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范文大全洪涝灾害重建工作方案十篇洪涝灾害重建工作方案十篇

洪涝灾害重建工作方案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5:24:45

洪涝灾害重建工作方案篇1

【关键词】防洪排涝;城市;内涝;保障对策

1城市防洪排涝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城市调蓄雨洪能力衰减,内涝问题越来越突出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许多建筑物都是建立在原来的绿地和水域上,从而导致城市区湖泊、洼地萎缩;另外就是在建设中,广泛的使用水泥进行铺面,使土地硬化程度提高;多种原因结合致使城市调蓄雨洪能力锐减。现在大部分城市建设往往忽视排涝工程的建设,排水管网配套建设滞后,或是排水系统年代久远,许多设施遭到破坏,排水标准往往达不到现有的标准;同时在小区建设中,新建居民小区未按标准新建排水设施,而是接入原有的市政管线,加大了排水负荷,所以一旦连续遇到大雨天气,城市排水能力往往体现不足,容易造成内涝。

1.2城市防洪排涝技术落后

在防治城市洪涝灾害时,不仅需要的是工程的建设多么好,同时也需要合理的管理与先进的技术,这两者是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在于技术方面(如:洪水预报、预警系统、新的3S技术),我国在城市防洪排涝中应用水平还不高,特别是对城市老管网的布设、抢险、探测还缺乏预先防范的手段和措施。

1.3城市居民防洪排涝减灾常识贫乏、防灾减灾意识淡薄

在我国防洪排涝建设中形成了“救为主,防为辅”的意识,这种防洪排涝减灾常识贫乏、防灾减灾意识淡薄,这说明,对城市所存在的洪涝灾害风险宣传不够,大多数地方领导及群众对洪涝灾害风险认识不足,在发动城市居民投入防洪减灾方面存在严重缺欠。就目前,我国防洪排涝的主要是依靠修堤筑坝,对于发生严重地区的安全抢险工作,要依靠人民进行抢险确保社会的安全;在城市建设中,大多数地方领导及群众对洪涝灾害风险认识不足,只单一性的注重经济的发展,对防洪排涝减灾对策考虑严重不足,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涝灾害时,往往十分被动,极易成为防洪减灾救助的对象,而非防灾减灾的生力军。

2城市防洪排涝安全保障对策

2.1工程保障措施

2.1.1适当提高城市防洪排涝标准

城市防洪标准既关系到城市安全,又体现国家的经济政策和技术政策;随着城市建设规模不断增大,城市地下设施和城市网络系统伴随着增加,但排涝标准往往偏低,造成了内涝灾害日益严重,因此,城市防洪排涝标准是防洪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一项重要依据。就效益与工程投资而言:标准越高,其防洪效益也就愈高,工程投资也就愈大;反之,效益和工程投资就越低。确定城市防洪标准要考虑城市的诸多因素,比如城市的规模、地形、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技术上的问题,因此,我国的现行城市防洪标准应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予以适当提高。

2.1.2防洪排涝规划、建设与市政建设同步进行

城市防洪排涝规划与城市建设发展规划是相互统一的关系,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要考虑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同时也要考虑城市防洪排涝规划,两者缺一不可。实施城市建设的同时也要实施防洪排涝设施,明确其方向、总体布局、建设规模、防洪标准及主要治理措施。

2.2行政管理措施

2.2.1强化防洪排涝非工程措施建设

在城市防洪排涝的设施建设中,要从实际出发,不能一味地提高其设防标准,要相应的制定实施方案和应急方案,对超标准的洪涝水、风、潮制定完善的预案,建立城市排涝系统应急反应机制等非工程措施建设。

2.2.2逐步建立城市洪涝灾害风险管理体制

进入新世纪,国家建设步伐加快,防洪管理体制也逐步迈向合理化、规范化,城市内部生命线系统规划与城市间网络联接保障机制将严重影响着城市秩序运行,是城市的洪涝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与难点,也是城市水灾脆弱性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防洪排涝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建立健全针对突发性洪涝灾害的预警制度,目前,我国对洪涝灾害的监测和预报都是处于发展阶段,对预报的结果的传播和服务完全是一种被动性,于是导致遇到洪涝灾害时都是一种抢救的过程,而不是预防。为了保证城市居民在面对洪涝灾害不受恐慌,使损失最小化,首先就是要建立健全的预警制度,对内容、标准和流程进行规范,能够保证真实、准确、及时地洪涝灾害信息。这样城市居民在应对洪涝灾害时更多的是防范而不是抢救,同时也可以避免公众产生过多恐惧;另外,洪水保险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洪涝风险管理手段。采用强制性和政策性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完善我国城市防洪排涝管理体系。

2.2.3建立健全城市洪涝灾害应急管理体系

我国防汛工作现行的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与各有关部门的《防汛岗位责任制》,是适合我国国情的组织方式,今后需要继续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配套法规,强化组织管理体系;加强专业机动抢险队的建设,并做好充分的物资准备。特别需要加强水灾应急管理的基础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应急指挥与管理的能力。

建立健全防御洪涝灾害的应急管理体系,科学制定洪涝灾害应急预案。在洪涝灾害情景模拟的基础上编制洪涝灾害应急预案,有助于减少水灾风险应急响应时间,使洪涝灾害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由于应急预案的实施需要短期紧急调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因此需要以立法的形式明确相关单位的责任义务与协调机制,以及应急预案的启动程序,提高快速反应决策能力。

2.3公众参与监督管理措施

防洪排涝减灾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共同承担防洪责任和风险。(1)要通过宣传手册、展板、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渠道,对广大市民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洪涝灾害及其防御的常识,增强城市居民防御灾害和灾中自救的本领,鼓励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防洪减灾管理;(2)防微杜渐,倡导公民良好生活习惯,鼓励公众对乱排放行为进行监督,减少固体垃圾直接排放至下水道而导致排水能力下降甚至堵塞情况的发生。

2.4科学技术措施

2.4.1研究分散雨水收集、利用方式,建立与完善水源联网调度系统

雨水能够很好的收集和利用,对于城市防洪排涝减灾有着明显的作用,现在就城市雨水的收集与利用的技术在国内外都有较成熟的发展,但我们还需要在此成熟的基础之上,针对城市所具有的特点,更多的研究与开发新技术、新措施,找出适合各个城市特点的、经济合理的收集、利用方式与调度模式,建立并完善城市水源联网调度系统。

2.4.2加强防汛排涝指挥系统现代化的建设

我国现代化的防汛指挥系统建设正在发展之中,从信息管理系统上升到决策支持系统的层次,应是今后发展的重点。

可在有条件的城市建立防洪排涝智能应急响应系统,这是一个模拟和防御系统,在洪水发生的情况下,为救灾决策和快速反应措施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为指挥抗洪救灾提供通讯保障,并跟踪、反馈各项命令的执行情况,以达到减少人员、耕地、财产和资源损失的目的。城市防洪排涝智能应急响应系统充分利用空间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通讯等高新技术,可解决防洪救灾中的重大技术难题,其应用示范研究成果将对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城市及流域防洪指挥系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2.4.3加强城市防洪减灾技术的研究和示范推广

城市防洪减灾技术包括城市河道综合治理技术,城市雨洪蓄滞、渗透等工程处理技术,城市超级堤防的建造技术,城市建筑耐水化的处理技术,城市各类生命线系统的防洪应急保护技术,城市发展与防洪减灾相结合的综合规划技术,城市防洪工程的除险加固技术,城市防洪工程体系的优化调度技术等。

洪涝灾害重建工作方案篇2

关键词:防汛;防洪工程;防灾减灾

中图分类号:tV87文献标识码:a

1、基本情况

1.1社会自然地理状况

西平县位于驻马店市北部,全县辖17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1个产业集聚区和1个国营农场,县域总面积1089.77平方公里,总人口85万。属于淮河流域洪汝河水系。由于上游石漫滩水库、舞钢一带为暴雨多发区,汛期洪水来势猛、下泄缓,历史上洪涝灾害频繁。

1.2主要防洪工程

主要防洪工程有河道、两大滞洪区及中小型水库,是西平县防洪的重要设施也是防汛保安全重点部位。

1.2.1河道工程

主要防洪河道是小洪河,小洪河发源于舞钢市南部的龙头山,从吕店乡西部进入我县境内,流经13个乡镇场(办事处),我县境内河道长78公里。五沟营水文站以上流域面积1572平方公里,我县境内流域面积714平方公里。

1.2.2滞洪区工程

西平县境内有老王坡、杨庄两座大型滞洪区。

老王坡滞洪区控制流域面积1555平方公里,最大蓄洪量1.71亿立方米,淹没面积121平方公里,耕地约16万亩,1951年建成。涉及我们西平县五沟营、人和、宋集、环城、柏亭、农场等6个乡镇场(街道办)26行政村50多个自然村5.31万人。

杨庄滞洪区位于小洪河干流上,1998年12月竣工,该滞洪区控制流域面积1026平方公里,最大蓄洪量2.56亿立方米,淹没耕地近10万亩。滞洪区涉及西平县杨庄、吕店、芦庙、师灵4个乡镇21个行政村79个自然村5.5万人。

1.2.3水库工程

西平县西部现有中小型水库九座,库容5058.38万立方米,其中,谭山水库为中型水库,康山、任三楼、同心寨、黄湾、竹园四座水库为小Ⅰ型水库,大沟、老家沟、杨风沟三座水库为小Ⅱ型水库。

2、防汛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

西平县是一个水旱灾害频发的地区,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始终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西平县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由于西平县特殊性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汛期降雨强度大、范围广,容易发生洪涝灾害,防汛形势十分严峻,是驻马店市乃至河南省防汛重点地区。

2.1地理气候条件特殊,极易发生洪涝灾害

从气候上看,西平县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降雨年际、年内变幅很大。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881.7毫米,其中60%以上集中在汛期六、七、八三个月份,暴雨突发性大,灾害严重。从地形上看,地势西高东低,山区向平原过渡地带短。西部山区又是暴雨多发区,每遇暴雨,山洪直泻而下,预见期短,周旋余地小,防洪决策和实施的难度很大,常常造成大面积的洪涝灾害。

2.2工程体系仍不完善,防灾减灾能力低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河道防洪标准普遍偏低,险工隐患多,违章种植严重。全县大部分河道的防洪标准低,小洪河治理防洪标准仅10年一遇,防洪压力依然很大。二是九座中小型水库虽已除险加固,都还没有经过标准洪水考验,初期蓄水安全仍不能掉以轻心。三是滞洪区安全设施建设滞后。杨庄滞洪区安全建设项目于2010年启动建设,目前尚未完成。

2.3城镇防洪排涝体系不配套,标准低

西平县的城区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滞后,工程体系不完善,内涝突出。近年来城区发展迅速,但防洪、排涝设施未能同步配套建设,老排水管网、排水沟渠排涝标准低,且淤积堵塞严重,特别是城乡接合部,每遇暴雨,造成工厂、企业、居民家中严重积水。

2.4群防薄弱,部分干部群众水患意识不强

一方面,人们的水患意识远未达到防御大洪水的要求,尤其2007年以来西平县没有出现大的洪水,部分干部群众防汛意识淡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滋长蔓延。部分行业防洪保安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农村青壮劳力绝大部分外出务工经商,导致农村抗洪抢险力量严重削弱。有些地方对群防队伍虽然登记造册,但人员不落实;有的地方虽然组织了群防队伍,但缺乏必要的抗洪抢险技术和实战经验。特别是西部山丘区山洪灾害防御仍存在薄弱环节,基层干部群众普遍缺乏防灾避灾知识,没有主动防灾、避灾的意识,灾害发生时往往束手无策,极易造成大的人员伤亡。

3、做好防汛工作的几点建议

西平县防汛工作的总目标是:确保在规定防洪标准内主要河道堤防不决口、中小型水库不垮坝、平原排水畅通、城镇安全度汛、主要交通干线正常运行、工矿企业正常生产,及时、有序、有效地应对超标准洪水,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实现全年粮食丰收,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发展。围绕上述目标,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3.1做好防汛工程的汛前检查工作

组织技术力量对防洪除涝工程、水文通讯设施及其它有防汛任务的工程再进行全面的检查,对查出的问题要认真分析研究,限期处理;对一时难以处理的险工和隐患,要明确责任,制定安全度汛措施,备足防汛料物,做到主动防范。

