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秋天作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4:12:29

描写秋天作文篇1

描写秋天的英语作文【一】

Look, the leaves on the trees areslowly turningyellow.alltheleaves following the autumn wind,lightlyfalltotheground. now the ground coversmwithgoldenleaves.every clear day,the sunshines on the goldenyelow leavess,they will make a rustingnoise tellingusautumn is here!

autumn is all the small animals isbusiest season.

autumn is also everyone is busiest time.

autumn is short.to the sutudents,this is the best timeforlearning.

ilove autumn!

描写秋天的英语作文【二】

autumnisthemostbeautifulandfascinatingseason.it'snothotterthansummerandcolderthanwinter.it'smostcomfortable.

wecandomanygooddeedsinautumnsuchastravelling、drivingetc.it'sthetendernessaftersummerandthewarmbeforewinter.

manypeoplesaythatautumnisdepressedandold.

Butithinkit'sthebestandliveliest/ihopethatyourautumenissameasme.itisfullofgood!

描写秋天的英语作文【三】

描写秋天作文篇2

这年的第一场秋雨如约而至。它嘀嗒嘀嗒地敲响小院边的屋瓦,荷拉荷拉地打翻院中藤架上的葡萄叶,又叮咚叮咚地落进院中的大水缸里。走过这凉凉的秋雨,如涉过秋天深深的微笑。

院墙上爬满了丝瓜藤,鱼鳞似的丝瓜叶挤挨挨、青压压的一大片。宽大茂密的绿叶底常藏着几条又大又的嫩丝瓜。黄灿灿的丝瓜花像极了缀在夜空的星星,这时正绽着笑脸兴奋欣喜地在秋雨中谈笑。院的西北方的墙外有一棵老槐树,这时已落尽的叶子任冰冷的秋雨打在它光秃秃的黑糙的表皮上。树冠延伸到院内像一支苍劲有力的手擎住院上的一方天。远看去满的有种伟岸的美感。在这树冠下的墙根有个简易的鸡棚。原本颓废消沉的母鸡们被这清爽的秋意激醒,一个个抖落羽毛上的灰尘兴致勃勃地刨啄脚下的泥泞和转动两只圆溜溜的眼张望葡萄架下两只没有归巢的公鸡。

整个葡萄架在秋雨中喜悦且兴奋地微微颤动。它离丰收没几天了。大串大串或青或微红或深紫的葡萄像一朵朵浓密的云。它们与秋日交谈、与秋雨接吻,尽情地吮吸自然精华。此时它们在秋雨的洗刷下颗颗晶莹剔透成熟饱满。

就在院中水缸里的水将要溢出的时候,秋雨渐渐疏停。我进屋添了件衣服,踩着院内的积水到外壁已长了青苔的大水缸里舀了一盆水,又拎着裤腿在院中菜园内拽了一把花生,洗尽了倒入锅中煮。然后从堂屋搬出藤椅,端来放在凉的盐水花生,倒一杯茶开始尽情享受秋雨过后的小院景致。

秋风灌满院内,院里的桂树晃动枝叶发出一片飒飒声。几片叶子飞落水缸在里面泛起涟漪。两只毛羽灿烂的大公鸡在葡萄架下刨食,几只麻雀从长满丝瓜的墙头飞过。一行大雁从院的上空由北斜南。大群金色的蜻蜓已飞了满院。一只熟透的柿子咚地摔进稀烂的泥里。柿树下的一丛金盏菊东倒西歪地兀自灿烂。我坐在秋风里的藤椅上感到满院子都弥漫着秋日特有的成熟气息。

描写秋天作文篇3

2、果园里,果子熟了。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红通通的大苹果饱满得,就像一个胖娃娃;珍珠般的葡萄深紫色,晶莹剔透……玛瑙般的果实吃起来一定可口。

3、公园里,柳树脱去了绿罩衫,换上了黄大褂,枫树穿上了红外套;梧桐树叶和杨树叶从树上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就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

