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课心得体会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5:18:11

磨课心得体会篇1

关键词:磨课体育课堂教学思考对策

在学校教育中,体育课堂教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素质教育进行有效实施的有机内容,对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与良好思想品质,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意志品质、学习兴趣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1]。所以,有效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磨课主要内容

1.磨学情――重视因材施教

教与学共同组成体育教学,教,是教师依照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以及个体差异,将体育教学项目有意识、有目的的传授给学生。学,就是学生通过怎样的方式将体育知识进行强身健体与提高体育成绩的转化。

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实践、体验、感知、合作以及互动过程中完成体育教学目标,保证学生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可以领悟到学习体育学习的喜悦,同时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并对其运动精神进行培养。

2.磨教学理念――明确教学主体

学生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对象,而且所有学生都存在其自身的特点,这就需要教师在制定教学大纲时,一定要重视学生学情,所以,通过磨课,不仅要磨本班,同时还要借班,甚至到外校上课。

3.磨教学方法――交流与沟通中共成长

课堂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成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对正确的教学方法进行寻找,通过多渠道方式来磨练教学方法,同时组织学生多做实践活动,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增强。

二、从磨课中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

1.启发式教学

体育课堂教学中,若学生对教师所教内容进行机械模仿,并且被动接受体育教育,无法做到学以致用,那么就一定要采用磨课中的启发式教学。在我国的课堂教育中,启发式教学不仅在文化课中适用,同时也适用于进行体育课堂教学。体育教师在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时,必须从生活实例开始,对学生体育要领的掌握进行启发,这样既能够对体育教材难点与重点进行突破,又能够对学生体育问题的探究进行培养。比如,在向学生讲授起跑要领时,主要强调的是“快”,先向学生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保证起跑达到“快”的目的,对于人体来说,在战力的过程中,人体是平稳的,然而,如果人体脚跟离地,那么身体为何会一直向前倾?此时体育教师可以让学生意识到在其左脚跟与地面相提离的同时,其身体重心也会随之向前移动[2]。由此学生就能够学到起跑时人的身体会惯性的重心前移,而且还会有超线规定。然后让学生做相应的推墙后蹬跑活动训练,让其他同学对其在运动过程中腿与臂的用力情况进行认真观察,学生在仔细观察后都觉得在运动过程中,用力蹬支腿与伸直手臂会产生最大的力气,所以,在训练中他们就会明白起跑时必须腿伸直,绝对不能弯曲。再进行两相有效结合,就可以得出快跑的有效方式,那就是蹬地摆腿快如箭,重心前移超越线,摆臂加大不用说,腿直起蹬莫弯曲。这种快跑口诀更加使学生易懂,从而使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得到激发。

2.分解法教学

磨课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另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分解法,而且经常被体育教师所采用。比如,在体育教学中的侧向滑步推铅球中,分解法被广泛采用。第一步,双腿做滑步动作,再对蹬转动作进行练习,再将以上动作完成的连贯起来,而且蹬转和双腿滑步在连贯过程中绝对不能停顿,不然就会对动作连贯性造成影响,循环往复。实践表明,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分解法具有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重视积累,持之以恒

要想提高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必须有充足的时间与过程,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自我、提高自我。作为对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一种有效方式,磨课的作用非常明显[3]。实际体育课堂教学中,体育教师一定要有坚忍不拔与吃苦耐劳的意志,仔细打磨与反复研究体育教学中的细小问题,及时记载打磨研究情况,由此才能由量的积累发展到质的飞跃。

三、结语

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研究活动,磨课存在其自身规律与特点。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磨课是其重要的一项教学方式,体育教师专业的提高需要磨课,同时还需要磨学情、磨理念以及磨反思等多方位磨砺,磨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提月课堂教学质量。必须以现代化思维对磨课进行分析,以现代化视角对磨课进行认识,以现代化方式对磨课及逆行那个研究,将磨课视为有效提高体育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全新方式,通过对有效、扎实磨课活动的开展,保证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最终使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方之刚.浅谈磨课对课堂教学的影响与作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3(34):120-121.

磨课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磨课”;“利”;“弊”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7-0164-02

古人谓“磨”为研磨之意,即得经过千锤百炼,反复斟酌。方能研制成可用器皿或打造成上等美玉。“都说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好课是磨出来的”,在语文教学中,“磨课”指的是由任教教师出示教学案例,参与者集中切磋、商讨、设计,总结的循环过程。我国特级教师窦桂梅曾以自己的成长历程来阐述上公开课的重要性,她说“生命的锤炼的地方”是在公开课堂。只要从教者用心去“打磨”,才能如凤凰涅磐般让自己的教育生命焕发光彩。可是,“磨课”真的是百利而无一害吗?针对教学实践,我想谈谈拙见,试着剖析它的利与弊,”善其利而坦其弊”。使之真正达到“利其器”的目的。首先我们来说说它的“利”吧!

一、能建立交流平台,活跃学术气氛

“磨课”作为一种学术活动,是参与者,任教者共同见证成长的过程,参与者围绕一桌,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学术争辩与碰撞,经历了一个深层次的教育思考过程。在磨得环节中要考虑到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手段的应用,教学方法的优化,教学评价的改革,此间促进了教师们的个体业务成长和教育素养的提高,教师们在参与讨论过程中形成平等民主、活跃和谐的研究氛围,为了共同的教学目的而互相协助,进行最大限度的交流与对话,倾力所有,让共同的成长理念得到有效的落实。既磨课又炼人,磨出了默契,磨出了气氛。磨出了精彩。

二、丰富教学教学手段磨出精彩课堂

“磨课”好比雕琢美玉,在打磨成型之前,它不过是埋没山野一乱石,因为名家的慧眼,而得以熠熠生辉,磨课是对原生态教学的研制,在未磨之前,课堂疏漏甚多,环节凌乱,而经过打磨,执教者就会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对教学方法的认识从浅入深,对教学手段的参悟由表及里,挖掘出课堂的亮点,使之更加接近教学目标,曾听教师执教过《生命生命》一课,其中一个环节是让学生静听心跳,懂得生命是属于个体的、独一无二的。原先的设计是让学生听录音机里录下的心跳声,那心跳声确实沉闷而有力,可是总感觉学生比较懵懂,仿佛置之身外的漠然,更谈不上情感的共鸣。后来经过集体商讨,这环节改成让学生用手轻触心房,感受自己那强有力的心跳声,从而体会到生命的独一无二,不禁发自内心地呼喊到:“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他们对生命的领悟如此真实而鲜活!听着为着震撼。文本的内涵在引领中得到升华。这就是磨课的魅力和精髓吧!

