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劳动自我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3:43:21

学生劳动自我总结篇1

劳动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在劳动技能课堂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日常行为习惯,教会学生动手操作、编织等劳动技能。如何才能把劳动课这门课程教好,使学生爱学、会学。我采用灵活的教法,学生被动地学习,变为主动地学习;变机械地学习为有目的地学习。从创新、合作和成效三方面进行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成效。总结如下:

一、创新

在劳动技能课实践、动手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动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低年级培养学生行为习惯、自我服务和家务劳动的本领,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小常识,体会劳动课中的乐趣刷牙、打扫卫生、叠衣服、系红领巾等习惯的养成。

例如:

1、刷牙

在刷牙课上,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杯子和一个小牙刷。我教会学生正确的方法,每次上课前,我总是要问每天刷牙时间,为什么要刷牙?让每个学生轮流表演,还运用儿歌让每个学生牢固掌握刷牙的方法,略差的学生,我手把手的指导,,教育学生养成早晚刷牙、漱口的卫生好习惯。

2、系红领巾

课堂上,我采用提问的方法,让学生明白自己是一名少先队员,每天来到学校要戴红领巾,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我们要爱护红领巾,利用课件,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分步骤练习系红领巾,采用一帮一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会带红领巾和洗红领巾、叠红领巾的正确方法,不会的,我在课外进行辅导,耐心的教育,收到了成效

二、合作

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小组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激动为操作手段,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技能教学中,我总是将学生分为几组,最后,评一评哪组做的最好,激励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形成,使学生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让他们明白成功的作品属于自己,也属于集体。

例如:

1、穿、系鞋带

能充分发展学生手指协调活动能力,养成独立完成事情的好习惯。我采取穿好的鞋,让大家轮流欣赏老师的作品,引出今天的课题。提问同学们,你们的鞋带是自己系的吗?谁来帮助老师完成系鞋带全过程,只有两名同学能独立完成,其余学生在老师的辅导下,才能勉强的完成。通过今天学习,希望同学们以后自己独立完成,不要在让父母为你们操心了。

接着,我讲鞋带系好的好处和不系好的坏处。然后利用自己穿带鞋带的鞋子,进行分布练习,教师辅导,纠正不足。最后,分组练习,组长负责把每个学生都教会。老师并利用游戏比赛的方法,比比那一组的学生以最快完、系的最好完成任务,及时颁发奖品。

2、炒酸辣白菜

记得学生炒酸辣白菜的时候,我就亲自示范切炒,并讲述方法,逐个辅导学生刀法。手把手的教,个别不够熟练的,丝切的不均匀的,就耐心的讲解,遇到问题,及时解决。让每个学生把菜切完,进行评讲,哪个地方不到位,哪个地方做的好都给与很好的评价。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炒菜要领和方法,才能做好一顿可口的饭菜。对示范中不认真听讲的学生,严厉批评教育,课下个别谈心。老师完整的示范后,优秀的练习,充分发挥的小组长的聪明才智,由组长负责完成本组的任务,老师巡视每个学生操作的过程,及时找不足,改正。

三、成效

我在劳动技能课教学中,尽力满足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课堂上,不管学生最后的作品做的怎样,我总能肯定学生的作品,总是能肯定学生为作品付出的一切劳动。并且当众表扬一些成绩平平的学生,使他终生受益。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观察实践的力度,让学生亲自动手去研究、去体味,才能使学生学好劳动技术,掌握劳动技能,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劳动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经过一个学期的劳动教学,三年级的学生也能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现在对本学期的劳动教学小结如下:

一、在本学期的劳动教学中能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劳动活动,积发了学生劳动兴趣,培养积极的劳动情感。

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因此在组织本班进行劳动实践时,我的教育具有集体活动的色彩,将不同的集体活动形式同具体的劳动内容很好的结合起来、稳定学生的劳动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劳动自觉性。但是由于劳动条件和内容的不同,集体活动的形式也要有所不同。同时,在劳动的过程中让不同的学生担任不同的劳动角色,并经常进行互换,让学生时时对劳动都充满了期待。

二、尽自己所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本学期我让本班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将他们所有有限的知识转化为能力,他们也十分的乐于运用与相互教导,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乐观、创新的意识。这对他们劳动技能的掌握、自理能力的提高、劳动习惯的养成都有极大的帮助。

三、在劳动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懂得了自我检查以及帮助他人。

在自己做完了本部分的劳动任务后,学生都知道要先把自己的劳动任务检查一下,看能否通过自己的检查,如果通过了,他们就会对我说,让我去评分。在得到优分后,他们会相互帮助,直到任务完成,接受学校的检查。

四、在热烈的劳动氛围中,大部分学生都能自觉地参与其中,但是个别学生会钻点小空子,不愿参与。

学生劳动自我总结篇2

劳动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培养学生劳动意识,锻炼学生劳动能力。本学期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了劳动教学工作:

一、学习《大纲》,提高认识

秋季开学初,我们组织学习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劳动课教学大纲》。《大纲》指出: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主要内容之一,劳动教育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小学开设劳动课,是向小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劳动教育的主要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技能,在德、智、体诸方面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找出差距,老师们认识到:不认真地进行劳动课教学,学生就无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也就没有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良好的劳动习惯,更没有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健全组织

我们成立了劳动教研组。聘请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为组长,两位青年骨干教师为副组长,教研组成员有各班班主任和劳动科任教师。教研组在开学初制定了切合实际的教研计划,和语、数主要学科一样,同等对待,督促教师制定并落实教学计划,使之做到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进程安排合理。在教研计划中规定,其中要检查劳动备课和作业;每个科任教师必须执教一堂观摩课,从中评选出优质课,期未进行考试、考核和总结。

三、落实常规

抓好劳动课教学的关键是课堂教学。我们把住备、教、辅、改、考五个教学环节,使劳动课教学同其它学科一样,有条不紊地进行。

教研组严格督促科任教师先备课后上课,不备课不得进教室。按照教研计划,本学期我们组织了各年级7人次劳动观摩课,老师们普遍重视了劳动课的实践性,如废物利用手工品制作、折纸模型、烹饪,师生共同操作,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调动了积极因素,深化了教学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四、走出教室

除开课堂教学外,我们还重视对学生进行公益劳动教育。学校与社区、敬老院保持联系,定期上门服务,受到好评。

近几年来,由于我们加强了劳动课的教学管理,重视实践,使学生既学会了一些劳动的基本知识,掌握了劳动的基本技能,培养了正确的劳动观,又美化了校园,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劳动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接手担任四年级的劳技教学工作。一学期以来,要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劳技教学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将本学年劳技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劳技学科在学校教学中次科,因此学生的基础也比较薄弱,普遍不感兴趣。为了纠正这一观点,提高学生对这门学科的认识,我先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入手,通过对身边环境的感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进一步了解到学生的思想现状,以及一些学生的知识缺陷所在,逐渐摸清了每个学生的基本特点。接着,根据学生的特点,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努力营造一个的良好氛围,使学生从思想上逐步扭转对劳技的枯燥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我利用各种机会,经常给不同层次学生以成就感,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2、认真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业务上,不敢以多年教学的丰富经验自居。积极利用各种机会,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钻研教材教法,坚持不懈地进自我充电,以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课堂上,把学到的新课程理念结合实际,

