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事会工作要点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4:22:05

监事会工作要点篇1

这次会议是经县纪委常委会研究决定召开的。主要是深入贯彻上级纪委全会精神,安排部署今年的重点监督事项,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监督工作,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形成监督工作的合力。刚才,秀兰书记宣读了县纪委关于印发四项重点监督事项实施意见的通知,部分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做了表态发言。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对重点监督工作的认识

1、加强对重点事项的监督,是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需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抓住监督这一关键环节,全面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中纪委五次全会、省纪委六次全会和市纪委五次全会把监督工作列为今年的重要任务。对重点事项进行重点监督,体现了监督与教育、制度并重的原则,是体系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进一步健全体系的一项有效举措。

2、加强对重点事项的监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总书记在最近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今年确定的重点监督事项,以住宅建设、教育收费、医药购销、土地转让为主要内容,都是老百姓比较关注的、反映比较强烈的热点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加强这四项重点工作的监督,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3、加强对重点事项的监督,是依法行政的需要。四项重点监督事项涉及到部分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行政必须要依法。依法的概念,一是依据要合法,二是程序要合法。是否依法必须接受监督,要充分认识到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缺一不可,离开了监督,就不能保证权力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这几年,从外地的情况看,住宅建设、教育收费、医药购销、土地转让都是容易产生问题的领域。要防止出现问题,就要按照依法执政的要求,把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紧密结合起来,使监督的关口前移并贯穿于从决策到执行的全过程。

4、加强对重点事项的监督,是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需要。去年以来,市委提出了“把最大的功夫用在筑牢防线上,把最大的本事体现在保障干部队伍健康成长上,尽最大努力不使一个干部掉队”的要求。加强对重点事项的监督,是落实市委要求的具体体现。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和重点事项,因权力比较集中,社会影响面广,更容易产生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切实加强监督,让我们的干部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行使好自己手中的权力,自觉做到两袖清风、廉洁从政,对自己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事业负责,保护和促进干部干事创业、健康成长。

5、加强对重点事项的监督,是监督工作规范化的需要。在过去的监督工作中,纪检监察监督往往是过程的监督、被动的监督,造成监督的质量不高,监督的效果不明显。去年,县纪委专门制定了《广饶县纪检监察机关监督工作暂行办法》,进一步明确了监督工作的职责任务、程序步骤,使纪检监察监督更加规范化、程序化、具体化。今年确定对这四项工作实行重点监督,是纪检监督工作的进一步延伸和具体化、专项化,也是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变程序监督为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监督工作不是针对哪一个单位、哪一个部门,监督的对象也不是特定不变的。今后,我们将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中心、围绕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不断扩大和延伸重点监督的内容,使纪检监察监督更好地适应人民群众的要求、适应形势任务的要求。

二、强化措施,认真开展重点监督工作

今天的会议上,印发了县纪委关于四项重点监督事项实施意见,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认真抓好任务落实,确保监督工作取得实效。

(一)要明确任务,制定具体的工作措施。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县纪委文件精神,明确自己承担的的监督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保证监督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要落实责任主体,把每一项监督工作任务分解到具体的股室和承办人,明确由谁负责监督、监督哪些内容、经过哪些步骤、什么时间完成。要把落实重点监督实施意见作为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方面来抓,正确认识行政执法行为与监督制约的关系,切实增强监督意识,保证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要认真督导,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县纪委要认真履行组织协调职能,对各职能部门开展监督工作的情况不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要以执法监察为手段,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为重点,积极推进各项监督任务的全面落实。通过开展对各单位监督工作的执法监察,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机制和规章制度,改进措施,堵塞漏洞,从机制和制度上规范执法和监督行为,使监督工作规范健康运作,真正做到执行到位、措施到位、监督到位。对监督工作中走过场、敷衍塞责或工作不力,导致出现重大问题的单位,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要搞好总结,创造性地开展监督工作。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中心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重点监督,是一件创新性的工作。各单位在监督工作中,一方面要不断总结经验,对采取的好措施、取得的好成效、形成的好路子,要及时提炼、及时总结、及时交流,用来指导今后的工作;另一方面,要立足我县的实际,积极学习借鉴外地监督工作的经验做法,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监督工作的思路方法,逐步完善纪检监察监督工作机制,创造性地开展监督工作,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三、加强领导,确保重点监督工作实效

今年确定的四项重点监督工作,政策性强,影响面大,群众关注程度比较高。各职能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工作紧迫感。

一是加强领导,狠抓任务落实。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要克服监督工作无所谓、做做表面文章等不正确思想,把做好监督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经常研究部署监督工作,检查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证监督工作顺利开展、监督任务圆满完成。县纪委、监察局分别会同有关单位建立了专项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办公室设在县纪委,负责整个监督工作的组织与协调。要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互相沟通交流情况,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各职能部门要认真按照联席会议的要求,及时报告工作情况。

二是协调配合,形成监督工作的合力。做好监督工作离不开各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县纪委要做好整个监督工作的牵头工作,加强协调调度。各职能部门要认真抓好组织实施。在县城新区住宅工程监督中,县住宅工程开发办公室既要担负住宅工程的管理职能,又要担负着整个开发建设的监督职责;县建设局要搞好整个住宅工程的招投标,监督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和验收;县审计局要做好工程资金的全面审计和使用。在教育收费监督中,县教育局要具体做好全县各学校收费的管理、检查和监督业务工作,制定收费听证会制度和管理措施;县物价局要搞好教育收费的监督与检查。在土地转让监督中,县国土资源局担负着整个土地市场的规范管理和运作,并承担着土地市场的执法监察。在医药购销监督中,县卫生局要做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工作的组织实施,并对药品招标行为进行监督;县药监局要对药品的质量和参加竞标企业的资格进行审查和监督;县工商局要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当事人的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纠正和查处;县物价局要做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中价格、收费行为的监督管理。各责任部门要在联席会议的领导下,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分头组织好监督工作,确保四项重点监督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监事会工作要点篇2

公司机制决定了公司能够吸引社会不同层面的人,投入各自资源,获得相应回报。在这种公司机制的作用下,股东、董事会、管理层之间以契约关系联系在一起,契约关系的落实需要监督。

战略决策的制定要“实事求是”,要求各级参与者遵照战略决策的制定流程、做到机会与公司内部能力资源相匹配、方案具有可操作性,要做到这些,监督也是不可少的。

战略方案的执行要“说到做到”,更需要监督执行过程是不是按照预定方案操作、是不是在预定时间完成阶段性业绩指标和重点工作里程碑指标。

企业领导者作为一个“人”,而不是“神”,不可避免会带有一些天性弱点,尽管这些弱点不是集中反应在一个人身上,但只要其中一项弱点不加以控制,都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甚至导致企业的破产,所以监督掌握权力的人的行为至关重要。

概括而言,监督就是为了实现公司既定的战略目标,根据监督标准,了解战略执行过程中的主要信息,将获得的阶段付成果与期初指标对比,以便于发现差距和问题,及时调整方案,并通过激励问责手段推动按时完成战略目标的过程。

