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监督工作要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4:21:49

质量监督工作要点篇1

今年县质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

(一)突出一个主题:大力推进质量兴县。

(二)确保两大安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

(三)实施三大工程:标准化工程、计量工程、名牌产品工程。

(四)推进四项建设:加强大质量建设、技术机构建设、行风作风建设、班子和队伍建设。

为更好地使质监工作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今年全县质监工作要继续按照“质量是基础,安全是底线”的要求,主要任务和措施是:“四个深入,四个进一步”。

一、深入抓质量,进一步夯实发展至上的质量基础

1、推进质量兴县工作。继续深入宣贯《质量发展纲要》,制定贯彻落实《2014年质量兴县工作要点》和《县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努力构建政府负总责、企业负首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行业协会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努力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推动政府完善质量奖励与考核机制,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力争开展县县长质量奖评选工作。继续加大名牌培育创建力度,组织引导企业参与名牌价值评价和争创名牌产品。健全分类监管制度,扩大质量分类监管实施范围,依据产品风险等级和企业诚信度,质量保证能力实施差别化监管。抓好行业质量振兴和“质量兴县”、“质量兴园”、“质量兴企”、“质量月”、“3·15质量咨询”等活动,推动全县质量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2、推进产品质量监督工作。贯彻落实省政府即将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意见》,建立以监督抽查为主,日常巡查、整改复查、专项检查相互衔接的监督检查体系。集中监管资源和力量,加强对关系消费者健康和安全的儿童用品、纺织服装、电子电器以及电子商务产品等重点产品的监管。加快完善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合理制定年度监督检点产品目录,加大涉及国计民生、健康安全、节能环保、重要生产资料、重要消费品以及反复出现问题的产品及其生产企业监督抽查力度,定期产品质量抽查报告和后处理结果,建立并落实不合格产品生产企业法人代表约谈制度,督促生产企业切实抓好整改工作。

3、推进认证认可和生产许可证监管。帮助全县申领证的企业完善条件,做好推荐申报工作,配合做好现场审查工作。指导企业实施认证认可工作,加强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管,充分发挥认证认可在保护生命、健康、安全方面的积极作用。认真贯彻落实《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证后监督管理办法》,加强工业产品获证企业后续监管,严厉打击生产销售无证产品、有证企业生产不合格产品等违法乱纪法行为。

二、深入保安全,进一步发挥在服务民生上的质量作用

1、强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宣贯《特种设备安全法》,继续抓好特种设备监察检验机构规范化建设和使用单位标准化创建工作。借鉴先进工作经验,在全县逐步改革推行电梯安全监管模式,加大特种设备责任保险推动力度。突出学校、医院、车站、商场、公园、餐饮场所等公众聚集场所,以电梯等载人特种设备和气瓶、机动车“油改气”涉及特种设备为重点加强安全监察。继续做好重大活动、重要节日期间重点领域、重点场所、重点部位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工作,确保特种设备安全。

2、强化食品生产环节的安全监管。开展乳制品、肉制品、食用植物油、酒类、调味品、食品添加剂等重点食品集中整治,严厉打击违法生产行为。强化日常监管,对监督检验、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食品质量问题,依法责令企业整改、问题严重的停产整顿。继续落实食品企业巡查、回访、年审、定期检验、监督抽查等制度,督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确保不留监管空当。积极应对食品监管职能调整,确保职能调整过渡期间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安全。

3、强化执法打假工作。围绕群众关心、社会关注、涉及民生、问题突出的食品、农资、建材等重点产品,继续开展专项打假行动,重点是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的黑心企业和黑窝点。注重大案要案的查处,继续组织开展“双打”、“质监利剑”行动和汽车产品打假治劣行动,对农资、建材、电线电缆等重点产品进行专项整治。加强与相关部门、协会、企业协作联动,积极挖掘案源,形成打假合力。

三、深入促发展,进一步提升质监技术的支撑能力

1、加强标准化工作。积极争取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做大做强我县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开展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活动。加快我县主导农产品和优势特色农产品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积极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认证。鼓励和指导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引导和帮助重点骨干企业参与国家或国际标准化活动,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加大标准化人员的培训教育力度,规范产品标准备案、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等日常管理工作。扎实做好条代码工作,完善标准化服务网络平台建设,通过加强与工商、地税、银行等部门的横向联系与支持,努力提高代码的覆盖面和验证率以及数据质量合格率。依托县政府行政服务中心,严格执行《省组织机构代码管理办法》和《省商品条码管理办法》,规范代码工作。

2、加强计量工作。贯彻实施《计量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计量传溯体系、计量监管体系,加快提升计量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计量测试服务能力。继续开展“计量惠民生、诚信促和谐”双十工程,继续争取把医疗器具和集贸市场衡器强检费用纳入财政预算。组织开展加油机、汽车衡、电子秤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加强加油机、衡器、出租车计价器、机动车测速仪、医用计量器具、民用三表的强制检定工作。加大节能减排产品监督抽查力度,加强能效标识监管,进一步推进能源计量,对全县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源计量监察,提升电力、钢铁、建材、有色等重点行业节能降耗能力,促进节能减排。积极培育计量市场,为企业计量检定、校准提供优质服务。

3、加强技术机构建设。继续加大对检测所投入,促使其检测项目、技术装备、检测水平、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把拓展检验检定项目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充分发挥现有人员和设备的潜力,提高设备利用率,拓展服务领域和服务空间。在完成法定检验任务的同时,积极面向市场,开展非强检计量器具的调试、校准、修理业务。利用技术优势开展技术咨询和技术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服务、协作、配合的质量和水平。继续深化技术机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将收入分配向优秀人才和业绩突出的岗位倾斜,细化成本核算,实行收入分配与成本核算挂钩。

四、深入强质监,进一步塑造质监系统的良好形象

1、提升履职能力。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继续深入学习党的十、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市、县委全会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班子建设、队伍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机关文化建设。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制度规定,规范行政管理,有效防范和应对行政风险,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做好宣传、综治、计生、新农村建设帮扶和妇女小组、关工委等各项工作,力争年终考核考评达标争先。

质量监督工作要点篇2

20__年,稽查局将在省局、市局的正确领导下,开拓思路,积极探索,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全面履行法定职责。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开展“能力建设年”活动为抓手,以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为中心,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将食品和质监部门实行行政许可管理的产品以及特种设备作为工作重点,在生产、流通以及经营活动等领域全面履行法定职责,不断提高行政执法工作有效性。通过文明、廉洁执法树形象,向严肃、全面执法要效益,促进质量技术监督各项业务工作开展,切实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本文出自文秘站网-]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按照这一指导思想,全年的主要工作安排是:

一、从源头抓质量,加大对生产企业行政执法力度

一是加大对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强与监督与法制科、质检所等相关部门的配合,对监督检查不合格的生产企业及时查处,确保后处理到位。做好五一、国庆、中秋、元旦、春节等节日期间重点产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工作。二是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执法检查力度。以食品卫生、QS认证、食品标签、掺杂使假等违法行为为重点,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三是积极查处无证生产违法行为。对未取得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3C认证、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等违法生产的企业依法严肃查处。

二、开展标准化执法工作,为全面推动标准化工作提供执法保障

一是加大对不符合强制性标准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以安全、卫生、节能等强制性标准要求为重点,开展强制性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二是加大对无标生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组织开展无标生产专项检查,对无标生产企业依法责令改正。

