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自我评价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3:43:57

大一自我评价总结篇1

作为大一新生,刚刚进入大学你是否也会感到不适应呢?大一过的怎么样,个人总结和自我评价一下吧,这样有利于你的进步。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大学生自我评价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帮助。

大一新生个人总结与自我评价范文一:一学期过去了,也即将迎来XXX年,下面是我总结的XXX年在校期间的自我评价。

从热日照耀的八月一转眼到了淫雪飘摇的十二月,一晃三个半月过去了。时光匆匆,流水年华,十九岁就在热血沸腾的高三时期经过黑色七月的洗礼八月的懒散就到了令人紧张的军训让人无法接受的大学教育,的确我有感慨要发。

没天走过外事学院的街,特别能感受到做为一个学子的悲哀。从黄色的黎明到落叶深秋再到飞雪零丁,一直在心头久难挥去。高中的同学,陌生或熟悉的面孔都离我而区,让我一个人来面对孤单的滋味,还有人情冷暖,笑冷双面。不再有高中时的纯真和朴实,只是物欲横流,我无法与之和污。谎言与荣誉坐在一起,真诚却和卑鄙无可奈何的握手。无论大一还是大二,都以能找个异性同居以为荣,而我们七匹狼却可以借以超然以为傲。不是看破红尘,而是我们这样从高中出来的人很少会适应,也是接受不了的。随时随地豆科仪看到情人的呢呢喃喃,食堂里也有人在喂饭,真是令人心酸——他们不为自己负责。然而还有同学表示羡慕,晕倒!于是我没了自修的地方,只好去网吧,于是我学会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并得到了“网吧是我第二个家”的同情。

对于学习,我感觉我在努力。虽然有逃课的现象,但是也是极少数的——很不幸都被老师给逮了。的确,逃课是不对的,但是马克思哲学老师如同天人,我听不懂他在说什么,高等数学咱又不精,基础英语我又不甚懂。

关于纪律。自己的纪律,是偶尔忍不住逃几节课,其他的还没犯过,像夜不归宿,我没有!老生病也不是我的主观思想问题,我们的宿舍有位那个脚丫的同学,关窗,我们宿舍的人会自杀,开窗,大家都满意了,我病了。这我也不想啊!关于同学们的纪律。大家都长大了,不能打骂——真打起来我还不一定打的过人家,所以我采取说服和恐吓。当然刚才说过有的人对自己极端不负责,说不什么了却照样还什么,对此我正在想办法!

前几天我逃课上太原回来时同坐是再年毕业与中国科技大学的顾浩甫教授,当他得制我是大学生后对大学生的种种劣性进行了批评,其中有一条最狠:“拣起可西方的垃圾当宝。“我底下头为之汗颜——不是为自己,而是为自己的这个大学生的称号,我想我应该,做到,永远对得起”大学生“的称号。

XXX年,我的生活一塌糊涂。在XXX年,想有所改变,特定制了这个自我鉴定,告诫自己,在XXX年必须要有新的表现。

大一新生个人总结与自我评价范文二:通过大一一年的学习生活,我成长了很多。在即将到来的大二生活前,我对自己这一年来的得失作一个小结,从中继承做得好的方面,改进不足的地方,并以此为我今后行动的指南。

从思想方面来说,我在课堂认真学习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结合江三个代表的讲话,积极改造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了系统的接受党的教育,经同学推荐,参加了学校党校的学习。在党校中认真学习,通过深刻领悟,我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决心接受党的考验,以实际行动来展现在党的教育下的当代大学生的风采。今后我会更加努力的严格要求自己,搞好师生关系,搞好同学关系,搞好朋友关系,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在学习方面,通过大一一年学习,我逐渐熟悉了大学的这种学习方式,大学是一种靠自制进行学习的地方,在这里想不想学习完全靠自己。除了自己以外,没有人可以帮助你,再也没有了中学时老师一天到晚的灌输盯梢式的教学了,学习有了自主权,想学什么,愿意学习多少,怎么样去学习,这些都不会像以前那样老师统一安排好,这些现在都要自己去安排。大一并没有完全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对自己比较放松,所以在两次期末考试中都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大二我一定很好的分配自己的时间了,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事先都会有个计划,这样自己的学习才慢慢走上正轨。

在工作上,为了从各个方面锻炼和提高自己,适应将来激烈的社会竞争,我积极争取了很多可以锻炼自己的工作岗位,加入了义务助学社,利用课余时间为校外贫穷中小学生义务家教,不仅献出了自己的爱心,使小朋友的学习有所提高,还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能与舍友、同班同学保持好的关系。并结识一些高年级的师哥师姐,向他们请教学习、工作、生活上的问题。大学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不仅要搞好自己的学习成绩,更要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在大二,我会更注意这方面的情况,努力交到更多的良师益友。

以上是我对大一学年一些方面的个人总结,我将把这个小结做为大二的行动指南。自然,辅导员的精心培养和同学们的真诚帮助都会是我生活的动力。我相信,大二我会表现的更不一般,争做学习生活的标兵。

大一新生个人总结与自我评价范文三:转瞬之间,大一的新生生活就这么匆匆离去。转身看看这一年的时光,真的是感叹时光如流水,想想我刚来学校报到的那一天,仿佛就在昨日,看着学校熟悉的一草一木,望着日日相聚的同学们,老师们,我才恍然,我已经从刚来的小毛孩,长成了一个能够独立生活的好青年,我回顾了以往,对我这个学年所取得的各方面成绩,做了一个汇总。

在学习上,现在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各次测验的成绩也明显比以前有所提高。在大一我一年里,由于是刚来到崭新的大学校园,对这里的情况很不熟悉,特别是这里的上课时间,大堂一个多小时,挺不习惯,经常坐不住,弄到每节课的最后几分钟都不自觉地分神,浪费了不少时间。经过一年的适应,这个学期基本上都可以习惯了这个学习时间制度,保证每堂课都认真听好听足。还有在阅读课外书的数量上有了大大的增多,不但坚持每个星期看至少两本专业书以上,还坚持每次看完之后就写下读后感,将重要的知识点记下来,使自己以后有时间就经常打开来看看。在做作业上,我每次都是自己的作业就自己做,不抄袭不作弊,至于写论文的作业就借助课外资料,希望以此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在课余时间,我还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馆资源,抓紧时间阅读各方面的书本知识,以求提高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自己思考问题的角度,从而多方面的考虑问题,避免片面看问题,养成不好的思考习惯。在学习上,我认为还有一样东西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学习态度!我以前对学习的态度不是很端正,常常都是“得过扯过”,不过现在好多了,我开始养成一种谦虚、勤问的学习态度。因为我知道学习上的东西来不了弄虚作假,是不懂就不懂,绝不能不懂装懂!要想在学问上有所成就,古今中外所有的成功例子都证明了只要保持这两种学习态度才行。所以,我一有问题就问同学和老师,直到弄懂为止。即使是朋友我也是这样,因为孔夫子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我想道理就在这里。我觉得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好文化知识,所以在学习上我踏踏实实,一点也不放松。学习刻苦,态度认真,只是在学习方法和能力上有些欠缺,在今后的学习中需要改进。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新世纪在悄悄降临之际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要求,经济日新月异,科技翻天覆地,所以更多、更快、更广的吸收新知识即成了放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我通过这一年的大学学习,对于专业方向、节奏、程度、难易度等等,也有所了解,投入了不少时间再学习上,每次考试也发挥的可以。在大学的后三年中,对学习任务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我会加倍努力学习,把更好的成绩带进以后的三年里。所以,如果说这是对我的压力,到不如说是对我的考验,我一定会全力以赴。对于我们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光学好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阅览计算机类的书籍,并参加了一些计算机水平的资格考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认为学习是学生的职业,这份职业同样需要有智慧、毅力和恒心。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只有不断汲取新知识,才不会落伍。