3.2加强防洪工程的安全度汛工作

西平县现有防洪工程基础薄弱,抗御洪涝灾害能力低,仍是防汛重点。一是要加强水库工程的安全度汛工作。出山、芦庙两乡镇及水库管理单位要切实做好水库的安全管理和责任制的落实工作,使每一座水库汛期都要做到有责任人,有值班人,有通讯设施,有可靠预警和转移方案,保证暴雨洪水发生时有人看守。切实加强已除险加固水库蓄水安全防范,出现险情时能及时排除,出现最不利情况时能及时通知下游群众安全转移,确保下游群众生命安全。二是要高度重视河道的防洪工作。小洪河、淤泥河、洪溪河、柳堰河、洪澍河等河道沿河各乡镇,对辖区河道排查出的险工、险闸、险段等安全隐患要进行及时处理上报,汛期要组织人员加强防守,加大巡查力度,确保河道安全度汛。三是要做好滞洪区的防汛工作。要认真做好老王坡、杨庄两大滞洪区居民灾前财产登记工作,使群众的损失能够得到及时补偿。

3.3着力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

西平县的出山镇有山洪灾害防御任务,出山镇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普及防灾应急知识,着力提高基层干部群众防灾避灾的意识和自防自救互救的能力。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应急预案,提高防御山洪灾害预案的可操作性。要加强对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山洪灾害危险点的监测,完善预警系统,把责任制落实到镇、村、组、户。一旦发生山洪灾害,要全力做好群众安全转移安置工作。要加强对山洪灾害多发区防洪管理和山区城乡建设的指导,坚决防止人为诱发山洪灾害。

3.4切实做好城镇和行业防汛工作

要把城镇防洪安全摆在防汛工作的突出位置,健全城镇洪水应急管理体系,改善城镇灾害性信息的预报、和预警工作,落实城镇防汛措施,确保汛期城镇安全。要增加投入,加快城镇防洪排水设施建设,抓紧抢修排水设施,积极疏挖排水沟河,清除阻水障碍。在城镇建设中必须留足洪水出路、避险保安通道和场所,杜绝城市建设侵占河道或者截断排水管网等现象,确保行洪通畅。要高度重视行业防汛工作,交通、通信、电力、教育、安监、国土等行业都要认真进行研究部署,制定防汛方案,落实防汛责任,加强防汛力量,切实搞好本部门、本单位的防汛工作。尤其要加强山丘区工矿企业的防汛工作,确保防汛责任、各项预防和抢险措施落到实处。

3.5高度重视面上防汛工作

西平县洼地较多,骨干河道排涝标准不高,面上排涝工程建设落后,不少地区因涝致灾程度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秋粮的丰收增产。要组织力量对田间排涝沟渠和排涝工程进行疏浚,对排水不畅的沟河要落实责任,做到涝水能够及时排出。对存在问题的排涝涵闸和泵站要及时进行维修,保证正常运用,减少因涝致灾的程度,确保秋粮丰收。

3.6强化防汛抢险队伍建设,备足备好防汛物料

要高度重视防汛抢险队伍建设,要尽快组建防汛机动抢险专业队,配备抢险机具,进行专业训练和实战演练,提高实战水平和应急能力,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抢得住。要加强群防队伍建设,做到定领导、定人员、定任务、定工程、定岗位。要备全备足防汛抢险、救护物资,并做到存放有序、调度灵活,特别要加强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的物资储备。

3.7进一步修订、完善防汛抢险预案和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小洪河、两大滞洪区、西部中小型水库、山洪灾害防治区所涉及的乡镇要在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今年的防洪抢险预案和山洪灾害防御预案,要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要明确预警标准和“防、抢、撤”的范围、地点、方式,进行必要的宣传和演练,加强对危险地区的监测,增强群众防灾和主动避灾意识。在制定防汛预案时,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群众的迁安救护工作和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3.8抓好防洪工程管理范围内的清障工作

对水库、河道行洪障碍,特别是阻水堤坝、林木和堤防违章建筑,要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责令设障者限期清除阻水障碍和违章建筑。对有障不清,甚至又设新障、影响防洪安全、造成损失的,要坚决追究有关单位、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同时要加强对河道非防洪工程建设的管理与指导,督促建设单位制定度汛方案,落实任务、责任到人,确保安全度汛。

总之,做好防汛工作,关键在于各项责任制的落实。要坚持和完善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落实好行政领导分包责任区的防汛责任、防指成员单位责任、重点防洪工程领导责任、水库及险工险闸防守责任、防汛通讯保障责任和防汛值班岗位责任等等。一定要把责任落实到单位一把手身上,一把手必须负总责。要加强对防汛工作的领导,认真把责任担当起来,要做到各级领导每个人都有责任,层层签订责任状。要对本辖区的防汛工作包括抢险队伍组建、培训、料物储备、工程措施、资金投入、抢险救灾等任务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单位,具体到人,务必做到思想到位、组织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指挥到位。要按照全县防汛抗旱工作的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决不允许推诿扯皮。要树立全局意识,坚决服从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调度,无条件地执行防汛命令。各级行政首长是防汛的第一责任人,汛期一定要坚守岗位,认真履行职责,对于防汛工作中临阵脱逃、工作不力、指挥不当、贻误战机、造成严重损失的责任人,要按照有关规定从严处理,决不姑息迁就,以铁的纪律来保证防汛抗旱工作总目标的顺利实现。

洪涝灾害重建工作方案篇3

1.1目的

为切实抓好2015年洪涝灾害的预防、应急处置和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洪涝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保障农业生产安全、有序、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1.2.1坚持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观念,树立农业自然灾害“预防为主,防抗结合”的思想。

1.2.2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实行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一把手负责制,属地管理,分级负责。

1.2.3农业部门密切配合,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1.3编制依据

编制本预案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安微省防汛抗旱条例》、《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市农业重大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县范围内突发性洪涝灾害的预防、应急处置和灾后农业生产恢复。

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任务

2.1组织机构

县农委设立农业防汛救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协调、指导全县农业洪涝灾害突发事件的处置和灾后恢复工作。由县农委主任任组长、总农艺师任副组长。县农技推广中心(县蔬菜办公室)、县农机管理局、县畜牧兽医局、县水产站、县名茶办、县能源办等委属单位和委机关办公室、信息股、财务股、执法大队(种子管理站)、经管股、产业办、烟办等股室及各乡镇农业站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县农委农业防汛救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委办公室。

2.2县农委防汛救灾领导小组职责

2.2.1负责协调、指导全县农业防汛救灾突发事件的处置和灾后恢复工作;研究制定全县农业生产防汛救灾预案;组织农业有关技术人员、抢险队伍第一时间分赴联系的乡镇、基地等灾情一线抗灾救灾。

2.2.2根据《旌阳城区2015年防洪预案》各部门职责和责任区划分,协同县广播电视台、电信公司,并积极配合好新桥居委会,共同做好旌阳镇城区阮家坝桥至洋滩电站城防工作,并负责提供灾后农业生产物资。

2.2.3组织开展全县农业洪涝灾情调查和统计,建立农业灾情报告制度和信息网络系统。

2.2.4分析研究,提出全县农业生产防汛救灾的意见和建议。

2.2.5组织和指导灾区抗灾救灾和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

2.2.6组织机关干部和科技人员深入灾区开展科技服务和生产救灾。

2.2.7开展生产救灾的宣传工作。

2.2.8争取和筹集生产救灾经费和救灾种子、化肥等物资,提出分配意见。

2.2.9对各乡镇生产救灾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

2.3县农委防汛救灾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2.3.1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工作,负责处理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安排好汛期值班、落实好抢险人员队伍等。

2.3.2与县气象、水利、民政等部门密切协作,采集天气、水文灾情等信息,供领导参阅。

2.3.3与各乡镇灾情统计部门共同对洪涝灾情进行核实,掌握灾情动态;负责全县农业洪涝灾害灾情信息上报工作。

2.3.4及时了解各乡镇抗灾救灾行动情况,掌握防汛抗灾救灾动态,供领导参阅,并提供给有关部门。

2.3.5负责生产救灾文字信息综合工作,并办好《农业防汛抗灾救灾简报》。

2.3.6对领导小组派往灾区检查指导抗灾救灾工作的机关干部和科技人员进行具体工作安排和联络工作。

2.3.7参与救灾资金、物资的发放工作,并对资金、物资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和核查。

2.3.8负责处理好其它日常工作。

2.4县农委防汛救灾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

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防汛救灾工作。

2.4.1县农技推广中心:及时提出全县农业生产(种植业)防汛救灾预案和恢复生产技术意见,督促指导各乡镇做好灾后农技服务和恢复生产等工作,收集和反映种植业灾情。负责农作物病虫草害监测和预测预报工作;负责防汛救灾种子、肥料的筹集和储备工作,做好灾后恢复的土壤墒情和养份动态监测等工作。

2.4.2县蔬菜办公室:核查、收集和反映蔬菜灾情。督导各乡镇农业站协助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搞好蔬菜余缺调剂,组织检查蔬菜大棚等设施的受损情况,帮助菜农做好病虫防治和灾后恢复生产等工作。

2.4.3县畜牧兽医局和县水产站:及时提出全县畜禽、水产养殖业生产防汛救灾预案和恢复生产技术意见,核查、收集和反映畜禽、水产养殖业受灾情况。督促指导各乡镇做好畜禽、水产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服务工作。负责指导灾后动物防疫工作,督促指导灾区落实免疫、消毒、检疫等防疫措施,协调疫苗、消毒剂等应急防疫物资供应。

2.4.4县农机管理局:督促指导各乡镇及时组织农机人员和农机具投入排涝、抗灾抢险和灾后恢复生产服务工作。

2.4.5县名茶办、烟办:及时提出茶叶、烟叶防汛救灾预案和恢复生产技术意见,督促指导各乡镇做好灾后农技服务和恢复生产等工作,收集和反映本产业灾情。

2.4.6委执法大队(种子管理站):负责做好灾后补改种种子质量检验检测,确保救灾种子质量;负责做好灾后农药、化肥、饲料、消毒药品、农机具等生产资料和粮油、蔬菜、畜禽、水产等农产品的市场质量检查,确保灾后农资市场稳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2.4.7产业办、经管股:负责做好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工作,收集和反映各类经营主体灾情;争取和落实农业抗灾基础设施项目及灾后恢复重建项目。

2.4.8委农业信息股:协助办公室做好农业洪涝灾情统计上报等工作,并负责全县农业防汛抗灾救灾新闻宣传报道等工作。

2.4.9委财务室:争取和筹集农业生产救灾资金、物资,并根据领导小组分配意见,将资金、物资发往受灾地区。

2.4.10委纪检组:负责防汛救灾资金、物资的监督使用,查处贪污、挪用农业救灾资金、物资等违纪违法案件;负责委属单位捐赠救灾钱款、物资管理和重点帮扶对象的联系工作;负责做好农业三场防汛救灾安全检查和安全防护工作。

2.4.11各乡镇农业站:负责做好本乡镇农业防汛救灾、灾情统计上报、灾后恢复生产等工作;负责做好农业站站房及办公用品、仪器设备、文件资料等安全防护检查,确保办公和生产生活安全稳定;三溪镇农业站特别要积极配合委纪检组,做好农业三场老职工住房等安全检查,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预防、预警

3.1预警信息来源

县气象局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县水务局、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水情、汛情、灾情信息,各乡镇农业洪涝灾害发生情况。

3.2信息采集

3.2.1采集途径:县农委与县气象局、水务局、防汛抗旱指挥部、民政局等部门保持稳定畅通的信息交换渠道,定期和不定期的会商;县农委通过农业信息网络和协同办公系统向各乡镇人民政府或农业站采集农业洪涝灾害信息。

3.2.2采集内容:气温、降水、光照等气候条件;水文、汛情等水文资料;农业洪涝灾害发生时间、地点、范围;农作物受灾、成灾、绝收面积;渔业受灾面积和损失情况;农作物、畜禽、饲草、水产品损失程度;农田及农业基础设施毁损情况;农业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对策措施等。

3.3信息报送

3.3.1实行分级上报,归口处理。农业洪涝灾害发生后,各乡镇农业站应立即向本乡镇人民政府和县农委报告,再由县农委汇总报市农委和县政府,并通报到县民政、财政、水务等部门。造成重大损失的突发事件,县农委可直接报省农委,并同时报市人民政府和市农委。

3.3.2农业洪涝灾害信息应立即上报,灾害仍在发生和延续期间,应坚持日报告制度。因不可控因素一时难以掌握详细农业重大洪涝灾害信息的,应及时报告基本情况,同时抓紧核查,并于3日内补报详情。

3.3.3一般性农业洪涝灾害信息,应定期逐级上报。

3.4灾情信息

县农委应协助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和县民政局做好洪涝灾害信息工作。各乡镇农业站要及时汇同本乡镇民政等有关部门认真核实农业洪涝灾害,需对外的,交由县政府指定的专门部门,未经授权,不得自行。

