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作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4:33:56

传统节日作文篇1

传统节日中秋节作文300字范文一今天是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就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日子。

今天,妈妈买了一大袋月饼,做今晚的准备,因为中秋节也就是月饼节。到了晚上,我和我的爸爸、妈妈、姐姐、哥哥一块吃月饼,边吃边观看天上又大又圆的月亮。

可是,有栋房子在我们家前面,月亮在天空中时隐时现。一会儿躲到那栋房后面,一会儿又出现在我们眼前,好像和我们玩捉谜藏一样。我吃着月饼看着月亮,感觉月亮越来越像一个大大的月饼。月亮上嫦娥姐姐好像在说:“小家伙,你太幸福了。”天上的星星好像小孩子一样,眼睛一眨一眨的样子很调皮。我们全家一边吃着月饼,一边说说笑笑。我还给姐姐出了一个谜语,谜语是:“什么鱼怎么放也放不坏。”姐姐说:“金鱼。”我说:“错啦,是木鱼。”我嘿嘿地笑起来,跟着大家都笑了。

我们一家人又开始看月景了,月景是那么美丽,那么好看。今天晚上我直到十一时三十分才睡觉,今晚过得真美呀,我们慢慢地进入了梦乡。

传统节日中秋节作文300字范文二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有中秋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等,我最喜欢的就是中秋节了。

一提起中秋节我就会想起大诗人李白写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写得真是妙不可言!在中秋节这一天,家家都会赏月,在赏月的时候,妈妈对我说:““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牡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节赏月和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与一家人团圆的象征”我看着天上的明月,觉得真像白玉盘啊。吃月饼了!月饼有许多图案,有的是一条龙跃出水面,有的是一朵月季花,还有的是一些人在吃月饼。这些月饼的图案真是各种各样,真有趣啊!

中秋节真是一个习俗多样的节日!

传统节日中秋节作文300字范文三今天,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中秋节!

我过得十分开心!一家人吃了团圆饭和月饼。可惜,我们没看到月亮,她好像跟我们玩捉迷藏,不知躲到哪儿去了,因为天下雨,冷空气来了,我们过了一个特别凉爽的中秋。我虽然没看到月亮,但我也很高兴!

传统节日作文篇2

在西方洋节与中国传统节日相互交融的今天,有的人坚持中国传统节日,而有的人却一心过着洋节,而忘记中国的传统节日。

就以平安夜与圣诞节为例,本来就是西方的一个表示祝福的节日,但却因为商家的炒作和有人媚洋的因素,使得这个节日变得失了本来的意义。西安的一个学校在平安夜组织学生看爱国教育片,也是反对盲目的过西方洋节。还有比如光棍节,情人节,都成了商家牟利而炒作的对象。

每个节日的背后都有一段令人深思的故事,他是一种纪念也是文化,我们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文化传承源远流长。

传统节日作文篇3

清明节作文1

今天是四月四日,学校放清明节假。我回到了家乡和亲人们一起过清明节。

早上的时候,老妈和奶奶早早就起床了,要做许多的事情,到市场买菜、肉,其中有葱、荷兰豆、猪肠子、豆腐、猪肉、猪肚。老妈买完各种东西后,就回家当场和老爸一起杀鸡、炒菜、买鞭炮……做清明扫墓前的准备。老妈叮嘱我们说:饭后不要乱跑,上午准备出发去扫墓。

老妈、老爸、奶奶、二伯、二伯母等一直在做准备工作,从早上忙到中午。差不多11点的时候,我们带着汽水和啤酒,还有鸡鸭、米、水果、鞭炮等供品,带着装满黄草纸,冥币等祭祀品的麻袋就出发了。哥哥是负责扛所有的汽水和啤酒,虽然很重但却坚持扛到目的地,因为老妈相信他的实力。相对来说,我拿的东西是很轻的,但责任重大:一不小心可能引起大爆炸,我拿的是鞭炮。

我们走了很长的一段路,终于到达目的地了,哥哥累的气喘吁吁,而我也累的心脏怦怦直跳。我和哥哥最先到达墓地,后面的一群慢慢才跟上来了。

二伯一上来就二话不说,拿起锄头就把太公的墓碑前后的野草和烂泥清理起来,清理干净后,就叫老爸到附近的泥地里,拿起锄头挖了几块大的泥块。我、哥哥还有表哥一同去搬石块。我们把石块搬到墓前,接着大家把带来的纸钱统统交给二伯,二伯把叠得整整齐齐的纸钱分别放在石碑的东西南北方向,用石头压着。此后,奶奶把盛了两碗干饭用两双筷子插在饭的中央,再在墓碑前摆上各种供品。然后奶奶就拿出一麻袋的黄纸和冥钱,让我们分别把它们搓得均匀。哥哥搓得最搞笑,他使尽力气地搓,像打沙包一样用力地打着,使冥钱都均匀散开而他的拳头的皮搓破了。纸钱搓好以后,表哥就把火点着了,点燃了香烛,纸钱一叠一叠地烧,在烧纸钱的过程中,由于风势很大,使得周围的干草燃起来了,我们赶紧拿起树枝扑打火焰,扑灭火焰后,又锄了一条防火隔离带。接着把还没有烧完的纸钱再烧起来。这时候,天上下起了小雨,表哥说:“糟糕,下雨了。“小姑和老妈却不慌张,她们异口同声地说:“下钱罗,下钱罗,祖宗在保佑我们今年赚大钱了!”。几位表哥们点燃了“浪漫礼花”,随着“呼--啪啪啪”响了三声,那礼炮就像离弓的箭一样,在空中跳舞几圈后爆炸了,显得绚丽多彩。小雨此时也停了,天空又出现了太阳。

