标

1、使全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观有新的加强,青年教师的专业思想和爱生育人意识有明显提高。

2、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在总体上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能力有所提高。为高中教师进入新课程,做好思想和专业准备。

3、继续扩展梯队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高的骨干教师队伍,重点培训培养一批各学段各学科具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常武地区有较大影响力的优秀教师。培养一批新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

二.条件:

本校设立了专门的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的管理机构,由教科室具体负责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工作,并有2位教师参加了区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现代教育理论课程主讲教师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学校有规范的业务学习制度和定期的业务学习时间,为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重点工作

1、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学校将继续把新课程师资培训作为年度校本研修的首要工作来抓。在继续加强对初中新课程师资培训的基础上,今年重点要抓好高中新课程师资的培训。本年度各教研组均应考虑和渗透新课程改革的内容。

2、继续开展以尽快适应岗位要求为主要目标的新教师试用期培训工作。认真组织试用期新教师参加规定的集中和分散培训活动,学校将扎扎实实开展师徒结对活动,组织新教师深入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开展各种教学研讨、评比活动,使他们尽快适应并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3、大力开展教师职务岗位培训工作。按照教育局的统一要求和部署,今年将继续组织教师参加2006年晋升职称人员的培训和考核。

4、加强骨干教师培训,积极实施名师工程。今年将继续组织教师参加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各级各类培训。提高本校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人数。

5、继续抓好全校教师高一层次学历达标工作。组织好教育硕士的报名、辅导和参考工作;以函授和自考为主要形式和途径,促进本校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

6、进一步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切实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学校将组织教师参加第三轮现代教育技术考核,积极做好培训工作,与此同时,组织信息化骨干教师培训,切实提高他们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开发的能力。

7、学校将根据(武教人[2004]29号)文件精神。完善校本培训的组织机构,制定培训计划,充实培训内容,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管理、

二、本校校本培训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

(一).实施意见:采用必学和自学相结合的途径进行校本培训:

1.师德教育。以邓小平理论为指针,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四五”普法教师读本》,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广泛开展以“爱生行动”为核心的各类师德教育活动,组织教师学习殷雪梅的先进事迹,大力宣传和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配合今年区开展的“学生评教师”师德教育活动,经常性检查、督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执行和落实情况,坚决杜绝教师队伍中体罚学生、等严重违反师德的情况,积极引导教师以先进为榜样,提高师德修养,努力塑造礼中教师良好的师表群体形象。

⑴利用每周教师政治学习时间,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学习国家大政方针,有关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实践能力培养的文件和材料。

⑵利用有影响的报刊,如《人民教育》、《江苏教育》、《德育天地》、《班主任》等,开展集体和自主学习、提高的培训工作。

⑶学习教育法规,掌握《德育大纲》要领,开展《师德规范》学习和测试活动。结合“师德标兵”,评选“十佳教师”活动,开展校本培训工作,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⑷开展班主任工作、德育工作研讨活动,撰写论文,参加德育论文评选。开展德育参观活动,2月份聘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作德育建设方面的讲座,提高德育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⑸学习《中小学教育继续教育课程开发指南》进行必要的辅导。听法制教育辅导报告。

2.教学业务。实施教师本职岗位的培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强化教育观念的转变,更新和拓展业务知识,进行教育教学能力和技能培训,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主要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认真做好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组织备课组长参加区级集中培训,发挥课程改革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课程改革实验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使全体课改教师了解和掌握新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功能和教学方式上的重大变化,达到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在校内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材教法学习研究活动,努力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

⑴加强理论培训,主要辅导《走进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基础教育新课程通识培训学习材料选编》等理论和经验。9月份聘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校作辅导报告。

⑵利用每周业务学习时间,开展教学反思交流。培训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实践能力,教学评价和检测能力。

⑶进行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培训。组织参加教育局的新教师试用期培训工作。

⑷每周二下午第四节课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对教材进行三度开发。

⑸组织示范课、汇报课、试验课实践活动和开展评议辅导讲座,提高操作能力。4月份开展“新课程研究”大型公开课展示活动。

3.教育科研。培训教师掌握教科研的基本知识,增强教师进行教科研的自觉性,提高教科研水平。解决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师对教科研内容的选择、研究形式和方法的确定,研究过程的实施和研究成果的总结等方面的能力。

⑴培训课题选择,设计报告,立项要点,研究成果,开展课题活动的能力。今年4月邀请专家来校作课题研究专题讲座。

⑵运用理论和实践联系的方式,培养写作教科研论文和经验总结的能力。利用暑假,组织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参加教育年会的论文评选和各级论文竞赛活动。鼓励在正式报刊和经验总结。

⑶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专题教科研培训。5月份培训“说课——上课——评课”的技能。开展新课程新教材案例分析辅导讲座活动。

⑷开展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的培训活动,发挥群体的合力优势的作用。

4.信息化素质培训。每位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学习使用计算机,了解有关网络信息内容,学习网的制作,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

⑴组织教育现代技术知识讲座和操作规范的培训。利用校本师资开设多媒体课件培训班两期,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

⑵组织电教评优课评比辅导讲座和多媒体课件评比讲座。开展网络信息技术评优课讲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二)考核办法:

领导小组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制订本校教师校本培训实施方案,有序组织,统筹安排,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培训,组织教师认真参加考核,建立教师继续教育档案。规范管理,逐步建立以专职为辅,兼职为主的校本培训师资队伍。

1、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校长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教务处、政教处、教科室、总务处、校长办公室承担区教育局下达的各项教师培训任务,教科室重点负责教师的校本培训。

2、把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学校行政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把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工作作为学校行政的重要内容,在行政会议上重点协商,期初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期中对各部门的各项计划进行评估,期终总结全学期继续教育的工作成果。

