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学校文化内涵汇报材料十篇学校文化内涵汇报材料十篇

学校文化内涵汇报材料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5:03:51

学校文化内涵汇报材料篇1

关键词:高职英语;听力教学;文化思维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019-01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听力教学也备受重视,成为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听力教学往往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因为它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像文化背景、词汇、语音、语速等,文化因素对学生的听力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就重点论述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究如何进行文化思维的构建,进而促进英语听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文化和英语听力的关系

现阶段,高职英语听力教材中,几乎所有的资料都涵盖着和欧美国家相关的内容,听力材料多是来源于英语国家日常生活的真实材料,包括了很多文化内容,如果学生不能很好的把握其中的文化内容,只能是片面的掌握了听力的语音、语法而已;在进行听力教学过程中,对于一部分听力材料而言,虽然具有很大的难度,但有的学生却做的很好,这是因为他们根据听力材料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了理解和掌握,对于听不懂的内容,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判断,对文化背景的了解,往往能弥补语言的不足;若学生对文化背景不了解,不知道材料中人物的思想和看待事物的方式,就会按照自己的文化习俗去判断材料中的内容,自然影响听力成绩;文化思维的构建,往往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进行听力练习。

二、存在的问题

1、受文化内涵词语的影响。英语不单单是交流的工具,每个单词都承载着大量的文化内涵。在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学生若不能掌握丰富的单词量,必然会影响到听力的效果;由于受文化背景的影响,学生在听听力的时候,往往容易将我国的汉语概念运用到英语中去,造成理解的偏差,例如:dog在西方人的心中具有特殊的意义,他们通常将狗作为宠物来养,认为狗是人类的好朋友,西方人对食狗肉十分反感。在英语中dog的运用,很少含有贬义,几乎都是带中性或含褒义的较多。像Youarealuckydog.这句英语的意思是:你这家伙真幸运。但在汉语中,狗一般用于贬义,从一些狗仗人势等词语中可以看出来,因此,受文化因素的影响,学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容易出现错误。

2、受风俗习惯的影响。不同的风俗习惯会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现阶段,高职英语听力材料大多都是来自英美原版,这些听力材料包含大量的文化信息,但我国学生很少亲自体验过外国文化生活,所以,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就显得十分欠缺。

3、受思维的影响。思维方式是人们内心的活动,直接影响人们的言谈举止。思维方式和文化、语言等联系密切,每个民族都拥有自身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我国的学生若不能理解西方的思维方式就不能真正的理解英语,极易产生错误的判断。西方人比较直接,中国人比较含蓄。

三、高职英语听力教学中文化思维的构建策略

1、强化学生对英语词汇的掌握。词汇量的多少,决定了听力水平的好坏,因此,要强化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和掌握。记忆的时候,要先对该词汇的含义进行了解,只有理解了词汇,才能更好的理解听力材料。英语中的词汇在长期的使用中,往往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内涵,在《英语听力教程中》,真实的听力材料,可以将词汇的内涵一览无遗的展现出来,例如:inthered!若学生对red在英语中的不同涵义的话,就难知道这个短语的意思。Red在我国则是代表喜庆的意思,但在英语中却并非如此,这个短语的意思是财务赤字,因此,老师在进行听力教学时,要将英语国家对于颜色的理解进行相关的讲解,让学生了解相关词汇的文化内涵,以便于学生作出正确的判断;同时,老师要经常对词汇涵盖的文化内容基进行讲授,学生在老师讲述中,掌握不同的文化内涵,也激发了学生对国外知识的兴趣,乐于了解西方文化,有利于避免在词汇理解上的文化失误,促进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

2、加强课内讲授和课外自主学习

(1)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教师必须要具备对双重语言文化的理解能力,也就是对目的语文化、本族语文化的理解能力;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可凭借研究文学、阅读报刊、上互联网等途径加深对国外文化的理解。

(2)课内讲授。在进行英语听力训练时,一旦遇到相关的文化知识,老师就要进行相关的讲授,对西方文化和背景进行介绍和重点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等,这也要求老师要不断学习,巩固自我,掌握西方文化,进而引导学生理解西方文化;并可以借助多媒体,放映一些优秀的影视作品鉴赏,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直观的感受西方文化。

(3)课外自学。学生可以凭借互联网去了解西方文化,平时多看一些西方优秀的文学作品,提高阅读能力,进而为听力学习打下基础;购买英文报刊,了解时事;通过英文报刊和优秀文学作品,可以感受西方文化的内涵,提高学生对词汇涵义的理解能力;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看一些优秀影视作品,了解西方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这些有利于提高听力的水平。

在英语听力教学中,进行文化思维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了解听力材料的文化背景和词汇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好的把握材料的中心,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本文对英语听力教学中文化思维构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减少文化因素对听力的干扰,进而有利于提高高职英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学校文化内涵汇报材料篇2