我们全体成员在铺了毡子的墓碑前齐齐地跪下来,随着二伯的叫声又跪又拜,我们在默默祝愿祖宗在九泉下安息,祈祷祖宗保佑我们下一代兴旺发达。

最后,我们打开了带来的东西,午饭就在墓前吃,含义是邀请祖宗和我们一起吃饭。我觉得这顿饭很好吃,也觉得清明节扫墓是一件有趣的有意义的事情。

清明节作文2

阳春三月,正是踏春出游的好时光。俗话说的好:“清明前后,点瓜种豆”,说明清明时节,万物更新,春意正浓,油城景象必定给力,不让咱们失望。咱们一家人随着春游的热潮,到各处踏春,油城无处不飞花,清明时节玉柳斜,让我给大家一一道来。

长长的广利河穿过东营,流淌在家门口,没走几步,就来到了第一处景点——新区会展中心公园。一进公园,便有了新发现,公园中出现了不少野餐队伍,有的扛着帐篷,支在地上,往里打气;有的搭起烧烤架烤肉;还有的孩子做游戏,放风筝……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在广利河边,河水在阳光下银光闪闪,微波中荡漾着黄色、绿色、红色……让人心旷神怡。湖面游人荡着小船划来划去;有的孩子乘着皮艇在河中游弋;还有的大人乘着木舟在水中行驶……别有一番景色。河边的岩石十分奇特,有的几块堆砌在一起,仿佛一只大乌龟在岸边休憩;有的长条横条搭成山洞;还有的像老虎下山、猴子捞月。石山上开放不少让人叫不上名的野花,粉红的、深紫色的,和路旁的大柳树、松树相伴,画面更生动了!我小试身手,从一条芦苇小道爬上假山,身边荆棘盘绕,一不留神,碰上荆棘,就有好戏看了:裤子被它勾住,用手去拉,又被小刺划伤,在爬山时,好几次出现这样的险况。不过,当我爬上终点的时候,那种痛苦便无影无踪了。站在山顶,瞭望远方,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展现眼前,美不胜收的清明时节。

咱们又驱车来到了湿地公园,这里虽没有红花绿草,只有一大片光秃秃的沙滩,可在这片沙地上,仍有在野餐、休闲的人群。孩子们比公园中更多了,在沙地上堆地堡、挖河道、捞小鱼……大人们有说有笑、一边听着音乐,一边吃着水果,显得十分惬意。

最终,咱们来到了森林公园,呦!来这里踏春的人们更舒适了,架起遮阳伞,铺上帆布,支起帐篷,摆上收音机……真有一派休闲无事一身轻的景象。清明时节从古至今就有插柳的习俗,正当清明,柳条随风舞动,柳芽、柳絮掉了一地,好像铺了一层美丽的绿色地毯。咱们各折了一根柳条,盘在头上。我还多折了几支,编成了各种形状,套在头上,挂在胸前,圈在腰上。哈哈,柳枝儿给咱们带来不少乐趣。

踏春不误锻炼,最有趣的还是拓展器材了,十米高的木梯、二米高的攀岩峭壁……当我试图往上爬的时候,让人胆战心惊,腿直打颤,从小胆小的我,再加上恐高,经过父母一阵劈头盖脸的“训斥”,可算爬上了一层梯子。嘿,别看我长得胖,可我动作相当迅速,蹭蹭几下,便爬到了杆顶,望着层层森林,心里美滋滋的,要是每周都能来这里玩耍该多好啊。

清明踏春结束了,整个油城让咱们大开眼界,处处美景令游人陶醉。那美丽的春天,正在咱们身边,迎春花先来报到,杏树的白花漫天飞舞,蝴蝶成为春之使者……咱们踏着青草,感受着美好的春天,一年之计在于春,咱们要好好地播种希望。

清明节作文3

清明节是我国一个传统的扫墓祭祖节日,但福州的清明节却有其独特的风俗,每年清明节前后,福州市民家家户户都要去郊外踏青,为祖先扫墓、压纸、培土。扫墓完毕后,必须折松枝带回,插在家门口,向邻人说明本户已履行了扫墓祭祖的责任。福州人扫墓祭祖还要供奉供品,供品并不复杂,只有光饼、豆腐和面点等,但有一供品是绝对少不了的,即福州特制的“菠菠稞”,所以清明节前后,福州家家户户都要做菠菠稞,如今,清明节前后,街上店铺也大量出售菠菠稞。

菠菠稞是用菠菠菜压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稞皮,以豆沙、萝卜丝等做成馅捏制而成的。

清明节是我国一个传统的扫墓祭祖节日,但福州的清明节却有其独特的风俗,每年清明节前后,福州市民家家户户都要去郊外踏青,为祖先扫墓、压纸、培土。扫墓完毕后,必须折松枝带回,插在家门口,向邻人说明本户已履行了扫墓祭祖的责任。

福州人扫墓祭祖还要供奉的供品,供品并不复杂,只有光饼、豆腐和面点等,但有一供品是绝对少不了的,即福州特制的“菠菠稞”,所以清明节前后,福州家家户户都要做菠菠稞,如今,清明节前后,街上店铺也大量出售菠菠稞。

菠菠稞是用菠菠菜压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稞皮,以豆沙、萝卜丝等做成馅捏制而成的,造型比较简单,倒是菠菠菜的青绿色赋予菠菠稞以春天的绿意,扫墓后回家的路上,菠菠稞就成了很好的充饥的点心。

清明节是全国性的一个传统节日,但福州的清明节却有其独特的风俗。每年清明节前后,家家户户都要去郊外踏青,为祖先扫墓、压纸。扫墓,主要为祖先的坟地锄草、培土,有的人还会在坟边种一棵长青松柏或其它树木。扫墓的最后一道程序是压纸,就是在墓头上压一些冥钱纸,表示此墓已由后人祭扫过,或向路人表示:在此安息的前辈后继有人!有闽诗云:“坟前致祭酒三杯,点滴何曾到棺材;地下料应无币厂,只好人间造钱财。”诗句既幽默、诙谐,又道出了福州人为什么称清明扫墓为“压纸”的缘故。

