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驾驶员论文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5:19:16

汽车驾驶员论文篇1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汽车市场的不断壮大与发展,汽车逐渐走进千家万户,考驾照、学习汽车也逐渐成为一个火热的市场。由于汽车驾驶的安全性直接关系着驾驶员本身与他人的生命安全,因此确保汽车驾驶教学质量尤为必要,它是保证驾驶员安全驾驶汽车的关键。目前我国汽车驾驶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汽车驾驶整体教学质量,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文就新环境下如何提高汽车驾驶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新环境;汽车驾驶;教学质量;有效途径

汽车驾驶教学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系统教学工程,它不仅要求学员掌握汽车驾驶理论知识,还需要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一定的汽车驾驶技巧,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员达到一个合格驾驶员的驾驶水平。然而目前我国驾校良莠不齐,严重制约了汽车驾驶教学质量,如何提高汽车驾驶教学质量成了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我国汽车驾驶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学习汽车驾驶的人数越来越多,汽车安全交通事故也比较多发,在这一形势下为了保证驾驶员本身以及其驾驶安全,应从根本入手,找到影响汽车驾驶安全的根源,汽车驾驶教学对汽车驾驶的安全性具有直接性影响,目前我国汽车驾驶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驾驶教学理念及方法亟待创新

在当今新环境下,我国对汽车驾驶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汽车驾驶教学理念及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驾驶员的要求,甚至诸多驾校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广收学员,而对学员是否熟练掌握汽车驾驶技巧却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这种现象从汽车驾驶教学理念的出发点上就存在着本质性错误,很多驾校将驾驶教学的侧重点放在了教学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上,而不是驾驶教学本身。部分驾校虽然开展了驾驶教学训练活动,但只是让学生对汽车驾驶教练所演示的驾驶操作进行重复,并没有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驾驶教学。

2.汽车驾驶教练综合素质有待加强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在汽车驾驶教学中教练发挥着关键性作用,汽车驾驶教学质量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在教练的驾驶教学质量。驾驶教练员是一种专业性相对较强的行业,不仅需要其具备扎实的驾驶教学理论知识,还需要其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及责任感,现在很多驾驶教练对自身工作职责没有一个客观全面的思考认识,在驾驶教学活动中一味按照自身驾驶经验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并没有考虑教学方式是否适合学生,满足学生的需求。

3.驾驶教学时间缺乏合理性与科学性

驾驶教学时间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现在很多驾校都没有对驾驶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由于每个驾驶学员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距离驾校较近的学员能够投入更多的时间在汽车驾驶训练上,而有些学员是在工作之余考驾照,去驾校训练的时间较少,有些较忙的学员一个月只能够训练一两次,这样根本达不到汽车驾驶训练的目的,也很难成为一名合格汽车驾驶员的基本要求。

二、新环境下提高汽车驾驶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1.对驾驶学员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知识普及

汽车驾驶教学中要考虑行人、路况、天气及车辆等多种因素,驾驶环境比较复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交通事故,为了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首先在汽车驾驶教学中引导学员树立驾驶安全意识,对学员进行交通安全教育知识普及。在汽车驾驶教学中应以“安全第一”为教学基本原则,重点培养学员的汽车驾驶安全意识以及对自身与社会的责任感。其次在驾驶教学中要端正学员的学习态度与习惯,使其形成良好的驾驶学习态度及驾驶习惯,为其以后汽车驾驶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

2.大力开展驾驶实践教学活动

驾驶教学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其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学员能够安全驾驶汽车。汽车驾驶教练要明确驾驶教学目标,在驾驶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指导学员将驾驶理论知识科学融入到驾驶实践中,在实践中更好的诠释驾驶理论。在驾驶教学中教练应积极组织各种驾驶教学实践活动,例如组织学员进行交通法规的学习以及汽车驾驶的实践演练,正确认识交通法规是实现汽车安全驾驶的重要保证。汽车驾驶教练在教学中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驾驶教学模式,使学生既具备扎实的驾驶理论知识,应对驾驶考试,同时又能够积累一定的驾驶实践经验,为以后汽车驾驶做好充足准备。

3.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由于学员所处的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及年龄阶段有所不同,因此其在性格特征上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不容忽视。驾驶教练要想保证驾驶教学质量,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就应该根据每个学员的性格特征及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驾驶教学方式,严格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进行驾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出优秀的驾驶员。在驾驶教学的初始阶段学员的性格特征不会太快呈现出来,驾驶员应在教学中仔细观察每个学员的特点,循序渐进的有针对性的开展驾驶教学活动。另外在驾驶教学中应根据学员不同状况,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例如对于距离驾校较近的学员教学时间安排应该是一致的,而对于上班族学员的时间安排应该做出统一规划,以免影响驾驶教学整体质量。

三、总结

汽车驾驶教学质量受教练、学员、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整个汽车驾驶教学过程中,教练发挥着引导性作用。教练在汽车驾驶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员树立安全驾驶的意识,结合新环境下对驾驶员的要求积极改进驾驶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驾驶教学模式,提高驾驶教学质量的同时帮助学员积累一定的汽车驾驶经验。

参考文献

[1]张岩琛.试论如何提高汽车驾驶教学的教学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报,2012,8(27):172-173.

[2]王建华.提高汽车驾驶教学质量须突出“六个注重”[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1,2(35):153-154.

[3]杨长强,张炳彦.在汽车驾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J].中国市场,2010,7(14):97-99.

汽车驾驶员论文篇2

关键词:驾驶技术;车辆节油

驾驶员的驾驶技术水平对汽车油耗有很大的影响。在驾驶员、汽车、道路三者间,驾驶员是主体,驾驶员如果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将汽车运行条件合理配合,适时地选择正确的操作方式,则可节约燃料。技术水平不同的驾驶员在同一道路上驾驶同一辆汽车所引起的燃料消耗可差7%―15%,有的达20%―25%。因此驾驶技术的好坏不仅仅关系到行驶安全,同时也关系到节约燃料。

一、燃油是车辆行驶的动力来源,油耗及其引起的环境污染成为世界关注的问题。从资源再生利用角度上来讲,燃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讲,减少燃油燃烧后的废气排放对环境的保护和人类的生存具有很大的好处;从经济角度上来讲,每年燃油价格在持续上涨,节约能源是每个驾驶员应尽的职责。如何培养良好的驾驶技术对降低汽车油耗、减少环境污染具有深远的意义,本人结合多年汽车驾驶经验,谈谈良好驾驶技术的培养对车辆节油所起的作用。

二、研究资料表明,拥有熟练驾驶技术的驾驶员比一般驾驶员能节约燃油20%。这就说明了驾驶员的技术水平与油耗有紧密的关系。可以说,要节能降耗,良好的驾驶技术是节约油料的有效途径之一。

第一,在适度地热车后,让汽车挂档起步,正确的方法是用低速档柔和、缓慢地起步,而不应该低档高速和手排档高速起步。这是因为急速起步不但会损坏车辆,也增加油耗量。低速档起步后,应尽快换入高速档,不要长时间使用中低档。杜绝低档高速,低档高速行驶往往使油耗超过正常值的45%。

第二,车辆加速也要缓慢,无论是平路还是陡坡都不应该猛踏油门,要做到轻踏缓抬。在加档或者减档过程中也要做到不超前、不滞后,迅速、准确、平稳。中速行驶可以适当节油而低速或者高速都会使汽车消耗的燃油增加,车速一般在60~90公里/小时是比较经济省油的。

第三,要尽量减少急加速、急拐弯、急刹车。刹车要做到少踩柔踩,这样可以增加车辆稳定性,也可以大幅度降低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在城市、乡村道路上行驶时,要关注前方车辆行驶状况,如遇到突发状况:车辆障碍、转弯、停车、暂时不能通行等,应采取滑行替代制动,利用车辆的惯性可以适当减少燃油消耗量。