与其他教学资料相比,报刊具有四大鲜明特色:内容新颖、语言现代、知识丰富、词语实用(端木义万,2005)。报刊英语专家周学艺(2010)将报刊英语比喻成一面时代的镜子,称其“无所不包,无时不在,无孔不入,集当代英语之大成,开明日英语之先河”。英文报刊的自身特点可以帮助提升外语教学的现代性、复合性和实用性,因此教育部对高校英语报刊教学给予了高度关注,英语教学大纲十分明确的将报刊阅读能力列为评定阅读技能的标准。二级要求能够读懂难度相当于Reader’sDigest的文章。四级要求能够读懂难度相当于newsweek的国际新闻报道。六级阅读的技能项目中写道:读懂难度相当于美国time或thenewYorktimes的社论和政论文章(端木义万,2010)。在大纲的推动作用下,我国大多数英语专业都开设了英语报刊阅读课程,而在非英语专业教学方面,部分学校以开设选修课的方式对本科非英语专业报刊教学做出探索和尝试。开展报刊阅读教学是有其优势的。英文报刊是目前主要信息传播工具。在英文报刊中,学生可以了解到最新的事实,其内容也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军事、经济、科技、文化和娱乐。学生从报刊阅读中得到的能力提高也是多方面的。世界上瞬息万变的信息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语感和增加信息输入,扩充词汇量,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拓展知识和视野。长期的阅读社论和时评,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徐锡华,2010)。因此,英语报刊教学成为本科外语教学中阅读课程的延伸。报刊阅读课程在本科外语教学中的应用需抓住两个重点:教学选材和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对象恰当、合理的使用教学材料和教学模式是报刊阅读课程成功的根本。1报刊英语教学的选材从教学内容选材方面来说,王亚民(2010)将教材选取分为五大类,但其中对于新闻专业的分类对英语教学并不适用,因此本文将高校英语报刊教学的材料分为四大来源。①使用精选报刊内容编纂而成的课本进行精读或泛读。目前,报刊汇编教材层出不穷,主要有南京国际关系学院端木义万教授主编的《英美报刊阅读教程》以及北京大学周学义教授的《英美报刊导读》已经在高校应用多年。近年来又有上海外国语大学张健教授的《英语报刊阅读教程》和北京科技大学张敬源的《英美报刊深度阅读》等。主要为报刊阅读辅导书和教材。②使用最新出版的英语报刊进行时事新闻教学。例如,《21世纪英文报》与高校合作开设了《21世纪英文报》读报选修课程,利用《21世纪英文报》报纸资源在院系大一、大二中开设读报选修课,原则上每周不少于一个课时,每学期不少于15周。华东理工大学和哈尔滨师范大学等50多所高校都加入了《21世纪英文报》的读报班。③使用汇编教材与出版报刊相结合的英语报刊教学。这一方法弥补了汇编教材在时效性方面的不足,同时又弥补了新出版报刊在类型体系上的不充分,但两者结合的教学材料势必会加大教师的工作量,因此这种教材选择适合偶然穿插于部分课堂中。④临时选取英语报刊的相关内容或使用英语报刊作为手段充实其他英语课程的教学。报刊英语教学在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中多以选修课形式出现。教师在教材的选取上也相对灵活,有的就时事话题在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泰晤士报等西方主流报纸上寻找热点话题,这也要求教师在耗去时间精力的同时在选材的“度”和“量”上也要有精当的把握。教材的选取与授课对象的层次和能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系统的讲授可使用报刊阅读系列教材,培养学生兴趣时则可使用《21世纪英文报》等专门为学生设计的报刊杂志。在培养学生深度思考和分析问题能力时,则可选用西方主流报刊的特写类文章,做到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2报刊英语教学的模式报刊英语教学的内容可以是多彩纷呈的。在教学模式方面,可以有所侧重,也可以百花齐放。总的来说教学内容涵盖了文化背景知识、新闻术语、报刊语言特点、报刊报道的主要版面与内容,英文欣赏以及热点话题讨论,从实际语言应用、学习策略和跨文化知识传播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在教学模式上主要分为四大类。2.1汇集报刊知识特点的讲授型教学模式在本科外语教学中开展的“英语报刊阅读课”多为公共选修课,大都是超过百人的大课,甚至达到300-400人,有些类似系列讲座的形式(王亚民,2010)。受到班级规模的制约,授课形式一般采取讲授式,内容涉及到报刊新闻知识的术语和特点,例如最常见版面术语、标题最常用短词、标题句式、常用缩略词、常见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词语,以及常用的转喻等。报刊是主流信息传播媒介,无论对于非英语专业还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对报刊知识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提升其对英语语言的掌握,以及西方语言文化特点的认识。正如Larsen-Freeman(2000)所指出的,在二语习得中,正式的教授能学习任务、影响习得加工、加快习得速度,最终提高语言水平。这种模式的优势是信息量大,条理清晰,主题集中,方便教师控制管理,缺点是学生思维被动,课堂参与少。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报刊知识特点与实际应用关系不够紧密,难以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2.2围绕报刊语言内容的讲练型教学模式在小班授课中,许多教员以报刊语言内容为依托,采用讲练的模式,将构建主义理论运用到英语报刊教学中去。以外交学院副教授梅琼(2010)为例,她将学员分成5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文章的一部分,总结作者的论点和写作手法,对该部分内容做出评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利用10min的时间陈述课下准备内容,并回答学生提问。华东理工大学颜静兰教授认为应将普通读报课与专业报刊课区分开来。普通读报课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读一份报纸,通过读报接触真正的、鲜活的英语,开拓视野,培养媒体基本素养,关注媒体新闻主流事件、了解新闻用语和表述特点。培养其思考问题和用英语进行表达的能力。遇到某个问题或现象时,要学会思考,能够产生自己的思想观点,而且言之有理。她在教学中突出了对文章的导读、提问、讨论和测验。这种教学模式适用于学生人数较少,外语能力较高,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p#分页标题#e#2.3多媒体参与的复合型教学模式除了以上两种基本模式以外,多媒体的介入也对英语报刊教学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在以文化知识和思辨能力为主导的教学中,纸质媒体,电视广播媒体和网络媒体也参与到了广义的报刊教学之中。就一个问题,从不同国家,不同媒介来获取材料,让学生在课堂上认知、对比、探讨和辩论,能够让学生提高对不同媒体的关注度,从而潜移默化的进行教育。邹卫宁(2010)在英语报刊课堂的四步教学法中,专门提出多媒体助学的作用。他认为多媒体是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感情激励工具。2.4课内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随着课堂外教学形式的深入,课外教学活动也可以成为课内教学的延伸,并起到补充和激发学生学习潜能的作用。课外报刊阅读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可以展开小组合作,把自己摘抄的语句和段落与全班分享,对报道展开评论并写读书笔记。教师可以定期总结报纸上的信息,举办形式灵活的读报知识竞赛,例如将报道的题目隐藏起来,让学生为报道写标题,也可根据标题猜测文章内容。信息不等于知识,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如每学期还可以举行一次手抄报比赛,或让学生整理学校发生的大事以报刊报道的形式将本学期的重大事件编纂成册。在报刊英语课程教学课时数不足的情况下,这些课外活动将成为报刊英语阅读的有力补充。高校英语报刊教学模式已经从“单一”走向了“多元化”。授课方式也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互动教学模式转化,多种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能够使构建主义理论、混合教学、自主学习等教学理论在课内外都得以体现。3英语报刊教学中的问题英语报刊教学对英语阅读有着诸多益处,同时高校英语报刊教学中还存在诸多的障碍。这些问题与教师素养有关,也与报刊英语本身的特点相联系。此处举例讨论三个主要问题。3.1教师应注重自身素养的提高英语中每年出现上千个新词,这些新词多是报刊带头使用,其中不少可以根据构词法,大体猜出来,但更多是熟词新义,处处有陷阱,一不小心就会出错(周学艺,2010)。这样的例子层出不穷,例如“twitter”在国外已经成为“微博”的代名词,而国内的翻译使用的是“microblog”。如果教师不深入了解国外情况,就无法正确理解。又如“Buyone,getonefree!”的口号,原意指商场里买一赠一,但在政治竞选上指“投我一票,还能得到一个免费的高参”,此处的“高参”指美国总统obama的夫人michelle。没有丰富的生活背景知识和对时事的了解,就无法理解这样简单的政治口号。而事实上,国内英语教师出国培训的机会少,又身兼多门外语课程,如果不能潜心研究,在授课中也只能做到“蜻蜓点水”,无法“抽丝剥茧”为学生解读文章真正的内涵。3.2教学应注意趣味性和知识性统一为了突出报刊阅读的时效性,许多教师选择使用刚出版的美国期刊,将他们印制成活页供学生使用,也有教师让学生通读报纸,挑选自己喜爱的内容课堂汇报。一份报刊包罗万象,有时文,有奇文,有趣闻。学生看重趣味性,教师偏重知识性。例如,美国先后在伊拉克、阿富汗和利比亚发动战争,这跟恐怖主义,中东问题,各国利益都有关。这类时评文章通常篇幅较长,内容复杂,意义深刻,部分学生可能会回避这种文章,而鉴于教学中知识传授的重要性,教师在选择此类文章时应注重补充外延知识。如在本例中,教师需要展示中东地图,列举中东大事等。如何在趣味性和知识性中达到平衡,是英语报刊教学的关键。3.3报刊英语教学也要“中西合璧”诚然,国内英语报刊的大部分内容不是出自英美编辑笔下,但学生有必要了解国内的热点新闻及相关词汇,这样在对外交流和介绍本国情况时才不会无从下手。教师对国内英文报纸的忽视会造成学生相关词汇的缺乏。因此,在教学中“中西合璧”也十分必要。如探讨食品安全时会提到三聚氰胺“melamine”和毒奶粉“contaminatedmilk”,小悦悦事件中的见死不救“leavesomebodyinthelurch”或央视王牌节目改版“CCtV’sflagshipshowgotamakeover”。这些表达贴近生活,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满足其学习英语以“为我所用”的初衷。《21世纪英文报》改版后推出的Buzz热点词汇版可在这方面供教师学习参考。4结语英语报刊教学长期以来受到各高校的关注和重视,这是与报刊英语的自身优势分不开的。英语报刊教材内容的选择也百花齐放,各有所长。近年来,经过高校教师和专家的探索和努力,报刊英语教学模式由单一的“讲授式”逐渐转变为由多媒体辅助、课堂练习和课外活动结合的“多元化”模式。这种转变使报刊英语教学在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上都登上了新的台阶。然而,在本科报刊英语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则需要教师合理选材,平衡教学内容以及加强自身英文修养来解决。在实践中探索有效的英语报刊教学模式和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于提高本科报刊英语教学的质量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学校文化内涵汇报材料篇3