扫墓毕,必须折松枝带回,插在家门口,向人们说明本户已履行了为祖宗祭墓的责任。

扫墓的供品并不复杂,只有光饼、豆腐和面点等,但有一主味是绝对少不了的,即福州特制的“菠菠粿”,也叫“清明粿”。所以清明节前后,福州家家户户都要做菠菠粿,如今,街上[米时]粿店也大量出售菠菠粿。

菠菠粿是用菠菠菜(生长于南方的一种野菜,可食,味甘,性凉,捣烂压成汁成青绿色)压榨成汁,渗入米浆内揉成粿皮,以枣泥、豆沙、萝卜丝等为馅捏制而成的。菠菠粿颜色嫩黄,造型比较简单,倒是菠菠菜的青绿色赋予菠菠粿以春天的绿意。蒸制菠菠粿必须用黄淡果叶衬底,才有一种特殊的香味。扫墓后回家的路上,菠菠粿就是很好的点心。

清明节作文4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伴着淅淅沥沥的细雨来到了。

这天早上,太阳好像太困了,迟迟不肯出来,乌云趁势而来,在天空徘徊不愿离去。在这特殊的日子里,这阴沉沉的天气,令我倍感忧伤。吃过早饭后,我和爸爸带上扫墓用的物品去扫墓。来到奶奶的墓前,我和爸爸的心情跟这天气一样阴沉。爸爸边清扫奶奶的坟墓,边对我说起奶奶生前的事迹。

奶奶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她又是不平凡的,她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我的爷爷是长子,兄弟姐妹共7人,奶奶嫁给爷爷时,最小的弟弟才3岁。那时爷爷家里很穷,兄弟姐妹都挤在四间不大的草房里,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太奶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对奶奶说:“启霞,你和老大已结婚了,家里兄弟姐妹多,我们就把家分了吧!”奶奶听后含着眼泪说:“娘,兄弟姐妹这么多,爸又不在了,只有您一人,我们作为长哥长嫂,无论如何都要等到弟弟妹妹们都成家后再分家吧!”太奶奶听后流下了感激的泪水。奶奶每天起早贪黑地做活,什么能挣钱就做什么,挣到的钱奶奶一分不少地全交给太奶奶补贴家用。奶奶磨过豆腐,卖过蔬菜,养过猪,直到姑姑和爸爸出生后,爷爷又当上了村支书,奶奶不能东奔西走了,便在家里摇“麻绳”挣钱,奶奶每天天还没有亮就开始摇,晚上一直摇到深夜,奶奶的手指被麻绳磨烂了也不舍得停下来治一治。为此奶奶的食指比正常人的食指短小了一大截。那时,奶奶几年都没买过新衣,左邻右舍见了,都夸奶奶善良、贤慧,真是长嫂如母啊!

奶奶有博大的胸怀,她不仅爱小家更爱大家。爸爸说自从爷爷当了村支书,家里的大事小事奶奶从不用爷爷操心,就连爸爸和妈妈的婚礼也是由奶奶一手操办的。有一年,村里有位孤寡老人生病了,没人照顾,爷爷作为一村之长便把老人接回了自己家里,奶奶每天喂她吃喝,给她擦身、洗衣服,这一住就是几年,奶奶从没有一句怨言。自20__年,祖国开展美好乡村建设,为了将苏南村建设更加美好,爷爷比以前更忙了,每天在村里带领乡亲们搞建设,一年四季没有一天假期,为了使乡亲们都能过上好日子,爷爷常常操心到深夜而睡不着觉。奶奶虽然不识字,不能在工作上为爷爷分担,但却给爷爷无微不至的关怀与鼓励。奶奶常说:“一家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了,祖国才会强大。你爷爷带领乡亲们奔小康,我多辛苦点没什么。”爷爷常说,他获得的“安徽省劳动模范”的荣誉有奶奶的一半。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如今奶奶虽然离我而去了,但她的善良,她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她对爷爷工作的支持及对乡亲们的爱永远留在我的心里。我要像奶奶一样纯朴善良、勤奋刻苦,胸怀祖国,争做一名求真向善尚美的好少年。

清明节作文5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由于寒食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因此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伤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特别的日子。

清明节,让人怀念,让人悲叹,令人振奋,这里蕴含着许多先辈们的事迹,可是,他们却入土为安,给人们留下来的却全是怀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一年的清明节到了,你现在在怀念着谁呢?

燕子飞到南方了,可有再飞回来的时候;杨柳枯萎了,可有再发青的时候。可是,我亲爱的爷爷,您一去不复返了。您在冰冷的墓地里已经长眠很久很久了。孙女和您近有咫尺,却又阴阳两隔,千呼万唤也无法和您相见。这怎么会不让您的孙女在怀念中一天天的痛苦,一天天的悲伤,而又惆怅满怀呢。

记忆中的清明节会让我想起,我和爷爷,姐姐的快乐早已荡然无存了。记得在清明节的时候,爷爷经常会陪我和姐姐一起去荡秋千,而且爷爷经常会给我们讲: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做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才改之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能增进健康,而且能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爷的话使我和姐姐感到振奋,因此,从此以后我和姐姐便每天去培养精神。可是,现在没有爷爷的清明节,看见那熟悉的景象,我和姐姐便怀念了起来,便心痛起来。有时,我真的想大声的喊出来,有谁能告诉我,那样爱孙女的爷爷怎么就再也回不来了。

透过蒙蒙的雨丝,我又看见了那很熟悉的小山坡,满山长的都是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朵。是啊,那一棵棵的树,让我感到了无比的亲切。是的,小树就是爷爷带着我和姐姐去小山坡上栽的。由于爷爷说过: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节植树的习惯了。有人还把清明节叫做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到现在。因此,每到清明节人们就会提着一棵棵小树苗去栽。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景物依旧,爷爷却早已不在,画面再次出现,一个小女生和姐姐在前面抬着小树苗欢快地跑着,那个紧随其后的老人不正是自己亲爱的爷爷吗?