3.5预警报告

获悉县气象、水务部门的洪涝灾害预测预报。应立即发出农业洪涝灾害预警。

3.6灾害预防

3.6.1组织思想准备。县农委成立农业防汛救灾工作办公室和防汛抢险突击队伍(名单附后),委属各单位及各乡镇农业站依据职能成立相应的组织或确定专人抓生产救灾工作,不断完善农业防汛抢险组织,落实责任制。加强宣传,强化农业部门和农民的防洪减灾意识,做好防大灾抗大灾的思想准备。

3.6.2工作准备。县农委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农田设施、棚室建筑、畜禽圈舍、养殖鱼塘,农业机电设备的加固和防护措施,并配合水务部门做好相关基础设施的维修、加固、改造,增强农田及各类农业基础设施抗御灾害的能力。

3.6.3预案准备。根据农业洪涝自然灾害的发生规律,研究制定关键时段、重点地区和薄弱环节的农业防汛抗灾救灾、恢复生产措施。指导洪涝灾害多发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适应性种植,提高农业生产避灾抗灾能力。

3.6.3物资、技术准备。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储备必要的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饲草等救灾物资。积极培训、推广农业防汛减灾技术,组织开展农业防汛减灾技术攻关。督促农机行业管理部门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农机设备、配件及救灾用油的贮备和供应。

3.7适时防控

3.7.1及时组织抢收已成熟的农作物;对没有成熟和来不及抢收的农作物,因地制宜地采取保护措施。

3.7.2洪涝灾害前,各乡镇农业站要协助当地政府及时做好人员、设备的转移工作。

4.灾害分级和应急响应

根据洪涝灾害实行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一把手负责制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农业洪涝灾害发生后,县农委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负责协调、指导全县农业洪涝灾害的处置和灾后农业生产恢复工作。各乡镇农业站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抢救和农业生产恢复工作。

根据农业洪涝自然灾害发生范围、强度和受灾、绝收面积,灾害分级为四级,并相应启动四级应急响应。

4.1一级应急响应

4.1.1一次突发性洪涝灾害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一级响应:

(1)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农作物和畜禽、水产养殖受灾面积占耕地和畜禽、水产养殖总面积的25%以上,且受灾面积达到8万亩以上。

(2)全县农作物和畜禽、水产养殖绝收面积达到4万亩以上。

(3)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划为一级响应的农业洪涝灾害。

4.1.2一级响应行动

(1)县农委主任主持召开洪涝灾情通报和生产救灾动员会,委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参加,并及时将灾情报告县委、县政府和市农委。

(2)县农委生产救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紧急运转,从有关单位抽调人员3小时内到岗。

(3)密切监视灾情动态。县农委灾害信息网络系统紧急启动,灾情统计上报工作立即展开,并实行日报告制。联系乡镇的工作人员在12小时内赶赴所联系的乡镇,调查了解和核查灾情。

(4)县农委在新闻媒体上紧急《全县农业防汛救灾工作预案》,在县广播电台、县电视台举办专家讲座。

(5)县农委紧急部署生产救灾工作,研究提出支持灾区恢复生产意见,并向灾区紧急派出救灾工作组和专家指导组,指导灾区农业救灾工作,组织动员,指导各地农业机械参与抢险救灾,实施排涝等服务工作。

(6)请求省政府、省农委紧急下拨农业防汛救灾资金、物资,动用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帮助灾区调剂、调运恢复农业生产所需救灾物资。

4.2二级应急响应

4.2.1一次突发性洪涝灾害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二级响应:

(1)农作物和畜禽、水产养殖受灾面积占耕地和畜禽、水产养殖面积的20%—25%,受灾面积达6—8万亩。

(2)全县农作物和畜禽、水产养殖绝收面积累计达3—4万亩。

(3)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划为二级响应的农业洪涝灾害。

4.2.2二级响应行动

(1)县农委生产救灾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会议,通报灾情,部署救灾工作,并将灾情报告县政府和市农委。

(2)县农委生产救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紧急运转,并从有关单位抽人办公。

(3)县农委灾情统计上报工作立即展开,并实行日报告制。联系乡镇的工作人员紧急赶赴所联系的乡镇调查了解和核查灾情。

(4)县农委在新闻媒体上《全县农业防汛救灾工作预案》,在县级电视台举办专家讲座。

(5)加强灾情调度。根据灾区救灾工作需要,派出救灾工作组或专家指导组,指导灾区农业救灾工作,组织动员、指导各地农业机械参与抢险救灾,实施排涝等服务工作。

(6)请求省政府、省农委紧急下拨农业生产防汛救灾资金、物资,动用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帮助灾区调剂、调运恢复农业生产所需救灾物资。

4.3三级应急响应

4.3.1一次突发性洪涝灾害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三级响应:

(1)全县农作物和畜禽、水产养殖受灾面积累计达到5—6万亩。

(2)全县农作物和畜禽、水产养殖绝收面积累计达2—3万亩。

(3)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划为三级响应的农业洪涝灾害。

4.3.2三级响应行动

(1)县农委生产救灾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各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通报灾情并将灾情报告县政府和市农委。

(2)县农委生产救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开始运转,并从有关单位抽人办公。

(3)要求受灾乡镇农业站及时核查灾情,定期上报。

(4)根据灾区救灾工作需要,派出专家指导组,指导灾区农业救灾工作。

(5)对灾区恢复生产,提出指导性意见,并争取省政府和省农委下拨部分农业生产救灾资金。

(6)根据灾区要求,帮助灾区调剂、调运救灾种子等物资。

4.4四级应急响应

4.4.1一次突发性洪涝灾害出观下列情况之一的,为四级响应:

(1)某一区域发生较大洪涝自然灾害,农作物和畜禽、水产养殖受灾面积累计达到3—4万亩。

(2)某一区域发生较大洪涝自然灾害,农作物和畜禽、水产养殖绝收面积累计达到1—2万亩。

(3)在特殊情况下,需要划为四级响应的农业洪涝自然灾害。

4.4.2四级响应行动

县农委生产救灾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各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通报灾情,作出相应工作安排;加强灾情调度和农业救灾、农业生产恢复工作的指导,要求联系受灾地区和乡镇的工作人员赶赴所联系的乡镇,调查了解灾情,并将核实的灾情按规定程序报告县政府和市农委。

4.5应急解除

当洪涝灾害结束后,农业生产恢复正常时,县农委应宣布应急解除。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5.1.1县农委要积极协助各乡镇人民政府,及时与水务部门联系,调动电排灌设备和农业机械,进行堵口复堤,农田排涝,疏通渠道,渔塘淤泥,抢整、修复损毁农田和各类农业基础设施。

5.1.2在发生一、二、三级响应洪涝灾害的情况下,县农委向灾区派出工作组或专家指导组,督促、帮助、指导灾区农民及时做好补改种工作。

5.1.3县农委和各乡镇农业站要督促、帮助、指导灾区农民加强农作物田间管理和畜禽、水产养殖业恢复生产。

5.2协商救助

5.2.l根据灾区需求,及时协调有关部门,组织区域间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化肥、地膜、农药、饲草料、柴油等多种农业生产资料的调剂、调拨。

5.2.2积极与金融部门协商,落实灾后农业生产恢复所需贷款。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对农业损失、农业设施装备财产损失的保险赔付工作。

6.应急保障

6.1资金保障

处置农业洪涝灾害突发事件所需资金来源:农业部、省政府和省农委拨付的农业生产专项救灾资金以及其它资金。

6.2物资保障

在洪涝自然灾害易发期,县和乡镇农资部门和农业部门应储备一定数量的农业抗灾救灾物资。应急预案启动后,各相关单位要及时开辟绿色通道,优先保证各类农业防汛救灾应急物资的供应。

6.3信息保障

县农委要进一步加强县有关部门和乡镇两级农业自然灾害灾情信息体系建设,确保信息畅通,达到早预报、早发现、早处置的要求。加强通讯设施建设与维护,保障自然灾害应急工作中的电话、网络等信息渠道畅通。

6.4职责保障

县和乡镇两级农业洪涝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领导机构要进一步完善内部责任制,保证洪涝灾害应急工作有专人负责,并定期采取实际演练等方式组织培训救灾应急工作专门技术人员。

洪涝灾害重建工作方案篇4

1、1编制目的

港闸区是*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长江下游左岸,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决定了我区是一个洪涝、台风、暴潮灾害频发地区。制定我区防洪应急预案,是争取主动,保证抗洪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损失,从而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1、《防洪法》、《水法》、《气象法》、《防汛条例》、《*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等;

2、《关于我省长远防洪(潮)设计水位及沿线建筑物设计标准的通知》(*省水利厅苏水计[*]210号);

3、《*市城市防洪规划》,年12月,*市人民政府批准;

4、有关堤防、水闸设计规范,管理规程。

5、《*市城市防洪应急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区境内发生的突发性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突发性灾害包括:长江洪水、内涝灾害、台风、风暴潮灾害、坍江灾害以及由洪水、风暴潮、地震等引发的堤防决口、水闸倒塌、供水水质被侵害等次生衍生灾害。

1.4、工作原则

1.4.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防汛防旱并举,努力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不断提高城市防汛抗灾的水平。

1.4.2防洪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

1.4.3以防洪安全和保障人民生活、生产、生态用水需求为首要目标,实行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抗结合的原则。

1.4.4坚持防汛抗旱统筹,因地制宜,在防洪保安的前提下,尽可能利用洪水资源;以法规约束人的行为,防止人对水的侵害,既利用水资源又保护水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4.5坚持依法防汛抗洪,实行公众参与,军民结合,专群结合。

2、自然状况

2、1、自然地理

2.1.1地形地貌

港闸区范围属江海冲积平原,境内地面高程3.6~6.2m(吴淞基面,下同)。地形相对平坦,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其地形、地貌特征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老岸田,成陆最早,地面高程为5.5~6.2m;位于通扬运河以东,九圩港以南地区。

2、中沙田,成陆较晚,地面高程为4.5~5.5m;位于通扬运河以西,东港套闸、芦泾河四号桥闸、天生街办中心河胜利套闸以东。

3、圩塘田,成陆最迟,地面高程为3.6~4.5m;位于东港套闸、芦泾河四号桥闸、天生街办中以河胜利套闸以西到长江。

2.1.2气象

港闸区范围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海洋性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4.6~15.1℃,平均日照2100~2200hr,年总幅射量为110~117大卡/cm2,年均降水量1078mm,其中年间降水量分配很不平衡,有约55%的降水量集中在汛期。一般年份有5个相对集中的降水阶段,即一至二月份的早春冬雪水,降水量为95~120mm;四至五月份春季连绵阴雨,降水量在230~270mm之间;六至七月份的梅雨期,降水在250mm左右;八至九月份的热带风暴雨,降水在306~470mm之间;九至十月份秋季,降水量在20~250mm之间。年均雨日120d左右,年相对湿度为80%、雾日31d左右、无霜期212~235d,年蒸发量在1350~1450mm之间,年均风速3.1m/s,最大风24.0m/s,春夏以东南风居多,冬季以西北风为主。

2.1.3长江潮性

本区长江潮性为非正规半日潮,每日两涨两落,日不等现象十分明显,并受涨、落潮流的双重影响。

2.1.4长江潮位

市区长江代表站天生港站的历史最高潮位为7.08m(1997年7月18日),历史最低潮位为0.42m(1956年2月29日),平均高潮位为3.86m,平均低潮位为1.97m,最大潮差4.01m,最小潮差0m,平均潮差1.93m,平均涨潮历时4:09小时,平均落潮历时为8:06小时.

