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建筑施工企业申报材料十篇建筑施工企业申报材料十篇

建筑施工企业申报材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4:52:40

建筑施工企业申报材料篇1

一、资质证书的授予

1、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只授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装修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等建筑施工活动,依法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符合《规定》和《标准》的建筑业企业。

2、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不授予事业单位、社团组织,不授予主营为勘察、设计、工商贸、房地产等不是建筑施工的企业,不授予上述企事业单位所属的不具备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建筑施工单位,不授予企业集团,只授予符合条件的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和子公司。

二、资质的申请

3、建筑业企业申请资质,应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向企业注册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

其中,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和地(州、盟、市)所属建筑业企业的申请渠道,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

4、《规定》第七条所称直接向建设部申请施工总承包特级、一级和专业承包一级资质的中央管理的企业所属企业是指:

(1)中央管理的企业的全资子公司;

(2)中央管理的企业持股比例超过50%的子公司;

(3)以上(1)、(2)所列企业的全资子公司和其持股比例超过50%的子公司。

上述企业,征得母公司同意后,可以通过注册所在地地方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资质。

上述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申请各类各级资质,均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向企业注册所在地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

5、对需要报送建设部审批的企业资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由建筑管理职能处(室)统一归口,向建设部建筑管理司申报。

三、主项资质和增项资质

6、建筑业企业可以申请一项资质或者多项资质。申请多项资质的,应当选择一项作为主项资质,其余为增项资质。

企业的增项资质级别不得高于主项资质级别。

施工总承包企业可以申请施工总承包序列内各类别资质,也可以申请不超过5项的专业承包类别资质,但不得申请劳务分包类别资质。

专业承包企业除主项资质外,还可以申请不超过5项的相近专业类别资质,但不得申请施工总承包序列、劳务分包序列各类别资质。

劳务分包企业可以申请本序列内各类别资质,但不得申请施工总承包序列、专业承包序列各类别资质。

7、《规定》第十三条所称施工总承包企业承担总承包项目范围内的专业工程可以不再申请相应专业承包资质,是指施工总承包企业投标或承包施工总承包项目,对承担总承包项目范围内各专业工程的施工,不必申请相应的专业承包类别资质。

施工总承包企业投标或承包其他企业依法分包或者建设单位依法单独发包的专业工程,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承包类别资质。

8、建筑业企业申请多项资质的,企业的资本金、净资产应达到各项资质条件最高的指标。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工程业绩、机械设备等,应当满足各项资质标准中所要求的条件。

9、经资质审批部门批准,企业的主项资质可以与其同序列、同等级的增项资质互换。

10、施工总承包序列和专业承包序列资质"暂定"的企业,资质审批部门可视企业实际情况对其承包工程范围进行限制。

四、申请材料

11、建筑业企业申请资质,应当按照《规定》第八条的要求,如实填报《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企业法定代表人必须在《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上签名,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企业的申请材料应当齐全,手续完备。出现数据不全、申请表填报不规范、盖章或印鉴不全、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等情况,资质审批部门不予审批。

12、建筑业企业申请资质,需报送《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一式四份,附件材料一份。申请铁道、交通、水利、信息产业、民航等方面资质的企业,每申请一个方面的资质,需增加填写两份《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并将其相应的附件材料分开装订。

13、新设立建筑业企业的附件材料是指《规定》第八条(二)~(七)所要求的全部材料,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

申请资质升级的建筑业企业,附件材料除《规定》第八条(二)~(七)所要求的全部材料外,还包括《规定》第九条(一)~(三)所要求的全部材料,以及企业报送统计部门的生产情况、财务状况年报表(最新年度的C101表及近三年的C102、C103表)。

14、建筑业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工程业绩(包括境外工程业绩)等资质条件,均是以独立企业法人为审核单位。企业(集团)的母、子公司在申请资质时,上述各项指标均不得重复计算;不得将子公司的业绩、人员、设备、工程结算收入等作为母公司的资质条件。

15、附件材料中的企业资质证书、人员职称证书和身份证、财务和统计报表、合同、质量验收、安全评估等资料可采用复印件,其中资质证书须将正、副本的全部内容进行复印,不得有缺页。申请材料中要求企业加盖公章或印鉴的,复印的公章或印鉴无效。

16、直接接收建筑业企业申请材料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附件材料原件进行核验,确认企业填写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各项内容与原件相符。

具体承担审核任务的部门和工作人员应当承担相应的审核责任。

上一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资质审批部门对复印的附件材料提出质疑,要求企业出具附件材料原件的,企业应当出具原件。

17、对企业改制,或者企业分立、合并后组建设立的建筑业企业申请资质,除提供《规定》第八条、第九条所要求的证明和资料外,还应当提供如下说明或证明:新企业与原企业的产权关系、资本构成及资产负债情况;会计师事务所的验资证明,其中国有企业还需出具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核准文件;新企业与原企业的人员、内部组织机构的分立与合并情况;工程业绩的分割、合并情况等。

原企业申请保留资质的,对原企业的资质须重新核定,重新核定的要求与上款要求相同。

18、附件材料中企业的项目经理资格证书和身份证复印件、企业的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职称证书复印件应当单独装订。报送建设部审批企业资质的,上述材料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严格审查后保存。

19、建筑业企业的所有申请材料必须使用中文,如资料原文是其他文字,需附中文译本。

20、建筑业企业的所有申请材料一经报出,未经批准,不得修改。

21、《规定》第十一条所称受理建筑业企业的申请之日,是指资质审批部门认定下一级部门或企业报送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材料已经完备齐全,符合规定的申请程序,明确表示对申请材料已经接受之日。

资质审批部门要求建筑业企业对资质申请材料进行补正或说明的,受理之日为收到补正或说明之日。

22、各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建筑业企业的所有申请、审查等书面材料应当至少保存三年。

建设部有权对所有企业申请材料、各级资质审批部门的审批材料进行检查。

五、资质审批

23、建筑业企业申请施工总承包特级和一级、专业承包一级资质,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送建设部,由建设部建筑管理司组织专家委员会进行评审,并提出评审意见;其中涉及铁道、交通、水利、信息产业、民航等方面资质的,由建设部送国务院有关部门初审。

专家委员会提出评审意见或国务院有关部门提出初审意见后,建设部审批。

二级及以下建筑业企业资质的审批方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有关内容,参照前两款办法自行确定。其中,涉及铁道、民航方面二级资质的审批,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目前没有设立相应的行政主管部门,其审批程序暂与一级资质相同。

24、对消防设施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的审批,参照《规定》第十条规定,按照与涉及交通、水利、信息产业方面资质相同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初审。

25、专业承包企业资质标准没有分级的,其申请和审批程序与专业承包一级企业相同;劳务分包企业资质没有分级的,其申请和审批程序与劳务分包一级企业相同。

26、总承包特级和一级、专业承包一级企业申请二级及以下资质增项的,由企业注册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于每年的8月31日前报建设部备案。

27、铁道部、交通部、水利部、信息产业部、民航总局、总后营房部尚未脱钩的直属建筑业企业申请各类各级资质,向其主管部门申请,由其主管部门报建设部审批。

其尚未脱钩的直属建筑业企业是指企业的资产、行政、财务、人事任免均由其主管部门直接进行管理的企业。

28、资质审批实行公告制度。特级和一级建筑业企业资质公告在全国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或全国建筑管理行业报纸;二级及以下企业公告方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自行确定。

29、《规定》第十四条所列的十种违法违规行为,应当由行为发生地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专业部门将所掌握的情况,提供给资质审批部门,作为进行资质审批的依据。

30、对新设立建筑业企业申请施工总承包资质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每年年检结束后的2个月内集中办理;对申请专业承包和劳务分包资质的,分期分批集中办理。

六、资质年检

31、建筑业企业资质年检由资质审批部门负责,年检程序参照企业资质审批程序进行。年检时间为每年的3~6月。

32、对施工总承包特级和一级企业、专业承包一级企业的资质年检,建设部委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其中涉及铁道、交通、水利、信息产业、民航等方面企业资质年检,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办理;对中央管理的企业及其所属企业的资质年检,由建设部直接办理。

33、《规定》第二十条所称建筑业企业在年检时需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包括企业当年报送统计部门的统计年报。

34、各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对本辖区内从事建筑施工活动的建筑业企业建立管理档案,实行跟踪管理,对有《规定》第十四条所列十种行为的,除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罚外,还应当及时记录在案,并反映给该企业的资质审批部门,对企业资质年检时按《规定》第二十四条办理。

35、建筑业企业在中国境外以及港澳台地区承包工程,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故以及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事件的,企业注册所在地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记录在案,在对企业资质年检时按照《规定》第二十四条办理。

36、资质审批部门应当在企业年检后,在企业资质证书副本相应栏目内注明年检结论和"有效期一年"字样。

37、资质审批部门应当在企业年检结束后30日内,在公众媒体上公布年检不合格的企业以及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参加年检的企业名单。

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参加年检的企业,其资质证书自行失效。如该企业一年后重新申请资质,资质审批部门应当按照企业实际达到资质标准的下一个等级核定。

38、资质年检完成之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下列材料于8月31日之前报送建设部:

(1)年检总结;

(2)年检汇总表;

(3)特级和一级建筑业企业的《建筑业企业资质年检表》、《建筑业企业统计年报表》;

(4)本行政区域内建筑业行业统计报表的汇总表;

(5)其他需报送的材料。

七、资质证书

39、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由建设部统一印制。

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实行全国统一编码,具体编码办法由建设部建筑管理司另行制定。

40、每个建筑业企业只能取得一套资质证书,包括一个正本,若干副本。副本数量由发证机关根据对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的需要,根据企业不同情况,按以下原则配置:

施工总承包特级、一级企业,专业承包一级企业:一个正本,六个副本;

施工总承包二级及以下企业,专业承包二级及以下企业、劳务分包企业:一个正本,二~四个副本。

企业有特殊原因申请增加副本数量的,经过发证机关批准,可以适当增加。

41、特级、一级建筑业企业的资质证书加盖建设部公章有效。二级及以下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加盖建设部建筑管理司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下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公章有效。

42、建筑业企业的名称、地址、经济类型、法定代表人、技术负责人等内容发生变化后,应当在一个月内,持原资质证书和已变更的营业执照、企业章程、有关的变更批准文件等证明材料,向发证机关申办资质证书变更手续。

中央管理的企业及其所属企业办理资质证书变更,除上款要求提供的材料外,还应当持中央管理的企业出具的变更报告,向建设部建筑管理司申办。

由建设部审批的企业办理企业名称变更,除本条第一款要求提供的材料外,还应当持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变更的文件,向建设部建筑管理司申办。

43、建筑业企业遗失资质证书,可以申请补办。需到建设部补办的,需提供下列资料:

(1)申请补办的报告;

(2)在全国性建筑行业报纸或省级综合类报纸上刊登遗失作废声明;

(3)持遗失情况的说明、原《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中央管理企业同意补办的文件。

需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补办的,参照上述办法。

八、处罚程序

44、特级、一级建筑业企业的资质处罚,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1)企业出现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专业部门应当在事故责任认定后30日内,将资质处罚的建议报告报送建设部建筑管理司。

(2)企业出现涂改、伪造、转让、出借《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的,超越资质等级承揽工程的,以及其他违法违规行为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专业部门应当在查实认定后30日内,将资质处罚的建议报告报送建设部建筑管理司。

(3)建设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企业进行资质处罚。

45、二级及以下建筑业企业的资质处罚程序,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参照上述程序,自行确定。

九、部分考核指标解释

46、注册资本金。是指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并在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上标明的注册资本金。

47、净资产。是企业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后的余额。其中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四部分。