努力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去,以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与同事们一起探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从中,更是感受到了学无止境的道理。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的作用,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我们要与时俱进,坚持不懈地学习探究教学新理论新实践。

二、取得成绩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平时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不以师长自居,尽量与学生平等交往,建立朋友式的深厚友谊,努力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学生多谈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与生活上的各种困惑。同时,面对个别调皮的学生,也实行严格要求、正确导向的办法,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荣辱观。面对各层次的学生,既要关爱大部分学生,又要面对个别不守纪律的捣蛋分子实行严格要求。

学生劳动自我总结篇3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六年级劳动教育工作将紧紧把握时代脉搏,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坚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在动手动脑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总结如下:

一、多渠道宣传,提高认识,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国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二十一世纪建设人才必须遵守的守则。对学生加强劳动观点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教学任务。我校重视劳动教育,把劳动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紧密与少先队活动挂钩,保证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多样性。我们还将通过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劳动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引导家长认识劳动对培养学生优秀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作用,使家长能积极主动配合各项校内外教育活动。

二、加强劳动课教学研究,努力探索劳动课新路子,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组织劳动课教师认真研究教育大纲和教材,理清劳动课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态度,思想观念目标,大力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以及劳动态度观念的培养,努力探索劳动课教学新路子。积极探讨课程删减整和,并结合教学实践编制切合学生生活实际,体现时代特点的劳动课教材,以不断丰富劳动课程的内容和形成。贯彻兴趣贯课堂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兴趣是小学生最直接,最有效的内部活力。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始终遵循主体性原则,创设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重视加强教与学的结合,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实际操作,促进学生劳动技能的形成。

三、继续以服务岗位的创建活动为抓手开展劳动教育活动,打通渠道,拓宽开放外延,为学生搭建多元的成长舞台。

从学生的认知、情感规律出发,以广阔的舞台,金色的童年为主题,广泛为学生创建服务实践岗位,开展体验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服务岗位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验,用自己的理智去感悟生活的意义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内化为健康的思想、品格,外显为良好的行为和自觉习惯。

1、继续搞好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建设,以点带面,拓宽教育范围。

2、有劳动基地,各班主任要继续组织学生到劳动基地参加劳动实践活动,把劳动基地作为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另一课堂,确保时间、地点、人员、效果四落实。

3、坚持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开展我做爸妈的小帮手活动。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衣、叠被学生的家庭情况,通过小学生素质发展评价成绩记录反馈到学校,学生在校的劳动情况也由此表反映给家长,以增强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将学校劳动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4、加强学校劳动教育与社区教育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给孩子积极参与并实践劳动技能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与平台,让其感受劳动的快乐与光荣。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以达到劳动育人的目的。

结合自己的实际,有目的,有主题的组织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活动,在劳动的过程中,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原则,并充分注意教育形势的趣、活、实。

小学劳动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劳动课的第一特性就是实践性强,没有实践或实践得不够,都不能体现劳动课的最大特点。因此、在劳动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组织好劳动课的实践活动。

一、组织学生进行劳动项目竞赛,激发学生劳动兴趣

积极的劳动情感小学生最初参加劳动实践时,劳动兴趣带有暂时性,易受意外的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劳动活动,并不是劳动的具体内容。本学期学校开设了一块开心农场,各班有一块种植地,开展劳动竞赛。

二、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

皮亚杰指出儿童只有自发地、具体地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大胆形成自己的假设,并努力去证实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才能发展思维。劳动课是以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只有让学生积极的投入实践劳动,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劳动课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与其他各科相比,有着独特的途径--实践操作。劳动课的实践操作既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组织学生课外实践,也可以开设兴趣小组等。不管是在课内,还是课外的实践操作,都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创新意识。

(1)、在实践操作中丰富想象力。

想象是我们的大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亚力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源泉。在劳动课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对劳动课动手操作过程的兴趣,来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丰富的想象。例如,在纸工课上,学生折出的东西非常多,有的连老师都没想到,这时,我就适时表扬那些学生,对其作品给予鼓励和肯定,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本学期学生的纸工作品有二幅被选为大运会纪念作品。

(2)、在实践操作中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以班级活动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激励全体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班级之间开展竞争,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特长得以锻炼,素质得以提高,最终走向成功。追求学生人人进步为最终目标,以合作学习小组为运行载体,以全员激动为操作手段,以小组团体成绩评价为导向,激发竞争活力,强化合作意识。

在劳动各科教学中,我们总是将学生分为几组,最后,评一评哪组做的最好,激励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强调学生个体心理品质的训练、健康心理素质的养成、互助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形成,使学生不以自我为中心,而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让他们明白成功的作品属于自己,也属于集体。如每天包干区清洁和保洁进行被评比。

(3)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每个学生总是希望自己成功,总是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可见,让学生在劳动实践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尽力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达到成功和从知识的获益中得到满足,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劳动教学过程中总是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

例如,在劳动课上,不管学生最后的作品做的怎样,教师总是能肯定学生的作品,总是能肯定学生为作品付出的一切劳动。教师还应当众表扬一些成绩平平的学生,他将终生受益。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基说过:求知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快乐,及时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

学生劳动自我总结篇4

生劳委员个人工作总结一回首一个学期即将结束之际,我以下对本学期工作作出总结,经过上一个学期的本工作经验(劳动委员),本学期在本职工作内还算比较顺利,同学们也比较自觉的配合本人的工作,按时,按量的完成本份工作,在自己的职班日中比较认真负责的去完成,故本班的卫生工作也做得比较好,一直处于本系前列,只是相关细节还需改进,以更好促进我班的卫生工作,给予同学一个更舒适的学习环境。

在此希望同学们把我班好的一面传承下去,把需要改进的继续加强,共同把我们的卫生工作搞好,给同学们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同时把学习等工作搞好,促进我班的全面进步,增进我班的团结意识,本人也将尽力配合老师,班干部,同学们的各项工作,改进自我,促本班的团结,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同共为建立一个各项工作兼优的班集体。为之不懈努力。

生劳委员个人工作总结二上一学期,我很荣幸地担任了我们班的劳动委员。劳动委员,顾名思义,就是负责卫生这一环节的,具体点儿,就是负责计划并组织实施大扫除、中扫除、小扫除及扫除、扫责任区管理好班级的劳动。根据需要积极指导同学们在劳动中的具体行为,并就上述活动的完成情况向老师特别是班主任汇报。