关键词:基于工作任务;六步教学法;情境模拟;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066-02

桥涵施工课程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对接施工企业技术员岗位,计划64学时,采取分阶段即计划四周、每周16学时集中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要求具备丰富的专业教学资源。我们选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桥涵施工》作为基本教材,《桥隧施工及养护》、《桥隧工岗位培训》等作为辅助教材,拟开发配套课程标准的校本教材。以互动空间为平台收集相关技术资料和规范通过课件、视频、电子教案等方式展示,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校内网上图书资源和筑笼网等学习网站多渠道自主学习,便于学生专业资料的整理。为便于教学做合一教学方式的组织实施,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初步形成“三模块四平台”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互通融合,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有机衔接。为基于工作任务的六步教学法在桥涵施工课程教学中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内容的设计

本课程设置了桥涵构造认识、桥涵施工、桥涵维护三个学习情境,下设11个子情境。要求学生具备制定桥涵施工方案并实施等专业能力,资料收集和阅读等方法能力,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等社会能力满足相应的岗位能力要求。在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以真实的项目为载体,情境模拟多方考核。以“桥梁基础施工”学习情境的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为例阐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做合一教学原则的实现方式。本学习情境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按照安全规范完成从施工准备到方案制定实施直至质量验收的施工全过程应具备的专业能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沟通协调和检查判断等方法及社会能力,通过制定明挖基础、桩基础、沉井基础施工方案、编制说明书、并模拟实施等方式达到教学目标的能力要求。能力目标决定知识目标,由此要求学生重点掌握:①安全规范。②施工的方法及适用范围。③基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场地布置要求。④基础施工图的识读。⑤基础施工流程。⑥施工过程中常见事故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⑦施工过程中突发事故应急处理方法。⑧施工环节质量监控的项目及评定标准。⑨施工验收标准。等知识点,其中常见事故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质量监控的项目及评定、竣工验收标准方法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是学习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应用

在实施课程教学过程中,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完成项目任务为目的,我们采取了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教学方案。整体教学组织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的六步教学法进行,融任务驱动、小组讨论、视频演示、角色互换、现场答辩等具体教学方法于教学组织实施的各环节。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下达任务单,提供任务作业标准、任务作业程序及步骤说明书,让学生在学中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中学习理论知识及增强技能。完成任务后教师检验考核学生,同时,学生要反馈教学质量。所有项目完成后,改变传统、单一的试卷考核方式,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并重的考核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并以实践操作能力作为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推行开放式考核,项目考核与综合考核结合。

三、教学组织实施

在改革过程中,以学生自觉性为前提,能动性为基础,教师以引导、指导为主要手段,在教学组织中要准备大量的指导性资料,包括课程标准、项目教学任务单、项目作业标准及工艺流程、考核评定标准等。教学组织实施以六步教学法为主线。

1.资讯——任务下达。教师描述的学习目标为基础,下达任务书,布置具体任务即以小组为单位制定施工方案,以汇报ppt、编制施工方案说明书和现场答辩的方式进行模拟实施。引导学生以互动空间为平台多渠道收集学习资料。

2.计划——编制任务书步骤。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解读项目任务书,提炼整合资讯阶段收集的相关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习,合理分配任务,制定完成本任务的工作计划。

3.决策——确定施工方案。据收集的资料和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确定基础施工的安全作业要求、施工流程、施工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措施,以此制定施工方案,确定编制施工方案说明书的要点提纲。

4.实施——现场模拟技术交底研讨会。以组为单位按照计划完成“以制定基础施工方案”为主导的汇报ppt和施工方案说明书,形成方案成果,以“现场模拟技术交底讨论会”为平台,组织三个小组分别以施工技术员、业主负责人、施工监理员的角色汇报各自的方案成果、对对方的方案提出质疑或提出改进建议。以此循环进行角色互换。

5.检查——依据施工规范评定。组织小组成员依据基础施工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工作要求,针对各自所承担的具体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自评,完成自评报告。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综合小组成员的自检报告和整合汇报答辩过程中各小组建议完善施工方案。

6.评价——综合评价学生的表现和方案成果并总结。按照教师设计的评价项目即基本知识技能水平评价、方案设计能力评价、任务完成情况评价、团队合作能力评价、工作态度评价、项目完成情况演示评价,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的方式组织实施。

教学的实施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即通过角色互换,现场模拟的教学方式强化专业能力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专业资料的整理归档,提高了学生继续学习的能力。也暴露出专业教学资源缺乏、实训条件不能满足能力培养要求等缺陷,建议通过有效整合教学资料,利用现有的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满足桥隧工实作训练的实训设备,完善教学实施场所的设备配备等方式予以改进。为了进一步优化教学组织方案,通过设置哪些模拟训练项目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目标的能力要求以及如何完善评价体系客观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是今后改进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徐国庆.项目课程的基本理论[J].职教论坛,2006,(08).

[2]郝超,蒋庆斌.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高职课程模式[J].职业技术教育,2005,(30).

[3]徐国庆.项目课程开发的核心技术[J].职教论坛,2005,(21).

