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考试总结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3:49:25

小学数学考试总结篇1

【关键词】函数极限;洛必达法则;等价无穷小

极限是高等数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极限理论是现代微积分理论的基石.是否深刻理解极限概念是判断理工科大学生对高等数学掌握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正因如此,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试题几乎每年必有函数极限的题目,而且考查内容非常全面,考查形式多种多样.考生要想做对比较综合的研究生考试题目,既需要对涉及的微积分学概念有深刻的理解,又需要具备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纵观历年试题,会发现极限题目大多可以用洛必达法则结合等价无穷小替换来解决.

一、预备知识

给出等价无穷小的定义及相关定理,详见参考文献[1].

定义1设变量α和α′均为某变量变化过程中的无穷小,若在该变化过程中limαα′=1,则称α和α′为该变化过程的等价无穷小,记为α~α′.

定理1设在某变量的变化过程中,β~β′.若极限limα′β′存在,则极限limαβ也存在,并且limαβ=limα′β′.

定理2设函数f(x),g(x)都是当xa时的无穷小,f′(x),g′(x)都存在且g′(x)≠0,如果极限limxaf′(x)g′(x)存在(或为无穷大),那么limxaf(x)g(x)=limxaf′(x)g′(x).

定理1说明,在计算分式的极限时,可以将分子和分母用与之等价的无穷小替换,极限的存在性及其值不变.因为等价无穷小是一种等价关系,所以,只将分式的分子或分母之一用等价无穷小替换,以及将分子或分母的某个因式用与之等价的无穷小替换,整个分式极限的存在性和极限值均不会发生改变.定理2即洛必达法则.虽然这两个定理形式上均是计算分式的极限,但定理2仅适用于计算函数极限,而定理1同时适用于函数极限和数列极限.二者皆是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点[2].下面通过实例说明综合应用这两个定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说明虽然文献[4]已经对变上限积分的等价无穷小替换做了总结,但考生未必熟悉,且那里总结[4]中的例子并非囊括了一切情形,所以考生须掌握分析此类问题的方法,方能在考试中随机应变.此例中利用函数taylor展式做等价无穷小替换也是研究生入学考试数学的重要考点.当式子含有反三角函数时,还可以通过变量替换将其化为含三角函数的分式,从而避免计算反三角函数的taylor展式,如2013数学一no.1.

三、总结

根据上面题目的分析及解答,总结得出下面的解答技巧:首先判断极限类型.根据实际情况,如不是分式形式的极限则通过等价变形将其转化为计算“00”型不定式极限;然后根据分子和分母的形式,选择合适的等价无穷小替换简化分子或分母.如分式的分子或分母出现和、差的情况,则考虑利用初等函数的taylor展式;如分子或分母含变上限积分,则考虑先用洛必达法则求导去掉积分,再利用等价无穷小替换;如分式中出现反三角函数,则可以先通过变量替换为三角函数,然后利用上述方法.具体问题可能重复交叉用到上面多个技巧.

鉴于研究生考试题量大,而答题时间有限,考生在下笔之前需先对题目进行多角度观察全方位考量,在脑海里初步形成多种解法,再选择一种相对直观且简洁的解法作答.

【参考文献】

[1]高等数学(第六版)上册,同济大学数学系编[m].2007.4,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57-59.

[2]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数学考试大纲[m],教育部考试中心,2014.8,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小学数学考试总结篇2

关键词SpSS17.0试卷质量测度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考试,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不仅承担了检验学生知识掌握能力的重任,而且彰显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能力。以往,对于考试功效的认知呈现着重“考试成绩”轻“试卷质量”的偏误,成绩被统计完毕,试卷即寿终正寝,鲜有对试卷本身进行量化分析的教学实验,这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评估的科学化。随着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日益科学化和规范化,考试作为教育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理应对其进行科学化测度,这不仅能提高试卷的出题质量,检验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真实水平,还能为考核教师教学能力提供重要的指标。教育评价技术方法中教育测量理论就是应用教育统计学方法来实现的,为测评学生能力、分析试卷质量、考核教育效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分析方法。

试卷本身的科学性体现在诸多方面,如试卷总体成绩分布、试卷难度、区分度、信度和效度等,以上因素影响着一份试卷的质量。本文以泉州市新村小学某年级学生的89份小学语文考试样卷为样本,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7.0来施以量化分析,旨在探寻试卷质量的需改进之处,促进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同时希冀教师在学术科研和教学实践过程中更加注重科学统计方法的应用,挖掘有关考试的有价信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研究框架及数据处理

一个完整的试卷科学性测度系统包括试卷、成绩、测度和输出四个模块。其中试卷模块、成绩模块和输出模块的建构基于主观判断,难以量化分析,而测度模块须以计量统计分析为支撑。本研究以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为工具来测度试卷质量,主要围绕测度系统展开,并辅之以试卷题型及分值构建、考试成绩录入和分析结果输出模块,旨在便于统计分析并为提高试卷科学性指出路径。

考生人数应为90,其中1人因故缺考,有效样本数为89。经过客观公正批改,形成实得成绩。教师在对成绩进行汇总时,应该考量成绩汇总用途,如果仅用于考生学习能力测评之目的,则只需统计各被试学生的卷面总成绩;若有意向借助成绩进行试卷质量测度,则须统计各被试考生各小题的实得分,形成数据表。统计成绩一般采用excel文件,若借助SpSS17.0软件进行试卷科学性测度,则可以直接将数据输入数据录入分析系统。亦可首先在excel文件中将数据录入完毕,然后将其导入SpSS17.0分析软件。

2试卷科学性测度

试题科学性的客观标准体现在符合教学大纲要求,难度适当,区分优劣能力较强,覆盖面较大,学生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等诸方面。纵观已有研究成果,鉴别试卷质量优劣的数字指标有“五度”:信度、难度、区分度、效度、覆盖度,但在实际适用中,经常被采用的是“四度一分布”,即信度、难度、区分度、效度及成绩分布。

2.1建立成绩分布直方图

在教育测量方法中,正态分布是最常见、应用最广的一种重要分布。根据教育统计学的理论,经统计分析(样本数≥30)93%的考试成绩分布状况在直观上呈现为“中间多,两边少,左右基本对称”的特点。判断成绩是否接近正态分布,最直观、最有效的方法是将成绩分布曲线与均值和方差相同的正态分布曲线加以比较。所以一次难度适中信度可靠的考试,客观有效的学生成绩应接近正态分布,且平均分在75分左右,标准差在5~9之间。

利用SpSS得到分数段分布直方图,如图1所示,这89名学生的成绩分布形态基本对称,较接近正态分布。平均分为69.66分,标准差为8.755分,分析结果基本符合数理统计学原理。

2.2题目难易度分析

难度(Difficulty)是反映试题难易程度的一个指标,它对考试结果有很大的影响,题目的难度值越大,说明该题越容易,反之该题越难。

一般的试卷主要选择难度在0.5左右的试题,如果是选拔性质的考试,应该主要选择难度较高的试题,如果是达标性质的考试,应该选择难度较低的试题,同时为了测试考生的能力差异,试卷中应该加入少量难度较高的题目。总体上说,试卷的难度应该控制在0.3~0.8之间。但是题目的难度系数不能太接近,这样的题目太同质,会降低总分数的区别力。所以一张试卷的平均难度除控制在0.3~0.8之间外,还应使试题的难度适当分散。

