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补牢教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4:11:45

亡羊补牢教案篇1

《亡羊补牢》选自人教版全日制聋校实验教材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寓言二则》中的一则。这个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聋哑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学情分析]

聋哑学生已经适应了寓言故事,课堂表现良好。每个活动聋哑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聋哑学生学会了联系实际,联系身边的事情,联系自身的实践。

[设计思路]

聋哑学生是未成年人的一部分,因此,要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聋哑学生的发展,让聋哑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教师与聋哑学生的交往互动,为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提供了时间与空间,从而使教师和聋哑学生实现知识共享、教学相长,达到共同发展。

[活动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组课文的训练意图和我们班聋哑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的寓言故事,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内容、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重难点:

引导聋哑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联系实际,联系身边的事情,联系自身的实践,谈一谈感想。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谈话,出示图片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们看,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起了什么?

生:坐井观天、拔苗助长、自相矛盾。

师: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略)

师:对,像这样的小故事中蕴藏着一个大道理的故事,我们就称它为寓言故事。

2.解题“寓言”

“寓”就是“寄托、包含”的意思;“言”就是“讲道理”的意思。

二、初读解题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你们知道“亡、牢”的意思了吗?

生:①“亡”是丢失的意思,因为被狼叨走了,养羊人的羊丢失了。②“牢”是指羊圈,羊圈就是羊住的地方。

2.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生: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羊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3.看了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们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生:因为羊圈破了个窟窿,羊被狼叼走了。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亡羊(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那养羊人共丢失了几只羊?请找出句子读一读。

(2)读一读,出示句子:

(3)读懂:

(4)思考:

(5)演示:让学生自己选择角色来演示。看了他们的演示,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

(6)归纳:

(7)小结:

(8)想象:养羊人不听街坊的劝告,不修羊圈,结果养羊人丢失了两只羊后,他心里会怎么想,怎么做呢?请愿展开你们的想象。

2.补牢(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说明(出示挂图):

(3)思考: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

――――(师板书:后悔赶快堵)

(4)演示:指名学生演示这个片段,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比如养羊人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5)小结:

3.体会寓意:

4.讲故事、说成语:

四、明理

1.同学们,对正在修羊圈的养羊人,你心里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2.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情,联系学习,联系实际,联系身边的事情,联系自身的实践,谈一谈你的感想。

3.小结: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五、拓展

“亡羊补牢”这个故事原来出自于一个八字成语,后面还有四个字,你们知道吗?(出示: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师板书:为时不晚)

六、总结

我们祖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像这样的故事很多,课后希望你们多去看看寓言故事,下节课,我们要举行一个寓言故事交流会。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想法做法结果

已经丢不补又少

后悔赶快堵再也没丢

为时不晚

教学反思:

《亡羊补牢》是一个寓言故事,文章短小精悍,了解故事,读懂寓言所蕴涵的道理,这既是寓言学习的主要目标,也是寓言学习的方法。在教学时我把学习的目标与方法清晰地教给聋哑学生,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扎实进行,即使聋哑学生不能理解,也一步步地引导聋哑学生,让聋哑学生发现答案。

亡羊补牢教案篇2

关键词:教师反思;亡羊补牢;知错能改

亡羊补牢:羊因为羊圈的空缺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猫盖屎”:猫拉完屎后找土来掩盖。形容人们掩盖事实真相的一种行为。

教学失误现象是常有的,尤其在我们乡村教学环境中。它还受客观因素(学科移任,我叫它作“窜科”)的制约,并且,现在也仍然存在着。对于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本人暂不做出阐述,而我要展示的是对待这一问题的一些积极态度。

2012年秋期的一次全乡语文教师集体研讨会让我难以忘记。正是“垂老戎衣窄,归休寒色深”的孟冬时节,在一间宽阔的会议室充满了融融暖意,这里坐着我们留宾乡的全体语文教师,进行着第三次集体语文教学测评会。其中,一位身着朴素的女教师从座位上起身,来到负责教学的陈校长跟前,轻声说:“请问陈校长,成语如这样仿写对吗?(后来一问,她说的词语是含有正反义词的成语。)”目光中,我看到真诚、看到谦逊!这是我们学校的有着数十年教学经验的徐老师。她以前是教小学数学,由于缺小学语文教师,现在被安排任教小学三年级语文。陈校长见了,忙答:“正确的应该是严格按照正反义词语的位置对应仿写。”“哦……我以前完全弄错了!您这一讲,才让我明白。我应该重新给学生纠正我的错!”语气中,体现出自责、体现出自信!徐老师回到了座位。……这一幕,让我稀奇却又轻松。稀奇的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都能知错!即使再成功的教师,其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何况是从未接触过三年级语文教学的数学科的老教师。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浮躁的现在,年轻教师对教学实践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举动,却是寥寥无几,就连必做的教学教案上的教学反思,也是敷衍塞责,而老教师却能带头。这让我想起2009年我在教学《回乡偶书》时,自己把“偶”字写错时,是我的学生给我纠正的错误,我尴尬极了。想到这里,我禁不住又轻松起来,我终于有勇气面对自己的很多“暗室”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顾炎武)。更何况“见菟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四》)。而教学反思恰好一直以来作为教师“补”“牢”(即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受到前辈教师的推崇。难道现在的我们,就不能再续以运用了吗?

这学期我任教五年级语文。新学期伊始,凭着对学情结构的熟悉,我想对语文教学形式进行改革:让学生先尝试学习,然后我再教学点拨。在经过上次集体研讨后,我也开始进行小学五年级语文(上)的第五单元――“遨游汉字王国”的教学。过后,我进行了教学检测,发现不管是“猜字谜”部分,还是“有趣的歇后语”,我的错误都很多。学生自学,为我纠正了不少!这是我执教以来罕见的事情,幸好及时加以改正后才弥补过来。虽然我看到学生自学成绩显著。经过改正后,我的经验也足了些。但是一缕怎么也拨不走的遗憾的愁绪仍旧萦绕心头!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教育的责任在于“忠诚人民教育事业,乐教敬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那么,教师如何践行自己的职责呢?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再认识、再思考就是唯一的方式。知错能够自改,让人感到朴实而高尚。因此,教学中能自悟,能发现问题,能“质”自己的“疑”,然后能虚心地向能者请教,这才是“亡羊补牢”的真谛。“猫盖屎”,只是暂时的,是自欺欺人,有百害而无一利!是人品经不住虚荣和利益诱惑的结果。不值!