传统节日作文篇4

答:要想让学生把传统节日话题作文写精彩,指导时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了解节日,抓准特点

凡事凡物均有特点规律,传统节日亦是如此。所以,首先要指导学生了解不同节日的特点,也就是每个节日的传统习俗、文化。让学生通过咨询、上网、阅读等方式进行了解,比如除夕――年夜饭、放鞭炮;元宵节――吃元宵、闹花灯;清明节――扫墓、吃清明@;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舟;中秋节――赏月、吃月饼……学生对所要写的节日了解得越深入,手头掌握的资料越多,也就越容易写出不同节日的特点,准确表达节日的相关内容、场景、氛围。

二、观察节日,感悟氛围

在了解节日习俗的基础上,还要指导学生细致观察不同节日中的人、事、景、物,品出不同节日不同的味道、不同的氛围:春节――喜庆、吉祥;元宵节――热闹、团圆;清明节――缅怀、激励;重阳节――敬老、感恩……有了氛围,就有了浓浓的“情”,文章就能以“情”为线索串联细腻而美好的节日画面,就容易做到情景交融。

三、参与节日,写出过程

写节日话题作文,要特别注意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所以,必须让学生从留心观察的“旁观者”转换为热心参与的“当局者”。比如亲手包饺子、元宵、粽子;亲自放鞭炮、做花灯;亲身体验看花灯、划龙舟、当拉拉队……写作之前,让学生问问自己:“我快乐吗?我收获了吗?我成长了吗?”进而思考:“我为什么感到快乐?我是怎样得到收获的?”再让他们去追忆自己“参与”时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思一虑,提炼自己从节日中获取的美好、独特的感受,并把这些感受恰当地表达出来。一般来说,学生最有感受的就是自己亲身经历的过程片段,可以让学生在这个片段中对自己的语言、动作、内心想法、感受进行最详尽、最细腻的描写。

四、彰显个性,力求创新

传统节日的作文要写得精彩,还要注意彰显个性,写出学生自己独特之见,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从一般性的材料中发现亮点,提炼中心。比如,针对“一些家长在春节或是清明节给逝去的长辈祭拜”这个素材,可以指导学生先采用“对比看”:以前总是烧些纸钱,现在还多了什么?(“车子”“房子”“电脑”“冰箱”等一应俱全;“钞票”也不一样了,有美元、英镑、欧元、港币、新台币等)接着“对比听”:回忆一下,你的家人在烧这些东西时嘴里会念叨什么?(奶奶会念念有词:“保佑我们孙子好好学习,儿子发财!现在我们生活好了,也要让你们住上别墅,开上轿车,出门旅行坐坐飞机用用美元!”)然后“思情趣”:这些话虽然不“靠谱”,可句句虔诚,满含敬意,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经过这样一番引导,学生对家人烧纸钱供拜时的“与时俱进”“不传统”的情节进行了细致的描述,该文章就显得富有个性,充满情趣。

学生写传统节日话题作文,最常犯的毛病之一是摘抄传统习俗而不知联系实际。一旦将习俗与学生独有的个性情趣融合在一起,文章便会有“质的飞跃”。比如,传说端午节有喝雄黄酒的习俗,以驱赶妖魔,让妖魔现身。曾有个学生写有关端午节的作文时只是一味地摘抄传统习俗――“雄黄酒”的故事,作文干巴生硬。通过课堂评讲启发谈话,我发现这学生属蛇,还得知了他曾有过偷喝酒“现蛇身”的经历,就赶紧调整思路,组织全班学生一起讨论如何把这篇习作写好。经过一番讨论与修改,这学生的新作真是妙趣横生:听奶奶说,要是喝了雄黄酒就能驱走妖魔,我纳闷了:我可是属蛇的,要是喝了这酒像白娘子一样现出蛇身怎么办?要是不喝岂不是承认自己是妖魔?看着妈妈、奶奶在厨房忙碌,犹豫再三的我决定豁出去了。于是,我鼓起勇气,拿起奶奶备在桌上的一杯雄黄酒“咕咚咕咚”一口气喝了下去,然后搬了张凳子坐在卫生间的大镜子前静观“其”变。刚开始,我只觉得自己的肚子一阵灼热,五脏六腑仿佛要烧了一般,我想:坏了坏了,莫非这酒真有魔力?要起作用了?可没等我多想,我又感觉自己面红耳赤了,仿佛一下子烧到脸上,连眼睛都红得发光了,我赶忙大喊:“妈妈,奶奶,我是不是要变成蛇啦……快来啊……”妈妈、奶奶闻声赶来,都傻眼了:“我的天哪,你怎么浑身酒气!”“我的小祖宗,那是全家人喝的量,你怎么全喝了!”没等她们扶住我,“扑通”一声,我已瘫软在地“不省人事”了……据说,头重脚轻的我嘴里还直念叨着:“看到我的蛇尾巴没……看到我的蛇尾巴没……”

传统节日作文篇5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起源于唐朝时期,那时,以赏月为中心。到了清明时期,成为“民俗大节”。

中秋节的地位仅次于春节。中秋节为“花好月圆”之时。人们从天上的月亮想到了人间的团圆。因此,中秋节在古代被称为“团圆节”。人们向往着团团圆圆。团圆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生活中的理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中秋节十分重视亲情的培育与表达,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好作用。

我很喜欢中秋节。每当到了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就要团团圆圆在一起赏月、吃月饼和看《中秋晚会》。今年的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大家说说笑笑,可开心了。那天的月亮虽没有往年的中秋节那么亮。不过,也挺美的。月亮时而像一位害羞的美少女,风哥哥夸她几句,就躲到云层后面,蒙上一层细纱,显得更加娇气,真迷人。时而又像一个调皮的孩子,把脸露出来偷看我们过节呢!我看了,禁不住哈哈大小起来。爸爸听见了,问:“你笑什么呀!”我故意神秘地说“秘密。”

怎么样,听完我的介绍,你对中秋节了解了吗?

