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4:09:20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1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练习六中有这么一道题:

(见题图)这个颁奖台是由3个长方体合并而成的。它的前后两面涂上黄色油漆,其他露出来的面涂红色油漆。涂黄色油漆和红色油漆的面积各是多少(题图说明:这三个长方体颁奖台紧靠着,且中间的1号颁奖台最高,左边的2号颁奖台次之,右边的3号颁奖台最低。在1号颁奖台的正面靠近这个长方形面的左边竖直边线的右侧中下方标注“65cm”字样,同时在这条边线上面一小部分的左侧标注“10cm”字样,而在图中还有五处标注“40cm”字样,表明这三个长方体的下底面都是边长为40cm的正方形,以及3号颁奖台的右面也是一个边长为40cm的正方形。)?

学生自主解答后,我发现大体有两种不同的答案,其一是这样的——

涂黄色油漆的面积:

[﹙65-10﹚×40+65×40+40×40]×2

其计算结果为12800平方厘米;

涂红色油漆的面积:

65×40×2+40×3×40

其计算结果为10000平方厘米。

而另一种情况则是——

涂黄色油漆的面积:

[65×40+﹙65+10﹚×40+40×40]×2

其计算结果为14400平方厘米;

涂红色油漆的面积:

﹙65+10﹚×40×2+40×3×40

其计算结果为10800平方厘米。

学生的解题思路大致相同,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两种不同的结果呢?对此,我组织、指导学生进行了探究。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大家发现了两种解法的差别在于1号颁奖台的高的取值不同,即一种解法的取值为65厘米,另一种解法的取值为75厘米。由于题图中明确标注了40厘米、65厘米及10厘米等数值,则可以从中对三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取值,而正常情况下这几个量(已知条件)的取值在图中可以很容易得出来,为什么会有学生产生误解呢?到底哪种取值是正确的?通过讨论、探究,最后大家一致认为1号颁奖台的高为65厘米。

学生甲:如果2号颁奖台的高是65厘米,那么原题的图中就应该把“65厘米”字样标在2号颁奖台的左边,所以根据“65cm”字样标注在1号颁奖台的正面上,我认为65厘米是给出的1号颁奖台的高。

学生乙:我观察到1号颁奖台正面左边的这条棱被分成两条线段,上面较小的部分是10厘米,而从图中可以明显地看出下面较大的部分则为65厘米长,而这两个数字都是标注在这两条线段附近的,所以1号颁奖台的高就是10厘米与65厘米之和,即75厘米。

师:既然同学们对题图中已知数值的读取存在分歧,现在我就给大家一个科学的解释——我们可以把题图理解成是由实际的颁奖台按一定的比例缩小而形成的,这就要有一个缩小的“尺子”,我们把它称之为“比例尺”,而在同一个图中,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一定的,那么同学们就来求一下图中有关线段在不同取值情况下的这个“比”如何?

听了我的说法,同学们跃跃欲试,纷纷行动起来。

经过同学们的测量、计算、比较,最后证实了1号颁奖台的高为65厘米。

对于一道数学题的解答,似乎大可不必如此“兴师动众”,而课后想起来,我的这种做法并非“小题大做”,而却是“大有益处”的。

1、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2、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3、通过“借题发挥”而把知识向未知领域延伸,不但实现了“比例尺”这项知识的渗透,而且还使学生懂得了“学无止境”的道理。

4、达成了培养学生形成细致而有序的审题习惯这一教学设想。

回顾此例的教学,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不能盲目地、简单地教给学生问题的答案,正如上面的这个问题,如果我只是告诉学生1号颁奖台的高为65厘米,认识不清的学生只要照做就可以了,那么仍会有学生感到不解,甚至还可能依然坚持自己的看法而一头雾水。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2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6~97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七的第1~3题。

教具、学具准备

媒体课件,师生共同准备13根小棒。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瞧,(出示仪仗队图)伴随着嘹亮的歌声,我们班的小朋友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进了运动场。比赛开始了,看运动场上多热闹哇(出示主题图)!跑道上正在进行二年级的60米跑决赛,运动场的中央还进行着跳绳、踢毽和跳远等比赛项目。在操场四周的看台上,同学们正在为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加油。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以学生亲身经历的运动会为切入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例1

1.组织学生讨论“还有多少盒?”的问题。

a.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b.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屏幕上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

点数出结果。(逐盒闪烁)

从9接着数。(先9盒一起闪动,再逐一闪动外面4盒。)

从4接着数。(先4盒一起闪动,再逐一闪动箱内9盒。)

推算出结果。10加4等于14,9比10少1,所以9加4等于13。

用“凑十法”计算出结果。(课件显示放进箱内1盒的动作。)

[通过让学生小组合作,主动探索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打破了以往“凑十法”的惟一思路,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精神。]

c.理解“凑十法”。

组织摆小棒。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

[让学生人人动手摆一摆,边实际操作,边对照算式进行计算,使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和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

d.以“你喜欢哪种方法”为题组织学生交流。

教师简单总结学生想出的几种方法后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让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后,老师小结:在以后的学习中,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2.解决“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a.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提出问题:“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b.让学生在画面中收集数据。

问:踢毽的和跳远的各有多少人?

c.学生独立列式,并让学生讲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算得数。

[在这里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新课标准中所提倡的新理念。]

3.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尝试提出新问题。

a.收集

信息及数据。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运动场上除了踢毽和跳远之外,还有哪些比赛项目?参加这些项目比赛的各有多少人?

b.小组交流,提出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问: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

c.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从同学们提的问题中选取两个让全班学生进行计算

如:踢毽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

踢毽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全班交流,说一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切实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并体验成功。]

d.小结。

教师提问:仔细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它们的第一个加数是几?(引出课题)

计算9加几的题目有很多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反馈练习

1.练习十七第1题。

a.先说图意,再列式。

b.集体评议,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练习十七第3题。

a.“糖块”图。

b.“蚂蚁抬大青虫”图

结合题目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蚂蚁虽小,但它们团结合作,就能战胜大青虫。对学生渗透团结协作精神。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3

(:80分)姓名_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填空。

1、五百零三万七千写作(),7295300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约是()万。

2、1小时15分=()小时5.05公顷=()平方米

3、在1.66,1.6,1.7%和3/4中,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4、在比例尺1:3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地到B地的距离是3.5厘米,则a地到B地的实际距离是()。

5、甲乙两数的和是28,甲与乙的比是3:4,乙数是(),甲乙两数的差是()。

6、一个两位小数,若去掉它的小数点,得到的新数比原数多47.52。这个两位小数是()。

7、a、B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8、小红把2000元存入银行,存期一年,年利率为2.68%,利息税是5%,那么到期时可得利息()元。

9、在边长为a厘米的正方形上剪下一个的圆,这个圆与正方形的周长比是()。

10、一种铁丝1/2米重1/3千克,这种铁丝1米重()千克,1千克长()米。

11、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已知圆柱的高是12厘米,圆锥的高是()。

12、已知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是最小的合数,一个内项是5/6,另一个内项是()。

13、一辆汽车从a城到B城,去时每小时行30千米,返回时每小时行25千米。去时和返回时的速度比是(),在相同的时间里,行的路程比是(),往返aB两城所需要的时间比是()。

二、判断。

1、小数都比整数小。()