大学劳动委员不同与高中、初中的劳动委员,大学不像高中、初中一直都在同一个教室,大学的教室在移动,所以劳动委员的责任相较于其他班干部本来就显得比较轻。而我们班的卫生一向很好,所以这个劳动委员我当的更轻松了。

总结上一学期的工作,我发现我没有特别大的贡献,除了安排擦黑板的值日生及一次简单的卫生打扫外,我一直是闲着的,我想这也要归功于教室本身的干净,我们班的卫生一向不错,地面基本没有垃圾,黑板也很干净,没有乱涂乱画的……虽然工作很轻松,但我还是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刚开学时的值日生安排的不当,教室也没及时做保洁工作,我想这也许是我第一次当劳动委员所以经验不足所引起的,不过,万事开头难,我相信只要我努力认真做了,会取得一定成果的。

对于这一学期的工作,我会继续保持上一学期中好的方面,改进以往的不足之处,及时听取老师与同学的意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作,为同学提供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学习。

这学期作为劳动,积极配合班级与学院的工作。虽然本学期我们班学习任务比较重,活动也搞的比较多,但做为班里的委员也应该做一些应尽的工作,具体的内容主要有:

1、什么大扫除啊

2、什么卫生检查啊

3、什么运动会期间啊

以上就是我为本班所做的一些工作

经过半个学期的锻炼,我深感到了责任的承担与集体的力量,但是因为是第一次担任,所以在工作上有一些做得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不足原因

2、如果没有必要,不要写太大的错误

在我的工作中也有优点:

1、能够及时让值日生在放学后组织劳动

2、能够在下课八分钟内请擦黑板的同学擦黑板

3、能够及时地将窗帘和窗户关好

学生劳动自我总结篇5

伴随着温暖的春风,伴随着和煦的阳光,一年一度的“五一”劳动节不知不觉已悄然而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1国际劳动节活动总结最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2021国际劳动节活动总结最新1关心教职工的生活,满足教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教职工的身心健康,是工会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根据--区教育办公室通知精神和我校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活动安排,4月15日下午,---学校工会以“欢庆‘五一’,构建和谐”为主题的庆祝活动分别在篮球场和教职工活动中心拉开帷幕,广大教职工积极参与,分别进行了教职工(男女混合)篮球运球投篮接力赛和教职工乒乓球(男女单打)赛两项竞赛。场面热闹,气氛紧张,情绪热烈,到处洋溢着欢声笑语。

一、教工乒乓球单打赛

4月15日—4月30日期间,通过比赛分别决出男子组和女子组前八名,其中我校副校长--获得男子组第一名。此次活动共有70多名教职工参赛,比赛竞争激烈,比赛氛围友好。通过这种小巧灵活的比赛活动形式,丰富和活跃了教师的业余生活,在友好的比赛气氛中,增加了教师之间的思想交流,凝聚人心;达到了以活动锻炼身体,愉悦心情,缓解工作压力的目的。

二、“校园之声”师生诗朗诵

4月30日下午2:20,在我校多媒体教师的大力协助下,首次采用了多媒体投影技术即舞台音像数据化管理技术,在灯光控制,音源美化,图像处理等方面,给广大师生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姿的光影舞台,为广大师生搭建了一个计算机动画终端技术的介绍平台,同时也反映出我校多媒体教师在计算机实用技术的应用领域中运用自如的高超技术。本次活动精彩纷呈,十余名师生选手朗诵风格各异,有娓娓道来、深情演绎的,有慷慨激昂、一路高歌的。通过这次活动,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促进了校园和谐。

三、组织迎“五一”教职工篮球运球投篮接力赛

4月26日—4月30日期间,篮球运球投篮接力赛,是以团队形式参赛,竞争激烈。通过这种轻强度、趣味性和合作型运动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活动形式,有利于带动中青年教师、男女教师参加比赛的积极性和兴趣性,有利于加强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有利于建设和谐的组织管理文化和校园忠诚文化,体现合作型社会对新时代教师的素质要求,丰富和活跃了教师的业余生活。

四、“远离烟害,亲近美好生活”健康知识讲座

4月20日下午4:10全体教职工参加,由体卫艺办公室、政治教研室和电教室举办的“远离烟害,亲近美好生活”健康知识讲座。通过这次讲座,让教职工认识到身体是工作的本钱,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要忘记了保养自己的身体。

这些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教师业余文化生活,又活跃了教师的身心发展,更调动了广大教师职工参与的积极性,加强了团结,增进友谊,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体现了和谐校园的理念。使广大教师能以旺盛的精力和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工作中去。

2021国际劳动节活动总结最新2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我校通过开展以“红领巾爱劳动”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让同学们了解“劳动节”的由来,了解我国不同时代的劳模风采,将“劳动最光荣”这个主题思想转化到我们每个少先队员的实际行动中,通过在学校、家庭、社区三个层面参与不同类型的劳动,培养少先队员积极劳动的热情,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并能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

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4月25日(周一)王主任在国旗下做“五·一”劳动节的宣传教育。各班开展以劳动最光荣的主题班会。有能力的同学“以劳动者是最光荣的”为主题拍摄在节假日期间仍然坚持在工作岗位上的叔叔阿姨的照片(如:公交车司机、执勤的交警叔叔等)。

二、低年级学生了解“五·一”劳动节的由来或意义;放假期间与爸爸妈妈一起对自己的住所进行一次彻底的大扫除;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并能做到我的餐桌上没有一粒剩饭(菜);学会自己穿衣服;学会自己整理书包;能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三、中年级学生写出主题班会的体会;清理自己的“小天地”(铺床、叠被子、整理书桌、打扫自己的房间等);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做两件好事,帮助身边遇到困难的人。

四、学生办了一期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的手抄报;围绕“我劳动,我光荣;我创造,我幸福”主题,通过查找、阅读有关宣扬劳动美德、赞美人民劳动成果等内容的文章,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关热爱劳动的事例,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体验劳动的甘苦。

2021国际劳动节活动总结最新3在“五一”假期中,我校政教处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社会综合实践活动,一方面围绕本月开展养成“懂得感恩的良好习惯”主题活动,帮助父母、家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例如给父母做一次家务、做一次饭、洗一次衣服等活动,体会父辈的艰辛,加强与父母的联系与交流,懂得为父母分担家庭的负担,在思想意识上增强个人的责任感,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促进自己学业的进步;另一方面节约意识,珍惜粮食,爱惜成果,广泛开展“勤俭节约人人行”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倡导文明就餐,开展不留剩菜的“光盘行动”,增强“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意识,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要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共上交756分作品,通过评选共有高一5班等8个优秀班组织集体,评选张--等48名同学为“五一”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奖称号,希望其他同学积极向获奖同学学习,积极参与我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五一”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丰富学生假期文化生活,而且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真正实行“理实”一体教学,增强学生了解社会、关注家乡发展的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2021国际劳动节活动总结最新4根据教育局下发的“关于迎五一活动”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现将我校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