相反,很多时候,我亲眼所见,身边就有许多自己从未觉察的已破的“牢”,如,讲错了知识,发错了音,对文段理解指导错误等等,可就是不愿意去查找、承认、并纠正。更多的是“猫盖屎”。许多错误,非能得以及时弥补挽救,却在各自叹息自己的工资收入没别人的高的唏嘘声、责备所遇学生素质低、埋怨自己的工作不出成绩是领导安排不恰当等等中,已成了被遗忘的角落。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我们没有自己对它“补”的胸怀和锐力啊!可想而知,哪还有坦然地把握住补的兴趣呢?机会流逝殆尽的同时,我不禁汗流浃背!

我们怎样知错呢?反思。具备了诚恳的态度就可以了?并非如此。美国学者维拉认为,反思性教学即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使用这种能力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努力思考以职业知识而不是习惯、传统或冲动的简单作用为基础的令人信服的行动。”这样,反思性教学不仅要求教师从教学技术上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求教师运用反思的结果矫正其不良的教学行为,并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加以运用。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巴赫等人从时间的角度来认识反思性教学,他们认为反思性教学实践可分为三类:一是“对实践的反思”;二是“实践中反思”;三是“为实践反思”。我认为,“对实践的反思”在其中最为重要。“对实践的反思”是指反思发生在实践之后。就像徐老师那样,教学完之后的反思。这是最不容易也是最需要勇气的。“对实践的反思”即“实践后反思”,与“实践中反思”的目的作用是最终形成超前性的反思,从而形成在实践之前的三思而行的良好习惯。因此,我还是喜欢实践后做一做反思。

对实践的反思,导师们认为很多。我喜欢其中的集体研讨和写教学日记。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及其他学校所共享。我以前用写教学日记的形式来做教后反思,根据教学过程,我用精炼的文字将课堂不足记录在教案上。有时,当检查学生练习、作业、测试结果有感时,也补了不少在教案的侧边。教学日记是我新一轮备课的起点。

亡羊补牢教案篇3

研究性阅读的课堂运作,比之于背读、讲读、导读,特别是眼前阅读教学现状中尚较为普遍存在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讲问型阅读教学课堂模式,也有着完全不同的自身特征:

一、注重全员参与

研究性阅读是个体自主阅读与群体合作阅读的结合,着眼点是全体学生的参与研究。由于研究性阅读看重的是研读过程,而不是直逼结果,这就使每个发展水平有差异的学生都可以通过研读来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阅读能力。如一位优秀教师教《荷花》这一课时,采用了分组表演的方法来研究感悟,既充分调动了主体的情感因素,又让每位学生都进入角色。教师让每个小小组的4位学生分别戴上头饰,扮演“我”(荷花)“小鱼”、“蜻蜓”和“蝴蝶”(课文外的补充角色),根据课文的语言描述,作转换人称的叙述,对话。如蜻蜓说:“荷花姑娘,今天清早,我和一群小兄弟一早就飞上蓝天,掠过小河,为大伙儿消灭了许多害虫,现在又能在你的身边享受美妙的清香,别提有多快乐了。”这样让每个学生都担任一个角色在表演中研读,并进行相互的赏识、评价和帮助,研究如何才能表演得更好,更能体现课文的语境,这就保证了全员参与研读要求的落实。

二、注重探究过程

研究是一种探索,其本身就是一个过程。研究要获得结果,是离不开研究过程的。有没有研究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因为学生研读能力的提高,是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如学生在研读时对课文中相关言语信息提取、加工、分析和处理,对与课文相关的生活经历、认知经验的联想与沟通,便是阅读的理解、评赏、分析、综合和对言语的操练过程,这也是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认识水平和语文素质的过程、重探索过程,教师就要把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条件去读书研究。这样教师就必须摒弃满堂繁琐讲问的老程式,提倡课文主线简明。研读专题集中。如教学《白杨》一课,一位教师在研读课文时,先让学生听写“大戈壁、界限、混黄一体、思路、沉思、表白、高大挺拔、出神”等8个词语。订正后要学生说说其中哪几个词语都与“思”有关(“思路”,“沉思”和“出神”),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写了爸爸的哪三次“思”。学生归结出:望着眼前的白杨高大挺拔而沉思,是一思;想着胸中的白杨──扎根边疆的建设者,是二思;看到了未来的白杨,新一代边疆建设者正在成长,是三思。至此,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形成的板书,提炼出了课文的简明主线:

于是教师在主线形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度集中的研读专题:“课文写爸爸的哪三种沉思,各在什么情况下产生?思什么?为什么思?说明了什么?请你选择其中的一次去研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在课堂上完成这一步,才用了12分钟时间,这就为充分进入研读过程,让学生自主研读与小小组的合作研读赢得了充裕的时间。

三、注重诵读感悟

研读不仅重视阅读过程中的理性认识,如方法的掌握、认识能力的提高等,更十分重视体现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注重感性认识即诵读感悟。文科教育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更应当是生命的对话,“是主观感受的表述,是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个人见解和智慧的展现。文科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理解这种见解,转化这种智慧,最终形成自己的丰富的精神世界。”(袁振国:《理解文科教育》)一位教师在教学寓言《亡羊补牢》时,由于充分诵读了课文,在启发学生想一想有哪些补牢的办法时,学生反响热烈,思维活跃,提出了多种补牢的办法:①亡羊之后应当及时补牢,堵住那个破洞,狼就进不来了。②亡羊之后应该全面加固羊圈,否则,补了东洞又会破了西洞,羊照旧要亡。③补牢不是根本办法,补牢不如逮狼,派人守候,把狼打死,彻底消除隐患。不是更好吗?④人应该有预见性,为什么不在亡羊之前先补洞呢!……