第四,避免车辆不必要的怠速运转。在我们工作中经常遇到接送、开会等任务,汽车怠速开空调运转等待是常见的没有节油意识的表现。据有关测试表明:汽车怠速运转1分钟以上所消耗的燃油要比重新启动所消耗的燃油多。发动机空转3分钟油耗就可以让汽车行驶1公里,所以尽量避免长时间怠速等待,应熄火省油,减少机械磨损。

第五,不能乱轰油门。有资料表明,重轰油门一次耗油15毫升;普通程度轰油门消耗燃油10毫升;轻微地轰一下油门也要消耗6毫升左右的燃油,有很多驾驶员往往在汽车发动、熄火及倒车过程中都有轰油门的习惯,这样对节油及发动机都是很不利的。

第六,对轮胎的检查是车辆行驶前的重要工作。轮胎是汽车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支撑全车的重量,轮胎性能直接关系到汽车的行驶安全,也会直接关系到燃油的消耗量。所以要经常检查轮胎和胎压是否正常,定期对轮胎进行动平衡检查,定期更换轮胎安装位置。应该指出的是,不同规格、不同结构的轮胎不能安装在同一轴上。同时杜绝超载超速,并要及时清除卡在胎面上的碎石和杂物,减少轮胎的恶性磨损。

第七,合理、定期地保养汽车。车况良好的汽车可省油15%到20%。需要经常对车辆进行清洁、补给、坚固、、检查和保养,既可以节油也可以有效预防故障发生。

三、开车是一门学问,要想开安全车、开好车,就应该在日常行车中点点滴滴地积累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技巧,运用良好驾驶方法,这样才能逐渐提升自我驾驶水平,从而降低车辆油耗。汽车是靠驾驶员来操作的,因此正确、良好的驾驶技巧与驾驶员的文化程度、专业技术水平、操作熟练程度、思想政治素质有密切的关系。驾驶员除了要会操作、知路况和按章行车外,还要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态和素质,驾驶员才能做到不但会开车,还能开好车、开安全车、开节油车。驾驶员强烈的责任心和上进心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因此,对驾驶员来说,服从单位工作需要随时出车,保证行车安全是职责的基本核心,但在完成领导下达的任务之外,要不断地学习,在实践中掌握操作技术和车辆的最佳运行方法,使人和车配合得当,稳定地运行。

车辆的节油和“人”有直接关系,良好驾驶技术是降低车辆油耗、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驾驶员要注重驾驶操作技术和车辆运行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良好的职业技能,为节省能源做出贡献。

结束语

良好汽车驾驶技术的作用不仅仅是体现在对汽车的驱动上,更表现在驱动汽车过程中,汽车驾驶人员展现出的驾驶良好素养和习惯。在具体上表现为汽车驾驶人员更加重视驾驶技术和汽车性能直接的磨合,使汽车驱动的整个过程和汽车具有的实际性能更加贴合。在汽车驾驶过程中,合理的起步、停车,已经在汽车行使过程中,让其始终保持在最优的运行状态上,可以有效的降低汽车运行过程中对能源的不必要消耗。优秀的汽车驾驶技术,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可以说是一种生活的实践艺术,需要驾驶人员具有良好的驾驶技术和驾驶素养才能够更好将其应用于实践中。

参考文献:

[1]范水仙.浅析驾驶员驾驶技术对节油的影响[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25(06):201-205.

汽车驾驶员论文篇3

关键词:汽车;驾驶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010-02

一、汽车驾驶教学的现状

当前,汽车驾驶学校数量不断增加,驾驶学校之间不断加剧了恶性竞争,再加之迅速上涨的油价以及管理部门增多的考试科目,相应增加了驾驶教学成本。致使原本非常严肃的交通安全知识、驾驶技术安全学习已经转变为应试教育,从始至终都紧密围绕着几个管理部门的考试科目组织教学。学员只要掌握考试科目相关的操作技术就能获得驾驶证。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大量驾驶人员缺乏优良的驾驶道德,有些驾驶人员不遵守交通规章制度、缺乏安全规范驾驶的意识,忽视或者根本没有认识到其他驾驶人员的人身安全,还有一些驾驶人员缺少必备的安全知识以及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这些都是关于驾驶教学最直接的体现。因此,需要迅速将汽车驾驶教学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促使学员形成安全驾驶意识,不断提升汽车规范驾驶与应急处理能力,勇于承担驾驶安全的社会使命是每一个驾驶教练员应当确定的方向。

二、汽车驾驶教学的管理的意义

1.促使汽车驾驶教学更加规范。驾校教学工作开展的重点是驾校教学管理,驾驶教学工作也会紧密联系教学管理实施分类,并且在各个教学环节形成合理的管理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管理效率,促使驾驶教学工作的运行有章可循。

2.有利于驾驶教练形成个体素质。我们都明白,培养高素质的驾驶人员,是驾驶教学朝着机制化、现代化的发展重点,尊重以人为本,加强驾驶人员的主体意识,强化汽车驾驶教学管理的有效性,并且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汽车驾驶教学效率,提高服务的质量。

3.有效提高汽车驾驶教学质量。在汽车驾驶教学科学合理的管理下,教练与驾驶学员之间能够互相沟通交流,有效调动了彼此的积极性,有效保证了汽车驾驶教学质量。主要原因是在管理制度的有力保证下,教与学之间都能根据有序的方式实行,并且汽车驾驶教与学的双方积极发挥主观性,充分表现了汽车驾驶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三、汽车驾驶教学管理措施

1.提供以人为本的服务。汽车驾驶教学市场日益火爆,到底是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还是以人为本的进行长远谋划,这是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应当充分尊重驾驶学员的主置,为他们提供亲情管理与服务机制,将驾驶学员看作亲人,为其提供全面的亲情服务,促使驾驶学员在汽车驾驶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家的感觉,教练应当积极应用各种条件,为驾驶学员提供优良的服务、优质的教学、优等的设备,使驾驶学员满意。

2.严格管理汽车驾驶教学。保证汽车驾驶教学管理有序化的重要条件就是严格落实教学的规章制度,严格管理汽车驾驶教学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将培养目标与教学制度作为汽车驾驶教学管理的重要根据,严格按照制度教学,坚持管理原则,不要徇私情,实现汽车驾驶教学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第二,坚持汽车驾驶教学的连续性,驾驶教学是一个连贯动态的过程,因此,汽车驾驶教学管理也是持续不间断的,不应当有时紧有时松懈。

3.保证安全驾驶管理。汽车驾驶最重要的就是安全,不管是在汽车驾驶教学中,还是在教学管理中,一定要将安全问题明确到个人,贯彻落实安全意识,并且通过宣传安全知识,提升教练员的安全责任意识,为教练员制定安全保证准则,定期对车辆进行检查与维护,确保驾驶学员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发生安全故障;编制对紧急事件预案急救以及在特殊情况下行车安全紧急救助制度。在汽车驾驶教学中,要积极培养驾驶学员安全意识,利用视频或者讲解的方法为学员展现交通事故产生的后果,并且指导驾驶学员处理紧急情况的对策,加强驾驶学员的安全意识,以便能够发挥优良的警醒作用。

4.保障汽车驾驶教学管理效率。整体实施信息化管理,不断提升汽车驾驶教学管理的现代化发展水平,搜集很多的有关信息,科学分析与评价汽车驾驶教学的效果与过程,进一步编制合理的措施,汽车驾驶教学网络化体系的构建可以认为是大势所趋,是汽车驾驶教学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汽车驾驶教学管理过程中网络化建设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性,例如,第一,收集汽车驾驶教学信息,如有关教学、试题以及管理成绩、学籍等收集与统计各种信息资料;第二,对汽车驾驶教学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价,如使用计算机对汽车驾驶教学过程中的相关动态、教学质量成果等情况进行处理;第三,是对汽车驾驶教学的支持决策,汽车驾驶教学应当充分应用计算机具有的优势,对汽车驾驶教学中的应用软件进行研究,尽量通过计算机提供支持决策体系,以便促进制度化的教学决策。