2、把一根长为1米的绳子分成5段,每段长1/5米。()

3、甲数的1/4等于乙数的1/6,则甲乙两数之比为2:3。()

4、任何一个质数加上1,必定是合数。()

5、半径为2厘米的加,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三、选择。

1、2009年第一季度与第二季度的天数相比是()

a、第一季度多一天B、天数相等C、第二季度多1天

2、一个三角形最小的锐角是50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a、钝角B、直角C、锐角

3、一件商品先涨价5%,后又降价5%,则()

a、现价比原价低B、现价比原价高C、现价和原价一样

4、把12.5%后的%去掉,这个数()

a、扩大到原来的100倍B、缩小原来的1/100C、大小不变

5、孙爷爷今年a岁,张伯伯今年(a-20)岁,过X年后,他们相差()岁。

a、20B、X+20C、X-20

6、在一条线段中间另有6个点,则这8个点可以构成()条线段。

a、21B、28C、36

四、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4、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五、综合运用。

1、甲乙两个商场出售洗衣机,一月份甲商场共售出980台,比乙商场多售出1/6,甲商场比乙商场多售出多少台?

2、农机厂计划生产800台,平均每天生产44台,生产了10天,余下的任务要求8天完成,平均每天要生产多少台?

3、一间教室要用方砖铺地。用边长是3分米的正方形方砖,需要960块,如果改用边长为2分米的正方形方砖,需要多少块?(用比例解)

4、一个长为12厘米的长方形的面积比边长是12厘米的正方形面积少36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宽是多少厘米?

5、六年级三个班植树,任务分配是:甲班要植三个班植树总棵树的40%,乙、丙两班植树的棵树的比是4:3,当甲班植树200棵时,正好完成三个班植树总棵树的2/7。丙班植树多少棵?

6、请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月份收入和支出相差最小。9月份收入和支出相差()万元。全年实际收入()万元。平均每月支出()万元。你还获得了哪些信息?

2013-2014学年小升初数学试题答案

一、填空(每一空1分,共20分)。

二、判断(每小题1分,共5分)。

1、×2、×3、√4、×5、×

三、选择(每小题2分,共12分)。

1、C2、C3、a4、a5、a6、C

四、计算(9+8+12+3+2)

1、直接写出得数(每小题1分,共9分)。

2、求X的值(每小题4分,每一步1分,共8分)。

3、能简算的要简算(每小题3分,共12分)。

4、求阴影部分的面积(3分)

6×6÷2

=36÷2

=18(平方厘米)

五、综合运用(5+5+5+5+5+6,共31分)

1、解:设乙商场售出X台

6、(1)(4)

(2)(30)

(3)(740)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4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基础巩固

1.作∠aoB的平分线oC,合理的顺序是(

)

①作射线oC;②以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oa于D,交oB于e;③分别以D,e为圆心,大于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aoB内交于点C.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②①

2.三角形中到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

)

a.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B.三条高的交点

C.三条中线的交点

D.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3.如图,∠1=∠2,pDoa,peoB,垂足分别为D,e,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pD=pe

B.oD=oe

C.∠Dpo=∠epo

D.pD=oD

4.如图,在aBC中,∠aCB=90°,Be平分∠aBC,DeaB于点D,如果aC=3

cm,那么ae+De等于(

)

a.2

cm

B.3

cm

C.4

cm

D.5

cm

5.aBC中,∠C=90°,点o为aB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oDBC于D,oeaC于e,oFaB于F,且aB=10

cm,BC=8

cm,aC=6

cm,则点o到三边aB,aC,BC的距离为(

)

a.2

cm,2

cm,2

cm

B.3

cm,3

cm,3

cm

C.4

cm,4

cm,4

cm

D.2

cm,3

cm,5

cm

6.如图所示,∠aoB=60°,CDoa于点D,CeoB于点e,且CD=Ce,则∠DCo=__________.

7.在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32,且BD∶CD=9∶7,则D到aB的距离为_________.

8.点o是aBC内一点,且点o到三边的距离相等,∠a=60°,则∠BoC的度数为__________.

能力提升

9.如图,Bn是∠aBC的平分线,p在Bn上,D,e分别在aB,BC上,∠BDp+∠Bep=180°,且∠BDp,∠Bep都不是直角.求证:pD=pe.

10.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BaC,DeaB于点e,点F在aC上,BD=DF.

(1)求证:CF=eB;

(2)请你判断ae,aF与Be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11.八(1)班同学上数学活动课,利用角尺平分一个角(如图).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aoB是一个任意角,将角尺的直角顶点p介于射线oa,oB之间,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与m,n重合,即pm=pn,过角尺顶点p的射线op就是∠aoB的平分线.

②∠aoB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oB上分别取om=on,将角尺的直角顶点p介于射线oa,oB之间,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与m、n重合,即pm=pn,过角尺顶点p的射线op就是∠aoB的平分线.

(1)方案①、方案②是否可行?若可行,请证明;若不可行,请说明理由.

(2)在方案①pm=pn的情况下,继续移动角尺,同时使pmoa,pnoB.此方案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C

2.D 点拨:由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知,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所以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的是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3.D 点拨: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pe=pD,进而可证peo≌pDo,得oe=oD,∠Dpo=∠epo,但pD=oD是错误的.

4.B 点拨:

因为Be平分∠aBC,∠aCB=90°,DeaB于点D,所以De=eC,那么ae+De=ae+eC=aC=3

cm.

5.B 点拨:因为点o为aB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oDBC于D,oeaC于e,oFaB于F,所以设点o到三边aB,aC,BC的距离为x

cm,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解得x=2(cm).

6.60° 点拨:因为CDoa于点D,CeoB于点e,且CD=Ce,所以oC为∠aoB的平分线,所以∠aoC=30°,所以∠DCo=60°.

7.14 点拨:设BD=9x,CD=7x,所以9x+7x=32,解得x=2,所以BD=18,CD=14.aD平分∠BaC交BC于D,则D到aB的距离等于CD=14.

8.120° 点拨:点o到三边的距离相等,所以点o是三个内角的平分线的交点,又因为∠a=60°,所以∠aBC+∠aCB=120°,,

所以∠BoC=180°-60°=120°.

9.证明:过点p分别作pFaB于F,pGBC于G,因为Bn是∠aBC的平分线,所以pF=pG.

又因为∠BDp+∠Bep=180°,∠peG+∠Bep=180°,

所以∠BDp=∠peG.在pFD和pGe中,

pFD≌pGe(aaS),

pD=pe.

10.(1)证明:∠C=90°,DCaC,aD平分∠BaC,DeaB,DC=De,∠DeB=∠C=90°,

在RtDCF与RtDeB中,

RtDCF≌RtDeB(HL),

CF=eB.

(2)解:ae=aF+Be.

理由如下:aD平分∠BaC,∠CaD=∠eaD,

又∠C=∠Dea=90°,

aCD≌aeD(aaS),aC=ae,

由(1)知Be=CF,

aC=aF+CF=aF+Be,即ae=aF+Be.

11.(1)方案①不可行.缺少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方案②可行.

证明:在opm和opn中,

opm≌opn(SSS).

∠aop=∠Bop(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2)解:当∠aoB是直角时,此方案可行.