3、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把继续教育任务完成情况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评职称挂钩。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建立教师完成继续教育任务情况与教师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教师工作岗位聘任相联系的制度。凡没有完成继续教育任务的教师,当年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不能评为优秀教师,不得申报评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

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成绩优异的教研组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不重视教师继续教育的部门及无故不参加继续教育的个人要给予批评和帮助,对延误培训工作的要进行必要的处理。

4、学校要按要求建好校本培训档案,由教科室负责及时填写教师继续教育考核的各种台帐资料。由校长办公室负责校本培训档案的收集、整理、登记和保存,加强对培训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三、本校对校本培训进行管理的机构、制度和责任人

一.工作组织机构:

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意见》指出:“中小学校长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为此,建立以校长为首的我校校本研修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党、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

组长:蒋卫山(校长),

成员:盛建锋(副校长)、陈中良(副校长)、戴世平(副校长)、尹建文(副校长)、王建仁(教务处主任)、陈京疆(教科室主任)、陆惠芳(办公室副主任)。

二.培训制度

1、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校长是教师继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教务处、政教处、教科室、总务处、校长办公室承担区教育局下达的各项教师培训任务,教科室重点负责教师的校本培训。

2、把教师继续教育纳入学校行政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把教师继续教育和校本培训工作作为学校行政的重要内容,在行政会议上重点协商,期初制定完善的工作计划,期中对各部门的各项计划进行评估,期终总结全学期继续教育的工作成果。

3、建立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把继续教育任务完成情况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评职称挂钩。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建立教师完成继续教育任务情况与教师年度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教师工作岗位聘任相联系的制度。凡没有完成继续教育任务的教师,当年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不能评为优秀教师,不得申报评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

对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成绩优异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不重视教师继续教育的部门及无故不参加继续教育的个人要给予批评和帮助,对延误培训工作的要进行必要的处理。

4、学校要按要求建好校本培训档案,由教科室负责如实、及时填写教师继续教育考核的各种台帐资料。由校长办公到负责校本培训档案的收集、整理、登记和保存,加强对培训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学校

意见

(公章)法人代表签字:年月日

培训部门审查意见

(公章)年月日教研部门审查意见

(公章)年月日

继续

教育

领导

小组

意见

(公章)年月日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总结篇6

【关键词】继续教育,中小学教师,学历培训,职后培训,培养能力

继续教育是建设创新型的国家、创新型的社会、创新型的经济的保障。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进程的推进,知识更新越来越快,作为一名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与终身教育已经成为时展的新要求。十几年的继续教育实践证明,继续教育成绩显著但很多问题也应亟待解决。

1.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积极性不高。①部分教师对继续教育重视不够,缺乏对继续教育足够的认识;②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加上现在升学率的要求大、各种名目繁多的评比,使得教师疲于奔命,因而影响了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③培训经费负担较重,国家规定:继续教育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但实际情况是不少地方把本应该政府划拨的部分款项变成了由教师全额负担,从而增加了教师的经济负担。

1.2 学历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复杂的社会及历史原因,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城镇教师和农村教师存在着差异;经济发达地区教师和落后地区教师存在着差异;重点学校教师与普通学校教师存在着差异;就是在同一地区、同一所学校的内部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教师学历水平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导致教师的综合质量反差巨大,影响到中小学教育的质量,从而变相地造成中小学生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1.3 职业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所谓教师职业技能,是指专门从事教师职业、运用教育理论知识完成教学任务所必备的本领。它的内容主要包括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技能、三笔字(钢笔、毛笔、粉笔字)和书面表达技能。职业技能决定了教师职业素质的优劣,对于教师教育水平的高低、教育质量的好坏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和作用。教师的任务主要是教书育人,必须学会运用最为科学和合适的手段,娴熟地驾驭职业技能,把应该传授的知识以最佳方式让学生掌握和领会。这种技能的培养势在必行,而且还必须与一定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因此对教师进行职业技能的最佳培养和完善时期不是在其接受师范教育之时,而是在他们从事教育工作一段时期之后,再进行继师范教育之后的再次职业技能培训。

1.4 思想素质的再培训工作也需要加强。

教师整体素质的改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业务水平的提高;②职业道德的进步。特别是后者,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显得尤其重要。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社会成员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也在进行着新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在考验着人们的灵魂。一些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几乎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即使牺牲集体和国家的利益也心安理得,这些不良的观念和行为对社会风尚产生了非常不利的消极作用。最明显的表现即是:在追逐金钱的驱动下,商品拜物观念深入人心,以至于各行各业、文化教养各不相同的人,为了满足个人私欲所采用的方式和手段竟然没有太大的区别。

1.5 时效性不强。

开展继续教育的目的使教师专业知识得到拓展、更新、补充和提高,但实际效果却与教师的要求相差甚远,造成这种时效性不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①培训机构问题。培训机构缺乏一支数量充足、结构精良、业务精湛的培训队伍,很多培训者对新课程理念、教学技能缺乏深入的了解。②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目前继续教育的很多内容不能满足教师的实际教学需求,理论空泛、内容陈旧。③方法单一。截止目前,很多培训机构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专家学者在台上大讲,受训者在台下听记,完后发证,没有多大实效。④培训机构对继续教育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了解和研究,组织不力,流于形式。

教师队伍建设的各个阶段都要始终重视师德建设。现在的教师培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把气力全部花费在学历以及技能培训上。实质上,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是推进和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总动力,是教师队伍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它把握着中小学教师的发展方向,从而也影响到整个学校教育的发展进程。那么,如何扭转这个被动的局面呢?