专门召开了相关人员会议,进行了专项研究,制定活动的方案。认真的对工作进行了布置。

二、进行广泛的动员宣传

早晨学生进校后,由卫生老师利用广播对全校进行了宣传动员工作并提出了详细的清扫要求。号召全校老师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以实际行动认真地完成好此次“干干净净迎五一”活动。各班班主任老师根据学校要求结合班级实际加以强调。

三、人人参与,高质量的完成任务。

由于我校周六、周日、有自学考试,下午安排考务事宜,因此领导决定利用上午一节课的时间全校进行清扫。

四、活动情况及成果:

1、清理学校周边环境。

包括前操场、大道、后小院、学校绿化带。

2、清理室内外地面、桌椅、卫生角、物品摆放、夹层玻璃、窗台、门格、墙裙等。

参加人数:

全校学生700多人,教师40人,共计740多人。

典型事例:

由于低年级学生小,劳动能力较弱,担任一年级班主任工作的老师们便克服种种困难,亲自动手带领学生干,尤其是1。2班的老师还有一年就要退休,不顾年级大,也像年轻教师一样,打水、扫地、抹地、扎着凳子檫玻璃,累的满头是汗,毫无怨言。以一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学年组的全体老师认真搞好此次清扫。我校还有许多老教师、身体欠佳的老师都能够以大局为重,克服困难,积极地参与此次活动。

活动成果:

经过全校师生的齐心努力,全校环境焕然一新,到处是整洁、清新和优美。共清理了20余个教室、全校的走廊和楼梯、墙面上的灰网达40余处,清理了操场、校门前大道、花坛白色污染达50余处。

2021国际劳动节活动总结最新5结合五一劳动节,为培养学生爱劳动、爱祖国的情感,逐步养成爱国、务实、勤俭的优良品格,我们学校的十月份活动的主题为“祖国在我心中,行动予以我心”。下面我就我班五月份的活动总结如下:

一、我们二年级级部利用劳动节放假期间,让孩子们动手制作书签,并在书签上写上一句祝福祖国的话语。这次活动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为使得内容更为丰富,孩子们通过询问家长或上网查资料,认识到我们的新中国的建立是多么得来之不易,让孩子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画面精美、布局合理、字体端正。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实在令人敬佩。活动不但丰富了同学们的业余生活,更向全校师生展示了同学们的风彩。这样的一种比赛热情,在评比的时候,我收了同学们的'书签,不但画面美观,其内容的精彩也是不容忽视,让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二年级学生的作品。我班评出优秀作品二十多篇。孩子们的制作了各种形状的书签,如树叶、蝴蝶、扇子等等很多。

学生劳动自我总结篇6

关键词:值日;道德教化

一、教育学生认识到劳动不仅创造了人,而且发展着人;让值日劳动成为学生生存发展的自然需求

我们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教育学生,劳动创造了人类,千百万年前,劳动使古猿直立行走、使用劳动工具、产生了语言,并逐步进化成了人类。地球经过几十亿年漫长的演化与发展,使得生命看来是如此灿烂,生命几乎占据地球每一个角落,在所有的生命中,人类是如此儒雅、聪慧。劳动不仅创造了人,而且发展着人,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人们的心智得到了锻炼和发展。四体不勤则五谷不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劳动应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学生值日劳动不仅仅是完成任务,还是学生自身生存发展的自然需要。

二、教育学生认识到劳动不仅培养了热爱劳动的习惯,而且养成了严谨认真的作风;让值日劳动成为学生生存发展的自觉需求

邓小平同志说:“学生参与劳动,一是必须,二是适当,三看可能”。我们要依据学生实际、班级实际、学校实际,将校园卫生区、教室、寝室等班级值日劳动任务层层分解到班级每位学生,使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我们要尽量避免将值日劳动作为惩罚学生的一个手段,这样导致的是学生鄙视劳动,而不是培养他们热爱劳动。我们要尽量避免将值日劳动仅仅作为“学困生(学习差生)”的“特权”,而与学习优秀学生几乎无缘,这样导致的是学生产生被歧视的思想心理,也影响了学生之间的和睦友好相处。我们要做好值日劳动的督促检查,并关注细节,不仅注意面上的卫生检查,还要注意卫生死角的打扫;不仅注意地面卫生,还要注意护栏门窗卫生;不仅注意护栏门窗卫生,还要注意门头窗台是否擦拭;不仅注意教室寝室卫生区卫生,还要注意花坛卫生,使花坛边沿拖净,标识牌醒目,池内无杂物;与此同时,不仅注意环境卫生,还要注意学生个人卫生。我们要做好值日劳动的总结教育,充分利用班会、周会等,认真对学生值日值周劳动卫生打扫情况进行总结教育,指出优点和不足,不断地总结提高,从而形成值日劳动――总结教育――习惯养成的良性循环。人自身优秀的素质品质能够自觉实现迁移,良好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受益终生,劳动中严谨认真的作风也会自觉迁移到学习上去。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养成严谨认真的作风,让值日劳动成为学生生存发展的自觉需要。

三、教育学生认识到劳动不仅培养了强烈的责任意识,而且促使自我管理的条理化;让值日劳动成为学生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

当代中学生系90后独生子女,他们身上多表现出责任意识缺失,自立能力差,自我管理极度混乱。诸如:以自我为中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随意乱丢果皮纸屑、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会洗衣叠被整理床铺、学习生活用品管理零乱、不会整理房间等现象。所有这些都源于劳动观念淡薄、劳动实践缺失。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在学生值日劳动中培养学生对自己负责、对班级负责、对学校负责;我们要在值日劳动中锻炼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我们要在值日劳动中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辛苦和不易。

四、教育学生认识到劳动不仅创造着美,而且也让自我收获着心理上的愉悦;让值日劳动成为学生生存发展的高尚需求

现代汉语词典里劳动一词的第一个义项是: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马克思说:“劳动创造美。”高尔基说:“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劳动不仅创造了生活环境的美好,而且创造了人际关系的和谐之美。学生值日劳动让我们的校园干净美丽,环境幽雅;让我们的教室窗明几净,班容优美;让我们的寝室条理卫生,温馨雅致;也让我们的人际关系温馨和谐。

学生劳动自我总结篇7

【关键词】价值量;价值量的计算;反思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那年,从事高一年级政治教学工作。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思想政治课开设的是必修1《经济生活》,对于刚从事工作的我虽然在上课之前认真备课,对每个知识点仔细揣摩,力争课堂上把每个知识点讲的都很清楚,可即使我准备的再充分,在课堂上还是难免有一些问题的出现……。

那堂课我讲的是商品的价值量,这个知识点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所以我上课的时候讲的也比较详细。

一、商品价值量

(1)商品价值量的定义。量即大小、多少的意思,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既然有大小,那是用什么来衡量的呢?这就是价值量的决定问题了。我们知道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可见,要衡量商品价值的大小,就应当看凝结在该商品中劳动量的大小。那么,用什么来衡量劳动量的大小呢?――劳动时间,这是衡量劳动的天然尺度,所以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决定的(劳动――劳动量――劳动时间――价值量)。比如,生产同样一件衣服,甲厂用4小时,乙厂用3小时,丙厂用2小时,那么他们生产的衣服的价值量是不是一样大的?