三、磨出精益求精的态度,锻炼坚强意志

磨课对提升教师个体悟性起推波逐浪作用,它会潜移默化地感染教师的教研行为和态度取向,都说打磨费时费力,不是精力旺盛、求知若渴的教师往往会在磨的过程中因为压力过大而半途而废,坚持到最后的教师在打磨的历程里渐渐具备坚韧的毅力,心态越来越平和,对教育事业越发充满了热情,这种磨,就不仅仅是对教学活动的磨了,更多的是对教师态度的磨,对教师树立正确的价值体系的磨,对教育生命的磨。谁说,这不是对教育理念的传承呢?!

“磨课”虽是引领、是扶植,是引导教师走向个人成长的台阶,但是它也存在着不少的弊病,下面我就来浅析它的“弊”吧!

首先,目的性太强昙花一现

大凡“磨课”,都是在教学比武或上公开课前夕,它的目的性很强,就是为了获奖,它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更是关系到集体的名誉和得失成败。因此,为了迎合和揣摩专家评委口味,他们会更追求出彩,寻觅课堂中的亮点和出彩,按照优质课的模式千人指导打磨,细节到过渡语、评价语的使用,板书的设计,总结性语言的陈述,感情投入的多少等等,无一不是吹毛求疵。一招一式皆定势,容不得丝毫偏差。更是忽视了任教者的教学风格和个人素质,忽视来师生互动才是课堂有效生成的重点。都说公开课堂精彩纷呈,可是给人的感觉总是太虚假,教师犹如演员,孩子犹如提线木偶,一颦一笑皆排练得完美无撼。而且仅仅是为了表演而表演,好似昙花一现,空中楼阁。而实际上纵观教师们上的常态课,反差之大,判若云泥。因此,我觉得这样“磨课”使人进步的概率真是微乎其微了,甚至会让教者走进教学的死胡同。它应该是落实到实际课堂,成为校本教研活动。将其最深层次的特质挖掘出来,贯彻到平时教学活动中,每个教师的个人习惯和气质都不一样,没必要把过渡语、体态,甚至眼神交流都设计完好。“磨”的是教学流程的顺畅,教学重难点、疑点、知识能力的生成。师生互动性活动的取舍,以及教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撇开是否会获奖或得到专家赞赏这结果,说来不是毫无瑕疵就是一堂好课,在斟酌、建议、甚至批评中成长,对教师的成长而言,未曾不是一件好事啊!

其次,绝对权威消殆本色和激情

都说“磨课”是煎熬的事,看着属于自己的思想和个性在剖析修改中慢慢体无完肤,思路消磨殆尽,本身就是痛苦的事,加上得人云我云,不理解不赞同的环节得照章办事。无疑更加懊恼。有的教师在权威指示下按照好课的标准来磨,实际上那样的课并不适合自己,那磨的真不是课啊!磨的是本色和激情。自我的价值在磨中渐渐迷失,这也是“磨课”过程中常出现的弊病。“磨课”我认为应该要围绕执教者实际不断修炼,根据教师独立思维来展现课题的独特性。因个性而精彩。而不是教学流派。应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不管官位权威,应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是独断专行,而在真正平等自主的交流氛围中,才能让执教者真实展示自我风采。搞学术权威论,虽说是名家名言,可毕竟个人思维难免定势,且课堂教学是种生成不是预设,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倘若脱离了教学实际,再精美的理论教学也是曲高和寡。“磨课”是集体的智慧,平等交流,各抒己见。充分发扬从事教学研究(下转166页)(上接164页)所需要的钻研精神。让它真正常委多方的互动行为。采百家之长,纳百家之言,让学术的灵魂在创新,高高在上的“磨课”才是教育的悲哀。

三、“磨课”的诊断技术落后,信息平台缺乏

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诊断还比较落后,大家摊开一张纸,拿着一把笔,通过速记了解一些皮毛就可进行,往往所提现象比较肤浅,因此在章节中的争议比较大,看法大相径庭。信息平台的缺失也导致磨课者常凭借一孔之见或所谓经验解决。因此最好能借助先进科技,如用摄像机刻录下过程,利用光盘镜像服务器把资料转到服务器里,建立素材库以便教师们随时调用,集中在一起再反复揣摩深入分析,在课程研究过程中,通过推敲和反思教学行为,改进教学环节,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大大提高磨课针对性和有效性。打破过去那种封闭的,凝固的磨课方式,使“磨课”的方式多样而富有激情。当然,这又得要求教师应常阅览教育报刊、学会运用教育音像资料,丰富教育理念,学会资源共享,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依据,开建和催生新的教育手段,让“磨课”成为活水之源,做到共同进步,真正成长。

都说爱是双刃剑,磨课的意义也是两面性的。主要看教师们如何评价对待,在磨课中学会融会,学会贯通,得到升华,方能感受收获的幸福。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语文教学与研究.

磨课心得体会篇3

1.真诚“揭短”,不留情面

要想磨课有效果,最需要的是那些真诚指出他人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的人。同一堂课,一千个人执教,由于认知不同,会有一千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即“同课异构”。所谓“旁观者清”,由于认知的限制,执教者通常不容易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而其他听课的人则比较容易看到问题。如果都是本着“明哲保身”,“不想得罪人”的思想,点评时只说优点、不说缺点,那么就会达不到磨课的目的。以教学目标为例,一些年轻教师存在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的问题。因为不熟悉体育课程标准、不熟悉教材、不熟悉动作、不熟悉学生,在教学目标的选择上很容易就出现偏差。而其他教师不留情面地“揭短”,能让执教教师立刻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有利于他们反思自己的不足。同时,磨课中不同的观点进行碰撞,也能引起在场每位教师的思考,获益的绝不只是执教教师一人。因此,磨课是促进教师进步最直接的方法,它的效果最明显。

2.磨掉平淡,磨出精彩

有人认为体育课很容易上,因为上课无非就是让学生打打球、玩玩游戏而已。其实这种想法大错特错。中小学的体育课和其他课程一样,也有自己的课程标准。除了教学目标的选择要科学,教学的方法同样要科学。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哪些方法是这节课最好的?哪些方法又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一系列的问题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具体的实践问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长时期处于近乎僵化的状态,例如“动作分解完整练习重复练习”的教学方法已应用了几十年,尽管该方法的实际操作在发展,但是其变化却缺少逻辑性。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努力创新,让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有成效。比如,笔者曾经上过一堂“立定跳远”公开课。最初设计的教学过程显得很平淡,如何才能让教学变得精彩呢?在听取教研组其他教师的意见后,我对教学进行了改进。在第一个班上课时,我的教学流程是:热身活动让学生开展几种原地登跳游戏开展几种原地摸高游戏开展原地跳起比高落远游戏开展双跳双落游戏教师讲解跳远技术要领、示范动作学生练习、教师纠正学生自主练习、相互交流教师点评放松活动、教学结束。整节课,以游戏带动练习,学生不觉得枯燥,学得很有兴趣。课后教研组又进行了讨论,认为还可以增加学生自主探究环节。于是在第二个班上课时,我对教学做了改进。比如,先让学生示范,我再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动作讲解、分析;激励学生的斗志,让他们开展立定跳远竞赛,等等。通过磨课,我的立定跳远课一次比一次上得好。而磨课也让我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授课方法一定要活。因为一节课中教学活动多变,动作复杂,时间有限,要想有好的效果,就必须仔细思考,反复推敲,不能抱住一种方法一成不变。

