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工作思路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4:30:47

科技工作思路篇1

根据县委九届十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20__年XXXX乡科技工作以蔬菜大棚科技示范为主,抓好优质玉米,优质饲草良种工程,其工作措施如下:

一、加强规划,明确重点,着力构筑农业新优势

在主导产业上,积极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畜牧业和养殖业。在产品上,突出优化品质,优化布局,努力使粮食作物向食用饲用化、专用化转变,积极发展名、优、新、奇、特产品,扩大无公害和绿色食品生产。

二、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增强动力

一方面,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引进、选育新品种、新技术和栽培模式,全面实施品牌战略,以“科技之冬”和“科技之夏”为载体,把各种先进实用技术如大棚蔬菜种植技术、配方施肥、节水灌溉、得用生物技术防治病虫害、化学除草、牲畜优良品种介绍及科学喂养技术宣传到农户中,增强他们科技意识;另一方面利用“科技之夏”在田间地头进行巡回指导和亲自示范来解决农民生产中缺技术、短信息和缺服务状况,提高技术服务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搞好示范和服务,创新机制

在每个村设1-2户科技示范户,通过示范,把好的办法,好的模式加以推广利用,以点带面来辐射各种先进技术推广力度,对于在采用各种先进技术,品种农户给予鼓励,来调动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今年在科技示范试验田中,重点以优质玉米吨粮田栽培管理、优质饲草、科学进行化除,病虫害防治为示范,牛羊育肥,优良品种引进加大科技推广示范力度,分别设在XXXX村、XXXX村、XXXX村、XXXX村,把新技术、新品种运用在试验田,示范种植,推广新品种,引导农牧民走科技富农之路,同时,把XXXX村建成“瓜品之村”加大无籽西瓜种植面积及早春西瓜奉贤早密,特小凤品种推广,同时甜瓜以日本伊犁沙白、昌农91-8为主栽品种,种植200亩,把“瓜品之村”名誉打出县城,在测土配方工作中,把全乡土质化验后,根据结果合理施肥增加产量。

四、科技推广工作以科技人员下队宣传指导为主,为改变过去由大包大揽,催耕催种直接管理,转向以引导、协调、扶持、服务为主,间接管理,树立大农业,大市场观念,瞄准市场发展规模产业,不仅抓农产品生产,而且要坚持产、供、销一起抓,来帮助农牧民走市场化、信息化之路,不断拓宽销售渠道,以增加农牧民收入,为此,在农技站实行层层责任落实制,实行奖惩激励制和有偿无偿服务结合方式,来调动他们对科技推广工作积极性来加强为民服务意识。

五、蔬菜大棚产业发展思路

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市场,辐射影响全县及周边市场蔬菜供应;

2、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增加蔬菜种类,大力发展有创新意名优特蔬菜品种:如大力引进西洋芹、彩椒、水果黄瓜、香椿芽等品种,同时种植反季节葡萄、樱桃、草莓生产,实行蔬菜与鲜果相结合,满足高收入人群及旅游宾馆高档消费,并且种植郁金香、百合、仙来客等品种花卉,发展高效蔬菜种植;

科技工作思路篇2

一、2010年工作总结

(一)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更加活跃

今年1至9月,全市专利申请量达7822件,同比增长28.9%,授权量达7599件,比去年同期增加32.2%,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达188件,比去年同期增加13.9%。20个国外专利申请项目获得了46万元的中央补助,补助额居全省第三位。获得资助的20个项目主要涉及药剂合成方法、机电产品结构改进等。其中,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噻唑锌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浙江华海药业有限公司申报的氯吡格雷及其类似物噻吩并四氯吡啶乙酸甲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因符合新颖性、创造性和工业实用性原则,并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分别获得8万元和5万元中央财政补助。九洲药业、开开电缆等1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专利示范企业。71家企业被认定为市级科技型企业。

(二)创新主体不断发展壮大

今年前二批我市共有46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居全省第二位。浙江三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创新型示范企业,浙江银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星星光电薄膜技术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大江气动电动工具研究开发中心、丰安生物制品研究开发中心等9家单位被列为2010年度第一批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新引进大院名校与企业共建创新载体15家,向省科技厅申报共建创新载体补助项目9个,其中中科同创、中科智能、华海药业、海昌药业等4家企业被列为考察对象。银轮股份、九洲药业等2家单位被认定为省级企业研究院。

(三)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

1、浙江大学台州研究院建设取得新进展。该院积极筹建以新飞跃、中捷、杰克等行业龙头企业为主体,13家缝制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组成的浙江省缝制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致力于突破缝制设备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该院和台州博信电子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基于机器视觉的高精度晶片检测分选机”自今年6月份启动以来,经过四个月的攻关,目前样机已研制成功,计划于11月份在行业展销会上亮相,将填补国内空白。

2、中科院台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该中心组织了中科院固体物理所10多位专家来台与30多家相关企业进行对接,有5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邀请了中科院精细化工专业的17位专家来我市调研考察施尔畏副院长关于“布局中科院材化基地台州精细化工产业化基地项目”的指示。专家组调研了海正制药、华海制药、联化科技、海翔医药、仙君制药、车头制药等医化企业,了解了台州医化企业“十二五”期间的项目需求。近日,中科院将拨出2500万元支持与台州精细化工企业有合作关系的在台研究所建设。

3、浙江高校产学研联盟台州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该中心拟筹建“海洋药物与海洋渔业”区创服务平台,该平台以台州的省级龙头企业为基础,以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为技术依托,主要服务项目包括海洋捕捞、渔业资源与环境、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海洋药物等。同时,该中心还开发了企业需求和高校成果展示网站,实现企业需求信息和高校研究成果信息的双向展示。

4、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浙江分院开始运行。投资3850万元,占地15亩的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浙江分院已完成全部的工程建设,现已投入使用。

5、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台州缝制设备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温岭泵与电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浙江省台州农业机械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等3家省级区域科技创新平台启动运行。组织台州原料药创新平台、台州休闲用品创新平台等2家单位申报省级区域创新平台。组织浙江省长三角军民两用技术推广转化研究院、玉环县绿之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2家单位申报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

(四)科技合作深入开展

1、积极引导企业与国防科技系统开展科技合作。组织22家企业参加了第九届中国重庆高新技术交易会暨第五届国际军民两用技术博览会,有4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2、继续推进校企对接活动。组织企业与中科院、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举行了缝制设备、泵与电机等4场行业对接会。组织企业参加了浙江省(湖州)—中科院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我市共有2个项目签约,签约金额150万元。中科院浙江省“432”科技特派员第二批工作完成,台州有5人获中科院各院所的聘书。

3、组织实施了一批国内合作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引进国外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重大项目。申报国内合作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5项,其中有4个项目进入省厅的第一批考察(全省24个),11个项目正在申报中。申报引进国外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4项。去年下半年申报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有3项进行了答辨,1项(星星便洁宝)立项。

(五)科技项目实施申报工作取得新成绩

1、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温岭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通过专家验收;椒江、临海创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正在申报之中。

2、科技项目申报工作出现新亮点。今年以来,全市共有58个项目入选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总量占了全省的六分之一,列全省第二位。33个项目入选国家创新基金项目,比去年增长71.43%,获资助金额达2400万元,比去年增长136.5%,立项数和资助额均创历史新高。列入国家星火计划项目5项,国家重点新产品4项,省级新产品135项。列入省重大科技专项和优先主题项目55项,共向上争取补助经费1404万元。列入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3项、省公益性科技计划项目7项。组织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30项,厅市会商项目4项,已有2项目获得省级补助。

二、2011年工作思路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更是赢得后危机时期新一轮发展先机的关键之年。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2011年台州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市委三届十四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四大战略”部署,探索和实现台州科技产业的新突破。总的来说就是,方向在产业,基础在企业,特色在平台。按照这一思路,2010年重点要在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创新平台建设、产业集群、军工合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重点是抓好以下八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抓好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和提升

1、继续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自2008年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工作开展以来,我市有300家左右的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居全省第二。2011年,我们将在此基础上,积极引导和扶持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企业加快创新步伐,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并完善培育层次梯队,争取在2011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使我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形成规模优势。

2、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在做到高新技术企业增量的同时,进一步狠抓质的提升,通过研发平台建设,创新要素集聚,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制定的相关政策,积极协调税务部门落实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重点抓好企业技术开发费150%抵扣应缴纳所得税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的宣传培训与贯彻落实。进一步拓宽渠道,主动与上市办联系,为有条件的企业争取在创业板上市。

3、注重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大力支持新能源、生物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地方条件和实际需求,培育一批具有较好研发基础、市场前景广阔、支撑未来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使之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1、完善提升现有创新平台的创新水平和服务功能。争取中科院台州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浙大台州研究院等平台的基础工程早日动工建设,不断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努力将其建设成为我市技术创新体系的有效载体和培育与支撑产业创新的制高点。2011年要使台州中科改性工程塑料技术有限公司(中科院理化所和台州市共建)启动运行。