思想政治学习方面。始终保持与党中央高度一致,认真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参加学院及班上组织的思想政治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坚决拥护独立自主原则及“一国两制”的方针,反对任何形式的权主义和分裂主义。政治上要求进步,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不满足于党校内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所获得的党的基本知识,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增强自身的党性原则,虚心向身边的党员学习,并结合国内国际政治生活的大事,定期作好思想汇报。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生活方面,好的来学校一年多了,也早已习惯大学生活紧张又轻松的气氛,课程虽然还是安排的很紧凑,但课余时间明显增多了,令我真正感受到大学生活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已经熟识的朋友早已没有大一刚入学时的拘束与隔阂。在这一年里,我都可以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和睦共处,互帮互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形成独立自理自立的良好品德。这个方面我们宿舍就做得比较好。至今为止我与宿舍的人相处融洽,虽然偶尔会有点小过节,但也很快能冰释前嫌。宿舍是一个大集体,六个人生活在同一个空间里面,但是各自的生活习性都不相,这就需要大家互相理解和迁就,只有这样才能和好相处,为我们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休息环境。大学不仅是一个交流知识的场所,亦是我们学习做人处世,接触社会的好场所。我感觉我现在所接受的教育也是各个层面的,所以我一定会好好利用这份难得的机会,珍惜这段宝贵的时间,严格要求自己,力求作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扮演着被培养对象的角色。老师是我们的长辈,所以我对他们尊敬有加。同学们就像兄弟姐妹,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娱乐,互帮互助,和睦的相处。集体生活使我懂得了要主动去体谅别人和关心别人,也使我变得更加坚强和独立。我觉得自己的事情就应该由自己负责,别人最多只能给你一些建议。遇到事情要冷静地思考,不要急躁。不轻易的承诺,承诺了就要努力去兑现。生活需要自己来勾画,不一样的方式就有不一样的人生。这一年的大学生活是我人生中美好的回忆,我迈步向前的时候不会忘记回首凝望曾经的岁月。

新的学期,新的一年,就是要不断进步,不断学习,不断充实的一年,人生短暂,更何况是大学生活,时光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从指缝溜走,今后的时光,我要汲取从前的不足,踏踏实实的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不管是现在学习,还是将来到社会参加工作,稳稳地,妥妥的才是硬道理,新的一年,我更加要怀着崇尚的心好好像党员学习,戒骄戒躁、勤勉敬业,在平凡的工作和学习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大一自我评价总结篇2

一、对学生学业评价方法的研究

1、改革评价内容。我们以往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主要以“考试”为主。所以很多年以前就一直在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看似幽默诙谐的语句却暴露了我们以往对学生评价的弊端: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和技能,轻情感和态度;重笔试,轻口试重师评,轻自评和他评。以往的评价既不利于促进学生的个体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全体学生的主动发展。基于这种情况,我大胆的将评价的手段进行了改革,对学生的学业评价不再以“一张考卷”定“终身”。而是以情感态度、作业情况、口算测试、述理测试和综合笔试测试这五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2、改革评价方法。在传统的评价中,教师是学生学业的主要评价者,甚至是唯一的评价者,教师的评价结果带有权威性,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已不适宜于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行为能力。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在以发展提高为目的的评价中,学生既是评价对象又是评价者。在我对学生学业评价的过程中主要采取的评价方法有下几种:(1)学生自评。(2)生生互评。(3)教师评价。(4)家长评价。(5)即时性评价。即时性评价是一种比较直接、明确、简易的评价方法。它具有及时性、易行性、激励性、广泛性等特点,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经常性的利用这种评价方法。即时性评价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通过体态语言,如微笑、抚摸、注视等;也可以用口头表扬,或者是书面评价,如在作业中的即时性评语;还可以通过奖励“小红花”、发“表扬卡”、发“小粘贴”、扣印章形式等来评价。

二、对学生学业评价方法的具体应用

情感态度方面的评价。关于学生的情感态度是一个很难把握的评价。因为情感态度是看不见、摸不着、也是无法检测的。而且在评价时也不能只以教师对学生的看法作为评价的依据,所以在对于这方面的评价我主要以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家长评、总评这五个评价方法结合为主。首先制订了关于情感态度方面的评价标准,并根据标准设计了评价表,其次再组织学生和家长进行评价,最后将评价表进行汇总作为期末对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评价。

作业情况的评价。作业情况的评价办法和情感态度的评价办法基本一样,也是以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家长评、总评这五个评价方法结合为主。我首先制订了关于作业方面的评价标准,并根据标准设计了评价表,其次再组织学生和家长进行评价,最后将评价表进行汇总作为期末对学生情感态度方面的评价。

口算、述理、综合笔试的评价。对于这三方面的评价我着重以平时的检测为主,并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依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三、实施学业评价后的效果

自从我进行了这种对学业的评价以后,从学生上来看:1、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明显增强。大多数学生喜欢阅读课外数学读物、做富有挑战性的数学趣题。2、学生基本学会了同伴互助,能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他人。3、学生的认知水平明显提高,学生初步具有了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4、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普遍提高,创新意识明显增强。

从我自身的感觉上:使我收益最大的就是更新了我教育理念。评价的改革促使我形成了积极乐观的学生观、智力观、教育观。同时使我认识到学生每个人的智力各具特色,学校里没有所谓的“差生”的存在,并且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

大一自我评价总结篇3

论文关键词:音乐教学教学评价方式与方法

论文摘要:音乐教学评价是对音乐教学成果的检验,对于提高音乐教学水平,推动音乐教学艺术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音乐教学评价的方式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音乐教学评价的方式与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检验学生阶段性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其功能是了解和检验学生一定阶段的学习效果,把握教师阶段性教学的进展情况,以利于及时调整教学计划,改进教学方法。音乐教学的实践过程是音乐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予以充分的关注,教学评价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对于学生音乐学习的评价,可采用观察、谈话、提问、讨论、抽唱(奏)等方式进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学经常采用对学生口头表扬,音乐教学要对学生的经常性的形成性评价加以记载,尽可能地对所有学生(至少是大部分学生)实施日常的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指对期末课程结业的检测。所检测的内容为整个学期内的全部学习内容。它是在形成性检测的基础上,对学生学期和学年音乐学习所进行的终结性检测评价。每个学期或学年的阶段性终结性评价,学生和家长、社会都比较关注,这对学生总结、回顾音乐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应该予以重视。要把平时经常性评价和阶段终结性评价相互结合起来。

二、定性述评价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定性述评价与定量评价在教学评价中各显其价值和作用,定性评价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对学生的音乐学习定性评价,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反映、参与态度、交流合作、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等,用较为准确、形象的文字简要加以描述。但定性述评的缺点是工作量大,实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在学生班级人数不太多的情况下可以实行。在对音乐教师和学校音乐教学工作的评价时,则应该多采用定性的述评。

定量评价具有比较准确、便于实施等优点,如根据需要和可能,可以对学生的音乐能力或音乐学习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可以获得每个学生的音乐学习的等级或分值。对于音乐课堂评价,同样可以采用定量的方法,采用课堂评价方案,按照分项的权重进行分值的计算,以获得各个评价项目的数据,并评出相应的等级或分值。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有些因素的影响,仅凭定量分析法很难准确地反映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应该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把评价数据与领导、同行和学生的反映评价结合起来。采用定性的评语进行描述性的述评和采用测量进行定量的评价这两种评价方式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为了使评价的各项原则能够更好的得以实现,使评价更加科学、真实、准确、便于实际操作,必须尽可能地将这两种方法互相结合起来,使其利弊互补。