48、工程结算收入。指本企业承包工程实现的工程价款结算收入以及其他向发包单位收取的按规定列作营业收入的各种款项,如临时设施费、劳动保险费、施工机构调迁费、各种索赔款等。

49、企业报送的财务决算年报表。指企业最近三年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50、代表性工程的合同资料。指企业承包工程所签定的能反映合同双方名称、工程概况、合同价格、承包方式、施工工期、质量约定等内容的建设工程合同协议书或者含有上述内容的合同部分,以及中标通知书。

51、质量验收资料。指业主或质量监督部门出具的工程质量鉴定书或竣工验收报告,以及其它可以反映工程质量的证明材料。

52、安全评估资料。指工程所在地和企业注册所在地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机构出具的企业所完成工程安全评估证明,以及其它可以证明企业安全施工状况的资料。

53、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指与企业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且合同聘用期一年以上有职称的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企业聘用退休人员应当签订聘用合同,总数不得超过企业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总数的15%,且不得担任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

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不得同时在二个及以上建筑业企业任职。资质审查时发现有同一人员同时在二个及以上单位任职的,该人员均不计入企业的资质条件。

54、工程建设重大事故。是指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责任过失,造成工程倒塌或报废、机械设备毁坏和安全设施失当造成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

重大事故分为一、二、三、四级四个等级。

一级事故是指死亡三十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三百万元以上的事故。二级事故是指死亡十人以上,二十九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以上,不满三百万元的事故。三级事故是指死亡三人以上,九人一下;或者重伤二十人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三十万元以上,不满一百万元的事故。四级事故是指死亡二人以下;或者重伤三人以上,十九人以下;或直接经济损失十万元以上,不满三十万元的事故。

国家颁布有其他专业工程事故分级标准的,按与上述分级对应的标准考核。

十、涉及铁道、交通、水利、信息产业、民航等方面资质的界定

55、涉及铁道方面的资质包括: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铁路电务工程专业承包、铁路铺轨架梁工程专业承包、铁路电气化工程专业承包。

56、涉及交通方面的资质包括: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公路路面工程专业承包、公路路基工程专业承包、公路交通工程专业承包;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港口与海岸工程专业承包、港口装卸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航道工程专业承包、通航建筑工程专业承包、通航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水上交通管制工程专业承包。

57、涉及水利方面的资质包括: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水利专业)、水工建筑物基础处理工程专业承包、水工金属结构制作与安装工程专业承包、河湖整治工程专业承包、堤防工程专业承包、水利水电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水利专业)、水工大坝工程专业承包、水工隧洞工程专业承包。

建筑施工企业申报材料篇2

一、资质申请

(一)依法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企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装修工程的新建、扩建、改建等活动,应当申请建筑业企业资质。

(二)企业申请资质应按照《规定》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规定的申请渠道提出申请,增项资质按照主项资质的申请渠道申请;

《规定》第九条第(二)款规定之外的企业申请各类资质,应向企业工商注册所在地建设主管部门申请。

(三)已取得工程设计综合资质、行业甲级资质的企业,可以直接申请一级及以下建筑业企业资质,但应满足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要求。申请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完成相应规模的工程总承包业绩可以作为工程业绩申报资质。

其它工程设计企业申请建筑业企业资质应按照《规定》的要求办理。

(四)对企业改制、分立或合并后设立的企业,资质许可机关按下列规定进行资质核定:

1、整体改制的企业,按资质变更程序办理;

2、合并后存续或者新设立的企业可以承继合并前各方中较高资质等级。合并后不申请资质升级和增加其它专业资质的,按资质变更程序办理;申请资质升级或增加其它专业资质的,资质许可机关应根据其实际达到的资质条件,按照《规定》中的审批程序核定;

3、企业分立成两个及以上企业的,应根据其实际达到的资质条件,按照《规定》的审批程序对分立后的企业分别重新核定资质等级。

(五)企业申请资质升级不受年限限制。

(六)企业可以申请一项或多项资质,申请多项资质的,应当选择一项作为主项资质,其余为增项资质。

企业的增项资质级别不得高于主项资质级别。

经原资质许可机关批准,企业的主项资质可以与增项资质互换。

(七)选择总承包序列某一类别资质作为本企业主项资质的,可申请总承包序列内各类别资质。取得施工总承包资质的企业,不再申请总承包资质覆盖范围内的各专业承包类别资质,即可承揽专业承包工程。总承包企业投标或承包其总承包类别资质覆盖范围以外的专业工程,须具备相应的专业承包类别资质;总承包企业不得申请劳务分包类别资质。总承包类别覆盖的相应专业承包类别的对照表,另行制定印发后执行。

二、申请材料

企业申请资质需提供《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含电子文档)及相应附件资料,并按照下列顺序进行装订:

(八)综合资料(第一册):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2、企业资质证书正、副本;

3、企业章程;

4、企业近三年建筑业行业统计报表;

5、企业经审计的近三年财务报表;

6、企业法定代表人任职文件、身份证明;

7、企业经理和技术、财务负责人的身份证明、职称证书、任职文件及相关资质标准要求的技术负责人代表工程业绩证明资料;

8、如有设备、厂房等要求的,应提供设备购置发票或租赁合同、厂房的房屋产权证或房屋租赁合同等相关证明,以及相关资质标准要求提供的其它资料。

9、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劳务分包企业、混凝土预制构件企业、预拌商品混凝土等企业可不提供)其中,首次申请资质的企业,不需提供上述2、4、5、9的材料,但应提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文件。

10、申请特级资质的,除提供上述材料外,还应提供:

(1)企业近三年银行授信凭证;

(2)企业近三年上缴建筑业营业税税票或境外工程的工程结算凭证;

(3)省、部级(或相当于省部级)以上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或分中心认证的证书或有效核准文件;

(4)部级工法的认定文件、专利技术的认定证书;

(5)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证书或主编过工程建设国家、行业标准的通知(或令)、封面、目次、前言和引言等资料复印件。

(九)人员资料(第二册):

1、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中所列注册人员的身份证明、注册证书;

2、建筑业企业资质标准要求的非注册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证书、身份证明、养老保险凭证;

3、部分资质标准要求企业必须具备的特殊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证书、身份证明及养老保险凭证,还应提供相应证书及反映专业的证明材料;

4、劳务分包企业应提供标准要求的人员岗位证书、身份证明。

(十)工程业绩资料(申请最低等级资质不提供)(第三册):

1、工程合同、中标通知书;

2、符合国家规定的竣工验收单(备案表)或质量核验资料;

3、上述资料无法反映技术指标的,还应提供反映技术指标要求的工程照片、图纸、工程决算资料等。

(十一)对企业申请改制、分立、合并需重新核定资质的,除需提供上述资料外,还应提供下列资料(列入第一册综合材料):

1、企业改制、分立、合并方案(包括新企业与原企业资产、人员、工程业绩的分割情况);

2、企业改制、分立、合并的批准文件或股东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决议;

3、企业改制、分立应提供改制、分立前企业近三年财务报表和统计报表;

4、企业合并应提供合并前各企业近三年财务报表和统计报表及最新合并报表;

5、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

(十二)资质证书延续资料

1、《建筑业企业资质延续申请表》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

3、企业资质证书正、副本;

4、企业注册人员的注册证书。

(十三)已具备工程设计资质的企业首次申请同类别或相近类别建筑业企业资质的,其申报材料除应提供首次申请所列全部材料外,申请除最低等级的施工总承包资质的,还应提供本实施意见第(十)条所要求的全部材料。

(十四)具有《规定》第九条资质的企业申请变更资质证书中企业名称的,由建设部负责办理。企业应向工商注册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1、《建设工程企业资质证书变更审核表》;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3、企业原有资质证书正、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4、企业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关于变更事项的决议或文件。

上述规定以外的资质证书变更手续,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办理,具体办理程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依法确定。其中具有《规定》第九条资质的企业其资质证书编号发生变化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需报建设部核准后,方可办理。

(十五)具有《规定》第九条资质的企业申请工商注册地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变更的,企业应向新注册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1、企业原工商注册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同意资质变更的书面意见;

2、变更前原工商营业执照注销证明及变更后新工商营业执照正、副本复印件;

3、首次申请资质的全部材料。

其中涉及到资质证书中企业名称变更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应将受理的申请材料报建设部办理。

具有《规定》第九条资质的企业之外的其它企业申请工商注册地跨省、自治区、直辖市变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参照上述程序依法制定。

(十六)资料要求

1、《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一式四份,附件资料一套。其中涉及到铁路、交通、水利、信息产业、民航等专业部门资质的,每涉及一个专业部门,须另增加《建筑业企业资质申请表》二份、附件资料一套。

2、资质受理机关负责核对企业提供的资料原件,原件由企业保存。资质许可机关正式受理后,所有资料一律不得更换、修改、退还。

上级相关主管部门对企业申请材料有质疑的,企业应当提供相关资料原件,必要时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实地调查。

3、附件资料应按“综合资料、人员资料、工程业绩资料”的顺序排列装订,规格为a4(210×297mm)型纸,并有标明页码的总目录及申请说明,建议采用软封面封底,逐页编写页码。

企业申报的资料必须使用中文,资料原文是其它文字的,须同时附中文译本并翻译准确。

4、申请资料必须数据齐全、填表规范、印鉴齐全、字迹清晰,复印件必须清晰、可辨。

三、资质受理审查程序

(十七)《规定》第十一条所列“燃气燃烧器具安装、维修企业资质”的管理办法及审查标准由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另行规定。

(十八)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特殊情况,需增列《标准》中各类专业工程外的其它工程种类,其资质标准可参照专业承包序列“特种专业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的条件提出,报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按法定程序批准后予以颁布。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实施。

(十九)专业承包企业资质标准没有分级的,其申请和审批程序与专业承包一级企业相同;劳务分包企业资质没有分级的,其申请和审批程序与劳务分包一级企业相同。

(二十)涉及铁路、交通、水利、信息产业、民航等方面资质,由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送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核,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在20日内审核完毕,并将审核意见返回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审批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送省有关部门审核后审批。

涉及铁道、交通、水利、信息产业、民航方面的资质,除由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审批的资质外,其余资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审批。

涉及铁道方面二级总承包资质的审批,因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目前没有设立相应的行政主管部门,其审批程序暂与一级资质相同。

(二十一)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许可实行实地核查制度。

(二十二)资质许可实行公告制度。

由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实施许可的,公告在全国发行的综合性报纸或通过互联网进行;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及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实施许可的,公告方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自行确定。

(二十三)资质许可机关对建筑业企业的所有申请、审查等书面材料应当至少保存五年。

上级建设主管部门有权对下级建设主管部门受理的企业申请材料、初审部门的审核材料进行监督检查。

(二十四)省级及以下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在作出资质许可决定后30日内,将资质许可的决定,通过省级建设主管部门,向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备案,同时抄送相应专业部门,由建设部将各省资质许可情况及时在网上向社会公布,以方便异地查询和确认。逾期或未向建设部备案的,建设部将不再给予上网公布。

(二十五)企业申请资质升级、资质增项的,资质许可机关应当核查其近一年内有无《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第二十一条所列违法违规行为、有无《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办法》(建市[2007]9号)中施工单位不良行为记录认定标准所列行为,并将核查结果作为资质许可的重要依据。

四、资质证书

(二十六)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由建设部统一制定。实行全国统一编码,具体编码办法由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另行制定。

(二十七)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包括一个正本和六个副本(特级十二本)。企业因经营需要申请增加资格证书副本数量的,应持增加申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资格证书副本到原发证机关办理,最多增加三本(特级不超过六个副本)。

(二十八)各级建设主管部门依法颁发的企业资质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二十九)企业遗失资质证书,可以申请补办。需提供下列资料:

