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设工作意见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4:25:20

法治建设工作意见篇1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为全面深入推进法治荣巷建设,提升建设实效,全力争创法治街道,现结合本街道法治建设工作实际,提出2011年度法治建设工作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关于法治建设的有关要求,把推进街道法治建设新成果作为主要任务,围绕创建“法治街道”目标,着力抓好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法治文化等重点工作,深化“法治荣巷”系列创建活动,健全法治监督工作机制,深入推进法治惠民实事工程,切实履行职责,务求工作实效,全力服从大局,为街道和谐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和服务。

二、工作目标

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深入开展法治系列创建和品牌特色创建活动,深化惠民实事工作,加强和规范法治监督,使依法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公民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基层民主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三、工作重点

1.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巩固依法执政理念

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坚持和完善法制讲座、法律培训、法律考评等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党委(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执法守法情况调研督查。要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社会治安问题、最关注的权益保障问题、最关切的公平正义问题,着力提高法治意识和能力,在部署工作中强化依法治政理事的意识和考量,切实把法治建设纳入区域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推进干部人事工作的民主化和法治化,推进党代会代表常任制。进一步落实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法制度、民主测评制度,并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通过促进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营造崇尚法治、依法执政的思想氛围。

2.突出依法行政重点环节,促进公正廉洁执法

坚持科学民主决策,进一步落实重大决策听证、合法性审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责任追究等制度,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要加快服务、法治和责任型机关建设,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政务公开、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行政复议等相关制度,健全完善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确保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达到90%以上,增强政府公信力。以行政决策、行政执法、行政监督为重点,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完善依法行政工作制度,形成依法行政基本制度体系,推动各项行政行为规范透明、廉洁高效,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加大执法监督机制,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开展执法巡视活动,建立内外结合的执法评议机制。进一步推进律法公开,开展执法案卷评查、质量考核等活动。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深化司法公开,健全适应形势需要、确保司法公正。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实践活动,切实提高执法人员的能力水平,塑造执法人员公正文明执法形象。

3.强化区域法治创建活动,助力幸福荣巷建设

围绕融入、服务和保障科学发展主题,结合幸福荣巷建设,进一步深化法治创建活动,推动创建工作取得社会认可、人民满意效果。按照提高质量、增强绩效的要求,继续深化“法治街道”创建活动,加强自查评估和检查考核,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解决突出问题。深入开展基层法治系列创建,深化“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创建活动。推动党政部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司法部门公正司法,基层基础民主自治。积极拓展和推进企业、学校、医院等企(事)业基层单位的法治创建工作,加强社会诚信建设,深化“诚信守法企业”创建,促进基层企事业单位依法管理、依法经营、夯实法治城市创建的基层基础,拓展民主法治实践的覆盖面。全面实施年度法治建设绩效考核,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专业评估与社会评价相结合,对区域、行业的法治建设绩效进行全面考核和科学评估。

4.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推进法治惠民工程

把社会管理与法治建设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法治在社会建设管理中的规范、保障和促进的作用,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加强对重点地区、流动人员和可能危害公共安全的精神病患者、涉毒人员、刑满解教、社区矫正、社会闲散等重点特殊人群的管理,加大对基层社会管理的力度,创新体制机制,确保社会管理各项措施落实到实处。切实加强群众自治组织建设和社会组织的服务管理,扎实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和社会自治能力建设,规范“四民主”、“两公开”制度,切实保障公民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坚持以法治为主导,进一步整合资源,通过建好基层综合服务平台,在公正、宽容基础上,运用法律途径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做到案结事了。扎实开展法治惠民实事工程,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围绕依法拆迁、环境整治、食品药品安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重点内容,制定法治惠民实事工作规则,完善法治实事工程的评估考核机制,提高法治惠民效能。

5.重视法治文化工程建设,培育公民守法意识

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的法制宣传教育领导体制,全面制定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加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理念教育,进一步提高普法宣传的针对性、实用性和互动性。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依托各类法治教育基地平台,深化法律宣传“六进”活动,提升污染实践对培育法治文化、养成公民法律思维习惯的感召力、影响力和示范性,培育公民崇尚法律的法治意识和诚实守信的文化意识,引导群众依法诉求、依法办事、诚信守法。开展法治文化建设年活动,积极搭建载体平台,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系列法治文化建设活动,各社区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创建1-2个有特色有亮点的法治文化阵地,龙山社区东大池因地制宜地建设法治公园等法治文化阵地,积极推进法治文化示范点和文艺精品工程建设,深入开展法治创建活动,不断增强法治文化渗透力,努力营造学法守法的法治氛围。

6.探索规范法治监督路径,严格落实责任追究

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部门、执法重点环节法治建设的监督力度,突出对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的监督,强化对民生工程和政府投资的重大项目的监督,进一步提升监督实效。健全和完善法治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法治监督评议团在推进法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增强法治监督评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形成法治监督的长效机制。深化人民监督员、行风监督员等各类监督形式,建立健全与网络社会相适应的舆论监督特别是网络监督工作机制,进一步推动监督工作的民主化、规范化、透明化。对评议结果不理想、群众意见较大的部门,要认真履行责任追究制度,落实相关领导的责任,督促其限期整改到位。

四、措施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进一步健全完善法治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将法治建设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街道和各社区主要领导担当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抓好工作落实。进一步强化法治责任主体意识,各级法治建设领导小组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研究解决重大问题,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把深化法治建设与部门工作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统一部署,进一步加强各相关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密切协作、形成合力,推动法治工作深入发展。

法治建设工作意见篇2

一、认真做好施行“六五”普律例划的各项预备工作,加大法制宣传力度,为和谐房产建设营建优越的法治情况。

(一)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依照上级要求结合本身实践,制订局“六五”普律例划并做好报审工作。深化开展法制宣布道育,弘扬法治精神,构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气氛,把十七大精神落实到法治建设工作的全进程,推进法制宣布道育工作深化开展。

(二)坚持公示准则。充分应用政务服务大厅一条龙窗口,大力宣传房地产的司法律例和相关政策规则。并将房子权属注销中的操作顺序、提交材料、收费规范以及司法根据经过做事指南、电子屏、宣传栏、征询服务台等方法,全方位、多角度的向广大人民群众公示,提高政务服务的通明度,给群众以知情权,让人民群众花钱愿心,做事安心。

(三)采取多种方式宣传房产治理相关司法律例。一是大力增强宣传言论工作,采取多种方式,普遍宣传住房保证、物业服务提档升级等各项新行动,积极宣传房督工作,营建优越的社会情况。二是做大做强“12?4”全公法制宣传日系列宣传活动,普遍开展与房产治理相关律例的宣传,创新思绪,增强筹划。三是认真办妥法制宣传专栏,组织好每月一法的宣传活动,努力丰厚宣传内容,创新宣传方式,力图获得最大的社会结果。四是继续深化“司法六进”主题实践活动,健全和完善“司法六进”活动的工作准则和工作机制,结合区“改善情况年”的工作要求,进一步深化我局“一上三进”活动内在,切实开展好送法进家庭、进社区、进企业活动。