三、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

自评、互评及他评三种评价方式相结合,是实施综合性评价的重要方面。现代教学评价主张把评价者的自我评价作为整个评价过程的预评阶段。这样做,有利于被评价者自己发现问题,改进工作,同时,有利于被评价者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接受和理解教学质量最后的总评价。其中,对学生音乐学习评价的自我评价方式应给予充分的重视,要根据不同学段和年级,广泛地、灵活地加以运用。学生的自我评价应以描述性评价为主。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对自己的音乐学习进行总结、回顾和比较。学生自我评价应该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承认学生音乐学习的个体差异。为此,学生评价的重点应该放在自我发展的纵向比较上面。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也是值得提倡的一种音乐学习评价方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采用简便、可行的方式方法,开展阶段性或经常性的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活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与以往单纯由音乐教师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核”相比,在评价的价值和效果上,有着很大的差别。通过各种形式的自评或互评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相互交流和激励、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目的。

对音乐教师的教学评价和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同样要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坚持描述性的评价和鼓励性的评价为主,使音乐教师有一个踊跃参与评价、主动面对评价的积极心态、,避免不必要的紧张和消极心理。为了使音乐教师和课堂教学的评价能够更加真实,在教师自评的基础上还应尽量采用多元决策的评价方式,即采取同行(教师)、对象(学生)、领导、本人相结合的参与决策的评价方式进行。其中,要注意发挥受学生的评价作用。因为学生是教学的直接参与者,平时与教师接触较多,对教学、教师的情况比较了解,应该说他们最有发言权。

学生和教师自评、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和教师之间的互评、学校和上级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评价、家长对教师的评价以及师生和家长对学校音乐教学工作和音乐课程的评价,这些都是音乐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各种形式的评价,我们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取改革音乐课程的信息,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评价活动要注意讲求实效,尽量简化评价过程和方法,评价不宜过多、过滥,防止流于形式。

四、评价与评价对象研究交流相结合

评价对象研究是指针对教师的教学所进行的考察、分析、归纳、总结等。考察包括看与听。考察是研究评价对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切评价的事实是否客观而具有可评价值,完全来自于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的考察。分析、归纳、总结这一系列活动一般在很快时间内完成,它是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它与评价者的理论准备是否充分,考察是否客观、有效,有着紧密联系。对评价对象的研究因为具有时间短、反应快、要求高的特点,所以是音乐教学评价技术中的一项重要的技术。

与评价对象的交流,指在评价结束阶段,评价者将自己对评价对象进行研究后的结果告诉被评价者,以求达成共识。这种交流首先要考虑对方的可接受性,要建立在互相尊重,彼此信任的基础之上。作为评价者的一方首先应具备角色互换意识,尊重评价对象的劳动,保护教学个性。评价者即使对评价对象有很准确的意见,也一定要先向评价对象提出疑问,采用让评价对象自己明确失误,找到答案的方法,使评价对象接受意见。当评价对象迷惑,不得要领时,评价者也只能将自己置于“顾问”、“参谋”的位置,用商讨的口吻,提出自己对教学改进的建议,并要求教师最好不照般建议,可在此基础上想一个更好的方法。总之,交流的过程,实际上可能包含尖锐的批评,但评价者的目的不是要批评评价对象,而是要帮助评价对象最大效益的提高。因此,在交流时,评价者一定要注意评价过程的语言表达,这样才能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淑莲.试论现代教学评价的特征[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03).

大一自我评价总结篇4

摘要:大专院校专业课教学,大多数情况下讲授、出卷、试卷批改均是任课教师自己进行,如果量化评价其教学质量是一个问题。通过对我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连续3年多的信息采集和数据挖掘分析发现:学生评价、同行评价、平均成绩和优良率的相对评分能较好地反映教学质量问题,并得出了一个教学质量量化评价模型。

关键词:教学质量评价数据挖掘关联规则专业课

1、引言

目前常用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均是由同行、领导、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授课情况作出评价,但是这种评价通常是模糊的。尤其是大专院校的专业课教学,绝大多数情况下讲授、实验指导、作业批改、出卷、试卷批改均是任课教师自己进行,有“自产自销”的特点。这样要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及判断较为困难,因此要将模糊性的评价信息加以解析和量化。

2、数据采集

本研究的样本是计算机网络专业2010年秋季学期开始的5个学期的学生专业课成绩、以及这5个学期及13年春季学期的学生评价分数,主要涉及该专业10、11、12三个年级,学生评价教师调查采用抽样不记名调查,问卷覆盖率为每班学生的1/4到1/5,即每班每门课10-15份,问卷收回后去掉废票,即按照课程对这10-15份问卷取算术平均值汇总,为了避免考试成绩对评价的影响,学生评价调查是在期中(教学第10-12周)进行的。同行评价调查是在我校信息系开展的,全系教师对给计算机网络专业上专业课的教师按课程每门课一份问卷进行不记名同行评价,问卷收回后去掉废票,对问卷取算术平均值汇总分数。领导及教学督导员的评价因样本少、未能覆盖所有专业课教师和课程,不考虑。

3、数据分析

学生评价的总分是40分,评价结果对教师的评分在17―39.5之间,平均成绩32.51分,除了个别教师分数较低外,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是认可的。教师的同行评价总分是30分,评价结果在23.19分―28.69之间,平均26.63分,评价分数总体上较为接近。

将学生评价与同行评价画在一张图上,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同行评价与学生评价的趋势大体一致,将教师同行评价按±1分的差距在一阶最小二乘拟合直线上下各画一直线(图中的两条虚线),绝大部分教师分布在图的右上角,即学生和同行均对其上课质量较为认可。

学生的考核成绩是一个评估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如果考核的结果是大部分同学都不及格,其教学质量肯定不好。由于大专院校专业课存在的“自产自销”的特点,试卷在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内可以有较大幅度的调整,而且教师批改试卷对评分标准的掌握有一定的灵活性,尤其是及格率,一般总能让绝大多数同学及格,所以,学生的考核成绩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掌握在任课教师手里。

为了能更客观地反映考核成绩对教学质量的体现,我们综合考虑考核的平均成绩、优良率、及格率这三个指标,按照同年级所有课程综合排序,按照其排名为其评分,并根据课程的性质为每门课程在0.9―1.15之间加上不同的难度系数,具体评分方法为:每门课程具体的平均成绩、优良率、及格率这三项指标乘难度系数后派序,前20%为10分,次20%为8分,依此类推。其中最能反映教学质量的平均成绩权重最大,及格率权重最小,其比例是14:10:6,总分30分。我们将学生评价和同行评价也按照全体教师排序按照排名取分,学生评价和同行评价地比例为40:30,总分70分。采用该比例的原因在下一节说明。

将成绩总分与评价总分进行比较,如图2所示。尽管课程散布较大,但评价分数与成绩分之间仍存在一定正比关系。

4、利用关联规则进行数据挖掘分析

综合前面所述,能较客观地反映教学质量的可量化的指标有两类:1)评价评分,含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2)学生成绩考核评分,含平均成绩评分、优良率评分、及格率评分。

我们将教学质量评价指标tQ定为:

5、结论

在对大专院校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各方评价中,同行评价与学生评价的结果一致性较好,不同的地方:学生对期末可能会“放水”的教师评分较高,同行评价中对部分老教师评价较好。而领导和教学督导人员只是起到一定的监督和威慑作用。成绩评分中平均成绩与教学质量的关联性较大,其次是优良率,与教学质量关联最差的是及格率指标,这反映了教师在给学生最终成绩时存在人为做高及格率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栾方军,黄宽,王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浅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6,8(2):152~154.