四边形内角和为360°,又若pmoa,pnoB,

∠omp=∠onp=90°,∠mpn=90°,

∠aoB=90°,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5

数字出版将成为未来出版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在传统出版业数字化转型中,对于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是目前国内编辑出版学专业多是针对传统出版社制订培养方案,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对口就业困难,学科认同度较低,既无法满足传统出版社的人才需求,又跟不上数字出版领域的产业发展。数字出版人才的培养,仅仅依靠出版业现有人才转型是远远不够的,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是培养数字出版人才的主力。

多媒介高度融合的行业背景不断冲击着传统出版业态,在信息传播主体全民化、渠道多元化、形式多样化、受众群体扩大化的全媒体时代,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推进教育平台建设与行业发展同步,整体优化与更新教学内容,使得出版选题学这一实践性的课程知识体系得到合理优化,培养与出版行业衔接、具有整体策划能力的编辑出版专业人才,是解决目前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科规划及就业难题的关键。

总体而言,与我国编辑出版学教育偏重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不同,国外出版学教育注重对经济类、管理类课程的设置。国外编辑出版高等教育不仅注重在本科阶段培育人才,而且注重在研究生阶段培养编辑出版人才,更重视在职培训。相对而言,亚洲一些国家更倾向于认为编辑和出版是对熟练程度要求较高的行业,所以出版社在用人时更看重其所学的专业,而不是对编辑和出版的了解多少。因为编辑和出版方面的知识和技巧是经验性的,在实践工作中可以得到,而某些学科的专业知识却并非可以速成。正因为有此认识,所以在这些国家的大学里,专门设置培养编辑出版人才的专业并不多。

国外课程教学多注重实践性,细分程度很高,涉及出版行业的各个业务环节,如出版策划、编辑、营销、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而国内高校专业课程多以理论性课程为主,课程更偏重语言文字类、文学类、新闻类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专业性不强。

现代出版业作为知识和信息的拥有者,数字传播技术促使它转型为内容的提供者,并且拓展出版空间,从而吸引多种媒体的力量,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不断的产业化使得出版业中人才的构成更复杂,新的技能素养和从业理念变得日益重要,陷于供需尴尬的人才培养模式,编辑出版教育势必不能按照传统书本教育方法培养出版人才。现代编辑出版业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不同环节的从业人员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如何形成、建立一个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科平台?如何通过课堂教学衔接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这些都对教学内容更新与教学方法改革提出要求。

出版策划作为出版优化理论与出版创新劳动实践相结合过程中的产物,在推动出版产业优化升级和优质高效方面,有着独特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出版策划学作为与业界衔接密切的重要实践性课程,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与现代视野的专业人才提供了保证。

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界定新的出版形态,学界、业界往往通过制造概念实现对于现象的认知,于是“概念”层出不穷,却多流于表面,仅作夺人眼球之用,在没有得到清晰界定之时,便已得到普遍性应用。近年来,出版界言必称及“数字出版”、“多媒体出版”、“全媒体出版”等概念化名词,正在冲击着传统观念里“以文教化”、“以文化成”的图书出版行业,“从纸介质出版物向多介质形态出版物的产业转型”已成浩荡之势。

在数字出版环境下,出版选题学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需注重引入最新出版业市场状况,通过讨论性课程探讨出版业运作方式,培养具备出版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以及懂得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出版、印刷和发行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未来编辑出版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在出版选题学的课题教学中做出如下改革:

一、利用案例教学模式,推进专业教材内容的更新。

从广义上讲,案例教学可界定为通过对一个含有问题在内的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围绕核心知识体系组织案例,并通过选取具有典型性、时效性的案例,将学生尽快引入案例情境,从而进行知识点的传输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缩短课题教学与行业实践之间的差距。通过及时更新出版案例,更新学生对专业课程及行业的认知,出版属于内容产业,创新是其不竭的灵魂。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更是为出版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与挑战,面对日新月异的行业,出版策划学课程对于教材的需求更多的不是理论知识的提供,而是行业知识的更新。寻找一本体现创新原则,吸收出版界最新理论成果,反映出版界改革发展最新动向的教材作为课程依托,以此贯穿学期教学的传统模式,在出版策划学这门培养创新性与实践性的课程中并不适用,并且目前国内现有教材建设远未能跟上出版产业的发展。于是要创新高校课题教学模式,在现有基础上,在全媒体背景下,使课堂教学成为融知识讲授、案例教学、小组研讨、模拟出版、网络学习平台搭建于一体的现代教学模式。

二、作为教学方式的模拟出版社,突出媒介融合理念,培养数字出版的综合能力。

参考国内外法学专业广泛采用的模拟法庭这一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方式,研讨在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学中设置模拟出版社的可行性。模拟出版社通过出版选题分析、角色划分、选题策划案提交、选题策划会、文字编辑、三审三教、排版设计、印刷(或电子书制作)、上市销售、宣传营销、数据反馈等出版常规流程模拟出版社。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模拟出版社作为实践性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完成出版社建构、角色设置、选题策划会,最终完成电子书的制作,并利用新媒体进行营销策划的推广。因为纸质书成本较高,电子书成本低,所以更适合日常教学实践,使学生在出版情境中实践出版选题的理念。

三、增设研讨性课程,改进教学方式。

作为编辑出版学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引入出版社选题例会的模式融行动导向教学法与行业模式于一体,通过分组开拓小组研讨性空间,促使学生自由思考与辩论,充分体现案例式、启发式与探究式教学手段。教师针对课程进度确定研讨题目,各小组围绕一个相关问题有意图地开展一个实时集体会议,将大家的思维和智慧集中起来解决问题、发现思考,然后每个小组在汇总陈述之后,通过与其他小组的讨论,形成第二轮研讨,深入洞察问题并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这种教学方式使更多学生参与到教学研讨中,使每位学生都有参与意识,并充满热情地对待课程学习。研究证明,学生间的合作比竞争及各自单独的努力更有效,取得更高的学业成就。作为一门策划类课程,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辨力与创新力,传统课堂教学只能为学生提供教师一个人的观点与视野,而这一行动导向性教学法的引入,使得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观点的提供者,一方面鼓励学生的参与意识,另一方面为彼此视野的开阔提供参考性角度。

四、邀请业内专业人士进入课堂,参与研讨。

行业前辈与学生一起针对出版界热门话题进行讨论,从而使学生对出版行业有更直观、更深入、更真切的认识。

出版选题与策划作为出版工作的第一步,既是整体编辑流程的基础,又是统领整体编辑工作的灵魂。在全媒体背景之下,选题策划与组织成为出版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目前现有教材为数不多,并且仅有的几本教材提供的理论知识相对陈旧,面对此困难,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充分运用案例式、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把全媒体出版、数字出版等新鲜业态带入课堂教学,并且开拓产学研教学,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课程教学空间,使课堂知识与行业现状衔接。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6

7月28日,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法院一审宣判了一起挪用公款案:杭州市教育局原教研员郑子罕犯挪用公款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

案情引起了广泛关注,焦点集中在郑子罕在本案中被指控挪用的款项――教材编写稿酬,到底是个人合法所得,还是代单位收取的公款。

审计爆小金库丑闻

2010年初,杭州市审计局按惯例对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作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审计中发现,市教育局下属事业单位市普教室存在私存和发放账外资金亦即人们常说的小金库问题,牵出了郑子罕涉嫌挪用公款一案。

