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保健工作计划十篇

发布时间:2024-04-25 05:29:07

儿童保健工作计划篇1

[关键词]社区健康服务中心;试点;儿童保健团队;作用

[中图分类号]R17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7(a)-122-04

analysisofchildhealthcareteamincommunityhealthservice

LiJing,YUXinguo,ZHaopeng

Xixiangpeople'sHospitalofBao'anDistrictinShenzhenCity,Guangdongprovince,Shenzhen518102,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effectofchildhealthcareteamincommunityhealthserviceinthepilotwayfortheimprovementofthemanagementconnotation.methods:Yikangyuan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inShenzhencitywaschosenasstudyfieldsbyformulatingtheconstruction,workingtaskandprocessofchildhealthcareteamandasamplingsurveyto430childrenbeforepilotprojectand436casesafterpilotprojectfor1yearforinvestigation,therelevantsituationofthechildrenwereanalyzed.Results:Beforepilotandafterpilotproject,therateofepistandardamongthepermanent,temporaryandfloatingchildrenwere32.55%,28.02%,9.49%and53.33%,45.41%,30.47%respectively,therateofepiregulatedwere23.26%,36.71%,32.12%and45.56%,50.46%,61.72%respectively.thereweresignificantdifferencesbeforeandafterpilotproject(p

[Keywords]Communityhealthservicecenter;pilotproject;Childhealthcareteam;effect

深圳市宝安区卫生局根据卫生部《关于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试点的通知》的要求,选定宝安区西乡人民医院颐康园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简称社康中心)为试点研究现场,在社康中心成立儿童保健团队,希望通过试点和运营,探讨全面落实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有效途径和运营模式,以便更好地体现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通过社康中心儿童保健团队的1年试点运营取得了较好的儿童保健作用,现总结报道如下: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为更科学的掌握儿童保健团队试点前后的效果,笔者分别在团队试点前和试点1年后采用自拟儿童保健团队效果调查表进行调查统计。两次调查参入的工作人员均经过统一培训,统一调查要求和标准。为保证调查结果的可靠性,调查表中内容由0~36个月的儿童父亲或母亲填写或回答。试点前发放调查表452份,回收有效调查表430份,有效回收率为95.13%,试点1年后发放调查表465份,回收有效调查表436份,有效回收率为93.76%。试点前后调查儿童的年龄和户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9,p>0.05),具有可比性。两次调查儿童人数统计见表1。

1.2方法

1.2.1儿童保健团队的建设

西乡人民医院以深圳市宝安区社区健康服务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及卫生部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工作规范试点验证为契机,以小样本社区的支持体系建设来探索适合宝安区特点的社区健康服务的发展方向,根据颐康园社区儿童的生活现状和社区儿童的实际卫生保健需求,在颐康园社康中心建立儿童保健团队。该团队由1名高资历并有多年儿科临床诊疗经验的高级职称的医师作为儿童保健团队的团队长,1名有资质的公卫医师、2名有执业资格的全科医师和2名注册的社区护士组成团队成员,主要负责和管理社区儿童的健康体检、计划免疫接种和儿童监护人的育儿保健指导[1]。通过建立儿童保健团队,达到建立人员结构合理、分工明确、工作流程清晰、协调性强的专业工作团队,以有利于推动社区健康服务向深层次发展。

1.2.2儿童保健团队的任务

1.2.2.1建立儿童保健网络信息库通过本底调查,建立整个社区的儿童保健网络信息库,利用电脑系统建立社区内常住、暂住、流动的0~36个月的儿童及其监护人的个人和家庭健康档案,并详细记录儿童保健团队为其所做的各种卫生保健服务内容,包括儿童计划免疫、适宜技术体检、儿童专档管理、儿童在社康中心内的诊疗服务等。

1.2.2.2育儿保健指导根据卫生部社区卫生服务适宜技术[2-3]工作的要求对社区新生儿进行家庭访视及产妇进行育儿保健指导,宣传母乳喂养好处,鼓励母乳喂养,指导正确的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方法,传授新生儿扶触技能,引导产妇培养良好的睡眠、饮食、卫生及户外活动等生活习惯。

1.2.2.3定期给儿童做健康体检定期对社区0~36个月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并对儿童生长发育进行个体评价,同时将各项信息输入电脑系统,建立儿童专案管理信息。对体弱儿童如患有小儿贫血、佝偻病、营养不良、肥胖、肢体残疾和神经-精神发育迟滞等健康问题的儿童进行重点关注,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转诊、及时管理,实现对体弱儿童发现、转诊、追踪、随访、结案的连续管理。

1.2.2.4儿童基数管理按上级管理规定要求,对社区的0~36个月儿童基数进行动态化、连续性管理,动态掌握辖区0~36个月儿童变动情况,及时登记儿童迁入、迁出数量变化和死亡登记报告,分析各类儿童保健服务需求,明确社区0~36个月儿童的主要健康问题,制订相应干预计划和落实措施。

1.2.2.5儿童计划免疫工作针对本社区0~36个月儿童开展计划免疫工作。按《深圳市儿童计划免疫程序表》的要求,实行有计划、适时地给儿童进行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卡介苗、乙型脑炎、乙肝等疫苗预防接种,并将儿童接种的资料全部登记入册、归档。同时通过社区宣传栏,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充分利用4月25日全国预防接种宣传日的宣传,普及计划免疫预防接种的健康知识。

1.2.3儿童保健团队工作流程

①儿童保健团队成员均进行统一的培训,熟悉掌握社区卫生服务技术规范丛书中“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要求和操作流程[2]。②为提高了管理效率,将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与计划免疫工作捆绑实施。相对于儿童健康管理工作,社区的计划免疫工作更加深入人心和让居民接受,所以在家长带儿童到社康中心进行免疫接种时,社康中心的儿童健康管理人员给予健康教育,对每个来接种的孩子建立健康档案,在每一次接种前均进行儿童体检,以减少漏检现象。③所有上级医院分娩的辖区新生儿,通过医院转到社康中心。社康中心的产后访视人员进行两次新生儿访视,将建立的儿童健康档案交给儿童健康管理人员进行后续的管理。社区儿童健康管理人员发现异常儿童、高危儿童后,及时填写儿童保健双向转诊联系卡,及时转往上级医院诊疗,同时社康中心的儿童保健人员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追踪和管理。④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对管理的儿童及时通知体检和计划免疫接种。社康中心的计划免疫系统可以设置和打印预防接种预约时间,根据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的要求和时间间隔,把儿童体检预约时间同时设置在预防接种预约时间表和预防接种预约时间表同时打印交给家长,并通过计划免疫系统的短信群定期发给家长,以利于及时提醒和督促家长按期为儿童进行儿童体检和计划免疫接种。儿童保健团队工作流程见图1。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2.0统计软件统计,对相关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比较

试点前后常住、暂住和流动儿童计划免疫规范接种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2.2儿童健康体检情况

从表3中可知,试点前后常住、暂住和流动儿童体检达标和基本达标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儿童保健团队的运营有利于儿童保健与计划免疫工作有序开展

儿童保健团队的成立,改变了团队成员的服务理念、真正体现了现代社区医学以社区为基础、以社区居民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模式,保证儿童保健流程的畅通,减少了漏检、少检的机率[4]。社区适龄儿童到社康中心后,经过初步筛查-规范-体检-规范疫苗接种,保证了社区儿童健康体检和儿童计划免疫的有序进行。暂住、流动儿童的保健是儿童保健工作中的重点、难点、盲点,由于加强暂住、流动人口的宣传与管理,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管理率。通过试点运营发现,儿童保健以团队协助方式服务社区居民,能较好地满足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能真正体现全科医生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有效地提高了儿童的系统管理率和健康保健覆盖率。

3.2儿童保健团队的运营保证了新生儿连续性管理

根据儿童保健团队工作要求,在社康中心主任协调下,根据工作开展情况合理安排中心内全科医生及护士加入本团队工作,形成全员积极参与的局面。妇女保健医生在接受到新生儿信息后按时完成新生儿产后访视,及时将新生儿相关资料登记入册,安排满月儿童到社康中心进行儿童健康体检和疫苗接种,同时其转给儿童保健医生进行管理,确保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的无缝衔接。同时全科医生在诊疗同时适时提醒和督促赞助和流动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和疫苗接种,更加体现了团队内外互相协助的重要性和儿童保健团队服务的可延伸性[5]。

本文为全文原貌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原版全文

3.3儿童保健团队的运营改善了医患关系

儿童保健团队的连续服务,扩大了社康中心在居民中的影响,不少社区儿童家长与儿童保健人员建立了良好的朋友式医患关系,同时居民在社康的就诊率也明显增高[6]。另一方面,通过每次社区儿童体检时儿童保健医生对儿童家长传授育儿护理知识和开展一些宣传活动,使家长的儿童保健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丰富了社区居民的育儿护理知识和儿童保健意识,更加有效地提高了社区儿童保健的系统管理率和覆盖率。

3.4儿童保健团队的运营促进了社区人才队伍的建设

为适应社区儿童卫生保健多元化需求,为不断提高儿童保健团队的服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在全科医护人员全员岗位培训的基础上,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培训机制,建立了一支技术过硬的全科型社区儿童保健队伍,从而能够更好地为社区儿童提供卫生保健服务。

3.5团队式服务体现了社区卫生的公益性和必要性

通过实施儿童保健团队式服务,为社区儿童提供体检、预防、管理、评价、健康教育、家庭养育“六合一”的综合卫生服务,为社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障,是提高社区居民对卫生服务满意度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卫生工作重心下移、防病关口前移目标的重要举措[7]。

颐康园社康中心儿童保健团队试点的实践证明,对社区儿童实行团队式保健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创新,充分体现了团队服务的优越性、可及性和服务能力的综合性,有利于推进社区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进一步落实,有利于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余信国,李静,赵鹏,等.西乡颐康园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儿保团队建设的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8):77.