2.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几点措施

2.1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基本形式。

2.1.1 举办培训班。将受训的教师组成教学班采用集中面授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最常用的形式之一。培训班包括各种类别的短期培训班、专题讲座、讲习班等。这种形式具有培训容量大、信息密度大、计划性强等特点,比较适用于新教师培训、各类职务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

2.1.2 举办研修班。组织部分教师围绕某些教育问题展开集体研讨的培训形式。研修班一般时间不长,人数也不多,但人员素质一般要求较高,有比较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办班目的主要是通过教育现实中的热点问题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问题进行集体研讨,相互交流,提高理论素养和科研能力。该形式适用于骨干教师培训、高级教师培训、专题研讨等。

2.1.3 举行教研活动。主要是通过学校教研组和省、市、区、县教研室等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方式。该方式专于思考,实践探索,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和实际教育教学能力的学习方式。此形式十分灵活,而且针对性强,但需要较强的毅力,否则容易流于形式。自学方式常和其它形式培训相结合。培训机构或教师所在学校提出一定的学习要求和提供必要的学习指导对提高自学质量有重要影响。

2.1.4 举行知识补偿培训活动。知识补偿培训就是根据教师目前知识结构存在不适应新课程要求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培训的培训方式。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为“问题培训”。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育教师在专业知识结构方面存在不适应的问题,需要补偿。对体育教师来讲,还存在理论积淀比较薄、文字能力不强、写作基本功差等问题,也需要补偿,采用知识补偿培训,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专业知识补偿培训应与学科培训想结合,主要从本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教材的编写、教学的基本技能、新兴运动项目运用的技能等方面入手,采用专题讲座、实践探究、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使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提高,适应新课程的需要。理论积淀、文字能力、写作基本功等,也是教师专业知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缺乏,将会阻碍新课程的顺利进行。针对理论积淀比较薄、文字能力不强、写作基本功差等问题,我们主要采用专题讲座与实践 探究、自学辅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专题讲座要从教育教学理论和提高写作技能方面入手。实践探究、自学辅导主要从实际运用(训练写作)入手,这样既能丰富教师的理论,又能使他们的写作技能得到提高,达到专业知识补偿的目的。

2.1.5 举办网络培训。充分利用现代的网络技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把培训有关的文件、培训计划、培训要点、培训内容、培训的要求、培训所要达到的目标,包括调研的结果等到广域网上,使浏览网页的教师,通过浏览或下载进行自学的一种培训方式。这种培训方式实现了网络信息的共享,因此,也可称为网络共享式。

总之,上述的培训方式在形式上是相对独立的,在实际运用中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如果这些培训方式能够综合运用,对参与培训人员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2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基本途径。

2.2.1 教师进修院校开展继续教育培训。这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渠道。主要有省和地市教育学院、市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培训中心等。这些学校大都为独立设置的以师训、干训为主要任务的教育机构,长期从事教师培训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

2.2.2 远程教育进行培训。利用大众传播媒体等实现远距离教育是一条重要途径。这一途径不受教学双方时间、场所、距离等限制,具有灵活性强、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可重复性等特点。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发展,这一途径的前景将更为广阔。

2.2.3 开展教研、科研、学术团体活动。这是目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又一重要渠道。我国面向基础教育的教研机构已形成省、地、县、乡、校五级网络,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也已形成一定规模,这些机构和团体对指导中小学开展教学研究和培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科研、教研带学习、促提高、出成果是这一途径的重要特色。

其它培训的还有,比如普通师范院校,综合性大学等也都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有待开发的重要渠道。各种渠道间还应该能相互沟通,形成网络,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培训资源,另一方面能够实施各种培训资源的优化组合,全面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益,还可以更加方便受训教师的学习等。

2.3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类型。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对象是所有学历达标的中小学教师。由于他们在师德修养、理论基础、教学技艺、教育经验等方面的不同,这就出现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层次的复杂性,其结构形式也必然呈现多层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以分为三大类型为宜,即适应型、提高型、变换型。

2.3.1 适应型培训。它的培训对象是刚从大学本、专科毕业走上教学岗位的见习教师和部分初级职务的教师。培训目的要求是,明确做一个本学科合格的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巩固专业思想;正确理解本学科的教学大纲和所任课程的教材;初步掌握备课、上课、实验、辅导、批改作业等基本教学技能,适应所任课程的教学工作,明确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初步具备班主任工作的能力。

适应型培训可采用新教师所在学校和教育学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按照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在各校教研组老教师的帮助下,结合教学实践,完成指定的教育教学任务,并逐项记入教师继续教育档案。教育学院要按照教学计划授课或举办专题讲座、介绍教学经验,上好示范课和观摩课,组织好试讲、分析和评议,在较高的层次上给予理论及实践方面的指导。

2.3.2 提高型培训。它的培训对象是有一定实践经验,又有培养前途的年轻的中级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目的要求是使他们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深造,在思想品质、文化素养、专业知识、教育思想、教学技艺和研究能力等方面都得到提高,成为新的教学骨干或学科带头人。

提高型培训要根据上述目的要求设计教学计划,确定课程内容,选用或编写所需教材。提高型培训宜在教育学院脱产进行,时间半年为宜,还可有一部分纳入学历教育。小学、初中教师读专科起点的本科,高中教师读在职硕士研究生或第二学士学位。对这些学员,应单独编班,区别于一般的学历教育班,设计适合需要的课程。

2.3.3 变换型培训。它的培训对象是所教学科变换或兼教第二学科的教师。培训目的要求是,掌握新教学科的最基本的理论知识,熟悉教材和教法,具备胜任新的教学工作的能力。变换型培训的内容应由教师的知识基础和新教课程的差距来定。教师基础好、前后所教课程相近的,可以少培训,否则,就应多培训。这种培训可以通过函授或短期脱产学习取得单科结业证的形式进行。教育学院要制定各专业的单科教学计划,供参加培训的教师选择。

