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言人发言稿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4:48:23

新闻发言人发言稿篇1

过去一直在小平台***工作,自从去年加入大平台后,更大的平台带来了全新的改变,也获得了全新的机会,个人更是收获了成绩和荣誉。我也将把新的岗位当做新的起点,努力工作,积极进取,争取不辜负大家的信任。在这里,我做一个表态,我希望自己做到:

1、政治过硬

在思想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突出“两个维护”,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真正把政治方向、政治要求体现到所从事的业务工作中去。

2、业务过硬

按照“四力”的要求着力提升业务本领,不仅是自己,要带领团队年轻人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打牢专业功底,加快知识更新,掌握好“看家本领”。鼓励身边的年轻人增强创新意识,大胆进行业务探索,创新表达方式,力争让我们的作品能够满足人民期待、经得住时代考验;让我们的作品更好地体察世情、国情、党情、民情,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3、搞好团结,当好副职

新闻发言人发言稿篇2

为进一步规范政府新闻宣传工作,推进政务公开,特制定本制度。

一、新闻的内容

(一)重大事项宣传、落实、督查情况;

(二)当前的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

(三)针对公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及时表明立场和公布采取的措施;

(四)决定的其他需要对外的重大事项。

二、新闻发言人

(一)新闻发言人由县政府确定;

(二)新闻发言人按照确定的新闻内容,向媒体通报可公开传播的信息,审阅和送审新闻稿件,协调安排记者现场或会后采访、追踪中外媒体报道情况和社会舆论的反应;

(三)新闻发言人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按新闻制度规定的程序办事,遵守新闻纪律。

遇重大问题、敏感问题要及时请示。

三、新闻的形式

(一)新闻会、新闻通气会。

由办公室组织召集,由新闻人进行新闻。

(二)新闻通报。

以单位名义撰写新闻通稿,通过各类媒体公开发表。

四、新闻的时间

(一)有重大事项经批准随时召开;

(二)遇重大或者突发事件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审批后以最快速度随时。

五、新闻主题及审批程序

(一)根据工作特点和需要,提出主题;

(二)新闻发言人根据工作需要,提出建议主题,提出建议主题,经队领导审定;

六、新闻稿的形成及审批程序

(一)综合性新闻稿,由办公室起草。

(二)专题性新闻稿,由牵头部门或新闻发言人起草。

(三)以部门为主的新闻稿,由该部门起草。

(四)内容与党委部门有关联的新闻稿,送党委部门会审。

七、新闻采集工作机制

(一)新闻的选题与采集工作,由办公室负责;

(二)各股室要建立健全新闻信息报送机制,使新闻信息采集工作制度化;

(三)重大事项及突发性重大事件的信息采集与报送,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及时报告;

八、工作要求

(一)规范新闻主体。

重大突发事件的新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

新闻发言人发言稿篇3

【关键词】新闻写作误区对策

通讯员一般指为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提供新闻信息和稿件的非专业新闻写作者。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大多定期编发企业报、内刊或者创办企业网站。这些内部媒体编发的新闻报道,把企业的发展动态,及时、快速地反映出来,使广大员工及社会人士了解企业工作开展情况,同时提升企业的知名度、认可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大多数企业通讯员是企业普通员工,在完成本岗位工作之余积极挖掘企业新闻事实进行新闻写作。由于这些员工个人文化素质的差异,且新闻写作理论的专业培训的缺失,在对新闻写作的认识和行为上容易走入一些误区。如何厘清企业通讯员写作中的误区和问题,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和从事新闻写作,成为合格的通讯员?这是企业宣传部门需要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通讯员新闻写作误区分析

写稿投稿忽视媒体的导向和需求。一些企业通讯员大多担当着其它岗位工作,忙于生产经营等业务,把新闻写作当作副业对待,投入新闻写作的时间和精力相对不足。这些员工平时读报、上网等多凭兴趣而为,对报纸等媒体的导向和需求并不十分关注,写稿缺乏主动适应媒体需求的针对性,写稿投稿无的放矢,结果是盲目性大,中稿率低。其实,企业通讯员对各种信息的快速反应能力的具体体现,就是顺应时政需要、针对媒体的口味,及时、准确地开展新闻报道。当然,这需要通讯员勤奋学习,了解上级新精神,同时要开阔视野,在时刻关注本单位各种信息的同时,又必须把一部分注意力转移到报刊媒体上来,把握好媒体的导向和需求,寻找本单位工作开展情况与报刊等媒体宣传需求的契合点,做到有的放矢地写稿投稿,以提高命中率。

写稿投稿忽视从常规事件中找新闻。企业通讯员应该如何在看似司空见惯的工作生活中发现新闻呢?一句话:做有心人,关注身边的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一个事件发生以后,我们先要根据自己的新闻敏感作出新闻价值判断,对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就要及时进行深入采访,掌握大量的资料,发现新闻亮点,选择新闻角度,认真构思,撰写新闻稿。最关键的是要养成多观察的好习惯,不要等待事件明了后再去报道,其实有些事件已经在生活工作中存在,要靠我们去发掘。而一些企业通讯员在新闻写作实战中往往对此认识不足,不是积极去发掘、去发现,而是习惯于等、靠、要。

写稿投稿忽视新闻报道的写作特点。一些企业通讯员由于缺乏新闻理论基础知识,特别是那些初学写作的员工,通常连新闻六要素都不知道,新闻稿写得像流水账,编辑将大段无用的描述删除后,竟发现不知其写的事件是什么。另外,新闻语言的“宜”与“忌”不清楚,新闻语言宜准确、简洁、鲜明、生动;忌含糊、矫饰、堆砌、混乱、空洞、语病。这些新闻报道的基本特点要求企业通讯员要重视新闻的理论和实务学习。