5.提升汽车驾驶教学水平。第一,是通过教学间隙培训教练的工作,有效提升教练人员工作能力与素质。第二,在培训教练的基础上考核教学业务知识,将教学成绩当作增加工资与获得奖励的根据。第三,积极整顿汽车驾驶教学思想并且不断实现自我完善。建设教练队伍应当从教育着手,着眼于长期发展,提升教练职业素养,不但在平时加强教育,还要抽调专业时间强化教育,力争做到一边工作一边调整。编制了五项不准原则:不准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不文明语言,不准采取任何方法对驾驶学员索要财物,不准对驾驶学员进行体罚,不准对差等生进行歧视,不准对驾驶学员的课余时间任意侵占。获得的效果显著。

6.强化考核与评估汽车驾驶教学。针对汽车驾驶教学情况要想实施行之有效的管理,仅仅依靠控制是远远不足的,还需要有效评估与考核汽车驾驶教学效果,通过编制合理的评估考核准则,有效监督与检查驾驶学员和教练。评估需要按照不同的编制目标进一步设计各种评估方法与准则,例如,汽车驾驶教学过程中实施阶段性评估,利用评估更好地考核汽车驾驶工作的阶段水平,积极调整教学中的一些错误。按照不同的汽车驾驶教学的层次、类型实施区分,编制合理科学的指标评价系统,能够考核汽车驾驶教学管理的各个不同类型层次工作,同时得出客观评价,对教学成绩进行肯定,及时查找其中的问题,为汽车驾驶教学工作指引正确的方向。按照公正客观的汽车驾驶教学评价考核结果,给予优秀教练对应的奖励,充分调动教练工作的积极性,针对有问题的教练,应当进行准确评价,积极指正,以便其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结语

汽车驾驶教学实施的管理,是逐渐认识事物内在规律的重要过程,与人们的认知规律互相符合,是教练在长时间工作过程中分析大量教学实践进一步总结的知识理论,可是对理论进行分析时,教练逐渐发现教学实践中的某些问题,致使教练重新认识汽车驾驶教学管理的某些工作内容,充分归纳教学管理结果,并且将这些知识扩充到原来的认识当中,不断促使汽车驾驶教学从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通过长时间的汽车驾驶教学实践累计,逐渐构建了驾驶教学管理制度,这对于提高汽车驾驶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还能够大量减少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了驾驶人员在开车过程中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赵洴.浅谈驾校市场竞争力的自我提高策略[J].华章,2011,(25).

汽车驾驶员论文篇4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准则。良好的职业道德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保证。驾驶员除应具有一定的驾驶技能和道路交通法规知识外,还应有良好职业道德,才能确保安全行车。驾驶员职业道德是调整驾驶员在职业活动中与他人、社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行业行为规范是用善恶标准来评价的,其依靠社会舆论、信念和传统习惯来维持,它是驾驶员与旅客、货主、同事及领导等一系列关系的总和。驾驶员职业道德从属于社会公德,并受社会公德制约。

一、汽车驾驶员职业的特征

汽车驾驶员是道路运输行业客货运输作业的主要人员,汽车运输具有快速、机动、分散等特点。(1)流动分散性。汽车运输的特点是点多、面广、线长和流动分散作业。(2)独立操作,联系广泛。由于汽车运输分散,汽车驾驶员通常是一个人独立工作,要独立处理运输中遇到车况、路况、交通状况和气候等问题,为了寻求客货源还要与旅客、货主和各方面人员发生联系。(3)意外因素突发性。汽车行驶途中遇到的情况复杂,尤其是在部分地区道路仍处于混合交通状况,人们的交通法规观念淡薄,时常遇到行人或自行车突然横穿马路,自行车绕越水坑和避风、避尘,对方来车违章驾驶、强行占道等突况。

二、目前汽车驾驶员职业道德的困惑

1教育与培训力度不足。(1)缺乏加强对机动车驾驶员职业道德的教育力度。现在驾驶培训学习,年度审检安全学习、片组学习等职业道路教育缺乏强有力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导致汽车驾驶员队伍的职业道德素养的下降。比如车辆后牌照不装,明显的目的是想肇事后方便逃跑。给逃逸案的侦破带来难度,对这些现象的教育、处罚力度均不能令人满意,在教育时教员不能说明之所以然,去透析职业道德与安全的关系,导致许多汽车驾驶员缺乏对职业道德与安全关系的理解,不能充分认识到职业道德与安全的必然联系。(2)驾驶培训者的年龄缺少适度控制,造成驾驶培训初学者低龄化比例增大,社会闲散人员居多,生源素质不高。年龄较小的学员,身心、思想、观念、行为正处在养成阶段,是非辨别能力不强,势必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不足。而部分社会闲散人员更易受不良风气影响,难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3)驾驶培训学校驾驶培训课程设置不尽合理,重驾驶技术的训练,轻职业道德的教育,加之考试的导向作用,驾驶培训教学中对职业道德教育普偏重视不够。

2公安、交通等管理机构对驾驶员职业道德监督重视不够,约束不力,缺乏必要的监督、教育、考察机制,难以引起驾驶员对职业道德的重视。在许多违章现象中,执法人员在纠正违章时追求“经济”忽略“违章是导致交通事故的必要条件”。对罚款数额大的违章项目处罚、纠正,而对几元的处罚项目视而不见,助长了交通违章大幅度增长。这样,执法不严妨碍了汽车驾驶员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培养。

3,社会不良风气对驾驶员的影响较大。驾驶员是社会成员之一,社会不良风气难免对驾驶员造成影响,甚至在一些驾驶员身上表现明显。“特权”思想在交通活动中的表现。公检法等特种车辆及政府机关车辆,不论执行任务与否,在交通活动中无视交通法规的存在。“有钱通天下”的思想作怪。机动车驾驶员违章驾驶的处罚,现在基本上以经济手段为主,因此,部分自以为有钱的人就“为所欲为”,违章只要罚钱就可以,发生交通事故可以用钱去解决等思想的深入,势必导致这部分车辆驾驶员的职业道德低下,不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交通活动中的首位。

4驾驶员的自身修养有待提高。目前导致过度疲劳驾驶、超速超载违章驾驶、车辆带病行驶、盲目超车等现象的加剧。这也是驾驶员对职业道德缺乏深刻的理解,更是诱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汽车驾驶员职业道德创新机制构建

1自律机制。汽车驾驶员职业道德自律的认知系统是指驾驶员获取道德知识、增强职业道德自律意识的方法、渠道和手段。因此加强驾驶员行业自律机制建设势在必行。驾驶员职业道德七戒:(1)高速行车、违章超车、转弯猛拐,视交通安全于不顾;(2)只顾自己行车,随心所欲,不顾他人安危,抢道争先;(3)乱用喇叭,城区内喇叭长鸣,污染环境;(4)平时不注意保养车辆,车况不良,车容不洁;(5)让非驾驶员开车;(6)乱停乱放车辆、影响交通;(7)酒后开车,开车肇事后不保护现场、抢救被害人,而是驾车逃窜。只有牢记驾驶员职业道德七戒,才能安全行车。

2法律法规机制。在汽车驾驶过程中,遵章守法、安全行车是汽车驾驶员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这是由汽车驾驶员的职业特点决定的,也是汽车驾驶活动能够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遵章守法,就是要遵守有关交通和运输法规及行业规章制度。安全行车主要是指保障旅客乘车安全、货物完好无损地运送到目的地,并确保自身和车辆的安全。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当今,汽车驾驶员只有对本职岗位的热爱,才能树立敬业精神,才能以“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姿态投入到实际工作中。优质服务的前提是爱岗敬业,不热爱自己专业的人就谈不上敬业,也就谈不上优质服务。

3技术优化机制。技术高标准是加强驾驶员职业道德素质建设的根本保证。汽车驾驶员要提高运行效率,确保行车安全,必须掌握过硬的技术,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增强自尊、自信、自强意识,勤奋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学习和掌握科学技术文化知识,钻研驾驶操作技能,才能具备独立地处理行车中所遇到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