除了以上三种培训类型之外,还有增新型、研讨型等。

2.4 加强继续教育工作的策略。

2.4.1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让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参与继续教育是教师专业化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教育和教师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当好一名合格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教育理念,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2.4.2 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法律体系。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法规制度。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机构认可制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机构就是任职资格制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开发与审核制度,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评估制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与保障制度。

2.4.3 加强培训者的队伍建设。高素质的培训队伍是提高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的关键。所以,承担继续教育任务的教师不需思想过硬、业务精良、理论扎实、乐于奉献。培训机构可根据需求,聘请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过硬的基层教师、教研人员、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等充实培训队伍。

2.4.4 构建科学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为了深化教师专业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所开设的课程必须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比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现代教育理论研究、专业知识和技能、现代教育技术等。

2.4.5 构建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方式的灵活是保证参加培训人数和保证培训质量的重要一环。继续教育机构应根据地点、人数和学员的实际需求,采取恰当、灵活的培训方式,如:专题研究、送教下乡、阳光师训、案例分析、参观考察、现场指导、录像观摩等。只有不断探索新的培训方式,才能真正让学员感受到参加继续教育的重要和乐趣。

2.4.6 加强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的硬件建设。良好的培训环境对于激发学员兴趣、彰显教师技能、提高培训质量具有保障作用。政府部门和教育行政机构应采取一切措施,优先照顾和不断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经济投入、设施设备的投入,为学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总之,要提高全社会对继续教育的正确认识,主动创新培训手段和培训方式,建立科学的管理机构,加大对课程建设、师资力量、各项硬件以及理论研究的投入,使继续教育快速、健康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总结篇7

一、构建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党和国家重大的战略决策。早在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就明确了终身教育在教育法律中的地位;1999年国务院转发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了“2010年我国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的改革目标;2001年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确定“逐步形成大众化、社会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党的十六大又明确提出要在2020年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2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都表明党和国家已经把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作为新世纪国家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师培训模式、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创新,促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进而提高起到了全面的推动作用。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时代,教师的性质与工作职责要求教师必须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和示范者。但是目前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层次、专业化程度和综合素质仍然不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特别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尤其是分布在农村和边远山区的教师学历层次偏低,教育思想和观念陈旧,知识老化,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同时,教师培训机构尤其是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总体上还比较薄弱,培训功能单一,师资力量不足,培训内容方式和手段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能适应新时期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需要。值得指出的是,由于经济和交通等原因,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信息闭塞,视野狭窄,观念落后,知识陈旧,难以接受继续教育尤其是高水平的培训。面临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问题更突出,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教师培训的手段和途径。

构建高水平,高质量、高效益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员培训的目标,必须转变传统培训观念,改革培训手段和方法,创新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培训的新模式,建立起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载体的开放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体系,形成不断提高教师素质的动力机制,并为教师终身学习提供有力支持和服务,对振兴我国教育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构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

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网络管理与教学平台,为打破时空限制、缓解工学矛盾、节省培训费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更新培训模式提供了可供操作的技术手段。它集成了硬件环境、操作系统、教学模块和管理模块于一体,为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提供了远程教学、互动交流、综合评价、网络考试、结果统计等全方位的教学组织与管理功能,实现学员从注册、到学习、讨论交流、辅导、考试全过程的网络化。

(一)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平台的层级架构与功能模块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网络教学与管理体系的建设,应适应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组织与管理体系,并与现行师资培训工作的任务分工相一致,通过逐级安装远程培训教学与管理系统(培训平台),构建省、设区市、县、中小学校(含幼儿园和职业高中)四级远程培训平台。远程培训平台的层级架构见图

省级培训平台建在省级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各地市、县(区)教师培训机构分别建立设区市、县(区)级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平台;省、地、县级培训平台按其师资培训的任务分工各自负责所在地域内的师资培训远程教学的组织管理工作。校级培训平台是远程培训网络体系中的基层平台,是师资培训对象一中小学教师在接受继续教育过程中进行资源学习、对教师继续教育学籍管理进行直接监控和提供教师继续教育结果数据的基础平台。

各级培训平台的功能模块均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1、基本模块。包括:网络课程资源模块、教研资源模块、考核评价系统、学员管理、辅导教师管理、学习服务系统、辅导备课系统、论坛模块、发证(学分)管理、信息、邮件模块、平台管理工具。

2、扩展模块。包括:网络考试系统、在线课堂模块、课程开发工具、继续教育管理统计系统等。

各级培训网络平台等级(容量)的选择是根据该平台所承担的网上培训人员的数量确定的。平台等级根据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分布情况,初步分为1000、10000、20000和20000以上共四个容量等级,以供各级培训机构选用。

(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与管理网络的建立

在建立四级远程培训平台架构的同时,在各级远程培训平台上,或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网络系统中安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管理平台)。该系统是一套独立的继续教育行政管理网络系统,可为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提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情况,并可支持各种数据的查询和统计。

按照现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组织管理体系,通过管理平台将各级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平台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自上而下、相互连通、分工明确、统一管理的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教学组织与管理的网络体系。

管理平台可以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委托,直接安装在培训机构的网络环境中;也可以安装在教育行政部门自己的网络环境中,培训机构通过在培训平台中增加继续教育管理统计系统软件,与管理平台连通,可方便地将远程培训的评价结果和学员的学习情况,传送到继续教育管理系统。教育行政部门通过网络完成培训成绩记录,学分管理,教师资格管理等操作。管理平台中统计信息或数据的生成可以通过培训平台中的统计系统软件自动生成和传输。