学校文化内涵汇报材料篇4

1.词汇文化。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小学英语教材中出现的颜色类、动物类、饮食类、数字类的词汇很多都有相应的文化内涵,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词汇的读音和意义的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词汇所包含的文化内涵。

2.饮食文化。不同的传统食品和饮食习惯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文化,他们是文化的核心之一。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包括让学生了解一些典型的西方视频,如hotdog,hamburger,sandwich等,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适当介绍西方人的饮食习惯和餐桌文化。

3.礼仪文化。礼仪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我们对英语国家的礼仪文化缺乏了解,在交际中就很有可能造成误解,导致交际失败。因此,在文化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西方礼仪文化,了解西方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及日常活动,并能灵活得体的使用。如问候、介绍、交谈、拜访等都是小学生需要了解的主要礼仪文化。

4.节日文化。节日是中国与英语国家显著的文化差异。节日的渊源不同使节日的风俗习惯也有很大的区别,从而也有了不同的文化底蕴。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讲解一些英语国家重要节日的文化背景,让学生理解英语国家的节日文化。通过学习英语,小学生应该了解英语国家的主要节日有圣诞节、万圣节、复活节等,并知道它们的来源、风俗和活动等。

二、小学英语文化教育的渗透

(一)创设文化语境,渗透文化意识

1.利用校园广播营造学习气氛。拥有校园广播的学校,可以利用广播把英语国家的文化娱乐等介绍给学生,如在教授有关圣诞节、复活节等西方传统节日时,我尽量选择相对应的时间在学校红领巾广播站中进行相应的介绍。为了使学生正确了解Christmas的文化意义,我在广播站上让学生聆听美妙的圣诞歌曲,欣赏校广播电视台中呈现的西方国家丰富多彩的圣诞活动,分享圣诞的趣事趣闻。这一系列的活动安排都是为了尽量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的环境中感受节日的气氛。同时,教师还可以发动学生收集感兴趣的英语国家等资料,通过校园广播进行介绍,还可以利用广播在课间和午间播放英文歌曲,让学生沉浸在浓厚的英语氛围中。

2.开辟英语学习园地。渲染英语文化气氛,除了广播系统外还可以利用学校的宣传栏和黑板报进行英语文化宣传。如可以在宣传栏和黑板报上介绍一些英语习惯用语和名言名句,也可以编写一些英语填字游戏,自编英语手抄报进行展览等,既有趣,又可以扩大词汇量。此外,从英语读物中找一些英语谜语也是不错的选择,英语谜语能够吸引学生参与,让学生既感受了英美人的思维方式,也感受了英美文化的气息。

(二)组织语言活动,积累文化知识

当语言文化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各种语言活动来帮助学生积累文化知识。

1.开展节日文化主题活动。开展以西方节日文化为主题的交际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感受西方文化。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进度举行班级新年晚会,让学生自行布置教室环境,收集资料,让学生在真实的主题活动中感受文化。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了解西方国家的风土人情、风俗习惯等文化内容,达到文化教学的目的。

学校文化内涵汇报材料篇5

关键词:新课改;教师成长;个性化

新课程改革可谓是教育上的新文化运动,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教育观念、管理方式和教学行为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当今教育,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适应新课程、实践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教学的多样性、动态性、生成性在课堂中日益彰显,教师的个性与教学独特性得以彰显。

然而,新课程的改革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推进新课程改革,促使素质教育迈出实质性的步伐,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教师个性化成长的改革与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将一些设想与做法加以赘述,供同仁商榷。

一、转变管理理念,创设成长环境

传统的管理模式是程式化的,它只注重教师机械的模仿和无条件的执行,忽视教师个体的思考与创新。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转变旧的管理理念与方式,注重引导教师的个体自主成长。

1.营造氛围,转变观念。

新课改是需要每一位教师实实在在地参与的课程改革,所有的改革首先都是思想的改革,教师思想的转变应该是新课改首先必须面对的。营造浓郁的课改氛围,让教师亲近课改、熟悉课改,而后才能落实新课改。

为了更好地推进新课改,除了传统的宣传、专题讲座等形式,还应该成立课改中心教研组,集合权威论点、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等内容集中编成学习材料,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学习研讨。此外,学校还应该利用身边的案例进行现场解剖,观摩研讨,促使每一位教师都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引导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激发广大教师自发地进行课改实践。

2.淡化督导,强化研讨。

在旧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环境的局限下,教师一直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修筑的围城里打转,只要“照本宣科”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传统的督导检点在于督促而非指导,更不敢奢谈检查者与被查者的互动交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淡化督导,强化研讨,着力推动新课程环境下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师角色的转变,促使教师变被动执行为主动创造。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校应该强调教育理论的学习,促使教师用理论指导实践。强调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不断反省教育教学实践,引导教师站在一个新的高度,找到一个新的视角,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强调教师间的合作,积极利用身边的资源开展教学工作。

3.淡化量化评价,突出自主创新。

在教师评价方面,学校应该建立“重实绩更重发展、重结果更重过程、重教书更重育人、重规范更重创新、重竞争更重协作”这一多样化教师评价体系,努力令教师自觉追求新课程赋予的课程权利。转变量化考核的评价形式,引导教师从规范走向自主,从执行走向创造。当然,学校更应该修订课堂评价标准,去除对课堂程式的一些硬性规定,增加一些蕴含新课程理念的思路与方法,打破传统的细节评价模式,给课堂以主动性,鼓励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

二、创新管理环境,促成个性成长

共性让所有个体有了交融的基础,个性闪耀着独特的智慧。教师的成长既要求共性能力的提高,更要求在深层上培养教学个性,这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显得十分重要,学校更应该以培养教师个性为轴线,架起教师成长的桥梁。

1.营造学术氛围,陶冶教师个性。

(1)开展读书活动,滋养教师学术内涵。教师虽然每天都要投入很多的时间钻研教材,揣摩教法,研究学生,力争上好每一节课,但单纯阅读教材乃至参考书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必须阅读教育研究书籍、知识学问书籍、学生热衷的时尚书籍等,只有这样,才会在日益时尚化的学生面前不显得知识匮乏,才会从深层次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渴求,进而对学生的知识学习与人生成长做出科学合理的引导。另外,做研究型教师的观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它已经是一种社会对教师的深层要求,教师若要在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更快适应这一教学趋势,就必须多读书,通过不断读书深厚内涵,张扬个性。

(2)与专家对话。激励教师的成长还要求我们不断为教师树立新的学术业务榜样,让教师有业务上的奋斗目标,消除因周而复始的教学而导致的职业倦怠,可以邀请名特优教师来校讲学,还可以组织教师去一些名校学习取经,听取专家讲座,观摩名师授课。通过这些研讨与交流活动,教师的课改热情将会大大提高。

(3)构建研究组织,发挥骨干教师的垂范作用。学校可以将学术上有一定影响力的骨干集中起来,成立诸如“学术委员会”“督导处”等机构,并定期实行成员选举制,让每一位学术上有影响力且受到同事拥戴的教师享有这一荣誉,并起到学术垂范作用,同时也可以让其他教师看到奋斗的目标与希望。另外,学术组织活动的不断开展,也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学习的平台,让教师能够得到骨干教师的督导与帮助。通过这些学术化的管理,激发教师的潜能与创造欲望,焕发教师参与教科研的巨大活力。