2、2、洪涝灾害分析

2.2.1、洪涝灾害特征

我区的洪涝灾害特征主要表现为台风、暴雨、天文大潮、上游大径流下泄这四个要素的多重组合影响。一般情况下台风暴雨、天文大潮、上游大径流下泄的多发季节在汛期6~9月份,这期间还有梅雨的影响。如果以上四个要素中有两个、三个或四个要素共同作用,极易引发特大洪涝灾害,从而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

台风(热带气旋)一般7月份以后影响我市,台风影响主要表现为台风正面袭击影响、台风登陆后减弱成低气压槽与冷空气结合产生的暴雨影响。根据1949~2000年统计资料,本市每年平均受台风影响2.2次。台风一般夹带着暴雨,台风暴雨来势猛、强度大、时间短,往往形成大面积雨涝灾害。

洪潮的产生一般由上游长时间暴雨所产生的大流量径流加上天文大潮而引起,其特点是:流量大、流速快、水位高、持续时间长,对江堤的破坏程度大。

2.2.2雨涝灾害成因分析

雨涝灾害成因:导致我区内涝的原因是梅雨型暴雨、台风型暴雨或强对流天气降水影响。以上三种天气形成的强降水主要发生在6至9月份,当暴雨径流宣泄不及,特别是在长江潮位起涨高于内河水位时段时,沿江涵闸无法自排,内部涝灾就可能出现。导致涝灾的人为因素还有: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大量房地产项目的上马,使部分水系遭到严重破坏,打乱了排涝水系的整体布局,同时不透水面积比例不断增加,造成径流量加大;部分河道淤积现象相当突出,加上人为设障等原因,致使河道原有设计断面大为缩减,影响涝水外排;另外我区的排水管网配套建设不全,低洼地区的抽排泵站设置跟不上等原因也比较明显。

2、3、洪涝防御体系

2.3.1、防洪体系现状

根据省水利厅提供的潮位资料的分析结果,市区代表站天生港站的20年一遇设计潮位为6.50m,50年一遇设计潮位为6.73m,100年一遇设计潮位为7.18m。由于我区地处平原河网地区,地面高程只有3.6~6.2m,因此,如果没有江堤的挡潮作用,只要发生20年一遇的洪水,我区范围将全面受淹。

我区江堤达标建设起步较早,主江堤、港堤的防洪挡潮标准都基本达到了“长流规”防洪标准,另外,加上护岸工程、内河排水网络、城市排水网络及配套建筑物工程的不断完善,已初步形成了一个能挡、能排、能引、能控的水利工程体系,为保护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江堤

港闸区沿江堤防西起九圩港、东至通吕运河口,全长9km,加上*亚华船厂段江堤,总长度10.1公里。土堤顶高程8.10~8.50m,顶宽5m,挡浪墙顶高程9.23~9.63m,外坡比1:3.0,均采用灌砌块石护坡,内坡比1:2.5;

2、涵闸

港闸区范围现有涵闸17座,其中内部河道节制闸、套闸17座,直接穿堤出江的涵闸有5座。沿江企业江堤上的旱闸口59座。

3、内河水系

我区内陆河网密度较高,辖区内有大小河道238条,总长度达460km,大部分河道相互贯通,所形成的河网与长江堤防共同构筑了防洪、排涝体系,其中过境一级河三条,分别为九圩港、通吕运河、通扬运河,二级河四条,三级河24条,其余均为四级河。

全区各级河道按各区地形、地貌的差异分别排涝入高、中、低三个不同水系再通过沿江涵闸排入长江。

高水系(老岸田地区):又称九、吕水系,正常水位4.2m。

中低水系(中沙田地区、圩塘田地区):又称沿江圩田水系,正常水位3.7、3.2m。

沿高、中、低水系分界线建有节制闸、套闸实施水位控制,防止高水下压,避免水位失控产生涝灾。

2.3.2、防洪体系现状防洪标准

港闸区范围主江堤或挡浪墙的顶高程为9.23m,这个标准是根据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6.73m设计水位加2.5m超高来确定的,其现状标准仅相当于90年代水情和工情条件下的50年一遇防洪标准,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其防洪排涝标准偏低,与其经济发展程度很不相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3.3、防洪体系规划标准

根据*省水利厅苏水计1997年210号文件精神,*市市区主江堤到2010年的规划防洪标准是:设计水位7.18m加2.5m超高,使主江堤或挡浪墙的顶高程达到9.68m,在遇到90年代水情和工情条件下达到100年一遇防洪标准,堤外坡进行灌砌块石护坡。

排涝标准:2010年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24小时降水210mm

不受涝,按高、中、低水系分别将防涝安全水位控制在4.90m、4.10m及3.60m以下。

2.3.4、防洪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危害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堤身和堤基大部分为沙壤土,加上部分堤段护坡标准不高;

(3)部分出江涵闸老化、机电设备陈旧、带病运行,例如,天生港闸;

(5)高低水系控制设施有的老化需要更新。

有可能造成的影响:

(1)由于堤身和堤基土质沙,加上部分堤段护坡标准不高,在遭受台风、暴雨、高潮袭击时,容易使上部产生雨淋沟、发生块石塌落、跌塘,从而给防汛工作带来难度;

(3)出江涵闸带病运行,易使涵闸失去排水功能和局部地区产生内涝。

2、3、5、重点防护对象

根据我区实际情况,重点防护对象是:

34家沿江企业,及江堤内的天生港镇,重点在防风暴潮及防涝;

3组织体系与职责

港闸区人民政府设立防汛防旱指挥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的防汛防旱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各街道、乡、沿江有关单位可根据需要设立防汛工作机构,负责本单位防汛防旱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并服从当地防汛防旱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

3.1、区防指组织机构

区防汛防旱指挥部由区政府区长任指挥,分管副区长、区人武部政委、区农经局局长任副指挥,区委宣传部、区政府办公室、发改委、公安分局、民政局、财政局、建设局等为指挥部成员单位。其办事机构区防汛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区防办)设在区农经局内。

3.2、区防指职责

区防指负责领导、组织全区的防汛防旱工作,主要职责是贯彻省防、市指和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有关防汛防旱工作部署和指令,制订、颁布全区防汛防旱工作有关规定、制度、通告、预警信息等,组织制订港闸区防汛抗旱调度方案,及时掌握全区汛情、旱情、灾情、工情并组织实施抗洪抢险及抗旱减灾措施,统一调度全区重要水利工程的运行,组织灾后处置,并做好有关协调工作。

3、3、区防指成员单位职责

区委宣传部:协调、指导新闻宣传单位做好防汛防旱新闻报导工作。

区政府办:协调指挥部成员单位履行好防汛防旱各项职责。协助指挥长调度指挥防洪抢险。

区发改委:协调安排防汛防旱工程建设、除险加固、水毁修复计划和资金的落实、防洪防旱救灾资金和电力、有关防汛抢险救灾所需物资器材的供应和调度。

区公安分局:负责维护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秩序,依法打击阻挠防汛防旱工作、造谣惑众和盗窃、哄抢防汛防旱物资及破坏防汛防旱设施的违法犯罪活动,妥善处置因防汛防旱引发的,协助防汛防旱部门组织群众从危险地区安全撤离或转移。

区民政局:负责及时将台风将登陆和台风中心可能经过的地区,居住在危房里的人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指导洪涝旱灾地区灾民的生活安置和救灾工作,组织核查报告灾情,组织、指导和开展救灾、救助、捐赠等工作;协助政府管理、分配救灾款物并监督检查其使用情况。

区财政局:负责安排和调拨防汛防旱经费,并及时下拨、监督使用,根据轻重缓急及时安排险工隐患处理、抢险救灾、水毁修复经费。

区建设局:负责全区社区雨水管、泵站等排涝工程的建设和安全管理,组织协调城市主次干道排涝工作。

区农经局:负责提供雨情、水情、旱情、工情、灾情等信息,做好防汛调度和防旱水源的调度;制定全区防汛防旱措施以及工程防汛岁修和应急处理及水毁修复工程计划;部署全区防汛防旱

准备工作;提出防汛防旱所需经费、物资、设备方案;负责及时提供农业灾害情况;负责农业遭受洪涝旱灾和台风灾害的防灾、减灾和救灾工作;指导灾区调整农业结构、推广应用灾后恢复农业生产的相关技术。

区人武部:调集民兵和预备役部队组织抢险队伍进行防洪抢险,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并协助地方组织受灾群众转移和安置等任务。

发生特大、重大或较大水旱灾害时,区防汛防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并由各部门组成若干应急工作组。

4、预防与预警

4、1、预防预警信息

当预报即将发生严重水旱灾害和风暴潮灾害时,区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应提早预警,通知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准备。

4.1.1、堤防工程信息

(1)当江河出现警戒水位以上洪水时,区堤防管理单位及沿江企业应加强工程监测,并将堤防、涵闸、泵站等工程设施的运行情况报上级工程管理部门和同级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发生洪涝地区的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应在每日9时前向区防指报告工程出险情况和防守情况。江堤、涵闸等发生重大险情应在险情发生后1小时内报到区防指。区防指立即向市防指报告。

(2)当堤防和涵闸等穿堤建筑物出现险情或遭遇超标准洪水袭击,以及其他不可抗拒因素而可能决口时,堤防、涵闸所属单位应迅速组织抢险,并在第一时间向可能受淹的有关区域预警,同时向区防汛防旱指挥机构准确报告出险部位、险情种类、抢护方案以及处理险情的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通信联络方式、除险情况,以利加强指导或作出进一步的抢险决策。

4.1.2建立健全防汛责任制

(1)地方党政领导负责制

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组织全区的堤防防汛抢险工作,一旦汛情紧张分头赶赴负责的地区组织落实抢险救灾工作。各街道、乡的党政领导和区各部委办也必须层层落实分工负责制,责任到人到位;

(2)分级管理责任制

按照水利工程的收益范围、管理权限,实行分级管理的防汛责任制;哪一级管理范围内的工程出了问题,哪一级领导承担责任。

4.1.3、各级防汛人员岗位责任制

(1)建立和完善各种设施的运行、管理责任制。从指挥到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根据自己的岗位职责,明确相应的责任和任务,以确保防汛工作的正常开展。

(2)加强防汛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安全第一、以防为主”的方针,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3)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防汛工作的重要性。

4.2江河洪水防御方案

4.2.1洪涝的量级划分

根据我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防洪工程体系的现状,其洪水的量级划分以长江天生港站的潮位为准:警戒水位5.50m,20年一遇潮位为6.50m,50年一遇潮位为6.73m,100年一遇潮位为7.18m,200年一遇潮位为7.44m,300年一遇潮位为7.59m。

内河(非区域性一级河)防涝标准以20年一遇24小时最大降雨量210mm不受涝,按高、中、低水系分别确定防涝安全水位不得超过4.90m、4.10m及3.60m。

4.2.2防洪预案的分类

防洪预案按其作用分二类:

(1)标准内防洪预案,长江天生港潮位小于50年一遇6.73m;内河水位小于20年一遇涝水位即高水系4.90m、中水系4.10m、低水系3.60m。

(2)超过以上标准的防洪预案;

4、3、标准内防洪预案

4.3.1、加强对防洪工程的巡查监测

防洪工程的巡查监测的内容包括:

(1)河势监测

对沿江重点险段水下河床冲淤变化的监测在每年的汛前、汛后各进行一次,以掌握河床深泓部位的变化情况。如河势变化较快,威胁堤防工程,应予加测。区内重点险段为三化厂段江堤等。

(2)堤防工程监测

区属堤防管理部门和堤防占用部门负责其管辖范围、占用范围的监测和管理工作,组织落实技术力量和专人于汛前、汛中、汛后对堤防定期进行检查。检查内容为:堤身护坎、护坡、土方流失、裂缝、管涌、渗漏、滑坡、滩面塌陷等。尤其是在台风袭击、大汛高潮期,应加强日夜监测和管理。

(3)涵闸监测

具体由涵闸管理部门负责,主要监测内容为:一是对涵闸的运行状况、机电设备、启闭系统、闸身、闸门、消力池等;二是对闸室上下游引河于汛前、汛后进行定期监测,并拿出对比资料,以摸清引河的冲淤变化。

4.3.2保证通讯联络的畅通

区、街道(乡)、及沿江企业防汛责任人和防汛机构工作人员应配备必要的有线和无线通讯设备,并完善每年汛期防汛责任人的通讯联络,防汛通讯号码分发给有关防汛部门。

4.3.3防汛调度

(1)沿江堤防的防洪调度

根据“长流规”提出的标准,我区范围沿江堤防的防洪设计水位为6.73m,在出现设防水位以下的水位时,由区堤防涵闸管理所护堤员、沿江企业有关管理人员组成巡查队伍不定期地上堤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问题。

(2)内河水情调度

按划定的高、中、低水位控制线调度节制闸、套闸,控制各水系的运行水位,做到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各片排涝前应视内河水位、预报降雨量等权衡是否需要预降内河水位,随降雨与积涝过程适时启闭涵闸排涝入河(区域性一级河)或直排入江,区各水系运行水位。

4.3.4防汛抢险

当长江天生港站出现5.5~6.73m潮位时,预示长江沿线可能会出现一般险情。全区各级防汛防旱机构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区防汛指挥部要明确责任,落实涵闸管理部门、沿江乡镇、堤防占用单位防汛巡查、监测人员上堤不间断查巡,24小时轮流值班;沿江各企业要关闭旱闸门;沿江涵闸不离人、确保涵闸启闭设备运行正常;区、有关街办防汛指挥部要派员上堤查看汛情,密切注视水情和工情的变化,加强对水情和工情的检查、落实各项防汛抢险工作:区人武部组织抢险队伍待命,抢险队伍和抢险物资由区防汛指挥部统一调动,如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有关险情和抢险情况及时向上级防汛部门汇报,同时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现场对险情的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加固措施。