写稿投稿忽视与媒体编辑高效沟通。写作水平的提高,在于加强学习多写多练。作为企业通讯员首先要在多写稿、多投稿,虚心学习,勤奋思考,提高自身写作水平上下功夫。但是,不能忽视的是,报刊的编辑、记者都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丰富的新闻写作经验。多与他们沟通,多听他们的意见,可快速提高业务水平。通过编辑、记者老师的指点和建议,可以快速知晓自己所投稿件的不足,迅速提高写作水平。而一些企业通讯员却碍于面子,平时投了稿子,既不给编辑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更别说亲自登门求教了,许多和编辑、记者老师探讨新闻写作、虚心求教以提高自己写作能力的好机会就这样白白地断送了。

避免误区

要增强新闻写作的有效性

掌握媒体导向和需求,提高投稿的命中率。首先,企业通讯员要通过日常研读报纸等媒体,掌握特定媒体对重点新闻内容编发的时段规律,有了对媒体导向和需求的明确认识,结合对本企业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大活动的进展和完成情况等,有针对性地撰写新闻稿。比如年初中国石化集团、中原油田年度工作会议陆续召开,那么,每年第一季度《中国石化报》、《中原石油报》的宣传重点就是围绕各企业学习贯彻工作会议精神进行安排的。此时,企业通讯员既可以写消息、通讯,也可以写一些亮点做法及短评。其次,企业通讯员还要了解媒体栏目设置,研究报纸等媒体的排版规律,着重思考本企业的优势,具体到所投稿件针对哪一版哪一栏目。有了这样的思考后,企业信息的主次、轻重就容易划分,有利于通讯员把握信息的轻重缓急,工作做到松驰有度,投稿上做到有的放矢。以《中国石化报》为例,每周一报刊都会有一期“油气周刊”,显然,油气生产新闻最佳的投稿时间是周日下午或周一早上。新闻故事,要投到该报的“走近一线”栏目;言论性文章,要投到“石化语丝”或“经济走笔”栏目。此外,《中国石化报》是日报,《中原石油报》不是。对于《中原石油报》,生产报道、党建政工类通讯、安全言论等要发给哪一版,投往哪个信箱都是有章可循的。

主动深入一线采访,让新闻报道生动鲜活。“写稿要注意采访环节。七分采,三分写。”这句话,道出了采访的重要性。当企业通讯员对所要写的信息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的时候,是很难写出生动、鲜活的文章的。通讯员不深入采访就不能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一旦在信息处理上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之感,在行动上必将是胆怯萎缩、放不开手脚的,抱着这种心理撰写新闻,多半是生硬、毫无生机的。“创作要打动人,先打动自己。”要让新闻具有灵性,作者自己首先要有灵性,而深入采访,正是使通讯员快速被感染和产生新闻灵性的捷径之一。以中原油田采油二厂优秀通讯员郭焕玲发表在2009年1月22日《中国石化报》上的《青年突击队节前“网络畅通行”》为例,春节前夕,该厂信息中心网络维护室的5名职工作为青年突击队成员到生产一线开展服务活动这件事,作者当时没有跟踪现场,因此并不了解工作情况。而她事后通过认真采访当事人,才撰写了这篇成功的新闻稿。

建立电子信息传递渠道,提高高效沟通能力。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传递方式越来越丰富多样、方便快捷,企业通讯员必须与时俱进,加强计算机应用知识学习,掌握必要技能,建立电子信息传递渠道,多写稿、多投稿、勤沟通,通过和编辑、记者老师心贴心、无障碍的交流,提高新闻写作水平和稿件命中率。在这方面,中原油田采油二厂宣传科要求通讯员要做到两点:一是将油田重点考核的两大报刊《中国石化报》、《中原石油报》的电子版网页地址,从网络上搜索到并保存,做到“当天报刊当天查看”。这很重要,看似简单的一个“小动作”,却能大大提升文章撰写的针对性。同时,新闻写作的指导性和方向性也可以在此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加强。二是利用现代通讯工具――飞秋,将中原石油报的网段加入,做到与报社编辑、记者及时联络。利用网络搭建了信息沟通无障碍桥梁,能够使通讯员及时、准确地掌握媒体宣传要点等有益的信息。

避免误区

提升新闻写作质量

言之有物。“物”是事实,新闻写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中原油田采油二厂通讯员在2011年初“回顾五年看变化、展望未来增信心”系列新闻报道中,用大量翔实的数据,关键性的大事件,亲历者的采访,让职工切身感受到企业五年来的发展变化,通过寓观点于新闻事实之中,让广大干部职工体会到作为一名建设者的自豪。实践也证明,事实的说服力远比空洞的说教要大得多。

言之有理。“理”是道理,新闻写作要经得起推敲。新闻写作是以观点和事实去影响接受者,应该力戒片面性和绝对化的报道,避免把个别事实当作普遍现象来报道。坚持用辩证思维来选择新闻写作的切入点,使新闻站得住脚。特别是在先进典型宣传中注重从小细节反映人物的精神风貌,让人可信、可敬、可学,中石化镇海炼化公司通讯员发表在2011年3月29日《中国石化报》上的《李斌红:从“打下手”到一流专家》这篇典型报道改变以往模式化的宣传,突出了新闻细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言之有情。情是“深度”,有深度才会有力度。老一辈著名的新闻工作者穆青同志有一句名言:“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才有思想,才有力量,才有主题,才有文章。”企业通讯员身在基层,更有优势聚焦一线,及时捕捉新闻线索,进行深入采访。在采写稿件中多用职工的原话,少说空话、套话,让职工看得懂、喜欢看。比如中石化镇海炼化公司通讯员发表在2011年4月11日《中国石化报》上的《打造“家”文化凝心筑堡垒》,这篇新闻稿写得有深度、有力度,使公司关爱职工、职工感恩公司的情感跃然纸上。这样的报道,很显然是深入群众认真采写的结晶。