意见之热烈为教师所未料。学生这种感悟的生动和丰富,独特而又有创意,充分表现了个性化的主观感受,这也正是研读应当追求的一种境界。

四、注重实践运用

亡羊补牢教案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留白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0

一、揭示课题留空白,培养思维的探究性、整体性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思维的窗口。教师因题制宜,注意留有余地,就能够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亡羊补牢》一课,可抓住课题设计如下训练:①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②自读课文,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③理解"亡"、"牢"在词语中的意思,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④围绕课题提出问题:那个人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在阅读教学中适时设置问题,留下空白,让学生去思考、探究答案,这是发展思维的保证,比起由老师直接告诉结论要强得多。这样做很自然地调动了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探究问题,寻找答案的积极性。既激疑又训练了学生的"发现"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此外,在教学中,抓住课题这个训练点,教者引而不发,留下空白,通过多思,发挥其一举多得的整体效应,其好处有:①扣住课题进行了字、词、句、篇的训练;②进行了读书、说话的训练;③进行了审题、解题、质疑问难等思维的训练;④进行了边读边思、读思结合的读书方法训练,使语文教学的各项目标都得到了落实。

二、突破难点留空白,培养思维的完整性

在教学中,学生如果遇到难点又一时无法解决的,那就不妨先把它暂时放一放,留出空白,待学到一定时候,这一难点就会"迎刃而解"。

三、板书设计留空白,培养思维的概括性

板书是微型教案,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也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如果在设计上能够充分考虑学生好奇、求新、求会的心理和求知、求解、释疑的欲望,讲究一点板书设计的空白艺术,不仅能使课堂增添新的活力,进入美妙的艺术境界,同时可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概括性。

如《跳水》一课,教学中教师可在讲读课文内容时,有意留下五个空白的括号,师生共同配合,完成一则精妙的板书:

跳水

高潮(孩子遇险)

发展(孩子追猴)

发生(猴逗孩子)

起因(水手逗猴)结果

(孩子得救)

四、利用场面填空白,培养思维的形象性

作者往往根据写作意图筛选、提取那些最能有力表现文章中心的材料,而把一些次要场面用一句话作高度概括,留下空白让读者去作形象的填补。对此,教师要善于运用课文中的场面空白,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填补,使课文内容更生动、更形象,印入学生脑海的形象更深刻,记忆更牢固。

如《刻舟求剑》一课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了那个丢剑人说等船靠了岸,他要从在船舷上所作的记号那儿跳下江去捞剑。他在船靠岸后也一定会跳下江去捞剑。利用那个人捞不到剑的有趣场面在学生脑海里的形象空白,教学中可以设计说写练习:①船靠岸后,那个人怎样跳下江去捞剑的?怎样捞?②他没有捞到剑神情怎样?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③岸上看他捞剑的人会有什么神情、举动、议论?这一填补,不仅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形象性,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含意的领悟,还训练了表达能力。

五、理解语义想空白,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文章中许多句子含义深刻,透过其表面所描写的现象,可以体会到它暗含着的本意。例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作者讲述鲁迅先生在谈笑中抨击旧社会。事情是由孩子的天真引起的,鲁迅先生也好像是在与孩子开玩笑,实际上他说的几句话含义深刻,话中有话。"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把鼻子碰扁了吗?"这句话中的"碰壁"一词弦外有音,得细细品位才能悟出其中之义。教学时可扣住"碰壁"一词设置空白,让学生展开讨论。当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问题;"四周围黑洞洞的"指的是什么?"碰壁"指什么?鲁迅先生是在漆黑的夜晚走路不小心,把自己的鼻子碰扁了吗?这样的问题极富趣味性,学生发言积极踊跃,又通过讨论同学们找出了各自的理由,即"四周围黑洞洞的"指的是旧社会的黑暗;"碰壁"指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把鼻子碰扁了"说明鲁迅先生遭受的挫折与迫害非常严重,鲁迅先生用笔揭露反动派,他的笔是对敌斗争的匕首和猎枪。反动派非常害怕鲁迅的文章,不许发表他的文章,而且要逮捕他,所以从鲁迅开玩笑说的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出鲁迅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通过这样的讨论、探索,不仅使学生从表面描写的现象中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对课文内容的内涵有了深刻地理解,同时通过外部诱因满足了学生的愿望、兴趣、情感的需要,激发了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六、利用结尾悟空白,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好的文章结尾处往往会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有的写人记事的课文不写结局,留下艺术空白,让读者去思考,更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教师可利用这一空白让学生去遐想,去玩味,从而达到意犹未尽的效果。

亡羊补牢教案篇5

如何让“练习”这一载体,在新课标语境下发挥“导学”的功效,实现课堂的生本化追求呢?

一、“整体化”的练习架构,保障“学”得充分

如何改变“以教为主”的阅读教学现状?王荣生教授认为,有效的思路应该是:以“教”的活动为基点转向以“学”的活动为基点。解决途径应该是:学生需要学什么(基于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需求、学习难点、学习兴趣等选择教学内容),学生怎样学才好(充分展开学生的学习活动)。课堂练习的整体建构,能够最大限度保障“学的活动”的充分展开,让学生“学的活动”有较充分的时间与空间。

在一次教学调研过程中,笔者聆听了两位教师的同课异构《寓言两则》之《亡羊补牢》,第一位教师的教学程序如下安排:1.讲解“亡羊补牢”的意思;2.学习生字新词;3.问:牧羊人丢了几次羊?结果怎样?寻找牧羊人两次丢羊的原因。通过“牧羊人怎么讲”“街坊怎么回答”的问答,分角色朗读训练;4.再问:牧羊人怎么做?来得及吗?你会对他怎么说?以此揭示寓意。