根据本次考试的难度统计结果,Q5、Q7、Q17、Q18、Q27题题目较难,Q20题题目偏难,Q11、Q21、Q25、Q30、Q31、Q32、Q33、Q34、Q35、Q36题题目偏易。由于得分便易的题目集中在主观题上,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学生对主观题的把握能力较强。

2.3题目区分度分析

区分度(Discrimination)是指测验题目对学业水平不同的学生的区分程度或鉴别能力。具有良好区分度的测验,区分度越高,说明试卷区分考生水平差异的能力越强,反之,区分能力就越差。它是测验是否有效的“指示器”,被作为评价试题质量,筛选试题的主要指标与依据。

本文采用一种比较便捷的测度方法,区分客观题与主观题。对于客观题,采用斯皮尔曼(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即求总分与每个试题得分间的相关系数;对于主观题来说,看成是非等间距测度的连续变量,并且样本数大于30,采用皮尔逊(pearson)相关分析法,即求总分与每个试题得分间的积差相关系数作为试题的区分度。

根据试卷各题的区分度,第4、7、11、12、14、15、18、20、23、25、26、33小题的区分度不够,应被淘汰或作进一步的修改。

2.4信度分析

信度(Reliability)是指测量方法的质量,即对同一现象进行重复观察是否可以得到相同的资料。具体到试卷信度,是指同一个测验对同一组被试对象,施测两次或两次以上得分的一致程度。信度的高低反映了考试中随机因素影响的大小,一次测试中随机因素影响小,则信度大,随机因素影响大,则信度小。信度也可以用来指示实测值和真值相差的程度,如果实测值与真值相差较小,说明结果的信度较高,反之信度较低,信度值的合理范围为0.5~0.9。在SpSS17.0软件中一般采用科隆巴赫(Cronbach)%Z系数计算测验的内部一致性系数。

本次考试的信度系数为:alpha=0.576,本次测试的信度较低。

2.5效度分析

效度(Validity)是指测量准确地反映所需测量概念的程度。表现在考试试卷测度上,是指试卷准确地测量了考试目的欲测内容的多少。具体而言就是覆盖面和权重在多大程度上体现了教学大纲的要求,能否有效检验考试能力水平。效度与信度的区别是:信度反映了考试中随机误差的大小,而效度反映了考试中系统误差的大小。缺乏信度和效度的测量都是不科学的。

效度只有高低之分,没有全部有效和全部无效之分。效度的取值范围在0至1之间。对于一次考试来说,其效度系数一般应在0.4~0.7之间,值越大效度越高。本文采用标准关联效度法(predictivevalidity),把学生的平时成绩作为效度分析的标准,利用积差相关法求效度。根据计算结果,本次考试的试卷效度为0.593。

3测度结果及调试路径

3.1测度结果

根据教育测量理论,本次小学语文考试成绩的分布直方图并未凸显出畸形特征,基本上呈正态分布,单峰且大体对称。通过对题目难易度的计量分析可以看出,只有1题偏难,却有10题偏易,这不利于区分被试者的知识掌握能力的高低。从本次考试成绩的区分度可以看出,共有12道题目的区分度低于0.2,这不利于检验学生真实水平的差异性,需要改进出题质量,提高区分度。本次考试成绩的信度虽然在合理值范围内,但是值接近合理区间的底限,说明试卷测试的题目的一致性程度较低,需要进一步调适试题,提高信度。本次考试的效度居中,考试测量目的预测内容的程度一般。

3.2调适路径

根据测度结果进行试卷调适,是试卷科学性测度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充分重视。考试成绩是考生水平的反映,同时考试成绩分布是否呈正态反映了命题质量。此考试成绩呈正态分布曲线,此次说明考试基本上符合教学要求。在考试题目设计上要求对试题的难度组合进行合理的搭配,这样有利于考试成绩的正态分布。本次试卷的偏易题过多,偏难题过少,在调适试卷的时候应注意适当增加偏难题的数量并减少偏易题的数量,这也有利于提高试卷的区分度。本次考试的信度系数较低,提高测量信度一个常用的方法是在提高试题区分度的前提下,适当增加试题数量。另外从信度系数的计算公式上看,增加考试总分的方差,减少各小题的方差,可以增加信度。从操作的角度看,扩大样本容量,题目难度值的差距不悬殊且在0.4~0.7之间,提高试题区分度,以及制定尽可能客观的评分标准和方法等均有利于提高考试信度。就效度而言,因作为效度测量标准的的变量有很多,而一个测验又可能会有不同的标准,因此必须注意标准的选择,它是获得测验的标准关联效度的核心。

小学数学考试总结篇3

一、结合数学教学中分组联动教学,采用小组积分评比和个人目标记录形式

个人目标记录。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每个成员在学习初期都应拟定自己的数学目标达成记录表,阶段性的检测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拟定目标,并不在班内公开。检测结束,结合成绩和得失分情况和自定目标进行情况对比及交流,并统计总结,做好自定目标记录表格。针对没达成自定目标的学生可灵活对待或调整或不填,目标达成者要给予及时肯定,如适当的表扬或物质奖励,也可通过电子信箱或班级网站进行表扬。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可以根据不同成绩水平、不同性别的学生,进行分组,人数可根据班级总人数来定,小组人数要适中。对每个小组在日常表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回答情况及整体成绩测试等方面,进行综合记分,进行阶段性评比。作为组内的成员,每个人都有机会为本组争得分数,只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达到并超越自定目标,也就是个人目标记录完成,都是为本组争得了胜利。不管能力高低,学生都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为小组争得更多的分数。阶段积分方面较高的小组可以得到奖励,在班级中公布。

二、阶段单元进行整体过程评价

对学生所学过的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状况要及时进行总结,并以客观公正的评价来反映学生学习所取得的成绩,明确学生努力方向,从而达到激励学生继续前进的效果。作为评价的主体不单纯是学生,应包括同伴、教师、家长等等,使评价的过程变成了一个交往互动的过程。作为学生自评,学生以自我小结为主,总结自己各单元知识学习过程中获得哪些知识,取得哪些成绩及相应存在的不足,对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情感与态度、解决问题等多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并客观真实填写评价量表。

三、科学设计考卷内容及测试方法,充分发挥考试评价的优势

小学数学考试总结篇4

关键词 SpSS软件 学业成绩 高职学生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了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有必要对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其中,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是教学质量评价的一项主要内容。本文结合高职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估工作,应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得出学生学业成绩总体情况,得到试题的难度、区分度、信度等,还有学业成绩的差异性与相关性,使教师、高职学生得到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反馈,在某种程度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研究对象与方法

随机选取某高职院校学生100名,其中,男生73名,女生27名。试卷来源GXGZY高职学生电工应用技术考试。数据管理与分析采用SpSS软件。通过软件测量得出学业成绩的一般信息,进一步对试题的效度、信度、难度、区分度等进行分析,对不同班级、性别、民族等的考生成绩进行差异性检验。