[2]马力,王晓军,柳兴国.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J].决策参考,2005,2(8):68~69.

大一自我评价总结篇5

根据知网现有文献来看,关于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两者的关系,学者们并未达成共识,其根源在于对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二者本身的认识有偏颇。根据评价的过程和功能,一般将教育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受此分类的影响,多数人认为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两个独立的部分,简单地把平时的小测验等同于形成性评价,把期中或期末考试看成是总结性评价。全面深刻地把握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各自的内涵及其关系是充分发挥二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作用的前提。

一、形成性评价

(一)内涵阐释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assessment)是1967年由美国的评价学专家斯克里文(m.Scriven)提出来的,他认为形成性评价是指通过诊断教育活动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信息,以提高活动质量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后被美国的教育学家布卢姆(B.S.B1oom)引进教学领域,布卢姆认为形成性评价就是在课程编制、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使用系统性评价,以便对这三个过程中的任何一个过程加以改进。[1]

“形成性评价”(Formativeassessment)这个词初始是用于区分以下两种评价的:一是由教师在课堂内部操作的持续终结性评价(ContinuousSummativeassessment),一是由外部考试开发人员完成的终结性评价。这种由教师作出的持续终结性评价之所以最初被称作“形成性评价”,是因为它在教学过程中能给学生和教师提供相关的学习信息,尽管它只是相对简单的反馈。这种评价曾经也被称作“弱形成性评价”(weakFormativeassessment)。[2]因而,从起源上看,形成性评价源于总结性评价,又是针对总结性评价而言的,这是探究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关系的关键所在。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及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因其独有的特性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们所接受并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所谓形成性评价,就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活动与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形成性评价不单纯从评价者的需要出发,而更注重从被评价者的需要出发,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重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评价中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重视师生交流。

形成性评价最突出的特征是反馈。从斯克里文和布卢姆两人对形成性评价所下的定义来看,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作业、测试等形式提供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进步状况和存在困难的地方,从而进行必要的教学调整,尝试改进教学方法或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通过形成性评价提供的反馈信息也可以意识到自己所取得的成绩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改进学习方法,更加努力达到目标。

能够提供反馈信息的必然是已经取得的结果或成绩,这一结果或成绩可以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即平时所取得的,也可以是学期末通过所谓的总结性评价所取得的。而结果又带有归纳和总结的性质,因而形成生评价关注的不仅仅是过程,它还关注甚至包括结果(总结性评价)所提供的反馈信息。

(二)理论基础

关于教育评价方法,存在硬评价与软评价(hardevaluation&softevaluation)的争论。硬评价是运用客观收集资料的方法和定量分析技术的评价,软评价是以主观描述和定性分析为主的评价。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分别是两种评价方法的具体表现形式,它们背后包含了两种不同的教育评价方法论:实证化评价方法论和人文化评价方法论。

形成性评价在评价方法上属于软评价,所对应的是人文化评价方法论,这一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如下:

1.德国的弗莱堡学派。弗莱堡学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联邦德国弗莱堡大学为中心形成的主张“社会市场经济”的经济学流派,是在20世纪20~30年代以后逐渐形成的一个重要的新自由主义学派。这个学派的基本倾向是自由主义,并根据这个原则来制定经济政策,而这些政策是用来维护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法律秩序。“社会秩序”是弗莱堡学派的核心观念,来源于康德发展起来的政治伦理学说,这一观念高度推崇个人自由,又致力于建立一种法制国家,以保证每个人的自由尽可能不受别人侵犯,使每个人都能得到自由发展。在哲学上,弗莱堡学派推崇的也是从古希腊以来就有的个人主义,他们主张,一切价值都应该以人为中心,人就是终极的价值目标;社会就是实现个人目标的手段;一切人在道德上都是平等的,不应该把任何人看做是仅仅为别人谋幸福的手段。

2.解释学。狄尔泰被看作是西方传统解释学的集大成者,他仿效为自然科学奠定哲学基础的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提出了作为“历史理性批判”的解释学。现代解释学的开创者是20世纪的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他把传统解释学从方法论和认识论性质的研究转变为本体论性质的研究,从而使解释学由人文科学的方法论转变为一种哲学,并发展成为哲学解释学。20世纪50年代末德国哲学家加达默尔把海德格尔的本体论与古典解释学结合起来,使哲学解释学成为一个专门的哲学学派。解释学强调理解与解释,它不是一种方法论,而是对方法论、对理解中意识形态的作用以及对不同形式的解释的范围和假定等的哲学“反思”。

3.建构主义。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对现实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假设或假说,它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相对应地,学习也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学习不是被动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外部信息本身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

从对弗莱堡学派、解释学和建构主义的简要概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它们的共同点,从对价值和意义的强调转向对人本身的重视以及对人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把人从过度科学化的阴影中提升出来,它们还从与实证主义决裂的思想出发,努力寻求适合人文社会科学的独特方法,如理解和解释的方法、主动建构等。

以人文精神作为教育评价的思想和理想,强调评价对人精神的提升以及引导人们对智慧的追求。反对评价中的科学主义倾向和对功利目的的追求,主张评价要关注人的生命、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引导人们正确认识自己,理解生命,追求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评价对象的积极性,有利于人们更好地接纳评价结果。但这更多是一种教育评价中的理想态度和追求,理想需要付诸行动,而这种行动对评价者个体依赖性较大,主观性强,易受干扰,操作性有待提高。

二、总结性评价

(一)内涵阐释

施良方指出:“总结性评价或称终结性评价,是在课程计划实施之后关于其效果的评价。它是一种事后评价,目的是要获得对所编制出来的课程质量有一个‘整体’的看法。”由教师所进行的终结性评价通常有两方面的用途。一方面是或多或少地用测试来衡量孩子的学业进步情况;另一方面是将终结性评价用于高利害考试,即用来颁发毕业证书或是检验教师及学校的成绩。[3]

不同于形成性评价对过程的关注,总结性评价关注的是结果,是对学生对知识或能力掌握情况的判断和衡量。由于总结性评价本身蕴含着证明和选拔的特征,加之中高考的影响,人们多数认为总结性评价更多的具有消极的作用,因而不断受到来自各界的批评。需要指出的是,总结性评价虽然关注结果,但并不是说总结性评价不会发生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形成性评价的突出特征是“反馈”,反馈从哪里来,从总结性评价所得出的结果中来,形成性评价可以对总结性作出解释,阐明评价目标的实现程度,并指明接下来的行动安排。需要重申的是,形成性评价源于总结性评价,又是针对总结性评价而言的,或者可以说,形成性评价的过程中包含着总结性评价。

(二)理论基础

总结性评价在评价方法上属于硬评价,所对应的是实证化评价方法论,实用主义哲学大致经历了第一代孔德(augusteComte,1798—1857)的实证主义,第二代马赫(ernstmach,1838—1916)的经验批判主义和第三代罗素(BertrandRussell,1872—1970)的逻辑实证主义等三个发展阶段。

1.实证主义。与建构主义相反,实证主义的目的就是建立知识的客观性。实证论者认为,事实必须是透过观察或感觉经验去认识每个人身处的客观环境和外在事物。虽然每个人接受的教育不同,但他们用来验证感觉经验的原则,并无太大差异。主张以科学的方法建立经验性的知识,运用观察、分类,以及分类性的资料,探求事物彼此的关系,此法获得的结果,才是正确可信的。