作为企业普通职工的企业通讯员积极开展新闻写作,有助于在员工队伍中强化正确的舆论导向,在企业内落实民主管理,在社会上树立企业良好形象。厘清企业通讯员写作中的误区,能够使他们对新闻写作的知识和技能拥有正确的认识,写稿投稿事半功倍,在实践中快速成长起来,写出更多更好的具有高度新闻价值的好作品,提高宣传效果,内鼓士气、外树形象,只有这样,企业新闻宣传工作才能在企业科学发展的进程中切实发挥强有力的保障作用。

新闻发言人发言稿篇4

广播新闻编辑在选稿与修改稿件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准确选择新闻稿件。广播新闻编辑的重要职责是,每天要综合处理来自本台以及其他渠道的稿件,针对这些观点各异、角度多变、质量参差不齐、时效或快或慢的稿件,对其政治、思想、事实、价值等内涵做出准确评估,再决定取舍,并加工裁剪、筛选出好的稿件,汇编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可听性强的精神食粮。

一、做好广播新闻报道方向的统筹

(一)确定广播的听众群体

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广播新闻编辑应突出广播特点,树立本台新闻节目的个性。广播新闻编辑除了要根据本台宣传报道计划的要求去筛选稿件外,还要追踪社会热点,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重视服务,关注民生,贴近生活。另外听众因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方面的不同而分成不同的受众群。每一位听众对广播的要求是不同的,广播要根据自己的定位选择听众。

(二)要确定广播的内容

1.要讲政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选择新闻稿件首先要从政治上着眼,正确地把握好新闻的舆论导向,无论是新闻联播节目,还是整点新闻、滚动新闻以及各类延伸节目,在编排上始终要讲政治,及时反映党委政府的工作。

2.兼顾地域贴近性和影响的广泛性。本地的听众首先关心的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新闻。广播新闻就是要在众多的新闻事实中选取同本地有关的新闻放到重要位置。在广播新闻编排时必须注意新闻事件的影响程度。影响度大的新闻要放在前面,放在容易引起人们注意的位置。

在信息全球化的浪潮中,多媒体的服务方式为受众提供了各种各样信息和多样化的节目,使听众有了前所未有的选择权利。眼下,广播媒体所呈现的频率专业化、栏目个性化的趋向和交互性,使听众在传播过程中的地位更加重要。目前,不管是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节目的编排,还是我省各地广播电台新闻节目的编排,都在向“注意力”、“关注度”、“聚焦性”等听众意识上发展广播新闻节目,目的就是要做到方便听众,吸引听众,千方百计为听众服务。

首先,“听众意识”表现在精心撰写提要上,适当安排提要条数,把提要看成新闻节目中第一层次的集纳式新闻,方便生活节奏快的听众收听。其次在广播新闻节目编排时力求实现主次分明,突出重点,层次清晰,使听众印象深刻,长期收听。此外,广播作为一种靠空中无线电波传播的大众媒体,与听众有一种天然的陌生感、神秘感、距离感。要让听众爱听广播,最好的办法是,广播新闻要和颜悦色,要入耳,要中听,不是上课,不是报告,既不能居高临下,也不应连篇累牍。即便是新闻,听众也不再愿意接受说教方式,更喜欢平等相待,喜欢广播像自己的知心朋友那样,娓娓道来,促膝交谈。

广播编辑在编排广播新闻时要注意发挥广播的长处,扬长避短。广播新闻的特点是短,新,快,信息量大,通俗易懂。因此,广播新闻要避免报纸的语言书面化,避免电视报道的视觉简单化,避免网络海量信息的杂乱无序化。报纸能用的工整整齐的书面化的文字,广播就最好不要用。如“获悉”、“该”、“其”、“日”等等,这些书面文字就要改成适合听众的“了解”、“这个”、“他、她或它”、“号”。事实上,听众是用耳朵"阅读"广播新闻的,为此广播编辑要力求语言的口语化,尽量运用一些短语句式、少用书面语。

要编辑出适合“听”的稿子,广播编辑除了应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语言文字水平外,还应具有一定的口播能力,只有“用耳朵去听去写,在嘴上去读,去检验”,编辑出来的稿子自己读了觉得顺畅了,听众才能听得轻松明白。

另外,编辑最好是杂家,多学点东西,多吸收新鲜的事物,新鲜的语言表达方式,近年来,随着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特别是网络的普及,语言的变化是惊人的,甚至有语言学家称,网络语言将是21世纪语言研究的新课题。网络现已成为新闻的翅膀,网络语言也就不可避免的成为新闻语言的一部分,而且它已经起到了丰富广播语言的作用,这些作为一名广播编辑是不应当忽视的。

四、把握好对新闻素材的再加工

新闻发言人发言稿篇5

滚滚向前的历史洪流把我们带入了崭新的二十一世纪。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作为党和人民重要宣传工具的广播电台新闻,其播音语言应呈现四大特点--态度鲜明、爱憎分明;功底扎实、分寸得当;朴实亲切、节奏明快;叙事明晰、语言流畅。

一、态度鲜明、爱憎分明

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我们的新闻所报道的,是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事实。面对这样的现实,不同的人抱有不同的态度,广大人民群众热烈欢迎,对我们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无比高兴。持怀疑态度的人对现实生活观望。而敌对分子是对我们的成就是藐视的、反对的、仇恨的。新闻播音员是党的宣传员,我们是站在党和人民群众的立场,宣传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事实。对于这一点必须确定无疑,没有商量的余地。

个别播音同行认为,虚声柔气有甜蜜蜜之感的语言方式才是亲切的,这是片面的看法。我们认为,这只是播亲切感的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是全部。再者,新闻播音所涉及的内容各异,色彩万千,比如:国家、省、市的大型庆典场面宏伟壮观,英雄与歹徒搏斗的报道尖锐激烈,体育比赛的消息扣人心弦,农民丰产丰收则又喜讯频传……这一切,难道是用“轻、柔、甜”的一种模式所能反映的吗?歹徒为非作歹,报道这样的事情怎么能“亲”?人民抗洪抢险,为祖国献身,报道这样的事又怎么能“甜”?