4、田野里,稻谷金黄金黄的。风一吹来,在远方看就好像金色大海的波浪;小青菜身穿草绿色的军装,样子挺神气的;最有趣的要数花菜了。它的模样,就像一个大蘑菇;萝卜和萝卜根被埋在泥土里,上面露了绿叶。看起来,它在和我们捉迷藏呢。

描写秋天作文篇4

thelaureltreesgiveofffragrance.theperfumemakesitswaystralghtintomynose.thebrlghtredcannaarestandingbehindrowsoftallplanetrees.iamwaitingfortheirleavestoturnyellow.thenlcantrampleonthefallenleavesonbothsidesoftheground.

attimestheautumnrainkeepsfallingsilandyonthetreesandflowersandtheground.itwasheseverythingclean.whenthesuncomesout,thedropletsshinebrightontheyellowleaves.

whatabeautifulpainting!autumnistheseasonforharvestnopains,nogains.imuststudyhardsothaticanhaveabigharvestinallmysubjects.

秋天,已是秋天了,天空晴朗,万里无云,夏热已逝,秋风送爽。我顿时想起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市场上已可见到红红的石榴和黄橙橙而又多汁的大梨,实在令人垂涎。此时,稻子、小麦和谷子等庄稼也已开镰收割。

桂花吐香,芬芳扑鼻;在一排排高大的梧桐树后是鲜红的美人蕉。我在等待树叶变黄,热后踩着满地的落叶。

描写秋天作文篇5

walkinginthemountains,ijumpeddowntorunninginthewoods,thisistheworldofleaves.theleavesoftreesturnyellow.theleavesoftreesdancingintheair.Flyahflyah,takeawaytheheatinthesummer,theautumniscoolandrefreshing,alsobroughttheharvestseason.iloveautumntheleavesoftrees.

icontinuetogoforward,aleaffallingfrommyeyes,soiamcurioustocatchit.Leafisthesizeofaslap,veinsmany,idon'tseewhatitistheleavesofthetree,hadtosmellthesmell.anapplescentrushedintothenoseandi'msurethisisappleleaves.ilookedup.Filledwiththethirstymouththeapplesonthetree.Soimadeapoem:"appleissweetandsweet,hardinit."

iloveautumn,ilovetheautumnleaves.

我喜欢秋天的叶子。

走在山中,我又蹦又跳地在树林里跑着,这真是树叶的世界。梧桐树的叶子变黄了。梧桐树的叶子在空中翩翩起舞。飞啊飞啊,带走了夏天的炎热,带来了秋天的凉爽和清凉,还带来了丰收的季节。我爱秋天梧桐树的叶子。

描写秋天作文篇6

关键词:思维导图;习作教学;写作灵感

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用思维导图来指导学生作文,它能让孩子们迅速地理清思路,抓住写作要点和方向,达到快速构思和快速写作的目的。

一、思维导图能“无中生有”,让学生找到写作灵感

下面一段文字是一个二年级孩子的习作《美丽的秋天》:

秋天真美啊,美得就像一幅图画。我喜欢美丽的秋天。

对于一个低年级的孩子,有这样的表达,按理应该是很不错的,她不仅写出了秋天的美,还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然而,这段话基本上是概括性语言,缺乏描述性语言,秋天有多美,却没有具体体现。怎样才能让他们通过文字来表达秋天的美呢?

孩子们都喜欢亲近大自然,秋天对他们来说触手可及,头脑里有丰富的表象,但他们缺乏正确的思维方式,不能把他们眼中所见、心中所想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他们心目中,秋天的田野、果园、树林、动物、天空……这些事物都太熟悉了,可是怎样把头脑里的这些信息调动起来,付诸文字,这就需要思维导图的引导。我问学生:“你能把美丽的秋天画出来吗?”她眨巴着眼睛,点点头说:“能。”很快,她用不同颜色的水彩笔描绘了一幅秋天的画卷:田野里有金黄的稻子、火红的高粱;果园里有红彤彤的柿子,还有红红的苹果;树林里,有黄黄的树叶;天空蓝蓝的,不时有一群大雁飞过……