4、4、超标准防洪预案

4.4.1做好抢险备用物资的准备和调运工作

根据我区的实际情况,防汛物资的准备和储存主要有二种形式:一是区防汛部门专储;二是乡(镇)、沿堤企业单位的自储。一旦发生险情,根据险情程度、物资需要等情况,区防汛指挥部作具体调度;如果本区抢险物资缺口较大可向市求援。

根据市防指要求区级防汛物资的储存如下:块石500吨(储于永兴船厂内);另请幸福乡供销社代储存防汛编织袋1.0万只,箩筐、竹扛若干。各沿江企业根据防汛责任状上的要求备足防汛物资。

在防汛抢险阶段,由区防汛指挥部下达调运指标,由区防汛指挥指派有关沿江企业出车调运。

4.4.2组织落实抢险队伍

由区人武部落实由沿江乡(镇)、企业为单位组织的巡查、抢险、预备三支抢险队伍,具体人员配置见表

4.4.3统一指挥、突击抢险

当沿江江堤遭遇特大洪潮袭击时,区、街道(乡)、沿江企业单位,要全面动员,抢险队伍要各司其责,上堤坚守自己的岗位;重大险情由区人民政府、相应的防汛指挥部统一调度、统一部署、统一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抢险;特殊险情,除立足于自抢自救外,要与驻通部队取得联系,请求得到部队的支援。

1、江堤决口,水闸垮塌

(1)当出现江堤决口、水闸垮塌前期征兆时,防汛责任单位要迅速调集人力、物力全力组织抢险,尽可能控制险情,并及时向保护区发出警报。江堤决口、水闸垮塌等事件应立即报告市防汛指。

(2)江堤决口、水闸垮塌应急处理,由区防汛防旱指挥部统一指挥。首先应迅速组织受影响群众转移,视情况,根据潮汐规律及时组织实施堤防堵口。明确堵口抢护的行政、技术责任人,调集人力物力迅速实施堵口抢护。对塌江严重的地段,还要作好退堤的准备,及时加固二道堤,如果没有二道堤,要在市、区防汛指挥机构的统一调度和指挥下,组织人力、物力抢筑二道堤,将洪水灾害所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洪涝灾害重建工作方案篇5

关键词:洪涝灾害防洪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对策

中图分类号:p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4(c)-0241-01

定陶县为黄河冲积平原,属于淮河流域,总面积846km2,地势较为平坦,但微地貌较为复杂。总的趋势是西南高,东北低。60年代以来,定陶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全县水系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先后开挖了东鱼河、东鱼河北支、菏曹运河、定陶新河。近年来,由于河道淤积,三沟不通、水利投入不足,加上近几年的雨量偏大等,防洪除涝形式比较严竣。

1影响洪涝灾害因素分析

1.1气候水文因素

定陶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侯,冬季气侯干燥、寒冷,雨雪稀少,春季多风缺雨,夏秋高温多雨,降雨集中。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为708.6mm,降雨量年际变化明显,最大降水量(2003年)1173.38mm,而最小降雨量(2002年)仅为275.1mm,多雨年的水量为少雨年的4.3倍。

1.2法制观念淡薄

虽然我国先后颁布了《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等,山东省颁布了《山东省河道管理条例》,但一些单位和个人法制观念淡薄,有法不依,人为致使水土流失。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乱向河道倾倒垃圾、废弃土石,远远超出了农村,有令不行、执法不严、打击不力、法规不尽完善、授权不够具体和明确,影响了法规的执行效果,致使水土流失更加突出。

1.3防汛准备不足

一是受多年抗旱影响,防汛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在干部群众中广泛存在,致使防汛措施落实不力,缺乏对暴雨洪水的足够警惕。二是防汛经费严重不足。由于财政紧张,致使看闸人员工资低,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看闸人员无责任心,不能及时提落闸。三是交通、通讯、水文预报等设备数量少、状况差、技术落后,直接影响着防汛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

1.4人类活动影响

人口的增加,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对资源的需求增多,生存空间扩大,进一步激化了人与生存环境的矛盾,一方面,人类向可能发生洪水的地域不断侵入,变成自己的活动空间,对河道的围垦,当大洪水到来时即成了受害者。

2洪涝灾害特点

2.1随机性和连续性

我们虽知道雨季发生大暴雨的大致周期和季节性,但人们难以准确预测暴雨的具体量值,暴雨中心位置和走向,也就是说每次暴雨灾害的产生时间、数值大小及地点,都是随机的,且涝灾具有连续性。

2.2周期性和季节性

据历史资料记载,建国前和建国后,全县洪涝灾害发生频繁,且灾情十分严重。据记载,建国前(1912-1949年)37年间,共发生涝灾10年,频率为27%。建国后(1949-2004年)的55年间,共发生31年,大约三年二涝,其中成灾10万亩以上的21年,频率为22%,大涝(成灾30万亩以上)9年,频率为20%。平均6年一遇。

根据历史涝灾年情况统计分析,涝灾具有十分明显的季节性,95%以上的年份发生在夏秋季。

3防洪对策

针对我县的防洪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洪涝灾害不可避免,但可以采取措施将之减轻到最低限度,因此,制订科学的防汛措施将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防汛社会化是防汛工作的核心,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是防汛工作的基本手段。

3.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水患意识

大力宣传《水法》、《防洪法》、《水土保持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查处违章建筑,清除行洪障碍,减少防洪工程的人为破坏,保护防洪工程完整,减轻滞洪压力,依法治水,依法防洪。转变传统的防洪观念,让社会认识到防汛工作不仅是政府部门的职责,而是全社会的义务和责任,防汛效益是社会效益,形成全社会共同依法防洪的浓厚氛围。

3.2保护水土、减少流失

根据《水土保持法》,加大水土保持工作的力度,保护我县的自然生态平衡。坚持水、田、林、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综合开发。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耕作措施因地制宜、优化配置、宜农则农、宜林则林等。形成综合防护体系,发挥综合措施的群体效应。实践证明,水土保持的林草、塘坝等措施的拦蓄洪水、泥沙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而其中的林草措施遇超标准的暴雨洪水不会对其造成毁灭性的破坏,而工程措施在超标准暴雨洪水下,其减水减沙效益可为负值。

3.3加强河道管理,提高河道行洪能力

当前的主要工作是做好现有工程的除险加固、质量检查、险情隐患的处理,并加强工程的科学管理。一是要下大力气做好河道清障工作,根据“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实行领导负责、条块结合的办法,限期彻底清除河道内行洪障碍。今后任何单位和部门在行洪河道内一律不准再设新障,否则将依法严肃处理。二是河道堤防缺口汛前全部堵复,险工险段、重要交通路口、病险涵闸要落实防守责任,备足抢险物料。三是要发动群众对阻水卡口进行疏通,打通“三沟”,做到河沟相通,沟沟相连,确保排水畅通。

3.4搞好防洪预案

(1)进行洪水保险,防洪保险是防洪体系中一项重要的非工程防洪措施。根据国外和国内实施和试点情况,建议在洪泛区的单位和个人实行洪涝灾害保险制度,洪涝保险属于灾害发生后的补救措施,主要是通过法定或合同方式,使受洪灾威胁的众多投保户参加保险,由保险公司按损失分摊原则,以预收保险费组成保险基金,对保户遭受的洪灾进行经济补偿,使受灾区能迅速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2)搞好防洪预案,科学调度洪水,认真抓好防汛各项准备工作的落实。一是要认真修订、完善、细化定陶县防洪预案,提高可操作性,根据工程管理权限,乡镇报县审批,县报市审批,各级要严格按照批准方案执行。二是要搞好组织发动,落实防汛队伍。

参考文献

洪涝灾害重建工作方案篇6

国发1号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国办函【2013】35号文件提出的坚持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地位的历史机遇下,贵州毕节市加快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步伐,在防洪工程建设方面,注重新型堤防建设,强调防洪工程的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制定详细的城市防洪规划,防洪应急预案及减灾技术及其措施。

1.洪涝灾害的特点

季节性强。由于降雨季节分布不均匀,一般在夏季发生洪涝。突发性强由于山区地形特殊,山高坡陡,溪河狭窄,一旦暴雨,在很短时间内就形成洪峰,造成洪涝灾害。局部性洪涝为主贵州地区的洪涝灾害是以局部性洪涝为主。频发率高贵州山区的洪涝一般产生于大暴雨,日降雨量超过100mm或连续3天降雨量超过200mm,就可能引起洪涝灾害。灾害造成的损失严重,恢复难度大由于山洪、内涝、滑坡、泥石流一同泛滥,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极度毁坏,农田被毁,粮食无收,损失巨大。

2.加强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对实施环境创新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1)推进防洪工程建设,是改善城市投资环境的重要保证推进防洪工程建设,不仅是改善城市投资环境需要,也是重要保证。

(2)洪安全为根本,以发展为主题,适应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

(3)推进防洪工程建设,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历史机遇“发展是硬道理”。

(4)推进防洪工程建设,是构筑城市历史文化的有效途径。

3.我国目前小型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

3.1设计标准低

目前我国的城市现存的小型水库多数建于五六十年代,由于受当时国家与城市的财力、技术条件的限制,设计标准低,部分小型水库的设计标准完全达不到目前城市的防防标准,无法满足防洪要求,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损坏严重。经过多年的运行,老化损坏严重,相当一部分工程带病运行,不能充分发挥工程效益,这就需要国家水利部分发挥积极高效的行政水利管理。

3.2施工质量差

我国城市中的小型水库大部分始建于大跃进年代,当时采取大兵团作战施工方式,坝体填筑没有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导致工程先天不足,普遍存在坝基、坝体渗漏,坝体单薄,溢洪道窄浅,存在安全隐患。

3.3工程设施不配套

城市中的大部分小型水库部分大坝无护坡,经过多年运行,坝体冲刷严重,有的坝脚已出现陡坎,危急大坝安全。另外,大部分水库未开挖非常溢洪道,个别水库虽然开挖了非常溢洪道,但是标准较低,断面窄浅,无法满足泄洪要求。更为突出的是,大部分水库处在无照明、无通讯设施、无防汛路、无防汛抢险物资、无人看管的“五无”状态。

3.4管理经费投入不足,难以进行正常维护

城市的大多小型水库,由于运行时间长,工程老化严重,存在诸多隐患,需要投入大量经费进行维修、养护、加固,工程破损日趋严重,隐患逐步加剧,防洪效益大大降低,个别水库已失去防洪能力,每到汛期被迫空库度汛,即浪费了雨洪资源,又阻碍了自然优势的开拓。

3.5管理工作严重滞后

我国的部分城市的小型水库,仅小部分水库日常管理工作初具雏形,其余大部分水库的各项指标均达不到我国防重汛的标准,而享有管理权限的乡镇政府仅汛期组织几次现场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上报主管部门,便不了了之,平时根本无人问津。

4.防洪措施及对策

(1)当堤防和涵闸、泵站等穿堤建筑物出现险情或遭遇超标准洪水袭击,以及其他不可抗拒因素而可能决口时,工程管理单位应迅速组织抢险,并在第一时间向可能淹没的有关区域预警,同时向上级堤防管理部门和同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准确报告。当水库水位超过汛限水位时,水库管理单位应按照有管辖权的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批准的洪水调度方案调度,其工程运行状况应向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当水库出现险情时,水库管理单位应立即在第一时间向下游预警,并迅速处置险情,同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同级防汛抗旱指挥机构报告。

(2)防洪减灾投资与集资政策研究。我国现有的防洪减灾投资应主要靠财政拨款,但从长远看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防汛抢险实用现代技术研究,在防汛抢险过程中,及时发现险情是抢险成功的关键环节。

(3)工程防洪措施。

加快水土保持治理,改善生态环境根据山区特点,水土保持治理以生物措施为主,结合工程措施,辅以能源措施和行政措施。生物措施重点抓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工程措施是以小流域为单位,实行山、水、田、林、路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兴建谷坊、塘坝、地头水柜等拦沙蓄水工程,实施坡改梯地建设,搞砌墙保土,提高土壤和植被的含水保水能力。对泥石流防治要采取“稳、拦、排、停、封、造”六个字对策,对滑坡防治要针对滑坡的成因、性质、发展趋势和危害“对症下药”,采取“避、排、减、挡、填、护”六个字对策。

(4)非工程防洪措施。

加快贵州水利信息系统工程的建设水利信息系统是一项采用现代化信息采集设备、通信工具、计算机网络和决策支持手段,及时掌握水的有关信息,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水旱灾害损失和水土流失,达到科学调水用水,水资源保护为目的的系统工程。因此,要逐步建立水利信息系统体系,为领导防洪减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要依据洪水特点、防洪工程现状、保护对象的重要程度等,对可能出现的不同类型洪水,制定不同类型的防洪抢险预案:水库预案、河道预案、城镇防洪预案。主要内容包括:防洪标准、指挥机构、物资调度、人员转移、抢险队伍、防洪调度措施等。

