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教师综合实践工作思路十篇教师综合实践工作思路十篇

教师综合实践工作思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4:29:42

教师综合实践工作思路篇1

关键词:综合布线一体化教学思路完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3-0135-01

很长时间以来,职业学校在进行综合布线的课程教学时都依照了传统思路。在综合布线的学科课堂上,教师通常为学生讲解最基本的综合布线原理与要点,然后演示与之相应的布线操作[1]。这样做固然有助于提高同学们的学科考试分数,然而却在本质上背离了新课改对于综合布线学科的基本要求。与其他学科相比来看,综合布线教学具备更强的实践特征,这种现状在客观上需要运用一体化的综合布线教学模式。运用综合布线的一体化思路和模式,有利于转变现阶段综合布线的课堂教学现状,确保综合布线基础理论与操作实践的紧密衔接。因此可以得知,综合布线一体化的做法符合了新课改的根本要求,进而为培育实践型人才提供了保障。

一、一体化教学的基本特征

对于综合布线的课堂教学来讲,综合布线一体化指的是运用实训室的方式来展开综合布线教学,确保综合布线原理与布线操作实践的密切结合。相比于传统模式的教学,综合布线一体化更适合运用于现阶段的职业教学,在此基础上调动同学们对于综合布线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一体化教学在本质上转变了单调和僵化的布线教学模式,有助于培育同学们自主探究的综合能力[2]。

综合布线的基本原理适合运用于各类建筑物的布线过程中。对于现阶段的智能建筑而言,在进行布线操作时应当依照现行标准来统一规划,确保布线操作具备灵活性与开放性特征。因此,综合布线学科应当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有必要为同学们提供必备的实训场所,然后鼓励同学们大胆进行布线操作。只有在课堂中融入了实践模块,学生才能真正明确综合布线的基本步骤与操作要点,进而掌握综合布线所需的实践技能。一体化教学有助于突破僵化的课堂模式,为职业学校课堂增加了全新活力。

职业学校开设的综合布线教学通常体现了较大难度,与之相应的教学流程也较为复杂。在进行综合布线的具体教学时,教师先要为同学们讲授综合布线的基本思路和原理,然后运用实践的方式来鼓励学员动手操作。经过综合布线的实践与操作后,教师再去总结并归纳综合布线中的难点和技术经验。一体化的综合布线教学在客观上应当配备必要的场地,运用一体化的流程来深入教学。这样做,有助于转变学员对于综合布线学科的印象,激发同学们的探究和实践热情。

二、一体化的综合布线教学思路

一体化教学最基本的特征就在于密切结合基本原理与实践。在综合布线的课堂实践中,教师有必要为学生提供最根本的实践目标,在此前提下让同学们尝试着自主操作。通过自主摸索与大胆实践,学生就能明确综合布线的关键点与技术要点。因此从本质上讲,综合布线一体化的做法有助于激发互动性,同时也确保了综合布线的实效性与直观性。具体而言,现阶段进行综合布线的一体化教学应当依照如下思路:

1.构建实训室的场地

完成综合布线的一体化实践,客观上要求配备齐全的实训设备。对于此,学校有必要为师生提供所需的实训场地,构建专门性的实训室。在具体建设实训室的过程中,学校应当为综合布线的实训课程提供配套设备,其中包括网线、信息模块、水晶插头、线槽与线管、光纤等各类设备。在综合布线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同学们演示综合布线的实训流程,运用幻灯片等多样的方式来演示直观的综合布线步骤。学校只有提供了综合布线的实训场地,才能保障最基本的实训课程条件。

2.选择灵活的多样教学模式

综合布线课程本身就具备灵活性,对此应当依照因地制宜的基本思路来选择教学模式。从现状来看,综合布线的实训课堂通常可以选择场景教学、情境教学与现场教学的几类模式,运用灵活的手段来创造形象生动的教学流程。例如:教师在指引同学们敷设网线或者安装管槽时,可以运用场景教学的方式来提升教学质量,这样做也简化了原本繁琐的布线操作流程。

3.生密切沟通

综合布线一体化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不能缺少师生的密切沟通。教师在设计最基本的教学目标后,就要划分班级内部的学习组,确保各组学生都可以密切配合,共同完成综合布线目标。在此过程中,师生也有必要做好实时性的沟通。例如:教师在讲解光纤熔接的具体操作时,可以让各个学习组的同学们分工进行光纤熔接的演示与操作。在条件允许时,教师还可以运用软件来演示仿真的操作流程。

总结

对于现阶段的综合布线教学,有必要运用一体化教学的思路加以改进。这是因为,综合布线本身包括了较复杂的流程和步骤,如果能运用综合布线的一体化教学那么将会增加课堂乐趣,同时也创造了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由此可见,一体化的综合布线教学有利于确保课堂实效性的全面提高,同时也突显了一体化人才培育的优势。截至目前,综合布线教学运用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并没有实现完善,仍有待加以改进。在未来的实践中,师生还需要摸索经验,在此基础上服务于综合布线一体化的整体教学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曹正明,马粉兰.基于项目的《网络综合布线》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18):4477-4478.

教师综合实践工作思路篇2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固化于课堂

在小学数学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没有对教学思路进行有效转变,虽然在方法?c内容上实现了活动式实践教学,但其开展活动的核心思想依旧停留在传统的课堂式教学中,使方法与理念产生分离,并不能全面有效的发挥出活动式教学的方法优势。

(二)开展的活动忽视学生兴趣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加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具体的实践中,学习相关的数学知识。然而很多活动课堂忽略了这一点,在设置活动时,没有顾及学生的兴趣偏向,使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严重的阻碍了学习中积极性的发挥。但部分教师,显然没有注意到这类问题造成的影响,反而产生了事倍功半的效果,让活动的开展阻碍了正常教学工作的进行。

(三)活动内容与真实性的分离

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学科,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的考虑这一点。但由于平时的教学内容较多、经验总结不到位,很多教师没有顾全到活动的生活性设置,反而是为了完成工作而开展活动,使真实性水平严重降低。这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也必然不会受到学生的良性反馈,无法起到积极的教学目的。

二、完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采取的应对策略

(一)树立教学理念,调整实践教学的灵活性水平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数学知识以讲解和传授的形式,由教师传递给学生,而学生通过自主的理解与练习实现知识的吸收和学习。这一方法下,使得当前教师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保留着这一思维惯性,没有从根本意识上形成与方法相匹配的教学理念。

在数学实践活动式教学的开展进程中,要求围绕着学生学习任务和教师教学目标,进行具有强烈实践性和探索性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教师由原有的传授式教学转变为课堂实践活动的引导者,激发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真正的实现自主式学习。

同时,在知识的角度出发,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充足的思考空间,不要急于给出标准的答案和讲解,要让学生自己分析并找出实践活动中的助学知识与逻辑,培养学生能动脑、爱思考的学习习惯。使得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全面的发挥,摒弃原有教学思路的桎梏,真正从方法与理念上实现统一。

(二)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创新设计教学活动

数学知识具有其明显的科学性特点,有着一定的抽象性水平,学生在小学阶段,思维意识尚未形成,相应的理解能力也较为薄弱,并不能很好的根据字面对知识产生理解[1]。因此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来使抽象的思维逻辑关系更加具象化,弱化知识的难度,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好的理解潜在的数学知识,在锻炼抽象思维能力的同时,逐渐的培养起学习的兴趣,达到提高数学水平的目的。

例如,在小学低年级教学时,为了加深学生对于“数”的理解,教师可以在教室中,指认某一样物品,让同学们说说看这样东西到底有几个。在这种基础的练习下,可以使学生更加清晰的对数的概念进行理解,从而巩固数学基础知识。

(三)充分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水平

数学知识与生活内容是密不可分的,为了使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发挥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充分的结合生活内容,对实践活动进行合理的规划。尽可能的使学生在贴近生活的场景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实践学习,切身的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在自身的学习生活中,灵活的运用其知识点与逻辑关系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逐渐培养起综合能力。