[2]陈博文,藤红红.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试用)[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3-76.

[3]查晓梅,曾德秀.儿童保健的开展关键――对婴幼儿家长的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导报,2009,4(22):236-237.

[4]李梅.影响城市流动儿童计划免疫的因素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0,5(13):201.

[5]王丽杰,赵鹏,徐志浩.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与儿童保健质量的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0,27(3):184-185.

[6]翁丽芬,黄梅,邹黛莉,等.做好社区健康服务促进儿童保健事业发展[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9(2):34-35.

[7]韩幼平,陈继根.新型全科团队运行机制探讨[J].实用全科医学杂志,2006,4(6):709.

儿童保健工作计划篇2

儿童保健实习心得体会【1】

回顾20xx年的儿保工作,在医院及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圆满完成了今年的儿童保健工作。先将工作总结如下:

1、截止20xx年10月1日掌握辖区内儿童情况:0-7岁儿童人,0-3岁儿童数人,新生儿数人。

2、7岁以下儿童保健服务人,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人数人,按要求进行4.2.1(0-1岁一年检4次,1-3岁一年检2次,3-7岁一年检一次)免费体检,同时给于发育、心理、营养等方面的指导,并对体检有问题的儿童及时进行转诊。

3、本年度共有名新生儿,对其中名进行了家庭访视,对新生儿进行体格检查,在喂养,母乳喂养,护理,疾病预防等几个发那个面进行指导,并作针对性指导,尤其新生儿脐疝,得到家长的好评及认可。

4、为辖区内儿童提供健康知识咨询,发放联系卡,随时进行电话咨询。并对高危儿童进行电话随访。

5、开展儿童保健针对性健康宣传,如婴儿抚触,疫苗接种,甲流防控等。

6、对辖区内儿童贫血、佝偻病、腹泻、肺炎等常见病及体弱儿专案管理:体弱儿专案管理人数人,共人进行血红蛋白检测,发现中重度贫血人,并及时转诊。

7、每天上网查询新生儿数,与妇保医生共同打电话确认是否居住在本辖区,与新生儿家长联系确定产后访视时间,准备上门访视。每年度上报相应的报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学习儿童保健知识,虚心像兄弟单位儿保岗位的同行学习请教,再接再厉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儿童保健实习心得体会【2】

一、妇幼保健服务机构与人群

扶沟县辖16个乡、镇、场,411个行政村,总人口744315人。县卫生局辖16个乡、镇、场卫生院,411个村卫生所。全县已婚育龄妇女147645人,7岁以下儿童52582人,5岁以下儿童35364人,3岁以下儿童220xx人,当年出生6411人。

二、认真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围产期保健工作是妇幼保健的重要内容,一直以来党和政府都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极大地提高新法接生率和住院分娩率,孕产妇和新生婴儿的生命安全得到大力保障。各级妇幼保健人员,大力开展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县妇幼保健院增设围产期保健门诊、高危妊娠门诊及孕妇学校。当年活产数6411人,产妇总数6404人,孕产妇系统管理5503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85.84%;产后访视5669人,产后访视率88.43%;住院分娩6173人,住院分娩率96.29%;新法接生6351人,新法接生率达99.06%;孕产妇死亡3例,孕产妇死亡率46.79/10万。

三、扎实做好儿童保健工作,提高儿童系统管理率,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儿童保健工作是妇幼保健另一项重要内容,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倍受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当年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46941人,儿童保健管理率达89.27%;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19350人,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87.92%。5岁以下儿童营养评价,实查29565人,结果显示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1.15%,说明儿童的营养状况有待改善。县妇幼保健院六一儿童节前夕,在县教委大力支持下,在各幼儿园教职员工积极配合下,对城镇所属的7所幼儿园集体儿童进行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共体检2109人,检出缺点疾病630人,检出率为29.87%。对检出的轻度贫血176人,佝偻病120人,龋齿350人,腹股沟疝9人,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3人,在保护儿童隐私前提下,提出相应的诊疗处理意见,深得家长的好评。通过群策群力的保健措施实施,全县5岁以下儿童死亡79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2.32婴儿死亡率58例,婴儿死亡率9.05。

四、积极做好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改善妇女整体健康状况,保护劳动力资源

妇女是重要的劳动力资源,是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国家一直给予相应的保护政策。县、乡医疗保健、计生部门共对79443名妇女进行了妇女病普查普治,检查率为161.42%,查出妇科病35808人,妇科病率为45.07%。在县妇联大力支持下,县妇幼保健院坚持一年一度的城镇妇女病查治工作,35月份共普查单位98个,普查人数870人。由于普查的项目全,有乳腺检查、妇科检查、b超检查、阴道镜检查、宫腔镜检查及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妇女患病率达80.00%,查出子宫颈癌3例,属较高水平。经过相应的规范治疗,妇女整体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五、继续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工作,杜绝计划生育手术死亡的发生

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工作,仍是妇幼保健重要内容。县妇幼保健院作为全县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单位,一直注重对乡级计划生育工作的规范培训,取得明显效果。当年各项节育手术总数4884例,放取节育器占49.30%,输卵管结扎占2.83%,人工流产率占10.24%,药物流产占20.07%,引产占2.52%,无一例引产死亡发生。

六、做好妇幼卫生监测工作,为全省实施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自1996年以来,我县一直是省孕产妇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及出生缺陷监测点。孕产妇死亡监测在全县实施,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在崔桥乡实施,出生缺陷监测在县医院和保健院实施。多年来县医院妇产科、小儿科、保健院保健科、崔桥卫生院防保站,始终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认真的工作作风,踏踏实实、甘干奉献,每季度向上级输送宝贵的科研资料,为全省制定切实可行的妇幼卫生工作方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七、实施生殖健康/计划生育国际合作项目,促进我县妇幼卫生工作紧跟时展步伐

中国联合国人口基金第六周期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项目在我县实施以来,极大地提升了全县妇幼保健工作服务能力。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的理念已深入人心。项目信息科学管理、青少年保健门诊及计划生育规范服务培训,以及项目县互访参观学习,使我们大开了眼界,把握住了妇幼卫生发展的时代脉搏。青少年保健门诊、孕妇学校、围产期保健、计划生育服务门诊的规范建立与正常运行,使我县妇幼卫生工作跟上了时展步伐,妇幼保健工作面貌一新,优质规范服务及各项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使我县妇女、儿童、男性及青少年受益非浅。

八、实施出生及出生缺陷监测项目,掌握个案信息,锻炼一批专业技术队伍,进一步提高妇幼卫生信息质量

20xx年国务院淮河流域癌症综合防治项目全面启动,实施出生及出生缺陷监测项目,各乡、县直医疗保健单位及时网络直接出生、死亡及缺陷信息,保健院保健科负责终审。自20xx年6月下旬实施以来,截至到11月22日已累计上报6870例,出生缺陷17例,不但及时掌握了个案信息,拓宽妇幼保健服务内涵,而且锻炼一批专业技术队伍,进一步提高妇幼卫生信息质量。

九、做好项目信息管理暨年报培训工作,为做好项目及常年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扶沟县是联合国人口基金生殖健康/计划生育第六周期项目、淮河流域

出生及出生缺陷监测项目、河南省妇幼卫生监测项目,进入9月份以来,国家、淮河流域、省、市相继举办了信息管理及年报培训,为了达到资源共享,综合利用相关信息,我们整合

各项目信息及年报内容,于20xx年9月27日至29日,举办了项目信息管理暨年报培训班。各乡镇卫生院、县直医疗保健单位、私立接生医院、计划生育服务站的防保站长、妇幼专职、网络直报及季年报人员40人,接受了培训。为做好项目及常年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十、加强妇幼保健建设,规范医务人员服务行为,提升妇幼保健及临床医务人员服务能力

妇幼保健的工作方针是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人的生殖健康为目的,保健与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县妇幼保健院借生殖健康/计划生育项目部级督导契机,在XX年年增设孕妇学校、围产期保健门诊、青少年保健门诊、计划生育服务门诊、门诊手术室的基础上,20xx年新增新生儿重症室,并配备了相应的检验、辅助检查设备,扩大服务范围,完善空调、饮水机等服务设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保健需求。制作灯箱广告牌、张贴各种宣传标牌、宣传折页和宣传报架,营造亲情服务氛围,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借保健院医疗质量管理年验收机会,加强医护质量、控制感染、急诊救护方面规范管理,病历书写体现良好医患沟通关系,突出知情选择人文关怀、优质服务理念,大大提升了保健院的临床综合服务能力,年创业务收入400万元,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十一、妇幼保健工作中面临的困难与建议

1、县、乡妇幼保健人员待遇过低,队伍难于稳定,影响工作质量

县、乡妇幼保健人员待遇都低于临床医务人员收入,新农合开展以来距离更加拉大,势必影响妇幼保健人员工作热情,借专业对口、执业需要调入临床,保健队伍难于稳定,培训知识无法进行,影响工作质量。应单列防保人员的工资,由卫生局统一拨付发放。

2、群众对自愿婚检工作认识不足,应加大宣教力度,最好政府买单婚前医学检查费用。

3、县妇幼保健院起步晚,长期处于求生存的困境中,围产期保健、儿童保健等保健工作一直没有能力很好发展,为了适应新时期妇幼保健卫生事业的发展需求,希望各级政府及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给予大力政策支持和财政倾斜。

儿童保健实习心得体会【3】

在领导下,圆满的完成了20xx年的儿童保健工作。先将工作总结如下:免费向0~36个月儿童提供基本保健服务,儿童保健服务,逐步提高儿童健康水平,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1.在2011年内掌握辖区内儿童情况:0-7岁儿童2948人,0-3岁儿童数1378人,新生儿163人,0-7岁包括外来儿童3032人,0-3岁包括外来儿童1438人。