2、进一步优化平台布局。围绕沿海产业带建设和台州市政府确定的36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的重点,依托产业集聚明显、要素集中突出的园区和基地,采用市县联动的方式,积极推进区域创新平台建设,力争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使每个产业集群都有一个甚至数个创新服务平台来支撑,支撑科技型企业快速成长。2011年重点是围绕我市海洋产业发展的目标,推进海洋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不断整合公共平台资源。加强引导浙大台州研究院等现有平台之间的互助合作,建立经常性的业务交流与合作机制,加快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合力开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攻关、示范和推广,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加强引导现有平台与台州本地高校合作,让本地高校也积极参与到平台建设中来。

(三)着力深化对外科技交流合作

1、重点推进军民技术对接。使军工科技与地方经济逐步融合,形成协作配套,军民互动的发展格局,为促进我市企业和军工企业的交流合作创造良好条件。一是搭建军民结合产业的发展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建立国防科技产业园和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基地,形成军民结合发展的产业基础。二是大力发展和培育军民结合型企业。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优势、带动作用、市场竞争力强的军民结合型企业和军民双向转移项目。三是进军民结合产业技术创新。大力推进军民两用人才培养和交流,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加快军民结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军民结合技术产业化进程,带动我市相关产业转型升级。2011年计划举办两场军民对接推进会,争取引进更多的军工合作项目。

2、深化校企合作对接。瞄准企业需求,采取“小团队、多层次、多批次”的形式,邀请高校院所的专家深入企业,帮助解决技术难题、转化科技成果。瞄准产业需求,采取“市县联动”的方式,有重点地举办产业技术需求对接活动。通过开展一系列科技合作活动,鼓励和引导企业积极探索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建立一批高水平的产学研合作创新和成果转化基地。2010年,计划分行业举办8场校企对接活动。

3、寻求国际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科研机构抓住产业大转移的有利时机,到海外建立研发基地或兼并收购国外研发机构,充分整合全球人力、技术、知识、信息、市场、资金、管理等资源,促进自主创新,开拓发展空间,提高区域创新竞争力。重点扶持在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领域和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产业领域展开国际科技合作,从台州产业发展需求出发,大力组织实施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提升主动承接国际重大技术转移的能力。

(四)着力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浙江省试点工作

动员各方面力量支持企业创新,重点培育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创新型示范企业,加快形成台州创新发展的整体优势。

1、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支持行业龙头企业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企业研究院,鼓励它们开展重大战略产品研发,带动行业技术进步,力争新兴产业中有50%以上的主要骨干企业都建有重大研发机构或研究实验室。2011年争取新建省级研发中心10家以上。

2、培育创新型龙头骨干企业。深入实施“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对龙头企业牵头的重大自主创新和产业化项目,加大科技资金扶持力度,重点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使每家重点企业都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研发团队和自主品牌产品。

(五)着力开展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

1、认真做好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的迎检工作。对照有关计划方案,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创建工作进行查漏补缺,积极迎接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检查论证,争取2011年实现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的创建目标。

2、突出抓好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争取全年专利授权量达5000件以上,尤其是要提高发明专利的数量和比重。积极培育各级专利示范企业,培育省级专利示范企业2家以上。

3、加强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建设。加强对知识产权中介机构的扶持力度,重点扶持专利、知识产权交易、知识产权评估、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等中介机构,建立与中小企业服务对接机制,引导中介机构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高质量的知识产权服务。

(六)着力组织实施科技项目

1、积极向上争取项目。高度关注国家、省级重大专项、重点项目,及时掌握信息,注重包装提升,努力做到争取一批、储备一批、规划一批,争取更多的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在我市布局。

2、主动设计一批项目,切实加强对技术创新的组织力度。选择一批我市产业创新发展尤其是新兴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采用公开征集、招标和重点委托等方式,组织多单位、跨学科的产学研联合攻关。积极探索鼓励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校企联盟等产学研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的有效办法,推动更多科研单位和企业共同研发,实现成果共享。

3、建立重大项目联系人制度。重大项目由局领导联系服务,定期组织职能处室随访解决问题,常年跟踪服务,为企业研发、引才、攻关、解决技术难题、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以及专利、成果申报提供服务。引导和鼓励企业与知名高校院所联合申报项目,着力提升项目申报材料质量;帮助企业认真做好与上级部门的沟通联系工作,努力提高服务的效率。

(七)着力发展民生科技

1、深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围绕沿海开发战略,积极组织开展耐盐植物新品种以及特色海洋渔业新品种的选育,形成高效特色产业。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力争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有新突破,培育农业科技型企业3家以上。加强新农村科技示范点建设,深入推进科技富民强县工作。进一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及科技特派员工作,建立完善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2、继续推进科技惠民工程。突出节能减排、资源循环利用及环境保护等重大课题,深入开展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推广示范,着力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推动科技创新在我市发展循环经济中发挥积极作用。积极推动新能源、清洁能源、资源综合利用、节能降耗等技术的示范和应用。指导有条件的县(市、区)规划建设国家和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八)着力优化自主创新环境

1、积极推动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积极设立创新投资引导基金,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创业风险投资,鼓励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特别是创业板,争取到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或收购重组上市公司。

2、强化创新人才的培育和引进。以创新平台为载体,以科技项目为引导,加快“平台、项目、人才、环境”四位一体建设,通过引进培育创新团队,吸引和集聚一批高端创新人才;通过承担科研计划项目,培育一支技术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优秀中青年骨干队伍。

科技工作思路篇3

(一)进一步优化了科技创新环境

1.领导日益重视。4月,市委书记、市长履新后,到县市区、园区和企业调研,科技局作为主要随行单位参与。对于科技工作的具体问题和实际困难,市委、市政府专题部署,务实解决。4月21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5次主任会议专题审议了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同时,市人大李辉副主任、市政协副主席先后调研科技工作,并且分别以督办函、政协委员提案等形式就进一步加强全市科技工作提出意见。科技投入稳步增长。2013年市财政科技项目经费预算为2350万元,较上年增长31%。在市级财政的带动下,各县市区科技投入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县市区增幅都在10%以上。确保了全市科技工作的深入开展。

2.科技进步考核再创佳绩。为三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市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高规格工作领导小组,在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听取并研究科技进步考核工作,并安排了专项经费开展日常工作。日前,科技部已下文,我市再次荣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市委书记、市长、市政府顾问等获先进个人,全市12个县市区全部通过科技进步考核,其中县、县、县、市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2013年,我局还获得了“全省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和全省科技系统绩效考核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3.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企业整体创新能力大幅提高。2013年,全市共申请专利2788件,为全省第四,同比增长25.47%,为全省第三;专利授权1716件,同比增长64.5%。专利质量稳步提升。共申请发明专利693件,同比增长79.06%;授权119件,同比增长33.7%。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0.45件,增长55%。尖子企业继续保持突出的创新能力。特变电工衡变公司参与完成的“电网大范围冰冻灾害预防与治理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项目,荣获201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天雁机械公司的“天然气涡轮增压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第四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三等奖;衡钢“高端建筑用热轧无缝方管的开发”项目通过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我市还推荐了一批省级科技进步奖,获奖6项;评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4项。组织科技成果鉴定25项,其中省级成果鉴定6项,市级成果鉴定19项。科技成果转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年实施科技成果转化30项。推荐省重大成果转化项目4项。完成省级科技成果登记17项,完成技术合同登记200余项,实现合同成交额1.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和24%。

4.服务能力全面加强。部级示范性生产力促进中心在科技部绩效评价考核中跻身B类前列。7个县市、1个区成立了生产力促进中心,市县生产力促进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全年重点培育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5家、重点扶持高新企业或科技型企业5家。新增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新增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我市现有高新技术企业已达到88家,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创新型企业(含试点)11家。创新主体不断壮大,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增长。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170亿元,同比增长1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43亿元,同比增长20%,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36%。

(二)进一步突出了项目抓手

1.争资跑项成效明显。我局始终把科技项目的申报与争取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主动加强与国、省科技部门的联系,策划、推荐了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科技项目。全年,共争取国家、省科技项目补助资金6994万元,较上年增加2377万元,增幅达51.5%。其中,争取国家科技计划立项29项,到位资金5658万元。包括争取全市首个科技惠民计划(经费总额为814万元),金太阳示范工程计划2项,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14项,火炬计划6项,农业成果转化基金3项,重点新产品计划2项,星火计划1项。争取省科技计划项目66项,到位资金1336万元。项目和资金总数均排名在全省各市州前列。