2研究结果

2.1考试题目的题型结构及分值分布

试题共四大题。第一大题为判断题,共10小题,共20分。第二大题为填空题,共6小题,共30分。第三大题是选择题,共四小题,共12分。第四大题是计算题,共3小题,共38分。

2.2学业成绩描述统计

学业成绩的基本描述统计量包括极小值、极大值、均值、标准差、偏度和峰度等。均值代表数据的集中趋势。数据的离散程度可用标准差描述,标准差越大说明数据间的差异越大。偏度和峰度用来描述数据分布是否对称,偏斜程度如何,分布陡缓程度等。①

在SpSS中可以进行以下操作:分析描述统计描述总体考试成绩选择到变量框中单击选项选择描述统计量确定。统计结果输出,统计量100,极小值19,极大值97,均值59.98,标准差18.419,偏度-0.005,峰度-0.880。同时可以输出频数分布图,看看成绩分布情况。操作步骤:分析描述统计频率成绩选择到变量框中单击图表选择直方图,带正态曲线继续确定。从偏度、峰度以及频数分布图可得,总体成绩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说明这份试卷达到了检测学生学习水平的目的。

2.3考题的难度

难度是指全体被测对象对该题目的失分率。计算公式:难度系数p=1-(考生在该题目所得分数的平均值/该题目满分值)。样本总体平均值59.98,各大题难度系数分别为:0.24、0.42、0.37、0.48;标准差分别为:2.953、7.319、2.677、10.854。一般认为难度范围应在0.3-0.8之间比较恰当,仅有第一题难度小于0.3,为判断题,题目都比较简单,只要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仔细判断就可以得高分。计算题最难,排在最后合适。选择题难度排第二,应该排第二,让试卷题目的难度成递增趋势较好。从试卷总体来看,总分难度系数为0.4,难度略偏容易。

2.4考题的区分度

区分度是指考题对考生实际水平的鉴别能力,是把考生区别开来的统计量。在SpSS中可以进行以下操作:分析相关双变量把学生某题成绩与总分选择入变量框中选择相关系数pearson确定。得到各大题的区分度分别为:0.468、0.811、0.543、0.889。一般来说,难度大的题目,区分度较高;难度低的题目,很多学生做对,区分度必然低。从以上可以看出。

每大题与总分的相关系数较高,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上相关。从上述数据分析可见,试题的区分度比较理想,且主观题的区分度优于客观题,这与主观题灵活的评分方式有关。

3研究讨论与发现

3.1考试的效度

效度是指考试的有效程度。把学生的平时成绩作为效度分析的效标,利用积差相关法求效标效度(pearson法)。在SpSS中可以进行以下操作:分析相关双变量把学生平时成绩与考试总分选择入变量框中选择相关系数pearson确定。得到本次考试总分与平时成绩的相关系数为0.966。说明平时成绩好的学生这次考试也好,平时成绩差的学生这次考试成绩也差,因此本次考试反映了学生的真实能力,符合要求。这与考题的区分度较高的测量结果一致,表明试题的质量较好。

3.2考试的信度

信度是衡量一次考试的可靠性、稳定性的统计指标。在SpSS中可以进行以下操作:分析度量可靠性分析把分析量选入框中统计量选择同类相关系数确定。结果本次考试的信度为:0.765。一般来说,学校教师自编试卷的信度要求0.6以上,则本次考试卷子符合要求。这与考题的区分度较高的测量结果一致,表明试题的质量较高。但是信度没有达到0.8,影响信度的因素可能和评分、题量等有关。

从试卷的题型和分值比例可见,客观题分值不到主观题的一半,可能影响试卷的信度。从以上统计结果表明,主观题的区分度比客观题的高,证明高职电工应用技术考试中主观题的命题效果较好。另外,这次题目量较少,不少考生提前交卷,这也是影响信度的原因。再有,题目的知识覆盖面不够宽,这也是影响信度的原因。

3.3班级差异性

在不很了解两个样本总体分布的情况下,一般用两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样本数大于30为大样本,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用SpSS进行1班、2班学业成绩间均值的差异性检验。基本步骤:分析非参数检验两独立样本总分选择到检验变量列表中班级选择到分组变量框中定义组输入1与2继续选择检验类型确定。分析结果,1班46人,2班54人;K-SZ值为2.022,相伴概率为0.001<%Z=0.05,可以认为应该拒绝零假设H0,认为1班与2班学生的学业成绩均值存在显著差异。另外,在描述统计表明,1班的均值明显比2班高,差异显著,有高度的统计价值。

3.4文理科学生成绩差异性

用以上方法可得到,高考文科考生与理科考生的差异性。分析结果:理科63人,文科37人;K-SZ值为1.914,相伴概率为0.001<%Z=0.05,认为高考理科与文科学生的学业成绩均值存在显著差异。另外,在描述统计表明,理科的均值明显比文科的高,差异显著,有较高的统计价值。

3.5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成绩差异性

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基本步骤同上。分析结果:汉族60人,少数民族40人;最大绝对值差为0.100,最大正差为0.100,最大负差为-0.092,得到的K-SZ值为0.490,相伴概率为0.970>%Z=0.05,则不能拒绝零假设H0,认为汉族与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成绩均值无显著差异。

3.6男女差异性检验

样本数小于30为小样本,用mann-whitney检验。②分析结果:男生73人,女生27人;Z值为-0.074,相伴概率为0.941>%Z=0.05,则不能拒绝零假设H0,认为男女学生的学业成绩总体分布无显著差异。

4结束语

4.1试题方面

试卷的区分度、效度、信度较高,成绩频数基本趋于正态分布。题型多样,客观题与主观题比例基本合理;题量还可以加大一些,特别是加大主观题的量;知识覆盖面还可以加宽一些;今后按照题目的难度逐渐递增排列,以增加试卷的科学性;大多数学生两个小时完成为合适,重点考核学生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2差异性检验

由班级差异性检验,推论1班、2班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产生原因可能与学习风气、试题难易等有关,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由高考文理科学生成绩差异性检验,推论文科生与理科生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产生原因可能与学生的数理基础有关。由不同民族学生成绩差异性检验无差异性,说明考试成绩与民族无关。由男女学生差异性检验无差异性,说明学生考试成绩与性别无关。

4.3相关性分析

通过效度分析发现,学生学业成绩与平时成绩正相关。说明平时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可能学生的学业成绩还与其它因素有关,如学习策略、生源地、家庭情况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小学数学考试总结篇5

2014年湖南省高考数学仍实行了自主命题,试卷贯彻了源于课本,拓展教材,注重基础,体现方法,突出思想,考查能力的指导思想。在命题内容上,能够覆盖主干内容,试题排列由易到难,利于不同层次考生的水平发挥。在命题形式上,继续采用文理分卷,拉大了两种试卷的难度差异。在命题功能上,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选拔功能的发挥。