2.7岁以下儿童保健服务覆盖率为94.2%,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人数1342人,覆盖率95.5%。按要求进行4.2.1(0-1岁一年检4次,1-3岁一年检2次,3-7岁一年检一次)免费体检,同时给与发育,心理,营养等方面的指导,并对体检有问题的儿童,及时进行转诊。

3.本年度共有135名新生儿,对其中35名进行了家庭访视,使访视率达到95%。对新生儿进行体格检查,在喂养,母乳喂养,护理,疾病预防等几个方面进行指导,并作针对性指导,尤其新生儿脐疝,得到家长好评及认可。

4.为辖区内儿童提供健康知识咨询,随时进行电话咨询。并对高危儿童进行电话随访。

5.开展儿童保健针对性健康宣传,如婴儿抚触,疫苗接种,甲流防控等。

6.每天上网查询新生儿数,与乡医医生打电话确认是否居住在本辖区,与新生儿家长联系确定产后访视时间,准备上门访视。

儿童保健工作计划篇3

20xx妇幼保健工作计划(一)为了切实加强我乡孕产妇保健工作,提升两个系统管理质量,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不断提升人民的健康水平,力争把20**年成绩再提升一节,现制定**年妇幼工作计划。认真落实“两纲”和“母婴保健法”,从而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全面推动孕产妇管理工作,提升辖区孕产妇保健质量,现计划如下:

认真落实“两纲”和“母婴保健法”,降低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全面推动孕产妇管理工作,提升辖区孕产妇保健质量,现计划如下:

一、提升认识,增强责任感。

①院领导兼职妇幼工作成员、妇产科人员专职

②逐渐完善妇产科硬件设施;配合妇产科医生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建立新的网络,并保持良好的关系。

③与村医签定责任书,保证基础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

二、孕产妇系统管理。

①每月8号各村上报孕产妇及儿童(包括流动孕妇及儿童)人口信息,力争准确。

②每月8号各村医上交孕产妇资料和其它方面的妇幼资料。

③每月30号到中心医院收取孕产妇系统管理的各类全部资料。

三、学习与监督。

①按时按点参加上级领导单位组织,举办的各类学习和例会,并及时把与会精神和工作任务下传落实。

②医院定时对村医进行培训和工作督导,并有书面记录。

③随时支持配合上级领导单位来我院的指导和督察。

四、加大妇幼宣传。

①医院及各村及时对妇幼政策进行宣传,每村永久性宣传标语不低于2条。

②对于孕产妇的咨询,各村专干要做到科学准确不推不拖。

20xx妇幼保健工作计划(二)为了切实加强我镇孕产妇及儿童保健工作,提高两个系统管理质量,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力争把20xx年成绩再提高一节。20xx年的妇幼保健工作要全面落实上级有关妇幼卫生保健工作要求,切实履行妇幼卫生的公共职能,保障母婴健康,降低孕产妇和婴儿的死亡率,控制和减少出生缺陷,全面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根据有关文件精神和,结合本院工作实际,制定如下计划:

一、总体目标与具体工作指标

(一)总体目标

降低全镇孕产妇死亡;降低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全面推动孕产妇及儿童管理工作,提高辖区妇幼保健质量。

(二)具体工作指标

1.每月按时完成并上报各种月报表、季报表及年报表。

2.加强儿童保健工作,规范使用《儿童保健手册》,做好全镇0-6岁儿童保健工作,0-6岁常住儿童全部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进行系统管理即0-36个月按0、3、6、8、12、18、24、30个月分别进行体格检查。3-6岁儿童每年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发现异常儿童及时进行指导及转诊。提高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3.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推行住院分娩,做好孕产妇系统化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4.落实妇女孕前期及早孕期的叶酸增补率,完善产前检查,减少畸胎及出生缺陷发生率。

5.实施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提高孕期检测率。加强对阳性病人的治疗与管理。

6.继续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工作,以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契机,做好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工作。

二、针对妇女儿童主要健康问题实施干预措施

1.全面启动适龄妇女妇科病检查,重点规范技术操作,严格质量控制,确保受益人群的健康利益。

2.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提倡自然分娩。

3.加强生殖健康教育,提高育龄人群自我保护意识,逐步降低人工流产率,减少性病、艾滋病的传播。

三、学习与监督

1.按时按点参加单位组织、举办的各类学习和例会,并及时把与会精神和工作任务下传落实。

2.医院定时对村医进行培训和工作督导,并有书面记录。

3.随时支持配合上级领导单位来我院的指导和督察。

四、大力开展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与促进

1.制定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发展规划,推进妇幼保健健康教育事业。

2.对各村乡医进行系统培训,逐步培育我镇妇幼保健健康教育队伍。

五、加大妇幼宣传

1.医院及各村及时对妇幼政策进行宣传。

2.通过板报、视频、讲座等方式对孕产妇及儿童进行健康教育宣传。

3.对于孕产妇的咨询,各村乡医要做到科学准确不推不拖。

儿童保健工作计划篇4

“**”期间,我省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认真实施《江苏省儿童发展规划(20*-20*年)》,儿童事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基本实现儿童发展各项目标。全省儿童的生存环境日益优化,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基本权利得到保障。

——儿童生命质量进一步提高。全省妇幼卫生现代化稳步推进,儿童卫生保健系统管理和健康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到20*年底,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低至6.69‰和8.56‰,比2000年各下降了40.27%和41.41%;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新生儿低体重发生比例分别为5.46‰和1.49%;儿童四苗接种率稳步上升,儿童保健保偿制度和精神卫生知识普及逐步推开,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保持在95.5%。

——儿童受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全省认真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儿童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各项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和整合,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得到巩固,男童和女童接受基础教育的差异已基本消除。全省幼儿入园率不断提升,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8%,小学5年巩固率达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7.18%,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5.7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71.01%,比20*年提高19.83个百分点。

——儿童生存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全省各地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儿童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儿童图书馆和农村儿童文化园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已建成21个儿童图书馆和13个部级、30个省级农村儿童文化园,57个市、县(市、区)图书馆设有少儿图书室。儿童文化精神产品日益丰富,全省广电系统共开办2个少儿频道和31个少儿栏目,各出版社年出版少儿图书、音像制品总量上亿册(件)。儿童成长环境不断净化,侵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力打击。积极构建未成年人社会教育和保护网络,省领导连续七年到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开展主题帮教活动,产生较好效果。全面优化儿童生活环境,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已达95.7%;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已达53.85%,比20*年提高24.35个百分点。

但是,我省儿童事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儿童的创新能力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凸现,社区儿童文化娱乐及活动设施不足,城乡儿童平等享有教育、保健、发展等资源存在差异,因流动引发的儿童权益保护、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上升等问题有待研究解决;侵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时有发生,加快推进儿童事业发展任重道远。

二、“十一五”儿童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010年)》,深入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儿童优先为原则,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改善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条件,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保障儿童权利,推动全省儿童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实现我省“两个率先”培养造就新一代优秀人才。

(二)总体目标: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保障儿童享有文化教育、医疗保健、法律保障、生活娱乐等全方位的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增强儿童创新能力和科技素质,提高儿童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到2010年,继续保持我省儿童发展整体水平在全国的领先地位,重点指标力争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三)具体目标

1.提升儿童健康水平。有效控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0‰和15‰以下。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8‰以下。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达95%以上。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以乡为单位稳定在95%以上。加强儿童心理卫生保健,降低儿童心理疾病发生率。妇幼保健机构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新生儿科建设100%达到省定标准。

2.增强儿童综合素质。建立和完善0-6岁婴幼儿一体化教育管理体制,努力提高0-3岁儿童及其家长受教育率,学前三年幼儿教育入园率达到90%。进一步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适龄女童义务教育入学率、普及率达到99%,巩固率达到99.5%。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0%以上。逐步推行随班就读机制,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95%。80%的城镇社区开办家长学校,农村普遍建立村级家庭教育指导站,全面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加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全面开展计算机信息教育、科普知识教育和性别平等教育。

3.丰富儿童精神文化生活。加强幼儿园、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每四年举办一届省少儿艺术节。加强部级动画影视产业基地建设,全省每年制作5部以上质量较高的儿童题材影视(广播)剧、动画片。加强健康文化产品生产,全省儿童书籍、音像制品出版(包括再版)数年均递增5%以上。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办好各级电台电视台少儿节目,省和13个省辖市及60%的县建成有独立建制或独立挂牌的少儿图书馆;城镇社区和乡镇村(居委会)设立儿童阅览室或儿童专用书架;全省各乡镇文化站均设立儿童文化活动阵地。净化儿童文化娱乐环境。

4.加强儿童法律保障。中小学普遍开设法制课程,法制副校长配备率达到95%。80%的社区建立青少年法律学校。加强儿童权益保障,侵害儿童权益案件的受案率、结案率分别达到100%和80%。未成年人犯罪占犯罪总量的比例控制在15%以下,重新犯罪率控制在5%以下。基层法院少年法庭切实履行全面司法保护的职责,具备条件的地区应建立少年法院。对没有聘请律师辩护的未成年人被告全部实施法律援助。

5.优化儿童成长环境。改善儿童生存的自然环境,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8%以上,农村改厕率达80%以上。优化儿童发展的社会环境,儿童的学习用品、食品、玩具质量和娱乐设施抽查批次合格率达85%以上;开设校本课程,在校学生环保知识知晓率达到100%。加强儿童活动阵地建设,省辖市及90%的县建立儿童活动中心,所有乡镇建立1处以上儿童校外活动阵地。保护处于困境中的儿童,各省辖市依托民政部门的救助管理站建立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