5.健全政策法规

洪涝灾害重建工作方案篇7

abstract:BasedonChina'surbanfloodcontrolanddrainagetheanalysisofthecurrentsituation,putforwardurbanfloodcontrolanddrainageworkproblems,combinedwithChina's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oftheactualsituation,fromthefloodcontrolanddrainagestandard,townplanning,earlywarningsystem,continuetointroducehigh-qualitypersonneltostrengthentheapplicationofnewandhightechnology.Strengthenpairofexistingfloodcontrolanddrainageengineeringmaintenanceandrenovation,maketowndwellerknowledgedisseminationandpopularizationofwaterloggingdisasterandproposedcountermeasuresforurbanfloodcontrolanddrainagework,providescientificreferencemanagementpractice

关键词:城镇;防洪排涝;应对措施

Keywords:urban;floodcontrol;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城镇防洪排涝安全是城镇基础设施工程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镇居民正常生产生活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城镇防洪排涝安全依托于科学完善的防洪排涝体系,组成一般

包括水库、堤防、内河、水闸、排涝站及滞洪区等防洪排洪设施,我国现存的城镇防洪排涝规划设计是以城镇总体规划为依据,根据城镇在区域规划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确定城镇规划期内的防洪类型及标准,来制定城镇防洪安全措施.。

一、目前城镇防洪排涝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国家对基础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党中央对城镇居民的民生问题越来越重视,同过

去相比我国城镇防洪排涝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从社会和谐发展的总体要求来看,仍然存在以

下诸方面问题:

1、城镇防洪标准偏低

我国长期以来的防洪排涝政策是立足于城市的,是将城市的防洪排涝安全放在首位来

规划设计,城镇的防洪排涝安全是为处于下游的城市服务的另外,由于城镇防洪排涝安全设施发展比较缓慢,所以,我国城镇的防洪标准偏低,绝大多数处于中小河流地段的城镇低于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在遭遇大洪水时,大面积的农田被淹,民房被冲毁,农民的生产生活安全和经济收入得不到保障

2、城镇防洪排涝技术落后

城镇的防洪排涝现在主要依靠现有的防洪排涝工程,这些工程多建于20世纪60、70年代,抗险能力较低。现代意义的防洪排涝除依靠工程建设以外,还需要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如防洪信息管理系统洪水预报系统等这些新技术在城镇防洪排涝中的应用水平不高,对现有工程的维护,加固技术也停留在相对落后的水平。

3、城镇建设规划不合理

由于城镇建设规划是总体的全面的规划,规划的内容涉及到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在设计

时并未考虑到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城区内的雨水灌渠或者是雨水排放系统,在分期分

阶段建设过程中遭遇超过防洪规划重现期设计标准的降雨强度,排洪设施无法及时排除暴雨

产生的雨水,造成雨水蓄积形成内涝区在城镇规划期的建设发展过程中,由于建设时序性问题,局部地区尚未建设到规划设计的排洪或排水的标准,也是造成内涝的原因之一。

4、城镇防洪排涝应急管理体系不完备

我国的洪涝灾害应急管理在各级城市当中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管理体系,也都有了相应的防汛组织体系但在城镇及农村受经济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仍然存在着当洪水发生时,信息传递不畅,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薄弱,预报预警信息不准确。不及时等问题在城镇建设和防洪管理上,尚未考虑在遭遇大洪水时城镇中可以被淹没的区域及设施。当遭遇超标准洪水时,缺乏包括洪水保险城市居民紧急疏散撤离及救灾措施等内容在内的城市

防洪排涝应急管理体系和机制,以确保城镇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护各种城镇生命线网络

系统,并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尽可能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

防洪排涝工程的施工技术

城区防洪堤工程设计采用重力式浆砌石挡土墙与土堤相结合,工程规模为Ⅲ等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设计洪水标准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地震烈度设防标准为Ⅳ度。

1、堤基施工

堤基施工的首要任务是按设计要求进行清基。按设计断面放线,确定清基范围,边界应在设计结构边界以外50cm。迎水面浆砌石基础开挖时如果超挖,则应加大基础厚度,不得回填。堤身填筑前应进行削坡处理,清除区域内全部树根、杂草、垃圾、废渣及其他障碍物。当基础为粉细砂层时,应将粉细砂全部清除,使堤基和堤身全部坐落在砂砾层上。堤基表层的不合格土、杂物、植物等必须清除干净,并不得作为堤身的回填土,清基深度≥20cm。

2、堤脚浆砌石施工

(1)浆砌石材料要求石料表面无泥垢、油渍等污物,并保持砌筑时表面湿润。砂浆配合比必须经试验。

(2)按照设计尺寸放样,开挖基坑,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砌石施工。

(3)浆砌石体采用铺浆法砌筑,铺浆厚度30mm~50mm。砌筑时,石块分层卧砌,上下错缝,内外搭砌。不采用外面侧立石块、中间填心的方法,不出现空缝。

(4)砌体的布置和尺寸以及分缝必须满足施工详图要求。

(5)施工中如遇小雨,应适当减少水灰比,同时应做好表面防护;遇大雨时,须保护好已砌工作面。

(6)砌筑过程如因故临时间断,应预留阶梯斜槎。继续砌筑前应将砌体表面的浮渣清除干净。

(7)浆砌石堤脚要留伸缩缝,间距一般为15mm~20mm。伸缩缝为空缝,不作填充物。

3、堤身砌筑施工

(1)堤身砌体材料选用石质坚硬新鲜未风化岩石,冻融损失率小于1%。堤身浆砌石采用上下两面平行、无尖角、飞口、薄边、有砌面的长方体块石。

(2)砌筑前,应在砌体外将石料上的泥垢冲洗干净,砌筑时保持砌石表面湿润。

(3)浆砌石采用座浆分层砌筑,铺浆厚度宜在30mm~50mm之间。随铺浆随砌石,砌缝需用砂浆填充饱满,用铁杆捣实,做到不漏填、不空填、不得无浆直接贴靠,严禁先堆砌石再用砂浆灌缝。

(4)浆砌石要上下层错缝砌筑。砌体外观面应平整美观,预留约3cm~4cm砌缝。

(5)浆砌体勾缝前应清缝,用水冲洗干净并保持缝内湿润,砂浆分次向缝内湿润,分次向缝内充填密实。

(6)浆砌体砂浆配合比应按设计标号通过试验确定。施工过程在砌筑现场取样试件。

三、保障城镇防洪排涝安全的对策

城市防洪排涝安全规划应在充分分析城镇防洪排涝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城镇生产生活

实际情况和城镇建设规划提出切实的应对解决措施,在保障城镇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促进社会和谐,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在实现防洪排涝安全目标工作实践中以下几项措施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1逐步提高城镇防洪排涝标准

城镇防洪标准既关系到城镇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又体现国家的经济政策和技术政策,是城镇防洪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的一项重要依据。洪标准定得愈高,防洪效益也就愈高,所需的工程投资也就愈大、防洪标准定得愈低,城市防洪安全性和防洪效益也愈低随着农村城市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固定资产的数额也在不断增长,发生同样大的洪水,同样的受灾面积造成的损失将成数倍增长。因此我国的现行城镇防洪标准应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予以适当提高。

2城镇防洪排涝规划应与城镇建设规划同步进行

应处理好城镇防洪排涝规划与城镇建设发展规划间的关系,在城镇发展规划中注意防

洪排涝问题,明确城镇防洪建设的方向、总体布局、建设规模、防洪标准及主要治理措施,防洪排涝设施与城镇基础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另外,在新城区开发和老城区改造问题上必须考虑防洪能力的补偿,配套建设好排水设施,内外排水要统筹考虑在城镇基础设施施工过程中要预留出水口或配套建设排涝泵站,将重要关键的设备用房规划设置于高暴雨重现期的规划内涝水位之上。

3建立城镇防洪涝灾害预警预报机制

防御城镇洪涝灾害需要气象、水利、城建水务等各相关部门协同配合,需要建立有效机制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城镇防洪涝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各相关部门可根据预警标准的各类信息,立即启动预警系统,并通过通信、新闻媒体、互联网等方式向相关部门组织、人员分层次、分类别地有关防御灾害预警信号,将洪涝灾害对城镇的影响降至最低。

4、加强人才引进和高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社会进步,防洪排涝工作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技术掌握多与少直接影响到

防洪排涝工作效率和效果,也最终影响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一些高新技术的使用,可以缩短反应时间,增强防御工程运转的协调性如信息管理技术的引入,可以建立防洪排涝智能应急响应系统,在洪水发生的情况下,为救灾决策和快速反应措施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为指挥抗洪救灾提供通讯保障,并跟踪反馈各项命令的执行情况,以达到减少人员耕地财产和资源损失的目的

5、做好城镇居民的防涝减灾常识宣传普及工作

我国的防洪排涝工作主要由政府和人民军队来完成。长期以来,由于对城镇所存在的洪

涝灾害风险宣传不够,特别是对居住在农村的居民宣传不够,除遭受过洪涝灾害的城市居民

对洪水灾害的严重性有一定体验外,多数地方居民对对洪涝灾害风险认识不足,导致我国在

发动城镇居民投入防洪减灾方面存在严重缺欠,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没有考虑足够的防

洪排涝减灾对策,部分地方领导干部既存在着严重的麻痹思想,又缺少足够的防洪减灾知识,

在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涝灾害时往往束手无策,在洪涝灾害发生的过程中不但不能成为防灾减

灾的积极因素,反而却成为防洪减灾救助的对象。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防洪排涝问题将逐步成为城镇规划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正确分析城镇防洪排涝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科学的

解决方案及应对措施,这对实现可持续发展,保障广大城镇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洪涝灾害重建工作方案篇8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防办主任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落实全国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和全省防办主任会议精神,总结20*年防汛抗旱工作,研究部署今年防汛防旱工作。刚才潘明华同志传达了全省防办主任会议精神,各相关单位也作了交流发言。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积极主动,圆满完成20*年防汛防旱工作任务

20*年,我市汛情总体较为平稳,但也遭遇了1-4月份干旱、4月中下旬淮河春汛、梅雨期局部涝情及八、九月份台风影响,总结去年的水雨情,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阶段性干旱少雨。全年平均降雨964.5毫米,与常年相比略低5个百分点,但1-4月份累计平均降雨133.4mm,比常年同期低20%,阜宁站105.1mm,比常年同期低31.5%,部分地区发生轻微旱情。二是流域性工程提早行洪。4月中旬,淮河上游发生较大春汛,我市总渠、废黄河4月20日即开始泄洪,这是较为少见的。三是梅雨期短时间局部受涝。去年6月14日入梅,7月5日出梅,梅期正常,梅雨期累计平均降雨198.4毫米,比常年同期低12%,但6月20日、23日和7月1日降雨较大,局部地区暴雨,其中6月20日*最大降雨达105.6毫米,短时间局部受涝。四是台风影响较为频繁。受7号台风“海鸥”及8号台风“凤凰”、13号台风“森拉克”影响,全市发生多次较强降雨过程。

面对出现的干旱、洪涝、台风等灾害,我市各级防汛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和防指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基层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和多年建成的水利工程体系,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科学调度,上下联动,全力抗灾救灾,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圆满完成了20*年防汛防旱工作任务,基本没有造成灾害损失。总结去年的防汛实践,有几点值得肯定。

一是汛前准备扎实到位。各级防汛防旱部门汛前检查起步早,措施实,对于发现的问题,认真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确保工程安全,充分发挥效益;加强对各类预案的修订完善、及时增储防汛物资、强化防汛抢险队伍的演练、重视对防汛专业人员的培训、加大河湖清障力度、不断完善防汛防旱信息化建设、明确落实各类防汛责任制等等,这一系列充分必要的工作措施,为做好全年的防汛防旱工作赢得了主动。去年,我市初步建成了12个主要站点的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个人数字助理(pDa)查询系统、市县视频会商系统和防汛防旱信息网络,实现了省、市、县防汛防旱工作异地会商、水雨情自动测报及网络查询、防汛信息网络共享,系统运行状况良好,汛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领导重视力度空前。去年是奥运会举办之年,各级领导对防汛防旱工作重视空前。汛前,市委书记赵鹏、市长李强专程到市防指检查指导防汛工作,并分别作出了重要批示;市四套班子领导也按照防汛防旱工作划片分工,多次到各挂钩区域进行检查,现场解决实际问题。汛期,局部突发雨涝灾害后,市、县防指及时召集气象、水文等有关部门,实时分析雨水情和天气趋势,强化针对性措施,对防汛排涝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市委书记赵鹏,市委副书记李驰,市委常委、秘书长戴元湖,副市长陈还堂等领导随即到建湖县和盐都区检查圩区排涝工作。市防指派出了四个工作组分别对里下河面上防汛、市区城市防洪、四大港清障、沿海涵闸排涝等防汛重点进行督查。各县、乡、街道办事处等单位的党政领导亲临一线指挥,迅速排除农田及小区积水。