此节课的教学特点是:囿于教材,就文论文,按图索骥,教师具用浓厚的主导意识,使学生的学习缺失言语实践的平台,消极被动,学习的热情未能被激发。课堂看似顺畅,但学生的思维逼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亦步亦趋。

而第二位教师利用“连环画”讲故事的形式展开教学。她是这样执教的:出示四幅插图(“第一次丢羊”插图、“牧羊人与街坊的对话”插图、“第二次丢羊”插图、“把羊圈补得结结实实”的插图)。步骤1:让学生排列打乱顺序的插图,讲讲理由;步骤2:根据插图,学生逐一试讲故事;步骤3:看看课文中的描写,哪些情节与信息不能丢,完成表格练习,进行“信息检索”;步骤4:在学生“信息”交流中,随机深入学习课文,进行“三度”对比:①“两次丢羊”情景的比较:什么一样?有什么不同?②牧羊人与街坊对于第一次丢羊反应的比较:有什么不同?你会怎么劝牧羊人?③“补上羊圈”的部分:牧羊人的想法与做法与之前有什么不同?步骤5:根据学习与体验,串讲整个故事。

“讲故事”课堂练习的切入与活动的整体构建,用“练习”替代“讲解”,改变“师讲生听”的教学模式,发挥“倒逼机制”的功效,扩大学生课堂学习的活动,从而撬动一成不变的“以教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

二、“开放化”的练习评价,暴露“学”的起点

练习设计是宽广的还是狭窄的?是单一的还是多元的?是开放的还是封闭的?它的设计走向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空间。同时,因为“练习”安排直观,易监控,好操作,它的教学诊断与教学评价功能也非常强大。

如在教学《临死前的严监生》的初读课文阶段,教师便呈现一个练习题:这是一个()的严监生。(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并在书的空白地方批注。

学生板演的答案五花八门:为人小气、铁公鸡一毛不拔、吝啬、省钱、爱钱如命、抠门、记忆力很好、非常小气、守财奴、小肚鸡肠……

学生对文本人物品质的初步感受,便成为了教师施教的起点与落点。通过品读、表演等形式,在课的结尾,教师再次导出这一练习题:这是一个()的严监生。让学生重新思考:作者笔下的严监生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有同学想上来修改的吗?

生1:“爱钱如命”应改为“爱钱胜命”。

生2:“记忆力很好”不确切。

生3:“省钱”不对,省钱、节约是美德,严监生是很有钱的人,为什么还省钱,摆明了是吝啬。这个词不恰当。

生4:“小肚鸡肠”指的是记仇,心胸不广,在这里也不对。

以上的练习设计成为了深入教学的“发动机”、“助推器”,它以“开放”的姿态监测出学生的阅读起点,呈现学习的真实状态,课末引导学生重新思考,自己修正初始观点,从而让设计嵌入到学生学习行动的真正发生之处,使练习发挥了极大的功效,使课堂教学明显增量。

三、“核心化”的练习设计,撑起“学”的全程

好的阅读课,要设计1~2个核心课堂练习,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学习内容,使之成为架构整个阅读课堂的支撑和工具。

《绝招》这篇课文,描写了小柱子第一次比绝招丢人,于是,回家苦练绝招,第二次比绝招令人羡慕的情景,文本极富儿童生活气息。有位教师别出心裁地设计了这样三份以“小柱子的日记”为载体的练习,形成了阅读教学富有特色的“第二文本”:

练习1:把小柱子第一次比绝招失败的落寞写成日记。

练习2:展开联想,再现苦练绝招的小柱子。

练习3:要求学生模仿文中用动作、神态、表情表现小柱子比绝招失败时的失落心情的写法,把小柱子第二次比绝招成功的高兴之情描写出来。

以上“练习”为教学设计出别出心裁又富有张力的学习活动,也以学生学的活动展开,避免了说教和灌输。三个核心练习的提炼与推进,完成了本课的主要阅读任务。使课文学习告别了重体验强分析的模式,增加了学生语言学习与言语实践的机会。

四、“加工化”的练习融合,减轻“学”的负担

现在的阅读课,课堂上的活动大多是教师占据和把控的。学生在课堂上基本是不动笔、不做练习,只是听老师解读课文内容,偶尔应答一下简单提问,配合一下老师教的活动。而课外则要做大量的课外作业。好的语文课应该将课外作业加工成好的课堂练习,趁热打铁,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堂完成,融入课堂整体学习,减少课外负担。

有位教师在教学《卡罗尔和他的小猫》一课时,在教到卡罗尔家通过广告获得小猫后,出乎意料的是这些小猫“调皮不羁,可爱却难以收拾”这一节时,请同学们翻开《课堂作业本》,完成练习。

《课堂作业本》第5题的题目是这样的:卡罗尔非常想要一只猫,于是登了个广告得到了好多好多的猫,观察一下下面的图画(配有小猫各种形态与动作的图画),你能填一填吗?

有的小猫(),有的小猫(),有的小猫(),还有的小猫()。

亡羊补牢教案篇6

机会终于到了,九岁那年,班里开晚会,每人得了一个“质地优良”的气球,我也不例外,于是一有空便“惴惴焉摩玩不已”,渐渐地竟引出许多困惑来了:气球这东西真难吹,用力过猛便会吹破,用力不足又吹不漂亮,这其中的分寸还挺难把握!

光阴似箭,离中考只有三个多月的时间了,每天面临各种试卷和倒计时的紧张气氛,吹气球似的感受又重新困惑着我:究竟是主动看书好,还是被动做题好?是搞素质教育,还是搞应试教育?

在上课的时候我总是很调皮但又力求不让老师发现。课后我摸索总结了两种学习方案:一种是把教材看透,再做些典型习题;还有一种是将习题集翻个底朝天,并使每一版变为自己那手“漂亮”字体的专辑。所得效果都差不多(后者甚至还差一些),在极少的课外时间内翻完一本语法书或边翻答案边做习题集,效果肯定不理想,但这样走马观花都是为时间所迫,并非自己所愿,真是“情非得已”啊!