2.马赫主义。马赫主义强调经验的重要性,把感觉经验看作是认识的界限和世界的基础,认为作为世界第一性的东西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而是感觉经验。从这一立场出发,强调一切科学理论都不过是假说,它们只有方便与否之分,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别。

3.逻辑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的中心问题是意义问题以及通过意义划分科学和形而上学的界限。他们的纲领是:捍卫科学而拒绝形而上学。把哲学的任务归结为对知识进行逻辑分析,特别是对科学语言进行分析。坚持分析命题和综合命题的区分,强调通过对语言的逻辑分析以消灭形而上学。强调一切综合命题都以经验为基础,提出可证实性或可检验性和可确认性原则。主张物理语言是科学的普遍语言,试图把一切经验科学还原为物理科学,实现科学的统一。

实证主义、马赫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是一脉相承、具有内在一致性的。它们的共同点是强调价值中立,主张还原论,把复杂的事物划分成简单的东西,重视经验,以科学方法进行经验证实。

以实证主义为基础的教育评价思想客观性强,具有准确高效的优势,说服力强且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相对于人文主义评价操作性更强,是保证教育公平的重要措施,也是开展教育管理的有效手段。但实证化的评价方法往往缺乏灵活性,容易忽视评价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交流,重结果,轻过程,依据客观的标准去评价,还会造成评价信息的失真。

三、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关系

从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内涵和理论基础的对比中看二者的关系:

(一)评价目的不同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活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活动计划,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总结性评价的直接目的是作出教学效果的判断,区分优劣,划分等级。但作出教学效果的判断并不意味着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结束,通过这种所谓的“事后评价”,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这一结果明确实际效果和目标之间的差距,从而采取相应措施改进教学和学习活动,这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形成性评价,即形成性评价可以是评价过程的过程,也可以是评价结果的过程,对结果的评价也就是利用总结性评价对学生各方面表现所作出的评判来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无论是评价过程的过程还是评价结果的过程,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使教学活动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个性发展,但总结性评价又有着形成性评价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学生知识及能力掌握情况的判断和衡量是形成性评价对结果进行评价的前提。

(二)评价理念不同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对应着两种教育评价方法论,即实证化评价方法论和人文化评价方法论,从各自的理论基础和主要观点来看,它们的根源是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对立。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是原始统一的,随着科学主义的过度膨胀与对人文主义的批判导致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对立。二者各有其优势与不足,在不同的时期各自占据主导地位。正如当前,单一的总结性评价的弊端显露出来的时候,人们开始大力推崇形成性评价,把“一考定终身”的中高考制度也归结到总结性评价身上来。形成性评价固然有很多优点,在理念上相对于总结性评价也更有优越性,但其操作性不强的缺陷也不能忽视。

(三)理想与现实的结合

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在理念上更像是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形成性代表着教育评价的理想,总结性代表着教育评价的现实,理想是指引,但仅有理想不落实是不可取的,理想相对虚一些,操作性不强,需要现实来不断地推进。所有的评价都要服从服务于教育目的,因而找到二者的结合点才是我们的追求所在。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直接目的是显然不同的,二者的划分也正是依据于此。基于此,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是无法相互取代的。但在根本目的上,二者却有着较强的一致性和互补性,总结性评价所取得的实效得益于形成性评价在过程中的推进,而对总结性评价结果的运用又是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作用的前提,而无论哪种评价,它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形成更为全面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本身是一个循环往复、向前推进的过程,这个循环是开放的,不是闭合的,形成性评价的理念协同总结性评价的行动力,二者的高效配合是教育过程扎实推进不可或缺的动力所在。

注释:

[1]杨波,新课程背景下形成性评价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大一自我评价总结篇6

教学评价中,信息来源的误差大致有三种。

一、采样引起的误差。

在实施评价中,理想的做法是从所有的信息来源及每种来源的全部人员(或因素)中去获得信息,而后进行定性与定量的统计分析,以保证评价结论的正确性和精确度。但事实上,由于条件的限制,这种做法往往是行不通的。可行的办法是,选择部分重要的信息来源并从这些来源中选择一些代表组,以代表总体来实施评价,这些代表组称为样本。

由于样本所处的评价环境的差异,以及样本中人员的价值观念和态度不同等差异,不同的样本使用同一种方法,获得的信息和结果有所不同。如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同一位教师的评价结论不尽相同。这种样本间获得信息的不一致性,称为波动。同样,应用同一种方法于一个样本,所产生的结果与应用于总体所产生的结果也可能有差异。这种差异,称为样本与总体间的偏差。如教学评价中,教学巡视员的意见与全体同事的评价意见往往不尽相同,这就是样本与总体间产生的偏差。研究表明,样本变大时波动减小,评价结果的精确度可以提高;随机采样对总体的代表性更强,并且可以控制一定的偏差。对于已经选定的样本可以根据样本的平均值、标准差、样本大小的平方根等数据来确定其精确度和估计偏差程度,以便修正我们的采样或采取适当的方法修正已有的数据。

二、信息来源的随机误差。

这是指评价者因受与评价目的的无关的偶然因素影响导致提供的信息产生误差。如:评价者暂时的注意分散、错读题目、评估题目等都可能导致评价者作出错误的判断,从而影响所提供信息与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这类误差可以通过对信度和效度的考察来检验,以把握评价过程中所获取的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程度。

三、系统误差。

这是由于与评价目的无关的变因引起的一种恒定而有规律的效应。它不同于随机误差,随机误差影响评价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与评价的信度和效度有关。系统误差虽然是一致的,但都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它只与评价的效度有关。根据美国吉尔福德的《经典误差分析》,我们可以将系统误差分为六种。

1.宽容误差。宽容误差是一种评定太宽松的倾向,当评价人同情评价对象或给出较低的评价将牵涉到自己利益时,这种倾向尤其明显。宽容误差不仅仅使评价结论贬值,而且降低了评价项目对被评价对象的区分能力。这种误差对选拔性评价有害。

2.晕圈误差。晕圈误差是评价者对具体特征的评价结论受其对被评价对象总体印象的影响。评价人对被评价对象的总体印象像光圈一样耀眼的笼罩所有的特征,模糊评价人的视线。这种误差使人们分辨不出被评对象的哪些方面是其长处哪些方面是其短处,因此,不利于改进工作和修正教学行为。

3.中心倾向误差。这是评价者避免作出极端判断,其评分趋向于等级评价中的中间等级趋向。这种误差指的是部分评价者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即:评价者从感情上不愿给出过好或过差的评判,即使这种评判是恰当的、正确的。这种中心倾象误差由于将不相称的两部分(即好或差的)放在中间区内,降低了对被评价对象及其项目的区分能力。

4.逻辑误差。评价人把逻辑上看来似乎有关联的项目特征给予相似的评价结论而产生的误差。如:某教师在教学的明晰性方面做得较好,而在教学的组织上较差,但评价者认为教学内容清晰的人,教学组织就应该有条理,于是在这两个不同的项目上给出了相似(但并不恰当)的评价等级。

5.对比(或相似)误差。这种误差是指评价者根据自己的特征对被评对象作出相反(或相似)的评价而产生的误差。这种误差影响了评价结论的正确性,不利于被评价者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缺点。

6.邻近误差。这是一种对调查表中的邻近项目比互相远离的项目给予更加相似的评价结论的倾向。

以上六种误差是由评价者的心理因素引起的,对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存在影响。实验证明,用于晋升为目的评价比用于改进为目的评价有明显的宽容误差。任何目的的教学评价中,自评意见比同事、专家、学生评价意见有更显著的宽容误差,有记名的评价结论比无记名的评价结论更有利于被评对象自己。