三、“十一五”儿童发展的优先领域和任务措施

(一)儿童与健康

大力发展妇幼卫生事业。

1.把妇幼保健机构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坚持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公民健康权益的责任不变,增加妇幼卫生投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卫生服务网络,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实现妇幼卫生体系基本现代化。

2.建立健全妇幼卫生服务网络。按照分级设置、属地管理、分工合理、运作有效的原则,省、市、县(市、区)分级设置妇幼保健机构,县(市)妇幼保健机构健全率达到100%,区达90%以上。深入开展创建等级妇幼保健院(所)活动,全面提升妇幼保健机构的服务能力。巩固和扩大爱婴医院创建成果,进一步加强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和新生儿科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为降低婴儿和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保障。

3.依法实施妇幼卫生全行业管理。全面实施《母婴保健法》,强化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准入管理,进一步加大对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医疗机构和人员执业行为的监管力度,妇幼保健从业人员持证执业率达到100%。规范新生儿疾病筛查、产前诊断、婚前医学检查等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加强出生缺陷预防和筛查诊治工作,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城市达到90%、农村达80%以上,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4.切实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认真实施《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决定》。强化政府的责任和有关部门的职责,建立和完善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对农村特别是苏北农村加强现代生育观念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

5.进行儿童健康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对儿童生理、心理健康领域和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进行多学科研究,推广适宜技术。

6.进一步完善儿童医疗保障制度。确保儿童享有基本医疗和保健服务,逐步实行儿童大病医疗保险或统筹。

7.开展儿童心理卫生健康教育与服务。城乡妇幼保健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切实加强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儿童心理健康咨询和心理疾病的防治、计划免疫、儿童常见病和多发病诊疗等儿童基本卫生保健服务;普及优生优育、儿童均衡营养等妇幼保健知识,4-6个月内婴儿母乳喂养率稳定在85%左右。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合格率达到100%。

8.改善儿童体育活动条件。加强社区儿童体育活动设施的配套建设,引导儿童积极参与校外体育锻炼和活动,增强儿童体质,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达98%以上。

9.增加妇幼卫生工作投入。省、市、县(市、区)要调整卫生事业经费列支结构,建立妇幼卫生事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妇幼卫生事业的发展。逐步开展免费婚检、特殊群体儿童体检。重点加强县(市、区)级妇幼保健机构和乡级卫生院妇产科的基础设施建设、设备配套和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基层妇幼卫生服务能力。

(二)儿童与科技教育

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

1.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化。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强化政府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责任。全面实施合格学校建设工程、区域教育现代化工程和扶困助学工程。建立“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扶困助学机制,逐步在全省推行免费义务教育,努力缩小教育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和性别之间的差距。

2.大力实施人才强教、人才强校战略。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积极实施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加强幼儿园、中小学师资培养,为幼儿园、中小学教育提供优质师资。保障教师特别是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他们的各项待遇。

3.加强特殊群体儿童教育。坚持“以流入地政府负责、以公办学校为主”,切实保障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障女童、残疾儿童与其他儿童同步享受义务教育。加快农村特别是苏北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步伐,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保护。

4.加强儿童早期教育和科技教育。将幼儿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学前三年幼儿教育入园率达90%。普及计算机信息教育、科普知识教育,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和科技活动,培养儿童的科学精神。加快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建设步伐,逐步完善儿童科技活动设施和阵地。

5.加强儿童性别平等教育。积极开展性别平等教育理论和课程研究,培训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增强他们的性别平等意识。

6.加强家庭教育。建立多元化的家长学校办学体制,加强对各级各类家长学校的管理和指导,提高中小学、幼儿园、社区家长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积极开展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继续深入开展“小公民道德建设”系列活动、“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活动。省和13个省辖市建立家长学校网站。

7.加强儿童德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各类青少年教育基地特别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课外活动中的作用。

(三)儿童与文化

加快繁荣儿童文化艺术事业。

1.组织少儿文艺创作评比。设立江苏省儿童文化艺术作品创作专项奖,省政府不定期举办儿童文化艺术创作展演暨颁奖活动,推动儿童文化艺术作品的创作,推出江苏儿童文化艺术精品,提升江苏儿童文化艺术创作的水平和地位,繁荣少儿文化艺术。

2.开办少儿专题节目。办好江苏电视台、南京电视台少儿频道节目及其他省辖市电视台、电台少儿栏目,有条件的县(市)电视台、电台设置儿童专题节目。

3.开展校园文化创建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校艺术课教学质量,把艺术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优秀的文化素养。

4.培养少年儿童文艺新人。鼓励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儿童文化艺术教育教学,组织儿童文艺团体,培养艺术新人。

5.加强农村和社区儿童文化设施建设和管理。将儿童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儿童文化艺术教育和活动阵地建设的步伐,重点加强农村儿童文化设施建设。

6.加强网络及音像、图书市场监管。对各级各类少年儿童网络、网站以及少儿图书、音像制品市场定期开展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和整治危害儿童成长的读物、音像和网络产品的案件和市场,净化儿童成长的文化环境。组织开展青少年网络文明行动和读书活动,增强青少年科学文明素养。

7.加强儿童图书馆建设。将少儿图书馆、图书阅览室建设和各级文化馆、图书馆设立少儿专门场所作为重要内容纳入省群众文化先进县评选标准和“两馆”评估定级标准之中,定期开展检查评估工作。

(四)儿童与法律

健全完善法律保障体系。

1.加强和完善立法保护。修改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江苏省实施办法,制定并实施《江苏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条例》,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加强对儿童权益的法律保护。

2.扩大普法宣传。面向社会、面向家庭、面向儿童,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体公民尊重和保护儿童的法制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儿童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3.强化司法保护。对于针对儿童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贯彻“严打”方针,从重从快惩治拐卖、虐待、遗弃儿童等侵害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建立流动儿童登记管理制度,有效保障流动儿童的各项权益。开展少年法院试点和推广工作,完善青少年法律援助制度,加强工读学校和未成年人管教所建设。加大对用工单位的监督力度,依法查处使用童工的违法行为。

4.加强社会保护。开展文化娱乐场所和校园周边环境治安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清理整顿文化娱乐场所、学校周边地区商业网点、音像市场和网吧,教育引导儿童远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预警信息采集点工作,定期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红黄蓝”三级预警信息。开展“未成年人零犯罪社区”创建工作,综合运用教育、服务、管理、帮教等手段,减少青少年犯罪。开展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儿童少年维权工作。

5.开展儿童自护教育。加强儿童法律知识和意外伤害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开展自护知识和自护技能的培训、实践和竞赛活动,提高儿童保护自己、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抵御自然灾害、防范不法侵害的能力。

(五)儿童与环境

全面优化儿童成长环境。

1.依法加强生态保护,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不断加大对《环境保护法》的宣传和执法监督力度,全面实施“绿色江苏”工程,加强生态省建设,不断减少环境污染源,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的能力和质量,增加人均公共绿地占有率,建设绿水青山的新江苏。

2.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提高农村儿童生活质量。积极开展以“六清六进”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着力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和村容村貌。以苏北农村为重点地区,以养成农民现代文明生活习惯为核心,以改变农村环境卫生面貌为目标,开展“文明村庄、清洁家园”创建活动。

3.加强监督管理,保证儿童产品安全。省、市、县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儿童食品、用品、玩具和大型游乐设施质量检测和监控;完善儿童产品安全检查制度,严格生产企业的资质审核,严禁不合格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4.加大社会福利投入,帮助困境中的儿童。重视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和保护,省辖市依托民政部门的救助管理站全部建成设施独立、管理分区、具备教育条件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倡导儿童福利社会化,多渠道筹集资金兴办社会儿童福利院。继续开展对孤残儿童、贫困儿童的社会救助,探索适合孤残儿童身心发展的抚养方式和途径。

5.加强儿童活动阵地建设,提高儿童的社会实践参与率。把儿童校外活动阵地建设作为全省儿童事业发展的重点,加大政府投入。现有的儿童校外活动教育阵地要充实内容,加强管理,服务于儿童素质教育;各类教育活动阵地、博物馆、纪念馆、科技宫等优先、优惠、免费向儿童开放。要以儿童为主体,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丰富他们的校外和节假日生活。

6.优化儿童成长环境,保障儿童免受不良信息影响。各类传媒要广泛宣传积极向上的儿童形象,禁止传播色情、暴力等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信息。

四、“十一五”儿童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和组织实施

(一)重点项目

1.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设工程。建立与江苏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妇女儿童活动阵地,推进市、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设,到“十一五”期末,全省13个省辖市和90%的县(市)均建成1处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并实现“五有”标准:有活动设施、娱乐场所、教学设备、师资力量和数字化条件。

2.母婴健康工程。重点对苏北县(市、区)级妇幼保健机构、乡级卫生院妇产科的基础设施和设备进行改造和配套建设,全面改善妇幼卫生服务条件,提升服务能力。包括对妇幼保健机构、乡级卫生院妇产科添置必要的或对发展起重要作用的设备;对业务用房进行扩建、对危房进行改建,以满足开展业务需要。

3.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三期改造工程。建设儿童剧院,同时进行中心内部道路改造。

4.省儿童少年基金会科技楼改造工程。出新美化、添置适合儿童科技活动的装置和设备。增设供儿童学习、娱乐、活动的设施。

(二)组织实施

1.省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负责《儿童规划》的组织实施。省政府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以及相关部门和社会团体根据《儿童规划》要求,结合各自职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精心组织实施。

2.各级政府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儿童发展规划,并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统筹安排。要把《儿童规划》的实施作为政府管理儿童事务的重要手段,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政府主要负责人和主管负责人的政绩考核内容。《儿童规划》实施情况要列入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3.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实施《儿童规划》的工作机制,通过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目标任务分解制度、责任签约制度、年度报告制度、监测统计和评估制度、主要目标排序公布制度、示范带动制度,定期总结交流《儿童规划》实施情况,推动规划目标的如期实现。