我身边常常有很多试卷。有北京海淀的,有师大附中的;有“优化设计”,也有“强化训练”;更有甚者是叫做“名师秘题”的;偶尔还到某些“大户”那里开放搞活,搜集一些参考资料。当然这其中有大半是学校发的,我的许多同学对此都非常热衷,尽管他们嘴上埋怨老师一天到晚只会发试卷,但他们的黑眼圈便是加夜班的铁证。我总觉得是老师的指导思想有些不对头,因为这些资料中有三分之二的试卷题量较大,计算极繁琐,可以说对巩固知识没有多大用处,尽管老师一味强调中考时总会有一部分试题出自这些“烂”题内(我怀疑几率为0.01%)。于是我的试卷上出现大片大片的空白,有段时间我甚至特怕老师检查。

每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便开始用呆滞的目光从同学那里寻找答案。这时我便发现课间休息时,教室里常有一半的人是睡着的,有的是因为上课无聊,早就去梦蝶了;有的是因为晚上打电游,睡迟了;还有的则是妇孺皆知的“开夜车”——说得形象点就是“机工在机房里织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

亡羊补牢教案篇7

关键词:中小学生惩戒法制化责任减少犯罪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展开,教育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多数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个性化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但也有部分学生的“个性”已严重超越了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其形象已不再是一个学生,其行为已严重影响了其它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其人生观已发生了严重的扭曲,严重地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且屡教不改,我认为,对这类学生应当实施及时而必要的惩戒,阻止其不良行为的继续发展和其它学生的效仿,从而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但这种惩戒必须法制化,这样教育者或教育部门对学生的惩戒才能做到有法可依,才能起到良好的教育和警示作用。

惩戒教育有利于减少中小学生的违法犯罪。当前,为什么我国中小学生的违法犯罪案例逐年上升?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现象呈上升势头,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当然,这是多方面的影响造成的,但最重要的是,他们一开始的不良行为习惯没有得到很好的矫正,违规违纪的行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阻止。这是学生的错吗?不全是。学生是无知的,他们不知道自己的不良行为或违规违纪行为会对他人造成伤害,并且应该要承担责任的。事实上,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绝大多数中小学生的违规违纪,甚至违法行为都没有受到相应的惩戒,所以他们就更加肆无忌惮了。因为,老师只能对他好言相劝,不能有任何惩戒和惩处行为,他即使是不听任何人的劝诫,老师也不能把他怎么样。即使是给其它人造成了不小的伤害,他也不会承担他该承担的任何责任,即使你把他交给执法机关,执法机关也无奈呀,因为年龄不够。这类学生不但对老师的谆谆教诲置若罔闻,并且越来越趾高气扬,从而向其它学生显示他的“伟大”与“荣耀”,并引来不少学生的效仿(当然,犯了错,老师稍加引导就能改正,并成为优秀学生的也不少)。这是老师的错吗?也不是。教师是无奈的。因为领导们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是好样的,只有不好的老师,没有不好的学生,并把它上升成了国家意志,因此老师们除了谆谆教诲之外,也只能谆谆教诲了,从思想上根除他的不良意识。否则你就会带来更大的麻烦,会引火烧身。如果(仅仅是如果),这种方法对每个人都能起到效果的话,那么我们国家还要那么多监狱干什么?甚至还有人被判处死刑呢?更何况,成年人明辨是非的能力更强,更容易说服教育。中小学生更容易被诱惑,为了贪图一时的快乐,有的会不顾一切地去达到自己的目的,坑、蒙、拐、骗,甚至是打、砸、抢、烧等行为也时有发生。那么,这是谁的错呢?这是法治的不健全造成的,说过一点,是政府的无为造成的。首先,政府把责任和要求交给了老师,却没给老师相应的,能够切实完成相应任务的权利,也就是说,在老师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应当有切实的处罚权利,事实上没有。因此教师对某些学生的教育显得非常的软弱与无奈。其次,把所有的学生想得太好、太理想化。是的,我们宁愿每个学生都是好样的,但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那就是说服教育不是万能的,有的学生仅仅靠说服教育是不行的。中小学生可塑性强,容易培养成才,同样,对于那些屡教不改者,如果不采取必要的惩戒措施,他们同样容易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走上歧途。但是,如果我们加以适当的惩戒措施,许多学生也是可以挽救的。所以,实施必要的惩戒教育是必须的,是对人民负责的行为。

中小学生的违法犯罪最终逃脱不了法律的制裁。试想,如果我们在最初对他们的违规违纪行为给以给以必要的惩戒,会有这么多的的中小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吗?纵观历史,这难道就和该惩戒而不惩戒的的教育毫无关系吗?中小学生违法犯罪,难道仅仅是中小学生在犯罪吗?这难道不是“铸错(锉)成塔”的结果吗?那些不作为者才是真正的罪犯,是对人民的不负责任,是对人民的犯罪。“亡羊补牢,未为晚也”这是中国人常常用来自我安慰的一句话。“亡”了“羊”,当然该把“牢”补上。但我们为什么明知这“牢”会“亡”“羊”为什么不在“羊”“亡”掉之前把“牢”补上呢?这样既没增加成本(甚至会减少成本),却减少了损失,减少了违法犯罪,何乐而不为呢?为什么不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防微杜渐,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呢?从这一点来看难道我们的立法者,不是在犯罪吗?盆景为什么美丽?因为园丁们采取了必要的剪裁,用锯、刀剪掉了它们身上的残枝败叶,去掉了不美的东西。没有不喜欢玉器的中国人吧,不也有“玉不雕,不成器”的说法吗?它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工匠们的精心雕刻,打磨掉了它们原有的瑕疵。当“树”还是“苗”的时候,如果我们发现它不能自己长正,我们很容易把它扶正,但当它已成“木”的时候,要把它扶正恐怕就难了,即使能扶正,所花费的代价也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实施适当的惩戒教育是必要的。