三、开展计量执法检查,加大计量违法行为查处力度

一是组织开展定量包装执法检查。加大对定量包装不合格和短斤缺两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二是开展强检计量器具执法检查。对使用不合格计量器具、未经检定和拒检等违法行为依法予以查处。三是围绕政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加强对集贸市场、加油机和衡器作弊以及电信、水电、供热、医疗卫生等领域违法行为执法检查力度。

四、加强特种设备执法,确保特种设备安全

一是加大对非法制造安装特种设备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对未取得制造、安装特种设备资质而擅自制造安装特种设备违法行为依法从严查处。二是加大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加强与特检科、锅检所、安检站等单位的配合,对使用未经注册登记、未经定期检验的特种设备以及操作人员无证上岗等违法行为依法查处。

五、深入开展打假治劣,全面履行法定职责

一是开展以食品、农资、建材等为重点的专项治理。按照国家局、省局的总体部署,开展重点产品的专项治理,对国家明令淘汰工艺、落后技术生产不合格产品的违法行为实施重点打击。二是依法开展流通和经营活动等领域的执法检查。在流通和经营活动等领域加大对违反质量技术监督相关法律、法规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三是充分发挥“12365”质监热线作用。加大对“12365”质监热线宣传力度,确保“12365”质监热线24小时值班,提高工作效率,促进质监行政执法工作发展。

六、强化管理,建设“六个型”稽查队伍

质量监督工作要点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监督职能控制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U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164-01

1、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职能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及程序执行。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是政府职能,需要对工程项目实体质量和参建各方主体行为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通过使用质量监督措施,提升行政执法力度,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监督程序,按照程序进行工作,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符合标准。质量监督不仅只是对建筑产品的质量进行监督与控制,还需要使用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有效的实现质量监督的最终目标。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需要不断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完善质量监督流程,对监督方法进行创新与改革,质量监督人员、施工企业及建设单位需要相互合作、相互协调,避免出现越权监督及阻碍生产的行为,在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按时完工。

2、建筑工程质量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2.1法律不够完善

在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工程质量监督立法还存在一定问题,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性比较差,部分法律法规条款具有较强的政策性,但是,执行性却非常差,甚至出现相互矛盾的现象,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无法有效执行,因此,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是非常重要的。

2.2执法存在一定问题

现阶段,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法律法规存在较多的问题及不足,没有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及配套设施,建筑市场比较混乱,经常出现很多违法乱纪的现象,无法对其进行很好的管理。并且,部分区域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执法不到位或者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的,因此,加强法律法规执行力度,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势在必行。

2.3建筑|量管理责权不明确

目前,部分建筑管理部门对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权责不够明确及细化。进行质量监督管理的主要是事业单位,但是由于经费原因,无法提高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及积极性,又因为权责不够明确,很多监督人员对存在的问题无法进行管理。而且,很多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对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不够配合,无法落实及执行,不能很好的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2.4监督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由于质量监督工作人员的任务比较繁多,需要对涉及到的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进行全面的监督与管理,因此,对质量监督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其不仅具有丰富的设计及施工经验,还应该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及综合素质。但是,在具体工作中,质量监督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专业知识无法满足要求,配备比较随意,严重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3、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控制及发展

3.1完善立法和执法

为了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应该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完善法律法规及相关技术标准,确保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高效性及科学性,对于不符合实际情况或者存在缺陷的部分应该及时的予以修改,保证其符合实际施工标准,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不断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切实做到有法可依的状况,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应加大执法力度,落实法律条款,依据有关规定,对违法行为进行相应处罚。加强对建筑质量监督人员的管理,切实提高监督人员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等监管手段的能力,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和规范建筑市场。

3.2提高监督人员素质

任何工作都离不开人,质量监督工作也不例外。在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过程中,需要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良好的工作人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人员通过不断的努力及完善,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及综合素质,保证质量监督工作更加合理、科学。提高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人员应对工程参建各方人员一视同仁,对各个工程一视同仁,不吃、拿、卡、要,不态度恶劣,只有这样,参建各方人员才能更容易接受你提出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正。

第二、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提高工程质量监督人员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建筑行业比较复杂,工序、工种及人员较多,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并且具有多元化、多样化的特征,为了有效的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必不可少,这样才能促进监督工作更好进行。

第三,强化教育培训。对监督工作人员应该进行不断的教育与创新,不断提高其自身技术水平及专业知识,通过不断自我完善,提高监督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更好的行使监督职能。

3.3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建设

加强质量监督信息化建设,需要各个部门相互合作,因此,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了保证质量监督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应该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各个部门的义务及责任;第二,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建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管理体系,同时,省级部门应该对该地区市、县级地区进行不断的指导、监督与考核,市、县级的质量监督部门应该对建筑工程具体的工作进行落实,执行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管理体系及相关制度进行;第三,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建设应该进行年检,并且进行经常性的抽查和考评,有效的促进其健康发展。

3.4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功能

社会监督对建筑工程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构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体系过程中,社会舆论及社会监督占主导地位。现阶段,社会经济不仅仅需要依赖法律法规,还需要一些社会力量才能健康稳定的发展。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打造高质量的工程,建立完善的监督体制,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完善立法和执法、提高监督人员素质、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信息化建设及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功能,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质量监督工作要点篇4

关键词:中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问题;对策

总库容在10万立方米以上,1亿立方米以下的为中小型水利工程[1],中小型水利工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工程规模小;二是投资相对较低;三是工程工期较短;四是建设人员多是临时组建的;五是施工队伍人员结构不够合理,施工人员对水利工程没有多少了解。随着水利工程的不断发展,中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数量在不断增加,其对工程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质量监督工作可有效保证水利工程质量,以此加强质量监督力度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目前中小型水利工程多存在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不到位等问题,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仍有待加强。

1中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存在的问题

1.1工程标准低,相关配置水平较低

中小型水利工程不像大型水利工程,其规模、施工设备、施工队伍的专业水平都不及大型水利工程,目前水利工程的质量标准及施工规范主要针对的是工程等级标准在3级以上的水利工程,中小型水利工程由于工程等级标准较低,规模相对较小[2],现制定的质量规范及质量标准并不适用于中小型水利工程,这就导致了施工队伍、施工设备配置水平普遍低下,质量监督难以控制等问题,增大了工程质量管理的难度。

1.2工程分散,监测设备不完善,监督不到位

中小型水利工程多分布于多个县区或乡镇,工程项目较为分散,很难做到集中质量监督,另外由于设备投入不足,中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监测设备相对落后、不完善,无法实施有力的监测,这些都造成了中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深度不够、过于形式化、存在监督盲区等问题,质量监督无法做到位,严重影响了工程质量。

1.3投资控制不合理

在一些中小型水利工程招投标过程中,为降低施工成本,施工方往往会进行压价竞争,以较低价中标后,施工方的施工质量很难得到保证,此外,一些施工方会将主体工程分包出去,而分包商资质普遍较低,为获取更大的利润,偷工减料,给工程质量造成了极大的隐患[3]。招投标中存在的竞争致使投资控制的失误,进而降低了水利工程的质量。

1.4监督人员素质较低

中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落实依赖于监督人员的工作实施水平,多数中小型水利工程的监督人员存在工作素质较低,监管力度不够的问题,监督人员由于过于单薄的责任意识,对工程质量疏于监督,对于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违规操作行为不给予处理,妥协迁就,使得质量监督机构失去了权威性,进一步增大了水利工程质量隐患。