各级管理平台的教育行政管理员通过各自的身份识别编码,可以登录本级管理系统,并在其所辖权限范围内,增加或修改管理信息或数据。行政管理员权限示意图如下。

(三)教师继续教育各级培训平台的任务分工

1、省级培训平台:重点承担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部分全员必修课程的培训以及辅导教师、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2、地市级培训平台:重点承担县级骨干教师培训、部分全员必修课程的培训;

3、县(区)级培训平台:重点面向所辖县(区)中小学开展教师全员学科培训;

4、校级培训平台:重点开展本校的校本培训和

教研活动。

(四)培训平台与管理平台间的关系

各级培训平台与管理网络平台建立后,培训机构除可以利用培训平台直接开展教师培训教学与组织业务外,各级培训平台间还可按照统一的资源分类方法进行网络资源和统计数据传输。同时,上一级管理平台具有对同级培训平台和下一级管理平台所管理的学校和教师接受继续教育情况的统计结果进行行监控的职能,从而形成远程培训的网络体系。各级培训平台与管理平台的关系如图三所示。

委托培训、培训结果反馈是继续教育管理平台与远程培训平台间的基本关系,各级行政管理者负责将下列信息委托到培训单位:参培单位(包含统一继续教育编号)、教师基本信息、培训内容、学时、学分管理、课程编号、培训单位、委托单位、培训类型等。

当培训结束,培训单位将本次培训的结果反馈到继续管理平台,内容包括:教师编号、培训课程、学时、评价结果(表)、学分、成绩、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培训单位等。

两个平台既独立运行又相互关联,远程管理平台提供的继续教育管理模块,为两个平台数据对接提供了保障。

一般情况下,各级培训平台之间并不存在上下级关系,而是按照现行继续教育管理体系的任务分工,各自负责自己所辖区域的教师培训工作,或者接受其他地区或下属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委托,承担受托的培训工作。从远程培训的教学组织功能上说,各级培训平台的性质是一样的,相互间是完全独立的。但由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具有隶属关系,而培训平台又隶属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尤其在各级培训机构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部署承担一定的行政管理职能时,各级培训平台之间(实际上是上下级培训机构之间)有时也存在上级培训平台对下级培训平台的监督、指导和委托关系。这种职能分工使各级培训平台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业务管理关系,但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上下级关系或隶属关系。也就是说,各级培训平台的建立并不改变现行教师继续教育组织管理体制和分工。

三、利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实施教师继续教育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建立的同时,根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任务要求,即时开展各个学科的远程培训工作。

远程培训工作的组织与实施,应由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培训课程。培训过程按下述方法和要求进行。

(一)培训的组织

按照现行教师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和任务分工要求,各级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可以实现从培训任务下达,到培训过程组织、考核评价、统计结果上报全过程的网络化管理与控制。基本组织(业务)流程如下。

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培训规划或计划委托培训单位发文布置培训工作

培训机构:安装培训平台制定培训方案配置网络课程和资源配置辅导教师制定评价策略组织下级培训机构培训者培训

学校:安装培训平台(或在参训的网络平台上设置虚拟空间)-->配置网络课程和资源-->组织教师参加培训

参训教师:接受培训(报名、学习、作业、交流等)考试

培训机构:培训结果统计上报

参训教师通过网络接受培训时,根据培训任务不同而在不同的网络平台上进行学习。例如,骨干教师和培训者直接在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的网络平台(省级或市级)上学习;全员培训、学科培训和校本培训的教师则直接在县级或校级网络平台上学习。

(二)教师继续教育编号

为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需要,对中小学教师实行统一的教师继续教育编号,作为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身份识别。

(三)培训教学组织

培训教学的组织根据具体的培训课程确定。对于每一门课程,按照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具体编制教学组织方案或教学计划。教学计划一般包括目的、课程名称、培训对象、培训目标、教学内容、重点内容、学习方式、讲员组织、培训周期、学时、考评办法、教学安排等。

远程培训教学组织的主要环节包括:确定培训课程、编制培训计划、制定评价策略、组织并培训辅导教师队伍、网上教学安排、布置作业与批改、组织专题论坛、组织在线直播课堂、组织面授讲座(必要时)、论文布置与批改、辅导教师对学员评价、组织考试(网上或网下)等。

(四)学习过程

参训教师需要通过统一编码的教师继续教育编号登陆后才能上网,参加培训或查询其参加继续教育的结果。上网接受培训和学习过程包括上网注册、选择课程、课程学习、参加网上讨论、在线课堂(或面授班)、完成作业、考试等环节。具体流程如图四。

(五)考核与评价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的建立,从技术上突破了对教师培训如何进行考核评价的难题。也是针对教师培训的特点,将过程评价与结论性评价相结合制定考评策略的一次创新。网络系统可以根据制定的考评策略对学员的学习过程和考核结果进行自动纪录,并最终自动生成考评结果。

考评策略主要指标包括:上网学习时间、提交作业情况、参加论坛情况、辅导教师评价、论文成绩、考试成绩等。系统同时还支持自定义评价,培训机构可根据课程的具体要求,任意增加评价指标。

考评策略根据不同的课程和培训的目标要求而定。通过选择具体的考评指标并确定具体值,再根据各项指标的重要程度设定权重后,系统将自动生成评价策略并对这种评价策略进行唯一编号。教务管理员可根据需要通过操作评价策略的编号将评价策略应用于某一班级或个人。

(六)资源建设

远程培训网络资源的建设采取统一组织和自行开发相结合的办法。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资金,由省级培训机构负责在全国范围内购置或组织开发优质培训课程资源,免费提供给各级培训机构,为提高远程培训质量提供资源保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培训机构可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需要,自行组织或开发自己的培训资源,以满足不同方式、不同内容和适应地方特色的远程培训的需要。