二、近三年高考理科数学各章知识分布

三、试题命题特征分析

(1)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的方法与技巧的考查,试卷涵盖了常用逻辑用语、线性规划、函数、数列、向量、概率与统计、导数、空间线面、面面关系、直线与圆锥曲线等中学数学主干内容,特别强调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第(1)、(2)、(3)、(4)、(5)、(8)、(11)、(12)、(14)、(17)、(18)题均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这些题共占69分,这些知识没有刻意深挖,避免高中数学进入题海战术的误区,便于减轻学生负担,这对中学数学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2)14年与13年相比,总体难度下降,没有偏题、怪题。理科选择题严格意义上来说没有难题,第1到第8小题,基本功扎实且细心的学生不会丢分,第9小题如果注意到正弦函数中不影响其对称轴方程,也是一个基础知识题,第10小题重在考查学生能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的图象,再根据图象得出结果,这种题目近三年都有考查,需引起我们的注意。填空题第11、12、14题容易;第13小题考查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及分类讨论,不难;第15小题会找曲线上点的坐标及整体思想解方程,也能做出来;第16小题向量的加法运算不会卡住学生,难点在将向量的模的最值问题转化为定点与圆上动点距离的最值问题,此题文科是求模的范围,难度加大了一点。选择题、填空题总体来说易上手,对担心理科数学难的考生来说是一种鼓励,也给对后面大题的解决提供了信心。大题中第17、18、19、20、22题的第一问是常规解法及基础知识的考查。整套试卷有90分左右的基础题,30分左右的中档题,30分左右的较难题,学生及格容易,打高分难,这有利于为高校选拔人才。

(3)14年对选修内容的考查形式仍与前几年相同,并且考查的知识及方法不难,没有对知识点进行深挖,考查的内容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目的在于引导广大中学数学教师不抛弃选修内容的学习,既要关注高中新课程改革、新增内容,又为学生进入大学进一步学习作准备。

(4)14年试卷与之前高考试卷有变化。一是创新题比例减少,多在常规题型,常规解法的考查。二是试卷结构有变化,12、13年选择题都8个,填空题8个,其中填空题考生从前三个中选两个作答。14年选择题为10个,填空题6个,其中填空题考从前三个中选择两个作答。选择、填空题总分为75分没变。大题结构没变,均为6个,总分75分。三是大题考查内容有变化。历年恒考不衰的三角恒等变换及三角函数性质的第17题有削弱的趋势,12年没考,13年恢复,14年没考,三角中的内容考的是正、余弦定理及两角和与差公式的应用,放在18大题。第20题历年常考的应用题今年年没考,换了一个数列题,这是一个变化,值得我们关注。

小学数学考试总结篇6

关键词:数理统计方法;教育测量;应用

考试作为当前开展教育测量的基础方式与重要手段,以往因受简单化、片面性的影响,使其根本目的遭受歪曲。但因教学客体与主体在所处身份于位置的差别,即便考试是经过精心组织的,但也难免会出现最终结果与所设定目标相偏离状况。在考试运行体系中,试卷乃为其载体,其内容实际构成对考试的质量具有制约性,而试卷质量的高低除了会对考试的准确度与可靠度造成影响,而且还会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学习态度产生间接影响。所以在整个教育测量活动中,试卷质量的检测乃是其不可忽略的重要课题。

一、试卷质量的复合性检验

1.1试卷质量的评价指标

(1)效度(准确度)。试题测试结果是否符合于原先设计的教学目标,能否真正考核出学生是否达成教学目标的相关要求,以及现今已达怎样程度。(2)信度(可靠度)。所编制试题能够保证测试出的成绩一致于学生的真实水平。在实际考试时,要想完全一致不太现实,仅能将测试误差尽可能的降至最小。(3)全面性(覆盖度)。试卷需选取具有代表性且充足的样本,所制定的试题还具有较为宽阔的知识覆盖范围,便于准确、全面反馈、反映教学目标。(4)适应性(难度)。试题难度应适中,与考生实际相符,便于对学生真实水平予以准确区分,以便因材施教。

1.2试卷质量检验

1.2.1试题的效度检验。试题效度又称之为区分度,实际就是试题对各学生进行分等鉴别的能力,紧密相关于试题难度。试题效度可经题目得分曲线,而以一种比较直观的方式得以展现:依据为考试本身总分,对各试题的一致性进行考察,且对试题所测内容与学生实际水平间关系进行深入分析。最终便可获取得分曲线图,即其横坐标乃为考生水平(总分x),题目得分y为纵坐标,当具有越陡的得分曲线,那么便具有越大的斜律,由此可说明题目具有越大的区分能力。因测试总体囊括有各能力构成的考生,因此,对于得分曲线,通常为非线

性,试题效度的计算表达式:(1),则试卷效度为

,其中Hi表示为样本总体当中高分组第i题所得成绩平均值;Li表示整个样本总体当中低分组第i题的成绩平均值。通常e小于0.2为差,而大于0.4则为好。

1.2.2试题的信度检验。所谓试题信度实际就是对所要测量内容前后一致方面的实际程度进行测量。对信度造成影响的因素^多,如评分者的主观因素、试题的难度与数量等,要尽可能规避上述因素对信度可能造成的影响与破坏。试题信度的计

算表达式:(2),公式中,B为试卷信度,S表示学生成绩的总体方差,Si表示第i题成绩的标准差,n表示试卷试题量,有效试卷的信度B需>0.7。

1.2.3试题的适应性检验。试题适应性实际就是试题的实际难度。通常运用试题被测后的答对律来对难度值进行计算。对于常规参照考试当中,要求成绩呈正态分布,也就是两侧低,中间高,左右对称的钟型分布。而只有难度适宜,翻耕达成此分布。经以往经验得知,运用难度为50%的试题所制成的试卷,对于其分数而言,最用以形成正态分布,其表达式:

(3),试卷难度为:d=,公式中,Xi表示为第i题的成绩均值,ai表示为第i题的满分值。通常需维持在0.3

二、试卷质量的拟合性检验

对于学生成绩而言,并非自动实现常态分布的。试卷实际次数分布与理论分布是否相服从,需经总体分布的X2进行拟合检验,以此来加以说明,步骤:(1)构建假设。原有假设H0,即观测数据相应次数分布,其与正态分布之间不存在明显性差别。备假设H1:观测数据相应次数分布,其与正态分布之间存在明显性差异。(2)计算出X2值。X2计算公式:

(4),公式中,f0表示实际频数,K表示组数,fe表示理论次数。(3)做出推断。选取有显著性差异的0.05或0.01,将自由度df=k=r-1确定下来,r表示理论分布参数的实际个数。如果X2

三、结语

总而言之,针对试卷质量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实施统计分析,能够从中挖掘出诸多信息,这除了对动态管理教学质量具有促进作用,还有助于运用试卷评析结果,对学生自我评价提供辅助与引导,从而将其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通过统计分析试卷质量与结果,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推动学生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伟.如何将数理统计方法应用于考试结果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1(4):22-23.

[2]田彦伟.相关性在教育测量中的应用[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25(2):80-81.