1.5工程质量监督得不到重视

目前,一些工程方忽视了中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要性,而一味追求工程施工进度,工程质量监督没有落实到位,降低了工程质量。特别是监督机构无法强制性实施质量监督措施,对于监督机构与被监督方的关系理解错误,没有充分认识到质量监督的特殊性及必要性。

2中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对策

2.1完善质量监督机制,深化监督体制改革

质量监督机制的建立健全是进行质量监督的基础,质量监督机制要在满足工程标准及具体要求的前提下,进行完善,遵循质量监督相关规定及原则,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科学合理的构建监督机制。按照相关部门质量监督体系加强对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制建立的指导,针对工程较为分散的特点,将监管机制落实到每个行政主管部门,实现无盲区监管。加快推进质量监督体制的改革,转换质量监督方式,改变监督手段,实现授权执法转为委托执法、监督实体质量转为监督责任主体、分级监管转为随机抽查、传统监督方式转为科学监督四个转变[4]。

2.2依法监督,奖惩分明

根据水利部颁发的《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定》,实行建设单位负责、监督机构控制、政府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监督方式,强制性实施工程质量监督体制,对于监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予以解决,对于监管人员的违法行为根据情节的严重性进行合理有度的处罚,包括违法行为记录归档、罚款、降低信用等级等处罚措施。增强建设单位及监督机构的责任意识,政府进行合理性的指导,为中小型水利工程的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

2.3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督力度

施工现场的质量监督工作应从材料设备、施工人员、施工工艺、施工环境等几个方面着手,严格控制工程设计及施工方案设计质量,按照工程标准及施工要求,合理划分施工组织,保证各人员持证上岗【5】;保证材料的质量,杜绝使用劣质材料,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妥善堆放,设备操作人员应避免违规操作,减少对设备的损坏,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证设备能够正常使用,出现故障应及时进行维修;严格把控施工人员施工质量,对关键施工点进行实时监督,保证施工人员施工方法及施工工艺的正确性,一个环节施工完成后,应进行质量验收,验收合格并签字后才能进入下一阶段的施工;施工前及施工过程中应详细调查施工周围环境,了解环境对工程施工的影响及施工过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尽量避免不良影响的产生;质量监督机构应不定期对各施工环节进行检查,不合格的环节应返工,重新施工,直到检验合格为止。

2.4实行分层分类监管,落实监督责任

针对于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水利工程,分析其项目特点、质量控制要点及易出现的质量问题,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质量监督方针,对各环节实施分层分类监管,对关键部位及隐蔽工程项目实行重点监管,质量监督较薄弱的地方应有针对性地调整监督机制,增设监督人员,加大监督力度,将各人员的监督责任落到实处,保证工程质量。

2.5提高监督人员素质及监管水平

加大监管人员的培训力度,定期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监管人员的监管能力,增强监督人员的责任感,培养其工作素养;监督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学习新知识及有关法律法规,提高自身工作水平。

3结语

工程方对中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不重视是导致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所在,作为工程质量的有效保障,质量监督工作做得是否到位,是影响工程质量、发挥工程功能作用的重要因素,只有加强工程质量监督力度,建立健全质量监督机制,深化监督体制改革,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依法监管,严格监督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施工质量,加强对各施工环节的监察力度,落实各工作人员的监管责任,实行不定期审核,奖惩分明,不断提高监管人员的工作水平及自身素质,对于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应找出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避免问题的再次出现,保证中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真正发挥出水利工程的功能作用,造福于人民。

作者:陈丕车单位:厦门市同安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

参考文献:

质量监督工作要点篇5

【关键词】工程建设质量监督方法改进管理创新

1目前质量监督工作存在的不足

1.1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一,随着石化工程系统的改革,人才成长的选择,分站人才的结构性流失较为严重;第二,有些分站所在的企业多年没有较大的建设项目,再加上个人和企业的原因,分站的人员又不愿或不能参加其他项目的监督工作,导致这些分站的人员得不到锻炼,队伍得不到建设。

1.2需进一步加强装备的投入和使用,为监督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各分站在日常监督工作中,应高效率地利用各种检测仪器和手段,对现场形成的实体质量进行实测实量,以数据说话,并留有记录。通过这些第一手资料,来进一步分析和判断质量状况,为监督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1.3树立全局观念,凝心聚力,克服困难,为石化工程建设大局恪尽监督职责。

石化质量监督事业关乎石化建设大局,作为一个整体,需要每一个分站、每一位员工为之付出,为之奋斗。

2质量监督工作方法改进

2.1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标准化建设工作,努力提高质量监督整体工作水平

2.1.1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监督工作质量

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精神状态,关系着我们事业的兴衰成败。因此,提高监督人员的素质,加强队伍建设,使中国石化有限的监督资源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确保监督工作质量,这是整个石化监督系统的首要任务。

2.1.2加快监督工作的标准化建设,提升整体工作质量

为使监督工作更加规范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杜绝和避免系统性的工作质量下降。继续加大监督工作的标准化建设,在日常监督工作中,严格按照总部批准的《石油化工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程序》,使项目建设中各个环节的监督工作质量程序化,标准化。利用在石化大型项目中积累的监督工作经验,编制监督大纲和监督计划书的标准样本,以作为规范现场监督工作的操作性文件。同时,制定质量检查人员的绩效考核办法,通过规范质量检查行为,进一步提升质量检查的工作质量和力度。

2.2统筹平衡监督资源,改进工作方法,抓住重点环节确保石化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

2.2.1统筹平衡监督资源,确保重点项目的监督工作质量

根据大型项目的施工进展情况,及时做好监督资源的平衡,在大型项目收尾时,在保证足够的人员编制质量监督报告的同时,及时抽调人力物力充实重点项目监督组的力量;同时抓好新开工项目的准备工作,充分利用专业之间的时间差,来弥补项目之间的人力资源的空缺,努力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2.2.2改进工作方法,提高质量监督和质量检查的工作效果

无论是日常的质量监督还是专门组织的各类质量检查,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规范各参建主体的质量行为,从而确保工程实体符合规范标准的要求。基于这一指导思想,质量监督质量检查组要进一步加大对各主体动态质量行为的检查;在实体质量方面,还要进一步提高利用仪器设备对工程实体的抽查和复测比例,最大限度地发现和消除工程内在质量隐患。

2.2.3关键环节重点控制,确保工程质量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当前需要重点关注和强化控制的质量环节主要是焊接工作质量的管理,焊接工作质量的管理和控制仍然是工作的重点。目前我们的焊接质量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一是片面追求焊接一次合格率,应当进行扩探返修的焊缝,没有进行扩探;二是没有严格执行焊接作业工艺纪律,特别是对有热处理要求的焊缝,不按要求进行热处理;三是对焊接作业的监管不到位,尤其是对探伤点口工作,普遍存在达不到“四个覆盖”的要求。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应该是今后对焊接工作的管理与控制的重点,各责任主体在今后的管理和控制工作中,应进一步研究如何加强监控,提高焊接质量。这也同样是质量监督当前需要重点关注和强化控制之处。