1、申请补办的报告;

2、《建设工程企业证书增补审核表》;

3、在《中国建设报》等全国性建设行业报纸或省级综合类报纸上刊登的遗失声明。

(三十)企业因变更、升级、注销等原因需要换发或收回资质证书的,由原资质许可机关负责收回并销毁。

(三十一)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证书:

1、取得施工总承包序列中某一类别特级资质的企业,核发本类别建筑业企业特级资质证书;同时核发某一相应行业的工程设计甲级资质证书。

2、取得房屋建筑、公路、铁路、市政公用、港口与航道、水利水电等类别中任意1类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同时取得其它2类施工总承包一级及以上资质的。对达到特级标准的类别,核发建筑业企业特级资质证书和相应行业的行业甲级设计证书;并在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上注明:可承接上述其它类别的各类工程施工总承包、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及开展设计主导专业人员齐备的施工图设计业务。同时不再授予房屋建筑、公路、铁路、市政公用、港口航道、水利水电等类别的一级及以下施工总承包资质。

3、取得房屋建筑、矿山、冶炼、石油化工、电力等类别中任意1类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同时取得其它2类施工总承包一级及以上资质的。对达到特级标准的类别,核发建筑业企业特级资质证书和相应行业的行业甲级设计证书;并在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上注明:可承接上述其它类别的各类工程施工总承包、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及开展设计主导专业人员齐备的施工图设计业务。同时不再授予房屋建筑、矿山、冶炼、石油化工、电力等类别的一级及以下施工总承包资质。

(三十二)资质证书有效期为5年。

有效期的起始时间:以企业首次取得最高等级主项资质的日期为资质证书有效期计算起始时间。企业资质发生变更的,有效期不变,其中涉及到主项升级,或分立、合并事项的,按新批准时间作为有效期的起始日。

(三十三)资质证书的续期:

1、企业应于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60日前,按原资质申请途径申请资质证书有效期延续。在资质证书有效期内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标准和职业道德,信用档案中无不良记录且注册资本和专业技术人员满足标准要求的,经资质许可机关同意,在其资质证书副本上签发有效期延续五年的意见;对有违法违规行为、信用档案中有不良记录或企业资质条件发生变化的,资质许可机关应对其资质情况进行重新核定。

2、企业在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前60日内申请资质延续的,资质受理部门可受理其申请,但自有效期到期之日至批准延续的时间内资质证书失效。资质证书有效期届满仍未提出延续的,其资质证书自动失效。如需继续开展工程建设活动,企业必须重新申请建筑业企业资质。

五、监督管理

(三十四)地方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应对本辖区内从事建筑施工活动的建筑业企业建立信用档案,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资质许可的层级监管办法和监管标准,运用网络信息化手段对建筑业企业资质许可实施监督管理。

(三十五)监督管理的内容是对建筑业企业在建筑市场中违法违规行为的监督以及企业资质条件的检查。

对于发生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违法行为发生地县级以上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依法查处,并将违法事实、处罚结果或处理建议及时告知该企业的资质许可机关,同时将处罚结果记入建筑业企业信用档案,资质许可机关及时核查其资质条件。

(三十六)由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审批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的处罚,各省级建设主管部门和有关专业部门应当在违法事实查实认定后30日内,将资质处罚的建议报送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对企业进行资质处罚。

由省级建设主管部门、设区的市级建设主管部门审批的建筑业企业资质,处罚程序由各省级建设主管部门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确定。建立资质处罚信息公示制度,地方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应及时将有关处罚信息向社会公布,并报上一级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三十七)各级资质许可机关应该对许可的建筑业企业的资质条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核查,每年抽查率不应低于5%。被检查单位应如实提供企业资质证书、企业财务报表、人员资料及业绩资料等与资质标准相关的资料,核查中发现企业不符合相应资质条件的,由资质许可机关通知企业限期改正,整改期限不少于一个月,整改过程中企业应暂停新接工程、不得新申请资质。逾期不改的,由资质许可机关撤回其资质。

六、有关资质标准指标说明

(三十八)关于工程业绩

1、一项工程业绩同时满足多项技术指标的,只能作为一项指标考核。例如,房屋建筑工程按层数计算过业绩,就不能再按高度或跨度等计算业绩。1项工程,即使层数、高度、跨度、造价等均达到考核标准,也只能算1项业绩。

2、业绩要求的“×项中的×项”必须分别满足,不能相互替代。例如房屋建筑一级资质标准,要求企业完成“6项中的4项以上工程”,是指企业完成的工程中,层数、高度、单体面积、单跨跨度、住宅小区、单项建安合同额等6项指标中至少满足4项,不足4项即为业绩不达标。某企业分别完成了层数、高度、单体建筑面积达标的多个工程,但只能算3项业绩,仍达不到要求完成的4项以上业绩,故该企业业绩仍为不达标。

3、企业申请多项资质的,工程业绩应当分别满足各项资质标准中所要求的条件。

4、签订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合同的,主体结构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方可作为工程总承包业绩计算。

5、同一个工程项目分期发包,且中标单位均为同一家企业的,可以将各期工程累加。如果累加后能够达到标准要求的某一项,可以作为代表工程业绩申报。不属同一个工程项目的不能累加;超过标准规定时限和承揽范围要求的不能累加。

6、企业与业主签订了施工总承包合同,不论该工程是否实行分包,可计入该企业的施工总承包业绩。合法分包该工程的专业承包企业,也可将承包的专业工程作为专业业绩申报资质。

7、施工总承包企业申请专业承包资质晋级的,应提供单独承包的专业工程作为工程业绩,而不能使用施工总承包工程作为工程业绩。

8、标准中要求的“近5年”或“近10年”,是指自申报年度起逆推5年或10年竣工验收合格的项目。如:申报年度为2005年,“近5年”的业绩年限从2000年1月1日算起。

9、代表工程的合同资料。指企业承包工程所签订的能反映合同双方名称、工程概况、合同价格、承包方式、施工工期、质量约定等内容的建设工程合同协议书或者含有上述内容的合同部分。

10、质量验收资料。指业主或质量监督部门出具的竣工验收报告或工程质量鉴定书。国外工程按照国际惯例出具工程竣工证明文件。

11、房屋建筑业绩标准中涉及的“单位”、“单体”、“单项”工程,均指单体建筑或连体建筑(连体建筑应提供该建筑物为同一基础的证明)。

12、轻钢结构、网架结构的跨度业绩不能作为房屋建筑跨度业绩。

13、房屋建筑工程的高度应为从标高正负零算起至檐口的高度。

14、网架工程边长按短边进行考核。

15、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范围的代表工程业绩无效。

(三十九)关于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

1、企业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超过60周岁的人数比例不得超过15%,技术负责人年龄限制在60周岁及以下。

2、企业人员在两家及以上企业注册或受聘的不予认可,其证书上的单位必须与申报单位名称一致。涉及铁道、交通、水利、信息产业、民航、消防等方面资质的,企业的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职称证书或岗位资格证书复印件应同时上报。

3、申请特级资质的,企业应具有与特级资质承包范围内各类别工程相对应的,各专业注册建造师不少于5人。

4、对企业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的专业考核,按企业申请的主项资质要求进行。

5、企业申请多项资质的,其注册建造师(或项目经理)人数按照企业申报的各类资质标准中的最高值进行考核。

(四十)其它指标

1、注册资本金:是指在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上标明的注册资本金,以实收资本为考核指标。申请多项资质的,企业的注册资本金按照企业申请各类别资质标准的最高值进行考核。

2、净资产:企业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后的余额。申请多项资质的,按照企业申请的各类别资质标准中的最高值进行考核。

3、工程结算收入:是指本企业承包工程实现的工程价款结算收入。按企业财务报表份年度填写。新设立企业不填此项。

核定企业的工程结算收入时,应按企业完成的各类工程结算收入计算,不包括工程以外的其它业务收入(如房地产开发收入);申请多项资质的,按照企业申请的各类别资质标准中的最高值进行考核。

4、企业财务报表:指企业经审计的最近三年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5、企业的注册执业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工程业绩(包括境外工程业绩)等条件,均是以独立法人企业为审核单位。企业(集团)的母、子公司在申请资质时,上述各项指标不得重复计算。

6、根据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将事故划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4个等级;具体标准参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国家颁布有其它专业工程事故分级标准的,按与上述分级对应的标准考核。

(四十一)涉及特级资质标准的指标解释

1、建筑业营业税:指企业在承包范围内开展的施工总承包、施工图设计、工程总承包和项目管理业务所交纳的营业税;企业申请多项特级资质,每增加一项,营业税增加5000万元;境外工程结算收入可按当期汇率与国内建筑营业税税率折算建筑营业税。

2、银行授信额度:指银行授予企业的年度信贷额度。多家银行的授信额度不能累加计算,以其中的最高额度为准。

3、技术负责人主持完成过的代表工程:指其担任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总工程师或主持完成技术标(并签字)、总设计师等职务时所完成的工程项目;企业应提供工程合同及工程竣工证明或设计合同及工程图纸,上述材料均需提供技术负责人本人签字页。

4、财务负责人:指企业主管财务工作的主要负责人。

5、企业设计专业技术人员的考核,参照行业工程设计甲级资质标准人员配备表的规定。

6、企业技术中心:指符合《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国家发改委、科学技术部、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3号)规定的认定标准(或相当于该水平的标准),并经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含分中心)。企业应提供有关批准文件或认定证书复印件。

7、企业科技活动经费:主要包括科技开发经费支出、信息化建设支出、科技培训费支出和科技开发奖励经费支出。科技开发经费一般包括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设备调整费、各类试验费、技术资料购置费、研究机构人员工资以及科技研究有关的其它经费或委托其它单位进行科研试制的费用。

按照企业财务或统计报表中“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栏目进行考核。

8、科技进步奖:指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国务院第396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由国家科技行政部门负责组织评审,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企业应提供获奖证书复印件。

9、主持编制过国家或行业标准:指企业主持编制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属于国家或行业级别的工程建设标准,并且已经正式出版。企业应提供标准的通知(或令)、封面、目次、前言和引言等资料复印件。

10、申请多项特级资质的,其企业“资信能力”、“科技进步水平”中的各项指标及企业具有注册建造师数量不需叠加计算,但设计专业技术人员和代表工程业绩应分别满足标准要求。

(四十二)涉及铁道、交通、水利、信息产业、民航等方面资质的界定

1、涉及铁道方面的资质包括: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资质、铁路电务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铁路铺轨架梁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铁路电气化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

2、涉及交通方面的资质包括: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资质、公路路面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公路路基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公路交通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资质、港口与海岸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港口装卸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航道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通航建筑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通航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水上交通管制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

3、涉及水利方面的资质包括: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承包(水利专业)企业资质、水工建筑物基础处理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水工金属结构制作与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河湖整治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堤防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水利水电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水利专业)企业资质、水工大坝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水工隧洞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

4、涉及信息产业方面的资质包括:通信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资质、电信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电子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

5、涉及民航方面的资质包括:机场场道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机场空管工程及航站楼弱电系统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机场目视助航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

6、涉及多个专业部门的资质包括: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桥梁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隧道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核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海洋石油专业承包企业资质、爆破与拆除工程专业承包企业资质。

7、按照《规定》第九条规定,上述各总承包特级、一级资质;专业承包一级资质及涉及铁路、民航方面专业承包二级资质的许可,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实施。

七、过渡期的有关规定

(四十三)《规定》实施前已取得建筑业企业资质的企业,在《规定》实施后其资质证书暂不统一换发,建设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对特级资质以外的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进行修订,在新的标准颁布实施前,原资质证书继续有效。