(四)增强法制宣传收集建设。以“普法网”为载体,全方位、实时快捷地反映我局普法和法制建设工作信息状况。

二、增强法制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和培训,提高依法行政程度,为法制房产打下坚实的基本。

(一)认真贯实区委、区县政府《法治建设的施行意见》和《房管局2012年法制工作要点》,坚持健全指导干部学法准则,完善和落实中心组集体学法,指导干部司法常识讲座和指导干部学法用法测验审核准则。组织开展指导干部学法用法经历交流活动,提高指导干部依法决定计划、依法做事的认识和才能,全年安排中心学习组除参与市、区组织的学习和培训外,其中司法律例常识的学习不少于5次,全局科级以上指导干部必需保证每月有两个“双休日”的自学时间,并做到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笔记“三落实”。

(二)切实增强公事员学法用法工作。坚持和完善公事员学法准则,增强对公事员司法常识学习,培训和测验工作。全局公事员除了学习统一安排的司法常识外,还要结合本身的本职工作,认真学习有关专业司法律例,要增强《公事员法》的学习和宣传,积极组织并参加市、区组织的公事员司法常识竞赛,以此促进公事员学法活动的深化开展,进一步加强公事员“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查”的观念,促进依法行政,公平法律。

(三)切实增强法律人员学法用法工作。坚持和健全行政法律人员持证上岗准则,除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法律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外,本局还要依据法律人员的调整、岗位轮换、工作调动等实践状况,实时组织轮训、补训,然后提高法律人员“依法行政”的程度,做到有法必依、法律必严、违法必究。法律人员持证上岗率达100%,行政处分案件精确率达100%。

(四)认真执行好年头制订的司法律例营业常识学习培训方案,规则学习培训内容和时间,制订测验审核方法,贯实培训考勤准则,执行“三薄”治理。即“培训学习签到薄、培训记载薄、学习笔记薄”治理。真正把司法律例营业常识的学习培训落到实处。

法治建设工作意见篇3

一、指导思想

2010年,“生态法治”绩效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县十届七次党代会工作部署,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紧扣服务发展、规范引领、保障民生的工作主题,突出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工作重点,不断加大机制创新、实践创新、方法创新力度,充分运用各项法治手段,着力在“自然生态、政治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文化生态”的法治化建设上下功夫,为加快推进“三个发展”和“新型工业化、城市现代化、产业特色化”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法治环境质量、依法行政能力、公正司法水平、法治为民实事和法制宣教成效等方面的创建指标,扎实开展“法治镇”、“民主法治村(社区、单位)”、“诚信守法企业”、“基层站所执法评议”、“规范执法示范岗、规范执法标兵”等系列创建活动,努力争创市、县法治街(镇)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三、工作要求

1、在自然生态法治化建设上求得新突破。继续依法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做优生态环境,创建部级环境优美乡镇。

2、在政治生态法治化建设上求得新突破。全面健全党委决策机制和议事决策规则、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决策评价制度和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等,重点抓好“村官”防腐保廉体系建设,全力打造政治民主、参与有序、依法办事的政治环境。

3、在经济生态法治化建设上求得新突破。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竞争力,依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依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严厉打击经济犯罪,全面做好服务经济发展各项工作,全力打造高效特色生态农业基地、苏皖边贸重镇。

4、在社会生态法治化建设上求得新突破。依法保障教育优先发展,推动医疗卫生服务更加惠民利民,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全力打造和谐安康之城。

5、在文化生态法治化建设上求得新突破。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扎实开展“扫黄打非”斗争,深化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全力打造文化灵秀之城。

四、具体措施和责任分解

1、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围绕确保生态县创建通过国家考核验收,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新增造林面积X亩,实施河道清淤、河塘整治工程。全面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工程,加快农村污水处理、垃圾收运、户厕改造等项目建设,强化集镇环境整治,进一步改善镇村环境面貌。(责任单位:农业服务中心、企管站、水利站、集镇办、建管所等有关单位,各村)

2、全力优化服务发展法治环境。对影响和干扰经济建设的不法活动,坚持露头即打,及时快速查处;依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经济犯罪,为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在城市重大项目、重点民生工程、新农村建设等领域加强犯罪预防工作力度,不断创新预防职务犯罪理念、方法、手段。紧紧围绕全镇“三个发展”战略目标,重点在决策服务、法律咨询、优化环境、化解矛盾、依法监督等方面发挥司法服务保障作用,继续帮助指导企业积极应对和主动防范经济风险,深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慎重使用强制性措施,统筹政治、组织、司法等优势解决经济领域矛盾纠纷。全面构建多元化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综合运用协商和解、调解、行政处理、仲裁、诉讼等多种方式和手段,全力化解集访、群访特别是涉企,尽最大努力控制和减少越级访。以“法律人在行动”为载体,组织广大“法律人”深入农村广泛开展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活动,有效引导公民依法表达利益诉求、推进社会和谐有序。(责任单位: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等有关单位,各村)

3、切实强化依法行政。继续抓好《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的贯彻落实工作,着重加强社会保障、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强化政府信息公开。积极推进行政诉讼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工作。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优活动。整合镇现有资源,以执法一线、窗口服务单位为重点和依托,建立便民服务中心,进一步提高基层依法行政工作效率和水平。扎实开展“基层站所执法评议”、“规范执法示范岗、规范执法标兵”创建等专项活动,全面提升服务发展的工作效能。(责任单位:党政办、司法所、纪检办、各执法站所等有关单位)

4、最大努力满足群众司法诉求。探索推进不案件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机制,进一步扩大法律援助范围,重点在保障民生、维护稳定和困难群众合法权利方面有新作为,着重对农村“五保户”、社会福利机构供养人员、重度伤残人员、外来务工人员优先提供援助。(责任单位:综治办、司法所等有关单位,各村)

5、加快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更大力度地实施工业企业扶优扶强战略,进一步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新型材料、绿色食品等特色产业,全力做大工业配套园区经济。(责任单位:企管站、科技局、农业服务中心等有关单位,各村)

6、推进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长效化、标准化建设。继续开展清理食品经营主体专项整治工作,加大食品快速检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不断提高生产、流通领域食品质量监控水平,加强食品质量监管,实施食品放心消费工程。(责任单位:初保办、农业服务中心、卫生院等有关单位,各村)

7、依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并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整合监管资源、注重本质安全、加强源头管理、强化过程控制、及时消除隐患,杜绝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降低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责任单位:企管站、派出所等有关单位,各村)