4监督机制。只有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才能从根源上遏制腐败。在有效的监督下,权力的滥用才能有所收敛,对驾驶员的压力才能减轻。一方面要求驾驶员自律、遵守交通法规,另一方面,执法人员做到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遵守职业道德。从严管理,有错必究,违章必究,打破经济杠杆,流动和固定相结合、经济处罚和扣证教育相结合,严格按法规执行。杜绝交通违章的产生,就能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汽车驾驶员论文篇5

关键词:模拟训练;可行性;方法

汽车驾驶员训练是一种纯消耗的活动,燃料的燃烧仅仅用于空驶训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资源的巨大浪费,在当今全球石油资源可供开采年份有限的情况下,除了对现有车辆的技术性能进行挖潜改造,降低能耗外,从使用管理的角度来说,若采用科学的管理措施,合理使用汽车驾驶模拟系统,结合科学的训练方法,即可找到切实可行的节能途径和提高训练效率。

一、模拟驾驶训练概述

第一,模拟训练的定义。所谓汽车驾驶模拟训练,即是指利用与实车训练功能相似的训练器材、装置或大型模拟训练系统,对驾驶员的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进行专门训练的活动和过程。

第二,模拟驾驶装置(系统)的组成。现代汽车模拟驾驶装置(系统)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即座舱、视景呈现系统和控制台(监控台)。视景呈现系统又分屏幕式、投影式与实景式三种。

第三,模拟训练的特点。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节约能源、减少污染、保护环境。除此之外,它还有以下特点:一是利用模拟系统进行训练,可以实现一人指导,多人操作,训练效率高。二是由于模拟系统具有正负反馈、分析功能,练习者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操作,可提高训练成绩。三是操纵装置具有全真仿形的特点,可对驾驶动作技能起支撑作用的五大基本功的训练均可在模拟器上完成。

二、汽车驾驶模拟训练的方法与组织

(一)汽车驾驶模拟训练的方法

1、集中训练法。集中训练是指按照汽车驾驶员整体训练计划的要求,当进入汽车驾驶模拟训练阶段时,所有参训人员同时进行摸拟训练,模拟训练完毕后,再转入其他科目训练。组训方法为:课堂教学-模拟训练-实车训练-课堂教学-模拟训练-实车训练。这种方法适用于受训人员少、驾驶模拟座舱多的情形,特别是驾驶模拟座舱较多的时候。

2、穿插训练法。穿插训练是指全体受训人员以车为单位,每车人员被分成甲、乙两组,他们的课堂教学、模拟训练和实车训练交叉进行。按照甲组:课堂教学-模拟训练-实车训练-课堂教学-模拟训练-实车训练;乙组:模拟训练-实车训练-课堂教学-模拟训练-实车训练-课堂教学,这样的组训模式轮流训练。穿插训练法,适用于受训人员多、驾驶模拟座舱少的情形。

3、循环滚动组训法。循环滚动组训法是指在驾驶员训练过程中,每车受训人员之间的模拟训练活动与特定的场内实车训练活动循环滚动进行。

假定每车的受训者为3人,在训练的初期阶段,把模拟训练和实车训练相结合,即3个受训者的模拟训练和实车训练循环滚动进行。假如有甲、乙、丙三人在一台车上,则在8:00-11:00的训练时间段内,三人实车训练的时间顺序为:甲8:00-9:00;乙9:00-10:00;丙10:00-11:00。三人模拟训练的时间顺序为:甲9:30-10:30;乙8:00-8:30,10:30-11:00;丙8:30-9:30。这样,3人的训练就会紧张而有序地循环滚动了起来,大大减少了训练过程中的等待时间。

(二)汽车驾驶模拟训练的组织

1、编制汽车模拟训练计划。

(1)制定汽车模拟训练计划的依据。以《新训汽车驾驶员培训大纲与考核标准》为依据,要符合训练规律,模拟训练与实车训练相结合的模式,模拟训练时间比例,模拟训练人员编组,模拟训练物质保障与系统的操作要求等。

(2)编制汽车模拟训练计划的步骤:一是根据实车训练计划的时间安排,推算出模拟训练的总时间,并合理分配各阶段所需模拟训练时间。二是编写训练计划,针对实车训练特点,将模拟教学分为三个阶段,即基本技能训练阶段,场地课目训练阶段和场外道路应用驾驶模拟训练阶段。各课目内容原则上与实车驾驶配合进行,充分利用训练时间,相对增加训练的强度,提高学员的驾驶技能。三是各阶段应留出适应的训练机动时间,具体时数应根据实车训练计划确定。各课目均应留出训练机动调整时间,用于换班、教学讲评和体会等具体时数由训练机构掌握,避免训练的随意性。

2、汽车模拟驾驶训练前的准备。

(1)思想准备。要围绕提高新训汽车驾驶员对训练的认识,调动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吃苦性而开展的思想教育和鼓动工作,是训练准备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2)教学准备。在新训汽车驾驶员的训练中,是以“教”和“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他们统一地贯穿于训练的全部过程。编写教案,使理论学习有计划、按步奏地进行,教练必须根据训练大纲的要求,以及受训者的理论水平,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写出观点准确、层次分明、结构严谨、针对性强的教案。

(3)技术、设施准备。在模拟驾驶训练前,要对模拟驾驶系统进行检查,对相应的软、硬件设施进行维护,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准备,保证教学设施处于良好的状态。并对模拟驾驶教练员进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复训。

3、按纲施训,严格要求,进行纠正。按纲施训,就是要按步骤施训,上一步没训好,就要给下一步留下一个空档,否则就会造成“夹生饭”,因此要严格坚持训练计划进行。教练员进行理论知识和动作要领的讲解,并进行示范。示范可以激发受训者的兴趣,示范要突出重点,如果一个课目包括许多动作,教练员最好先完整做一遍,然后进行分解示范。

4、考核验收,讲评总结。考核用以检验训练的效果,新训驾驶员对驾驶技能的掌握的熟练程度,可以用作反馈信息,来克服训练中的不足,并据以制定今后的训练计划,克服长期存在的薄弱环节。组织讨论,进行总结。调动所有受训者的积极性参与到讨论中来,广泛听取意见,真正地了解情况,通过总结发现问题,正视问题,并且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从中吸取教训,保证以后的训练能够高质量的完成。

参考文献:

1、寇学智.汽车驾驶模拟训练刍议[J].军用汽车管理,2002(1).

2、李曙东.运输勤务训练概论[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

汽车驾驶员论文篇6

【关键词】汽车驾驶教学;学员;交通安全;性格培养

随着近些年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汽车对于人们来说已经变成了普通的出行工具,私家车数量逐年递增,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交通事故的频繁出现。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有许多种,但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就是驾驶员缺乏安全意识,所以在驾驶初学者的学习过程中,学校要注意培养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注意其安全性格形成,进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出现。

一、对于安全造成威胁的性格

性格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性,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特点。每个人都会有稳定的性格特点,并且性格形成以后,如无重大事件发生,其将会会伴随人们的一生。驾驶员的性格对于驾驶行为具有很大的主导作用,保证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性格对于保证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如果驾驶员具有不良性格,很可能会对于交通造成影响。

(一)得过且过性格

拥有得过且过性格的学员,在平时的驾驶学习中,不会特别认真,对于驾驶技术保持得过且过态度,仅仅保持知道,但又不求甚解,不会对于驾驶技术进行详细的了解。会有自己的小聪明,对驾驶技术进行简化,虽然能保证车辆行驶,但是对于交通安全来讲具有极大危害。

(二)狂妄自大性格

这种性格的学员在驾驶技术的学习中,情绪较为多变,并且以自我为中心,对于教练的讲解不会重视,并且在实际行驶过程中,容易受到他人影响,出现占道、抢车以及强行超车等问题,严重影响交通安全。

(三)粗心马虎性格

性格较为粗心的学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可能忽视一些小的细节,造成对于驾驶技术理解并不透彻,从而导致自身的驾驶技术不能得到很快的提高,影响教学效果,并且在行驶的过程中,也很可能因为马虎,忽视安全带等安全措施的防护工作的实施,进而对安全造成影响。