教师综合实践工作思路篇3

关键词:陶瓷;实践教学;体系

一、前言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既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又是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工作能力和良好作风、全面提升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将来适应社会需求和进行技术创新的基础。因此,高职教育从培养目标到课程体系,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陶瓷专业在高职教学改革过程中,从实践教学的指导思想、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条件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路

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包含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等。目标体系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制定的专业实践教学目标。内容体系是指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配置。管理体系是指管理机构和人员、管理规章制度、管理手段和评价体系的总和,它在整个体系中起到信息反馈和调控作用。保障体系是指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条件设施等。我院在进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时的主要思路如下。

1.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利用我院已经建设成的江苏省特色工艺实训基地、江苏省陶瓷材料与工艺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构建产学研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开放性实践基地,减少验证性实践内容,增加设计型、创新型的实践比例,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2.组织实践教学内容。按照职业岗位的活动设计和组织实践教学,整合实践教学内容。制订实践教学课程标准,针对实践教学的考核内容及教学的要求开发综合型实训与设计型、创新型实训。综合型实验是指实训内容涉及课程的综合知识或相关课程知识的实训。设计型、创新型实训是指给定实训目的要求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训方案并加以实施。

3.编写实践教学教材。建设反映生产上的新设备、新工艺的特色实践教学的教材,包括指导书、课件、讲义。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培育精品的实践课程。加大设计型、创新型实践比例,开放实践教学场所,满足学生提高实践技能的要求。

4.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开展项目学习、案例分析、模拟教学等,探索以能力为本位的实践教学方法。采用现场情景教学、模拟仿真、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一二三课堂相结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式实践教学、开放性实践教学。开发网络教学资源,搭建网络模拟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

5.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积极提高双师教师素质,重视教学团队建设。聘请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实践教学硬件建设,努力创设职业情景。加大实训基地、工程中心的投入与管理。利用地方与行业优势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学校、行业、企业、政府的全方位合作。

6.建立实践课程评价体系。建立一种能客观准确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的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测试、操作、作品展示、项目设计等评价方式。特别强调动手能力评价、创新能力评价。结合职业资格标准进行学生能力考核。

7.创新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充分认识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根据现有实践场所条件,制定管理规范,提高实践场所的使用率和资源共享。设置独立考试和考核课程,并记相应的学分。建立综合实训、开放实训、创新实训的奖励机制,鼓励教师与学生进入实训室。

三、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建设

我院陶瓷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主要包括基础性实践、操作性实践、创新性实践和企业实践等。新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克服了过去实践教学依附于某门课程并且主要是验证性实验的敝端,打破课程界限,将原来的实践教学内容整合成综合实践并力求设计型、创新型实践。学生从陶瓷原料的加工开始,根据其生产过程进行配方设计、成型操作、烧成操作、装饰操作、检测操作等全过程,全面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1.基础性实践。基础性实践内容是为具体课程教学设计,主要在陶瓷原料化学分析、陶瓷生产工艺基础、陶瓷生产热工基础等课程中开设。基础性实践主要内容见表1。

2.操作性实践。操作性实践是对学生操作技能、技术应用能力与综合职业能力等的培养而进行的训练。主要在陶瓷坯釉料制备技术、陶瓷成型技术、陶瓷烧成技术、陶瓷装饰技术、陶瓷检测技术等课程中开设。通常采用综合型实训来进行,操作性实践主要内容见表2。

3.创新性实践。结合陶瓷企业的生产实际,通过自主选题、自主设计、自主实践,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获取与理解新知识的能力、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完成工作与团队协作的能力。教师提前布置实践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文献查阅并由学生确定方案路线,教师提出修订意见后学生进行预实践并进一步修订方案,对结果采取多种手段进行判定并进行总结交流,写出实训总结。通过实践教学对学生文献查阅、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论文写作、口头表达能力等都进行了训练,教师对以上的各个环节制定评分标准,根据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和最终的产品,给出实践的成绩。设计型、创新型实践主要内容见表3。

4.企业实践。企业实践主要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及社会社会实践、调研等。是专业教学阶段性的实践教学,是让学生在实际生产环境中了解职业、将所学知识向职业岗位实际工作能力转换的重要环节。通常由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共同制定实践方案、共同实施指导实践过程、共同对学生实践效果进行考核评价。企业实践主要内容如表4。

四、结语

突出实践教学是高职人才培养的特征之一,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必须充分认识其重要性。通过明确改革思路,对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不断优化,开设设计型、创新型的综合实践教学,同时加强实训基地的软硬件条件建设,才能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辛颖,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9,(2):38-42.

[2]张晓燕,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1):98-100.

教师综合实践工作思路篇4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素养 提炼

越来越多的教育实践证明,教学质量与教师品质,教育内涵与教师的理解力、创造力和表现力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对于新课程的亮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言。教师队伍的建设状况更是决定着该课程的生死存亡。伴生于课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背景领悟、精神转化、特质把握、框架提炼、内容创生、活动指导和管理评价,都离不开教师创造性的工作和规范性的操作。课程的发展需要优质师资的支撑,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智慧决定着该课程的未来前景和行走姿态。

一、着眼发展,明确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全面素养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是本轮课改的亮点课程。集中体现了诸多新课程理念,如综合、实践、生成、开放、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等等。在课程发展仍然举步维艰的当前,这样的高难度、理想化课程似乎只有“通才+专家”、“教育家+实践者”才能胜任。历经多年的研究,苏州市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理论上应该具备的四类素养,勾勒出了一个全能型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像”,教师们也就有了相对清晰的发展目标。

1 情意素养:乐于挑战,勇于实践,勤于学习,善于交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前景美好但路途艰辛。无课标,教师无米做炊;无模式,学校无章可循;无教师,课程亮色空幻。要肩挑课程执著前行,其艰难程度不亚于走蜀道。因此,教师的情意素养当列首位。优秀的课程教师必须对课程实践充满激情,不畏艰险,其形象与“探路者”大致相当。而在具体的师生教学交往中,良好的情意素养还能帮助教师真正走进学生群体,成为学生欢迎的“知心姐姐”与“合作伙伴”。

2 理论素养: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动态关注课程发展信息,敏锐把握课程导向视点。综合实践活动尚处于摸索阶段,一切都是灵动的、不断变化着的。如何准确把握课程特质。如何结合区域基础和校本实际走出一条课程发展之路,如何协调整个课程系统内部诸多要素……太多的困难摆在面前。“只见树木不见林”是没有出路的,教师必须站在新课程的全局性高度来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承担课程组织与教学职责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向“科研者”转型。同时,教师研究式的教学实践也成为专家、领导对课程有效把脉的可贵资料。

3 知识素养:知识丰富,爱好广泛,且有特殊专长。三级化的课程管理模式将基层学校推到了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最前沿。缺乏材,教师要自行开发活动资源;兼顾学生个性,活动菜单要涉及多个知识领域;过程指导灵动化,教师知识积累和社会经验要无限拓展。显然,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必须要终身学习,不断丰富自己,努力成为“智慧老人”。拥有一技之长,有助于找到一个视点并成功开发多个主题,较好地兼顾学生兴趣、教师能力和课程价值。

4 能力素养:包括课程开发与实践能力、教学与指导能力、科研能力、信息能力等,这是一个直接关系到课程执行力的素养指标。要求教师具备或不断发展多项综合能力,成为素质教育意义上的“教学能手”。

二、着眼现实,提炼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的专业基本素养

全能型的教师显然是能够胜任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管理、教学与指导工作的。现实是,这样的优秀教师资源极其稀缺,假如一味坚持理想标准,只会使基层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望而生畏。因此,要切实解决课程师资的培养问题,必须在全面素养的理想目标之下,进一步分析区域师资基础,提炼出适合本区域课程推进的更为现实的教师发展目标。