大一自我评价总结篇7

【关键词】显性知识隐性知识总结性评价发展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7-0103-02

要办好一所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而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提高师资水平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改进教师评价;二是改进教师培训。教师评价不仅是一种有效提高教育培训质量的手段,而且也是一种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手段,是教师晋升和奖励的基础。教师评价是激发教师提高水平的内在动力,而教师水平提高的外在动力则主要来源于教师培训。

一、目前提高师资水平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教师评价侧重于总结性

目前对教师偏向总结性评价,而忽略了发展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又称“事后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而进行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以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教学效果做出评价。总结性评价重视的是结果,借以对被评价者做出全面鉴定,区分出等级,并对整个教学活动的效果做出评定。

总结性评价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忽视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多数教师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总结流于形式,评价没有与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联系起来,进而导致教师对于评价结果的漠不关心;二是缺乏教师同行之间的评价,没有营造出有利于同行评价的氛围,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致使同行评价在整个评价体系中没有一席之地;三是评价过程缺乏动态发展性。评价活动主要是在年末进行,是一种静态的、总结性的评价,评价很少涉及到有关教师未来发展的内容。四是以量化为主的评价方法忽视那些不易被捕捉的、不便被量化的有价值的信息,诸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五是对于教师评价结果的处理过于功利化,主要是以奖惩为主,重奖轻惩发展。

2.教师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教师培训方面,存在着注重显性知识培训、忽略隐性知识培训的问题。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类,显性知识是容易获得、容易理解和容易交流的知识,一般以文字、图像、符号表述,以印刷或电子方式记载,可供人们交流,是有形的结构化的知识,具有公共性。隐性知识是未能用符号编码的、高度个人化的、难以言传的知识,经验就属于典型的隐性知识。隐性知识具有零碎的、个体的、情景化的特点,它很难通过正常的途径进行共享。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显性知识,理论界和实践界有很多的研究和经验。从教育学原理、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这些大的领域分解出若干知识门类,这些构成了系统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显性知识基础,也是较容易推广的知识,目前系统的教师培训主要对这些知识进行传授。教师在教学方面的知识还有很多属于隐性知识的范畴,很多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模式,他们在对课堂的控制方面有很强的策略,而这些策略和方式有很强的个人特征。而这些知识很少被显性化,被总结出来加以推广。对于教师专业化而言,这些隐性知识非常重要,仅有显性知识不足以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系统。从教师职业生涯来看,教师必须经过一个实践学习的过程,经过3~5年才能成为一名成熟的教师,这个过程就是隐性知识的构建和转化的过程。教师的这些隐性知识也应该被发掘出来,通过一定的方式共享。

二、提高师资水平的路径

提高师资水平有两条主要路径,一是改进教师评价方式,从偏重于总结性评价转移到偏重于发展性评价上来;二是改进教师培训方式,从侧重显性知识的培训转移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培训并重的方式上来。

1.对教师实施发展性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结果是否公正、评价的作用是否积极、涉及到教师今后如何发展的大问题。对教师的评价,决不能停留在简单的数量评价方法上,而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建立起科学的发展性评价机制。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以其鲜明的“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的特点倍受关注。它源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英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对现行教师评价制度的总结与完善。发展性评价充分发挥了评价的激励功能、导向功能、鉴定功能、发展功能和调控功能。它在发挥教师评价的管理功能方面有很强的优点,因此被逐渐重视研究。学校应实施发展性评价,取代传统的总结性评价。

(1)由评价者和教师配对,制定评价者和教师认可的评价计划,由评价双方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的职责。这就使得教师评价呈现浓厚的主体取向氛围,从而培养激发教师的主体管理意识,改变了被评价者的被动地位和防御状态。

(2)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伦理价值和专业价值,强调自我参照。这种重发展而轻功利的特征直接指向教师心理中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而这种需要正是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师德修养的原始驱动。

(3)实施同事之间的评价,提高教师的参与意识。教师评价应摆脱传统定位,成为“在教师之中”的事情,从而摆脱狭隘的个人主义,使教师评价成为教师之间共同协作、共同进步的过程。

(4)扩大多元化的交流渠道,加强评价的情境性。如:课堂观察、临床督导等中外教育专家总结的发展性教师评价方式都让我们看到教师评价对教师教育培训生活的实际意义,同时注重了教师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点,鼓励教师展示自己个性化的工作和成果。

(5)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注重长期的目标。发展性评价转变了与奖惩联系紧密的状况,淡化了评价的鉴定选优功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它可以使教师在宽松的环境中自觉主动地发展,对促进教师自身的发展需要和学校需要的融合,对促进教师的心态与学校氛围的融合,对促进教师现实表现与未来发展的融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从知识转化角度改进教师培训模式

教师培训模式则是教师培训有效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如何更好地提高培训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培训机构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教师培训的过程就是知识的转化过程。根据野中郁次郎等人的观点:知识间的转化有联合化、内在化、外在化和社会化四种模式,也就意味着对应教师培训方面也应该有四种模式。应从四种模式角度改进教师培训,即做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并重。

(1)系统性知识培训

联合化是将孤立的、零散的显性知识聚合到更复杂和更系统的显性知识系统中的过程,这是一个整合显性知识使之系统化的过程。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进修培训的过程就是知识的联合化的过程,学校对教师所应具备的知识进行研究,建构教师的知识体系。目前教师所进行的培训大多是处于这一模式的,这种培训形式是针对教师的显性知识的系统掌握进行的。可以通过授课、讲座、读书等方式进行,这种模式在培训实践中表现得比较充分。

(2)案例及实践性培训

内在化是将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的过程。就是将获得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血肉”,内化为自己精神世界的有机组成部分,并转变个体的管理行为,改进实践,而不是只记诵这些知识以应付考试或者用于装点门面。教师在接受显性知识(通常是书本知识)之后,必须经过自身的吸收才能达到应用的程度,在书本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应用之间的桥梁就是知识的内在化,这是由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的过程。

目前教师培训中,往往过分重视系统性知识的培训,而对实践性的培训和知识应用式的培训重视不足,教师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无法使用,这就是培训中缺乏显性知识隐性化环节的设计。实践证明,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这些方式是培训中知识内在化的较好方式,因此在教师培训中应多采用上述方式。

(3)反思性培训

外在化是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模糊的、未被意识到的知识变得清晰起来,这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直接经验向间接经验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教师反思自己的行为,总结自己的经验,把一些书本知识之外的隐性知识总结出来,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理论提升的过程。我们通常说某位老师的课讲得非常好,但就是不能把自己的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就是这种知识转化过程中的困境。

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反思性培训是非常重要的,要引导教师进行深层次的反思,运用自己掌握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经验的总结和不足的借鉴,把经验用语言的形式表述出来,在教师培训中注意进行教师反思的相关引领。

(4)经验传递型培训

大一自我评价总结篇8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教学形成性评价影响作用

形成性评价又称进行性评价,定义为在实际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计算机能力进行阶段性检测后评价[1]-[2]。形成性评价是一个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在评价中注重学生学习的能力、学习目的和学习进度。本文就形成性评价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评价原理和形成性评价对高校计算机的教学作用,分析了形成性评价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进一步应用[3]-[4]。