接着我指导她对这幅画的内容进行了增删,顺序进行了调整,然后问她:“现在你能看着自己画的图,按照图上的顺序把这段话修改得更好吗?”此时,孩子眼中闪烁着光彩,自信满满地回答我:“能!”不一会儿,《美丽的秋天》的修改稿诞生了:

秋天真美啊!田野里,一望无际的稻田像金色的海洋,红红的高粱像燃烧的火把。果园里,有黄澄澄的梨、红彤彤的柿子。红红的柿子多像一个个小灯笼啊。树林里,树叶黄了,一片片树叶从树上落下来,就像一只只蝴蝶在风中飞舞。天空蓝蓝的,一群大雁飞过,它们的队伍多整齐啊!秋天真美啊!我爱美丽的秋天!

修改稿的文字简直就是一幅绝妙的风景画:田野、果园、山林、落叶、蓝天、白云……特别是小作者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刻画,色彩搭配上以火红、金黄为主,寥寥数笔的描述,充满了强烈的画面感和意境美,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和对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

二、思维导图的发散特性,能帮助学生联想出更多的细节

低年级的孩子在习作时,往往过多使用概括性言语,缺少细节的描绘,使文字干瘪无味。如果用思维导图,通过思维绘画这个像游戏一样的环节将要写的内容画出来,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在画画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不断想象、揣摩、增删每个细节,写作时再把图像转换为语言文字,就不会缺失细节刻画了。

下面是一个二年级孩子写的《去游泳》:

今天,下小雨。我和爸爸去游泳,我玩得很_心,我说:“下次还来。”

显然,游泳是学生亲自经历过的,他的头脑里一定有相关的趣事和细节,但这段文字却写得如此粗略,没有相关的细节刻画。怎样让学生把自己经历的细节表现出来呢?我让他把去游泳这件事情用简单的图标和色彩,把印象深的地方画下来,再用曲线连起来,把画出来的内容按照事情的先后顺序标记一下,尝试着以画写作思维导图的办法来指引他写作。图画好之后,再让他把图上的内容一一叙述出来,形成文字。

下面是修改后的习作:

今天,天下起了小雨,但是天气还是很闷热,我和爸爸去江边游泳,游着游着出太阳了,金黄的太阳向我们眯眯笑,水变得更蓝了。江边还有很多游泳的人,就像大锅里下饺子一样。爸爸教我学习游泳,我学得很认真。虽然我呛了几口水,但有爸爸在,我一点不害怕,还是继续学游泳。爸爸夸我真勇敢。我要早点学会游泳,就可以像爸爸那样到深水区游泳了。

这段文字比起前一段,不仅仅是字数的增加,在文章的表达技巧上也有大大的提升。小作者通过画一个简单的写作思维导图,写出了一段更生动的话,而且自然地运用了环境衬托描写、动态描写、场面描写、拟人、比喻修辞手法、直接抒情、语气描写和语言描写等写作技法,把自己先前写的一段话修改得更具体、更能抒发心中的感受。可见,写作思维导图可以引发对最初、最真切感受的回忆和思考,让事情的经过、情感、思绪毫无保留地、快捷地通过图画的形式直观地记下来,让思想的火花一旦闪现,就立即得到捕捉,并不断生发下去,丰富文章的细节。

思维是作文过程的核心,只有抓住思维这一条主轴,作文才能有深度、有广度。用思维导图指导作文教学,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条理性、创新性、趣味性、直观性等特点,开启大脑的无限潜能,就能写出内容更丰富、思想更有深度的好文章。当然,思维导图的神奇魔力远不止这些,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会继续探索,让思维导图更好地运用于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描写秋天作文篇7