在过渡期内,暂按以下规定执行:施工总承包企业申请的专业工程类别资质不超过5项,但不得申请劳务分包类别资质;

选择专业承包序列某一类别资质作为本企业主项资质的,可申请不超过5项的专业承包序列内各类别资质,但不得申请劳务分包序列的各类别资质,不得增项总承包资质;达到资质标准的,可以申请不超过现有主项资质等级的总承包资质,但须将总承包资质变更为主项资质,且主增项资质符合前款要求;

劳务分包序列企业可以申请本序列内各类别资质。

企业如申请资质升级或其它原因发生主项资质变化的,证书有效期按本实施意见第三十二条规定办理。

(四十四)特级资质企业的过渡期

在《特级标准》颁布前已取得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企业,自《特级标准》之日起设三年过渡期。原资质证书有效期延续到2010年3月13日。过渡期内企业按原资质证书的承包范围承揽业务;过渡期届满三个月前,企业应按照《特级标准》重新申请资质;有效期届满,企业原资质证书自行失效。

过渡期内,持原特级资质证书的企业提出资质分立、改制申请的,在原企业的企业名称、资质基本条件未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对分立、改制后的企业除特级以外的其它资质全部进行重新核定,但原企业特级资质的注册资本、人员等条件必须满足原特级标准要求。

建筑施工企业申报材料篇3

关键词:建筑企业税收管理问题对策

一、建筑业的基本特点及其对税收管理的影响

(一)建筑业的基本特点

1.开发和生产项目的特殊性

建筑行业开发和生产项目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开发和生产项目的单件性、流动性和长期性。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一样.建筑业同样具有周期性,且从投入到产出的运行周期往往较长。

2.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

建筑业与国民经济其他多个行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比如水泥、钢铁、玻璃、木材、家电、塑料等各种行业或产业,均在建筑业生产经营中扮演相应角色。正因为此,建筑业也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较大贡献。

3.对国家政策的敏感性

国家和政府出台新的政策极易给建筑业带来明显影响,比如国家各项税费在影响建筑业成本核算基础上,使企业利润回报率出现变动.再如政府在建筑业投资规模的大小也直接影响到建筑业规模的变化。

(二)建筑业行业特点对税收管理产生的影响

1.税源变动不易把握

由于建筑业很容易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影响,其税收收入计划、预测等难以保证准确无误,使得建筑企业决策和税收征管把握难度较大。

2.所得税管理难度较大

建筑业常出现开发项目实施时间持续一年以上的情况。对建筑企业征收企业所得税,如果按照正常的以会计年度为单位,则很难对收入、配比结转成本等进行准确计算。加上有效开发项目具的流动性.给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和管理造成更大不便。

3.税务稽查工作复杂

建筑业牵涉其他多个行业,这给某些建筑企业在成本费用上造假提供机会。此外,由于全国各地执行税收政策并非完全一致,则一些建筑企业到税负较低的地区申请,甚至使用假发票。建筑业材料票使用增值税发票,在上述情况下,地方地税部门稽查难度明显增加。

二、建筑企业税收征管中常见问题

(一)会计核算不规范

目前。建筑业企业账面核算不实、明亏实盈、逃避税务机关监管、偷逃企业所得税等现象严重。一则营业收入申报不真实,其主要原因在于建筑企业挂靠单位多、财务制度不健全、诚信度偏低、账证不规范等问题普遍存在.比如将工程款结算收入或者合同外工程收入、工程差价收入等挂“其他应收款”,再如处理涉私建筑项目时,将私人合伙建房的部分收入以略低于税务机关所确定的最低申报价格入账甚至不入账,私自帐外经营,故意偷漏税款。二则企业列支成本费用随意性较大、成本费用较高.尤其是虚列各种名目开支.如人工费、广告费、业务招待费、借款利息等费用。

(二)个人所得税监管不到位

在建筑业税收收入构成中。营业税占据较大比例.个人所得税所占比重甚小,税务机关对个人所得税监管不到位,导致出现较多问题:代扣代缴义务时间滞后、收入难以把握、分包工程常被遗漏、逃税避税现象严重。比如企业承接分包工程所得收入应计人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扣缴的计税金额,但在人账时往往被遗漏,再如个人承包人或挂靠人开具材料发票抵账,用以逃避工薪所得的个人所得税

(三)营业税计税金额申报不足

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相关内容,纳税人从事建筑、装饰、修缮工程作业时,不管其与对方采取何种方式结算.纳税人营业额均应将工程所用原材料及其他物资和动力价款包含在内。在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需要与其他多种行业产生联系.但相当一部分建筑企业自行采购原材料,只向施工单位支付施工费用则申报缴纳营业税时,施工单位纳税人也只依照所得旋工费进行申报。对于常发生的绿化、木门、水泥路、路灯、电梯等配套及零星工程,均以各种建筑材料、设备等发票形式直接计入且有账目,以减少计税金额。纳税人申报纳税只以施工费为依据,则漏掉了建筑施工过程中自购原材料费用及其他动力价款应缴纳的营业税。

(四)营业税征收难度大

目前.我国建筑企业营业税相关税收政策规定不够合理和明确,客观上助推了纳税人税款申报延时、税款交付拖欠等不良现象的产生.十分不利于营业税征管工作的开展。首先,税收政策中关于建筑营业税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规定过多、过细,在实际操作中遭遇较多难题,尤其是按照建筑营业税纳税人工程价款结算方式的不同,现行政策规定了不同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使得纳税人巧用规定故意延缓税款缴纳期限,税务机关在未能全面掌握工程价款结算方式的情况下.很难确定建筑施工单位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其次.税收政策关于建筑营业税纳税地点规定的多样性也成为税收征管难度的诱因,《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对营业税纳税地点做出分散性规定,导致多数建筑企业不按时缴纳税金或者税金分毫不缴,由于时间、空间、人力成本的限制.主管税务部门无法准确掌握工程进度、成本核算、企业劳务、企业收入等具体情况,进而造成施工企业拖欠、少缴税款。

三、加强建筑业税收管理的主要对策

(一)完善税源监控机制

做好税源监控应从管理流程和管理内容两个角度人手。

1.规范管理流程

规范管理流程,应实行有序的项目登记,包括项目开工登记即在办理开工许可手续前,建设单位须与施工单位一同到税务机关办理建筑业税收项目登记手续;项目变更登记,即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停缓建等较大变动时,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须到地税部门办理项目变更登记手续:项目注销登记,即建设单位须在建筑项目竣工验收后.主动到主管地税机关办理项目注销登记手续,进行结清税款、交回《委托税款证书》、代扣税款凭证等一系列税收事宜。

2.细化管理内容

细化管理内容应实施双向申报方式,即建筑单位和建筑企业需在建筑项目被纳入正常的税收管理轨道后,分别向项目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机构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申报纳税。其中建筑单位应定期明细申报,对工程进度、付款情况、税款、工程材料供给等详情进行分项目申报,并建立健全税款台账,按月解报税款。建筑企业则首先根据法定要求,办理相关纳税申报手续,并据工程进度将《建筑业税收明细申报表》报送至机构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处.以将税源监控延伸至具体的建筑项目,提高纳税申报准确性。

(二)有机协调工作局面

1.明确机构定位和职责

在建筑企业税收征管过程中。对建筑项目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建筑企业机构所在地税收收分局、建筑业税收管理员的地位、职责应予以定位和明确。建筑项目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同时监督建设单位税款申报、解缴、税款及时足额入库,以及施工、贷款结算、开工与竣工验收等各个不同过程,并将税收信息传递给机构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建筑企业机构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既要负责对纳税人据项目预算和工程进度实施纳税申报情况的监督.又要对财务核算、税款缴纳等内容予以监管,以向项目所在地税收征收分局传递及时性信息,做好定期分析对比工作。

2.实现动态控制和相互制约

建筑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和动态控制要求,税务机关专人、专职、专责地对建筑项目施以跟踪管理方式,其目的在于监管建设单位代扣税款是否合法、建设项目施工进度如何、涉税动态信息是否可靠,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税款从开工到项目竣工验收均能够及时足额入库。建筑业内部机构应相互协调、彼此制约,比如施工单位机构所在地税收征收机构、建筑项目所在地税收征收机构共同、定期对比析纳税申报详情,及时查找漏项工作、申报不及时等问题。

3.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

随着计算机技术不断翻新,建筑业信息化水平目益提高,其信息化管理诉求也日渐提高。比如借助于平台信息集成功能,对建筑企业内外信息资源有效整合;再如以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比对预警功能,实现税源智能化管理;或者以平台多元化查询功能,提升税收管理效能,此点最利于建筑行业企业各个职能部门与税收管理员的沟通,以全面及时地监控和了解税源情况。

(三)拓展税收管理范围

1.扩充税源信息渠道

加强建筑业税收管理,须解决税源信息不对称问题,构建信息共享、管控有效的综合治税体系和综合治税网络,积极扩充税源信息渠道。具体来讲,建立健全和相关部门进行信息交换与联系的制度.保证重点建设项目信息的定期获取,并对工程项目计划投资、招投标以及投资完成进度等及时、全面掌握,充分挖掘潜在税源信息.实现现有税源信息准确、真实、可靠。

建筑施工企业申报材料篇4

【关键词】营改增建筑施工企业影响

营改增的实施初衷是让企业的总体税负不变或略有下降,达到基本消除重复征税的目的,而总体税负的下降属于结构性减税,这意味着并不是所有行业的税负都会全面下降。建筑施工企业具有抵扣环节链条不够紧密、管理比较粗放、可抵扣金额较少等特点,因此营改增后可能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的税负不降反增。

一、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税负的影响

(一)材料费对税负影响的分析

建筑施工企业的材料费主要有钢筋、搅拌混凝土及各种工程用桩等其他一般材料,而各种材料对企业税负的影响是不同的(见表1)。

表1材料费对税负的影响

(二)人工费对税负影响的分析

目前不少建筑施工企业将劳务分包给合格的施工单位,总包方按分包方提供的建筑施工发票来抵扣营业税,但营改增后,人工费作为应交税增值额而不能进项税额抵扣。以建筑施工企业的增值税税率11%来计算,由于社保费、工资等人工费支出无法再进行进项税抵扣,这相较于营改增之前的3%营业税,无疑会增加建筑施工企业的税负。

(三)机械设备支出对税负影响的分析

建筑施工企业的机械设备如果是以租赁方式获得,那么营改增实施后可以凭借专用发票进行抵扣(营改增之前是不能进行进项税额抵扣的),这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税负。此外,营改增之后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引进大型机械设备来代替人工,弥补因人工费无法抵扣而带来的损失,也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表2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指标的影响

二、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指标的影响

本文将从营业收入规模、资产与负债、现金流、财务报表等几个方面,探讨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财务指标的影响(见表2)。

三、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纳税管理的影响

第一,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发票管理的影响。增值税专用发票(尤其是进项抵扣发票)的管理和违法处理力度都比营业税发票要大,因此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强化发票管理工作,在收取外部发票时,要特别注意发票形式要件的合规性,对于项目填写不齐全、书写不规范、抬头和公司名称不一致的发票,要予以坚决拒收。此外在购买原材料时,建筑施工企业要尽量选取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的合格供应商,以确保低税。

第二,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纳税申报的影响。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的纳税申报更为复杂,尤其是需要提供系列资料,如《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情况表》、《本期销售情况明细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及《本期进项税额明细表》等,而营业税基本只需提供纳税申报表。

第三,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涉税事项管控的影响。建筑施工项目所需的原材料种类繁多、供应量较大且涉及的供应商良莠不齐,难免会有部分供应商无法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所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合格,导致建筑施工企业无法足额抵扣进项税。此外营改增后,如果建筑施工企业忽视合同的管理,如纳税申报时无法提供合法有效的合同,那么就无法进行进项抵扣而导致增值税税负的增加。