2.搭建专业舞台,张扬教师个性。

为促使每个教师都成为研究者,引导教师在课改实践中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学校应该有目的地搭建各种专业舞台,让教师一展身手。

(1)开办课堂教学沙龙。在教师自由申报的基础上,学校每周安排几位老师执教课改研讨课,及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鼓励教学组摸索探讨符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建立颇具学校特色的课堂模式,创立学校教学品牌。在课堂教学沙龙活动中,学校可以鼓励教师解放思想,以宽容的心态听取各种课堂模式的教学课,也许没有一种最科学合理的模式,但我们可以通过这种百家争鸣的形式,激励教师进行课改模式的探索,成长自我的课堂教学个性,让教学充满灵动的色彩。

(2)组织专题汇报活动。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校内名师、骨干教师的专题汇报活动,如有关学科教学的学术讲座,课题研究的阶段汇报,科研兴趣小组的成果汇报,个案研究汇报,以及读书报告会,等等。还可以进行交流评比活动,优胜者择机推荐参加更高级别的交流竞赛活动,为学术交流和教师个性成长提供尽量多的途径。

学校文化内涵汇报材料篇6

关键词:毒理学双语教学教学模式

目前,国际上前沿的医学、生命科学领域的著作、综述、原创性论文、报告、网络信息等绝大多数应用英文,英文也成为国际学术会议、交流的最主要的通用语言。若要及时了解国际的先进理念和知识技术信息,借鉴最新研究成果,把握学科的发展动态,深入了解专业知识,必须运用英语这门工具。我国高等院校要在生物医学领域培养出面向世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对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是极为有效的途径。通过双语教学,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学习专业的英语词汇、表达方式及一些思维方法,为将来在专业领域中学习、研究、写作等奠定良好的基础,增强综合实力。同时,双语教学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提高综合能力的机会。首先,教师需要参阅英文资料,制作英文课件、运用英语授课,这一过程可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其次,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及效果,双语教学需要更多的专业知识储备,因而双语教学能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

毒理学是生物医学领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兼有基础性和应用性。毒理学研究外源因素对生物体的损害作用、机制、评价与管理,其毒作用及机制的研究主要通过应用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及药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动物实验、临床观察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来实现。这样,毒理学综合了多门学科知识,是生物医学领域的一门桥梁学科,成功的毒理学双语教学,对生物医学领域学生专业英语能力的提升、拓展思维、开阔视野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目前,个别院校已经开展了毒理学双语教学,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来讲,进行毒理学双语教学面临着一些困难,限制了毒理学双语教学的成功开展及推广,其中最大的障碍是理想教材和优秀师资的缺乏。

(一)教材是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有力保障。

一本理想的本科生毒理学双语教材首先应该能够作为教师备课授课的主要参考,在知识结构框架、条理内容的安排上应该具有逻辑性、系统性、及连贯性;同时,能够作为学生课前预习、课上笔记及课后复习的最主要依据。相对而言,毒理学英文图书资料有限,而适合作为教学参考的图书更为局限。如果教师备课缺乏合适的教材参考,主要靠自己收集资料图片,并组织安排结构框架,即使是专业为毒理学的教师,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而对于一些师资相对缺乏的院系,这一任务交由相关专业的教师去完成,则需要耗去更多的时间精力。鉴于目前高校对教师的科研要求,教师专研于教学的时间相对有限,这样在精力时间得不到保证的情况下,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障。而对于学生而言,若没有合适的教材,学习没有依据,一般医学院校课业相对繁重,学生不大可能有足够时间自己找寻参考资料,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同时,这对本科生也是一个比较高的要求。因而,要开展毒理学双语教学,一本结构合理、内容得当、难度适中、语言适宜的教材或讲义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英文原版毒理学教材主要为克莱艾森主编的《卡萨瑞特与道尔的毒理学》与《卡萨瑞特与道尔的毒理学精要》,后者为前者的精简版。《卡萨瑞特与道尔的毒理学》一书第六版于2001年出版,第七版于2008年出版。该教材视野开阔、内容全面、资料丰富、涵盖最新的研究成果,反映毒理学的最新进展,主要作为学者、教师的参考用书,同时作为毒理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参考教材。该书史料详实,一些章节段落近似于专题著作或综述,文中数据资料来源的标注严谨规范,平均每章数百篇参考文献,特别适合于资料查找及溯源,而且,该书大多数编者母语为英语,其语言优势无可争议。不过,因中美文化,教育模式,以及该书的出发点与目标人群等因素,该原版教材并非中国医学院校本科生毒理学双语课程的理想教材,甚至也不是研究生的最佳选择。该书的一些内容非常详尽,对一些原理、反应及事件的描述完整、深入、细致,对相关领域研究者而言是很好的参考资料,但对本科生来讲,难度深度过高,若要求本科生从书中找寻并归纳总结,得出他们需要的东西,是一个偏离实际的要求。另外,我国本科生惯用的中文教材,一般结构完整、条理清晰、内容简洁,便于学生学习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而该书侧重于内容的广度与深度,一些具体段落内容的条理与结构安排并不符合我国大多数学生,特别是本科生的思维。原版教材并非国本科生的理想选择,教材的匮乏直接成为毒理学双语教学的最大障碍之一。一本中西合璧,即大纲设计、结构框架、内容安排符合中国教学特点,语言简洁、生动、原汁原味,同时涵盖最新研究进展,具有一定自学余地的英文毒理学教材将巨大地推动毒理学双语教学的开展。

(二)符合条件的师资是保证双语教学教学效果的前提。

双语教学要求授课教师用正确流利的英语对基本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并且应该尽量引入对新理论、新技术的介绍,能够反映学科动态、涵盖最新进展。因此,教师首先需要具有更多的专业知识储备。其次需要具备更高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正确清楚地表达信息。相对而言,中文如果句法不规范,措辞不准确,一般的,学生依然能够获取信息,而换为英文,学生多半将会不知所云。再次,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对授课内容能够融会贯通,能够根据学生的理解接收情况,及时调整表达方式与速度,保证教学效果。最后,毒理学双语教学对教师的专业英语水平、耐心与严谨精神也是一个考验。毒理学专业词汇众多,构词复杂,发音不规则,授课教师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找寻求证这些单词的拼写发音。而不正确的专业词汇发音将会误导学生,进而直接影响其在学习工作中的理解交流能力,致使双语教学的意义大打折扣。基于上述要求,我国高校真正符合毒理学双语教学要求的师资十分有限。师资的匮乏成为毒理学双语教学的另一严重障碍。

课件是授课内容的直接载体。毒理学综合运用了多门学科的知识,专业词汇、术语较多,双语教学课件安排需要与授课内容同步,重要词汇、关键词句、主要信息需要在课件中反映出来。这样,学生可以从课件上读取最基本最重要的核心信息,再辅以讲解,使得学生理解、吸收。特别是举例时,这一点尤为重要:一个事件,若学生对背景知识不是特别熟悉,又未能从课件上获取相关信息,叙述中再包括几个生词如人名、地名、化合物、症状等名词,学生将很难有效地获取信息。