传统节日作文篇6

“爆竹声中一岁除,爆竹声中新的一年悄然而至。”2018年我已经成为了一名六年级的小学生,这个寒假妈妈教给了我一项新的本领——包饺子,今年除夕便是我牛刀小试之际,等啊等,我家的包饺子时间终于到了。

一大早,妈妈买了包饺子用的肉馅、虾仁、蔬菜等作料准备饺子馅,只见她洗净葱、姜、芹菜和大白菜,切碎了放在肉馅中,只见晶莹剔透的肉馅中搭配着黄色,黑色,绿色,好似花丛中盛开的娇艳花朵。做好了饺子馅,爸爸、妈妈围坐在圆桌前,准备开始包了。饺子是我最喜欢的食物,于是我站在旁边观看,只见爸爸很熟练地拿起擀面杖,左右手配合着,几下一个饺子皮就擀好了,妈妈开始包饺子,看到妈妈熟练而简单的动作,以及一个个漂亮的饺子,我跃跃欲试,赶紧拿起一张饺子皮,用筷子夹了一堆馅放在上面,对折了一下,两手一捏,满以为一个饺子包成了,但怎么也合不拢,肉馅像个顽皮的孩子老往外钻,由于用力过猛,皮破了,唉,只好重来。这次我拿起饺子皮,放好馅,对折,可是我捏左边,右边的肉跑了出来,我捏右边,左边的肉又伸出头来,这头刚捏好另一头就漏馅了,似乎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谁知我硬得把馅塞进去,饺子皮两边一捏,这下馅直接从饺子皮底部捅了个“窟窿”逃了出来。我恍然大悟,原来包饺子馅是一点也多不得的!我又急忙拿起一张饺子皮,这次我双手并进,从饺子皮两边给它“缝合”,馅便憋屈地往中间挤去,一下子好像蓄势的火山,馅儿将要喷涌出来一般,没想到这次饺子皮从中间全裂开了,肉馅里的水流在我手上满手黏糊糊的,“脏死了!”,我赶紧又拿起一张皮贴在裂口,可封口处却裂开了,我又拿起一张皮补在封口处,这样一个得了肥胖症的“手术患者”就诞生了。原来包饺子看似简单,其实做起来很难,我有点无奈,有了放弃的念头。

爸爸一边擀着皮,一边问我:“你知道每年三十为什么吃饺子吗?”我被问得瞠目结舌,爸爸又接着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已经有上千年了,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之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呀!没想到一个饺子还有这么多的寓意了!这更增加了我学包饺子的决心。这时妈妈也亲切地对我说:“做什么事都不要灰心,我来告诉你诀窍:包饺子时肉也不要太多,捏的时候不要太用力!你看看我怎样包的。”说完妈妈熟练地给我做了示范,看着妈妈折得那么聚精会神,我想:原来无论做什么事都不容易,都要认真啊!于是我决定沉下心来,跟着妈妈一步一步地学包饺子。我用筷子挑起适量的馅,放在饺子皮中间,将皮对折,按实中间一小块,将它立在手心里,将两边没有合上的部分捏紧、压实。虽然包得很慢,但是终于包出了几个像模像样的饺子。妈妈说:“我包的饺子像一个个威风凛凛的将军,而你包的像几个残兵败将,但不要紧,继续努力,熟能生巧!”我受到了妈妈的鼓舞,信心百倍地和妈妈包起来。渐渐地,我包的饺子越来越好看,包得越来越快。

传统节日作文篇7

2、中国的祭祀文化是祀神供祖的仪式,需要备办相应的贡品,然后再对道、德、天、地、神、佛、先烈、祖先行礼、献祭,表示崇敬、感恩、缅怀、酬谢,并祈求保佑,具备系统的礼仪形式与行为要求。

心中的礼德,分为礼仪与礼德两部分,现代人只讲外在的礼仪,而很少型之于内,把心里面的礼德真正培养出来,这是目前教育当中最缺失的部分。虽然名之为所谓“德育”,却而只知道育于表,打造外在的形式,并不知道怎样去育于内,不知道如何真正触动心灵,使心灵产生变化。

3、古代文化所诞生的礼仪,实际上是为了通过外在形式来反馈到心内,使心里面产生礼德能量的变化。所以,我们对于祭祀文化所表述的内涵,要提到一定的高度来认识,明白祭祀不是单一的形式表现,而重点是要表述崇敬、感恩、缅怀、酬谢之意。

4、现在每到清明节,很多子女都会到父母或祖先的坟上去转一圈,但由于并没有把身心融入到祭祀文化的精神框架里去,没有真正在坟前表述出对先人的崇敬,所以只是一种盲目的信,的确是有点迷信的色彩。

我们是否能够真正静静地站在坟头前默思几分钟,感念一番:“我的身体来源于你们,你们生养了我,但是我这一生忙于生活,忙于生存,对你们甚少关怀,对不起你们。”

传统节日作文篇8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失落原因解决对策

中国传统节日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一系列节日,它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长期以来不仅以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的形式展示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而且以达观向上、蓬勃热情的文化内涵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理想、智慧与伦理道德的追求与向往,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情感传承的重要载体[1]。然而,种种因素导致人们对传统节日文化意识日渐淡漠,传统节日文化的失落现象日渐凸显。