关键词:多层次描写比较手法场面描写细节描写

一、多层次描写

在描写中描写能力的提高是有方法的,描写的第一步是要安排好描写的层次,层次清晰了描写的风景才会给人一个完整的美感,才不会显得凌乱。

1.空间顺序

比如《火烧云》一课,作者先写地面上“小孩子的脸是红的,大白狗变成红色的狗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儿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一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然后又写到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再后面看完火烧云于是孩子们困倦了,回屋睡觉了等描写又回到了地面”。

2.时间顺序

文章开头部分写到“晚饭一过,火烧云就上来了”,中间部分“五秒钟之内”“再过两三秒”“这时候,火烧云已经完全下去了”等时间词语的描写。

这篇文章主要描写晚霞,这种自然现象每个人都见过,每个人眼中的晚霞变化和心中的感受都可能不一样,要把它栩栩如生地描写出来首先要安排好描写层次,作者就安排了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两个层次,时间是“火烧云上来了”“火烧云完全下去了”这一段时间里的变化比较完整。空间顺序从“地面”到“天上”再到“地面”。非常完整、有序地把文章写都干脆利落,值得我们学习。

二、比较手法的运用

在描写中运用比较的手法,彼此烘托,可以突出描写对象的特点。

比如郁达夫《故都的秋》,举文中两处比较的例子来学习这种写作手法。

1.第一处在第一段“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和第二段“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雕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两段的段首进行了比较,突出作者心中最为看重的是故都的秋。

2.第二处是第三段对南方五处名胜的描写也运用对比手法,五处名胜的热闹与自己心情不相符,与清、静、悲凉不合。

3.第三处是倒数第二段作者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看,可能江秋与北秋各有特点,没有优劣之分,但在作者笔下却褒贬分明,轻重有别,正因为这样,才使作者显得可爱,文章也显得可爱,作者对故都的秋情有独钟,写景时才会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也正是对比手法的运用才更能突出作者的情感。

三、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指的是在某一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范围内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场面描写一般由“人”、“事”、“境”构成,它是叙事性作品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刻画人物、展开情节、表现主题的主要手段。

在棋王一文中,场面描写是十分精彩的,此文也是一个场面描写的范例,可以学习如何写好一个有众多人物或事件同时出现的场面。

《棋王》分为主要场面和次要场面,主要场面是“盲棋大战”,战前场面“到了街上,百十人走成一片。行人见了,纷纷问怎么回事,可是知青打架?待明白了,就都跟着走。走过半条街,竟有上千人跟着跑来跑去。商店里的店员和顾客也都站出来张望。长途车路这里开不过,乘客们纷纷探出头来,只见一街人头攒动,尘土飞起多高,轰轰的,乱纸踏得嚓嚓响。一个傻子呆呆地在街中心,咿咿呀呀地唱,有人发了善心,把他拖开,傻子就依了墙根儿唱。四五条狗窜来窜去,觉得是它们在引路打狼,汪汪叫着。”战中场面“棋开始了。上千人不再出声儿。只有自愿服务的人一会儿紧一会儿慢地用话传出棋步,外边儿自愿服务的人就变动着棋子儿。风吹得八张大纸哗哗地响,棋子儿荡来荡去。太阳斜斜地照在一切上,烧得耀眼。前几十排的人都坐下了,仰起头看,后面的人也挤得紧紧的,一个个土眉土眼,头发长长短短吹得飘,再没人动一下,似乎都把命放在棋里搏。”这些场面描写每一部分又有主角与配角互相映衬、互相对照。渲染了紧张的气氛,或喜悦、恬静,或悲怆、紧张,让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真实地展开活动。

四、细节描写

注重细节描写文章才会更传神。细节描写,是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社会环境中,某些具有特征的细微末节的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有细致性、细小性、和细部性的特征。此法,笔触周密,细致入微;小处着眼,工笔刻画;截取一部,细细勾勒。

描写秋天作文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景”与“情”和谐统一的写作特点,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

2.联系文中所写的五幅秋景图,进一步掌握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3.根据自己的主观色彩,有意识在选择几处景物,写几个片段。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故都的秋:秋是文章景物的主要内容,北平故都,已是历史上繁华的过眼烟云。因此,题目中就含有一种深深的“眷恋”。一个旧都的秋景,为何会引起作者的眷恋?作者又给我们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秋景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作者眼中的秋景具有哪些特色?找出文章的文眼。

2.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几幅故都秋天的画面?