三是全力保证供水安全。针对1-4月份局部地区干旱少雨,长江来水偏少的形势,我们及时调度沿海涵闸实施关闸保水,加强用水管理;同时积极和省防指沟通协调,加大引江引淮流量,调引江水、淮水8亿多方。干旱期间,里下河代表站点水位基本保持在0.8米左右,废黄河滨海闸水位控制在3.5米左右,保证了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用水。6月26日,阜宁渔滨河发生突发水污染事件,我们和省、县防办及相关处室一起,科学确定调度方案,做好应急水源调度等工作,保证了县城取水口安全。

四是抗击洪涝台风灾害成效显著。4月中下旬淮河发生春汛,苏北灌溉总渠和废黄河合计泄洪9.7亿方。市防办提前进入防汛应急状态,从4月20日起即开始24小时值班,迅速部署沿线各县组织人员加强巡堤查险,定时上报各类信息,确保了行洪安全。入梅后,为防止旱涝急转,市防办在保证水稻栽插用水的同时,从6月15日起即调度四大港一天两潮排水。梅雨期,全市沿海涵闸累计排水17.2亿方。在6月20日、23日、30日三次较强的降雨过程发生后,在四大港抢排的同时,请求省防指调度“上抽”,由于科学调度、行动及时,除了短时间局部地区受涝外,没有发生面上大的涝情。期间,新洋港*水位两次达到1.69米,离警戒水位1.70米仅差1厘米。如果前期调度上稍有迟缓,*势必超过警戒水位,市区防洪工程因此就要调度运行,将会耗费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出梅后,成功抵御了台风“海鸥”、“凤凰”和“森拉克”的影响。

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各级防办充分准备、科学调度和扎实有效的工作;得益于长期建设形成的坚实的防汛防旱减灾工程体系;得益于全市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及防指成员单位的尽职尽责和无私奉献。在此,我代表市防指向出席会议的全体同志,并通过你们向长期以来为我市防汛防旱事业作出不懈努力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深切的慰问和诚挚的感谢!

二、统一思想,充分认识防汛防旱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和谐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为防汛防旱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建设,全市防汛抗旱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但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要的保障力相比,与广大群众的期盼相比,当前防汛防旱工作面临的任务和形势仍然严峻。各级从事防汛防旱工作的同志,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对广大人民群众负责的高度,深刻分析防汛防旱面临的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防汛防旱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防汛防旱工作的主动权。

(一)对工程实际防灾减灾能力要有清醒的认识。

经过长期不懈的建设,我市已建成了较为完善的水利工程基础体系,大大提高了防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但从现状工程来看,防汛隐患薄弱环节仍然较多。海堤、废黄河、总渠、淮河入海水道等流域性堤防仍存在较多险工险段;骨干河道和沿海港道淤障严重,引排不畅;湖荡滞蓄能力严重衰减,滞蓄洪区启用难度较大;部分地区排涝标准不高,低洼圩区和面广量大的次高地问题突出,1991年、2003年、2006年、2007年大涝,圩区农作物大面积受涝,部分地势较低(未作圩区处理)的次高地损失惨重;城市防洪近年来虽有较大进展,但防洪排涝能力仍然严重不足,不少县城防洪能力不足20年一遇,排涝标准不足10年一遇。废黄河、总渠灌区仍然存在缺水的威胁,全市阶段性缺水和水质型缺水矛盾日益突显。各地要高度重视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正确估计工程的抗灾能力,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加强防汛防旱减灾工程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水利工程抗灾减灾能力。

(二)对预测预报预警水平要有清醒的认识。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经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由此引发的极端灾害性天气明显增多,呈现不确定和无法预料的特性。突发性灾害频率之多、速度之快使得预测预报预警工作面临新的挑战。经过多年的建设,我市水旱灾害的预测预报总体水平有了提升,但我们预测预报极端突发性天气技术手段还明显不足,预见期短,准确度不高;从防旱的角度看,全市旱情监测评估和预测分析能力较为滞后,部分地区旱情监测网络不健全;从报汛的角度看,水雨情测报设施落后的局面尚未根除,部分中小河流没有正规测报站点;从防台风的角度看,对台风的预测预报预警能力不足,准确度不高。近几年的防台风实践表明,台风登陆时间越来越早,发生的比例越来越高,极易造成灾害损失。应对台风灾害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就是提前防御,这就对预测预报预警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市对台风“三预”工作与沿海其他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县乡一级,预警系统不完善,预案的可操作性不强,需在今后的工作中着重进行完善改进。

(三)对防汛防旱应急保障能力要有清醒的认识。在抗御各类水旱灾害的过程中,最根本的要求是快、实、准,即应急快、措施实、决策准。经济社会越发展,水旱灾害越频繁,势必要求全面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应当说,在近年的抗灾减灾实践中,我市的防汛防旱应急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保障能力不断提高,但决不会一劳永逸,高枕无忧。如防汛物资的储备管理和存放还有待优化,怎样才能保证在第一时间高效、快捷地将物资运到抢险现场有待改进,部分县(市、区)应急物资及重要险工点的抢险物资储备不足;防汛专业机动抢险队建设这两年有了较大进步,但无论数量、人员、还是队伍的专业技能与实际抢险救灾需要还有较大差距;防汛现代化水平及防办室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个别县(区)防汛视频会商系统还没有建成;各类灾害信息报送与评估时效性和准确性有待加强,部分县(市、区)对省、市调度指令执行不够到位。各地要认真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增加投入,不断健全应急保障体系,更好地服务于防汛防旱救灾抢险需要。

(四)对当前水安全形势要有清醒的认识。

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近年来各类极端天气事件明显增多,如今年2月12日,*日最高气温24.5℃,创有记录以来同期历史最高,13日又迅速降温,24小时最大降温达18℃。随之而来的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问题更加突出,水安全形势日趋严峻。一是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据统计分析,我市年均径流量平水年38.36亿方、枯水年24.17亿方、特枯年10.45亿方。而现全市年需用水量,平水年约60亿方、枯水年约70亿方、特枯年约80亿方,水资源供需缺口很大,外调水任务十分艰巨,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海上的开发,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二是区域洪涝成心腹大患。总结分析建国60年来我市发生的洪涝灾害,区域洪涝已代替流域洪水成为我市的心腹大患,洪涝发生频率由1949~1991年的平均10年一次,发展到2003~20*年的平均2年一次,都是梅雨所致,是历史记载所未见的。而且在近3次大涝中,我市几个主要站点最高水位分别比特大洪涝的1954年最高水位高出0.27-0.67米。其中射阳河阜宁站2006年最高水位比1991年高出0.30米,而降雨总量远低于1991年。四大港中下游地区防洪压力越来越大,原来不设防也能过得去的次高地和城市,近3次大涝无一次幸免。三是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根据水质监测资料,目前我市境内达Ⅲ类水的断面仅占总监测断面的47.1%,水环境严重恶化,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给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影响。3月20日,*城西取水口发生水污染事件,给近20万居民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引起国家、省、市的高度关注。接到市应急中心关于水污染的信息后,我们立即与省防指紧急会商,确定了“开闸排污、引清释污、封闭防污、实时监测”的调度方案,在不完全具备开闸条件的情况下(上下游水位差已达0.99米,开闸可能影响下游船只安全),采取应急措施,迅速开启新洋港闸,开始污染水体的排放。经全力实施,22日,取水口水质达标;23日凌晨2时,*市区即全面恢复正常供水,24日19时50分污染水体安全下泄入海,没有造成沿线污染扩散和海洋污染。可以说,在这次水污染事件处置中,应急水情调度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污染的爆发有可能成为一种常态事件,防汛部门要将其作为一项常规工作认真对待,既要加强水质应急监测,更要做好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做到事件发生后,应急处置有章可循,有条不紊。

三、及早部署,认真做好2009年防汛防旱各项工作

2009年是新中国60周年华诞,也是“扩内需、保增长”的关键之年,新的形势对防汛防旱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各地要按照“防大汛、抗大旱、抗多灾”的要求,未雨绸缪、超前备战,在前一阶段防汛准备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总结近年来防洪抗灾的经验教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调整思路,更新观念,找准关键环节,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一)认真开展汛前检查和水毁修复。市防指春节过后,就发出了汛前检查的通知,各地要按照通知要求,及早谋划、分层次、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汛前检查。要把汛前检查的工作重点下移,把重心放在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和乡村防汛指挥机构。要明确汛前检查工作责任,建立“谁检查、谁负责”的工程检查责任体系,明确检查组行政、技术责任人,组织开展扎实、认真、细致的汛前检查工作,检查人员要对检查的工程设备现状签字负责,并建立原始记录的档案体系,做到责职分明、责任清楚。要按照“查细、查全、查实”的要求,对各类水利工程进行全面的检查,坚决避免“重水上、轻水下,重主要、轻次要,重暴露、轻隐蔽”的检查方式,全面掌握各类水利工程的真实状况,对辖区内检查的各类险工患段要登记造册,绘制详细的险工隐患图、工程防洪形势图,尽快上报市防指及各县(市、区)政府。对检查出的问题,按照轻重缓急,积极筹集资金,及时进行除险加固,确保更多险工在汛前消险,确实难以处理的要制定并落实度汛应急预案,确保度汛安全。要加大城市、农村排涝闸站的检查力度,保证汛期正常发挥效益;继续巩固多年来的清障成果,坚决杜绝新的违章设障行为,确保行洪通畅。今年为拉动内需,各地进一步加大了水利的投资力度,在建工程多,凡影响到流域、区域行洪、排涝、供水调度的工程,必须制订施工导流方案和度汛预案,报相关防指批准。今年,省防办还将联合市、县两级对汛前检查情况进行集中抽查,各地要按照上述要求,集中精力,做好充分准备。

(二)强化应急预案建设。无数的防汛防旱实践表明:水旱灾害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应对水旱灾害也有临时应付和超前应对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但效果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同。虽然临时应付有时也能解决问题,但必定手忙脚乱,容易顾此失彼,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无法控制的局面。通过精心谋划超前应对,做到胸有成竹,容易实现目标。预案既是我们减灾控制风险能力的依据,同时还是组织协调、采取防灾措施的依据,也是追究法律责任的依据。过去几年,我们组织编制了水旱灾害应急预案、抗旱预案、防台风预案等各类专项预案,在抗御历年的水旱灾害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总的来说,已编制的预案针对性还不够、可操作性还不强,真正应对时仍有不少问题。各地要认真分析研究近年来水旱灾害出现的新特点、新情况,针对变化了的水情、工情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防汛工作的新要求,抓紧时间对各类预案和各项调度规程进行修订完善,于4月底前报市防办备案。要重点加强抗旱预案、水污染应急调度预案和防台风预案的编制完善工作,切实增强预案的针对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逐步形成较为完整的预案体系。同时狠抓预案的落实工作,开展预案演练,促进各单位各部门对预案的协调配合和责任落实。

(三)不断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要进一步健全防汛防旱应急责任体系,理顺各防汛防旱指挥部成员单位之间的关系,明确责任,确立指挥部的权威地位,不断强化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协调联动,形成管理规范、协调有序、权责明确、步调一致的联动机制。迅速落实资金,及时增储各类防汛物资,积极推广新材料的运用;严格物资储备管理制度,合理确定仓储地点,确保应急调用快速到位。高度重视抢险队伍建设,要按照“专群结合”的原则,继续加大地方防汛机动抢险队伍建设,同时加强对专业抢险队伍发展体制和机制的研究,及时整合抗旱服务组织和防洪抢险专业队伍,实现应急快、效率高、良性循环的发展目标;还要结合实际需要,建立群众性抢险、巡查队伍,确保防汛重点工程、重点地段落实专门巡查、抢险人员。要加快防汛防旱信息化建设进程。今年要继续做好已建防汛决策支持系统的升级改造工作,建立信息共享、数据准确、反应灵敏、传输迅捷的防汛防旱信息平台;全面完成市县级防汛会商系统的建设任务,个别未完成任务的县(区)要抢抓汛前,加快工作进度,确保汛期全面实现省、市、县三级同步视频会商;强化对防汛指挥系统的运行管理,落实专项经费,明确专人负责,确保各类防汛信息、数据及时更新,具备实时查询条件。要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建设完善汛情、旱情、台风及水污染等灾害预测预警预报网络,不断提高防汛现代化水平。