一、传统节日文化失落的现状

虽然中国传统节日众多,但现在一些年轻人只知道像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常提到的传统节日,对于像上巳节、中元节等传统节日闻所未闻,其中所赋予的精神内涵就更不知晓了。许多传统的中国节日文化只剩下了吃穿文化,把传统节日演变成了“饮食节”“狂欢节”,春节吃水饺、中秋尝月饼、端午食粽子,仅仅把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停滞在“器物”层面,单一、片面地了解传统节日的作用,其精神品质却难以得到发扬。相反,西方节日却成了越来越多都市年轻人轻松、快乐的理由,张扬自我的个性需求和日益高涨的消费热情使他们不再深究洋节的宗教背景和传统意义而热衷于过西方的节日。

笔者曾对自己所在的大学进行了简单的问卷调查。问卷围绕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来源、习俗等内容的了解程度等问题展开。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普遍较低。对于传统节日的名称,75%的大学生不能说出我国主要传统节日的名称,甚至有的连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四大中国传统节日也说不清,还有不少人混淆了中国传统节日和法定节的概念,把国庆节、儿童节、劳动节、建军节、妇女节等列入中国传统节日,同时也有部分混淆了中国传统节日和“洋节”的概念,把圣诞节、情人节等也列入中国传统节日。对于每个传统节日的时间,部分大学生不甚明确,以小年时间为例,选择腊月二十三的只占60%,而对于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中秋节的时间,甚至有20%的学生不知道是农历八月十五。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绝大多数人却能准确说出圣诞节、愚人节等西方节日的具体时间。对于中国各个传统节日的来源,以端午节和七夕节为例,50%的学生不知道端午节与屈原有关,55%的学生不知道七夕节与牛郎织女有关。对于中国各个传统节日的习俗,还是以中秋节为例,选择中秋节吃月饼、赏月习俗的只占50%。显而易见,中国传统节日在现代社会特别是青少年群体中的失落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二、传统节日文化失落的原因

造成传统节日文化失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体说来,是来自于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

从政策层面来说,近代以来,对传统文化的革命式态度加上西方文明的冲击,让传统节日只剩下一些美食等形式上的东西,这是导致传统节日深受冷落的根源所在。中国传统节日的失落和西方节日的强盛并不是现在才开始的,自鸦片战争就开始了演变历程。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开始在中国传播,并逐渐在各个层面影响中国,包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精神信仰、风俗习惯等,中国近代节日的演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了。特别是民国时期使用公历,同时废除旧历和禁过旧历年,无疑削弱了春节等传统节日在国家政治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在“”运动中,有些传统节日及习俗又因为被认为是封建迷信而被边缘化、被淡化,直到2007年,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才和春节一样被列入法定节假日,这就没有为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提供时间上的保证。现在几大传统节日有了休假安排,仍处在起步阶段,没有养成社会习惯。与此相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都市化进程的发展,西方的洋节随之渗入了现代都市生活中,导致传统节日文化式微。

从环境层面来说,营造传统节日文化氛围的社会环境欠缺或多或少导致了传统节日文化的失落。为了谋求利润的商家对西方节日进行大肆渲染炒作以营造节日氛围,如每年情人节到来之前各大商家就会推出“情人节套餐”,而巧克力、玫瑰花更是畅销之至,传统七夕节的节日热闹程度却远远不及西方情人节。年轻人是张扬时尚的群体,对于经过商家媒体渲染之后的西方节日更是格外感兴趣。此外,新闻媒体是营造社会氛围的主力军,西方节日被新闻媒体、娱乐刊物美化宣传,而对于传统节日却不太关注,无意间也在社会上起到了负面作用。

从学校来说,由于种种原因,传统文化节日文化熏陶教育在学校教育里是有所缺失的。现在各级学校无论是从教育理念上,还是课程设置上,有关传统文化教育的科目和内容都较为缺乏,学校教材上很少介绍传统民俗、传统节日等方面的内容,直接导致青少年对传统节日文化缺乏必要的认知,使青少年Υ统节日的历史丰富内容和悠久的渊源,以及相关的庆祝活动都不甚了解,进而对这些节日的情感渐渐淡漠,传统节日离今天青少年的生活越来越远。这种现象如果任其发展而不加以引导,显然不利于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如何重新让人们爱上传统节日,使传统节日文化在当今社会中得到新生,成为摆在全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

三、传统节日文化失落的解决对策

传统节日作文篇9

【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认知度;大学生;问卷分析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文化的相互激荡和国内社会生活日益多样化,国外节日随着“全球化”的潮流泛滥中国高校。大学生作为时代潮流的引领人,时尚的西方节日成为他们的首选,据在校园里的初步了解,很多同学对一些中国传统节日了解并不多,中国年轻一代逐渐习惯西方文化却慢慢忽视和遗忘中国传统文化。

南昌航空大学大学生中国传统节日认知度调查课题组,在校团委信息中心、中国节协会帮助下,于2009年10月随机对全校550名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认知度进行了综合调查。问卷围绕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态度、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参加意愿和方式、对传统节日发展现状的了解、对传统节日推广传承的看法以及西方节日受欢迎的原因,共涉及了六个调查系列,16个题目,50个选项。共发出550份,收回535份,可用问卷500份。其中,文科生填答146份,理科生填答354份;男生359人,女生141人

一、大学生对传统节日认知现状

1.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普遍较低。在调查中,只有42%学生认为传统节日有意义,说得出一些节日的内涵;21%学生对传统节日比较淡漠,谈不出节日习俗,甚至说不上几个节日名称;37%的学生对传统节日当作常识了解,但对节日本身的意义已经失去评判。另外,32%的团委、学生会举办此类活动,但参与此类活动的学生不到10%。

2.大学生地域差异影响传统节日认知度差异。出生在北京、上海等政治经济中心地区的学生,更加注重次生性的节日文化,如妇女节、青年节等随着革命运动产生的节日;出生在西部省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更加注重原生性的节日文化,土生土长的地区性节日氛围比全国普遍性的节日更加浓厚;出生在城市的学生,其思想紧跟经济工业化发展的时代潮流,对根植于农业生产的传统节日较为漠视;出生于农村的学生,其生活方式仍然保留大部分的传统劳作业,对传统节日有着天然的亲近与认同。