要保证监督工作正确、顺畅、制度化,需要把监督工作形成普遍长效的监督机制,这是公司存在的客观要求。

首先,监督机制要明确监督的主体,即谁有权力监督、监督的对象是谁。公司内部的所有人都是被监督的对象,同时也是有监督权力的人。

股东是公司的投资人,受到国家和证券交易所法律法规的监督,同时股东彼此之间也存在着相互监督的关系,重点表现在防止控股股东损害中小股东的利益。

中国大陆的《公司法》要求建立监事会监督董事会,而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企业不设立监事会,由股东和香港联交所监督董事会,防止董事的行为损害股东利益。

管理层受到国家法律法规、股东和董事会的监督,其中董事会的监督是重点。董事会通过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向董事会和管理层双向汇报的审计部等部门监督管理层的工作。

在公司内部,管理层通过责任下移,形成了职能部门分专业监督业务部门、每个部门内部上级监督下级的结构。

除了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同级之间、下级对上级也存在监督,通常表现为把信息传达给相应的监督主体,这是公司监督体系一个必要的补充。

股东、董事长和董事会下属各个专业委员会、监事会、以Ceo为首的管理层、公司内部的各级管理者以及各级员工构成了监督的主体,监督主体的代表对监督承担主要的责任。

第二,监督机制要明确监督人监督的内容。

监督是为了达成公司的中长期战略目标和当期经营目标,满足股东的投资回报要求,所以监督内容都围绕着公司经营工作展开。

股东对董事会的监督内容包括:通过审核业绩指标,监督投资回报和业绩达成情况;通过审核正当经营和风险控制指标,监督投资风险情况;通过审核重大事项的信息披露,监督管理透明化。

董事会监督管理层的内容包括监督业绩指标和重点工作计划的达成情况、风险控制、财务报表真实、管理透明、基础管理建设等;

管理层主要是对公司具体经营管理工作做监督,包括战略目标的分解、岗位责任体系建设、管控模式,指标达成情况、风险控制、违法违纪行为等。

第三,监督机制要有完善的监督方案。

管理层递交董事会审批的战略规划,要明确整体实施方案,包括领军人物选择、组织结构设计、资源配置方案、经营计划和重点工作计划、方案调整原则、激励问责方案和监督方案。

在经营计划和重点工作计划中,已经通过Kpi指标分解等方式,明确了每个部门、每个责任人阶段性的指标和达成指标的主要途径、资源。监督方案需要从这些指标中抽取部分关键指标作为监督指标,结合该项工作负责人、推进时间表、评价标准,构成了指定监督人具体的监督内容。

监督以知情为基础,所以要建立数据传递的渠道,便于及时准确地获得执行过程中的阶段付成果的信息,另外要保证数据真实可靠。

收集汇总的数据要与初期计划指标比对。董事会每个季度的审核委员会会议、公司内部的经营管理部门,要及时比对实际完成结果与预算的差距,通过分析损益波动、坏账波动、拨备的合理性等,发现问题。

监督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公司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完成公司战略目标。所以发现问题后要按照事先确定的战略方案调整原则,有针对性地调整计划,包括调整经营思路和经营举措、调整资源配备,甚至调整业务负责人。

监督评价的结果要与激励问责机制挂钩,根据执行和监督的情况对符合要求的奖励、不符合要求的惩罚。无论奖罚,都要按照事前确定的方案说到做到,按时、一视同仁地处理。

第四,监督机制需要有一套监督的支持系统和方法论。

支持系统包括制度保障和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包括:信息管理制度和流程,审计制度和流程,定期的经营分析制度和流程等;支持系统的组织保障是指辅助监督主体,以有效地完成整个监督环节完成的部门,通常包括审计部、财务部、经营管理部、外部审计单位等。监督方法包括如何监督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如何监督风险、如何监督指标达成等等。

监督主体、监督内容、监督方案、监督支持系统、监督方法论这五个方面就构成了完整的监督机制。

“说到做到”的工作作风是通过监督财务指标和重点工作里程碑的按时达成来落实。

为了监督重点工作的完成情况,在财年初制定计划时,要制定出该项重点工作的总体规划,其中把重点工作分成若干阶段里程碑,明确每项工作的执行负责人、设计出评价里程碑的关键指标和推进时间表,由该项重点工作的推进监理小组每个月检点工作的推进情况,定期向管理层和董事会汇报。

公司管理层建立了非常好的风险管理流程,董事会每个季度召开的审核委员会,定期检查经营风险指标,诸如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坏账准备金和削价准备金的拨备;针对当前的风险控制形式,要求管理层拿出方案;另外,董事会要求管理层列出未来一段时间的高风险地带及其监控点,明确责任人,并就高风险点及其事件及时向董事会报告;为了落实风险控制,要将对重大风险的控制列入相关负责人的考核指标。

监事会工作要点篇3

1.1监督职责模糊

在对会计核算业务全面核查的前提下,事后监督要担负起以防范资金风险、堵塞资金漏洞等为重点的职责,但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指出监督的具体内容,而且也没有具体可遵循的实施细则。如果有具体的监督方法,那么监督人员必须要每天对日常的会计核算业务进行检验,这样,加大了监督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在工作质量上很难保证对某些工作进行重点的监督和防范,也影响了时候监督有效的发挥其职能。事后监督对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的监督较少。相反地,对会计的业务活动的监督多。目前,事后监督的方式还停留在以帐表、凭证等进行非现场检查,对现场检查如计算机的使用是否符合规定、操作是否符合规范、系统口令与密码是否保管严密等的检查很少。且,有些银行没有设立专门的岗位进行监督,事后监督人员由其他部门人员暂时代替或者兼岗,所以他们的职责没有明确。

1.2思想认识偏差

有些会计部门缺少专门的事后监督人员,而且银行对经营情况的好与坏都以最终的经济效益来衡量,最主要的还是很多银行管理者对会计事后监督工作价值的认识不足,没有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作为一项管理工作,银行会计事后监督的运营费用和人工成本都是显性的,通过事后监督而规避的风险和损失却是隐性的。所以,要恰当认识监督工作,否则,风险出现或释放,银行将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2.会计事后监督的政策

2.1明确职责,科学定位

从职能特点与目的为出发点,明确事后监督的工作定位。事后监督部门是对会计核算业务进行非现场监督的一个部门,主要对会计核算业务进行检验、审核。检验的是会计核算过程中的问题和出现的差错,审核的是会计核算业务在处理数据和得出处理结果上的有效性、合法性和完整性。会计业务的管理应该是会计管理部门的工作重心,对事后监督部门反映出的问题要重视、并认真对待,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情况以便出台相应措施。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资金的损失、化解一定的资金风险。所以,一方面,事后监督部门要根据相关规章制度找到工作重心,做好会计核算的重点检查和日常监督。另一方面,加大对某些业务难点和疑点的检查力度,改善以前监督工作中不到位的情况。事后监督部门要和其他部门协商一致,明确各自的工作,共同为银行将资金风险控制到最小。