惩戒式教育的合法化有利于维护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首先,虽然我国现行法律明文规定禁止体罚教育,但有一些教师仍然在实施体罚教育,这是不利于教育的。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处罚没有得到法律的认可,仅仅是教师的个人行为,容易引起学生的对立情绪,从而更不利于学生的教育。如果对学生的惩戒是法律赋予的权利,学生受到的惩戒是他自己行为造成的结果,是法律对他的制裁,而不是教师的个人行为,就不容易导致学生对老师的怨恨,不易导致学生的对立情绪。其次,容易引起教育纠纷。近几年,因为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而引发的教育纠纷时有报道,因为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溺爱、放纵,无论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是否造成了实质性的伤害,只要他不舒服,他就会以所谓的“心理伤害”、“尊严受到伤害”为由找老师的麻烦,甚至对老师进行人身攻击,从而导致人身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你,你会如何选择呢?你会选择“冒天下之大不韪”吗?结果可想而知。鉴于此,我们为什么不借鉴一下西方某些国家的做法呢?在我们的邻国韩国就有《教育处罚法》、《学校生活范例》等法规对违规的学生的处罚做了详细的规定。经济、文化都高度发达的英、美两国,他们也强调个性的发展,但他们同样有明文规定,学生违反什么纪律要受到什么处罚,甚至是对家长罚款。在澳大利亚也专门设置有惩戒学生的惩戒室,专门实施对学生的惩戒。我们一个强大的中国,拥有不算小的立法机构的中国,为什么就不能出台一部详细的、既能教育学生、保护学生,又能保护老师,既能使惩戒教育合法化又有利于减少中小学生违法犯罪的法律法规呢?《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规定了学生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但并没有规定多次做了不可以做的事该受到什么处罚,这又和什么都可以做有什么区别呢?《义务教育法》规定了接受教育是中小学生的义务,但也没有规定不接受规定的教育该接受什么处罚。这就意味着接受义务教育只是权利,他想怎么着,就怎么着,他可以不受任何约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对教师的权利作了规定,其中的第三款规定“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这算是管理学生方面的最详细的规定了,但就没规定对于多次不服从管理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去矫正。

依法对中小学生实施必要的惩戒教育,更为重要的是他的法制意义,就是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让他们懂得自己应当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对个别学生实施必要的惩戒,教育不仅仅是某个学生,对其它的学生同样能起到良好的警示教育作用,从而达到处罚一个,教育一群的目的。

惩戒教育与赏识教育并不矛盾。惩戒教育与赏识教育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的,只是适用对象不同而已。赏识教育仍然是主流,对多数学生来说,赏识教育是有良好效果的。“赏识:就是对他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优点给予肯定和赞扬”对于那些一贯调皮捣蛋,且对教育者的说服教育置之不理者(这种人确实是存在的。“专家”们总认为,“只有不会教书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样的说法未免太理想化,片面化,忽略了现目前我国学校教育的现状,那就是,首先,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其次,学生所看到的和书本上所学的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再次班额大,教师精力有限,最后,学生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其本身是不断变化的。如果中国目前的大多数普通学校的老师都用“专家”们的金玉良言来衡量的话,恐怕中国就找不出合格的教师了,因为,每年都有“专家”们调教出来的高官违法犯罪,不也有一些满口仁义道德的“专家”也违法犯罪了吗,这也是老师的责任?还是他父母的责任),我们改肯定他什么,赞扬他什么。那么对这类学生实施必要的惩戒教育会有良好效果的,会挽救一部分学生的。惩戒教育是对赏识教育的必要的补充和完善,惩戒教育的合法化,必将使赏识教育更好地发挥功效。在教育过程中,只有做到赏罚分明,才能使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赏识的教育,是软弱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只有惩戒的教育是畸形的教育,是不健康的教育。只有二者相互结合,才能形成完美的、强有力的教育。

惩戒教育不同于体罚教育。惩戒教育是通过合法的、适当的处罚,使其引以为戒,从而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教育目的;其对学生的处罚是以不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尺度的。第一;惩戒教育应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相应的法规,详细规定学生在什么情况下违规违纪才能施以惩戒,惩戒多少下,以什么方式实施惩戒。第二:对学生的惩戒,教师不再参与执行,教师只向执行机构提供学生的违规违纪事实。第三;对学生的惩戒机构独立于学校的管理之外,由教育主管部门或有执法权力的部门执行。第四:惩戒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对那些故意伤害学生的老师也要实施严厉的制裁。体罚教育是不合法的、惩罚式的教育。有一些处罚已经超过了学生的承受力。

无论是从历史来看,还是从其它国家对教育的管理来看,还是从我国的实际来看,还是从有利于学生、有利于教育来看,对违规违纪且屡教不改的学生的惩戒的合法化,是必要的、必须的,是刻不容缓的。期望有关部门能尽快制定出一部详细的、切实可行的法规,来使必要的惩戒教育合法化。

参考书目

(1)《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2)《中小学生守则》

亡羊补牢教案篇8

只有鲜活的生命,才能在阔远的宇宙空间施展才华、实现抱负;只有健康的生命才能承担起所有的责任、为社会造福。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生命之舟时常会遇到暴风骤雨和滔天巨浪的摧残和颠覆,使无以计数的生命之魂不得不面对一次次生离死别的严峻考验。安全――这沉重的话题,带给我们的思考确实太沉重了!

据有关资料证明,在我国的各种安全事故中,煤炭生产伤亡人数占的比重远远大于其它行业。我生在煤矿,长在矿山,那高耸的井架,猎猎的红旗,如同煤矿工人刚直的性格和坚韧的信念,给了我无限的憧憬和向往,赋予了我热爱矿山的精神;那暴怒的黑泉、断裂的岩壁狞笑着用肮脏的黑手扼杀父老兄弟魂魄,制造的呻吟和痛苦,也使我尝尽了人生太多艰涩的悲伤。矿山,这生命的故园—让我热恋,使我悲寒。难道我们为之奋斗的这方圣土的兴衰,必然伴有兄弟肢体的残破、亲人无辜的丧失吗?我不愿意。我想,在座的每一位也不会愿意。让我们认真地思考吧!