4.各级政府要为《儿童规划》实施提供人、财、物的保障。要根据地方政府财力和实施《儿童规划》的实际需求,把《儿童规划》实施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儿童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三)监测评估

1.要加强对《儿童规划》实施进程的监测评估,各级政府和各成员单位应将监测统计工作列入本地区、本系统年度常规统计制度,及时准确反映儿童发展状况和变化;要加强对反映《儿童规划》执行情况的各项数据资料的分析,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制定有效干预措施,为如期达标提供保障。

儿童保健工作计划篇5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要求越来越高。2008-2009年我社区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拓宽妇幼保健服务领域,增设了产后访视、儿童计划免疫和儿童体检,加强产褥期和新生儿医疗保健,提高产妇和新生儿健康水平,积极开展了健康教育,普及科学知识,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社区;妇幼保健;健康教育

社区保健是医学史上的新进展,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社区卫生服务已成为我国城市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社区卫生服务是实现预防保健功能的重要依托,妇幼保健又是社区预防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以后,发展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搞好社区妇幼保健服务是我国目前或将来的卫生工作重点。基于以上情况,我社区积极开展了以下业务。

1确定社区妇幼保健工作重点

妇幼保健是以一级预防为主的工作。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不断深入人心,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及危害妇女、儿童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的逐步下降[1]。据此,确定社区妇幼保健服务工作的重点必须立足基层和群体,把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高生活质量作为社区妇幼保健服务工作的主要目标和基本内涵。主要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开展健康教育;二是把开展婚姻保健作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优生优育的重要一环;三是开展围产期保健,重点抓好产后访视;四是开展7岁以下儿童的系统保健,利用多种形式进行科学育儿知识的宣传、指导,降低儿童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生率。具体工作如下。

1.1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传播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有益的信念,建立正确的健康行为,纠正不良习惯。拓展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社区妇幼保健服务工作的根本保证,要做好社区妇幼保健服务工作,必须深入社区,深入家庭,承担起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重任,为提高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做实事。要对辖区服务对象不断进行追踪观察,在全面掌握本社区妇幼健康状况的情况下,进行病谱分析。通过分析、调查,进而探索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并针对性地做妇幼保健指导。有目的、有计划、分层次地开展健康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如举办各种对象培训班、开展咨询服务、出黑板报、印发小册子等,使妇女儿童不断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树立正确的卫生观念,从而提高社区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1.2开展婚姻保健组织人员对居住在街道范围内的新婚夫妇进行上门访问,了解计划生育情况。对准备生育的,宣传围产期保健,并做好早孕登记;对不准备生育的,协助做好避孕措施,发放避孕套或避孕药具。2008-2009年共访问297对新婚夫妇。

1.3开展围产期保健

1.3.1产前保健的重点是做好产前访视从早孕建卡到分娩共进行至少5次产前检查,举办各种知识讲座,宣传产妇保健等系列保健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3.2产后访视重点是促进母乳喂养和避孕措施的实施产后访视是孕期和产前检查及住院分娩服务的延续[2]。分娩后持随访卡进行产后访视。安排专业的医护人员专门深入社区和家庭进行产后访视和具体的医疗、保健、护理。在访视中了解产妇生殖器官等躯体恢复情况,如产妇会阴侧切伤口或剖宫产切口愈合情况、乳房护理、新生儿脐部护理及新生儿脐带脱落的情况等,产妇膳食营养及正确的母乳喂养指导等服务,发现问题可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访视医生在产后7天、14天、28天做3次诊视指导。每一产妇上门访问3次,巩固产妇在医院获得的母乳喂养知识和技能,保证母乳喂养工作的连续性。在访问的同时做好落实计划生育措施的工作,从而预防了产后妊娠,降低了人工流产的发生率,母乳喂养率逐年提高。2008年产后访视176例,访视率达到79.6%,母乳喂养率达到70%;2009年产后访视206例,访视率达到95.8%,母乳喂养率达到90%。

1.4儿童体检由社区妇幼保健医师担负儿童保健人员定期对儿童进行健康体检,1周岁以内每3个月体检1次,1~3岁每半年体检1次,社区妇幼保健专职人员对出生后7天、14天、28天新生儿进行诊视,指导家长护理新生儿的方法,巩固母乳喂养。发现异常者及时登记,实行专案管理,进行跟踪随访及干预,必要时逐级转诊。指导家长根据小儿各期的生理特点,进行科学育儿、卫生保健、早期教育等。2008年儿童体检121人,儿童计划免疫138人,儿童体检率达到54.3%,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61.9%;2009年体检191人,儿童计划免疫211人,儿童体检率达到88%,计划免疫接种率达到97.2%。

2坚持保健与临床相结合

2.1保健和临床相结合在抓好妇幼保健工作的同时,努力实现保健与临床相互促进,以临床做妇幼保健的后盾。坚持以保健为中心,保健与临床相结合,既受到了社区群众的欢迎,也拓宽了妇幼保健的工作渠道,为社区医疗卫生保健开辟新路。

2.2增设设备仪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标准,设置有预防保健科。内设计划免疫室、妇女保健室、儿童保健室,还设有心理咨询室、健康教育室。主要设备有情况:体重秤、软尺、婴儿磅秤、B超、X线机、红外线乳腺透视仪、微波治疗仪、妇科检查床等。

目前本社区通过开展与妇保有关的医疗服务、健康教育等项目,效果显著。以上实践证明,妇幼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和提高,产后访视率从2008年79.6%提高到2009年95.8%;母乳喂养率从2008年70%提高到2009年达到90%;儿童体检率从2008年54.3%提高到2009年88%;儿童计划免疫率从2008年61.9%提高到2009年97.2%。与此同时,还需积极开展产前保健、妇女病普查、围绝经期保健、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目前存在家庭访视难度大,由于社区宣传力度不大,居民自身保健意识差,对医务人员的工作不信任,因此应充分进行健康教育的宣传,增强广大居民保健意识,加大扩大影响力度,使社区妇幼保健工作能够全面开展。

参考文献

儿童保健工作计划篇6

【关键词】保健服务模式;一站式;儿童保健质量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843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265-02

儿童身心健康对于家庭以及社会稳定意义重大,并且直接影响整个民族素质,因此提高儿童保健质量是社会需求。近几年儿童服务逐渐跨向预防服务方向,但是由于多种客观因素导致儿童社区服务资源利用率差,不能全面覆盖服务项目,影响儿童健康[1]。经过观察发现通过利用率较高的计划免疫服务带动其他服用可行性较高,因此逐渐开展具有规范化服务流程的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本文观察我市3所大型医院儿科尝试实施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市3所大型医院儿科,设立一站式儿童保健区。儿童年龄3个月-12岁,平均6.8±2.1岁。于2012年10月1日起对儿童进行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此保健区主要设有进行筛查和收费的筛查室,以及覆盖多种服务项目的功能区域,包括喂养室、接种室、保健室、观察区等。

1.2服务流程采用标准、全面规划的服务流程,由计划免疫服务开始带动其他各项服务,具体如下:先对儿童进行初筛,对于符合接种条件者直接入册,而不符合条件者转入全科门诊进行治疗,待病愈后再筛选入册。在筛查室家长直接进行缴费,然后对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完成体检者进行计划免疫,之后在观察室留观30分钟。儿童保健区完成各项服务。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实施3个月后观察效果,包括儿童保健质量变化情况、服务消耗时间、业务量、以及家长满意度。

1.3统计学处理实施前后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测,如果p

2结果

2.1服务实施前后儿童保健质量变化情况实施后儿童保健覆盖率为67.9%(7601120,系统管理率为76.3%(5801120,明显高于实施前儿童保健覆盖率51.2%(5601080和系统管理率为62.5%(350560,一站式实施后儿童保健质量明显提升,与实施前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服务消耗时间、业务量、以及家长满意度情况一站式实施后接种完成前平均等待时间为35.2±5.4min,较实施前等待时间53.4±3.6min明显缩短;实施后平均每月进行儿童保健的人数明显增加,由实施前月均263人次实施后增加到月均475人次;随机对150名家长进行服务满意度调查,实施后满意度为96.7%(145150,明显高于实施前满意度70.7%(106150;以上各项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明显,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近几年来社会经济效益高速发展,人们对儿童健康以及服务要求日益升高,对儿童健康越来越重视。医学儿童保健模式逐渐发生改变,不仅仅局限为四病防治,保健主流方向逐渐引向定期体检、计划免疫、促进营养等方面的健康指导预防服务模式。各地方社区中心已经加大落实儿童保健服务力度,但是由于保健知识宣传不够,父母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对保健认识不足,仅仅偏向计划免疫服务,而忽略其他儿童保健服务项目,使计划免疫服务独立化[2],并且不利于其他预防服务项目的开展,对儿童健康造成一定影响。

为进一步充分利用社康中心儿童保健服务资源,提升其利用率,开始开展一站式服务模式,以计划免疫服务带动其他服务项目的落实工作,对儿童进行全面保健服务。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为独立区域,服务流程紧密规范,并同时提供各项保健项目[3]。一站式服务模式提高家长对儿童服务的认可度,是家长充分认识到其他项目对确保儿童健康的重要意义,积极推进各项服务的落实工作。我市医院儿科实施3个月一站式儿童保健服务模式之后,得到显著成效,实施后儿童保健覆盖率为66.9%(15232278,系统管理率为75.2%(11451532,明显高于实施前;实施后家长等待时间缩短,业务量提升,家长满意度提高,与实施前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蕴梅,刘彦.北京市海淀区200名外来人员儿童保健服务需求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2:3158-3159.

[2]爱群,潘晓平,杜清,等.北京市与杭州市5岁以下流动儿童保健现状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3:288-289.