二、课文诵读

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课文分析

(一)明确思考题:

1.“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清”“静”“悲凉”是故都的秋的特点。这是课文的主线或文眼。对课文文眼或主线的把握有利于我们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如:《荷塘月色》中“这几天心里颇有点不宁静”《绿》中的“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2.描写了五幅画面:小院清晨槐树落蕊秋蝉嘶叫闲话秋凉秋果奇景

(二)分析课文

1.从五幅画面入手,分析

(1)故都的秋的特点。

(2)“反衬”手法的运用。

(3)从主客观两方面来分析,作者为什么要选取这五幅画面来写故都的秋。

(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作者的经历来分析)

2.分析第2、13两个自然段,将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相对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3.本文的“形”是什么?“神”是什么?“形”与“神”的结合点是什么?

明确:本文的“形”是故都的自然风物,具体说就是那五幅秋色图。“神”是赞美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结合点”是“清”、“静”、“悲凉”。

4.文章描绘了五幅秋色图之后,有一大段议论,这段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从记叙到议论,这是从“形”到“神”的深化过程。这段议论,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上,从喻理的角度,进一步赞颂秋,赞颂北国之秋。

5.如何理解文章结尾的一段话?

明确:秋色是这样的美好,祖国的美景是这样的可爱,联系当时国家山河破碎、内外交困的现实,作者为了保住祖国美好的东西,“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不仅抒发了赞美、眷恋故都自然风物的真情,也表现出了深沉的爱国之情。

四、课外作业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主观色彩有意识地选择几处景物,写成片段。

教学设计示例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景”与“情”和谐统一的写作特点,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

2.联系文中所写的五幅秋景图,进一步掌握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3.根据自己的主观色彩,有意识在选择几处景物,写几个片段。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故都的秋:秋是文章景物的主要内容,北平故都,已是历史上繁华的过眼烟云。因此,题目中就含有一种深深的“眷恋”。一个旧都的秋景,为何会引起作者的眷恋?作者又给我们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秋景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作者眼中的秋景具有哪些特色?找出文章的文眼。

2.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几幅故都秋天的画面?

二、课文诵读

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课文分析

(一)明确思考题:

1.“北国的秋,却特别的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清”“静”“悲凉”是故都的秋的特点。这是课文的主线或文眼。对课文文眼或主线的把握有利于我们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如:《荷塘月色》中“这几天心里颇有点不宁静”《绿》中的“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2.描写了五幅画面:小院清晨槐树落蕊秋蝉嘶叫闲话秋凉秋果奇景

(二)分析课文

1.从五幅画面入手,分析

(1)故都的秋的特点。

(2)“反衬”手法的运用。

(3)从主客观两方面来分析,作者为什么要选取这五幅画面来写故都的秋。

(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作者的经历来分析)

2.分析第2、13两个自然段,将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相对比,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3.本文的“形”是什么?“神”是什么?“形”与“神”的结合点是什么?

明确:本文的“形”是故都的自然风物,具体说就是那五幅秋色图。“神”是赞美故都的自然风物,抒发向往、眷恋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结合点”是“清”、“静”、“悲凉”。

4.文章描绘了五幅秋色图之后,有一大段议论,这段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从记叙到议论,这是从“形”到“神”的深化过程。这段议论,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上,从喻理的角度,进一步赞颂秋,赞颂北国之秋。

5.如何理解文章结尾的一段话?