愿望与现实是一对孪生亲姊妹,同样美好但相差万里。愿望可以不付出就得到,那是海市蜃楼般的虚无的美。现实的美却需要某种努力才能收获,这就需要有拼搏和奉献精神,正所谓“天上不会掉馅饼”。翻开中国煤矿前进的辙印,却总有人在做“天上不会掉馅饼”的梦,并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一页页翻去,满篇都是带血的文字,隐隐透出妻儿寡母嘤嘤的抽泣。那排列的竖起的鲜红的文字,像一座座人生浮雕,展现的悲壮不亚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烈,不逊于“三大战役”的苍痍,我们看到,那隐于黄泉路中的魂魄,用怎样的哀怨诉说满心的不甘,给我们警示。那是谁用“三违”作颜料,构涂的人间悲剧,我们也许无从考证,但那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凄惨景象却总也抛之不去,教人心寒。

作为济三人,都知道我们的前身是原煤炭部第三十二工程处。自1958年建处至1998年,在四十年漫漫征程中,年年有事故,岁岁有哭声,这是多么不和谐的一种音符。但我们同时也看到,随着时代的变迁,先进技术的应用和矿山人安全意识的提高,安全形势越来越好,事故率越来越少,从处志中我们看到:事故率最多的一年是1965年,这一年仅轻伤就出现了423人,最少的一年是1997年,只出现3名工伤事故。沿着三十二处生命的年轮慢慢度去,它的历史折射出这样一个道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重视安全生产,就有好的安全形势。否则,天怒人怨就形成必然。这使我们又想到一句流行了很久的“名言”-不违章不生产。为了小集体的暂时利益,为了个人那点微不足道的收入,就出现了那麽一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英雄”,看阿,1999,河南平顶山韩庄矿务局二矿“8.24”特大瓦斯煤尘爆炸,死亡55人,重伤5人;xx年,徐州大黄山矿“1.11”透水事故,死亡20人;xx年,江苏某矿井下爆炸,死亡92人;xx年年杭州余杭某采矿区发生透水事件,6死10伤,……诚然,事故责任者分别受到应有的处分处理,而父母丧子之痛,妻子失夫之悲,儿女无父之苦,又岂能因此告慰。

关心中国煤炭建设的人,常读《中国煤炭报》的同志,应该记得这样一个现实:每年开采百万吨煤炭,中国平均死亡人数约10人,俄罗斯约0.66人,美国约0.038人。可见,我国煤炭生产的安全形势是多么严峻。我们应该经常地,很好的反思自己,牢记前车之鉴,莫待“亡羊”后才想到“补牢”。近年来,集团公司把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出台了强制性的“现场工人六项权力”及一系列规章制度,矿党政和各级组织也以坚决贯彻党的安全第一生产方针为己任,采取了切实的办法落实“安全第一方针”及“现场工人六项权力”,并使之成为条文化的管理体制。不可否认,“六项权力”在一定程度上对维护安全生产良好局面产生了积极作用,但好精念歪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并造成严重的后果,翻开公司矿井事故的档案,当不难发现其中的根由。来自集团公司的统计表明,今年三季度,公司发生5起伤亡事故,死亡5人。5起事故,都是忽视安全生产造成的,北宿矿“7.27”盲巷窒息事故和“8.8”带电检修触电事故,均因专业人员在自己的专业内发生;兴隆庄矿的“9.1”单体柱伤人事故和我矿的“9.14”运输事故如出一辙。我并不想用这些压抑的数字再伤自己的感情,也无意使在座的同行们情感沮丧,我只想用这些带血的事实告戒今天的煤炭人和我自己,生命只有一次,不能自欺欺人的地在铺满火药的鲜花草坪上过那侥幸的生活。如要避免“亡羊”之痛,应该怎么办?我想大家一定会告诉我,“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切不可大意麻痹,掉以轻心”。是的,意识很重要,这是一切安全工作的基础,要不断加大对安全生产方针的宣传教育力度,强化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仅仅局限这种意识还不够,还要有科学规范的运作体系。因此,要在健全完善各项安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注重发挥安监机构和群监网员、民兵哨兵、青年监督岗等群众组织的积极作用,强化安全管理和监督,形成纵横交织的群众安全网络,消灭安全死角。矿山安全生产演讲稿范本

亡羊补牢教案篇9

一、藏民唐代边境忧伤文章商定惊弓之鸟缘故同胞半晌承认春耕隆重望洋兴叹二、1.quān2.juàn3.ɡēnɡ4.ɡènɡ5.dū6.dōu7.méi8.mò三、辶遇(遇险)宀寓(寓言)亻偶(偶然)忄悔(悔恨)讠诲(教诲)氵海(大海)又鸡(小鸡)牙鸦(乌鸦)甲鸭(鸭子)纟纺(纺织)讠访(访问)土坊(作坊)口哄(哄笑)氵洪(洪水)扌拱(拱桥)日晌(晌午)口响(响亮)饣饷(军饷)(答案不唯一)四、发现:问题秘密修补:关系羊圈明亮的:眼睛教室笔直的:公路线条美妙的:声音夜晚可爱的:小狗小姑娘满意的:神情笑容幅组滴池朵束本堆只队(答案不唯一)五、1.绝技2.麻烦3.谅解4.激烈5.和蔼可亲六、1.亡羊补牢2.南辕北辙3.画蛇添足4.取长补短5.拔苗助长6.叶公好龙七、1.一朵朵雪白的棉花2.如同一个个小红灯笼缀满枝头3.快乐的精灵在翩翩起舞4.一串串紫色的水晶5.波涛汹涌的大海6.洁白的羽毛丝丝缕缕的轻纱密集的片片鱼鳞八、1.冰在薄处裂2.要看水底万丈深3.人无再少年4.花盆里长不出苍松5.少壮不努力6.白首方悔读书迟7.日日行常常做九、513642十、(一)1.,,。、、……,。2.a.①B.③C.②D.④3.苍鹰之子在动物运动会的飞行比赛中,身手不凡。它精湛的技术,赢得在场观众一阵又一阵的欢呼,被评为“最佳飞行员”。其他动物很羡慕它。4.因为苍鹰的孩子有一副宽大的翅膀,也喜欢飞行,而白兔、黑猫、青蛙的孩子不具备这两个条件。5.要根据孩子的特长和爱好,决定学习什么样的本领。(二)1.火8fén烧2.jīsuzuànxiānɡ3.结束聪明相信永无止境4.1)公认2)永无止境3)古往今来4)不言而喻5.让孩子明白读书是甜的,读书能学到知识6.a.在书上滴蜂蜜,让孩子去吻B.在墓园放书本C.书橱要放在床头D.从不焚书7.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它永远属于你。努力学习,让自己拥有智慧的大脑,成为智者。(答案不唯一,合情合理即可)十一、略