为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程的管理,便于对教师参加培训课程的学分确认和查询,对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实行统一编码。各级教师继续教育课程须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门评审确认后,方可进行课程编码,并列入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目录。教师参加各级培训机构组织的继续教育课程的学习并经考评合格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将教师参加该课程的培训结果计入继续教育学分。

四、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的特点与优势

平台在设计上采用了分布式结构,分级式管理,可以满足大规模培训的需要,其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具有开放、灵活的评价系统,过程评价与结论性评价相结合,能按需设置评价策略;2、完善的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系统,培训结果实行网络传输,行政管理与控制自动化;3、多级的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结构,形成覆盖全省的远程培训网络;4、支持多级资源建设和传输;5、多样化的资源呈现形式和学习形式,适应不同技术条件下开展全员培训的需要;6、同样适合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需要,是教学实践的资源交流平台。

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的优势表现在:1、可根据培训单位情况逐步设立培训与管理网络平台;2、支持校本培训与研修;3、有效利用现有网络资源,节省上级节点建设费用;4、大大降低学员的网络消耗费用;5、紧密结合评价体系,为教育行政部门服务,管理简单,统计方便;6、充分利用网络辅导教师资源。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总结篇8

关键词:师资队伍结构;继续教育教学模式;需求

我省教师队伍的结构状况日趋完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仍不能满足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一、山东省中小学师资队伍结构分析及其对继续教育教学模式的需求

1.地域分布及其对教学模式的需求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地域分布统计表(表一)

我省区域之间社会发展很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由东向西呈递减趋势。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有保障,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也较高,高水平的教育相应地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鲁西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教育的投入少于东部,基础教育的发展落后于沿海地区,教师继续教育发展的步伐也比东部缓慢。另外城乡差别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我省有一大部分的中小学教师分布在农村地区,整体水平较低,继续教育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但他们收入较低、交通不便、信息不灵,而且到外地院校集中上课所必需的交通费、食宿费也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对于这部分地区的教师而言,继续教育能在当地进行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这就需要利用现代教育资源和现代信息工具为其提供更为广阔和便利的进修机会和条件。区域之间以及城乡之间的差异,要求在对我省中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时决不能搞“统一化”或“标准化”的教学模式,而要因地制宜。

2.学历结构及其对教学模式的需求

山东省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情况统计表(表二)

我省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重)为7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73个百分点;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重)为91.3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3个百分点;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取得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重)为98.7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8个百分点。以上数据说明我省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在全国是比较高的,但由于种种原因,仍有部分教师学历未达标,除少量年龄偏大会随退休自然减少外,对4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的学历补偿教育仍然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相对来说,这部分教师专业知识不够系统,也缺少正规的教师职业培训,还有专业学用不一致,文凭与水平不相符、学历与能力不相符的现象。综上,我省中小学教师的达标率虽然较高,表面看来很乐观,其实,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是目前十分迫切的问题。此外,我省中小学教师的学历与目前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从学历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学历补偿性质的继续教育在我省虽然仍不能忽视,但已不是我省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随着教师学历达标率的逐年提升,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重心已逐渐转向能力提高型的继续教育,其目标是扩展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其教育教学能力,并促进教师职业向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发展。随着这种改变,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也应作相应的调整与改进,才能满足继续教育不同发展阶段对教师的需求。

3.年龄结构及其对教学模式的需求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省中学教师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形成了梯队,中青年教师(45岁以下)所占比例较大(高中为93.03%,初中为88.05%),且相当一部分已发展成了教学骨干。相比而言,小学教师的年龄趋于老龄化,中青年骨干教师所占比例为66.87%,50岁以上的教师比例高达16.49%,所以抓紧小学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是我省小学师资队伍建设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从年龄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我省中小学教师年龄跨度较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中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是我省继续教育全面展开的必需。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教师,因其生活、工作的阅历不同而有不同的个性特征、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接受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年龄较大的教师倾向于选择按部就班的、保守的教学模式;而年轻的教师则更喜欢现代的、新颖的教学模式;所以在对其进行继续教育时,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对教学模式进行灵活选择与应用。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4.专业技术职务结构及其对教学模式的需求

我省高中学校现有高级教师10928人,占高中专任教师总数的13.60%,中学一级教师22517人,占教师总数的28.01%,原国家教委要求“到2000年,高中教师具有中级和高级职务教师的比例应分别达到43%和22%”,相比之下,我省高中专任教师中、高级职务教师所占比例与原国家教委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并且46岁以上的高级教师12216人,占高级职务教师的52%,随着这部分教师的自然退休,高级教师的队伍会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我省初中学校现有高级教师12567人,占初中专任教师总数的4.34%,中学一级教师78229人,占教师总数的27.04%,相对原国家教委提出的“到2000年,初中教师具有中级和高级职务教师的比例应分别达到36%和6.5%”的要求,我省初中教师中、高级职务也有较大差距,46岁以上的高级教师8051人,占高级教师总数的64%,比高中教师存在的问题更为严重,必须进一步优化和改善。

我省小学校现有高级教师149723人,占教师总数的39%,中级教师181532人,占教师总数的47.30%,这与小学教师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有一定的关系。

从职务结构的分析可以看出,我省中小学教师的职务情况不容乐观。这提醒我们,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职务培训仍是我省教师继续教育的重点。职务培训是按教师的职责和任职条件的要求进行的培训,且培训分为不同的级别。针对不同的级别,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才能从根本上改善我省中小学教师的职务结构情况,逐步缩小差距,达到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