2.2提高监督认识

银行要加强会计的内部控制、及时防范和规避资金风险以及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必须开展事后监督工作。通过事后监督不但能堵住资金漏洞,还能制止违规操作,进而遏制恶性结果的发生。银行的管理者应该科学评价、正确认识事后监督工作,加强对会计事后监督工作的管理和领导,充分发挥时候监督在银行体系中的作用,让银行整个体系良好发展。

2.3有效提高监督手段

加强核算过程中的控制。会计事后监督是一种监督过程,也是核算过程,其责任与权限要明确。事后监督部门要及时处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客观的向有关部门反映,并督促相关部门予以纠正。创新监督手段能使事后监督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而使用计算机技术便是其中一项。加快建设计算机监督系统,利用完备而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安全监督。银行要充分利用电子化监督,来弥补人工监督工作方式的不足,电子和人工监督方式结合,真正发挥监督的作用。除此之外,可以赋予会计监督部门一定的权利,如建议权、监督权和查处权,从而增强会计事后监督的权威性,让其在监督过程中有效地行使行政权。

3.总结

监事会工作要点篇4

一、aCS系统概述

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aCS)是以数据集中化、流程科学化、管理信息化、服务综合化、监督过程化为目标的会计核算系统。从框架的构成来看,系统框架主要由账务核算、参数管理、业务监督、统计分析、档案管理、非现场检查、流动性查询及客户对账等功能组成。与aBS系统相对比,aCS系统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会计核算的纵向集中。在业务处理方面,通过业务流程再造,业务处理中心以各营业网点上传的凭证影像信息为依据,集中业务进行录入,然后,由账务处理中心完成账务记载。基层央行相当于分布在不同区域的业务延伸柜台,负责完成凭证的受理审核和凭证影像信息的生成,勿需进行独立的账务处理。在账户管理方面,aCS系统直接简单地实行一行一户,不仅改变了商业银行多头摆放资金以保障资金清算和资金调拨的现状,同时也使得央行会计核算与货币发行工作更加简便,流动性风险更为可控。

(二)数据资源的横向整合。在aCS系统充分利用自身集中存放数据资源优势,通过与国库会计数据集中核算系统、货币发行信息管理系统、第二代支付系统以及对账系统等系统相联,实现央行多部门会计数据存储的横向整合。同时,通过提供与财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货币信贷管理信息系统、金融统计信息系统、审计系统等系统的一点连接,实现了数据资源在多个平台的充分共享。

(三)监督工作的纵深拓展。在aCS系统中,监督子系统作为aCS的应用子系统,直接被整合于aCS系统中。监督子系统不仅可以对特定业务提供实时监督,还可以对业务处理完成后的重点业务进行全面监督,对一般性业务进行抽样监督。重点监督业务参数设置与一般业务的抽取比例均可以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自主配置,为事前审批、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紧密结合提供了平台。

二、aCS上线后央行会计核算监督机制的滞后性表现

(一)现行的监督定位与aCS中的监督定位有偏差。

从业务属性来看,《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规定,会计监督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人民银行各项会计规章制度,运用审核、控制、复审、检查和反映等手段对人民银行资金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与合规性进行的监察和督促。在总行《关于改进和加强事后监督工作的意见》中,虽从宏观上指出事后监督属于“会计核算监督的范畴”,但又指出事后监督工作“是会计核算过程的延续,是会计核算业务的后台”,强调事后监督工作的会计核算属性远甚于其会计核算监督的属性。其次,从监督层面来看,现行的监督中心只是将监督工作单纯地定义为事后,而即将上线的aCS系统对监督工作的要求是囊括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所以,将监督工作定义为会计核算过程的延续与后台与aCS系统中要求的过程监督已显滞后。

(二)现行的监督模式与aCS存在诸多不适应。

1监督标准与aCS不适应。《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监督办法》指出,目前监督工作的重心主要是严格把好会计核算质量关、促进会计核算规范化,对资金风险的识别与防范没有详尽明确的要求。所以,各地市级监督中心都习惯把发现差错的多少作为衡量监督工作的标准。在防范资金风险方面,大都是自行制定相关规定。aCS上线后,将更加注重风险环节、风险部位、操作程序和方式方法的监督,增加了原始凭证的多环节审核认证功能、系统自动校验功能和风险提示功能。据aCS系统流程设计,全国账务处理中心在处理账务时,通过影像切片分离凭证要素、“凭证池”随机抽取影像,记账复核不符时,第三人介入处理等多重手段,基本上杜绝了操作中账务差错的发生,监督重心更倾向于防范会计核算的系统性风险、保障资金安全。而目前这种以差错为衡量标准与aCS上线后要求加强系统风险防范、保障资金安全的监督标准明显不符。

2监督模式与aCS系统不适应。在现行的监督模式中,是要求对前一工作日处理完毕的核算业务结果,采取“影像+人工”的监督手段,复核查错的监督方式,对照原始凭证及相关资料,逐笔进行全面的审核和监督,从效果来看,监督工作存在时滞性,且监督重点不突出,监督成本较高,监督效率较低、aCS系统中,通过设置实时监督、重点监督参数、抽样监督参数,要求将监督工作贯穿于整个会计核算过程中,由结果监督转为过程监督。同时,在监督过程中,依据业务的资金风险,将业务划分为特定业务、重点业务和普通业务,一般业务实施抽样监督;重点业务进行重点监督;特定风险业务进行实时监督。监督工作囊括了实时监督与事后监督。事后监督又包括凭证影像监督、查询查复监督、重要账户余额监督、对账结果确认监督、重新核对申请管理、aCS日终监督等多方面内容。同时,通过与其他系统的一点连接,aCS将更加注重于监督成果的利用与信息资源的共享。现在这种以业务结果为核心,以规范为目的监督模式与aCS的监督设计理念不符。

三、aCS上线后如何实现监督工作的充分转型

(一)对监督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首先,从对监督定义看,监督中心应由“事后监督中心”转变为“会计核算监督中心”,这也是基于aCS系统监督功能多重需求的考虑,也是由aCS系统监督子系统自带功能决定。通过与会计核算过程的紧密联系,囊括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督与“事后监督中心”的定义已明显不符。其次,从央行内部控制的实际和监管目标出发,为充分履行会计核算监督职能,监督中心应作为独立于会计核算环节之外的监督部门存在,其角色应定位于“监督”与“管理”并重,在对会计核算过程进行“实时监督”、“事后监督”的同时,可以被赋予在风险防控方面的部分管理权限,揭示隐蔽于核算过程中的风险,并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监控和预警。