二、功底扎实、分寸得当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突飞猛进,一日千里,各种新闻播音表达的形式和思潮纷纷涌起,社会上一些年轻人纷纷推崇港、台腔和某些时髦的地方话。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中期以后,以周杰伦为代表的“含混发音吐字”法大行其道。有很多年轻的播音员和新闻节目主持人认为新闻播音在吐字归音上不用下太大的功夫了。这是大错特错的,因为新闻播音员不仅是党和政府的宣传员、人民的喉舌,而且还有一项艰巨的任务在身,那就是“人民群众日常普通话的老师”。我们的新闻播音员必须也应该当好这个“老师”,因为听众(观众)的语言以你为表、以你为模。特别是我们自身的工作业务也决定了新闻播音员必须有过硬的用气吐字发声的基本功。新闻稿件篇幅短,书面语言较多、长句和复杂句也较多,加之新闻播音语言节奏要明快,就必须要求播音员有较强的气息控制能力,吐字要干净利落。这样才能做到播短句时气不散,播长句时气不断,字字入耳,而不失其自然。

总之,新闻播音员一定要有较过硬的吐字、用气、发声的扎实功底才能做好本职工作。

有些播音员同志认为,新闻稿件的篇幅不长,新闻节目的时间也不是很长,新闻播音似乎很容易掌握。其实不然。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社会,一组新闻稿件,少则十几条,多则几十条,上至天文地理,下至政治、经济、人文,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体育、文艺……各个领域无所不包,无所不及,而且所报道的事实都是很重要的有着典型意义的事件,指导性很强,但是稿件准备的时间却相当紧迫。这就必须要求播音员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较强的政治敏感,从政策宣传口径的角度去掌握稿件,把握大局,掂量出整组新闻稿件中每篇的分量,在播出时做到能使组成新闻节目的各条新闻播出的分寸、分量适度。

三、朴实亲切、节奏明快

谈到播音风格的朴实这个问题,对时下的朋友,特别是“八后”“九后”这一代人来说,很多人会报以不屑,他们认为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一切都和国际接轨了,我们的新闻播音风格应该是现代的、华丽的,为什么还要走朴实的老路?

诚然,现代的、海派的、华丽的新闻播音风格,是我们新闻播音改革目标的一部分,但只是其中之一,绝不是全部。我们的新闻播音风格一定要建立在朴实的基石上的。这是新闻的根本特点所决定的。

我们讲朴实亲切,朴实是第一位的,是基础。否则,亲切就走向了反面,走到了另一极端——亲昵,不顾稿件的内容、不顾听众的感受,一到话筒前就做亲昵状,看似很积极,其实是对听众的愚弄。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朴实亲切呢?我们敬爱的播音先辈——齐越教授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他说:“播音员到话筒前要动真的,来实的,想听众之所想,急听众之所急,爱听众之所爱,恨听众之所恨,把一颗真心交给听众”。齐越教授所讲的动真的,就是动真情,来实的就是朴实真切。只有这样才能准确而自如的体现新闻稿件本身的运动节奏和感彩,这就是我们新闻播音语言的真正的朴实亲切。

新闻播音要反映出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团结一心奔小康的健康明朗、积极向上、富有朝气的精神状态。语句要播得紧凑、干净、利落,节奏要明朗畅快,松紧自如,起伏得当。不应声音沉闷、单调呆板、松松散散、拖腔甩调,也不能用气息僵持、提高调门,加快速度的办法代替新闻播音明快的节奏。

四、叙事明晰,语言流畅

广播电台的新闻播音是转瞬即逝的听觉艺术,它不像看报纸,一遍没看明白还可以再看,理解的不深还可以再读。新闻播音却不行,它要求播音员一遍就要使听众不仅了解稿件的内容,还要领会稿件的思想感情。新闻稿件篇幅短小,一条新闻没播清楚就使听众少了解一件国内外大事,所以叙事清楚这一点对新闻播音尤为重要,它是播好新闻的最起码的要求。

导语要播得鲜明、醒目、引人。所谓鲜明、醒目就是要求把一条新闻的“意”和“情”概括地集中地体现出来,要语意准确,中心突出,就像报纸上新闻的标题一样,给人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所谓引人,就是要使听众听到导语后一下被吸引住,迫切地想听下去。

主体要播得深入细致、语气连贯、层次分明。所谓深入细致,是指主体部分在导语部分所交代的内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较为详细、深入的报道和叙述,这就必须明了主体和导语的联系,使一条新闻的播音前后呼应,逻辑严密。

所谓语气连贯、层次分明,是讲不要播下句时撇开上一句,播到下一个层次又不顾上一个层次。构成一个层次的语句,要围绕这个层次的中心组织起来,使语气前后照应,互相关联。切勿见到句号,语气就给人结束之感,下一句开始又给人以重新开头的感觉。这种做法,播出的不是完整的一层意思,而是一堆互相无关的句子,无疑是新闻播音的失败。

新闻发言人发言稿篇6

关键词南方周末;特稿;采写特色

中图分类号G2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2)58-0001-02

1南周特稿的采写特点

1.1画面性的采访视角

南周特稿的采访与其他采访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与一般新闻采访走的程序似乎一样,南周特稿的采访是去采访一个一个的画面。采访为着画面而去,围绕画面进行,获得的也是一个一个的画面,写作就是奔着这些画面进行剪辑,这也就是新闻报道中所强调的形象思维。因此,记者的采访视角决定了特稿的成败,在没有扎实的画面采访的情况下,即便某个记者拥有生花妙笔,写出唯美动人的描述也违背了特稿的本质――真实。南周特稿的记者带有所供职媒体的特性,细节中掺杂着记者的价值观、人生观、生活阅历、态度、性情等,在倾听中开始还原画面。