3管理创新及其做法

3.1大力推进工程质量监测活动,加强工程质量的监控体系

设备材料质量是工程实体质量的基础。而设备材料的进场检验是避免和减少不合格设备材料被用于工程的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由于工期紧而滥用紧急放行程序,有的项目几乎所有设备都是通过紧急放行进入现场,或者根本就没有履行紧急放行程序;二是认为设备材料质量是制造厂的事情,因而现场验收工作不细不严,该发现的问题没有发现;三是监理的进场查验流于形式,审核把关不严。鉴于以上情况,在大型项目上应推动由业主或总部委托工程质量监测机构对进场设备材料和工程实体的质量进行第三方独立抽查,通过监测的结果来考查各责任主体在设备材料进场管理上的控制情况。这一举措,形成了工程质量的监控威慑效应,能够有效促进相关责任主体的检验控制力度,大幅度杜绝不合格的设备材料用于工程,确保工程质量。实践证明,这一新举措,是建设单位或总部宏观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

3.2组织工程质量大检查活动,扩大监督人员参与面,使工程质量监督骨干人才快速成长

监督监督部门在组织工程质量大检查活动中,改变以往的检查模式:一是将由某分站单独组团改为多个分站抽调人员混合组团,特别安排一些从没参与大检查的分站参加;二是以多次参加质量大检查的经验丰富的监督工程师为主,同时安排一些没参与过质量大检查活动的新手参加,以老带新。通过这两个做法,扩大监督人员大检查活动的参与面。加强了各分站之间的工作交流,开阔了监督人员的眼界,丰富了监督检查的阅历,对监督人员积累经验、提高监督水平、规范自己的监督行为有极好效果。

3.3开展对建设单位的质量管理培训,提高建设单位对质量监督制度强制性要求的认知和理解,推动建设单位与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良性互动

通过对建设单位工程管理人员进行质量管理培训,着重介绍国家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制度及项目业主的质量责任、质量管理方法,讲解工程质量监督的政府强制性与工程监理的社会服务性的不同,明确项目业主接受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使学员对项目业主工程质量管理职能的认识有很大的提高,工作线条思路更加清晰,接受工程质量监督更加自觉主动。

4结束语

随着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石化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石油化工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工程建设史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项目监督中,应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改革创新,促进石化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推进中国石化持续、和谐、有效发展,尽早实现把中国石化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跨国能源化工公司的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质量监督工作要点篇6

1.1监督环节多

中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业务流程通常为:接受客户委托收集资料,现场调查制定方案现场采样实验室检测出具检测报告出具评价报告,与通常的实验室检测业务相比,多了现场调查、制定方案、现场采样和出具评价报告等流程。为了使工作质量得到切实有效的控制,质量监督工作必须覆盖所有领域,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质量监督员对其进行充分地监督。无论在哪个流程,一旦发现不符合或潜在的不符合,质量监督员即可采取适当的处置方式,有权或直接纠正,或报告科室负责人甚至质量负责人以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1.2对监督员能力要求高

要求质量监督员“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的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担任,因此必须具备高于一般技术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由于多学科交叉融汇的工作性质对质量监督员的专业背景、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素质要求更高,主要体现在熟悉职业卫生各项方法标准和技术依据,熟悉标准的适用范围、目的、原理;熟悉现场调查、样品采集、检测步骤和熟悉结果计算、分析和评价等。其次,质量监督又是一项管理工作,要求监督员必须熟悉中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并具有一定的管理、协调和沟通能力。只有两者都具备,质量监督员才能在其各自授权的范围内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1.3监督难度大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很大一部分是在现场完成的,因此,现场的质量监督至关重要,是技术服务工作能否准确高效、公正科学的关键一环。对检测实验室内部的质量监督已经有了许多成熟的理论和方法,但是对脱离实验室控制的外部现场的质量监督工作,由于现场环境复杂多变,容易受各种人为因素影响,不确定因素较多,监督难度大大提高,相关文献也比较少见。因此,质量监督员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因地制宜地确定质量监督的依据、内容和结论。

2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质量监督的计划与实施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是中心的主要业务之一,与其它业务一起被纳入到中心的质量体系进行统一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因此其质量监督的计划与实施流程依照中心的规定有序进行。

2.1编制体系文件

规范完整的体系文件能够明确职责与权限,使各项质量活动有章可循且按要求规范进行,以此满足客户和自身的需要。中心质量手册4.1中对质量监督员的岗位职责做了细致的描述:

(1)协助技术负责人实施专业检验/评价工作的质量监督与管理;

(2)监督所管辖人员的关键性操作,对本科所采用检验/评价方法、标准、规程等的合法性和现行有效性进行经常检查,确保正确使用有效的技术标准、指导性文件;

(3)监督检验/评价环境条件和仪器设备,对仪器设备状态、实验环境和标准品、试剂的来源和有效期限等进行必要的了解、检查并记录,保证检验/评价活动在符合规定的状态下进行;

(4)独立行使监督职权,有权停止不符合规定检验/评价项目和检验/评价报告的发出;

(5)负责管辖区域内不符合工作的发现、识别及纠正措施的追踪、验证、记录等。中心质量手册中根据质量监督员的要求对其任职资格做了详细的规定,要求质量监督员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从事检测/评价工作3年以上,对质量管理体系及检测/评价各过程的工作较熟悉,能全面了解所监督范围内的工作内容、方法及技术,具备正确检查检测/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能力。质量监督员由各科室负责人提名,质量负责人审核,中心最高管理者任命,目前中心共有7名质量监督员,覆盖了涉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各个科室。同时,一套适宜、符合的质量监督程序是质量保证的前提,是实验室结果科学、客观、公正的重要保证,同时更是质量监督员的工作依据和准则,因此中心还制定了《监督管理程序》,对质量监督的目的、方法、职责和要求等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和规定。

2.2制定质量监督计划

质量监督是有计划的质量管理活动。为了更有效地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每个环节实施质量监督,在监督定位、质量、数量、时间、实效等方面有严格规定的行为规范。中心每年年初都会由质量监督员协助质管科制定年度质量监督计划,主要是按照《实验室认可准则》的要素、以往年的质量监督情况作为参考,针对某些容易出现问题的薄弱环节、对检测结果影响大的关键环节、新项目和新方法的开拓等方面,统筹安排年度质量监督的内容、项目、对象、频次和要求等,确保质量监督计划能够覆盖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整个过程,同时也更具有可操作性。中心要求每位质量监督员定期监督抽查,至少每月1次。

2.3设计质量监督记录表

质量监督笔录是实验室持续改进的重要依据,也是内审、管理评审、实验室监督评审和复评审的重要参数。中心质量监督记录表的格式比较开放化,监督员可按某个监督要素填写单项监督内容,也可根据一整套工作流程涵盖多项监督内容,但原则是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和可再现性。监督记录最基本的内容包括被监督科室、被监督人、被监督事实的描述。同时,需填写监督结果评价和不符合工作处理意见。

2.4实施质量监督

质量监督员根据监督计划的要求,对重要的检测业务、采样/检测过程的关键点、薄弱环节,如在培人员、某些易出现不符合工作的技术操作或质量活动进行重点监督。当发现问题时及时予以纠正和制止,并责令其改正。同时,加强与被监督人员的沟通,确保质量监督工作到位、持续和有效。

2.5编制质量监督报告

《实验室认可准则》4.15管理评审要素中明确了质量监督报告是管理评审的主要输入之一,因此,中心质量监督员每年都会形成质量监督工作总结报告,分析年度质量监督的工作情况,提交管理评审会议进行审核。同时,质管科也会每季度收集、检查和指导监督员的日常监督记录,使质量监督员工作同样受到管理和控制,以便随时发现监督员工作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和提高。