(二)对监督流程进行再设计。

在aCS的监督子系统中,通过监督流程再造,构建了“实时监督+事后监督”的监督框架,在此框架下,对监督流程的设计,是实施监督转型的关键。

1实时监督。总行下发的《aCS业务操作手册》明确,监督系统对于处理成功的参数类业务、符合条件的核算业务实时推送到监督中心进行监督,务必当日完成。考虑到目前会计核算的风险性与特殊性,笔者认为,在监督中可以将大、小额支付往来账业务、支付来账挂账转出/退回业务、同城票据交换、同城票据交换轧差净额清算、再贷款借款、再贷款归还、再贴现借款、再贴现还款、存款准备金考核、准备金批准动用、转汇业务、借记业务、上划总行业务、金融机构提取现金、交存现金、发行基金调拨、残损人民币销毁等业务作为符合条件的核算业务,以及系统数据恢复、系统参数变更、系统操作员管理等参数类业务,作为实时重点监督业务,进行实时监督。其中,对涉及资金风险的业务,在对各网点发起的业务录入处理过程中,由前台核算部门通过aCS数据接口实时提交监督中心进行事中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进行资金划转与账务处理。对参数管理类业务,当这些业务发生时,在不阻拦前台业务处理流程的条件下,实时提交监督中心,监督中心通过比对、效验后发送业务处理中心。最后由业务处理中心归纳汇总上传至账务处理中心。监督流程如下:

2事后监督。根据业务的属性与特点,事后监督可分为重点业务监督与一般业务抽样监督。其中,重点业务监督科目,有总行确定的对所有监督机构均有效的重点监督科目与特定核算主体配置的重点监督科目。考虑到实时监督不能与事后监督重复与业务的重要性程度,在事后监督中,可将账务调整业务、计息方式改变、利率与计息积数调整、开销户、异常挂账和销账、账户变更、财务收支、支票转账、普通转账、缴存财政性存款、特种存款、再贷款展期、再贷款转逾期、计息资产延期、以及固定资产折旧、发行基金、应收未收利息、土地使用权、在建工程、重要空白凭证使用管理等表外业务,通过重点监督科目/条件配置,设置为重点监督业务,进行重点业务监督处理。其中,对于支票转账、普通转账等业务,可以以金额为标准,设定重点监督条件,对满足条件的业务,进行重点监督处理;对于账务调整、计息调整、财务收支、再贷款、固定资产折旧等业务,可以以会计科目为依据,设定重点监督科目配置,进行重点监督处理。对于重点监督与实时监督以外的其他业务,如再贷款停息挂账、某金额下的支票转账、普通转账等业务都设置为一般业务,通过抽取比例以及监督时效设置,进行一般业务抽样监督。

重要业务监督与一般业务抽样监督具体做法与aBS相似,事后监督系统主管在日初采集核算数据,将各网点生成的凭证影像信息从凭证影像子系统导入监督子系统,监督员依据采集的凭证影像信息录入监督业务要素进行比对,完成账务监督。对于凭证影像监督,由前台营业网点将原始凭证资料送达事后监督中心后,监督员再依据重要业务凭证资料与凭证影像子系统中影像信息进行核对,确保重要业务原始凭证资料与影像信息的真实一致;重要账户余额、aCS日志、查询查复等内容,亦于次日传送监督中心,进行监督处理。最后,所有事后监督事项监督完毕后,监督主管进行监督结果确认,打印监督报表,进行日终处理。整个事后监督流程如下:

(三)进一步深化监督职能。

aCS上线后,监督中心的角色定位应是“监督”与“管理”并重。如何拓展监督中心的管理职能,是aCS上线后监督职能深化的另一重要方面。监督中心的管理职能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会计核算风险防控管理;另一方面是会计核算信息使用管理。在风险防控管理方面,一是进行差错分析。即运用数理统计原理及方法,对经监督收集的差错信息进行汇总、分类、对比、归纳,并按照业务、时期的分类对前台岗位设置、操作流程设计、内控制度执行、资金流动等深层次问题进行分析,形成会计核算业务风险提示或风险预警,反馈给被监督部门,督促其改进工作,同时,也与aCS系统的实时、事后监督形成很好的职能互补。二是赋予监督中心一定的现场检查权。作为核算行为非现场监督的主要

部门,可以赋予监督中心开展风险防控现场检查,以及建议其他内控职能部门进行专项现场检查的权利,并要求检查部门与监督中心的现场检查结果进行共享,以弥补非现场监督行为的不足。检查内容可以包括日常核算工作抽查、特定业务专项检查、内控核算行为专项检查。在会计核算信息管理方面,监督中心可以在aCS中利用核算业务影像信息,建立信息数据库,不仅可以满足自身随时进行查找和调阅的需要,还可以在人事、纪检、内审、事后监督“四位一体”大监督体系中,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合作。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过程监督、风险防控的监督目标。

监事会工作要点篇5

一是着眼全局。《监督法》第二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应当围绕国家工作大局”。要求人大必须紧紧围绕党委重大战略部署,把党委工作的重点、政府工作的难点和群众关注的热点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着力点,并通过人代会法定形式确定下来,县人大常委会在确定年度工作要点时提出“议大事、促翻番”这个主题,通过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和议题安排落实到人大具体工作中去,充分体现人大工作的大局观。

二是把握法律。保障宪法和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贯彻实施,是地方人大的重要任务。县人大常委会在实施工作时要体现法规的要求,监督“一府两院”工作是否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监督检查“红头文件”是否规范合法,督促其依法办事、用制度管人。

三是突出互动。特别是基层“一府两院”的工作千头万绪,县人大常委会要重视加强与他们的沟通融合,多征求工作方面的意见,多了解他们在贯彻法律、开展具体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交流情况,沟通协调,达成共识,将他们工作中的难点作为人大监督的重点,使人大监督更具有针对性。正确处理好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体现在和谐中监督、在监督中支持,实现良性互动。保证人大的监督工作与党委合拍,与“一府两院”合力,工作效果达到百姓满意。如人大的工作以亲民讲法为原则,一方面对百姓的合理诉求,督促有关方面尽快解决,达到案结事了;另一方面对个别“缠访”、无理访,加强与“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的沟通,尽力做好息访工作,为政府及有关部门排忧解难,促进和谐稳定。

四是注重程序。程序性强是人大监督工作的显著特点。在确定监督议题时,县人大常委会要通过程序体现民意、通过程序体现公平,按照自下而上的程序听取“一府两院”相关部门的建议,了解“一府两院”的全年工作计划和各阶段性工作重点,在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后形成初步计划,与“一府两院”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沟通,最后经主任会议研究确定年度工作要点,再经常委会会议通过。监督工作要遵照各项工作规则和工作流程去开展,“规定动作”不能走样。如涉及具体工作时,要按照工作流程,督促“一府两院”通过建立内部监督机制来推进各项工作开展,而不能越俎代庖。同时为提高工作效率,针对基层人大工作机构编制、人员配备与所承担的工作不相匹配的实际情况(各委、办专职干部仅一人,而且专业人员少),基层人大在开展监督工作时,程序在合法的前提下工作方式上宜简不宜繁。