明确:秋色是这样的美好,祖国的美景是这样的可爱,联系当时国家山河破碎、内外交困的现实,作者为了保住祖国美好的东西,“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不仅抒发了赞美、眷恋故都自然风物的真情,也表现出了深沉的爱国之情。

四、课外作业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主观色彩有意识地选择几处景物,写成片段。

教学设计示例二

教学目标

1.领会课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艺术风格。

2.领会作者把故都自然风物的客观色彩和自己内心世界的主观色彩巧妙融合的艺术手法。

3.体会课文疏朗而又细腻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作者选取故都的风物时为什么不选取像火一般的红叶、透明的秋水?作者所写的故都的风物有哪些特点?从这些故都的风物中折射出作者什么样的内心世界?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春天到处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鲜花、充满美丽,因而许多人都喜爱春天,不少人写过赞美春天的文词,如“春来江水绿如蓝”、“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等,与春天相对的秋天,在人们的眼中往往充满枯黄、充满悲凉、充满萧瑟、充满哀伤,我们今天就在郁达夫的笔下领略北国之秋的那份清静,那份悲凉。

二、释题及作者简介

明确:“故都”两字表明描写的特点,带有深切的眷恋之情,“秋”字明确描写的内容,题目很深沉。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熟读唐宋诗词和小说杂剧。1913年赴日本留学。1921年与郭沫若、成仿吾等发起成立创造社。同年7月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产生巨大影响。1923年发表(春风沉醉的晚上)。l923一1926年先后在北大、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1930年3月参与发起成立“左联”,1932年12月发表《迟桂花》,1933年移居杭州后写了不少山水游记和诗词,1935年发表《出奔》,抗战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流亡苏门答腊,坚持抗战。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郁达夫的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

本文写于1934年8月。由于种种原因,郁达夫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这段时

间,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游山玩水,留下一些很好的散文。

三、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

2.出示思考题:

(1)本文写了故都之秋的哪些景物?

(2)课文结构是怎样的,文章怎样前后呼应?

3.学生朗读课文,带着问题一边阅读,一边画出相关语句。四、讨论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结构(见板书设计)

五、布置作业

1.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找出精彩的语句,思考文章的写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分析课文

1.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回顾所学内容。

问题:(1)本文选取了故都之秋的哪些景物来写的?

(2)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3)能反映作者感情基调的是哪些词语?作者对它们是怎样渲染和刻画的?

2.教师点拨和学生讨论相结合解决思考题

附思考题3参考答案:

本文能反映感情基调的词语是“清”“静”“悲凉”,作者是通过选取不同景物,从不同侧面同时加以渲染和刻画的。

例如:①牵牛花:“静着时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是在写“静”;“在皇城人海之中”、

“租一椽破屋来住着”、“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既写“静”

同时也写“清”;“疏疏落落”的衰草,体现了“悲凉”。

②槐树落蕊:整段都渲染了寂静的气氛,突出了“静”。“扫街的树影下的一阵扫后”几句,给人悠闲的感觉,突出了“清”。“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几句,抒发了悲凉之感,正是紧扣“悲凉”。

3.体会文章写作特色(学生归纳分析)

①衬托的手法:写江南之秋的作用。

②景物的选取:能体现作者主观情绪。

③语言的特色:句式整散结合,节奏感强。

4.归纳鉴赏散文的一般方法

①诵读,朗读最好,便于深入领悟语言和情感。

②联系背景,便于深入理解。

③分析思路结构。

④鉴赏文章写作上的特点。

⑤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

……

三、总结、扩展

布置学生阅读《语文读本》第三册上的《想北平》,比较两文的内容、情感、写法。

描写秋天作文篇9

1.从艺术手法看。两首词都采用铺叙、白描、点染、设想的手法写景抒情,但又有所不同。

铺叙是写作中常用的手法,就是详细的叙述,使描写的事物穷形尽相。可以指多方位、多角度地铺叙,也可以指采用多种方法铺叙。

白描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文字对所描写之物的特征、状貌作真实的勾画,重点要突出,语言要省俭,不加渲染、铺陈。白描的主要特点是不写背景、只突出主体,不求细致、只求传神,不尚华丽、务求朴实。