为切实掌握苏州市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现实状况和潜在资源,为课程师资的发展提供方向,2006年,苏州市设计并实施了全市范围的抽样问卷调查,掌握了本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师资素养方面的基本情况,苏州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以兼职教师为主,部分学校设有专职教师:专职教师主要承担研究、管理、教学等多项职能,为兼职教师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兼职教师大多担任班主任或兼任信息、劳技等学科。教师们接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间普遍不长,对课程的全面理解尚待提高,缺乏实际操作经验,但也真实呈现了课程师资发展的区域基础,即有理想,有活力,有特长,充满激情,乐于合作,涉猎广泛,信息能力较强。以此为基础,通过多年的研究式课程实践,苏州市理性提炼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三项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基本素养。即主题设计网络化、课堂指导综合化、教学评价理性化。

(一)主题设计网络化

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与教学是以学生活动为基础的,学生的知识经验、社会阅历和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教师应多方面准备活动素材以满足学生的“自主选择”需求。实践活动要系统设计和有序推进,兼顾自然、社会、人文三大课程内容维度,且考察、研究、操作和反思贯穿其中,教师应有效组织、合理指导。为此。“主题设计网络化”成为基本技能之一,具体有以下“设计三化”的要求。

1 主题拓展宽泛化。这是一项考验教师思维广度的能力要求。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和不可测性要求教师能在宽泛的主题范围之内,凭借其丰富的知识积累、敏锐的社会关注和多样的操作技能带领学生经历一段段精彩的探究之旅。

2 活动结构逻辑化。主题的拓展必然导致视点繁多,怎样做到杂而不乱、合理架构?如何推进系列活动,循序渐进?教师必须思考、筛选、分层、排序,其结果,就是获得一个点、线、面立体交错的“系列活动逻辑结构”。主线、辅线可以随着教学指导的深入而灵活转换。“纲举目张”就是它的设计效果。

3 系列设计电子化。苏州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使用基础普遍较好。而且电子化表达系列活动的设计,便于保存,更利于教学交流和再度开发。所以,我们推出概念图(思维导图),提倡教师运用inspiration和mindman,ager软件来表达活动设计。那一张张由节点和连线组成的开放式电子结构图,是教师教学指导的好帮手,也成为校本教研的好材料。

(二)课堂指导综合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决定,教师在课堂中的“指导”职能远远高于普通意义上的“教学”。在有限课时中。如何引导学生共同做好活动组织、主题拓展、方案调整、资源共享、难点攻关、成果展示、评价反思?系列活动在“课内+课外”的时空展开,如何通过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而实现系列活动的收放自如?这考验着教师的高效教学和规范指导能力。为此,我们提出“评课八条”,明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指导在主题落实、活动组织、方法指导、材料积累等方面的综合化要求。

1 主题拓展科学合理。围绕活动主题,科学设计并

合理引导多重内容的活动,并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2 学生实践自主有效。指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选择、主动实践。围绕主题“聚焦动”。活动过程“探究动”,相互配合“协作动”,共同学习“师生动”,做到“思”、“动”结合。

3 学生小组分工合作。灵活采用多种方式建立学生小组,结合学生特点指导小组内部合理分工。在指导学生开展活动的过程中要关注个别学生的参与状况,激励个体努力,引导集体合作。

4 方法指导适时恰当。授人以渔,在活动进程中主要渗透三类方法的指导:研究方法,如文献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操作方法,如种植、养殖、设计、制作等;专项技术,如资料搜索、合作分工、方案设计、交流论证、数据处理、成果提炼、论文(报告)撰写、成果表达等。

5 资料积累细致翔实。指导学生注意积累活动资料,如开题报告、论证资料、调查材料、有效数据、实物模型、照片图表、研究报告、个人体会、展示材料等。活动资料可以采用统一样表,也鼓励自己进行科学设计。

6 指定领域整合渗透。以研究性学习指导为载体,整合渗透其他指定领域的教学,如义务教育段的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高中学段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

7 师生关系自然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保障综合实践活动在生态教育环境中共同建构,逐步生成。

8 教学风格特色鲜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丰富性和灵动性,为教师的自由创造开辟了广阔空间,教师的自身素养也将赋予教学与指导以鲜明的个性色彩。

(三)教学评价理性化

充满理性的教学评价能够反映教师对现实活动的整体把握,也是自我反思和集体研讨的一条基本途径。我们要求教师做到“评价三析”,以实现其理性的教学思考与真诚的朋辈协助。

1 结构分析。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教学指导进行结构性分析。整体把握特定系列活动的“点”和“线”。对于某一次具体的师生活动,既要准确判断活动任务是否落实,又要全面衡量其在主题延展、探究深入、过程推进、学生发展等方面是否成功发挥了承上启下的节点功能。

2 视点评析。能够选择有价值的视点展开评论,可以夹叙夹议,也可以综合评析。视点评析是否独到,教学反思是否深刻,语言表达是否流畅,这都与教师的理论涵养和实践水平相关。

教师综合实践工作思路篇5

关键词:思考;实施;完善;整合;评价

随着国家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出台,综合实践活动课应运而生。此门课程的设置,赋予了地方、学校参与课程管理更多的自,仅就课程内容而言,其所包含的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领域,无不是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参与、研究、自主等各方面的能力而设立。但在此课程实施过程中,笔者却发现并不尽如人意,实施之路也并不顺畅,出现了诸多这样那样的问题。然而,这又是必然,一门新课程,从完善至完美,必然会有一段长长的路要走。通过笔者的亲身实践和参与,深切体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为教育发展带来的优势。

1.学生综合素质有所提高。综合实践课程在国家、地方强力推进指导下,纳入课表。就笔者对我市区各小学的调查,开设率已达到100%。随着学校对综合实践课程进行校本的开发与整合,已经有了初步的经验和成果。虽然还在起步摸索阶段,课程内容的安排还仅浮于表面,但毕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特别是针对学生而言,这样的课程,解放了学生的思想,放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触摸到探究的快乐,体验到实践的乐趣,对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创新意识、探究精神,大有裨益。

2.教师课程开发意识有所增强。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推动了对教师新一层面的培训,对教师是否拥有各学科多方面知识提出了挑战,“一专多能”成为作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基本要求。各学校以此为契机,对教师进行了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培训,教师有了从“教书匠”到“教育家”进行转变的要求,对综合实践的深层次开发提供了有力保证。

3.为学校打造特色铺就一条新路。“树立品牌,打造特色”是当今学校立校之本,综合实践课程为学校打造特色学校搭建了平台。随着对综合实践课程的深入开发,涌现出一批综合实践特色学校和示范学校,这些学校除了为一些薄弱学校领航之外,同时也成就了自己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优势显而易见,成果也摆在我们眼前,但如果要把这门课程开好上好,还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

1.四大领域缺乏有机的整合。众所周知,综合实践课程所涵盖的知识内容非常宽泛,往往不能仅一名教师胜任,需要多个学科教师进行配合,例如,语文教师可以兼任研究性学习,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社区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电脑知识等。由此就会出现“一个综合实践主题”如何分工协作的具体问题,如果不能周密地计划,认真地落实,势必会破坏主题的整体性、连贯性。而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中,往往由于四大领域相关内容不能有机地整合,教师不能及时地沟通、交流、集体备课,而造成课程主题的随意和零散,影响了课程的实施效果。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难以落到实处。我们不能否认,综合实践课程设置的初衷是好的,让学生有机会走入社会,走进社区,用亲历实践活动去体验,去感知,去思考,去感悟。可是由于一些客观的原因,诸如,社会的现实情况,或是处于对学生安全的考虑,很多实践活动环节不能付诸行动,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3.对师资缺乏专业指导,导致课程内容浮于表面。国家规定综合实践教学内容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主研发,这样的要求,虽然给了学校极大的自、选择权,但却造成各学校之间的发展极不均衡。大多数学校由于师资能力水平有限,往往在选择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上,盲目而随意,造成活动内容缺乏衔接,不成体系,浮于表面的现象。就笔者调查,综合实践活动往往局限于几个主题,例如,水、垃圾、环境污染等等,极少有更深入、更宽泛的主题挖掘。