小学数学考试总结篇7

一方面,传统的命题考试往往只重视考试结果评价,忽视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整体教育目标的评价。考评目的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择,忽视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解题中过于强求答案的统一与完美,忽视学生个性的差别。

另一方面,怀着急于与传统划清界限的心理,部分试卷内容叫人摸不着边际。教师上课时认为重要的知识不考;教科书上没有,平时从来没有见过的却考到了;试卷中总出现一些连教师不看参考答案,都不敢轻易作答的课外数学知识,美其名曰扩展学生的视野;等等,导致每次测试总是让部分学生灰心。

小学数学考试如何才能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考试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我认为关键是要解决“考什么”、“怎样考”和“怎样处理考试结果”这三个问题。

一、考什么——关注数学命题考试的内容

小学数学的命题考试,在考查学生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同时,还应当放眼生活、激活经验,注意对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数学交流等方面能力的考查,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关注情感——使试题散发人文关怀

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不断升华应是数学命题考试所追求的目标之一。要达成这一目标,最重要的策略就是把数学命题放在学生人格发展的高度,结合鲜活的教学材料,在一定程度上给原本单一、冷漠的试题注入人文的血液。

例如,可以将呆板枯燥的选择题、判断题的名称改为体现人文关怀的导语:选择题改为“快乐a、B、C”,判断题改为“当回裁判员”,等等。这些导语不仅能让人一眼看出是什么题型,而且还能让学生在这些导语中充满自信。另外,还可以在试卷的开头送上一段热情洋溢的卷首语,结尾用商量的口吻写上结束语,使整个考试过程变成学生一次愉快的经历。

一张成功的试卷,必定有它体现人文思想的地方。落实在具体的考试内容中,人文思想往往也随处可见。

例如,填空:据相关资料记载,有80项中国产品居世界第一,其色电视机40930000台,读作()台;电话机10320000部,把它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亿部。(本填空题通过了解中国的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上的排名,考查了学生在具体的人文环境中对数的认识和数的改写。)

选择题:世界上第一个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的数学家是()。①祖冲之②华罗庚③陈景润(这道题是对常识性数学史的考查,且考查的题型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而不是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符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人文教育又蕴涵其中,恰到好处。)

2.关注差异——使试题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学生学习和生活经验存在着多样性,学生的认知水平也不是整齐划一的。为此,在试题的编制上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差异和多样性,尽可能体现试题的可选择性,设计出难易不同的测试题。

例如,体育老师要添置一些体育活动用品,他共带了120元钱。在商店里老师了解到:足球每只36元;篮球每只比足球便宜8元;羽毛球每只4元;跳绳每根3元;实心球每只9元。

(1)下面两个问题你可以任意选择其中一个进行回答,如果两个问题你都能解决,那就请你把它们都解答出来。相信你一定能行!

①如果买一只足球和一只篮球,老师一共要付多少钱?

②如果花50元钱买实心球,最多可以买几只?

(2)根据以上信息,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在本试题设计上,努力改变了传统命题考试中“千人一面”的做法,为不同的学生提供有差异的试题,给了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和自主性。

3.关注生活——使数学内容焕发应用气息

数学源于生活,每一道习题总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蓝本。在命题考试时,一旦把习题与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更易激发学生智慧的火花。

例如,学校组织春游,小明和小刚各带了若干元零花钱。回校后,两人交流花了多少钱。小明说:“我用了一半,还剩7.5元。”小刚想了想,说:“我也用去了一半,不过剩下的比你原来带去的钱少5元。”请你根据两人的对话,列式计算出小刚带了多少元钱。

上面的问题采用对话情景的形式呈现,让学生感觉像生活中的交流、倾听,容易给学生一种亲切感、熟悉感,更能培养学生捕捉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又如,填空题:

(1)我的体重大约是()千克。

(2)我们数学课本的封面面积大约是()平方厘米。

(3)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计量单位:

①一节课有40()。

②一种保温瓶的容量是2()。

③小学运动会上,小东跑60米用了9()。

判断题:9时30分时,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是直角。()

上述问题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既熟悉、又亲切。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有利于引导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利于学生从自己身边的情境中看到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关注开放——使试题满足创新探究

命题考试应多设计一些答案丰富的开放性问题,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答。

例如,填空题:

(1)(四年级)98000≈10万,中可以填()。

(2)(五年级)()和9是互质数,他们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3)(六年级)()÷()=()=()/()=()%=()成。

(4)(六年级)重阳节前,黄老师到商店买了6盒同样的营养品,准备送给退休教师。这种营养品纸盒的长、宽、高分别是48厘米、36厘米、8厘米。现在要把它们包装好,想一想,共有几种不同的包装方法?你认为哪种包装方法比较好,为什么?

开放题的解答,有利于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从多角度用多种思维方法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给了学生更大的空间,提高了命题的价值。

二、怎样考——关注数学命题考试的形式

一提到考试,我们往往会联想到把学生封闭起来,教师严格看管,严肃评卷。其实这不利于学生将知识整合并应用于实践,不利于发挥评价与考试的发展。事实上,命题考试除书面测试外,也可以进行口试、实践研究、开卷操作等形式,从而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体验成功,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

1.开卷操作考评

过去的考试多注重书面考试,造成教师在教学时过分重视知识的教学,忽视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课标的新理念下,我们可根据教材的教学目标,适当开放考试空间,设置一些开卷操作题目,让学生广泛参与操作实践。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抽象的内容化难为易,而且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

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内容,以往单用试卷考查,有的学生可得一百分,而实际应用能力差,对生活实际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及其体积和表面积缺乏实际计算能力,特别是缺乏估算能力。因此,可以改变只用一张试卷考查的方法,发给每个学生两张铅画纸,让学生按下列要求动手操作。

(1)制作:①做一个长6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的长方体纸盒;②做一个棱长0.3分米的无盖的正方体纸盒;

(2)计算:分别计算这两个纸盒的表面积和体积;

(3)应用:将正方体纸盒里装满黄沙,再倒入长方体纸盒中,求长方体纸盒中的沙的高是多少。

学生饶有兴趣地量一量、画一画、剪一剪、粘一粘、算一算,人人认真操作。这样的考查,不仅能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更能了解学生应用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又如,“平均步长”的内容,可以先让学生猜测自己的“平均步长”大概有多长,然后用卷尺量出自己的“平均步长”,最后让学生在校园里通过自己的“平均步长”大概测量一下操场或者教室的长、宽等。通过一系列的自身实践考查学生对“平均步长”的理解程度,以及运用“平均步长”的知识解决一些测量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开卷操作测试既能反映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能力,又能反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反过来又促进了学生应用数学意识的提高。

2.综合实践活动考评

以往的考试通常是纸上谈兵式的考试,一纸定成败,考试内容又往往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缺乏对学生情感的关注,缺乏对学生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关注。事实上,针对某些特定的学习内容,我们可以采取综合实践活动式的考评方法。

例如,学习统计图表知识后,统计单元的内容可以不进行试卷考评,而是把考试内容先告诉学生:根据要求制作一份统计图表,并于一周内上交。

统计内容:可以是发生在身边的学习、生活中的事。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最值得研究的问题,将调查的数据整理后绘制成统计图表。如一周内生活小区中扔弃垃圾袋的情况,一周内我们家的开支情况,等等。

统计形式:调查数据可以小组合作,绘制图表个人独立完成,可以用手工制作,也可以是电脑绘制。

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式的“考试”,不但能考查学生对统计单元所学的“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根据实际情况绘制图表”的实践和掌握情况,检验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考试的全过程,这是单纯的书面考试形式所不能达到的。

3.口试、面试考评

作为常用的纸笔考试评价,可以看出学生对“双基”的掌握情况,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出学生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方面的素质,但纸笔考试的局限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在笔试中,学生有些想法、有些创意无法用书面表达,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不到体现,教师也无法从试卷中看出学生的思考过程。口试、面试恰恰可以弥补笔试的缺陷。