2.本级项目突出重点。严格按照《市科技计划审批制度》规定程序,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开展网上统一申报,专家会议评审。全年安排市本级科技计划项目补助经费1800万元,项目立项紧紧围绕全市发展战略和重点,立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重点支持工业、农业和社会发展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共立项236项,安排资金1382万元,占76.8%;项目安排时坚持突出重点,不撒胡椒面,重点项目安排经费1085万元,占60.2%。

3.民生科技项目扎实推进。为有效破解人口、资源、环境等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实施了一批民生科技项目。为有效缓解我市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难题,正式启动与省科技厅联合实施的“湘江流域镉污染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重大专项;成功申报常宁市“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为确保食品安全,开展了“地区大米中有害金属元素残留研究”。为增强健康保障,安排20多项医疗卫生专项。为加快“两型”发展,培育扶持了2家节能减排科技示范企业。为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加强了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完成了国家星火计划项目“南方六度区农村民居地震图集编辑及推广应用”和“市测震台网中心建设”项目。

4.科技人才项目实现突破。对接省博士后科研资助专项计划,开展“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项目,并获得省科技厅专项资金资助。推荐共创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檀满林博士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人选”。12月份,又推荐2名科技人才入选“省百人计划”。通过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的项目实施,培养博士4人,硕士21人。

(三)进一步完善了创新平台

1.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确保创建成功,市委、市政府解决了园区土地流转等困难。市政府分管领导多次率领科技、农办等相关部门进京赴省协调汇报。8月10日,我市参加了科技部组织的远程视频评审会,在全国46个参评园区中综合得分排名第三,被科技部批准为全国第五批也可能是最后一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这是继国家高新区创建后又一张部级名片。12月5日,市政府第10次常务会议就加快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进行专题研究,明确了园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规划编制,为我市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建设增添了新的引擎。

2.构建了以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平台。“国家高品质无缝钢管及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论证,成功获批。“输变电装备制造基地”成功申报省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国家火炬计划输变电装备产业基地”通过复核。新增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重点实验室9家,分别为省血液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汽车零部件制造与绩效提升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基地、聚落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及市电线电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6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全市建成部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3家、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家、省级应用基础研究基地1家,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了充足载体。

3.加强了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功创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培育了兴民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无花果种植基地等5家市级农业特色产业科技示范基地。加大了“12396”服务热线的工作力度,使“12396”服务热线做到了高效、便捷和流畅,真正实现了科技人员与农民的“零距离”接触。全年共受理电话2200余次,办结率99.9%,联系市县两级专家上门服务494次,解决技术难题2100多个,录入资源信息699条。使农民学到了新知识、掌握了新信息、坚定了依靠科技致富的信心。通过各类农业科技平台,全年引进推广了新技术、新品种20余项。培育了27名优秀星火科技示范户。

(四)进一步深化了科技合作交流

1.厅市共建打造专利工作新局面。为提高我市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省知识产权局与市政府共同实施“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计划通过三年时间,培育出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00家左右(年专利申请量40件以上,发明专利不少于30%),标杆企业10家(年专利申请量100件以上,发明专利申请不少于40%)。力争到2015年,全市专利申请总量和专利授权总量分别达到20000件和100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突破6000件,进入全省前四。目前,通过对全市重点优势产业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调研,确定了60家试点企业列入2013年优势企业培育计划。

2.市校合作助推产学研合作新进展。为引进科技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争取省内外科技成果在我市落地转化及产业化。4月,新文顾问率我局相关领导与中南大学、中医药大学、中国科学院技术转移中心上门对接,经过后续多次协调洽谈,现已基本与这3所高校、科研院所达成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并落实了一批具体合作项目。全面合作启动后,这3所高校、科研院将发挥各自优势,与建立长期、稳定、互利的合作关系,深化双方产学研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对外科技合作有所加强。促成日本国圣泉大学一行2人访问南华大学、市七中及樱花日语学校,均达成合作意向。为樱花日语学校联系选派1名赴日短期进修,提升了我市在对外科技交流工作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进一步推进了机关效能建设

1.打造了服务型机关。充分发挥市政务中心服务窗口的作用,把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批关、服务关,全年完成行政审批61项,安评4项。在科技信息港常年对外公开科技局职能职责、办事依据和工作程序、办事时限、服务承诺、监督方式、行政许可等事项,使阳光政务,规范权力运行工作取得实效。选调了4名公开招考的年轻干部进入局机关,进一步优化全局干部队伍结构,提升了服务水平。同时,对局机关科室职能调整进行了谋划,市地震局增设了震害防御科,并增加一名副局长职数。为更好地服务基层、密切横向联系、加强向上对接打了坚实基础。

2.打造了学习型机关。我局副处以上领导干部分五批参加了学习贯彻十精神集中轮训班学习,并组织局机关及直属事业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及时学习贯彻十、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九次学习、市委十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等重大会议精神。务实开好了以“提高效能转作风,求真务实谋发展”为主题的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得到市委督查组好评。9—10月,局机关每周二组织一次全局干部职工集体学习,由各科室负责人讲课,内容涉及项目建设、科技服务、机关内部运行等方面,有效提升了全局干部职工综合素质。按照上级要求,认真组织全局干部参加在线学习、网上学法和无纸化普法考试,并全部达标。

3.打造了廉政机关。8月,出台了《关于重申市科技局内部管理若干规定》,为保证《规定》可操作性,对干部学习、会议、财务管理、公务接待、公车运行等12个方面全部进行细化,切实做到了有章可循。积极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求,严控公务接待开支,建成职工廉政食堂,所有公务接待都在食堂进行,每次费用均控制在500元/桌以下。据初步统计,全年招待费较上年减少80%,全局“三公经费”呈现出大幅下降的良好态势。12月份,我局又根据上级要求,全面清理了办公用房。进一步加强机关党建工作,成立了机关党委。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制度,全面贯彻执行“三重一大”、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制度,努力构建起科学、高效、规范的科技管理机制和防治腐败的惩防体系。

4.打造了务实机关。在“十万干部百乡千村万户大走访”活动中,局领导带头示范,队员务实工作,走访了全部19个组、40余户261人次,发放慰问金5700元,发放了价值3万余元的高产优质蔬菜种子、水稻新品种种子及早熟翠冠梨、油桃苗木;7月,局机关又筹款2万元,为白马村解决人畜饮水困难。赢得了市作风办督查组对我局大走访工作“真感情,大实惠”的高度评价。组织成立了篮球队,先后与科技局、市农科所、市畜牧水产局进行了比赛交流,达到增强部门联系,提高局机关干部职工精神面貌的目的。举办了干部职工健康知识讲座和职工体检,慰问老干部20余次。

今年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特别是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主要表现在:一是科技创新体系不够健全。全市规上企业拥有专利技术约占10%,大多数企业产品没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校科研与市场需求联系不紧密,缺乏有效的对接,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二是科技投入不足,管理机构不够完善。虽然近几年科技投入均稳步增长,但与省内部分市州差距较大。企业科技支出占销售收入比例偏低。科技与金融结合还未迈出实质性步伐,有待攻坚克难。同时,各城区科技局还没有完全单列。三是科技创新资源总量不大不强。专利、科技平台、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和质量,在全省都是中游偏后水平,与长株潭等地区差距更大。

二、2014年工作思路

指导思想:2014年,全市科技工作将以党的十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紧紧对接省科技厅部署,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农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机关服务能力建设,为建设美丽中国——篇章作出新贡献。

工作目标:全面实施615工程。即:争取上级科技经费6000万元以上;2014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5%以上,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15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5家,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增加15%;引进、推广科研院所在衡落地转化科技成果15项以上。

具体措施:

1.抓基础工作

一是加大科技项目建设力度。?强化项目申报力度。加强与国家科技部和省科技厅的汇报衔接,围绕科技部、省科技厅的决策部署和项目布局,结合我市产业优势和发展需求,科学选择项目的类别,挖掘和提炼项目的技术创新点,高起点、高质量地做好项目的申报工作,争取更多科技项目在衡实施,努力保持争取各类国、省科技项目经费持续增长的态势。?实施市级重大科技专项。主动对接国、省决策部署和项目布局,结合我市优势和需求,培育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和平台,力争进入国、省科技重大项目笼子。大力培育发展电子信息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突破产业发展关键点的关键技术,设立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专项,集中资金力量进行重点扶持。项目立项时,将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作为首要评价标准,对科技项目支持逐步实行后补助方式,充分发挥项目经费的导向和杠杆作用。?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和国际合作工作。力争引进3—5个高新技术企业项目和农业产业项目分别落户高新区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争取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在衡落户实现突破,进一步推进我市优势产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