4.评价制度有待跟进。据笔者调查,许多学校虽然开设了课程,却没有形成有效的综合实践评价体系。没有激励就没有进步,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心里更关注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教师对自己的鼓励,以此获得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一些学校也在进行评价方式的探索,比如,我校建立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成长记录袋”评价模式,其中包括学生自己制定的主题方案,主题调查资料,自己的体验过程以及成果,根据这些资料,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小组互评,最后教师总评,经过实践操作,学生对这样的评价方式非常喜欢,对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综合实践活动课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据笔者了解,各学校发展参差不齐,多样化评价方式的建立还需各学校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进行积极的实践和探索。

教师综合实践工作思路篇6

论文摘要:电工电子实验是电气工程相关专业的实践性教学课程,在实验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型实验教学模式,在巩固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出了电工电子实验研究型教学体系的概念,分析了研究型实验教学体系的三个层次,综合性实验的开展,以及实验室的开放与创新,并对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实践方案进行了探讨。

为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高校迫切需要建立启发式、研究型的教学体系,注重培养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拓精神与创新能力[1-2]。而在以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研究型教学体系中,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的更新和优化,尤其是研究型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电工电子实验”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门学科。开展研究型实验教学模式,在巩固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电路的设计能力,加强其开拓意识和创新能力。本文对“电工电子实验”课程的研究型教学体系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并将研究型实验教学原理运用于武汉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环节,对建立研究型实验教学体系进行探索。

一、电工电子实验研究型教学体系

研究型教学体系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以问题为主线,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加深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电工电子实验”是电类相关专业的实践性教学课程,它以电工、应用物理为基础,以电子技术、仪表技术、测试技术为指导,侧重于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技能培训及综合能力的提高。通过电工电子实验研究型教学体系,在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同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1.多层次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体系

电工电子实验研究型教学体系将实验划分为由低到高的三个层次:基础性实验,设计型实验,创新研究实验。

基础性实验主要为电工电路基本理论的验证性实验,如叠加定理与替代定理的验证、三相交流电路电压、电流、相序的测量等,配合理论教学,培养学生使用仪器、连接调试电路、数据分析处理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此类实验的实验内容固定,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开创新的实验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并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研讨中积累知识和培养能力。

设计型实验是教师事先给定实验要求和任务,学生自主设计课题实现方案的实验。如设计一个电路将方波信号转换成三角波信号,用单级晶体管设计小信号放大器等。在设计型实验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进行讨论和引导,确定最优实验方案。然后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电路连接和调试,分析实验结果。设计型实验需要学生查阅相关的文献,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和电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设计能力。

创新研究实验基于创新实验室,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实验项目,体现个性化和创新性的培养教学思想。创新研究实验的平台可以是实验装置或者是计算机仿真平台。学院为学生提供实验场所和设备等,并有专业的教师队伍作为技术支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某一实验项目进行创新性研究。学生也可以以大学生电子竞赛为契机,选择与大赛相关的基础技术研究课题进行实践研究,为今后从事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2.多层次的电工电子实验教学内容

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电工电子理论知识,并完成基础性实验后,需要开展一些综合性实验,将实验内容向以设计性、综合性方向为主的综合实验发展,形成多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

综合性实验的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3-4]。综合实验通常由多项任务组成,且各项任务间遵循一定的先后顺序。如对于电子类的综合实验,可以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小电压信号的信号调理电路,对信号进行放大和滤波处理等,将信号转换为便于数据采集和处理的电压信号。

综合性实验既要体现内容的综合性与创新性,又要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培养。通过综合性实验的开展,引导学生运用综合的观点和创造性思维去思考现实中的复杂问题,使学生有更多的组织、判断与选择的机会,可有效的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电工电子实验室开放与创新

我院电子电路实验中心积极创造条件,设立实验室开放与创新项目。部分实验室采取了全方位的开放模式,开放性实验室对学生实行实验时间开放,实验器材开放,突出了实验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模式。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实验项目和实验时间,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内容,同时值班教师负责安全及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技术指导。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研究性学习和实践创新提供条件。

创新实验室拥有更多、更高档的仪器设备、实验器材、工具等,主要针对经过开放实验室锻炼并表现优秀的学生。学生们可组成创新活动小组,开展复杂的创新性实验。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能力,并结合实际申报课题,指导教师们审定后,组织学生进行讲解并答辩,确认方案可行后立项,给予一定经费资助。

进行实验室开放与创新教学以后,学生可自主设计实验,对电工电子类理论知识进行反复操作和论证,也可进行创新性实践活动,使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才能得到全面提升。

二、电工电子研究型实验教学方法探索

建立电工电子实验研究型的教学体系后,重点转向如何对原有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即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电工电子理论知识和技能,并发展其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1.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

实验指导教师不仅要讲授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实验指导教师具有很强的业务能力、责任心和科研意识。因此,实验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养的高低,是实现研究型实验教学体系的根本保证,也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关键。

提高实验教师的综合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实验指导教师要不断地学习进取,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以及业务水平与熟练程度;其次要积极探索新的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试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还要拓展综合性、应用性、研究性、创新性为主要内容的实训活动,并加强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实验指导教师的整体素养和业务能力。

2.运用多样化实验教学方法

采用灵活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有效的加深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网络浏览器等,将书本枯燥的原理知识可视化,更加生动形象地体现在学生面前。如可将动画加入日光灯工作电路中,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启辉器的工作原理和时限,以及日光灯启辉前、启辉过程、启辉后不同阶段,电路中电流的流向等。实验教师制作多媒体的实验课电子课件,连同相关的计算机仿真实验软件,结合校园网络,建立完整的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系统。让学生对实验电路、仪器、仪表、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元器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等有更全面和清晰地了解,从而更好地实现互动教学,使实验教学方法向启发式、形象化、开放式的方向发展。

(2)借助先进的现代教育手段,采用将实际电路实验操作与计算机仿真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方式。如可将电子电路仿真(eDa)、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集成电路设计(pCB)、matLaB等电子设计自动化的知识逐步引入到实验教学中,进行更为灵活的电工电子实验电路的设计和分析。

(3)电工电子实验中传统的实验仪器功能比较单一,扩展性能差,可实验的实验项目偏少。将虚拟仪器引入到电工电子的实验教学中,采用其图形化系统设计平台,可方便地构造电工电子实验元件和仪器仪表,如电压电流表、示波器等,且所构造的仪器之间具备数据通道和控制通道,能实现对多个参量的测量、显示和控制。实验教师能以动手实践的方式教授电工电子实验电路概念,便于学生进行电路设计和原型开发,动态系统仿真等。

3.加强实验教学监督

实验教学不仅涉及实验教学和操作过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而且与仪器设备、场地等实验教学条件紧密相关,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协调与监控。建立和健全科学、完善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监督,是确保实验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健全实验研究型教学体系的重要管理环节和基础性工作。

以前,我院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主要偏重于理论教学,教学督导组主要对理论课程教学进行监督,对实验教学的质量监控缺乏研究和实践监控。2011年9月至2012年7月,我院确定为实验教学督导年,对全院实验教学和管理进行全面监督和检查,完善实验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切实落实电工电子实验研究型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三、小结

研究性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培养学生的研究习惯,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对于“电工电子实验”这类实践性很强的实验课程,运用研究性教学模式,建立研究性实验教学体系,并加强实验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完善,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明彦.“电力电子技术”实验环节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9,(5):137-139.

[2]李艳杰,于艳秋.“现代控制理论”课程研究型教学的探索实践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15):53-54.