8、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开发就业岗位,新增就业岗位500个。提高就业再就业服务水平,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100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1000人,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家庭。继续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城镇职工养老、失业、生育保险分别新增200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求助制度。扩大工会工作覆盖面,健全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加大劳动保障监察的执法力度,促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责任单位:劳动保障所,工会、初保办、民政办等有关单位,各村)

9、推动计生医疗卫生服务更加惠民利民。建设固城人口计生“世代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用药零差率销售管理办法。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农村不低于15元/人。(牵头单位:卫生院、初保办、财政所、计生所等有关单位,各村)

10、全面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积极推进各类学校绩效考核,完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加快现代化小学创建步伐。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加大网吧、电子游艺厅等公益性场所管理力度,建立疏堵结合的绿色网络空间,抓好学校法制教育和中小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等专项工作。深入推进扶贫帮困、爱心结对等活动,注重对留守儿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确保不发生适龄儿童因贫失学现象。做好外来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教育工作。(责任单位:中小学校、财政所、派出所、文化站、妇联、司法所等有关单位,各村)

11、着力完善“大文化”格局。加强文化事业建设。优化广电传输网络,实施农村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加强扫黄打非工作力度,为构建完善“大文化”格局提供坚强保障。(责任单位:文化站、广电站等有关单位,各村)

五、实施步骤与考核奖惩

法治建设工作意见篇4

一、全面启动“十二五”法治建设和“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努力开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新局面

科学编制全县卫生系统“六五”普法规划。明确“六五”普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具体任务、保障机制等内容。督促县、乡医药卫生单位制定“六五”普法规划。广泛宣传卫生系统“五五”普法的成绩、经验和先进事迹,为“六五”普法规划启动营造良好氛围。深入宣传卫生系统“六五”普法规划主要内容和要求,推动“六五”普法规划的顺利实施。强化法制宣传教育培训,积极参加上级普法部门组织的法制宣传教育培训班,为“六五”普法规划的实施提供人才支撑。

二、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服务人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

深化“法律六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各单位要根据本单位实际,结合今年全省“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安排,组织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主题活动,积极推进“与法同行,服务发展”大行动深入开展;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执法人员、管理人员、医务人员等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着力抓好重点法律知识的学习宣传,突出对宪法和国家基本法的学习宣传,强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深入学习《执业医师法》、《传染病防治法》、《献血法》、《职业病防治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条例》,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养,依法开展执业活动。充分发挥板报、墙报、宣传专栏、市民学校等宣传阵地,推进法制宣传阵地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充分运用新闻媒体、普法专栏、单位网站、电子显示屏及移动信息平台等媒体作用,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充分运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集中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系列主题宣传活动。

三、深入推进法治长阳建设和卫生行业依法治理

法治建设工作意见篇5

1月15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全面部署法治建设,动员全省人民认真贯彻《法治建设纲要》,加快推进依法治省,全面建设法治。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的依法治省进程进入了全面深入推进的新阶段。为贯彻落实好省委的这一重大战略决策部署,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研究新形势下建设法治的各项工作,今天,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在这里召开各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会议,就是专题研究部署推进法治建设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建设法治,依法治省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去年11月17日,李书记在全省立法工作会议上代表省委提出,要通过健全立法、公正司法、依法行政、依法监督、纠正违法、普法教育等各项任务的实施,逐步实现我省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法治化,努力建设一个人人知法守法、各个方面都严格依法办事的法治。这是我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统筹协调三个文明全面发展、实现“两个率先”的重大战略举措,标志着我省推进依法治省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今年以来,围绕制定出台《法治建设纲要》,省委加快了推进依法治省进程。省委提出建设法治的目标和要求后,在依法治省领导小组直接领导下,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司法厅抽调人员,12月初迅速成立《法治建设纲要》起草小组。由于我省提出建设法治省份的目标,在全国还没有先例。为此,起草小组首先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六大报告、十六届一、二、三中全会文件和省十届六次全会有关法治建设的论述,加深理解,提高认识,做好起草的各项案头工作。先后召开了法学家座谈会、省级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各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研讨会,就建设“法治”的内涵定义、目标体系、具体内容及实施措施等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在此基础上,拿出了《纲要》的“草拟稿”。几经修改形成“征求意见稿”,分送各省辖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省级机关有关部门和部分法学专家教授征求意见。在吸收了各方意见后形成“送审稿”,又于2月20日召开了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会议讨论修改。3月19日,省委书记李源潮主持召开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召开第四次全体成员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纲要》(送审稿)和《省2004年依法治省工作要点》,对《纲要》提出了进一步修改完善的意见。5月,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又将法治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写进了决议。根据省委意见,我们又邀请了省政协委员和部分法学专家进行了研讨,吸收大家意见形成了“省委常委会讨论稿”。6月22日,省委常委会讨论并原则同意《纲要(讨论稿)》,常委会纪要认为“《纲要》十易其稿,广集民意,既具有创新性、科学性,也具有可行性,体现了特色,可以作为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的基本纲领”。此后,省委书记李源潮亲自主持政协民主协商会征求意见,并在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法治高层论坛上,进一步听取了专家学者的意见。在吸收各界意见的基础上,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了最后推敲、研究和完善后报省委印发。