二是加强平台建设。指导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按照市政府明确的“一区多园”、“市县共建”的发展模式,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为核心、以市场为方向、以科技为支撑,重点突出核心区总部各类平台的建设,力争2014年园区建设取得阶段性突破。?继续完善国家高新区的各项功能。对照相关文件各项指标要求,高标准启动部级科技孵化器建设,使其成为中南地区硬件设施一流、服务功能完备的科技孵化平台。提升部级示范性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国家高品质无缝钢管及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输变电装备产业基地建设。重点推进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汽车关键零部件、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建设。?扎实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实施中南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中心、中科院技术转移中心基地挂牌运行,努力实现我市企业与其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有效对接,引进、吸收一批科技成果在衡落地转化及产业化。

三是积极推进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对接国家“”、“”、省“百人计划”、省科技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和湖湘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平台等国、省科技人才项目、平台,用好、用活《市关于引进紧缺型创新型人才暂行办法》引进一批符合企业需求、加快产业发展的高层次领军科技创新人才。探索设立市级“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专项”。鼓励并优先支持领军人才作为主持人或首席专家申报国、省重点科技项目。加强对科技人才的跟踪服务和绩效管理,对财政资金投入效率高、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效益好的优秀人才或团队给予连续滚动支持。

2.抓基层工作

一是提升基层创新服务能力。建立局领导联系基层工作点制度,指导、协调、帮助基层单位解决所需、所求、急的问题。强化基层科技管理人员培训,提升队伍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市级科研院所建设,积极水产养殖、选种选育、油茶低改、森林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研究。进一步完善12396星火科技服务、科技特派员等新型科技服务体系。进一步强化抗震设防服务。不断加强应急预案、应急救援能力、抗震设防行政审批、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等工作,稳步推进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

二是建强企业研发机构。完善激励奖励机制,明确奖励扶持政策,加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培育力度,积极争创国、省级企业研发机构。同时,鼓励、引进有条件的企业来建立研发分支机构。争取在2014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建立企业研发机构,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三是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充分发挥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优势,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深化科技与金融融合,促进高新创业投资基金等银信机构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接,并提供融资服务。加快行业公共服务业发展,鼓励和支持公共检测、服务咨询、科技情报信息、知识产权等服务机构建设。实施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提升我市企业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力争在我市优势产业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培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始创新型企业。

3.抓机关工作

一是进一步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机关。坚持个人自学与中心组学习、各级各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等集体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相结合,书本学习与调研活动相结合。深入学习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科技项目管理等业务知识。不断激励机制,探索建立创新工作考核机制,鼓励在实际工作中提出实施新的工作思路、方法和措施,通过不断学习和创新,推动全局工作。

科技工作思路篇4

一、2009年完成的主要工作

(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扎实开展思想作风整顿活动,不断提高和加强自身建设

为切实加强我局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xx区干部思想作风整顿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我局认真组织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及配套规章细则;党的十七大报告、国务院32号文件和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讲话;《公务员行为规范读本》、《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员干部读本》及区委区政府有关思想作风整顿活动的文件等,全局干部在学习活动中积极撰写学习心得,开展了学习座谈、研讨、谈心交流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通过组织“大讨论”活动、召开民主生活会,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理清了思路,增强了活力,思想作风整顿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通过整顿,大家的政治觉悟得到了有效提高,理论层次进步明显,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目前,干部思想作风整顿活动整改提高阶段的工作正积极认真全面展开。

(二)分别以科技兴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科技局名义,下达了“科技进步”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等市级重点目标,任务落实到了各有关单位,年内组织了检查和督促,截止目前,各项目标完成情况正在汇总统计当中。

(三)改善和加强科技项目的管理,积极完成和落实了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的编制和执行工作

1、为充分发挥科技项目的引领作用,依照和参考市科学技术局科技项目指南,结合我区实际,编写了2009年度xx区科技项目申报指南(涉及信息化工程、“两型”社会建设工程、城区公共服务及社会管理工程、新农村建设工程、第三产业升级工程等五大工程10个领域)及项目申报书,对项目合同书重新进行了论证修定,完成并完善了项目合同书。通过互联网(区内网、我局网站)、和纸制文件二种形式面向全区广泛征集科技项目。

2、认真做好科技计划的编制和执行等工作。

(1)、在充分调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元月份编制并下达了XX年年度第二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立项科技项目10项。项目涉及信息化及软件开发与中试研究、医疗卫生领域、社会公益性技术研究、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及行业发展模式研究等领域,安排科技经费192万元。

(2)、四月份了2009年度第一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指南及项目申报书,经过近四个月的项目征集、调研、审定,于8月份正式下达了2009第一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共立项13项,项目涉及信息化建设、新技术应用开发、公共服务、科技专项及软科学研究等领域,安排和支持科技经费626.12万元。

(3)、认真抓好科技计划项目执行过程的监督检查工作,全年分四次分别对以上两批计划项目进行了检查和调研。

(4)2009年度第二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已完成前期的审定、调研、论证工作,近期上报审定。

(5)、积极组织辖区企事业单位申报市上的科技计划,截止目前,我区共有12家单位的12个项目被纳入了市第一批科技计划,获得资金支持170余万元。

(四)积极组织和参与市科技局组织的科技系统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文艺汇演,节目取得了优秀奖。

(五)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规划纲要为重点,以“科普进十”为重要手段,积极开展广泛深入的科学技术普及工作

1、积极做好迎接《全国科普示范城区》的复检准备,通过专题片、课件和书面的形式向以自治区科协李君义巡视员为组长的考核组全面汇报了我区的创建工作,实地查看了社区和学校,自治区科协对我区科普示范城区创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顺利通过了验收。

2、为改变以往各街道科普活动的随意性,提高科普活动的针对性和我区科普经费的使用效率。我们从二月份开始向各街道征集科普活动项目,要求各街道充分结合各自辖区特点,组织设计有特色的科普活动。经过筛选,确定了28项重点科普活动,并正式下达了2009年xx区各街道重点科普活动计划,截止目前,计划执行顺利,全区各街道均结合辖区特点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的科普实践活动。

3、以“科普活动月和科技活动周”为契机,积极组织各街道广泛开展了十余场各具特色的科普活动,组织专家为辖区单位组织开展了三十场科普讲座。我区四个有特色的活动被纳入到全市的科普月活动计划中。积极协调、配合市科学技术局完成在人民广场举行的自治区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协调、配合工作得到了市局和自治区科技厅的肯定;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举办了以街道办事处为单位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知识竞赛活动,并选派解放北路街道办事处代表队代表xx区参加了乌鲁木齐市的竞赛,获得了三等奖。共2页,当前第1页1

4、为充分利用我区老科技工作者多的优势,发挥他们的才智,我们多次召开了老科协常务理事会和理事会,制定了老科协工作计划;在科普活动月期间有部分老科技工作者义务开展科普讲座。积极开展反邪教宣传活动,在两个街道放映反邪教宣传片,发放宣传单XX多份,受教育人数达三千六百余人。

(六)全面推进知识产权管理及防震减灾工作

1、2009年,我们加强和加大了知识产权宣传的力度。以各类社会公益宣传日为契机,设立宣传点、咨询点、板报、科普画廊、发放宣传单、知识竞赛等,并大力开展知识产权知识宣传,提高了公众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意识。知识产权保护宣传周,我们在人民广场开展了知识产权宣传活动,在各街道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活动、知识产权讲座,其中在区联办楼组织了一场由市知识产权局张静捷局长亲自授课针对机关干部的知识产权讲座,在自治区技术监督局举办了一次知识产权知识讲座,机关干部80余人参加,通过区气象局短信平台向全区广大干部发送了5条以知识产权保护为内容的宣传短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在全区开展了一次知识产权知识答卷活动,开展宣传活动3次,发放材料XX余份,共发放各类宣传材料3000余份,张贴挂图40套80张。

2、2009年,我们在辖区单位、机关、学校、幼儿园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和演习活动,提高干部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共发放宣传材料2600余份,组织讲座12场,演习6场,防震减灾宣传活动3场,知识问答1场,知识竞赛1场,展出展板30块,受教育人16200余人次。

(七)推进强化素质工程建设,努力提高劳动者科技素质

2009年,我局在实施科技兴区素质工程工作中,坚持“实际、适用、实效”的原则,发挥“科技兴新素质工程”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开展“科技下乡”、“科技活动周”、举办培训班、聘请专家授课、组织科技示范户、乡土技术能人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开展先进适用技术、现代生产技术、各类专业技能以及科技基础知识等培训,切实提高了我区干部、企事业管理人员、生产一线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对乌拉泊地区农牧民的转岗就业和劳动技能培训,投入素质工程专项资金12万余元,扶持乌拉泊村、牧场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1.1万人次,发放培训材料2千余份。