点染:所谓“点”,指点明情感的内涵;所谓“染”,指用景物来渲染烘托所点明的情感。

设想:在《雨霖铃》中主要是设想离别之后情景,在《八声甘州》中是设想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

《雨霖铃》抒写的是恋人间的离愁别绪,词人巧妙地以时间为序,分成离别前、离别时、离别后三个时段来铺叙,借助设想,从所见所想之景、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等角度去写景叙事抒情,层层递进,细致入微地表达了“伤离别”的感情。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是写离别前的景况,点明分别的时间、地点,秋蝉残鸣凄凉悲切,“长亭”代表送别,秋雨后阴冷悲凉,这些都营造出了离别凄凉伤感的意境。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写离别时的情景。“都门”句以白描手法刻画了离别时的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深,一边是兰舟催发,内心的矛盾痛苦难以言传。“执手”句以白描手法描写两人分手之情状,诉无语、泣无声,却比任何言语情更深,极写离别时的悲愁凄苦。

“念去去”至结尾,是抒写离别后的情景。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用点染手法设想别后景物,先点明离别之情“念去去”,再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景色渲染烘托。越去越远,江面烟波茫茫、暮霭沉沉,天空辽阔低远,时间接近黄昏,景色模糊了,别离情绪也越发黯淡了,前途也更加渺茫了,景物中充塞着茫茫无边的离愁别恨。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直接点明“伤离别”的情感,是为“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而秋天作别尤为可悲,实在让人无法忍受,强调自己离别的愁苦比古人、常人更多、更深。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进一步设想别后酒醒梦回所面对的景物,渲染“伤离别”之愁情,是为“染”。今夜酒醒的时候,不见心爱的人,只有自己对着岸上的杨柳,晓风轻拂,残月微明。短短七个字,集中了三种最能触动离愁的景物来传达他无法排遗的愁绪。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四句是更深一层设想到离别后惨不成欢的情况。今后离别的漫长日子里,纵有“良辰好景”“千种风情”也等于虚设,因为没有心爱的人与自己一起欣赏,可见这次的离别是多么痛苦。

这几句层层推进,把词人离别之伤感刻画得淋漓尽致。

《八声甘州》抒写词人漂泊在外望乡思亲之愁苦。上片以写景为主,视角从高到低,由仰观远景到俯察近景,层层铺叙,以种种凄凉秋景抒写思归之愁绪。下片由写景转入抒情,由自己思乡到设想亲人在思念我,结尾再由对方回到自己,转折翻腾,委婉深曲,使思归之苦、怀人之情表达得更为曲折动人。上片“染”,用景物渲染思归之愁;下片”点”,直接点明思归之情。

“对潇潇暮雨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是词人登高临远所见高处远景。秋雨后,江天暮空澄澈如洗,身上感觉到寒风渐冷渐急,眼前看到的也是一片凄凉:“关河”是萧瑟冷落的,词人所登临的楼台在残阳余辉中也是冷落的。描绘出一幅深秋雨后的苍茫悲凉图景,融入了漂泊天涯的忧郁伤感。

“对”字,写出登临纵目、望极天涯的情景。“潇潇”状雨势之狂猛。“洒”写出暮雨铺天漫地之浩大。“渐”字承上句而言,当此清秋又经雨涤,时光景物,遂又生一番变化,用一“渐”字神态毕备,领起下文四言三句十二字。用字极其简练生动传神,可谓白描的典范。

“不忍登高临远”句直接点明思归之情。想念故乡又不忍心登高,怕引出更多的乡思,用“不忍”二字,又多一番曲折,多一番情致。然后词人便层层揭示不忍的原因:一是“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遥望故乡,触发思乡之愁,难以排遗;二是“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羁旅萍踪,深感游宦淹留,回顾自己多年来漂泊江湖的经历,问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淹留他乡,问中带恨,仕途失意,为了功名不得已四处流浪,有家难归,一个“叹”字所传出的是千回百转的思绪和回顾茫然的神态,准确而又传神;三是“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怜惜佳人相思太苦,自己在登楼望乡,设想对方也是天天登上江边画楼,眺望远处江面上驶来船只,一只又一只都不是盼望之人的归舟,用具体细节白描来表达其怀念之情,仿佛是真的一样,化虚为实。如此层层剖述,婉转深曲。不仅如此,词人又转进一层仍写自己,“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你可知道我正在登楼凭栏眺望故乡,心中充满了思念故乡的忧愁苦闷?这本是实情,却从对方设想用“争知我”领起,化实为虚,空灵生动,感情曲折生动,文笔变化多端。