根据《纲要》,今明两年是我省建设法治的启动准备阶段,从现在起到今年年底,省各部门和各市要抓紧提出贯彻意见方案,为明年全省完成动员部署创造条件。第一,要大力抓好法治的宣传。要把建设法治宣传作为“四五”普法宣传的重点内容,结合全省动员部署建设法治电视电话会议和《纲要》的传达、学习,加大法治的宣传力度。要以《纲要》为基本依据,重点宣传省委这一战略决策的重大意义,宣传法治的本质内涵、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宣传各地各部门推进法治建设的重大举措和典型经验。一是要抓好媒体宣传,要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上开辟专栏、专版和网站,进行集中宣传;二是要抓好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通过组织法制讲座、提交领导干部学习笔记、论文、体会文章等形式,把领导干部的思想统一到省委的决策上来;三是要积极组织成立各类宣讲团,尤其是面向广大基层群众和青少年学生的宣讲团。省厅将及时印发《法治建设宣传提纲》供各地宣讲用。四是各级要采取丰富多彩的,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如板报、橱窗、知识竞赛、宣传一条街、法制广场、法制文艺等等,不断提高宣传的吸引力和效果,营造广场、法制文艺等等,不断提高宣传的吸引力和效果,营造建设法治的浓烈氛围。第二,要认真组织制订贯彻落实《纲要》的实施意见。一是要有一个贯彻《纲要》的纲领性文件。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于近期制定《关于扎实做好法治建设工作的意见》。各地要从本地实际出发,层层制定出台面向2020年的贯彻《纲要》的实施意见,确保《纲要》在全省得到全面贯彻落实;二是要抓紧制定动员部署建设法治工作的方案,报当地党委批准实施;三是要着手规划2006—2010年本地贯彻《法治建设纲要》的工作规划,并通过年度工作计划予以落实。各地起草贯彻《纲要》的实施意见,首先要深刻领会和把握省里《纲要》的精神实质,吃透情况,同时也要实事求是,结合本地的具体实际,确定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纲要》的事事有法可依、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办事的精神贯穿始终。要根据省辖市的特点,科学、合理地规划意见的内容,努力发掘各地的典型经验,使方案凸显当地特色。各地各部门传达贯彻7月15日电视电话会议情况请于8月底前报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年底将制定出台贯彻《法治建设纲要》的实施意见报依法治省领导小组。第三,要建立健全充实完善领导机构和组织网络,确保法治建设落到实处。建设法治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战略性系统社会工程,必须发挥党委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作用。只有在省委的统一领导下,才能真正使法治有利于维护“两个率先”的发展大局、有利于维护人民的实际利益、有利于巩固党对社会政治生活的领导。一是完善市、县委领导,依法治理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市、县委书记负总责,分管市、县委领导同志专门抓的领导责任制。地方党委要专门召开会议,听取汇报、部署任务,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的由主要负责同志负总责的工作机构,明确专门处室承担具体工作任务,确定信息联络员,从而形成上下左右沟通连贯、运转有序的组织网络。三是要抓好业务干部培训和骨干培训,加强队伍建设。要定期组织专门从事法治建设工作的业务干部进行轮训和培训,通过交流、学习、表彰,不断提高他们的专门知识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同时抓好骨干的培训,通过他们联系社会各界,通过宣传,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法治实践中来。各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要认清形势,紧紧抓住法治建设的重要机遇,高度重视、乘势而上,建立健全和完善领导机构和组织网络,切实肩负起推动各市法治建设的重任。

各级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振奋精神,迎难而上,积极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法治的提出标志着我省加快推进依法治省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也是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省工作的一次重要发展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纲要》的起草历时七个月,从一无所有到基本成熟、正式印发,凝聚了司法行政干警的智慧和辛劳,虽然司法厅承担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压力很大,尤其是起草站的角度高,对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的法治建设提出工作要求,有“小马拉大车”之感。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办公室设在司法厅,并将《纲要》的起草重任交给我们,是省委、省政府对我们最大的信任。各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站在市委的高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奋发有为。“作为决定地位,作用决定权威”,困难再大、压力再大、任务再艰巨,也要迎难而上,克服困难,竭尽全力完成好这项重任,不辜负省委、省政府对我们的信任。

要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充分认识到法治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充分认识法治建设的要求,把握好工作的着力点。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各地实际需要,站在党委角度,深刻认识和分析法治建设的工作目标,不断探索、总结成功经验,创新载体,推进我省民主法治建设。充分发挥依法治市办公室综合协调、上传下达的职能作用,掌握情况、培育典型,典型引路,以点带面,不断开创依法治省工作的新局面。建设法治要积极主动地善于发现和挖掘典型,还要花大力气培育引导和总结提炼,以及适时适度地舆论造势。我们必须在典型的总结推广和宣传弘扬上下大功夫,宏观造势,彰显先进,推动和促进面上的工作。第四,研究制定建设法治推进机制。建设法治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立足长远,契而不舍地狠抓落实,必须从工作机制入手,进一步明确建设法治的推进机制、推进措施。在6月22日省委常委会上。李源潮书记也明确要求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纲要》确定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研究提出落实《纲要》的配套措施。目前办公室正在拟定相应的配套措施,初步设想是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责任机制,即按照《纲要》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要求,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人大、政府、政协、两院等,明确工作分工。第二部分是工作机制,包括四个方面,即领导责任制、工作体系、调研检查制度和考评办法,着重强调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人大监督、“一府两院”实施,全社会齐抓共管、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以及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工作职责要求,推进法治建设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要求、调研检查措施和制定法治建设的考核指标评价体系(含奖励、表彰、惩罚措施)等。第三部分是保障机制,在这部分设想争取几条硬性的措施。要求各地进一步加强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建设,设立专门的工作班子(常设机构),配备专门人员(定员定编),落实专门经费(财政保障),添置必要的设备,确保工作正常开展。希望各地在起草实施意见时,结合当地实际,也要研究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

此外,当前还要抓好命名省级基层民主法治示范“两个创建”工作,根据去年全省基层依法治理工作经验交流会的部署和《省2004年依法治省工作要点》及与省民政厅商议的方案,以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名义命名首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今年全省将首次命名100个省级

法治建设工作意见篇6

今年以来,我局全力落实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推动‘法治’建设”目标任务,切实履行“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进一步加强对“法治”建设的谋划指导和组织协调,推动“法治”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结考核年“法治”建设集中推进年工作

按照《“法治”建设考核办法》和考核办的部署要求,牵头组织各协调指导组对各区县、市直各部门年“法治”建设集中推进年工作考核打分,并向市考核办报送了考核结果,纳入了全市目标管理考核。认真研究总结我市“五五”普法“四五”依法治理和“法治”建设工作经验,并已形成书面经验材料报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审定,拟在7月份召开的全省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会议上做典型发言。

二、进一步加强对“法治”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根据市领导和市直各部门领导变动情况,及时调整了“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积极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汇报“法治”建设工作,得到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市人大常委会将“法治”建设和有关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列为年重点执法检查和视察活动,市政府将“法治”建设列为重点督查项目。5月份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法治”建设视察活动,市人大常委会第一副主任侯法生等领导亲自带队到区县和市直部门视察,对“法治”建设起到重要的影响和推动。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慧晏,市委副书记、市长周清利,市委副书记陈家金分别对视察活动作出重要批示,予以充分肯定。

三、加强对“法治”建设工作的谋划指导

围绕全市中心任务特别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重点工作,加强对“法治”建设和“六五”普法、“五五”依法治市规划的研究,按月份排出“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年的重点工作,增强工作的计划性。经报请市委、市政府同意,将年的法治建设主题确定为“法治”建设整体推进年,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法治”建设整体推进年工作的意见》,确定了“法治”建设整体推进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抓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等30项重点工作,继续实行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化。

四、加大“法治”建设宣传力度

5月份,我市被、司法部表彰为“年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这是我市自1986年“一五”普法以来,首次获得此项殊荣。以此为契机,组织全市进一步加大对“法治”建设的宣传力度。制定了专门的宣传方案,待送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审定后实施。协调全市各大新闻媒体积极报道“法治”建设工作进程,5月24日,分管副市长许建国专门在《日报》上发表题为《深入推进“法治”建设,为科学发展创造良好法治环境》的署名文章,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五、积极开展司法行政服务“法治”建设活动