二、2009年科技工作思路

2009年,我局将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各级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切实依靠科学进步和技术创新,大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和产业化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充分发挥科教兴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认真组织,精心准备,积极做好迎接XX年-2009年度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和科技进步城区考核工作;

2、做好“创新型城市建设”及“科技进步”重点目标的分解、落实工作。

(二)继续做好科技项目计划的编制工作,加强对科技项目实施的组织和管理工作,认真完善相关管理办法,确保科技资金按要求有效使用,充分发挥科技项目及资金的引领作用。

(三)继续巩固“全国科普示范城区”成果,以提高城区人民群众科学素质为目标,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

(四)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增强全民科技意识。

2009年,要继续把科技宣传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采取多种形式,着重抓好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典型经验等方面的宣传和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加强对科技兴工、科技兴农、科普工作、高新技术产业、科研院所及企业合作、知识产权、科技政策法规、科技公共服务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宣传教育。

(五)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

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法规和措施,按照知识产权“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的要求,做好知识产权的宣传培训工作。同时,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努力提高专利的申请量、授权量以及发明专利在总申请量中的比例,引导企业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

(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献计献策

继续发挥专家顾问团作用,充分发挥智力密集,人才荟萃,渠道畅通等独特优势,做好相关服务工作,组织专家围绕我区的重点领域,加大调研论证的力度,注重论证的前瞻性和科学化,增强时效性和可操作性,切实提高论证和评估工作的质量。

(七)立足宣传,大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

科技工作思路篇5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与上级科技主管部门的工作部署,科技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全省自主创新大会和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紧紧围绕推进全市科技进步与创新,积极开展各项科技工作,进展良好,成效初现。

1、积极推进科技计划项目工作。

一是《江山蜜蜂产业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已列入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富民强县(市)专项行动计划。从去年以来,根据科技部、省科技厅的意见,我局组织编制了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江山蜜蜂产业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经过多次论证与修改完善,年初已被科技部、财政部列入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该方案包括8个科研开发项目,目前,已将大部分子项目分解落实到各项目承担单位进行具体实施。

二是着手开展2006年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组织召开了2006年度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信息会,以及2006年江山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论证会议,确定了项目申报指南,启动了2006年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到目前止已申报本市级科技计划项目65项。还组织8家企业参加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申报知识培训。目前止,共组织申报部级新产品1个、火炬计划项目3个、星火计划项目2个;组织申报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2项,星火计划项目6项、省级新产品8个、省级高新技术产品3个,申报输变电产业省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原创:申报衢州市级科技计划项目18项。到目前止已省科技厅立项项目7项,获省级以上科技补助经费112万元。

2、认真抓好科技成果管理工作。

一是对2002-2004年立项的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考评情况进行了汇总分析,并形成了书面分析材料。列入考评的132个项目,按行业分:工业类55项,农业类48项,社会发展类21项,医药卫生类8项,分别占总数的41.67%、36.36%、15.91%和6.06%;按承担主体分:由企业承担的80项,事业单位承担的34项,机关部门承担的13项,其它单位承担的有5项;按项目技术来源分,自主研发的57项,产学研合作开发的25项,引进技术二次创新的46项,引进成果进行推广应用的4项。132个项目,计划投入研发经费2477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21655万元,资金到位率为87.42%。其中政府投入财政科技经费302.5万元,主体自筹资金21352.5万元。实现销售收入170536万元,利润37725万元,税金10188万元,创汇1037万美元。新增就业人数13182人,培养科技人才数456人,申请专利16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开发新产品144个,高新技术产品17个。获得各级各类奖项72项。

二是完成2006年度省、衢州市级科技进步奖的推荐上报工作(共推荐上报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衢州市级科技进步奖13项)。

三是开展省星火科技示范县项目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的验收工作。目前,已完成验收省级重点星火项目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共7项;完成省级科技特派员项目的中期检查和验收工作(1个完成评审验收,2个完成中期检查)。

3、积极组织科技合作工作。

一是积极做好与大院名校的小型对接交流活动。1月9日至12日,组织我市养猪、词料和食用菌加工等有关农业龙头企业的老总等一行8人,走访了无锡江南大学、上海农科院、浙江大学和浙江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与有关专家教授建立了直接联系,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同时,积极与上海高校联合会联系,商讨联合会18家高校与我市企业合作的有关事项和合作的方式,把我市的技术需求情况和上海18所高校的技术成果,进行了交流。还组织亚东电器和三江互感器两家企业参加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知联会”交流对接会议,通过以上活动,有力地增进了企业与高校院所之间的相互了解,为开展合作奠定了基础。

二是积极做好衢州科工会参会准备工作。组织落实06衢州科工会江山消防论坛的有关工作,3月19日至23日政协主席陆洪涛一行四人专程到北京走访了中国消防协会,并就江山消防业的发展和06年衢州科工会江山消防论坛的有关安排与消协领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中国消协秘书长接受了江山消防消防协会的邀请;组织参加2006中国.衢州工业科企合作洽谈会钙产业科技论坛;从中学到了的经验,为组织消防论坛提供了经验,目前有关消防论坛组织落实情况多次修改了实施方案,基本筹备就绪。同时,完成了03-05年科工会签约协议的成效统计,以及05年科工会107签约意向的跟踪服务工作,目前为止已经有5家企业正式签定合作协议。其中浙江盛汇化和华东理工大学的有机鞣制有研究和开发项目成为107个合作意向的第一个正式签约项目。

另外,做好网上技术市场工作,共收集整理在网上技术难题43个。

三是做好共建创新载体工作。3月份,协助浙江宏星塑业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签订了共建“浙江大学—浙江宏星高分子材料研发中心”的协议。浙江宏星塑业有限公司是江山市一家新办的专业生产给排水用、燃气用、电力电缆用聚烯烃类绿色环保保管道系列产品为主集研发、生产、销售安装于一体的科技型企业。年产设计生产能力达4000吨,年产值5000万元,拟投资1500万元。该中心建成后,浙大根据企业的需要将经常组织相关技术专家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和咨询工作,企业则提供研发中心场地、设备和相关费用,并组织人员参与相关项目的研发工作。

四是做好浙大和清华研究生的征集工作。申报需求研究挂职锻炼和社会实践的企业有4个(亚东电器、恒泰房地产、虎霸集团、海维研究所)。目前已经确定浙江大学6名研究生来我市挂职锻炼,其中亚东电器3个,恒泰房地产2个,虎霸集团1个。

五是积极完成衢州和本市科技局有关五年来科技合作成果荟萃的材料撰写和收集工作。完成江山市科技局五年来合作成果总结,收集企业合作成就案例4篇、图片35幅、产学研成果四个。其中中科院理化所和奧仕化学有限公司、中科过程工程研究所和三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科技合作材料已上报中科院。

六是积极协助林业部门做好木业科技洽谈会的有关工作,运用工业110和网上技术市场木业方面的技术需求,协助做好北京推介会的有关工作,为木业科技洽谈会奠定基础。并开展了参加宁波浙科会的有关工作,组织纪元、科润、和亚东3家企业参加“民用工业企业参与国防科研生产培训班”培训。

4、认真抓好知识产权工作。

一是组织开展了专利状况调研。2005年江山市专利申请量55件,比上年增加9件,增19.57%,万人占有专利申请量0.95件,排在衢州市第二位,全省倒数第七位;授权33项,比上年增加15项,增83.33%,万人占有专利授权量0.57件,排在衢州市第二位,全省倒数第六位。表明我市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增幅较大,但绝对值还处在全省落后位置。

二是组织开展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工作。征订《中国知识产权报》1000份分发有关企事业单位;邀请《今日江山》和电视台记者采访专利工作和专利型企业,配合衢州市知识产权局、衢州日报社采访了我市三友、三江、通达紧固件等企业,进行宣传报道;组织参加衢州市科技系统专利工作会议和专利研讨会