五是讲求实效。县人大监督工作容易搞虚、不易做实。如何变虚为实、增强监督实效,是提升人大工作水平的关键,是树立权力机关形象的关键。县人大常委会要增强人大监督工作的实效,必须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做到选好议题、工作到位、方法得当、注重反响。每年的监督工作应围绕本区域内发展、民生、和谐三个方面的重点来选择议题,选择议题过程中要重视客观,着眼现实,谋划未来,把政府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事项列为审议的重点议题,推进政府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开展监督工作时,工作的方式要得当,监督对象的情况要搞清,评价要准确,建议说到位、能落实。特别要把提高常委会会议的审议质量纳入日程,引导、鼓励组成人员围绕议题搞好调研、深入思考,培养敢于直言、为民负责的职业品质,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要积极探索改进预算和审计监督工作的新途径。针对预算和审计监督中存在的程序性监督多、事后监督多、实质性监督少的实际,人大应坚持程序性监督与实质性监督并重,强化经常性工作监督,并抽调专业人员配合进行,以求实质性作用与效果。进一步加大跟踪监督力度。对一些重点部门的工作,一般地一届内应有选择地监督一到两次,一些事关发展和民生的大事和代表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问题可以持续多年跟踪监督。对常委会决定、决议和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要及时进行跟踪,并可采取适当方式对“一府两院”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评价。要注意监督的透明度。人大开展的每项监督工作,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争取各方面的理解,求得各方面的支持,从而提高监督工作的实效。

监事会工作要点篇6

(一)制度层面的制约。

《中国人民银行会计核算监督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实施会计核算监督必须依据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和会计财务、支付结算、国库、货币金银等相关业务的规章制度”、“会计核算监督工作接受上级行会计财务部门牵头支付结算、国库、货币金银等部门的业务指导”,这表明会计核算监督是会计核算过程的延续,应遵照会计核算部门的制度要求,以查错纠弊、堵塞漏洞为监督职能。相比较具体业务的会计核算规章制度,其监督规定是分散在多项文件中,制定的监督规程也较为宽泛,下发的制度也没有对业务风险点的识别等做出具体操作性的说明。实际运作中,由于上级行相关主管部门对下级行事后监督部门的业务指导渠道和指导方式不够明确,相应协调交流、组织培训等措施难以不到位;加之,监督体制形成纵向管理不顺畅,考核机制有所缺失,影响了会计核算监督职能的发挥。

(二)监督模式的制约。

按照《办法》规定,目前大多采取集中监督模式对所辖会计核算业务实施监督,要求是在核算业务发生后,对核算结果实施的复核和审验。从实际操作来看,由于会计资料为隔日传递,监督部门通常要在“t+1”或“t+2”工作内完成监督事项。即使会计集中核算业务使用计算机监督,也只在核算系统提交业务截止后,监督部门才能采集影像信息进行监督。受监督时滞的影响,事后监督的范围和内容大多局限于凭证要素规范性和账务处理的准确性等业务合规性方面,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和偏差,风险防范的时效性难以保证。

(三)监督手段的制约。

《办法》要求,会计核算监督应采取人工监督和计算机监督相结合的手段。目前,除了会计集中核算业务监督采用人总行开发的事后监督系统进行监督外,国库、发行等会计核算业务仍采用人工监督方式。由于没有计算机监督程序的约束,缺乏校验手段,监督人员只是对会计凭证进行翻阅、审核操作,可能存在省略监督步骤或减少监督内容情况。这种局限于具体业务表层监督方式,履职成效会受监督人员水平、监督技能、职业操守的影响,带来监督质量差异。

(四)标准层面的制约。

会计核算监督在对相关业务进行审核、控制和检验操作中,如何规范履职、监督到哪一步等监督标准是体现监督效能的关键。由于现行事后监督的业务规章制度及管理办法缺乏系统的梳理以及必要的更新,未能形成客观独立的监督工作考核评价体系,缺少硬性质控指标,造成各地监督流程、监督方法、监督标准、风险点识别等不一致,会计核算风险评估和预警工作开展不平衡,影响了业务行为的规范性,制约了监督效能的提高。

二、基层央行实施标准化监督的积极作用

基层央行会计核算监督的“独立性、连续性、及时性、全面性、重点性”工作特点,决定其实施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有了标准化,履职成效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出现太大的差异,对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促进自身发展等具有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监督职能的发挥。

随着央行二代支付系统的建设、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的推广应用,人民银行会计核算从理念、内容到账务处理流程都发生重大变化,事后监督是会计核算的延续,必须符合会计核算发展的要求,制定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标准化的规章制度和监督系统,以适应央行会计核算发展的需要。

(二)有利于监督效能的提升。

有了统一的监督依据,监督人员能够按照业务制度化要求规范操作,保证监督活动有序进行。通过标准化管理,及时发现和督促纠正核算差错和违规操作行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央行整体会计核算水平。

(三)有利于资金风险的防范。

标准化管理应明确风险点和防范措施,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提示和评价机制,可方便监督人员直观、快捷地掌握监督方法,提高监督针对性和监督人员风险甄别、防范能力,能够促进核算部门不断完善会计管理和内部控制,发挥会计核算监督在基层央行风险防范体系中的作用。

三、加强会计核算监督标准化管理的建议

(一)制定监督制度,确立工作准则。

完善监督依据是事后监督标准化管理的保证,需要从较高层面同步进行监督业务规程的整合、设计。根据会计核算部门新业务的出台或变动,统一完善监督工作制度、规程、质量考核指标等,不仅要对监督职责、监督内容和方式、监督工作程序、监督工作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还要扎口梳理核算业务风险点,明确风险识别标志与等级,在监督要点、差错分类、处理办法等方面进行明确,形成基层行监督工作准则,做到监督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实现监督工作制度化、专业化和规范化,促进监督人员行为规范、履职到位。

(二)改进监督手段,优化监督模式。

完善会计核算监督系统功能是监督标准化管理的支撑,通过科学、完备的技术手段提高监督效能。一方面,要加快投入计算机监督系统建设,应用电子化监督方式,以配备辅助软件和后台终端的实时识别功能为监督模式,对账务处理、资金汇划、参数变更、核算进程等重要数据信息进行比对、跟踪,以解决人工监督方式监督不到位的问题。另一方面,走出单纯合规性监督的局限,通过监督系统增加会计核算风险识别、提示和控制功能,做到风险等级自动归类,风险预警智能检索,打造风险性监督新模式,实现向实时监督、重点监督、风险监督的转型,真正发挥事后监督堵塞漏洞、防范风险的作用。

(三)统一监督标准,提升监督效能。

设置必要的监督指标是事后监督标准化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基层央行要依据相关指引的要求,制定较为清晰的岗位职责;按照业务类型细化监督方法、操作流程、关联要素、限时指标、监督步骤等,从操作层面明确具体监督要求,确保监督工作正常、有序、高效、协调、规范运作。在此基础上,还要以制度对照为导向,对不同业务部门特定风险和个体风险进行赋值量化,确定不同的分析预警级别,制定核算风险的识别、分析和应对措施。依据监督结果建立监督数据信息资料库,运用风险控制指标进行监控、分析和预警,实现监督标准化管理的延伸与拓展,促进核算质量不断提高。

(四)构建“大会计”机制,拓展监督领域。

监事会工作要点篇7

一、正确看待金融机构监事会的作用

(一)内设监事会是外派监事会的继承与深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金融资产迅速积聚,系统性风险随之累积。2000年,为健全监督机制,确保国有资产及其权益不受侵犯,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向国有重点金融机构派出监事会,代表国家对资产质量及国有资产保值状况实施监督。2004年以来,随着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等金融机构相继完成股份制改革并成功上市,原来的国有独资金融机构相应成为了公众持股公司。根据新的治理机制,金融机构在公司治理层面设立了“三会一层”,形成了决策权、监督权和执行权相互分离和制约的结构,监事会也由外派监事会变成了新的公司治理架构下的专职常设机构。