全词一层深一层,一步接一步,层层铺叙,辗衍尽致,曲折委婉地表现了登楼凭栏、望乡思亲的羁旅之情。

2.从题材情感看。两首词都描写秋景,抒发离愁别恨,写景抒情、情景交融,但有所不同,词风也是一婉转,一悲壮。

描写秋天作文篇10

一、描写的作用不同

让我们来看下边的两个例子:

(一)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香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以上是《春》中的两段景物描写。这里有草的动态:“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质地:“嫩嫩的”;色泽:“绿绿的”;旺盛的长势:“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刻画春天绿草如茵的情景,与夏草的茂盛、秋草的枯黄形成鲜明的对比。接着写人在草地上的活动与感受,从侧面揭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抒发了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春天的欣喜之情。作者又写了春花图,着力描写春花竞放。先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它们的争相盛开,再通过三个比喻写出花的繁茂、花色的娇艳,它们争春比美,互不相让。接着,作者由鲜花的争艳联想到秋天的果实累累。

2.“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心旷神怡。”

以上是梁衡《晋祠》中的一段自然景物的描写。作者展开了丰富的联想,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对说明的对象作了形象化的描写。用比喻写出山的巍峨与绵长;用拟人写出晋祠依偎在悬翁山中的情态;又用对偶句铺陈春秋山景,引人入胜。

(二)甲、夏天,雷雨到来之前,在天空先会出现积云。积云如果向上(1)起,形成高大的云山,群峰争奇,耸入天顶,就变成了积雨云。积雨云越长越高,云底慢慢变黑,云峰渐渐模糊,不一会儿,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着天空,顷刻间,雷声隆隆,电光闪闪,就会哗啦哗啦地下起暴雨来,有时竟会带来冰雹或者龙卷风。

乙、云还没铺天,地上已经很黑,极亮极热的晴午忽然变成了跟黑夜似的。风带着雨星,像是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2)。北边远处一个红闪,像把黑云(3)开一块,露出一大片雪似的。风小了,可是利飕有劲,使人颤抖。一阵这样的风过去,一切都不知怎么才好似的,连柳树都惊疑不定地等着点什么。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4)起许多尘土,土里微带着雨气。几个大雨点砸在祥子的背上,他哆嗦了两下。雨停了,黑云铺满了天。又一阵风,比以前的更历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土,雨混在一处,联成一片,横着竖着都灰茫茫冷飕飕,一切的东西都裹在里面,辨不清哪是树,哪是地,哪是云,四面八方全乱,全响,全迷糊。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5)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几分钟,天地已经分不开,空中的水往下倒,地上的水到处流,成为灰暗昏黄的,有时又白亮亮的,一个水世界。

对以上两段描写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两段都写暴雨,甲段意在介绍知识,乙段则描绘环境,衬托人物;甲段写暴雨,着重写由积雨云的变化过程、状态及形成暴雨的征兆,乙段正面描绘暴风雨的猛烈,语言中带有强烈的感彩。

通过以上几个语段的分析比较,记叙文中的描写,对人、事、物起到交待活动背景,渲染环境气氛,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抒发作者感情等作用,描写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而说明文中的描写作用则主要是在说明事物的过程中,借助某些形象化的手法,对事物的特点进行一些必要的描绘,其目的只是在于具体地说明事物,描写的作用是单方面的。以上是记叙文描写与说明文描写的不同处之一。

二、主观性和客观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