另外,组织三友公司、海维输变电设备研究所有关人员参加全国专利人考试和考前培训,做好有关专利咨询和协助申请专利工作,组织修改完善知识产权政策。

5、举办好2006年科技活动周。

根据科技部、、中国科协以及我省的统一部署,我市2006年科技活动周于5月19日至26日在全市范围内展开。期间,我市组织了科普知识竞赛既科技活动周开幕式、计生科普文艺演出、大型广场科普展览咨询活动、自主创新图片展览、科技报告会等9项全市性的科普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收到了良好社会效果。一是经市委宣传部、科技局、科协一起酝酿,确定了9个全市性的活动项目,下发了《关于认真组织开展2006年科技(科普)活动周的通知》,明确了本次活动的指导思想、主题和时间、重点内容、主要活动形式和要求等。二是在5月19日下午,江山市2006年科普活动周启动仪式暨江山市科普知识大赛在江山市南门花坛举行。中共江山市委副书记徐朝金致开幕词。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幸尔宣布活动周开幕。市科技局局长毛长明、市科协主席徐焕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局长毛苇、虎山街道办事处主任王之云等领导参加了启动仪式。原创:启动仪式结束后,举行了江山市科普知识竞赛,有忽然美、南门社区等8支代表队参加比赛。经过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等3轮角逐,市心社区代表队荣获竞赛第一名。开幕式上,威风腰鼓队等还表演了文艺节目。并为各获奖代表队颁了奖。三是在5月20日上午,市科协、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和虎山街道又在南门花坛举办了计生科普文艺演出,共15个文艺节目,观看文艺演出和接受咨询服务的市民达2000多人次。四是在5月21日,举办了大型广场科普展览咨询活动。100多名科技工作者在南门广场摆摊设点,为市民送上了科普大餐,广场科普展览咨询活动,共展出“八荣八耻”、科学发展观、健康饮食和保健、科普法等科普图板100多块,发放科技资料2万多份,4000多市民前来观看和现场咨询,免费义诊400余人。另外,各乡镇、街道社区、各市级学会协会也上下联动,根据自身特点开展了内容各异的科普活动。虎山街道、上余镇、淤头镇等同时开展了科普咨询等活动;城南、南门、江东等社区也开展了形式各异的科普活动。医学会、中医学会、农口等学会也发挥自身优势开展了送医下乡、送科技下乡、科技培训等科普活动,真正做到了全面开花。

据统计,活动周期间,我市在各地张贴宣传标语300多条,展出各类展板300多块,分发资料3万多份,形成了较为浓厚的科普活动氛围。衢州日报、中国科协网、大众科技网还报道了我市的科技活动周活动盛况。

6、完成2005年度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

一是做好本市级考核。经过考核,评出贺村镇、淤头镇、新塘边镇、凤林镇、塘源口乡等5个科技考核优秀乡镇和林业局、开发区管委会、卫生局、广电总台等4个科技考核优秀部门。二是完成了省、衢州市对江山市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材料准备等有关工作。经考核,我市荣获衢州市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一等奖。

7、认真抓好科技创新大会筹备工作。

为开好全市科技创新大会,组织工业科技、农业科技、社会事业科技、科技政策等四个调研小组,开展了江山市科技创新情况调研,并组织干部到浦江、新昌、乐清、缙云等县考察科技创新工作情况;认真做好科技政策的起草工作,目前已形成正式文本;组织有关人员对“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进行了认真论证,在论证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在全市开展了科技创新突出贡献者、科技进步先进工作者评选活动,评出突出贡献者5名、先进工作者20名;同时,确定了28个典型交流材料,编撰《科技项目申报及服务指南》、《“十五”科技工作成果》等资料,为科技创新大会的顺利召开做好充分准备。

另外,组织召开了全市乡镇科技工作会议,各乡镇、街道分管科技工作领导(科委主任)、科技特派员参加会议,会上,传达贯彻了省、衢州市科技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了05年全市乡镇科技工作,布置了06年工作任务。完成了科技专家咨询委年度总结、考核和换届工作,并组织相关专家对江山市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和2006年江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指南进行了论证修改。12月26日,在市政府办的主持下,举行了党政信息服务网《市长信箱》交接仪式,从2006年1月1日起将《市长信箱》移交给市局承办。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1、认真抓好全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工作。

2、继续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主要是继续抓好省级与部级创新基金项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等的申报工作,加大争取力度。同时,着手抓好本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的组织申报、确定工作。

3、积极抓好技术合作工作。主要是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办法开展好技术合作活动,组织与推动本市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多方面的技术合作。

4、认真组织做好衢州科工会参会准备工作。要组织干部深入企业基层,动员、引导企业总结技术难题,原创:同时,做好与有关高校院所的联系工作,争取比往年有更大的合作成效。

5、抓好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的有关工作。主要是协同市委组织部进一步完善我市乡镇、部门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完善考核内容,加大考核力度,使责任制发挥更好的作用。

6、继续加强知识产权工作。要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认真做好有关专利纠纷调处,积极协助企业制定、完善专利、技术秘密等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积极申报专利,加大专利成果的转化应用,不断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工作思路篇6

靠科技帮助农民致富

市蔬菜技术推广中心是农业局下属事业单位,承担着全市蔬菜新技术研究推广、技术人员培训的职能。近年来,为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满足农民群众渴望依靠科学技术致富的需求,他们克服经费不足、技术人员少等困难,积极创新推广模式,不断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为农民提供多层次技术服务,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实施科技攻关项目21项,其中3项获省科技成果奖,15项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试验推广蔬菜新技术65项,新品种110个,服务范围覆盖全市10个县(市)区50多个乡镇,带动了10万多户农民增收,促进了我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一、发挥优势,积极搞好新技术的推广

市蔬菜技术推广中心过去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有一套以行政手段为主的技术推广体系,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对新技术、新品种的需求不断加大,市里将他们改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针对这种情况,他们认为,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只要坚持服务农民这个中心,充分尊重市场在技术推广中的资源配置作用,巩固好长期以来在技术推广中形成的组织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就一定能实现成功转型。为此,中心确立了以高新技术占领市场,带动农民致富的经营思路,先后与国内多家农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形成了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了联结全国的技术信息网络,并不断完善科技推广网络,真正发挥在技术推广中的龙头作用。围绕发展优质、高效、安全的生态农业,成功引进推广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和浅池藕秸秆栽培技术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成熟技术,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受到广大农民的赞誉和欢迎。同时,也为中心自身的发展增加了活力,走出了一条蔬菜技术推广的新路。

二、做好示范,引导农民自觉采用新技术

为做好新技术推广工作,中心坚持“先搞试验再建基地,由点到面逐步铺开”的推广方法,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通过扎扎实实地工作,使一批批农民脱贫致富,被农民群众誉为架起科技与农民之间桥梁的使者。2002年,中心在实验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和浅池藕秸秆栽培技术过程中,针对该技术科技含量高、操作规程细、种植要求严的特点,为使农民群众尽快掌握这项技术,先后在商河、长清、济阳、天桥等县区建立了15个科技示范大棚,采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试验种植黄瓜、樱桃番茄、小型西瓜、香瓜等20多个蔬菜品种,增产增收效果非常明显。商河县杨庄铺乡王尔玉村王洪胜将该项技术用于日光温室甜椒生产后,节省化肥50%,减少农药70%,节约投入300多元,成熟上市期提前15天,而且甜椒个头、色泽及口感均好于其他未采用该技术的农户,亩增产量3000公斤,亩增效益5000元;长清区孝里镇米庄村利用作物秸秆栽种浅池藕,平均亩产6100公斤,比传统栽种模式增产一倍多,节省人工50多个。这些示范户的成功,极大地调动了当地农民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中心因势利导,扩大推广范围,在槐荫、商河、济阳、章丘等县(市)区先后建设了生物反应堆技术示范基地,在长清建设了浅水藕秸秆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在此基础上,2003年4月在商河县召开了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推广现场会,2004年11月在长清区召开了浅池藕秸秆栽培技术推广现场会,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报道,使这两项技术在全市得以迅速推广。目前已推广生物反应堆技术面积5000亩,浅水藕秸秆栽培面积500亩,采用该技术的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中心计划在2~3年内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8万亩,消化秸秆50万亩,其中沿济南地区高速公路两侧和机场周围推广2万亩;推广浅池藕秸秆栽培4万亩,消化秸秆100万亩,从源头上解决秸秆焚烧污染环境、阻碍交通的问题。

三、抓好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针对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接受新事物能力不强的实际,中心坚持走技术推广与科技培训一体化的路子,做好“三个结合”,切实搞好技术培训。一是分散指导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科技人员常年深入到田间地头、温室大棚,手把手、面对面地指导农民使用新技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一大批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对于一些共性问题,采取分乡镇集中组织培训的办法,及时解难释疑,把好经验传授给农民。二是办班培训与召开现场交流会相结合。根据农民对不同季节、不同蔬菜品种的技术需求,中心定期不定期举办不同范围和层次的技术培训班,以科技示范户为例,讲解实际操作知识,培训基层技术服务人员。每年有重点地选择2-3项投资少、见效快、发展前景好的成熟技术,以召开现场会的形式予以重点宣传推广,有效地加快了新技术推广步伐。三是“科技热线”和“科技下乡”相结合。中心设立了“蔬菜科技服务热线”,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形成了连接科技人员和农民朋友的知心线、连心桥。每年组织科技人员参加省、市组织的“科技下乡”活动,发放宣传材料,接受农民咨询,提供技术服务。2004年,共组织培训班10余次,培训基层科技人员及科技示范户2000多人;选派技术骨干到各县(市)区组织培训班150场(次),培训农民5万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8000余份。通过下基层搞培训、搞服务,不仅树立了中心良好的社会形象,也锻炼了一支技术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技术队伍,先后有4名科技工作者分别被评为市拔尖人才,1人被授予市劳动模范。