外派监事会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体现了当时时代的要求,对防范风险、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外派监事会主要采用以财务监督为主的事后监督模式,无法参与经营决策过程,决定了其对金融机构日常运作情况了解有限,且监事会的检查与外部机构、金融机构内部的各种检查高度重复,造成资源浪费。内设监事会制度作为外派监事会制度的有机延续,适应了金融机构业务日趋复杂、节奏不断加快、发展日益迅猛的特点。实践证明,金融机构监事会这一制度设计,符合国情和改革的需要,为保证金融机构改制上市、治理机制转变和安全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监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制衡”作用具有积极意义

无论是从公司治理理论、国际经验,还是从金融机构改革发展的实际需要看,内设监事会制度都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必要制度安排。首先,从理论上看,金融机构改制带来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由此引致了委托问题,监事会制度提供了一种监督制衡董事会和管理层的机制,有助于降低成本。监事会只要按照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认真履行职责,就能起到较好的监督制衡作用。其次,现阶段金融机构决策权相对集中、而欠成熟的资本市场尚难以完全承担市场监督责任,监事会作为专职常设机构,通过经常性的动态跟踪监控,有利于对金融机构经营管理各项业务的深入了解和把握。再次,金融机构规模庞大、业务范围广,金融业务本身高风险、高负债、高杠杆、外部性强的显著特点,决定了金融机构需要一个不同于管理层的视角,来发现和纠正经营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扭曲和问题。最后,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普遍失效,进一步凸显了监事会监督的重要意义。

二、加强监事会建设需要注意解决好几个问题

(一)目标定位要清晰

目前,无论国际、国内对监事会运作均没有公认的、可资借鉴的成熟模式。在此情况下,更应该对监事会职能定位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监事会作为公司的监督机构,其主要职能是按照公司章程和监管要求,监督检查金融机构财务、风险与内部控制活动,对金融机构董事会、管理层及其成员的履职尽职行为进行监督评价。监事会监督工作要“到位”而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中行监事会将监督工作目标明确为:在行党委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参与董事会、管理层战略制定与战略实施过程,与董事会、管理层各司其职,共同促进金融机构保持经营活力,实现又好又快持续发展。监事会在履行监督职能的过程中,不能习惯于站在背后指指点点,评头论足,更不能把监事会工作放到董事会、管理层的对立面。相反,要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发展大局,与董事会、管理层共同努力实现既定目标。只有这样监事会才能正确履行监督职能。

(二)选择正确的履职方式

正确的履职方式,是监事会实施有效监督的关键。一是要重点关注公司治理、经营管理、风险内控等方面的重大事项和重大活动,采取日常监督、集中检查和重点调研相结合,对金融机构的战略制定、战略实施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跟踪。二是对全局性问题保持高度敏感,采用“监督-评价-反映”的工作模式,及时预警风险、提出监督建议,避免“马后炮”,少当“事后诸葛亮”。三是把监督工作置于规范化的程序和流程之中,通过揭示问题、提出建议,进而督促管理层重视并解决问题,而不是由监事会直接对业务管理部门提要求,更不能自己冲到一线去解决问题。

(三)保持与各方的有效沟通

加强沟通协调,是推动监事会监督意见贯彻落实,促进董事会、高管层及其成员有效履职的重要保证。一是要加强监事长与金融机构党委主要领导之间的横向沟通,主动向党委报告监事会工作情况,争取党委的支持。二是建立监事会与董事会、高管层之间的沟通交流机制,及时向董事会、高管层传递监事会监督信息,征求其对监事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建立监事会专门委员会与管理层部门定期沟通机制,定期听取专题汇报,及时掌握经营管理动态,就重点问题坦诚沟通,做到平时“多听课”,会上“少放炮”。

(四)依靠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监事会监督是一项政策性、程序性很强的工作,建立规范有序的内部运作制度和规范十分重要。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建立健全监事会各项制度,做到既立足实际、又放眼长远,切实构建起一套能够指导未来一段时期监事会工作的制度体系,使监事会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一是制定专门委员会的工作细则,为专门委员会规范履职、高效运转,创造基础性条件。二是规范各项工作操作流程,将监督原则、监督内容、监督方式等细化为各项具体规定,确保履职行为依法合规,提高监督效能。

(五)注重提升队伍的专业素养

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监事会队伍,是加强监事会建设的根本举措。一是要充实并优化监事会人员组成结构,根据自身实际合理确定股权监事、职工监事和外部监事在监事会中的比例,实现三类监事之间阅历、知识结构的有效互补,完善监事会组织架构,充分发挥外部监事在监事会决策及风险治理中的独特作用。二是要充分发挥监事会专门委员会的作用,通过专门委员会有效履职,提高监事会履职效能。三是要加强培训,不断提升监事及监事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切实提高履职能力,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的监事会队伍,更好地服务于监事会各项监督工作。四是要加强监事会办事机构建设,提高支持保障能力。

(六)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有效监督与促进发展之间的关系。监督的目的从本质上讲是为了促进发展。机构需要的是适时、适度的监督。监督“缺位”有可能影响发展质量,而过度监督则会影响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和秩序。监事会监督过程中不宜频繁搞大型检查,一方面,自身力量有限,力不从心,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分散各级管理者发展业务的注意力。

监事会工作要点篇8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督体系;问题及对策

近些年来,我国事业单位规模不断壮大,所承受的来自社会和市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要保障如此庞大的组织机构能够高效、稳定的运转,必须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体系。财务会计工作是事业单位各项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其监督管理体系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事业单位的其他工作也会造成相应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加紧对当前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1深入理解财务会计监管体系的内涵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推动下,各国之间加强了在人才、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交流,各种新的技术和理论不断被创造出来,并在不断的实践和实验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为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在这股趋势的带动下,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事业单位也发展壮大起来。事业单位不仅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具备履行政府职能的功能,对规范经济市场,管理经济活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无论是事业单位,还是其他行业,财务会计工作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尤其是在当前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以及不断提高的对工作质量和效率的要求的推动下,财务会计工作中所包含的内容和涉及的要素不断增多,财务会计工作的压力大幅度增加,为保障财务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必须要有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监管体系应该能够对事业单位在执行事业计划和开展相关业务活动时,其所包含的有关经费的筹运、报销等事项进行监管,把控事业单位的财务支出,在保障工作效率和质量和效率的前提下,减少事业单位的资金浪费。

2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体系构建时常遇到的问题

2.1主管单位相关意识薄弱

在不断严峻的资源状况和环境形势的影响下,我国经济的发展步入了转折期。尽管许多事业单位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进行了财务会计管理制度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有部分事业单位的主管缺乏相应的意识,仍旧沿用较为陈旧的财务会计监管体系。这些老旧的财务会计监管体系缺乏对当前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的经济状况的认识,对许多新出现的问题不能作及时有效的解决。并且在财务的预算控制上,也存在诸多漏洞,使大量资金外流,加重了事业单位的经济负担,对工作的正常开展和顺利完成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同时,由于主管单位相关意识的不足,一些对财务监管工作有益的工作没有得到正常的开展,财务监管的工作重心也出现了一定的偏移,这也导致了财务会计管理漏洞的出现。