3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质量监督的内容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质量监督的内容很广,各相关科室质量监督员应从本科室实际出发,监督影响最终结果正确性和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包括人员、设施与环境、检测方法及确认、测量溯源性、采样、样品处置、试剂和消耗材料、仪器设备等方面。只有形成由质量负责人、质管科、各职能部门、检测部门和评价部门的质量监督员组成的周密质量监督网络,全面铺开监督,才能确保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质量满足各方要求。而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需要被监督的各项因素中,需要被重点关注的内容主要有:

3.1人员《实验室认可准则》和《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都对质量监督有条款要求。《实验室认可准则》第4.1.5条规定:“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的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测和校准人员包括在培员工,进行充分的监督”;第5.2.1条规定:“当使用在培员工时,应对其安排适当的监督”;第5.2.3条规定:“在使用签约人员及其他的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时,实验室应确保这些人员是胜任的且受到监督”。《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第4.1.10条规定:“实验室应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测和(或)校准地关键环节进行监督”;第5.1.1条规定“使用合同制人员及其他的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时,实验室应确保这些人员胜任且受到监督,并按照实验室管理体系要求工作”;第5.1.4条规定“使用培训中的人员时,应对其进行适当的监督”。由此可见,人员整体素质是保证检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人员的监督是质量监督工作的核心和重中之重。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现场检测/采样人员、实验室检测人员和评价人员按规定都必须经过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格培训和考试。对他们应重点监督现场检测/采样人员是否了解相关有害因素的特点;是否熟练掌握和应用相关有害因素现场采样、检测的规范,是否熟练掌握现场采样设备的原理和操作,是否熟悉职业接触限值;实验室检测人员是否熟练掌握和应用化学有害因素实验室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是否熟练掌握实验室分析仪器的原理和操作;评价人员是否能全面准确地识别与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否能科学地评价危害程度和健康影响;是否能准确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是否能提出有效可行且具有针对性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建议等。新上岗人员和在培人员,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容易出现失误,也是需要被重点监督的对象。

3.2仪器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仪器”包括采样仪器、现场监测仪器和实验室检测仪器及相关的辅助设备。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评价的项目不同,工艺特点和技术要求就不同,因此使用的仪器设备也不同。对仪器设备监督的重点主要有:是否选用合适的经过计量检定合格或校准的仪器设备,是否使用前后对其功能进行了严格检查以确保处于最佳使用状态,是否建立了仪器设备台帐;是否健全了责任人制度、维护保养制度、安全使用制度和期间核查制度等。对于长时间样品的采集,采样人员是否在样品采集前后分别进行流量校正;在采样过程中流量调节是否准确;现场使用的设备由于脱离了实验室控制,其领用和返回中心时是否均进行了功能性检查,质量监督员也应给予重点关注。

3.3材料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材料”主要有标准物质、化学试剂和采样吸收液等。质量监督重点检查是否采用有证标准物质并严格检查验收和正确合理使用;是否建立了管理台帐,进行标准物质和试剂材料的收、发、储、运等各环节的严格管理;吸收液是否随用随配以保证其有效性、准确性和科学性等。

3.4法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的“法”是指在实际工作中依据的各种技术标准,包括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以及相关作业指导书等。对技术标准监督的基本要求是必须为现行有效的版本并受控,相关人员能正确地按照标准方法进行操作。当标准方法变更或开展新项目时,应进行必要的确认或验证。如果使用非标方法或产生偏离,应经过客户同意和技术确认等。

3.5环境

影响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对环境设施的监督主要分二方面,一是对现场采样、检测的环境进行监督,是否满足采样仪器和现场检测仪器正常工作所需要的基本条件;二是对实验室内务管理、环境设施的配置、运行和记录情况等进行检查。相邻检测区域之间存在不利影响时,是否采取了有效隔离措施,也是监督的基本内容之一。

3.6采样

在职业卫生服务过程中,现场采样的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它是技术服务工作能否准确高效、公正科学、诚实守信、优质服务的关键一环。采样方案的正确制定要考虑很多因素,如生产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杂质及理化性质等,原料投入方式、生产工艺、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方式和设备完好程度等,工作地点空气中职业病危害化学物质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估计浓度等,劳动者的工作状况,工作地点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防护设施及使用、个人防护设施及使用状况等。因此要保证样品采集的代表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必须监督好每一个关键点;包括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是否充分,是否调查了项目位置、项目范围、劳动定员和工作制度、岗位设置和定员、产品名称及相应的年产量、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和辅料、生产过程中产生中间产品和副产品、生产设备的名称用途和布局、化学室试剂和年使用量、建设项目工艺流程和职业病防护情况等内容;采样对象是否包括不同工作岗位的、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采样点是否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能反映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真实浓度的地点,是否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地点,是否设在工作地点的下风侧,采样高度是否尽可能靠近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采样时段是否在正常工作状态和环境下进行,重点采样季节是否控制在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季节,是否选择在作业场所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日和浓度最高的时段进行采样;采样时间是否根据评价目的不同而定,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最高容许浓度、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采样的时间都有不同要求;样品的数量及频次是否满足检测和评价要求等。质量监督员的监督依据为GBZ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该规范涵盖了有毒物质和粉尘检测的采样方法,规定了作业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方法和技术要求。由于职业卫生样品的特殊性和检测条件的严格性,容易受到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必须正确采样,对空白对照和采样效率等也要进行质量监督。

3.7样品管理

职业卫生样品由于不可能复测,因此在运输、接收、处置、存储、保留和前处理过程中的质量监督也至关重要,可以防止样品被污染或样品中待测物的损失而导致的检测结果失真。核查样品在流转过程中的唯一性标识,样品保存条件和运输工具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现场采集样品的编号和记录是否相符等。

3.8检测/评价报告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的最终产品包括检测报告和评价报告,它们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客户的利益,是企业降低职业风险、提高建设项目本质安全,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依据,需要被重点监督。检测报告的质量监督主要包括:数据是否完整准确,是否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使用实验室资质认定(Cma章)和实验室认可(CnaS章)是否符合规定,报告信息是否齐全,报告是否有唯一性标识,分包项目是否注明等。评价报告对建设单位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的意义重大,需要认真细致的监督,以防止有问题的报告出现。监督员应重点监督建设单位提供的技术资料的齐全性、企业工艺流程描述的准确性、评价报告中现场调查记录的真实性以及对企业提出建议的合理性等方面。

4结论

质量监督工作要点篇7

【摘 要】 水利工程质量关系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投资效益发挥,也关系水利行业的形象。党和国家历来重视质量工作,《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要求全面提升工程质量水平。水利建设加速发展的形势要求充分发挥质量监督的作用,不断提高监督工作水平。本文结合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实践经历,围绕监督工作提质增效、工程质量提升的目标,在质量监督有关技术要求的基础上,探讨了质量监督的艺术要求。

【关键词】 水利工程 质量监督 艺术

引言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是水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工程监督职能机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程、规范以及批准的设计文件,对质量主体履行质量责任的行为以及工程实物质量进行监督检查,维护公众利益的行政行为。如今水利工程参建单位多、项目建设工期长、建设强度高,对质量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质量监督人员应不断提高监督工作的技术水平和艺术水平。其中,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设计文件要求等,开展专业化的监督就是监督的技术。监督工作的艺术则是按照监督计划,灵活运用各种技巧、手段和方法,引导和督促各参建单位履职尽责,促进质量目标实现。监督工作的艺术以技术为基础,又促进技术目标的实现。实践中,以下几点可以借鉴。