2010年1月21日,一份《杭州市审计局关于杭州市普通教育教研室等单位违纪违规问题的移送处理书》传到了市教育局,要求市教育局会同市教育纪律检查工作委员会进一步调查处理。

市审计局审计查明,2005年至2008年9月,市普教室以现金形式收取版税后直接用于支付稿酬和职工福利。2008年9月至审计当时,教材版税直接汇入该单位职工赵越的个人工资卡后再提取发放,至当时该卡上尚有版税结余7.5万余元。同时为避免收入入账,市普教室将部分版税收入滞留账外,截至审计日止,尚滞留在出版社未收回的版税达258万余元。且市教育局的其他教研室也存在类似问题,有待进一步查证。

《移送处理书》同时称,审计发现,《中小学信息技术》的8%部分教材版税主要由市普教室教研员郑子罕掌握分配,除该单位职工李伟参与了小学部分稿酬发放外,单位其他人员基本没有参与,该部分版税由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直接汇入郑子罕个人工商银行卡,郑子罕收到上述资金后,除部分用于发放相关编委稿酬外,其余汇入另一张银行卡用于购买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从事个人赢利活动。

《移送处理书》还明确说到,目前审计涉及的郑子罕、李伟稿费仅为2005年至2008年间的收入规模。郑子罕个人账户中个人合法收入与公款有待进一步区分核实,特别是用于投资牟利部分资金。

市审计局认为,郑子罕等个人涉嫌挪用公款,违反了《刑法》和最高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规定,根据《审计法》有关规定移送市教育局。

从稿酬到公款

市教育纪工委随后找郑子罕谈话。一头雾水的郑子罕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保存在银行卡中的稿酬怎么变成了公款?自己将自己的稿酬汇入其他账户理财,又怎会是挪用公款?

原来,市普教室早在2005年新的负责人曹宝龙上任后,在郑子罕等作者不知情的情况下,与出版社签订了另外的出版合同,乙方(著作权人)从郑子罕,被更改成了市普教室。

记者调查获得的资料载明,2005年9月30日,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即后来的市普教室)主任曹宝龙作为甲方代表,与乙方浙江科技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甲方(著作权人)”由之前的郑子罕变身为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合同第十一条约定:乙方出版社以20%的版税率向甲方市普教室支付“报酬”。第二十条双方约定,“本合同版税含甲方的编写稿酬和组织编写费。”合同有效期为3年。

2008年5月,曹宝龙再次以甲方身份与浙江科技出版社签订合同,甲方著作权人变更为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版税仍为20%,其他相应约定也与2005年合同基本一致。

但直到2009年,出版社仍还是将郑子罕的稿酬,在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直接打入其个人银行卡账户。郑子罕认为这是天经地义获取劳动所得,丝毫没有察觉有什么不妥。

面对审计移送书,杭州市教育纪工委给出了郑子罕两条路:承认违纪挪用公款,教育局作党纪政纪处分,不承认,则移送司法。

郑子罕拒绝了承认。由此,教育纪工委将郑子罕事件推入了司法程序。2010年8月11日,郑子罕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此前十余年相安无事

保存在郑子罕账户中的钱到底是稿酬还是公款,要从十几年前谈起。

“出事”前的郑子罕,是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国家教育部特聘专家。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始,曾经长期担任物理教师的郑子罕对电子信息技术发生了浓厚兴趣,逐渐转向了对此门课程的教学研究。1996年,郑子罕从学生家长中了解到,当时在中小学的电脑课中,那些有关电脑程序之类的教学并不适合学生的实际电脑应用,便开始编写信息技术方面的教材。郑子罕妻子邹弘至今记得,那一年,郑子罕在陪护因病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父亲时,仍常伏案于病床床头柜编写讲义,以至于感动了不少医生护士和病友。

郑子罕随后联络召集了杭州多所中学的教学骨干,充实力量编写教学讲义,打印试用,并在其后增删修改逐步完善。这种以一位主要成员召集同行合力做某项事的临时组织,在杭州当地方言中,被称为“凑拢班子”。

这批志同道合的教研员和学校老师持续不断利用业余时间编写讲义,两年后“凑拢班子”终成正果。1998年8月,《信息学基础》一书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成了杭州市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试用教材。

记者在最早版本的该书看到,书的封面,标明该书由“《信息学基础》编写组编”,版权页上署名主编为郑子罕,主审为浙江大学计算机系教授陈增武,编委由倪望跃等杭州十余所中学的老师担任。

邹弘提供了浙江大学出版社作为乙方与甲方郑子罕签订了《图书出版合同》,在甲方一栏特别加括弧注明为“著作权人”郑子罕。作者一栏共有郑子罕、倪望跃、虞国强等十五人。合同第八条明确了“乙方向甲方支付稿酬的方式和标准”,为基本稿酬加印数稿酬的8%。

1999年7月16日,浙江大学出版社再次与郑子罕签订出版合同,第八条支付稿酬的方式和标准改为版税制,稿酬比例仍按图书定价的8%版税率支付。

2000年8月,本书的出版方转到了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书名改为《中学信息技术》。该出版社在作为“乙方(出版者)”与“甲方(著作权人)郑子罕”签订的出版合同中,第十一条明确“乙方采用版税的方式向甲方支付稿酬,版税率8%”。2001年,《中小学信息技术》通过省级审定,成为正式教材,由浙江省新华书店发行。

此后,教材一版再版,并改编演绎出《小学信息技术》等系列教材,出版社不定期将8%版税在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直接打入郑子罕的个人银行卡账户,尔后,由主编郑子罕再根据工作量的多少将稿酬按不同的数目分发给其他作者。

至2009年年底,十余年间,出版社与郑子罕等作者各得其所,相安无事。

罪与非罪之辩

数次退回补充侦查,数次开庭未作判决,郑子罕案审理一波三折。2011年1月13日,该案在下城区法院第一次开庭时,控辩双方对郑子罕的罪与非罪展开了激辩。半年多后的7月28日,法院作出判决:郑子罕被控贪污罪不成立,被控挪用公款罪成立,判处有期徒刑六年。

法院的审理焦点,集中在郑子罕编写教材的工作为职务行为,由此认定涉案款项为公款性质。

控方认为,被告人郑子罕在担任杭州市普教室教研员期间,在组织《中小学信息技术》编写并经手稿费发放工作过程中,利用职务便利,自2004年12月31日至2010年1月7日期间,将浙江科技出版社按照约定支付到被告人郑子罕开户于工商银行的账户中的稿费转入其开户于工商银行的另一账户中,用于个人购买基金进行营利活动,共计挪用稿费人民币84万余元;郑子罕在经手该教材编写稿费发放工作过程中,利用职务便利,采用虚报手段侵吞公款人民币12万余元。根据《刑法》相应规定,构成挪用公款罪、贪污罪,应予数罪并罚。

被告人郑子罕辩称,涉案钱款是其与编书作者个人的稿费而不是公款,其没有贪污的主观故意。

被告辩护人浙江六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一级律师田为郑子罕作无罪辩护。田认为,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相关条文,《中小学信息技术》系列教材的著作权归属于郑子罕等人,它既不是法人作品,也不是职务作品,而是自然人作品,因而8%版税的稿费不是公款。郑子罕的行为不符合挪用公款罪、贪污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法院审理认为,被告人郑子罕以杭州市普教室教研员的身份,组织在校老师编写教材,应视为代表教研室主持编写,代表教研室的单位意志进行创作;教研室支付给编写者的8%报酬包括编写中的开销费用,应视为教研室对教材编写的物质支持;该教材由教研室负责征订并承担相应责任,且参与编写的教师与教研室之间并无劳动雇佣关系,故该教材的著作权应归属于杭州市普教室;包括郑子罕经手发放8%报酬在内的20%的利润均系公款性质。法院认为,被告人郑子罕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挪用公款罪。检察机关指控的罪名成立。

争议:著作权成审计漏洞?