(四)粗鲁急躁性格

这类性格的学员往往会受到情绪左右,易暴躁、易冲动,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驾驶技术,很可能会迁怒于他人,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并且对于冒险保持很高的积极性,在通过考试后的汽车行驶中,很可能会出现飙车、强行超车等不利交通的现象。

(五)安全意识淡薄的性格

对于安全意识不强的驾驶者,很可能会在汽车行驶中忽略红绿灯作用,强行闯灯,影响其他车辆安全,并且如果在行驶中随意变换车道,也会严重影响交通安全,很可能造成交通事故出现。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员安全性格的途径

(一)在理论学习阶段注重安全性格培养

在汽车驾驶员培训过程中,理论教学培训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环节。汽车驾驶培训机构必须加强理论教学,其中也就包括汽车驾驶员安全性格培养。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要让学员对驾驶员的职业道德、交通法规及安全常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对《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系统学习和事故案例分析讲解,使学员懂得违章行车时造成的恶果。同时,还要让学员学习掌握油、电路故障的检查、调试及日常维护等常识性的知识,从而为上车进行实践技能操作打好基础。

(二)在基础驾驶训练阶段注重安全性格培养

基础驾驶训练是学员学习驾驶技术的入门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习中,要注重培养学员正确的驾驶姿势和操作动作,通过反复训练,使学员养成一个正确驾驶操作的好习惯,也是培养学员安全意识的一个重要形成过程。在这个训练中,教练员应根据学员的不同个性培养适应驾驶职业的安全性格,消除危及安全的性格特征。

(三)在一般道路驾驶训练阶段注重安全性格培养

一般道路驾驶训练是在人车较少的僻静道路上进行驾驶操作的综合训练。包括起步、停车、加速、减速、换档、转向、制动、靠边停车、信号灯的正确使用等方面的练习。这一阶段的安全行车意识的培养,关键在于教练员的正确指导,及时对学员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尤其是在弯道、上下坡时要特别注意的安全行车问题和基本的操作要领,在平坦道路超车、会车时要注意的事项,不能盲目冒进,判断失误就会造成行车事故。因此说,在一般道路驾驶训练阶段加强学员安全行车意识的培养更为重要。

三、学员安全性格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切实增强教员的安全性格培养

意识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性格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随着人的成长历程而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也就是说,人的性格是可塑的,而汽车驾驶员的安全性格同样也是可以培养的。因此,必须首先提高对培养学员安全性格重要性的认识,积极主动地把学员安全性格培养贯穿于汽车驾驶员培训教学各个环节、各个阶段。

(二)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在汽车驾驶操作训练过程中,除了要按照学员的共性特点实施共性教学外,还要针对学员的个性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教员要细致地观察并指出学员性格弱点,及时加以引导学员在主观上进行调整,通过多次反复训练,逐步培养学员良好安全性格。

(三)重视交通安全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教员要切实加强交通法规教育,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驾驶规章制度教育,安全理论知识和技术知识的教育以及典型事故案例分析的教育。要及时地利用学员亲眼所见的事故现场,结合以往的事故案例进行分析,促进其安全性格的形成。

四、结论

随着社会发展,经济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了日常代步工具,所以开始有更多的人需要学习驾驶技术。但是随着交通事故的多发,人们对于驾驶员安全性格培养的重要性也逐渐了解,只有驾驶员拥有良好的驾驶安全意识,才能保持安全驾驶,不违反交通法律法规,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汽车驾驶员论文篇7

【关键词】汽车驾驶员;基本素养;培养对策

0引言

汽车行业的运营和发展,离不开汽车驾驶员各项工作的开展。同时,为促进汽车驾驶员工作效率提升,应该采取有效对策,努力提升汽车驾驶员的基本素养,让他们有效适应工作需要,努力在工作岗位上奉献力量,更好服务于汽车行业。文章结合汽车行业的基本情况,探讨分析了合格汽车驾驶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希望能为实际工作有效开展提供启示与借鉴。

1新时期汽车驾驶员的基本素养

1.1汽车驾驶员的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要求汽车驾驶员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任,凡事要勇于承担责任,敢于担当责任。事实上,负责任也是对汽车驾驶员职责的基本要求。汽车驾驶员要热爱自己的工作,热爱工作岗位,将自己的才智发挥到工作岗位上,具有服务精神和奉献意识,将为汽车行业服务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1.2汽车驾驶员的标准意识

标准意识要求汽车驾驶员严格遵守工作标准和要求,树立正确的标准,并将这些标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这些标准包括:不让领导安排的工作在这里延误:不让要求办理的事情在这里积压:不让办理的事情出现差错:不让来办事的人员来这里受到冷落;不让汽车行业的形象在这里受损害。汽车驾驶员要时刻树立标准意识,增强责任,认真履行职责,做好汽车驾驶员的本职工作。

1.3汽车驾驶员的专注意识

汽车驾驶员要凝聚智慧和力量,专注本职工作。保持良好形象,充满斗志和激情,树立良好形象,为汽车行业办好每一件事。汽车驾驶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全身心投入,在努力为汽车行业的工作实践中寻找乐趣,有所作为,做出成绩,让领导和人们满意。

1.4汽车驾驶员的创新意识

汽车驾驶员应该具备全局观念,增强创新意识,能结合日常工作需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要善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能够运用创造性思维开展日常工作,更好适应汽车行业各项工作需要,增强汽车驾驶员工作的实效性。

1.5汽车驾驶员的服务意识

汽车驾驶员应该具备服务意识,提高责任心,努力为汽车行业贡献力量。要通过良好服务拉近与人们的距离,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工作,提高工作水平和人们的满意度。

2新时期汽车驾驶员的培养对策

2.1端正态度,提升汽车驾驶员的工作水平

汽车驾驶员要提高自己的责任心,明确自身职责,端正工作态度,严格遵循各项规范要求,提高战胜困难的精神和勇气,注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从而更好应对挑战,有效开展汽车驾驶的每一项工作。工作态度影响工作力度,进而影响工作成效。改进工作作风,汽车行业的发展,给汽车驾驶员日常工作提出新要求,同时也为汽车驾驶员更好开展各项工作提供指导。事实上,汽车驾驶员的工作复杂、艰难,任务繁重,尤其是面对复杂问题和困难时,更要以良好的态度和作风认真处理各种事情,吃苦耐劳、勇于奉献,提高工作效率。汽车驾驶员要扎实苦干,对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敢作敢为,勇于承担责任,要打破习惯思维,应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同时端正态度,以求真务实、严谨细致的作风和态度,提高工作效率。汽车行业的领导人员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做好表率作用,并Ψ止艿墓ぷ魅险娓涸穑对态度不端正、不称职的汽车驾驶员要劝诫和指导,严格落实工作绩效等级考评制度。从而激发汽车驾驶员的积极性,让他们以良好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善于奉献的精神开展各项工作,促进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提升,努力提高自己的基本素养。

2.2提高汽车驾驶员的综合技能,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汽车驾驶员的工作技能和工作方法体现在多方面。包括思想品德、理论素养、业务技能、沟通协调能力、安全意识等,作为一名汽车驾驶员,应该不断提高综合技能,掌握工作方法。一方面,要学会坚持,汽车驾驶的工作复杂,做好汽车驾驶员日常工作要恒心,每天都坚持,严格遵守规范要求,努力为汽车驾驶作出贡献。另一方面,要善于创新,在创新中提升素养和综合素质,在坚持做好每项日常工作的前提下,结合汽车驾驶的工作需要,重视方法创新。还可以应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日常工作,结合汽车驾驶的需要,运行数字化工作模式,利用数字化技术做好汽车驾驶员的考查和分析工作。尽早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综合素养,实现汽车驾驶员工作的“常态、长效”目标。