1 加强宣传惩戒,营造重质量守信用的良好氛围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重视宣传,把宣贯培训纳入年度工作计划。要通过广泛深入的质量宣传,在辖区水利行业市场营造重质量守信用的良好氛围。

1.1 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

灵活采用工地会议、质量简报、“质量月”、微信群发信息等多种形式宣传有关质量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强制条文、《质量发展纲要》等,宣传工程有关质量技术知识,使有关参建人员熟悉质量工作政策法规依据,掌握工程技术标准和工作方法,克服政策法规盲区和光凭经验办事的局限。

1.2 宣传质量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制和质量案例

要以新疆联丰水库溃坝、东安县水渠混凝土成渣等类似工程质量事故案例为警示,深刻吸取教训。引导参建人员吃透政策法规精神,提高质量责任意识,真正做到“警钟长鸣”,按照政策法规和建设合同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踏实做事、严格管理、自觉规范质量行为,确保工程质量,避免发生工程质量问题而被追究责任的风险。

1.3 加大诚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力度

利用诚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培育重质量守信用的市场风气。将日常监督情况作为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评价重要内容,加大查处曝光度,发挥信用体系平台作用,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惩戒格局,调动责任主体自查、自纠、自我约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坚持原则,严格全过程质量监督

2.1质量体系监督

督促质量责任主体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落实主体责任。工程实施过程中,查看管理标准、方案措施等能否满足工程质量需要,是否落实;检查有关人员是否到位,是否按规定和合同约定认真履行质量管理职责,促使“该负责的人切实负起责,并负责到底”。

2.2质量行为监督

加大不定时、不定点、不定内容,不提前告知的检查,着力查处违反强制性标准要求、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擅自降低质量标准等不良行为。对质量违法违规行为应及时纠正,按规定应该处罚的一定要处罚,遏制再次发生。对屡禁不止的质量问题和“屡教不改”的质量责任主体,应按照委托权限,加大执法力度,并与相关部门联动,加强互动,让质量违法违规行为付出应有的代价,受到震慑。

2.3实体质量监督

应用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和技术,对工程实体结构尺寸、混凝土强度、建筑物高程等进行抽查,准确评判工程质量真实水平。认真查找问题,发现有质量问题的,责令改正,并做好督促整改和复查工作,整改后重新验收。

2.4工程验收监督

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工程项目、阶段验收等验收活动进行监督检查。严把工程质量验收关,对人员资格、组织形式、验收程序不符合要求的,质量管理资料不齐全、不规范的,责令验收组织单位严格按验收规程落实整改。

3依法监督,有所为,有所不为

清代《官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是履行政府监管水利工程质量的职能,就要依法监督、公正监督、廉洁监督,才能让监督对象信服。

3.1 依法监督

当前,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迎来了有法可依、有规可循的新局面。质量监督应按照政策法规赋予的职能职责依法监督、规范操作,做好各环节的监督检查。要脚踏实地,留下工作痕迹。按照及时、全面、真实、准确的要求形成工作日志、监督台账等记录,客观反映监督工作情况,分析质量动态,排查质量隐患。

3.2 履行职责到位,不玩忽职守

要全面履行监督职责,不能心浮气躁、投机取巧,要踏实做事、严格管理,按监督计划该抽查必须抽查,尤其是影响结构安全、主要使用功能及公共利益的关键部位,避免发生工程质量问题而被追究责任的风险。

3.3 明确职责,不越权越位

“质量监督机构履行政府部门监督职能,不代替项目法人、监理、设计、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监督人员要明确职责和工作内容,做好自我定位,弄清该干什么,不要把属于参建主体的质量管理职责包揽过来,充当设计的“技术专家”、施工单位的“质检员”、监理单位的“监理员”,避免养成有关单位的惰性和承担不必要的责任风险。

3.4加强沟通,秉公执法

既要树立政府监督的权威,又要互相尊重,以诚相待,做到监督执法与服务指导相结合;要实事求是,依法依规办事,处理质量问题不姑息迁就;要站在公正立场处理问题,不得徇私枉法。处理质量问题争议时,应该仔细倾听有关单位陈述的理由,查阅有关质量资料,核实现场,坚持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用书面材料说话,使责任主体口服、心服地去纠正偏差。

3.5加强自律,坚守廉洁底线

“公生明,廉生威”,质量监督人员要把监督行为限制在法律法规限定的范围内,不得有花花肠子,向相对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可以定期或在一个项目监督工作结束后,邀请参建单位代表对质量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进行评价,促进监督人员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能。

4 面点结合,突出监督重点

4.1 突出监督重点

加大重点项目、民生工程、重点环节、重要材料、关键部位的监督检查力度,有效解决事关公共安全、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的重点质量问题和干部群众关心的质量热点问题。重点整治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渗、漏、裂等质量通病。小型水利项目要着力克服重实物轻资料,重外观轻实体的局限。

4.2 实行差别化管理

对能力弱、服务差的企业和人员加大抽查力度;对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和隐患应书面通知整改,并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加强跟踪回访,督促有关责任单位落实整改,直至消除质量安全隐患。坚持责任主体不落实,整改措施不落实,整改结果不符合要求不放过。要通过督促整改,大力扼制偷工减料等不良质量行为。

4.3加强事前监督

受理项目监督申报后,监督人员应尽快熟悉设计方案,结合类似项目质量管理情况分析评估质量风险点,对易发生的施工质量通病进行预警,要求有关参建单位制定并落实相应预防保证措施和控制措施。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督巡查,切实做到质量风险早发现、早研判、早预警、早处置,有效防范质量通病。发现质量隐患,应督促项目法人组织有关责任单位定人员、定时间、定措施进行整改。4.4 强化质量责任追究

对发生工程质量事故,发生投诉、举报、群体性事件,媒体报道并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严重工程质量问题;由于勘察、设计或施工原因造成尚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工程不能正常使用,或存在其他需追究责任的违法违规行为应重点监督,对负有责任的单位和个人,按《质量法》、《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严肃追责。

5 坚持学习,提高业务能力

5.1 加强人员教育培训

监督机构应重视人员的培养、考核,建设高素质的监督队伍;加强与其它质量监督机构的交流;改进和完善监督工作,建立一套符合规程要求,适合地方特点,实用高效的监督流程,实现监督工作规范化、标准化、高效能。

5.2 积极学习提升

质量监督人员应熟悉质量有关政策、法规、强制条文,掌握扎实的工程专业技术,掌握被监督工程的主要技术指标、相关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学习和运用现代化的监督手段,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执法水平,树立权威。能准确发现工程质量问题,及时排查处理质量隐患,不能熟视无睹、看不出问题、找不准症结、抓不住重点。

质量监督工作要点篇8

关键词:油田企业质量监督机制

质量监督是一种质量分析和评价活动,监督的对象是产品、服务、质量体系、生产条件、有关的质量文件和记录。作为石油企业来说,质量问题关系到油田生产建设的各个领域,尤其是油维工程质量、井下作业施工质量、原油交接质量和生产所需的设备、材料、工具配件等物资产品的质量等。