1.2冷静自制的写作语言

南周特稿以语言之美,重视细节写作,运用逼真的细节描写,揭示事物的本质。通过细致入微的细节白描,生动、传神地传达事实的真相,给受众营造想象的空间,打动人心。

例如《“犀利哥”正传》中:“年轻人的消失,村口的篮球架斑驳得像根抛弃的遗物,守在它身边的围墙上,残留着一行业已剥落的标语,‘团结全党全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这些对主人翁生活环境的细节描写,隐喻了犀利哥的真实生活。透过这些冷静的细节描写,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一种审美情趣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现场氛围。毫无疑问这种语言的魅力,纯粹只依靠图像是无法达到的,因此在讨论南周特稿写作的时候,有必要将其写作语言进行剖析。

1.3高度的文学叙述方式

南周特稿以会讲故事著称,其娓娓道来、冷静克制、别有风味。倒叙和插叙的大量使用,容纳丰富了更多的信息;把一个连续的故事变成很多个前后衔接的故事。同时,运用场景变换,视角的变化以及特殊结构,比如在《车陷紫禁城》中,记者亲历一辆出租车在北京的一个下午的遭遇,借此突显北京交通拥堵状况。这种将文学化叙事方式运用在特稿中,在接受受众赞美的同时,也引起了同行的质疑:在新闻报道中,高度文学化无疑在加强主观判断,而这种判断性叙述是否可以。

不过需要强调的是此处所论证的高度文学性的叙事,指记者在大量事实的基础上,运用文学化叙事技巧传达文字的感染力,而非虚张声势的夸大,真实依旧是它的灵魂。

2南周特稿的局限性

2008年以后,南周对特稿的探索渐渐式微,南周将大部分精力用于提高对调查、观察、解释性报道的追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由两部分构成: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就南周内部来说出现两种恶性循环的局面:缺乏能写特稿的记者;缺乏好的特稿作品。

随着李海鹏等当年声名鹊起的优秀特稿记者的离开,南周内部能够达到优秀特稿写作水平的记者少之又少。这主要由于特稿除了要求记者具备一般新闻体裁的采写能够要求外,更要拥有出色的洞察力和卓越的文字掌控力。特稿记者的缺乏是导致难以出产好的特稿作品的直接原因,但是好的选题是成就好特稿的基础,这种可遇不可求的状况也就导致好特稿一度难产。

就外部环境而言,社会急剧变化,光怪陆离等各种事件频繁发生,理论上讲这并不是一个缺乏选题的国度。但是由于事件发生的太过急促,各类媒体蜂拥而上,各种报道形式层出不穷。而特稿的选题原则在时间的跨度里集中高度的戏剧性,在时间的拉锯战中,特稿明显处于下风,能写的素材空间越来越小。其次随着人们生活快节奏的加剧,压力的加大,新型传播方式的加入,以舒缓、优雅,关照内心的特稿作品难以勾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特稿的阅读率大大降低。而特稿的高度文学性和创造性注定了它的阅读率低于那些对重大新闻事件的直接报道,这让原本狭窄的读者群更加狭窄。

3南周特稿的发展趋势

南周特稿的发展趋势可分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探讨。

从宏观来看,自2003年南周试水特稿到2010年这种探索逐渐减少,个中原因既是南周特稿自身的局限所致也是特稿发展的必然规律。南周特稿前期兴起之时,主要以承载负面报道的“揭黑”为主,这在新闻选题和报道立场上都稍显偏颇;其次好的特稿选题可遇不可求,加之特稿采访难度大,耗费时间长,因此特稿不可能具备像常规新闻那样每周按时刊发。为此,南周将特稿精神融入深度报道中,以深度报道为日常刊发稿件的标准,不定期刊发优秀特稿。因此在宏观上,南周特稿在数目上的的探索力度将会减少,同时将特稿的写作方法运用在深度报道上,保持特稿的独特性。

从微观看来,特稿数量的减少并不意味着其质量下降。相反,南周特稿少了对数量的追逐,多了对特稿写作上的谋划,以保证南周特稿的高质量水准。

在报道选题上,由此前“柔”性选题走向具备硬度和深度的硬性选题,同时在类别上也由此前散落的人物类、群体类、话题类、事件类四大类逐渐倾向于具有纵深感的事件类;

在语言表达上,个性化色彩越来越浓。在哀而不伤的基调上,允许记者保留自己的写作语言。如忧伤的笔调,灵动的笔触,优雅深邃的描绘。

在叙事结构上:从传统的叙事习惯走向多样化。如采用编年的体例,参照小说或电影的叙事特点。如2010年11月30日的《少年杀母事件》的叙事结构模仿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综上所述,南周特稿的特性决定了它只是小众读物,即便在未来,其受众群也难有很大的发展。南周将特稿曲高和寡的张力移植到深度报道上,加大深度报道的力度,同时加强对特稿自身多元化的探索。未来,一部分南周特稿演化成深度报道,另一部分在写作技法和叙事结构上呈现多样化发展,保持其精英读物的特点。

参考文献

[1][美]乔恩・富兰克林.为故事而写作[m].北京:华夏出版社:256.

[2][美]戴维・加洛克.普利策新闻特稿卷[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3):623.