教师综合实践工作思路篇7

【关键词】卓越计划;人才培养;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师资队伍;共建体系

0.引言

针对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学校深刻认识到传统工程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船舶行业产业升级和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对创新型工程人才的需求。全力推进“卓越计划”,以国际先进工程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凝聚全校师生的力量,强化内涵建设,尽快建立并不断完善彰显本校特色、面向全球化的现代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已成为我校“十二五”期间改革发展的一项核心任务。

而目前我国高校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的现状:拥有完善的、相应的通用实验室和实训中心,但在以下三个方面还是相当缺乏的:第一,缺乏与企业应用相结合的综合实验室,很多学校和船舶系统内的一些企业进行了相关的合作,引进了这些公司的产品,但在这些产品基础上缺少行业的应用。第二,缺乏新兴领域的研究。第三,学校采购重设备,轻案例。

因此,根据以上问题,高校要从应试型教育转型为应用型教育,实现“卓越工程师计划”的落地,就必须要加快教学改革和实践的基地建设,这个实践的基地实际上就是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各个省、市的高校教学实践中心[2]。让学生通过实践中心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其主要任务就是制定教学培养体系;提供场所,提供实践环境,即实践实训的场所;让学生能在场所里实际地做项目和毕业设计。本文就江苏科技大学—河柴重工企业共建校企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的共建体系谈谈自己的看法。

1.基地体系建设

1.1基地建设目标

随着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其配套产业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江苏船舶产业已从规模快速扩张期进入到素质全面提升期,将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特别是工程实践性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十二五”期间是我国船舶工业由大到强转变及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力实施海洋和能源开发、积极推进海军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海军装备建设的战略期,一方面需要高端人才的支持,另一方面也迫切需要工程应用型人才的支持。为此,以我校申报成功的“卓越工程培养计划”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为依托,以船舶机电产品和系统的研制、开发、制造、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及运行等应用为核心,构建工程设计平台、工程制造平台、工程管理平台以及工程创新等实训平台,进而形成一个集综合素质教育、工程设计、制造、工程管理和工程创新等五大有机衔接的综合工程教育实践基地,为我校机械设计与制造、机械电子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等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工程实践手段,更好的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及学生个性化拓展空间的需要。

1.2基地建设思路

中心的总体建设思路概括为:组建中心“领导组”,制定“领导组”章程;构建企校工作团队,一把手总体负责;经费进入企业年度预算,保证经费按期足额;签订校企教育合作协议,做到施教有法可循;打造工程型教师团队,实施“现场问题”为中心研究性教学;编写现场为蓝本的专业教材,实施案例式教学模式;开放生产试验区,实施并岗式实习实训;以企业技术问题为毕业课题,实施真题真做;提供职业发展培训,融入企业文化。

1.3人才培养体系

为了更好地推进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方案的实施,必须首先明确其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一批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船舶机械类应用型人才,了解该学科国内外机械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发展前沿及应用前景。熟悉装备制造业企业运作基本模式与流程;熟悉企业获取市场信息的方法和渠道,具备获取客户的产品需求和开展客户技术服务的能力;熟悉企业的产品制造系统,具备制造工艺设计方法和解决现场工艺问题的初步能力;熟悉从经济、社会、环境和技术综合考虑的新产品开发基本流程,具备新产品开发的基本能力[3]。概括起来,人才能力培养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适应未来发展的人才需要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要求。

2.实践条件建设

2.1建设目标

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的任务是通过教学环境与实践的结合,将工程实践、设计、革新与生产技术的概念融合于工程教育的各个层面,使中心成为一个融教学、研究和实践为一体、实现教学内容和企业需求互动的具有临床模式的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培养适应船舶机械及装备企业需求的工程技术人才。

2.2硬件条件建设

依据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均实行“3+1”本科培养模式,本科4年内将分多次赴企业现场实践和学习,将以工程实践教育基地为主完成企业认识实习、综合实训、工厂生产实习、企业学习或设计院学习和毕业设计等多个环节。结合该专业实际特点,基地实践条件的建设应包括配套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企业实习基地建设和工程实践内涵建设,大致概括为硬件条件建设包括校内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大学生创新与创业平台建设和企业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三种:

(1)校内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将参与规划并支持高校通过多种运作模式和学校自建、校企共建、引进企业(车间)等多种建设形式,更新教学设施和教学仪器设备,增加机械加工过程模拟和仿真实习条件,建成具有真实工作环境和职业氛围,集教学、实习、科研、技能考核、技术推广与服务为一体,多功能、综合性校内工程实践教育基地,为学生未来进入企业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提供岗前培训,使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成为联系高校与企业的桥梁,成为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工程实践能力训练以及技术服务的窗口,实现企业与高校实践教学资源共享。

(2)大学生创新与创业平台的建设为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及结合推进素质教育,工程训练中心将开设创新设计和创新制作项目。我院通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并建立了四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对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总体方案如图2所示。

①热能与动力创新平台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综合设计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为国家节能减排做出应有的贡献。以“绿色能源,低碳生活”为主题,体现新思维、新思想的实物制作(含模型)、软件或者围绕该主题进行的方案设计、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等作品;②飞思卡尔智能车创新平台设计内容涵盖控制、模式识别、传感技术、汽车电子、电气、计算机、机械、能源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其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知识融合和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在创新实践工程中进一步培养团结协作和追求卓越、不断进取的精神;③机器人创新平台设计内容集系统设计机械学、机器人学、图像处理与决策、人工智能、传感器与信息融合等多个学科为一体,将为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训练的良好环境,希望通过该实践使同学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巩固已学的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成果,锻炼学生综合运用已学各门课程知识,通过团队思考、讨论、协作,用开放的思维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在自主进行创新设计中,培养和锻炼学生查阅文献、自主学习和实践动手的能力;④机械创新设计平台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综合设计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工程实践的训练,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需求通过创新思维,进行机械设计和工艺制作等实际工作能力;吸引、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3)企业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以河南柴油机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将为学生提供柴油机零部件设计、生产和制造过程的操作岗位,使学生了解机械加工工艺流程、设备、工夹量具的使用、数控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等,熟悉工厂安全生产法规、运行管理、生产纪律等相关法规,参与企业一定规模的技术改造或新产品开发项目的立项—设计—制造—生产—销售—售后服务全过程。根据企业生产的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及相关的研究开发需要,由学校和企业共同选定合适的设计题目提供、指导学生完成相关设计任务,使高校与企业、市场紧密稳定地结合;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共同考核、确保实践环节教学质量,形成企业工程实践教育基地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充分满足学生生产性实习和顶岗实习的需要,建立校企共同进行科研和申报课题的平台。

另外,在共建实验室方面,主要是依托张家港周边有特色的机电工业,以我校机电与动力工程学院机电工程方向为基本出发点,依托:江苏省海狮洗涤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张家港合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张家港贝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江苏华大离心机制造有限公司、张家港易华塑料有限公司,江苏悦达专用车有限公司、苏州同大机械有限公司,共建洗涤机械、离心机和塑料机械测试方面的共性实验室。利用企业的技术和项目开发,结合大学生创新和研究工作站需要,开展创新实验和科研试验实验。通过实验室的共建,一方面可以缓解我院实验室建设经费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学院的师资队伍对企业进行技术人员的补充,共同进行难题攻关、开发新产品,走产学研创新之路。

2.3软件条件建设

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将加强校企合作,引入现代企业理念和管理模式,与合作高校共同制订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实践条件建设规划,共同进行企业学习阶段实践环境设计、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企业文化氛围建设等,努力营造真实或仿真的职业氛围。编制教育中心各实践环节教学基础文件,开发、研制校企结合的实训实习讲义、指导手册等,进行模块化、实境训教、项目导向等实训实习教学改革,构建校企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育基地兼职教师管理制度,聘请企业专业技术骨干参与实践课教学与管理,完善学生实训实习管理制度,与高校共同制定实训实习评价标准,共同建立与企业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实践教学运行管理机制,加强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1)企业培养模式学生共有1年时间分阶段在企业和工程实践基地完成工程实践训练和毕业设计。在企业实践和毕业设计过程中,每位学生采用双导师制,分别由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乐于指导学生的教师和工程师担任,实行联合指导。企业导师主要职责是指导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活动。校方导师主要是制定学生培养计划、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并组织实施毕业答辩。