“第六册期中综合测试卷”部分参考答案

一、1.溪柔嫩偷偷钻泼使唤冬眠甩淡略淳朴递拖沟桃婆2.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二、yù:愈寓育遇喻fú:佛符服福幅xī:夕悉溪晰吸jīn:津金筋巾禁mù:牧暮慕募沐三、顺序为:劝众局胀俏涉梨鹂嫉疑翩蹈覆金鱼四、1.既然……就……2.虽然……但是……3.如果……就……4.即使……也……5.不管……都……6.虽然……但是……7.因为……所以……8.不但……而且……9.有的……有的……有的……五、1.激烈2.强烈3.猛烈4.激动感动5.感激6.金灿灿绿油油清凌凌蓝莹莹白皑皑红艳艳六、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贺知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赠花卿》-杜甫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望天门山》-李白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王维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鸟》-白居易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日》-朱熹七、1.比喻句2.夸张句3.反问句4.排比句5.拟人句八、1.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2.我不能把痊愈的雪儿关在笼子里。3.爪子抓住苇秆。4.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5.远处的群山在大雾中若隐若现,岸边的柳条上也缠绕着一层薄薄的雾气。九、(一)1.冷冰冰热乎乎亮堂堂绿茵茵上下前后矛盾生死2.答应轻松漫长勇往直前3.1)①2)②3)④4)③4.它自我安慰道:“这儿也不错嘛,有花、有树、有鸟叫,天上有白云……”于是,它就永远躺在这里,每天靠晒太阳打发日子,感觉挺不错的。5.如果小船一直靠晒太阳打发日子,最终一定会腐烂并沉没,直至完全灰飞烟灭。(二)1.痛哭流涕-形容非常悲痛伤心死有余辜-形容罪大恶极作恶多端-形容坏事做得极多奄奄一息-气息微弱的样子2.a3.瞪大拼尽长嚎咬断4.狼骗得了羊的信任,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咬死了羊,完成了狼的一生。5.示例:可以说,狼的本性是“狼之初,性本恶”。恶狼终究是恶狼,即使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也不会改变它们的本性,还要继续作恶,欺骗善良的小羊……6.提示:如果羊头脑一直很清醒,要么是不理狼,要么是打死狼,也可以是其他的结局。(可自己想象,合情合理就可以)十、略

亡羊补牢教案篇10

1,首先要调整好心态,使自己情绪稳定,充满激情、爱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要增加耐心,减少冲动。多与学生私下谈心交流,珍惜学生对自己的依赖。

2,家访要多一些,争取更多的家长的理解与支持。要让他们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要让家长们与我们既同心,又同步。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基本上还可以,但在家里就不行了。以前之所以消极,部分学生不懂事是其一,部分家长不支持也是其一。一定要通过家长,让学生在家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建全班规,特别是违纪的处罚办法要具体。具体内容拿出初步意见后,可与学生商定。

a:违纪的界定。学习方面:如作业上交不及时,上课做小动作,睡觉,随便说话影响老师讲课学生听课。卫生方面:如不认真值日,个人卫生、仪表不好,环保意识不好。纪律方面:如说脏话,与同学打架,在校内吸烟,不尊敬、顶撞老师,上课、出操、集会到位不及时,旷课,早退等情况。

b:处罚办法。

第一次违纪,写说明书,叙述清楚违纪经过,反思为何会有这样的错,今后咋避免犯同样的错。记入档案。(不让写保证书)

第二次,写说明书并当众(晨会或班会)宣读,记入档案。

第三次,写说明书并当众(晨会或班会)宣读,记入档案。并告知家长或家访一次。

第四次,写说明书并当众宣读,记入档案,请家长或停课反思或让家长到校听课一天。

4,补充奖励办法。优秀干部争取三个名额,班委主要成员一个,组长一人,课代表一个。三好学生与文明学生的评定,最少要有8次被评为优秀学生。

5,努力培养班干部,甚至是小组长。要多开会,多与他们交流,统一思想,提高工作能力与效率。

6,继续补差工作,重点是数学与英语。要促成互助小组,或搞好一帮一活动。在八年级上期,尽量不让学生在学习上掉队,最大限度地防止两极分化。

二,做得较好的,要坚持。

1,班会时的优秀小组与组员评定,要坚持。这是在表扬,在树正气,在树榜样。

2,每天早上7:20-7:30的晨会也要坚持下去。但要比以前更务实。我也要积极参与,身先士卒,对组长、班干部言传身教,先多表扬,少批评;先从自身开始,多反思,最终向坦诚、直言不讳前进。与班会一样,这是树正气,掌握集体舆论导向的关键。我们要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

3,坐班的做法也不错,至少可以使课堂纪律好一些,要坚持。午休时也可以提前到班。

4,坚持给学生整理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