新闻发言人发言稿篇7

关键词:广播电台;新闻编辑;能力

广播电台作为党的新闻事业中一部分,是党的宣传舆论阵地和喉舌,同时也是政府联系和沟通人民群众的桥梁。电台新闻编辑在选稿与修改稿件过程中,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准确选择新闻稿件,严把新闻质量关。新闻编辑的重要职责是每天要综合处理来自本台以及其他渠道的稿件,针对这些观点各异、角度多变、质量参差不齐、时效或快或慢的稿件,对其政治、思想、事实、价值等内涵作出准确评估,再决定取舍,并加工裁剪、筛选出好的稿件,汇编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可听性强的精神食粮。下面,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谈一谈广播电台新闻编辑在实际工作中应具备的能力。

一、选稿审稿的能力

一是要正确把握新闻舆论导向。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党的新闻工作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必须始终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视导向为生命,把正确导向放在首位,自觉地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服从服务于全党全国的工作大局,准确、鲜明、生动、无条件地宣传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如实、充分地反映人民心声;必须站在社会主义的立场上去观察新事物,认识新事物,发现新事物,一切报道都要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健康发展;必须更好地发挥广播电视媒体的新闻舆论导向作用,用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来引领舆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为党和人民服务。因此,广播新闻编辑在选稿编稿过程中,要严把政治标准和新闻标准,选择新闻稿件首先要从政治上着眼,正确地把握好新闻的舆论导向。

二是要紧扣主题,满足受众的需求。新闻媒体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也要想方设法在贴近受众上下功夫,满足受众的要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视听兴趣、欣赏水平也发生变化,人们不仅有对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的需要,还逐步加大了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方面面大量信息的需求。因此,贴近受众,满足受众需求,不仅要在衣食住行上做文章,更重要的还是要贴近受众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为受众提供与时代紧密联系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三是要突出特点,发挥优势。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广播新闻编辑应具有突出广播特点的能力。充分发挥广播的优势。树立本台新闻节目的个性。办出自己的特色。电台的新闻节目设置比较多,每一个时段都有不同的节目方针和内容要求。广播新闻编辑除了要根据本台宣传报道计划的要求去筛选稿件外,还要追踪社会热点,把住群众的思想脉搏,重视服务,关注民生,贴近生活,突出不同时段的新闻节目的特点,这样才能充分展现各个节目的特色。

二、改稿的能力

支撑广播最基本最直接的表现符号是声音,广播新闻又称音响新闻。广播的这一特性,要求广播新闻编辑必须成为一名熟悉声音符号,并成为自如驾驭它的能手。因此,广播稿不但要用眼用手写,还要用嘴用耳朵写,放在嘴上去读,去检验。”作为广播编辑,应当“竖起自己的耳朵改稿”,编辑出适合“听”的稿子。那么,怎样才能编辑出适合“听”的稿子呢?

2.1多用双音节词和通俗易懂口语。方便听众收听。

双音节的词有两个音节组成,读起来节奏感强,易于听觉辨认。单音词。音波短,音感低,加之与双音节词的不易搭配,多数会影响声音的协调和可听性。此外,一些书面语,如“日益”,为了让听众听得清楚,最好改成“一天比一天”或“越来越”,使人一听就清楚。

2.2把文言或半文言的词改成白话。

文言或半文言的字或词在广播稿中出现,听起来不舒服。如“分赴各乡、村挂职的50名干部均系自己报名申请……”,在广播稿中,编辑可把“分赴”改为“分别到”,“均系”改为“都是”。这样既好念。也易听。这类词语还有很多,稿子常见的有“数日、故里、致函”等,广播稿中可改为“几天、故乡、写信”。

2.3注意不要用同音不同义的字、词。

“近”和“进”,音同义不同。广播里说“他们走近了熊熊燃烧着的高炉旁边”,听众会产生疑问“走进”?如果改写成“他们走到熊熊燃烧着的高炉旁边”,就不会造成误解了。我们知道,现代汉语中有许多同音不同义的字或词,如果把这些词写在纸上,人们可以观其形而辨其意,但由于广播只传音不传形,如果用得不当,就容易造成语意不清,甚至引起听众误解。

2.4尽量不用简称。

人们在交谈时经常使用一些简称,但在广播中就不能滥用简称。简称从它产生到听众普遍理解其全部意义有一个过程。广播在使用简称时,一定要注意这个简称是否已被大家接受了。那些尚未被听众广泛认可的简称不要在广播里出现,否则听众就会混。

2.5要少用代词。

报刊上的报道,人名、地名等一般只要出现一次就行了,而作为广播就不行。因为听广播,听众处在被动地位,有时听了后面没有听到前面,而且声音的传播是稍纵即逝,人名、地名听一遍未必能听清,即使听清了也未必能记住。如果广播只在开头用了人名或地名,后面就用“他”“该单位”等来代替,就会使听众搞不清楚。所以,广播编辑在编辑时,要有意识地把人名、地名和关键词语作适当的重复,加深听众印象。帮助听众听清听懂。

2.6注意文字的简练。

空话、套话。不合时宣的抒情,多余的解释,都要毫不吝惜地删掉。

总结:要编辑出适合“听”的稿子,广播编辑除了应具备上术编辑能力之外,还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良好的语言文字水平,更要具有一定的口播能力,只有“用耳朵去听去写,在嘴上去读,去检验”,编辑出来的稿子自己读了觉得顺畅了,听众才能听得轻松明白,也才能为广大听众所认可。

参考文献

[1]廖宏成,《试论编辑新闻策划的几个问题》[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新闻发言人发言稿篇8

一、精心选择组织主打新闻

目前,新华社通稿是国内报纸时事新闻的主要来源。在每天新华社播发的数百条稿件中,编辑要根据自己报纸读者群的特点和分布,从中选择稿件。为了选稿有针对性和贴近性,这就需要编辑既要十分了解本报的读者年龄结构、职业分布、文化层次、兴趣爱好,还需要有很强的新闻敏感性,并对当前国内国际的形势和动态了然于胸,具有前瞻意识和大局意识,既要宣传时事政治,也要贴近民众生活。编辑在选稿时,应当首先筛选一遍,确定当日时事新闻的重点。对于国内新闻而言,首先应当关注的是当前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大新闻;其次是与读者密切相关的一些焦点或是能吸引读者强烈关注的突发事件;最后是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有知识味性指导性的服务性内容。对于国际新闻,一般需要关注重大的国际动态和地区热点,以及有深刻影响的突发性事件,并能做到对这些事件的背景和来龙去脉心中有数。