毒理学双语教学需要备课的时间很长,有人统计其它双语教学备课与授课的时间比约为20∶1,依我的个人经验,在缺乏理想教材的情况下,初次备课一般需要的时间为授课时间的20―60倍,依内容不同而不同。对于一些零散、抽象、深奥的专业知识,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寻找或制作大量照片、图片、图、表等将授课内容系统化、条理化、具体化、形象化。

毒理学是一门桥梁学科,综合运用了多门学科的知识理论,不同章节特点不一。例如,毒理学研究领域、基本概念、一般毒性试验设计、危险性评价等章节理论性强,部分术语实际上应用的是公共英语词汇,只是具有专业上的释义。从语言的角度讲,这些章节较为容易,学生也容易掌握吸收。并且,这些内容贯穿始终,重复出现率高,反复多次后,印象加深,也容易记忆长久。而关于生物转运与转化、机制等部分,需要大量运用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的基础与名词,如果这两门前期课程未曾开展过双语教学,则对该章节进行双语教学时,需要花较多时间在相关词汇上。而如致突变、致癌、致畸等章节,几乎是生涩词汇的堆砌,难以记忆,即使对于一般毒理专业的教师来讲,若并未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工作,一般也只能记忆大概。而对于本科生来讲,除非相关课程都为双语教学,否则仅这部分章节进行双语教学,则很可能使课堂转变为专业英语的学习,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毒理学双语教学的开展可以结合相关学科双语教学的开展情况及学生专业英语的水平,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开展。

开展毒理学双语教学,若要达到与中文教学同等的专业教学效果,需要适当增加学时。鉴于中文的精妙,一般而言,对于等同的信息,用英文表达比用中文表达需要更长的语句,更多的时间。此外,教学过程中增加了专业词汇的双语学习,因而在课程设置时,可适当增加学时数20%―30%。

开展双语教学,也需要借鉴一些国际的考核模式,在考核过程中,尽量采用主观性试题,使学生有更多发挥的机会;增加开放性问题与综合性问题,鼓励学生开放思路,积极思考,奖励创造性思维;增加附加分,鼓励学生关注学科动态、前沿进展,扩展知识面。同时,可以将大多数院校进行的一次性期终考核改为多次阶段性考核再加期终考核,以促进学习,提升效益。

成功的双语教学具有重大优势,而正确的评价考核体系是保证双语教学效果的重要基础。一方面,具备条件的院系应开展双语教学,对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正确评价工作量,并提供必要的进修、交流、学习机会,引导更多的教师投入到双语教学的实践中来,提高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要严格把关教学质量,只允许条件具备、符合条件的教师开展双语教学,严格的集体备课制度、试讲制度、课堂听课或教考分离的考核等都是有效可行的评价方式。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将导致双语教学追求数量、只见形式、不见效果,失去双语教学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晶瑛.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经济师,2005:119-120.

[2]管远志.医学教育中实施双语教学的实践与认识.医学教育,2005,(6):51-52.

[3]孔令泉,吴凯南,黄金,王迪,郑华,姚珍薇.医学专业教学中英文教材选用的调查分析.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44-45.

[4]孔令泉,吴凯南,张华,刘效辉,李炳坤,黄金.外科全英语教学方法的探讨.西北医学教育,2005,13(1):94-95.

[5]苏德奇,陈艳,刘涛,田薇.新疆医科大学毒理学双语教学的思考.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0,33(8):1004-1006.

学校文化内涵汇报材料篇7

关键词:英语词汇;文化内涵;学习方法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学习语言就要下工夫学习词汇。在词汇学习中,人们往往较重视词汇的读音、拼写和词义,而有时却会忽视词汇的内涵。不了解词汇的内涵在特定的场合下就会影响交际。例如,有位中国学生为表示对英国女老师的尊重,称年轻的女老师为“madam”,而这位女老师听了却不高兴。因为“madam”一词在英国人的语言中还有鸨母之意。可见英语学习必须重视英语词汇文化内涵的学习。如何加强英语词汇文化内涵的学习呢?

一、词汇学习要有意识地渗透文化学习

语言的使用离不开其所属的社会环境,那么语言的学习当然包括语言所在的文化学习,词汇学习就不能忽略词汇文化内涵的学习。

例如,peasant一词在我们头脑中代表的是辛勤的劳动阶级的形象,而peasant一词在英语中除了有雇农之意外,还指没受过教育的人,含有贬义。英国19世纪的农民叫peasant,如今的英国农民称之为farmer了。可见,在词汇学习过程中,若是渗透了文化学习,必然有利于学习者对词汇深层次的理解。

二、要有意识地摆脱汉语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干扰

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汉语的干扰,将汉语与英语等值,从而影响词汇的正确理解。

例如,美国人崇尚“individualism”。也许有中国人受汉语影响,认为“个人主义”就是以个人为中心,自私自利,因此对此不理解。实际上,“individualism”一词是美国人价值观最基本的内容。它强调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得到和保持个性自由。因此他们才具有很强的个人奋斗意识。可见,若从汉语出发,就不能正确理解“individualism”一词,也不能理解美国人的价值观了。所以学习者在词汇学习过程中,要记住“英语是英语,汉语是汉语”,要有意识地摆脱汉语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干扰。

三、提高自身对外国文化的理解

只有对外国文化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学习词汇的内涵。如何提高对外国文化的了解呢?首先应该了解一些国外有影响的文学作品。因为文学艺术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语言产生了巨大影响。有的文学作品所塑造的经典形象让人印象深刻,人们一再引用。例如,人们常把Friday比作忠心的奴仆。可见不了解《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人物,就不知其意;其次,要多阅读一些英文时事报刊,注意词汇的发展动态。有的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的文化内涵会发生变化。有的词汇原本是普通名词,却有了特殊的含义,再次应了解一些英语的典故、谚语和习语。只有了解这些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后,有意识地记录下来,这样再次阅读时就能避免产生误解。

四、培养自己的语感,发展英语思维

学习英语,最好的境界就是无需用母语作为中介语进行理解翻译,即培养语感发展英语思维。例如,“情况不同了”,我国学生会说:thesituationhaschanged.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却说:itisanewplayingfield.这是因为英美人士多热衷体育运动。你一说情况变了,他就想,比赛场地变了。因此我们在记词汇时,不能死记汉语解释,而要用英语去理解英语,通过广泛的阅读观察英美人士是如何使用词汇的。

总之,英汉词汇之间的文化内涵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只要加强了这些方面的学习,把握了词汇的文化内涵,就一定能学好英语词汇。

参考文献:

[1]范家财.英语修辞赏析[m].上海交通出版社,1992.

[2]贾德江.“英语词汇的内涵及其翻译”[J].外语与外语研究教学,2000(02).