2.2监管体系构建技术水平不足

当前我国的经济状况和发展趋势较以往有了很大的差别,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管理工作难点和重点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偏移。要想提高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以保障事业单位工作的正常开展,就必须准确抓住财务跨级监管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了解新形势下财务会计的基本现状和监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方案,以建立出一套科学完善的财务会计监管体系。然而,我国一些事业单位由于缺乏相关的技术人才和环境条件,在构建财务会计监管体系的过程中,难以准确把握自身财务会计工作中的症结点,对工作中所出现的财务方面的问题也不能做到充分的认知,这就使得构建出来的财务会计监管体系难以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因此,为构建较为完善的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体系,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情况,适时的引入相关技术和人才,并设立相关部门对该工作的开展进行监督和管理,提高自身监督体系的构建水平。

3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体系构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3.1精简机构

财务会计工作一直以来都是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的重点内容,许多事业单位也就此设立了许多组织结构和岗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财务会计的工作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许多事业单位并没有意识到这一变化,仍旧沿用较为陈旧的组织管理制度体系。这就导致了一种现象的出现,尽管部分事业单位所设立的财务会计管理部门很多,但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的却很少。许多组织机构形同虚设,甚至给财务会计监管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一些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监管部门由于组织机构较为庞大,在解决一些突发问题时,在信息传递、职责分配等方面缺乏效率,问题解决的质量也不尽人意。另外,臃肿的组织机构也会给事业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因此,事业单位在构建财务会计监管体系的过程中,应当针对自身详情,精简机构。

3.2体系的人性化

事业单位在日常运行的过程中,有关财务会计的工作是较为繁琐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也往往是枯燥和劳累的。在这种状况的影响下,在财务会计人员中就容易出现工作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对工作质量不利的现象。因此,在构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注意考虑员工的身心状况和需求,做到体系的人性化,营造出和谐、轻松的工作氛围,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达到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4结语

总之,在构建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监管体系时,要不断更新观念,及时把握社会和市场的发展动向,全面分析自身状况,对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把握财务会计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兼顾员工身心状况和要求,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财务会计监管体系,以达到节省财务开支,保障工作效率和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小晖.对地勘单位财务会计工作改革的探讨[J].财经(学术版),2013(01).44.

[2]程艳秋.分析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2013,(29):170-171.

监事会工作要点篇9

关键词:基层人民银行;事后监督;操作规程

中图分类号:F8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1-0154-02

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自2004年以来相继成立了事后监督中心,负责对会计营业、国库、货币金银等部门的会计核算业务进行集中事后监督,逐步实现了对会计核算业务“适时、全面连续、独立”的监督,在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加强内部控制、保护资金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事后监督体系建设起步较晚,其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后监督工作的开展,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一、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不顺,影响事后监督工作开展

《中国人民银行事后监督中心工作规程》明确规定:“事后监督中心直接对主管行长负责,不实行垂直管理”、“事后监督中心接受上级行会计、支付结算、国库、货币金银部门的业务指导”。由于事后监督中心不实行垂直领导,又未明确规定上级行各业务主管部门对事后监督中心的指导形式、渠道和方法等,形成谁都可以管、但谁都没有真正管的“多头管理”状况,致使事后监督中心碰到问题需要寻求帮助解决时,不知请示哪个部门好,影响了事后监督工作的开展。虽然总行为利于部门间的协调,于2005年10月下发的《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改进和加强事后监督工作的意见》中又明确规定:“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会计财务处牵头相关业务处室对辖内地市中心支行事后监督中心进行业务指导”,但由于各省会城市中心支行会计财务部门工作十分繁忙,未能很有效地牵头各有关部门开展对辖区事后监督中心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致使事后监督业务开展与培训脱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事后监督工作的开展。

(二)制度建设滞后,标准不统一,加大了制度执行的难度

2004年,总行相继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会计事后监督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事后监督中心工作规程》(下称《工作规程》)、《中国人民银行国库会计事后监督管理办法》等这三项制度,在制度中只对大的问题做了相应的规定,至于业务监督的具体操作流程与方式、监督的重点、风险点等则没有进一步明确,各中心支行事后监督中心以上述文件为依据,摸着石头过河,跌跌碰碰、做法各异地运作了一年多。2005年10月,总行根据各地事后监督中心一年多的运作情况,颁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改进和加强事后监督工作的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对事后监督部门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工作方向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但这些文件的规定也还不够具体、细致,实施起来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现在各行的事后监督中心根据总行有关文件制定的《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亦是各行其是、不够规范,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制度执行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事后监督部门在与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协调中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监督质量难以保证,监督效果难以提高。

(三)监督职能定位不明,监督工作量大,难于发挥事后监督防范资金风险的作用

事后监督的职能重点应是堵塞漏洞、防范风险。但具体的监督方法又要求每日对日常会计核算业务进行复审和检验,事后监督中心人员实际上就变成了日常会计核算业务的“复核员”和“事后处理中心”。因此,事后监督中心靠现有的监督力量和监督方法,很难保证有精力、有时间去进行防范风险的重点监督。

(四)监督人员配备不足,业务素质不高,培训跟不上,制约了监督业务的开展

首先,总行《事后监督中心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事后监督人员应从事相关会计核算工作3年以上,具备会计从业务资格。但地市中心支行事后监督中心大多只有3~7名监督人员,所配备的人员中大多数都年龄偏大,甚至个别人员既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也未从事过相关会计核算工作,而既精通央行会计核算业务又熟悉国库会计核算业务的“双料”人才安排到事后监督中心工作的很少。其次,随着事后监督中心的业务监督范围不断扩大,已由原来对会计营业、国库部门的会计核算业务进行监督扩大为对会计营业、国库、货币金银、外管等部门的会计核算业务进行集中监督,工作量比原来增加了,致使监督人员严重不足。再次,《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改进和加强事后监督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事后监督中心的日常业务培训由会计部门负责,支付结算、国库、货币金银和外汇等业务部门在开展新业务时,应将事后监督中心人员纳入培训范围。但在实际工作中,相关业务部门开展新业务很少将事后监督人员纳入培训范围,对事后监督的业务培训往往只是有关文件的转达。目前各地市中支事后监督中心的业务培训基本上是自行开展,培训缺乏系统性、全面性,也就是根据业务需要,组织学习相关制度、操作规程和业务文件等,这种边做边学、边学边做、摸着石头过河的业务培训和监督方式,势必造成监督人员业务素质量难于全面提高,制约了事后监督工作的发展。