一、完善质量监督机构,建立质量监督机制

首先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质量技术监督队伍,外部聘请监理,内部从基层到机关,都要设立质量监督员,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质量监督网络,并明确各个监督岗位的责任。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建立各个方面的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如:《产品质量管理办法》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加强与厂里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定期召开质量技术监督工作讨论会和质量分析会,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从内到外,形成全方位的监督机制。

二、加强采购物资质量监督,确保生产的有序进行

坚持产品质量一票否决的原则,从源头开始严格进行控制把关,实行供应商审查、现场验收、专业检测及产品消耗调研的全过程质量控制措施,确保采购物资质量

一是优化供应网络,提高物资质量和物资供应能力。坚持对物资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特别是对一、二类物资的供应商进行重点考察。考察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供应能力、检测能力、售后服务等方面,不符合规定的供应商严禁禁入油田市场。

二是加强采购物资现场验收。突出到货验收环节的质量控制,严格验收程序和规范,坚决执行质量验收“三方到场”的管理办法,对到货产品进行“五查三核对”验证,具备称重条件的物资一律进行称重,同时加大对到货产品使用性能理化检验的力度,原则一、二类物资实行批批报检,同时还特别注意对高温高压、危险化学品等特种产品的监督检验强度。

三是进行质量走访,建立质量信誉档案。深入生产一线,直接与现场施工人员、物资使用人员、操作人员了解情况,倾听他们对产品使用的意见和建议。2010年共进行质量走访四次,走访21个大队级单位、29个班站。四季度针对洗油剂的质量问题下发了调查问卷43份,回收43份,根据问卷调查结果与供应商进行协调,要求供应商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提高产品的洗油污性能。

四是强化物资采购质量基础管理工作。建立采购物资产品实物档案,把产品的实物、图片、质量回访记录和厂家技术人员讲课笔记等资料通过整理加以保存,在日常采购过程中加以对照,及时了解相关产品的技术性能,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将采购物资质量管理逐步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2010年,共到货物资594个批次,5502项,化学品到货210个批次。合计报检196个批次,查出不合格品8个批次,处理不合格品56.22万元,采购物资质量合格率99.3%。

三、加强建设工程质量过程监督,加大查处力度

完善监督方式,实行现场监管和工程检测互动机制。认真进行工程质量监督受理和建筑安全条件审查工作,确保各项工程项目符合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条例要求。明确质量控制点,有针对性的加大监督检查深度和频率。重点对停监点和必监点等重点工序和关键部位进行全程质量跟踪,杜绝施工单位不按照质量要求施工的不良行为,确保工程质量。加强竣工验收监督和备案工作。2010年,对占压管线改造工程、37站改造建设工程、油井低压电路安全整改、机关楼改造建设工程等25项30万以上工程,107项30万以下工程进行了现场监督。并对钢筋、水泥等主材进行了抽样检测。建设工程两个批次的钢筋和水泥不合格。高渤管线改造工程的管线不合格;油井低压电路安全整改不合格;高采机关楼改造工程钢挂槽钢采暖弯头不合格。对不合格产品,责令施工单位立即停工并马上更换,对更换后的材料进行复检,合格后方才施工。严格的检测确保了工程质量,有效预防了质量事故,挽回经济损失37.9138万元。

推行《质量公报》制度。在厂网站每月《质量公报》,以通报厂各类质量问题为重点,并对工程质量、井下作业质量、产品质量、原油交接计量四个方面监督动态进行通报。建立技术监督网站,及时通报和反映监督动态,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和查处结果进行及时通报,对监督动态及时反映,促进了监督的公开、公正、及时、准确,进一步提高了监督水平。

四、转变观念,不断创新质量技术监督方法

实施质量技术监督是石油企业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工程,是石油企业建立完善的企业制度,促进石油企业的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提高提高国内外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有力保证企业的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几年来的实践证明,石油企业不断加强技术监督工作的做法是十分正确的,也是非常有效地,他不但顺应了企业发展的潮流和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且也为企业增加了效益和活力,所以,新企业体制下的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质量监督工作要点篇9

【关键词】质量监督、质量监督的对象、质量监督的内容、质量监督的时机

前言

质量监督是为了确保实验室内的检测活动满足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所规定的要求,对检测活动中的人员、设施、环境等影响实验数据的因素进行连续的监视和验证并对记录进行分析。它是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同时也是管理者对检测工作实施监管的一个重要渠道。质量监督不是一种个人行为,它是在一个单位最高管理者的授权下开展的,是代表最高管理者实施质量监督的,是检测全过程有效运行的保证。

一、质量监督与内审的区别与关系

有效地开展质量监督活动首先要明确质量监督和内审的区别与联系(见表1)。

1、质量监督是科室内部监督本科室,内审必须是交叉审查,也就是说本科室的不能审查本科室的质量情况。

2、质量监督针对检测过程,对于新进员工,新的方法,新的设备等等,需要进行监督。

3、内审的范围是整个实验室。质量监督是日常工作中进行的,并且监督的对象是有界定的。内审是间隔一定频次进行的或者在局部发生紧急不符合时进行的。

表1质量监督和内审的关系

二、质量监督员的要求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第4.1.10条规定“实验室应由熟悉各项检测和/或校准方法、程序、目的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测和/或校准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为保证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对质量监督员一般有以下要求:

1、质量监督员必须熟悉检测的标准、程序、结果评价,熟悉本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具有一定的管理和协调能力。

2、质量监督人员本身应是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不适宜担任监督人员,一般应由资深的检测人员来实施监督,高一层次的人员,至少是同一层次的人员来实施监督。

3、监督人员通常是兼职的,可以由专业科室主任或熟悉本专业的技术骨干担任监督人员。

4、监督人员要得到单位书面授权,权力要足够。监督人员可以当场指出问题,责令立即改正;当不符合工作的处置发生困难时,可以直接向质量主管或技术主管报告,以便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必要时可以扣发检测报告;对纠正措施的效果不满意时,可以通过和相关人员的沟通,提出整改建议等。

5、监督人员和专业技术岗位人员的数量之比一般在1:5--1:10,不同类型的检测项目(如建筑材料检测、结构检测、智能化工程检测、空气等)都要有自己的监督人员。

三、质量监督的实施

1、质量监督的对象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第5.1.1条“使用合同制人员及其他的技术人员及关键支持人员时,实验室应确保他们胜任工作且受到监督,并按照实验室管理体系要求工作”;第5.1.4条“使用培训中的人员时,应对其进行适当的监督。”,可见准则中的监督主要是对人员的监督,尤其是对在培人员、新上岗人员、短期聘用人员要进行监督。人员是第一资源,只有对人员控制好了,才能确保数据正确可靠。监督应覆盖实验室全部检测人员。

2、质量监督的内容

(1)检测人员资格的符合性;(2)熟悉作业指导书及执行情况

(3)掌握检验标准的情况;(4)环境、设施设置和控制的符合性;

(5)样品制备及试剂配置的符合性;(6)抽样计划及执行情况(抽样计划在现场能否获得)

(7)设备操作熟练情况;(8)原始记录、数据处理及结果判定;

(9)不确定度评审情况;10)结果报告的出具情况等。

3、监督的时机

(1)检测操作难度大的样品、参数时;

(2)检测出现临界值时;

(3)新设备或修复后的设备使用时;

(4)新项目开展时,新标准、新方法(包括标准变更后)刚实施时;

(5)方法偏离时;

(6)进行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时;