3.虚心学习,不断进取

磨课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磨课过程教学质量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90075

一、引言

前段时间笔者所在的扬州市第一中学举行了对外一日公开“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笔者执教了一节实心球课,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回顾这节课,笔者深刻认识到高效课堂教学,必须经过反复研究、锻造历练、相互切磋、持续打磨,在痛苦与坚持中步步递进、破茧成蝶,使课堂出彩。基于此,笔者将这一过程的所思、所悟、所成,呈诸同仁,以期探讨。

二、磨课过程

1.磨框架,撰写优质教案

一堂精品课的生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首先要在反复琢磨、设计、修改、完善的基础之上构建出一个框架。在初期的构思中,笔者通过观看视频、查阅资料等,更多地了解同类课型的优秀案例框架与内涵,汲取他人之长,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融入自己的教学设计。由于实心球教学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安全教学要贯穿课的始终。教学主线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确定步骤、明确负荷、点燃激情、激发兴趣等。框架、思路确定了,接下来就是撰写教案了。

2.磨出问题,磨出创新火花

磨掉自己的惯性思维,磨出创新的方法手段,要对照教学目标,关注学生达成情况,每一次的打磨不是回到原点重新开始,而是带着发现的问题再去发现问题。如:在本次磨课中,笔者的教学设计原本是学生均匀地站在正方形的四条边上,用五种不同的姿势体验投掷用力部位,全力投掷和比赛时向外投,在画出不同的区域并注明距离。同组教师听课后认为向外投时场地太大,学生捡球用时太长,练习密度和负荷偏小,建议改成向里投,将颜色不同的短跳绳用胶布连接,做成一条20米的长绳,然后把长绳放到正方形两组对边中点的连线上,这样投掷距离一目了然,优秀区、良好区、及格区清晰可见,节约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3.磨细节,磨出课堂亮点

磨细节就是在鸡蛋里面挑骨头,在近乎成熟的方案中找突破,也是对一些可变可不变的方法再完善。如:课堂上更换练习时的队伍调动,学生练习时教师的站位、场地器材的合理运用等细节容易被忽略。在实心球的磨课过程中,原来用平放的垫子做投掷线,有的学生投掷结束后总是踩在垫子上,形成犯规动作,教师反复要求效果也不大。于是笔者要求学生把垫子立起来放,当成一个抵制板,这样他们在练习时犯规的现象就减少了许多。

4.磨教师,磨出精彩课堂

(1)磨语言

教师的语言是教学过程中的黏合剂,要措词精当、言简意赅、条理清晰、重难点明确,并合理使用好肢体语言、哨子语言、鼓励性语言。笔者在磨课时,曾在课前把课堂上所要讲的重点和纲要写在纸上反复背诵,并请同事试听指正,反馈整改。为了便于记忆,笔者把实心球的动作要领编成口诀“两脚前后开立站,背弓充分髋向前,蹬地收腹挥臂快,凝神闭气稳当先”,短小押韵,学生背诵两遍就记住了,整堂课都用口诀来评价自己的动作是否正确,这节课也上得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2)磨激情

激情是激动人心的感情,是精神饱满、生机盎然的象征,教师要用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课前必须充分认识教师激情对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性,努力打造自己的语言艺术,提前设计好形象化的肢体语言,并带着爱心、带着激情走进课堂,带着自信去教学。

(3)磨示范

体育教师的优美示范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教师必须把需要示范的动作当成作业,要求自己每天坚持练习,直至无可挑剔。笔者为了更好地示范,每天坚持身体素质练习,天天早上和运动员一起慢跑、拉伸、专门练习,下午进行实心球技术训练和力量训练,不断寻找不足,积极改进修正。

(4)磨预案

预案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具有针对性的方案或对潜在的、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而事先制定的应急处置方案,需要反复修订,是课堂教学之“本”。笔者在课前的预案中,对实心球教学安全问题做了精心的准备,在课的开始,首先对安全问题进行严格要求,先入为主引起学生高度重视,在教学中教师统一指挥掷球、捡球,如有学生违规,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内制止、纠正。

磨课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价值引领;磨课教研;认识引导;行动带领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8002502

磨课教研可以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既能使教师形成研究的思维方式,又能让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理念和研究成果等得到交换、碰撞、升华与共享。目前的磨课教研还存在不少问题,下面我通过分析现状,谈谈如何提高价值引领下磨课教研的效益。

一、磨课教研现状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当前数学磨课教研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就课而论,含研量低

如有的教师观课时不停地点头、不停地说好,可究竟好在哪里议课时又说不出来,只能以宽泛的、通识性的语言来概括,犹如“贴标签”。也有的教师议课时找不到某教学环节失败的原因,说不出改进教学的策略,缺少统计、分析和反思的能力,导致观课、议课的甄别功能远远大于认识指导的功能。

2.教师颜值高,磨课策略少

不少教师认为观摩课就是表演课,所以磨课成员应该由颜值高的青年教师组成,即使有中老年教师,在磨课过程中也多是让青年教师备课和上课,中老年教师只负责分析和评课,导致磨课策略单一。

3.磨课缺乏系统性,多为任务停留

多数学校只为一课的教学而进行磨课,因为这一课往往是为了争面子的竞赛课(如优质课评比等),而不能为教学一类课进行磨课,导致教学后就马放南山,不进行研究了。

那么,如何提高数学磨课教研的效益,使磨课教研成为每个教师不断探索、不断研究的课题?

二、价值引领下的磨课教研

基于以上磨课教研的现状分析,结合我校的磨课教研,我认为磨课教研应该以价值引领为前提来展开。所谓价值引领,是指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优秀教师或反映先进教育理念的信息资源,对磨课组中的教师进行认识引导和行动带领活动。

1.认识引导

认识引导表现在引领教师专业知识水平的发展。先进的教育理念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等,都是待成长教师学习的内容。有了先进思想或成功经验的积累,教师在磨课中就不会再无话可说,上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1)理论学习是最直接的认识引导。

理论是实践的精髓,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因此,每位磨课组成员都需要通过学习专著、阅读教育教学类刊物和撰写学习随笔等方式来积累教育实践智慧,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其中,《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和数学类教学期刊是必选项,教师在学习的同时还需撰写学习随笔。通过学习,努力从理论层面引导教师提高磨课水平,实现教学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