在小学阶段,很多内容可以通过口试、面试进行测评,如学生的口算能力测评。口算题安排在试卷中考查,学生常会“以笔代口”,因此适宜面试。此外,简便计算题也可安排口试内容,以避免学生花过多的时间书写简算过程。

此外,也可以针对数学中的概念题、图形题、解决问题等,通过说意义、答过程、讲算理、提条件、补问题等方式进行口试或面试考评。例如,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作平行线;要求学生动手剪拼,用多种方法求三角形面积;等等。又如,要求学生看图说意(如下图),不要求列式解答,教师将根据学生说的过程,通过其理解掌握的程度及语言表达的情况评定星级或等级。

这样的测试不仅反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过程,同时也反映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当然,考虑到口试面试比较费时,工作量大,也可以请班上部分“学优生”协助教师完成这项工作,这不仅有利于节省时间,也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

三、怎样处理考试结果——关注命题考试结果的评价

小学数学命题考试结果的评价,应以发展性评价为主,淡化甄别功能,充分发挥命题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使数学考试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持续学习数学能力的手段。

1.给学生提供“二次评价”的机会

每次考试,有的学生往往认为自己的学习水平没有正常发挥,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提高自己,树立学生的自信,特别是学困生,我们可以建立二次检测制度,允许学生提出二次考试,以两次成绩中较好的一次作为最终成绩,从而减轻部分学生的心理压力。

2.考试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行多元评价

在对待数学考试结果时,应从过分关注考试结果逐步转向与过程评价相结合,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

(1)与日常作业分析评价相结合

作业分析评价是教师了解并掌握学生平时学习效果、学习态度最常用和有效的评价方式。在进行考试评价的同时,应及时结合日常作业评价,从而综合评定一个学生的成绩。

为了操作上的方便,可以根据学生作业正确率的高低,按时认真完成作业的情况等,在学生的日常作业本上分别给予1或2颗小五角星,作为日常评价的依据。比如说有一位学生平时作业质量很高,作业本上有许多五角星,但在考试的时候却考得不够理想,那么教师会参照他的五角星数量给出较高的评价;相反,如果这位学生平时作业常常出错,很少得到五角星,即使考试考到了满分,教师也会在总体评价中给予相应的扣分。这样做的导向作用是使学生和家长不再只关注考试,体现了评价的过程性,并将评价融入日常教学中,做到教评相长。

(2)与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相结合

建立成长记录袋能有效地记录命题考试所测验不出的内容。要求学生建立数学学习成长记录袋,把平时的得意之作一一放入成长记录袋中。如:①好的作业;②典型的学习作品;③考试试卷;④其他(如同学赠言,家长、教师寄语,作业评语,学期评语,自己愿意保留的作业,获奖证书,等等)。从而使教师通过成长记录袋,更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避免单一的考试评价的片面性。

(3)与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相结合

小学数学考评的主要目的,在于学生的发展,不是为了用单一的数学考试把学生分成等级。因此,从为了学生发展这个目标出发,在数学考试评价时,还应及时结合学生的数学课堂表现,如评价学生是否认真听讲、善于独立思考、积极发言、大胆质疑、积极参加小组讨论交流、主动与人合作、耐心倾听别人的发言、具有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等,并把以上内容制成课堂观察记录表,在相应的栏目作上标记,作为数学考试评价的补充。

小学数学考试总结篇8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新建本科院校的特点,就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考核方式改革的指导原则及我校(福建工程学院)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证券投资学》与全校性数学类公共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两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的实践探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认为考核方式的改革对于提高教与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1.引言

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评价教学质量和衡量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途径和尺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现今的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式”培养过渡到“大众化”培养,这一指导思想的变化使得高等教育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也要与时俱进。但是事实上,目前很多高校的课程考核方法还是与“精英式”培养背景下的考核方法没有太大的变化。这必然会与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不相适应[1-2]。

然而,对于近几年成立的新建本科院校来说,由于其培养的目标主要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行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对于其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是否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是否具有较好的运用知识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3]。为了培养这样的应用型人才,必须从课堂教学,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改革开始,引导人才的培养向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方向发展。因此,只有不断创新考核手段和考核方法,真正使考核成为提高教学质量、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成为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有力激励手段。

2.现有课程考核方式的现状分析

2.1重知识轻能力的考核内容

由于对于新建本科院校的许多专业来说,由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目前大学课程的考核内容大多数根据考试大纲,局限于上课教材范围的基本知识和结题能力,是对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的考查,按照各章节的知识点分别布题,客观性试题比例大,而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述题,特别是结合实际的分析论述题少,从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个人特长及创新能力的考察,引导学生死读教材,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有限的课本知识里,打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造成了学生阅读范围、知识覆盖面狭窄[4-5]。

2.2重笔试轻实践性考查

目前许多考核方式都是基于课本知识为核心的闭卷或开卷的笔试考试,形式单一,较死板,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2.3考核效果难以客观体现教学水平与学生素质能力

由于目前的考试多以课本知识为基础,以笔试的内容进行测试。然而不同的教师出的试卷的试题的难易程度、考核的知识点等不同。另一方面,在批改试卷时,不同的教师的给分标准也不尽相同。因此这样就造成仅从试卷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是不科学的。也就造成了单一的课程考试的弊端。

3.我校部分数学类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实践

福建工程学院是一所新建的地方性本科院校,我校数理系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在学校鼓励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精神指导下,大力推进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分别在全校性数学类公共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以及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证券投资学》等课程进行了考核方式的改革。

3.1考核方式改革的指导原则

3.1.1主体性原则

教师的考核方式的改革要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考核的各个环节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创新性和积极性。弱化授课教师的主观性。利用有限的资源为学生创造思考、实践的平台,引导学生积极第参与课程的全面性、外延性与扩张性和主动性地学习。

3.1.2过程性原则

要将原有课程考核单一、片面地以笔试为标准的唯一的评价体系,将课程的考核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在平时的课堂学习过程中也要通过课程小论文等形式与考核结果挂钩。建立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强化、提高和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要将考核作为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的一个手段。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能力、协作精神和职业意识。使考核不仅是体现成绩的手段,更是探求和掌握知识技能的途径与方法。

另外,在考核方式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具有连续性和可操作性,要能稳步提高学生的成绩。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改革后的考核方式应该具有可推广性,适用于其他数学类公共基础课的考核方式改革。

总之,考核方式的改革是尝试性的一项工作,是本课程建设中的一项创新,要本着先试先行、边试边改、循序渐进、持续改善的原则。

3.2《证券投资学》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考核方式改革的实践

3.2.1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证券投资学》的考核方式改革

《证券投资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金融信息分析方向的一门重要的方向专业课,同时又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尤为重要,对于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拓宽知识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这门课程的改革从课堂教学开始,在上课伊始,便布置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在模拟炒股网站开通模拟炒股账号,一人一账号,设置同样的投资本金。开始为期一个学期的炒股投资。然后到期末对每个同学的炒股业绩进行排序评价,给出一个实践成绩。这个实践成绩占期末综合成绩的20%。平时课堂表现及学习态度等占期末综合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60%。这种改革改变了以往单一的卷面考试的方式,以模拟炒股为平台,让学生达到现学现用、活学活用的效果,及时消化课堂学习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有改变了以笔试成绩定高低而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新的考核方式经过几个学期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试验,该考核模式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得到学生的欢迎和认同。