田指出,郑子罕被控挪用公款罪一案最根本的依据,是杭州市审计局的《移送处理书》。然而,被审计单位――杭州市教育局直属事业单位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室(下文简称市普教室)提供的审计资料,是从2005年开始,离本案所涉的教材最初编写时间1996年已有9年,离正式出版的1998年已有7年之久。而按照著作权法的相应规定,著作权从作品完成之时就已形成,归属作者。这直接牵涉在此基础上杭州市审计局作出的审计结果是否准确合法。

有法律专家认为,在本案中,有着一个绕不开的主题,即教材著作权的归属,只有明确了著作权的归属,才能区分涉案款项的性质究竟是“姓公”还是“姓私”,法庭理应对此展开深入调查和审理。

田说,综观判决书,在审查被告人编写教材之初的时任教研室领导王效乾出具的证人证言时,未就本教材著作权形成之初的客观事实对照《著作权法》相应法律规定作深入查询和说理,而是轻率认定了王效乾证明“著作权归属于作者”的证言系其个人认识而不予采信。而“该教材由教研室负责征订并承担相应责任,且参与编写的教师与教研室之间并无劳动雇佣关系,故该教材的著作权应归属于杭州市普教室”的说理,则显得逻辑混乱,对《著作权法》的无知。

田认为根据我国《著作权法》,教材的著作权在书稿写就时就已存在并且明确归属郑子罕等作者个人,所以因著作权而形成的稿酬不可能是公款。“退一万步讲,即便该作品算做是职务作品,按此案情况对照《著作权法》相应条款,著作权仍为郑子罕等编者所有,稿费当然仍不能作为公款。”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7

每到临近开学的日子,都是教辅书销售的旺季,各种打折促销活动像比赛一样。暑假一开始,当当网就推出了“10万种中小学教辅满60减10,满100减25”的促销活动。在广东一家教辅书批发网站上,各类教辅书三、四折就能“拿货”,最低1.5折,一本40元的教辅书,最低6元就能拿到。

在山东鸿儒图书批发市场2000平方的教辅大卖场内,从1—6岁儿童的多元智能练习到高三学生的全真模拟,各种教辅书应有尽有,同样的书籍,在这里单买打六折,批发最多能到三折。

如此便宜的价格,是正版吗?带着疑问,记者咨询一位曾长期从事民营教辅出版和推销的人士。该人士说:“正版也是这个价格。这是行业内惯用的‘两头堵’手法,高定价、低出手,给教辅书的每个流通环节留出层层加价的空间,让每个环节获利。”

“一本教辅的编辑出版其实非常严格,如果出版社严格按这种操作规程编辑出版教辅、按新闻出版总署要求定价的话,根本就没有多少钱可赚。事实上,从教辅的编写到出版,最后流到学生手中,中间隐藏着一条编产销的灰色产业链。”一位出版商向记者介绍。

编写:一把剪刀一瓶糨糊,一天一夜编本教辅

“正常情况下,出版一本教辅书要找优秀作者、出版社与作者共同商议体系、框架,发行每年要开研讨会。其中除了稿酬、印刷费,还有会务等各项成本。”山东某出版社副社长介绍,有的民营出版商从边远省份的出版社购买书号,剪剪抄抄就能凑出一本教辅书。出书成本低,但定价却人为地提高了。

“书名改了,封皮改了,其实内容都是东抄西摘凑来的。书商为压缩教辅成本,通常找兼职大学生来选题、做题和校对。”跟着民营书商编教辅书的邵某介绍。

目前不少教辅书都是“合作”出来的。名义上是合作,实际上出版社就是卖书号,中间过程他们根本就不管。这些做教辅的书商都有相对成熟的渠道销售图书,书稿和发行都不依赖出版社,只是书号必须从出版社获得。

最典型的案例是广东珠海出版社违规出版教辅图书案。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珠海出版社在出版13种教辅图书的过程中,向合作方或作者大肆发放书号,违法收取数额不等的管理费,且不履行编辑、校对、印刷、发行环节的职责,其中还有9种教辅用了一个书号,构成了“一号多用”。

另外,图书批发市场的折扣一般在2-4折,因此成本要控制在这个折扣之下才有钱赚。为挤压成本,出版商会雇佣一些人(多数是学生)四处粘贴,仓促成书,这样质量就难以保证。“有些图书公司会以极低的价格直接销售给老师,由老师再卖给学生。尽管折扣极低,但是他们也都有赚头。”

出版:一号多书,频打球

如果把教辅比做一件商品的话,可分为三大环节:研发、生产制作和流通销售,它们分别由出版方、中间方以及校方这三大利益集团扮演。“一本书定价40元,其成本价约占12%,作者的版税约占8%。”有业内人士透露。也就是说,利润空间可达八成。

出版商一般以3折价格出售给中间商,因为他们的利润空间被降到最低,因此会通过各种手段最大程度压缩成本,一号多书现象便成为教辅行业的潜规则。以“曲一线”图书为例,其旗下的畅销品牌《5年高考3年模拟》涉嫌存在一号多书行为,例如,其“高考英语”教辅书,分为广西、福建、安徽等地方版本,尽管书的名称、页码、内容等各有不同,却共用同一个iSBn书号;还有图书在书号不变的情况下,把内容和书名略作改动,2010年、2011年的旧书摇身一变,就成为最新版本。

“书号对于书来说,就像人的身份证,一本书只能有一个书号,这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明确规定的。”多位图书出版界人士表示。事实上,“一号多书”在教辅界已成为公开的潜规则。

“一个书号在北京地区的市场价约为1.5万-2.6万元,即便是在新疆、延边等边远地区一个号也需要8000元。每本书还要付给责编编审费”。“如此推算下来,基本就不赚钱了,所以出版商少则五六本书共用一号,多则十几本书共用一个书号,就成了一个公开的秘密。”

据记者调查,近年来,新闻出版总署通报的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违法违规案件中,有五分之一涉嫌“一号多用”。如2011年,河南文友图书公司与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临界突破》、《阅读与讲解·全解一点通》涉嫌“一号多用”,被云南省新闻出版局责令对问题图书全部下架回收、销毁,并终止了其与河南文友图书公司的合作。