(2)制定和使用《观课维度记录表》进行磨课。

制定和使用适宜的《观课维度记录表》,能够锁定课堂的观察方向,让观课教师定量、定性的记录课堂教学,并结合记录的数据进行科学、细致地分析,提高听、评课的效益。诚然,《观课维度记录表》的设计要切合课程改革要求,多维度地指向课堂教学实际,如教材处理、教师教学、学生活动、课堂提问及师生互评等维度,每个观察维度中又需细分为几个观察视点。这样观课,教师才会分工明确,议课时才有重点、有根据,使上课教师也能在教学实际中体悟到一节高效的课堂教学所需要的基本教学理念。

(3)带着反思去磨课。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思想和教学实践的一种再认识,是思想认识的提升。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槊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反思对骨干教师或待发展的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在《听课记录》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增加随堂点评和心得体会两个方面的思考与反思。随堂点评,旨在让观课者对课堂中出现的灵光一现式的想法记录下来;心得体会,意在让教师针对整堂课或某一教学环节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思考。反思需要交流和共享,以实现观点融合、共同成长的目的。

2.行动带领

结构合理的磨课组是保证磨课教研顺利开展的关键。颜值高的青年教师热情好学,接受能力强,而中老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师德高尚和善于研究。因此,磨课教研要兼顾青年教师和中老年教师,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共同成长的目的。特别是组内的优秀骨干教师,要引领待成长教师进行课例、专题等研究,促使磨课活动升华,教学研究深化。

(1)师徒结对,带领课例研究。

真实的课堂教学是磨课的基础,也是教师成长的“示范田”和“试验田”。为促进青年教师更好、更快地成长,磨课组教师可适当地结对子――师徒结对子。结合磨课的实际进程,师徒要完成课例的教案设计和课堂实际教学的研究。其中教案设计的研究,徒弟要在独立备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身边无处不在的角,发现角就在自己的生活中。随着课件的播放,学生发现自己熟悉的事物中居然隐藏着这么多知识,一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的学生说:“哇,这是我们的校园,好美啊!”有的学生说:“我们正在做课间操。”还有的学生说:“教室里到处都有‘角’。”……通过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亲身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作用。

二、教学手段更直观,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数学是一门以培养思维能力为主的学科,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贯穿于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同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数学课堂中,巧妙地运用多媒体鲜明生动、直观形象的特点进行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课件出示校园生活的情景图,并提问:“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数学知识?”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说道:“这是我们的校园,同学们正在上活动课,有的踢球,有的做操,而老师手里拿着三角板准备去上课,护工伯伯正在修剪花木……”随着课件的播放,有角的地方不停地闪动。这时,有学生说道:“哇,角是这样子的!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由此,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为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物找出角的过程,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再次借助课件动态展示角的抽象过程。课件先展示实物(如剪刀、吸管、水龙头、球门框等)中的角,再去掉实物,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并在图形中依次闪动角的顶点和边,然后注明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提问:“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学生交流后得出结论: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这样教学,借助课件动态展示了角的抽象过程,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对角的认识障碍,使学生在认识角的特征后,闭着眼睛就能想出角的样子。在学生正确地建立了角的概念后,教师投影出示练习八的习题。如下:

1.判断下面的图形是否是角,不是的话,请说出理由。

2.拓展题:下图中有几个角?数数看。

看着课件中的练习题,学生兴趣高涨,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灵活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明晰角的特征,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三、教学评价更有效,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但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对知识的探究和掌握往往难以到位。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应尊重、鼓励学生,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学生一旦失去信心,参与的热情和主动性就会降低,学习就会提不起兴趣。另外,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等,都是学生积极参与、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因此,教师要激励学生主动思考、发表意见,对学生的一丁点进步都给予及时的鼓励性评价,也可恰当地运用多媒w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

例如,课堂教学中,在学生答对时,教师点击配有声音的课件予以评价:“谢谢你,你说得很正确、很清楚!”“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你回答得很棒!”……学生听到这样的鼓励,学习热情会更高涨。在学生说得不完整时,教师点击课件予以评价:“虽然你说得不是很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在学生答得不着边际时,教师可这样进行评价:“这位同学认真思考了,但说得还不完全,哪位同学给予补充?”……

又如,完成三年级上册第42页练习八中的习题时,教师这样激励学生:“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老师想看看你们学到什么程度了。下面分两个小组做习题,看看哪个小组同学夺得红旗多,哪个小组就是胜利者!”

电脑出示第一题:下面图形哪个是角?

师:第(3)幅图形为什么不是角?

生1:因为它的一条边不直。

师:你答对了,奖励你一面红旗。(伴随着音乐升起第一面红旗)

电脑继续出示第二题: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

(学生回答正确后升起第二面红旗)

师:第三题有难度,哪个小组有信心?

电脑出示第三题:下图中有几个角?

(学生回答正确后升起第三面红旗)

看着徐徐升起的红旗,学生都想一比高下,不愿下课,余兴未了。这样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易于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使学生不断深入分析和解决问题,真正内化所学知识。

磨课心得体会篇6

1.树立磨课理念,一课三备

21世纪初始,我省基础教育迎来了全面的改革,新课改要求改变传统的教育方法,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一张文凭或以后的就业,而是为了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新时代赋予了教育新的精神,对教育也着有新的要求,呼唤着改革。对老师来说,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是加强教学的预见性和计划性,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保证。

那么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如何备好课呢?这是很多教师心中的疑惑。“面面俱到”“多多益善”,让试卷上的考点总能在课堂教学中找到踪影,这是绝大多数老师的共同追求。新课程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必须有磨课意识,坚持“一课三备”。

一备:备自己。根据自己积累的教学素材和教学资源备出一份详实的教案。在此之前,教师应认真专研教材,掌握教科书上的全部内容,包括教材编写意图、组织结构、课时划分、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等等,做到心中有数。还应该认真钻研教参和其他的一些参考资料,广泛阅读,丰富知识,在教学中处于一定的高度。

二备:备学生。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教”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在备课时备学生也就是为了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有效地学习,以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在上课前参照课程目标,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再思考,磨掉里面无用的东西,明白应该“教什么”、“不教什么”,选择最佳的切入点,理清思路,重点突破,任何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的教学活动都大刀阔斧地砍掉。

三备:备反思。上完课后及时反思教学中得与失,记下亮点和不足。并且教学反思、教后感必须当日完成,以防止自己遗忘。

头脑中有了磨课理念,就能在教学中进行合理取舍,就不会总想烹制“满汉全席”。课堂上该讲的就讲,能省的就省,把磨出的时间还给学生,还课堂以本色。

2.把握磨课的内涵,提高上课的效率

磨课是一把双刃剑,吃得过多可能会消化不良,减食后也可能会营养不良。因此,必须把握磨课的尺度,还教学原生态。该讲的就讲,能简就不繁,应详就不简,只有这样课堂才会富有内涵。