图3实验教学体系结构

(2)企业培养方案本科阶段工程实践分为认知实习、金工实习、课程设计(综合训练)、生产实习、专业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六个层次。①认知实习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认知性工程训练,培养学生的感性知识,为学生奠定工程知识背景。通过企业参观,让学生了解船舶系统的设施设备、制造企业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管理规范、运营管理内容以及现代造船技术发展趋势等;②金工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工程实践中心对学生进行工程技能的基础训练,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技能,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工程素质和创新意识;③课程设计(综合训练)以船用设备为对象,以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和机电传动控制三个课程群为依托,设置三组二级项目分别进行设计、制造和机电传动控制综合训练,要求结合项目深入企业开展工程实践问题的调查和分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设计方案;④生产实习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集中实习,通过本实践性教学环节,熟悉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机床设备、工装夹具、刀具等方面的技术情况,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对产品的技术、生产、管理等方面情况进行分析;第二阶段为岗位实习,结合实习企业生产特点和个人专业方向,选择到造船、船舶主机(柴油机)、辅机(吊装机械、锚绞机、推进器、舵机、配套设备)等相应的企业跟班进行生产实习。安排具有工程师资格的企业人员做指导教师,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实习,使学生能在规划、设计、施工、生产、维修和管理等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⑤专业综合实训是以船舶主机(柴油机)、辅机(吊装机械、锚绞机、推进器、舵机等)及其它船用机械设备为对象等设置专业综合实训项目;⑥毕业设计题目和内容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现场实际问题,在学校教师和企业具有工程师资格的现场人员组成的指导小组的指导下,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其毕业设计,提升学生运用知识和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

(3)质量保证体系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和教学时间,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构建基础训练、技能训练、素质提升和能力拓展4个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确保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实验教学体系结构如图3所示。

3.基地师资队伍建设

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的教师队伍建设包括企业教师队伍建设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两个方面。

3.1企业教师队伍建设

1.工程实践教育基地教师的培养应当注重岗位培训,以提高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定期安排企业在职工程师到相关高校通过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提升其学历层次,或委托相关高校在职培养博士层次工程人才,不断充实基地的师资队伍。

2.校、企联合培养实行双导师制。校内导师由在校教师担任,本科生实习导师由专业教师担任;校外导师由企业中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责任心强的技术专家担任。也可根据需要成立联合指导小组,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企业老师的缺点是很难讲技术,而学校老师有理论,但很难解决问题。希望企业老师能做些前沿的技术讲座,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经理去指导,做兼职教师,另外,他们也可以做毕业设计老师。

3.为保证学生企业学习的质量,企业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分别采用相应的选聘标准,包括:(1)企业实习教师:选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具有工程师及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学生在企业实习教师;(2)企业授课教师:企业授课教师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并具有较强学术水平和表达能力,具有高级工程师及以上职称,担任专业课程的授课任务,如:机械工程概论、机械制造工程、液压气动技术、数控技术、计算机辅助制造、特种加工、pLC控制等。(3)企业导师:企业导师的聘任条件是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并具有较强学术水平和表达能力、了解教育教学的一般规律、具有高级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称。企业导师主要承担学生专业学习阶段的学习指导、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或参与指导硕士论文等。

3.2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1.高校派出参与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专业教师通过以下途径完善师资队伍建设:(1)利用实验室和校内工程实践基地培训教师。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既是教师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和进行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又是培养青年教师实践技能的重要环节。学校应挑选有优势、有专长的老教师担任指导教师,或通过以老带新、新老教师之间互相切磋共同提高等方式,开展专业教师的技能培训,全面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水平。(2)利用工程实践教育基地所在单位培训教师。学校可与企业挂钩,定期将专业教师选送到相关企业、事业等单位,深入生产一线挂职锻炼,让专业教师熟悉和掌握企业生产环节、生产技术、技能操作及经营管理,让教师把本专业领域的最新的问题及科技成果引入课堂,并传授给学生。(3)拓宽专业教师来源渠道。从企业或相关行业技术部门引进实践经验丰富、通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将他们充实到教学一线,可以迅速改变师资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素质。(4)扩大兼职教师比例。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和学校合作面向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诚聘有经验的企业家、工程师,从事理论教学、实践课教学。(5)为了保证专业课教师和指导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的不断更新,要求教师每年至少有3个月的时间在企业实践,包括指导学生实习、与企业合作进行技术攻关、科研和科技咨询合作,通过产学研联合不断提高任课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6)为增强基地教师的国际视野,学校每年应定期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出国进修。

2.基地还应制定对参与实践环节教学教师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老师参加到工程实践教育基地的师资队伍建设中。基地结合本企业实际,提供参与基地建设的高校专业教师一定的课题和经费,通过与企业工程师进行实质交流、互动、合作提高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3.基地教师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有较高水平或造诣的教师群体,承担着较一般教师更为繁重的工作任务。因此应制定教师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参加进修、实践的积极性:如教师按计划到企事业单位参加实践锻炼期间,学校也应当视情况给予适当补助。教师在晋升职称、晋级工作、酬金、学习进修等方面享有相对优厚的待遇,以保证师资队伍的稳定,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

4.结束语

建立和完善共建体系,是建设企校工程实践教育基地成败的关键。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应根据当前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计划和要求,结合社会和企业需求,不断完善上述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条件建设规划。按照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对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进行个性化的设计,才能真正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江苏科技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卓越计划培养方案[S],2011.5.

[2]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S].2010.

[3]李新颖,王喆,蒋占军.“铁路通号工程”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思路[J].计算机教育,2011(14):106-109.

资助项目:

江苏科技大学“卓越计划”重点教改项目(2011)

教师综合实践工作思路篇8

关键词:eDa精品课程课程改革人才培养

教育部在精品课程建设的文件中强调要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注重实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教材建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eDa(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是现代集成电路及电子整机系统设计中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当前集成电路技术已进入超深亚微米工艺和片上系统(SoC)阶段,集成化、微型化和系统化的趋势使得集成电路设计及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电子系统设计成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离开eDa技术集成电路及电子系统设计将寸步难行。

eDa技术教学是培养高素质电子设计人才,尤其是iC设计人才的重要途径。eDa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我国高校电子技术的教学面临严峻挑战,它对教学思路、内容、方法和实验手段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几年,许多高校正在探索新的面向21世纪的教学方法,引进电子技术的新发展成果,开设eDa课程,改进eDa实验手段,少数重点高校还获得了教育部试点投资,建立起了eDa实验室和重点教学基地。概括起来,国内高等院校开展的eDa教学内容主要是在电子、通信类等课程中借助一些eDa工具软件进行演示或要求学生利用工具软件达到设计或分析等要求。例如,在电路分析、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等课程中使用ewB电路辅助设计和分析软件、matlab专用分析软件和pspice通用电路分析设计软件等进行电路的交直流分析、频率响应分析、容差分析及电路与电子线路分析设计;在通信电路、通信原理等专业课程,使用SystemView软件进行通信系统动态仿真分析。

1.改革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的改革中,我们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出发点,修订课程教学大纲,规划和确立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为宗旨,课程体系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通过对学生就业单位和毕业生的调研,分析企业反馈的信息,可知企业期望学生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等,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增加实践课程比例,并注重课程内涵建设,做到与时俱进,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工艺设计能力、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生产质量控制和新产品开发的创新能力[1]。

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我们修订了教学计划,确立了“在夯实eDa课程的理论基础上,注重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在硬件上,不仅搭建了较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平台:eDa原理的实验平台,主要完成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eDa原理及应用实验室),还建立了应用创新实践平台:完成设计性和开发性实验(电子信息综合实验和综合开放实验室)。

在软件上,制定了与实践教学体系相适应的实验教学大纲,编写了实验教材,开发了网上实验教学系统。

为强化实验效果,除传统的实验形式外,还要增加电路仿真实验。利用计算机对eDa原理及应用中的接口过程进行模拟,这样既直观,又能在计算机上实现、显示许多实际中不允许或无法实现的特殊情况,开拓了一条强化教学效果的新路子。

为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验能力,保证预期效果,将eDa原理及应用实验教学部分分为上机模拟实践、下载实践、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各类竞赛的开展也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通过制度和措施保证实验室全天对学生开放;开发网上实验教学管理系统。