学校文化内涵汇报材料篇8

英汉民族由于生存环境、历史发展、、社会习俗不同而导致了中国人和西方人对事物的观察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即不同文化导致对事物认识的差异,不同的文化语境对事物的认识提供了不同的框架和视角,展现了中西文化发展的独特性。英汉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翻译过程中句式选择、遣词造句、词句省略的不同。翻译是一种细致的思维活动,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此,翻译要正确理解原文和创造性利用另一种语言予以再现,同时涉及到语言及文化背景的研究。翻译中许多微妙的语义变化源于根深蒂固的文化倾向性,只有充分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才能真正理解文字的内涵,才能深入了解语言要传达的真正意义,才能在翻译过程中克服不同的文化障碍,从而做到英汉翻译对等。基于此,教师要把英美文化知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介绍英美历史、英美地理对英语词汇的影响,增加中外语言文化对比的教学内容,了解英语语言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做到翻译顺畅,表达准确无误。通过文化背景知识的不断传输和熏陶,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西方文化的发展状况,减少学生理解翻译材料的障碍,有助于提高交际能力和翻译水平。在正式的商务场合,面对来自不同民族的合作伙伴,针对不同情况如何表达、哪些话题需要回避等问题都需要慎重考虑。若对英语词汇所包含的社会文化内容不了解,容易导致交际障碍、冲突和误解,若忽视文化差异会导致译文孤立而不被理解。为此,在日益频繁的商务交际活动中,要关注文化背景差异,把语言翻译与社会发展背景联系起来,这直接关系到今后与外商交往的结果。在经济、营销、国际贸易专业的英语课堂上除了讲授词汇的文化内涵外,还要导入相关的商务文化,包括英美民族在商业活动中的经营理念、经营管理方法、商业心理、商业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教师可利用英语视频和电影进行文化教学,引导学生关注日常交际情景,从中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意蕴。另外,还可鼓励学生多与外籍教师交流,积极参加英美国家重要节日的庆祝活动,使英语学习从课本延伸到实际生活,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翻译水平。

二、翻译材料与方法要适应各专业需求

大学英语教师要了解各专业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把英语教学与大学生专业特色和职业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为适应不同专业需求,翻译材料要和各专业课程相联系,以实用性为主,这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对于大学英语的真正期待,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动力。翻译的基本要求是,表意清楚,让所有读者读懂翻译内容。翻译文章前,先通篇阅读掌握英语文章大意,正式翻译时要仔细读懂每段的大意。同时,翻译文章还要做到脉络清晰,重点突出,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另外,做到正确理解原文含义,准确表达原文内容,精通专业知识,熟练运用各种翻译技巧,掌握各专业语言表达特点及规律,并在课堂上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当然,不同专业翻译的标准和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与此同时,教师要不断充实翻译材料,通过书籍、网络等方式搜集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实用材料,并讲授一些专门用途英语词汇、常用句式和翻译技能,以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发展需求。下面着重谈几个专业的翻译选材与方法。目前,不少企业事业单位招聘会计人员,都要求其精通会计英语翻译,运用英语处理会计业务,用英文对经济业务进行记账、算账、报账、账务处理等。会计专业的英语翻译材料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和特殊句式,如翻译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账表单据。且会计英语文献中复杂长句较多,为了表意清晰,翻译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倒译、分译、增译、省译等方法。旅游英语翻译是指向外国游客介绍中国旅游景点、特色民俗等相关内容,便于外国游客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针对旅游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为其选择关于中国历史重大事件、历史著名人物、各民族人文风俗、文化常识、各地区地理风貌、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现状、教育制度、各民族家庭生活、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材料。旅游英语翻译的基本要求是,表达准确明了,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便于外国游客的理解和领悟。由于旅游资料的独有特点,为了使景点和风俗在翻译中不失去原来蕴含的内在意义,翻译时可以在忠于原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增译和意译,以帮助外国游客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法律英语翻译主要涉及法律知识、英汉语言和翻译技能三个方面。译者除了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外,还要擅长法律英语这一专门用途英语。法律翻译材料通常包括法律文书翻译、合同翻译、诉讼类文书翻译、判决翻译、法庭口译、法学论文翻译、涉外公证文书翻译、判例翻译等。法律英语具有规定性、约束性、用词严谨、行文庄重的特性,所以,法律英语翻译要求客观、精确,不能添加感彩,确保翻译内容与原文等同,以保证法律的权威性,维护法律双方当事人的权益。在新闻专业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可选择美国的《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和英国的《金融时报》等财经新闻报刊作为教学补充资料。由于思维习惯与文化背景的不同,英文报刊的新闻标题不一定选择直译,必要时可依据整篇文章的主体内容进行重新命题。

三、翻译实训要适应各专业需求

实训是一种综合化、个性化、主动式的学习模式,是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实训可以增加实践经验,降低就业风险,增加就业机会,帮助学生缩短工作适应期。翻译教学本身枯燥乏味,但翻译实训是情景教学,可创设真实的交际环境,能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学生的英语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翻译实训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高度概括能力。翻译实训通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教学采用来自真实工作项目的实际案例,使学生在英语语言表达、专业技能、实践经验、工作方法、团队合作等方面都有所提高。非英语专业的翻译实训强调英语语言结合专业技能,突出学生的参与式学习,不同专业的英语翻译实训内容、模式不尽相同,教师应组织具有专业特色的校内外英语翻译实训活动。

(一)校内翻译实训校内翻译实训主要是指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定期组织各类英语翻译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教师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发展水平提供实训资料,创设任务情境,组织安排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任务。同时,教师要做好学生任务分配、责任落实以及如何进行信息资料的查找和分析等指导工作。对于经济专业学生的翻译教学可围绕经济专题展开。经济翻译专业性强、难度大、要求高,翻译实训要注重训练专业用词造句的准确性、语法的正确性。通过翻译专题文章,模拟经济业务交易,可拓展学生经济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经济管理能力和经济专业的英语表达能力。另外,可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求职面试训练,演练面试的全过程,以锻炼学生制作英文简历、语言表达和应对考官的能力。也可采用模拟训练法,指导学生分组成立模拟公司,进行商务、贸易活动,包括从建立业务关系到签订合同、安排装运、交货等各个环节的演练。国际商务专业英语强调商务沟通能力,能用准确、清晰的语言与同事、老板以及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商务英语还涉及很多西方的先进管理思想和工作方式。商务英语翻译主要应用于正式的商务交流场合,用语和格式正式,行文格式标准、规范,尤其是商务英文邮件的翻译、商务合同的拟定、商务谈判、接待外商等更是如此。学生在实训中利用课堂所学的英语知识和基本的商务谈判技巧完成交易过程。商务英语翻译实训内容主要有:(1)列举日常用品的商标,从翻译标准的角度对商标的翻译进行评价。(2)翻译公司简介,包括公司名称、公司性质、经营范围、商业宣传、公司地址及联系方式,并学习公司简介中常用词汇和表达法的翻译。(3)翻译商务信函,介绍商务信函的语言特点、商务信函翻译的原则和标准。(4)收集产品说明书及英文对照翻译材料,学习说明书的结构和语言特点。(5)翻译商务合同,了解合同构成、语言特点及翻译原则。通过校内实训,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掌握,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有机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发现自身的价值、找到学习动力、获得成就感。