(7)首次分包时;

(8)质量仲裁或质量鉴定时;

(9)顾客有要求时等。

4、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

(1)制定年度质量监督计划,确定监督内容、监督方式和监督要求等内容。在做出年度计划的同时,还可结合具体的检测工作,下达专项监督要求,使质量监督员在开展工作时依据充分,有侧重点,使质量监督工作不流于形式。

(2)明确各项目的检测质量关键点,作为质量监督的重点内容,尽可能使质量监督工作计划做得越详细、越具体,以避免质量问题的未被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监督点的设置、质量监督关注点的确立以及监督力度都是影响质量监督成效的重要因素;首先要分析检测结果正确性和可靠性的影响因素;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通常包括人员、仪器、消耗材料、检验方法、环境条件、管理制度等;针对这些工作环节设置质量监督员,明确监督员的工作方法。

(3)监督员按计划实施监督,在监督过程中发现的不符合应及时处理和反馈,采取纠正/预防措施,并进行分析,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4)每次监督活动后都应有记录,不管有没有发现问题和不符合,监督记录应该详细且真实的反映监督活动。记录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内容包括有时间、监督对象、监督内容、监督方式、监督结果。

(5)应适时对质量监督员进行培训,使其能明确和掌握监督的要求,必要时还应编制质量监督员工作方法指导书。

(6)实验室还应对质量监督员平时的监督记录内容适时进行检查和指导,以使质量监督员的工作同样受到“监督”,进一步促进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落实。

5、质量监督工作的评价

实验室应定期从以下方面对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评价:

(1)监督员是否能够验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2)质量监督中发现的不符合项是否及时采取措施处理,措施是否有效。

(3)前期质量监督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在近期监督中是否再次发生。

(4)质量监督中发现的不符合项,在体系运行、技术运作中是否发生。

6、监督中应避免出现的问题:

(1)全部是符合。

(2)监督的面较广,不涉及具体项目。

(3)监督中发现的问题未及时处理。

四、结束语

质量监督工作要点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监督管理管理水平

笔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发现,目前的监督管理模式相对滞后,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质量控制部位设置,要求施工单位施工至质量监督控制部位时,必须通知质监人员到现场进行监督检查。但是施工单位往往只把控制部位做得很好,而非控制部位的质量控制相对较差;二是被动式管理。质监人员到现场是由施工单位通知控制点验收,或上级安排检查才到工地阶段性检查一下,没有形成主动出击,突击检查模式。针对上述情况,作为政府监督部门,应创新监管模式,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水平,从而提高政府工作效能。

一、转变监管模式

由于政府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工作性质和内容的转变,必将带来与之相适应的工作方式的转变。首先,实体质量监督方式要由环环把关向随机抽查转变。随着工程监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微观质量应由工程监理单位实施监控,层层把关签字,代表业主监督施工质量。政府监督机构则应站在公众和社会的立场上,对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进行抽查,监督的对象包括工程实体及参建各方责任主体。从宏观上把握建设工程质量和结构使用安全。其次,现场检查方式要由看、敲、量,向采用先进科学仪器的检测转变,运用科技手段对工程的实体结构及使用功能进行检测,提供准确可靠、有说服力的数据,以此增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再次,对主体行为的监督要由过去的“传、帮、带”向建立引导激励机制转变,确立执法主体地位。

二、推行监督交底制度

前期交底是质监人员第一次进场需要交底的工作。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项目负责人及技术负责人均需要参加,质监人员对监督的程序、内容、要点、方式、频次、控制点设置等作明确的要求,并要求质监人员将质量监督主要内容以书面形式告知各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专项工程交底是针对有建筑节能工程、钢结构工程、幕墙工程的项目,在设定的控制点施工前进行的交底。建筑节能交底要求质监人员在主体验收监督完毕后,现场告知各责任单位先做节能样板间,样板间施工完毕后,对存在的问题、原材检测要求、现场检测要求、节能设计变更要求进行明确交底,并要求建设单位组织各方出具建筑节能检测方案,方便相关人员准确、迅速掌握规范的检测要领,以确保后续节能施工万无一失。竣工验收前交底是指竣工初验时,质监人员到现场对竣工验收程序进行交底,并对验收程序进行现场模拟,以确保竣工验收能够迅速、有序、公正、公开的进行。

三、工作突出重点,逐步实现差别化管理

根据工程的施工难度、使用功能要求和规模大小,将工程监督管理层次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开发的住宅小区;第二类是大型公共建筑;第三类是工业厂区建设项目。依据新形势下住宅工程质量需要更高标准,应该加大监督频率,强化对国家标准强制性条文的监督,深入开展消除质量通病。大型公共建筑、市政桥梁工程都为政府重点工程,这类工程一般施工难度大、技术风险大,采用了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针对工程特点、难点编制监督方案,发挥监督人员的专业特长,灵活设置监督控制点,合理配置监督资源,提高监督效率和水平。对工业厂区的建设项目,应根据工程重要性、工期要求、首次现场检查情况及施工单位社会信誉决定质量检查的频次、重点,并采取严格执法、帮助在先,让现场各方责任主体能够做到自我约束,自我提高质量意识,从而提高监督效率。

四、加强不良记录的管理,加快信息化进程

要做好不良记录管理工作,就要充分依靠信息化。不良记录实质上就是信用,信息的约束力主要体现在广为人知,因此要充分利用媒体,而互联网正具有报纸、电视等其他平面媒体无法替代的传播和查询功能。当然,信息化还能够极大地提升质量监管全面掌握所监督工程的总体质量水平和地区总体质量发展趋势;通过对各类质量行为及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有助于找出规律性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下一步的监督管理工作重点。

五、加强对薄弱环节的管理

1.监督检测方面。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省市一级监督机构成立了检测科,配备了相应的混凝土回弹仪,钢筋扫描仪,混凝土楼板厚度检测仪等先进检测仪器,而县区一级未配备或配备不齐全,仅局限于眼观、手敲、尺量原始手段。

2.节能分部工程方面。节能工作作为一项新的分部工程进入工程质量验收序列,无论从施工、监理、检测、监督来说都是一种新生事物,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规定标准,但真正严格执行还有差距,需加强对此分部工程的宣传、培训、验收。

3.进一步加强对地基基础及沉降观察的监管。近年来预制楼板出现的通病、上海楼倒事件及20世纪地基处理不好出现不均匀沉降现象时有发生,促使监管部门对地基基地分部验收亟须进一步加强,开挖基槽时对相邻建筑物是否影响安全作出评估,并对其制定相应的沉降观察方案进行观察。总而言之,当前要想全面提高工程质量监管水平,我们就应该适应新形势下的建设市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转变质量监督机构管理模式,与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共同努力,认真遵守工程建设的有关法律、法规,就能形成一个规范、高效的建设市场,促使我们的工程质量水平跃上新台阶。

4.建立高素质的质监队伍,坚持文明执法,监督跟服务并进。工程质量监督是政府为了保证公共利益和公众安全,对建设工程是否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一种监管手段,是一项集工程技术和行政执法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监督队伍素质的高低,执法能力的强弱是直接体现政府工程质量监督的威慑力和科学性。因此,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必须建设配置好一直高素质、高效率、高水平的监督队伍,加强监督执法人员对有关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的学习指导,加强对监督员的继续教育培训,提高监督队伍的业务素质,定期不定时对监督人员进行业务水平考核,提高依法行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