如果学生回答其中一个大,那么就是说哪一个生产者的劳动时间长,他的价值量就大,社会上就会出现一种奇怪现象:哪个生产者的工具越差,技术越低,人越懒,花费的劳动时间越长,他的商品价值量就越大。显然这是不合理的,与事实也是不相符的,所以,同一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耗费的劳动时间来决定的。我们把生产同种商品的不同生产者、不同厂家所耗费的劳动时间称为个别劳动时间。(如果学生回答是一样大的,就问:那么是由什么时间来决定的?)既然不是个别劳动时间,那么是由什么劳动时间来决定的呢?这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概念在课本上p13倒数第二段最后一句话,我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在这个概念中“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是指什么呢?比如某服装厂生产一件衣服,有的用手工,有的用电脑,而绝大部分是用机器生产出来的,那么使用的机器就是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是指什么呢?在同样使用机器的生产条件下,由于每个生产者的技术水平、生产经验、劳动态度等是不同的,因而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是不一样的,生产同样商品的劳动时间也就不同。生产同样一件衣服,甲厂用4小时,乙厂用3小时,丙厂用2小时,而社会上大多数生产者用了6小时,那么,决定这一件衣服价值量的就是这大多数生产者所用的劳动时间6小时,这也是生产一件衣服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就是说甲厂、乙厂、丙厂生产一件衣服的价值量是一样大。但在同样多的时间里丙厂生产出的商品多,在市场交换中就能获得更大的收益,所以给各个商品生产者一个重要的启示:努力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注:劳动生产率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来表示,如:6件衣服/1小时;一种是用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表示,如:10分钟/1件衣服)缩短个别劳动时间,从而在竞争中获利。既然一件衣服的价值量是由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那么,各个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是不是毫无意义的呢?不是的,各个商品生产者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会使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从而使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降低,商品价值量变小,商品价格降低。当然,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对于各个商品生产者而言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根据以上分析,可得出两个结论:

(1)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该商品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该商品价值量就越小。

(2)个别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就越多,该商品的价值总量越大(价值总量=价值量×数量)。

我请大家计算这道题:假设某一服装厂生产水平处于社会正常生产条件。2011年该厂年产量10亿件,每件衣服价值15元,2012年该厂提高劳动生产率50%,问: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价值量和价值总量分别是多少?学生计算答案不一,所以我进行了总结。

我们先计算商品的价值量:假设2012年社会劳动生产率是1,那么2011年社会劳动生产率是1+50%,而2011年商品价值量是15,所以2012年该商品的价值量是:1/1+50%=×/15,×=10,价值总量=10(价值量)×10×(1+50%)(数量)=150.突然有个学生举手说,老师我认为这样算不正确,我让她说下她是怎样理解的。她说假设2011年社会劳动生产率是1,那么2012年社会劳动生产率是1+50%,而2011年商品价值量是15,所以2012年该商品的价值量是×=15×(1+50%)=22.5,当时我也被蒙住了,学生这一解释也不无道理,再一看答案就发现不合理,因为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所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那商品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明显学生这一答案高于15,所以不正确。下课回到办公室我赶紧从网上搜索到关于价值量的很多计算题,我发现我的那个计算方法是正确的,可学生的那个算法我还是解释不了,我发现我和学生的算法的区别主要在乘还是除。我在我计算过的所有计算题中进行了总结,突然我眼睛一亮,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商品价值量越小,二者成反比,反比应该除;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产品数量越多,二者成正比,正比应该乘;提高应该加;降低应该减。

自从那节课后,我备课除了备教师外,我还备学生,我备的时候我会把每节课的每个知识点学生都会有哪些疑惑都备进去,对自己不懂的知识我除了翻阅资料、上网查询外我还要多向老教师请教,我要不断的提高我的业务素质,我要靠我的学识赢得学生的尊重。

参考文献:

[1]中学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课本

学生劳动自我总结篇8

素质要求:

1、知识方面:

理解:从调节、激励、分化三个方面说明价值规律的作用;

运用:用价值规律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商品生产者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2、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大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觉悟方面

帮助学生树立改革开放意识,增强竞争意识,自觉遵循价值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重点解决方法:

价值规律的作用:它是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也是我们学习经济常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因此,这是本课的重点。

关于这个问题的教学,最好能够结合本地情况,从现实生活中收集一些典型材料,让学生从中概括价值规律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复习旧课

提问上课时的复习题(1)、(2)题。

导入新课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客观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就必然起作用,我们既不能创造它,也是能消灭它,而只能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自觉地利用它。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所起的作用。

讲授新课

二、价值规律的作用(板书)

(注:此问题虽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但仍可采用课堂讨论法,因为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源于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有了上节课的对价值规律内容的透彻讲解,加上讲第一节第三框“商品的价值量”时,已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懂得了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值总与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生产就绪的关系,这些都为讲解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作好了知识上的铺垫,此时,再讲价值规律的作用就比较顺利,有如水到渠成。关键是教师要抓住重点问题巧设疑,引导学生以旧带新,推出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及其内在根据。)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经济,它就像一条无形的指挥棒,指挥着人们的经济活动。价值规律的作用有三个:

1.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板书)

(教师)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每个商品生产者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是按照各自的打算进行的,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中,尽管如此,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还是保持着大致的平衡;在现代经济(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中,各生产部门、各企业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之间有一定的比例,某一部门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多了,生产出来的产品就会卖不出去,而少了,又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是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价值规律为什么能自发地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起调节作用。

(提问)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学生回答)商品价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提问)价格为什么不会距离价值太远,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对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比例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略)

(教师归纳)价格所以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因为供求与价格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商品供求关系会影响价格,使价格上涨或下跌;反过来,价格上涨或下跌,也会影响供求,使供给和需求趋于平衡。“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价格高于价值时,由于有利可图,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被吸引来生产这种商品,从而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这个生产部门,导致这个部门生产的扩大和产品供应的增加。反之,当某种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低于价值时,由于无利可图甚至亏本,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减少或放弃这种商品的生产,从而使某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这个生产部门退出,导致这个部门生产的缩小和产品供应的减少。”用图表示:

“这样,通过市场价格的调节,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可在在体上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所以说,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调节者。”(指导划书第27页倒数第1、2段~第28页上段)

(注:要求学生细读第27页倒数第1自然段~第28页上段,并会阐述为什么价值规律能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价值规律就像一条无形的指挥棒,指挥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流向,哪里多了(供过于求)它就指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这个部门流出来;哪里少了(供不应求)它又指挥着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向这个部门,从而达到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大体上保持平衡。例如,80年代初,我国冰箱、彩电市场供不应求,价格高,且凭票供应。由于有利可图,一时间,我国冒出了许多冰箱、彩电生产厂家,到90年代,光是引进意大利阿里斯顿生产红的冰箱厂家就有7个。

(提问)如何理解书第28页马克思所产“资本家是不断地从一个生产部门向另一个生产部门流出或流入的。价格高就引起资本的过分激烈的流入,价格低就引起资本的过分激烈地流出”?