四、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的影响

在营改增之前,建筑施工企业只需在有收入时才进行会计核算,而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有了较大变化,具体体现在:

(1)购进业务会计核算方法的变化。营改增前,建筑施工企业所购入材料的成本(如论是否有增值税专用发票)全部计入原材料成本。营改增后,对于无法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材料,其所花费用计入原材料成本;而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材料,核算时应将进项发票上的进项税额计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留待日后抵扣销项税额。营改增后,除了原材料的进项税额可以抵扣,理论上税改后购进的固定资产及服务附带的销项税额、租赁施工机械的进项均可以抵扣,与购入原材料的进项核算方法相同。

(2)确认收入时会计核算方法的变化。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收入确认标准采用完工百分比法,因此销项税额的计算也与之前不同。下面以a企业为例来进行说明,a企业一项四年期建筑工程中,其中2014年的合同总价款为20000万元,估计至完工尚需投入成本为10500万元,实际发生成本为4500万元,开出账单金额为4000万元,实际收到账款为3000万元。表3为营改增实施前后,a企业的账务处理结果。

表3营改增前后a企业的账务处理结果

营改增之后,建筑施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确认金额与账单结算金额和收到的工程款金额间存在差异,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应交增值税当期必须上缴,但是主营业务收入通常大于并提前于结算账单和实际收到的工程价款,造成在部分价款未到位的情况下先缴纳增值税,影响企业的经营现金流。

五、小结

综上所述,营改增实施后对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和会计等方面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造成的影响像一把双刃剑,建筑施工企业要想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就必须从合理税收筹划、完善合同管理与发票管理、提高增值税业务相关人员的工作胜任能力等方面着手,切实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冬云.浅谈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财经纵横,2013.

[2]王立晶.营业税该征增值税对企业的影响[J].金融营销,2012.

[3]平新乔,梁爽,郝朝艳,等.增值税与营业税的福利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2009,(9).

[4]马秀丽.增值率视角下营改增前后企业税负比较[J].财会月刊,2013,(06).

建筑施工企业申报材料篇5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伤保险内部管理存在一些难点

由于风险防范意识不高、工伤保险知识匮乏、异地工伤认定困难等原因,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伤保险内部管理存在一些难点。经归纳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

1.风险防范意识不高,增加企业管理成本

风险防范意识不高,包括工伤员工所在单位领导和工伤员工本人的风险防范意识不高两个方面,不论是哪种风险防范意识不高造成的直接结果都是员工属于工伤却没有申报认定工伤。风险防范意识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工伤员工单位领导怕申报工伤给单位带来不好的舆论,影响企业和自己的发展。第二,耗时较长,资料复杂。从工伤认定到工伤待遇申领是个长期的过程,全部流程下来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提供的佐证资料也相对复杂。第三,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出险迅速方便,可上门服务。建筑施工企业均有按规定购买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商业保险公司出险迅速方便,保险业务人员可以上门告知出险流程和所需资料,简单方便。

鉴于以上原因,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宁愿选择企业出钱治疗、赔钱了事或者申报团体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而不走工伤认定申请流程,把本是工伤的员工当作一般的病人对待,把本该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医疗费、交通费、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费用转为由企业承担,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2.工伤保险知识匮乏,无法保障工伤员工权益

虽然各地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网站都会有关于工伤知识的专题介绍,各单位也基本会做工伤知识的宣传,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还是影响了不少人。工伤的认定、认定申请的时效、认定准备的资料、医疗终结时间、停工留薪期工资福利待遇的支付等是既专业又与工伤员工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将无法保障工伤员工权益。比如应该是工伤的没有申报工伤,或者未在工伤发生之日起30日申报导致错过工伤认定申请的时限,停工留薪期工资待遇按照病假待遇发放,工伤治疗不是先现金垫付而通过基本医疗保险渠道等一系列的错误做法,损害了工伤员工的合法权益。

3.异地工伤,工伤员工的难言之痛

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项目遍布全国各地,施工现场与员工参保地不在同一城市的现象非常普遍。工伤发生地与员工参保地距离遥远,工伤认定核实情况较难,提供认定材料也相对较多。鉴于这个原因,伤情轻微的员工往往会自愿放弃申报认定工伤,自愿放弃应该享受的工伤待遇。举个例子,大连项目的一个技术人员曾经在工地现场扭了脚,符合工伤认定的条件,单位社保经办人知道情况后提醒本人在受伤之日起30日内提供工伤认定申请所需材料。受伤员工伤情不太严重,一听大堆的认定申请材料更是头大,不仅如此,包括身份证在内的所有资料原件要邮寄到参保地深圳市,还可能面临深圳市社保局关于受伤过程的调查取证。受伤员工就觉得太麻烦了,申请自愿放弃工伤认定。社保经办人员与其经过多次沟通,讲清楚申报与不申报的利弊后,该员工才百般不愿意地把工伤认定申请资料备齐了。医疗终结期满,到了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的时候,该员工死活不做劳动能力鉴定了。理由有四:第一,自己工作很忙,大连、深圳往返需要几天的时间。第二,往返花费的交通费、食宿费,项目部领导没说能不能报销,万一不能报销,这些费用需要自己承担。第三,做劳动能力鉴定需要请假,请假期间要扣发工资。第四,最重要的是自己伤情不严重,万一劳动能力鉴定下来没有等级,自己不但享受不了工伤待遇,还耽误了工作,浪费了时间,赔了一笔钱。结果就以该员工自愿放弃劳动能力鉴定了结,工伤治疗费用依照普通医疗费用报销了事。

二、针对以上管理难点采取的应对措施

针对以上管理难点,笔者建议建筑施工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企业工伤保险内部管理,切实发挥工伤保险的保障作用,分散企业风险。

1.提高风险意识,降低企业管理成本

提高风险意识包括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认定工伤必要性意识两个方面。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是降低工伤几率的前提,只有企业上下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风险意识,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才能降低工伤发生几率,才能真正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如果员工确实不慎发生工伤,企业在及时组织人员救治工伤员工的同时,还要积极配合准备员工工伤认定的材料,严格按程序申报工伤。

2.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丰富员工工伤保险知识

员工只有全面了解了工伤保险知识,才能更好地加强自我权益的保护,才能在工伤来临时应对自如,不会因为自己的无知损害自己应该享受的权益。因此,丰富员工的工伤保险知识十分必要。首先,要求企业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加强工伤保险的宣传力度,可以通过公示栏、内部办公平台、QQ群等工具及时把最新的工伤保险知识全面系统地传达给员工。针对施工企业项目部分散、地域跨度大、人员不集中、网络信息不发达的项目部,企业可以派出业务人员将工伤保险知识送到项目部,现场为员工讲解工伤保险知识。第二,员工本人要主动学习工伤保险知识,保护自己权益。“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企业宣传的再多,员工本人不看、不听、不学,还是无法达到学习的目的。要让员工认识到工伤保险对自己的好处,同时把政策宣传和典型事例结合起来,员工才能主动去学,才能学得更好。

3.设立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建立工伤员工台账制度

设立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是健全机构、责任到人的一种表现,起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专门机构是执行各项制度的保证,专职人员起到执行工伤保险知识宣传,工伤申报及待遇申领的指导作用。

同时,建议企业建立工伤员工台账。从员工受伤开始直到待遇申领结束,台账要包括工伤申报,过程指导,结果跟踪等内容,全面反映整个工伤过程。根据工伤员工台账,企业可以进行工伤员工工种和安全隐患分析,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安全生产水平。

4.全面保障异地工伤员工权益,解除异地工伤员工后顾之忧

建筑施工企业申报材料篇6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企业,申请《光电建筑应用行业企业资格》(以下称:企业资格)登记证书的企业,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光电建筑应用企业,是指专业从事建筑用太阳能光伏产品制造、系统集成及系统安装的企业。

第三条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以下简称:中建金协)依据建立和完善的行业自律机制,通过行业登记、创建行业诚信企业、信用企业评价管理体系、光电建筑应用企业信息平台、相关标准、合同示范文本等方式,对从事光电建筑应用活动的企业实施行业管理,并具体负责企业资格登记的审核、管理工作;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光电建筑应用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依据本办法,负责企业资格登记的组织和后期动态管理工作。

第四条光电建筑应用企业按照技术特点分为产品制造、系统集成、系统安装等三个类别。

企业按照其拥有的资信、人员、技术装备和代表工程业绩等条件申请相关资格,经审查合格,由中建金协发给企业资格登记证书。

第五条光电建筑应用企业登记的分级。

光电建筑应用产品制造设特、壹、贰等3个等级。

光电建筑应用系统集成设壹、贰、叁等3个等级。

光电建筑应用系统安装设壹、贰、叁等3个等级。

第六条申请企业资格登记,按以下方式进行:

中建金协会员企业,通过企业注册所在地的行业协会,向中建金协申请;企业注册所在地未成立相关行业协会的,直接向中建金协申请。

各相关行业协会的会员企业,通过企业注册所在地的行业协会,向中建金协申请。

第七条申请行业资格登记证书,应当提交纸质资料、电子文档各一份,并按下列顺序装订成册;复印件一律使用a4型纸。

(一)申请表(一式二份);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副本复印件;

(三)企业主要工程技术人员个人资料(包括学历证明、职称证书、注册证、上岗证、个人业绩证明等)复印件;

(四)办公、生产场地证明(如标准无要求的可不提供);

(五)企业生产设备证明(如标准无要求的可不提供);

(六)企业产品生产、设计管理及质量控制程序文件。

第八条申请企业资格登记等级升级,除提供本办法第七条所列资料外,还应提供下列资料:

(一)企业原企业资格证书;

(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复印件(申请之日上一年年检合格);

(三)企业上年度财务报告;

(四)企业区域性售后服务机构设置情况及办公场地证明(如标准中没有要求可不提供);

(五)企业业绩证明材料;(包括合同、设计方案、施工组织方案、系统集成方案、后期质保维护方案、施工照片等)

(六)代表企业技术进步的证明资料和荣誉证书(包括新产品、技术专利、工程获奖)复印件;

(七)产品质量证明及近期检测报告(如标准中没有要求可不提供)。

第九条光电建筑应用企业依据其实际具备的能力,可同时申请多个类别的企业资格登记。

第十条委员会及相关行业协会负责企业资格登记的受理和初审。

第十一条企业资格登记考核由形式审查和实地考核二种方式组成:

形式审查:由建筑工程建设领域的工程技术、专业技术、法律、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审核专家组,负责纸质申请资料的技术审查;

实地考核:实地考核的对象、方式、考核内容由专家组提出,采取抽查的方式进行;

第十二条受理机构在收到企业提出的申请材料后,对决定受理的,受理机构应向企业出具书面受理通知;对申请材料不齐或不符合标准要求的,应一次性书面告知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对不予受理的,书面告知企业理由。

资料受理机构在接受申请材料时应对有关原件进行核对。

第十三条专家审查组审查后,由委员会将意见汇总并报中建金协核准发证。

第十四条通过企业资格登记的企业、登记内容将由中建金协在相关媒体上予以公告,并向企业颁发企业资格登记证书。

第十五条企业资格登记证书分为正本和副本,由中建金协统一印制,正、副本具有同等效力。

第十六条企业遗失企业资格登记证书,应在公众媒体上声明作废后,方可申请补办。

第十七条获得企业资格登记的企业,企业的登记范围将在中建金协、委员会()等网站及相关媒体上向社会公开,方便公众查阅。

第十八条企业资格登记证书有效期为2年。证书有效期满需要延续的,企业应于有效期届满3个月前按原申请程序向资格证书发证部门提出延续申请。延续后的企业资格证书有效期仍为2年。