制定《关于开展司法行政服务“法治”建设活动的意见》,在系统内确定了18项法治建设重点项目,要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典型培养,确保项目落实。特别是,为做好全市村“两委”换届工作的相关法律服务和保障,市司法局、市依法治市办公室专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市村“两委”换届选举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组织指导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法律服务职能作用,组织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人员深入农村开展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基层党员和群众进一步增强民主法制观念,正确行使民利,促进了全市村“两委”换届工作依法顺利完成。认真落实市政府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改革工作实施意见,对局机关行政执法岗位职责及执法责任进行梳理和完善,研究制定市司法局《行政执法责任制规定》、《行政执法程序制度》等6项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司法行政执法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召开“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通报第七次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前段“法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部署今后法治建设工作任务。

二是做好“六五”普法规划和“五五”依法治市规划的论证出台工作。认真总结“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验,结合《“法治”建设纲要》、《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做好“六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的研究、起草、论证,使规划与“法治”建设第二阶段的行动进程和目标任务相适应,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

三是高标准启动“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认真做好“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评选工作,召开新一轮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动员大会,总结经验,表彰先进,部署“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四是开展“法治”建设大培训。举办“法治”建设骨干培训班,从司法部、江苏、浙江、省厅或高等院校聘请法治建设专家,为市直各部门、各区县司法局分管领导和业务科长授课,提高对法治建设的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继续举办“法治建设大讲堂”,协调各协调指导组牵头单位,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莅淄讲授有关法治知识。

法治建设工作意见篇7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Johnny53369”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疫情防控、计划生育、安全稳定、党风廉政建设、扶贫开发等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亳州市司法局在亳州市委市政府和省司法厅的正确领导下,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法治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旗帜鲜明坚持和加强党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绝对领导,立足“一个统筹、四大职能”,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2020年度,亳州市司法局疫情防控、计划生育、安全稳定、党风廉政建设、扶贫开发等事项“一票否决”情形。

一、立足服务大局,狠抓司法行政重点工作落实

(一)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市。两次召开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亳州市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共亳州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关于加强综合治理从源头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的实施意见》等重要事项。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印发《关于依法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工作方案》《关于深入学习贯彻重要讲话精神深化依法防控疫情和依法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依法防控疫情、企业复工复产等提供法治保障。开展全面依法治市理论文章和调研报告征集活动,在全面依法治省理论文章和调研报告征集活动中,我市荣获一等奖。

(二)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亳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审查市委市政府各类重大事项107件,提出审查意见400余条,向省政府、市人大常委会备案市政府规范性文件31件。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全面推广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公布亳州市市直单位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目录,确定市直16家单位126项政务服务事项164项证明材料可以采取承诺制。从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业中聘请80名特邀行政执法监督员。举办全市领导干部法治能力建设培训班。蒙城县被中央依法治国办表彰为全国首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涡阳县创建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公示已结束。

(三)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继续开展“千村百镇人民调解大讲堂”等主题活动,开展宣讲5244场,受教育群众30多万人次,全市共办理人民调解案件5.59万件,调解成功率99%,3名个人和2个集体受到司法部表彰或通报表扬。办理市本级行政复议案件216件、行政应诉案件39件。亳州仲裁委受理仲裁案件404件,仲裁收费793.28万元。

(四)加快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全市、县、乡、村四级实体平台网络和村(居)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全市推行“律师超市”经验做法受到市委高度肯定。融入“12348”安徽法网建设与应用,开通店铺245个,产品1131个,开通率100%,产品数量和案例库数量居全省前列。全市办理公证23596件、司法鉴定4277件、律师办案19846件。投资29万元,依托“皖事通”建成律师预约会见服务平台,为全国首个依托“区块链+电子证照”技术,实现律师预约会见的全流程无纸化运行平台。全市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8450件,完成全年任务的135.2%,办理农民工维权案件1272件,为农民工讨薪1946.3万元。成立疫情防控期间法律顾问团,编制《亳州市疫情防控法律知识50问》,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为依托,为全市100余家企业提供“一对一”法律咨询。亳州市司法局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亳州市法律援助中心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法律援助工作先进集体。

(五)加强重点人群管理。强化社区矫正安全管理,市、县区设立社区矫正委员会5个、乡镇(街道)矫正委员会88个。2020年度新接收1960人,期满解除2412人,现在册2235人,刷证报到率99.8%,手机定位率97.8%。全面开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社区矫正对象专项清查活动,完成204名社区矫正对象就业技能培训工作。加强安置帮教工作,全市刑满释放人员衔接2815人,全年开展远程帮教申请1815人次,成功会见1069次。积极参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共摸排上报涉黑涉恶线索63条。亳州市司法局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科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司法行政系统特赦实施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省委政法委组织第三方对全省政法机关满意度测评,亳州市司法局99.55分,位列全省第四名。

(六)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民法典主题宣传活动,组建亳州市民法典宣讲团,举办民法典专题讲座。组织开展江淮普法行和宪法宣传周系列活动。全面完成省对市“七五”普法评估验收现场考核工作。加强疫情防控宣传力度,疫情防控普法宣传信息累计800余篇,疫情防控以案释法案例80余篇,累计浏览量80余万人次。

二、强化政治引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法治建设工作意见篇8

为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重要部署,进一步推动平安建设的深入开展,增强平安建设的

知晓率,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维护社会治安和平安建设工作,根据《关于开展平安、综治宣传月活动的通知》(象

综治办〔20*〕1号)精神,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经研究,决定从即日起至4月10日开展平安、综治宣传月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县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紧紧围

绕建设“平安*”,构建和谐社会的总目标,创新平安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宣传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广泛宣传和动员社会各

界积极参与平安创建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建设和谐新*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任务,始终坚持专群结合和“三贴近”原则,重点抓好面向项目部、面向员工的宣传工

作,通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深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基层平安和综治宣传,最大限

度地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平安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三、宣传重点

1、广泛宣传党的十七大、全国、省、市、县政法工作会议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重要部署;宣传中办

、国办转发的《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平安建设的意见》和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

于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宣传中央关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加强社会治安工作的重要部署。

2、广泛宣传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意见》,

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积极参与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提高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水平,为保持社会稳定、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3、宣传《浙江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浙江省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办法》等综治工作法律法规;深刻领会以改善民生为

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着力化解各类社会矛

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切实承担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各项工作。

4、宣传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进行齐抓共管的情况;宣传基层在开展平安建设工作中创造出来的好经

验、好做法;宣传见义勇为先进事迹,大力弘扬社会正义,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维护社会治安,勇于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作斗