2.1淡化“无用内容”,保持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无用内容”是指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的形成和能力的提升没有或暂时没有帮助的内容,常表现为概念不准确、前后有矛盾或与某些学过的知识较为相似等。老师完全可以淡化这一部分,少讲或在后面的教学中再讲,这样可以使课堂显得更加精炼。比如在高一生物必修二减数分裂的新课教学中,有关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特点与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特点比较相似,教师在此可以作简单的讲解,点出其具有的特点,相同的地方一带而过,将省下的时间还给学生。

2.2磨课堂的教学方法,留下清晰思路。

教学方法一般有讲授法、演示法、问答法、谈话法、参观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备课时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等因素灵活选用各种教法,在同一节课上,教法不要变换太多,以实用有效为原则。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教师有效地教。教师应认真研讨、准确领悟教材,依据学生认知水平,精选教学内容,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做到因材施教、因学施教,实施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由重视结果教学向重视过程教学转变,由程序化教学向个性化教学转变,使学生每节课都有实实在在的知识收获与科学感悟。

教师把教材钻研得越深,悟出来的道理就越透彻。哪些内容应该精讲?哪些知识应深讲或让学生自主学习?对这些问题要胸有成竹,博采众多教法之长,因课而用。例如在高一生物必修二减数分裂的新课教学中,由于减数分裂是微观、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给学生的准确认知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一直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设置情境,做些物理模型,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能减少无效的教学行为,加大教学密度,给学生充足的知识信息量,磨去课堂表面的热闹,可以使教学过程充满活力,富有理性。

2.3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味,让死知识化为活知识。

生活本身就是五彩斑斓的大课堂,教师将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与书本知识相融会,学生就会感受到学习书本知识的乐趣和重要价值,就会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从而更加主动、深入地进行探索,在体验、感悟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按新课标要求,教师应将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世界”带入生物学的“科学世界”,然后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来。生物学科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联系,例如使用一些口诀,不但有利于学生的记忆,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如在高一生物必修二伴性遗传中,判断遗传病的方法有“无中生有是隐性”、“有中生无是显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等。我们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实例,可使生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生动鲜活起来,从而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4认真布置练习和作业,反馈及时。

作业、练习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作业、练习的设计应符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从教学目标和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平时的作业,要尽量避免以下现象:一味追求作业数量,让学生整天埋在作业堆里,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减退;完成作业所需时间过长,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作业难度系数太大,使学生望题生畏,学习积极性下降;简单重复,设计的随意性大,等等。学生的作业,要求必须按时完成,按时上交。具有普遍性的错误,老师要及时进行集体评讲。成功的作业设计既能复习巩固知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又能渗入闪烁智慧的幽默和高雅的品味,使作业成为学生知识成长的游戏,从而使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3.反思磨课的效果,追求更高境界

磨课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青年美术教师?追踪磨课?教研

一般的美术教研方式都是“点发”式的,通过执教公开课,观摩研讨,一课一得,缺乏跟进教研,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探索往往是浅尝辄止。而以课例为载体的追踪磨课式教研模式则是“连发”式的,步步深入,在课堂教学的纵深发展中是一课多得。

现以浙美版第四册的《花瓶》为例,来探究追踪磨课式教研模式的操作流程和获得的启发。

一、“一课”

“一课”,是美术教师结合自己特长,选择教材中自己感兴趣的一课。这可增强美术教师的教研的自信心,进一步找到美术课堂教学探索的方向。

二、“二链”

“一链”是链接名师优课,先求“形似”,再求“神似”。执教《花瓶》的王海燕老师毕业于绍兴文理学院美术系,是剪纸专家李放教授的学生。因此,在她独立备课前有意识提醒要结合自身在剪纸方面的特长来选课,进而来选择教学内容是很有必要的,这是方向上的指引。王老师认真学习省美术优质课获得者孙纪君老师执教的《我的小红人》,吸收教学理念,借鉴教学方法。

“二链”是链接乡土文化,从民间热度、文化厚度、技能巧度三个方面来选择作品范例,活化教材。《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正式稿)中指出:“教材并非知识体系的浓缩与再现,也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发展认知、丰富经验、构建人格的一种范例。”教材不是圣经,教材仅是一种范例。对美术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是制约有效美术课堂的前置瓶颈,要使教材的文字和图片“鲜活”起来,需要美术教师从教教材走向教课程,自觉超越教师,超越课堂,超越教材。

三、“三磨”

“三磨”是美术教师对教材中的“一课”经历三次磨课过程。

“一磨”是师徒磨课,师傅领路,徒弟跟进,磨“教什么”,对教学内容注重解构、关联和重组。王老师与孙老师师徒结对,共同备课。王老师在“一课一得”的教学目标下,选择用剪纸的表现形式来引导学生创作花瓶,把绘画、粘贴的方法放在第二课时。其次是对花瓶的作品范例进行身边的花瓶和大师的花瓶两个指向上的选择欣赏,突出在对称基础上的造型比较。这样删繁就简,面对丰富多彩的教材内容,清楚地理出一条线,

王老师第一次执教《花瓶》,课后,针对教学问题,师徒两人重新设计了教学环节:摸忆花瓶,感知外型——比较造型,示范引路——探索观摩,装饰花瓶——积极体验,创造表现——评价欣赏,提高审美——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二磨”是小组磨课,听课的老师是钱清镇小的美术集体备课组的骨干成员,王老师在二(5)班闪亮登场。在课后进行了集体研课。有个教学片段引起了大家共鸣。

王老师先让学生隔着蓝印花布袋来摸一摸,猜一猜里面花瓶的形状,在黑板上试着画出花瓶的外轮廓线,了解花瓶的基本结构和左右对称的特点;接着教师示范用对称的方法剪出花瓶的外形;然后让学生剪一个与老师不一样的花瓶,完成课堂的第一次练习。这时,教师逐一在黑板上展示学生剪的花瓶外形,其中有一只花瓶很特别,是一个男生迫不及待地“咔嚓咔嚓”几下剪出了花瓶瓶身上的装饰花纹。

王老师似乎没有察觉,仍沿着教案走下去,在简要讲评花瓶的外形后,就讲如何进行剪瓶身的花纹装饰了。

显而易见,王老师忽视了课堂现场生成的教学资源——有个“先知”男生已经触及了花瓶瓶身的花纹装饰,这是多好的“小老师”呀,王老师要讲如何进行剪瓶身的花纹装饰,就可以从这个男生的第一次练习作业开始。评课时经大家一提醒,王老师连声说:“我怎么没想到呢?”