对市场信誉良好、经营状况良好、无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证书有效期满时经企业申请、原登记审核部门同意,对资格条件不再审查,直接办理延续手续。

第十九条中建金协对取得企业资格登记证书的企业实施行业监管,必要时可对取得证书的企业进行抽查。

第二十条委员会具体负责对取得企业资格登记证书的企业实施动态监管,对取得企业资格登记证书的企业每年抽查一次;

(一)对企业申报材料的真实性进行核查;

(二)依据标准对企业的资信、人员、技术装备、已完成的工程业绩和项目售后服务等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复检;

(三)受理投诉并核实情况;

(四)对违规企业进行处理。

第二十一条取得企业资格登记证书的企业在证书有效期内,在项目竣工前,应及时将项目的有关信息(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地点、建设方名称、联系方式、装机量、质量证明等)通过计算机网络报委员会;

第二十二条对从事光电建筑应用项目的企业所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除及时将企业违法事实抄报相关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外,还将在相关媒体上予以通报,并记入中建金协行业诚信档案。

第二十三条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取得企业资格登记证书的企业在企业资信、人员、技术和装备等未达到等级标准,发证部门将重新核定其资格范围。

第二十四条被降低等级的获证企业,经过一年以上时间的整改,达到规定的资格等级标准,可以重新申请原资格等级。

第二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发证部门根据利害关系人的请求或依据规定,可以撤销企业资格登记证书:

(一)违反登记程序颁发企业资格登记证书的;

(二)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不符合标准的企业颁发企业资格登记证书的;

(三)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企业资格登记证书的;

(四)违反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安装,造成安全事故或重大工程质量问题的;

(五)降低工程施工和服务标准,低于成本价搞不正当竞争扰乱光电建筑应用行业市场秩序的;

(六)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不按时填报资料,逃避动态管理,情节严重的;

(七)严重违反行业自律公约的。

第二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应将企业资格登记证书交回原发证部门,发证部门应及时办理证书的注销手续:

(一)企业依法歇业或因破产、倒闭、被依法终止的;

(二)企业资格证书被撤销、撤回的;

(三)企业资格证书有效期满未申请延续的。

第二十七条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认证资格的,发证部门不予受理或不批准其登记申请,并给予警告;申请人在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

第二十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委员会将在“光电建筑应用企业信息平台”予以通报,并记入中建金协行业诚信档案。

(一)涂改、伪造企业资格登记证书的;

(二)超越等级范围承揽项目的;

(三)转让、出借企业资格登记证书的。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由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本办法自批准之日起施行。

建筑施工企业申报材料篇7

关键词:建筑业;税收管理;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F810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1

一、建筑业税收管理现状及税收风险

当前,建筑行业施工单位注册地与施工地不一致,全国一些地方税务机关为防止税收流失,同意由业主单位税款,这样即确保了税款的直接入库,又防止了施工企业纳税过程中使用假票的现象。但在税款代扣过程中,业主仅代扣基建营业税及附加税,其他税种管理难度大,需要税务人员素质高,当地税务机不能实施有效管理,但注册地税务机关对该企业进行税务管理时,由于账和凭证在施工地,也不能进行精细化管理,故造成其他税种管理的漏洞,建筑企业一般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工地施工完成后项目经理职责就结束了,这给建筑企业留下了很高的税收风险。

二、建筑行业涉税风险分析

(一)营业税方面

1.少记收入偷逃税款。一是建设方不按工程完工进度进行申报,申报数据与建造成本不相匹配,二是在甲方不付建设款的条件下,由施工方代垫建设款项后直接记入费用支出,实现少记收入少缴营业税的目的。

2.建筑材料由甲方直接供应(甲供材)。甲乙双方在签定建设合同时未包含甲方供应的材料供应款项,乙方只对建设款项进行申报缴税,而甲方直接开具增值税发票入账,建筑营业税未按税法规定全额计征营业税。

3.建设过程中的水电费由甲方保障提供后直接扣除以抵工程款,达到少缴营业税的目的。

4.甲方在支付项目工程款时,按照总价款的一定比例替施工单位缴纳的规费,乙方无票入账,收入减少。

5.建造过程中乙方直接把设备费用进行列支,增大扣除成本,减少营业税额。

6.在发票的使用上做手脚,建筑企业项目部经常会出现使用白条、假票、虚开发票的现象,实现少缴税的目的。

(二)所得税方面

1.工程收入记账不及时。建筑工程建设周期上,建筑单位往往为了中标,经常垫付工程资金,或将部分实收工程款计入预收账款等往来科目。为了不按期缴纳税款,企业申报营业收入与实际已经实现的工程量收入有很大出入,通过推迟开票时间或开假票等达到来少缴企业所得税。

2.采用虚假建筑工程成本票据冲抵企业所得税税基。一是虚列建筑工程成本。建筑单位中标项目,常规建筑工程一般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在上缴一定比例的管理费后,建筑工程所用支出,均有项目经理全权支配。

小的建筑单位项目经理采用白条直接领款,致使建筑项目成本管理流于形式,特别是对部分工程采用分包、转包的,工程成本混入整个成本账务之中,并没有工程收入配比,达到虚增工程成本,套取现金,以实现少缴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目的。

大的建筑企业项目经理,为了满足内部财务管理和外部监管等要求,项目部采用虚开发票等手段,达到少缴企业所得税。项目部在工程成本、费用入账时,到处找票列支,虚开、买假票情况很多,由于建筑工地往往远离公司,项目部往往自行采购的工程所需材料,一般只有钢材、商混有发票,其他地材都没有发票,这为虚开、代开发票提供了土壤。对实际是专门的劳务开票公司,一般按照需票方的开票额加上开票费的金额直接开具发票,虚构工程成本。

二是虚增工地施工人员,冒领工资达到少缴企业所得税和逃避缴纳个人所得税。工地项目部人员很少,一般采用劳务外包,本来项目部人员工资在建筑成本中占比例不大,但项目经理指使别人签字冒领工资,达到逃避缴纳所得税的目的。对管理层人员工资只计入管理费用,不代扣个人所得税。尤其以个人承包形式的施工企业,在工程完工后对承包人不进行个人所得税二次核算。

3.虚列机械工程费,达到少缴工程所得税的目的。建筑工地机械很多,项目部一般采用租赁,工程机械大都是个人或私人小公司所有,为了揽工程机械租赁的活,一般愿意配合项目部多列机械费,将套取的租赁费返还给项目部,成为项目经理的小金库。

(三)印花税方面

一般情况下,建筑公司会按照建筑合同的金额和账簿按规定缴纳印花税,在购买材料等方面,管理较为规范的国营、集体性企业很少出现材料不入账的现象,而民营企业在购买材料、委托加工等方面,常会出现不及时入账,漏缴印花税的现象。

(四)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方面

在城市旧城改造项目中,建设单位常常在未签定土地合同,未取得土地开发证明的情况下进行工程建设,税务机关常常无法对其进行正常管理,对其产生的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无法即时进行征税。

若施工企业与建筑公司存在有承包或挂靠的形式,地税机关常常难以及时准确掌握二者之间的关系,在工程完工后,施工企业直接将临建房归还给业主单位,业主单位因没有房产原值无法记入固定资产,使房产税不能按时申报。

三、采取的主要对策

1.强化对建筑单位的税务管理。各地税务机关应加强协作,给出建筑子单位成本预警值,要求建筑单位报明细收入、成本到子单位工程,从逻辑关系上规避建筑公司的涉税风险。赋予工程所在地更大税务管理权限,让真正能管理的税务机关履行好职责,合理分配所得税分成比例。

2.加大企业所得税征收方式管理。根据建筑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是否健全,准确确定查账、定额、定率的征收模式。定期审核建筑单位税前扣除项目的真实性、合法性。首先着重查大额成本费用的票据是否合法、真实、有效,是否有假票、虚列、虚构行为。再次查看工程施工形象进度,是否与账务记载匹配,是否分项目和年度归集收入、成本、费用。最后根据工地实际核实工资,是否有虚开发票,虚列人员工资的情况。

3.充分利用数据管理平台,及时收集和利用好第三方信息。通过多渠道采集建筑单位的营业税和开具发票的信息比对、并利用《外出经营税收管理证明》信息与加征的所得税数据比对;公路、铁路、建设等相关有关部门取得第三方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应用等。

4.加大建筑企业日常管理和巡查力度。对大型建筑企业,应着重查看挂靠、转包现象,如存在就要关注假票报账、虚列成本费用,逃避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对小型建筑企业,应着重查看白条入账、账务不健全,挂靠别的企业施工,对在项目施工地开票的收入,有无不列或少列账。

四、管理建议

1.建议施工地主管税务机关取消业主代扣税款,并严格按照税收管理法,对施工方办理临时税务登记证,纳入正常税收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申报材料篇8

关键词:公路施工企业;涉税业务;纳税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01

公路施工企业,由于自身行业特点决定了施工项目期限较长,金额较大而且大部分业务不在机构所在地。一般按项目单独分类,由财务人员驻工地进行会计核算。

一、施工企业有关营业税的涉税风险

1.总分包间差额抵扣营业税的相关税法规定和操作中的纳税风险

公路施工企业很多情况下会涉及合同总分包,在这方面会涉及一个计税依据为总承包金额扣除分包金额后的余额,按这个余额来纳营业税。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第五条第(三)项规定:“纳税人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基于以上规定,在建筑工程总分包之间,如果总承包方把工程分包给建筑企业,则总承包方可以按扣除后余额缴纳营业税。但在实际操作中各地地方税务机关的规定不同,具体按照当地地方税务机关规定执行,企业在施工前就应把这些总分包业务纳税办理流程咨询清楚,严格按当地地方税务机关的要求去办理纳税申报事项,否则因一个小程序不合规,税务机关就会让企业全额纳税,分包方在开发票时再重复纳税,最终还得由企业自己买单,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施工企业在发生纳税义务以前,把总分包相关备案登记手续都办好,配合好施工地主管地方税务机关的征收工作,实现自已总分包抵缴的目的。

2.甲供材料和甲控材料的涉税处理

要正确计算公路施工企业应纳的税款,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要核实其工程价款,而要核实其工程价款,就必须首先要了解工程价款的各项内容和计算方法。公路施工企业工程合同价款一般由直接工程费、间接费、计划利润、税金等四个部分组成。其中直接工程费,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费、机械作业费和其他直接费组成。然而公路施工企业在从事建筑业劳务时有关营业税的计税基础中存在甲供材料和甲控材料的情形,前者就是甲方采购直供乙方施工使用的材料设备。后者就是合同约定乙方施工中使用甲方认可的材料设备的情形。之所以甲方要采用直接供应和认可材料设备的方式施工,主要原因是甲方为了保证材料质量。税法规定材料包含在施工营业额中,然而有关材料涉及的建筑营业税金,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要施工企业交纳建筑营业税金。分析这些条款目的为了区分甲供材和甲控材,从而分清材料税金由谁负担。关键要看材料的发票开具给甲乙哪一方。这关系到材料负担的税金由谁承担问题。税法规定材料包含在施工营业额中,但并不是说税金也要建筑施工企业承担交纳。因为工程造价是由料工费利润税金组成,在施工承包项目中,如果没有材料价款,则相应不再有材料金额的税金。虽然这甲供材料和甲控材料在公路施工企业中不是普遍存在,但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也要注意这方面的具体规定。