3.大学生思想西化的程度急剧加深。好莱坞大片的强势输入,情人节的浪漫入侵,每每西方节日将临,商家使出浑身解数吹捧,大学生在强烈的好奇心下趋之若鹜。对中国传统节日则反映平平,除了中秋节会互赠月饼,再无其他深意和方式。调查显示:72%的大学生喜欢洋节日,是出于娱乐和心情放松的需求,中国传统节日赋予了过多的价值深意而又缺乏现实感,让人过得很累。

二、传统节日衰落成因分析

1.对待传统节日的极端行为仍然存在。出于消防安全和防止噪音污染的需要,很多大中城市禁放烟花爆竹,小城市和城镇限放烟花爆竹。江西某市有午夜0点乔迁新居的传统,由于半夜三更燃放烟花爆竹扰民,近日,市政府出台新规禁放。类似这种做法,虽保证了社会治安稳定,传统节日礼仪和风俗传承出现断层,传到我们手中的文化也仅存一些形式上的东西,更多的是遥远的传说。

2.对传统节日缺乏必要的制度安排。以前反映最大的就是政府没有为传统节日安排休假制度,没有为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提供时间上的保证。现在几大传统节日有了休假安排,仍处在起步阶段,没有形成社会习惯。

3.对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我国传统节日大多数人只是停留在“吃”字上面,其它内容已被遗忘。这次调查显示:关于端午节,只知道吃粽子而不知纪念屈原的占了被调查者的45%;关于中秋节,只知道要吃月饼而不知合家团圆意义的占了被调查者的30%。

4.对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和引导缺乏。传统节日的保护和利用是一项不容易出政绩并且需要长期进行的系统工程,这就使其很难进入地方政府的议事日程。学校教材上很少介绍传统民俗、传统节日等方面的内容,直接导致青年一代对传统节日缺乏必要的认知。

三、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启示反思

当前,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淡化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一点近几年来引起学界、政府部门、新闻媒体等多方人士的高度关注,纷纷为如何保护与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展开讨论,献计献策。应该从大众教育、符号表达和参与模式三个方面思考传统节日文化的生存发展。

1.重视大众教育。本次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大学生只能说出3至7个传统节日,不少人竟然把劳动节、三八妇女节等政治性节日归列其中,97%的学生不知道下元节是什么节日。传统节日源于群众生产生活而发展于群众生产生活,人民群众是中国传统节日历史和文化内涵的承载者,必须要在大众中普及传统文化知识,肩负这一责任的首先是学校教育。从小学到大学阶段都应该有传统节日民俗必修或选修课程,只有进入国民学习生涯才能系统地认知传统节日。与教育相配合的是,家庭、社会在传统节日传承的实践,将学校教育的知识与家庭美食、社会活动的实体形式结合起来。就大学生而言,学校在鼓励学生参与和观赏活动的同时,也要引导和组织他们对传统节日进行辩论和思考。各类组织、社团可以给学生组织一些讨论会、故事会、征文比赛等主题明确轻松活动。

2.重视符号化表达。外来节日强烈冲击中国的传统节日,原因固然很多,符号标识的作用必不可少。西方节日的精神信仰和意义追求依赖符号形式来表达,如圣诞节之圣诞老人,情人节之玫瑰花。比较而言,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不许燃放爆竹,元宵没有如昼花灯,端午缺少龙舟竞渡,中秋少有齐家赏月。我们的情感传递、信仰表达都通过符号来完成,如过年吃饺子――“平平安安”,元宵吃汤圆――“团团圆圆”等。只有文化符号得以保留,文化内涵才得到显现和支撑,否则中国传统节日精神将在失去物质骨肉下变得虚无飘渺。

3.重视参与方式转换。中国传统节日源于农业社会,以及基于与此相应的血缘关系。现在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思想开放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客观上造成血缘、地缘、业缘相互分离,一家人分居两地,工作地点远离住处,业务关系由亲属转向同行。除了每年春节前夕有大规模的返乡人潮回家团聚,其他节日已经没有如此场景,即使回家方便时间足够。

在物质利益追逐中,人们不会为过节浪费机会成本,只好用吃来代替节日活动。大节大吃,小节小吃,吃成了不牺牲其他利益而又愉快过节的有效表达,在吃的参与方式下,延续传统节日要靠商业推动,各地传统节日饮食的推出,几乎都与商界运作有关。

参考文献

[1]冉昆玉,董金权.传统节日文化生存发展策略.青海民族研究.2009(4)

[2]苑利,顾军.传统节日遗产保护的价值和原则.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1)

[3]刘魁立,萧放,张勃,刘晓峰,周星.传统节日与当代社会.民间文化论坛.2005(3)

[4]颜勇,雷秀武.贵州民族文化传统节日综论.贵州民族研究.2007(6)

[5]凌敏朴.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路径探讨.前沿.2008(8)

传统节日作文篇10

1.1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传统节日具有民族性、历史性、周期性、参与性等特点,这些特点都有利于增强大学生们的民族认同感。首先,中国传统节日从形式和内涵上区别于其他国家及地区的节日,它跨越阶层和地域,让来自不同省份、具有不同民族的大学生都能有“一家人”的感受。其次,传统节日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它能让大学生追溯祖先曾经经历的事件、分享他们的感受,在潜移默化中加强了情感上的共鸣。再次,传统节日具有周期性,它们能年复一年的加强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感知。最后,传统节日需要大学生们的广泛参与,集体参与能形成一种群体驱动力让大学生们形成过节的惯性,从而增强他们的认同感。