学校文化内涵汇报材料篇9

为了进一步规范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等上报材料的格式,以便进行统一评选和上报,现将此次上报材料的有关填写说明如下:

一、关于申请书的格式

1、申请书封面格式

封面上必须写上“申请书”(黑体、一号字),如:国家奖学金申请书。其他填写信息包括:

学校(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必须填全称);系(如“理工系”系名必须填写全称);专业、班级(如“2008级生物技术专业1班”专业名称必须填全称);学号;姓名(仿宋,小三号字)。

2、申请书正文格式

题目,二号,黑体;

内容,四号,仿宋字体,1.5倍行距,页边距2.5cm.;申请人签名部分,必须是学生本人黑色水笔或钢笔的亲笔签名,不允许打印;正文字数在2000字左右(必须涵盖所申请奖学金评选条件的所有内容)。

3、申请书必须按照附件中的格式书写,内容可以根据本人实际情况实事求是书写;申请书材料装订一律在左侧,保持封面排版美观。

二、关于审批表的填写说明:规范、认真、细致。

三、上报评审报告和评审情况登记表。

四、上报各系汇总的材料时,请该系附获得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学生的名单,内容包括姓名、系、专业、班级、学号、获奖类别、困难认定等级等。

五、以上材料请各系认真把关,仔细核对材料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杜绝明显的语法、标点和文字错误和材料的格式错误,并均以word的版式打印上报。

附:国家奖助学金申请材料参考样本

参考样本

学系专业、班级:学姓

申请书

尊敬的领导:

我是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社会科学系2005级法学专业一班的同学,男,1986年10出生,中共党员,河南省XX市XX县人,现提出申请国家奖学金,理由如下:

一、成绩优秀,学术研究潜力大

1、发表《我国法律界在“主义”问题上存在的两种极端倾向》于《中国报道周刊》2003年11月总第332期(),随后被广东省基础教育信息资源中心()、黄金教育资源站()、都乐网(),刊登我在学校参与的各项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的文章和照片,把自己的信息与学院、学校的信息紧密联系在一起,以一个优秀学生的身份向外界展现,为我们这所创立只有5年多历史的新型学校打造一个强有力的“软广告”。

学校文化内涵汇报材料篇10

关键词:二外日语文化导入教学

早在1921年,美国的语言学家萨皮尔就指出:“语言不能脱离文化而存在。”我国的语言学者陈舒也指出“学外语而不懂其文化,等于记住了一连串没有实际意义的符号,很难有效地加以运用,而且每每用错”。因此,外语教学不应是单纯的语言教学,让学生了解语言背后的社会文化也十分必要。

一、二外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高等学校二外日语课程具有授课时间短、内容多等特点,而且课堂上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占据主导地位,很多教师只注重语法和句型的讲解,忽视了文化背景知识的讲授。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只懂得语言知识,而对日本的社会文化缺乏了解,不能很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从而大大降低了二外日语的教学效率,因而二外日语教师在讲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应适时、适度地进行文化导入。

二、二外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

1.词汇教学导入法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是语言中最活跃和最有生命力的成分,也是文化载荷量最大的成分。并且由于日本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心理背景,日语当中有很多词都具有其深刻的文化内涵。比如说“ちょっと”一词就很好地体现了日语暧昧的特点,而这种暧昧的语言特点又是日本人“以对方为中心”以及“以心传心”的文化心理的反映。因此教师在讲授词汇时,要善于挖掘词汇的文化因素进行文化导入。

2.挖掘教材内容导入法

目前,国内的许多高校都将《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作为二外日语的教材,这本教材的内容涉及十分广泛,课文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了解日本的素材。教师应充分挖掘课文背后的文化内容来进行语言教学,从而使学生理解语言的同时了解日本文化。

3.比较教学导入法

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母语对外语的学习会产生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影响。在外语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母语对外语学习有力的因素进行教学。同时为了避开母语的干扰,比较教学法的采用十分必要,这种教学法在文化导入时同样可以采用。通过对中日两种文化进行比较,可以使学生在排除本国文化干扰的同时,进一步加深对日本文化的理解。

4.讨论教学导入法

讨论教学法即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并最终得出讨论结果的教学法。讨论的话题可以是课文中出现的文化现象,也可以是现今的热门话题,比如说:日本人的服务意识、日本人的时间观念等。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表现欲,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文化的理解。

5.情景渗透导入法

winddowson曾经指出:“语言教学必须教会学生如何从一系列方言、语域、交际渠道和风格之中,选择适当的语言形式以适应情境。同时,也应教学生如何从一系列交际功能之中,选择适当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作为二外日语课程的教师可以让学生背诵教材中的情景会话并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教师在学生表演之后,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指出学生在表演时不符合日本习惯的地方,让学生通过表演亲身感受日本文化。

6.实物、多媒体展示导入法

由于学生对于外国社会文化知识一般没有亲身经历,仅靠阅读书面材料或教师的抽象讲解很难达到学习理解的目的。因此,为使学生感受到外国文化,理解其真正含义,在教学中应尽量多地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实物、影视资料等。实物可以是报刊插图、明信片、商品包装等,影视资料可以是电影、纪录片、广告等,这些材料与语言紧密结合,生动、自然地反映了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思想和观念。尤其是影视资料,它通过曲折的故事情节与动态的表演,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弥补了书本抽象介绍的不足。

7.课外导读导入法

文化内容是包罗万象的,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不能在课堂上谈及所有文化背景知识,那么,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地增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十分必要。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一些日本社会文化知识的优秀书刊,如《日本国家概况》、《美丽的岛国――日本》等,还可以介绍一些日本的优秀电影、电视剧、动画片等。此外,鼓励学生参加日语活动也是十分必要的。

三、二外日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

1.适度的原则

二外日语课并非日本文化课,文化的导入也并非语言教学的中心,文化的导入是传统语言教学方式的延伸和补充。二外日语的课堂教学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语言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却是十分宽泛的,有限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涉及所有的文化内容。因此,教师在文化导入中应遵循适度的原则。

2.实用的原则

学习了解日本的文化是为了顺利地实现与日本人的跨文化交际,所以文化导入时应尽可能与日常交际密切相关,遵循实用的原则。如果所学的语言文化知识与日常所需密切相关、与能力的提高密切相关,那么,学生的学习动机会变得强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大大提升,学习效率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3.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原则

一个国家的文化是保罗万象的,而且在当今社会,文化信息不仅量多,而且传播速度快,这就使得课堂教学往往落后于时代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实行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用课外来补充课内就显得十分必要。正因如此,许多研究者主张要加强课外的文化渗透。

四、结语

语言和文化互为条件、互相依存,它们在相互影响和作用中共同发展。在二外日语教学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多层次地进行文化导入,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日本文化有较深的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语言使用的得体性、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日语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周育新.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6).

[2]于桂敏等.文化导入式教学模式探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12.

[3]贾军芹.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丽水学院学报,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