2.3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汽车驾驶员的综合素质

推动汽车驾驶员工作水平提升,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离不开自身努力与学习,要注重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努力提高综合素质,促进汽车驾驶员工作水平提高。要加强自身学习,主要包括汽车结构、安全驾驶、维修保养等知识的学习,把握内涵,明确思路,更好指导汽车驾驶员的日常工作。汽车驾驶员要善于调查和研究,例如,对汽车驾驶的发展现状、日常工作需要、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全面调查,并提出改进和完善措施,增强工作预见性,有效指导汽车驾驶的日常工作。同时还要反思工作,善于吸取教训,找出存在的不足,并完善和改进,促进汽车驾驶员工作水平提高。

汽车驾驶员论文篇8

【关键词】无人驾驶脑控汽车发展前景

1前言

近些年,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驾驶已经是现代人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在其拓展普及的同时,安全驾驶成为了现代社会最关注的焦点之一。所谓的安全驾驶就是要杜绝在汽车驾驶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其中不安全驾驶包括:酒后驾驶、超速行驶、疲劳驾驶[1]、大灯晃眼、闯红黄灯、违法超车、急停急刹、随意变道、驾驶打电话、不系安全带等容易致使事故发生的行为。汽车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多数出自驾驶司机的个人行为和个人原因,因此以人工智能辅助或者替代驾驶者驾驶汽车成为了汽车智能驾驶技术研究的主要趋势。

2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现状

2.1国外驾驶汽车的研发状况

从上世纪开始国外就开始进行了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2][3]。所谓无人驾驶,是通过为车辆装配多种感应设备,包括车载传感器、GpS和摄像头等,配合车内的智能软件,如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CC)等实现脱离驾驶员的自动驾驶汽车[4]。国外著名汽车企业及it行业巨头谷歌都竞相亮相其在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研究的成果。截至目前,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已问世6年多,这期间发生了14起事故,仅一次造成人员受伤[5];德国梅赛德斯奔驰的无人驾驶卡车在德国的autobahn8公路上已经启动了上路测试,这是量产版自动驾驶卡车首次在高速公路上进行行驶;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5年2月11日消息,奥迪方面确认其首款采用无人驾驶技术的车型将于2017年上市。另外各大汽车制造商以及相关科技巨头表示无人汽车在2020年可以推出商用。美国内华达、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及密歇根州为谷歌、奥迪等正在开发的无人驾驶车发放了公路试验牌照。这表明了一点:使用人工智能替代驾驶员来驾驶汽车被各大发达国家与科技巨头认可。这是因为无人驾驶汽车经过精密计算,由系统精确控制,在一般条件下,比真人驾驶应该更加安全可靠。无人驾驶汽车至少不会犯情绪上的错误,不会因为酗酒、生气、郁闷等精神原因而造成汽车失控,也不会因为人多、路窄、弯多等复杂路况而紧张,造成误操作。对长途行驶而言,无人驾驶汽车不会出现疲劳驾驶。在城市道路中,无人驾驶汽车不会闯红灯、逆行。在有限速标记的道路上,无人驾驶汽车会严格遵守规定,不会超速行驶。

2.2国内驾驶汽车的研发状况

我国关于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相对国外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十几年前,国防科技大学已经开始对一款红旗轿车进行相应改装,研制出了红旗HQ3智能无人车,能实时处理岔道、斑马线和虚线;对车体姿态变动,自然光照变化及树木、路桥阴影都具有较强的自适应力。HQ3,其“大脑”是藏在后备厢里的计算机设备,车辆没有GpS等导航设备,完全是利用自身的“环境传感器”来识别道路标线,进而依靠车载的智能行为决策和控制系统,实现正常汇入高速公路的密集车流中自主驾驶。于2011年,红旗HQ3智能无人车首次在复杂路况下公开进行无人驾驶的测试,并完成了从长沙至武汉近300公里高速公路路试。除了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外,南开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段峰副教授的研究团队与长城汽车共同合作研发“脑控汽车”,这项研究通过脑电设备,捕捉人在集中注意力时产生的脑电信号,利用脑电信号识别系统分析人的驱车意图并向汽车发送操控指令,以此实现人脑控制汽车的目的[6]。“脑控汽车”颠覆了手脚并用的驾车方式,它可以利用人脑进行汽车操控并低速行驶,但离真正投入生产使用还需要一定时间。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研究人工智能“替代”的同时也涉及“辅助”研究,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汽车驾驶技术方面更为广泛。

3智能驾驶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无人驾驶汽车在其优势凸显的同时也更加暴露出其问题。无人驾驶汽车的问题包括局限性高、人文接受程度问题和安全防御性低等。

3.1局限性高

无人驾驶汽车在其“视觉能力”方面无法达到人脑的高度,其传感器通过红外摄像和普通摄像两种技术完成道路环境的收集。当车辆在人口密集的楼房建筑区、事故区域或者其他有人通过通用手势信号来指挥车辆在此区域通行时,无人汽车将遇到判断难题。另外,道路存在信号标志老旧变形等情况出现,无人汽车可能产生误识或者漏识,造成不必要的事故。

3.2人文接受程度问题

社会对无人驾驶汽车依然存在诸多疑问,如当无人驾驶汽车行驶在这个人口稠密的世界时,发现已经无法避免事故的发生时,智能计算机应该选择冲向马路的行人还是直接撞击迎面而来的车辆?在受到外部虚拟网络攻击后是否还可以维持完全驾驶?未被Google或GpS完全测绘的道路如何行使等。无人驾驶汽车在法律法规方面同样存在极大的挑战。如产品责任,立法和多重管辖权等。无人汽车与有人汽车发生事故责任判定和无人汽车之间发生事故责任判定等。

3.3安全防御性低

软件安全公司Securityinnovation首席科学家乔纳桑・佩蒂特(Jonathanpetit)表示,大部分无人驾驶汽车探测障碍物的激光雷达系统只需一个成本不到60美元的装置即可破解。佩蒂特表示,通过这一装置,黑客可以在任何位置设置实际并不存在的汽车、行人,或是墙壁,导致无人驾驶汽车的行驶速度放慢,甚至寸步难行。其相关论文已在欧洲黑帽安全大会上发表。

4智能驾驶的发展前景

智能驾驶是通过人工智能辅助或代替人进行汽车驾驶行为,它可以弥补人类驾驶员会存在的缺陷。经过大量的研究和发展,智能驾驶所需的各种传感器、计算机的性能和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极大进步,成本也在逐步降低。

从人工智能和汽车驾驶结合的长远发展角度来看,纯智能的无人驾驶应为未来驾驶的主要方式,即使在当前基于贝叶斯、决策树和人工神经网络等机器学习的方法被运用在无人驾驶的行为识别和行为决策的技术环境下,我们也可以考虑设立专门的行驶路线保证无人驾驶汽车的应用推广。在冯诺依曼体系结构下面向驾驶行为的机器学习,一直以来都是智能车领域的“瓶颈”。随着国际“类脑”研究的兴起,我国也上线了“中国脑计划”,但毕竟类脑计算还仅从理论阶段开始向前迈步,类脑计算机仍难以得到实现和应用。

从当前智能驾驶的技术角度来看,相对于无人汽车,脑控汽车的发展可能更加适合。这是因为无人驾驶汽车的计算机系统目前还无法达到类脑计算机体系的高度,因此很难做到像人脑一样思考问题,难以较好处理驾驶过程中各种各样的突发问题和针对无人驾驶做出的阻碍或破坏行为。

因此提高人工智能在辅助方面的全面完善是全面实施无人驾驶的必经之路。现在的家用汽车基本配备雷达辅助系统,该系统可以不断监控周围的交通状况,可以用发声频率提示本车与可能碰撞物体的距离,也可以确定与前车距离以及前车行驶速度,如与前车距离明显低于安全距离,系统会向驾驶者发送听觉警报。目前奔驰的主动式驻车辅助系统能够在主动转向和制动功能干预下自动泊车。并且,在车辆通过自动驻车辅助系统停入平行车位后,该系统也可以在自动转向和制动控制功能的帮助下,让车辆完全自动地驶出平行车位。

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在扩大自然语言处理等人机交互方式在人为干预下“释放双手”的模式上加大科研力度,如:语音操控、脑控汽车或类似飞机自动与手动驾驶切换等智能驾驶方式。其中语音操控汽车可以通过语言指令如“倒库”“直行”或“开启雨刷”等自然语言实现汽车系统的自动处理并通过车辆配置的传感器和摄像头等硬件付出行动来响应命令的方式来实现语音操控汽车的智能模式。因为有驾驶员的加入会使智能汽车的行驶方式更加灵活多变,适合于当前复杂的交通环境,满足社会法律和伦理观念的接受要求,所以提高人工智能在辅助方面的研究应用的价值更加巨大。

参考文献:

[1]朱盛镭.未来智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J].上海汽车,2015(08).