1.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缺点

当前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经常采用总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定义是:在教学人员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检查教学效果,判断学生的学习计算机的学习实际情况,有关知识的掌握能力儿进行的评测[5]。这个方法已经成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种传统的评价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不能满足我国最新提出的新课程改革的标准,即忽略计算机课程中操作过程,将学生的创作能力完全闭塞在死板的期末检测中。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得到学生的及时即反馈,不能完成进行性评价[6]。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操作问题,出现操作问题时不能得到知道,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形成性评价可以通过时刻进行的评价及时向老师提出意见,也可以通过日常反馈出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做出修改[7]。

2.形成性评价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的原理

首先形成性评价是评价主体的改变,形成性评价将被动评价的学生变化成主动评价的参与者。学生通过日常自评了解自己的不足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将评价方面拓宽,即评价的多维度化。形成性评价不再将期末考试作为唯一的参考标准,而是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等均作为评价的参考元素。教师通过形成性评价全方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习能力,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计算机的操作技能。最后形成性评价具有时效性。形成性评价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本阶段教学形成的暂时性评价,具有十分明显的时效性,所以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暂时性的评价及时地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修改。

3.促进形成性评价在计算机应用的方法

学生在学习的初期,并不具有较高的评价能力,学生的评价容易受外界情感等因素的影响,使评价与现实出现很大的差距,所以要建立完成的学生评价体系,并做出评价指标,帮助学生做出较真实的评价。但是建立学生评价体系及相关的评价指标,应结合计算机教学的基本特色。高校计算机课程在教学中有两个特色:第一个特色是计算机课程不同于其他理论性专业课,计算机是一个操作性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程序的应用能力。第二个特色是计算机操作者需要拥有专门学科的知识,以操控计算机并解决相关的专业问题。所以学习计算机要注意其操作灵活性和操作高效性。只有结合教学科目的特色才能建立出合理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其次应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参与评价的积极性。计算机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培养,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自主评价的意识,这是及时反馈教学活动的重要步骤。同时计算机应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帮助,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最后计算机教师可以通过举办学科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设计出自己的作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融合,并在赛后进行自我评价。这样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扩展教师评价的方面,实现多维度的评价。

参考文献:

[1]雷燕瑞,杨登攀,白蕾.高职计算机专业技能课学生过程性评价探索[J].成功(教育),2011(10).

[2]张梅.基于形成性自我评价的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培养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3]邓舒婷.高校计算机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3(03).

[4]张明东,戴丹丹.高校计算机教学形成性评价的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12).

[5]俞磊,杨松涛,黄方亮.实验教学管理在计算机类课程形成性评价中的研究与应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5(02).

大一自我评价总结篇9

关键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方法

中图分类号:B845.61文献标识码:a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我国为了保护环境而制定的一部法律,在这个评价制度里,首先要求我们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环境的保护过程中间我们要认真积极的治理,在治理当中我们要充分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治理环境和谋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结合起来。

环境影响评价机制的建立主要是让建设单位承担保护环境的责任,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另外是为了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让更多的人来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再就是当管理者在环境管理时遇到破坏环境的行为时,能够用制度来约束这种行为。鉴于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很大,我们就要学习其中的要点,作为一个初学者我们要把握其中的各个要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好坏直接决定着项目的开发建设在环保措施方面是否合理,该项目是否可以正式的动工建设。考虑到现在的很多的专业和就业不是对口的问题,很多的环境评价的人员也可能不是学习本专业的,因此,当在补习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之后,我们还要不断的深入实践当中,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去检验理论,在不断的归纳总结过程中间我们的水平才会得到提高,对于环境评价才会更加的了解。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是这样定义环境影响评价的: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作出预测和评估,提出相应的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措施方法,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和制度[1]。其中还指出了根据对环境影响程度的大小来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于可能给环境带来重大污染的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对于可能造成轻度污染的项目,需编制环境影响评价表,对于环境影响不大的项目则是编制环境影响评价登记表。这是按照环境影响程度的大小来进行环境影响的编制的。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要求,我们的评价报告是要环境影响大小来决定报告的内容。对于不同等级的污染,我们的环境影响评价的编制也是不同的。总的来说,环境影响评价法为我们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法律依据,不至于使环境的评价是盲目进行的。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要点

(一)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主要有:建设项目概况;工程分析、建设项目周围的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建设项目对于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的分析、预测、评估;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清洁生产分析和循环经济、污染物总量控制、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结论和建议。

(二)产业政策的相符性

在我们进行项目的建设环境评估的时候,我们还要结合当时国家的相关政策,分析项目建设是否和现行的产业政策相冲突,在与产业政策对比后再确定该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项目选址的可行性

建设项目的选址决定着这个项目建设的环境评价报告是否可行,对于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的,而且选择的地址的附近的生态环境比较的脆弱的话,那么项目建设的环境评价报告可行性就很低,因此我们在选址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与城市规划相符的地址。在城市的规划当中肯定也是注重了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的和谐相处的,所以我们选址要符合城市的规划,这样才让我们的项目建设的环境评价报告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2、选择与当地环保规划相符的地方。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环保规划,都是充分的考虑了发展和生态的关系而规划的,另外在选择相符的地址后还要考虑在项目的建设完工之后是否也是符合这个地区的环保规划的。

3、根据项目的性质进行选址。很多的项目具有很多的独特的性质,需要综合考虑这些性质之后在选择地址。如:化工项目,化工项目对于空气的污染很大,就要选在与人口密集区的下风向,避免带来大气污染;电子项目,要求靠近高兴技术产区,提供原件就要选在工业配件的附近;有些项目还要设置一定的大气防护距离和卫生防护距离,因此在选址时还要考虑防护距离内是否有敏感点。

(四)建设工程项目分析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是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间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它需要对项目的每个工程组成(包括主体工程、辅助工程、公用工程、储运工程、环保工程等)、每个时期(施工期、营运期和营运期满后)、每个工艺过程(从原料到产品)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产污环节,给出污染物类型和源强,对其它方面的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数据支持,为环保管理部门提供管理依据。

建设项目环境评价学习方法

对于一个没有接触这方面的人来说,要想做出一份合格的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其次是要具备一个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对于报告的方法,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认识:

首先,学好相关的理论方法,对于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一些要素我们要结合资料进行深入的学习,彻底的掌握这些要素。对于中间涉及的一些测评的方法和相关的指标数据我们也要掌握,这样在测评的实践中间我们才具备操作能力和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

其次,学习别人的经验。这是所有领域的一个通用的规律,我们为了提高自己的技能,我们就要向比我们优秀的人学习,学习别人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间的语言的表述、行文的方式、文章的布局、对于一份报告,我们认为在里面我们还有不懂或者还有不会的地方,我们就要虚心的向别人学习。

第三,学会总结。好的东西都是总结出来的,我们要在向别人学习和自己亲身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总结,对于一般的工程容易出现的那些普遍性的污染,还有那些工程具有特殊的污染,我们都要在长时间的实践中间不断的总结,最后形成自己的经验。

最后,向环境评价评审专家学习。专家一般代表的是比较权威的东西,当然权威的东西肯定有其独到之处,看问题的角度,思考问题的途径都是不一样的。每次的专家评审我们都要在里面学到很多的东西,这些东西也许因为我们的见识和我们的身份的限制而接触不到,但是面对专家的评审我们就多了一个接触的平台,我们每认真对待一次专家评审,我们就可以从里面学到更多的东西,也可以避免下次出现同样的错误。

结语:总的来说,建设项目的环境评价的要点主要是看其与产业政策的相符性,项目的地址的选择,工程分析,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风险评价以及环境影响预测等等,只要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我们就可以逐渐的掌握项目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参考文献:

[1]刁杰、黄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学习要点和方法》.[a],2003.