科技工作思路篇7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构建区域创新与成果转化体系,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为全面建成小康XX提供科技支撑。

二、指导原则

1、坚持高端引领。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养和吸引高端人才,加速成果产业化。在一些重点领域适度超前部署,引领产业结构向高端攀升。

2、坚持产业提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优势产业,提升产业发展的层次和质量,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3、坚持机制创新。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在强化“三体”(企业主体、创新载体、产学研一体)建设,科技金融结合、股权激励、自主创新考核评价等方面率先突破。

4、坚持辐射带动。加快推进科技试验(示范)区建设,通过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直接带动、创新体制机制示范带动、建立创新服务平台共享带动,在全县形成各具特色的创新局面。

5、坚持支撑转型。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进全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转变,为实现小康XX提供有力支撑。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具有XX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形成,激励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进步与创新成为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导力量。

全县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高新技术企业数、发明专利授权量、技术合同交易额、全社会研发经费年均增长20%,较“十二五”末翻一番以上,科技总体实力处于市内中上水平。重点在以下三方面聚焦突破:

1、高新技术产业化有新突破:按照江西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六个一“工程的要求,围绕光伏材料、新能源、半导体照明、金属和非金属新材料、生物和新医药、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等产业,在重点区域形成规模、重点领域形成特色,重点产品创出品牌,“十三五”期末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家以上,培育3-5家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产品5项以上。

科技工作思路篇8

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内蒙古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精神和要求上来

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思路,从思想认识上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第一,内蒙古的发展定位、发展路径、发展重点已十分明确,在自治区发展的总体格局中,科协工作的定位是什么?

首先,从国际经验看,工业化进入中后期也是城市化的高潮。党的十报告也明确提出了“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城市化和工业化都是生产要素、科技要素向非农领域转移的过程,不仅人口要进城,资金、土地等要素也要向城市和工业转移,科技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作为第一生产力,是统筹城乡发展最活跃的推动力。

其次,从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看,过去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经济发展的规模和质量不断壮大和优化,总体水平已提升至全国中列。但是,经济的结构问题、质量问题、效益问题、不协调问题,决定了内蒙古仍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本区情。自治区在深入研判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的基础上,提出了“8337”发展思路,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分析了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趋势,着眼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而提出来的重要思想和观点,要以战略的眼光和理论的高度深刻认识“8337”的思想内涵。自治区在推动“8337”发展思路的同时,大力实施“三个专项”和“五大工程”。这些思路、举措凸显了落实十精神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的创新,包括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办实事、求实效、实干兴邦的政绩观,民为上、利为民、权为民的群众观,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人才观。这些思路和观点是指导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基调、总方向、总目标,同样是科协组织和自治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指导方针。

科协工作的特点决定了其工作的定位,即服务、服务、再服务。一切围绕发展大局服务,一切围绕市场主体服务,一切围绕科技人才服务,一切围绕经济社会中政府职能缺失部分、市场调节失灵部分谋划工作。

第二,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仍然错综复杂,政府职能转变和改革尚在进入深水区的前夕,科协工作如何发挥作用?

内蒙古自治区现有科普专职人员9198人,兼职科普人员57997人,注册科普志愿者46487人,有专业协会90多个,有专业技术人员55万名,有从事科研活动人员6.3万人,有33个部级科普教育基地,有一批面向公众的科普场所、博物馆和公共科技活动站(室),这些有利的条件是内蒙古科协服务大众、支撑发展的良好条件和巨大力量,只要科协以改革的精神,动员好、组织好这支重要的科技力量,大力推动科技中介机构建设,扶持一批面向生产、面向群众的服务载体,必将为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释放巨大的正能量。

第三,党的十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8337”发展思路提出了“更加注重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二者一脉相承。在新的形势下,科协工作的切入点在哪里?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将削减大批行政审批事项,公共财政项目的评审逐步走向社会化,第三方评审、评估、评价的机制建立势在必行。国务院已公布了关于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任务分工。这些改革方向为科技中介机构、社团组织、学会、协会等中介组织提供了历史发展机遇。科协组织的独特优势和学会力量有了新的发展空间,只要学透政策、提升素质、树立自信,就一定能在广阔的领域有所作为,大展宏图。

发挥科协优势,抓好重点工作,为全面贯彻内蒙古“8337”发展思路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

内蒙古科协经过调研和多方面征求意见,提出了内蒙古科协第七次代表大会工作报告的总体思路和今后的重点工作,即:明确“十百千万”工程,这就是发挥科协优势,立足已有工作基础,提升10个部级科普教育培训基地,扶持和建成100个左右面向经济主战场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组织1000名左右“草原英才”等科技人才,组团队、搭平台、下基层,吸引和帮扶10000名左右大学生在各类科技载体中就业、创业。通过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把科普教育培训基地建成服务“8337”发展思路的有形载体,为全面贯彻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供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把企业、高校、研究院所的资源重新激活;把科技评估、成果转化、技术交易、人才服务、创业服务等中介服务嫁接和链接到市场的供需双方;把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的有效作用通过市场机制发挥出来;把科技人才的创业激情释放出来;为青年科技人员的就业、创业畅通渠道。

“十百千万”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协调推进,尤其在实际推进中涉及大量的政府职能。为此,内蒙古各级科协组织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主动地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市场主体沟通联络,在筹备内蒙古科协第七次代表大会工作中,推动一批政策性文件的出台,开展全系统干部“金点子”活动,群策群力,献计献策,完善思路;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思路,积极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使工作思路有广泛的基础和认可度,出台的政策有干货、可操作、能管事,为今后五年科协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和政策保障。

落实贯彻“8337”发展思路,以抓班子、带队伍为抓手,为推动各项工作提供保证

“8337”发展思路的提出,对科协组织各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干部职工的战斗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要统一思想,形成思想合力。深入学习十精神和“8337”发展思路,创造性地把科协工作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中,开展为期3个月的集中学习,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请专家、领导辅导学习,到发达省区学习先进经验,及时向自治区党委、政府、中国科协汇报。

第二要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树立科协组织“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雄心壮志,广开思路、集思广益、虚心学习、完善思路。“空谈误事,实干兴邦”。实干,就是认准目标任务,不争论、不懈怠、不动摇;实干,就是勇于突破思想观念的藩篱和无所作为的思想障碍,敢闯敢试、改革创新;实干,就是坚持原则,不避风险、敢于担当;实干,就是摒弃“庸懒散”的作风和不求上进的思想;实干,就是不断学习,提高本领。

科技工作思路篇9

关键词:公路行业;政工;队伍;建设中图分类号:U412.36文献标识码:a

随近年来,公路设计行业的竞争力度不断加大,经营管理模式和内部结构日趋合理、完善和创新。这样便导致了单位的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掌握新问题,解决新矛盾,迎接新的挑战,这是摆在各级政工队伍面前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因此做好公路设计单位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从政工队伍建设与提高政治思想工作方法两方面入手。

一、公路设计单位政工队伍建设主要内容

(一)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

提高引领员工思想的能力企业政工队伍要重视所在工作岗位专业知识的学习,做到精益求精,同时,还需要对企业各个方面的专业知识有所了解。俗话说,“外行不能管理内行”,在新的历史时期,企业员工状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青年员工,都是有知识、有理想、有抱负的高素质群体,要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除了熟悉和掌握他们的思想观念、学习、工作、生活和心理动态外,还要对他们所从事的专业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站在他们的角度去帮助他们,真正地解决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和思想上所遇到的难题和实际问题。了解和掌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一些专业知识,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最有力的支撑,只有了解员工的工

(二)掌握科技是适应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

当前,科学技术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深远,对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提出了新的挑战。如果思想政治工作者没有一定

的科技知识,就不能去占领高科技领域这个重要阵地,就不能用新科技把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好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科技素质,提升自身形象和教育效果。当前,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现的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都与缺乏科学技术知识有着密切关系。如果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了解这一领域或某些问题的科技文化知识,就不能从本质上说服其教育对象,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甚至被各种错误言论所迷惑,分不清是非曲直。思想政治工作者由于缺乏有关的科技知识,在做思想工作或写材料的时候闹出笑话的事也时常出现。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科技素质。

二、公路设计单位政治思想工作方法

(一)建立激励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用人机制。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吸引人才,使用人才的规章制度,自始至终都以制度的确定性来开展人才工作。要本着“注重实绩,鼓励竞争,择优选升,赏罚分明”的原则,营造人才成长的良性环境。对不合格的政工干部应进行批评并及时调离岗位,以免影响政工队伍的纯洁性,降低政工队伍形象,挫伤其他政工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建立监督考核机制。