主打新闻的选择不仅要有广度,更要有深度。在确立了主打新闻后,如果新华社电讯稿没有将新闻事件的方方面面说全说透,编辑就应当紧紧围绕主打新闻从网上适当组织补充相关背景新闻和链接材料,不但要使主打新闻有满足读者关心的广度,还需要有触及本质的深度。对于一些影响广泛的事件,编辑还可以自写或向相关评论员约稿,配发时评,使读者在更深的程度上增加对整个新闻事件的了解和认识。

围绕主打新闻所选稿件要进行合理编排。主打新闻收集编审完后,编辑就应当开始进行合理的组织,即将相关联的稿件、图片和评论进行合理搭配,割块定位,最终形成一个主打板块。这样,构建的主打新闻板块除了消息、相关背景资料和事件链接等文字稿外,还有一定量的图片,形成的是一个内容关注度高,相关信息丰富的阅读中心。这种图文并茂的板块新闻不但比单纯的就事论事更具有视角冲击力,且读者阅读起来也会有愉悦感。

二、用版面语言凸显主打新闻

主打新闻稿件敲定后,最终还要落实到具体的版面和栏目上。主打板块一定要强力推出,可以充分运用大标题、大色块、粗细深浅线条等版面语言使之从版面中“跳”出来,第一时间跃入读者的眼球。一般而言,主打新闻就是头条新闻,应该重点处理,但也有例外。如果主打不宜做头条处理,则可以采取弱化头条来保证主打新闻的方式。具体操作时,根据稿件情况的不同,有以下编辑方法:

1.突出主打。当编辑认为有需要重点处理的稿件时,应当义无反顾地将重点稿件作为最闪亮的阅读点突出出来。可以采用大标题、大线条、大色块、大对比的方式,使主打稿件形成读者阅读的第一要点。如果稿件相对丰富,可以舍弃一般性新闻,集中版面来突出主打。这种情况下虽然版面其他类稿件不多,但这些焦点事件读者喜欢看,看得全,看得过瘾。

2.集中轰炸。当有非常重大的事件发生时,相关内容非常丰富,读者对此事件的关注度已经远远超过其他新闻时,可以考虑将其他新闻全部舍弃,用一个或几个整版将该事件的稿件集中刊发。这种情况下,编辑可以大量使用图片,也应当配发评论,并提供详尽的背景资料和相关链接。用集中轰炸的方式让读者全方位地了解事件的起因、发展、经过、高潮和可能导致的后果,使读者产生深刻的印象,读者也必然喜闻乐见。荆门日报当年对“9・11”事件就是采取这种方式进行报道的,报道效果显著。

三、注重策划做强主打新闻

对一些重大事件,尤其是可预见性的重大事件,惟有提前筹划,精心组织,进而进行有内在关联、面面兼顾而又重点突出的集中强势报道方能显示出集聚效应和冲击力。事实证明,一些产生重要影响的时事报道,无不是做好研究策划的结果。

新闻发言人发言稿篇9

1.1扎实的岗位能力

与其他行业相比,电视台的新闻编辑必须具备扎实、专业的岗位能力,编辑人员的岗位能力包括——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高端的艺术审美能力、现场指挥控制能力、文辞修饰和组合能力、理性逻辑能力等等。电视台的新闻编辑会在其工作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行行的新闻题材和体裁,编辑的职能不仅仅在于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与分析,更要求灵活巧妙、真实具体的驾驭、拼接、组合各种文字和体裁,让事件以多维立体的形式再现给大众。除此之外,新闻编辑还要具备处理视频影像和图片的能力,能够熟练的运用各种稿件处理软件对新闻画面和影像视频进行技巧修改和处理。不光要熟练画面排列、标题选取、内容提炼等基本功底,还要掌握音频录制、复制等技术能力。

1.2敏感的新闻触觉

电视台新闻编辑应该具备的三大基本能力分别为——敏感的新闻触觉力、发达的信息咨询技术和亲民的新闻姿态。其中,敏感的新闻触觉有很大部分来自于编辑的先天条件,也就是所谓的天资。敏感的信息咨询触觉就是编辑应有的对新闻咨询的价值判断和衡量。而后两者,发达的信息咨询技术的和亲民的新闻姿态等岗位素质的养成则更多的依靠于电视台新闻编辑投入职业岗位后的历练培训。每天每刻都要整理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新闻资讯和信息,新闻编辑可谓是遨游在信息的采取、信息的检定、信息的提炼、信息的整合和信息的定稿、等信息的海洋中。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件很多,如果单纯的将事件复制给观众,或者转载其他媒体人的文章,是无法满足新闻的力量性与时效性的。新闻稿件的处理也要讲究一个宁缺毋滥,以敏锐的新闻触觉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咨询,或者是将其他媒体人已经发现的咨询以标新立异的角度和漂亮的技巧重新展现出来,才可称得上是真正的新闻稿件编辑技术。

1.3新闻素养

新闻编辑必须树立新闻素养,即把受众理念放在关键的地位,坚持以受众为本的理论思想,以新闻对大众的吸引度和大众对新闻的关注度为基础,进行新闻题材的选择和新闻稿件的处理。在报道新闻稿件时,要采取与民众贴近、与生活贴近、与实际贴近的方式,报道的内容也要精选正在或者曾经、将要发生在大众身上的事。只有具备平民角度和平民眼光的新闻报道才能深入人心、影响深远,给大众一种亲切的感觉。