(学生回答)因为价格高的背后,是市场上某种商品供不应求,而价格高,对商品生产者是有利可图的,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被吸引来生产这种商品,从而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这个部门;价格低的背后后,是市场上某种商品供过于求,而价格低对商品生产者是无利可图甚至亏本的,所以许多商品生产者就会减少或放弃这种商品生产,从而使某些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这个生产部门退出。所以,就有了上面马克思的一段言简意赅的名言。(注:这里让学生阐述对马克思这段话的含义的理解,目的在于加深对价值规律作用的认识。)

(教师)同学们回答正确。现在请向书第28页第2段某地苹果树苗栽种大起大落一事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讨论。略)

(教师归纳)这个事例正说明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某地“数量有限的苹果苗骤然兴起的栽植热中,株价一度高达4元。”这是此前果苗一度“供不应求、价格上涨”的结果。后来,“在高额收入的诱惑下,众多果农不惜投巨资大种特种”,致使“数年后,果苗价格急转直下,每株只能卖到几分钱”,以至“数以亿计的优质红富士等矮化苹果树苗,尽管降至几分钱也无人问津,相当一部分果树苗只好当柴烧。”而这正是“供过于求、价格下跌”所引起。最后,果农们当然只得“奔赴市场,了解行情”,改行转产或改进原有的经营。

从这个实例,我们也可以看出,价值规律能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但这种自发调节也会造成社会的巨大浪费。所以,自发调节有两面性,积极的一面是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使社会生产保持大体平衡的比例;其弊端是,种调节带来自发性、滞后性,会造成社会劳动的巨大浪费,因而完全领带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还是不够的。如何弥补,留待第二课时再讨论。(注:这里只点出完全由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的弊端,而不讲解决办法,是为学习第二课社会市场经济既要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又要加强宏观调控埋下伏笔)

2.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板书并划书第28页第3段)

(教师设疑)根据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请问,这对商品生产者的利益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由于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将对商品生产者的利益和在竞争中的地位产生影响。我们在讲第一节第三框“商品的价值量”时,曾通过练习得出过这样的结论:

例如,1小时织5匹布,1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1/5小时,假定1匹布价值的货币表现为100元,1小时所创造的价值总量为500元。

假定甲企业率先提高阳劳动生产率1倍,则1小时织10匹布,即1匹布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10小时。因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有变,仍是1匹布1/5小时,价值100元,则该企业1小时创造的价值总量为100×10=1000元。

从以上实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的。因此,某个商品生产者如果率先改进技术设备,经营管理先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就低于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因而在交换中就获利较多。”如上例中的甲企业:

个别劳动时间(1/10小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5小时)

1小时创造的价值总量(1000元)>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小时创造的价值总量(500元)

“反之,那些劳动生产率较低,个别劳动耗费较高提生产者,便中能获得较少的收入,甚至不能弥补自己的劳动耗费。”如上例中的乙企业:

个别劳动时间(1/3小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5小时)

则1小时所创造的价值总量(300元)<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小时创造的价值总量(500元)

“这种情况必然会刺激商品生产者努力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同样时间生产商品比别人少价值总量比别人少亏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同样时间生产商品比别人多价值总量比别人多盈(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说“效率”就是生命,这是什么意思?

(教师小结)是指一个商品的生产者如果使其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它就能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反之,就可能会亏损甚至破产。因此,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收益,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劳动生产率。

(指导划书第28页第4自然段。注:价值规律第二个作用的展开分析,要求学生细读该段内容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学生读后讨论。略)

(教师归纳)“获得额外收益,是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内在动力,商品生产者之间的激烈竞争则是其外在压力。这种情况,必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这也就是说,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一切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在产竞争中站住脚,都竞相改进技术、设备,改善经营管理,以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其结果,势必带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在新形势下,那些有条件、有能力的生产者或企业又千方百讲改进技术、设备和管理,以降低个别劳动消耗,获得更多利益,因而推动了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带来了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可见,价值规律是推动生产力由低向高发展的内在动力。书中电解铝和电子计算机排版印刷技术的出现,都正说明了是价值刺激商品生产进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问)怎样达到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对于以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小商品生产者来说,主要是靠改进工具、提高工艺。对现代企业来说,则主要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工艺和新材料,也就是说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也要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劳动者提素质。总之,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归根结底是要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关键是抓好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上几点密切相联,不可分割。

3.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板书划书第29页第2段)

(教师设疑)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刺激了商品生产者争先恐后地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就率。这是价值规律的第二个作用。但是不是每一个商品生产者都有条件、有能力改进技术、设备及管理呢?竞争的结果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价值规律的第三个作用是第二个作用发展的结果。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是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价值量来交换的,因而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条件各不相同,生产条件好的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因而获利较多,能够不断扩大生产,更新设备,进一步改善生产条件,在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就会因优取胜;生产条件差,经营管理水平低的生产者,无力改善生产条件,处境更加不利,在竞争中就会遭到失败,以致被淘汰。

(注:要求学生细读第29页第3段并在理解基础上记忆,能自己阐明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的原因。)

(教师设问)我国当前许多企业破产,职工下岗,是否也是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呢?

(教师讲解)价值规律的作用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只要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存在,价值规律就起作用。由于社会主义也是商品经济,因而价值规律也会客观存在,并发生作用。我们应正确地认识到生产中淘汰一些长期亏损的企业对发展社会主义生产是有利的。

首先,可以减少国家对亏损企业的补贴。这是从货币形态角度讲的;从物质形态上讲,就是减少能源、原材料、劳动力的浪费。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有些企业长期亏损,并不是由于企业管理不善,而是因为这种商品供过于求,因此产品长期滞销。这些企业被别的行业兼并后,实质上是一次产业结构调整。

第三,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被淘汰的一些企业,往往是一些产品质次价高的企业。这些企业被淘汰了,从全社会角度讲,就是减少了劣质产品,这样将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产品质量。

第四,有利于激励其它企业。优用力劣汰造成的企业破产,对其它企业无疑是一种鞭策,促使它们采用新技术,改善经营管理,并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因此,我们不能从传统观念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不能只从被淘汰企业职工的一时困难角度考虑问题。当然,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破产企业及职工要有妥善的安置措施和保障措施,以保证职工最基本的生活,保证社会的稳定。瘐m

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价值规律的三个作用:

(1)价值规律自发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3)导致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我们不仅要知道价值规律的作用是什么,还要从理论上弄清其内在根据,更应学会用价值规律的基本理论去观察、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现象。