[2]郑宝成.智能汽车及其新技术发展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7).

[3]冯学强,张良旭,刘志宗.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综述[J].山东工业技术,2015(05).

[4]辛煜,梁华为,梅涛等.基于激光传感器的无人驾驶汽车动态障碍物检测及表示方法[J].机器人,2014(06).

[5]关天瑜.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再次追尾[J].计算机与网络,2015(15).

[6]张建新,乔仁铭.“脑控汽车”在南开大学“开跑”[J].农家参谋,2015(08).

[7]陈慧,涂强,范正帅,王琳.互联智能汽车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J].中国集成电路,2015(06).

[8]贾祝广,孙效玉,王斌,张维国.无人驾驶技术研究及展望[J].矿业装备,2014(05).

[9]杨帆.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现状和展望[J].上海汽车,2014(03).

[10]李崇寒,彭鑫.无人驾驶汽车:可行还是不可行?[J].今日科苑,2011(12).

[11]乔维高,徐学进.无人驾驶汽车的发展现状及方向[J].上海汽车,2007(07).

[12]王握文.时速75.6km──国产无人驾驶汽车创新时速[J].中国科技月报,2000(07).

[13]林一平.无人驾驶汽车逐步进入实用化[J].专用汽车,2000(02).

[14]林一平.新世纪的无人驾驶汽车[J].交通与运输,2000(02).

[15]闫民.无人驾驶汽车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J].汽车维修,2003(02).

[16]林一平.不断创新发展的现代无人驾驶汽车[J].专用汽车,2003(01).

[17]薛福连.自动控制高速公路上的无人驾驶汽车[J].汽车运用,2006(04).

[18]吕宏,刘大力,孙嘉燕.从无人驾驶汽车奔赴世博会看未来汽车[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0(06).

[19]边疆,赫玉莹,王贯安.无人驾驶车图像采集的失真矫正[J].中国科技信息,2014(09).

[20]宋世春.初露头角的无人驾驶汽车[J].国外自动化,1980(04).

汽车驾驶员论文篇9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汽车驾驶技能形成的规律,先解释汽车驾驶技能,重点详细分析汽车驾驶技能形成过程的四个阶段。

关键词:汽车驾驶技能规律形成

一、引言

汽车驾驶员与汽车驾驶教练员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汽车驾驶员是运用其掌握的驾驶技能从事汽车驾驶活动,而汽车驾驶教练员是将其掌握的技能传授给学员,使其掌握并熟练运用。因此,为一作名合格的汽车驾驶教练员,不仅要掌握过硬的汽车驾驶技能,同时还必须具备娴熟的教学能力。作为汽车驾驶教练员,必须研究汽车驾驶技能,研究教与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如何传授汽车驾驶技能如何使学员快速掌握汽车驾驶技能、如何发展学员的知识、能力、技巧的教学理论。

二、汽车驾驶技能的定义

人们在特定的客观环境中实现特定的动作,如运动员竞技、工人做工、演员表演、驾驶员开车等。所有这些都是由一系列特定的动作方式构成的动作系统,需要身体的不同部位互相配合与协调。这种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并转变为“自动化”完善化了的动作系统叫做技能。技能以作用有形客体与否为据划分:可分行为技能与作用技能。作用技能以内在智力参与多少为据划分。可分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凡训练人体动作,作用有形客体时智力不断参与,并不断外化形成联系的技能称心智技能。凡训练人体动作,作用有形客体可独立形成一定活动方式。智力参与不多的技能称操作技能。综上所述,技能可分为行为技能、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

汽车驾驶技能是驾驶员在具体的道路交通环境中,根据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经过观察、判断,所选择的实际动作,以合理、完善的程序构成自动的操纵活动方式。根据技能活动外显性质和脑内活动性质,可以相对地把技能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驾驶员在完成运输任务的活动中将一系列驾驶基本动作很好地组合起来,协调而顺利地进行着,这便是动作技。心智技能主要是认识活动,它包括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以思维为主要心理成分。汽车驾驶技能是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的有机结合。动作技能是心智技能形成的基础,心智技能是动作技能的调节者,并促使其提高和完善。汽车驾驶初级教练阶段主要是学习驾驶基本动作,并着重动作技能训练。中、高级教练阶段主要是学习道路交通情况处理的方式方法,以利于基本动作的综合运用,属于心智技能训练范畴。

三、汽车驾驶技能形成过程

汽车驾驶技能形成的过程。就是通过练习而掌握技能的过程。汽车驾驶技能形成过程,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基础学习阶段、动作提高阶段、动作熟练阶段、动作协调完善阶段。

(一)基础学习阶段

基础阶段是驾驶技能的基本功训练,主要是通过教员示范,学员对单一动作模仿练习。初学者在刚接触驾驶操作时,驾驶动作技术对人体产生刺激,通过感受器传到大脑皮质,引起大脑皮质细胞强烈兴奋。另外,因为皮质内抑制尚未确立,所以大脑皮质中的兴奋与抑制都呈现扩散状态,使条件反射暂时联系不稳定。出现泛化现象。这个过程表现在肌肉的外表活动往往是动作僵硬、呆板、忙乱等不协调现象。

这个阶段训练的重点是掌握动作的准确、扎实,需要加大单项动作的操练量,把连贯动作分解成简单的动作进行反复操练,在正确用眼、用手与用脚上下功夫,注意培养正确的驾驶姿势与驾驶操作习惯。在此过程中应该针对动作教师的主要环节和学生掌握动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教学,不应过多强调动作细节,而应以正确的示范和简练的讲解帮助学员掌握整体动作要领。训练初期学员缺乏汽车驾驶方面的感性认识,在操作中表现紧张,动作忙乱、呆板、不协调,经常出现多余动作。例如,学员注意范围狭窄,只能集中于个别动作,并且不能控制动作细节。因此,基础阶段的训练要求最大限度地使用模拟器,先模拟操练,后实车操作,交替进行,这样才能学得快,学得扎实。

(二)动作提高阶段

随着技能形成,紧张状态和多余动作就会逐渐消失。多余动作的出现,主要是运动分析器皮层部分兴奋过程扩散的结果,紧张状态则是大脑皮层兴奋而过程与抑制过程之间斗争的表现。

在此过程中,教员应特别注意对错误动作的纠正,让学员体会动作的细节,促进分化抑制进一步发展,使动作更趋准确。提高阶段是把驾驶单项连贯动作转换成完整的驾驶操作动作的训练。

(三)动作熟练阶段

熟练阶段是适应交通环境变化,能够准确地、灵活地、连续地驾驶汽车的技能训练,在心智技能作用下,比较熟练的一般操作技能转换为熟练的复杂技能,形成熟练的完整的驾驶技能。

本阶段的特征是:学员已经逐步掌握了一系列局部动作,开始把这些动作联系起来,但各动作还结合得不够紧密,即动作变换时常出现短暂停顿。例如,制动减速后不及时减档,造成拖档行驶;上坡转弯前,减档后不能及时调控方向造成占线行驶。学员的协同动作是交替进行的,即先集中注意做出一个动作,然后再做出另一个动作。随着训练的深入,动作交替进行逐渐加快,在大体上成为整体的协同动作。例如,道路驾驶初期,学员不可能做到一边转向、一边换档,只能先完成一个动作再做另一个。随着反复练习,就能准确地同时完成两个动作。