广东珠海出版社的9种教辅图书使用同一个书号出版多卷本丛书,也构成一号多用,被新闻出版总署予以吊销《图书出版经营许可证》的行政处罚。

流通:盗版猖獗,鱼目混珠

如果说“一号多书”打的是球,那么,盗版就是公然违规和侵权了。据记者调查,目前教辅书的侵权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公开盗版”,不法书商利用现代扫描技术,直接盗版印刷,然后打着正版的名义,以极低的价格流入市场;二是“隐秘盗版”,这本书抄几章、那本书抄几页,就拼成自己的书,可谓“天下教辅一大抄,就看会抄不会抄”;三是“终极盗版”,有些学校将购买的教辅书隐去原著名字,用自己的厂子印刷,以校内资料的名义发放。

另外,还有比较离奇的盗版方式,一些不法书商,不仅盗别人,还“盗”自己。有的企业将去年的书稍微调整一下,换掉部分时效性强的字眼,印上今年的时间,就成了新书;更有甚者,把去年的积压书撕掉封皮,换一个“新装”就招摇上市。

这些盗版教辅书而且还混进了各地中小学,例如,广东的韶关、茂名、湛江、梅州这些地区就是非法教辅的重灾区。茂名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曾配合新华发行集团和广东教育出版社的相关人员搞过一次针对学校使用教辅的随机抽查,结果被抽查的9本教辅书全都涉嫌盗版侵权。

今年2月28日,吉林四平文化新闻出版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对某中学书店进行突击检查,店内《三年模拟》、《五年高考》、《中学教材全解》等5万册(套)教辅材料均为盗版。

今年以来,湖北、云南、河南等地连发多起盗版字典案,盗版数量达400余万册。“这些盗版教辅书无论内容还是纸张都十分粗糙,成本很低,卖两折都能赚80%利润。”广东新华发行集团一知情人透露。

据统计,仅2003年以来10年间,全国共查处大大小小的盗版教材教辅案7000余起。2010年至今,新闻出版总署共在全国挂牌督办教辅盗版大案26起。

教辅泛滥不仅让学生深陷题海,加剧了家长负担,还制造了大量教育腐败,把教育主管部门的官员和校长、教师拉下了水。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读教材把握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5)06-040

现在一些教师要上公开课了,就上网搜索几份教案,选取好的地方,拼拼凑凑。殊不知,“好”+“好”≠“好”,就如“龙头”加上“凤尾”变成“四不像”一样。浮于表面的东拼西凑,因缺少深层次地钻研,终究还是禁不起课堂教学的检验。那到底该如何备课呢?前些天,市小数脱产培训班的学员们要上“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一课,我有幸全程参加了备课环节,记录下来,供大家参考。

一、“钻”进去

一节课能否成功,备课至关重要。如何备出高质量的课,主要取决于教师的两种智慧:一是解读学生的智慧,二是解读教材的智慧。只有“吃透”学生,“吃透”教材,教学时才有可能做到游刃有余,挥洒自如。怎样才算“吃透”教材?记得特级教师吴正宪说过,要读懂教材首先要学会“纵向”读懂教材。她提出:“一个一线教师,哪怕是刚工作的新教师,也应该在写教案前弄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知识点要知道它从哪里来,又要向哪里去?只有弄清了来龙去脉,知道了知识点在整个小学阶段学习所处的位置,才能整体把握教材。”教师“钻”进教材并纵向梳理,通晓前后,对知识脉络分布及学段要求都了然于胸,教师才知道要教什么,以及要教到什么程度。

二、“跳”出来

备课光有“钻”进去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跳”出来,即跳出教材看教材。现在全国各地使用的教材不同,同一知识点编写又有哪些不同?

1.在比较中发现“异同”

比较人教版、北师大版、青岛版教材,我们就会发现,虽然都是教学同一内容,但是还是“同中有异”。各版本教材教学目标不同,呈现方式不同,学习方式不同,教学课时不同,例题以及课后练习等都不相同。各个版本的教材虽然有很多的不同,但是也有相同之处:都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由几分之一发展到几分之几的;题材都是注重贴近学生的实际,注重激发学习兴趣;都是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探索、交流等。

2.在比较中引发“疑惑”

疑问(1):有一位细心的教师发现,人教版教材上面写:“男生有9名,女生有9名,男生和女生表演节目的可能性都是9/18。”于是她提问:“为什么教材上写9/18,而不写1/2呢?是失误,还是另有原因?”这个问题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了。有的教师猜想,写9/18是想让学生清楚看出一共有18人,每个人表演节目的机会是一样的,都是1/18,男生女生都是9人,所以可能性都是9/18。对班上的后进生来说,如果直接写1/2,就不容易看出是怎么得到的,教材展示了思考的过程。也有的教师猜测是编者搞错了,因为平时我们都要求学生分数能化简的要化简。最终,大家搞清楚了。苏教版是先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学“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而人教版是先学“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再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学生还没有学约分。虽这只是研讨中的一个小插曲,但让我们对教材有了更深的认识。

疑问(2):有教师问:“为什么北师版‘摸球’游戏用的盒子都是不透明,看不见球的,而苏教版的袋子都是透明的,可以看见球的呢?”

北师版:苏教版:

“透明”与“不透明”到底是哪种好呢?现实生活中,摸球肯定是在不透明的盒子里进行的。如果盒子是透明的,能看到球,那就无所谓“摸”了,因此不透明的盒子可以带给学生情境的真实感。但是,教学中我们并不需要让学生真正去摸球,只需要学生根据所给的信息去思考可能性,所以像苏教版那样,把袋子弄成透明的也是可以的。球什么颜色?有几个?一目了然。对学生而言,抽象的文字与直观的球相比,学生会更加喜欢后者,直观可以帮助学生思维。

3.在比较中不断“完善”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9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6C-0182-03

我国要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快实体经济与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和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高校必须培养既有比较扎实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础,又有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和应用能力的人才,这预示着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训教学面临变革和创新的发展机遇。本文从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方向出发,分析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发展的现实责任和困境,提出人力资源资源管理实训教学方法1.0、2.0和3.0版本学说,并就实训2.0版的实训方法及对应的实训项目提出解决方案。

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型发展的困境

如何积极主动探索自身发展需要又能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实现高校转型和教师发展成为摆在地方普通本科院校面前的重大课题。其中,实训教学方法和实训项目的设计成为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然而,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为什么很多高校教师对实训教学不重视,或者无从下手,或者敷衍了事呢?人力资源管理由于自身职业所具的规划性、指导性、技术性、服务性、交流性、不可逆转性等特点,加之企业部门编制人员有限,导致能提供给在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岗位容量极其有限,特别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情境涉及面广而复杂并且难以复制和逆转,难以像大多数理工科、物流、旅游、酒店和会计等专业一样在现成的天然物理情境和实验室环境氛围中通过硬件器具进行模拟。而且,我国高校教师绝大多数都没有企业实际工作经历以及高校理论教学的传统使然,导致虽然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但一直以来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很少设置实训课程。

随着“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随着国家对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不断重视,越来越多的本科院校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纷纷开设人力资源管理实训课程。可是,大多?当究圃盒t谌肆ψ试垂芾硎笛到萄У敝欣в谌肆ψ试垂芾硎笛等砑?和案例教学而不能自拔。其中原因除了大多数教师没有在企业长期实际工作的经历,还有一些软件供应商为了盈利而误导广大在实训方面迷茫的教师,当然也有部分教师安于现状的原因,这些情况都令人担忧。

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版本学说”