(五)监督手段落后,监督成果利用不充分,影响监督效能的发挥

目前事后监督中心采取的监督方式是人工监督和计算机监督相结合,除了会计核算监督业务可采用总行开发的事后监督系统进行监督外,国库会计核算业务等其它业务均只能采用人工监督的方式。事后监督人员需对所有会计凭证进行翻阅、审核,相关数据也要进行计算和核对,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导致监督的效率偏低,监督人员难以再集中精力和时间对会计核算的重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完善会计核算业务的建设性意见,事后监督的职能发挥也随之大打折扣。另外,事后监督部门的监督成果主要体现在被监督部门会计核算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整改要求,未能提供更多的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等方面的监督信息,缺乏能够帮助被监督部门提前发现并有效防范、化解核算业务中潜在风险问题的有效信息,影响了监督整体效能的发挥。

二、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对事后监督工作的领导,做好相关部门协调工作

对会计核算开展事后监督是人民银行提高核算质量,加强会计内部控制,防范资金风险的重要举措。因此,各地市中心支行要加强对事后监督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总行关于加强事后监督工作的有关规定,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责任,做好工作部署,将事后监督中心的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抓好、抓实;会计财务部门要积极牵头各业务部门做好对辖区行事后监督中心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定期组织召开会计营业、国库、货币金银、事后监督中心、内审、监察等部门联席会议,及时通报事后监督情况、反馈有关信息,共同研究和解决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需统一和规范的问题;各业务部门要加强与事后监督中心的联系和沟通,在制定有关规章制度、业务政策以及部署工作时,同时告知事后监督中心,举办新业务培训时将事后监督人员纳入业务培训范围。

(二)尽快完善事后监督制度建设,规范事后监督工作

建议各省会城市中心支行会计财务部门牵头组织各业务部门根据总行有关规定对事后监督工作的实施标准、监督流程等制定一个统一的更为具体、详细的事后监督办法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以规范事后监督行为,使事后监督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各地市中心支行事后监督中心应进一步完善事后监督的内控机制,加强内部管理,进一步落实岗位职责,严格按照各项业务规章制度开展监督工作,从而使事后监督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

(三)强化业务培训,加强监督队伍建设

事后监督中心要把提高监督人员素质作为内部管理工作的重点抓紧、抓好,不断提高监督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一是事后监督中心要根据所监督会计核算业务新政策的变化和要求,对事后监督人员组织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特别是要加强对总行新下发的《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基本制度》、《国库会计管理规定》、《国库会计核算业务操作规程》、《中国人民银行国库资金清算业务处理手续》和小额支付系统、财税库行横向联网等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监督人员的业务知识能力和水平;二是各地市中心支行领导要充分认识事后监督工作的重要性,为事后监督中心配备工作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经验丰富的人员,为事后监督中心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四)加快事后监督电子化进程,完善监督系统功能

一是要加快投入计算机监督系统建设,通过相对科学、完备的技术手段实施系统安全监督。监督系统应采取后台终端模式,能够对参数变更、资金汇划、票据录入、前台业务人员操作偏好等重要系统信息进行实时跟踪,并通过对数据的定性、定量分析实施风险预警。二是事后监督系统的研发要全国一盘棋,避免各地为政,避免造成人财物的浪费。为减轻事后监督人员工作强度,有效提高监督效率和质量,各地市中心支行应严格按照总行的统一部署,组织各部门密切配合,切实做好《中央银行会计凭证影像事后监督系统》的推广运行工作,逐步完善会计凭证影像事后监督系统的功能,充分发挥电子化监督手段作用;同时,建议总行尽快组织相关部门开发国库会计核算事后监督系统,以解决人工监督方式监督不到位的问题,真正发挥事后监督堵塞漏洞、防范风险的作用。

(五)加强分析预警,不断提高事后监督工作质量

监事会工作要点篇10

1、成立以检察长为组长的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领导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试点实施工作。

2、我院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政治处,负责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过程中的具体日常事务,及时报告试点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二、指导思想

试点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关于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指示为指导,紧紧围绕“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检察工作主题,认真落实“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的总体要求,严格按照高检院的《规定》进行。

试点工作要坚持依法办事、实事求是、积极稳妥的原则。既要切实保障人民监督员履行监督职责的独立性,又要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既要采取多种形式推动试点工作,又要在取得实效上下功夫,切实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既要总结试点工作中好的经验,又要客观反映、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扎实推进试点工作深入开展;既要严格执行高检院的规定,又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学习借鉴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结合实践积极探索,为制度的全面实施提供经验,打好基础。

三、人民监督员队伍及办事机构

1、担任人员监督员应当具备的条件是:

(1)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3)年满二十三岁;

(4)公道正派,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政策、法律知识;

(5)身体健康。

2、下列人员不得担任人民监督员:

(1)受过刑事处罚或者受到刑事追究的;

(2)被开除公职或者开除留用的。

3、下列人员因职务原因可能影响履行人民监督员职责,不宜担任人民监督员。

(1)党委、政府及其组成部门的负责人;

(2)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3)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的在职人员;

(4)执业律师、人民陪审员等法律工作者。

4、人民监督员的名额及任期

新平县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名额为5人。人民监督员的任期为三年,连任不得超过两个任期。

5、人民监督员的办事机构

设立人民监督员的办事机构为人民监督员办公室,属于内设机构,级别副科级,编制人员2人。其主要职责是:

(1)统一受理人民监督员对案件的监督事项;

(2)根据检察长的决定,分交、转办、协调、督办、统计检察机关内设业务部门被监督案件的办理工作;

(3)根据检察长的决定,邀请人民监督员列席有关会议;

(4)承办人民监督员视察检察工作、参与执法检查的协调工作;

(5)定期或不定期向人民监督员通报检察工作情况,提供有关的检察工作信息资料;

(6)向人民监督员反馈被监督案件的处理情况;

(7)做好人民监督员办结案件后材料的立卷、归档、保管工作;

(8)承担人民监督员培训的协调、组织工作;

(9)协助行政财务管理人员做好人民监督员监督经费保障工作;

(10)总结人民监督员制度试行工作经验。

6、人民监督员的队伍培训

四、实施步骤

1、传达贯彻全国检察长座谈会精神,组织学习人民监督员制度,动员教育干警转变执法观念,深刻领会加强查办职务犯罪工作外部监督的必要性,增强接受监督的自觉性,把思想和行动尽快统一到落实试点工作的各项要求上来。

2、做好向县委、人大、政府汇报,向政协说明建立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目的、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主要内容以及开展工作的设想,认真听取县委的指示和人大的要求,并在人民监督员的选任、办事机构、经费保障等方面取得支持。

3、人民监督员选任

人民监督员依下列程序产生:

(一)协商产生单位。人民检察院根据拟选任人民监督员的名额,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基层组织中协商确定人民监督员的产生单位,并向其介绍人民监督员的确认条件。

(二)确认人选。人民监督员的产生单位在本单位范围内经过民主推荐、征得本人同意、经与县人大、县委组织部、县纪委共同考察后确认。

(三)颁发证书。人民监督员确认后,由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颁发人民监督员证书。

(四)公布名单。人民监督员名单应当通过当地主要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

各级人民检察院的人民监督员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应当占较大比例。

4、按照高检院的要求开展宣传报道,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争取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理解和支持,为人民监督员制度的顺利实行营造优良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