2.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1)多样化教学方法及其实施目的、过程、效果及学生规模

eDa技术发展快,涉及面广、实践性强,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较高。掌握eDa技术,提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需要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探索的过程。在eDa技术教学方法上,我们进行了革新,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以传授知识为基本目的的传统教学模式,而采用教师讲授与学生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与现实工程问题相结合的灵活的教学方式,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实践时间,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把握问题实质,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讲课时突出重点、难点,注重知识点重组。既注重理论基础,又强调实践实用,既保持学术前沿性,又兼顾趣味性,师生互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中引入大量eDa实际例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学生规模为300人/学期,多元化教学方法包括:

①交互讨论式教学法:为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理论课教学中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在设计与综合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方案、方法等。

②目标驱动教学法:教师给出课外作业、实验项目及目标,学生根据任务目标完成实验的各个环节,如资料查找、实验方案设计、仪器调试、实验结果测量与处理等。这种方法使学生任务目标明确,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有利于培养其独立工作能力。

③研究式教学法:采用研究的观点、研究的思路、研究的方法讲授课程内容,设置研究性的作业和实验项目。

④现场不讲授只指导的方法:对于学生能够独立完成的实验项目,指导教师不统一讲授,只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指导。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⑤开放式自主实践教学法:开放实验室,学生自主实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⑥课外科技活动指导方法:分小组进行实践活动,开展合作、研究性学习。

⑦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参与教师的科研,教师指导其学习与研究。

⑧网络辅导方法:学生可通过网站的方式访问本课程的情况,通过链接eDa原理及应用课程,可以看到eDa课程组在该网站上所存放的各种资料,包含课程大纲、上课课件、网络视频、习题分析、难点分析等。

多样化实验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不同内容、不同对象、不同背景、不同项目情况下多种形式和多种方法的结合,其主要目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因内容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创新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例如,在基础实验阶段,主要采取现场授课与指导方法;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技术与方法之后,在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中采用只指导不讲授或开放式自主实践方法;在理论课和综合实验中采用互动讨论的方法;安排课外作业或科技活动,则采用课外指导方法;目标驱动法则可应用于各环节之中。各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多元化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2)教学手段――多媒体优化教学

教师和学生可利用网站上已有的eDa教学大纲、eDa课程课件、教师讲课录像等各种学习资源,学生可进行远程学习与接受辅导;建有多媒体教室,实验室配备投影、实时摄像投影等多媒体教学设备,理论和实验教学均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全面实现Cai课件与网络课件的结合,计算机仿真实验与实际实验的结合,课堂教学与远程网上辅助教学的结合,现场实时摄像投影与教师演示的结合。

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不同内容和课内外情况,采用了上述多媒体优化实验教学。例如,课前学生进行网上预习,课外可通过网络进行同学间、师生间的交流与辅导;实验课上讲授基本内容时采用Cai课件,演示仪器使用时采用实时摄像投影,学生在实验阶段采用计算机和网络辅助,遇到困难,除向教师询问外,还可自主到网上资源库查询。多种媒体优化使用,达到最佳效果。

3.加强实践(验)课教学

为了使eDa原理及应用的实践教学体系能适应新的要求,从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应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强化基本技能训练,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角度考虑,课程组经过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研究和实践,结合理论课模块化教学模式及专业素质教育要求,执行以下实验课程的改革方案,将整个实验分为课内实验和课程设计“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内实验

在整个课程的教授过程中,结合授课内容的具体安排和需要,单独设置了对应的实验课程。eDa原理及应用上机10学时,实验10学时,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包括验证性实验与综合设计型实验。在实验中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所有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加深对eDa原理理论的理解;学会使用实验仪器;掌握常用eDa程序的设计和分析。

第二阶段:课程设计

为了培养学生熟练使用现代化设计工具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把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放在核心位置,eDa原理及应用课程在课内实验之外,增设课程设计环节。

课程由教师辅导、学生课外自学、设计制作、论文写作,答辩等环节组成。通过程序设计、程序仿真及程序下载的设计过程,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理论教学的内容,并通过实践教学熟悉电子线路设计和开发的相关工具,为学生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及实践基础。

根据“eDa原理及应用”课程建设的需要,设计出一套可以用于课程开发使用的实验板,并便于学生进行二次开发,可以强化授课效果,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并给学生提供进行创造的环境[2]。实验仪器如下图所示:

结语

通过实施“eDa原理及应用”课程改革,使该课程在我院专业建设中发挥了作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中引入大量eDa实际例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近年来,学生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达盛杯”创新电子设计竞赛中取得了部级和市级的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教师综合实践工作思路篇9

【关键词】学本课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

新一轮的深化课程改革关注“学本课堂”。为了揭开课程改革的神秘面纱,结合平时的综合实践课程研训活动,组织教师开展活动,针对小学“学本课堂”中的教师指导,笔者作了认真的思考,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

一、综合实践课程学本课堂的具体操作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主题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他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

(一)重视教师指导的预设与探索

为了探索预设与生成研究性学习活动主题的可操作性,课任老师采用诸多方法,比如:让学生自主选课,创设情景,要求学生提问题,然后分类问题而总结课题,随时准备许多课题,让学生选择、说选题理由。

课例1《我的理想》主题活动课

面对六年级学生对毕业前的准备和升学的理想相当模糊,就确定主题《我的理想》的综合实践活动,第一次的起始课,课堂预设如下:

1.谈话,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我们怎么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呢?能提出主要的要求吗?(你准备怎么去了解?)

2.小组讨论(想知道些什么),然后开始交流

(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一下:关于理想,你想知道些什么啊?

(2)让学生交流,然后开始选择题目

①理想的认识调查

②我的理想的认识调查

③同学们的理想类型调查

④我的理想与生活的关系研究

3.准备怎么去了解,用什么方法

(1)观察法。在组织调查目的的指导下进行,需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

(2)访谈法。调查者与被调查者采用对话,讨论等面对面的交往方式。

4.填写表格,完成预期任务

5.交流表格,修改表格

经历了上次的教学思索,在六(2)班重新开始了这样的教学预设:

1.情景创设:以《飞得更高》的舞蹈引导学生讨论

2.个人思考:发给学生大张的纸条让他们写选择的问题,并将问题转化为课题。转化为主题活动的研究课题

3.范例指导:问题转化为课题

4.小组讨论:确定小组喜欢的研究课题

由于改变了导入情景的指导,学生的选题思维就改变了,虽然情景内容范围缩小了,可研究的深度加深了。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选题指导确实很重要,不同的情景指导,就会有不同的活动主题,生成的活动主题确实是来自于学生的生活,确实要考虑深度和广度,更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以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多的收获。后来,我们就顺应学生的意向,确定了《我的理想我做主》活动主题,生成了他们自己喜欢的小课题;这样,我们就不用老是困惑于没有研究课题,也不用逼着学生完成所谓的作业,相反,只有是学生自己愿意做的,他们就会做。后来,成果展示会上,许多学生亮出了他们的十字绣作品,关于理想的概念解读的ppt,关于理想认识的调查报告等等,很让人欣慰。

所以,预设和生成活动主题,我们老师要考虑的是大范围的规划,然后,选择的情景引导要具体细化,总体方向要明确,这样学生才会提炼更值得研究的小课题,使研究性学习活动激发他们的综合学习兴趣,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二)关注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妙招

教学工作是师生共同完成的工作,尽管我们教师平时都清楚,但总是不满意学生表现,有这样那样的埋怨,这有用吗?该如何改变现状,如何激发学生爱上综合实践活动课,做到安静听讲,认真思考呢?我反思几点,也尝试了一些做法,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1.尝试一:先行,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时教学目标

对不同年级水平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育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2大领域:非指定性领域和指定性领域;非指定性领域结合传统节日,如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数学节,学校的传统教学周,开放周,听课周等等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整合;指定性领域包括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比如,我们在制订课时教学计划时,要让学生懂得该怎么制订容易操作,怎样分工合作能做好。目标确定就要3点: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就得先讲究实践,然后在实践中体验,从体验中提升理论,形成了由教师辅助指导、学生主体活动的课程体系;也变成“实践——理论——再实践”良性循环发展的一门课程。