1.2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传统节日文化有丰富的内涵,思政工作者可以取其精华,把传统节日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契机。我国传统节日包含了爱国主义、尊老爱幼、尊重自然、团结和谐等理念,这些理念所代表的价值取向正是这个时代青年应有的道德品质。比如,端午节所蕴含的历史典故可以让大学生们感受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操、重阳节作为敬老爱老的节日能够引导大学生孝顺父母、尊敬师长。

1.3缓解大学生的压力,调节大学生的心理状态

大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上难免会遇到来自学习、人际、工作各方面的压力,正处于青春期晚期的他们情绪较为敏感、容易被不良情绪左右,因此心理上的减压和疏导就显得极为重要。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注重团聚和和谐,节日氛围温馨而祥和,这种氛围能让大学生敞开心扉、广交朋友。另外,大学生们通过参与有趣、有意义节日活动,能够舒缓身心、调整心理状态。

2当前高校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其成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其他国家或者民族的文化从未像今天这样深远的影响着我国。相比之下,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影响已经日渐减少,许多节日的内涵衰退。在这种背景下,虽然有一些高校的思政工作者意识到了加强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必要性,但是,从实际成果看,这项教育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个现状既有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也有高校思政工作宣传引导不到位所致。

2.1西方节日吸引了大学生的注意力

西方节日已经日渐被大学生们所了解并接受,大学生觉得西方节日洋气、浪漫、趣味性强,因此他们也热衷于参与西方节日。2014年底,上海外滩跨年夜现场拥挤的人流就足以显示出西方节日对年轻人的吸引力。除了西方节日契合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外,商业炒作和媒体宣传也是西方节日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

2.2高校在传统节日文化教育上的缺失

当前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主要源于幼时的家庭教育,他们很少能在高校里感受到传统节日文化的熏陶。这首先表现在高校在课程上很少或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另外,高校开展的实践活动大多与专业相关,即使有传统节日的主题活动也只是流于表面、缺乏内涵,学生们无法从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再次,部分高校对开展德育工作不够重视,过分关注就业率、升学率等指标,忽视了对大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3高校加强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途径

3.1丰富传统节日内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节日的内涵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年轻人的需求,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实际,根据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赋予传统节日新的内涵。比如,端午节可以举办一些爱国历史人物的讲坛,对大学生进行英雄主义教育;七夕节可以对大学生进行恋爱心理教育,指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择偶观、价值观;重阳节可以组织经验丰富的教师教育大学生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另外,丰富传统节日的内涵必须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了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始终,摒弃传统节日文化中落后、愚昧的部分,发扬其进步、和谐的文化内涵。

3.2举办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活动

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是加强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把感受到的理念内化于心。首先,传统节日活动要凸显大学生的主体性。现在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对单向灌输式教育十分反感。在活动过程中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被激发,从而真正的吸引住大学生。其次,活动形式必须具有创新性和参与性。一个形式新颖的活动能激发大学生的认同和欣赏,并最终让大学生对活动留下深刻印象。而提高活动的参与性能使大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彰显,大学生会感觉到和传统节日拉近了距离。最后,传统节日文化的开展应注意广泛性和安全性相结合。活动场地有限的情况下应该控制人流量,提前做好应急工作预警。主要活动有:

(1)举办传统文化节日名家学者系列讲座。在各部门协商并推荐人选的基础上,邀请一批省内外知名传统文化节日学者、名家大师,到高校作国学经典、文学艺术、文明礼仪等系列专题讲座。

(2)建立传统文化节日名家学者专家库。各部门联合推荐并筛选一批传统文化节日名家,组建我省传统文化节日名家学者专家库,并及时推荐给各高校。列入专家库名单的专家主要承担到高校举办专题讲座、向大学生推荐经典名著阅读书目等任务。

(3)设立传统文化节日大讲堂。各高校要依托现有资源,普遍设立传统文化节日大讲堂,经常性地邀请知名学者、传统文化节日名家到学校开讲座、作报告,定期举办活动,形成长效机制。(4)活跃大学生社团活动。鼓励各高校学生社团经常开展小型化和学生自主化的传统文化节日活动,推动以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为重点的校园传统文化节日建设,融入并渗透到大学生校园学习、生活中。

3.3加强网络对传统节日活动的宣传

传统节日活动在宣传上应该利用网络和各种新媒体。网络具有受众广、传播快、吸引力强等特点,如果高校思政工作者不利用网络,它就会为其他文化、其他思想所服务。因此,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在网络阵地上立足并扩大影响。具体来说,思政工作者可以在学校的网页上开设节日文化专栏、也可以利用QQ、微信、微博等开展微小说征集或者照片征集、同时可以制作画面精美、内涵丰富的短片或者游戏,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在当前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只有充分利用网络开展活动宣传才能把活动的影响最大化。

3.4走近经典

引导大学生阅读经典、品鉴经典,通过开展经典名著导读、高雅艺术展演、非物质传统文化节日遗产进校园等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增强大学生汲取人类优秀传统文化节日遗产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传统文化节日的责任感、使命感,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陶冶高尚道德情操,培养深厚的家国情怀,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主要活动有:

(1)开展“我们的节日——中华优秀传统传统文化节日”主题活动。以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中华传统节日为契机,设立不同主题开展活动。各高校都要开设中华优秀传统传统文化节日相关的选修课,不断拓宽选修课覆盖面,体现“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等教育内容。把优秀民俗传统文化节日和乡土艺术引入高校,邀请非物质传统文化节日遗产传承人进校园、进课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传统文化节日的传承和弘扬。鼓励高校开展“两岸名家话经典”等活动,促进两岸大学生传统文化节日交流。

(2)建设校园传统文化节日经典资源库。组织专家每年推荐一批有代表性的高校校园传统文化节日优秀成果、经典诗文、经典剧目等,建设我省高校校园传统文化节日经典资源库,通过教育电视台、网络社区以及手机客户端等多种媒体进行宣传和展示,丰富大学生的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