大一自我评价总结篇10

尽管我国五部委联合的《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以下简称评价指引)解释文件提到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可以聘请中介机构协助企业实施,但从节约成本费用考虑,大多数企业自行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以下简称内控自评)。内控自评一般由内部审计或内部控制部门牵头,组织公司各部门参与评价的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内控自评工作对具备专业内部控制评价知识有较高的要求。

然而,财政部全国重点会计课题《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数研究》2014年一组调查数据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管理人员对内控法规的熟悉程度,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者对内控整合框架、对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流程的熟悉程度均不到20%;企业进行内控自评,除评价指引中制定评价方案、组成评价小组、实施现场测试、汇总评价结果、编报评价报告五个基本步骤之外,尚未出台可参考的实施细则。由此可见,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还处在摸索完善阶段,如何有效开展内控自评工作,出具一份高质量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对企业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本文将基于一家a股上市公司自实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来,2012-2014年度连续三年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的实践,从流程管理角度谈有效开展内控自评工作的线路。

首先,由公司熟悉内部控制知识的专业人员绘制内控自评工作全面开展的流程图。以流程图形式向公司管理层和参与评价工作者清晰地展示内控自评工作全过程,流程图越细越具有可操作性,一方面增强评价人员对内控自评工作的理解,另一方面指导其完成评价活动中各项工作。详见后附企业内控自评工作流程图表。

其次,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进行立项,指定项目负责人,制定并审批评价工作方案。内控自评是否需要进行立项,我国监管部门的规范对此没有明确规定,企业可根据内部管理规定执行。但实际上,内控自评立项与否不是可有可无的程序,通过严肃规范的立项程序,明确企业内控自评的总体目标、基本要求和企业各部门各自职责、了解管理层对内控自评工作的期望、获得管理层的支持与承诺,对内控自评的有序开展是很有必要的。立项阶段需要完成三件事:确定评价标准、绘制内控自评项目实施流程图、制定并审批评价方案。

评价方案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确定评价范围;2)确定评价标准;3)确定评价工作方式;4)评价时间安排;5)确定评价工作组成员及分工;6)确定缺陷认定标准;7)缺陷整改要求与跟踪;8)明确内控自评工作流程。内控自评方案需要报公司董事会审批。

方案中评价范围的确定,企业可以在参考日常内部控制监督结果、企业风险评估的基础上,结合行业特点对标应用指引进行确定;评价标准是内控自评工作的具体依据,一般是以《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为起点,以公司《内部控制管理手册》为评价标准。需要指出,当公司内部控制管理手册与国家法律法规不一致时遵循国家法规。

第三,立项方案获得管理层的审批后,做好内控自评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评价准备是内控自评项目有效开展的最重要环节,对保证内控自评有序进行具有基础性、指导性和决定性作用。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有:1、设计评价工作底稿。评价工作底稿的设计可以考虑设计检查清单、评估问卷等各种形式;2、确立评价工作组成员名单。在选定评价小组成员时,确保这些成员最熟悉公司业务流程,最了解部门及公司风险,并能针对缺陷提出很好的改进或完善建议;3、对评价工作组成员恰当分工。分工把握以下几条关键原则:专业背景和能力对与分配工作相匹配原则、最少资源最大效用原则、评价组成员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实行回避原则;4、做好详尽的时间计划。时间计划一般根据评价范围、业务流程涵盖测试期间、需要抽取的样本量等因素制定,时间计划中应该包括项目关的键时间点,以及关键时间节点总控表;5、组织评前培训。参与内控自评的成员,除内部审计师,大多数人并不是内部控制的专家,需要由熟悉内控自评流程的专业人员对参与者进行动员与沟通培训。评前培训中需要解决几个问题,让小组成员理解评价流程;掌握评价测试的方法;知悉工作底稿如何填写。

第四,对内控自评项目实施过程加强督导管理。在进场评价前7个工作日下发正式评价通知,通知文件至少包含经审批的评价方案、评价小组成员名单、评价工作期间、所需资料清单等必要内容。除被评价单位需要准备的资料主要包括与本单位相关的内控手册、业务表单等之外,评价工作组也需要准备的资料主要包括访谈问卷或提纲、时间计划表等资料。在评价工作开始进行前1个工作日,评价小组组织进场讨论会并形成会议纪要,会议纪要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参会者。尽管进场会议并非必要程序,但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涉及面广、难度大,需要全公司协作配合才能完成,进场讨论会能够有效地解决评价组成员与被评价单位的对接,有利于项目顺利开展。

基于流程管理的企业内控自评,核心工作是对内部控制测试,其中控制环境和控制手段方面的测试,一般通过询问、访谈、问卷等方式进行;控制活动,也就是业务流程内部控制测试包括健全性测试和设计有效性测试一般通过穿行测试;运行有效性测试通过观察、重新执行、抽样检查等方法来完成。

内控自评项目负责人需要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自评工作质量和工作进度实施监控;每周复核评价小组成员的测试底稿,每周召集评价小组碰头例会,及时了解掌握跟进评价工作进度和解决评价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内控自评工作结束,需要与被评价单位进行退场沟通。

第五、内控自评报告阶段管理。内控自评项目结束后,项目负责人需要汇总评价底稿拟定报告,同时汇总缺陷进行缺陷整改跟踪管理。评价小组成员的工作底稿经评价小组组长审核后,提交企业内控自评项目的立项部门。一方面,由项目负责人对评价工作底稿二次复核,汇总评价结论,起草年度内控自评报告。需要指出,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报告应该综合内控自评项目的评价结果和企业内部控制监督部门日常监控中的审计发现汇总出具。管理层审核、审计委员会审议、董事会审批内控自评报告。按照监管机构要求披露内控自评报告。

第六、缺陷认定、审批与整改。在起草评价报告的同时,另一方面,评价工作组汇总公司控制缺陷,项目负责人召集评价组成员、评价工作小组组长召开评价总结会,依据前述经公司董事会审批的缺陷认定标准,分析缺陷,初步判定缺陷等级;报公司管理层审批缺陷认定情况。由企业管理层责令被评价单位限期整改落实(整改期限根据缺陷性质和整改难度综合考虑确定,一般的做法是3个月整改期),并指定公司内部控制监督部门跟踪检查。内部控制监督部门可以根据年度审计计划适时安排整改落实审计。

第七、实施内控自评后评估。企业内控自评项目结束后,由项目负责人、评价小组成员、被评价单位对评价项目实施过程和评价结果打分后评估。后评估包含三个维度:评价小组成员的意见反馈表打分;被评价单位的意见反馈表打分;项目负责人的自我总结表打分。根据打分结果完善修订次年内控自评项目实施方案计划,形成年度内控自评工作良性循环。

如前所述,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一个持续实施、涉及面广、专业知识要求高的系统工程,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的的五个步骤只是基本程序,内容很简练,在实践中可操作性模糊,企业需要针对自身组织架构等特点,制定精细化的内控自评实施方案,并以流程管理的方式逐项落实。

基于流程管理开展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的优点在于:将流程链条管理理念贯穿内控自评始终,通过立项、立项审批、前期准备工作、实施过程、项目报告、评价缺陷整改、项目后评估等关键节点串联起来,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估工作落到实处,夯实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质量,提升上市公司公司内部控制管理的水平,提升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对我国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同时,基于流程管理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在企业落地生根,还有需要完善之处。如,由于更多的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并未纳入绩效考核体系,这就使得内控自评工作成果不能有效巩固和利用,评价缺陷整改不彻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流于形式。

(作者单位:中国国际贸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庆龙《如何成为明日胜任的内部审计师》

[2]胡为民《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报告》(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