争。

5、宣传对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严重暴力犯罪以及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多发性犯罪活动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宣传对

危害国家经济安全、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危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犯罪的打击情况;加大对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进行诈骗、色情活动等

违法犯罪活动的宣传力度,震慑犯罪。大力宣传禁毒、禁赌有关法规政策和知识,教育广大群众远离,自觉检举涉毒、涉赌等违

法犯罪行为。

6、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弘扬法治精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法制意识、法制观念,努力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利用多种宣传途径揭露犯罪手段和骗术,教育广大群众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大力宣传交通、消防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提

高预防和处置自然灾害、治安灾害事故的能力。

四、具体要求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加强对宣传月活动的组织领导,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各企业要明确分工,落实专人负责此项个工作

,协调日常工作。要制定活动方案,层层抓好落实。要结合各自实际,充分利用综治工作室的作用,开展平安工地创建活动,广泛宣

传,提高群众的知晓率。

2、形式多样,虚实结合。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网络、板报、墙报、期刊、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宣传,努力营造浓厚的平安建设舆

论氛围,做到形式丰富,生动活泼。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原则,把综治宣传教育引向分公司、项目部,把开展综治宣传

教育与推进“平安*”建设、矛盾纠纷排摸调处、法制宣传教育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把落实综合治理工作的具体行动与实际工作

法治建设工作意见篇9

当前,我省经济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进入“转型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加艰巨,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更加迫切,人大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省委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再次召开省委人大工作会议,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和建设充分发挥人大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提出了加强人大工作和建设的措施,其中有不少新的任务和要求。这对于落实好中央关于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推进人大制度与时俱进的部署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加大人大工作在法治浙江建设中的考核权重

“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把人大工作和建设统筹纳入党委总体工作布局,定期研究人大工作,及时答复问题请示,健全党委主要负责人联系人大工作制度,加大人大工作在法治浙江建设中的考核权重。”(《意见》文件第3条)

考虑到浙委〔2004〕12号和浙委〔2009〕59号两个文件对党委领导人大工作制度规定比较具体,实际执行效果较好。从推进长效机制来讲,迫切需要考核这一抓手。内蒙古等兄弟省级党委文件都提出,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人大工作的考核机制。目前,我省各级党委在法治浙江建设中虽有对人大工作的考核内容,但需要进一步深化。《意见》对加大考核权重作出规定,将有利于推进党委加强对人大工作的领导,从机制上确保发挥人大在全面深化法治浙江中的作用。

注重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整体作用

“注重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整体作用,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意见》第3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制度安排。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处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第一线,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中担负着重要职责,具有重要地位。当前一些地方在人大职能作用发挥方面存在认识误区,工作中容易把人大当成党委的工作机构或零部件使用,安排专职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直接负责招商引资、建设项目等具体政府工作,即所谓“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家的地”,导致人大存在职能偏移、职责错位的现象。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要求和张德江委员长讲话精神,《意见》提出注重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整体作用,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人大的功能定位,确保人大紧紧围绕党委工作大局依法行使职权、开展工作。

深入开展宪法教育

“扎实做好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深入开展宪法教育和法治宣传,着力提高全社会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意见》第4条)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再次向世界宣示,宪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处于根本层面和基础地位,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首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目前,在宪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公民包括一些领导干部的宪法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宪执政意识不强,知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现象依然存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要求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新形势新任务迫切要求我们以开展国家宪法日教育活动为重点,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使宪法精神深入人心,以宪法精神凝心聚力。《意见》对开展宪法教育提出要求,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推进宪法贯彻实施,更好发挥宪法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重大作用。

研究总体改革方案和具体改革措施时要吸收立法部门提前介入、全程参与

“实现立法与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研究总体改革方案和具体改革措施时,同步考虑改革涉及的立法问题,吸收立法部门提前介入、全程参与。”(《意见》第5条)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把立法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首要环节,作出了具体部署,对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提出明确要求。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关键是实现立法与改革决策相衔接,坚持在法治框架内推进改革。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策部署,各地各部门都希望在深化改革上有所突破。但是,无论是面上推进,还是点上试验,都要依法进行,做到于法有据。当前,中央非常重视将立法工作纳入改革总体布局,在研究总体改革方案和具体改革措施时,都注意同步考虑改革涉及的立法问题;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工作机构,在许多领域都承担分工任务,积极参与有关改革事宜。我省在全面深化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同步考虑改革涉及的立法问题,充分发挥立法推动和保障改革发展的作用。《意见》对此提出明确要求,将有利于党委加强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加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立法,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立法的功能,保证我省改革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推进。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决算审查监督有四方面任务要求

“认真贯彻实施新预算法,修改完善我省预算审查监督相关地方性法规,建立健全加强对全口径预决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监督的工作制度…………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意见》第6条)

党的十八以来,全省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积极探索实践,积累了不少经验。各地普遍反映这项工作存在缺少具体可行的操作办法,全口径预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的内容和程序需要进一步明确,预算编制需要更加科学合理,审查质量有待提高,预算执行刚性约束不足等问题。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以来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决算审查监督的部署要求,《意见》对此着墨较多,重点提出了四个方面任务要求。一是为贯彻落实新预算法,要修改完善我省预算审查监督相关地方性法规,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推进这项工作法治化。二是为增强预算执行刚性,在强调严格执行人代会审查批准的预算的同时,要加强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监督。三是为突出审查监督的重点,要求深化计划执行、部门预决算、财政专项资金、地方性政府性债务、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等审查监督。四是为更好地贯彻公开原则,要求加快推进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和重点专项资金公开,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意见》这样规定,有利于各地明确努力方向,把握任务要求,推进全口径预决算审查监督工作在全省深入开展。

对“两院”司法工作人员履职情况要进行监督

“加强和改进对司法工作的监督,探索建立对人大常委会任命的‘两院’司法工作人员履职监督机制,切实发挥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意见》第6条)

当前,群众越来越关注公平正义和司法公正,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合法权益和正当诉求,但“两院”司法工作和队伍建设中还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比如办关系案、人情案的现象,极少数审判、检察人员甚至违法乱纪、执法犯法,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为贯彻党的十八以来中央和省委对公正司法的部署要求,人大对司法工作和司法活动的监督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在总结我省一些地方加强对司法人员履职监督实践的基础上,《意见》要求探索建立对人大常委会任命的“两院”司法工作人员履职监督机制,这是加强对司法活动监督的重要抓手,有利于推动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对各类园区要进一步理顺监督体制机制