儿童保健工作计划篇7

城市儿童保健工作要求

甲类标准:

一、卫生行政部门切实将儿童保健工作纳入工作的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儿童保健网和建设一支儿童保健专业队伍。

二、市级儿童保健机构,要配备开展儿童保健工作的必要设备,充分发挥业务指导的作用。

三、儿童医院、妇产医院、妇幼保健院(所)、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综合医院儿科必须承担儿童保健任务,协助同级儿童保健机构解决疑难问题,培训人员,指导开展科研工作。

上述各级医疗机构要建立儿童保健责任地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开展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工作。

四、各级儿童保健机构开设儿童保健门诊,建立儿童保健责任地段或开展儿童保健试点,以点带面的指导基层医疗保健单位开展儿童保健工作。

五、儿童保健工作内容和指标:

(一)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1.对新生儿、婴幼儿、体弱儿(佝偻病、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早产儿、低体重儿等)按常规管理,建立系统管理的册(卡)新生儿期访视率达90%以上;

2.对7岁以下儿童根据年龄特点进行定期体检(1岁内每3个月1次,1至3岁每半年1次,3岁以上每年1次)。受检率:集体儿童达90%以上,散居儿童达70%以上,儿童体格发育水平超均值者达55%以上;

3.逐步开展智能测查。

(二)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对佝偻病、缺铁性贫血要早防早治,矫治率达95%以上。佝偻病患病率在近两三年的基础上使其下降20%至30%,控制Ⅱ度,消灭Ⅲ度。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在近两三年的基础上使其下降20—30%,控制中度,消灭重度。消灭喂养不当引起的Ⅱ度营养不良。肺炎、腹泻,通过试点摸清情况,采取措施,积极防治,使发病率逐年下降。

(三)指导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督促检查落实《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做好实验性和示范性托儿所的保教工作。

(四)普遍开展儿童保健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儿童营养、母乳喂养和防病知识的宣传,有针对性地编写各种通俗易懂的宣传材料,普及科学育儿知识。

(五)有条件的儿童保健机构,开展视、听、口腔疾病的防治。

(六)婴儿死亡率降至15—20‰。

六、与防疫部门配合做好预防接种及传染病管理工作,控制传染病续发,杜绝暴发。

七、有计划的培训各级儿童保健人员。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初级的至少培训1个月,中级的至少培训3个月,高级的专业进修3至6个月。5年内争取轮训1遍。

八、掌握完整系统的科学资料和数据。应有基本情况,系统管理情况,儿童生长发育水平,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及婴儿死亡率等方面的资料。要及时、准确的统计分析,以指导工作。

九、开展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常见病、多发病、儿童营养、体格锻炼、早期教育、神经精神保健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乙类标准:

一、卫生行政部门能将儿童保健工作纳入工作议事日程,建立儿童保健网和建设一支儿童保健专业队伍。

二、市级儿童保健机构,要充分发挥业务指导作用。

三、儿童医院、妇产医院、妇幼保健院(所)、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综合医院儿科应承担儿童保健任务,协助同级儿童保健机构解决疑难问题,培训儿童保健人员。

上述各级医疗机构要建立儿童保健责任地段,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开展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工作。

四、各级儿童保健机构开设儿童保健门诊。建立儿童保健责任地段或开展儿童保健试点,以点带面的指导基层医疗保健单位开展儿童保健工作。

五、儿童保健工作内容和指标:

(一)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1.对新生儿、婴幼儿、体弱儿(佝偻病、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早产儿、低体重儿等)按常规管理,要建立系统管理的册(卡)。新生儿期访视率达75%以上;

2.对七岁以下儿童根据年龄特点进行定期体检(1岁内每3个月1次,1至3岁每半年1次,3岁以上每年1次)。受检率:集体儿童达75%以上,散居儿童达55%以上。儿童体格发育水平超均值者达50%以上。

(二)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对佝偻病、缺铁性贫血要实行早防早治,矫治率达90%以上。“两病”患病率在近两三年的基础上分别下降15—20%。佝偻病控制Ⅱ度,消灭Ⅲ度。缺铁性贫血控制中度,消灭重度。消灭喂养不当引起的Ⅱ度营养不良。肺炎、腹泻,通过试点摸清情况,采取措施,积极防治,使发病率逐年下降。

(三)指导托儿所、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督促、检查落实《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做好实验性和示范性托儿所的保教工作。

(四)普遍开展儿童保健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儿童营养、母乳喂养和防病知识的宣传,有针对性的编写各种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普及科学育儿知识。

(五)婴儿死亡率降至20—25‰。

六、与防疫部门配合做好预防接种及传染病管理工作,控制传染病续发,杜绝暴发。

七、有计划的培训各级儿童保健人员。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初级的培训1个月,中级的培训3个月,高级的专业进修3至6个月,5年内轮训儿童保健人员的70%。

八、有必要的统计资料和数据,应有基本情况,系统管理情况,儿童生长发育水平,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及婴儿死亡率等方面的资料。及时、准确的统计分析,以便指导工作。

九、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儿童营养、体格锻炼、早期教养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农村儿童保健工作要求

甲类标准:

一、卫生行政部门切实将儿童保健工作纳入工作的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儿童保健网和建设一支儿童保健专业队伍。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要装备开展儿童保健工作的必要设备,充分发挥业务指导作用。

二、县医院儿科(内儿科)要开展儿童保健工作,协助县妇幼保健机构解决疑难问题,培训儿童保健人员。

乡镇卫生院要有专人负责儿童保健工作,开展儿童保健系统管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做好儿童保健工作。

三、县妇幼保健机构要开设儿童保健门诊,指导乡镇卫生院开展儿童保健工作。

四、儿童保健工作内容和指标:

(一)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1.对新生儿、婴幼儿、体弱儿(佝偻病、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早产儿、低体重儿)按常规管理,要建立系统管理的册(卡)。新生儿期访视率应达85%以上;

2.对7岁以下儿童根据年龄特点进行定期体检(半岁前体检两次,半岁至3岁每半年1次,3岁以上每年1次)。受检率:集体儿童达80%以上,散居儿童达60%以上。儿童体格发育水平超均值者达55%以上。

(二)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对佝偻病、缺铁性贫血要早防早治,矫治率应达90%以上。“两病”患病率在近两三年的基础上分别下降20—30%。消灭喂养不当引起的Ⅱ度营养不良。肺炎、腹泻通过试点,摸清情况,采取措施,积极防治使发病率逐年下降。

(三)托幼机构有健全的保健制度和合理的生活日程,有必要的设备和玩、教具,有儿童午睡的地方,办好伙食,开展适合各年龄特点的教养工作。

(四)普遍开展儿童保健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儿童营养、母乳喂养、体格锻炼、教养、常见病、多发病等卫生知识的宣传。有针对性的编写各种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普及科学育儿知识。

(五)婴儿死亡率降至20—25‰。

五、与防疫部门配合,做好预防接种及传染病管理工作,控制传染病续发,杜绝暴发。

六、有计划的培训各级儿童保健人员。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初级的培训一个月,中级的培训3个月,高级的培训3至6个月。5年内轮训70%。

七、掌握完整的资料和数据。应有基本情况,系统管理情况,儿童生长发育水平,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及婴儿死亡率等方面的资料。要及时、准确的统计分析,以便指导工作。

八、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儿童营养,早期教养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乙类标准:

一、卫生行政部门能将儿童保健工作纳入工作议事日程,建立儿童保健网和建设一支儿童保健专业队伍。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要发挥业务指导作用。

二、县医院儿科(内儿科)要协助县妇幼保健机构开展儿童保健工作。乡镇卫生院要有专兼职的业务人员负责儿童保健工作,开展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三、县妇幼保健机构要开设儿童保健门诊,指导乡镇卫生院开展儿童保健工作。

四、儿童保健工作内容和指标

(一)儿童保健系统管理:

1.对新生儿、婴幼儿、体弱儿(佝偻病、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早产儿、低体重儿)按常规管理,要建立系统管理的册(卡),新生儿期访视率在65%以上;

2.对7岁以下儿童根据年龄进行定期体检(半岁前体检两次,半岁至3岁每半年体检一次,3岁以上每年1次)。受检率:集体儿童达70%以上,散居儿童达50%以上,儿童体格发育水平超均值者达50%以上。

(二)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对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要进行防治,矫治率达85%以上。“两病”患病率在近两三年的基础上分别下降15—20%,因喂养不当引起的营养不良,其构成比中Ⅱ度应控制在3%以下,消灭Ⅲ度。

(三)托幼机构要建立保健制度和合理的生活日程,有必要的设备和玩教具,能适当开展教养工作。

(四)开展儿童保健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儿童营养、母乳喂养、体格锻炼,常见病、多发病等卫生知识的宣传。有针对性的编写各种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普及科学育儿知识。

(五)婴儿死亡率降至35‰以下。

五、与防疫部门配合做好预防接种和传染病管理工作,控制可进行自动免疫的传染病的暴发。

六、有计划地培训各级儿童保健人员。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初级的培训1个月,中级的培训3个月,高级的3至6个月。5年内轮训儿童保健人员的50%。

七、有必要的统计资料和数据。应有基本情况,系统管理情况,儿童生长发育水平,佝偻病和缺铁性贫血及婴儿死亡率等方面的资料,及时统计分析。

八、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丙类标准:

一、卫生行政机构有人分管儿童保健工作。县妇幼保健机构有儿童保健组,开展儿童保健工作,承担对基层儿童保健工作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

二、乡镇卫生院有兼职业务人员负责儿童保健工作。

三、能开展一些新生儿、婴幼儿保健工作。新生儿期访视率在50%以上。对3岁以下儿童每年进行1次体检,受检率达50%以上。对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矫治率应达80%以上。使其患病率逐年下降。婴儿死亡率降至45‰以下。