2015年,笔者第一次提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方法版本学说的基本思路;2016年,正式界定人力资源资源管理实训教学方法1.0、2.0和3.0版本的概念;2017年,系统明确公布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方法版本学说思想。简单来说,实训1.0版是指运用软件、案例、视频等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的初级模式,实训2.0版是通过设置模拟的情景进行实训教学的中级模式,实训3.0版是在真实的工作现场进行实训教学的高级模式。目前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训教学,多数本科院校处在实训1.0版阶段,极少数本科院校和少部分高职院校处在实训2.0版阶段,处在实训3.0版阶段的高校则是凤毛麟角。

(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方法初级的1.0版本。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训教学方法初级的1.0版本指的是实训教学软件操练、人才测评软件操练、案例教学、视频播放等方法,但这些方法不是重要的也不是有效的实训教学方法;因为它不能很好也不能很有效地体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社会价值,在培养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应用型人才方面作用较弱。

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软件本质上就是把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表格和工作流程搬到网络上进行文字输入和按键操作等,但是软件中能容纳、预见的表格和流程是极其有限的,人与人之间的各种互动是很难用实训软件来代替的,特别是各种情境下所产生的突发情况和结果实训软件更是无法应对。人才测评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其最重的部分是系统里面所设置的测试题;但是人才测评试题要经过众多的心理学专家、管理学专家、测量学专家、逻辑学专家、统计学专家、系统论专家等联合进行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并要付出大量的经费和时间进行测试验证,才能保证测评结果的信度和效度,从而对接受测评的人进行正确的判断,为企业选拔人才提供参考和对自己职业生涯方向进行指引。而我国的人才测评系统起步很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目前我国所使用的人才测评系统主要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版本或者经过改头换面地包装后就声称本土化的人才测评系统,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而使测评的信度和效度大打折扣。案例教学只局限于某情况下的讨论,没有现实情况下的反馈,更无法验证其效果;并且案例的编写者大部分都是没有企业实践经验的老师,还有很多案例是来自西方国家的案例,这些都使案例发挥的实训教学作用是很有限的。视频播放就是播放跟教学内容相关的音像资料,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还可以发动学生对视频内容进行讨论;但是要想找到跟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音像资料十分困难,于是部分老师播放一些相关性不强或者根本不相关的视频其,效果明显不佳。

(二)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方法中级的2.0版本。中级的实训2.0版操作方式是指设计符合企事业单位工作要求和社会背景情境下的人力资源管理项目和任务,由教师或企业导师引导学生自己操作;在构建的仿真职场环境中,去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按企事业单位工作流程和社会行为规范去演练和完成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任务。

实训2.0版以学生为主体,有效克服了HR实训教学情境和氛围的瓶颈问题,形成了“校企行(业)政(府)生”五方共同体应用型实训教学体系。该体系根据“中国制造2025”宏伟蓝图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和国家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期望,从企业实际运作的角度、部门和岗位工作任务需要出发,结合人力资源管理行业标准和学生学习特点,由“校企行政生”五方协作形成,团队竞技训练、角色扮演、数据调查分析、作品设计、体验式训练、技能竞赛、社会服务等七大类应用型实训教学方法。为了让青年学生更容易、更乐意接受,上述七类应用型实训教学方法均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实训教学。每一种实训教学方法均采用教师编剧、导演和评价,学生根据企业实际工作的需要分组或单个扮演某个角色、模拟某个活动、渲染某种气氛等方式,来再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工作的情境,有效克服了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过程中情境难以复制和氛围难以营造的难题。从而培养体现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应用价值,满足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实体经济与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培养和提供应用性预备人才。

实训2.0版创建了分组应用型教学多重角色交叉式成绩评估体系,为教师提供应用型实训教学的“硬情境”设置方法和七大类实训教学方法的“软情境”操作方法,每种实训方法都提供一套评价成绩的考核表。教师和学生助教对各实训小组的表现进行“基础分”的评分,小组队长对本组队员在每次实训中的贡献程度进行排名;引进企业和行业对实训成果的考核验收,期末对各组“作品集”进行评分。

(三)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实训教学方法高级的3.0版本。高级的实训3.0版操作方式是在各类组织机构实际的工作现场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工作的实践,简而言之就是把高校实训教学的课堂搬进企业工作现场或人力资源市场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也就是高校实训课堂与企业工作现场合二为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实训2.0版本和实训3.0版本,都可以分为“课程实训”和“综合实训”两类;区别是实训2.0版是在模拟的情境下进行的实训,而实训3.0版本是在真实的工作现场进行的实训,其操作方法基本类似。

“课程实训”也叫“模块实训”,是指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某个“点”,或针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某个“模块”孤立地进行实训;比如说“招聘”模块实训,只是针对招聘知识的某个“点”如何进行实训,而不会跟这个“点”相关的其他招聘知识整合进行实训,更不会跟招聘相关其他模块(例如培训、绩效考核等模块)综合进行实训。所以“课程实训”是一种就事论事的“短视实训”“战术实训”,而现实社会经济工作是千变万化的,是纵横交织在一起的,它无法真正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训是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零散知识点串联、整合起来,通过设置各种工作情境和条件,按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流程和要求,综合各种知识、方法、情境并加以应用来解决实际、复杂和重大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比如说“招聘”综合实训,在运用招聘知识实训的同时,还考虑到在招聘过程中运用绩效考核知识,因为招聘选拔的过程实际上也是考核求职者的专业水平和以往的工作业绩,从而判断是否满足企业岗位的需要。招聘录用实训结束后,还要考虑入职过程中的签订合同、购买社保、解决新员工困难等相关的员工关系管理工作;招聘入职后,还要考虑新员工的培训工作等。“招聘的综合实训”不仅涉及招聘这个模块的知识,还涉及和考虑绩效考核、员工关系管理和员工培训等多个模块知识。所以“综合实训”打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的“任督二脉”,最能体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社会价值,是社会经济工作的逼真和战略应用。

三、中级实训2.0版的实训方法及对应的实训项目

上述谈到实训2.0版有七大类实训教学方法,每个方法又可以适用不同的实训项目,教师可以根据课程特点、学生层次和教学计划等情况选用和改造其中的若干实训项目。下列2.0版的??训教学项目见于笔者主编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训教材《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训演练》(带教学光盘),该教材2013年9月和2017年8月在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高职第二版和第三版,2017年6月笔者主编“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应用型规划教材《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训》(本科版,带教学视频)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这些实训教材及相应实训项目都是根据企业需要、行业的标准来设置的,目的让学生在校期间所学能够无限接近社会需求。实训2.0版实训方法和对应的实训教学项目如下:

(一)团队竞技训练及对应的实训项目。团队竞技训练是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课外分组、选队长、起队名、起队呼并团体完成相关实训作品的设计和修改,然后在课堂演绎团队魅力展示、小组代表上台陈述作品并接受其他小组提问的实训方法。这种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生动活泼的互动、协作和竞争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加深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理解和技术的应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包括一些管理类专业大多数教学内容,都可以用团队竞技训练的方式开展其实训项目。

(二)角色扮演及对应的实训项目。角色扮演是通过教师编剧、导演和学生助教联合评价,要求学生分组扮演跟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角色来处理相关业务。在角色互动的现场,还要按现实中的工作要求设置相应的情境和工作氛围。因为该办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充分应用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充分发挥学生临场应变能力、充分体验所扮演角色的感受及决策而备受学生欢迎,人力资源管理和一些管理类专业大多数教学内容都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实训方法。