(四)切实加强信息报送和宣传工作。目前水旱灾害信息报送和宣传工作存在较多问题。各地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健全信息报告和通报机制,及时掌握突发性重要汛情、旱情、灾情、工情、险情的发生和发展状态,做好信息汇总和研判分析工作,提高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健全防汛指挥机构与成员单位的会商通报机制,对重大水旱灾害及时会商,确保信息的权威性;强化防汛防旱信息宣传工作,坚持快速反应、主动引导和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做好重特大突发水旱事件及敏感事件的信息和舆论引导工作;进一步宣传和普及防汛抗灾知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介,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公众避险救灾知识的宣传、培养社会公众防灾意识,提高公众避险自救能力。

(五)着力推进防办能力建设。防办室在防汛防旱工作中扮演着“参谋部”的重要角色,防汛防旱的各项决策绝大部分取决于防办室提供的各项水情、雨情、工情信息以及正确的参考意见,加强和完善防办自身建设尤其重要。各地要进一步强化防办的组织机构和工作职能,提升防办编制人员的性质,使之与所担负的防汛防旱任务相适应。加强与财政部门的协调配合,积极争取稳定的防汛抗旱专项经费和业务经费,保障防汛防旱工作的顺利开展。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充实防办室力量,解决好防汛值班补助,建设稳定的高素质的防汛防旱专业队伍。加强防办室现代化建设,推进技术创新,配备先进装备,全面提高防汛防旱工作水平。完善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各项工作制度,依靠制度规范工作。加强防办值班管理,确保有人值班,有领导带班,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六)坚持做到统筹兼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防汛工作已由单一的防汛抗旱扩大至防台、防污、水环境、水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由汛期防汛发展为常年防汛,各防汛部门必须充分认识这一点。汛前,严格执行省、市防指的调度指令,控制好涵闸启闭和内河水位,充分利用当前水源还很充足的有利形势,拓浚引水口门,增加内部沟河蓄水,预防可能的春旱、夏旱。汛期,密切关注天气形势,一旦水情、雨情发生变化,雨涝、台风迹象呈现时,及时腾空河床,预降水位。要重视水环境和水生态的保护,加强水质监测,严密监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的发生,按照预案做好水利工程应急调度。总之,在工作安排和水情调度上,要将防汛抗旱和防台防污作为一个整体,统筹兼顾、统盘考虑。

洪涝灾害重建工作方案篇9

关键词常山县;极端天气;防洪预案

中图分类号p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1)55-0088-02

1常山县防洪简介

按照《防洪标准》(GB50201-94)的说明,常山县城的洪水防治标准是50年一遇。常山港从西南到东南,南门溪从西到东,两条城内河将常山县城切割成了一个小三角洲。同时城中内河与常山港、南门溪相通,再加上常山县城区东部地势较为低缓,以至于防洪标准都达不到不到五十年一遇的要求。由于降雨量分配不均,洪水暴涨暴落,再加上上游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河床被加倍抬高,常山县历年都是自然灾害频繁,在梅讯时期洪涝灾害十分严重,在1997年遇到的“0708”洪水并未达到十年一遇的标准,却淹没了2/3的城区。县城一半以上的房屋处于被洪水淹没的范围。而1988年的“7.23”洪水则是常山县自建国以来遭遇的最大洪水。根据水文统计和分析为25年一遇,在该次洪灾中,常山县水文站测量得到的流量达6070m3/s,常山县城渡口处实测洪峰水位为88.50m。全城4/5的地段被淹没,主要道路水深达2m~3m,最深处为5m,洪灾造成的损失总计约合人民币1.2亿元。洪涝灾害对常山县人民的生活与生命造成了威胁,导致人心不安、社会不稳的局面出现,并且严重制约了常山经济和社会的进步发展,因而防洪工程的兴建与防洪预案的制定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2近几年常山县遇到的极端天气概况

1)强对流天气。春夏两季强对流天气不断增多,最严重时通常出现在7、8两月,全县出现雷雨、大风等天气,有时境内还会出现直径有乒乓球大小的冰雹灾害,部分乡镇受灾严重;

2)暴雨。春夏两季全县通常会遭遇多次暴雨,其中多有大暴雨,最大过程出现在8月中旬,全县受灾严重。受中尺度强降水云团影响,还会出现局部地区的洪涝灾害。强度降水还将引发山洪。受到冷暖气流交汇形成的强降雨带的影响,部分乡镇将出现强降水;

3)拉尼娜事件结束。拉尼娜事件开始于2007年8月,2008年5月结束。拉尼娜时间持续时间为9个月,并在2007年11月达到最强。该次的拉尼娜事件较弱,而2008年1号热带气旋“浣熊”在4月中旬后段,在广东登陆后,其的云系对浙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厄尔尼诺事件。根据2009年6月事件爆发的监测表明,从2009年6月起,热带的太平洋地区进入了厄尔尼诺状态,热带东太平洋的海洋表面温度大于0.5℃,高温的状况持续了6个月。表明该次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爆发时间为2009年6月。厄尔尼诺事件的爆发,导致赤道地区太平洋的海面温度东高西低。由于海洋对大气影响相对滞后,由此,在进入秋季后,热带气旋的强度才将减弱、频数减少。

3在极端天气下防洪预案的作用

常山县的防洪远主要有几个部分构成:一是洪灾的处理方案;二是防洪工程的防守以及抢险方案;三是群众的防洪避难方案;四是洪水的预报、探测方案;五是预警、通信方案以及防汛物资的保障方案等。防洪预案的内容包括了分管范围内的防洪形势、社经情况、工程概况、防洪技术资料、防汛和工程管理任务等等,各级流量防守部署、抢护险情的对策以及具体措施的实施以及办法等。从常山县的防洪预案工作来看,有效的防洪预案可以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的破坏程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防汛工作方针原则的熟悉。常山县应持续坚持“以人为本、人水和谐”、“除害兴利并重、防汛抗旱并举”的防汛工作的指导思想,才能在极端天气下发挥防洪预案的作用,严格落实“安全第一、常备不懈”。极端天气下,防洪预案是所有对策的基础,要充分发挥防洪预案中水利工程进行防洪、排涝、抢险;

2)有利于明确防洪重点。常山县的内河流于中的防洪防汛是整体防洪工程中的重点,同时也是防洪预案的县的内河流域中的防洪预案中的重点。在极端天气状况下,在极端天气以及相应的自然灾害模式下能有效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并建立有效的交通的通信干线、油田以及港口等重要的基础设施以及常山县的完善的防洪体系;

3)有利于抓住工作重点。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岗位责任制是常山县的防汛工作重点,完全防洪预案的有效机制,才能在极端天气下做好防汛工作,在建立完善的防洪预案基础上,促进以防洪的预案为基础,实现防汛思想、组织、物质、安全措施的落实和发展。建立起相应天气变化、水文状况、灾害状况等的预报和测报工作,建立规范而现代、正规化的防汛抗旱的系统;

4)有利于对水利工程状况的熟悉。防洪预案是洪涝灾害中防治措施的参谋和发展,应在具体的防汛预案中熟悉本流域以及本地区的各大水系以及水库、河道、堤防、闸涵、泵站、排水管网等具体的防洪排水工程项目设计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管理运用等状况,了解其与上下游、左右岸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实现对水利工程抗洪能力以及防洪能力分析,找出薄弱环节并巩固加强;

5)有利于熟悉防洪预案有利于防汛工作在极端天气下,熟悉防汛的河、库、堤段、滞洪区等各防洪体系的各级指挥领导防汛抗旱成员,并了解在洪涝灾害中,具体哪一防线由谁负责,具有多少人的队伍,准备了多少抗洪抢险的物资,具有怎样的通信和交通设施,具有怎样的电力供应和保证程度,以及具体的抗洪抢险的应变能力和相应体系的运行效率,这样才能有利于人力物力的部署。

参考文献

[1]马文奎,魏智敏.当好防汛参谋搞好洪水管理[J].海河水利,2007(3).

[2]孙继昌.编制防洪预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水利,1995(6).

[3]申瑞香.实现洪水管理的对策研究[J].河北水利,2005(1).

洪涝灾害重建工作方案篇10

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县委、县人民政府对近几天来全县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职工以及人民群众对四川“5.12”地震灾害发生以后所表现出来的友爱--热情捐赠表示诚挚的感谢!截止今日,全县共捐赠灾区的人民币是3300558.86元,这些善举虽然对灾区的帮助和今后的重建力量微小,但所表现出来的中华民族团结友爱和战胜任何困难的决心和精神是巨大的。在此,再次谢谢大家!



刚才,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李伟同志对我县20xx年洪涝及地质灾害避险工作进行了认真的总结,井全面安排部署了20xx年的任务;省国土资源厅李副厅长站在全省的高度,特别是对“5.12”四川大地震以后的地质灾害形势作了很好的分析,对我县工作也提了很好的意见,并对我县近年来在洪捞及地质灾害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在此,对省国土资源厅以及李副厅长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在两位领导讲的基础上,我再简要地强调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地质灾害危机感,力争今年防治工作的整体成效比去年明显提高。



刚才,李副厅长讲了全省,特别是四川地震以后西南片区包括我县的地质灾害形势作了趋势性的分析,这是对我们思想认识上的重大提醒,希望大家在灾害面前切实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四川地震对地质结构的扰动肉眼是无法看到的,这种潜移的变化其能量是不小的,在这种形势下必须高度关注、高度重视。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呢?除我们自身的需要外,因为:一是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要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提到最高的地位上来认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就是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严负责的最具体的体现之一。因此,对于今年我国自然灾害比较频繁的年份,对洪涝及地质灾害避险工作更需要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思想更应该高度的统一、行动更应该高度的自觉、措施更应该进一步的到位。二是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对自然灾害特别是自然灾害造成的威胁及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关注特别高涨,这种形势对洪涝及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工作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做好了,其贡献绝不亚于一个企业家的贡献。因此,地质灾害防治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工作。目前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杜绝地质灾害情况的发生,这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只能是以预防避让为主。三是全球气候变暖,极端性天气增多,加剧了洪涝及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要充分吸取近年来我县地质灾害发生的经验,更加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强化工作资任,把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努力把洪涝及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总的情况,李副县长已经讲了,在此强调几件事情。



一是地质灾害讯息传输一定要畅通。一方面,请县避险办公室把各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村(社区)支书、主任、各避险点的监测人员以及辖区内各个矿区老板的手机号码重新认真地复核一次,确保地质灾害的信息能够准确地传送到每一个人的手机上,确保第一时间知道信息。同时.各级各部门领导在汛期期间要关注洪涝及地质灾害方面的信息。这是一项基础工作,不掌握或不关注洪涝及地质灾害方面的信息就会带来重大的损失。另一方面,收到洪涝及地质灾害方面的信息后,各责任人要认真判断信息提供的内容是在哪个方位、哪个辖区,若是在我县的辖区就立马进入防汛的工作状态。因此,既要坚守岗位,更要关注地灾信息,通过坚守岗位和关注信息,有效地提醒自己,及时地通知当地的群众,特别是对雨量预报四个等级和地质灾害预警信号五个等级要告之老百姓,增强群众的防灾意识。



二是认真做好基础工作。洪涝及地质灾害防治的基础工作既复杂又简单。所谓复杂是因为我县地质灾害防治点多面广,所谓简单实际是地质灾害威胁主要是排水问题,只要排水通畅,地质灾害隐患就小,总结近年来我县发生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是排水不畅造成的。管地质灾害首先要管好水的问题,洪涝和地质灾害两者是相互因果关系。因此,洪涝和地质灾害防治首先要做好基础的排水工作,其次要把灾害避让知识宣传到位。



三是要注意堰塞湖的问题。雨量增加导致地质滑坡形成的河流、沟渠堰塞湖的能量不可小视,其产生的冲击力比第一次灾害还要大。因此,若降大雨或暴雨并出现塌方的,要高度重视村庄、集镇和人口密集区域上游地方形成的堰塞湖,如果出现堰塞湖,一定要采取措施加以清除。建议武装部和矿区组织一定的人员、针对性地进行对堰塞湖方面的爆破训练。



四是搞好协调配合方面的工作。要认真总结四川地震带来的经验教训,加强卫星电话装备,加强粮食、水、帐蓬、汽油、柴油等抗灾救灾物资的储备。希望县民政部门提出乡镇、村委会抗灾物资储备的相关意见和要求,以防出现特殊情况时可解决相关问题。抗灾救灾是全民的责任,也是各级各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不希望出现救灾,我也不希望去教灾,但我们必须做到有备无患。抗灾救灾不能仅靠应急预案,因为应急预案仅仅是纸上的东西,必须演变为现实的实际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