在这个阶段,学员紧张程度有所降低,但并未完全消失,动作的相互矛盾和干扰减少,多余动作趋于消除。本阶段的侧重点是巩固和发展基础动作,提高一般道路交通情况下观察、判断、操作等综合运用能力。

(四)动作完善协调阶段

最后一个阶段,学员的驾驶技能已经完全成熟,具体地来说完善协调阶段是指无意识地进行驾驶操作的阶段,它是经过长时间驾驶实践,在驾驶经验、技能巩固、完善和发展中逐渐形成的。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学员各个动作联合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并巩固下来,各个动作相互协调,能够按照准确顺序以连锁反应的方式实现出来。在进行操纵时,意识的参与减少到最低限度,只对同时进行的许多动作中的一项起着直接控制作用。学员的注意范围也扩大了,并能根据条件的变化迅速、准确地完成驾驶操作动作。例如,学员只需注意调控方向,能无意识地熟练完成制动或换档等其他动作本阶段侧重于建立协调而完善的动作系统,培养学员独立驾驶能力。

四、结束语

汽车驾驶是由一系列动作组成的,要顺利完成些动作不仅需要掌握多种多样的技能动作,而且还善于随着道路交通条件的变化,灵活地运用这些技能动作。有经验的驾驶员不仅掌握了多种多样驾驶技动作,而且,他们经历过各种各样的道路交通情况,积累了丰富的行车经验。当面对没有经历过的危急情时,他们善于按照当前具体条件,将过去掌握的技能动作重新组织起来,保证安全行驶。一个汽车驾驶员够适应多变的道路交通情况,就标志着他的驾驶技能具有较高的灵活性。

参考文献

[1]袁华东,“对学习汽车驾驶技能行为过程的研究”,《辽宁警专学校》,2008年7月第4期

汽车驾驶员论文篇10

【关键词】汽车;行车安全;因素分析;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的保有量不断增多,道路交通流量持续增加,汽车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给人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因为交通事故而导致生命和财产损失又造成了很大的社会问题。如何提高汽车行车安全,克服不利因素,保障安全绿色通行,是每一位汽车驾驶员及管理者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汽车行车安全的因素分析

汽车行车安全是一个人命关天的大问题,人人都要时刻谨记,警钟长鸣。从诸多的交通事故案例中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影响行车安全的主要因素是:人、车、路及环境等。因此汽车驾驶人员要牢固树立安全理念、提高行业素质,克服环境路况不利因素,真正做到文明行车,绿色出行。

1.1汽车行车安全因素之一人的因素分析

人是行车安全的主体、是行车安全中最重要的因素。行车安全的关键在于人,人是行车安全的核心。从国内外交通事故的统计数据表明,有80%~85%的事故是由于人造成的,人即是交通事故的制造者,也是交通事故的受害者。人在影响行车安全的因素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1)驾驶员的思想安全意识淡薄,安全培训学习不足,忽视安全行车的各项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心存侥幸,麻痹大意。(2)驾驶人员的身体(如:四肢有残、心脏病等)及生理疾病等不满通驾驶要求。(3)驾驶人员的驾驶技术水平偏低、对某种车型掌握的不好、操作不够熟练等。(4)驾驶人员对道路交通的动态、道路的变化、交通安全警示及环境的变化等t望观察不足、判断有误而造成交通事故。(5)各种违章行为如:疲劳驾驶、酒后开车、车辆超载、,驾驶带“病”车辆及驾驶老旧报废车辆,违章操作等。因此人是预防事故的主体,人是汽车行车安全中最重要的环节。

1.2汽车行车安全因素之二车的因素分析

汽车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工具,车辆技术性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道路的交通安全。从交通事故案例中分析统计,有10%左右的事故是由于车辆本身状况造成的,由车辆本身导致交通事故的因素主要体现在:(1)车辆的机械故障,包括:a.制动方面【制动联动部分损毁失效,制动盘(片)磨损严重,制动液缺失等】致制动失效。B.转向部分,转向拉杆损坏、转向臂游动间隙过大,转向助力油缺失等,导致转向不灵敏失效。(2)轮胎原因,轮胎脱出、轮胎爆裂(轮胎花纹磨损严重、胎压过高易导致爆胎)。(3)灯光系统:前大灯、雾灯损毁,远近光灯光不适宜,灯光眩晕、光线暗等。近年来因车况不良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大幅上升,所以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是行车安全的关键。

1.3汽车行车安全因素之三道路环境的因素分析

目前我国的公路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公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但由于道路环境方面的原因导致的行车事故也是较高的,其主要体现在:道路线形不合理(或缺陷)包括:道路的线形、线形组合,道路的平面交叉口,路基路面的平整稳定,道路中的安全设施及附属等。因此良好的道路对于行车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1.4汽车行车安全因素之四自然环境因素分析

影响汽车行车安全的自然环境因素包括:气象条件如:大风(台风)、雪、电、雨、雾(雾霾)等;不可抗拒的其它因素如:滑坡、泥石流等。近年来,由于气候的变化,极端天气频发如:强降水、冰雹、雷电、雾霾及沙尘暴等,这些都对汽车行车构成了巨大危害,严重影响汽车行车安全。

二、汽车行车安全的解决措施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安全管理工作中一贯坚持的原则,通过对影响汽车行车安全因素的分析,汽车行车安全重点是人,车、路、环境也是不容忽视的。

2.1.强化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提高驾驶人员综合业务素质

加强驾驶人员的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及“交通事故案例”的教育,定期组织驾驶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有关交通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驾驶技术。严格遵守交通法规和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情绪,克服麻痹思想,时时刻刻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心中,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不开赌气车、英雄车,不疲劳驾驶,杜绝侥幸心里、杜绝酒后开车,严禁吃零食、吸烟、接打手机、看微信等违章驾车。

2.2.加强车辆的维修保养,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认真执行车辆安全管理制度,严格落实车辆的维修保养制度。对车辆要进行定期检查,强化日检查,按检查项目逐项排查,发现问题要及时维修处理。加强车辆的定期保养(即:日常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及不定期保养(即:磨合期保养和季节性保养以及美容护理),按照保养项目一条一条,逐项落实,严禁浮于形式走过场,踏踏实实做好保养科目。使车辆处于最佳的良好的技术状态。

2.3.加强公路建设,强化道路安全设施

目前公路建设虽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有些路段刚修建完不久就出现了坑坑洼洼,因此有必要强化公路建设,同时要加强公路安全设施及配套附属设施的建设,主要包括:交通标志标线、护栏、隔离墩、警示桩、缓冲减速带等道路配套设施和安全防护设施;智能交通安全设施主要是指交通信号灯、黄闪警示灯、电子警察、电视监控、交通诱导屏、测速仪、交通流量采集、道路治安卡口等监管交通情况的科技设施。给予汽车驾驶人员提供良好的道路通行环境。

2.4.预防自然灾害,提高准确的判断力

汽车驾驶人员要有预知、预防自然灾害的能力,对“极端天气气候”如:大暴雨、台风、大雾、冰雹等要提前预感知潜在的危险,尽量少出车或不出车,避免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危害;当面对不可抗拒的灾害如:地震、泥石流、滑坡等,一定要沉着冷静,果断做出正确的选择判断,避免人员财产损失。

三、结论

综上所述,从影响汽车行车安全的因素分析可以看出,人、车、路及环境对于行车安全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和良好的车辆技术状况将会对人(驾驶人员)产生积极影响,可极大地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达到汽车行车安全的目的。因此,每一位汽车驾驶员要时时刻刻想安全、抓安全。同时强化业务理论知识及驾驶技术的培训,加强交通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学习,遵章守纪,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优良的驾驶作风,不断提高业务综合素质。加强车辆的维护保养,保持车辆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面对复杂的道路、自然环境,要正确判断、谨慎驾驶,杜绝各种违章行为,真正实现汽车行车安全。

参考文献

[1]李士涛.公车安全管理的思考.教育教学论坛,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