二、山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模式发展的实施举措

1.整合各种学科知识,组成“模块包”进行教学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作为知识经济第一支柱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以前的学科知识不同,高新科技的分类不再以探索系统知识为目的,而以追求效用为标准。21世纪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对中小学教育重新分科,包括社会科学在内的多学科综合研究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研究范式。这种变化促使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要注意学科之间的组合和综合应用性课程的研究。为适应知识经济的到来,应做三个方面的调整与改革。一是继续教育实行学分制后,允许学员跨学科选修课程;二是结合本学科与其他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学科的交叉点,开设综合应用性课程;三是课程内容要适当增加学科前沿知识。

2.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

继续教育一般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修养、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扩展、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教学技能训练和现代教育技术,这些教学内容可归为四大板块:主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不同教学内容的传授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可采取课程教学、学术报告、学术讲座等。针对不同培训对象的不同培训阶段,在进行学科教学的同时,在相对灵活的时间,安排系列报告和讲座,学员可以跨学科、跨阶段自由选择,一方面可以缓解工学矛盾,另一方面可以增大学员选修范围,做到按需施教。如果条件允许,应引进并采用微格教学模式,把受训教师进行角色扮演的情况记录下来,进行教学诊断,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提高培训质量。选取不同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案例,运用参与互动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观摩,然后进行研讨交流,通过反思性实践,集思广益,形成新的教学观,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3.进行反思性教学,开展行动研究,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

在我省的骨干教师培训中,往往采取课程教学和教育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后,以教育科研课题或围绕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在导师的指导下,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经验反思,开展行动研究,撰写科研论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借鉴到全员培训中,联系他们的工作实际,指导他们自觉地运用教育教学理论来分析、研究教学实践,促进他们不断反思,同时体现学以致用的宗旨。这对于培养教师的科研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实际工作能力和科研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现代人才学、管理学理论证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20%的骨干,实际上承担的是80%的工作。骨干教师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其在教师培训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参加部级、省级、地区级培训时,他们是学生,回到本校以后就是先生。在教师全员培训的自学研讨、校本培训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其自身的辐射作用,承担一定量的组织、指导和示范任务,并带头组织非正式学术论坛及教师小组等,起到真正的核心作用。

4.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进修和校本培训相结合

我省中小学教师量大面广,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用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差距也比较大,所以必须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到高等院校进修是一种途径,参加校本培训也是一种重要形式。特别是对于农村和边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师来说,经济条件较差,交通不便,应加大岗位培训的力度,在大学继续教育机构的帮助下,学员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自学,组成教师互助小组,开展各种教科研活动。从我省的实际来看,这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培训模式,但要注意纵向引领,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理论的引导,教师只能在同一水平上重复,所以专业研究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满腔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5.利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组成教师网络联盟

网络教学则是指利用现代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克服继续教育的时空局限,实现远距离的开放式教学。鉴于我省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的配置和与分布也不平衡,所以,应建立资源共享的机制,利用网络信息,通过强有力的组织手段,结合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改革与建设,促进联合,整合资源,构建多功能的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将专业支持的网络覆盖到我省所有学校。大力促进全省教师网联建设发展,推进区域性教师教育网络联盟体系建设,实现“天网”、“地网”和“人网”的结合。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总结篇9

关键词:继续教;问题;对策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为贯彻这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国各教育部门都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教师培训计划,可以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极大地推动了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

虽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己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展开,但目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大多情况下依然在传统的道路上跋涉,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又可以采用什么措施加以应对?在此,笔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受训教师存在模糊认识,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许多参训教师认为在师范院校学过的知识完全能应付目前的常规教学,满足于“一张文凭吃到老”,特别是一些教龄长,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教师,对学习培训的效果持怀疑态度,甚至把继续教育看作可有可无的事情。即使是受训的教师,大多数人也认为继续教育的教学内容与任教学科的联系程度不紧密,学科以外的教育对他们没什么作用,只是因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有规定,才不得不参加培训。因此,大多数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不高。

(二)培训模式僵化,实效性不强

在目前的培训机构所使用的培训模式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为面授,并且面授又多采用几十甚至几百人大会的形式,一讲到底。教师培训中最令人不满意的首选问题就是培训模式比较单一,方法手段比较传统。

现有的教师培训往往在倡导先进、科学的教育观念的同时,却采用了与这种观念不符,甚至是相悖的培训方式,简单地说就是“培训者讲,参训者听”的模式。这种培训模式,不仅不能有效地转变教师的观念,反而成为强化教师错误教育观念的"榜样",而且,由于观念没有更新,即使培训中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策略和技巧,教师也不会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自觉地运用,更不可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创造出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工学矛盾影响教师安心听课

工学矛盾也是听课教师无法安心听课的-个原因。现在的教师工作压力大,教学要竞争,否则就会使学生不满意、家长不满意、学校更不满意,就有优胜劣汰的危险。教师们普遍认为,现在当教师除了教学要求,还有科研的要求,参加继续教育的要求,家访的要求等,这是他们工作学习不能两全的重要原因。

从以上可以看出,目前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基本上属于一种“粗放式”培训方式,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单-化,方法手段传统化,仍停留在"补偿式"继续教育状况中,与教师所需要的多种培训模式相背离,在一定情况下教师素质的全面性培养被忽视。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二、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宣传、提高认识,建立激励机制,确保继续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作为教师,如不注意终身学习和更新知识,就无法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切实提高教师对继续教育工作的认识,使广大教师乐于参加师资培训,努力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同时要根据教育部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制定和完善提高继续教育的工作规范和评估体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过硬的政策措施,把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列入各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领导班子总体目标和政绩考核指标;把教师参加培训的情况,作为晋升职称、评选先进、提拔的必要条件,使参加培训成为各校在职教师的自觉行为。