评课中,大家认为,或许王老师可以这样处理:在简要讲评花瓶的外形后顺势提问,老师发现在黑板上有一只花瓶与众不同,我们来找一找,它跟其它的花瓶有什么不同?(已剪出瓶身的花纹)如果教师抓住了这个生成点,让这个男生做一回“小老师”,对这位男生来说肯定是一种激励与惊喜,后面的教学环节会自然衔接和提前介入。

王老师对课堂即兴产生的现场教学资源“视而不见”,究其原因,大致有三:一是王老师备课时没有活化教材,弹性预设;二是王老师缺乏敏锐的课堂嗅觉,没有察觉不到那些“先知学生”;三是王老师即使察觉到了,也缺乏对生成点艺术处理的手段和方法。

正如著名特级教师朱敬东老师指出:“将美术课堂教学生成点作为创新点的起源;成为教学深化的枢纽;将生成目标演绎成课程价值的理想。”

二磨是磨“怎么教”,借外力、设悬疑、造“气场”,达到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与对话。

“三磨”是团队磨课,同课异构。以学区为单位,两个学区的青年美术教师团队,经历备课、说课、上课、评课、写课五个环节,让被追踪的美术教师全方位感悟,磨“怎么学”,二次作业,“生生为师”。

绍兴县钱清学区和柯岩学区小学美术教师团队磨课,同课异构。

钱清镇小的王海燕老师和柯岩小学的童水英老师分别执教《花瓶》,王老师主要采用情景教学、直观演示、激励评价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对花瓶进行自主探究与交流。根据本课的特点,王老师结合了自己的剪纸特长,在课堂中将自己的技能特长优势淋漓尽致的地发挥出来,通过“二次作业”很好地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这里的“二次作业”是“以学定教,先学后教”教学理念的体现。在第二次作业后学生的作业自评和反思,则体现出了“生生为师”的学习方式,“生生为师”就是每个学生都是老师,每一个学生都参与教学,生教生,生促生,生管生,生教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使学生在学习的时间、顺序、方法上获得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童老师用的招工形式来串起课堂环节,童老师的示范做得细致到位,示范的切入点和度都把握得比较好,传授知识点很到位。教态上,童老师很有亲和力。上课说话也亲切而有激情。本堂课的亮点是童老师的作业点评,点评方式很好,大拇指、大脚板的形象做展示平台很吸引学生注意力。

两位老师不同内容的选择,不同教法的组织,在比较中成长。

四、“四会”

“四会”是被追踪的美术教师经历“一课二链三磨”后逐步达到“四会”。会选择,对教学内容会根据学情不同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会组织,调动课堂资源的积极因素,“低碳”组织教学环节;会生发,在磨课过程中,逐步积累巧妙运用课堂即时生成点的经验,有时变成“神来之笔”,花开自然;会反思,反思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反思组织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反思学生是否会质疑,会交流,是否有成功的体验。

以课例为载体的追踪磨课式教研模式,我们探究出追踪磨课式教研模式的操作流程是“一课二链三磨四会”。追踪磨课式教研模式突出了两个层面的师本意义,一是被追踪磨课的美术教师逐步达到“四会”,会选择、会组织、会生发、会反思,对学科素养是一种浸润式的培训。二是在追踪磨课式教研中其他美术教师的协同成长,助人者自助。

磨课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语言磨蚀;关键阈值;对策探析

一、语言磨蚀定义及因素分析

语言磨蚀(languageattrition,简称语蚀)是语言学习的逆过程,语言使用者由于缺少语言环境或使用语言的停止,其运用该语言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退的现象。

语言磨蚀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外语磨蚀研究领域,已探明导致学习者外语能力磨蚀的相关因素有:1)磨蚀前外语水平2)受蚀时间3)与受蚀语的接触4)年龄5)外语习得方式6)社会情感因素7)读写能力。

1、磨蚀前外语水平及受蚀时间

磨蚀前外语水平是影响外语磨蚀的关键性因素。高水平学习者意味着一段时间后保留的外语水平也高。研究发现磨蚀前外语水平与磨蚀的量和程度成反比或负相关,这就是著名的"倒置假设"。

磨蚀前外语水平对外语磨蚀的影响不仅呈现"倒置现象",而且存在一个明显的分界线。外语水平在这一分界线上下的学习者,其外语磨蚀速度和量存在非常大的区别,ausubel将这一分界线称为外语磨蚀的关键阈值,一旦超过这个值,学习者的英语能力就会变得相对稳定而不容易被磨蚀。

受蚀时间是在接受语言教学后不使用该语言的时间,是语言磨蚀的决定因素。一般说来,时间跨度越大磨蚀程度越严重。

2、受蚀语的接触方式、时间和年龄

受蚀语的接触方式和时间,对学习者之后外语磨蚀的速度和程度有很大影响。外语学习者在外语正式培训结束后,随着外语接触的减少或停止,便进入外语磨蚀阶段。年龄对外语磨蚀的作用,主要表现随着年龄的增加,记忆力开始减退但理解判断能力增强。

3、外语习得方式、社会情感因素、读写能力及性别

外语习得方式主要分为自然式习得和课堂式习得,我国学生习得英语的主要方式是课堂教学,所以外语课堂教学对学习者的外语磨蚀有一定影响。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技能侧重点不同也可以影响到磨蚀程度。强调直接性技能(听、读)的课堂培训出来的外语能力比强调产出性技能(说、写)耐磨蚀;以口语技能训练为主的课堂培训出的学生,其外语能力的保持时间更长。

态度和动机等社会情感因素(间接原因)可通过影响被试者使用外语的程度来影响磨蚀。外语使用者积极的语言态度和强烈的动机可有效地防止磨蚀。

读写能力是衡量学生外语水平的重要指标,研究发现磨蚀前读写能力与外语磨蚀间存在明显相关。读写能力较强的学生,语言磨蚀现象出现的频率较低,而读写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语言磨蚀现象出现的频率较高。

最新研究表明,性别差异对语言磨蚀也有一定程度影响,表现为男性的相对磨蚀程度低于女性。

二、高校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的对策

语言磨蚀理论告诉我们,语言磨蚀是伴随语言学习不可避免出现的现象,如果大量学习带来的是大量遗忘,那么高校英语教学必定会大打折扣,所以高校英语教学应遵循语言磨蚀的一般规律,在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保持这种水平,以促进学生英语素养和终身发展。

1、转变教学观念

高校英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为大学生树立外语终身教育观观念。

2、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大学英语教学,应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构成立体化的语言学习环境,以实现大学英语教学中"实践加知识、自学加讲解、素质加综合"的有机结合。采取多种课堂组织形式,如主题报告、新闻报道、讲笑话、讲故事、主题辩论、编剧本或表演、做猜谜语、词语接力等游戏、听写训练等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学应实行多媒体环境下的分类指导、采取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的互动模式,建立英语学习资源库和网络课程平台。

另外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可采用多媒体、小班操练与学生网上自主学习相结合等多种教学形式。要探索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具体教学措施。其次,口语教学在时间上相对独立,设置上有语音板块,日常英语板块和讨论表达思想板块。教师是课堂的设计者,学生是课堂任务的实践者,要强调对所学语言的形成性输出。第三,网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延展,不但巩固学生课堂所学,还可加强师生交流。