“进一步理顺监督体制机制,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加强对辖区内各类开发区、高新区、功能区的监督。”(《意见》第6条)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各类开发区、高新区、功能区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在推动我省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省不少园区享有一级财政和部分执法权,有的园区往往是跨行政区域设立的,功能比较完备,是一级“准政权”组织。但是,人大对于辖区内各类园区的监督,特别是园区预算方面的监督长期处于虚置甚至空白。各地普遍反映人大对辖区内园区的监督体制不顺,职责定位不清,在开展监督工作、代表活动、办理代表建议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迫切希望对此予以明确。《意见》在提出进一步理顺监督体制机制的同时,着重强调了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对辖区内的各类园区加强监督,也就是说各类园区都要依法接受所在行政区域内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这是贯彻落实宪法和法律规定精神的具体举措,为基层人大开展监督明确了思路和对象,提供了尚方宝剑。

探索建立提交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清单

“协调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一府两院’,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具体制度,探索建立提交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清单。”(《意见》第7条)

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项,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在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工作方面,我省各地不断探索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各地反映较多的是这项职权涉及党委与人大、人大与政府关系处理,思想上有顾虑,不敢轻易行使;尤其是现行我省地方性法规对重大事项范围的规定比较原则,缺乏对具体内容、程序等明确界定和规范,操作起来有难度。考虑到全国人大尚未出台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工作的专门性法律,为落实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的要求,借鉴“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意见》提出党委要协调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一府两院”,探索建立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清单,目的是要对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重大事项的范围边界、运行程序作规定,规范和明确重大事项决定权运行的环节、过程和责任,做到可执行、可考核、可问责,增强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工作的科学性、计划性,更好地保障这项职权的行使。

加强对任命干部的任后监督

“积极探索对人大常委会任命干部履职情况的监督途径,加强对任命干部的任后监督。”(《意见》第8条)

党的十强调,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原则和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都要受到制约和监督。这为人大加强对任命干部的监督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要求。地方人大常委会设立以来,我省各级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依法任免相统一,认真做好任免工作,确保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组推荐的人选成为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监督法出台后,各地按照在做好规范的基础上,结合法律规定精神,对任命干部监督的途径和形式开展了探索,如结合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开展工作评议、履职评议、测评等,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借鉴上海、广东、重庆等兄弟省市做法的基础上,《意见》对此提出要求,既体现了坚持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相统一的原则,又贯彻落实了中央新要求新精神,有利于加强国家政权机关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要确保代表选举工作风清气正

“人大常委会和选举工作机构要根据选举法有关规定,加强监督检查,认真受理投诉举报,会同纪检监察等部门及时依法调查处理破坏选举行为,确保代表选举工作风清气正。”(《意见》第9条)

代表选举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选举环节出了问题,不仅破坏人民代表大会的形象,而且严重损害国家权力机关的权威。2012年底至2013年初发生的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有过的以贿赂手段破坏人大代表选举案件,性质严重、影响恶劣。对查处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作出重要指示,中央严肃查处了这次案件,并对各地各有关方面做好人大代表选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贯彻落实好中央重要指示精神,《意见》根据选举法有关规定,对做好代表选举工作进一步提出了要求,明确人大常委会和选举工作机构、纪检监察等部门的职责任务,有利于确保代表选举工作风清气正,维护国家权力机关的形象和权威。

加强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建立健全人大常委会联系代表和代表联系群众的制度,加强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推动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经常化、制度化,完善人大代表履职服务网络平台,畅通社情民意反映和表达渠道,实现对代表和群众的全方位、全天候联系。”(《意见》第9条)

党的十提出,要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要求,通过建立健全代表联络机构、网络平台等形式密切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2014年,省委把加强与代表的联系作为民主法制建设领域深化改革需要突破的重要任务之一,予以部署推进。在各地努力下,目前已建成代表联络站2478个,在全省范围内实现了全覆盖。代表联络站是加强代表联系工作的基础依托,是实现代表联系工作常态化的阵地保障。下一步,要按照“全覆盖、制度化、常活动”的原则,大力推进代表联络站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意见》对此提出要求,有利于加强和规范代表联络站建设,充分发挥代表联络站的作用,进一步密切同代表和人民群众的联系。

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结构要进一步优化

“注重从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机构、办事机构负责人中考虑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选。增加人大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工作委员会中法律、财经、科技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充实人员配置,专门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要有较年轻、熟悉人大工作的副职。”(《意见》第10条)

从浙委〔2009〕59号文件调研和督查情况来看,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结构还不尽合理,一些地方人大常委会专职委员没有按规定达到委员总数的50%以上,兼职委员很少用精力做人大工作,甚至连参加人大会议的时间都难以保证,影响到人大常委会职权行使。一些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届中因年龄到杠离岗退休,影响到人大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中法律、财经、科技的专业人员相对比较缺少。为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从组织上确保人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借鉴兄弟省级党委相关文件规定,《意见》对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提出明确要求,这比前两个省委文件规定更细化、更具有可操作性,为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要加强

“加强人大常委会立法、预算审查、代表联络、理论研究等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切实解决市、县(市、区)人大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工作委员会设置不一致、名称不统一、工作力量不足等问题。”(《意见》第10条)

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逐步增加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市的数量、加强人大预算审查、代表联络、理论创新等要求,必须要有相应的工作机构和工作力量,而目前我省各地在这些方面工作机构还不够健全,还不能满足形势任务发展的需要,加强相关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尤为必要。北京、重庆、广西等兄弟省级党委相关文件对加强这些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的要求比较具体,实际执行也很有成效。《意见》据此提出明确要求,有利于推动各地人大相关工作机构设立和人员配备,进一步增强人大工作力量。

乡镇一般设专职人大主席

“乡镇一般设专职人大主席,可配备专职工作人员;经济比较发达或人口比较多的乡镇应配备专职副主席。”(《意见》第12条)

根据地方组织法规定,乡镇人大不设常设机构,而是设主席、副主席,负责办理乡镇人大日常工作,并明确了主席、副主席的主要职责。从实际工作来看,乡镇人大职能作用发挥,关键是主席、副主席主要精力用于从事人大工作,因此设立专职人大主席十分重要。2014年5月,张德江委员长专程就加强乡镇(街道)人大工作赴浙江考察调研,对加强乡镇人大组织建设,尤其是配强配好乡镇人大主席、副主席提出了重要的意见。根据问卷调查,目前我省已有70.9%的乡镇配备了专职人大主席,这些配备了专职主席的乡镇人大工作普遍开展得较好,乡镇人大履职较到位。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文件提出乡镇一般设专职人大主席,这在以往文件规定的基础上前进了一步,对于进一步加强乡镇人大工作、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发展,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作用。

人大街道工委负责人及工作人员要配齐配好

“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街道人大工作,市、县(市、区)党委可根据本地实际,进一步明确街道人大工作职责任务,配齐配好人大街道工委负责人及工作人员,充分发挥人大街道工委在组织辖区内代表开展活动、协助县级人大常委会开展工作、推进基层民主等方面的作用。”(《意见》第12条)

街道人大工作是经济社会和基层民主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基层人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人大街道工委的作用,关键是要做“人”的文章,解决有力量组织开展工作的问题。目前全省426个街道中,只有159个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只占街道总数的37.3%,一些地方人大街道工委负责人甚至成了“光杆司令”,影响了正常工作开展。根据张德江委员长2014年5月在浙江调研考察讲话重要精神,结合工作需要,《意见》要求配齐配好人大街道工委负责人及工作人员,有利于各地加强人大街道工委组织建设,推动街道人大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抓好组织实施

法治建设工作意见篇10

《教育与职业》:请问《意见》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制定出台的?