(二)加强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改进培训内容和方式,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教师进修院校要狠抓施训师资队伍的教学质量,一是聘请实践经验丰富、政策理论水平高的教师担任兼职教师,充实师资力量;二是花大力气抓好专职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注意解决教师进修院校教师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现状不够熟悉,指导中小学教师能力不够强等问题,可通过下派教师到中小学锻炼或兼课,建立教学实践和调研制度,积累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同时加强进修院校间的横向联系,学习先进的师训经验。

此外,教师一面从事教学,一面又要参加学习,困难较多,只有继续教育形式多样性,才能使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出成果,学得进,不半途而废。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是成人,有一定的教育经验,有些甚至是骨干教师。面对这样的教学对象,继续教育应突破传统的“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从成人的特点和教师的实际出发,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教育方法。总结以往经验,根据工学矛盾突出的实际情况,做到集中听课、参观学习、个人自学等相结合,面授时间尽量利用寒暑假、双休日,减少学习与工作的矛盾。同时必须突出“校本培训”,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在岗自学,结合短期脱产培训。校本培训是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最现实途径,它既可以提高在职教师的业务水平,又可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不受影响。还可以节省费用,多样兼顾、事半功倍。而且校本培训还有利于同事间的共同切磋、相互促进,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因此应该把校本培训提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这种培训方式的作用。另外,随着教育技术现代化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进入了培训领域,以往面对面的培训方式和单一的培训手段,应该被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中心的网络化培训所替代。

参考文献:

[1]王建华.关于中小学继续教育的思考[J].教育评论,1998,(05).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总结篇10

1.1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

1.1.1年龄、职称等基本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牡丹江市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从性别上看,男性多于女性(男性约占80%);从年龄上看,在22~35岁的青年教师占大部分(约78%),中年教师约占19%,而老年教师只占3%;从学历上看,在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前,中专及以下占所调查教师比例的31.25%,大专占56.25%,本科占12.5%。体育教师经继续教育培训后的学历数据如下:中专占6.4%,大专占71.8%,本科占21.8%。根据培训后的学历大幅度提升的数据分析,牡丹江市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在刚刚从事体育教育时主要是大专学历,经过继续教育培训后,大多数农村体育教师能够提高自身学历。但着眼于农村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需要高学历人才提升本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根据对体育教师年龄的调查显示,目前中青年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师队伍的主力军,说明目前体育教师的组成比较合理,青年体育教师的不断增多能够为体育教师队伍注入新的教育理念。与此同时,经过继续教育培训的中青年教师能快速接受并掌握新的学科知识,并将新的学科知识传授给其他体育教师。

1.1.2理论知识和自身能力的情况

在理论知识的调查中,大多数教师认为体育人文知识较欠缺,其次是运动人体科学知识欠缺;在运动能力知识的调查中,大多数教师认为需具备的田径知识与能力排在第一位,其次是篮球、足球、排球;在科研能力的调查中,科研创新能力被大多数体育教师认为是目前最缺乏的。分析认为,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缺乏一定的针对性,应根据教师的具体需求,增加相应课程,满足体育教师对运动技能及科研能力的需要。

1.2体育教师继续学习的客观与主观驱动力

1.2.1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情况

本次调查可以看出,在学历教育中,由于评定职称的一项标准是学历达标,因此大部分教师参加本科函授的继续教育是以提高学历为主。在非学历教育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占总数的56.8%;排在第二位的是新课程教师培训,占总数的24.5%;排在第三位的是校本教研培训,占总数的18.7%。因此,目前我市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迫切需要提高的是科研创新能力和现代教育技术。

1.2.2继续教育教师主观情况

在继续教育教师主观情况调查中,分列前三位的是,以提高专项运动能力为目的的占35.8%,评定职称需要的占32.4%,以充实学科知识为目的的占15.6%。这表明大部分体育教师已经意识到提升自身素质的重要性,以及自身发展中学历对于评定职称的重要性。

1.3参与继续教育的情况与反馈情况

1.3.1继续教育内容的评价情况

调查中45%的教师认为继续教育的内容较符合体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而55%的被调查者认为目前继续教育的内容缺乏创新、与实际教学相去较远。问卷调查结束后的访谈中,部分教师认为当前进行的体育教师培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培训内容限于纯理论,缺乏对具体教学的指导性、针对性,培训教师对中学体育课教学的实际情况不够了解。因此,为提高体育教师整体素质应设计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培训课程。

1.3.2继续教育组织形式和学习方式的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继续教育的组织形式中校际观摩学习,行政部门举办的教师短期培训,专家讲座最受体育教师喜爱,分别占46.8%、28.1%、15.6%。其中,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最喜爱的培训方式是校际观摩学习和实践操作。这表明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更关注继续教育对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更关注继续教育的实际效果。

2建议

针对牡丹江市目前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牡丹江市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有针对性的构建培训内容

(1)着眼于改善教育理念课程的开设。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增加对国内外先进教育思想的学习,重点学习当前教育改革中出现的一些新的教育思想,使教师对当前先进的教育思想有一定的了解,能在实际教学中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完善教学,逐步地充实体育教师的理论知识和提高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2)增加提高体育教师专项运动能力的课程。结合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实际情况,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提高体育教师专项运动能力,在培训中增加运动项目的专业培训,提高他们体育教学水平。(3)多次观摩优秀体育教师教学课程。通过观摩优秀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其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借鉴优秀体育教师的经验,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2.2采取有效措施,调动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农村体育教师在教学资源的利用及福利待遇等问题上较城市体育教师有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农村体育教师对继续教育的培训不够积极,为增强农村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首先政府部门应建立对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积极吸取先进国家教师继续教育的经验,完善培训模式。此外,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管,增强其对体育教师培训的有效性。

2.3更新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