3、加强语言教学的逻辑性,

高校英语教师要加强教学的逻辑性,系统传授语言知识点。因为孤立的语言知识点很容易被遗忘或磨蚀,因此高校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上不应有太大的跳跃性,应该帮助学生掌握统一的语言规律,使其语言学习过程尽可能完整化、序列化和系统化。

4、重视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

学习者的态度和动机等情感因素会影响到语言磨蚀。积极的语言态度和强烈的语言动机可有效防止语蚀。高校英语教师应该注意英语教学中的心理作用,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入丰富而又高层次的语言交际活动:小组讨论、集体辩论、个人陈述等,甚至可以将课堂变成一个新闻会等,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树立其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减缓其语蚀的影响。

5、调整评价体系

变读写为主的评价体系为多元化的测试体系。首先要注重应用能力的考查,加大主观题的比例。此外要注重形成性考试和终结性考试的结合,注重课堂学习中的表现、自主学习的成绩、网络学习中的参与度以及输出情况的评价。除传统的考试方式外,还可采用多种测试方式,如写课堂日志、读书提要等,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提供机会。

6、专业课采用双语教学

专业课教学是高校的核心内容,因此可以尝试专业课采用双语教学。一方面,经过大一、二两年英语系统学习,学生英语水平已经有了大的提高,为专业课教学奠定了一定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延续学生英语的学习,从而较低英语磨蚀,为学生终身发展提供保证。

7、开设英语后续课程或举办英语类活动

反观国内非英语专业英语教学情况,在大学二年级期末结束常规英语教学后,存在两年的真空期。这段时间学生的外语语言能力退步得很快,也正是语言磨蚀最快的区间。所以在三、四年级也应该开设一些后续课程,或者英语角、演讲比赛、翻译大赛等活动,要充分重视学习后语言的保持。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语言磨蚀现象是语言学习中不能避免的现象,特别是对于母语环境下的语言学习者而言更是如此。语言磨蚀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律与特征,影响语言磨蚀的因素有很多,因此教师必须认真分析这些因素,充分利用语言磨蚀规律来提高语言受蚀者的抗磨蚀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保持与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倪传斌.外语磨蚀的性别差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4).

[2]倪传斌.外语磨蚀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3).

[3]倪传斌,刘治.二语习得与磨蚀的基本目标水平对比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5).

[4]倪传斌,延俊荣.外语"磨蚀"的影响因素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1).

[5]束定芳.外语教学与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6]王建梅.改革"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减少外语磨蚀[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09,(2).

磨课心得体会篇9

“放下包袱,在学生面前展现最精彩的自己就是成功!”

时至今日,回想2004年我参加江苏省小学数学优课评比时的场景,吴和平校长温馨而又饱含鼓励的话语音犹在耳。当时,我历经校、区、市的层层选拔,最终获得了代表南通市去徐州参加省优课评比的机会。在即将比赛的前一晚,我对一直帮助我备课、磨课的顾文彬和关勇老师坦言自己心中的忐忑。“能到省里来比赛,肯定都是每个大市最强的选手,如果比课件制作,他们一定不是我的对手,但是课堂教学,我觉得我真的比不过他们!”得知我的心理负担后,吴和平校长特地从南通打来电话,为我排减心理压力,鼓励我轻装上阵,展现最精彩的自己。

正是源于“展现最精彩自己”的理念,我彻底地放下了自己的思想包袱,在第二天的课堂中充分地与学生互动交流,展现情境数学的思想与理念,成就学生,展示自己,最终得到了评委与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能全程参与团队的磨课历程,是你最大的幸福与成长之源。”

南通市教科研中心丁锦华老师曾对我说:“能全程参与团队的磨课历程,是你最大的幸福与成长之源。”是的,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在工作之初就进入了通师二附的这支情境数学团队中,在导师们的指导下静静地成长。

1998年我毕业进入通师二附后,因为课件制作方面的特长,得以加入学校情境数学的团队。从这时开始,导师们就要求我不仅要按照初始脚本制作出课件,还要全程参与后续的研课、磨课环节。“你要设想着这节课如果是你来上,课件应该怎样设计!”就这样,我一边参与磨课,静静聆听、思考,结合自己的体会将执教者意图与思想体现到课件的制作之中,一边又将点滴的收获与感悟不断地应用于自己的数学课堂。从周伟老师的《角的度量》、盛敏老师的《三角形的认识》到顾娟老师的《平面图形总复习》,一遍遍地参与研课、磨课,虽然经常会为了修改课件而通宵达旦,但自己对数学教学,对儿童的数学学习也越发地感到清晰与亲近。

2003年10月,在参加学校举办的“珠媚杯”教学竞赛时,我抽到的课题是《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在独立备课时,从认真阅读教材、理解意图,到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设计充满情趣的课堂导入;从课堂中教师的语言和体态,到设想学生可能出现的反应及应对,我很自然地就照着平常看到的导师们磨课的流程和要求做着。在反复地试讲、说课之后,我的教学得到了导师们的一致认可,也为自己赢得了代表学校参加区优课评比的机会,并由此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在导师们的帮助下,真正完成了数学教育人生的一次蜕变。

“如果我生病了,你就去上这节课,肯定没问题!”

在我之后,团队中陆续又有几位老师参加省优课评比。作为“过来人”的我深知一个设计精美,充满人性化的课件是课堂的亮点之一,因此在为他们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我总是以一位数学老师的眼光来思考着如何将课堂的细节更巧妙地体现于课件之中。2006年,柳小梅老师执教《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为了更形象生动地向学生揭示字母所表示的函数关系,我查阅资料,寻找图片与音效素材,思考动画呈现方式,制作出了脍炙人口的数学“魔盒”。直到今天,这个神奇的数学“魔盒”仍被广大的数学同行们使用着。2009年,顾娟老师执教《认识负数》一课,我又按照自己对这一内容的思考与体会,提出了利用课件以中国古典的方式向学生呈现负数历史的建议。沉静古朴的古琴,缓缓拉开的帛书,为学生奉上了一场数学历史的文化盛宴。

磨课心得体会篇10

一、问题的提出

语言磨蚀(Lan~ageattfition,简称语蚀),是指双语或多语使用者由于某种语言使用的减少或停止,运用该语言的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退。语言习得不仅包括学习和获得的一面,也包括丧失、磨蚀的一面;不仅有上升、发展的一面,也有僵化、退化的一面圈。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磨蚀与语言习得同时存在、不可分割,是制约外语学习者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

国外语言磨蚀研究已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许多语言学家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语言磨蚀的现象和规律,例如激活阈值假设、干扰假设和处理资料减少假设,受蚀语言要素的主要特点和检测方法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并结合认知学、心理学、语言学和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较为系统的语言磨蚀理论和解释框架,有力地推动了外语语言教学与研究的发展进程。而目前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费时多、收效低的现象比较普遍。国内英语教学理论研究大多是从语言习得的视角来探讨如何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而从语言磨蚀的视角来讨论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的研究成果比较少见。事实上作为语言习得的伴生产物,语言磨蚀是制约大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而英语教学中忽视大学生学习能力的保持是语言磨蚀的重要成因。如果大规模的学习伴随的是大规模的遗忘,那无疑是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正因为如此,基于语言磨蚀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成为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新课题。本文拟在阐述语言磨蚀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语言磨蚀的内在规律,结合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体会,对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策略作一粗浅探讨。