3.2.2我校数学类全校性公共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考核方式改革实践

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我们认识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实际应用性很强的公共数学课程,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讲方法又讲动手能力。在经过充分地研讨和论证后,也开展了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改革,具体的改革方案如下:

(1)考核总成绩包括三部分:期末考试占60%、课程学习总结或者小论文占20%、平时成绩(作业及出勤情况)占20%。

(2)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及创新性,课程学习总结或者小论文原则上不指定题目,由学生自选题目(与课程相关)。

(3)课程学习总结或者小论文采用本课程统一的评分标准给分,尽量减少不同的教师给出成绩的差异。

(4)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扩大课程知识面,课程学习总结在学期初就由任课教师布置给学生,希望结合专业与本课程的联系,或者结合课程的某个知识点的应用性撰写课程学习总结或者学习报告。

3.3改革成效分析

3.3.1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程及格率

在充分的调研和研讨后,我们认为课程考核改革要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又能稳步地提高及格率。因此,我校两门课程的考核改革内容主要体现在考核成绩的构成以及试卷内容的改革上,其中考核总成绩包括三部分:期末考试占60%、课程学习总结或者小论文占或者模拟炒股20%、平时成绩(作业及出勤情况)占20%。

在撰写课程总结(报告)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查阅一定量的相关文献和参考资料,这些学习和研究一方面是课堂教学的有意补充和课堂知识的扩充,另一方面又极大地训练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精神。

比如对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来说,某次本科《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期末考试的平均成绩为74.72,与往年相比更加接近期望值,总体来说,学生成绩也较理想,70分到89分占总数的47.4%较去年有所提高,分数的整体分布更趋合理,有中间高两边低的分布形态,各个题的区分度也有所提高。综合评定及格率达到93.9%,比去年提高3.5个百分点。

3.3.2促进任课教师课堂教学改革

在前文的论述中谈到,课程考核改革的原则是注重过程性,就是将考核贯穿于课堂教学李,要求认可教师要花精力备新课,要及时总结每节课的效果,改善下一节课的课堂内容。

课程考核改革力求将学生对于期末考试的压力转化为平时课堂学习的主管能动力。比如《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试题是结合本课程教学改革进行考核方式改革的首次命题,命题方式在原来传统的命题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性的尝试,主要体现在该试卷除了标准题、计算题和证明题三大类之外,还增加了开放性的主观论述题,但分值不大,只有5分,体现循序渐进的改革指导思想,试题不仅内容符合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而且各考点兼顾大部分学生的具体情况,切入点容易,突出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没有怪题和难度大的题,计算量较少,题量适中,其中的论述题不仅能考查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整体认知程度,而且由于答题的内容的开放度和自由度较大,能更好地从学生的答题中反馈出更多的教学中的长处和不足的信息,以用于促进进一步的课堂等教学改革。

4.结语

课程考核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根据学校及学科专业的特点,持续不断地创新课程考核方式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途径和保证。本文所论及的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从试卷成绩分布及综合评定的及格率,以及学生的反馈情况看,新的改革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该考核方式改革开启了我校数学专业及公共课考核方式改革的先河,我们将深入总结、分析和研讨本次考核方式改革的经验和不足,广泛听取任课教师及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持续改善《证券投资学》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改革,努力将所教的课程建设成学生能学,学生爱学;老师能教,老师爱教的精品课程。并将以点带面地逐步推广到其它课程的改革中。

参考文献:

[1]单伟等,概率统计课程改革与实践,高教理论与实践[j],2009.3

[2]谭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达成与课程考核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8).

[3]耿洁.构建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框架设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31).

小学数学考试总结篇9

期中考试不是学习的终点站,而是学习的维修站,也是学习的加油站,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学期中考试后国旗下讲话稿,仅供参考。

小学期中考试后国旗下讲话稿(一):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在刚进行完的期中考试中,我们秉承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诚信,可以感受到我们学校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严于律己,考出自己的真实水平,维持了考试的公正性。

期中考试作为一种阶段性的重要测试,对同学们发现学习中的不足,及时回顾平日学习中的疑难点,重新对遗漏或不牢固的知识进行掌握,合理改进学习方法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期中考试其严肃性公正性必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而我们也要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今后的各类考试中去。

期中考试结束后,难免会出现“几人欢喜几人愁”的现象。然而,我们应该知道考试仅是一次让我们清楚看待自己,正确评估自己的机会,对于成绩优异的同学应继续保持,争取更大的突破;对于发挥不佳的同学则更需要努力,积极请教老师和同学,提高学习效率,完善自己的学习。

同学们,知识的海洋是无尽头的,我们能做的则是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中去,使自己的眼界更宽阔,让自己的思维更活跃。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要有付出,其过程就是一笔无法用特质来衡量的财富。同学们,昂首挺胸吧,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扬长避短,继续发扬“从严求实”的校风,相信自己,相信未来,梦想绝非只是梦想!

小学期中考试后国旗下讲话稿(二):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紧张的期中考试已落下了帷幕,优异的成绩见证了同学们的不懈努力,也见证了老师们的辛勤的工作。我们为你们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而感到高兴,也为自己付出的劳动有所收获而感到欣慰。正所谓:一份耕耘,一分收获。今天我讲的主题是《在总结中提高,在反思中前行》

同学刚刚经历了本学期的期中考试,在这里我提醒同学们不能忘了总结与反思,因为通过反思,大家才可以发现平时学习上的不足与缺陷。考试就像捕鱼,每一次考试你都会发现渔网上的漏洞,只有经过一次次的修补,一次次的捕捞,在期末考试或者直到小学毕业考试的时候,你们的知识与能力编成的渔网才会是牢不可破的。考试已经结束,但是考试的总结分析工作刚刚开始,下面我就期中考试的总结工作提如下建议。

一、调整心态,正确面对考试结果

其实,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有学好的愿望,都希望自己品学兼优,得到老师的器重,同学们的羡慕。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一方面,要记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每次考试之后,在我们同学中总有一批表现突出的。这些同学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成功的经验对你很重要,应诚恳地向他们请教。另一方面,有的同学考试不理想,就心灰意冷,这是不可取的。其实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期中考试是暴露问题的最佳时刻,成绩不理想的背后是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错误,立即采取措施加以改正,必然会带来学习的提高,那么这次的不理想就是下一次提高的催化剂。这一次的失败就成了下一次成功的因素。为此,我们要正确面对考试成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二、注重错题积累,认真分析考试过程

人们都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可是我们都知道,并不是每一次失败之后都会出现成功。而这里的关键就在于你失败之后有没有总结教训,改正错误。对于试卷上出现的错题我们应该仔细归类,比如粗心马虎、审题不严、概念不清、基本技能不过关、过程不完整等等,慢慢地,你就会发现自己真正的弱项,也就能找到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所以对每次考试中出错的题应重点标注并归类保存。