2.尝试二:居中,理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思路

课堂中,讲究的是素材的呈现、方法的指导和成果的展示;我们必须要理解,素材的呈现要真实、有说服力;方法的指导要具体,可操作性强。成果的展示应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具有童趣。同时,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思路。比如,对三四年级学生,可以引导他们从身边的小制作开始,了解制作的材料、制作方法、制作的用途和社会推广效益等等慢慢地开展探究活动,选定可以操作的课题,努力完成教学任务。对五、六年级的学生,要针对他们发现的问题,给予分析,梳理,提炼出可以研究的课题,然后,教给他们研究的各种方法,理清施行方法的系列性的环节,让学生懂得,只有学会了分工合作,才能很好地办好一件事。对六年级的学生,可以给以他们足够多的素材,要求他们从素材中自己寻找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将问题转化为可以研究的课题,从而形成研究性学习氛围。课堂思路应该是“发现问题——实践方法操作——得出结论——汇报反馈”流程。

3.尝试三:完美,提倡展示成果形式多样化

目前,我们的学生很会表现,也懂得展示成果可采用多种形式,但他们如何应用已有的知识,综合表现,还不是很强,需要老师引领。比如,一次“我的教室我设计”这样的主题展示会上,有的学生用设计图展示,有的小组用作业本展示,有的用照片做成课件展示……课堂非常安静,追究原因,主要是给予展示前的充分准备。开始,老师给学生准备了统一的评价表,指导他们先整理资料,呈现自己做过的事,然后,小组合作表演自己小组特色的成果。教师逐步地解剖过程,使问题简单化,学生就容易接受,不会混乱,也自然安静了。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预设与生成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对学生的指导,更是个探索的过程,需要有机地结合实情才能确定更有价值的小课题研究,才能很顺利地实施。只有我们教师因地制宜地设置“陷阱”,学生才会心甘情愿掉进去。

【参考文献】

[1]张建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实践与研究[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10

教师综合实践工作思路篇10

论文关键词:项目实训,电子电路,实践课程,改革

1电子电路实践课程改革的内容

1.1电子技术实践课程体系的改革

为了体现电子技术实践课程的自主学习、知识综合、创新设计、工程实现、研究探索、项目规划、交流沟通、团队合作的宗旨,拟把电子电路实践课程体系划分为5个模块20多个实验项目构成,如图1所示,每个实验明确局部目标,每个模块完成阶段目标,可配合理论教学,在二年级分阶段性实施教学。实现课程内多知识点融合、跨课程知识体系融合、已学与拓展知识融合与课外研学融合的实践。使学生尽早综合运用知识,尽早接触工程实际,尽早开展探索研究,向前覆盖已学知识,向后拓展未学知识。

1.2进行实验项目内容的改革

项目内容要突出工程背景、方法多样、综合应用及研究探索。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引导其尝试运用电子新技术。

选择具有生活和工程背景的内容,让学生在体验“学有所用”的乐趣中,激发兴趣这一原始动力。着重选择实现方法具有多样性,实验结果具有变化和不确定性,展示科学研究的研究和探索性,尽量设计少有现成方案借鉴的项目。

课程内开展设计性实验项目的研究,尽量做到从点到面,分层次地扩大知识面覆盖率。课程之间开展综合性实验项目的研究,在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课程都学完后进行综合电路设计,可以融合模拟电路、数字电路、FpGa、多门课程的知识与技术方法,实现跨课程知识融合,最后完成从单元到系统的综合。

研究项目既然融合了已学的模拟电路或数字电路等知识,则更需要自学FpGa、pSoC、单片机等拓展技术,实现已有知识与拓展知识融合。电子电路可在咫尺之间产生千变万化,鼓励学生学习电子的新器件、新技术与新方法,借助于日臻完善的电子电路及系统设计与实现的软硬件结合的平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保持课程内容体系的先进性。

课程团队可以组织指导创新大赛、飞思卡尔大赛、电子设计竞赛等课外研学活动,完成理论到工程认知的转变和创新。

1.3实验项目考核要求的竌母?通过综合设计性、工程实践性、研究探索性实验项目的实践过程,考察学生在观察分析、设计构思、项目计划、组织管理、工程实现、总结表达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激励实践过程中表现出的思维、应变、研究探索、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

考核学生运用基本理论进行项目需求分析的能力,如电路方案的合理性;理论计算和仿真结果是否合理;实验表格是否完整等。

督促学生建立实践的观念,电子电路与系统设计不能纸上谈兵,解决好原理—仿真—硬件实现的关系,即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如硬件电路布局是否清晰,连线是否整齐,是否预留测试接口;仪器使用是否熟练、操作是否规范,功能与性能指标的完成程度、完成时长等。

考核学生对项目各功能构思的技巧性、自主思考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语文论文

考核参数测试方案的合理性(包括各关键点的波形及实测数据)。完成设计的基本要求或提高要求程度如何,实验原始数据必须当堂找老师进行现场验收并登记,以保证考核的公正和严谨性。

通过验收作品,演讲答辩、交流总结等,考核学生实验总结表达、应变、研究探索及团队合作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1.4实践模式的改革

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教学形式、层次化任务驱动、过程化考核激励,引导学生关注实践过程,做精做透每一个实验。如专题讲座、技术展示、案例分析、主题讨论、方案论证、质疑讲评等方法教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任务要求、自主设计方案进程、自主构建实验平台、自主展示实践成果,实现学生自主研学、创新实践过程。

1.5综合优化实践环境的建设

统筹布局,集成打造建成多学科交融、软硬件一体、资源丰富、配置合理、充分开放的先进实验教学环境,满足学生学习、研究、设计、分析、仿真、实验、制作、焊接、测试等不同环节的软硬件需求。

2课题研究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课题研究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是精心设计一整套实验内容、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最重要的是,它应渗透着实验教学改革的理念,相对做到科学性、基础性与先进性的有机融合,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对综合培养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有较显著效果,有示范性。其中设计的案例应具备的教学思想如下。

2.1科学性

(1)案例要体现实验的科学研究目的与实际应用背景。(2)案例是精心设计的。(3)教学内容与要求的定位切合学生实际,服务于培养目标。(4)案例经过教学检验证明可行。

2.2基础性

(1)突出经典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电路。(2)应始于基础,循序渐进地提升要求。不能讲创新就忽视经典基础内容,创新始于基础。(3)要掌握好涉及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基础单元电路实验,应有指标性要求,训练测量操作与结果分析的规范方法。(4)能激励学生对经典实验对象进行适度的探究。

2.3先进性

(1)反映新技术和教学改革的可行成果。这是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具体成果。(2)合理地运用了新技术手段。实验内容反映并运用新技术,实验手段与时俱进,实验教学以多种方式辅助开展。(3)强调实验方法。强化实验过程中的方案比较、定性与定量分析。(4)采用多元考核。注重实验过程与效果,有不同于传统方式的、客观量化的多元考核方式。

2.4实用性

(1)应该配合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2)在综合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具有可操作性,能体现学科专业培养特色。(3)实验系统与装置应实用、完整、正确,是优质实验教学资源的具体展现。

2.5互动性

(1)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性、交流的生动性,以拓展知识、引发思考。(2)促使学生之间开展探讨、合作,在智力与非智力素质培养上能取得一定育人效果。

2.6适用性

(1)具备分等级的评价系统,能够提供不同定位的需求。(2)采用模块分层结构,适于不同专业、不同层次要求的实验教学需求。(3)具有相应的分级评价标准,考核适用性较强。

2.7强调特色

(1)案例是精心设计的,培养目标是明确的,能够实现具体教学目的之达成。(2)案例设计应服务于该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照搬未必适合该校实际,要有所创新。(3)案例应反映专业培养侧重,有自身特色。

3结语

对电子技术实践课程的实训项目内容进行改革和探索,是针对新世纪能力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了解电路系统在生活和工程实际中的应用,体验电路功能实现方法的多样性及根据工程需求进行技术方案选择的过程。使学生尽早综合运用知识、尽早接触工程实际,熟悉工程实践中应用必要的技术和现代化工具的方法。鼓励学生站在基础、面向未来,关注电子新技术发展,尽早开展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候艳红.电路分析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5(81):104,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