3.预收账款的涉税风险

预收账款是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方或劳务接受方预先收取的款项,要用以后的商品或劳务偿付。建筑企业的预收账款是指工程项目尚未开工时收到的款项。公路施工属于建筑业中的土木工程,与其他建筑业一样,公路施工作业同样具有劳务时间跨度长的特点,而这种经营活动的特殊性,不利于国家税收的征收管理,因此税法对建筑业有许多特殊的规定,由此也带来了一些涉税会计方面的特殊处理。

预收账款作为一项流动负债,应在一个营业周期或一年内转为收入,不允许长期挂账,否则将面临税法的惩罚。在一般工商企业中,预收账款在转为收入时才会涉及有关税费,而建筑业则会涉及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

根据《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2009年1月1日起执行)第二十五条规定:纳税人提供建筑业或者租赁业劳务采取预收款方式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收到预收款的当天。

《关于建筑业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177号)第二款第一条规定:纳税人提供建筑业应税劳务,施工单位与发包单位签订书面合同。如合同明确规定付款(包括提供原材料、动力和其他物资,不含预收工程价款)日期的,按合同规定的付款日期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合同未明确付款(同上)日期的,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收讫营业收入款项或者取得索取营业收人款项凭据的当天。

所以企业在收到发包方预付的工程款时要及时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预缴营业税款,以防日后因核算时间差异,不知税法的规定而被税务机关罚款和罚缴滞纳金,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二、关于企业所得税相关规定及实务操作风险

公路施工企业离开工商登记注册地或经营管理所在地到本县(区)以外地区施工的,应向其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其经营所得,由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一并计征企业所得税。否则,其经营所得由企业项目施工地主管税务机关就地征收企业所得税。所以公路施工企业应及时办理外出经营证,并在工程开工之日前3日内到施工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有关登记手续。所持有外出经营证的公路施工企业到达施工地后,应向施工地主管税务机关递交税务登记证件(副本)和外出经营证,并陆续提供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按完工进度或完成的工作量据以计算应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完税证明。企业经营活动结束后,应向施工地税务机关办理注销手续,外出经营证交原填发税务机关。

建筑施工企业申报材料篇9

【关键词】营改增建筑业税负影响

针对自2012年起陆续在部分省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试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一年来暴露的一些存在问题,财政部和国税总局发出了《关于在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3〕37号)。该通知拓宽了政策面,明确自2013年8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

按照《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下一步将在建筑业、销售不动产等行业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对符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条件的建筑企业适用11%税率;对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简易计税方法。通过统筹设计、分步实施,使得试点行业的总体税负不增加或略有下降,基本消除重复征税。

本文就现行营业税制与增值税制对建筑业的影响分析,浅谈个人的一些想法。

一、营业税政策对建筑业的影响

建筑业是个特殊行业,产值大利润率低,营业税计税依据是承包工程向建设单位收取的工程价款及各种价款之外的费用。在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工程价款=直接费+间接费+预计利润+税金,可见营业税只与工程造价有关。建筑业不是开票就要纳税,而是在收到预收款的当天或提供应税劳务并收讫营业款、取得索取营业款凭据的当天,向应税劳务发生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自应当申报纳税之月起超过6个月没有申报纳税的,由其机构所在地或者居住地的主管税务机关补征税款。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享受营业税直接减税或免税的优惠政策。

案例:农工商建筑工程公司(总包方)总承包了光明国际投资公司(甲方)22200万元的工程,其将该工程中6660万元的建筑劳务分包给兴民建筑劳务公司(分包方)。合同规定总包方完成临时设施搭建后,甲方预付2220万元;工程施工完成50%作一次结算。总包方购入部分材料取得注明材料款5000万元,增值税850万元的专用发票。按规定工程分包符合条件的可以实行差额征税(不考虑除营业税以外的其他税费用)。

《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总、分包方应分别纳税,总包方支付分包款时不再代扣代缴,对营业税差额征税的账务处理,财政部和国税总局没有明确规定。总包方通常做法如下。

方法一:将分包款不纳入总收入和总成本的核算体系。

收到预付款时交纳营业税2220×0.03=99.90(万元);领用材料时记入工程成本5850万元;完成工程50%进度时,计提税金[(11100-3330)×0.03]万元。

借记“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贷记“应交税费―营业税”,金额233.10万元;同时交纳营业税133.20万元。

结转收入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5850、“工程施工―合同毛利”1920;贷记“主营业务收入”7770。

方法二:将分包款纳入总收入和总成本的核算体系。

收到分包方发票记入工程成本3330万元,同时进行差额征税处理:借记“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贷记“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金额99.90万元。

完成工程50%进度计提税金时,借记“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贷记“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金额333万元。

结转收入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9180、“工程施工―合同毛利”1920;贷记“主营业务收入”11100。

上述两种处理方法中,营业额不同,但计税依据均为7770万元,实际交营业税233.10万元。

二、增值税政策对建筑业的影响

增值税是以发生的含税营业额÷(1+11%)×11%计算出销项税额,再扣除外购环节已纳的税额后交税,达到完全避免重复征税。因此,企业取得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增值税进项税要与成本分开核算才能抵扣。增值税销项税与工程款有关;进项税与采购成本有关,进项税越多,税负越轻。企业应在收讫销售款、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的当天或开票的当天向其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总、分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的,应当分别向各自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经有关部门批准,可由总机构汇总向总机构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享受增值税先征后返、免抵退等方式的优惠政策。

试点前,纳税人连续12个月累计应税销售额(含免税、减税销售额)÷(1+3%),满500万元的,应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不满500万元,但符合规定条件的,可以申请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

仍以上例,假设总包方是一般纳税人,期初增值税无留抵税额,处理增值税账务。

购入材料时,分别借记“原材料”5000、“应交增值税(进项税)”870。收到预付款时,增值税销项税为2220÷(1+11%)×11%=220

收到分包方发票(假设劳务公司未实行营改增),按财政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企业会计处理规定》(财会〔2012〕13号)规定处理: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分包成本3233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97

贷:应付账款―兴民公司3330

结转收入:

借:主营业务成本8233

工程施工―合同毛利2867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1100假设没有其他进项税抵扣,本期缴纳增值税为1100-97-870=133万元。

显然,“营改增”后可少交税233.1-133=100.1万元;营业额也有差异,故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计算招待费等扣除项目时基数也不同。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进项税不能抵扣全额计入成本费用。

三、两种税制对建筑业发展的利弊

目前各种物资流转到建筑业后,增值税抵扣链便中断。“营改增”联通了产品制造和服务提供之间抵扣链,可以有效避免重复征税,有利于促进企业提高机械化水平,增强竞争力,并且人工费减少会降低税负;也有利于促进企业优选合作伙伴,将业务分包给具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资格的单位。增值税发票认证抵扣的特殊要求,有利于促进企业财务人员掌握增值税税务流程的,对发票严格要求,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销项税额占营业额11%÷(1+11%)=9.9%,理论上讲只要能取得销售额7%以上的进项税,税负就会低于营业税。但是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如以下障碍难于获取抵扣发票:(1)大多供应商是非一般纳税人,无法提供可以抵扣的发票。(2)建设方直接供料造成企业缺少抵扣发票。(3)以分支机构名义自行采购物资、租赁设备取得的抵扣发票难于收集且交给公司不能抵扣;集团公司统一采购再供货给所属公司的发票抬头是集团公司,所属公司增值税无法抵扣。(4)垫付工程款的占用费或贷款利息、分包的建筑劳务、缴纳的各项规费均不能提供抵扣发票。(5)项目所在地政府为了税收落当地,要求企业设置分支机构,不属于“营改增”试点地区的分支机构在当地交纳的税金就不能抵扣。(6)“营改增”之前已购置固定资产的发票不能抵税,不可能因税制改变重复购置,税负加重。而新办或处于扩张期的企业,资产集中性购置导致税负失衡。

据有关方面经验数据显示,建筑工程的人工成本约占30%,材料成本占50%~60%,其中材料成本中仅有70%可取得正规发票,且50%左右可以实际抵扣。不仅如此,“营改增”给建筑企业还是带来一些其他负面影响的。

1.营业税在建筑定额中列支,属于建设单位承担由建筑企业代收代缴的价内税,“营改增”使投标难以确定将来应纳增值税额。

2.营业税缴纳与开票有个缓冲期。增值税实行以票控税,开票当天即使未收款也要申报纳税,如果没有进项抵扣就要交税,使得企业资金紧张。

3.目前企业通常可以赊账购置材料,“营改增”后要取得抵扣发票多数得现款交易且成本高于原先。加上甲方拖欠工程款等,加重了企业资金压力和成本。

4.增值税专用发票价税分离,企业收入、资产总额将比现在明显下降,资产负债率上升会降低融资能力。

5.独立申报纳税的企业均需增加增值税税控系统和财务人员经费的投入。

四、应对“营改增”需要的措施和配套改革

“营改增”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要向全国推进,避免试点和非试点地区政策差异给纳税人正常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建筑劳务、金融保险、房地产等行业要齐头并进,避免整个产业链增值税抵扣的中断。为保证政策顺利实施,建议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做好以下工作:

1.组织财务人员加强学习,掌握增值税相关政策和核算知识。能做出准确的投标报价,能自主完成纳税申报,能化解政策对公司的纳税影响,合理运用优惠政策,在税负增加的情况下及时取得财政补贴。

2.在“营改增”之前,完善企业内控制度,按增值税政策要求建设信息管控系统,设计账务处理模式、设置会计核算科目。

3.剖析公司运营中每个涉税风险点,规划税务方案。如:采购时要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通过购置先进的设备代替人力劳动。

4.规范发票抬头,分支机构采购,抵扣发票开给公司;集团公司集中采购,抵扣发票分别开给订货的所属公司。

5.对建筑工程定额与预算中的税金条款作修订。

6.对“营改增”前已经开始的建筑工程,继续执行营业税政策。

7.对“营改增”前购置的固定资产,凡是能提供发票且未超过税法规定折旧年限的,实行价税分离,调整计税基础,按剩余折旧年限调出进项税抵扣销项税。

8.统计对比企业“营改增”前后的税负,凡超过原来税负部分给予财政返还;对企业投入的员工职业培训资金可从其交纳的职工教育费附加中补贴。

9.建筑业增值税率11%是否合适要在试行后才能定论。为避免新政对建筑业较大的冲击,可参照现代服务业对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率暂定6%较为稳妥。

10.纳税时间参考现行试点政策对简易征收的纳税人按季申报纳税,减少税金占用时间。

建筑施工企业申报材料篇10

关键词新加坡建筑管理 市场准入 设计审查 使用许可

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型国家,没有地方政府,其政府相关部门对于建筑业的管理与其他国家相比存在着本质差别。政府主管部门对于建筑业的管理主要从市场准入、招标投标、设计审查、建筑许可、质量控制以及工程使用等方面进行。本文重点对于新加坡建筑业管理体制中的特色制度进行分析。

一、新加坡建筑业管理制度

(一)市场准入制度

新加坡建筑业的市场准入制度十分严格。政府主管部门对建筑业从业人员设有执业资格管理,对建筑承包企业、咨询企业设有资质等级管理,对境外承包企业和人员不仅要求其遵守国内的执业资格管理和资质等级管理制度,还设有一些特殊规定。例如,规定建筑行业雇用外国劳工的额度限制为1:5,即1个新加坡公民雇员的额度可以申请雇用5个外国工人。