复习题

学生劳动自我总结篇9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经济增长述评

一、引言

估计和评价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宏观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是经济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多数研究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所引起的全社会劳动力资源再配置效应是改革开放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同时,经济增长又可增加就业进而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本文将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进行述评,藉此提出新的研究思路。

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一些学者从理论上推导并测算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张保法(1997)把结构变动因素纳入新古典经济增长方程,将全要素生产率对产出增长的贡献分解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各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加权和,反映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第二部分是资本和劳动投入在各行业所占比例的不同变化所带来的经济增长;第三部分是各行业的产出占总产出比例的变化带来的经济增长。第二、三部分分别从要素投人和产出的角度,说明了经济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就是经济增长的结构效应。胡永泰(1998)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将GDp增长分解为资本积累、劳动力增长、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然后再将tFp的增长又分为劳动再配置效应和净tFp增长,依据相关统计资料计算得出:劳动力再配置提高了GDp增长率,使之在1979-1993年增长了0.9%-1.3%,占tFp增长的37%-54%。蔡和王德文(1999)引入人力资本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源泉做出了较全面的解析,它将经济增长源泉分解为物质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和未被解释部分,未被解释部分又分解为劳动力配置效应和技术进步,通过测算得到:1982-1997年,中国经济8.01%的平均增长率中劳动力配置效应达1.62%,贡献份额为20.23%。潘文卿(1999)首先将总产出增长率分解为劳动力增长率、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以及它们两者的乘积,然后再将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分为各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加权平均数和劳动力再配置效应。劳动力再配置效应由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减去各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加权平均数得出。依据统计年鉴数据得出:总体来看,1979-1997年,中国GDp年均递增9.8%,总劳动生产率年均递增6.7%,劳动力再配置效应为1.6%,对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和GDp增长率的贡献分别达23.4%、15.9%。潘文卿(2001)利用同一测算方法得出:1979-1999年,在9.59%的GDp增长率中,总劳动生产率年均递增6.68%,劳动力再配置效应为1.69%,对总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和GDp增长率的贡献分别达19.92%、13.89%。徐现祥和舒元(2001)在总结劳动结构效应测算方法的基础上,将潘文卿(1999)二部门测算法推广为n部门劳动结构效应测算法,并利用统计年鉴数据分别测算了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农业非农业产业间和广东非广东省间流动所产生的经济效应:1979-1998年,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为7.8%,在农业非农业产业间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为11.4%,在广东省和非广东省间流动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为1.5%。

考虑到劳动结构效应的时间阶段性和区域差异性,还有学者分时间和区域测算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李勋来和李国平(2005)借鉴Chenery(1996)计算方法,对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资源再配置效应进行测算发现:1978-2003年,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为1.9%,对总量劳动生产率的贡献率为22.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9%;从时间维度看,20世纪80年代劳动力转移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效应(2.1%)大于90年代劳动力转移效应(1.4%),劳动力转移的资源再配置效应有递减的趋势;从空间维度看,劳动力转移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效应为2.2%,中部地区为1.7%,西部地区为1.5%,表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的区域差异。张广婷等(2010)利用1997-2008年全国29个省级面板数据测算发现,1997-2008年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劳动生产率提高和GDp增长的贡献分别为16.33%和1.72%;分地区看,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中部地区劳动生产率和GDp提高的影响要明显高于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在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受益最小。

也有学者对农业劳动力转移导致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计量分析。徐现祥和舒元(2001)构造了一个简单的劳动结构调整模型,证明在劳动结构调整过程中,边际劳动结构效应递减,总劳动结构效应呈倒“U”型;计量分析支持该结论,且发现:劳动结构效应的大小因劳动结构划分而异,我国产业间的劳动结构效应还未达到最大值,总劳动结构效应在经济增长中也呈倒“U”型变动。胡兵(2005)将农业劳动力转移因素引入索洛经济增长模型,由此建立带有就业结构变量的经济增长计量模型,并使用1980-2003年全国时间序列数据研究发现:1980-2003年间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17.26%,超过了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10.85%。

而关于经济增长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和影响研究很少,程名望和史清华(2007)使用我国1978-200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岭回归方法发现:我国总体经济增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总体经济增长每增加1%,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0.2654%。同时发现,工业、建筑业、服务业和农业经济增长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三、总结性评论及启示

总之,关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学者们在理论推导、效应测算和计量分析上都给予了充分肯定;而对于经济增长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也有学者给予了经验上的支持。但对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双向互动,无论是理论上还是经验上,似乎还无人关注,这是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保法.经济增长中的结构效应[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7,(11).

[2]胡永泰.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来自农业部门劳动力再配置的首要作用[J].经济研究,1998,(03).

[3]蔡,王德文.中国经济增长可持续性与劳动贡献[J].经济研究,1999,(10).

[4]潘文卿.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效益测评[J].统计研究,1999,(04).

[5]潘文卿.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及转移效益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1,(03).

[6]徐现祥,舒元.劳动结构效应的实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1,(02).

[7]李勋来,李国平.经济增长中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效应研究[J].经济科学,2005,(03).

[8]张广婷,江静,陈勇.中国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10).

[9]徐现祥,舒元.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劳动结构效应[J].世界经济,2001,(05).

学生劳动自我总结篇10

教育的指导意见

(2021年修订)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推进劳动教育的实施,培养学生劳动习惯,磨炼学生意志,激发学生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材〔2020〕4号)、《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基〔2001〕20号)要求,现就我市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各单位要深入学习贯彻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认识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功能。

劳动教育能树立德育。通过劳动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让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和珍惜劳动成果,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作风,抵制好逸恶劳、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等不良习气的影响,在劳动中磨砺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自理、自立、自强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进取精神。

劳动教育能增进智育。劳动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调节大脑疲劳,促进大脑发育,促进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劳动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劳动实践可以内化和升华书本知识、理论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创造和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劳动教育能促进体育。劳动是体育发展的重要动力,体育是在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生产劳动是体育产生的基本源泉,众多的体育项目是劳动中跑、跳、投掷、攀爬等身体活动与社会生产相结合后独立与完善出来的。劳动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使人体魄强健,为体育打下良好基础。

劳动教育能涵养美育。劳动美是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形成和表现出的美,是社会美的最基本的内容,它使人的自由、自觉的创造活动以及才能、智慧、品格、意志、情感等本质力量最直接、最集中地体现在生产劳动之中。劳动教育可以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坚持自己独立的认识和选择。

二、实施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

对我市劳动教育进行整体规划,统一架构,统筹资源,构建模式,推动建立课程完善、师资达标、场地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带动我市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深入开展,把我市劳动教育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示范标杆。

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广大学生的劳动素养,促使他们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必备的劳动能力,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使他们树立“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劳动观念,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劳动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三、实施劳动教育的工作策略