考试就是考习惯,通过分析,考试中因为没有掌握考试技巧丢掉的分数大大多于自己不会做题的分数。而几乎每次考试都犯同样的错误。比如说:书写不规范,算错简单数字,时间安排不合理等等,我们要把这些问题总结出来,并有计划的在平时的学习中进行改正和调整,最大程度的降低考试的失误率。

三、勤出智慧,积极面对

同学们的智力相差无几,但学习成绩却差距悬殊,原因就在于有的同学经不住时间的考验,碰到一点困难就退却了,时间一长就放松了。期中考试已经结束,一次考试并不是句号,更不是人生的全部。我们要从暂时的喜悦中走出来,从暂时的沮丧中走出来,化整为零,及时调整自己,为下一次考试早作准备。有这样一句话:"在人生的道路上,想哭就哭,想笑就笑吧,只是别忘了赶路"。同学们,期中,是一个盘点的季节,也是一个全新的起点。我坚信,你们的童年时光会因你们的不懈努力而绚烂,老师和家长会因你们的健康成长而感到欣慰和自豪,学校会因为你们所取得的成绩而增光添彩。不勤奋,理想永远是梦想、是幻想。但勤奋并非只是简单的忙忙碌碌,更需要科学的学习方法。有的同学终日忙碌,却没有取得明显的进步,我想,也许是因为缺少科学的学习方法,还未认识到自己学习中的“短处”,课前不预习,抓不住关键的课堂学习环节,重作业轻复习,忽视学习规律的总结和学习方法的琢磨,学习在高耗和低效中进行。所以,我提醒同学们在期中考试结束后,一定要反思自己学习上的“短处”,力求一份耕耘两份收获!

各位同学,期中考试不是学习的终点站,而是学习的维修站,也是学习的加油站,通过期中考试的诊断,我们要找到信心,找到差距,总结出经验和方法,再加一把劲,进一步激发拼搏意识,进一步掀起努力的高潮。这次考好的同学,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次成绩不理想的同学,要以身边考好的同学为榜样,顽强拼搏,奋起直追。

同学们,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吧!谢谢大家!

小学期中考试后国旗下讲话稿(三):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期中考试已经结束,大家都非常关心自己的考试成绩。一次考试,可以检测、衡量我们一段时间的学习效果,能发现我们平时学习上的不足与缺陷,考试就像捕鱼,每一次考试都会发现鱼网上的漏洞,只有经过一次次的修补,一次次的捕捞,我们用知识与能力编成的鱼网,才会是牢不可破的,也才能保证我们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那么如何对我们的考试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反思呢?

首先,要对考试中的失误或错误进行认真分析,反思自己平时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功一定有成功的方法,失败也肯定有失败的原因。有两点是可以肯:第一,“态度决定一切”,如果你在考试中,记忆性知识的题目失分过多,这起码是你时间投入不足。第二,“细节决定成败”,如果考试中你总是书写时丢三拉四,显然是你平时就缺乏专注的习惯。

另外,不管这次考试满意与否,我们每位同学都要设立新的起点,确立新的学习目标。如果这次考得好,我们要继续坚定信心,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认真地态度投入到学习中去,;即使这次考试考得不好,要静下心来重新找到自己的新起点,而后奋斗、前进。对待学习,我们要坚持不懈,要有滴水穿石的毅力。

小学数学考试总结篇10

1.1考试总分及各类型题目的得分情况:由表1可见,本次考试最高分97分,最低分42分,平均分(73.33±11.54);名词解释题满分30分,最高分30分,最低分13分,平均分(24.00±3.12);单项选择题满分40分,最高分40分,最低分16分,平均分(30.68±4.63);简答题满分30分,最高分27分,最低分8分,平均分(18.65±4.43)。

1.2正态性检验和频数分布:KS分布的拟合优度检验结果为Z=1.231,p>0.05,表明407位学生考试成绩符合正态分布。由成绩分布图1可见,407位学生考试成绩的频数分布为40~44分2人,45~49分4人,50~54分20人,55~59分31人,60~64分41人,65~69分51人,70~74分73人,75~79分53人,80~84分60人,85~89分42人,90~94分21人,95~99分9人,学生成绩的拟合曲线呈现出典型的正态分布。

1.3试卷的质量

1.3.1效度:按照病理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授课教师根据上课内容组织命题,构建完整的病理学试题库,教学秘书根据知识点的覆盖面从试题库中选择考题。选择题采用单项选择题(5个选项),主观题由教学组共同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并进行复核,本试卷中每个题目均能反映一个知识点,该试卷具有很高的效度。

1.3.2难度p:由表2可见,试卷总体难度为0.733,名词解释题、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难度系数分别为0.8、0.767(校正0.709)和0.622,名词解释题难度最小,简答题难度最大。

1.3.3区分度D:由表2可见,试卷总体区分度为0.566,名词解释题、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区分度分别为0.902、0.970和0.955,且各题型与试卷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的p值均<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1.3.4信度α:由表2可见,试卷总体信度为0.927,名词解释题、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信度分别为0.866、0.797和0.809。

2讨论

2.1试卷的一般情况:根据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病理学》第8版(李玉林主编)制定教学大纲,授课老师按照授课内容构建病理学试题库,依据与以往试卷重复率不超过25%的要求从试题库中选题。该试卷注重考核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掌握基础知识情况,基本涵盖了授课主要内容。考试时间2h,学生基本能做到按时交卷,主要集中在考试结束前30min内,考试时间安排合理。

2.2学生成绩分布:单样本KS检验是检验实验数据的分布是不是符合一个理论的已知分布,结果显示,Z=1.231,p=0.096>0.05,结果表明考试成绩分布服从正态分布。此外,学生成绩分布图的拟合曲线也表明学生考试成绩呈典型正态分布。

2.3试卷的质量:本文从效度、难度、区分度和信度4个方面进行了试卷分析。效度即有效性,是指考试所测量到的结果反映所想要考察内容的程度,能否有效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本试卷的出题原则和改卷标准均显示其具有很高的效度。难度是试题的难易程度,是衡量试题质量的主要指标之一,以得分率作为难度系数p,试题难则p值小,试题易则p值大,并以0.6~0.8较合适。

在本次试卷中,名词解释题(p=0.8)的难度较低,简答题(p=0.622)的难度较大,所有类型的题目以及试卷总体难度均在0.6~0.8,符合出卷要求。名词解释题属于记忆性的知识点,容易得到较高分数;简答题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联系临床、综合解析的能力,学生在该题型中得分较低,存在答题不够严密、逻辑性较差、抓不住重点等问题,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区分度D即题目的鉴别力,指考试试题能多大程度上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区分开来,以学生在某题上的得分与考试总分间的相关系数作为该题区分度,优良的试题区分度一般在0.4~1.0。在本次试卷中,各题型和整卷的区分度较为优良,且各题型与试卷整体的相关系数均有显著意义(p<0.01),表明各题型均能很好地区分考生的能力。信度α是指考试试题的可信程度,表明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稳定性及可靠性。对于期末考试来说,α值在0.5以上即符合要求,本试卷的各类型题目和整卷的信度均在0.5以上,表示考试结果稳定、可靠。综上所述,本次期末考试试卷的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考试结果可信度高,说明试卷质量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