(三)数据调查分析及对应的实训项目。数据调查分析是指根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的需要,结合招聘、培训、薪酬福利、劳动关系、员工满意度等课程的内容进行问卷设计、调查、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对企业人力资源盘点、人力资源结构、人力资源流动等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对企业工资、加班费、工龄、考勤等数据进行计算和分析等实训方法。

(四)作品设计及对应的实训项目。作品设计是指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教学需要,结合企业实际工作的要求,选择某个教学内容和企业工作项目,设定一些背景和要求,让学生编写和设计一些人力资源管理作品。可供实训的项目很多,比如编制人力资源规划、编写工作说明书、设计招聘广告、编写招聘试题、设计绩效考核指标和标准、设计薪酬结构、岗位评价、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内容的规章制度和执行方案,等等。以上编制和设计内容可以和不同的实训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也可单独使用。

(五)体验式训练及对应的实训项目。体验式训练实训方法强调“先行后知”或“边行边知”,通过设置或营造的管理游戏、寓言故事、培训音乐、魅力展示等情境或氛围来使学生感悟并写出自己的心得,或者通过户外拓展、领袖风采训练营等活动的参与来获得亲身体验和感悟;然后参加训练的成员相互分享经验和成果,讨论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篇10

一、崭新的视角。如果沿用以往的说法.七年级数学是初中阶段数学学习的起点,众多教育者用初生婴儿第一次学着吮吸乳汁的“开口奶”喻之,承上启下,颇为重要。有的旧教材,干脆把内容编排成一道门,门外是小学数学,门里才是初中数学,以正负数概念为标志,界线分明,学生需要推门而人,这恰恰成了不少孩子怕过的一道槛。

苏科版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我们与数学同行”的设计颇具新意,全章仅2课时,第1课时“生活数学”,直接揭示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简单道理,给学生一个亲切的笑脸,现代化的城市设计图、股票市场与农贸市场的价格牌、身份证号码与奥林匹克五环旗中的信息,这些之中都有数学知识,我们就从这里开始学习数学。第2课时“活动思考”,告诉学生只要你肯动手、肯动脑,就可以学好数学,简单易行。“做数学”、“发现数学”是众多有识之士共同推介的教学新理念,也是学习数学的好方法。

这样的两节课,视角新,就像望远镜,为孩子们打开了初中数学页面的广阔视野;起点低,教给了孩子们学好数学的新方法:手脑共用。

二、全新的理念。数学学科素以严谨和标准答案著称。小学阶段,大量的计算型习题,让众多孩子的脑袋中生成了“数学习题答案唯一”的错误概念。以往教学中。“绝对值等于5的数是5和-5”、“平方等于9的数是3和-3”、“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4,则周长为10或11”等类型的问题一直是许多学生的难点,有的学生甚至到初三时还会弄错,容易丢掉一个解,问题就出在他们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势。

苏科版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在第一章第2课时(课本第9页1安排了一道习题:小明一家外出旅游5天,这5天的日期之和是20,小明几号回家?有的孩子利用设未知数列方程来解答,轻车熟路:设出发的日期为x,可得x+x+l+x+2+x+3+x+4=20,化为5x=10,解得:x=2。则x+4=6,得出7号回家。解法正确合理。当然也有其他设未知数的方法,比较巧妙的是设中间一天的日期为x,可得x-2+x-l+x+x+l+x+2=20,化为5x=20,解得x=4.则x+2=6.得出同样结论。有的孩子干脆这样解:20+5=4,4+2=6。得出7号回家。这个解法干净利落,巧妙运用算术方法,值得大加表扬。

从解法而言,本题的开放性和多样性似乎都已经收到良好的功效,既检验了孩子们的解题能力,又发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它牵涉到更加现实的问题,如果小明一家随旅行社外出旅游,7号回家的答案就有异议,因为有不少孩子之前都参加过这样的旅游,虽然他们不一定计算过外出时的日期之和,但是他们一定思考过旅行社对旅游的天数是如何规定的,就是从出发到回来跨越的日期长度,5天旅游不是游5天,第6天回,而是第5天回。因此上面的问题,答小明6号回家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小明到底6是号还是7号回家?谁对谁错?此时学生的争执已起,有的说“我的对”,有的说“他的错”,当然也有无所适从者,一时间课堂里像开水锅,一扫新生课堂的沉默氛围。孩子们谁也无法说服对方,最终他们把信任的眼光投向老师,把“执法权”也交给了老师。教师应当如何处理?千万不要说谁的答案更好,要给予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发挥个人见解的机会,多让他们交流、探讨、争论,还可以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帮助他们理解,直到他们明白只要自己的思考方法和支持这个方法的理由成立就是正确的答案,合理就是正确.而且生活中的答案本来就不止一样!

如果设问改为“出发的日,期是几号?”或“最后一天的日期是几号?”那么答案就是再明显不过的“唯一”了,就没有学生争论的余地了,无论是对调动课堂气氛,还是对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都很乏力,缺失趣味性。这种开放型问题的设计,既可以打破孩子们墨守成规的心理定势,又可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搭建良好的平台。苏科版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如课本第43页习题25中第8题,进入迷宫的问题。进入的方法很多,只要学生在各个人口处找到乘积是24的三个数就行。课本第73页“练一练”第2题中的第3小题,是程序计算型问题,之前的习题只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运算“输出”,该题却只有“输入”和“输出”,中间的计算方法与程序完全交由学生自行设计,完全可以自由发挥。方法可以千差万别。还有,课本中在许多问题的后面都缀以“说说你的看法”,留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向。

三、全新的思路。苏科版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匠心独具,总是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出发,以孩子们以往的生活经验为基础,选取孩子们喜爱的内容、形式作为新知识的切人点。

苏科版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从第五章“丰富的图形世界”起正式拉开了几何知识的教学(之前的如拼图问题等已经有所渗透),首先是大量的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精美图片。有的页面以图为主,文字只有短短三五行,如第146页,文字只有三行,第118、118页,文字只有四行,第121、122、135页,文字只有五行。其次,图片的内容大多是学生熟悉的,如三角板、方格、球体、锥体、地球仪、家居装饰图等,还有向学生介绍的经典照片,如天坛、东方明珠、火箭升空、长江二桥、江阴长江大桥,等等。大量的图片能够帮助学生铺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道路。

最主要的是对图片的应用方面。如课本第1白页.利用学生喜爱的涂色的方法,完成图形的变化――翻折的教学,为八年级的轴对称教学打好基础;课本第153页,和用学生熟悉的台球运动、分析台球的运动规律.处理“认识角”、“理解角”的知识问题;课苯第155页,由学生很熟悉的折纸的方法入手,帮助他们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既合理又自然。为了解决隶代数式的值时学生容易感到枯燥的向题,课本设计了仿照计算机计算模式的程序计算题,容量占据代数式的值内容的二半。既可以提高学生解题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对代数式的组成结构进行剖析,从而分步构建计算顺序。前文提到的将计算方法与程序完全交由学生自行设计的习题,更能引导孩子们走向自主学习的道路。

在创新方面苏科版教材中的例子不一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