新加坡政府对于工程承包企业的资质管理主要是通过新加坡建设局(BuildingandCon-structionauthority,BCa)制定的承包企业注册制度进行。该注册制度将承包企业的资质评定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承包企业所能从事的工程类型,另一部分是承包企业从事该工程类型的资质等级。工程类型分为六大类:建筑工程、与建筑有关的工程、机械与电气工程、材料供应工程、维护及零星工程。每个工程大类下又分若干个小类,如建筑工程分为:通用工程和土木工程。对于承包企业在每个工程类型中的资质等级,BCa规定:建筑工程类分为7个级别(C3、C2、C1、B2、B1、a2、a1),除与建筑有关的工程中的小型工程、拆卸工程及零星工程外,其他类别的工程均分为6个级别(Ll-L6)。承包企业在某一工程类别下的级别越高,其所能承担的工程总金额越大。

新加坡的承包企业注册制度对于参与公共工程的承包企业是强制执行的,参与私人工程的承包企业可自愿申请。经过注册的承包企业的有关信息都公布于BCa的网站上。输入承包企业的注册名就可查询到其注册信息,同时可获得其可承揽工程的工程性质、规模大小以及相应的合同限额等信息。通过该网络系统,业主单位可掌握承包企业的实际情况,大大简化了政府工程招标时资格审查的程序。同时,承包企业经过注册能够表明企业自身实力,在承揽私人工程时也可将注册经历作为强有力的竞争资本。

申请注册政府工程承包企业的所有资料都必须以规定的表格形式提交。申请企业有责任确保申请材料的完整。不完全或者不合格的申请材料将会被退回。在处理承包企业注册申请的过程中,BCa有可能通过向企业财务审计员、与企业有关的银行、企业已完工程的业主或咨询公司询问或派出官员调查,以获得更加详细的资料。正常情况下,如果申请材料完整而有序,申请企业将会在两周内被告知结果(除非该申请涉及国外查证)。申请企业必须在其申请期满之前按月提交申请更新材料。

承包企业申请注册时,BCa主要从已完工程的表现记录、企业经济能力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对其进行考察,重点审查承包企业的工程表现记录。在该制度要求下,承包企业过去的私人工程建造经历可作为申请政府工程资质的业绩证明。BCa借助注册制度对承包企业进行管理,有效地激发承包企业自觉提高自身建造水平,并将原先政府监管的“硬手段”转化为现今结合市场需求的“软促进”,使政府部门对建筑业的管理效果更加显著。

(二)设计审查制度

在新加坡,工程开工前,业主需指定一名取得注册资质的人员负责工程设计。在设计工作开始前,资质人员须先获得城市重建局(UrbanRedevelopmentauthor-时,URa)颁发的书面许可。设计完成后,资质人员须向BCa提交建筑设计图纸,由BCa对建筑设计图纸进行审查。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新加坡政府对各类工程制定了详细的设计标准,尤其是在工程使用安全性方面,要求资质人员严格遵照执行。资质人员完成设计后,须将设计图纸提交给相关技术部门进行审核,接受技术部门的建议或进行技术澄清。在新加坡,负责对图纸进行技术审核的部门主要包括:防火安全与住宅部;中心建筑计划署、污染控制部;陆路交通局下属的道路交通部门、机动车停放部门以及铁路部门;国家公园委员会;教育部;纪念物保护委员会等。

在获得URa的书面许可和技术部门的澄清后,资质人员才可向BCa提出设计审查申请。提交申请时应附有URa批准的现场计划。BCa对于设计图纸的审查并非正确性审查,而是符合性审查。当设计图纸完全符合技术部门提出的设计建议和澄清以及BCa的要求时,设计图纸将通过审查;如果图纸未达到技术部门澄清的要求,但符合BCa的要求时,设计图纸是有条件的审核通过,BCa要求未完成的技术澄清必须在申请临时占用许可/永久占用许可之前或同时完成。

大型工程项目的设计或是涉及地下工程的设计必须由一个独立的特许审核员或专业特许审核员签字认可,并报送BCa。如果该设计完全符合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要求,并且具有委任资质人员准备设计图纸的授权书,BCa对建筑设计可不做审查,只是对结构设计进行随机审查。

(三)建筑许可制度

新加坡《建筑管理法》规定,工程项目在开工前必须取得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施工许可证。施工许可的受理是由BCa具体负责。施工许可证的申请由业主、承包商以及业主或承包商委任的进行工程项目监督的资质人员三方共同申请。取得施工许可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工程项目已获得U-Ra的书面批准、设计图纸已获得BCa的批准以及已任命获得BCa批准的现场监督员。

除对施工许可的规定外,新加坡政府还要求任何建筑在取得正式使用许可(CertificateofStatutoryCompletion,CSC)或临时占用许可(temporaryoccupa-tionpermit,top)之前均不得投入使用,使用许可的管理由新加坡建设局负责。top只能看作是工程项目达到使用要求但未被证明其完全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工程项目若要合法使用还需获得BCa颁发的CSC。CSC或top的申请必须通过新加坡国家发展部(ministryofDevelopment.mnD)的CoReneR电子提交系统进行。申请CSC的程序如图2

所示。

(四)质量控制制度

新加坡部级的建设主管部门是mnD,下设的BCa担任建筑工程质量标准制定和工程质量评定工作,负责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管理。BCa制定了许多有关建筑质量控制的法案和方案,其中包括ConQUaS21、质量标明(Qualitymark),iSo资格认证以及建筑业良好业绩指南等。 1、工程质量标准 新加坡建设局、建筑师学会、工程师学会以及顾问工程师协会共同发起了国家生产力和质量规范(nationalproductivityandQualitySpecification,npQS)项目。npQS是一系列的建筑工程项目标准技术规范,它是由基础npQS和项目特殊数据表构成。基础npQS是一系列有关建筑工程通用技术规范和要求的参考文件,项目特殊数据表是用作建筑师和工程师表述不能在基础npQS中标准化的项目特殊要求。建筑工程项目发展商、建筑师、顾问工程师、承包企业、工料测量师以及供应商等可通过购买获得npQS的使用权,从而按照npQS的技术规范进行工程建设活动。

2、工程质量评价体系

BCa制定了一套建筑工程质量评价系统(constructionQualityassessmentSystem,Con-QUaS),用来对工程项目质量进行评定。目前该系统的有效版本为2000年公布的ConQUaS21版。该系统最初对于公共工程是强制执行的,但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私人工程自愿采纳。

ConQUaS体系的评价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结构工程、装饰装修工程和机械电气工程。该体系对于结构工程和机电工程的质量评价是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的,对于装饰装修工程的质量评价在工程完成后进行。ConQUaS体系具体评价过程分为三阶段:根据施工图分部分确定抽样数量和实际评价位置,进行抽样检查;现场检查,并抽取部分材料和设备进行试验;评分,按各部分权重汇算工程的ConQUaS分数。

BCa规定对ConQUaS的评分以第一次检查的结果为准,即使承包商事后进行改正,系统也不对评分进行修改。通过这项规定以促进承包商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确保工程质量一次施工合格,减少返工及质量隐患。

3、对工程质量的奖惩措施

新加坡建设主管部门对公共工程的质量奖惩实施的是工程质量奖励方案(BonusSchemeforConstructionQuality,BSCQ)。BSCQ规定以前24个月相应建筑物类型平均的ConQUaS分值作为依据,在此基础上上浮或下浮3分以内给出BSCQ的基准分。

评定BSCQ奖励时,公共工程承包商在某一工程项目上的ConQUaS得分每超过基准分1分,承包商可获得工程实际造价0.2%作为奖励,奖励金额最高为实际造价的3%或200万新元;反之,工程的ConQUaS得分每少于基准分1分,按同样的标准进行惩罚。承担多个公共工程的承包商在不同项目上获得的奖分和罚分可互相抵消。对于连续5个工程中连续获得罚分的承包商,除需缴纳惩罚金外,在其参与新工程项目投标时,建设主管部门将根据其累计罚分调整其投标价格,调整比例为0.2%投标价/罚分,最多不超过200万新元。对于连续5个工程累积获得5个及以上罚分的承包商,其承担公共工程的资质等级将被降低一个级别,惩罚期为一年。对于连续5个工程累积获得10个以上罚分的承包商,其参加公共工程投标的资格将被取消。

4、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BCa大力推行iSo认证,其中有关工程质量的保证体系为iS09000。BCa于1991年颁布了BCaiS09000认证方案(BCaiSo9000CertificationScheme),新加坡认证委员会于1997年11月认可了此认证方案,这表明BCa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认证机构向国内外提供认证服务。该方案规定所有取得a1、a2、Bl和B2资质的承包企业以及参与项目金额大于3000万新元的政府工程的顾问公司都必须取得iS09000认证证书。

(五)工程使用检查制度

新加坡《建筑管理法》规定建筑物在投入正式使用后,政府仍然要定期进行检查,对住宅项目规定每十年检查一次,对非住宅项目每五年检查一次,以确保其能安全使用。该项工作由BCa负责,具体检查工作由BCa认可的结构工程师执行。其具体操作流程为:BCa向业主发出使用检查通知,业主接到通知后雇用结构工程师进行检查。结构工程师首先进行观感检查,并向BCa提交观感检查报告,同时提出是否进行全面结构检查的建议。BCa根据结构工程师的建议对是否进行全面结构检查做出判定。若需进行,结构工程师则继续进行检查,并向BCa提交全面结构检查报告。该报告含有为维护工程结构稳定性的建议,业主需遵照该建议进行修补。在进行全面结构检查时,业主可更换结构工程师,所更换人员须通知BCa。

二、新加坡建筑业管理制度的特点分析

(一)持续性管理理念

新加坡政府对于建筑承包企业的管理是持续进行的。对于公共工程承包企业,新加坡建设局从其通过注册开始就建立了电子信息档案。每隔三个月各政府部门(政府公共工程的业主单位)须提供各承包企业在所承包工程上的表现记录。这些记录将被实时地输入电子信息系统中。工程竣工时,各政府部门还需提供工程项目正式报告,总结承包企业在工程中的表现。建设局还要求B1以上级别的承包企业每年上报一次财务情况,B1以下级别的承包企业每三年上报一次财务情况。同样,这些资料将进入电子信息系统。电子信息系统包括各承包企业的详细情况、财务情况、工程安全情况、在建工程的进度以及已完工程的表现等。通过网络,承包企业的业绩表现一目了然。公开的电子信息,同时为承包企业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有助于承包企业提高自身水平和在工程中的表现,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市场引导机制。

在新加坡,建设局通过质量评价体系对工程质量情况进行评定,形成的评价分值成为工程项目奖罚的依据,影响承包企业的再次投标,甚至影响企业的资质评定。该体系将承包企业在一次工程项目中的表现转化为整个企业在经营期内的表现。这样就可以将工程项目的一次性特征转化为承包企业的持续性表现,将政府部门对工程项目的管理提升至企业层面,从对建筑企业根本上的管理来实现对工程项目的监管。

(二)公共工程承包企业的市场准入

新加坡政府对于承包企业的注册管理仅限于承揽公共工程的企业。因为公共工程涉及公众利益,必须加强管理。对于承揽私人工程项目的承包企业,新加坡则是通过行业协会进行管理。新加坡的行业协会在建筑业管理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这是由于新加坡政府充分的放权,将行业协会便于管理的方面交于其管理,以提高管理效率。

(三)设计审查中的政府角色

对于设计审查,新加坡政府是将更多的责任交于业主来承担。业主则是雇用资质人员进行设计以及技术核查。资质人员将建筑设计交于政府指定的技术部门进行审查,建设局只需对审查的结果进行核实即可。比起政府进行技术审查或是政府主管部门雇用第三方进行技术审查的设计审查方式来讲,新加坡的设计审查制度大大地减少了政府所应承担的责任,同时简化了政府部门进行设计审查的程序。由于是由资质人员进行设计,由其向技术部门送审设计图纸,方便技术问题的澄清以及设计方案的改进,极大地提高了审查效率。

(四)使用许可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