二、语言磨蚀的影响因素

国内的绝大多数大学英语学习者是在课堂环境下学习英语的,在汉语环境下很容易产生“都还给老师了”的英语磨蚀现象。这类语言磨蚀在语言学研究中也被称为母语环境中第二语言的磨蚀,即英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结束之后,由于长时间没有使用该语言而导致的英语磨蚀。英语磨蚀是个复杂的过程,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

(一)英语习得方式

目前,国内大学英语学习者的习得方式主要可分为明示式、浸泡式(或直接式)两种。通过明示式教学掌握的英语比通过浸泡式或直接式的更耐磨蚀,更有利于学习者增强记忆、增强学习效果。英语课堂教学方式、侧重点和强度对学习者的英语磨蚀有一定的影响。olshtainfm明确指出,读写能力可有效地防止英语磨蚀。磨损前读写能力与英语磨蚀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其中在读写能力中,句法结构作为语言的核心,~旦被充分学习领会,将会是最稳定不变的语言能力,较少被磨蚀。语言磨蚀主要发生在词汇方面,因为它是语言最简方案中语言变体的唯一来源。"

(二)受蚀前的英语水平

磨蚀前的英语水平是影响英语磨蚀的关键性因素。高水平的英语学习者一段时间后保留的英语水平也高,其语言知识不易磨蚀;相比较而言,低水平的英语使用者其语言知识很易磨蚀。学习者如果掌握较高英语水平,就会保持住大部分语言能力,抵抗各种因素的磨蚀。vechter吨等发现磨蚀前英语水平与磨蚀的量或速度成反比,并将这一现象归纳为“倒置假设”。

(三)学习者的情感态度

学习者的情感态度是影响语言磨蚀的重要能动性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动机和正面的语言态度均可有效地防止语言磨蚀。笔者在大学英语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继续学习英语的“想法”有助于防止磨蚀;态度和动机是影响英语磨蚀的间接因素之一。Shewell曾采用路径分析法研究社会情感因素对语言磨蚀的影响,他发现英语使用者正面的语言态度和强动机均可有效地防止语蚀。

(四)语言使用环境的缺少

与受蚀语的接触方式和时间对学习者日后英语磨蚀的速度和程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虽然很重视英语教学,但对于我国的英语学习者来说,英语只不过是一门外语而已,它还没有全社会通用的语言环境,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在实际生活中与英语接触很少,没有操练的机会,所以就导致了英语的磨蚀。目前,大学生只在大一、大二学习英语经过两年甚至三年的荒废,学生的外语能力退步很快,到毕业或真正应用时已所剩无几,大部分都“还给了老师”。因此,从诸多教学方式中挑选出教学实施和抗磨蚀远期效果均好的教学,在充分了解语言磨蚀规律的基础上将其应用到我国英语教学中,对于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摆脱我国现阶段英语教学的尴尬局面。

三、基于语言磨蚀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一)充分重视课堂明示式教学,授课时侧重学生的读写能力

随着国内外教育界对自主性学习研究的广泛深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现代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所需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最终目标、英语教学也是如此。但这并不意味着课堂明示式教学重要性的降低。相反,在习得方式对英语磨蚀影响的研究中,nagasawar在调查了七名学习日语的美国学生后证实:起初通过课堂学习掌握英语的组与对照组相比,其英语能力更耐磨蚀。同样的,在分析了明示式教学与浸泡式或直接法对英语磨蚀的影响后,Hansen认为,通过明示式教学掌握的英语比浸泡式或直接式耐磨蚀。我们现在所大力提倡的英语自主学习与课堂教学并不矛盾,因为自主学习不等于让学生自习,而是作为一种潜在的学习决策能力,既给予学习者一定的自由选择的权利,同时也不可缺少教师的指导。因此,我们应更多通过明示式教学,即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指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学习策略和对学习的评价;多讲解多操练,增加英语知识的输入。"

在明示式教学中,应更侧重学生的读写能力的培训。在强化读写能力的教学过程中应尤其重视词汇的教学。weltens认为,词汇有可能比附着性更强的形态—句法规则系统或封闭性的音位更加易于受到磨蚀;词汇知识比音位和形态—句法知识更易磨蚀。而ecke指出双语学习者在语境和环境突然变化的情况下会出现词汇提取困难。一些双语学习者出现语言提取障碍主要是由于没有合适的语境和提取提示。当他们获得正确的语言提取提示时,暂时忘记的语言结构就会恢复。同时语言焦虑和语言疲惫也会造成学习者语言提取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对使用频度低、标记性大的词汇应重点讲授,而且教学的重点是教授学生掌握词汇基本的技巧和方法,因为词汇知识是开放的体系,需终身学习。同时,应创造更多的语言提取提示,例如,教学时就某一话题展开相关链接;记忆词汇时采用串式记忆法;采用多媒介教学,从听说读写各角度增强学生记忆,以减少语言磨蚀。

(二)授课时减少母语的使用,提高英语学习强度高水平的英语学习者一段时间后保留的英语水平也高,其语言知识不易磨蚀;相比较而言,低水平的英语使用者其语言知识很易磨蚀。一般来说,英语知识的输入量与英语知识的保持量成正比。Hansent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如果根据大强度英语培训课程的学生进步更快这一点来推测英语磨蚀,参加大强度培训的人的英语能力应更耐磨蚀。所以我们应全方位多领域地增大学习强度,例如,把英语学习作为大学阶段的基础课,全部的课时压缩在大一完成;在英语教学中增加英语知识的输入量,尤其是重点难点的输入量;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的全面训练;通过课堂,网络,广播,英语角,社团活动等多种方式开展英语教学活动。另外,语言干扰也会导致英语磨蚀。要防止英语磨蚀,就必须减少母语的干扰。所以,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减少母语的使用,部分或完全使用英语教学,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有利的英语学习环境,加大学习强度。

(三)引导学生了解英语文化,激发其学习兴趣社会情感因素是影响英语磨蚀的间接原因之一,良好的情感能够创造有利于语言学习的心理状态,唤起学习的兴趣,并最终转变成学习的动力,强动机和正面的语言态度均可有效地防止语言磨蚀。因此,学校应努力使学生正视英语学习,例如,帮助学生纠正语音语调,使其勇于开口练习,克服其对英语的紧张焦虑,培养其学习兴趣;创造更多条件促进师生沟通,开展形式各异的英语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自信心,明确其学习目标,变苦学为乐学,从而使其习得的英语更耐磨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