四、托幼机构有一般的卫生保健制度和生活日程。

五、与防疫部门配合做好预防接种和传染病管理工作。

六、开展儿童保健宣传教育工作。有计划培训儿童保健人员。

七、与有关单位配合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调查和研究工作。

八、对基本情况和所开展的工作做好登记和统计。

说明

一、本要求中所指的城市和农村范围:

城市:指直辖市、省(自治区)辖市,不包括市属县。

农村:指县级市、县(自治县、旗、市属县)。

二、甲类市(县)的评比标准:

儿童保健工作计划篇8

兰州市推广使用母子健康手册工作实施细则:建册对象《母子健康手册》承载了政府提供的妇幼健康服务内容,记录了母子接受医疗保健服务的全过程。在全市推广和使用统一的《母子健康手册》,有机整合孕前保健、孕期保健、住院分娩、儿童保健、儿童预防接种、计划生育服务内容,有利于为妇女儿童提供系统、规范的优生优育全程服务,保障广大妇女儿童健康;有利于建立全市统一的孕产妇、儿童分级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在兰州,《母子健康手册》的建册对象是在本市常住的计划怀孕妇女、孕妇、儿童家长为发放对象,《母子健康手册》的发放以现居住地为主。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县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或计划生育服务站,均为建册地点。

计划怀孕妇女应在怀孕前3至6个月、孕妇应在怀孕13周前建立《母子健康手册》。符合政策的计划怀孕夫妇双方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及结婚证,孕妇需携带本人及丈夫身份证、户口簿(或居住证)、医院检查单到各县区指定建册机构建册。

兰州市推广使用母子健康手册工作实施细则:建册流程核对资料。符合政策的计划怀孕夫妇到指定建册的县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站)后,由孕前优生指导人员核对相关资料信息,确定是否具备建册条件;孕妇到指定建册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后,由基层妇幼保健人员核对身份证、户口簿等相关资料及孕周信息,确定是否具备建册条件。

登记建册。确认建册条件的计划怀孕妇女由孕前优生指导人员登记基本信息,孕妇和儿童由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登记基本信息,建立《手册》,并告知手册的使用方法,将手册交由服务对象保存,要求其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每次产前检查、儿童健康检查时携带。工作人员要做好登统计工作,《手册》发放应避免重发、漏发,身份证号为手册唯一编号。针对双胎或多胎儿童,由指定建册机构进行建册。手册遗失,由所在地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予以补发,并补登相关记录。

妊娠风险评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对建册孕妇进行高危因素筛查,发现的高危孕产妇纳入专案登记,重点管理,跟踪督促高危孕产妇定期接受保健管理。高危孕妇要在《手册》封面清晰标注高危字样或盖高危印章,予以警示,并根据《甘肃省高危妊娠评分标准》进行分级管理。

筛查评分、分级管理。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严格按照高危孕产妇分级管理要求,对孕妇妊娠各期均应进行危险因素筛查,并按三级转诊要求做好转诊工作。高危筛查评分标准:5分为轻度,10至15分为中度,20分及以上为重度。高危孕产妇分级管理要求:筛查评分10分以上者由设有二级产科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30分以上者由设有三级产科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

提供免费服务。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要求,在孕妇自愿的基础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应为孕妇提供第1次免费产前检查,做好孕期随访管理、为正常产妇做产后42天健康检查,督促异常产妇到原分娩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检查。第1次产前检查可与建册同时进行,检查内容包括一般体检、妇科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型、肝功能、肾功能、乙型肝炎、有条件的建议进行血糖、阴道分泌物、梅毒血清学试验、HiV抗体检测等试验室检查。

各县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计划生育服务站)为符合生育政策、准备怀孕的妇女和孕育高危人群建册完毕后,免费提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发放叶酸片,并准确填写相关信息,指导其正确服药。

医院建档。各级助产医疗机构相关工作人员需先查验《母子健康手册》,对于已建册孕妇,医院根据高危因素评分情况做好分级管理和建档工作;对于未建册、直接到医院就诊的孕妇,可先行诊疗,并告知其到居住地指定建册机构进行建册后再到医院建档。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接到辖区产妇分娩信息后,要提供产后访视、产后42天健康检查、0至6岁儿童健康管理等后续服务。

兰州市推广使用母子健康手册工作实施细则:具体内容市卫计委负责工作总体部署和组织实施,组织人员定期对《手册》使用情况进行督导调研。各县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辖区《手册》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手册发放使用、人员培训、宣传动员等。市、县区两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辖区《手册》推广使用的技术指导和信息管理,定期收集、汇总、审核相关数据报表,并向上级妇幼保健院报送相关信息。

各县区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根据工作实际,合理确定建册机构。《手册》分为孕前篇、孕产期篇、儿童篇和预防接种篇,主要服务于计划怀孕妇女、孕妇和0至6岁儿童。国家卫生计生委制定母子健康手册统一模板,省卫生计生委统一印刷分发到各市州、县区卫生计生委(局),20xx年起,各县区要统筹协调解决本辖区手册印制经费,自行印制发放。

儿童保健工作计划篇9

(一)儿童发展的外部环境得到改善。年,全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17379元,比上年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29元,比上年增长15.2%,农民人均纯收入5691元,比上年增长20.7%。年末,全县总人口为51.48万人,年人口出生率控制11‰,死亡率为6.4‰,自然增长率4.6‰,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都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二)儿童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加大。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2.83亿元,比年增加0.95亿元,增长50.5%。儿童教育经费的不断投入,对全县儿童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坚实的基础保障。

(三)儿童教育权利得到充分保障。近年来,县积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认真落实全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全面强化“六种”意识,切实将发展教育事业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不断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有效地保障了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年全县学前教育毛入园率100%,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100%,小学六年巩固率达100%,适龄初中学生毛入学率达100%,初中三年巩固率达9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5.7%,高中阶段在校女生数与男生数基本持平。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社会办学蓬勃发展,充分保障了男女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四)儿童卫生、保健和健康水平取得长足发展。监测报告显示: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年,全县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6.43‰、和7.81‰,均未超过规划目标范围。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下降到3.36%。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继续提高,四苗免疫接种率为99.7%,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白百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接种率均在99.5%以上。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达到96.51%。全县各级妇幼卫生保健机构努力提高服务水平,逐步完善城乡居民特别是少年儿童的健康保障制度,近年来全县儿童健康状况显蓍提高。

(五)儿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规划制定以来全县认真建立、完善保护儿童权益的规范性文件,认真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认真履行《儿童权利公约》,有效保障了儿童合法权益,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纪律、法制和安全教育,增加其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和防范能力。年全县成立妇女儿童法律援助机构5个,使到越来越多的妇幼儿童得到法律援助。近年来公安部门下大力气,严厉打击拐卖和残害儿童的刑事犯罪活动,使得此类案件发案数明显降低,拐卖儿童、拐卖妇女在全县没有案件发生,成效显著。法制教育常抓不懈。几年来,教育部门在中小学校建立了“校内法制辅导员”制度,由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的社区民警担任校内法制辅导员,每月2次走访相关学校,了解学校周边地区治安现状及治安“热点”问题,并定期对学校师生进行法制教育,介绍周边地区治安动态,剖析典型案例,提出防范建议,指导学校及师生落实预防措施,深受学校师生的欢迎和好评。先后开展了以“珍爱生命远离”、“摒弃陋习做文明使者”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涌现出了泾干中学、姚家巷中学、县前小学等一批文明校园。

(六)儿童生存环境得到有效改善。随着全县生态环境的不断改造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城乡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年,全县国家财政用于改水、改厕方面的投入大幅增加。农村改水受益率为80.15%,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5%,比上年提高11.2个百分点。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有所提高,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为7.34%,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绿化(地)覆盖率为27%,比上年有所提高。县城社区服务得到很大改善。年,全县城镇社区服务设施数为29个,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数达到143个。规划表明:全县儿童发展环境有效改善。

县儿童事业虽然在发展环境,卫生保健、教育权利、健康保障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不尽人意之处,主要表现在:

1、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出生人口性别比例还没达到要求。从年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0可见,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趋势虽然得到有效控制,但是不太理想,没有彻底遏制,任其发展将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影响未来婚姻家庭的建立和稳固,最终影响社会的稳定。

2、全面开展《妇女儿童规划》监测面临困难。一是监测经费落实难。监测经费没有纳入正规的计划拨款,致使全面开展《妇女儿童规划》监测有一定困难。二是数据来源难以保障。一些重要监测指标由于现有的统计制度中没有分性别统计或者没有相应指标,或者有指标但无数据,或者有数据但数据质量不高,都影响了监测统计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三是部门配合程度还不够高。一些成员单位对监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个别单位责任心不强,不能及时提供本部门的资料信息,影响了监测工作的开展。

为了进一步实施好县儿童发展规划,使各项目标落到实处、达到目标。结合实际,抓住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实行分类指导,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可行措施,促进全县儿童事业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

其措施如下:

1、结合当前我县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的综合治理,广泛开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消除性别歧视。要广泛宣传目前性别比偏高的严峻不利因素,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实施“关爱女孩行动”项目活动,宣传性别平衡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性别人为选择的社会危害,尤其要在农村大力宣传,改变重男轻女旧观念,树立男女平等、男孩女孩都一样的新观念。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以及非法接生、残害、遗弃、贩卖女婴等不法行为,为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正常创造有利的条件。

儿童保健工作计划篇10

一、强化责任意识,构件“六大工作机制”

(一)统筹发展机制

为了把实施两个规划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市将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和两个规划的实施工作作为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重要内容,作为市委、市政府对妇女儿童事业发展高度重视的具体体现,纳入了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了政府工作的重要议程,纳入了小康社会建设工作中,纳入了政府各有关部门的职能范围,纳入了政府财政预算,统筹安排,统一部署,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规划的实施,保证了人财物的必要投入和实施工作的有效性和整体性。逐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妇儿工委牵头、多方协调、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社会化工作格局,为妇女儿童办了大量实事好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使我市妇女儿童发展有了良好的开局。