(一)在劳动教育必修课中系统开展劳动活动

劳动课是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基本途径之一,在课程安排上,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要开设到位,有效实施。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劳动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注重围绕劳动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要求,从提高劳动教育的效果出发,把握劳动教育任务的特点,紧扣“讲解说明”“淬炼操作”“项目实践”“反思交流”“榜样激励”五个关键环节,选择适宜的劳动教育方式,鼓励开展项目式劳动教育活动。

劳动教育要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各学校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对学生每天课外校外劳动实践时间作出规定,在时间安排上可分散进行,也可集中使用,探索建立“一周劳动大盘点”等劳动清单制度,记录和反馈学生参加课内与课外劳动的时间、内容、过程和效果,激发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促进劳动教育常态化实施。

(二)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探究中深化劳动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跨学科的实践性课程,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载体,中小学劳动教育必修课实践环节中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重叠部分,可整合实施。

学生的主题活动包括:考察探究(如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研学实践等)、社会服务(如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设计制作(如动漫制作、编程、陶艺创作等)、职业体验(如军训、学工、学农等)、科技创新体验与实践(如科技发明与制作活动、科技创新主题探究与试验、科技创新应用实践与学习体验等)、党团队教育活动、博物馆参观等。教师在主题活动中要重在激励、启迪、点拨、引导,不能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包办代替。在活动准备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构思选题,让学生参与活动方案的制定过程,引导学生对活动方案进行组内及组间讨论,优化完善方案。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活动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过程,要加强对学生活动方式与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实践方式,还要指导学生做好活动过程的记录和活动资料的整理。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结果呈现方式,对活动过程和活动结果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反思日志、心得笔记等,深化主题探究和体验。

(三)依托劳动实践场所推进劳动教育

劳动实践场所包括校内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如校内劳动场室、校园小农田、城市小菜园、校外劳动基地等。劳动实践场所的劳动内容包括:学农劳动课程(播种、除草、种植、施肥、收获、野炊、压花、叶脉书签等);学工劳动课程(陶艺、编织、科技制作、木工、金工、水工、电工等);自我服务类劳动课程(洗衣叠被、床铺整理、洗碗抹桌、扫地拖地、卫生大扫除等)。

劳动实践场所具有场地的空间优势、劳动的课程优势和师资的专业优势。到劳动实践场所开展劳动教育可以让学生安全地、专业地、浸入式地通过劳动实践获得成长所必须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帮助学生提升实际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等能力,懂得劳动中可以创造、创新、创设美好的劳动果实,有助于让学生体验“劳动是通往幸福的必由之路”的道理。

(四)开展城乡结对,构建学校联盟,达成劳动资源共享

建立一批城乡结对学生劳动体验试点学校,促进城镇和农村学校在劳动教育方面资源互补、优势互补。鼓励有着共同目标追求的学校,围绕劳动教育的共同战略目标建立学校联盟,开展全方位交流与合作,共享劳动教育资源,促进劳动教育协调发展。创新劳动教育模式,激发区域内劳动教育活力,开创广州劳动教育特色。

通过开展城乡结对、构建学校联盟,更好地促进城乡学校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让城镇的学生走向农村,亲身体验农村的田园生活,同时也可以让农村的学生到城镇来,参与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心爱护他人,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实施劳动教育的工作措施

(一)开齐开足课程课时

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幼儿园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文件精神,充分尊重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重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中小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文件精神,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

在学科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等学科要有重点地纳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加强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数学、科学、地理、技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

开发校本劳动教育课程。学校充分结合当地资源,开发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劳动实践类拓展课程,深入推进Steam教育、创客教育有关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创客空间,鼓励学生基于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在研究真实问题、技术制作和艺术创作过程中,进行创意制造实践。

(二)开展校内劳动

校内劳动以服务性劳动为主,依托责任意识培育、学生成长记录、学分奖励机制、劳动教育评价等方法,评选“劳动之星”、“校园劳动小达人”等,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校园劳动的热情。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根据实际,尽可能减少校园保洁服务外包的范围和工作量,提倡校园劳动从打扫卫生做起,凡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由学生自主完成,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校园小农田、城市小菜园劳动实践活动,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等。

(三)组织校外劳动

校外劳动以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小于3小时,每学年设立劳动周。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开展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要在手工技艺体验、农业劳动实践、工业劳动实践、职业生活体验、社区服务实践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劳动教育实践机会。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和其他社会资源,结合研学实践、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城乡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城镇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农村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

(四)鼓励家务劳动

家务劳动以日常生活劳动为主,学校要密切家校联系,加强家校共育,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共同引领孩子开展劳动教育和指导其劳动技能。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一起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学校应按照学段要求,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鼓励家庭开展家庭劳动,引导学生完成扫地、整理、烹饪、种植、养殖、家具家电维修等力所能及的家务,使学生养成家务劳动的习惯,习得基本的生活技能、生活经验、生活知识,逐步形成自理能力,为步入社会打下一定基础。

五、实施劳动教育的工作要求

(一)强化统筹协调

各区教育局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组织领导,明确劳动教育的责任主体和负责部门。各学校要加强校内统筹,充分发挥班主任、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和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的作用。要加强校外协调,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家庭、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劳动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二)推进师资建设

各区教研机构要配备劳动教育教研员,学校要积极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立劳动教育科组,并至少配备一名劳动教育专任教师,把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作为劳动教育教师的重要力量和后备人才培养来源,聘请能工巧匠、社会专业技术人员、劳动模范等担任兼职教师。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选先、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对劳动教育教师同等对待。加强对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组织经常性的教研活动,开展教学评比活动。

(三)拓展实践场地

多渠道加强实践场所建设,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创建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学校;征集评选一批土地、山林、草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作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的劳动实践基地。建立以区政府统筹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资源配置机制。进一步完善学校建设标准,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建好配齐劳动实践场室以及设施、工具,引入先进的教育装备,支持劳动教学活动开展。

(四)加强经费投入

各区各学校确保开展劳动教育所需经费,支持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和实践基地建设、专题研究、教师培训、教学竞赛等。

(五)确保安全保障

各区各学校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的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设立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建立规范化的安全管理制度及管理措施。教师要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升学生安全防范能力,制定安全守则,规范安全事故处理流程,落实安全措施。

(六)完善教育评价

各区各学校建立学生劳动教育评价制度,把劳动教育开展情况作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评价内容包括参加劳动实践频次与时间、劳动实践态度、实际操作、劳动实践成果等,具体劳动实践情况和相关事实材料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不断推动中小学劳动教育规范化、常态化发展,在立德树人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以劳动教育目标、内容要求为依据,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结合起来,健全和完善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程序和方法,鼓励、支持各区各学校利用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劳动教育过程监测与纪实评价,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和反馈改进功能。

(七)及时总结宣传

各区各学校梳理学校劳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时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解决。及时总结各学校劳动教育典型做法、先进经验,评选劳动教育特色学校,通过媒体或者自媒体进行宣传,树立师生荣誉感,努力营造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