黄文渊:高校要培养高质量的大学生,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目前,40岁以下青年教师占高校专任教师六成以上,他们与学生年龄接近、沟通互动较多,对学生思想行为影响很大。当前,高校青年教师主体积极健康向上,拥护党的领导,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热爱教书育人事业,关心关爱学生,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同时也应看到,少数青年教师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服务意识不强,个别教师言行失范、不能为人师表。因此,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把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2012年1月,在会见第20次全国高校党建会代表时强调指出,要把加强青年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2012年6月,在部分高校党建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高校党组织要切实把加强青年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来抓,关心青年教师,及时掌握青年教师思想动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帮助青年教师在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上全面进步。在今年五四重要讲话中,又对包括高校青年教师在内的广大青年提出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的五点希望。为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和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中组部、、教育部党组决定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作出统一部署。

2012年2月,教育部组成调研组,在北京、天津、江苏、江西、福建、广东、四川、重庆、河南、陕西等14个省市开展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调研,百余位省级教育工作部门有关负责同志、高校党委有关负责同志和高校青年教师代表参与了调研座谈。在此基础上,中组部、、教育部组织起草了《意见》初稿,先后在高校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推进会、全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现场经验交流会、全国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座谈会、第21次全国高校党建会等会议上广泛征求各地各高校意见。今年年初以来,围绕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国教师工作会议、第21次全国高校党建会部署,进一步丰富完善,经过反复修改,最终形成《意见》。

《教育与职业》: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学校发展未来、关系人才培养未来、关系教育事业未来,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请介绍一下《意见》的定位和主要内容。

黄文渊:《意见》与《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文件共同构成指导开展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政策体系,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指导文件。

《意见》包括七大部分,共16条。一是阐明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二是从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开展形势政策教育、丰富政治理论学习方式等方面,就切实加强青年教师思想教育引导提出要求。三是就推进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作出部署,要求强化青年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完善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机制。四是明确提出要加大青年教师党员队伍建设力度,进一步做好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切实提高青年教师发展党员质量,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在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五是提出要努力拓宽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途径,大力开展青年教师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青年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青年教师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六是着眼于解决青年教师实际问题,就关心解决青年教师实际困难、关注青年教师心理健康、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发展平台等方面提出要求。七是强调加强对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机制,落实工作基础保障。

《教育与职业》: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是加强思想引领、强化师德建设,《意见》就此提出了哪些要求?

黄文渊: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培育优良学风,引导高校青年教师自觉抵制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倾向,志存高远,不慕虚名,静下心来倾心育人、专心治学。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引领重在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加强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政治理论学习活动要深入、持续开展,不能走过场。要充分运用高校学科和人才优势,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作用,邀请高水平专家把理论问题讲深讲透,不断提高政治理论学习的信度和效度。在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的过程中,要建立健全学习制度,不断丰富学习方式,通过搭建信息化平台,增强政治理论学习的吸引力、感染力,通过建立青年教师思想状况定期调查分析制度,准确把握青年教师思想动态和学习需求,有的放矢地开展学习活动,有效实现教育学习目标。

强化师德建设重在激发青年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切实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意见》要求,要深入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学习师德规范作为新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学术研究无、课堂讲授有纪律,杜绝有损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要完善师德评价内容和方法,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师德考核档案。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失德失范行为,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要定期开展教书育人楷模和师德标兵评选等活动,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营造优良校风教风学风,激励青年教师爱岗敬业。

《教育与职业》:不断提升发展党员质量,是当前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请问就加大青年教师党员队伍建设力度,《意见》提出哪些具体要求?

黄文渊:要着眼于做好青年教师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思想入党是一辈子的事,要在青年教师入党后持续开展教育工作,持续增强青年教师党性修养,持续提高青年教师政治素质。教育工作要突出长效性、专业化,以培训为主要手段,以党校为主要渠道,定期制订青年教师党员培训规划,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党员教育培训体系,同时,《意见》对每年面向青年教师党员开展的集中教育学时也作出明确要求。严格党员管理,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尤其要注重日常管理、严格组织生活。管理过程中,要注重正面引导,通过树典型、立标杆,起到示范带头作用。高校青年教师关注自我发展,同时也注重社会参与,要针对年轻教师群体特点,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发挥青年教师党员主体作用,提高青年教师党员的党内事务参与度。

要着眼于提高青年教师发展党员质量。高校青年教师是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希望,是高校教学科研的主力,要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教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尤其要重视在科研骨干、学术带头人、留学归国人员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注重把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青年教师列为重点培养对象。要加强对青年教师入党积极分子的联系培养,充分发挥党性观念强、业务水平高、在青年教师中有影响的党员专家教授和党员领导干部的作用。在发展党员时,要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重点考察青年教师的一贯表现和对重大问题的态度,严格把好党员入口关,切实提升青年教师发展党员质量。

要着眼于发挥教师党支部在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在队伍建设方面,要选好配强教师党支部书记,注重从优秀青年教师党员中选拔党支部书记,注重通过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党支部书记履职能力。在支部设置方面,要根据青年教师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按照便于有效开展工作的原则,不断探索、创新党支部设置方式。在支部作用发挥方面,要致力于创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助力青年教师成长发展,不断丰富支部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不断增加党支部吸引力凝聚力,有效提升党支部开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教育与职业》: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丰富方法、拓宽途径,《意见》就此提出哪些要求?

黄文渊:做好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要研究时代新情况和青年教师新特点,丰富方法、拓宽途径、搭建平台、加大投入,善于利用社会实践、师生互动、网络教育服务等多种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引导。

要开展青年教师社会实践活动,鼓励青年教师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正确认识国家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身社会责任。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选派青年教师挂职锻炼,鼓励青年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项目,推动青年教师深入基层参加生产劳动,开展调查研究、学习考察、志愿服务。

要组织青年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水平。要健全青年教师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完善有关聘任、管理和考核制度,落实相关待遇。

要创新青年教师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一方面加强网络道德建设,提高青年教师对自身网上言行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另一方面,要积极搭建网络教育服务平台,提升运用网络开展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