(二)长效管理机制

实行目标管理,强化责任主体意识。制定了**市妇女儿童规划目标责任书,将目标责任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实行目标管理量化,指标管理细化,责任管理强化。制定了分级、分项、分年度的计划和措施。各成员单位都按照各自的职责,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制定了实施规划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意见。完善工作机制,实行了规范管理。市、县成立了监测评估领导小组、统计监测组和专家评估组,建立了成员单位联络员队伍。制定下发了监测统计指标和监测统计评估方案。制定了妇儿工委工作制度,成员单位工作报告制度,成员单位职责,成员单位联络员职责和办公室职责等制度;保证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科学运转,提高了妇女儿童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三)强化宣传机制

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以宣传为先导,充分发挥我市综合优势,积极利用各类宣传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广泛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的原则,提高规划的社会知晓度,一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宣传培训,二是开展对妇女儿童工作者和各成员单位业务人员的宣传培训,三是开展向妇女儿童群体的宣传培训,提高自我参与意识和能力,四是面向社会开展宣传。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培训,广泛地向全社会宣传规划的主要内容,实施规划的重大意义,宣传我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现状和保障妇女儿童的各项法律、法规政策等,引起社会的关注,创造了良好的实施氛围。

(四)资金保障机制

市政府把用于妇女儿童发展工作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财政用于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加,**以来,地方财政用于教育事业的投入达到36.7亿元,卫生经费达到47940万元。**全市国家性教育经费11.12亿元,卫生经费0.9亿元,防治防疫经费1.21亿元,分别比**年增长了12.88%、23.44%和26.51%。市、县、区政府都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专项工作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保证了工作正常运行。

(五)政策保障机制

我市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妇女工作的意见》、《**—**年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规划》、《关于切实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实施办法》、《开发公益性岗位促进就业困难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实施意见》、《**市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实施办法》、《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市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实施意见》、《和关于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为实现妇女儿童的政治、经济、教育和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整合社会力量,攻克重点目标

我市抓住妇女儿童教育、卫生保健、就业、参政、保障、环境等关系妇女儿童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在不断强化政府行为的同时,采取借力、整合、共享等方式,集聚妇女儿童发展的社会资源,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发展进步

(一)创造良好环境,保障女性平等就业

**年全市女性就业人员达到35.34万人,约占就业人员总数的44%。**年**地区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达到57.2万人,其中女性为25.2万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为50.02万人,其中女性为21.69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达到了25.06万人,其中女性为10.86万人,城镇企业职工生育覆盖率达到了56.25%。市委、市政府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给与了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帮助、解决和安置下岗女工实现再就业。各级劳动部门广拓就业渠道,一是积极发展劳动服务企业和建立社区服务网点,开展社区服务,全市已建立各类就业服务机构359个,几年来提供职业介绍服务27.39万人(次),介绍成功2.92万人,其中女性1.6万人(次),占54.8%。通过各种渠道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5万人次,其中女性7.78万余人。二是积极开展和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坚持全市每年输转农村剩余女性劳动力10万人(次)以上,**年以来,全市共输转城乡剩余劳动力148.48万人,其中女性50.47万人(次),创收25.27亿元。三是加大对下岗失业妇女技能培训的力度,提高她们的就业能力。**年以来各类就业服务机构共培训各类人员12万人次,其中女性5.46万人,占45.5%。四是积极鼓励行业内部、企事业和社会团体开办专项服务机构,使再就业工作形成合力。全市各级妇联扶持兴办以社区服务为依托的妇联“三八服务站”526个,先后安置下岗女工1600多名。

(二)各级各类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妇女儿童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多年来,政府多渠道争取资金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标准化初中和示范性学校建设工程”、“城区市属学校基础设施改造工程”、“优质高中扩招工程”和“中等职业教育工程”等,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1、学前教育普遍提高。全市有幼儿园236所,在园儿童53061人。**年,全市3-6岁儿童入园率达到75.4%,比**年上升4.74个百分点。

2、义务教育得到巩固提高。全市有小学870所,小学教学点256个,小学在校生25万多人。有普通中学234所,在校生为14万人。**年全市适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8.91%,其中女童净入学率达到99.26%。小学五年巩固率达到99.21%,其中女童巩固率达到99.9%,小学辍学率为0.41%,其中女童辍学率为0.32%。初中学生毛入学率为99.26%,其中女生为99.37%;初中三年巩固率为97.2%,其中女生为98.99%。

3、女性接受中、高等教育的比例逐年上升。全市普通高中在校生为76927人,比**年增加了36480人。**年高中学生入学率达到71.01%,比**年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女生毛入学率为68.04%。**市成人妇女识字率已达到93.28%,青壮年妇女识字率达到了97%。

4、城市职工技能教育和农村技术培训得到较快发展。**-**年,全市共有10万职工接受岗位培训,平均每年有10万以上的农民接受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城乡居民整体文化素质得以较大提高。

(三)卫生条件逐步改善,妇女儿童享有卫生保健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年以来,全市基本形成了集城乡基本医疗、卫生监督、疾病控制、预防保健、妇幼卫生等为一体的医疗卫生体系。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288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3万人,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7.46人。通过《**市区域卫生规划》、《**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母亲安全”等项目的实施,基层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络得以巩固和发展。通过两个规划的全面实施,全市的卫生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妇幼卫生保健业务水平和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广大妇女儿童的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健康水平大大提高。

1、加强了妇幼保健专业机构建设,巩固健全了妇幼卫生三级网络。全市有妇幼保健机构10个,妇幼保健床位493个,有妇幼保健医生289人。全市乡以上妇幼保健专业人员由1990年的930人增加至1089人,村级妇幼保健人员由978人增加至1327人,基本上保证了乡有专干、村有保健员的要求。通过各种硬件的投入,培训基层妇幼卫生人员近万人次,使我市妇幼卫生服务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2、通过各种途径对广大妇女普及避孕措施、优生优育、妇幼保健方面的科学知识,使妇女享有良好的生殖保健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由**年的6.74‰下降到了**年的4.01‰,已婚育龄妇女节育手术并发症由**年的1.62‰下降到1.28‰,孕产妇死亡率由**年的77.5/10万下降到了**年的34.67/10万;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由**年的80.2%上升到**年的87.55%;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由**年的93.1%上升到**年的96.77%;孕产妇保健覆盖率由**年的86.2%上升到**年的88.69%;**年全市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非住院分娩新法接生率分别达到87.55%和99.01%,孕产妇接受健康教育率达到100%。3、儿童保健工作进展顺利,儿童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不断改善。全市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3.33‰和14.48‰,分别比**年的22.7‰和25.3‰下降了9.37‰和10.82‰;婴儿低出生体重发生率降到了5.69%,比**年下降了0.21个百分点;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5年来为0。儿童保健覆盖率达到了69.75%,比**年的66.3%上升了3.45%;婴儿母乳喂养率已达到72.31%,比**年上升了7.31个百分点。市卫生部门积极参与爱婴行动,促进母乳喂养,全市98%的医院和62%的中心乡卫生院建成爱婴医院和爱婴卫生院,有近百名产儿科医护人员接受了爱婴知识培训,为提高母乳喂养率和有效降低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提高孕产妇和儿童保健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市连续5年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实现了消灭脊灰的目标,计划免疫稳定在较高水平,乙肝疫苗接种率从**年的95.93%上升到**年的99.82%。“四苗"接种率达到了90%的目标。**年我市被国家卫生部、省卫生厅授予消灭脊灰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四)妇女参政比例明显提高,参与领域进一步扩大。

在培养、选拔和使用女干部的工作中,认真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立足于高起点、高标准,不断加大培养选拔女干部的工作力度,建立有利于女干部成长的培养和选拔机制,不断更新用人观念,拓宽选人视野,放手、大胆培养使用女干部,努力促进跨世纪女性人才的成长。目前,我市有女干部2.94万人,占干部队伍总数的46.64%,市直党政部门配备女领导的比例提高到了43.3%;人大女代表和政协女委员比例保持稳定,分别占代表总数和委员总数的24.36%、24.53%,市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中均有女领导,配备率为100%;县级女干部150人,占同级干部总数的13.4%;科级女干部1723人,占同级干部总数的24.2%。市政府职能部门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达50%,市级党委部门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达50%。8个县(区)党政领导班子中配备女干部比例达62.5%,县区政府职能部门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达52%,县区党委部门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率达56.7%。县区级党委领导班子中女后备干部的比例达17.32%,乡(镇)街级党政领导班子中女后备干部的比例达25%。61个乡镇配备女领导比例为88.5%(其中正职7名),51个街道领导班子中配备女领导达90%,(其中正职25名);**年100%的村委会、100%的社区居委会成员中均有女性。

(五)保护处在困境中的妇女儿童,提高享有社会服务水平。

维护残疾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扩大特殊教育和儿童福利事业,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年以来,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滩儿童福利院、**市妇女儿童培训活动中心等建设,已作为为妇女儿童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重点项目,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已安排资金计划2317万元,有效地改善了妇女儿童生存、发展、保护的条件和环境,为推进全市妇女儿童事业发展奠定了可靠的物质基础。全市有特殊教育学校2所,特殊教育职业中专1所,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4个,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了95.9%。通过“长江新里程计划”、“扶残助残项目”和公益金等项目的实施,有273名贫困残疾儿童得到资助,通过开展“希望工程”活动,救助了580多名失学儿童。通过开展“春蕾计划”活动,在榆中、永登两县办起了三所“春蕾”女童班。**年全市争取救助资金33.19万元,救助困难女童1722名。

(六)优化生存环境,妇女儿童生活质量得到提高