把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量化并纳入考核体系,定期检查和考评,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的落实,也利于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的改进和提高。近两年来,我单位把思想政治工作考核内容融入全段的整体工作之中,纳入部门、个人的考核项目,实行月考核、季度评比,并结合日常考核和集中考核实行分值量化,检查打分,兑现个人、部门考核工资。促进了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开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建立工作机制,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性

一是强化班子建设。要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得到有效开展,就必须在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建立起党政工团相互配合、各职能部门互相联动、上下齐心协力共同抓的思政工作领导体系和协调机制。实行包片、包点、包线责任制管理,把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生产任务完成情况、劳动纪律、安全状况、群众组织活动开展等捆在一起,与各方面工作结合起来。形成思想政治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互相联动、齐抓共管的可喜局面。

科技工作思路篇10

1职工教育的内涵及功能

职工教育是按照企业和职工的发展需要,对职工进行的全面提高职工的思想政治觉悟、科学文化水平和技术业务素质的教育。具体地说就是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文化知识、法律知识和国防教育;对职工进行岗位培训、技术等级培训;对职工进行提高学历层次的教育、技能教育和继续教育。

职工教育的功能包括2个方面:一是生产力功能;二是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的功能。职工教育的生产力功能是通过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提高职工的工作技能,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的功能是提高工人综合素质,根据职工的生产、工作、生活和身心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来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使职工的自我价值与企业发展相统一。这2种功能在职工教育实施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2公路人才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公路人才队伍现状

笔者以所在的广西桂中公路管理局为对象,以图表的形式阐述目前公路行业人才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截至2011年12月的统计数据,广西桂中公路管理局现有在编职工1058人,其中干部351人,工人707人。

2.2公路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数据分析看出,广西桂中公路管理局人才队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与当前公路的发展不相适应。人才队伍结构趋向老龄化,青年人才队伍缺乏,年龄断层比较严重。二是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比例偏低,富有经营管理经验的管理人才和精通业务的专业技术人才数量不足。近2年,广西桂中公路管理局通过公开招聘引进了一批青年大学生,但仍不能满足单位发展的需要。三是人才队伍的结构布局不能适应新的形势,没有形成人才的梯次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要引进高层次、高素质人才,从根本上来说要立足自主培养,大力实施职工教育,发挥职工教育对人才队伍建设的作用。

3公路职工教育在公路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1加强职工教育是提高公路职工素质的有效途径

职工教育具有生产力功能,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使潜在的生产力较快地变成现实的生产力,它能紧密结合生产,按需施教,学以致用,灵活多样,针对性强,投资少,见效快。因此,职工教育是开发智力、培养人才、提高职工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当前是广西继续推进交通优先发展、掀起交通建设高潮的重大机遇期,广西公路交通的大发展,对公路职工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公路职工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不仅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树立市场经济意识、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开拓创新精神和时代公民觉悟意识。而职工教育则是培养和造就一支具有思想政治觉悟,有一定文化水平、管理水平、专业技术水平,能够掌握现代生产劳动、技能技巧,懂得现代管理手段和科学技术的职工队伍的重要手段。公路职工教育的到位与否直接决定着公路职工队伍素质的高低。

3.2加强公路职工教育有利于提高公路行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激烈的国际竞争实质上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的竞争。而决定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综合实力,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公路人才队伍的数量规模、素质结构、技能水平直接关系到公路行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增强,要提高公路行业的竞争力,归根到底要提高公路人才的管理水平和技能水平。但公路人才不能单纯依靠引进,需要依托公路行业立足自主培养,实施终身培训和教育,因此,只有加强对职工理论和技术教育培训,增强职工对现代公路事业发展的认识,提升职工的管理和技术水平,增强创新能力,才能使职工的各项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促进公路行业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促进生产效率和效益的提高,不断提高公路行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3.3加强职工教育是促进公路行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将全面进行,公路部门的人事制度改革、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绩效工资改革,包括收费站计重收费、撤并停止收费等体制机制改革也将进一步深化,使得当前公路行业各种矛盾凸显,不稳定因素增加。通过职工教育,做好职工思想教育工作,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主动为公路事业分忧、替公路事业解难。同时,大力宣传维护稳定的重要性,教育和引导广大职工通过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确保公路职工队伍和社会的稳定。

4加强公路职工教育,促进公路行业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

4.1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公路人才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

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公路事业兴旺发展的一条生命线,要实现公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必须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如今公路部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职工安于现状,缺乏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视野狭隘、目光短浅,缺乏大局观念、开放意识和合作意识;固定思维模式,缺乏改革创新精神等,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提高人才队伍的思想政治水平,用现代科技知识和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提高人才队伍的业务水平,用艰苦复杂环境和多种岗位的实践锻炼提高人才队伍的领导能力,用经常性的思想教育和严格管理监督培养人才队伍的良好作风,引导人才队伍在党性修养、理论素养、战略思维、全局性眼光、改革创新精神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4.2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开放式的科学文化学习和业务培训,提高公路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

从对公路人才队伍现状和问题的分析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队伍存在不同的问题,我们对公路人才队伍的培训教育不能简单地采用“大锅饭”的培训形式,而要根据人才队伍的实际情况实行分层次、分类的培训形式,做到因人施教、因知施教、因岗施教。同时拓宽培训渠道,推进职工教育培训的多元化发展。

(1)公路职工教育培训内容是广泛、多层次的,既要重视公路养、建、管、收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术知识,打牢专业基础;也要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识的学习,坚定信念,站稳立场;又要重视加强现代公路行业各种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等,使其开阔眼界,紧跟形势,胜任本职岗位。同时,还要将文化学习与提高公路职工生产和管理技能相结合,使知识成为全面提升职工素质、能力的倍增器,激发职工内在潜力。

(2)加强职工科学文化学习和业务培训要紧密结合公路人才队伍发展实际,做到因人、因知、因岗施教,更好地发挥职工教育对人才队伍的培训作用,从而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素质。一是针对人才队伍年龄差异,因人施教。公路部门人才队伍年龄结构虽不尽合理,趋向老龄化,但也说明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比较多,可以通过以老带新、以新帮老,搞好传帮带,即引导青年干部向老同志学习公路建、养、管、收各方面知识。老同志向青年干部学习信息化、最新政策法规等知识。二是针对业务素质差异,因知施教。对业务水平较高的,重点促进,成为尖子;对业务水平一般的,重点考核,促成骨干;对业务水平相对较差的,重点帮带,尽快提高。业务水平高的人,既有较强的理论知识,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可以培养这一部分人成为兼职的培训讲师,负责对本系统的专业技能知识培训。三是针对岗位职能差异,因岗施教。在组织干部职工对综合知识学深、学透的基础上,立足岗位实际,结合每个干部职工所处岗位需求,培训相应内容。对领导职务干部,请专家学者讲授前沿知识,学习领导科学,帮助他们及时更新知识,提高领导艺术和理论水平,增强开拓创新意识和科学决策能力;对业务部门的同志,主要开展岗位业务培训,注重实务的学习,尤其是对年轻专业人员,要突出以创新能力为重点,有意识地交任务、压担子,有计划地组织或安排他们到生产经营一线,到关键部位、重要岗位锻炼,使他们在实践中丰富经历、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3)利用现代传媒技术拓宽职工教育渠道。充分利用0a办公系统、桂中公路管理局网站、局机关和各县局网络视频系统、《桂中公路>〉杂志等现代传媒工具,广泛开展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公路交通法律法规教育、“十二五”时期广西公路交通发展规划教育以及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等,不断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新经验,从而提高公路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竞争力。

4.3积极开展公路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公路人才队伍职业道德素质,塑造公路人才队伍新形象

教育的一项重要功能是道德教化,纯净灵魂。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以及职业职责、职业纪律教育对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提高工作纪律性,增强对工作和社会的责任感,提高做好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公路的改革不断深人,社会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公路职工的思想也出现了新的变化,传统的“以班为家,以路为业”的观念变得淡漠。我们必须把提高职工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一是教育广大干部职工从内心热爱和热心于自己从事的岗位,把干好工作当作最快乐的事;二是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忠于职守、认真负责、刻苦勤奋、不懈努力,不断增强工作责任心,忠实履行岗位职责,执行岗位规范,在任何时候都能坚守岗位;三是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对本职工作业务技能熟记于心,对工作精益求精,力求使自己的技能不断提高,使自己的工作成果不断扩张。同时,要善于发现本单位、本部门爱岗敬业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公路行业爱岗敬业的先进典型,以先进典型如全区公路系统“八十佳”即十佳养路工、十佳建设者、十佳管理干部、十佳收费员……桂中公路管理局青年岗位能手等为示范,让职工看到榜样的力量和追求的目标,也让公路行业在塑造职工队伍新形象找到目标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