第一,电视台新闻编辑不但要求具备高超的语言文字组织能力,还需要精通新闻中的画面语言,能够从大众的心理角度和思维认知出发,控制好新闻中的画面节奏感;

第二,要学会熟练的应用不同的画面转换技巧和镜头组接技巧,在渲染画面、强化画面的表现力度时,要能够熟练运用蒙太奇手法;

第三,新闻编辑必须能够熟练的操作同期声,要按照清晰、活泼、具体、形象、自然的原则进项同期声的选择和处理,以保障同期声与解说词之间联系紧密、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得益彰;

第四,电视台新闻编辑在处理、编排新闻稿件的内容时,要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让节目具有新颖性和创新性,不能人云亦云,以提升新闻节目的受众吸引力,最大程度、最大范围的发挥出稿件的最佳传播效果。

2新闻编辑应具备卓越的协调组织能力

2.1团队配合能力

电视台新闻编辑的工作不仅仅是编辑稿件,还有整合稿件。阵营庞大、程序复杂的专题性报告等新闻节目的制作所必需的文字稿件和视频画面等任务的分工,编辑应该事先明确。一个称职专业的新闻编辑不但自身具备新闻稿件处理的技巧和能力,同时也能够协调、组织自己的记者队伍,能够对团队成员的岗位能力、职业道德、岗位特长和不足有全面充分的掌握,能够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在分配任务时做到针对性和层次性,实现队伍人才能源的系统利用。

2.2要有当好记者的能力

电视台新闻编辑不仅需要扎实的文字功底和敏锐的新闻嗅觉,还要有当好记者的能力。在处理新闻中大量的图像视频时,只有精通、熟悉电视新闻采访的过程,才能对记者采访回来的素材进行专业的稿件处理。

在播放电视新闻时,画面和声音是持续滚动的,具有稍纵即逝的性质,大众在对画面和声音进行信息的感知与存储时,具有一定的难度。新闻编辑的工作就是针对记者拍摄的镜头画面配置准确到位的文字补充。通过动画技术、特效技术、字幕技术等后续技术对新闻画面进行语言文字的补充,实现视频影像与文字语言的完美结合,保证信息的受众性。

3.1扎实的思想政治素养

在包括电视台新闻编辑在内的各行各业中,扎实的思想政治素养是其它任何素养的基础。思想政治素养最直接、最明显的控制着一个人的具体行为习惯。新闻具有时效性和力量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众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和对社会的态度。新闻编辑的责任重于泰山,在新闻媒体工作中必须树立高度的党性,保持新闻媒体的纯净性,坚守新闻工作的阶级性——党性。

3.2灵活的创新素养

目前新闻媒体行业竞争加剧,社会需求日渐多元,新闻媒体不得不创新稿件的编辑质量,通过各具特色的编辑手段发挥新闻咨询的魅力所在。内容创新、形式创新、运营方式创新等编辑创新已经成为目前新闻媒体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关键手段。

3.3踏实的工作作风

新闻编辑是电视台的幕后人员,承担着重要的稿件处理任务,处理稿件时既不能敷衍了事,也不能冗杂繁琐。对每句话、每个文字都要细细推敲、认真审查。

例如,在编排电视节目时,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既要突出节目主题,又要辅之以绿叶点缀。各种表现形式交相搭配,灵活运用,吸引大众兴趣与关注的同时,给观众带来积极的人生启发。

4结论

新闻编辑在电视台新闻工作中,必须要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确保报道内容的真实性与客观性,积极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所以,要坚持以受众为本的基本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正确引领,坚持新闻媒介的党性原则,为创作出大众喜闻乐见的新闻稿件不断努力。

新闻发言人发言稿篇10

《国际公关》:在全球媒体环境大变革的时代,传统新闻稿服务还会有增长的空间吗?

宁安・恰克高:随着企业数量的不断增长,产品和服务的不断丰富,跨国信息传播的越加频繁,企业对信息与传播的需求随之增加,传统的面向媒体的企业新闻稿还会有一定的增量空间。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让人们有更多获取企业信息的途径,这和传统的面向媒体的企业新闻稿有很大的不同。在未来的企业信息传播服务中,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力量将企业信息直接送达目标受众将会占有更大的比重。企业更乐于使用那些经济、高效、富于表现力,易于追踪效果的传播服务,同时也要尽量规避由于信息泛滥以及传播渠道泛滥带来的负面影响,不管传播技术如何进步,媒体环境如何变化,企业始终需要值得信赖的有效的渠道向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将成为促使企业新闻稿和企业信息传播行业改革模式的一次契机。

《国际公关》:当下,中国与欧美的媒体环境存在哪些差异?这种差异会对中国企业的海外信息产生哪些影响?

宁安・恰克高:相对而言,海外媒体不仅发展历程长,专业化程度高,而且数量和细分程度也强于国内媒体,比如国外的一些城市会有仅是针对几个社区的专属报纸。另外,对于中国媒体行业目前存在的一些诸如软性宣传的现状,国外媒体也同样经历过。然而,海内外媒体环境的差异导致中国企业在与国外媒体沟通时频频出现障碍,其实,除了少数为中国企业所了解的海外知名媒体外,还有非常多的国外媒体在关注着他们,其中就包括那些中国企业进行投资或者从事产品销售的目标市场的媒体。总之,即使在传播环境变革的今天,如何建立与海外媒体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与渠道同样重要的还有传播形式。社会背景、语言文化的差异所带来的信息鸿沟并不容易跨越。在这一方面我们更加看好或者说更为推荐采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来传播企业信息,因为图片和视频受语言文化差异的影响相对文字要小得多,而且比单纯的文本新闻也更能吸引媒体和公众的关注。

《国际公关》:美通社针对媒体环境的变革推出了哪些企业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